音乐教师360书屋·音乐课堂美美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4 05:53:17

点击下载

作者:郭声健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音乐教师360书屋·音乐课堂美美的

音乐教师360书屋·音乐课堂美美的试读:

前言

自从《音乐课堂暖暖的》一书出版并获得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充分肯定和欢迎之后,我又随即启动了《音乐课堂美美的》这本书的征稿工作。如今征稿已经结束,我从每一个小故事中美美地收获着各种感动与享受,满心期待着“美美的”即将美美地出版。和当初“暖暖的”感觉一样,此刻依然有着几许感慨。

从征稿到改稿,从统稿到出版,在没有其他人协助的情况下要独立完成这项工作,而且还计划着要一本接一本地做下去,说不难或没有压力那是说假话、不诚实的表现,至少我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看得见的。那么回报呢?有两点可以坦诚相告:首先,我不能得到一分钱的稿酬,反而还必须承诺一定的销量,也正因为如此,我会和每位作者事先商量好,希望大家都能买上十本八本,以减轻我的销售承诺压力;其次,主编这类非个人作品的出版物对于我们高校教师而言也根本不能算是科研成果,更不可能获得科研补贴或奖励。因此,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看,出版这套书对于我个人完全可以说是无“利”可图的。或许是因为这些年这种无“利”可图的事情做多了,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吧,我倒是根本不觉得它无“利”可图,就如十多年如一日地为我们的一线音乐教师修改文章与提供指导一样,出版这套书的回报也是隐性的,是精神层面的,是不能用世俗之“利”去衡量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出版这套讲述普通一线音乐教师自己故事的丛书呢?大致说来,初衷有二。一是培养与激发老师们的写作热情与冲动,并为老师们提供分享心情和发表文章的机会与平台。我知道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文章写作与发表方面有需求,却苦于没有门路,一方面是没有人愿意帮他们看文章,另一方面是很少能找到地方和机会去公开发表。而出版这套书,至少每一本可以圆50余位老师的发表梦,而且通过阅读这套书也必然会有更多其他的音乐教师受到帮助。二是期待和引导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和享受日常音乐教学生活中的点滴温暖、美妙瞬间和难忘时刻,这一点是我更为看重的方面。因为,当下社会一切都是那么的功利,音乐教育不仅不可能独善其身,事实上还被推到了功利追逐大军的最前沿。尤其是在一些看上去很光鲜的功利活动的诱导之下,许多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功利性追求的层面,甚至把教育生涯的成功全都寄托和维系于比赛获奖,而真正需要我们投入精力,且真正能让我们为之享受的日常教学活动却应付了事,这导致我们难以真正体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职业价值与生命意义。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担忧,征稿时我在心底悄悄设定了一个门槛:凡是以功利追求为主要目标的音乐教育行为,哪怕其故事写得再惊心动魄、光彩动人,我都不予受理,我要征集的是发生在日常音乐教学生活中鲜活感人、富有启迪性的,却又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甚至漠视,从而也不可能登上功名榜的“芝麻小事”。

透过这本《音乐课堂美美的》,我深切地感受到:音乐课堂的确是美美的,这种美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特质,如同生命力最为旺盛的遗传基因,渗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播撒于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对此,我们随便聊聊就不难得出结论:在音乐课堂里,教学内容是美的,音乐艺术是美之精华、美的承载,这一点尽人皆知,这种美的基因令其他学科难以望其项背,更无法比拟。在音乐课堂里,教学目标是美的:往大里说,音乐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完善人格,滋润心灵,培育向善爱美之人;往小里说,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享受审美,享受当下之美,享受美的音乐生活带给青少年的快乐。在音乐课堂里,教学过程是美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主导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过程,是一种通过组织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因而没有美感的音乐教学行为是难以想象的,教学过程若不美,音乐教育必然会异化为非音乐甚至反音乐的教育。在音乐课堂里,教学形式是美的,音乐教学需要形式上的设计,但这种设计必然属于艺术化设计,是一种创意艺术,甚至可以说,音乐教学形式的设计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它遵循的是审美规律,诠释的是审美品格,体现的是美的特征。在音乐课堂里,教学评价是美的,音乐教学的评价是以音乐为载体,靠音乐来说话的,音乐教学评价离不开音乐的表演与创造,而音乐的表演与创造便是美的呈现与表达,即便学生的呈现与表达不那么完美,也并不影响他们对美的诉说与追求。在音乐课堂里,师生关系是美的,音乐老师较之其他学科老师的一个最大优势是,他们最有可能也最容易被学生亲近和崇拜,这并不是说音乐老师个个都长相出众、温柔可人、才华横溢,而是在学生心目中音乐老师就是美的化身、美的使者,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美的先天特质或来自学生的美之遐想,音乐老师在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早已胜出一筹。还有,在音乐课堂里,环境氛围是美的,语言交流是美的,表情体态是美的……这么摆一摆,完全可以写一篇《音乐课堂有十美》的文章来。当然,音乐课堂能否拥有“十美”,还要取决于音乐老师是否做到“十全”:个人素养能否全面发展,能否全力以赴搞教学,全心全意为学生等等。我想说,在这本书中与大家慷慨分享音乐教学故事的老师们,他们或许还不能做到“十全”,他们的音乐课堂也难以达到“十美”,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的故事都充满着美感和情谊,他们都在努力把音乐课堂打造成师生共同体验与享受的审美场,并与学生们一道快乐地唱着歌儿,行进在美的路上。

去年出版的《音乐课堂暖暖的》一书的设计很漂亮,我很喜欢;相信这本《音乐课堂美美的》也如书名一般,设计得美美的。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这些年的合作伙伴、真正用情怀做出版的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朋友们。“暖暖的”出版了,“美美的”也快了。那下一本呢?是“乐乐的”,还是“棒棒的”,或是“甜甜的”……就让我们共同去创造和期待吧!郭声健2016年9月6日

蔡雁子:蛋糕的巧吃妙用

广东深圳

参加工作几年,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我都教过,发现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几乎都不认识音符,或者是分不清音符的名称和时值。我很纳闷,虽然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比较专业的音乐术语可能难以记住,但是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不至于上了五六年音乐课还不认识这些“好朋友”吧?于是我开始思考:是只有我教的班级这样,还是大部分班级都一样?为什么每节课老师都强调的东西他们总记不住?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让他们完全理解每个音符的含义?

我正为此绞尽脑汁的时候,猛然醒悟:与其自己闭关思索,不如去问学生来得更直接。于是我在当时教的五年级五个班中各挑选了一名音乐素养比较好的学生和一名上课不太认真的学生进行询问。“每堂音乐课上老师都在反复强调音符的名称和时值,可是为什么下一堂课大家好像又不明白了呢?”我带着疑惑且轻柔的语气问了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回答可谓花样百出。有人问:“老师,时值是什么?”有人说:“老师,我好像到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种音符。”还有人说:“老师可不可以只唱歌,不学这些音乐知识?”……不过,更多的学生还是很诚实地回答:“老师,因为我听不懂。”而音乐素养好的学生则说:“老师,我都能明白,我学钢琴,其他乐器也都有学过。”的确,每次我在班上一遍遍讲解音符含义的时候,学过乐器的学生都恨不得帮着所有同学回答了。有时我也提示他们要给其他同学机会思考一下,但每次都是看到一双双充满疑惑的小眼睛望着我,真是让我哭笑不得。通过一番调查,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失败,我不能埋怨那些学过乐器的同学这么聪明而其他人却不懂,因为我深知我从事的音乐教学是普及教育,更多的是面对那些只能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一定是自己的讲解太枯燥和古板了!教授一个新的知识点,如果一开始就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教学,孩子们一旦听不懂便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当然我很清楚他们在内心小世界里也会盘算着:反正这些又不用考试,懂不懂都没关系,我会唱就行了。也许这正是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学生不重视。“不行,我一定要破解这道难题,至少让我的学生能理解这个最基础的音乐知识。”这个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些书籍,想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方法。同时我也在寻找什么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思考如何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带入到教学之中。

一天,作为吃货的我买了一个圆圆的芝士蛋糕,东躲西藏带进校门时正好碰到自己所教的学生。我看到他们眼神突然放光,一直锁定着我手中的这个“目标”。一个平时比较“八卦”的小男孩问我:“老师,你过生日啊?能不能分我们一点啊?”随即其他的学生也跟着起哄。我敷衍地回答了几句便匆匆回到办公室,生怕有更多的学生跟我“索要”。正当我准备切蛋糕给同事们分享的时候,一道灵光一闪而过:原来他们喜欢吃蛋糕!不,原来他们对吃的感兴趣,一群小吃货!想到这,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我内心雀跃,马上把蛋糕盖好,因为这是个好吃又好用的蛋糕。

下午的音乐课,我把蛋糕带到了教室,不出所料全班惊喜欢呼。我说:“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用一个特殊的教学道具,就是这个好吃又好用的蛋糕。”同学们很疑惑,看蛋糕的眼神充满了“战斗力”。我知道,这意味着离成功近了一大步。于是我开始了有史以来最绘声绘色的“切蛋糕仪式”。“这个芝士蛋糕想吃吗?”“想!”嘹亮的回答让我很满意。“那我现在把它平均分成4块,4个同学分,每个人可以吃几块?”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脱口而出:“1块。”“那两个人分,每人吃几块?”“2块。”“8个人分,每人吃几块?”“半块。”“十六个人分,每人分几块?”“一半的一半,1/4块。”……天啊,我的课堂上竟然也有了即问即答的时候,我更有激情了。“那全部给你吃,你能吃几块?”“4块。”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我十分满意,是时候要进入正题了。“所以说,越多人分蛋糕,能吃到的蛋糕越大还是越小?”“越小。”我告诉孩子们:“音符的时值也是这样哦,现在把每个音符的名字想象成分蛋糕的人数。有全音符、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数字越大的,时值反而越小。那么你们来说一说这些音符时值的关系吧。”就这样,同学们在蛋糕的“诱惑”下,在我的引导下,想象着每个音符时值和蛋糕的关系。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在我反复地、变着花样地提问下,同学们都能很准确地说出每个音符的名称和时值。当然这个蛋糕自然也变成了他们的奖励,最后我还不忘告诉他们一句:“分的人越多,分到的越少!”同学们明白其中的意思,都哈哈大笑,怂恿我下次要买大一点的蛋糕。

就是这个小小的蛋糕,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智慧。这次经历,鼓励和启示我以后在音乐教学中要继续发现和运用像蛋糕这样好吃、好玩、好看又好用的教学道具。

陈斌:我和“粉丝”们有个约会

安徽安庆“老师,下节课玩儿什么?”下课铃刚响完,几个高二女生凑到讲台前问我。“下节课再说吧。”我下意识地回了句。“你说带我们出去的,这春天都来了,啥时候兑现啊?”其中一位女生嘟起小嘴,像个小朋友一般看着我。“那好吧,咱们大家下节课出去‘浪’一下。”面对花季少女们的要求,我只得微笑着再一次承诺,即使我心中并不清楚这一类的教学该从哪里着手展开。“老师,爱死你了!”这句话差一点让我喝到口中的茶喷了出来,当时真的不知该说什么好,那就再给个微笑来缓解下尴尬的气氛吧。

是的,这是个真实的场景,这样的情景在那一年出现了几次我并不清楚,因为我在乎的是学生下课后找我聊天,向我诉说他们的喜怒哀乐时的气氛,只知道他们快乐,所以我快乐。

答应的事一定要兑现。在那个四月的午后,在我感觉到目前的教学可能并不太合适的情况后,我提出下一次课上要用个人擅长的艺术表达形式表现当天所感受到的“美”的要求,全班同学便在之后的课上一起进行了一次“校园探美之旅”。的确,“我们的身边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几天后,我收到很多成果,有拍校园古木名树的摄影作品,有以文字来表达春天气息的打油诗,有根据流行歌曲旋律改编的抒发享受自由后舒畅心情的音乐作品,还有取来几片树叶拼凑出小鱼形象以致敬生命的手工活儿,我把它们一一拍照,保存下来。虽然,我清楚从学科本位角度看,这样的课可能并不算是成功的,但从一张张洋溢着欢笑的青春脸庞里,我感受到了幸福。

作为一名任教普通高中十几年的“成长型”教师,既经历过初出茅庐的豪情满怀,也遭遇过“碰壁”之后的失魂落魄。人的职业生涯不过三四十年,倘若保持始终如一的教学方式,恐怕不等退休,就已“白发三千丈”了。事实上,如今的高中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已不满足于单纯从教师那里获得新知,他们独立、理性、敏感,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些新事物的接受上可能还快于、优于广大教师,真的印证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教师放下架子,将学生看做和自己平等的“人”,同他们一起享受艺术时,学生可能反而会对你尊敬有加。

正是出于这样的自我反思,那年我的课堂第一个主题便是“推销”自己,增进了解。于是,就有了第一节课上我在美声、民族、流行三类歌曲演唱上的首场个人秀,虽然谈不上明星风采,但也让一对对好奇的“耳朵”们对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初步结识后,接下来的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课便有了师生同台大P K、班级音乐会、班级小舞会……虽然教材里的内容并未逐章逐节教授,可是,快乐轻松的氛围却始终围绕着我们。时间是增进友谊的“润滑剂”,每周一次的快乐约会带着我们从金色的深秋走入绿色的暖春,彼此的信任愈加稳固,我俨然成了孩子们眼中的“明星”,他们似乎也乐于成为我忠实的“粉丝”。

然而,最让我终生难忘的是那年的万圣节,一节“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常规课上,一位男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对“魔王”的喜爱,直接举手说:“老师,魔王这个形象酷毙了,我真想搞个南瓜来群魔乱舞!”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你觉得魔王酷在哪儿?”我顺势问他。“他一点也不恐怖,反而比较可爱,要是能穿越,我非抓住他回家做宠物不可。”男生回答。“好,大家回家制作你们心中魔王的面具,用你们自己的方式为歌德拍个《魔王》续集吧!”我话音未落,已经有前排几位同学暗暗拍手了。“可别整出什么乱子哟!”虽然他们都已接近成年,但我还是不免有些担心。过了几天,突然接到这个班班主任的电话:“陈老师,你们是不是在上什么话剧的课啊?我班的小A (化名)为了写个什么破剧本,昨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早上上第一节课时居然趴桌上睡着了!”我听出电话那端抱怨和无奈的语气,好不容易才以安慰加解释敷衍了过去。放下电话,五味杂陈,既兴奋又意外,兴奋的是我的美育课堂居然能有如此魅力,意外的是这帮孩子居然对我布置的事如此用心!既然他们花了这么多精力,那就看看吧。终于到了我们再次“约会”的时间,学生们拎着大包小包走进教室,打开才发现,包里都是他们为这次的“秀”准备的道具和服装:白大褂、瓜皮帽、南瓜面具、手电筒、塑料玩具剑等应有尽有。更想不到的是几位男生还拿来一个U盘,里面是他们专门用Cakewalk软件为该剧制作的音效。这下,我彻底被他们为这件事所付出的努力震惊了,更被他们认真的劲头所折服,以至于我百感交集,竟莫名有种想流泪的冲动。那天的具体剧情现在想来已不记得,教室和讲台完全属于了他们,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只记得那一天我成了一名真正的观众,欣赏着“粉丝”们为我,也为他们自己准备的快乐大餐。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六月底学业水平考试的临近,孩子们的人生即将开启“高三模式”,我们的“约会”也要告一段落了。最后一课,空气里带着些许哀伤,已经没了平时的“闹腾”。“同学们,你们即将步入人生中最重要阶段之一的高三,下学期的课表中再没有音乐艺术这门课程了,但是,今天这门课的结束是你们热爱包括音乐在内所有艺术的开始,我希望大家珍藏好这段回忆,让快乐和幸福伴随着你们。”也许是被我的结业箴言所感染,课间,男生们纷纷自发同我握手、拥抱,更不乏专门跑到我的面前重重拍我肩膀一下的。回想起那一刻,我依然记忆犹新,其实老师在心底也想对你们说:“孩子们,老师也爱你们!”

什么是“美”?各学科的定义自然不同,但有一点认识却是共有的,即主观和客观能达成统一是构成“美”的基本要素。美的教育在当代被看做指向人的幸福感的教育,在教育家杜威看来,所谓“美”,实际就是一系列连续快乐体验的积累。反观我那一年的教学,学生们确实并未获得高超的艺术技巧,我所做的只是在借艺术的愉悦来使他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尽量趋同,只是帮助他们在连续的快乐体验之下真切体会到幸福而已。因为,在我看来,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要培养专门人才,而是让广大普通人在培养感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情趣。当有一天我们的民族人人都懂“美”了,那离我们的“中国梦”就真的不远了。

陈林林:三年师生情,一辈子好朋友

广东广州

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她,暂且叫她馨儿吧。非常清晰地记得当时她正站在走廊接受班主任的批评。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跟她说着什么,她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流行曲儿。我走过她身边,听到的是一个非常干净漂亮的声音,我心里一怔,这个女生的声音还不错嘛!后来我从她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她的情况:父母离异,跟着妈妈一起生活,从小性格孤僻、叛逆、不合群,文化学习成绩非常差,当时她在读初二,全年级三百多人她的成绩排名在三百多名,行为习惯很不好,迟到、早退、课堂上睡觉都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是还经常偷偷跑出去跟社会上的小青年混在一起。科任老师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摇头。可是莫名地我就对这个女孩很好奇,她清脆、干净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我。

一天晚自习,我把她叫出来,问她愿不愿意参加学校里的唱歌比赛。当时的她很没自信地说:“我喜欢听歌,可是我唱不好。”我一听心里一乐:嘿!有戏!于是我就经常叫她来音乐室找我聊天,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了解到其实馨儿的内心非常敏感、脆弱,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引起周围人对她的关注,她内心缺乏安全感。她非常喜欢唱歌,通常一首新的流行歌曲听上两三遍就学会了。从那以后,我的生活里渐渐地有了她。其实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她平白无故地就有了类似亲情的东西呢!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就想好好爱护她、指导她,希望她找到自己的方向,引领她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尽管后来发生了许多事,我最初的这些想法也始终没有改变。

一转眼她读初三了,在这期间我陪着她走过好几场学校及区里的唱歌比赛,每一次她都带给我不同的惊喜,获得了可喜的成绩。终于在大家共同的帮助下,她考上了本校的高中艺术特长班,等待她的是艺术的漫漫长路,需要她自己一步一步去完成。而我也以为馨儿会像原先设想的那样步步走向正轨。可是升高一后不久,她的班主任就向我投诉,该生自律性差、个性鲜明、不合群、行为散漫等等。听到这样的抱怨大多数人可能会想:“这个学生怎么这样啊?太不争气了!太让人失望了!”可是我心里不是这样想的,我想她一定遇到什么事儿了。于是我就跟她班主任说:“这样啊,那有时间我找她聊聊吧。”那时我也正在带高一,也是一个班主任,我就经常在馨儿的老师们面前说她专业条件挺好的,她的本质也是好的,好好培养她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我也跟她家长多次沟通,可是老师们不相信她的潜力,说:“那把她调去你的班,你随便挑个差生跟她换好了。”听到这样的话我虽然不生气,但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大概过了一个多学期,学校准备分班,同时要把这些艺术生整合在一起,成立独立的班级,以方便管理和统筹专业课的教学,而我也全权负责他们专业课的教学。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跟她的缘分算是真正地搭上了。

她在我面前一直表现不错,很乖、很听话,专业学习也很认真,就连上枯燥的乐理课她都专心致志地听讲,碰到有争议的问题会一直缠着我,有时候还会跟我和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辩论。她的努力、她的进步,我都一一看在眼里,心里也暗自高兴。在这期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学校的合唱团,担任高声部的声部长,同时还兼任领唱的角色。此时,我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可是,好日子没过多长,在高二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突然被告知,她好几天没来学校上课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犹如晴天霹雳。她是跟我请过两次专业课的假,当时我还纳闷,专业课那么重要,她那么重视,为什么会请假呢?正当我准备联系她时,我接到了她的电话。她什么也没说就一直哭,然后说要退学。我不明所以,问她发生什么事了,她也不说话就一直哭,一直哭,只跟我说:“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太差了……”我不知所措,于是赶紧联系她的家长,打电话给她科任老师,又向她平时走得近的同学打听。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就是得不到事情的真相。当时,我很不甘心,心想,我一定要了解清楚情况,我不能放弃她。于是我一遍一遍地联系她,陪她聊天,安抚她的情绪,并揣测她的各种心思,然后婉转地提出我的推测,观察她的反应。终于,有一天我知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她喜欢上了一个优秀的男生,也准备向他告白,却不知怎么被他知道了,于是他放出话来,说她表现太烂、成绩太差、没有资格喜欢他,她要是能考上大学,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我的天哪!据我的了解,她原本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她之前的叛逆和任性都源于家庭的破碎和亲人们对她的无视,她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向大家提醒她的存在。可是,就在她刚刚找回一点自信、找到一点动力和希望的时候,所有的信念却被无情地摧毁了。

我听到这样的消息,非常难过。但是我相信她会战胜困难,会重新站起来。于是我首先找她的父母分别谈话,告诉他们,他们的女儿很优秀,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要相信自己的女儿。然后,我找她平时玩得好的朋友,让她们多陪伴她,关心她,帮助她,开导她。再者,我分别跟她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私下交流,表达我的立场以及对她专业能力的肯定,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她,给她一个机会。

做完这些我就静静地守护她、等待她,并告诉她我办公室的门永远对她敞开,她随时可以来找我聊天、谈心,有困难就告诉我,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她。经过两三个星期的调整,她的状态慢慢恢复过来了,在教室、琴房也能见到她匆忙又坚定的身影了……我也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当时感觉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我就想好好疼她爱她、无条件地信任她,相信她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种感情毫不做作。同时我也能感受到她对我也是无条件地依赖和信任,就像是孩子对母亲,又或是妹妹对姐姐。这种感情不可多得,这就是缘分,说伟大点也许是我钟情于我选择的事业,我热爱我的学生,因为在他们身上我能收获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最后,如我所愿,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她,馨儿,在经历了几次人生蜕变之后,以术科和文化课双上重点线的成绩,进入了她自己的人生轨迹。莫名地,会突然想念她。每一个节日我的消息栏里总会静静地躺着她对我的祝福。长假时,她会邀约一帮同学涌进我家一起包饺子、做菜,跟我的孩子在沙发上玩纸牌、飞行棋……而我,大多时候都是静静地坐在旁边,看着他们,微笑着,心里轻轻地说:岁月真好,当老师挺好!

三年师生情,一辈子好朋友!感恩有你们,让我这么幸福!

陈向辉:我也喜欢玛丽亚

广东广州

这是一节四(1)班的音乐课,学习的内容是用课堂乐器陶笛学习吹奏歌曲《雪绒花》。《雪绒花》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几遍范奏、几次练习后,学生很快就都能吹奏出来了。我问:“大家知道这首乐曲是出自哪里吗?”有学生懒懒地回答:“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我又问:“你们知道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吗?”……一阵冷场过后,一个声音轻轻地冒出来:“哎,好无聊啊……”我心里一阵不快,但我压抑住没吱声,有些勉强地开始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曲调优雅,旋律优美,三四拍子和中等速度尽显舒缓、轻柔的风格;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如此介绍着,学生依旧是一副懒懒的模样。

接着我又简要介绍了《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能歌善舞的她,来到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美丽乐观、善解人意的玛丽亚十分爱护七个个性十足的孩子,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用动人的歌声和各种有益的游戏熏陶、教育孩子们,使他们得到慈母般的温暖和良好的教育。讲到这里,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好像有些兴趣,但部分学生仍然表情木木的。“唉……”我心里叹了口气,开始播放影片视频片段,欣赏的是玛丽亚老师在空旷、美丽的草坪上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带领孩子认识“DoReMi”的那一段。随着玛丽亚轻柔的吉他声响起,我看到学生们的表情渐渐起了变化。美丽的大自然、热情大方的玛丽亚、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动听的音乐、美妙的歌声,深深吸引住了我的学生们,教室里异常安静。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课室里不约而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被学生们的热情感动了。忽然,我听到身旁的一个小男孩托着腮、红着脸,轻声低语道:“我也喜欢玛丽亚!”“我也喜欢玛丽亚!”男孩的话语冲击着我的耳膜,学生们观看影片时喜悦、憧憬、期盼的眼神,也不停撞击着我的心灵。

反观自己的音乐课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似乎落入了一个模子中。学生吹奏出几首曲子、唱会几首歌就是我课堂的主要任务,还伴随着我大段的文字讲解,絮絮叨叨的主观意见。“嗨!注意你们的坐姿。”“这样的声音才好听,那样的声音是错的。”“你,不许离开座位!”“打拍子怎么都忘了?!”……这样的音乐课堂,霸道、呆板、乏味,令人窒息!这样的音乐课堂,音乐在哪里?美在哪里?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冒出了一身冷汗。

为什么玛丽亚深受原本排斥她的孩子们爱戴?为什么她的音乐课能深深吸引孩子们?为什么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我所组织的音乐课堂却让学生们如此厌倦呢?

那是因为,玛丽亚用她的爱、用音乐的美唤醒了每一位孩子!玛丽亚的“音乐课堂”里,没有刻板的规章制度,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任何的苛责;有的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的教学形式。在玛丽亚的“课堂”里,玩就是学,学就是玩,音乐就是享受,音乐代表着美好!

我们的学生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音乐课堂吗?每个孩童都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我不能再扮演那个高高在上、指挥别人的教师;我要俯下身来,和孩子们一起倾听对方的歌声、笛声、音乐声;我要把孩子们带到钢琴面前,让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敲出灵动的音符;我要牵引孩子们随着音乐捕捉漫天飞舞的雪花……

小男孩一句纯真的话语,让我为之思,为之想。感谢这个小男孩,感谢我的学生们。“我也喜欢玛丽亚”这句话将一直烙在我心灵深处,我也要做玛丽亚,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玛丽亚老师”。

陈蕴洁:我还想当队长

广东深圳

王心怡是四(2)班学生,从小参加校外舞蹈培训机构训练,基本功扎实,二年级加入校舞蹈队,是个舞蹈的好苗子,但她就是不爱笑,和同伴们有一点距离。我私下找她谈话,她真诚地说:“老师,我就是不爱笑。”不过,她在动作协调性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强,训练时我还经常叫她做示范,在舞蹈队里,她有一定的威信。新学期开始,舞蹈队又要开始推选新队长了,心怡以最高票数当选了队长,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当选了副队长。

但心怡上任后,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学校新生入队仪式那天,舞蹈队有一场小演出,我给孩子们化好妆以后,让她们在舞蹈室里稍作等候。不一会儿,思琪气喘吁吁地跑到我跟前说:“陈老师,王心怡哭了。”我赶紧问:“怎么回事呢?”“几个队长给我们补妆,没几个人排王心怡那一队,她就生气了。我们安慰她,她还说我们假惺惺,还说不当队长了。”思琪说。

演出马上要开始了,孩子这种情绪怎么行?我急忙回到舞蹈室,并没有提及刚刚发生的事情,而是微笑地摸着小队员的头说:“哇,这妆补得真不错,比老师化的还漂亮呢!”孩子们一下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刚刚队长给我们补了闪粉,多漂亮呀!”我看了心怡一眼,她的脸上已经没有了怒气,更没有眼泪。我顺势对学生说:“不过,以后没有经过老师同意,不要随便拿化妆品去涂,涂多了会伤害你们的小脸蛋哦!”

演出过后,我把心怡叫到办公室,跟她聊起来。“心怡,你当队长感觉如何呢?”“我感觉大家都不太听我的,她们比较喜欢另外两个副队长。”“为什么呢?”“老师,我不想当队长了。”我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向我提出了“辞职”。我拉过她的手,温和而有力地说:“心怡,有两种人,一种是遇到困难不退缩,一种是遇到困难打退堂鼓,你欣赏哪一种?”心怡有点不好意思,低下了头,小声地说:“遇到困难不退缩。老师,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普通队员。”我进一步引导说:“不管是队长还是普通队员,和同学相处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要主动友好地跟同学们交流。你是大姐姐,遇到小委屈咱们不计较,这样同学们才会喜欢你。”“老师,我可以考虑一下吗?”“好的,老师相信你,你还是那个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优秀的心怡,加油!”

心怡笑着离开了我的办公室。是啊,我当然不会轻易接受心怡的“辞职”,因为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心怡与人相处的方式没有改变,也达不到训练和培养干部的目的。随后,我又叫来舞蹈队里人缘最好的副队长靖欣,让她悄悄地帮助心怡,带着心怡一起和同学们练习、玩耍,在训练中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我发现,心怡变得越来越爱笑了。

一星期后,心怡到办公室来找我,她笑着对我说:“陈老师,我想清楚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找出自己的问题,不要怕困难,我学会如何跟小伙伴相处了。谢谢老师,我还想当队长,可以吗?”“当然可以,你本来就是哦。”我欣慰地笑了。“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舞蹈队参加学校“六一”会演的开场舞,需要气球和公仔做道具,我把收集与制作道具的任务交给了心怡,心怡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训练结束后,心怡开始给副队长分配任务:“靖欣,你负责登记家里有公仔的队员名单。小霞,你负责组织10个队员给气球打气。”不一会儿,靖欣在心怡耳边悄悄地说:“琪琪家里有公仔,但她说不想拿来开场舞用。”心怡并没有生气,她走到琪琪面前,笑着对她说:“琪琪,你家的是什么公仔啊?”琪琪说:“米奇,那是我的生日礼物,我不想用来做道具。”我一直观察着,看心怡如何跟琪琪沟通。心怡想了想,对琪琪说:“琪琪,我家有几个公仔,要不我送你一个?你喜欢小熊还是小兔?明天我带来学校给你。”琪琪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心怡,我……”心怡连忙说:“琪琪,没事的,生日礼物是很珍贵的,我理解,我可以送一个给你开场舞表演用。”看到心怡能这样与琪琪沟通,我真是特别欣喜。

心怡的转变,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不是天生就能做好干部,完成好老师交给他的工作的,他们需要时间的磨炼,需要必要的指导,需要彼此交流,甚至需要科学训练。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学会科学地、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班干部,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和策略,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甚至错误要宽容,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他们成长,绝对不能动不动就撤职,或严厉地批评,那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工作热情和潜在的组织能力与创造能力,使他们丧失自信心。没有经过训练与指导的干部,即使他的能力再强,工作热情再高,都不可能一下子顺利地做好其职位的工作,他们都需要一个过程。好的团队是经营出来的,好的干部是训练出来的。

邓茜:源自生活的舞蹈最美

湖南长沙

除夕之夜,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我的手机铃声提示不断,铺天盖地般的电话、短信、QQ和微信祝福纷至沓来。在诸多的祝福语中,有一条发自“木木”的微信吸引了我:“邓老师,您还记得麻布岗中学舞蹈队曾给您写过信的木木吗?在新年来临之际……”就是这样一条微信,把我的思绪从跨年的喜庆氛围中带回到那年初为人师、下乡支教的难忘时光。

4年前,我们几名师范大学毕业班的新老师,来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从广州出发要辗转几趟车,历经六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麻布岗镇。晨曦穿过薄雾,在校园的树林间投下光柱,花丛中彩蝶重重叠叠,微风轻拂着花儿,如孩子们绽放的笑脸。当生活回归到质朴,远离喧嚣与浮躁,静下心来专注教学是一种难得的体会。支教期间,我发挥自身舞蹈专业优势,为学校组建了一支舞蹈队,编排出适合学生的舞蹈作品。尽管没有专门的舞蹈室,学校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间空教室和一台多功能录音机。由于报名参加舞蹈队的人数较多,一间教室很难容纳,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学习机会,舞蹈队的第一次训练就在以蓝天为幕、以操场为台、以云朵为饰的“大舞台”中展开了。第一次课结束后,我收到了塞进我宿舍门缝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邓老师,您好!我是舞蹈队里的一名初二学生,起初我鼓起勇气报了名,外形条件一般的我,没想到就真的获得了和您学舞的机会。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正规舞蹈课,我喜欢您那样挺拔的身姿和优雅的气质,也希望自己能够跳出美丽的舞姿……您的学生:木木。”

从木木同学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学生初尝舞蹈的激动之情。我掂着这封薄薄的信,思忖着信的内容,仿佛自己背负着的是众多喜爱舞蹈的孩子们的共同期待。据了解,舞蹈队里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曾在兼任音乐课的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有过舞蹈学习经历。当我邀请她们出来表演时,她们十分羞涩,拘谨的动作之下明显透着内心的不自信。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没有什么基础的孩子们自信地跳好人生中的第一支舞。

支教活动按部就班地开展着,我们和学生相处融洽。住同一栋宿舍楼,在同一个饭堂用餐,每天清晨的互道早安,课间走廊的交谈,饭后的操场散步……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支教生活和睦而温暖。唯一觉得不便的是,我们日常的生活饮用水需要去几公里外的井里挑回来。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位支教老师相伴去井边取一周的生活饮用水,长期生活在便捷的城市让我变得有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挑水的路似乎因为肩膀上沉甸甸的重量而变得格外漫长,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伴着连连的喘息落下,我感到挑水着实要比上舞蹈课费力得多。正想歇息片刻时,在我身后传来清亮的声音:“邓老师好!”我驻足回头,只见一位手拿竹编斗笠的小姑娘雀跃地朝我走来,我马上认出是初一的舞蹈队员。小姑娘来到我身边,忽闪着懂事的双眼对我说:“老师,您上课很辛苦,这些让我来吧。”我故作轻松地想要委婉拒绝,只见小姑娘将斗笠往头上一戴,一把夺过我手上的扁担,挑水上了肩,大步朝学校方向走去。我惊讶地瞪大眼睛,内心惊叹着一个初一孩子的小肩膀竟如此有力,内心既惭愧又感动。扁担发出“吱呦”“吱呦”的节奏与韵律,斗笠少女微微起伏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特别有律动感和画面感。我忽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目前最适合学生们去塑造和表现的舞蹈形象吗?

于是,趁着赶集日我和学生一起去集市上找到了当地特有的尖顶竹编斗笠,并将其彩绘加工,变成了舞蹈道具;而手拉手和孩子们一起去爬山的场景,则成了舞蹈中以纵线、横线穿插为主的队形调度的灵感来源。一次课上,我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动作夸张化或加以修饰变成适合舞台表演的舞蹈动作。学生们举出生活中有特点的动作素材,教师来加以发展变化,一个活跃的初二学生积极响应。这位学生每周上学路上要走一小时,途经一座小山,下山路上石子多容易滑倒,因而她每次都是侧身横着往下走。她说着说着就开始夸张地表现平时侧身下山的步伐,更令我惊喜的是她还加入了踢小石子的嬉戏玩闹动作,接着是不小心踩到小石头,脚下一滑,“咣当”一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她那夸张的动作表演配合夸张的面部表情,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对生活细致的捕捉,更对她夸张到位的表演加以了肯定,学生中也响起了掌声。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开始跃跃欲试,我见证了学生们从最初的羞涩、迟疑到现在的大胆参与,内心成就感顿生。接着,我顺势告诉大家“舞蹈取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并进一步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将生活化的动作变成更具视觉观赏性的舞蹈动作。为了解答大家眼中的疑惑,我模仿了两遍刚才那位学生做的“侧身下山步”,便开始了生活动作到舞台动作的“魔术”变幻:双手扶于斗笠边,侧身步加上膝步的起伏,上身挑胸腰微微后仰,配合着一慢两快、两慢四快的速度反复着,更具观赏性和动律感的基本步法就这么“变”出来了。学生们惊喜地看着我,饶有兴趣地重复着我们共同创作的舞蹈动作。“12345678,22345678……”悦动的节拍伴随起伏的步伐,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信……

学期末,舞蹈队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一个以斗笠为舞蹈道具、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群舞作品。基础薄弱的孩子们,或许舞蹈动作还有些单一,舞姿仍显拙朴,但源自生活的舞蹈最美,而且我知道这背后更重要的是她们收获了舞蹈表演的快乐和内心的自我肯定。这份艺术的快乐享受和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是推动孩子们生命绽放的内在力量,舞蹈教育的本质价值正是体现于此。

邓小华:爱心成长

广东广州

十几年前,带着自己的幻想、梦想和理想迈出了校门,我欣然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至今,已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经历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但也有一些事情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田里。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用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记得第一次怀着爱心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台下都是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很多长得比我还高,看着台下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心里有点畏惧了,额头直冒汗,说话也发抖了,学生看到我这个模样,都忍不住发笑了。有个别男生还特意捉弄我:“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呀?自我介绍一下嘛!”“老师,你的裙子好漂亮呀!”“老师,给我们唱首歌吧!”……我心里着急了,才发现自己设想的美好情景就像一个个肥皂泡一样,那么不真切,哪还谈得上用爱心来教育学生?这乱糟糟的课堂,实在是惨不忍睹,我的心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彻底地失望了。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原计划一节课学完的教学内容只学了三分之一,给学生演示的钢琴音乐弹得一塌糊涂,还有黑板上的课程题目本该是“欣赏课:《十面埋伏》”,却在慌乱中写成了“欣赏课:《千里埋伏》”!那个时刻,那种情景实在是羞愧难当、不知所措,下课铃声一响我就狼狈地夹着教本匆匆地逃离了教室。初登讲台,本来所设想的爱心演绎,却被自己毫无经验的教学冲垮了。

在那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一直在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老师。心里的迷茫与彷徨都写在我的脸上了,这一情况被细心的同事发现了,他们都纷纷把自己的优秀教学经验传授于我,还和我谈了很多关于管教学生的心得。看着热心的前辈们,我仿佛感受到了他们在向我传递爱,再看着这些顽皮又可爱的学生们,我突然一下明白了许多,我坚定了信念:我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要向前辈们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能力的好老师,我要在教育这条传递爱心的路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3年,对我而言是最为难忘的一年,也是自己逐渐成熟与进步的一年。那一年我从镇上的一所中学调到了市区的一所小学,感觉一切又要重新开始,毕竟中学生与小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用我的爱心迎接每一天。

在这所小学工作期间,我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我正上着一节电子琴课,学生们都在按照老师的指法要求双手练习着电子琴曲。突然,我发现了有位男生好像在故意跟我过不去,他只用左手轻轻地摆弄琴键。看着他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非常生气,走到他面前狠狠地将他训斥了一顿,然后要求他将右手抬起来放在琴键上。那位男生的脸霎时红了起来,然后轻轻地抬起他的右手,然而,放在琴键上的是一只断了五根手指的残缺的小手!顿时,我心头一紧,涌上来的是无尽的愧疚与良心的谴责,多么不该发生的事呀!如果老师多一点时间去关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话,这种事情还会发生吗?后来,我还特意去找他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小男孩在三年前的一次意外中受伤而导致了手指的残缺,由此小男孩变得沉默和内向。我该怎样来弥补自己因粗心而导致的过失呢?随后,我就在音乐课堂上更多地去关注和关心他,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小男孩的乐感很不错,而且接受能力也很好。由于他的右手指残疾,我就尝试让他用左手弹奏,并鼓励他和别的同学一起合奏,还支持他和班里几个爱好音乐的同学组成一个小乐队在大家面前表演。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他变了,在课堂上不再沉默了,而且还敢大胆地表现自己。最让我感到激动和慰藉的是,在“六一”儿童节会演中,他所在的小乐队代表班集体参加了会演,看到台上大胆自信表演的他,我不由得笑了,这就是我想要的!

当然,再多的纸张也无法记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故事,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片段都是我珍贵的宝藏,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着我,监督着我,使我成长,使我进步。这件事过后的这么多年来,我时时刻刻用真心来诠释“爱心”两个字的真谛,用爱心来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个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这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不求回报。

2003年后我又换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岗位上我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座右铭: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我负责的艺术科近几年在各项赛事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在比赛训练过程中也发生过很多温暖人心、充满爱的故事。我记得那一次,我们正全力以赴地筹备着一项语言艺术类的比赛,当时好不容易在全校挑选出了几个表演能力较好的苗子,可是在演出前两周有个担当重要角色的学生小伟突然跟我说不想再演了!我当时听到了非常吃惊,以为他闹着玩的。心想,他这个角色演绎得多好呀,这是一个表演能力多棒的苗子呀。不行,他不能不演!于是排练结束后,我找他谈心了,并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了一番抚慰与劝说,但效果不如人愿,无论我怎么劝说,他都一言不发。这时候我也生气了,沉默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他进行了一顿严厉的批评,在批评的语气中还带有一点讽刺与谩骂。批评过后,我心里内疚万分,但是,演出在即,我确实是束手无策呀!当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后,我疑惑了,小伟一直是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好学生,也一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会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特意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开朗的性格不见了,灿烂的笑容也消失了。后来,在和班主任以及家长的沟通联系中得知,近段时间小伟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是啊,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太大了,如果不及时开导小伟,我害怕影响的不只是这一次的演出,恐怕影响更大的会是小伟今后的人生。我决定要用温暖、爱心来挽救这个孩子。于是,我总有意无意地关注、关心他的一切,并暗示他,我不再强迫他参加演出,渐渐地他也不再回避我了。接下来的周末,我悄悄地加了他的QQ,在QQ上以朋友角色来接近他,很快,他就信任我了,并毫无保留地说出他心里的压抑与痛苦。我耐心地听他的每一句倾诉,并告诉他要如何去面对父母之间的矛盾,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坚定他的信念:要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不要被挫折打败!回到学校后,我在学习上、生活上处处关爱他,让他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他不是孤身一人在前进。渐渐地,我感觉到了他那微妙的变化。

正当我苦恼着找谁来代替这个重要角色演出的时候,小伟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我激动得无法言语,他给了我一个微笑,然后又投入到角色排练之中。那一次的演出,当我们这几个小队员在团结与努力下,冲破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站到了最高的荣誉领奖台上时,我们师生抱成一团哭了……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写不完人生风景。我深深懂得了一位音乐教师的光荣与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爱心点亮学生心中的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犹在耳畔。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人生的幸福。

董爱伟:20年的执着坚守

浙江杭州

1995年工作之初,全校19个班级的初中音乐课全由我一人负责。准备三个年级的音乐教案,面对那些可爱的初一学生和自认为是大人的初二、初三学生,每天下午连续上完三节课后,不想再多说一句话。每周星期五放学,嗓子几乎都是嘶哑的,周末休息两天,星期一好了,星期五再嘶哑。在这期间,我除了学习摸索针对不同学龄学生、不同班级学习风格特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外,更多的是熟悉和研读音乐教材,整天练习伴奏、范唱,还不时地复习自己学过的舞蹈作品和钢琴曲。为了节省上课时磁带进、倒的时间和避免因此可能造成的教学环节松散和中断,我都准备两盒磁带,有时还翻录备用磁带。但即便如此,上课时还是经常碰到听不懂我讲的内容而露出茫然眼神的学生,也经常碰到索性放弃音乐学习而带着其他学科作业的学生,更有挑战音乐老师的学生,他们聊天,玩个不停,还吃零食、扔垃圾。就这样,我招架着,反思着,校正着,但更多的还是享受着我的音乐课堂教学成果。那段时间,音乐教室是我待得最多的地方,它已经成为我的学园、田园和乐园。

工作半年多后,教务主任交给我一份关于参加本市中小学艺术节比赛的通知文件。经过报名和选拔后,我准备了双人舞《选公粮》、二重唱《彩色世界》和竖笛小合奏《毛主席的光辉》三个节目应赛。这三个节目分别利用午自修、下午放学后以及休息日的时间进行排练。有一天中午,唱二重唱的周同学向我哭诉,说她来训练参加艺术节比赛的事情被语文老师知道了(事后才知道,这位将在两年后退休的女教师在我之前兼职过音乐课) ,语文老师说她:“你这样的嗓子还会唱歌?别瞎浪费时间了,即使参加了也获不了什么奖的!还是把考试学科学好,争取考个好学校!”听完学生的哭诉,我很生气地跑到这位语文老师的办公室,质问她为什么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语文老师态度很强硬地说:“董老师啊,我们这里学生的嗓子真的是不行的,不像有些山里的孩子,人家的嗓子就特别好。我们这里的水质不行,没有一个好嗓子的!”“嗓子不好,是可以练习的,用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会练出来的,我就见过,说话声音一般,甚至声音嘶哑的人,唱歌的声音却非常好听呢!”我极力地辩解着。“你也不想想看,这么短的时间能练出来吗?前天我们语文老师到××学校进行教研活动,他们的校长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音乐老师排的节目,确实好看。你们就别参加了,去了也是给人家垫底的!”“你又没有看到我们的节目,凭什么这样说我们!”说这句话时我已经带着哭腔了。“凭我对我们学生的了解啊!凭我自己的经验啊!”语文老师依然不依不饶地说。“不要认为自己不行,就觉得别人也不行!”说完这句话,我生气地瞪她一眼,匆匆地离开了她的办公室。“你也别太狂妄了!”……身后传来了刺耳的声音。

我红着眼圈把所有参加训练的学生召集到音乐教室,哭着向他们说了事情的经过。学生们看我哭成那样,都跟我一起掉眼泪,唏嘘声、劝告声充满了整个音乐教室。我擦擦眼泪对学生们说:“她说不行我们就不行吗?我们一定要取得好成绩给她看看,大家记住,做人就是争一口气的,我们一定要为自己争口气!”“老师,您放心,我们在课后会按照您的要求去认真练的!”“老师,星期天我们也来练习吧!您排练其他节目时,我们就自己先复习着,或者写其他学科作业!”……可爱的学生们纷纷向我表达着他们的决心。“好的,老师今天向大家保证,只要有一个节目获奖,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到杭州去玩一天!”“好!我们一定努力!我们加油!”学生们为战友们和自己鼓劲。

我们是农村学校,离比赛的市府所在地是有一定距离的,我一个人带着10个学生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坐公交车到达比赛现场。经过激烈的角逐,我们三个参赛节目全部获了奖,其中舞蹈节目获得了第二名,和第一名只差0 .17分。当我们拿着证书欢呼雀跃着准备回校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语文老师所说的参赛节目上乘的那个学校的校长,只见他背着电子琴,表情有些失落,看得出成绩并不理想。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比赛后的第二天,就带领我的弟子们一大早兴高采烈地坐上公交车,去爬杭州西湖边的山峰——南高峰。

这些参加艺术节比赛的学生,在后来的音乐课堂上听课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她们在课堂上经常给同学们示范唱、大胆跳,积极回答问题。由于她们的带动、互动,该班的音乐课我上起来倍感轻松、愉悦,有味道、有兴趣。有些音乐问题课堂上没有弄明白,她们在课后还留下来单独请教我,和我探讨她们感兴趣的音乐话题;有时我在课余时间给她们开小灶,进行个别的声乐技巧指导,用录音机录下她们上课时的声音,进行比较教学。特别是有位王同学,我几乎每星期给她上一次声乐课,坚持了半年之久。上到最后我都产生错觉了:“她的演唱技巧和歌唱水平怎么和我差不多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农村,初中生能考上中专学校,是家长和学生追求的目标。有两位参加艺术节比赛的初二和初三学生,先后考上了当地的湘湖师范音乐班。有一位考上中专的王同学的家长,在邀请初三任课教师参加答谢宴时和我们的校长说:“有些老师你帮我邀请不到不要紧,但是音乐老师你一定想办法帮我邀请到。”当校长向我转述这个家长的原话时,我真是受宠若惊。因为大家知道,一般的家长在请初三任课老师的答谢宴席上,只会请主课的老师们,音体美劳这些学科老师,很少会有这样的机会。

那一年参加市艺术节比赛的学生中,有三位同学,今天就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任教,她们现在也是有十多年教龄的专职音乐骨干教师了。当初,上高中和中专时,她们经常给我写信,寄贺卡,还常回母校来看我,并和我切磋演唱技艺;她们工作后,我们经常在全区大型的音乐教研活动时碰面聊天,有时我做评委,会感到是在尽情地享受她们的表演,有时一起参加全区的音乐论文评比,她们的论文获奖名次比我还高。2012年10月,我为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做讲座时,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为了激励老师们积极发言,我承诺,讲得比较精彩的老师可以得到我亲笔签名的拙著《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探索》。我的一个爱徒首先站起来说:“我想说的是,董老师的签名论著在出版之初,我已经拿到了,但是我还是要说说我的恩师及她的初中音乐教学对我的音乐教学的影响……”爱徒短短几分钟出口成章的即兴演说,引来了培训老师们的一片掌声,这让我不得不为自己申辩:“她确实是我的学生,但绝不是我的‘托儿’,在这之前,我绝没有向她透露关于讲座的任何信息……”这个互动环节后的讲座我有点飘飘然,感觉真幸福。

从1995年工作至今二十余年了。如今,我依然每个学期有二十个班级左右的音乐课堂教学。何以如此?因为只有面对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我的感觉才是最好的,也是最有价值感的。虽然,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喜欢我的课,但是我想说,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很好看,但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美丽的时刻,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耐心去发现、去等待和守护。我还想说,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但每一株植物都一样的坚强!我更想说,你若勤劳付出,必有美的收获,什么路不要紧,坚持走最重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