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5 09:01:57

点击下载

作者:编委会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上)试读:

前 言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高理解其他学科的能力”。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语文教师的趣味教学设计与创新”丛书,包括《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词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段落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谚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共十册,丛书一方面分别对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的趣味教学设计与创新进行了全面指导,另方面进行了举例示范,目的是使广大师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和运用,逐步提高语文知识素养。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不仅是广大师生教学指导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 提高作文教学趣味性的指导

1.作文教学要注重兴趣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教师加于学生之作业。”而事实上“我爱作文”的学生很少,厌作文、怕作文的倒是大有人在,写作文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为教师而作”、“奉命而作”,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可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那么如何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呢?对这一问题,我结合几年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组织课外活动

让写作指导进入到快乐的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天性好动,喜欢新鲜的心理特点。

如果写作的空间长期局限于课堂,学生就有“如在鸟笼中”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作文教学渗透在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记一次参观活动》时,正赶上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海沧野生动物园。于是,在参观活动之前,我给学生作了一番动员讲话:“同学们,海沧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很可爱,可逗人了!有老虎、狮子、海狮、斑马、众多的鸟类……虎属于大型猫科动物,浅黄色的皮毛上布满黑色横纹。“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小耳朵,耳朵背面的毛色呈黑色,中央有一明显的白斑十分醒目。虎四肢健壮有力,尾巴又粗又长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条纹。它前脚一击,便能易如反掌地击倒一只成年的鹿。“斑马是非洲大陆的特产动物,它的外形与一般的马相似,是马的近亲,各种斑马都有深色的条纹遍布在较浅色的身体上。斑马的美妙在于身上和条纹。这些光滑的条纹,看上去很像一幅抽象派绘画,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斓,格外耀眼。如果你仔细观察动物,你将会发现动物的许多可爱之处。”

趁着同学们兴趣来潮,我布置了参观动物园的观察作业:参观动物园时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注意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神态动作、生活习性;认真听取动物园导游讲解员讲解并做好记录等等。

然后,用你精彩的文笔把它们写下来,这样你的参观活动将会回味无穷。学生先有了活动的浓厚兴趣,后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便能轻轻松松完成习作任务,而不必苦于“无米之炊”了。

这次习作学生能把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对环境的描写优美生动,让人看了就有了如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一些平时厌烦作文的学生,由原来写的二、三百字的作文,提高到五、六百字的文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提高。

作文指导生活化

让写作指导进入到多彩的生活中。引导农村学生抓住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做到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引进课堂,学会感受生活、感悟生活。农村的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生活处处皆作文。校园、家庭、社会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写作的源泉。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有了厚实的生活素材,学生就能写出具有情趣的生活作文。

例如:写《学会做人》的征文。同学们针对当前农村盛行的“六合彩”赌博的现象进行写作,举出邻居或一些亲朋好友为了赌“六合彩”最终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告诫人们:“六合彩”赌博纯属害人骗钱,庄家会编造有人中了大奖发了大财的例子到处散播,来诱惑别人买码,但是真正买中发大财的人却是没有的。庄家利用彩民急功近利的心理,很多人输了钱想赢回,于是下注越来越大,结果只会落得倾家荡产,当有人下大注买中的时候,往往庄家便会赖账逃跑。

所以,想靠买“六合彩”来发大财是不可能实现的。呼吁人们不要再买六合彩了,“六合彩”百害无一益,“六合彩”令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文章表达了他们拒绝“六合彩”做新一代的好公民这个中心。

在作文讲评课上,老师把学生中能表达真情实感、真人实事的文章念给全班同学听,并作了激励性点评,调动了全班同学写作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

作文教学合作化

让写作指导进入到精彩的合作学习中。许多人认为文学必须在孤独中成就,成大器者必受大孤独。所以学生作文始终处于“各自为营,单打独斗”状态。教师要求学生“冥思苦想,匠心独运”,以个人化行动完成一篇篇“佳作”。

其实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难免有许多疏漏之处。而合作作文正克服这些不足之处,由老师、小作者本人、同学协作完成,师生、同伴通力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师。

例如:描写一个场面的文章,我采用作文合作中的“各抒己见”型的合作方式。即合作小组内不求统一答案,大家畅所欲言,目的是通过在多角度、多侧面地讨论交流中,使各自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达到提升。

中秋佳节之时,我组织学生举行中秋搏饼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搏饼情况与感受说给同学听。通过小组、师生间的合作,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学生个个说得面红耳赤、情绪高涨。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以《搏饼》为题进行写作,只提示性地问:刚才你是怎样搏的?有哪些动作和表情?博饼时心情怎样?同学有什么反应?教室的情形怎样?一篇篇绘声绘色的好作文就跃然纸上了,既有整体的场面描写,又有局部的个体描述。

而后,我让学生把写好的作文在小组交流互相借鉴,再从中挑选几篇较好的文章在班级中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导能力差的学生,经验丰富的学生可以帮助没有经验的学生写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利用

让写习作指导进入到多元的非智力因素中。作文课上,我们常看到一部分学生,面对作文题,抓耳挠头,不停叹息。教师这时若不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怕写、懒写、不愿意写”的心理障碍。剖析其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作用。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习结果获得和学习的完成过程,其中一个心理系列——非智力因素,它的主要心理成分有情感、意志、兴趣、信念等。”

因此,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具有重大的辅助作用。(1)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加强大脑的刺激,使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大脑神经,从而产生要表达的冲动。

我在教学关于“写一位印象深刻的人”的文章时,我根据六年级将要离开母校的特殊心境。设计了《难忘的好伙伴》《再见吧同学》《我的老师》等题目。

指导课上我用了一段激情的导语诱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每个人都会成长,在成长中变化,年龄在变大,身体在长高,性格在变化……可有一样不会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我用媒体播放一首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伙伴》。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学生心绪跟随着悠扬的音乐,去追忆那难忘的小学生活和教会他们学习生活的老师,一起玩闹、一起哭笑的同学。桩桩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张张可爱的、慈祥的面庞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这次作文学生只用了三十分钟就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句句都是学生真情的涌动。(2)批语要温柔 斯宾塞在其《教育论》中指出:“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真理。”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批改学生作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一个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的。

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把给学生的写作评语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细心品味每一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尽量给每一位学生写上带有鼓励性或启发性的批语。

面对学生作文非批评不可时,不用教训、指责的语气,采用鼓励性的方式。避用“语言不通顺,重写”、“用词不准确,狗屁不通”、“中心不明、结构不完整”等冰冷、生硬伤情感的批语,而是采用:“这句写得好”、“此段精彩”、“结尾有新意”、“这次比上次进步多了”、“这句若改为这样是否更妥当些”等等,使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引导式、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我,老师在赞赏我,我要更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的喜悦,试问:“还有什么能浇灭他们乐于写作的热情?”(3)成果激励学生 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发表作品,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此使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这一点对学生爱上作文是很重要、很关键。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的写作竞赛活动,优胜者适当奖励并在同学中组织传阅,有的可以当堂朗读,这样既给全班同学以启迪,又激励了优胜者。

竞赛范围可以适当扩大,班级学生采用同等作文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比赛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特别对学困生更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不能放过。使这些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激发了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最有效的动力。积极的心理可促使学生乐写,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平时生活中所看、所听、所想、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不难提高了。

2.培养兴趣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学生厌烦作文的原因

目前的小学生大都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厌烦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教师缺乏新颖的教学思想,不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其次,作文命题老一套,枯燥、呆板,没有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命出适合儿童特点、趣味性、可写性强的题目。

第三,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使小学生走进“没啥可写”的困境。

第四,对小学生作文要求过高,特别是作文讲评,不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表扬少而批评多,不善于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致使小学生失去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当然,造成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还有其它方面,但主要因素在教师。我们探究原因目的在于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

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有以下几种方法:(1)转变教学思想 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经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2)改革方式和方法 命题方式要求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有全命题、半命题、自命题等。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力求题目具有趣味性和可写性。像《我家的卧室》、《我家的小羊》、《放学路上》、《我喜欢……》等,就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上发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是硬功夫,这主要由教师的作文功底决定。因此,教师要大练作文指导功,第一位的是练好写作功。通过经常写“下水”文,摸索作文之道,品尝作文甘苦,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得法得力。

在作文指导上,还要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切实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这样,何愁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4)降低作文要求 循序渐进地提高,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成功,成功便会得到满足。想得到满足就是一种欲望,而欲望就是一种需要,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遵循这些基本观点,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从而得到满足、愉悦,增强欲望,生发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呢?

首先,要降低作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这其中还包括作文批改和讲评。在作文批改和批评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写得好,一个词用得好,都要为其叫好。

其次,要用批语肯定其优点,鼓励进步,使每个学生都乐意作文。

再次,要舍得给高分。评讲作文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要偏爱差生的作文兴趣,在恰当点出作文不足的同时,一定要让差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这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综上所述,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已被实践证明,学生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产生用之不竭的动力,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迅速提高作文水平。

3.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指导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作文教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则因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二则因现代化社会言语交际的功能越加突出。

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学生们谈文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纵使为文,也是敷衍了事。写出的文章要么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千篇一律,缺乏生活体会。

造成此种状况,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导之无法,致使学生丧失兴趣。

二是学生言之无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是所拟文题太旧,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破这种难堪的局面,我力求改变作文教学的模式,从“生活”二字入手,从“兴趣”一词突破,尝试把“生活、兴趣、作文”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创设趣味作文教学的最佳情境,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一切的艺术创造离不开生活。唯生活是艺术的不竭源泉,只要用心去体会,用慧眼去发现,用灵感去感悟,生活中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吱都可以成为我们为文的最好的题材。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

可见,作文的关键是要把生活与作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作文的过程实际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是对喜怒乐情感的表现过程。写作既可以展示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也可以倾诉自我的心声。明确了这层意思,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才会慢慢消除。

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紧扣“生活、兴趣、作文”六个大字,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趣味作文教学的情境,努力让学生轻松作文,愉快表达,自发创作。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并有了一定的收获,我坚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下面我就自己的趣味作文教学,谈几点具体做法: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动机,即“我为什么而说”。这一活动是从情绪的诱因和需要源泉而来的。只有当儿童自然地说话,由于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就忽视了诱因的设置,让学生为文而文,硬着头皮,搜肠刮肚地写。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无话可说。

语言动机诱因的设置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产生自主表达的欲望,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从而自然流利地进行表达。

例如:通过再现生活,唤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通过表演试验等系列活动过程的展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并深刻体会其内心感受;通过故事图画等艺术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总之,诱因的设置始终不能离开生活。(1)试验作文 试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试验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对事物会有新的认识。利用试验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巧设疑难可以诱发学生思维,激发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边做边写的目的。

如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先在讲台上摆放了一个盛满清水的试验杯、一个鸡蛋、一根筷子和一包食盐。同学们见了觉得很奇怪。我于是请同学们猜:老师若把鸡蛋放入清水中,你们会看到什么结果?说着,我把鸡蛋沉入杯中,接着又不断地在水中加食盐,边搅拌边启发:这下鸡蛋又会有什么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沉入杯底的鸡蛋慢慢地浮了起来。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设置语言表达的诱机。通过实验活动情境的创设,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现、表达。如:试验刚开始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听了老师的话,你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看到鸡蛋浮起来,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由于实验刚刚进行,加上又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孩子们顷刻间觉得有很多的话可说,有许多话可写。

教师因势利导,所谓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给别人听,写得越是详细,越是具体生动,读者的感受才越真切。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但不觉头痛厌烦,相反有乐在其中之感。(2)游戏作文 孩子们对过去经历的事情往往不会有太深的记忆,纵使想写也写不生动,细致。比如《记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有话说但却写不好,原因在于缺乏观察。对活动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记忆非常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往往先通过几个小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有一次,我请孩子们先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之后,我又提出新的要求:谁能刚才的过程说一说?由于事情刚刚发生,孩子们表达得比较清楚,到位,在这之上,我又进行详细的指导,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刻划。孩子们说得津津有味,气氛非常热烈。话说清楚了,写作就水到渠成了。(3)小品作文 为了给孩子们的写作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我有时通过一个小品或哑剧拉开作文教学的序幕。让他们先看后写,或边看边议,边议边指导,最后成文。又如,我在上课时给孩子们“说戏”,要求孩子们根据我提供的故事主干排戏。在这过程中,看谁接受得快,看谁理解得深,表演得好。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回家的路上,小明把书包挂在嫩枝上,后拍起球来。方芳看到这情景,要和小明比试力气,小明同意了。方芳取下挂在嫩枝上的书包,移到小有手腕上,也拍起球来,还没数到五十下,小明已累得喊爹叫妈了。于是方芳教育小明要爱护绿化。小明接受了教育,决心做一个爱护绿化的好孩子。孩子们排练得非常认真,他们边排边想,渐渐进入了角色。

在组织表演评比时,孩子们看得十分认真仔细。一组同学表演结束之后,观察的同学纷纷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交流,大家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之后,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把这个短剧改成小故事,孩子们作文的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写得很流畅。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

在这一次作文教学中,我一改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按照“实践——讨论——说文——指导——总结——作文”的步骤进行,力改作文教学动笔不动口,动笔不动身的死板现状。提倡边做边说,先实践再创造。

把作文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他们作文的内驱力,也往往是作文的中心思想所在,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以情作文,在作文中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变传统作文教学中“要我说”而成为“我要说”。只有这样,孩子们的作文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会自己的个性。

发挥想象力,激发表达兴趣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追求形式,束缚思想,反复仿写,压抑兴趣。这种作文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说写作本身就是富于创造的一项工作,缺乏想象就像缺少一对会飞的翅膀,永远不会有高质量的作品。针对少年獐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以童话故事为题或续故事为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龟兔赛跑”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我启发孩子们想象龟免第二次、第三次赛跑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作为新童话的续集出版。又如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画,画面是一本黄色的、破旧不堪的古书。启发孩子们想象这本古书的来历、作用和由此书引起的争斗。

孩子们便力求把自己以住的知识与画面结合,编写出了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因为自编自写,加上彼此之间的相互启发,这些故事写得都极富有现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孩子们敢想敢做的天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因为在作文中我能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并以此为切入口,所以孩子们乐于想,更愿意写。

此外,我还把想象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项常规进行专门训练。看到一朵花,你会想到什么?看到一片白云,你又会想到什么?看到天边的一抹晚霞,你又会想到什么……通过想象训练,孩子们写作的基本功得以提高,同是养成了见物思情,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素描人物形象,培养观察能力

素描原是绘画术语,指以单色线条描绘的画,也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按照美术教学的经验,要画好人物或者环境,首先要通过对各个面部的素描来训练造型基础。

例如:要画好脸,先要分别进行眼、耳、口、鼻、嘴和脸型的素描。要画好人,先要分别进行手、脚、头和身躯的素描。实际上,我常常通过片断描写,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其目的是帮助獐认识周围世界,培养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由于素描这一形式很新颖,孩子们兴趣很浓。对他们来说,就像观看一场电影,一副漫画,然后对其进行描述,这样的作文简直就是一件快事。

有一次,我请两个小朋友演一幕短剧:小明、小红同时到教室。小明不小心撞倒小红,小红破口大骂,小明也不相让。两人发生争斗。之后我请就请孩子们就看到的事件进行快速报道,要求用词准确,真实生动。

由于感受真切,孩子们的描述也很精彩。有时会从自己的家里端出一盆花,或者摆出一个工艺品,引导孩子们从形、色、质、艺几个方面描写。这样的训练,所占时间不多,但收效却很大,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作文,在生活交往中作文,从而感觉到作文并不可怕,并不陌生,因而兴趣大发。

设计鲜活命题,开拓学生思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命题单一、死板,使人一见生畏,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支》《记我的同学》……这样的命题因不能激发学生从文兴趣,不能调动学生表达欲望,从而使之产生拒绝抵制的情绪。在消极态度下,所写的文章也就显得非常的枯燥,看不出半点的灵性,读不出半点新意。

为了增添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不失实用性,我在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力求命题的新颖。(1)命题贴近生活 有一次我教学作文《推销》,一开课,我准备了几十条开头不一、花色各异、不同价格质量的毛巾。摆放在黑板前。然后把自己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向学生推销毛巾。学生觉得非常奇怪,我便因势利导,这些毛巾是某厂的样品,为了扩大销售,厂家特向我们征集广告词。

孩子们觉得这是一件很富有挑战意义的事情,便积极开动脑筋,纷纷写出了自以为满意的广告词。这时,我又请学生上台扮演小商贩,吆喝贩卖,体验生活。孩子们情绪高涨,我又引导他们试着以《街头小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由于有了亲身的体验,孩子们写作完成得很顺利,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顾客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反映不同顾客的各种需求。然后以消费者的身份向该厂的厂长写一封信,陈述自己的想法。

这样,我以“毛巾”为题材,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文体,一是广告词,二是记叙文,三是书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选择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整个教学过程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的思路大为开阔。(2)讲求实用性 叶老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成效如何,要看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是否能从生活中建立起他们的意识。并能写出足能表达他们意识的文章。

叶老所指的“意识”实则是作文要有明确的目的,揭示本次作文的实用意义,你们即将告别亲爱的母校,离开朝夕相外的同学老师,一定感到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性的纪念,建议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并为照片写一份说明,然后装订成册,好不好?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这次和文的不寻常。写起文章来全身心投入,文章自然也就写得很出色。(3)命题切忌空泛性 学和害怕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无从下笔,有时是无话可说,但有时却是无从说起。因此命题切忌空泛,如《庆祝“六一”儿童节》《记一次运动会》,这样的命题太大,太空,太远边际。

那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试着以他们的思维去设想。我们就会发现大题小作,宽题变窄会更爱学生的欢迎。

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模式

多年的实践,我逐步认识到,改革作文教学,关键要从观念上入手。传统的作文教学,一味强调言之有序,往往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的词语上下功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体会,年以就出现我这样的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教师不启发,包括提纲,提供词语。

这种启发实际是口授,是你照我的意思写,于是高考,中考就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局面。千人一面,如出一辙。长此下去,即束缚了学生的语言的发展,也桎梏了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

现阶段,各乎教育都提出要创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想首先就是思想上要解放,表现在作文中就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想。达到“言为心声”的境界。

4.提高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作文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教师的“作前指导”有直接关系。一堂作文课,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题目一出就让学生动笔,对多数学生来说,可谓是苦差事,这也是部分学生怕作文的根源之一。因此,“作前指导”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作前指导”,不能理解为作文课中指导写作前的一点辅导,而应贯穿在学生作文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缺少生活的发现,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作前指导。

教师有效的作前指导,就是要使学生的生活与作文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因此,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这种“做”较为宽泛,可以是言行表现,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动眼、动耳、动嘴、动脑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甚至可以是漫画鉴赏,如:

综合实践

访问本地先进人物,或访问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或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访问记”、“调查报告”;

班级活动

要求人人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动作,体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拟题,写出真情实感。

课堂实验

其他科目结合,利用实验课所获得的知识作文。

劳动体验

据不少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然后据实作文,可写方法、过程,也可以写感受、体会。又如,利用参加集体劳动的机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评论劳动中的人与事。

参观旅游

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当导游,使“旅游者”能观察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写日记、游记。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或展览馆、或博物馆、或俱乐部,等等。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让他们“做”得开心,“玩”得有味,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其过程生动活泼,而且这种“写”也成了一种享受。

同时,“作前指导”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引进写作的情境。

当然,只写“规定作文”也有弊端,因为学生的经历、性情、思想和方法各不相同,表现在作文中的方方面面自有分野,而且“规定”越多,学生越不得越雷池一步。所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平时乐写“自由文”。

所谓“自由文”,就是让学生怎么写就怎么写。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鼓励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中体会“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乐趣。

5.提高作文教学兴趣的因素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不少学生一提作文就感到头疼,甚至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恐惧情绪,通过什么途径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实践证明可以用下列方法进行:

拓宽视野,培养兴趣

好多学生讨厌作文,主要原因是头脑里写作素材少。相反,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事物多,见识广,拓宽了视野,写作内容就不会空洞贫乏,写起文章来会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从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挖掘写作材料。(1)在游戏活动中找材料 教师应常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把作文教学寓于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如叠衣服、钉纽扣、梳小辫、贴鼻子等一系列活动。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大显身手。事后,学生根据事前有目的地观察到的情景,很快就能写出以《我在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我再也不愿当小懒虫》等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这样,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下,学会了选取作文题材的方法。(2)从电视中找材料 据调查,学生中有90%以上的人喜欢看电视,甚至把看电视当作课余生活中一件首要的乐事。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欣赏不同电视节目的同时感觉作文的快乐。如让学生从“儿童节目”、“电视剧”、“新闻联播”、“祖国各地”等节目中记录感兴趣的故事,学写社会新闻,争当“故事大王”、“最佳节目主持人”。

在学生的视觉接触中,学会记事的一般方法,学会写作的技能技巧,学写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有时代气息的文章,从而不断增长写作兴趣。(3)从社会中找材料 我们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取写作的第一手好材料。如当一天小主人,去街上购买一天的必需品;又如去采访有关人员。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就避免了说空话、假话的毛病,对写作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了。

老师带路,引导兴趣

老师如果善写作、爱写作,经常写“下水文”示范,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学生的每一篇习作前,教师都要尽量写“下水文”作为范文读给他们听,有时还假设疑难之处,让学生来评价,指出写得好的地方与写得不足的地方,并让学生参与修改。

从情感上来说,师生之间距离近了,感情融洽,学生的思路也灵活畅通了。教师用自己的“下水”作文去感染学生,更以自己喜欢作文的直接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长期稳定的情趣,促进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

变换题式,增长兴趣

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既能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又能吊起学生的习作胃口。因此,命题好坏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命题时尽量不要用老题目,要推陈出新,如能带点“刺激性”则更好。如“搬煤饼”,这是个普普通通的老题目,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可把题目换成“奶奶夸我真能干”;六册第三单元习作训练原题是“课外活动”,可变为“我喜爱的一项课外活动”。

还可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等方式来替代一些传统的老题目。以问题形式出现的题目,如“迷路了怎么办”、“冬天来了动物怎么过冬”等等,学生会饶有趣味;以自由命题出现的习作训练,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活泼,更会发挥出创造性的思维。

如写一篇歌颂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精神的文章,学生根据这一范围既可写人,也可记事,甚至也可用应用文中的书信等不同的体裁来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兴趣就更浓了。由此可见,变换命题方式,更能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交流情感,激励兴趣

批改作文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在此教师尤应注意感情的投入,注重感情的交流,舍得“感情上的投资”,使师生保持默契的“心理对话”。

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给学生的作文打鼓励分,尤其是对差生,切不可用“内容空洞”、“词汇贫乏”、“语句不通”、“错字成篇”等批语来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可以对他们降低一些要求,放缓一些坡度,让他们在最近的发展区里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抓住一鳞半爪,对学生加以表扬鼓励,让他们从写作中得到乐趣,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这不仅使学生树立起奋进的信心和决心,竭力以写好作文来回报,更主要的是,通过系统的习作训练,更好地造就出一代新人。

6.作文教学与趣味性的结合

学生兴趣与作文趣味教学

兴趣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优先认识的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的动力,是学生自觉性的起点。同时也是教师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引火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宋朝朱熹道:“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

以上是从反面来阐述的。接下来从正面阐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明朝王阳明论曰:“今教童子,必使其趋于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不能已。”由此足见,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的巨大作用。

作文趣味教学从学生的趣味出发,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不断地给予学生良好的正面刺激,触发学生神经元的亢奋,使之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热情。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知,练有所得。

怎样进行作文趣味教学(1)注重教学内容和语言 须在对现行高中作文教学训练序列有个全面而深入的把握的前提下,注重作文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的通俗化、形象化、趣味化。

其一,作文教学内容要力求通俗化、具体化。也就是说,“写作指导”的例子和“借鉴实例”的补充与更换,如高中第三册写作第一单元,训练的主题为“议论文要有理有据”。编写者在“写作指导”谈到了两个实例:一是学生对《失街亭》多角度立意,以说明“有理”和“针对性”;一是“滥竽充数”成语立意,以说明“有新意”。这两个实例都没有做到人性化,都没有附《失街亭》原文与“滥竽充数”的故事。《失街亭》原文出现在高中教材第四册,“滥竽充数”的故事在此之前学生也未学过。这样一来,要学生自读两个例子后,并不能知道立意是否“有理”,是否有“针对性”,因为并非所有学生都读过《失街亭》和“滥竽充数”的故事,即便学生读过,究竟留下多少印象也是问题。

在教材没有变革之前,我们教师所能做的,一是补充,引导学生细读后,先谈感悟,再讨论实例,这样的“补”是有意义的,也会有趣些;这一单元还有一篇“借鉴实例”,好像是学生所为,不过真的如学生所说,“看了以后,我们不知道如何写有理有据的议论文了”。原因何在,这是一篇很不典范的议论文,与其说是议论文,还不如说是杂文或议论性散文,这叫学生如何借鉴?对此“借鉴实例”,最明智的做法是“换”。关于例文的取舍与更换,总的原则是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与学生的知识实际相扣。

作文教学的内容要投入。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投”与教材或作文训练有内在联系之“石”。如高中第三册写作第三单元,出现了“意象”“象征”等诗歌相关知识,可“投”相关内容,或将与“意象”“象征”有关的课内诗歌大集合,让学生自选品味;可教师进行专题讲析,只有这样,让学生在熟悉中获“智”,在应用中长“识”。二投社会生活之“石”。可抓住贴近学生生活而学生又十分关心的话题,让学生说,让学生议,学生是相当感兴趣的,关键是看教师善不善于抓“点”。

总而言之,这两“投”只要“投”得准,“投”得巧,定会使沉寂的课堂荡起五彩的涟漪。

其二,作文教学语言要通俗化、形象化、趣味化。这就要求老师随时锤炼自己的作文教学语言,或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或洋洋洒洒,娓娓而谈,力求有播音员的音色,相声似的幽默,小说样的形象,戏剧化的冲突,诗朗诵的激情。

总的要求是如行云流水,优美自然,不可单一呆板,而应有灵活多变的旋律。“起始阶段宜舒缓徐进,课堂高潮趋于紧亢,结束阶段宜微昂稳收,以音量牵动思维。”把握了这些,学生听起作文课来定会兴味盎然。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唤起和触发。(2)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

其一,注重每课的“导入”要具有趣味性。“导”信息流通乐意思维的情趣,“破”压抑闭塞的学习心理。要艺术地运用作文教学语言,唤起学生原认知结构中与之相应的感受和观念,使学生对作文教学内容有似曾相识、近探究竟的对话欲望,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听讲。

如教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感受与思考”,可先讲“观察与体验”,用宋末元初大画家陈子昂爬在地上,仿效马的的各种姿势,体会马的性格以至画马达到出神入化境地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对“体验”有粗略而具象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认真体验,在体验中感受的积极性。

又如讲第六册“本色与文采”时,可让学生明白语言修养的重要性,教师可写出四个词“吃不起”“吃来来”“吃不得”“吃不了”让学生感受。

总之,“导入”是一堂作文课的首要环节,它凝聚着教师的智慧。至于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贵在精心设计。

其二,作文要做到“练”而有趣,“练”而有效。读而不写,讲而不练,都等于一锅白水。怎样练?是每个教师必须深思熟虑的事。总的原则是“练”而有趣,“练”而有效。这就要注重训练方法的多样化、立体化、形象化。可让学生看电视录相,可带学生外出采风,可作科学演示实验,可组织调查,可组织论辩,可组织即席演说等。

总而言之,避除单调乏味,力求变化生动,构成一种美的教学情境,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训练任务。

第三,课型设计应灵活多变。即边练边讲边议结合,或答疑与评议结合,或示范交流结合,可写作与修改结合,这样有助于随时触发学生神经元的亢奋,使学生对训练保持旺盛的情绪。

第四,作文的形式要富于变化,确有趣味。这就要教师在设计作文时要舍远求近,注重实际,一是积极向学生的生活靠拢,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他们乐于写;二是挖掘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材料源,去除学生对作文的距离感,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乐事。三是要开展“编集子”“编报”活动。可由学生先编选,再由教师指导汇编成《班级作文选》。

总之,“编集子”也好,办报、写总结也罢,都是一些对学生来说十分有益而又十分有趣的作业形式。(3)激发需要感和成就感 在进行作文趣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持续不断地让学生滋生出需要感,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要反复向学生讲明写作的好处,要让学生明白写作不外表达思想与情感,写作可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话要象强心剂一样注入学生的精神骨髓,使之变为学生作文的心理内驱力。

当然单靠这一方面是不行的,还得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作文的喜悦——获得“高峰体验”。这既可促进学生兴趣的保持,还可促进学生兴趣的增长。

如何让学生享受高峰体验呢?具体做法有三;一是种用作文批改契机,经常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随时捕捉其“闪光点”;二是可以组织学生翻看自己的或别人的作文,从中看到自己以前蹒跚的足迹,唤起对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写作是多么有趣的事;三是教师可将优秀作文通过壁报、板报、广播加以介绍、交流,并向报刊推荐。四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大赛,让学生在竞争中走向成熟。

总之,一句话,想方没法,以榜样带动全体,实现作文的最大效应——获得读者的共认。

第二章 提高作文教学趣味性的故事

1.高尔基苦难中读书

高尔基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他从10岁起就开始靠干各种杂活儿养活自己。有一次,高尔基在轮船上当洗碗工,看到厨师那么入迷地在看一本书,就问:“大叔,那里面有什么让您这么着迷?”厨师抚摩着他的头说:“孩子,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大世界。你想要什么,书里就有什么。”从此,高尔基就把读书看作“最好的事情”,只要能找到书读,就是再苦再累他也不在乎。

有一次,他到一个财主家帮工。因为一点小过错,财主就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医生看着从他的后背上钳出的42根木刺,愤怒地让他去法庭控诉财主,高尔基听了点了点头,回去了。但到了财主家,高尔基提出的惟一的要求,是要财主允许他借书看。财主正在担心惹上官司,听他这么一说,爽快地答应了。小高尔基捧着书,高兴极了。

高尔基读书都入迷了,这让财主婆很生气,就想方设法阻挠他。于是,等别人都去睡觉了,他就悄悄爬起来苦读。因为财主婆不给他蜡,他就把蜡盘上的蜡油偷刮下来,装在罐头盒里,用棉线做灯芯,做成一盏灯,以致于昏暗的灯光和呛人的油烟毁坏了他的眼睛。

后来,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的精神,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伟大作家。

2.奥斯特洛夫斯基读报纸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共写剧本近50部。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伟大成就,是他幼年乃至一生勤奋学习的结果。他在4岁时就喜欢看姐姐们做功课,有时拿来她们的课本,闹着教他读书。姐姐们不教他,他就在旁边听她们怎么读,自己再拿来姐姐的书照着读。他自小就聪明,还没上学就认识了字母,学会了拼音,并天天对着书读个不停。

6岁的时候,小奥斯特洛夫斯基上学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课内的知识满足不了,他就学习课外读物,从不放弃一次能读书学习的机会。

有一次,小奥斯特洛夫斯基正在屋内学习,妈妈喊他了:“宝贝,你去买点咸鱼来吧。”他答应着走了。

咸鱼店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妈妈以为他很快就能买回来。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还不见他的踪影。妈妈有些着急了,怕万一出什么意外,就自言自语着“这孩子跑到哪儿去了”,出门去找他。走不多远,她看见小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手拎着鱼,一手拿着什么读着,站在咸鱼店边上一动不动。走近一看,原来儿子读的是包咸鱼的旧报纸,读得入了迷,连脚步都忘了迈动了!

3.天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天才的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及其它诗歌。他享有“时代灵魂”的美誉,作品也被公认为是不可超越的英语精品典范。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莎士比亚那样在世界上有如此广泛的影响。

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在英国斯特拉福镇,因家境衰落,刚满16岁的他就离开家自谋生路了。为了生存,他四处奔波,后来,在伦敦遇到同乡菲尔德,一个印刷厂老板。菲尔德帮助莎士比亚找了一份剧团的工作,开始只是在剧院打杂,不久,老板看他聪明伶俐,又上过几年学,就让他做提词员的副手。经过不断锻炼,莎士比亚开始担当一些重要的角色。业余时间,他就为剧团改编剧本,创作小节目,还亲自担任导演。

1590年,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六世》问世,成为他戏剧创作的开始,在短短的10年期间,他就得到了伦敦戏剧界的公认。莎士比亚早期与中期以历史剧、喜剧、传奇剧为创作方向,而真正达到戏剧创作高峰的则是他的悲剧作品。

莎士比亚一共创作了10部悲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而《哈姆莱特》又是四大悲剧中的代表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哈姆莱特》取材于一个古老的丹麦历史传说,由于莎士比亚为这个古老的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才使这个古老的题材获得了永恒的价值,它一问世,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1948年,英国著名演员劳伦斯·奥立佛把它改编成了电影,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而《哈姆莱特》的扮演者劳伦斯·奥立佛,也因此登上了影帝宝座。《哈姆莱特》改编的成功,不仅将荣誉带给了演员,也为作家增添了光彩。如今这部经典的悲剧作品,已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不同的国家出版,可见它的影响力之大。著名作家别林斯基称它为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这一点也不为过,它堪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作。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之魂,也不再是属于一个国家,而是属于全世界,后人也将会永远记住悲剧之父——莎士比亚。

4.著名童话大王安徒生

丹麦作家安徒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童话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的童话,大多取材于民间现实生活,故事情节曲折、优美、新奇,描述生动、细腻、委婉,想象力极其丰富、奇特,讽喻也相当深刻、巧妙,深受世界各国儿童的喜爱。安徒生的主要代表作有《海的女儿》、《豌豆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今都已成为童话世界永恒的精品。

安徒生一生不仅热爱生活,热爱儿童,他更爱自己的祖国。下面我们向大家讲述的就是一段他爱国的故事。

一次,安徒生出国旅行。在愉快的旅途中,他结识了不少的朋友,最要好的便是德国的奥古斯登堡,他们两个人很谈得来,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848年,普鲁士对丹麦发动了侵略战争,看到丹麦人民在战争中所受的巨大创伤和财产损失,安徒生极其愤慨。4年以后,战乱结束,安徒生被邀去德国的法兰克福做演讲。一下火车,他就热情地跟前来迎接他的朋友们打招呼。这时,有个人过来对他说:“安徒生先生,您的老朋友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正在家等着,希望和您早日见面呢!”

听了这个人的话,本来谈笑风生的安徒生,突然拉下了脸,很生气地皱起了眉头。来人还以为安徒生是嫌公爵没有亲自来迎接他,便连忙解释说:“公爵临时有个重要的会议,不能亲自来接您,特让我向您道歉,并代他来接您……”

安徒生生气地对来人说:“我不会去见他们的,你请回吧!”“为什么?你们可是老朋友哇w!”这时,周围的人也跟着劝道:“您不会因为人家没来接您,就生这么大的气吧?如果是这样,您也就太没有雅量了。”面对不了解内情的众人,安徒生说:“我生气是因为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当年普鲁士侵略我的祖国的战争,我怎么能把这样的人还当朋友呢?”他越说越愤怒,“这个人给我的祖国和同胞,带来了多少灾难,别说让我现在去会他,就是偶尔碰到,我也会躲开的。”

就这样,爱国的感情压倒了一切,就因为公爵参加了侵略安徒生祖国的战争,为了表示自己对侵略者的仇恨,安徒生毅然断绝了与老朋友之间的来往。

5.讽刺幽默大师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幽默大师,1835年生于美国密苏里洲的佛罗里达镇。他12岁独自出外谋生,不平凡的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很多作品,但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竞选洲长》和《百万英镑》。《百万英镑》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位一贫如洗的青年,突然得到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小吃店老板、裁缝店老板等许多人都极力巴结、奉承他。后来那张钞票又不见了,这样,那些拜金狂们又呈现出另一副嘴脸。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将这种丑恶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唯利是图者的本来面目。

马克·吐温的创作,包含着智慧和正义,他将幽默与讽刺结合起来,辛辣地嘲讽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他的正直与勇敢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