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产品经理宝典:电商后台系统产品逻辑全解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0 00:14:17

点击下载

作者:刘志远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电商产品经理宝典:电商后台系统产品逻辑全解析

电商产品经理宝典:电商后台系统产品逻辑全解析试读:

前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以汹涌之势融入我们的生活,上到花甲古稀的老人,下到总角之年的小朋友,都或多或少用过一些应用,对一些产品有各种见解,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产品。对产品经理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但是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用户体验却难以量化,马太效应在互联网行业如同魔咒,流量被巨头掌握,中小企业难以突破流量黑洞。对产品经理来说这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

大部分用户根本感知不到后台产品的存在,会觉得后台产品颇为神秘。业内人一般认为做后台产品很难,因为产品的逻辑复杂。在大家天马行空的畅想之后,后台产品经理会想着怎么落地,后台系统能不能支撑?什么样的产品方案可以满足需求?

时至今日,对于产品经理的要求趋向业务型、平台型,甚至产生了细分领域专家。纯粹的前端产品经理(页面、交互)逐渐失去竞争力。而当后台产品经理的视野开始从功能延伸到模块,再延伸到子系统,最后关注整体系统时,就有了把控平台型产品的能力。

任何一个小功能在深入思考之后就是无底洞,需要对其取舍和衡量。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工科生,喜欢做后台产品,喜欢沉浸于逻辑自洽的乐趣中。我遇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会不自主地去想优化方案。

当我开始做电商后台产品时,想找些资料来系统化学习,却发现市场上关于产品的书籍,要么是产品方法论,要么是电商运营,基本没有产品后台相关的系统化书籍。电商行业发展这么多年,相关ERP软件也很成熟,很纳闷为什么没有后台产品的系统化资料?当时就想着自己以后要总结一些经验。

按照我的计划,以《电商后台是怎么回事儿》开头,逐步将商品、订单、促销等十几个子系统逐个一点点剖析,写出一个系列。后来,我开始在公众号“碎碎恋产品”上发表一些关于电商后台产品的文章,结识了一些同行业的产品朋友,他们认同我所写的产品内容,觉得是“干货”,鼓励我继续分享。后来出版社的编辑老师联系到我,第一次意识到分享这件事可以这么酷,遂决定做出这本书。

本书的核心在于“电商后台产品”。

第1章简要地介绍了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常见的电商模式,第2章介绍后台产品的作用、架构以及做后台产品的注意点。

第3章到第10章,将电商后台产品的子系统进行细分讲解,主要包括商品中心、促销系统、内容管理(CMS系统)、库存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等主要系统。

第11章总结了电商后台产品的其他子系统,重点讲解了会员系统、调度中心、支付系统、权限系统。

第12章重点叙述了跨境电商产品的不同点,包括跨境电商的几种模式、订单流程及清关备案流程。

本书以电商后台产品为例,介绍了在后台产品设计时的体系化思维。虽然无法面面俱到,但从庞大的后台产品体系中,我们可以慢慢学会从整体去思考系统定位,判断功能的优先级,或者从系统层面去思考功能的价值。

建议各行业的产品经理们,以及电商行业的程序员、运营人员,都应该了解研究电商后台。电商后台的体系成熟、完整、庞大,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并且大部分产品都逃脱不了商业化,也就会和电商后台系统或多或少有些重叠。

希望本书能够带给大家些许帮助。

感谢公众号“碎碎恋产品”的粉丝们,是你们给了我写作的原始动力。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林瑞和老师在写作上给予的帮助。

最后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在产品经理成长路上前行的读者们: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售后服务

轻松注册成为博文视点社区用户(www.broadview.com.cn),扫码直达本书页面。

·提交勘误:您对书中内容的修改意见可在提交勘误处提交,若被采纳,将获赠博文视点社区积分(在您购买电子书时,积分可用来抵扣相应金额)。

·交流互动:在页面下方读者评论处留下您的疑问或观点,与我们和其他读者一同学习交流。

页面入口:http://www.broadview.com.cn/32579

伟大的事物不是一时冲动做起来的,而是由一系列小事共同造就的。

——梵高第1章产品经理概述

在不同管理架构的公司、不同类型的团队中,或者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产品经理角色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例如:有些产品经理负责与用户沟通、进行需求调研,有些负责交互设计和产品原型设计,有些产品经理从数据中挖掘需求,有些产品经理参与从需求调研、开发、上线推广到迭代的全过程。

产品经理是对产品负根本责任的管理者,负责协调、整合和管理各种人力、物力等资源,将产品方案转化成实际产品上线。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是心理学家和管理者的综合体,具有“同理心”,理解用户、开发、运营等产品相关人员,帮助团队明白正在开发的内容,理解用户的需求;让团队明白他们的目标客户,想通过产品解决用户的哪些痛点;善于管理团队,确保团队能够高效完成项目。

产品经理的成长就如同游戏通关升级的过程,初期负责写需求文档,做一个模块功能;逐步开始负责一个产品,比如一个APP或一个系统,涉及产品的所有需求都需要关注,还要协调相关的产品配合;等到成为产品线负责人,就需要关心整个产品线,从公司业务的角度思考产品战略、管理产品团队、协调各部门资源来配合产品战略。1.1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

日常工作中,产品经理的事情多而杂,但总结起来,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产品的用户和市场。

产品经理的立足点是产品,而产品的来源又是需求。产品经理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与目标用户沟通、竞品分析等多种方式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需求有多种来源:比如用户的“吐槽”,运营部门、业务部门或者公司领导的产品目标。

作为产品经理,要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按照产品战略规划来筛选、挖掘需求。世上没有无来由的爱,也没有无来由的恨。产品经理要分析需求背后的深层原因及用户心理,在符合产品定位和战略的情况下,过滤掉不符合产品定位以及性价比较低的需求。

用户提出来的需求只能称作用户需求,还不能算产品需求。例如,用户向你描述的是“需要一匹更快的马”,实际他真实的想法是“需要一辆汽车”。产品经理要学会转化“用户需求”为“产品需求”。

除非是公益性产品,否则产品需求一定要符合业务驱动因素。产品经理要了解产品的用户和市场,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推动业务的发展。(2)设计产品方案,在公司内部讨论、评审,确认需求优先级,确定产品方案以解决用户需求。

设计产品方案(PRD文档)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工作。在进行产品规划和设计时,应考虑业务驱动、需求重要性和开发资源等因素以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产品经理要协调可用的资源进行产品评审,敲定可用的产品方案。这个过程对于产品经理最具挑战性,要阐述清楚自己的方案,讲解用户的需求,需要在坚持与妥协中前进。

产品经理应该是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要用有限资源去完成最大价值的需求,最终目标是推动产品需求的落地。基于对开发成本的把握,对于每个阶段每个版本能完成哪些需求都要了然于胸。(3)跟进项目开发进度,确保按时上线。

在产品评审通过之后,产品经理应确保开发进度。除了争取相应的开发资源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对于产品经理的职业要求最高,就是“需求变更”。这也是开发过程中最应慎重、最易被坑的地方。一旦需求评审通过就不要轻易变更。产品经理应尽量提供精简而有效的文档,对于某些关键点,则需要私下给对应的开发细化讲解。

万不得已发生了需求变更,产品经理要及时给相应人员同步变化,避免信息不同步带来的多余工作。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产品经理要同步跟进,用心测试,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确保项目按时上线。(4)上线后跟进用户反馈,优化迭代。

产品应建立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用户反馈机制。尽管我们会尽量确保产品需求和用户需求一致,但是总会出现一定偏差。产品上线之后,我们需要收集用户反馈,来源包括各大应用商店的评论、贴吧“吐槽”、与深度用户的直接交流、产品端的反馈等,确保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和修改错误。

在收集用户反馈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新的用户需求,再加上市场反馈来确定产品的迭代目标,快速反应,优化迭代。【产品经理的必要品质】

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将自己看作产品的负责人,对自己所属的产品模块、产品甚至产品线负责任。

想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应当有一些必要的能力。

1.了解不同人的想法

产品经理必须深入到各种人群中,包括用户、市场人员、工程师、设计师等。和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了解他们对产品的看法,深入挖掘需求,为不同的角色来构建产品,以找到最核心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合作,推进大家完成项目目标。

2.信息传达能力

产品经理必须有能力通过产品界面、图表、交互界面向用户清晰地传达关键信息。产品经理向团队讲解产品方案,向运营讲解业务市场,向用户传达产品功能,这些都需要产品经理善于表达。

用户如果在使用某种产品时,学习成本过高,没法快速找到关键信息,会使用户困惑,从而选择其他产品。

此外,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开发产品时,经常追求大而全,不断地累加功能,这就对产品经理的信息传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洞察力

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可能短短一两年,市场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经理应了解行业动态,发现新环境下的新兴趋势。虽然不一定要创新来颠覆行业,但是要跟上主流趋势,甚至用新的方式来连接现有的想法。

4.逻辑思维能力

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严格地思考系统的设计、执行策略。逻辑对于产品设计尤为重要,我们要考虑主流程及子流程的畅通。特别是后台产品经理,内部模块之间甚至许多系统之间会发生频繁的信息交互,完整的产品逻辑避免出现错误的尴尬。如果用户发现产品逻辑上的错误,这会比交互体验差更严重,转而弃用产品。

5.权衡能力

开发产品的任何一个功能都会产生成本,产品经理需要根据项目最重要的维度(例如美观性、进度要求、功能性、使用场景),经过权衡,来确定最合适的产品方案和优先级。产品经理在很多时候都面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权衡,比如新增功能、修改Bug、系统升级等。

6.推动力

提出产品计划之后,产品经理应与执行团队(开发团队、各部门相关人员)沟通,推动产品向前推进,确保功能开发、发布上线都是成功和良好的。

作为产品经理,应该是一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对产品有着无比认真的态度,同时能够适当妥协,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推动产品目标的达成。1.2相关工具、网站介绍

市面上有许多关于方法论的书籍和文章,笔者就不对流程方法做过多赘述。主要说说产品经理平常工作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些工具和网站。

首先是原型工具。产品经理使用原型来表达产品想法,不拘泥于形式,有时手绘就可以做一些原型图,最常见的是用Axure画线框图。笔者一开始也喜欢尝试使用各种原型工具,后来使用Axure习惯了,就不再需要其他工具。原型、流程图甚至PRD文档都开始使用Axure写。

思维导图在整理思路时非常有效,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系统性的结构思维,有助于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地和富有创造性地思考,在具化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特别是当我们的想法只是一个点子时,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迅速拓展成形。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有Mindmanager、Xmind,还有轻便式的百度脑图。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思维导图工具。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是产品经理将产品需求落地实施最重要的文档,没有标准的规范,也没有统一模板。PRD的表达方式和产品经理的个人风格有很大关系。建议产品经理们还是尽量详细写PRD,有需求变更时,尽量在PRD中更新。PRD文档不仅是开发和测试人员进行工作的依据,也能够清晰记录产品迭代的过程,还能在长时间后找回“初心”,追溯当时的产品规划和功能的出发点。

另外产品经理还需要进行需求管理的表格,对需要做的、已经做的、做完的需求进行整理跟踪,对需求来源、Deadline、进度进行追踪,这个表格就相当于产品经理的工作清单,可以跟踪工作完成度。需求管理表格可以直接使用Excel来完成。

印象笔记也是款不错的软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记录,帮我们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标签功能,可以轻松对笔记进行分类。工作日志、生活感悟、学习心得等都可以放在印象笔记上。作为产品从业者,知识积累和复盘是相当重要的。当然通过其他的笔记工具也是可以的。

有些产品经理常用的网站,例如PMCAFF、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知乎等,都有同行聚集的社群。通过交流,产品经理可以从大家的思考中汲取营养;产品经理也要学会分享,发出自己产品声音,只有在输入输出的循环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通过线上,产品经理还有机会结识不同领域的同行,倾听不同的看法,了解下大家都在做什么,避免思维陷入局限。总之,产品经理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获取有效信息。

许多电商后台的产品经理抱怨平常接触的后台产品太少,很多时候都在空想。实际上有许多成熟可学习的资源。例如大家可以在淘宝上开个淘宝店,将里面的店铺管理、订单管理、物流、商品、售后、促销、装修等流程都走一遍,还能体会作为系统使用者的一些操作和功能痛点;还有可以多看看京东的商家后台,把能接触到的功能都用一遍,思考其背后的产品逻辑和可优化点;有赞的产品交互做得很不错,开店门槛也不高,电商后台产品经理都可以尝试用一下。除了从产品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流、产品逻辑,还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交互更加便捷。

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具有“场景思考力”,那什么是“场景思考力”呢?就是在具体场景内联想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空想。

例如,我们在骑共享单车时,可以思考下共享单车这个产品,其除了每次扫码用车时收费,是不是也可以出类似公交车的月票,或者VIP包月服务,比如每月20元不限次数骑车?作为产品经理,在浏览同类产品时,要有从业务思考的主动性。如图1-1所示,这是大家经常逛的京东商城的一个商品详情图,这张图包含许多信息,你先思考几分钟,然后说说从这张图看到了什么?

经过对图1-1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的产品点如下。(1)商品主图、商品名称、价格、商品详情图等信息都是直接取的商品相关信息,从商品模块获取。标题前的“自营”是后台判断商品为自营商品后加的标记。图1-1 京东详情图截图(2)“降价通知”说明后台提供价格监控功能,可以在降价时通知用户。大家可进一步思考价格监控系统的产品设计逻辑。(3)促销栏中的“多买优惠”是一种促销方式,满2件8折、满3件7折,可以推测出其优惠规则。联想下,如果在设置优惠满2件7折时,选择商品列表,在加载商品详情页时,去查询该商品参与的促销活动。甚至还可以联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促销活动是不是可以在这里用。(4)“已选”中的内容指的是规格、数量,我们发现切换一个规格,商品名称和价格会发生变化,这个商品详情是以SKU为维度来展示的。(5)“送至”这一栏中包含的信息较多,首先地址是从收货默认地址中提取的。当我们改变地址时,现货可能变成缺货,说明不同地址的发货仓库是不同的。另外地址选择偏僻些,预计到货时间会发生变化,从次日达变成三日达,这说明背后有个从发货仓库到收货地址的物流时长预估系统支撑。(6)礼品购是平台提供的附加服务功能。(7)评价中有评价数量、好评度等指标,另外评论不是按评价时间直接显示的,说明对评论有筛选机制。评论上面还有关键词显示,可按照关键词筛选,说明对评论还有关键词提取规则。还可以从评论中看出一系列内容。(8)“购物车”提供了直达购物车的快捷路径,算是驱动用户购买的一种设计。购物车右上角的“72”代表购物车中商品的数量。

以上列举了对于商品详情页的部分思考,可以看出“场景思考力”能带给产品人许多启发和拓展性。实际上,不论在使用APP,还是与快递人员接触,甚至在超市购物等各种场景中,只要我们多结合场景思考,就会有许多不错的点子,完整整理出来就可能是可用的产品逻辑。

电商产品是最成熟、最典型的系统化产品,从电商产品入门,再去探索其他的产品,就会发现理解起来很容易。除了系统的逻辑有相通之处,还因为电商行业会带给产品人成熟的体系化思维。大部分行业的产品相对电商产品,复杂度相对较低。学习、理解学习电商后台产品,相信对每个电商从业者都很重要,特别是产品经理,能够在成熟的框架下快速建立系统化的产品理念。1.3电商模式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行业经验模式的束缚,将宣传、销售、生产、交易、物流等合为一体,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了交易平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引起了很多行业的变革——最明显的就是物流行业——在十年前,当日达或次日达根本无法想象。

电商行业发展到现在,也遇到了瓶颈。如今流量成本高昂,客户忠诚度低。对很多小平台电商来讲,几乎无复购率,只要停止砸钱做活动、铺广告,订单量就会直线下降。电商在疯狂增长之后遇到了天花板,传统零售在电商的冲击下也开始了关店潮。线下实体转线上发展,线上网店转线下寻求突破,都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电子商务的模式也层出不穷,每个电商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兼顾多种模式,总结下来主要有5种类型:B2C、B2B、C2C、C2M、O2O。

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是电子商务最普遍的模式,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借助互联网进行在线销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线上支付,网上购物。B2C模式的电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模式,类似京东、天猫等都是典型的B2C商城。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供应方(Business)与采购方(Business)之间通过运营者(Operator)达成产品或服务交易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B2B解决的是供应商的上游到中游的问题,B2B模式的优势在于可降低采购成本,节省周转时间,但是企业采购一般要求较高(资质、流程、库存、货款等),需要许多线下沟通,目前B2B电商大部分是促成中小企业的线上交易。如今B2B平台更多是提供企业之间的信息匹配,要将B2B电商发展成类似B2C一样繁荣,需要在细分行业深度挖掘需求。类似阿里巴巴(1688)是典型的B2B商城。

C2C(Consumer to Consumer):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模式相对B2C来说更加灵活,对于海量商品和类目进行补充,可以针对用户做个性化定制。市场的主流趋势仍是B2C,更能保证商品质量和服务。移动社交的兴起给C2C电商带来了一定机会,给了C端做分销或个性化商品的环境。淘宝网、微店等都是典型的C2C商城。

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客户与工厂直接对接,即定制化生产消费。C2M砍掉了架在消费者和制造商之间的品牌商、零售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将是重磅福利,因为这样省去了渠道成本和库存成本,消费者将能用非常低的价格买到品质上乘的商品,而且还能定制;对于制造商来说,由于价格低质量好,吸引更多顾客,这也能给他们带去巨大的收益;这种模式还解决了库存顽疾这一大问题,将传统的刚性生产模式变成了柔性生产线。未来C2M的利润空间更多的将是定制服务和增值服务。

O2O(Online to Offline):一般是指线上到线下,通过互联网连接本地生活服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需求。O2O平台在线上提供生活服务信息,从线上获取信息、购买,到线下享受服务,再到线上评价完成消费的闭环。

以上说的这些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甚至有的平台是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兼具多种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不论自营式电商,还是平台式电商,或是细分领域的电商,各类电商企业层出不穷。毫不过分地说,许多需求都被挖掘到过剩。马太效应也在电商行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先行者或巨头们过得越来越好,一些追风者企业则消亡了一批又一批。失败点或在供应链的管控上,或在用户流量上,或在资金链断裂上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网络零售平台最先进、电商环境最好的国家。从2016年开始,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逐渐开始大规模涉足线下实体商业,新零售概念开始兴起。可以预知的是,未来商业将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和过去十几年一样,未来的商业模式也会改变消费者对商业的认知,传统的线下卖场、商业综合体将迎来一场变革,新技术如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来满足用户需求,线上线下的深度结合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对于电商产品经理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将有机会参与到改善新零售服务的浪潮中,思考各种新技术与商业结合的可能性,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工程师一起协同工作,用产品优化服务。第2章支撑线后台概述很多人接触电商都是从淘宝(天猫)、京东开始,也仅限于前端商城,很少有机会了解后台。如同骨骼之于人体,后台对于电商业务的支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开始接触后台产品,会觉得异常困难,因为后台不是某个独立系统,而是多个模块组合,并且之间还有信息交互。后台重逻辑、重业务,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不过当我们慢慢梳理清楚业务,弄清楚系统之间的信息流转,就能逐渐成长,甚至在逻辑自洽中找到做后台产品的乐趣。2.1什么是电商后台“前端用户的一小步,后台系统的一大步。”相信接触过后台一段时间的产品经理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平常我们用的最常见的功能,比如购物车、优惠券等,看似很简单,用户在使用时也就是点一下,实际上在后台要经过很多条件的校验、多系统间的信息流转。

电商后台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很陌生,平常几乎接触不到。后台与前端是相对的,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商家系统和平台管理系统都属于后台;对平台上的商家而言,商家系统就是后台系统;对平台来说,平台的管理系统属于后台,针对C端的APP、H5商城和针对B端的商家管理系统都属于用户端。

电商后台系统,其实也不能叫做一个系统,可以称为后端支撑产品线,一些公司将其拆分为很多子系统,阿里更将其发展成了中台事业群(商品中心、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等)。后端一系列系统支撑着公司各种业务的进行和发展,当前端展示、业务处理(订单、售后)、库存变动等业务正在进行时,后端各系统间则互相调用接口进行数据更新。

电商行业的许多业务与传统零售业类似,构建后台系统的过程实际在做信息化供应链。做电商产品经理,一定要读供应链管理的相关书籍,用专业化的理论来理解业务。

在漫漫人类历史中,商业以各种形态已存在千百年,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已近百年,供应链的信息化自计算机诞生后就不断在推进。电商行业不同于其他互联网领域,已经有许多成熟的商业理论可以应用。电商后台产品线的大多数工作是将线下的供应链体系搬到线上,比如采购、仓储、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商品、售价管理等,这些领域在传统制造业、零售业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应用。

现在很多电商企业会选择自主开发电商整套系统,系统却很“土”,只在意从0到1,却忽略从1到100的优化。以库存管理为例,商品库存仍是囤货策略,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库存周转期、安全库存、补货策略等已经很成熟的东西。图2-1所示的是马士华老师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可以发现,电商后台产品的许多业务都在这张图中有所体现。电商公司的采购、仓储、服务、物流、订单等工作都在供应链管理中有所涉及。比如Push/Pull方式就经常用在电商的库存管理中,双11的促销就是Push的方式,先备货,然后通过促销来增加需求。电商后台的许多工作是将供应链流程信息化,以系统的方式来控制业务。当然电商产品中也有许多独有的内容,如在线商城、内容管理(CMS)等。图2-1 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

以客户下订单为例来介绍业务信息在各系统之间的流转,涉及主要的信息交互如图2-2所示。从用户选择商品、生成订单到订单出库、物流配送、用户签收、退货退款,信息在多系统中流转更新数据。

从图2-2中可以看出,前端用户简单的下单动作,需要后台系统多系统模块之间的配合。对于产品经理来讲,理清各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特别是当商品类型多样(包括服务商品、实物商品、服务加实物商品等),业务复杂(包括预售、代销、代发等)时,各系统模块的隔离、设计时考虑扩展性非常必要。图2-2 订单业务流程

在电商企业中,后台系统主要的作用是业务支撑、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参考,进而为业务调整提供参考。2.2电商后台产品架构

电商后台是业务要求较高的产品,当前台产品或业务人员提出需求时,有经验的后台产品经理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画原型、设计功能,而是分析要实现需求涉及哪些模块,需要协调哪些子系统对接。所以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对产品整体架构比较清楚,能从系统整体角度考虑功能的合理性,在平台层面为未来可能的业务发展进行规划和设计。

好的产品架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决定了是否能够承载业务的发展,就如同地基之于高层建筑。由于商业性质决定了电商业务支撑系统必须具备稳定性、可扩展、操作便捷、安全性强等特点,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架构时,应充分考虑到业务发展需要,尽量将各模块隔离,比如以商品模块建商品中心,以订单模块建订单中心等。只有在产品设计上有模块化思想,具有前瞻性,技术在开发时才会考虑业务隔离,当业务调整、功能新增时,开发可迅速进行,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反复发生。

产品架构的可扩展性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会听到开发讲“不要写死”——写代码讲究“可复用、可扩展”。对于产品架构来说同样如此。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架构时,要思考未来产品迭代的方向,可能会增加哪些模块,从一开始就给以后的发展留下可能性。如果新产品还没迭代几个小版本,增加一些功能就需要整个页面层级或技术架构推倒重做,那肯定是产品经理的问题。以网易云音乐为例,从2013年云音乐的1.0版本开始,一直更新到现在,APP的信息架构和页面层级基本没发生太大变化。好的产品架构能够支撑业务拓展,降低维护成本。

电商后台产品架构设计要求产品经理非常懂业务。对于系统逻辑思维、整体业务认知以及发展的前瞻性,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群的产品经理在做产品整体架构时思路也会不一样。

针对一般电商业务,笔者简单画了一张产品模块示意图(如图2-3所示),基本一些中小型电商公司的产品架构大致如此。除了图中所示,现在很多电商公司开始转型社交电商,采用UGC模式或直播电商,在产品架构上会新增资讯系统,实现资讯与商品的高度融合。图2-3 电商后台产品架构(简化版)(1)商品中心:主要管理SKU(最小库存单位)、SPU(标准化产品单元)、属性(关键属性、非关键属性、销售属性)、类目品牌、价格等有关商品的数据。(2)订单中心:管理订单类型、订单状态,收集关于商品、优惠、用户、收货信息、支付信息等一系列的订单实时数据,进行库存更新、订单下发等一系列动作。(3)支付中心:管理支付数据,调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记录支付信息(对应订单号、支付金额等),支付对账。(4)会员中心:主要管理用户等级、用户权益、积分、卡券等会员相关信息,通过一系列满足用户心理、提高黏性的方法来实现开发新用户、增加用户活跃度的目的。(5)调度中心:将订单信息转化为发货通知单,以及其他出入库单,调度仓库和物流进行发货。(6)促销中心:主要管理活动相关,优惠券、满减、专场活动、促销专区等。促销工具的开发对电商尤其重要。促销活动的滥用易造成的用户疲劳,怎样推陈出新,给产品经理造成了很大挑战。(7)内容管理系统:主要是对用户端进行页面配置(Banner、ICON、Tab),配置首页,自定义活动页面,设置生效时效。(8)评价中心:管理商品评价和用户反馈。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涉及一些敏感词和敏感图片的筛选,以及回复内容管理。(9)采购中心:管理SKU,当库存预警时,及时生成采购单进行入库。有供应商管理模块,主要进行供应商管理评级,发展新供应商等功能。(10)财务管理:主要管理订单、采购系统相关的财务数据,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还需要负责对账、清账、统计等业务。(11)WMS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入库、出库、盘点等模块。WMS主要和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反馈出入库状态和库存变动。(12)物流中心:主要包括运费模板,负责运费管理(前端订单、真实物流成本)、物流状态保存查询(包括快递100、菜鸟等关联业务)。如果是跨境电商,还涉及和海关总署的对接,进行报关操作。(13)风控中心:主要利用大数据进行用户信用建设、反欺诈,避免恶意评价、刷单退款等操作,构建安全的电商购物环境。(14)客服中心:主要管理退货退款、售后服务等操作,包括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等,与之对应的是工单系统,将客服任务进行队列管理,分配给相应的客服。(15)店铺管理:功能庞杂,相当于提供给B端用户一个Saas管理后台,提供管理商品、营销、订单一系列功能,主要针对一些有对B端业务的电商开放平台。

对电商公司来讲,最核心最难做的有三部分:商品、订单、库存。商品与店铺、营销、评价等相关;订单与会员、营销、支付、库存、物流等相关;库存与订单、采购、WMS、营销等相关。系统之间业务逻辑和交互异常复杂,规则多样。

对电商后端支撑线各模块的业务功能有初步认知之后,可以看到的是,平常手机中的一个电商APP,背后是若干子系统在支撑着,亦是许多技术和产品人员在辛苦付出。

每个子系统不是孤立的,通过产品架构相互关联,定义其功能范围。产品架构与技术架构相辅相成,产品架构决定需求和设计,技术架构决定技术框架与性能。

产品架构将这些不同用途的功能进行聚类整合,将电商后台拆分成多个子系统,明确业务边界,尽量减少系统之间的耦合,高效支撑前端业务。2.3后台丰富度的权衡

对于电商后台,初创小公司用几十个开发人员就能满足需求开发,维持业务流转,大公司则需要几百甚至上千个开发人员来进行开发维护。这就涉及后台系统复杂度的问题,除了业务范围的区别,还有业务量的因素。

如图2-4所示,以商品模块为例,在业务量逐步增长时,为了高效便捷地服务用户,会慢慢拆分多个模块。如图上所示,在系统上线初期,整个后台系统融合在一起,商品部分只是后台系统的一个模块。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将商品中心独立为子系统;接着随着业务继续增长,库存模块从商品中心中独立出来,单独成为库存中心;再接着发展下来,价格模块从商品中心独立成价格系统;再后来,价格系统根据需要拆分为价格管理系统与价格监控系统。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随着业务慢慢迭代。图2-4 商品模块系统进化过程

对产品经理来说,并不是要把系统做得大而全,也不是小而精。前面提到过,产品经理要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产品迭代计划,不求一步到位。

在产品开发初期,为了尽快上线、降低开发成本,会优先开发主需求,后期随着业务发展慢慢迭代。很多后台产品在上线一段时间后,随着业务增长处理起来会变得越来越吃力。各系统模块杂糅在一起,耦合度高,还有可能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后台产品经理的能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对业务的梳理能力,越到后台发展中后期,业务逻辑会越复杂。对业务进行拆分,定义产品架构,支撑中长期的业务发展,极其考验产品经理的能力。

从下章开始详细介绍电商后台产品线中的各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业务处理逻辑、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等。第3章商品中心

每次在网上购物,逛淘宝、天猫、京东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都是品类繁多的商品,浏览选择商品比实体店都要方便。当我们选择分类或者直接搜索的时候,可以按条件筛选,快速从千万商品中找到心中想要的商品;甚至不用查找,系统就推荐出了想要的商品。在浏览商品时,商品主图、详情图、规格属性等信息应有尽有,让我们感觉比在超市拿着实物获得的信息还要多,感觉一切都很神奇,那么电商系统到底是怎么实现商品的精细化管理呢?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商品中心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前端商品的多样化展示,还能支撑复杂场景下,商品信息在订单中的系统流转。

商品是电商产品体系的核心之一,我们将统一管理商品的地方定义为“商品中心”。商品中心的数据应用场景很多,在使用的维度上分为前端和后端。从前端来讲,是给商品展示、订单、营销活动提供商品数据支撑;从后端来讲,商品中心给订单发货、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为了更清晰地描述商品中心这项重量级工程,也是为了能够让后台各系统模块理解起来更加轻松,笔者主要从9个方面来阐述商品中心:商品的基本概念、类目和品牌管理、属性管理、SKU编辑、商品编辑、商品管理、商品搜索及筛选、商品推荐、商品评论等。

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商品中心的架构亦会随之变动,例如商品分为实物商品或虚拟商品,商品归属分自营或平台商家,售卖分为正常售卖和预售。不同业务场景下商品中心的设计会有些不同。虽然本文讲的主要是类似B2C模式的商品中心的设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善于思考,结合业务场景,举一反三,都能够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3.1商品的基本概述

接触过电商的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术语,类似SKU、SPU、属性、类目等,如果你在做运营或者做开发,或者做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就会频繁被这些名词所包围。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电商的一些基本术语。

SKU:(Stock Keeping Uint,即库存量单位),库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单位。例如“iPhone 7 Plus 128G银色”就是一个SKU,仓库管理、采购进货、库存管理都是以SKU为记录单元。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即标准化产品单元),是一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例如“iPhone 7 Plus”就是一个SPU。

类目:即分类树。电商常用的有两层类目:前台展示类目和后端商品类目。前台类目指的是展示给消费者看的类目,会根据季节、销售策略、活动进行变动;后台类目属于基础数据,不可随意变动,添加SKU时都需要选择后台类目,进行绑定。

属性:分为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关键属性是指能够唯一确定产品的属性,是必填项,例如手机的屏幕尺寸、型号属于关键属性。销售属性是组成SKU的特殊属性,或称为“规格属性”,例如手机的“颜色”、“内存”。非关键属性指的是除关键属性、销售属性外的其他属性,如手机的手机接口类型。非关键属性不一定是非必填项,不过有时为了商品信息完整,也会设为必填项。

商品模块的组成较为复杂,特别是在定义SKU与SPU时,涉及类目、属性等信息。笔者画了一下商品的架构图,如图3-1所示,根据商品的公共数据库,主要包含品牌库、属性库、通用规格库、税率库、生产信息库(产地)等信息,先定义出SKU,然后加上商品描述和规格,就成了商品。对于商品库,衍生出了价格管理、评论管理、搜索筛选、商品推荐等模块。当然还会有库存管理,本章不做讨论,后面会有章节专门聊库存管理。图3-1 商品模块组成3.2类目管理和品牌管理【类目管理】

如前文所说,商品类目分为两层:基础数据类目层(后台类目)、前台展示类目层(前台类目)。

现在前、后台类目分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为什么要将前、后台类目分开管理,而不是前、后台共用一套类目呢?

这就是业务驱动产品的一个实例。随着商品量的增多(京东的SKU达到数百万级,淘宝、天猫的SKU达到数亿级)、类目树的层级越来越深,一方面,如果买家直接使用后台类目,那么查找商品时将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出于日常运营需要,运营人员在调整类目时,都需要去变更商品的类目,工作量巨大,而且随着节日、时令季节变化,运营会经常变更类目。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前、后台类目分离。后台类目面向商家或供应链人员,商品属性、销售属性及品牌等很多数据都是在基础类目上进行管理;前台类目面向用户,方便用户查找商品,还可以随着运营需要去调整。前、后台类目通过映射关联。

类目管理对商品模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着明显的平台定位印记,每个行业的类目都会有其特色。类目管理的作用在于以下几点。(1)方便快速发布及管理商品,供应链人员或平台商家更好进行商品管理。(2)标准化商品服务,对于电商平台,品类定义基本确定平台的商品服务范围。(3)有利于仓库管理,合理的商品类目管理还能方便仓库中库位分区管理商品。(4)日常运营需要,在电商运营中,需要进行商品聚类,科学的类目管理可以减少运营的管理工作。

1.后台类目

后台类目主要面向平台商家,用于管理商品和属性。在添加和管理商品时,都是在基础数据类目层对商品进行管理,如图3-2所示,是京东后台的基础类目。

后台类目相对固定,确定了之后不会轻易变更或删除,如果类目下挂载有商品,就不能删除或作废。

类目树的层次不能太深,一般三层或四层。如果太深,不论对于管理还是技术性能来说,都是不利的。类目树中最后一层类目称为叶子类目,商品必须挂载于叶子类目下。图3-2 京东后台类目

商品属性、销售属性及品牌等很多数据都是在基础类目上进行管理。发布商品时,在选择好叶子类目之后,会被要求选择品牌、填写相应的属性,所以类目管理属于较为核心的工作,一定要从长远角度考虑。

赠品作为促销(低价)商品,应该专门设置类目,通常放置到商品发布类目“其他—赠品”类目下,以避免引起买家对该商品的误解,进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前台类目

前台类目主要面向用户,方便用户筛选查找商品,如图3-3所示,是京东的前台类目。前台类目可以根据运营需要,灵活多变。所以处理产品的前端类目时,就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前端类目支持。

从用户渠道的纬度上讲:(1)前台类目可支持不同客户端的设置。PC端、H5端、APP端等渠道由于用户群体有所差异,可分别设置前台类目,独立运营。例如京东的PC商城、APP、微信商城的分类就有所差异。(2)支持平台商家自定义店铺前台类目。每个商家的产品和定位不同,有不同的类目运营需求。例如淘宝的每个店铺都可以自定义自己的前端类目。图3-3 京东前台类目

从前台类目定义的维度上讲:(1)前台类目对应后台类目,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自由组合,动态调整。现在大部分自营电商都是用的这种类型。(2)前台类目直接对应品牌、商品,适合商品较少的小商家。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电商平台提供给平台上商家的类目服务,在添加商品时可以直接选择前台展示的类目。(3)前台类目对应后台的叶子类目和某项属性的组合。例如分类时选择奶粉中的1段、2段、3段等属性组成类目。

前台类目不同于固定的后台类目,编辑很灵活、可重叠、可删除、可随时变动,定时生效。【品牌管理】

品牌是商品的必备属性之一,在用户做购买决策时亦是关键因素。品牌管理的流程相对于类目管理来说更简单,如图3-4所示。图3-4 品牌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1)新建品牌,其相关字段一般有:Logo、中文名、英文名、产地、备注、状态(可用、不可用)。(2)将品牌关联到类目上,关系也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例如雀巢的产品有咖啡、奶粉、饮料等不同种类,这三类产品属于不同的叶子类目。

品牌关联类目的好处在于:提升发布商品的便捷性,避免出错;品牌管理标准化;在搜索筛选商品时更加快捷。

当然品牌关联类目也会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对于中小电商来说,当品牌数量并不是太多的时候,可以不做关联。3.3属性管理

属性是对产品性质的描述,是区分产品差异性的集合。在电商中,属性通常分为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商品属性。(1)关键属性:能够确认唯一“产品″的属性。关键属性可以是一个属性,也可以是多个属性的组合。例如:通过手机的“品牌”、“型号”两个属性组合就能确定唯一的产品,这两个就是关键属性;通过服装的“品牌”、“货号”两个属性组合能确定唯一的产品,所以这两个也是关键属性。(2)销售属性:也称为规格属性。其是组成SKU的特殊属性,它会影响买家的购买和卖家的库存管理。例如服装的“颜色”、“套餐”和“尺码”,都是销售属性。(3)非关键属性:除关键属性、销售属性外的其他属性。非关键属性不一定是非必填项,有时为了商品信息完整,也会被设为必填项。注意,产品的非关键属性并不包括商品属性。(4)商品属性:表示商品的特有特征,比如新旧程度、保修方式等,不能作为产品的属性。

属性的定义对于良好的消费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搜索、索引、筛选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品搜索能力,除了标题、类目,很大程度依赖于商品属性,条件筛选的基础数据也是商品属性和规格属性。完善商品属性对于实现良好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属性包括属性名、属性值,一般都是挂在具体类目下,设置为必填或非必填。在设置属性值时,须保留一定的扩展性,部分允许自定义属性。商品属性管理要求强大的类目运营能力,在中小型电商平台一般会提供基础属性值,再开放自定义属性编辑,让用户来完善属性库数据。【商品属性系统的设计】

为了方便商品管理,我们需要在系统中建立一套属性库,类目属性都是调取的属性库里的数据,而属性搭建的原则通常是从属性分类的纬度来搭建的,分别是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商品属性。

如图3-5所示,在定义一个属性时,需要挂载在类目下,区分属性分类(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商品属性),并确定属性值、显示类型(单选、多选、可自定义)、是否必填以及属性分组。对属性的定义是为了在添加商品时,属性列有判断条件。在搜索筛选时,确定各属性字段的意义和权重。图3-5 属性编辑

属性编辑主要是定义当前分类的商品具有哪些属性。在属性管理上,有两个产品方法可以使用,属性分组和属性继承。

1.属性分组

由于一个类目的属性有时会很多,可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所以引入了属性分组的概念,把形容某一类特征的几个属性归属于一个组,这样在前端的规格参数里可以按后台设置的属性分组按序展示,也方便对属性进行管理。如图3-6所示,屏幕参数、镜头参数、曝光控制、闪光灯参数等都属于属性分组。

2.属性继承

如果网站的商品分类为三个层级,每个商品由很多的商品属性构成,其中同一层级的商品属性可能有很多都是相同的属性,为了减少属性添加时的工作量,我们将这部分共用的属性归类后赋值在上一层级的分类中,依次操作,将归类后的属性分别赋值给上级的分类中。图3-6 属性分组

每一个层级的商品属性继承上一层级的商品属性,将每个层级的属性提取出来,便组成了一个商品的完整的属性表达。

如图3-7所示,1级类目有属性A,2级类目有属性B,3级类目有属性C,那3级类目下的商品SKU1就具有属性A、B、C。比如实物商品佳能EOS 800D(在类目“数码”→“摄影摄像”→“单反相机”中)就有商品毛重、像素、套头三个属性需要填写。(举例只取了部分属性。)图3-7 属性继承

当属性库搭建完成后,就会被各个叶子类目调用,添加商品时就需要填写这些属性,商品就有了载体,例如图3-8所示。属性库在前台便充当起了导购、描述、筛选的作用。对于仓库管理有较大作用(易碎、防潮等),根据这些属性便能确定商品的唯一性(SKU)。图3-8 淘宝的商品属性(类目“男装”→“风衣”)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规格属性(如颜色、尺码等)。很多产品有多规格,例如衣服、鞋子等。以一双男鞋为例,有颜色(假设白、红、黑3种颜色),有尺码(从39~44共6种尺码),那么这个SPU(男鞋)下面就有18个SKU。这些SKU的属性除了规格属性外,其他属性都是一致的,所以在新建商品时,可聚合到一起,共用其他属性。3.4SKU与SPU

SKU和SPU算是电商中最基础的概念,SKU是最小库存单元,SPU是标准化产品单元。很多电商从业者在入门的时候都会被这两个概念围绕。

SPU与SKU的关系有许多种,可以一对多、一对一,如图3-9所示。绝大部分SPU与SKU都是一对一,多规格的SPU和SKU之间是通过规格属性来连接的。SPU的库存是由其对应的SKU库存共同决定的。

以iPhone 7 Plus(SPU)为例,这个SPU的规格有多种(颜色包含金色、白色、黑色、玫瑰金、银色、亮黑、红色等6种;内存包含32G、128G、256G等3种),对应18(即3×6)种SKU。比如“iPhone 7 Plus白色32G”、“iPhone 7 Plus黑色32G”这两个SKU都能具化到实物。仓库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订单中心等系统都是主要管理SKU。图3-9 SPU与SKU关系示例

在日常运营中也很常见一个SKU对应多个SPU,比如图3-9中SKU2就对应SPU1和SPU2。例如在一家淘宝店中,同样的一件男裤,店家可以起两个不同的商品名称(“七分裤男夏季薄款纯棉运动休闲”、“7分男士短裤男夏天宽松大码小脚潮”),这时候在前台展示的是不同商品,系统中这两件商品编码(SPU编码)也不同,但是发货对应的是同一个SKU,库存也是共用。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概念:组合SKU,主要是解决出售组合商品的问题。组合SKU的属性都继承主SKU。组合SKU不同于套装促销。套装促销在订单中会展示多个商品,而组合SKU在前台是一个商品。组合SKU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添加赠品、组合售卖,与前台的商品套餐有所区别。在订单解析成发货单时,组合SKU需解析成单一SKU,方便仓库发货,更新库存。

如表3-1所示,SKU3是一个组合商品,在前台售卖时是单个商品,下单之后流出仓库就解析成SKU1和SKU2。还有一个业务场景,这种组合套装有特殊的包装,而仓库不会去包装的情况下,套装进仓的时候就以独立的SKU入库,不需要做拆分处理。表3-1 商品与SKU的对应关系举例【编码问题】

在电商系统中流转的是系统生成的SPU编码和SKU编码。这里要介绍一下69码,我国官方的商品编码是69开头,俗称69码,例如食品包装上的条码。在编辑商品的时候,一般会有个条形码字段需要填写,就是系统中的SKU对应69码。这个条形码主要在采购、出入库时使用。

在仓库的条码方案以下有两种。(1)全部自建条码。采用自己的SKU编码管理商品,需要入库前重新贴标,成本较高。(2)有69码的商品沿用69码,无69码的商品(比如蔬菜、生鲜等)以及无法指定到单一的有码商品重新贴SKU编码。在仓库管理时做相应的条码映射。3.5商品编辑

SKU组成如图3-10所示。在添加商品时,通过销售属性去关联SPU与SKU,同一SPU在前台显示时可以共用同一商品详情,只是通过规格属性映射到具体的SKU上。通过供应商去关联采购,进而影响仓库中SKU的库存。供应商在添加SKU时亦可不选择,可以在采购系统中添加关联。针对商品的关键属性和属性值,可以在商品搜索和筛选时用上,良好的属性定义对于顾客决策树的缩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3-10 SKU组成

很多电商公司业务定位都是B2B2C,为了扩充SKU,增加用户量,或者构建平台体系,都会允许第三方来平台管理商品,类似京东、淘宝。这类平台的商品结构更加复杂,SKU需要增加所属商家,商品详情、属性值、库存都需要相互独立,在SKU、SPU纬度上增加一个商家纬度。这里不做过多扩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思考。

笔者再从商品前端显示来说说后台设计的那些事儿。

用户平常购物接触到最多的就是商品显示页,商品列表、商品详情页的基础信息都是从商品中心获取。目前对于商品设计有着成熟的产品方案。电商网站的商品产品结构大同小异,淘宝、天猫上的商品以SPU形态显示,京东上以SKU形态显示,两种处理方式各有优劣势(淘宝切换规格时商品详情不变,京东切换规格时标题及详情会改变)。其实笔者更倾向于淘宝、天猫的商品结构,能够支持更加灵活的商品方案。

如图3-11所示,商品信息主要由类目、标题、品牌、商品属性、规格(销售属性)、价格、库存、SKU信息(属性、毛重、长宽高等)、商品图、商品详情描述、物流信息等组成。至于经常看到的服务标签(分期、极速退款)、商品标签(热销)、活动标签(满减、优惠券)、价格标签(拼团价、活动价)、同类商品等都是商品信息的标签,需要另外定义,后面的章节会提到。图3-11 京东(左)与天猫(右)的商品详情页

后台在编辑商品信息时,设置存储的也是这些内容:类目、标题、品牌、商品属性、规格(京东定义为销售属性)、价格、库存、SKU信息(毛重、长宽高等)、商品图、商品详情描述、物流信息等。【规格、价格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规格时(例如设置如图3-12所示京东的商品规格时),主要包括颜色、尺寸,为了支持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选择之后可以编辑规格。规格一对一确定之后,可单独设置价格、库存、商家SKU,淘宝或天猫上亦可添加条形码(69码),也可以设置统一价、统一库存。填写商家SKU主要是为了方便对应到具体的SKU。对于自营电商,这里填写的就是SKU编码,库存无法设置,直接同步仓库中的SKU库存。系统中的SKU名称和商品名称是有区别的,SKU名称是方便在系统中进行管理流转,而商品名称有一定的营销性质。图3-12 京东商品规格

平台上会针对商品设置平台价和市场价,如图3-13所示。平台价(即图中的京东价)主要是当商品具有不同规格、价格时,出现在搜索、筛选列表中只显示一个价格,相当于商品的均价。毛重、长宽高等数据主要是为了物流而设置的,自建仓库的自营电商一般在SKU数据层就会录入这些数据,直接调用。货号即商品编码,在商城购物时会扫描的条形码就是货号。货号不等同于SKU编码,同一商品编码的商品可能是不同SKU,有着不同的规格,所以不能直接拿货号来管理SKU。图3-13 京东平台上的商品信息【商品图、商品详情描述、物流信息】

除了不同规格对应的商品缩略图,商品图还包括商品主图,一般要求图片质量较高,包括整体图和细节图。商品主图是吸引顾客眼球的必要利器,不论是列表页,还是活动页,顾客除了关注价格,主要就是商品主图,运营上架时需慎重选择商品主图。

商品详情页现在一般会区分电脑版和手机版,由于两者的使用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