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的社交:12种塑造有效人脉的处世技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0 07:33:24

点击下载

作者:肯·塔克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意识的社交:12种塑造有效人脉的处世技巧

有意识的社交:12种塑造有效人脉的处世技巧试读:

自序

社交不仅塑造出现在的你,还会塑造未来的你。

人际关系恰恰反映出你整个人的性格。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人们渐渐遗忘了与人相处的重要性。

对我来说,与三类人的重要关系让我获益匪浅。第一是和妻子朱迪的夫妻关系;第二是与三个孩子肯德拉、克里斯汀和肯尼的父子关系以及与托尼和莉茲的翁婿、翁媳关系;第三便是与马德琳和詹姆斯·蒙哥马利的祖孙关系。

令我获益良多的还有在TAG咨询公司建立起的同事关系。这些同事对我来说无异于良师,在我写这本书时,他们的声音依旧在我脑海里回荡。

之所以创作这本书,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同事关系的重要性,望大家从中收获到有用之处。

引言

我对人际关系做了专门的研究。作为一名总裁指导,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领导者们培养和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生活上的、工作上的通通包含其中。这些领导者来自各个行业,包括工业部门、政府部门、宗教团体、医疗行业、教育行业,等等。我身后还有团队,我们团队对这份工作可谓是经验丰富,改善了数以千计的人际关系,涉及领导人、管理者和公司职员,也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等。

我们是专业的顾问、持证上岗的专家、身体力行的技术人员,当然,最重要的身份是学习者。每当遇到新任务、新客户时,我都要学习他们的工作、文化、顾客群、产品以及服务,然后评估他们的人际状况。我把自己学习来的关于组织团体和人际关系的内容教授给这些领导人、管理者和职工们,改善他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单位中的社交状况。

研究了形形色色的组织单位,指导了数以百计的客户,我总结出一条关于人际关系的经验之谈,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这条经验便是:社交是否成功取决于人的行为方式。本书基于的前提是:言行举止改变,人际关系也会改变。

阐明一下:这里的人际关系并非单指恋爱关系,而是指与周围所有人的关系:同事、上司、孩子、配偶和亲戚,等等。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因此我们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来维持。

在本书中,我会举一些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关于工作环境中交往的案例,帮助你了解如何改善人际关系。这些案例是我们平时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之间相处的缩影。看看这些例子,想想自己能否和案例中主人翁一样,改变自己的行事方法来提升人际关系。

因此,“怎样与人相处”就格外重要了,这也是本书向所有读者发起的问题。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发挥最好的一面,属指导性用书,教导人们改善当前的人际关系,包括配偶关系、手足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等,让人们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社交圈,促进家庭关系的紧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扩大同事圈,加强与上司和同事间的关系,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增加在朋友圈中的魅力。

那么,本书会如何指导你达到以上目标呢?方法只有一种,即指导你将当前的人际状况改造成心中的理想模式。社交之果需用心栽培,这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独特个性、日常谈话、视野见识、观念见地以及影响力,去打造并享受一张相互联通、相互扶持的人际网。

在上本书《用心改造谈话方式:如何对日常对话重新思考、扭转事业生涯?》中,读者们已经了解到如何重塑日常谈话,以改善生活。通过本书,你将学到如何为人行事才能给每一段人际关系增添一抹独特重彩。我认为,社交圈是人为打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天生的。如何在社交圈中为人处世?

对于不同的人际关系,你是否会挑三拣四——就像谷歌招聘员工时那样挑剔?拉兹洛·博克在《工作规则!以谷歌的眼光改变你的生活》一书中提到,在人才录取方面,谷歌的门槛可要比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要高25倍!每年谷歌会面临两百多万名求[1]职者,结果仅有15000名得到聘用,录取率为1/130。

你是否会自觉培养社交圈——就像Zappos的网店卖家那样主动出击?Zappos会对员工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对顾客热情主动。关于Zappos有件趣闻:有位顾客打电话到Zappos的呼叫中心,要求Zappos帮其订比萨外卖,结果员工连同老板居然真的照做了!

在与人相处时,你会为他人奉献吗——就像高档服装店诺德斯特龙那样?诺德斯特龙的企业宗旨是“服务、友善”,所有员工身体力行,无论是对衣食无忧的富人,还是对无家可归的穷人,他们都一视同仁。

在终止一段关系时,你是否过于决绝——就像通用电气公司那样?杰克·韦尔奇是通用电气的前任CEO,因在员工任期内强硬裁员而声名狼藉,其工作评价位于通用电气的后10%。

通过本书,我会让读者针对社交言行进行自我评价,并告诉读者如何改善社交言行、如何利用社交圈,帮助读者打造理想交际网,让社交之树枝繁叶茂。

谢丽尔与我相处甚佳。工作上,她是我的挚友。我相信在我出任CEO后,她会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当然,这也意味着她得承担更多的责任,COO的活儿她也得干。她会是第一个支持我的人,需要掌管比过去更繁多的事务。——马克

说实话,我对马克掌舵公司信心不足。这件事真是难以启齿,但我没法像对前任CEO那样去相信马克。尽管马克和我是好朋友,但他对公司状况一知半解,难以让公司走向辉煌。现在他接任了CEO的位置,我也不想再在公司待下去了。——谢丽尔

人一天24个小时都在与自我相伴,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表现自我。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显得太过稚嫩、冒失、鲁莽,也不太留心。[1] 拉兹洛·博克,《工作规则!以谷歌的眼光改变你的生活》,纽约:Twelve,2015

1 先学会做自己,再谈社交

◢惯性行为决定人际关系“一位社交助理对你来说有何帮助?”我向坐在我身前的区域销售经理问道,他任职于美国丰田汽车公司。面对我的提问,他犹豫了一下,显然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怎么问起这个?”他反问。“那你觉得,”我换了一种问法,“行政助理对你来说有用吗?”

听到我这么提问,他的脸色缓和了一些,开口便是对助理的连连称赞:将工作日程整理得井然有序、提醒他准时参加会议、及时反映客户要求、在汇报中规划时间等,助理是他方方面面的助手。“总之,”他现在总算是投入到这个话题中去了,“她是我的好搭档,她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储备也成就了我。”“也就是说,”我轻轻插了一句,“她辅佐你的工作,让你的工作更出色,对吧?”“当然。”他点头肯定道,“她可比我更擅长对付那些固执难缠的家伙,我不像她那么会处理人际问题。”“那么,她就是我刚才向你提到的‘社交助理’。她对处理人际关系颇为精通,让你的领导工作更加出彩。”我说道。

他没有回应我的话,而是站了起来,和我握了握手,示意谈话已经结束。我觉得这是他对话题感到索然无味的表现。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这次会面。令我开心的是,一年后,他又出现在我面前,和我分享了关于那位助理的一件趣事:“大家都叫你‘蟋蟀’,”助理对我说道,“是的,蟋蟀,就是那种静下来时才能听到它们鸣叫声的昆虫。因为你都不和大家说话。”她语调轻了起来,“和大家多交流交流吧。”

我十分震惊,甚至有些恼怒:“是这样吗?和大家交流?”“是的,”她回答道,“每天早上,大家坐在办公桌前,你就这么径直走过去,从来不和大家说一个字。午餐时间,你同样如此。除了提要求和讨论工作,你都是保持沉默。”

这场谈话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我的生活。在听到这番逆耳忠言后,我决定改变自己,我可不想当个“蟋蟀”。

凡事我都喜欢列清单,我会把今天该做的事一条一条写下来。所以现在我每天的日程单上,“接水”都会出现两次,一次在上午,一次在下午。每次我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去接水时,我都会停下脚步和员工聊天;接完水回来时也是如此。一年后,成效斐然。在对团队运作和工作状况进行决策时,我的消息要比过去灵通许多。现在,一旦员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新对策时,我就能立刻知晓。而在过去,这种自发性的工作讨论,我是不可能参与其中的。

过去,这位经理从未意识到不善交谈是个问题,直到他的助理建议他多与人交流,他才有所察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周围有家人、朋友、同事和上司,“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就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社交中,一举一动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事关婚姻幸福、育儿成果、工作表现以及友情的长久。

如果对自己的行为稍加关注,你就能发现原来行为可以反映人真实的性格——换句话说,就是行为方式会显露出人的性格。这种表现方式会反映在求婚原因、勇气和求婚时的年龄上,会表现在实现自我、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会显露在对待下属的态度中。它会决定你与同事的合作,决定你为朋友庆功的方式。如何做自己、做怎样的自己,这对于社交来说至关重要。所有社会关系,无论是上下级关系、母子关系还是伴侣关系,都与你的行为方式息息相关。

对于每个人来说,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人际网络的特性。你之于我,我之于你,人人相连,就构成了整张人际网络。可悲的是,我们总是无心利用自身特性去发展人际网络。

因此,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人际状况。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得增强自我意识,就像西朔·查理斯·N,玛丽·纳什·萧弗,格雷格·汤普森,马蒂·马泰尔在其合著《认识你自己,改变你生活:学会改变,做好自己》中提到的那样: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于自身的基础性认知。如同工匠通晓手中的工具,音乐家精通乐器那样,要想改变自己,首先就要将自身视作变化的载体……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特点,“首先要认识自己,要对自身[1]有个整体观点”。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思考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发现和总结,既利人,又益己。就像那位丰田公司的经理,也许仅仅是目空一切地穿堂而过就会伤害到人际关系。然而,一旦开始留心生活上、工作上的人际关系,社交状况就会飞速改善。我们在走向别人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屡犯不改——这种粗心大意的行为对于日常交往来说,像是无声而又致命的病毒。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言行举止对社交的重大影响,行为方式都会决定人际关系的“生死”。

要想改善当前的婚姻状况,或是其他任何一段社会关系,可以去特里普·保罗的书《你曾有何期望?重新看待婚姻》中寻找答案:“建[2]立起社交圈,着手处理圈中每一段人际关系。”

开始应对人际关系时,首先要确定自己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助理意识到老板对员工过于古板严肃,及时向老板做出提醒;可即便是有助理的提醒,如果这位经理置若罔闻、我行我素,那事情还是不会发生改变。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社交状况,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完成。与上下级、同事、配偶、孩子和朋友的交往方式会影响交往状况,这一点需自己体会。为人行事的方式属于个人选择范畴,既然选择了这种行为方式,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关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有一点值得强调:言行举止事关人际关系的“生死”。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人际关系或初具雏形,或尘埃落定,抑或走向终结。人一天24个小时都在与自我相伴,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表现自我。然而,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显得太过稚嫩、冒失、鲁莽,也不太留心,这种错误的自我表现方式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如果下决心改变这一切,我们就要改变自己在社交生活中的为人之道,这也是本书所要传达的主题:如何有意识地去改善人际状况。

你有没有想过去改善一段人际关系呢?也许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或是手足关系?又或是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客户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关系,想要改善,就得主动出击,就像那位经理一样,先寻觅一位“社交助理”,也许会大有裨益。“社交助理”深受信任,接受别人的允许或委托以注意其交际行为。举个例子吧:

我和妻子朱迪晚间出门散步,这是我们的日常活动,但今天有些不同:我们俩先跑了一小段。在慢跑时,我们遇到了两位散步的老太太(尽管我们俩也不年轻了)。从她们身边跑过时,她们热心地跟我们打招呼,我们回敬后继续前行。一个小时后,我们又碰见了她们,但此时,我和妻子已经开始散步了。再次相遇后,我们聊了起来。

老太太们:又见面了。

我和朱迪:是啊,又见面了。

老太太们:刚才看见你们还在跑步,怎么现在改走路了?

我和朱迪:刚才跑步只是展示一番,跑出你们视线后,我们就停下了。

老太太们和朱迪:(笑)

那天夜里,在准备熄灯休息时,我问朱迪:“还记得你最近一次彰显个性的时刻吗?”

她想了一会儿,却是无果,又接着说:“不过我知道你是什么时候。”

我笑了:“真的吗?”“今天在散步的时候,”她说道,“你就表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你很快就和邻居打成一片,这是你的个性使然,真是有趣。你很会‘撩妹’,谈话很愉快。”她作了总结。

像这种时刻——带有浓重个性色彩、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这些时刻对我们来说极富指导意义,而社交助理(本例中我的妻子便是)就能发现这些时刻并传达给你。

在当前的社交圈中,你表现得如何?家庭生活中,你做得怎么样?工作上的你是否为交际而欢喜忧愁呢?对于这些问题,你了解吗?你必须了解。既然与人一起工作、一起迈向成功,你就必须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因此,就要学会善用自己的个性标签。

人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有时,我们可以妥善处理;有时,却又不知所措。在一定程度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来源于其数目甚大、种类多样。对于亲情,你得和伴侣保持甜蜜、养育孩子,有时还要聆听家人的心事等;对于友情,你得为死党做个知心顾问、在周六的烧烤聚餐上为邻居烤肉、为在健身房锻炼的友人充当计时器的角色,或是在下班后和同事一起闲逛、在接水时和同事聊天等。无论对于哪一种关系,这些都是确定不移的:

·一言一行决定人际关系的命运。

·人际关系反映你的行为方式。

·人际关系或好或坏,与言行举止脱不了干系。

·由行为方式决定的人际关系,会加速或阻碍个人和团体目标的实现。

最近一次彰显自己的个人特色是什么时候呢?当时是怎么做的?言行举止怎样影响社交关系?有怎样的结果?

那么,你是怎样与人交往的?怎么做才能让人际状况更上一层楼呢?“鳄鱼出水”——每当想到父亲,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傻傻的,是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想出的点子。玩这个游戏时,我们跳到家具上去,这样父亲扮演的“鳄鱼”就抓不到我们了。我们会在租房的地下室中玩上好几个小时。那时的父亲很幽默,即使为人父母,依然保持着童真稚气。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父亲脾气愈发暴躁,与孩子也渐行渐远了。——女儿

关于我的二女儿,记忆里总是忘不掉她那开朗的笑声,用“无忧无虑”和“活泼开朗”来形容她真是再适合不过了。我喜欢用“珍珍”和“朗朗”做她的爱称。奇怪的是,写下这段话时,我总是无比怀念过去那段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光。我怀念那个时候的她,那时她总是需要我在她身边,希望我照顾她。最近,这种情绪越发强烈,因为我意识到这些年给她的爱过于吝啬,对她也过于挑剔了。——父亲

每天都会有很多改变人际关系的潜在机会,也就是人际关系关节点,我们对这些机会的利用程度决定了关系走向。能否给予他人正能量,取决于我们自己。[1] 西朔·查理斯·N,玛丽·纳什·萧弗,格雷格·汤普森,马蒂·马泰尔,《认识你自己,改变你生活:学会改变,做好自己》,OD Practitioner,36,no.3(2004):57.http://webmedia.unmc.edu/Community/CityMatch/EMCH/041907/ODP-Seashore%20et%20al.pdf.[2] 特里普·保罗,《你曾有何期望?重新看待婚姻》,惠顿:Crossway,2010.

2 用人格魅力铭刻属于你的社交痕迹

◢让别人记住你且珍惜你

在为《盖洛普》杂志写《工作激情》这篇文章时,我觉得有必要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工作激情,随即就有了主意。我拿起手机,拨了西南航空公司1-800开头的号码,电话接通了。

我:你好,我叫肯·塔克,是一名商业杂志作家,最近在写一篇有关工作激情的文章。请问您见过那些对待工作热情洋溢的人吗?可以给出具体的例子吗?

职工:这……我搞不懂你的意思啊。

我:那好吧,谢谢您,很抱歉打扰了。(我挂了电话,重新拨了那个号码。这次是由一位名叫莫妮卡的女性接听的)。

我:你好,我叫肯·塔克,是一名商业杂志作家,最近在写一篇有关工作激情的文章。请问您见过那些对待工作热情洋溢的人吗?可以给出具体的例子吗?

莫妮卡:这要谈多长时间?

我(笑):你说多久,就谈多久。

莫妮卡:我曾经搭乘过西南航空的飞机去旅游,其间有一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也让我做出了一个事关人生轨迹的重大决定。

根据莫妮卡讲述,当时她正准备登机,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大哭,一名乘务员在旁边安抚。这时莫妮卡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是独自乘坐飞机,和妈妈的分别令她惶恐不安。他们座位中间隔着条过道,之后,莫妮卡看到小女孩又开始哇哇大哭时,乘务员做了个“奇葩之举”。

莫妮卡:很明显,那位乘务员对于哄孩子已经在脑海中拟出方案了。她拿出了自己的信用卡,教小女孩使用放在椅背上的电话,学会之后再打给女孩的奶奶。我在旁边听到他们的对话,小女孩的奶奶在电话里保证会来接机。因此,小女孩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接下来的旅程也不再哭闹了,十分乖巧。

我:莫妮卡,这个故事真的太好了!

莫妮卡:我还没说完呢。(语气中带有明显的调侃)

我:好吧,请继续。

莫妮卡:因为那位善良的乘务员,小女孩的人生发生了改变。我同样也是。因为那一刻的善意,我接受了西南航空公司的聘用。

我:谢谢你,莫妮卡,谢谢你跟我分享这个故事。

莫妮卡:自那以后,已经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了,可那段经历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一天,乘务员的善意行为影响到两个人的人生,可以说,她抓住了“人际关系关节点(英文缩写为RIO)”。首先,对于孤单无助的小女孩,乘务员的善意关照提升了整体服务水平;其次,她为莫妮卡留下了充满正能量的回忆,这体现了人际关系关节点的作用之一——一旦抓住了改变人际关系的关节点,就会起到激励他人的作用。每一天,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都会面临很多改变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否给予他人正能量,取决于我们自己。

人际关系状况如何、是否长久,取决于储存在当事人脑海中的回忆。有些行为尽管是无心而为,但可能会造成一段关系的中断,彼此都遗憾失望。这不是双方想要的结果,但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时有发生。我们本身并不想把与家人、朋友、上司和客户间的关系搞僵。

如何防止上述情况发生?有没有方法可以巩固彼此的关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第一章已经说过了,关系状况如何取决于人的行为,你的一言一行会储存在对方的记忆中,决定了你们之间的关系。每天都会有很多改变人际关系的潜在机会,也就是人际关系关节点,我们对这些机会的利用程度决定了关系走向。在这里,我想举个例子,也是我一次愉快的租车经历:

一天,我刚刚下飞机,还在杜勒斯华盛顿国际机场时,手机振动起来,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助理戴安给我发的语音短信,告知我中转航班被取消了。她还说,这可是个大麻烦,因为假期将至,华盛顿市的租赁汽车已经订光了。我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不禁有些焦虑,想到会让几百人空等,我内心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我只好在旁边的等候区坐着,拿起手机搜寻机场到宾夕法尼亚州赫希的距离,意料之外的是,两地之间仅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一时间高兴起来,这足够我赶上讲座的时间,只要有车就行了。我决心已至,便坐上了去往汽车租赁公司的机场大巴,在大巴上,我拿出了赫兹租车会员卡,在上面找公司的联系电话,这时“会员注册时间”这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显示我在赫兹租车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我拨了号码,在一连串机器语音的提示操作后,终于联系到订车客服苏西:

工作人员:您好,这里是赫兹汽车租赁,我是苏西,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您是?

我:你好,我叫肯·塔克,是赫兹的会员。我的助理说现在汽车已经订完了,但我还是想打个电话问问情况,然后再决定自己要不要成为赫兹的终身忠实顾客。

苏西(笑):好吧,请问您现在在哪儿?

我:我在杜勒斯机场大巴上,大巴会到你们公司。我现在急需一辆汽车,否则可能会与客户失约,让几百人空等。所以我说这决定了我能否成为赫兹的忠诚顾客,你们可以帮我吗?

苏西:塔克先生,信息显示华盛顿地区的车辆已经全部租出,但请你保持在线,我会为您想办法。(八分钟后,大巴来到赫兹,电话里再次响起苏西的声音。)

苏西:塔克先生,您到公司了吗?

我:是的,我正在下车。

苏西:下车之后,请到客服办公室,那里有一辆白色路虎,是“发现”系列的,那就是您的车。车近乎全新,行程不到20公里,这个车是新进的,还没有投入使用。请问这样可以吗?

我:当然可以!太感谢你了,我会履行诺言,成为赫兹的终身忠诚客户。

我提了车,开了不到10公里,终于赶上了讲座。这件事发生在1999年7月,自此以后,每次出门我都只在赫兹租车。那天,苏西帮了我大忙,更重要的是,她的行事令我终生难忘。

以上是利用人际关系关节点改善工作关系尤其是客户关系的两个例子。那么其他人际关系呢?对于家庭关系也同样适用吗?当然,这适用于所有关系!如果在家庭生活中意识到人际关系关节点的存在并加以利用,就能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杰克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交情也最长。一天,和他打电话时,我问他在忙些什么。他说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这样他妻子下班回来就能直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这种回答改变了我打电话的性质和目的,将朋友之间的随口一问转变为调查和窥探。

接着我又问为什么要他做饭,他解释说是因为他下班比妻子早些。然后我们就结束了谈话,挂了电话。

让我把时间倒回去,讲讲这段谈话的背景以及和本书的关系。我和杰克是多年的好友,他有过三次失败的婚姻,但我们一直保持挚友关系。我和他一起哭过,一起祈祷过,一起欢乐过,我懂杰克,正如他懂我一样。

那天,我和杰克打电话,内容无非是“今天怎么样”“明天有什么打算”之类的。然而,第二天早上五点,我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刻跳起来给杰克打了电话。谈话内容如下:

我:杰克,你太棒了!你太不可思议了!(刚刚说过,杰克了解我,他已经习惯我这种说话方式了。)

杰克:所以我又怎么了?(语气还是无动于衷)

我:你变了!

杰克:啊?

我:你原来从不做饭,甚至从没想过要做饭。认识你三十年了,我知道从来都是你让老婆做饭。

杰克:过去我从不做饭。但最近我下班早,就开始做饭了,这样,疲倦的格温下班回来就不用再操心做饭的事了。

我:杰克,你好棒!你抓住了人际关系关节点!

杰克:什么?

我:人际关系关节点。在面对人际关系关节点时,你有三种选择,也会对你们的关系产生三种不同的影响——你的做法是积极的。本来面对关节点时,你可以把握它,可以争取后再失去,又或是直接无视,但你就成功把握了它。“人际关系关节点”缩写为RIO。通过给妻子做饭,你就成功抓住了巩固婚姻关系的机会。你这次的收益很大,你真是棒极了。

杰克:(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中。)

我:杰克,你还在听吗?

杰克:在的……我只是在想,为什么以前我没有这么做?我刚刚才想到其实之前我就能这么做,但却没有,至少在前三段婚姻中都没有。

这场谈话给我两点启示:第一,他对于过去的思考提醒了我,因为我在与妻子、孩子、下属和商业伙伴相处时,从来没能把握到关节点;第二,他给妻子做饭也启发了我,我也打算好好抓住夫妻关系的关节点,在老婆回家时给她做好饭,而且立刻就实施。正好那天我下班很早,就主动给她做了饭,就像杰克对他老婆那样。

关于人际关系关节点,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不仅可以被动等待机会,还可以主动创造机会。我们既可以主动采取行动给对方制造美好印象,比如说为伴侣做饭,也可以顺应机会,就像那位善良的乘务员一样。

关系关节点每天都会出现多次。可以说,每当我们和别人交往互动时,它们都会出现:可以出现在客户关系中,就像我与赫兹订车员、乘务员与小女孩一样;也可以出现在家庭关系中,比如杰克和他妻子;也可以在朋友关系中,就像我和杰克;也存在于同事关系中。每个关节点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决定关系走向,如果成功把握,就会促进这段关系。但如果只是忽略甚至放弃关节点,就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须知忽略或放弃关系关节点是要付出代价的,人际关系无疑也会遭受打击。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你会看到一个公司的前车之鉴,这个公司对关系关节点没能加以利用。关于人际关系关节点,我想强调五点:

·关节点每天都会出现

·关节点数不胜数

·关节点决定人际关系状况

·关节点会向别人展现你的优点和作用

·关节点可以促进、削弱或是破坏人际关系

关系关节点组成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在关节点的表现会给对方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象。对你来说,关系关节点带来了什么?仔细回想一下最近的关系关节点吧,看看自己的行为会给对方留下怎样的印象。还有没有人际关系可以继续改善的?答案是肯定的!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能找出事关自身形象的关节点,然后加以把握和利用。这样对我们与心系之人和敬重之人间的关系,都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只想让他多与我交流。他总是在忙,忙着和所有人周旋,忙着处理各种事务,但就是不和我待在一起。我还不如单身呢,毕竟这日子过得就像单身生活一样。他总是不在家,就算他回来,也从不听我说话,也不会和我说他的想法。——妻子

她总是喋喋不休,我只是希望她能少些抱怨。每当我下班回家,一身疲惫时,她总会向我唠叨各种琐事,什么洗衣机坏了、她妹妹又和男朋友吵架了、孩子又淘气了……她一开口就是抱怨。——丈夫

对于关系,尤其是最亲近的关系,我们更倾向于把它们看成是顺其自然的产物,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意向。但关系的演变趋势其实是由双方的行为决定的。

3 社交也需要目标和方向

◢社交的走向取决于你的意图

十多年前,我们团队与一家应急服务公司的CEO及其管理团队进行合作。我们团队负责帮助他们提升公司内部的协作性,振作工作士气。表面上,这项任务简单无比:只要对员工进行相关训练以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对领导层进行六个月的专门辅导,再动员几项团队建设活动。这样,大家就能愉快地共事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司社交的局面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课:人们无视人际关系关节点,给彼此带来的结果是惨痛的。

公司内有员工反映管理层的行为不端,因此,董事会直接联系了我们。汤姆是管理层一把手,担任公司CEO,他虽做事专注,从不拖泥带水,但为人专断,看重手中的权力。正因为如此,董事会才来找我们帮忙。有几个员工反映汤姆利用职权兴不正之风,就连管理层中也有人反映汤姆偏袒亲信,助长他们滥用职权的风气。

董事会不知应该相信谁,因为自聘用汤姆后,公司业绩一路高飞。汤姆实行全新的战略,推出新产品、新服务。董事会表示,会尽最大努力改善当前的局面,只要汤姆能继续担任CEO一职。

于是董事会找到了我们,让我们分析当下的形势,在以下三个方案中选一个:1.解雇汤姆;2.帮助并扶持汤姆;3.留任汤姆,解雇管理层的其他管理者。

通过面谈、座谈,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方案,方案中加入了足以扭转局势的亮点。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反映出公司内部存在多种人际关系,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负面、排外的,对自己团队之外的人都是抱有敌意的。

汤姆、副总裁和人力资源部总管是个小团体。

销售经理和其他两个部门经理是个小团体。

卡拉马祖区的员工是个小团体。

休斯敦区的员工是个小团体。

无论是哪个团体,成员们都十分忠诚,对不属于自己团体的其他人,往往都无动于衷,甚至对立。公司内的人际关系呈剑拔弩张之势。

接手这个案子是在2005年,那时,遇到类似汤姆这样人际关系和团队工作出现问题的案例时,我们的对策无非是维护团队建设、化解人际矛盾。方法我们已经用了多次,也是行之有效的,旨在引导管理者和团队成员尽好作为团队中一分子的责任。

因此,根据董事会提供的信息,我们将案例定性为“员工需学会合作共事”,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可事实与我们的设想不同:实际上,公司里充斥着区域性、敌对性派别,彼此戒备,裙带之风盛行,整个办公室弥漫着怒气、互防和敌意。领导与领导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都互不相容。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只能制定出全新的办法。董事会给出的三条方案都是不可行的:首先,解雇汤姆并不能消除员工之间的敌对和戒备;第二,仅仅对汤姆一人进行引导无异于杯水车薪;第三,留任汤姆、解雇其他领导人会让员工们觉得自己被孤立,疑心会甚嚣尘上。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的干预手段是不够的,要进行大规模、切中要害的整改,其中就包括消除汤姆和领导层现有的不和谐关系。

我们的推荐方案分为两步。首先,每个人都要留任——我们认为没有人应该离职(至少目前还没有)。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步,那就是重新调整汤姆和管理层的奖金结构。是的,这就是力挽狂澜之处。目前,这家公司就像美国南北战争那样“战况激烈”,应该给身处人际关系乱局中的领导设置特别奖金,将过去汤姆和其他管理者每季度的业绩奖金改为缓和人际关系的社交奖金——这会激励领导者积极改善人际关系。董事会对这项专为人际关系恶劣的领导设置的奖金有些忧虑,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我们的方案。

这个案例对我们来说前所未有。在这之前,我们仅仅要求当事人集中精力修补人际关系即可。一旦公司中的人际关系出现裂痕,问题大多出现在小团队中,无外乎私人恩怨。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绝大多数的人际矛盾通过团队建设和指导课程就能解决,员工也会一如既往地工作。

但这次情况全然不同。整个公司都陷入纷争之中,每个部门亦是如此。高层领导、管理者以及员工都无一幸免,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人际矛盾。负面情绪和权贵之气伤及所有。只有将领导奖金和人际关系挂钩,才能让这个充满偏见、排外的公司重视起对人际关系的培养。

根据调查、座谈会和一对一面试的结果,我们发现员工、管理者和领导者都希望并需要改变当前的社交状况。

比如说,调查表的评分范围是1-5分,其中5分代表“十分符合”。表中“信任工作伙伴”一栏的平均分为1.5分,85%的参与者在这一栏填的分数是1和2,很少有人信任同事。

还有一栏:“如果工作中有件事会好转,你希望是”,供填表者选择的有五种选项,分别是“信任”“与老板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资”“工作”。76%的人选了“与老板的关系”和“与同事的关系”。每一个涉及信任和关系的栏目,其评分都明确反映出人们渴望改善同上司和同事的关系——要是他们知道改善的方法,问题就解决了。

这项调查给了我们信心,也带来乐趣。人们内心期望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这一发现让我们欣喜不已。可他们为什么从不付诸实践?我们还忽略了什么?人们到底做了什么,又少做了什么,才会与健康的人际关系失之交臂?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咖啡洒了,却没有溅到身上?吐司从手中滑下,蘸着果酱的一面却恰好朝上?在驶进加油站时,车正好没油了?没有过吗?其实我也没有。但这种经历即使只发生一次,不也是很美妙吗?工作中,这种偶然性如果发生,也是好事一桩啊。

前面已经提到过,调查结果反映人们内心希望改善人际关系,却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加以改变正是我们团队的任务。然而,我们无法替代员工去改善人际关系,能做到的只有员工自己。最终,我们把任务定为员工创造改善人际关系的机会。

修改了方案后,董事会便即刻同意并实行了。然而,汤姆和管理层却慌了神,他们担心局面失去控制,觉得我们的方案会混淆职业定位,削弱责任感,破坏领导者权威,毁掉现在的工作队伍。他们的担心是对的,我们的方案就是要变动现在的职位、责任、权威和种种关系。

可随着方案的实施,汤姆和其他领导渐渐从一开始的诧异中回过神来,甚至反过来支持这项方案。“怎么又改变主意了?”我问汤姆。“我们管理层在前三个月绞尽脑汁反对这场变革,没能找到对策,却发现问题出在我们本身。”汤姆用手捋了捋头发,“董事会已经表明,这是我们改变局势的唯一机会。于是我们研究了方案,发现如果按照你们的方法,我们不会有任何损失,而且还会有好处。你们可以相信我们,我们对方案的执行可是高度自觉啊。”

这就是人际关系关节点,而且汤姆成功把握住了!那一刻,汤姆的谦逊有度让我们对他和他领导工作的好感度直增100倍。汤姆和管理层决定下手整治公司的人际状况。

还记得刚才提到的关于咖啡、吐司和加油站的凑巧之事吗?正是这种时刻:咖啡洒了,却没有溅到身上;吐司从手中滑下,粘着果酱的一面却恰好朝上;在驶进加油站时,油正好用光。

汤姆说他们对方案的执行“高度自觉”。这里的“自觉”就像闪电,一瞬间照亮天空,就像是团队中所有人心有灵犀同时想到一起一样。“自觉,即有意而为之。”我们异口同声道。

我们团队已经给其他客户制定了方案,叫作《有意而为:利用自身优势创造业绩》,帮助客户通过盖洛普优势识别器、麦尔斯-布瑞格斯性格类型指标和其他工具,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我们发现,尽管人们乐于捕捉自己的优势特长和性格类型,但大部分人付诸实践的时间不会超过90天。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还推出了一个意向性方案,旨在加强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的意识。方案实施过程中,只要人们找到了自己的性格类型、优势特长和过人之处,我们就会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实践。

根据牛津字典,“意向”是指怀有某种目的故意而为——将自己[1]的想法、理念、企盼、希望寄之于某个目标物或目标事件上。根据[2]韦氏词典,“意向”是指根据计划或意愿做某事。简单来说,“意向”就是专注于目标并努力实现它,我们会把目标定为工作满意度、工作业绩以及合适的工作,引导员工多留意自身优势并加以发挥,他们的表现就会惊喜连连。

一开始和汤姆他们合作时,我们就知晓了意向的力量。然而,几个月下来,对于具体方法我们仍是毫无头绪,而赋予我们灵感的只有汤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择。如果想练肌肉,就每天坚持去健身房,练习举重,增加蛋白质摄取量——这就是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想竞争某个需要专业能力的职位,就去参加相应的培训班——这就是为增加录用机会而改变自己。

同样地,在社交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做相应的改变。生活中、工作上,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期望取得什么?你的实践是否与目标一致?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你的意图是什么?汤姆和其他领导者在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积极、全面的整改,就是受了这个问题的启发。

在日常关系中,我们经常忽略意图——或者说选择,面对家庭成员时尤是如此。然而意图却影响着我们与伴侣、手足及朋友之间的关系。

再想想本章开头的那对夫妻。显而易见,对于彼此,他们在心里都下了定义。妻子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丈夫觉得妻子喋喋不休。结果,这两人相互僵持、不肯让步,就对婚姻关系造成了伤害。

通常,我们不会意识到正是自己的目的和行为造成了当下的关系状况,反而觉得关系的演变是自发、无意识、无规律的。社会、长辈还有过来人总是强调这一点:关系,尤其是那些最亲密的关系,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你是否对下面这些话耳熟能详:“我们邂逅在食品店,然后就这么好起来了”“我们只是萍水相逢”“我们一拍即合”“我们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我就知道我们会成为好友”。

此外,你还会听到不同的声音:“看见他就觉得他不顺眼”“她很烦”“我们性格上合不来”。这些话通通表明,我们总是把人际关系置之身外,认为关系的演变是不可控的。

对于关系,尤其是最亲近的关系,我们更倾向于把它们看成顺其自然的产物,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意向。大家不要误会,邂逅、偶遇、巧合都是确有发生的,但是,当关系确定后,关系的演变趋势则是由双方的行为决定的。我们的为人行事,面对眼前的机会做出的选择,都事关一段关系的“生死”。可是,多数人都没能意识到言行举止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身处社交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来处理不同的关系,无论是家庭关系、工作关系,还是生活中的其他关系。即使面对亲人,我们也可以决定是否继续来往。关系的命运取决于我们自己,关系多深、持续多久和进展快慢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可以催生它、持续它,也可以终结它,完全由我们自己把握。我们自己决定交往的对象,在工作和其他社交圈子中,与他人是否熟知或是否相识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想想看:你的朋友圈为什么会由这些人组成呢?想想身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一个都别落下,仔细回想每个人的特征,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和这个人交往?我希望你的回答是:因为我想和他们来往。

还记得我上一章提到的杰克吗?他在准备晚餐时和我通电话,在我的提醒下陷入了沉默。那时,他意识到原来行事方式是可以选择的,而事实也是如此。他还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同样对关系产生了影响,以后也是如此。

那么,你的社交圈状况如何?也就是说,你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吗?作为伴侣,你是怎样对待婚姻的?作为父母,你是怎样对待孩子的?作为手足,你是怎样与兄弟姐妹相处的?作为管理者,你是如何对待下属的?作为下级,你又是怎样应对老板的?作为同事,你是怎样面对团队的?

如果你在社交圈的表现平平,那就有计划地行动吧,就像汤姆那样,去抓住并利用关系关节点,让社交圈更上一层楼。

我觉得老板很尊重我和团队的工作成果,通过最近的项目更能看得出来。我们不遗余力,按时完成任务,经费也得到充分利用,效果超过预期目标。我有时会督促员工,保证工作不出差错,按时完成,这是职责所在。我保证任务圆满完成,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不在乎别人喜不喜欢我,作秀不是我的目的所在,毕竟我来这儿是为了工作的。好吧,也许有人会不爽,但这也是好事,至少说明他们还是把工作放在心上的。对于我来说,完成任务就是一切。——乔

乔很出色,每次任务他都能完成甚至超过预期。但他态度专横,破坏团队士气。他总是冒犯别人,瞧不上他们的想法和意见。领导层已经确定了对他的发展方案,我们决定提拔他。再有几个月我就退休了,乔是个有远见有能力的人才,公司的未来需要他。可现在,员工对他的意见太大了,他的团队、同事、客户以及我的同事都跟他不和。希望他对别人态度好些,不要再冲撞无礼了。——乔的老板

所谓关系就是与他人维系或打造联系,每段关系都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事在人为的。当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采取行动时,关系是可以蓬勃发展的。[1] “意向”,OxfordDictionaries.com,2016.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us/definition/american_english/intentionality.[2] “意向”,Merriam-Webster.com,2016.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intentionality.

4 做最好的自己,让社交更加有效

◢在社交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对于汤姆、他的团队和整个公司来说,“意在何为?”这个问题是搞清状况、设定目标的中轴线。汤姆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以及在回应时表现出的毅然决然,都激励着我们努力帮助领导层重塑公司的社交局面。他们全力配合我们以完成目标。一开始,他们鼓励员工相互确定对彼此的意向。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我们很少注意到实际行为会与原本的目的相悖。

我们不想参与到背后捅刀、两面三刀、背信弃义的小人之交中,这个公司的员工也同样如此。多数人都说自己不想身处作风不正的关系中。可事实却很遗憾,人们的实际行为和最初对自身及他人的意图与期望却是越来越相悖了。员工纷纷宣称,公司内部派别斗争激烈,他们不得不违背自己原本的意愿,服从派别归属。他们还承认自己在原则上做了让步,容忍了不良关系的存在。

大部分人都如此回应,这让汤姆、领导层和我们都目瞪口呆。原来员工们对紧张的人际关系也是痛心的,这让我们心生惊喜。他们宣泄了心中由来已久的憋闷,有的甚至在面谈中哭了起来,承认自己对于不堪的人际状况也有责任。在所有的一对一面谈中,所有参与者都表明要尽一己之力,给公司当前的状况带来改变。我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原来大家也是渴望有个温馨和睦的工作环境的!

我们从未遇到过像这样全公司上下都能达成共识的情况,之前的案子多半是集中在公司小团体、夫妻、家庭中,从来没有这种从员工到管理者,再到高层领导这样的整体一致性。大家开始着手改善人际关系了!

通常,人们不会这样看待人际关系:关系是可以用心去打造的。我却对此深信不疑。我认为当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采取行动时,关系是可以蓬勃发展的。无论作为父母、夫妻、兄弟手足、上司还是朋友,多问问自己“意在何为”,都能有所收获。通过自问,可以摆明所需行为,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意在何为?”这个问题,对汤姆公司的上上下下都是极其关键、意义非凡的,人们为了修补斑驳的人际关系,已经开始寻找方法和途径了。

首先,我们向他们提供了一份简短的评估表——“实际行为/内心意愿”。该表有五个问题:

1.对你来说,目前哪种关系最为重要?为什么?

2.与人结交时,当时的目的是什么?

3.如今的实际行为与当初的意愿相符吗?

4.你希望在社交圈中有什么样的形象定位?

5.你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来加强人际关系?

回答这五个问题,掂量掂量自己的社交圈,想想自己应该在哪个方面进行改善。对于汤姆和整个公司来说,“你意在何为?”更像是一种战斗口号和集体活动,让大家彼此付出、彼此奉献。

要采取积极的意愿,而不是过去那种消极敌对的意愿,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整个领导层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芮妮·泰勒博士在其调研中也有类似的发现:有了积极的意愿,就会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她创立了“意向关系模型(IRM)”,提高职业治疗师对患者的医治效果。她让治疗师有计划地改善与患者的关系,并记录状况。在一篇与他人合写的文章中,她解释了该模型的使用目的和用法:

此模型旨在三点:第一,治疗师应将其用于自我反照,去培养医患关系……IRM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治疗师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治疗[1]效果。

一旦治疗师想给予病人更多帮助,就会有意发展人际关系了。想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是如何进展的?父母之间是怎么处理夫妻关系的?他们对彼此有何意愿?对孩子们又有什么想法?你的家庭生活又对你在其他领域中的社交有什么影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