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孩子之黑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0 16:08:55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天才孩子之黑孩子

天才孩子之黑孩子试读:

序:三类天才

每个孩子都有天生胜出的特质,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爱迪生小时候,被同学和老师认为是“白痴+糊涂+耳聋”,结果在他长达84年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为人类作出一项发明创造。这说明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在早期也没人能看出来。科学家如此,政治家、音乐家、作家、哲学家及各个领域的天才,也都是如此。他们在幼年时期,都可能表现平庸,甚至极其愚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人据统计在天才中约占70%。但这不妨碍他们取得惊人的成就,成为真正的天才,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就像爱迪生的母亲任其在家里“胡弄”“瞎闹”。有的需要呵护、有的需要磨炼或挫折,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培养方式。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父母更多的爱,就像溺爱,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特别的关心,比如放任,更多的自由。总之,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爱、关心、培养和教育。但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关心孩子、如何去培养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学问。对孩子的爱有多少都不嫌多。但不等于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溺爱,也不等于都不需要溺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去关心,有多少关心都不嫌多,但不等于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同样的关心。有的孩子需要管得多一点,有的可能需要教得多一点,有的孩子可能不需要管,有的孩子可能不能管,这其中有很深的学问,但决非是用做学问的方式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必然超越我们、无法完全为我们所理解的生命,而不是一个数学的猜想。

每一个成才的孩子,都是父母们的极富原创性的艺术作品,没有一个方法能保证,所有的孩子都成才,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潜能,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独特的培养方法,这需要科学的依据,更需要艺术的方法。古代人早就明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但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被各种各样的制度,五花八门的思想学说所歪曲,包括现代科学。它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背离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思想。即使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思想巨人、世纪伟人辈出的19世纪20世纪,我们也不能认可哪些时代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或者说是今天的儿童所面对的21世纪,不仅需要更多的科学家、政治家、专业天才,还需要大量的艺术家、宇宙探险家、网络奇才、生命学家、金融家、思想者。

未来的人类社会,几乎需要每一个人都是天才,就像是由各行各业的名星组成的人类社会,就这样的明天而言,我们今天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离时代的要求相距太遥远。我们不敢设想一个没有作为的孩子,将来的人生是个什么样子。在科技、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在许许多多的领域,大多数人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如果我们在各个方面不能及时进行反省,那么,在这个新纪元里,就会被淘汰,被现实抛弃。

总结历史的经验,让我们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理解我们的教育,是我们的必然。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苗子”,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任务。三类天才的思想,正是对传统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总结。机遇属于每一个孩子,这个现代版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理论和方法,决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家,专业天才和天才首领,而是借助于对不同类型儿童相对优势的理解,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天才,让他们符合未来社会的要求,多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塑造注定成功,完全成功的品质,让所有的孩子发挥各自的优势、赶上“三类天才”的全程快车。同时,也帮助父母们怎样去理解孩子的特质与天赋。

我们之所以援引红、黑、白划分不同类型的儿童,是基于我们对各种成才的多年研究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即成才的第一个年龄段为14岁至24岁,我们称之为天才的早班车,意指成才最早的一类儿童。这类儿童的成功多是在艺术领域,如模特、歌手、影星、舞蹈演员以及传统的文艺诸方面,他们因在艺术方面有着极度的天赋,凭借着青春的魅力,能够在最美妙的人生之春获得成功,之所以称他们是白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从事艺术事业的多是肤色白皙,更主要的是考虑到蔻年华,青春年少,就如同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美好的未来。同时白色也是纯洁无瑕的象征,这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并且隐含着脆弱,缺乏力量的意思。

青少年成才的第二个阶段为,24岁至38岁我们称之为天才的中班车,意指成才最适时的一类儿童。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聪明才智,在各个领域里一展身手,他们是身心健康又红又专的专业天才。与天才相比,他们素质更高,更有才华、个性,心理更成熟,所以称他们是红孩子。以红喻健康,成熟以及美好的事物。它既是火焰的象征也意味处在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是一个仍然成长的夏季,以此比譬,拥有专业才干,专业头脑的青年人是再恰当不过了。

成才的第三个阶段,也是一个人是否能成才的最后一次机会即38岁至52岁,这类人人们都称之为大器晚成,所以我们说它是成才的晚班车也是末班车。一个错过了少年,错过了青年时期的人,中年已过半,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在艺术领域或专业领域成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因为,人毕竟已不年少,对艺术而言,前卫与先锋于否,是能否成名能否崛起的主导因素。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艺术领域内的英雄正是如此,对潮流的感知时代的变化,已不具备那份灵性。就像一棵小草与老树相比,遇上点点的风吹草动,老树是无法感觉的,而小草可轻易地捕捉到风的到来,风向的变化,他所具有的是丰富的阅历,成熟的思想,以及广泛的社会资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历经磨砺,这些都使他们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打下自己的“江山”,否则,他们得到的评价可能是一无是处。50岁的人还不能出人头地,还需要日以继夜地为别人打工应该说再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了,以黑色喻大器晚成的这类人,是表示他们已从一张白纸变成了黑色。如果没有绘出壮丽的事业,也没有可修改的余地,同时黑色也是最高智慧的象征,也象征着人生的最后一个季节,如没有收获,就不会再有什么收获。

这种“三类天才”的划分,既能满足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三种变化与逐渐发展的意义,以及人的“三才”的自然通俗的说法,也符合现代西方文化,对人的情商、智商、财商三种才能的认识。情商刚好与特立独行的艺术天才白孩子相吻合,智商恰好与全面发展的专业天才红孩子相暗合,而财商更与完全自立的天才首领相对应,虽然人的才能远非眼下我们所言的这三种,但这三种才能的划分基本满足了我们目前的认识,随着社会需要的发展,人类对自身才能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划分也随之越来越细。

我们把健康儿童的前途理解为三趟全程快车,是因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准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强调“全面关怀”的思想,一方面还要意识到,机遇的可贵,总的说来,人的一生只有这三次机会,如果我们对这三次机会成才素质的要求不明,我们就会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还有一个方面,我们也考虑到了,那就是如果一个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没有赶上“早班车”,那还有希望赶上“中班车”,如中班车也没赶上,那还有希望赶上晚班车。并且,人的才能都是相对的,既是相对自身而言,也是相对他人而言。一个儿童并不会因为有了艺术细胞,就必然缺乏智力,实际上,智力、才情、能力,可以互相推动,也可能彼此转换,推动和抑制都是暂时的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因此,我们在介绍“三类天才”的理论时,讲的是情商优先发展型,智商优先发展型,以及财商优先发展型,情商优先发展型,并不等于他情商总是优先,在一定的年龄段,也可能变为智商优先发展型或财商优先发展型。智商优先发展型和财商优先发展型同样如此。如何对待他们天赋发展的状况,如何培养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是每一个父母必需关心的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在父母的努力。父母可以做的事远比孩子们可以做的事多得多,我们出这套书的目的就是帮助父母理解孩子天生胜出的特质。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搭上天才成长的全程快车,让天才早一天诞生。

绪论

未来的社会,几乎需要每个人都是天才。一个人生命的生长和发展,儿童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古代孟母三迁,正是代表中国母亲教养子女的典范。世界各国都把儿童的早期教育放在首位。

经过专家们的多年研究发现,儿童的发育关键时期在3~7岁,这个时期幼儿的潜在能力发展最快,最易得到发展和受到阻碍。如果训练有方,幼儿的智力会得到成倍的提高,一旦错过这关键时期则需要花很大的气力才能弥补。因此,如果我们没有适应现代社会高科技的思想,没有一种适合日新月异社会变化的前卫头脑,那么,你的孩子,就会被现实所淘汰,被社会所遗弃,作为每一位希望子女成才,适应社会需要的父母,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是他们生命延续的作品,作品的好坏,取决于父母的决策。“为了孩子……”这是每一位作父、为母的口头禅,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四个字的分量,又有多少人认识其中的奥秘,为了孩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该在行动上有所反应,你要相信你的孩子会是天才,这样你会感到自己的责任,决不会因碌碌无为,贻误孩子的一生,令你遗憾终生。

这本《黑孩子》就是解决每一位父母亲的困惑:怎样为了孩?如何为了孩?要让每一位父母亲懂得:自己的孩子有天才的潜质,必须把握时机,认识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一个父母关注的问题。黑孩子的超人的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黑孩子一般来说在7~10岁左右时他们的才能就会显示出来,思想敏锐,好奇心强,这是黑孩子的主要特征。幼儿时任性,如能正确的引导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黑孩子身上这种奇特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总是想要探索新事物,产生奇形怪状的联想,他们极富智慧,他们观察事物,总是从逻辑方面演练,对任何事情都喜欢追根求源,肯尼迪、李光耀、基辛格都是这样,他们的天才都是在十岁以后才显示其领导天赋,基辛格十三岁时,犹太人受到很大歧视。在他潜在的意识中,犹太人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他对父亲提出逃亡,当他父亲将儿子的想法对他老朋友说时,老朋友嗤之以鼻,小孩的话算什么?但是基辛格举家逃到美国后不久,希特勒疯狂的屠杀犹太人种,二十年后,基辛格在美国政治上显露出他惊人的才华,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家。

2.黑孩子的性格急躁、不受约束,这种现象在他们身上可以很早就体现出来。他们总喜欢依照自己的性格我行我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特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面对父母、老师的管教时,例如一位十四岁的小孩骑车出外游玩,很晚了,父母倚门焦急地等待,而他回来后,极不礼貌的从父母身边闯过,走进自己的房间。父母刚刚开口,她就反驳说:“我不愿听你们长篇大论的教训,我宁愿听你们说今后不准出门。”

黑孩子一般在3岁后,就完全显示出他们不受约束,做任何事非常有主见,不听他人的左右,较早地表现出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一种方法不行,能马上采取第二种,应变力强,这种刚强的毅力,为后来的成为领导型天才打下了基础。

3.高度的创造性。黑孩子这种特征,决定了他财商型的才能,他们对数字相当敏感,他们总喜欢做一件件小事,通过一件件小事的成功,他们在获得成功感觉后产生一种新的飞跃,寻找新的起点。

他们综合素质高,不求一门技术学到头,他们好像总找得到目标,在不断的摔打中,越磨越强,假若他们很早选定一个目标,只能成为一个专业的人才,也有一定的出息,但是他们毕竟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前程不可估量。

4.较强的团队精神,富于“认同感”在10岁以前同其他孩子一样并没有什么特色,令人出众的地方。但10岁以后比其他孩子更有分量的“认同感”开始显现出来。通常其他孩子在12~16岁之间才表现出这种对成熟显得非常重要的认同心理。有的黑孩子更早时就有明显的领袖才能特征,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首领意识。独特的领导才能、组织才能,逐渐地崭露头角。在小孩中成为孩子王,在大人面前成了小主人,虽然一时还不会派太大的用场,但这种“心性”是他们日后成就大业的心理基础。磨砺愈多,愿望愈强烈。因而谓之他们有“天才型的智慧”,是“天才的首领”。他们的独立性格,适应能力,包括对人生有益的价值观,却因此完全充分的发展,表现出领袖与旗手的风范。

亨利·基辛格,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中学时,一边上学,一边到印刷厂做工,后来基辛格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人们都说,像我这样读完中学,不是很够辛苦的吗?”就因为有这段磨炼,为他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具有天才的潜质,关键在于怎样去培养、引导,怎样去启发、挖掘。决不能自暴自弃,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更不要放任自流,孩子不能成才,不是孩子的过错,作为父母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黑孩子不像白孩子那样看起来文静可爱,也不象红孩子那样总是让父母、老师们感到称心如意。他们给人的感觉往往过于顽皮,仿佛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难以管教的孩子。然而,这正是他们称得上领导天才型的表现。独特的性格,使他们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他们的行为仿佛总是表现得很“前卫”,做些出格的事,使大人们认为难以管教。而实际上他们的成长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中寻找新的价值,代表着新的观念的诞生。无论任何时候,无论是悲还是苦,他们都是现实生活这出剧本中的一位出色的主人翁。

黑孩子一般都有一种远大的抱负,对未来有着十分执着的追求。对自己以及家庭所处的地位非常敏感,他们最为迷人之处表现在性格外倾,热情机敏。对越是难以弄懂的事物越是要去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有时思维凌乱并有不切实际的狂想,但决不会期求通过幻想而脱离实际。

因此,为了培养黑孩子,发现其闪光的才能,让他茁壮的成长,我们作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必须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观察孩子的“闪光点”根据不同性格、爱好,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

其次,不要击碎他们起飞梦想,不要试图改造他们,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模拟。在培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天性好奇、贪玩。因为他们种种表现都基于天才的本质,给他们适当的活动空间,再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那么他们将来必定能成大器,他们的才能会在时代中创造奇迹。

最后,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忽冷忽热,特别是对于黑孩子这种性格的儿童,应当持之以恒,要有细心,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尽量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最科学的引导,孩子一岁时能握笔涂鸦,父母应及时的将笔交给孩子。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同时刺激孩子的视觉发育,使手指和胳膊得到运动和锻炼。

黑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最早萌生独立意识,最擅长独立思考。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各种天真,率直,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能和孩子的智慧。在他们身上矛盾最突出,最容易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性的黑暗,前途的黑暗,不易见到光明,所以他们风险最大,于是我们称他们为黑孩子。同时“黑”也表明他们极富有的领袖风范,敢于向权威挑战,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常常伴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最能表现生命的美。由于他们独立性强,具有天才的领导才能,父母应走进他们的内心,认真地研究他们,为他们的日后的成功铺好基石。

第一章 没有人知道的秘密

在实际生活中,天才的类型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如文学天才、竞技天才、各种体育运动方面的天才、心算天才、游戏天才,他们表现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不同的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才也将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儿童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因为科学文化的进步,为我们认识天才,发掘天才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导,以及更公正更宽容的理解。以我们所说的残障儿童为例,虽然他们由于身心某个方面的缺陷或残疾妨碍了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但决不意味着他们不是天才。现代意义上的天才,不外是社会生活某一领域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非凡才能。所以,各种类型的残疾人、智障人中也会有在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这些人也是天才,只不过是天才的另一类型,人们所熟知的海伦·凯勒,就是这种既有缺陷又有非凡才能,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典型例子,而弱智儿周舟的表现,也是以证明他的天赋。我们最起码可以称他是低成就的弱智天才。

事实上,在过去取得成就的“另类天才”中,大多数都不是人们刻意培养的结果。没有人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造就之功,更多的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或是一些偶然的因素促成了“另类天才”。实际表明,他们也有可供开发的潜能,并非每一项都不如别人。有的人甚至智商也很高。人们曾经对他们进行过测试。很多残障人的智商都在145左右,有的还超过了145,可称得上是聪明人,但可能由于个人的性格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家庭诸方面的原因,未能提供适宜的教育和帮助,造成他们成年后成就平平。作为一个团体“另类天才”可能会由于受到同伴的拒绝、对抗和敌对而产生出压抑感;由于防御性,倾向于指责别人,而攻击性或退缩性行为确有一种劣等感等等。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形成了许多不利因素,于是严重地妨碍了他们成长。然而这无疑都与家庭有关,社会有关,与他们的父母有关。

如果我们能回顾一下女性的成功发展史就能明白,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她们的成就恐怕连残障儿童都不如,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她们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她们代表了真正的天才的成就,没有人会去怀疑她们的才能,在残障儿童的问题上同样如此,在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中,他们同样有越来越光明、越来越美好的前途,毫无疑问“另类天才”与正常儿童中的天才是有共同的特征,但“另类天才”儿童特征的表现形式受到了个人不同缺陷的限制,这就需要我们更认真更努力,尽量正确地施以鉴别。而且,这种鉴别工作做得越早越好,对“另类天才”儿童的教育,既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确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和期望,发展优势、补偿不足。家长对他们与常人的差异应当有极敏锐的觉察力,用富于特色和个性的教育方法促进其发育、发展、成功。

第一节 黑孩子与天才全扫瞄

我们相信每个父母都了解自己孩子的灵性与才智,尤其是那些偏执的父母,如果您认定自己的孩子具有某方面才能或具有某些优势,那一定如此。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人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而对培养孩子而言,特别是黑孩子这种类型。事实上是,孩子有培养前途只有父母知道,若孩子没有培养前途其他人是难以知道的。因为知道孩子有培养前途的父母是了解他的。但他并不了解同为孩子父母的另一方,所以“有”是可以完全肯定的,“没有”是不能断定。

我们要说的另一点,是不为一般父母所了解,那就是第一、每隔一代人,人的脑细胞就会增加15万至20万个。所以孩子肯定可以比父母更聪明。第二、人类的智力思维能力,包括智慧是“集体遗传”的,而不是直接遗传的,所以天才的民族中天才多。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是能不能把孩子当成天才的孩子去培养。第三个需要说明的是,脑细胞的发展、联接形成智力型的网络,是大脑细胞裂变或者说是突变的结果,人们只了解相当的突变周期与儿童成长的关系,但并不了解产生突变的原因,这仍然是人类大脑的一个谜。现在人们无论从哪个学科都不能给正常的儿童包括部分有缺陷的儿童作没有前程的推断。特别是下一代人,他们比上一代人多15万至20万个脑细胞。而人的大脑正是因为脑细胞的增加,脑细胞活动能力与突变突然增加了,因而人的潜能增加了无数倍,总是到达令人吃惊的地步。

事实上,人的大脑真正得到利用的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培养黑孩子的目的正是开发更多可资利用的部分。如此一看,一个孩子究竟有多大的潜力当是无法衡量的,这就是牧师威特怎样把痴呆儿制造成神童的,这并不是今天的人能够做到的。伊萨克·牛顿是天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但他不是天生的天才,他是一个早产儿,身体瘦弱甚至被认为是低能人,但最终成为了一代巨人,像他这样的情况在真正的天才人群中非常普遍、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也是如此,幼年发育迟缓,四五岁时还不大会说话,心不灵手脚也笨,但这并不妨碍他最终成为“天才”。而培养孩子的意义就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关键是如何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对天才的理解如其说是天生的秉赋,不如说是社会的需要,现实的需要,在人类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独点的天才。在古代斯巴达的战争社会,人们唯一的理想就是在最广泛地程度上,获得战争的胜利。因此,那些体魄威武,在格斗或战争领导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力量和才能的人就被称颂为天才,并以此受到尊重和拥戴。实际上,他们是斯巴达克斯型的英雄人物,而古希腊时候,人们崇尚写作、历史、数学、文化艺术。尤其是才华横溢语言优美能说会道的人,被赋予了特殊的荣誉,因此,那些能言善辩的雄辩家,就是名符其实的天才,当时的柏拉图对鉴别天才儿童倾注了满腔的热情。

随着历史的演变,法学家、建筑工程师、作家、画家、雕刻家一一登上了天才的舞台。17世纪以后音乐家、艺术家,自然科学家、思想家迎来了自己的繁荣时期,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天才时代。然而21世纪的天才将是另一番景象,他们既不是拿破仑,也不是丘吉尔、罗斯福,更不是爱因斯坦、默尔海本,他们更象长特、布么、格林斯潘、卓别林、索罗斯。而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不在是过去的那种人类社会中具有改变社会面貌、拯救国家以及民族命运的杰出人物。他们将是同样拥有非凡的创造才能,成为某一个行业宝贵的资源和社会精英。正是因为如此,传统的天才儿童的思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黑孩子的培养,应继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来确定基本智商,才能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使每一个儿童获得各自的发展机遇,保证更多的少年儿童得以成才,把每一个儿童都当作“尖子”学生看待,培养天才的奇迹似乎总是为那些最富有父爱母爱的父母们所创造,而不是那些指望两年一次在世界天才儿童大会上念论文的专家教授,迄今为止,所有的对儿童智力的测试遗传的研究,天才发现、发展的报告追综都不足以说明天才成长的规律。培养天才的实践并没有结束,只不过是刚刚开始。除了对天才的理解支持和基本的理论指导以外,可以说任何天才儿童的思想,对具体的儿童成长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对儿童特殊才能的培养,特别的学校特别的设施,一直都在迅猛的发展之中,天才的理解和意义最终不会是天才的理论,而是如何普及到更多的人。因此,我们提倡,一切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个孩子开始,开始一个全新的发现天才儿童之旅。就像李政道博士所说的那样“理科”人才,可以象文艺、体育那样从小培养,普及传统的特殊教育,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精英,我们不仅需要智力超常的儿童,更需要才艺超常、综合能力超常的儿童。

第二节 你的孩子的特质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沙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一个孩子的培养都必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质就是天才的显现,如何理解孩子的特质是关键。能否发现孩子的特质是我们的眼光,怎样去发现孩子的特质是我们的能力。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才能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智商、二是情商、三是财富,这三种形态好像是完全概括了人的各种才能,我们可以说他是绝对正确的认识,因为就今天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来看,确实是人的三种基本才能表现的结果。但是我们并不能保证50年以后或者说是一百年以后这种认识或者说是这种简单的对人的才能的划分法是正确的。因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发展以现实为基础,并形成新的现实,在那个新现实中,需要怎样的才能,或者说是怎样的才能充分发展“超蕉发展”的结果。我们不便断言,但可以肯定绝对不是三种才能均衡发展的结果,我们之所以最先认识到人的体力,之后认识到人的智力、智商、再到情商财商,就是在人类社会不同的阶段人的各种能力在不同的时期充分表现的原因。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您的孩子的特质,即出类拔萃是特质,平平常常也是特质。传统的认识只是我们理解孩子行为表现的基本常识,并且可以说幼年和少年时期表现出类拔萃的孩子并不比表现平平常常的孩子有多大优势,因为,看似平常的孩子,他的潜在与生俱来的优势可能会在发育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表现出来,出类拔萃仅仅是我们的“理想”,而并非他们的现实,在现实中我们没有能力主控整个社会形态让他们从一个“理想”我们在他们身上实现的最初的理想走向另一个“理想”(我们希望看到的最终结果)。我们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并没有给他们留下一个理想的现实,所以这些理想缺乏实现的基础。而生活的魅力,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包藏着危机与恐慌的魅力。他们会比我们更早体会到这一点。诚如人们所关心的“早熟”,我们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他们的未来现实而言,是多么不合时宜,多么可笑。

健康的孩子都是“早熟”的孩子,我们需要的是以现代的头脑去理解他们的“毛病”、“偏差”。最保守的作法,我们也可以将他们分为:才智优先型、才情优先型、才能优先型。这三种能力与我们现在认识到的智商、情商、财商相吻合。这里讲的少年儿童的“才能”,是他们最早表现出的动手、动脑、应对恐惧、独立行事的综合能力。由于他们这时的脑力处于“散发”即观察理解阶段,所以还不表现为直接的智力。中国人认为小孩是“三岁看到老”,就是指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这三种以优先带动整体的才能的发展趋势通常不为改变,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变,不变是有原因的,变也是有原因的,中国人的这种传统的看法因为是以孩子将会能否吃苦耐劳、身体是否健康,是否会孝敬长辈为出发点,所以对大多数孩子的成长是有害。因为这个观点只对财商型孩子最有利,也是中国人传统的大器晚成的有力注脚,智商型的孩子的优势被忽略,对情商型的更是一种打击。须知,不同类型、不同特质的孩子,各有各的优势,被忽略,受打击是对多数宝贝成为天才最大的“杀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略一个孩子,更不能“打击”孩子。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真正地爱护他们,才能发现他们的特质。事实上智力优先发展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才情优先发展型的孩子在“三类天才”的全程快车中,最早的搭上天才快车的早班车的孩子,他们有可能在14岁就成才一直到28岁这个年龄段机会都属于他们,他们可能在艺术或准艺术领域脱颖而出,并大显身手。而智力优先发展型是在24岁开始搭上天才快车的,所以我们称其为中班车,在之后的14岁即到38岁,是他们的完全成长期,成为各个领域的专业天才。

需要说明的是,才情优先型与才智优先型、才能优先型是可以互相转变的,早先才能优先发展的后来可能智商领先,也可能情商得到充分发展,随着机遇,进入艺术领域或进入专业领域、才情优先型于才智优先型也会因为“一优而全优”变成全面发展或具有了其他才能,而发生转变,改乘“中班”或“晚班”快车。由此可见,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有许许多多的机会成才,关键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关心、保护。最终促其成功。普遍化的特殊才能如果我们引用过去的天才儿童及传统的神童的思想,它的害处将大大超过其益处,即使我们用当代的“超常儿童”的概念去理解,对您的孩子那也是非常有害的。因为,“神童”大概是百万个儿童里面才能有一个,但是我们若以20世纪初,特曼的“才智”和“天才”的140分和170分的智商值去理解,这个比例将成几十倍几百倍的提高,如果再以美国现代教育专家西德尼·马兰提出的由专业资格人士所确认的才智与高天资的定义,即把儿童的杰出能力理解为一、一般性的智慧能力(高智力),二、特殊的学术才能(在一个甘愿做出努力的领域,所表现出的非凡才能),三、创造性的或富有成效的思维(创造新颖、复杂、丰富思想和非凡才能),四、领导能力(鼓励他人达到共同目的的非凡才能),五、视觉和表演艺术(绘画、雕塑、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追求中的非凡天资),六、掌握巨细运动能力(如竞技、技巧等非凡的才能)。那么,天才的比例就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接近了,依据1983年,美国28个州,运用马兰的上述定义鉴别天才儿童,大概占4%左右。

对天才的认知,一直在接近我们的现实,在马兰之后的伦朱利给天才下的三维模型定义,加上了下列三种因素相互作用,高度发展了新概念。即一、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二、非凡的注意力(包括强烈的动机,责任心等);三、杰出的创造力。他认为,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就可以导致成人的成就,而且应该是我们研究天才儿童的重点。天才儿童是具有三种特征,或有能力表现三种特征,以及能将其应用于任何的社会领域的人。他意识到,高智力或学业能力本身不直接导致而后的成就,他的定义有两个进步,第一、它集中在有助于鉴别最有可能发挥创造性的,富有成果的儿童特征的组合;第二、排除了鉴别天才类别的需要,同时把天才潜能的应用范围扩大到被社会所认可的任何领域,而今天我们对“三类天才”的划分可以说是,特殊天才的“普及版”。事实上,智力(中等及中等以上)、专注力(包括才世)、创造力(包括综合才能),任何一种能力的超常发挥,都是以成就一个天才,这可以理解,我们所介绍的专业天才、艺术天才以及天才首领的三个通俗的概念。这个概念将天才的比例由马兰的4%提高了10%至30%,这是研究者和专家难以理解的,然而它将主导21世纪我们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更准确地说他是培养与训练。如果说认识可以改变现实的话,那“三类天才”的思想,将改变对天才儿童的培养。并且把溺爱、放任、严格教育三种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思想引入到教育理论中来。这既继承了智商说,遗传——环境综合观,多因素理论,也是对诸观念的发展。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不能说明人的才能的发展,人的智力也不会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而社会的需求更是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形势在发展变化。“特殊”天才的培养,将向常态的天才训练转变。独立自主的黑孩子黑孩子从七八岁开始,难以管教的特性就表现出来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管教也有不耐烦,或以冷言冷语相对,甚至有高声叫嚷的时候,做父母的所要遵守的就是,完成一分钟责备法的所有步骤,其他就不必多说了。

例如一个十六岁的孩子驾车出游刚刚到家,比预定回家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她的双亲都站在家门口迎接她。她知道父母亲少不了又要数落她一顿,所以她很没礼貌地从他们身边冲了过去,朝着走廊向她的房间门口直去。她说:“我不要听你们长篇大论的演讲和教训,我宁愿你们直接了当地说不准我出去,也不要再来这套烦死人的教训了。”

她的父母亲跟在她后面,快步地走向走廊,父亲开始责备她了。如果她以冷言冷语,无理取闹,或顶嘴反抗等态度来打断父亲的责骂,他们就干脆等她讲完再继续接下去骂。她父亲知道不要计较去与她比赛谁的声音大,所以她不断地发脾气,大声吼叫,她爸爸只是一次比一次地更安静无声。当责骂的半分钟时间到了,父母双亲都再次地提醒她他们是多么地爱她,然后悄悄地离开了。责骂也到此告一段落。

孩子们都毫无疑问地确定,你有足够的气力去对付他们,对他们关爱的程度也足够去支持他们。这是比什么都重要,是他们最想知道的。无论你的子女用的是什么防卫伎俩,只要你能确定无误,坚决地履行与完成一分钟责备法,你就能有效地打动他们的心。要完全遵照这里所介绍的方式来施行这种一分钟责备法:三十秒钟的高情绪怒骂,一个深呼吸,然后突然地急转直下,另外三十秒钟同样强烈度的温柔和慈爱的亲情流露。要有勇气,有耐心地持之以恒,你会得到丰硕的成果的。

第三节 超出想像发展

如果我们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宽容和爱,宝贝们都很难成为天才。就像我们不能理解我们还未理解的事,我们也很难理解孩子们的成长,如果用我们的价值体系去衡量他们“这是荒唐的”;用我们观点去看待他们“这是无知的”;用我们的方式去训练他们“这是错误的”。那他们能成为天才的将相当少,而实际他们成功的非常多,因为他们比我们聪明,他们受我们教育,听我们讲道理,但并没有完全按我们的意思去做。因为没有不变的理,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变是不变的。即使是一个“质”不能变的东西,“量”也在变。以“品质”为例:在上个世纪初,以及更早的时候畏惧死亡,就无“品质”可言,无论是追寻上帝、真理、还是科学,都是如此(例如耶稣,例如加利略。例如诺贝尔),稍后,吃苦耐劳就是一个人干任何事的品质(例如牛顿,例如艾略特,例如卓别林)而如今这些不仅大多数被人们放弃,而且坚决背离。现代人“培养孩子”讲,“吃喝玩乐”,不让孩子吃好,就没有成功的保证,要让孩子吃出健康,活得精力旺盛,玩出品味,玩出兴趣,要保证他们快乐,从而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现实世界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来得快得多,大得多,人们往往以保守的观念去衡量现在的孩子,不仅非常落伍,也非常有害。以过去的标准去要求现在的孩子,等待你的只有失望,似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成才。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我们的想像与现实的差距。我们早已衰退的大脑不再有灵敏的情绪,不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他们诞生在一个新现实中,这个新现实给了他们非同寻常的感觉,与我们不一样的智慧,保证他们在这个现实中发掘新思维新智慧攫收成功。

如何鉴别黑孩子

黑孩子是具有高度创造性才能的儿童,他们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容易闯祸,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让家长,学校伤透脑筋。他们不像白孩子那样看起来文静可爱,也不像红孩子那样,总是让父母老师感到称心如意,他们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过于顽皮,仿佛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难以管教。然而,这正是他们称得上是天才的表现,他们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他们的行为仿佛总是表现得很“前卫”,而实际上他们的成长总是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的诞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悲是苦,他们都是现实生活这出剧本里的主人翁。在生活中,他们常表现为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对社会活动,新生事物有较强的兴趣,喜欢独立地判断思考问题,对学习思考问题比学习本身更感兴趣,偏好复杂事物,这是其他类型的儿童少有的,敢抵抗团体压力,表达相反意见,喜欢联想幻想,以及感冒较大的风险。

他们创新以及模仿的能力都很强,他们喜欢思考也善于思考,这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容易得到人们肯定的优点。他们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富于“认同感”,对自己以及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或阶层十分敏感,他们最迷人之处表现在性格外倾、热情、机敏,对难以弄懂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有时思想表现为凌乱和不实际地狂想,但不会期求通过幻想而脱离现实。

著名学者塔夫脱(Taft)认为具有高度创造性才能的儿童,大至有如下表现和特征:

1.好问。

2.喜欢以其独特的方式做事。

3.喜欢独自工作。

4.喜欢动手,参与意识强。

5.想象力丰富。

6.具有通过多种途径思考达到目的,“歪点子”多。

7.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能产生新颖的思维。

9.毫无限制地表示存在的不同意见。

10.喜欢并情愿冒风险。

11.具有强烈的爱恨意识。

12.对人的本性非常敏感。

13.办事不注意方法,并对细节缺乏兴趣。

14.对社会的可接纳性缺乏注意。

15.有好高鹜远的倾向。

第四节 父母可以创造的奇迹

每一个孩子可以成功的机会很多,但大多数的成功都与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谁比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父母的努力决定了他们的外部环境。他们自生的努力只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保证做得更好,而无法突破环境的限制。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感受到环境的限制之后,便开始萌生独立意识,而外在的表现往往是首先挣脱父母的束缚。对父母的不满还会使她们的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父母就是孩子的环境,当父母的选择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父母就是他们追求成功的最大障碍。很多素质较差的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少年儿童作为一种充满灵性的生命,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环境对他他们的成长是否有利,他们能非常准确地感受出来。他们因为年幼,无法用完整的理性和方式进行思考,但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会帮助他们作判断和选择,并以非理性的情绪和方式表现出来。他们的各种情绪深刻地表达了他们的潜能,愿望及要求。一个因逆反心理和情绪恶劣而毁掉前程的青少年,其实是被他们的父母毁灭。因为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环境,他们要想成功相当难。因为,他们若想获得成功,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生活。“孟母三迁”就是父母可以做到的事,我们并非每一个父母都那么为了孩子不遗余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可以做的事非常多,每一个父母都必需要有为孩子改造环境的意识。如果没有能力改变环境,那就应该考虑改造自己。因为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这个“环境”比社区环境更重要,特别是对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来讲,大门外的那个环境对他没有多少意义。但一个充满爱心的母亲,可以通过训练培养使一个弱智儿智力得到开发,进而读完小学、中学、大学。今天人们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其实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如果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弱者,那么让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帮助他、扶助他,使他成为一个强者。为他创造与其他孩子公平竞争的的条件,这是一个基本准则。没有不能成功的孩子,也没有不能培养的障碍儿童。现代人创造的奇迹说明即使是弱智儿,他们的智力、才智、才能都可以得到发展,同样能成为天才。用心培养孩子,用心去理解孩子,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帮他们创造奇迹,不遗漏、不忽略任何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不放弃任何努力,这样每一个父母都可以创造奇迹。为了孩子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创造奇迹,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要用心去做每一件小事,用爱心去做每一件事。最终是,小事助他成功,小事创造奇迹。

生物进化可以提升对环境的适应性。居于进化巅峰的人类,正具备可克服任何环境维持其生存的能力“脑力”。狼童的头脑亦善于学习狼的习性,可适应其环境。为提高这种环境适应性,言行控制中枢的大脑,最好在出生时呈白纸状态,也就是尚未形成神经网路的状态。这恰如记忆容量较大的电脑,具备多功能且能输入因应状况的程式以发挥其功能。

大脑在尝试错误的行动中,一旦做出圆满适应的行动时,即以形成神经网的形式,记忆其行动模式。它经常读进更能反应圆满的行为程式,所以早期培养特别重要。

人脑的形成类似生物进化的过程。在母体内先由早期进化的部分开始发育,在胚胎发育三个月的阶段,像爬虫类的脑,会先形成求取生存功能的神经控制中枢,接着形成所谓哺乳类头脑的内分泌控制中枢,主要部分有下视丘与脑下垂体等。约在胚胎发育六个月期间,这些神经中枢是与生俱来的,控制程式编入在器官结构里,完全没有个人差别,并没有脑力差异等问题存在。

另一方面,大脑思考控制中枢,自胚胎发育六个月前后到出生之间逐渐形成,最近的研究认为:控制的程式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出生后各种经验中,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所产生的。因此,端视累积什么样的经验,即可形成不同的神经网络或机能,进而显示个体能力的差异。可见本质上人类脑力并没有差异而是依据神经网路的学习形成,可以学会任何的能力。

胎儿脑部从中心部位开始形成,怀孕第五个月,即在第十五周左右,脑干的细胞长成,其接线工作大体完成。脑干是鼓动心脏,司掌呼吸及消化吸收、维持胎儿生命的重要部位。具有感觉、意识、智能等功能的大脑皮层,到第二十七周左右,会开始快速成长。

怀孕到第七个月,脑部形状已跟大人并无两样。到这个时期,脑部表面会开始形成皱纹。头部的大小,亦即脑部容量,也会迅速发育长大。在第二十周左右,头部最大直径为五公分,重量60克;由于这个时期胎儿体重约为650克,头部等于占了约百分之十的体重比率。母亲的肚子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明显突出。

怀孕第二十七周,是胎动趋于激烈的时期,往往会看到婴儿在肚子里时时转变方位的动作。这是因婴儿的手脚快要碰撞子宫壁引起的,可见大脑皮层的控制机能已有了充分准备,也证实其已具备知觉。

怀孕第九个月,即到第三十二周时,神经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约在4亿到5亿个之间。大脑皮层基本的皱纹形状,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万一胎儿早产,出生的婴儿亦能维持生存机能。

不过,仍须注意婴儿还不能依自己的意志活动。由于大脑皮层的机能尚未完成,婴儿大部分动作都属于反射运动,并未经过大脑的指令,如耳朵的听力,或某种程度的记意力等等,其功能尚未完整形成。

因此,如果误解上述意思,以胎教名义硬向胎儿灌输知识,反而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特别提醒孕妇,不要以物理的、精神的各种方式冲击胎儿。保持心境平和的状态。最好常听古典音乐,由于古典音乐会营造柔和安静的气氛,使身心放松,对胎儿右脑的发育成长有所助益。等到胎儿出生后,再施以适当的教育,才有事半功倍之效。

大约在七十年代,捷克一位女心理学家芭捷克,经实验证实新生儿具有完整的知觉。她做了一项实验训练新生儿的反应,让新生儿听到铃声会向右,接着使用蜂鸣器,如能向左就赏给糖水喝。如此反复训练,最后新生儿已习惯听到铃声就向右,听到蜂鸣器就向左。

然而,令人更惊讶的是,在这项条件反应完成后,新生儿就不再有反应了。在对铃声或蜂鸣器未熟悉之前,新生儿会用心学习,但等到他熟悉“这套游戏规则”,他很快就会放弃。人和狗不同,狗对同一条件反射会一直反复地有所反应。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否表示新生儿也具有思考力?纵使不懂语言,新生儿仍然可藉由印象来思考,因此新生儿具有敏捷的思考力。

实际上,刚出生的婴儿听到任何声音,都会有明显的反应;拿东西在婴儿的眼前晃动,他会随着移动的东西一起转动。他们绝对不是如一般人认为“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的状态。但是你若叫他的小名,不会有任何反应;所以,对婴儿出声的同时,也要动动他的手或身体,总之,要给他“复合刺激”才会有反应。

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倘若随便接受新生儿什么都不知道的说法,不对他说话或逗着他玩他很可能成自闭症的儿童或将延缓脑部的发育成长,阻碍其优越天分。

刚出生的婴儿,其脑部重量只有400克左右。功能尚未完全形成,此时婴儿的动作大都属于反射行为。例如,母亲把奶头靠近婴儿的嘴边时,他会有吸吮的动作,即属于一种反射。以手指头按住婴儿的手掌,会有紧握的动作出现,此便是著名的紧握反射。出生后六个月期间,婴儿常会想要有动作而摇动身体,这都由延髓的机能而产生,并非来自大脑皮层的功能。

婴儿出生后两个月到六个月期间,脑部会加速成长。这个期间的脑部,像树状突伸长,胶质细胞增加,或髓鞘化趋盛等,都在脑子里进行。刚出生时,四百克重的脑部,到第六个月时,会加重到八百公克之多。未满1岁婴儿所有的运动,都由脑干(特别是其中的中脑、脑桥或延髓部分)的功能而产生。

关于髓鞘化发展的过程,3岁时为70%到80%,8岁时大约会进行到90%。如前所述,却也有人终其一生都不会完成髓鞘化。因此,脑部的功能大约在3岁时,已经完成70%到80%,可见得3岁以前的育儿方法极为重要。

成长较快的婴儿,到六个月大时就会坐。一旦手脚及身体能够转动时,会更进一步加强婴儿的好奇心。凡涉及看、听、摸、尝等相关的知觉作用,婴儿都会显出极大的兴趣。当小孩长到七个月至九个月大时,就会用手脚匍匐爬行。但在这个阶段,司掌让身体回复姿势的中脑功能尚未完成,一旦滚动或躺下后,就不易翻起身子来。

第十个月到第十二个月,肚子不必碰触地板,使用两边手脚就能匍匐前进。这时候,中脑已经具备能使倾斜的姿势重新回复的功能。不过,大脑皮质的机能还未充分完成。

在第十二个月到第十八个月期间,会扶着东西站起来,开始会用两只脚走路。由于中脑已经完全发挥功能,平衡感会日渐进步。据说,能用两只脚走路的原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机能开始发展所促成的。

如将上述脑部发达的速度,拿来与身体的成长相比,就能明了其快速的情形。因为身体的成长到6岁时才达到约40%而已,可见幼儿期脑部发达的速度实在惊人。为什么要在较早时期依据正确的脑部知识进行育儿工作?这就是关键所在。

从正上方看大脑,有如两个拳头合在一起,分成左右两部分:居于身体右侧的是右脑,位于身体左侧的为左脑,由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束所连接。粗略观察,左脑与右脑,无论形态或大小均无差异,但机能却有很大差别。具有言语中枢的左脑,如对阅读文字、数字加以理解,或依条理思考等,擅长逻辑、分析的能力;相对的,右脑在绘画、音乐等感觉领域具有特色,如以直觉判断事物等,擅长印象(Image)化能力。

换句话说,构思或创造都由右脑运作,再由左脑把它换成语言,以达成类似翻译机之类功能的资讯交换,在左右脑间进行。如开刀切除任何一脑半叶的病人,更易显现左右脑的特徵。切除右脑的病人,虽然语言能力基本上没有改变,但表达方式和电脑类似,偏向机械性,缺少比喻、抑扬顿挫、丰富的感情,并丧失洞察力、想像力、进取精神以及个性,也就是说,只乘左脑时,人将变成一种电脑机械人。因为左脑功能,相当于将右脑创造的意象、思考,转换为语言等符号的工具。现在我们需要更正过去有关幼儿头脑的知识、观念,提倡能急速发展脑力的刺激。

我们都知道因脑溢血等引起语言障碍,或说话清楚却半身不遂的人;因意外或脑内出血等使脑部的半侧受损,另一侧会导致半身不遂,根据脑部研究,早为人知。因此若脑异常时,会像昏迷的老人般,思考力或印象等脑的功能完全衰退。可见如何掌握右脑、左脑——这把人类成长的钥匙,是极其重要的。请看下面的图表。

人类的成长与左、右脑的关系右脑左脑

▲能分辨母亲的声音

▲能分辨人的脸

▲开始在幼儿独自的印象世界游玩

▲直观力敏锐、瞬间记忆

▲开始用点画潦草描绘等使自己的印象成画

▲看到的刹那能判断数量的增减

▲三岁以后具备“相似图形”的能力

▲幼稚园时期进入图式绘画,根据所知道的概念画图,常用透视表现

▲敏锐的直观力减弱,十岁是关键

▲想以自己的方式把所见的表现于画上

▲拥有抽象概念的印象

▲进入“写生时期”

▲思考方式发挥独创性

▲感情方面获得宣泄

▲运动能力虽衰退,判断力、企画力则与成人相当

诞生

幼儿

小学

三年级

成人

老人

▲开始就婴儿语言(达——达,呜——呜)

▲一岁前后开始会行走

▲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语言

▲两岁左右开始进入“含意时期”,能说出“娃娃”,也能说出自己的姓名

▲三岁以后逐渐能了解数的概念

▲能够做选择题,是非题等

▲开始捕捉“家”“人”等固定形象绘成“概念画”

▲无法直观的捕捉数目,必须经过算术才能把握

▲计算如掌握无机质一样

▲想学习英语等非印象式的语言

▲想以常识或论理解释事物

▲发挥计划方面的能力

▲一时想不到类似符号的东西(电话号码、人名等)

▲思考力、概念的能力减弱

由此可知,左脑是人类基本的必要能力,而右脑是为达到更佳境界所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这里先简单介绍左右两脑机能的不同之处,若能把握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助于了解训练右脑的必要性。“左脑”。

最大特征——具有语言中枢

·说话、领会文字、数字、写文章。

·把复杂的事物分析为单纯的要素,以“理”为依据循序思考。“右脑”。

在感觉的领域发挥能力

·鉴赏绘画、欣赏音乐、感觉事物、从瞬间的直观领会,从整体的观点把握事物。

这些活动,我们以大脑生理学的方式来说明。

A·形状认识力

仅记住事物的一部分,就能掌握整体的形象。

B·音乐认识力

能感应声音高低及分辨不同的音色。

C·空间认识力

立体式的构想,以感觉性认识空间。

D·绘画认识力

不单记意图形,把事物表现成一幅图画。

E·印象力

根据文字扩大印象的能力,与创造力相关。

F·造型认识力

视抽象的语言或事物为图形以上是左右两脑基本机能的差异。

语言型左脑、印象型右脑简单的说,右脑为“印象脑”,左脑为“语言脑”,如此考虑就容易了解了。

在解剖学上发现左脑和右脑的差异,是一位名叫诺曼·凯舒温特的美国神经科学家。他仔细比较人死后的脑部,发现左右非对称性存在的事实,称为“侧头平面”的部位,左脑显著的大,这个部位与语言有关联。并且在怀孕三个月后的胎儿脑部,就能看到左右非对称性存在的事实。

我们观看整个人体的动作,右脑即脑部的右半球,控制身体左侧的感觉和运动。相反的,左脑即脑部的左半球,控制身体右侧的机能。例如,进入右边视野的资讯是传给左脑,进入左边视野的资讯则传给右脑。这些左右视野映入的资讯,就通过胼胝体联络左右脑。

然而,人类的言语机能存在于左脑。右脑具有印象、空间性资讯的处理等功能。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然后互相进行思考与意识的综合性活动。如从构思或思考的层面看,可以构成右脑型思考为“类比型思考”,左脑型思考为“数位型思考”。所谓类比有如钟表的指针,连续而平稳的表现资讯;至于数位则如数字型电子表,把数或量等资讯,按照各个位数明确区分后,以不连续形态表现的方式。

就现代社会的状况来说,似乎偏向左脑型的数位思考居于主流。这是为了便于维持高度发达的管理型社会,以明确区分经文字及符号化的资讯,作为互相传递之用途,如此可避免错误发生。

现实上由于不需要规模庞大及综合性质的思考,一种属于短时的、片断的因应处理技术,就受到倚重。

教育上尽管一再受到舆论指责,然而片断的灌输知识的数字型教育方式依然居于主流。无论在尖端技术或其他部门(如由电脑所代表的计算或合理思考的系统),都会获得优先采用。由此可见,现代的人多半属于偏重左脑(数位型)的智商人。

然而,右脑却具有左脑所短少的,或者电脑所缺的其他重要能力,如综合能力强的人突出体现在创造力,自由的构思能力、策划能力,或透视整体而预知将来的能力……等。因而本书所介绍的“黑孩子”会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事实上,人类脑部应该是左右脑均衡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例如:意象或构想由右脑分担,再由左脑换成具体的言语,由胼胝体担任桥梁的作用,这就是角色的分担。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天才最重要的是纠正偏向左脑的思考方式,而回复原来均衡的状态。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右脑的重要性,从新生儿阶段就要积极去因应推行。

自从笛卡儿提出“为什么人体构造中心是一个整体,而脑却分成两部分?”有关脑部研究便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开并持续至今。

经过不断的实验,得到下面的结论: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左脑则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右耳、右视野的主宰是左脑;左耳、左视野的视听归右脑管辖。

胼胝体连接两脑,透过胼胝体两者互相沟通,维持脑部正常活动,此项脑部活动的分工情形,由美国的诺贝尔奖学者斯培里博士证实。

斯培里博士做了以下实验:在分离脑患者的左视野上放置螺丝与螺帽,然后问:“这是什么?”患者回答:“不知道。”若问:“应如何使用?”患者会两手拿起螺丝与螺帽,将螺帽穿进螺丝中。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胼胝体分离,左右脑不能沟通,故无法用言语表达,但辨别螺丝与螺帽及其用途,可从印象中得知。因为斯培里博士的各项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左右两脑的特性。

左右脑的机能并非在最初时即决定。人类两岁左右时,语言中枢尚未形成,过了两岁才开始渐渐发达,所以在这之前完全为右脑的印象世界。六岁以前,即左脑固定之前,语言中枢尚未成熟,事物的思考大概以右脑为中心。

可见幼儿期是一个关键期,若无任何刺激的话,实在很可惜,所以应尽早刺激幼儿的右脑活动。这并非危言耸听,请做父母的注意;若以不适当的方法刺激脑部则会产生反效果,下面的资料可以证明此项事实。

从婴儿出生到三岁左右的这段时期,只是不断的供给食物、水分等,而不教任何语言动作,试想小孩将会如何发展呢?或许你无法相信,事实上,那个小孩等于死掉了。

翻阅历史文献,从古代到中世纪有许多这样的纪录,在保姆人手不够、孩子数目过多的难民收容所中,确实发生过这种悲惨的事实。错误的接触方法,与没有任何刺激一样,小孩天生的秉赋会渐渐受损。学校成绩好坏不可信有些母亲从幼儿园时即开始教导小孩有关数字计算或困难的语词等。而且内心颇为得意的说:“我的小孩真聪明!”这类母亲大概相信这种方法对小孩有益,事实上若真的有心教导,虽仅是幼儿园的孩童,也能记忆相当程度的东西。例如: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表现特殊、记忆奇佳的小孩表演,这是绝对有可能的事。

则入小学时,或许确实比其他的小孩多具备一点有关语文或算术的知识,但过一、二年之后,便被其他的同伴追上,结果仅达到一般水准。就孩童本身而言,从一直居于领导地位降至与他人一样时,这种打击非常大,是大人无法想像的。

结果,原本所具有的天分,也因压力而不能发挥,最可怕的是,父母也忽略刺激这种小孩的右脑,渐渐敏感度降低,造成青春期叛逆类型的小孩。

纵使是现代家庭,任何事也都呈现这种情形,均为强调一边倒的论理左脑教育。孩童的头脑至小学程度时,从原本以右脑为中心而倾向以左脑为中心;如右脑固定,母亲用任何方法也很难再加以改变。所以,至少在固定之前的幼儿园时期,关心刺激右脑的方法可说是母亲的责任。因此培育不论在任何环境都能应对的思考力,才是最优先之事。

第五节 怎样对待黑色天才

就今天而言,对天才孩子的培养还处在特殊教育的阶段,还不够普遍。因而,怎样看待天才,怎样对待天才,还需要我们关心,还需要我们进行讨论。以黑孩子为例,他之所以叫黑色的天才,在如何对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心理感受上,是和其他类型的孩子有所区别的,如在身心的度方面,黑孩子因具有创造性的人格,必然有着不愿受约的强烈感受,这并非是因为他们非要出奇出格、标新立异而是天才的创造性本身使然。要允许他们接受新观念,给他们喜欢思考的特点留下回旋的空间,让他们有进退的余地,让他们的心灵就像一只企盼飞翔的鸟,思考能给他们插上翅膀。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成规旧识,在思想观念上给他们过多的约束,不能固执的有囿于某种价值标准,和基本常识对他们的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想法加以抑制。首先要让他们像鸟一样地飞起来。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里感知自己,尽管他们并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现实,但要相信,他们的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他们还能变化多端。

由于思想很活跃,他们有时把好事变成了坏事,同样,也能把坏事变成好事,不要相信,那种铸成大错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说法。要相信他们会吸取教训能触类旁通,即使他们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点放任恣肆,也不表明他们没有善恶的观念,不知道道德及其法律的约束。他们不像其他的孩子有很强的依赖感,而是有着较强的自主性,能独立行事,有时还表现为统治别人。只要能给他们基本的安全感,他们通常不会轻易附和众议,见风使舵,以求将自己容于某个团体之中。即使感到孤独和寂寞,也能控制住自己,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更是一种有远见的人,几乎所有的才能,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

他们胆大,因而时常能表现出应有的轻松,即使在严肃尴尬的场面,他们也能对付,在各种时候体验快乐的感受,他们因胆大而获得健康的心理。因为,他们还年幼,还在成长之中,他们的心理还是非常稚嫩的。因此,不能因为他们敢冒犯权力或权威,而制造恐惧威吓他们。

从成长过程中的表现来看,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优点少,缺点多,甚至有时他们的优点也使他们在犯错误时,显得错上加错,比如,他们具有牺牲精神,坚韧性。这使得他们有时一错再错,仿佛非要一错到底,正是这样,他们才具有成年后的人格魅力和成就天才伟业的才能。所以批评帮助,管教他们,要适可而止,不要穷追猛打,彻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没有胆量的人,是很难像有献生精神的黑孩子这样有勇气。正因为他必须面对一项无法忍受的事实,即,无论由于人类的社会性,或是自然的属性,形成了附和多数的观念和习惯,借此而期望容纳于社会和团体。但黑孩子的智慧与众不同,若没有坚韧的性格,没有坚持独创甘愿冒风险的勇气,就不会取得非凡的成功。这就是很多成大业者,遭遇非凡的原故。

黑孩子热爱自己,富于独立性,敢想敢干,可能会给教育者带来很大的困难,甚或感到无以应对。但是不要击碎他们的起飞的梦想,不要试图彻底改造他们,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种种表现都基于天才的本质。在给予他们适当的放任自流时,再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那么他们将来必定能成大器,使他们的才能运用在为时代创造奇迹之中。

黑色天才的诞生时代

好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骄子。人们对天才儿童的认识也由神话到现实,并由最初的对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三十多个项目的测量,追踪到天才儿童一些能保持到成年时期的优势,如死亡率较低,基本健康状况较优、犯罪、人格紊乱、精神错乱、酗酒以及同性恋等现象的发生率正常或低于正常,一直延伸到婚姻适应水平,离婚率,并且和当时流行的天才家族的观点相融合。随着人们对天才血缘以及遗传的认识,天才智商的观念开始抬头,并以智商为基础,研究天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如:

1.高于同龄水平的词汇量。

2.早期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

3.较早(2~3岁)开始自学阅读。

4.独立阅读,对成人的书籍表现出经常性的爱好。

5.学习迷读书,对客观资料也容易回忆。

6.能快速感知到因果关系。

7.强烈的好奇心。

8.喜欢与年龄较大的儿童在一起。

9.对兴趣爱好和收藏物的追求。

10.相对于同龄儿童有较长的注意力。

11.高水平的自我强化。

12.相对于年龄来说有较成熟的幽默感。

13.对新异的和具有挑战性经历的偏好。

14.信息的记忆保持。

15.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水平都高于同龄人。

16.能迅速把原理原则一般化,并且寻求异同的能力。

17.拥有关于各种主题的大量信息。

18.对日常事务可能很容易出现厌倦情绪。

19.关心道德问题、思维问题以及诸如宗教和政治等成人的问题。

如果对这19条进行归纳,我们就会发现,它只说明了五项基本素质:一、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二、思维敏捷,有独创性;三、感知敏锐,观察力强;四、注意力集中,记忆优异;五、有进取心理,自信、有韧性。实际上,今天这个时代因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我们的天才也有了新的特点。没有谁能保证高智商、高素质就一定能成功,在21世纪真正能够成为天才的,正是那些以往被人们忽视的儿童。仿佛他们不是靠自己的优点取胜,而是因为“毛病”多而成功,譬如:过于轻信、过度追求尽善尽美,对权威的天生的反感,忽略细节,不愿做小事,对不合理现象难接受,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表示反抗,厌烦正规系统的学习,拒绝参加他们不擅长的活动,以及对别人的批评性态度,等等。尤其是黑孩子,他们之所以称之为“黑”孩子,这个“黑”字,除了意味着他们的成长时时刻刻面临着风险外,还在于“黑”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不为人们所熟悉的挑战风险,开拓新事物的创造力。他们的“黑”,不仅表现出毛病多,问题严峻。也意味着,他们的天赋都藏在这些毛病里,“黑”就是他们的智慧之源,是他们能在21世纪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挑战风险,成为不断加速社会变化的杰出才能。可以预言,在这个世纪里他们的涌现,将是历史的天才的总和,占据最突出的地位,是最能代表天才的一群人。

第六节 有效的监督

总是有人不断地问“怎样才能成为成功的父母?”其实分析父母的行为和分析儿童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差导。在过去的岁月中,父母总是要孩子们接受他们所希望并且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事。大多数的父母至少都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成功的父母。但是,如果他们不能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行为做有效的控制并且练习进而保持一贯性,他们必然是会失败。先前几章对于孩子行为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父母们。其中仅有的差异就是父母们知道自己在适当的地点做适当的动作是他们的责任,而这对孩子们而言则无从了解。想想看,我们如果把自己的问题转移给别人那会多轻松。“我是不是一定得要盯住我的孩子呢?”,“即使你整天都待在家里,你也未必会坚持你的原则”,“如果我不必工作,我可能会有较多的时间与我的孩子在一起。”当今社会中有许多父母亲都会将责任归咎于酒、迷幻药、学校或孩子的其他朋友之上。事实上真正关心子女的父母是坚韧不拔而且深具信心,经过数度的尝试和错误,父母们会激发自己的孩子发挥他们的潜力;借著对行为原则的了解,父母们会想出较佳的办法来敦促子女的行为以及控制子女们性格的发展。

父母如果能分辨出每个子女间的差异以及四周环境事物对子女会有何种影响的能力,这将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而父母本身具有好的品质也是很重要的。曾经有一位母亲当她见到小孩做出不当的行为,就会将孩子关在小房间里好几个小时;而另外一位父亲,每当孩子睡觉时不闭上眼睛,他就用超人会来抓他们的谎言来吓唬他们;有位专家总是让最不听话的孩子们参加一次假的婚礼,当孩子行为表现良好时,他们就会被准许结婚,这些训诫的方法只要能贯彻到底都是非常有效。专家们同时也提出许多与其他事情有关的严重问题。有一个人将这种方法用于8至9岁的男孩身上之后说:“当某个男孩做出不当的言行之后,我就用一条女孩的丝带绑在他的头上。”这有用吗?有用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您这种作法会对孩子造成多多少少的伤害。

有一位母亲在学会了用积极性的具有正面功能的计划之后,使她5岁的女儿能准时用餐完毕。而他的先生一向对她所用的方法不屑一顾,结果他自己用上了另一套方法: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那孩子就可用皮带打爸爸两下。结果这位父亲很骄傲地说他的孩子每次都按时吃完饭而且如今成了“玩皮带的高手”。

由此可见,父母们可以使用的“行为药方”多得很,但是心思不够审慎的父母仍然觉得不够,事实上,只有实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帮助孩子迅速成长。

第二章 黑孩子的全程快车

第一节 不一样的孩子

智力优先发展型的儿童成长的特点是从寻常到不寻常,逐渐上升的过程。他们是天生的赢家,赢在每一天,通过日积月累,最后到达成功之顶峰。因此,勤奋、上进是他们成功必需具备的品质。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要慢慢地巩固他们“赢”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培养他们的韧性,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早日自立、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是介于“管”于“不管”之间的孩子,即不能放纵,也不能溺爱。这是他们与“红孩子”、“白孩子”之间最大的区别,所以我称他们是“黑孩子”。他们稳步的成长过程,可以促使他们始终保持智商的优势,使他们个个显得出类拔萃、自信过人,在各个领域有所作为,所以说他们是专业天才,是未来中产阶级社会的主流,是最稳定的社会支柱。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与其他类型的孩子不同的培养方法,也是我们目前最容易理解的教育方法,人们曾经倡导的“快乐教育法”“卡乐威特教育法”都是属于适合这类孩子的教育方法。尽管培养训练和监督考察的程序还不完整,但主要思想都适合这类孩子。问题只是现有的各种教育法都忽略了不同类型的儿童,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应有着完全不同的培养教育大方案,因才施教不仅要体现在教什么上,还应该体现在怎样去教上,怎样才能保证成才,怎样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在什么时候那个方面获得成功,而对这个“人才工程”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实施”如何保证“质量”。

与传统模糊的教育方法不同,现代的教育方法应该是一种具有很强“设计”意味蓝图,在生理、心理综合品质等方面都具体量化的教育方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说这一整套的培养训练天才儿童的教育手册,可以保证施教的对象必然获得成功,而不是那种可以成功的教育方法。智力优先发展型的儿童,成才的时间段为24至38岁之间,晚于情商型的14至22岁,早于财商型的38至52岁。当然还会有个别的提早或推迟的现象,但主要的时间段即在于此。而且从这“三趟成才的班车”我们可以看出!没有赶上“早班车”的儿童,在时间上还有机会赶“中班车”,未赶上“中班车”的还有希望赶“末班车”。尽管“改车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为儿童在发育、发展的过程中,智力、才情、才能的发展都有相对的优势,而且会交替变化。才情优先发展型的儿童,在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出现智力的超速发展进而显示出智力的明显优势,智力优先发展型的少年,在进入成年时期后,也有可能转变成才能高度发达的财商型。很显然,这种优势的转变,很有可能促使他们“改鉴车次”。正因为如此,原打算乘做“末班车”的也有可能乘上了“早班车”或“中班车”,因为,财商型的儿童并不是缺少智力与才情,无论是机遇的到来或环境的骤然改变,都有可能促使他们改乘车次,作出新的抉择。监督考察的方法。

许多父母因为未能有效地运用行为控制的技巧和一贯的管教态度,乃至失去了子女们对他们的敬爱。虽然有些父母认为管教就是用很严格的态度或规矩来要求子女,事实上呢,全然不是这么回事。有效的管教是以因——果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因此,像以爱取代体罚,自由代替专制,公开代替压抑等等论调,根本是荒诞不经。不可否认的!我们只管教我们所爱的人;而社会上的自由是局限于某一个范围之内,因此自我表达就像其他的事情一样都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管教子女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发挥所长并且使他们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为人长者是有责任认清这一事实,并且也应该为他们在基本人格和行为上奠定良好的规范。所以我们不能将这个神圣的责任推于孩子的身上,而认为该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我们在教导孩子如何思考时(即建立价值观、评断事物),我们应该注意到孩子的心态是否朝着正当的途径发展,决不可用让孩子有建立理性思考的借口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每一位父母亲都应该一开始就深切地认识自己有协助孩子建立正确人格以及未来独立个性的神圣使命。教导孩子们读书、写字以及端正品行,这都充分表现出社会与父母的价值观。有的父母说:“那并非我的本意。”这种父母在思想的过程上应该做适度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各种角度的看法。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清楚地知道那些是孩子的决定,那些则是属于父母自己的。如果为人父母者能认清这一项责任,并且勇于承担不推卸责任,那么孩子们就会在基本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出他们的价值观。总之,父母或孩子都该认清,秉持自己本身的价值取向来做事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1.惩罚——一种学习的方法

在社会上或是与工作有关之惩罚的第一个要点是要看孩子处于那里,也就是说确定孩子目前所做的行为,以了解该行为是何时开始的。有关学校的工作,在孩子的面前而言是很容易处理的问题。在衡量不当的社会行为时,偏执不会是主要的考虑项目,而研究孩子为何会有某种行为的背景是毫无意义和毫无必要的方法。学理上的研究往往要花上好几天,而社会性的评析只需要几分钟。父母往往因为孩子过去的一些行为、经验、适应过程或成绩而自以为找出不适当行为的原因。管教子女是父母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如果孩子由于误导而产生不良的品行,那么父母本身建立思想体系时应该小心自己的观念在修正时会影响到子女,换句话说,也就是父母在拟定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千万不要先影响子女。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造成期望吸收新知识的渴求(动机),而作法上是由外向内的。父母了解了学习本身就是工作,那父母一定会增加事先的奖励以鼓励孩子在艰难中的挣扎,这种作法是一种强化达到长期性目标的部分行为——即使孩子成熟。

2.学习——行为修正法

学习的过程是需要经验、分辨是非和举一反三的。行为修正法是藉著学习的经验使孩子能分辨是非和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如果父母希望能学到一些正当的行为,那这些行为本身必须是有形而且能表达出来的动作。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清楚地相信只要孩子了解父母的意图,而孩子们也愿意,那么他们一定能做到。由于不良的行为或正当的行为都是由学习中养成的,为孩子准备一些渴求的东西是让他们达到理想目标不可缺少的步骤。而孩子在努力的方向上或多或少都会与父母的价值观相似,所以父母的价值取向往往就是孩子们下决定的规臬。

如果孩子的行为产生了误导,那么父母当然有义务使孩子们导入正途,并且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多重标准以造成干扰。父母为子女所界定之目标应该让孩子清清楚楚地了解,而这个目标必须是符合实际、有形而且能够评析。不论正当或不良的行为都应该明确地分类,且界定出责任之归属。

3.行为——人生中一些偶发事件的结果

行为是人们在时间的流程中一些造成强化作用的偶发事件所形成的。诚然!行为的产生正是其他事件的结果。因此,如果能提供有效的教学和多彩多姿的生活,父母们应该为孩子设计出一切使孩子能有良好经验的环境,这完全要看父母来决定对孩子施加多少的限制。强化行为的学习过程是需要同意以及否定的态度,随着时间流逝使孩子朝着一个特定目标发展。藉著除去孩子的行为回馈来革除他们的不良行径,而另建立一套行为回馈使孩子步入正途。为了要熟悉行为分析,父母一定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以了解孩子发生某一行为之前因后果,并且找出其行为的“报偿”。但此时父母应该在为孩子设法修正行为时考虑到“公平”的问题。父母最好分辨许多个别或相关的问题以确定该怎么做,即怎么做才公平,父母可用的方式有许多;包括同意与不同意的态度,而作法上可用言辞、表达、行为、事物。只要孩子能有效的做到父母所希望修正过的行为,就应该让孩子深切体会到上述的回应。俗谓“空想千回成虚渺”,如果只是用头脑想想这些回应的作法是没有任何助益的,切身实践才是最实际的作法。

4.生活——时间中的行为结构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时间的流程中发生的。的确,生命就是时间。一般人对时间的看法都认为时间是那么重要而且又无从捉摸。因此在表达回应的时间上是否准确是不需要过份地加以重视的。虽然管教的一贯性是很重要的一个态度,但是毋庸置疑的,它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为了要使管教能有效果,父母亲应为孩子安排一切。外在环境的运用是按照下列的原则:(1)事件先定义出所要修正或革除的行为,或是要学习的新行为(为孩子安排不贴切的行为环境)。有关工作方面的事件可以用能够衡量的特定目标来完成;而关于不良的社会回应就必须要先肯定这些行为是明显而且是合于事先界定的范围内。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要找出孩子行为的诱因,并且也要找出线索以安排下一个良好行为的诱因。(2)记录用数量来计量行为。记录的正确性是绝对必要的,否则父母永远也无法肯定旧行为与所要培养的新行为之间的差距。记录一定要精确,而且一定要在一段现实的时间流程中完成。(3)结果借助正面或负面性行为强化的作法掌握孩子的外在环境,使孩子能经由父母或长辈导入正途。(4)评估衡量行为出现的次数以判断行为本身是否有所增减。如果一开始你失败了,那么你应该马上尝试另一种作法。每当父母安排属于长期性的作法时,那么对于其效果就不能太苛求了。要想做一个好的父母亲,对于孩子的回应就该具有好的品味。

5.回应——爱的艺术

只要行为的效果逐渐增加,就足以证明父母们真的了解了行为导正的作法。虽然人在任何个年龄层都会忧虑、生气或是其他的回应(反应),但是人们应该随时提醒自己,在毫无意义的情绪反应之后,应该立即确认并且运用行为技巧。人类要使自己做出有意义的回应之原因,是要自己停止忧虑而开始付诸实践。我们从小就该训练孩子能有立即处理事情,应付状况的能力,而不是徒然在那里沮丧忧愁。父母可以做出许多认可的回应,使孩子能规范于正途之内。但是仅仅阅读、讨论或构思这些具有正面效果的回应,并不能使父母的作法得到最大的效果,这些具有正面意义的回应应该实践于日常生活中。相信父母们读到负面作用的回应之后,他们会在对孩子做出回应时,尤其是负面性的回应时加倍小心。曾经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孩子是由生活中学习的。再进一步而言,父母亲应更积极地为孩子安排一些他们从未经历的事情;由此可见,父母教导孩子的环境绝不局限于家中。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未来能够完全独立的生活环境。

对于服从性高、天资禀赋佳的孩子更应该用有效之行为强化的作法,他们所获得的报偿将会与他们日后人生中的思维、行为以及学习有绝对的关系。只要按照本书中的原则确实地去做,相信训练出来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发挥个人所长、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一定是个快乐的人。而一位能够分析、评判、选择不同事物并且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而且随着知识的累积还可以将这套价值观付诸于他的生命之中,这个人必是一个行不矩的人。

第二节 从寻常到不寻常

千里马常有,真伯乐难寻。用这句话说明发现天才少年的过程也不为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一点,没有发现他的胜出的特质,这个天才就可能被扼杀。所以如何发现他们天生的才能,就成了能否将他们培养成才的关键,每一位天才都需要有人发现。即使是罗曼·罗兰的文学作品中渲染的音乐天才,都少不了一个发现的过程,对孩子来说被别人发现,就是他们成才的机遇。我们要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把机遇带给他们。

发现天才的过程是一个奉献爱的过程,从我们对天才少年分类的观点来看。财商优先发展型的儿童因成才的过程最漫长成因最复杂,发现最困难。他们的才能往往以“最淘气”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对他们的认识,首先难带,而后麻烦多。他们的“能量”越大,就越让人感到头痛,这种头痛时常让人们无视他们的天赋,“敌视”他们的天赋。使他们过早地萌生“叛逆的意识”。因此他们的成长过程风险最大,他们因年幼很难自觉地“规避”成长风险,在成长的“叉路上”越走越远。因此,人们对他们认识得越早,认识得越深刻,越对他们成长有益,人们的责任不是去改造他们,不是去扼制他们蓬勃的生机,不是去剪灭他们近似疯狂的意识,而是去帮助他们化解成长的风险,锻炼他们“行动”的能力,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塑造他们伟大的品质。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那些东西,总是越出了我们的想像,尤其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财商优先发展型的孩子,他们最聪明,他们的才能总是表明出综合能力很强,胆子大,有很强的行动的欲望。说他们是天才就是因为,他们有许多是与生俱来的“占有欲”、“统领欲”、以及“蛮横”与“霸道”,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管束,他们的内心有一个天生的“核”,不断地释放出各种能量,并且会在现实活动中不断地加速放大,就像人们对原子裂变的描述,“能量”无限,也因此而前程无量。如果我们的管束,打压,击碎了这个尚还稚嫩的“核”,这无疑是毁掉了他们或迫使他们畸形地发展。可以说他们是需要在“放任自流”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表现出的“占有欲”是未来雄伟蓝图的“原生态”,他们的“统领欲”是将来创立事业的“原动力”,他们的“大胆”是他们永不枯竭的智慧的源泉,一切创新的智慧、探索的智慧都根植于“大胆”之中,要意识到“胆量”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智慧”,这个智慧可以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知识,更聪明,更能应对生活的挑战。

事实上,对这种不必太多管束的孩子,“放纵”他们是最明智的做法。让他们去挖掘出“大胆”的智慧。只要人们真正地关心他们,培养他们有良好的品质,告诉他们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一定是最有出息的人。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获得一些智慧。同时也不断地表达一些智慧,这些在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财商优先发展型的孩子身上看得最明显。我们之所以称他们是“黑孩子”,就是因为他们极富有智慧,好奇心,大胆,总是想探索(表现为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他们需要放任时常面临各种风险,面对太多的我们的无知。所以,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本身如果太脆弱是不行的,需知道只有在各种风险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最善于驾驭风险的人,他们的过去像他们的未来一样,无论从那个角度去看,都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所以,对于综合能力比较强,财商优先发展型比较难管的儿童,我们的忠告是不要把他们管“死”了。他们太小,经不起猛烈的打压,“放任”他们才是明智的,我们没有能力,把他们塑造成天才。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可以成功的才能。只要我们真正地去关心他们不是钳制他们,用心地关注他们,不是去打压他们,他们会有无限的潜能,前程无量,他们的成功一定出乎我们的想像。

第三节 黑孩子的发现

黑孩子都是“发现”的,没有一个天才是自己“显现”的,如果没有“发现”就没有天才。而这个世界上最先发现天才的,总是那些最富有爱心的母亲,以后他们最终被老师发现,导师发现,或经理人,统领发现,最后为大众所认识。

父母是儿童成才的第一站。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早一天发现自己养育的天才。如果没有发现的话,可以说是做父母的没有尽到责任。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如果父母面对孩子看不到天才在那里,从理性的角度讲是正常的,从父爱母碑的角度上来讲是不正常的。发现天才需要偏爱,而不存在着理性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天才,尤其是年幼时显得愚笨的天才、为什么都是母亲发现的。因为母爱是非理性的,无“公”亦无“私”。他们不仅把显得愚笨的孩子,塑造成了天才,也把智障儿童培养成了有用的人。这都是因为有爱,所以,伟大的爱是可以发现天才的。

学校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站。真正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师也能发现天才,他们可以通过不同孩子的比较,发现每个孩子与众不同,发现他们的特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这是教师的责任。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才能。

而最后一站是领导和道行颇深的泰斗们,他们凭着对行业发展、专业领域的深刻的洞察,发现新人,独到的领悟,而预见新人的成就,发现新人的才能。对专业领域的深刻洞察是他们发现天才的基础,如果我们看不到天才,那恐怕不是没有天才、而是我们自己有问题。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成才过程就会明白,天才与发现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每一个发现都是天才诞生的机遇。我们不乏天才,缺少的是发现,缺少的是机遇;过去成功的人之所以少,就是因为发现不够,机遇太少,而我们的未来与我们的过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发现天才,如何提供更多的机遇。在我们能发现的同时,同样俱备了给予更多机遇的可能,发现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将培养孩子理解为,管教孩子训导孩子。对各种不同类型孩子的认识,帮助我们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方法,去理解他们,培养他们,使我们知道为什么有些孩子需要放任自流,有些孩子需要督促引导,而有些孩子需要溺爱。培养孩子有许多不同的模式,每一个孩子都有合适的培养他们成长的模式,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不仅需要因才施教,还要因人施教,未来社会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成才,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人,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可以说,当我们在这里推销这个“发现”的观点时,一个旧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第四节 助他们成功的小事

从儿童热衷的游戏和他们专注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才能和兴趣所在。别让孩子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不要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他们,用心去关注他们、观察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强压孩子依成人的想法去做,就像是把一条小溪引进了沙漠,很快就会被黄沙淹没。兴趣是他们的活水源头,如果没有了这个活水源头,我们有再大的能量,也不能保证他们的成长不“断流”。相信他们都是极富灵性的生命,尽管他们的成长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他们凭着灵性的指引,还是会走过荆棘,走过坎坷,走出自己的未来。

我们的愿望无助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愿望才是他们成功的道路,无论他们是去罗马,还是去西天取经,我们只要不断地给他们“打气”,为他们“加油”,保证“供给”,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天才并非是一生下来就成功,而是一件件小事助他们获得成功,让他们通过做一件件的小事获得成功,去熟悉“成功”。最终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感觉,更具有挑战意识,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其必然的结果,自然是注定成功。人们为他们能做的也是一件件小事,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检查他们健康状态,纠正他们的错误,向他们传颂美好的事物,传统的道德意识,先进的价值观,讲爱心的故事。人们的想改变他们命运的选择,对他们行为的“遥控”,强压他们接受道理,往往都是适得其反,事与愿为。如果我们没有让他们自愿接受,乐于实行,引发他们兴趣的,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的方法,那我们最好什么都别做。即使我们今天没有让他们获得正确的观点,理解有益的做法,明白我们的思想,即使他们今天完全做错了,没有明白一些道理。但不久他们就会明白,迟早会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如果我们粗暴地干涉了他们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观点,那无疑是给他们在理解我们的文化,改正自己的做法,设置了许多障碍。所以说助他们成功,就是我们做对每一件小事。

习惯养成

1.弹性处理例行事务

晨间抓狂可以免不要粘人!小乖乖

全家共餐真美好安排洗澡时间,享受亲子欢乐

快快乐乐上床睡觉甜蜜的说故事时间

2.动动脑,轻松做家事

建立简易可行的家规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独自包办所有的工作接受各种帮助

3.清除家里的废物

玩具到幼稚园玩全家大扫除

清理“仓库”收藏美好的过去

为孩子创造简单舒适的生活空间孩子的“简朴穿着”

不要给孩子一大堆“废物”

4.顺应科技时代的准备工作“监视”电视如何正确使用电话

学会用电脑

5.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让亲子关系更亲密生活应多点趣味

做个有耐心的家长陪孩子一起成长

要求孩子一定要诚实亲子间应有顺畅的沟通渠道

6.教子有偏方

教导幼童的方法善用“禁止”

父母的言行要前后一致让孩子学会自行负责

谨慎处理“亲子战争”褒贬用语应明确

尊重孩子知道如何和孩子打交道

教孩子良好的礼仪谨记:我们是孩子的父母

父母也可能犯错

7.避免发生“家庭战争”

不可纵容孩子留意自己的言行

引用权威人士的说法正面回应孩子的请求

消除孩子的火气化解孩子的抗拒心理

减少孩子间的争执多开导孩子

8.运用智慧解决难题

家事何其多再婚还是可能离婚

妥善处理离婚后的种种问题以爱包容混合式的家庭成员

慎选托婴中心及保姆考虑在家工作

做个全职的家庭主夫或主妇

9.简单又隆重的庆祝活动

假日生活可以更欢愉庆祝生日活动宜从简

送孩子有意义的礼物

10.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形

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协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不要让孩子成为失败的学童

父母是当然的支柱

11.全家一起来

准备一本全家记事簿不要让孩子参加太多活动

运动有益身心接送孩子有绝招

鼓励孩子当义工静思让孩子受益

留意孩子的言行带孩子购物

带孩子外出用餐教孩子打包自己的行李

12.随时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

慎选小儿科医师教导孩子正确的保健之道

重视个人安全慎选乐器适时送医就诊

审慎考虑另类疗法孩子有约

第三章 黑孩子的成长

第一节 聪明的父母

世界上最聪明的父母就是那些了解孩子、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父母。要知道每一个孩子的身心灵的发展是不平衡,并且有“强”与“弱”的区别。父母的责任就是即使自己的孩子哪怕在很多方面,或总的方面处于“劣”势,也能像卓有见知的指挥官那样,使自己的“队伍”(喻孩子)在磨炼过程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就像一个明智的指挥官不会让自己的士兵处在不利的条件下去和敌人博杀。聪明的父母应该知道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处于弱势的时候去和别人竞争。经常性的失败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儿童的教育除了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文化的基本素质外,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信心比科学文化的基本素质更重要。在现在尤其是未来,可以说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什么样的教育可以保证儿童成才。受过再高等的教育也不见得是一个成功的基础,如果没有自信心,这个基础打得再牢固也不会起多大的作用。学生从书上学到的东西,远不如因为是在学校读书,从这个学习的环境中,以及从对他人学习的了解中学到的东西多。从学校学到的东西,远不如从生活中学到的东西重要。从学习中学会的是学习,从生活中学会的是生活,要想儿童取得成功,就要让他们在成功中去学习成功。让他们从各种小小的成功中去学习成功、体会成功、感受成功。

父母的责任是不要让他们没有成为真正的“战士”时,让他们去“战斗”。不要在他们还不是强者时去和别人竞争。不要迫不及待望子成龙成凤。论良好的教育和全面的培养,让孩子学什么都可以,可以学音乐、绘画、舞蹈,等等等等。但不要给他们提任何要求,更不能强迫他们去做。只能对他们说,这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当然提高素质的方法很多,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机会。没有谁能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就。因为任何一种成功,都有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只有兴趣和爱好可以忍受艰难和漫长的磨砺,这绝不是压力和毅志可以办到的事。人的肉体和精神可以承受的磨砺和压力是非常有限,没有谁是真正的“超人”,而兴趣和爱好却是一个魔术师,它能使艰难和磨砺具有特别的“味道”,仿佛那是一种魔力,不畏疲劳并可以产生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兴趣和爱好存在的真实意义。

聪明的父母应该是有耐心、会观察、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能用兴趣爱好引导孩子成长的人。没有什么爱好是有害的,把孩子弄得什么兴趣都没有那才是有害的。兴趣还会经常转移,但意义不变。徐悲鸿能画马,就是因为物质贫乏的青少年时代,没有什么能让他产生兴趣,最后对鸡、鸭、鹅以至马产生了兴趣。〔提示〕

1.让孩子自然成长。(1)忽视“要求帮忙”的话。(2)要幼儿坚持己见。(3)注意孩子的神经疲劳。(4)不直接回家是危险讯号。(5)要用声东击西的方式追问谎话。(6)吮手指具有安定精神的作用。(7)热中是力量的泉源。(8)孩子的任性应置之不理。(9)玉不琢不成器。(10)不说也不听恶言。(11)不要当孩子的翻译者。

2.不要埋没孩子的才能。(1)对成长持喜悦的态度。(2)幼儿教育宛若播种。(3)成见会扼杀智能。(4)幽默有助于孩子的发展。(5)赞美孩子脑筋灵活。(6)让容易跌倒的孩子打赤脚。(7)重视孩子的才能。(8)要按部就班地学习。(9)潜意识比学习内容重要。(10)激发孩子的兴趣比教导重要。(11)能读,并不表示已具有实力。(12)幼儿必须口诵以认字。(13)口语能力决定于幼儿期。(14)借“速算”培养计算能力。(15)过度关心不一定对孩子有益。(16)“课题”应该仅有一个。(17)学习不一定要用书桌。

3.避免亲子关系受影响。(1)口头禅足以塑造孩子的形象。(2)父母的想法会影响孩子。(3)交谈中断变成命令。(4)办不到的事不妨听其自然。(5)情爱不足是“落差”问题。(6)夫妻须团结一致。(7)文鸟不会养育小文鸟。(8)家庭是幼儿教育的原点。(9)孩子会学习父母的异性观。(10)家人要聚在一起。(11)孩子为配角。(12)一开始就和祖父母同住。(13)以宠物进行情操教育。(14)夫妻一起外出旅游。

4.正确判断孩子成长的情形。(1)聪明的孩子比较有趣。(2)不赖床的孩子令父母放心。(3)性情温和的孩子令人担心。(4)会欺负其他孩子是脆弱的。(5)溺爱儿易豹变。(6)父母不安定的情绪为百害。(7)脱轨行为是过度干涉所造成。(8)顶嘴是成长的第一步。(9)要远离性情脆弱的孩子。(10)父母的内疚会形成过度保护。(11)无气力是恶性循环。(12)顺从是美德。(13)爱看电视的孩子是被动的。(14)是否有肥胖倾向要看手背。(15)抽搐不是习惯。(16)幼儿的性格是化学反应。(17)让孩子生气可了解其本性。(18)父母的孤立为偏见之因。

5.解决父母特有的烦恼(1)偶然的故意不上课。(2)只给一个玩具。(3)治疗睡眠不足需花半年(4)冰箱饱满,肚子也会饱胀(5)对欺负其他孩子的情形要忍耐。(6)年纪较大的儿童是老师。(7)不可说“肯做就一定做得到”。(8)“普通”最好。(9)严格的父母对自己却不严。(10)在自我中寻求自我。(11)对于缺点要鼓励。(12)威胁是理性的敌人。(13)父母应承认自己的弱点。(14)不要责备孩子的朋友。(15)要为孩子保留避风港。

第二节 “黑色”的天才

黑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最早萌生独立意识,最擅长独立思考,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能和人类的智慧。在他们的身上矛盾最突出,最容易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性的黑暗,前途的黑暗,不易见到光明,所以成长的风险最大,所以说他们是黑孩子。同时,黑也是表明他们极富有智慧,他们最先具有“赏黑心理”,并且敢于向“黑”挑战。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常有惊心动魄的表现,最能表现生命之美。他们也是最先醒悟,最先洞察人生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仿佛是向生命挑战,向生活的极限挑战,对社会、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挑衅,所以让他们理解“忏悔”对人生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独立性最强,所以说教对他们的意义不大。只有通过生活让生活教育他们,才会让他们明白成长的意义、人生的道理。对他们所犯下的错误要有极大的宽容心。他们是典型的在不断地犯错误中长大的孩子。一旦成年,他们就不会再犯什么错误,就像是该犯的错误都犯了。他们因为反叛性格最突出,因而也最容易领悟忏悔的意义。只要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不抛弃他,让他们理解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爱心,他们会成为最具爱心的人。

1.“黑色”的判断(1)3~8岁对有血缘关系的异性持排斥心理。(2)5~13岁时有明显的恋父或恋母情节。(3)7岁开始喜欢野生动物。(4)宠物中喜欢狗(凶狠)不喜欢猫。(5)较同龄儿童胆大,常犯别人没犯过的错。(6)从小具有首领倾向(如孩子王)。(7)霸道又富有同情心。(8)倔强,喜好交往。(9)好奇心强。(10)有耐力(男孩喜欢远足)。(11)真心待人。(12)报复心强(成年后会改正)。(13)挑食、偏食。(14)有吸引力。(15)敢冒犯权威。(16)热爱大自然。

2.黑孩子的焦点问题个性(1)个性不能因迎合多数人而改变。(2)人的特权是以双腿行走。(3)谎言要贯彻一生。(4)善良和强者是并存的。(5)行使未成年的“特权”。(6)女性化妆会变丑。(7)偷窃如同麻疹。(8)称呼口吃的孩子为“口吃”。(9)烦恼是培养个性的能量。(10)善变,是精神力旺盛的证明。

人生(11)对别人不幸的好奇心。(12)勿让他害怕被关起来。(13)公开世间最卑劣的事物。(14)暴力是最后的生存手段。(15)让孩子读读恶的课本。(16)勿教导孩子善恶。(17)英雄由塑造而来。(18)“酒、赌、嫖”是男人的跳板。(19)让孩子单独去旅行吧!(20)结婚不是女人的义务。(21)切莫强迫信仰。(22)人生即拼博。

性(23)让孩子做性的冒险吧!(24)不妨和孩子讨论有关避孕的问题。(25)世界上没有猥亵。(26)爱与性的一致。(27)爱情就是发现。(28)曾经失恋最好。(29)以性的失败作为支点。

朋友(30)勿为友情出卖个性。(31)愈是不良少年,愈有交往价值。(32)争吵是重要的人生经验。(33)秘密要保守一辈子。(34)嫉妒是高贵者的特权。(35)友情最宝贵也最靠不住。

学校(36)孩子有不接受教育的权利。(37)教师是最差的教育工具。(38)智能是凶器。(39)所有的课本都只是片面的。(40)考试作弊要作得不被人发现。(41)对头痛的科目,应研究其头痛的理由。(42)让劣等生自己有劣等生的自觉。(43)奉献使人生有意义。(44)学校是不完善的教育设施。

家庭(45)父母早晚会死亡。(46)子女偶有杀父母的念头。(47)父母也有遗弃子女的念头。(48)视子女为同居人看待。(49)最晚归家时间由子女自己决定。(50)不可未经允许便外宿。(51)如何惩罚应让子女决定。(52)不要在乎有多久没和孩子说话。(53)子女的欲求,由子女自己去设法。(54)让子女分担部分家事。(55)教育费是父母乐捐的费用。(56)夫妻吵架不必怕孩子看到。(57)迟早要离家的。

第三节 不同的智慧

黑孩子所具有的天生的胜出的特征,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能力与红孩子、白孩子有着显著的不同,并在少年时代就会有惊人的表现。

请你暂且假想自己生活在史前时代,深更半夜,你被一阵轰雷巨声吵醒了,你发觉一群巨象正冲向你栖身的草棚。为了便于讨论,假如你现在可以任意向二十世纪调兵遣将,找人来帮你挣脱困境的话,你会找谁?

会是爱因斯坦吗?不可能,个头太小又手无缚鸡之力。詹姆士乔伊斯如何?抱歉,近视太深了。罗斯福呢?可他坐在轮椅里。这些二十世纪最“绝顶聪明”的人,在你急难求助的时刻,丝毫派不上用场。事实上,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可能早就无法生存了。相反地,如果我建议你去找麦可乔登或是阿诺史瓦辛格之类的人,也许还比较能帮你解危呢!其实要在那种环境里求生存,主要关键在于你是否身手矫健、方向清楚、行动快捷、威武有力和动作灵巧,却无关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乔伊斯的《苏尼根的觉醒》,或是罗斯福的新政。

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一向把聪明智慧和会读书、会做学问的人联想在一起。然而就定义而言,智慧是指对新状况能应付自如,和不重蹈复辙的能力。如果你的车子在公路上抛锚了,谁会是最聪明、而且能解决这问题的人?会是个从著名大学毕业、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还是一个高中毕业程度的修车技工?如果你在大城市中迷路了,谁最能帮你忙?会是一个正在思考问题而心不在焉的大学教授?还是一个很有方向感的小孩?一个人有无智慧,要看他如何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各种考验和各种需求,而非智商高低、大学文凭和有无声誉所能决定的。

一些有关智力测验预估性方面的研究,可以证明上述的说法。因为,虽然智力测验可以用来预测学业成绩的好坏,但却无法显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的成败。在一项对功成名就的专业人士所做的调查中可看出,这些人士之中,整整有三分之一的人智商并不高。很明显地,智力测验所能测试的,很可能是某种应称之为“在校学习的资赋”,而真正的智慧,却必须包括范围更广的各项能力。

在这里将探讨各式各样的聪明智慧。智慧,不是某种神奇的、可用智力测验测量出的脑内物质;智慧也不是一种稀有贵重的染色体,由上天赋予少数的幸运者。这里将探讨的智慧,是存在于生活中各个层面的“多种智慧”。运动员、艺术家、音乐家、企业主管、神学家、心理辅导人员、销售人员、小学教师、焊接工、机械技工、建筑师等等,他们的智慧都在我们的探讨之列。此外,我们也将研究世界各地各种文化、各个不同民族所蕴涵的智慧,包括:玻里尼西亚人的航海本领,南斯拉夫史诗歌咏乐手的说书才华,日本企业大亨的社交手腕。

通过这些,你会对这一愈来愈受科学界与一般社会大众重视的革命性思想,有所认识。由心理学家豪尔葛德纳,以十五年心血研究发展出的“多种智慧”理论,向传统的聪明智慧定义提出了挑战。葛德纳认为,我们一直太注重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也就是典型的由智力测验所测试的能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智能。他觉得至少有七种智慧,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第一种才能,是掌握交流工具的本能,最有代表性的是语文的智慧。这是新闻记者、说书人、诗人和律师所具备的才能。这样的才华为我们带来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荷马的《奥德赛》和阿拉伯《天方夜谭》的故事。在这方面展露才华的人,都能透过语言雄辩滔滔,或是据理说服,精于演艺或是擅长教导。他们也喜爱利用语言玩些双关语、文字游戏或是绕口令。因为他们记性好,能记得许多事情,所以也经常是常识问答游戏的高手。他们都能读会写。阅读时,如饥似渴;写作时,清晰流畅,而且还能从文字中推敲弦外之音。

第二种本领,是数理逻辑的智慧。科学家、会计人员和电脑程式设计人员便是具备这一类智慧的人。牛顿发明微积分、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都是靠这一种智慧。生性具有数理逻辑倾向的人,擅长推理,思考时注重因果分析,会提出假设,寻求观念上或数字上的模式,而且保持着较理性化的人生观。

第三种才能,是属于感受空间的能力。这类人在思考时,常透过图像思考。对于视觉空间的感受性很强,能变换、重塑各个层面的空间。很多悠游于这一空间世界的人是: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和机械工程师。设计埃及金字塔的人就颇具这一类智慧,爱迪生、毕卡索和亚当斯也是同属这一类型。空间感受性强的人通常都能明察秋毫,且能将脑中思索的概念以图像画出,对于三维空间可充分掌握运用,应付自如。

第四种才能,是属于音乐性的。这一种智慧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于节奏和旋律的感受、欣赏和创作能力。巴哈、贝多芬、布拉姆斯之类的人具有这样的智慧:塔里岛的民谣乐手和南斯拉夫的史诗歌咏乐手,也都有这样的智慧。任何人,只要听觉敏锐,唱歌时不荒腔走板,而且颇能辨别不同的乐曲,也就都具备了这类智慧。

第五种本领,是动作灵敏,属于“身体”型的智慧,举手投足灵巧敏捷。比如运动员、手工艺匠、机械技工、外科医生大多有这样的智慧。卓别林也是靠这种肢体动作的灵巧扮演“小流浪汉”的角色。身手灵敏的人善于缝纫、木工和模型制作,这类人也喜爱体能方面的活动,像健美、跳舞、慢跑、露营、游泳、泛舟等等。他们是“动手型”的人,触觉灵敏,需要经常活动身体,遇事也较冲动。

第六种智慧,是属于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能善解人意并能与人融洽相处。此外,更需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对别人的情绪、脾气、心意和期盼都反应灵敏。在豪华游轮上负责联谊的工作人员,就得要有这样的本事。大公司的行政主管也应有这样的能力。一个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智慧的人,可能会像印度圣雄甘地那样充满热情、关注社会,或者也可能如同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客马基亚维利那样善弄权术、老奸巨猾。不过,他们都能熟探他人的心思,能从别人的着眼点观看世事。正因如此,他们都是沟通、谈判的高手,也是优秀的老师。

最后一种智慧,是认识自我的智慧。在这方面有能力的人,很能进入自己的感觉,分辨自己各式各样不同的心理状态,并能运用这种自我了解来引导自己的人生更臻胜境。心理咨询人员、神职人员和自营商人都是具有这种智慧的人。他们是十分内省型的人,喜好沉思、默想、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然而他们也可能非常独立、责任感强,而且自律甚严。但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是自成一格,宁愿独自任事而不愿与人共事。

很多人认为自己只具备了前述的一种或两种智慧,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所有七种智慧。其实,还不止于此,任何正常人都可将每一种智慧发挥到相当的水准。因这七种智慧在我们个人身上显现的方式不同,我们每个人也就各具特色,与众不同。能在六种或七种智慧上都出类拔萃的人,是较罕见的,二十世纪初期的德国思想家鲁道夫斯坦那可算是一个例子。他是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同时他也发明了一套舞蹈、一套色彩理论和一套园艺方法,他又是雕刻家、社会学家和建筑师。

而在另一方面,也有少数人,他们仅在一种智慧上登峰造极,其余的智慧都远落在后。这样的人,是一种专才。譬如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雨人”中的雷蒙,他计算的速度快若闪电,却无法将自己料理好。或者有的人专擅雕刻,却目不识丁;也有的人歌喉嘹亮,却动作笨拙,连系鞋带都有问题。

过去我们认为大多数人都是落在“全才”和“专才”之间的某一点上。现在,我们把这些归纳成“三类天才”的素质,就像有的孩子会有几样比较突显的智慧,另有几方面表现平平,还有几方面则困难重重。但重要的是,在这一新创的智慧理论中,每个人都能崭露头角。天才的首领,特立独行的艺术天才,平衡发展的专业天才一样,都有权使用“智慧”这一辞汇。多种智慧的理论,将人类才智的辽阔领域纳入“三类天才”的体系之中,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人生的赢家。

1.理论根据“多种智慧理论”并非是第一个提出这种看法的理论,在过去两百年间,已有许许多多的理论大力提倡此说,他们认为智慧非仅一种,有的甚至主张,不同的智慧可达一百五十种之多。而“三类天才”的理论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他能以许多不同学术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来支持他的说法,这些领域包括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数理心理学、传记研究、动物生理学,以及神经解剖学。法国学者葛德纳在他多种智慧的理论中所提出的每一种智慧,都验证了人类天才的基本要件,他为每一种智慧都设定了明确的要件,下列即是这些标准中的四项:(1)每一种智慧都能借由符号表达

多种智慧理论认为人类智慧的特色,在于有能力以符号达意,也就是借由图像、数字或文字来描述思考意念和生活经验。当美国益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幸运轮”的游戏节目中,手指英文字pr__gram的空白处时,大部分的观众都能填出那个空缺的字母,因为他们都懂一种共同的符号——英文。这是一套语文符号的例子。多种智慧理论认为,不同的智慧可借由不同的符号表达。数理逻辑思想家使用数字和希腊字母,以及其他符号来表达旋律与节奏。法国著名的哑剧演员马歇马叟,以复杂的手势和表情做为肢体动作的符号,来表演诸如自由和孤独之类的观念。此外尚有社交应对的符号,还有自我的符号,譬如在清晨梦境中出现的形象。(2)每一种智慧都有它的发展历程

智慧,并不是某种绝对的特质,从出生时就固定,而且终生不变;有些深信智商神话的守旧派人士,就仍对智慧抱持这样的看法。根据葛德纳的多种智慧理论,每一种智慧都在幼年时期的某一时点萌发,而后在生命历程的不同时期茁壮,再随着各人年龄的增长老而化。每种智慧都各有其独特的衰退形式,有的呈逐渐式衰退,有的是急剧式衰退。在七种智慧之中,艺术天才展现得最早。莫札特3岁时就能谱写简单的乐曲,9岁就会写交响乐了。音乐天才能够持续至老年时期而仍十分旺盛,知名的音乐天才如西班牙的大提琴家卡萨斯、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和韩德尔,他们的一生都是明证。

然而,数理逻辑的思考能力却是另一种发展形式。这种能力在幼年时期的萌发时间较晚,而在青少年时期或初成年时期达到最高峰,中年后便衰退了。我们从数理思想史便可看出,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是由那些有数理才华的人在40岁之前发现的。事实上,许多重要的发现都是青少年所做的,诸如巴斯卡和盖勒。即使是爱因斯坦,也是在稚嫩的16岁初探相对论。其他的智慧相类似地也在人类生命的周期内,呈现各自不同的消长形式,这是专业天才的特征。而天才的首领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晚,如孙中山、林肯等。(3)每一种智慧都会因脑部某些特定部位

受伤,而遭受损害多种智慧理论发现,借由脑部受损,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智慧区分开来。葛德纳指出,任何智慧理论,若要站得住脚,必须要有生物学的基础才行;也就是必须根据脑部生理学。葛德纳是神经心理学家,他在波士顿移民管理局为脑部受伤的人服务,这些人的七种智慧中的某一种智慧曾受到损害。譬如有一个人的左脑前额叶曾受过损伤,他无法说写自如,却能唱歌、能绘画,也能跳舞。这种情形,是因为他的语言智慧这一部分受到损害。可是,右脑颞叶受损的人,可能就会影响他在音乐方面的智力,但说、读、写的能力却不受影响。右脑枕骨叶受损伤的病患,他的想像力、辨识面孔的能力,或在视觉上分辨细微事物的能力,都会大受影响。

多种智慧理论认为,脑部系统可区分为七个颇为独立的部分。大多数人的语言智慧,多半仰赖左脑的功能,而音乐的、感受空间的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则大体由右脑掌握。动作灵敏的能力,是由运动神经脑外层灰质、基底神经节与小脑控制。脑前额叶则对认识自我的智慧特别重要。虽然人脑万分复杂,我们无法将它清清楚楚地描绘区分为七个部分,但可以有三类人才表现,多种智慧理论将二十五年来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精心综合整理,集成一家之言。(4)每一种智慧都具有文化价值

多种智慧理论认为,具有智慧的行为,是由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呈现出来,而不是由智力测验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典型的智力测验所测试的能力,例如将几个彼此无关联、随意排列的数字,依序重述,或倒序重述,或是解决一些类比推理的题目,这种能力都没什么文化价值。你可曾听说过,一个祖父会把孙儿抱起放在膝上,对他说:“我要教你一桩很有意义的事,我希望这对你也会是很有意义:二十三、十六、九十四、三、十二……”?而真正得以代代相传的,是民族神话、民间传奇、文学、音乐、伟大的艺术、科学发现和技艺。

多种智慧理论认为,若要研究智慧,我们应该研究每一种文化中在各方面最杰出的代表:那应该是梅尔维尔的《白鲸记》,而非数理心理学家笔记内的一些符号;应该是毕加索的画《格尔尼卡镇》,而非空间推理测验中的一些几何图形;应该是英国的大宪章或耶稣的登山宝训,而非测量人际关系成熟的度量表。(5)综合的理论体系

多种智慧理论更认为,各个民族文化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其智慧的行为,是非常可喜的事。此一智慧理论,并不以欧洲白种人所研究发现的语言智慧和逻辑智慧做为智慧的尖峰,而是将人类智慧包涵的层面予以拓展,构成多种智慧的理论体系。因此,无论是喜马拉雅山区善爬族人的循迹追踪能力;或是南非卡拉哈利沙漠区布希人复杂的分类方法;或是奈及利亚阿能族的音乐天才;或是玻里尼西亚领航者的独特绘画本质;还是世界各地其他民族的特殊能力,从多种智慧的角度观之,都是同等伟大,值得尊崇。

多种智慧理论,除了上述特色之外,同时亦认为每一种智慧,在记忆力、注意力、觉察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都有其各自的认知过程。譬如,你在音乐旋律方面的记忆力,可能不如你对面孔或数字的记忆力。你也可能对音调感受敏锐,但在语音方面却无法分辨“th”和“sh”的不同。甚至,七种智慧还有它们各自的演进历程。音乐方面的智慧有一部分是从鸟鸣演化形成的;而动作灵敏的智慧,则是从早期人类生活中的狩猎活动演化而来。心理测验及实验研究,还可为这七种智慧提供数字资料方面的佐证。因此,多种智慧理论并非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将目前各种有关儿童智慧成长的研究,综合集结而成的一套人的发展的理论体系。(6)找出七种智慧三个组合

现在我们已稍微了解这项理论的科学根据,那么让我们看看你的孩子的情况如何。智慧的复杂与丰富绝不是几十分钟的测验所能容纳得下的,我们的基本概念也是如此。虽然也有不少测验可以测试七种智慧的不同层面,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透过日常生活的所做所为,做一实实在在的估量。

你可用每天都做的某件事测试:譬如打电话,你的孩子用什么方法记住电话号码?他在拨号前,是否曾半自语式地重述号码?如果是,那么他用的就是语言的方法;还是曾想像键盘上所要按键的位置形式?那表示他在使用他的空间感受方面的智力。我们甚至还听过有人说,他们是靠按键式电话发出的特殊音响旋律记住电话号码的,这些人一定是有音乐智慧的。所以,要想了解自己的智慧,可以从日常活动中略见梗概,譬如可从打电话的动作做一判断;而不是从一些人为设计的智力测验题目中,去寻找孩子的才能所在。

你不可能由任何一种能力测验中确定孩子在各方面的智力。不过,你可从日常活动所做的事项当中,选取一些样本,做一调查,这样,你也许可以比较了解他的思考方式。下列的几组调查表,总共包含七十个项目,就可帮你做一测试。每一组问题之后,留有一些空白处,可供你写出表内未列出的其他能力。你千万别把这些调查表当作最后的论定,本书内还有许多其他的练习活动,可帮你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智慧,这几组调查表只不过帮你做一初步探索而已。

2.多种智慧调查表

请在下列各组智慧调查表中,勾选出适用于他的项目:(1)语文的智慧

□书籍对他非常重要。

□在他未读、未说、未写之前,他可在脑中先听到这些字。

□他从听收音机或录音机所吸收的,要比他从看电视或电影所吸收的多。

□他对文字游戏,譬如拼字游戏、填字游戏等,很感兴趣。

□他很喜欢以绕口令、打油诗或是双关语,自娱或与人同乐。

□别人有时会询问他,要他解释他所说的话、或他所写的文章的含义。

□对他而言,学习语文、社会学科和历史要较学习数理容易。

□当他在高速公路上乘车时,比较注意巨幅看板上的文字,而不太注意风景。

□他在谈话中,经常会提到他读过或听过的事情。

□他最近写了些东西,自己觉得很不错,或是别人觉得他写得很不错。

语言方面的其他长处:(2)数理逻辑的智慧

□他可以在脑中轻而易举的计算数目。

□他最喜欢数理学科。

□他喜欢玩需要逻辑思考的游戏。

□他喜欢尝试“如果……会如何”的小实验。(例如:如果他浇花时将水量增为两倍的话,结果会如何?)

□他会思索各种事物所蕴含的规则、周期或逻辑关系。

□他对科学的新发现很感兴趣。

□他相信,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有合理的解释。

□有时,我的思考方式是透过一些清晰、抽象、无字、无图的观念。

□他喜欢指出人们在日常言行中的不合理、矛盾之处。

□当事物经过度量、分类、分析或以某种方式计量之后,他才觉得比较安心。

数理逻辑方面的其他长处:(3)感受空间的智慧

□当他闭上双眼时,常看见清楚的影像。

□他对色彩反应灵敏。

□他常用相机或摄录影机拍摄身边的事物。

□他很喜欢玩拼图游戏、迷宫游戏和其他视觉的猜谜游戏。

□每晚,他的梦境都历历如真。

□在不熟悉的地方,他不太会迷失方向。

□他喜欢随意涂鸦。

□他觉得几何比代数容易。

□他很能想像当他临空鸟瞰某一事物时,该事物将呈现何种形象。

□他比较喜欢看有很多图画的读物。

感受空间方面的其他长处:(4)动作灵敏的智慧

□他经常参与一种运动或体能活动。

□他很难做到长时间安坐不动。

□他喜欢用双手做一些实在具体的事情,例如缝纫、编织、雕刻、木工或是模型制作。

□当他外出长时间散步或慢跑时,或当他在做其他的体能活动时,他的头脑最灵活,最能想出好点子。

□他多半喜欢户外的休闲活动。

□当他与人交谈时,常使用手势或其他方式的肢体语言。

□当他想进一步了解事物时,他得触摸它们。

□他喜欢坐云霄飞车或玩其他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

□他认为自己手脚很灵活。

□他会想要亲自体验一项新技能,而不想只是阅读有关它的报导或观看描绘它的录影带。

动作灵敏方面的其他长处:(5)音乐的智慧

□他的歌喉不错。

□他听得出音乐是否走调。

□他经常听收音机播放的音乐、唱片、录音带或镭射唱片。

□他会弹奏一种乐器。

□如果没有音乐,他会觉得生活很贫乏。

□他在街上行走时,有时心头会掠过一段电视广告配乐或其他音乐。

□他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轻易地跟上音乐的节拍。

□他知道许多歌曲或音乐的曲调。

□一首乐曲,他只要听过一两次,大致就能有板有眼的把它哼唱出来。

□当他工作、读书或学习某种新事物时,经常会哼哼唱唱或是用脚打节拍。

音乐方面的其他长处:(6)人际交往的智慧

□他是那种同学或邻居会找上门来玩的人。

□他比较喜欢团体型的运动,像羽毛球、排球或垒球,甚至个人型的运动,例如游泳和慢跑。

□当他遇到问题时,多半会求助于别人,而不太会试着自行解决。

□他至少有三个亲密的朋友。

□他比较偏好与人同乐,例如玩“大富翁”或是桥牌,而不太喜欢独自寻乐,例如玩电动玩具和单人纸牌游戏。他喜欢将自己懂得的教给别人,他喜欢这样的挑战。

□他认为自己是领袖型的人(或是别人视他为领袖)。

□他喜欢与众人为伍。

□他喜欢参与和学校、信仰或邻里社区有关的社交活动。

□晚上的时间,他宁可和朋友一起消磨,而不愿一人待在家里。

人际交往方面的其他长处:(7)认识自我的智慧

□经常独自沉思、默想或是思考重大的人生问题。

□为了更进一步的自我了解,他参加过心理咨询或个人成长之类的讲习。

□他的见解与众不同。

□他有一项独享的嗜好或兴趣。

□他经常会思考一些重大的人生目标。

□他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长短(可由其他资料来源证实)。

□他宁可独自在林中小木屋度周末,而不愿到一处熙熙攘攘的游览胜地度过。

□他认为自己是个意志坚强、个性独立的人。

□他写日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记录下来。

□他尝试独立做一件事,或至少认真想过将来自己开创一份事业。

认识自我方面的其他长处:

做完以上的调查项目,你或许发觉,这些都是你对他已知的部分。就某一意义而言,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你对他聪明才智的一些看法。你可能很乐于知道,他的一些天赋才能的的确确是智慧。尤其是你对智慧的见解,也正好不同于一般人所重视的以语言逻辑为主的智慧,我们将更使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感到精神愉快。由以上的才能的评估调查,也许你也发现了他一些颇令你惊讶的事,因而更急着想对孩子在各方面的智慧再进一步发掘。然而,在你尚未继续往下读之前,请切记以下的建议:(8)综览全貌

可能,他是个数学天才、好运动员,阅读能力不错,视觉感受性却很差;喜欢交际,但五音不全、没有音乐细胞——这一切,全都蕴藏在他那个与众不同的皮囊内。这也就是为什么你非得读完全书,多了解几种智慧。这样,你才能了解他全部的才智——它就像全程摄制的录影,而不是一张如同黑白快照般的标鉴,贴在身上,却全无意义。(9)为孩子的优点庆幸

多种智慧理论有许多伟大的贡献,其中之一便是,它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展露才华的机会。在我们研究小组担任辅导学习的工作中,我们和许许多多始终不了解自己孩子才能的人接触过,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孩子无法成为他们所期望的、在数理或语言方面有才能的人。我们可以使得这些人体验到,若就那些数理、语言之外的智慧而言,这些孩子也是才华卓越的人。(10)注意他的潜在智慧

当你在研究我们的理论时,可能会发掘出一些你以前意识到、却已忽略多年的他在儿童时期拥有过的才能。这些智慧,就是他尚未启用的潜能。也许因为他小时候在家中或学校里遭遇过一些负面的经历,而使他把它们关闭了;或许因为从未有人帮他开发过这些潜能。总之,无论因何它们被忽略了,你都可以去唤醒这些蛰伏的潜能,而使他的各项智慧能够朝向那些你认为绝不可能的方面寻求发展。并会告诉你如何挖掘他的潜能,寻回这些被忽略的智慧;你可以现在就开始做这件事。

假如他笨手笨脚,或五音不全、荒腔走板,或没有数学细胞,或有其他令你无法释怀的短处,千万别陷入绝望之中。

第四章 成长的策略

第一节 成长的策略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每一个时期,都要完成具体的指标,如从生活开始帮助他们学会饮食、饮水、习惯清洁、懂得成人的拥抱,对周围建立起信赖感,使他们获得安全感。一年之后,就必需通过各种方式发展他们的自主感,在满4岁时就要让他们拥有自主意识。而在5岁至7~8岁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发展出“主动”及“想象”的感觉。他们未来的人格的发展,却有赖于早期各阶段性的建全发展。与此同时,在健康的成长中,从6~7岁开始,就能获得“热衷”及“勤勉”的感觉。如果其中一个阶段的发展被推迟,便会导致人格发育感熟的迟缓,这对他们将来的竞争与生存十分不利。

黑孩子虽然在10岁之前,看起来没有别的什么特色,但从10岁以后,比其他孩子更有“份量”的特点“认同感”开始暴露。通常其他孩子多数是在12~16、17岁之间才表现出这种对成熟显得非常重要的认同心理。可以说,黑孩子从这个时期,才有了明显的天才的特征,强烈的首领意识。独特的领导才能、组织才能逐渐崭露头角,虽然一时还不会派上用场,但这种“心性”是他们日后成就大业的心理基础,磨砺愈多愿望愈强烈。因而谓之他们有“天生的智慧”,是“天才的首领”。他们的独立性格、适应能力,包括对人生有益的价值观、却因此而完全充分的发展,表现出领袖与旗手的风范。

第二节 均衡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应试教育中把孩子关进大学校门。回头去看看历史,有几个头名状元能有所作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需天才的时代,平庸的人才对社会对个人都没有太大的用处。真正的天才是身心均衡发展的人才。作为育人成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大支柱,他们在儿童时教育和培养方面具有着不同的功能。家庭是“人才”的第一驿站。所以它是培养白孩子的关键所在,这些艺术天才能否赶上,“早班全程快车”,全有赖于这一站,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二驿站,它是培养红孩子的关键所在,这些智力优先发展的红孩子能否跨上“中班全程快车”成为专业天才、全仰丈于学校的培养。而我们这是介绍的黑孩子的成才的机会是可以称是第三驿站的社会。他们所受的社会教育、有着名显的自育的色彩,像海伦·凯勒素质自育所创的奇迹,像毛泽东这样的自育伟人,他们能否乘上“晚班全程快车”在于他们能否在社会这个最大的课堂里汲取丰富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怎样才能成为巨人,这是以往的教育中很少研究的问题,事实上它就是本书研究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身心灵的均衡发展是铸就伟大的天才的不二法门。

身就是身体,健康是50年甚至于70年以后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基本保证,没有健康的身体的人,很难有健康的心理,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就很难有伟大的灵魂。没有伟大的灵魂就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个人不同才能的发展既相互推动、又相互抑制。以艺术天才为例,艺术天份的优先发展和绝对优势,对个体的智力和综合思考能力,有抑制作用。即艺术才能容易始终占据优势地位,而推动作用是,在基本才能优先发展的情况下对其他才能的发展起到迅速提高的效果。同样,专业天才智力的发展,也会对艺术才能以及其他的才能起抑制作用,以及促进作用。虽然我们只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才能,事实上,才能绝不仅限于这三种。黑孩子因为成才时期长,在20年甚至40年的发展时期内,没有一种能力的发展,能绝对压倒另一种才能。使他们能够在素质的构成方面,有了更大的“容量”,使得他们的才能,达到惊人的地步。任何一种天才都需要身心灵的均衡发展,而对黑孩子而言,不仅需要身、心、灵的均衡发展,还需要各种才能的均衡发展,保持综合能力强的特点。某一项才能的迅速发展,都会促使其过早成才,这是成熟的信号,也意味着发展进入高速阶段。

黑孩子综合素质高,而有了财商的色彩,他们的生活面较其他类型的儿童宽。需要有多种尝试,不要求一门技术学到头。他们好像总是没找着最后的目标,在不断的摔打中,越磨越强,磨砺越多可能越有出息。当然,如果他们很早就选定了目标,可能会搭上“中班车”成为一个专业天才,也会很有出息,但是,他们毕竟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健康有益的游戏

游戏不只是好玩

与小孩游戏怀赤之心

男孩和女孩在游戏上的差异

职业妇女对游戏的安排

父母的工作就是小孩的游戏题材

训练小孩独立玩游戏

训练小孩与同年龄的玩件玩园体游戏

训练小孩与不同年龄的玩件玩园体游戏

游戏要有积极的参与感

娱乐,收音机与电视

竞争

比赛性游戏的规则

户外游戏

游戏与玩具

假装与想像

建立教义的标准

有创意的游戏和建构

工具和游戏

自助工具箱

与工艺有关的学习

创造性游戏与文艺

创造性游戏与音乐

学习与游戏

与孩子谈话

如何应用你所知的一切

说故事与相关游戏

带孩子外出游戏

孩子的派对

宠物和游戏

生病的孩子与游戏

第三节 保证必需的训练

为了培养一个“伟大的人物”我们必需保证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训练。旺盛的精力、炽热的情感、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毅志。所有这些伟人的特点,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几十年养成的结果。兴趣、专注、游戏是培养天才的最好方法,如果不保护他们的兴趣,肯定他们的专注,放任他们的嬉戏、娱乐,一直到他们成年,他们就无法养成旺盛的精力。成年人对他们的过多的管教和束缚,都对旺盛精力的养成有害。我们总是以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强压他们老实呆在家里或上床睡觉,不懂得这是青少年时期应有的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量保证。他们就不具备抗疲劳,自动调节身体肌能的身体。没有什么娱乐游戏的运动量超出了儿童的体质应负的范围,即使他们在野外一直玩睡着。因为青少年时期的游戏、玩乐是对他们潜能开发的过程,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体质抗疲劳、迅速恢复的潜能未得到开发,日后就很容易到达“极限”。

旺盛的精力来自童年时期的训练,过人的胆识也是锻炼的结果,少年时期的冒风险,事实上说不上有什么风险,对家庭、社会,他们的人生都不会有太大的威胁。这正是他们学习冒风险的时候,通过冒风险的训练,他们不仅会成为一个敢于冒风险的人,也会成为一个善于冒风险的人,真可谓“艺高人胆大”,将来再大的风险,对他们来说也算不得什么。没有这样的胆略,难成大器,有了这样的胆识,什么大事干不成?正是在这些有极限意味的训练中,他们才真正正确地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使他们设计自己打造自己有了可能。

同样,他们的训练还包括炽热的情感和坚强的毅志,如果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不能产生兴趣,无法专注,感受不到快乐。没有爱,也没有失望与悲伤,他们就没有那份炽热的情感,情感的教育情感的训练,将是未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现代文明培养了大量没有情感或感情脆弱的儿童。他们表面看起来像天使,其实比魔鬼还可怕,因为那是白痴。人的炽热的情感来自我们的生活,来自面对风险的生活与家庭,来自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让他们热爱生活,如果我们割裂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情。世界的未来将是一片黑暗。用真实的感情与他们交流,给他们以爱,让他们学会爱是他们的前途,是我们的责任。

如果没有炽热的情感,也就不会有坚强的意志。没有爱没有感情什么都可以没有,不能没有意志可言。爱可以使人坚强,可以给人以勇气与胆识,可以给人以折磨、打击,可以让人意志诞生。如此林林种种的早期的锻炼,使他们身、心、灵互相推动、积极健康的发展使得他们在现实中学会了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了做人,在做人中学会了做事,在做事中,锁定了人生的目标。

只有对生活充满感情,勇于实践,敢于冒险,学会了发现的人,才会可能开拓新世界,才会取得惊人的成就。在任何的时候,任何年代,他们都是强者,都有着非凡的魅力。

〔训练独立性格的方法〕

方法一:煽动法——训练孩子独立的方法(1)命令孩子时,与其说:“这样做!”

不如说:“该怎么做呢?”以引发孩子做事的意愿。(2)父母不要抢先说出孩子想说的话。(3)对于孩子的疑问,即使知道,也不要给予完整的解答。(4)看电视剧时,常问孩子:“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5)父母在自己专属的时间内,不要理会孩子的叫唤。(6)让孩子从小具备某项特殊技能,可养成孩子积极的态度。(7)要让孩子遵守约定,就让他在家人面前当众宣布。(8)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订立计划书,可提高自动达成的机率。(9)对无法长期持续学习的孩子,指示小目标即可。(10)给予每日必行的日课,可训练持续力。(11)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孩子遵守约定就要夸奖他。(12)对家庭中的工作或行动,要常明确指定孩子的任务。(13)明确区分父母和孩子的所有物,可促进自我确立。(14)即命名没有独立的房间,家中仍须备有“孩子的空间”。

方法二:勉励法——让孩子勇敢面对困难的方法(1)对完全未知的工作,只给他最初的指示。(2)对于老实听话的孩子,父母有时必须进行“挑拨”。(3)即使明知会失败,也要让孩子当试他所提出的意见。(4)即使是重要事项,也应让孩子自己做最后的决定。(5)外出时,不妨拨出一段时间,让孩子单独行动。(6)有时要故意让孩子成为钥匙儿。(7)偶尔让孩子“住宿”在熟识的家庭或相互“交换”。(8)训练孩子对客人自我介绍,最好能让孩子与大人同席。(9)当孩子受欺负而哭泣时,教他思索如何才能获胜。(10)当孩子失败时,与其责骂,不如让他重做一次。(11)不要光让孩子参观年度例行仪式,而要让他正式参加。(12)训练孩子做饭,可培育出勇于挑战、开拓的孩子。(13)参加亲戚的葬礼,尽量带孩子同往。(14)和孩子游戏时不要放水,而应彻底获胜。(15)利用孩子入园、入学等“段落”做为教养的机会。(16)让孩子尽早称呼自己为“为”。(17)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或年幼的孩子相比,可促使“断奶”。(18)从小即告知孩子,何时该做什么事,让他先有心理准备。

方法三:引诱法——恩威利诱是教养孩子的最佳方法(1)与其父母每日唠叨,不如三天检查一次教养工作。(2)注意孩子的朋友,可以找到教养自己孩子的绝妙良机。(3)小错当场责备,大错稍后质疑。(4)由他人口中传来的赞美,可使效果倍增。(5)即使责骂孩子,也应每次都使用不同的“台词”。(6)使用比平常说话更低的音调责备孩子,效果更佳。(7)在应该责骂时保持沉默,可发挥比责骂更好的效果。(8)责备孩子时,不见得一定要说明理由。(9)先让孩子正襟危坐再责备他,可使效果倍增。(10)惩罚过错的“威力”,最好每五回实行一次。(11)当孩子说“可是……”时,父母应以“不错,但……”回应。(12)孩子若将责任推给他人则问他:“那个人会怎么说呢?”(13)孩子若不想做某事时,则干脆严禁他去做那件事。(14)面对孩子,父亲与其饶舌,不如“沉默”。(15)父亲应脱离家人的立场看待母子的争吵。(16)进行指示前宣布“只说一次”,可让孩子专心倾听。

方法四:搔养法——让孩子不再放任的诱导方式(1)当孩子搬出“因为我朋友都这样……”的逻辑时,可回答:“也有别的孩子不是这样。”。(2)即使不得不接受孩子的要求,至少也要让他等上一周。(3)拒绝孩子的要求时,应提出接受要求的条件。(4)即使孩子不愿一人独睡,父母也不要哄他、安慰他。(5)当孩子叙述某事时,要让他习惯于使用主语和述语。(6)断然拒绝孩子要求的任务,要由父亲担任。(7)与其禁止孩子哭泣——不如先听听他的要求。(8)如果孩子不停止哭泣,就不听他倾诉。(9)就算是游戏,也不要允许孩子“等一下!”(10)欲纠正孩子的任性,可让他照顾年幼的小孩。(11)不说善恶,但论得失,即可抑制孩子的任性。(12)父母要知道孩子是独立个体,此为断绝依赖感之起点。(13)要孩子“断奶”,父母必须先跟自己的父母“断奶”。(14)训练孩子脱离父母,可一周订出一段父母的自由时间。(15)即使孩子使用幼儿语,父母也应以一般言语对应。(16)为免惯坏孩子,不要称孩子为“独子”或“奶奶的心肝”。(17)不要常向孩子致歉说:“都是妈妈不好”。(18)孩子争吵时,父母不要介入仲裁,而应担任旁观者。(19)和孩子一起搭乘火车时,父母不要对座位表示关心。(20)就算孩子真的累得走不动,也不要背他或抱他。(21)不要问孩子:“会痛吗?”而应该问:“不会痛吧?”(22)即使明知孩子忘了带东西,仍要故意装作不知道。

第四节 没有不能容忍的错误

让家庭成为孩子的避风港,给他们一个探险的人生,辉煌的生命之旅。一个天才的成长,肯定不会是平坦和笔直的,总是艰难曲折、坎坷不平,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斗争。如果有真爱,我们就能发现,对任何孩子都一样,没有什么是不可容忍的错误,如果你能发现他的神奇,就知道如何保留他们的神奇的魅力,去培养他们,要正确对待他们成长中的错误。如果你把他们当天才看,当伟人看,你就能原谅他们的过失,你就能明白他们犯的是他们必然要犯的错误,他们应该犯的错误。不要一方面,希望他们是奇才,另一方面,又用机械的标准的生产方式去“复制”他们。在我们所认为的犯错误方面,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体地对待,而非统一的准则。

为每一个孩子定一个相对的守则,并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熟悉“游戏规则”,希望他们能早一天完全自立。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天生的特质。夸大儿童的缺点,把儿童存在的问题孤立起来,预言问题总是向严重的一面发展,是没有依据的,只有有毛病、有缺点,存在某方面的问题的儿童,才是可塑之才。青少年犯错误并不可怕,不犯错误的青少年才是可怕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青少年时期是天才可以犯错误的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犯过错误,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犯毁灭性的错误。才有可能懂得反省和忏悔,我们无法理解那种不知道反省没有忏悔意识的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青少年的错误是人生的一剂良药、一剂苦药。是健康成长的保证。我们大多数都习惯拿自己并不完全相信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其实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