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立杨?青山之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4 12:22:04

点击下载

作者:伍立杨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伍立杨?青山之隐

伍立杨?青山之隐试读:

文浸丹青意悠长——伍立杨山水画序

◎洪厚甜

中国绘画艺术因为文人的涉足参与,而使其文化品格有了质的飞跃。

识伍立杨先生经年,先生初以文思深邃、文笔清新雅致的随笔散文驰骋文坛,近又于民国史钩沉抉微,所著视野开阔、视角独特,卓然特立于学界。与先生交往数年间,知先生于文学之外,对书画艺术的鉴赏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识见,所写数篇关于书画家的文章中,对书画家及其作品的品评,精当到位,令人信服。推想其学养则自能触类旁通。

近接朋友转来立杨先生山水画作一批,着实让我意外。与立杨先生接触,从文章到现实都让人感受到其个性鲜明、文思敏捷、思接千载,以及从容自在而豁达的态度。不意,先生之画作亦笔墨流走、应景生势、随兴生发,一派生机,俨然是专业相。在我交往的文坛朋友中,有此雅兴者甚夥,但皆以几笔草虫兰竹逸笔寄兴,能涉足山水画者寥寥。想先生潜心画道颇有时日。

立杨先生川籍人,求学于南方,又长年工作生活在海南,其画中笔墨却未受岭南画风影响,而径取江南新安画派笔墨法意。新安画派引领中国画数百年潮流,从渐江到黄宾虹一大批画坛俊杰,皆为后世景仰。简淡高古、秀逸清雅的画风,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画坛。足见立杨先生宏阔的视野和独特的眼光。

观先生诸画作有览胜之慨。《对青山依绿水》萧散、荒疏而旷远;《水墨小品组画》随意点染、神采焕然,浓淡叠染之间意味深长,有宾虹老遗韵;《林静藏烟云》用淋漓的笔墨写川西山谷的云遮雾障,耐人寻味;《鲍当诗意》又笔墨沉雄,苍苍莽莽,气势撼人。多年来,我一直囿于书法,于丹青无涉,本不敢妄言,遇先生笔墨实情不自禁。

绘画艺术自唐王维开先河,宋之苏、米以降,文人书家多涉丹青,明清尤甚。以笔墨寄情写性,让心境、文境寓于画境,把画工之为升华为载道之器,绘事由此更兴。立杨先生以深厚学养涉丹青之娱,养心冶性,其境必高、韵必长,而兴也无竟。二〇一二年五月九日于净堂灯下自在一境

心无挂碍,下笔为文作画如有化境小品◎纸本◇2005年我的书画缘分

早年在广州上学时,有一个周末我到广州文化公园看画展,都是岭南派名家的原作。其效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下子“抓住了眼球”,不过这尚不能形容其万一。应该说,好似被高手点穴彻底放倒的感觉,瞬间再也动弹不得。黎雄才的南国山林、滋润乔木,赵少昂的热带花鸟、佳果卉草……蕴涵万山雨雾,深不可测的盎然生机,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被彻头彻尾包裹起来,又被托起的恍惚感,那种撞粉和撞水的开创性技法,撞墨和撞彩的游刃有余和恰到好处……端的是“此曲只应天上有”。

那种“充实而有光”的艺术大美,不正是在这里吗。看什么这个阶级性那个普罗性的劳什子文学呢?直到今天,每观岭南派名作,但觉新意袭人,从无丝毫陈旧之感。

从此我对国画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当时的《艺苑撷英》《中国画》两大杂志也着意搜求,又从童书业、吕凤子看到姚茫父再看到余绍宋……我成了动手能力差而对美术史极熟的票友。

又过了十几年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那位人物画名家从海外倦游归来,就常常约我们几个小友,在地坛公园他的临时住宅做所谓“诗钟”,也算苦中作乐,其间多有机会看他动笔,评他作品的千人千言,我最难忘的是刘海粟赠他的句子,“一线穿云若有声”,简约传神,吃透了他的绘画的根本精神,所以他的绘画的真正异于他人的自家风格,就是线条的出神入化。功力、毅力、脑力,别人拿不去,仿不来。

我的忘年交黄永厚老先生,1998年他约我和牧惠先生随他去他老家凤凰县还乡游。在一座孤岛上他为家乡挥洒驰骋,我在那四面环水的山上用小口径步枪大打其猎(允许范围),枪声清脆,斩获不薄。那算是此生罕有的几天曦皇上人的日子。掮枪归来,就看他作画,他笔下的一番变形、拉开、合拢,用生为熟,在冲击我们的审美储备。深邃的画面里既有敢拿线装书来装“摩登时代”的复杂的现代性,也有咳唾如虹的气魄,风趣可掬的机智,还有渗透到笔墨、构图、造境各环节里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真的艺术,那是精神解放和解放精神的通衢,在他的笔墨里,我们渊然读到这样的理念:生命是自由的前提,而自由是生命的意义。

我的朋友洪厚甜,他的书法在乃今之国中卓然一家。字体结构控制力,在厚甜的智慧处理中,以综合美术效果的面目出现。也即他的作品的视觉化,不仅是形态样式上的翻新,也不仅是字象上的夸张变形,更是审美观的本质上的改弦更张,为灵魂与生命找到全新的寄托。说到他自然就要说流行书风,其与传统书法的区分,乃在于字距、行距的突破传统范式。结字的时候,因字赋形,揖让之得体,收放的多变,似在不经意间涉笔成趣。空间位置的倾斜,互相拗救,发挥到极致,整体气氛是散逸、疏放,悠远。间架安排,则是线条生涩,信手为字,仿佛乱石铺街一样。而其大体的气象,则是朴拙含明快,以优游出顿挫。既敛气而蓄势,也纵放而取姿。一番恣纵,一番勒控,一番停蓄,一个字即是一个有机体,浑浩流转,生意纷披。

亦师亦友的刘二刚先生,他赐下的画作被我视为枕中秘宝。他的精神纲领是清虚自守,卑弱自持。他的人物画笔墨非他莫属。现实“人世间”的眷注与“逍遥游”的出世思想,人生的执着与厌世者的苦闷,难分难解地缠在一起。看似平淡,实则奇崛,品则意味无穷。如同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确实是有,不见其形。山川观览◎纸本◇2015年青山空隐◎纸本◇2015年

我的师长方成先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和他做了十多年的邻居。他八十二岁那年,还骑单车上街买菜。他痴情于智慧,拿出的东西沉潜扎实。他像市民一样生活,像上帝一样思考,他的画中充溢智慧与哲理,明澈、深远而有灵性,绝不是泛泛与流俗的市井之声所能掩盖的。他贡献给他家乡中山市博物馆的清代、民国以及他自己的水墨人物,说是有的价值连城,这并不夸张。

还有浙江嘉兴、四川乐山等地的画家,那些年因为大家在京办展,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断了联系。他们常在租驻地挥毫。耳濡目染,我也免不了有操觚上阵的冲动,他们指给我扬长避短的方向。我这样躲进小楼,和所谓的第二自然更加的“神与物游”,偏安纸墨,山水、人物、思想……漫漶成难以分解的一片……忆旧游◎纸本◇2015年张籍诗意图◎纸本◇2013年书法妙喻之别笺《太平御览·艺部》引前人譬喻状拟名家书法体势,具象可感。准确传神之外,别有一番风韵一番自在。激赏之余,为之笺证,非注释其出处来历。以古今杂书与之冥契道妙者为之再进一解,故谓之别笺。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东晋谢家子弟,身着乌衣,世称乌衣郎。以乌衣的整肃大气来烘托俊逸娴雅的精神情态。辛弃疾词《沁园春》亦以谢家子弟形容山态,“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唐代《选举志》谓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一曰书,楷法遒美……”若此似可见字知人了。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唐代李廓诗《长安少年行》“追逐轻薄伴,闲游不着绯……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即为这类少年写照。此言其书风行笔优柔寡断,匮于弹力而精神不振。以李廓诗证之,则其疲沓处,可跃然纸上。云山苍苍◎纸本◇2014年

[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大家婢欲为夫人而未为夫人者,如《红楼梦》中袭人,多造作之态,每惹人厌。言其书艺虽有名而未能进窥堂奥也。唐卢纶诗“舞态兼残醉,歌声似带羞。今朝纵见也,只未解人愁”,以其不似真,而未能解愁,固矣。

[袁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此言其行笔多收敛而乏弹放。《徐霞客游记》卷一:“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去。”道人清隐,与外界人事隔膜悬殊,故见陌生人事,避之唯恐不及,这和武陵人误入桃花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设酒杀鸡作食”恰好相反。袁氏书法之乏力,于此喻大可想见。其与活泼飞动之书风,自成两种极端也。

[萧子云书如春初望山林,花无处不发]——此言其书风烂漫多姿,如山花映发,攒峦耸翠,涉目成赏。如杜少陵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如明人甘瑾“莺燕东风处处花”,声色移人,仿佛于墨韵中见之,难免“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似幻实真似奇实确,艺术里面满是梦呵!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如《水经注》所谓“两岸杰秀,壁立亏天”“回峙相望,孤影若浮”。自然造化之中,无所不有,姜白石论书法以为首须人品要高,人品、书品实一而二,二而一。但书品又与心情关涉颇深,世事如波上舟,且日居苦境,即云霞满纸,能不慨然绝望?

[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徵]——此言其意到笔到,笔不到意亦到,意韵迂转盘旋,笔势之外,尚有袅袅不绝之想。如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也;如白居易“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也。此喻系视听通感,转喻其难言之风神。

[孟光禄书如崩山绝崖,人见可畏]——唐岑文本《飞白云书》谓“拂素起龙鱼,凤举崩云绝”,此喻是说他的书法有弹力,飞动惊炸,内力弥满。但也可能用力过度,矫枉过正,故“人见可畏”。放舟天涯◎纸本◇2014年

[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妓低腰,仙人啸树]——晏几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韩渥咏舞女“袅娜腰肢淡薄妆”,这是说他的字势柔媚。刘熙载论书法之书气当以士气为最高,若妇气、村气、市气、匠气皆不可取。一因笔墨跟书家之性情相关联,故此君书法实有所不堪也。

[萧思话书走墨连绵,笔势倔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字势忝连而倔强,似与瀑流相类,《水经注·卷三十》谓“一水发自山椒下,数丈素湍,直注颓波,委壑可数百丈”,差可拟之。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引王僧虔评萧思话书“风流趣好”,则其变幻疏密,当有可观。凉意生空蒙◎纸本◇2014年浩荡江声◎纸本◇2015年苏轼佚文多妙语

苏轼集诗词书画文于一身,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一生所作长短散文,见于《苏轼文集》的,凡三千八百余篇,但他一生交游甚广,所作题跋、杂记因无意于传世,随作随佚的很多。

今人孔凡礼先生景仰苏轼的为人为文,几十年来,涉猎各类总集、别集、笔记、诗话、金石碑帖及类书一百多种,钩沉辑佚,得包括残篇在内的文章近四百篇,集为《苏轼佚文汇编》,附于1986年版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版)之后。编者孜孜矻矻、潜心搜集,校勘、考订精审,为苏轼小品的研究和鉴赏省却诸多翻检之劳。

收在集子中的这些佚文均为笔记体的短札,一般每篇几十字,至多也不过百字左右,最少者竟只有十几字。但他品藻山水、人物、诗画,信手拈来,毫无羁碍,每有真知灼见,妙思隽语,亲切而洒脱,洵为不可多得的艺文妙品。

苏轼一生备尝贬谪、流放之苦,故多仰山水滋养。他善将天籁的领悟、观察融入人、事的描绘之中。《答刘景文》谓:“公每发言,如风樯阵马,迅霆激电,不意于中复有祥光异彩,纤余致腻,盎盎如阳春淑艳;时花美女,诚不足比其容色态度。”先以四种形象来比喻对方言谈的滔滔不绝,以有形写无形,以可见状不可见,令诉诸听觉的事物仿佛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接下笔锋一转,以生机盎然的阳春三月的境界来比喻对方言语的纡曲和善变,且又用鲜花美女来衬托对方的表情态度,别有一番情状,将一个能言善辩者的形象写透、写足。又如《讷斋记》中写德高望重的辩才和尚:“师以法教人,叩之必鸣,如千石钟;来不失时,如沧海潮。故人以辩名之。及其居此山,闭门燕坐,寂默终日,果落根荣,如冬枯木,风止波定,如古涧水,故人以讷名之。”其辩其讷,皆以奇喻喻之,趣味隽永。

想象的丰富,观察、体悟的缜密,使苏轼佚文小品无论状物写意皆既能曲尽其妙,又能达意深远。佚文汇编卷之六《题大江东去后》云:“久不作草书,适剧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纷然指出也。”醉后草书,意兴遄飞,词成掷笔,是何等的气概!在此情境下,觉得酒气俱从指尖“蒸发”殆尽。这从医理上大抵讲不通,然论感觉,则相当细微逼真。他将一种很难言传的感受用特有的想象和笔法写出定位,使我们千年之后仍可想见他乘兴挥毫的风采。再如西湖题飞来峰:“高不过数十丈,而怪石森立,青苍玉削,若骇豹蹲狮,笔立剑植,纵横偃仰,愈玩愈奇。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矫若走蛇。丹葩翠蕤,蒙罩丝络。”寥寥数十字,写了山石和植物并一一清楚地叙写其色彩、形状、势态,以及他本人的感受;论手法采用不假雕饰的白描、贴切的比喻,言简而意深,外癯而实腴。

苏轼佚文小品的韵味,上逮晋人,下启明文,其文字之简洁,用词之传神,行文之机智、诙谐,个中妙处实在不是今日非万言不足以道一事者所能悟及。今之写手,喜作长文,句则淡而无味,文则长而枯燥,我手不能写我口,下笔即走样、跑调。其实从某种角度说,艺术在本质上只是传达感受的能力。表达是一种痛苦:“恒患意不称物,词不逮意。”(《文赋》)但苏轼佚文小品却随意挥洒,绝无既吐又吞、嗫嚅踟蹰的窘苦,这也是苏轼异于或高于别的散文家的重要区分之所在。鲁迅先生曾在《怎么写》中以为散文的文体是大可随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轼的佚文小品,于当代文学的表达、叙述方式的选择,乃至对于摒除狭隘的艺术趣味都是值得借鉴的。陈眉公文意◎纸本◇2015年空江月上◎纸本◇2015年深山访友◎沉香木本◇2013年山眉图◎纸本◇2015年踏雪图◎纸本◇1987年文章无味甚于黄瓜

读那些大打呵欠的文章,大有堕入文字业障之感。仿佛置身巨洋,而无丝毫援手之可能,情绪终在绝望中不能自拔。这种可憎文章数量之多,每日联翩招摇于各类传媒,避都避不开。如谓:“听他的话,在密雨斜风的深夜里,我望着阴沉的天空,为第一线的人祈祷”,以下仍每一句无间隔密集着“……的世界……的事……的奇迹,的现象……的传统……的力量……”(以上并非排比句)

又如:“自由是人们长期追求的,自由总是与风险联在一起的。自由就意味着个人选择,有时这种选择也是痛苦的,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以下以篇幅所限不能俱引)

一个“的”在句腹,像是中医所说的噎塞不通之症;一个“的”在句尾,像云南人说的是憨包说话;同样“的的”不休,叫人好生不耐!还有被动语态,也是众写家下笔不能自禁者,“所伐之木积满山坡”要写成“山坡被那些被砍下来的木材堆满”,“风暴困住我们了”要写成“我们被恶劣的气候困住了”。另如“被认为……被当作……被受到奖励……”等等充斥报章文句。文章发表出来,昭彰在人耳目,说重一点,生产大量这样的文字,其作者可谓毫无心肝。书画船烟日外◎纸本◇2015年

作家创作,也包括广义的文化写作,应以个别代替一般,此为表现力之要素,忽略不得,然而看看铺天盖地的传媒,不知有多少蹩脚者在那里故作解人,下笔汗浸,结果,是拙劣成为常态。

其表现乃是瘫软无骨,四平八稳,既不能时时激起漂亮的浪花,更难以形成思想之冲击。其所造成,乃以懒思考、不读书、无追求、乏情趣之状态盘踞心胸。而形式与内容本是一物之两面,一看文章的样貌,他能生产出怎样的“思想”来,也就可知。然而这些下笔不休者,且又往往以思想专家、文化学者面目出现,其人由少而壮,自壮而老,一辈子都在一成不变中生产这种定型产品,他们就这样安步当车,仿佛修得正果,通篇一贯,板结不化,尽是呆相死相,简直看不到活人捉笔的迹象!

词汇贫乏到蕞尔之微、句法又如此疲沓不振,加上他们那庸常的思想,懒散的头脑,传统中文的大气活泼、充实凝练,也就给糟蹋到了极端,其乐此不疲而码字洋洋成篇者,也竟称为文章,每天大量出现于报端,在得过且过中,潜移默化蚕食国人精神,也在一种消极推进的同时得以完成。其斫伤国文元气,真是罪无可赦。

正像宋代诗文整体不如前代,乃以文治武功大逊之故,今日文章之庸俗无力,面目可憎,也同寡情卑下的世风相关,两者正是孪生般的亲戚,即今偶有一二才智之士,不愿为此常格所限,然其辉光,也转眼淹没于浩浩无际的死水文字里面了。

清末民初那种浅显文言,或文白融会得当而成佳偶的文章,往往能得传统中文的神妙之处,大开大阖,收放由心,如巨匠之运斤;而章法谨严,隶事精切传神,若邵飘萍、黄远庸的时评、报道,孙中山之大量演辞及论文……化得古人神髓,值得反复玩味。20年以前,掰开一根黄瓜来,小孩咬上一口,清香注满整个院子;今日则掰断整筐黄瓜也是白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叫人气馁;化肥破坏土壤、农作物,导致其质量下降之速度可惊可叹。心灵出品也若此,旧时文章其味深永,著者往往煞费苦心,今则纸腐墨朽,文字无灵而至人物无良,滑落之速,不啻“骏马下注千丈坡”也,文字惨况,实更有甚于黄瓜者,说来令人太多愧对前人之处!杂英满芳◎纸本◇2014年霜天晓角◎纸本◇2013年写景的忧郁

小说的写景,为着叙述艺术的需要,更多的要遵从人物、动态、心理、结构、情节的规律,不能游离于总的构架之外。有的景物描写,在小说里,堪称神来之笔,若是提取出来,作单独的鉴赏,就要失去原有的神韵。然而我们若读俄罗斯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小说,总要油然感到他的小说写景,在与情、意的融合交汇方面,实在是与我国古典诗词有着神似之处。即使将其小说中的写景自然段提取出来,也犹如不分行的诗,或谓诗意蓊郁的散文。

比契诃夫早数十年诞生的德国著名小说家施托姆,也是写景的专家。他的家乡,是在德国北部的海岸,那里的风景,本身便带有一种悲凉沉郁的气愤,加之施托姆的性格又以深刻的怀乡病为神髓,所以他小说里的风景,便染上阴森的气象。固然,这当中,有着强烈的、清新的、沉郁的诗味在那里,但我们读他的小说,总会被引介到一个悲哀的境界里。若是在晚秋的薄暮,拿他的《茵梦湖》在夕阳的残照里读一次,读完之后便不得不惘然若失。同是以写景著称的契诃夫,我们读他的小说,其感受与读施托姆的却很有区别。何也?施托姆的艺术是带写实写景的浪漫派艺术,他堪称一个纯粹的抒情诗人,小说是他诗歌艺术的延伸,直截的抒写是他主要的方法,出世的艺术分子要多一些;契诃夫则往往以景物容纳他所表现的人物片段,调子是深微而忧郁的,像是一方岑寂的池塘,荡漾着凝重的氤氲。对生命之无谓的消耗和折磨的喟叹,以及生命意识融入自然风景以后不再作为一则抽象的原理,使他的风景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哲学的深度。他是诗意的写实主义者,他的文笔擅长点染一种忧郁而美丽的气氛。“晚霞已经散去,天上的繁星变得越来越灿烂。草虫忧郁、单调的鸣声、秧鸡呲啦呲啦的啼叫没有破坏夜晚的宁静,反而增添了单调,似乎那些柔和的叫声不是来自飞禽,也不是来自昆虫,而是来自天上俯视我们的繁星”。(《阿加菲雅》)“再往后是那个安适的绿色墓园,白十字架的墓碑快活地往外张望,它们掩映在苍翠的樱桃树中间,远远看去像些白斑点。叶果鲁希卡想起每逢樱桃树开花,那些白斑点就如同花朵混在一起,化成一片白色的海洋,等到樱桃熟透,白墓碑和十字架上就点缀了许多紫红的小点,像血一样”。(《草原》)

这就是契诃夫的文笔,貌似安详宁静,实则忧伤到了极点。他歌唱大自然,歌唱巨人般的祖国的辉煌壮丽之美,总是将感受与智慧的眼光结合在一起。小说的写景,始终洋溢和浸透着知觉和情意的新鲜之感。森林的夜晚充满美妙的自然生命和感伤的情绪,草原则是渴望幸福而邈远的象征。他用自然的笔触表达出这平淡的气氛,却给予我们深切的印象。雨过山庄◎扇面◇2012年

小说的写景,非自然景的单纯描摹,高明的作家,往往持特有的艺术感悟,使足以表现情思的事物构成具体鲜明的景象,创造美的意境。我们读中国古诗中的绝唱之句“高台多悲风”“蝴蝶飞南园”“池塘生春草”“芙蓉露下落”,觉得情寓景中,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灵通深刻,有神化之妙;而读契诃夫小说的写景段落,也感到景语即是情语,是上好的美文,尤其是他能于运笔中从容迤逦写来,正要有淋漓尽致之感时,却又戛然止住,读者往往能从小说人物的心境和处境中推断出许多弦外之音。金沙江岸小景◎扇面◇2013年雨洗千山◎扇面◇2012年纸上的风景

长夜茕烛,一灯莹莹,人在都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像一颗悄然无声息的浮沤,有惨悴之容,无欢娱之意。世俗生活的毁人,生趣的消弭,是惊人的。曹寅说“驾驭气每厉,驰驱乐久无”,即感此意而发。这时候读读《中国植物图鉴》之类书,聊可释怀。仿佛春山雨霁,满鼻皆新绿香,而策仗独行,随流折步,意态闲闲。拿这些纸上的花草树木来培养诗意文思,比之读当时末流文人的干号,效果要好得多。若谓野牡丹:叶椭圆形,有短柄,对生,叶面多粗毛,有五条纵行粗脉,夏日,茎梢出短梗开花,花瓣五片,形大,淡紫色,颇美丽。以上说形态。又说它的生态,则谓:长绿灌木,山野自生,分布粤闽川等地。纵目读下去,那些图绘也随文字活跃起来,仿佛是在深山的更深处,虫声清越,浓翠湿衣,空山无人,水流花谢,感觉很舒服。这样的书,其实也就是诗了。比起当世诗歌刊物上的一些呓语来,其差异不啻天渊。蒲松龄翁的小说《贾奉雉》说这贾生学富五车,腹笥充盈,见识也高,却屡考不中,后来从友人劝,以不可告人之啖谵言妄语连缀成文,却因此轻薄不通的谲词闲扯而高中,连他自己也颇感意外。今世之某些文论、诗歌、随笔也多类此,虽万千生灵之命运,而不知表达叙写,离兴观群怨之旨,越发远矣。读之徒增精神紊乱,何苦呢?远不如植物图鉴之类逋峭,生机盎然。山林写意◎扇面◇2012年

虽置身现代,舟车之利远过古人,然于自然风景的疏离,也过于古人。比起三百多年前的徐霞客来,逊色多了。清寒的士子,俗尘万斛,哪有好怀?更以果腹尚属难期,而舟车便利,也非能随意假借,故比之有轿夫随行的弘祖先生来,吾侪只好低眉长喟了。“避暑分居,荒伧无度,科头跣足,日伍村农,颇有溪山,足供游眺,唯于风清露白之夜,偶忆故人,辄不胜天各一方之感耳”。这是陈布雷写给胡寄尘的信,读这样的文字,真可以不必亲临溪山了。这是风景引发的人生悲悯。徐弘祖说:“涉涧而南,透峡西出,则其内平洼一围下坠如城,四山回合与其上,底圆整如镜。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不意危崖绝蹬之上,芙蓉蒂里又现此世界也。”“乃得引水之塍,其中俱已插秧遍绿;峡中所种,俱红花成畦,已可采矣”。(《滇游日记》第九卷)看来弘祖先生已融化为自然精灵的一分子了。为道所亲历,他是不避文辞繁丽的,更不失质实详密之体。他的形容物态,摹绘情景,都做到雅丽自赏,足以移动人己之情。除了可以怡悦自己的心眼,更可持赠我辈后来者,在如此文字氛围中,似已不必多事亲涉山水之间了!

深山大泽,流峙终古,乃天地法象示人之自然文采,其中有真意,有大美,然而雪泥鸿爪转眼云烟,百年之期若瞬,更兼手足之力有限,故陶写胸次,莫过于纸上的风景。《庄子》说“虎豹之文来田”,是因炳蔚之文采,招来田猎之祸。可见文采,无论自然天成,还是心灵所造之文字,确有一种牵动心目的本质内在力量。况今日后工业社会,人类自夸文明,而种种排泄污物、浊秽、臭气、垃圾,重吨如山,却悉数加诸自然之身,土地羞蒙,山川变色,疮痍满目;净土灵境,实已至难寻觅。故欲出尘之胸襟,赏会山水之心情,亦唯余纸上逍遥一途了。陵谷变迁,鱼龙曼衍,有什么法子可想呢!

纸上的风景,搜剔幽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欧洲小说,自夏多布里昂,描写风景成为一时风尚。虽游离主题之外,却自有妙趣。五代后蜀韦縠编选《才调集》,他就相信文字词采,其韵之高,可比桂魄;其词之丽,可胜春色。陈从周一部《说园》,议论周匝,文字雅俊,缩龙成寸,点缀疏密,不啻一部胸中之园林。微雨小窗,草木苍然,苏东坡时代的风景,今天已难实指,而其文字心情,仍可一贯。夜来风雨一灯,闭户读书,翻开全唐诗,光是看看题目,也就很有意思了。《塞路晚晴》《春晚旅次有怀》《秋宿湘江遇雨》《寄邻庄道侣》,汉字天然的组合,意境深深,惹人沉吟叩弹。看来纸上的风景,一半是大自然,一半是文字奇妙组合产生的韵味。魏晋诗歌虽窥情风景,钻貌草木,太过重视形似,然在一番雕琢研磨之中,文字的神理,悄然潜伏下来。故虽看若形似,而文字越前年,实形神俱在。顾长康说会稽山川之美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多少年又多少年,山川非复旧时容,而此文字定格的自然之美却灵性长存不灭。文字意境,其勾勒渲染,所予人者,甚至过于自然本身。可以说,自然山川是第一自然,而文字所表现的自然之美,是第二自然。品藻纸上的风景,是复活了两种自然的滋味,咀嚼不尽,传之久远。更妙的是英国十九世纪文论家罗利(Raleigh)拿风景来形容文字奥妙“It is this obscure thicket,Overgrown with weeds,Set with thorns,and haunted by shadows,this world of words”。(《近代英美散文》)(文字世界,这块野蔓纵横,荆棘密布,精灵出没于其间的阴翳丛薮呵!)看来有前定宿缘。而汉字的合具象、抽象、想象于一体的艺术特性,恐怕更是首当其冲,培养胸中的山水,求诸故纸已很可贵了。山亭夜月◎沉香木本◇2013年滇康山水回忆◎扇面◇2012年尖峰岭天池一角◎扇面◇2012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