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逻辑学(好读又好用的零基础逻辑学入门书,从常见的言语中挖出逻辑漏洞,战胜“奇葩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3 01:30:14

点击下载

作者:梅森·皮里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用的逻辑学(好读又好用的零基础逻辑学入门书,从常见的言语中挖出逻辑漏洞,战胜“奇葩说”。)

有用的逻辑学(好读又好用的零基础逻辑学入门书,从常见的言语中挖出逻辑漏洞,战胜“奇葩说”。)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有用的逻辑学作者:梅森·皮里设计:李洪达排版:李洪达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ISBN:9787210102755本书由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引言如何进行论证1 论证的实质

论证总是始于争议。第一个人提出某种观点,第二个人不同意,提出另一种观点,并且与第一个人说的不相容。所谓不相容,指的是不能同时持有这两种观点:完全有可能一个观点正确,另一个观点错误;或者两个观点都不正确。但是如果这两个观点不相容,它们不可能都是正确的。“我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我坚持认为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这两个观点是不相容的,你可以支持其中一个观点,但是不能都支持。它们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一个为真,另一个一定为假,反之亦然。)“我记得公爵夫人主持新大学的开学典礼时穿了一件黑色的衣服。”“我记得她在那个场合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这两个观点也是不相容的。你可以坚持其中一个观点,但不能同时坚持两个。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可以选择其他观点,比如说,她可能穿了红色或绿色的衣服。)

当争议存在时,论证意味着一方试图证实己方观点或者证伪对方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提出支持自己立场或者质疑别人立场的证据做到这一点。

尽管当人们仅仅是持有对立观点时,我们可能就会称之为论证,事实上,只有当他们提出论据时才能这样说。如果双方只是简单地重复他们最初的论断,不论重复多少次,都不是事实上的论证。如果他们只是简单地否认对方观点的正确性,这也不是论证。在剧集《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的一段著名滑稽表演中,一个人进入12A房间想要进行论证:“啊,你在和我辩论。”“不,我没有。”“是的,你在这样做。”“不,我没有。”“是的,你在这样做。”……“这不是一场辩论。”“是的,这是。”“不,这不是。”“是的,这是。”……

这个表演很幽默,但除非某方提供了论据,否则这段对话只是一场争论而非论证。

论据应该以证据或者附加论证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单纯表达愤怒。“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上支撑纳尔逊雕像的纪念柱高于185英尺。”“不,实际上不到170英尺。”“看!该死的,你明明就知道它超过了185英尺!”(这种情况下,对话中一只打在了桌子上的拳头并不能算是为观点提供了什么高明的支持。)

关于火星上的生命、公爵夫人衣服的颜色和纳尔逊纪念柱高度这三个争论,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关乎事实。火星上存在或不存在生命,公爵夫人穿了某件颜色的衣服,纳尔逊纪念柱是比185英尺高还是比185英尺低—这些都是可以由论据来判定真伪的论证。每一方都可以引用人们认可的权威材料来强化他们的观点。

在纳尔逊纪念柱这个例子中,2006年雕塑修缮之后的一份官方报告提到了其在路面水平面上的激光测距结果。测量结果是169英尺3英寸,明显低于前文提到的185英尺。描述这个测量的报告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现在人们已经广泛接受了雕塑比预想的低大概16英尺的事实。这个证据使得论证的结果令大多数人满意。

不少现场观众应该注意到了公爵夫人主持开学典礼时所穿衣服的颜色,地方或全国性出版社可能刊登了当时的照片,可能会有这个事件的电视录像,通过网络、电视台存档或碰巧当时在录像的人可以看到这份材料。照片或视频中衣服的影像能够作为证据来解决公爵夫人衣服的颜色到底是黑是白这个问题。一旦在论证中给出相关证据,衣服颜色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是一个关于事实的问题,但区别在于它现在(2018年)还是一个未知的事实。大众视野中,还没有证据能证实或者证伪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还没有人拍到过活的生物体,电视上没有报道过,也没有一个化学检测的结论能够让这个问题尘埃落定。注意,这个问题的两个对立观点尽管是矛盾的,但不是对称的(二者不是在对等的立场上)。如若发现了一个存活的生命体,这个问题将以火星存在生命为结论。但是如果没有发现生命体,并不能证明火星上不存在生命,只能说目前还没找到。有可能对火星上大部分表面的大量探测都没发现生命存在,但是这不能证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地方甚至在地表以下没有生命。

尽管事实仍然未知,目前仍有证据能分别支持这个问题的两个对立观点。一方面,相信火星上存在生命的人可以指出一个不容置疑的证据:这个星球曾有丰富的表面水——某些生命体存在的前提。他们可能会指出火星大气层中曾存在一种可以支持生命存在的化学物质这个证据。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宣称发现地球上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含有原始生命的化石痕迹,此事曾得到广泛报道。尽管有科学家提出了关于这项发现的其他解释,这仍可以作为一个证据。

另一方面,秉持火星上不存在生命这个观点的人可以指出火星上不易生存的条件:极端的温差、干涸的水道和笼罩在地表的辐射——辐射是由于缺少磁场和厚重的大气层。他们认为所有这些都表明火星上的条件不适合生命生存。对于上面正方提出的证据,他们则认为这可能支持火星很久以前存在过生命的说法,但不支持目前存在生命的说法。

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论证,与关于公爵夫人着装的颜色的论证和纳尔逊纪念柱高度的论证都不同。这三个论证都是关于某种事实的,对于着装和雕像的问题,存在大量的、触手可及的证据可以支持论点,但是对于火星的问题则没有。

直到不久前,关于事实的论证还是人们在酒馆聊天的重要内容。人们对诸多主题进行论证,特别是关于运动赛事的。有人断言某个事实,其他人则挑战他。“希格斯是英超联赛历史上在圣诞节前进球最多的人。”“错。克里斯蒂安松在2004赛季圣诞节前的比赛中为马刺队赢得了更多的进球。”

辩论者们时而热情洋溢,时而不屑一顾地挑战彼此断定的事实。由于无法看到可以参考的证据,他们有时候会求助于朋友,论证的结果取决于一场偶然的现场民主投票,投票者根据他们理解的事实做出选择。

时光不再。现在相似的论证或争论依然会出现在酒馆里,但几分钟之内就会出现结果,再也没有过去那样漫长而热烈的讨论。这种变化的根源是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和线上资源。现在,当一个人提出引起争议的论断,经过简单的争论后,就可以拿出智能手机在谷歌或维基百科上查找关于某个主题的条目或者类似的信息源,然后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来给出答案。

在上文假设的英超比赛进球的论证中,网上肯定有唾手可得的资料来证明圣诞节前比赛的王冠应该落在希格斯还是克里斯蒂安松的头上,胜利落在线上证据青睐的那一方,论证也随之结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大门的敞开,论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人们必须要等到回家后或者去图书馆时才有机会确认手边的证据支持的是哪一方的论点,现在人们当场就能做到这一点。这意味着关于事实的论证失去了意义。这种问题现在可以通过即时查找权威证据来得到答案,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分歧过去能引发辩论,现在只能激发人们去查询事实真相。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让每个人即时就能进入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查找资源,也就给了人们一个途径来解决关于事实的争论。

这项进步毁了某些人的社交生活。这些人过去常常这样愉快地度过一个夜晚:提出一个观点,或者嘲笑同伴提出的另一个观点并威胁恫吓对方以使臣服。他们有时候还会吵得涨红了脸并以此为乐,会在夜晚结束时感到满足,因为他们赢得了辩论。他们后来可能会发现他们的立场是错的,但这并不影响之前那份快乐,重要的是当晚的输赢。现在当人们想这样做的时候,智能手机会在几分钟内出现并给出答案,这让他们沉浸在怨恨中,怨恨被剥夺了一整晚的娱乐。

大部分关于事实的辩论都不值得参与了,事实太容易水落石出。如果结果可以在网上找到,争论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任何为了说服别人确信某个假定事实所展现出的技巧和智力劳动都变成无谓的了。

还有两种关于事实的争论不是那么容易给出答案。一种关于未知事实,比如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一一列举可能说服别人的论据是值得的。

另一种关于有争议的事实,虽然存在证据,但是人们并未对它的意义达成一致。这种论证出现在科学界的很多争议中。人们或许会在观察到的现象上达成一致,但是无法在引起这种现象的潜在原因上达成一致并就此展开论证。通常这种争议都有两个对立方,每一方都试图通过研究来证明一个理论优于其他理论。

我们都确信恐龙在约6500万年前急遽地灭绝了,但事实的起因却引发了争论:一派观点认为,一定出现了如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并摧毁了栖息地;另一派则认为火山活动污染了大气。两方都试图找到证据支持他们的论点。“陨石撞击说”提出,地球上存在一个6500万年前沉积下来遍布全球的薄铱土层,铱是一种地球上的稀有元素,但是在小行星和彗星上很常见。“火山爆发说”拿出统计分析,似乎表明灭绝发生的持续时间太长,不可能是一次撞击的结果,因而必须归结于一个长期的原因,比如日渐活跃的火山活动。争论还在持续。

事实证明,“全球变暖”是一个具有广泛争议的关于事实的论战,一些人争论的焦点是它到底存不存在,另一些人则聚焦于人类活动是否为它的起因。这关乎事实,但关乎有争议的事实,而且双方都试图弱化或质疑对方提出的证据。这个争论比往常的争论积怨更深,甚至深于热烈讨论中的科学界争议,这有可能因为名誉以及其他东西都和争论的结果相挂钩,最终将决定政府听命于谁和如何决策。全球变暖的反对者也像支持者一样气急败坏,声称若转而称其为“气候变化”——从“全球变暖”这种显著、特别并且隐含警告意味的名称转变为“气候变化”这种经常发生的现象的名称——则意味着定义上的退让。支持者给反对者贴上“否认者”的标签作为反击,进而在公众心目中把他们和否认大屠杀的人联系起来。这种程度的敌意和此类恶言相向不应该出现在理性的论证当中。

历史诠释领域提供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诉诸权威证据并不能给出关于事实真相的争论的答案从而使结论偏向一方或另一方。历史的真相已经过去了,而论证是关于这些真相的起因或者这些所谓的起因是否属实。这经常归结为一种解释,有时候甚至会争论所谓的事实是否真实发生过。

我们知道英国内战与法国大革命都真实发生过,但人们对它们的起因并未达成一致。有些人引用经济学解释,指出这是因为新兴中产阶级的期望在上升;另一些人则引用政治学解释。有些人寻求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引用当时作家的作品,指出人们不再尊重权威的趋势;而另一些人则看到了宗教信仰的变化。每派人士都仔细研读可以收集起来的每个数据,提出证据来支持他们所倾向的解释。

科学界的许多争议都以一个理论胜过其他理论而结束,历史界的争议却罕有这种结果。一种解释最初似乎占据优势并且流行起来,后被新发现的证据挑战而失去优势。诸如马克思主义或者女性主义这样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型轮番流行,并影响了我们看待历史的方式。关于历史起因的争论持续了数十年乃至几个世纪,最终莫衷一是。这对于历史教科书的出版商来说是件好事,因为随着历史事件的失色,它们需要阶段性的替换,但这会让想在脑中对发生过的事情及缘由形成理论的历史学学生大为困惑。

以史为鉴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如果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起因难以达成共识,我们就很难有效地采取举措来避免历史的重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一个毁掉美国和欧洲数百万人的生活的大事件。有些人把它看作引发政治上的极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然而诸如关于它的起因、关于人们采取的解救措施是否火上浇油这些问题的辩论依然是一片混乱。研究给出了支持各种不同立场的证据,但对事件的起因并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如何避免历史重演的共识就更少了。

关于大萧条原因的争论,表明了论证不仅是打发业余时间的娱乐,也不仅是谁与争锋的竞赛。当论证的结果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决定我们所处的环境会因我们的行为变得更好还是更糟时,论证本身举足轻重。有些时候,论证关乎生死存亡。“我觉得咱们应该趁火势现在还没蔓延到这里,赶紧打开门跑出去。”“不,如果我们打开门,空气将涌入让火势迅速蔓延。”(论证胜利的温暖感觉是美好的,但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则意义重大。)2 成功的论证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般来说,成功的论证始于人们的现有立场。论证指向发言者想要得出的结论,收集支持结论的证据,并且反驳可能破坏结论的反面证据。“我们在今晚想出去玩这点上达成了一致。我建议我们去看电影,而不是打保龄球。“有几部你说你感兴趣的电影正在上映,包括我们的朋友都在谈论的那部。电影结束的时间正好,我们回家可以来一杯美妙的睡前小酌。“今天有点疲惫,我们都想坐下来休息几个小时。”“我知道你喜欢打保龄球,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们都很累了,而这是个十分激烈的运动。“保龄球馆比电影院远多了,所以我们如果去的话必须开车而无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们可以在网上订电影票,但是不知道要在保龄球馆等多久才能有打球的场地。“约翰和伊妮德下周就要来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去保龄球馆来个四人竞赛。”

上文是传统的论证方式。现在我们有两个方案可以选择:赞成我的方案的理由,反对替代方案的理由。如果有不止一个替代方案的话,效果也差不多,结构都是一样的:列出支持我的方案的要点和反对替代方案的要点。

如果我们将这个论证视觉化,它看起来会像一副鱼骨。顶上的鱼头是我们论证的起点,中间的部分带领我们抵达将要得出的结论——鱼尾。左侧是我们提出的支持推导的理由或者证据,像鱼刺一样;右侧则是对相反证据或结论的反驳,或者是反驳可能被提出的替代方案的有力证据。在得出结论前,我们为我方观点提出证据并且破坏不利证据。

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算作证据这一点非常重要。证据可以来自过去,表明人们过去做过相似的事情并且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比起建筑物内有多人分享的公共空间的房子,我们以前建成的有私人草坪的房子能保养得更好,也不容易发生犯罪事件。(这不能证明私人草坪能改善房子的外观或者抑制犯罪,但是描述过去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可以用来论证将来可能会发生同样的事情。)你常常以下雨天为由,说不想去湖区度假,但是我们以前去的时候你都会欣然同意并且欣喜而归。(这次不一定是这样。当足够多的雨下完的时候,这个说法可能有道理,但是拿出以前的愉快经历至少可以作为争取再去一次的论证。)

论据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得来,也可以从参与论证的人的经历中得来。你说咱们去了就会发现迪士尼规划得太刻意、太商业化,但事实上咱们每个去过的朋友回来都会难抑兴奋地讨论它。(再说一遍,他人的经历并不能提出结论性的论证。我们可能会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和我们的朋友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撇开彼此不同这个事实,他们的经历确实算是论据。)

说到某些外国实验过的事情时,诉诸他人经历这一方法特别有用。在其他地方的成功可以作为可能会在本地成功的证据,尽管可以料到反方会提出由于文化、历史或者地理差异,在外国有用的东西不一定在这里有用。“我认为咱们应当把地热能也列入可再生能源名单。在冰岛,人们很好地利用了地热能。”“是的,但是咱们的地质构造和冰岛的完全不一样。咱们必须进行更深的挖掘才能获得地热能,这会让地热能更昂贵。”

大多数人,但不是所有人,更看重发生过的事实而不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民间俗语有云:“一分实践抵得上十分理论。”因此大多数人更看重关于过去发生的事实的论据而不是用于推断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论据。大多数人更看重经验而不是推理。“我以前看过专家的说法,称如果每天花一小时坐在玻璃金字塔里就可以减肥。”“我听说大多数人通过注意饮食和加强锻炼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第一句话作为一种证据被提出来是因为“某专家”赞同它,但“可以减肥”这只是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二句话也是一种证据,因为它借助了他人的经验。区别在于后者是他们真正做过的事情而不是可能要做的事情,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更可信。另外,当看到这个论证的人发现这个证据时,可能会参照他们自己的经历。许多人都可能认识靠节食和锻炼减肥的人,但是很少人——如果有的话——知道通过待在玻璃金字塔里来成功减肥的案例。

如何判定论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广义上说,当你试图阐述一个观点或者想赢得一场论证时,你就是在试图说服其他人支持你的立场。你的论据应该有助于达到目标。论据需要让听众确信它与你的观点相关、能支持你的立场并且可信。

当律师在法庭上论证时,他们利用可以获得法官和陪审团尊重的论据。他们通常会叫来“专家”证人并且建立起证人的权威,从而对庭上所审议事项作出判断。这里的“专家”是指那些有能力使他们的看法比那些不明情况的随机目击者所说的更有分量的人。律师可能会让一个在司法科学上有杰出职业素养的证人介入,以便对医学证据可以推断出的结论给出意见;还可能会叫来一个在弹道技术上有威望的人来分析从子弹或弹壳的状态或者从所谓由子弹或弹壳所致的伤口可以合理推断出的结论。

那些在特定领域有专业资质的人所给出的意见比那些没有专业资质的人所给出的意见更值得考虑,但是要想更有分量,这些专业资质必须与所讨论问题的领域相关。说客和压力团体为了支持他们的论证,经常引证这样的论据:一大批“科学家”在所讨论的领域并没有专业技能。七个核科学家支持有机农业这一事实并不能给这种农业作业方式提供支持,如果“科学家”在生物科学领域具备专业知识的话,听众可能有更深刻一点的印象。同样地,半打在环境问题和开发援助问题上赞成改变政策的电影明星不能对论证起支持作用,因为他们的演技和听令于电影导演的能力与所提出的政策并不相关。

即使“权威人士”在此领域牢牢占据着某种地位或者获得过某种嘉奖,也不能表明他们在声称要支持的论点的领域具备专业知识。“首屈一指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支持借助更大量的借贷来避免衰退。这个支持很有力。”“是的,但是他的奖项是授予他几十年前在国际贸易模式与地区财富分配领域所做的贡献。这不能说明他有资格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实现经济增长。”

寄往报纸的信件可以在上面提出论证,并且有多个签名表示支持,为的是借助签名背后的权威性来支持论证。有时候这是真实的,背后是一群真正有资格的人士。但就像网络可以很快证实关于事实的论证的可信度一样,网络也可以让那些宣称是权威的可信度受到考量。有时我们会发现支持某些贸易政策建议的商人团体包含了一些在经商经验上——更别说贸易政策了——并没有建树的人。一大群被拉出来赞成税务调整的“经济学家”,似乎包括退休的会计和名不见经传的美国社区大学商业学讲师。我们汲取到的教训是,如果你想获得“专家”的支持,最好证明他们是可信的专家。

用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的论据必须与所讨论的问题相关。缝纫工厂的女性工人并不能对适合船坞制造厂工人或者炼钢工人的安全条件提供任何有力的支持。对听众而言,如果你的论据的相关性不够直接的话,你需要解释论据和论证是怎样联系起来的。3 口头论证

口头论证的发生有多种多样的情形,论证的风格也随之变化。论证依然是提出一个论点,提供论据支持论点,并且与对立观点进行辩论,但是为了适应不同场合,论证方式可以适当变化。在酒馆里和朋友进行辩论,如果这个朋友像在一大群听众面前进行公开辩论那样开始讲话,人们会感到奇怪。这是因为语境至关重要。和一个朋友

当你和一个朋友私下辩论的时候,最好保持温和的情绪并且放低声音。如果你以平稳的语调摆出事例,会显得更有理性。说出你必须说的,别大声嚷嚷。如果讨论的主题是你所关心的事情,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你的热情。事实上,如果你表现出情绪上的力量,它可以反映你的笃定,并帮助你强化立场。但请记住,辩论和吵架不一样。吵架的时候人们经常因为彼此做过的或者莫须有的事情而恶语相向,但辩论应该是理性的呼唤或者说服的尝试,动用拳脚和提高音量无济于事。那样的话,你更有可能失去你的朋友而不是说服他们。

保持礼貌。当你摆出观点后,让你的朋友也充分表达观点。如果一方时常打断另一方,双方很难理性地进行辩论。节目主持人经常在采访对象答到点子上之前打断他们,那不是在辩论,只是试图在观众面前显示他们的优越感以赚取收视率。朋友间应该聆听对方所说的并回应对方的观点。

鉴于你的目的是赢得朋友之间的辩论,你为此提出的论据应当尽可能地迎合你所了解的朋友的背景。例如,如果他们云游四海并且对外国人没有偏见,你可以利用外国人的事例来支持你的观点;如果他们对体育赛事情有独钟或者经常参加运动,体育世界的类比或者事例则更容易说服他们。你的目标是选择更容易与他们的经历形成共鸣的论据。

不仅要聆听朋友所说的,而且要让对方知晓你已了解他的观点以表明你在聆听,然后解释你觉得这听起来不可信的原因。你用来回应的关键用语是“是的,但是……”或者“这确实不错,但是……”,之后应当解释为什么某些特殊情形下他们的论据不能反驳你的论证。和一群人

与一群人在酒馆或者咖啡馆里辩论需要不同的技巧。这群人不会都志趣相投,所以能击败一个人的例子对一群人来说可能并不受用。此外,有些人会引入次要问题,试图把辩论主题切换到他们更感兴趣的事情上去。保持辩题的相关性,并且适时礼貌地解释:他们说的可能是对的,但是与当下的讨论并不相关。

在群体辩论中,总会有人在你这一边,如果你引用他们的辩论并且强调他们说的事实支持了你的观点,这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偶尔插上一句“就像彼得说的”,像你这样想的不止你一个人这个事实就很明显了。

通常在群体性辩论中会有一个主要的对手,此人反驳了你的很多观点。与其让辩论变成其他人沦为看客的两方辩论,不如让他们参与进来,方式可以是询问其他人对于论题某些方面的想法。大多数人喜欢被问及自己的观点,而且这也是一个提供额外支持和论据的方式。

在群体性辩论中最重要的是掌控辩论的进程。你知道你想要推销的观点,而且想让辩论以你为支持论点而提出的论据为中心。这里的关键是分析。如果可以,尽可能多地列举手头与你的论点相关的主要领域,然后围绕它们开始讨论,并且尽力把讨论限定在这个范围里。“我认为我们主要应当考虑的有四点。首先,……”

把这些条目展开在特定的领域是一个把握辩论进程的有力方式。人们可能会不同意你的某些观点,但是他们会继续讨论这些问题而不是他们可能会提出的其他问题——讨论那些问题可能对你的立场更不利。正式公开辩论

正式公开辩论并没有那么多打断和对抗,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的关系也不像朋友间辩论或群体性辩论那样直接。公开辩论有其规则,通常规定每个辩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阐述,典型的方式是让两方辩手轮番发言。通常听众可能会在一方辩手最终总结陈词前做简单的发言,反映“基层”的意见。

这个规则意味着辩手需要随即在他们自己的发言中反驳对方的观点,而不是在对方提出观点时随时应对。率先发言可以给你掌控辩论走向的机会,紧接着发言则可以给你最终发言而不会被反驳的机会。

在公开辩论中取胜的第一法宝是做好准备。不需要准备整个发言稿,但是至少要在一张卡片上列出你为支持论点而准备提出的所有观点。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写出整个发言稿,但是要尽力去演讲而不是诵读。演讲是很重要的,你应该让你的辩论听起来口语化而不是书面化——要认识到这两种风格有着不同的语法。如果可以的话,以你的提纲为蓝本,自然地讲出你的观点,这听起来比朗读一个预先准备的发言稿更让人信服。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你可以在发言时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而不是一味低头盯着发言稿。

除了把你想要表明的你方所有观点做成提纲外,预先考虑对方可能会说的话并且提前想好怎样反驳,也会对辩论很有帮助。如果他们接着站起来说了一个你已经反驳的观点,就会显得没有说服力了。如果你在对手之后发言,在对方发言的时候简单地记下对方的观点,你就可以在轮到你发言时反驳其中的某些观点。

第二法宝是尽力争取支持你方观点的听众。如果你让他们对你更感兴趣,他们可能在辩论中更注意你方的表现。来点幽默,特别是在开场的时候,让观众们放松并吸住他们的注意力。

第三法宝是系统化。你应该一个接一个地列举你为了支持论点所给出的论据。当你说出一个又一个你方观点应当占优势的理由时,你方的辩论便让对方丝毫没有反击机会。

公开辩论与朋友间的辩论最重要的不同点是,你不是在说服你的对手。不像是朋友间你尽力想战胜他们那样,你是在试图向第三方观察者——观众说明你是对的、你的对手是错的。这意味着辩论礼仪也发生了变化。在朋友间的非正式辩论中,取笑侮辱对方通常是起反作用的,但是在公开辩论中,你可以这样对待对手。你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明礼貌,但是可以展示出你不会对你试图战胜的朋友展示的轻蔑。这种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看看首相质询时间的英国国会下议院辩论你就明白了。侮辱、轻蔑和取笑是当今的秩序,而且可以很有效,如果你做得幽默且浮夸的话。

发言结尾处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如果一个辩手辩论后就直接坐下了,这看起来让人觉得泄气。如果有时间,不妨试着这样做简单提醒观众你摆出过的所有观点,并且指出这些观点对你方论证十分有力。你应该声情并茂地结束你的辩论,坐下之后观众席会传出热烈的掌声。“基于以上所有原因,主席和女士们、先生们,我呼吁你们反对反方这个明显带有误导性的发言并且把票投给另一方。”(或者是完全支持极富价值且合乎情理的我方发言并投票给我)在公开会议上论证

在很多场合,人们需要在一群人面前进行论证:可能是琼斯为了支持一个收购提案需要向董事会进行论证,可能是斯格特上校需要给教区理事会论证休闲中心开发计划提案必须叫停的原因。这样的场合中论证者通常需要提出或者反对一个倡议。发言人会发现,如果是提出倡议,他们的论证必须要反对当前的情形,如果是反对一个倡议,则要维护当前的情形。

在这两种情形下,论证的结构都应当像之前提到的鱼骨那样:以当前的状况作为开头,告诉听众论点所在,然后列出支持一方论点的所有观点,并且反驳另一方的观点。有力的论证将会通过迎合观众的见解与兴趣而与观众达成共鸣。

举例来说,如果是要反对一个开发方案,应当指出这方案将会给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给当地社区带来的不幸和伤害,以及项目完成前需要成年累月面对的混乱不堪的局面。在鱼骨的另一边,可以这样提出观点:对方案所宣称能带来的好处提出怀疑,对方案支持者宣称将会带来的工作机会的数量进行争论,怀疑种种关于方案所能带来的便利的宣传,并且暗示方案将会超出所声称的预算,晚于所公开的项目完成时间结束。大多数听众将会想起其他地方的相似项目,因为这些情况或多或少地发生过,这种经验强化了它所导向的论证。

就像公开辩论一样,建议准备一个提纲列出支持论证的所有观点,并且以一个加强语气的结论来收尾。一个不同点是,公开会议上的论证通常不是与另一个发言者辩论,而是提出或者反对一个方案。这是一次说服听众来做某事或者拒绝做某事的尝试。应当将这个决策的优缺点放在两个差不多比例的秤盘里,褒奖一方,贬损另一方,最终根据发言人的立场让天平重重地倒向支持或者反对方案的一方。4 在媒体上论证

在媒体上的论证,无论是报纸、杂志、线上社会媒体还是广播、电视,都倾向于简洁一些。这是因为大多数媒体上的空间都很紧张,来稿的篇幅都是受限的,以此来为其他素材节省一些空间和时间。简洁性具有附加值(特别是在社交工具上),那些可以中肯且简洁地论证的人比说话缓慢而冗长的人更容易获得媒体版面。在报刊上论证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途径是给“读者来信”栏目投稿。那些了解这个行当的人可能不时地给编辑一些短小的文章,但是那些不专业的老百姓写的信可以占去读者来信栏的整版篇幅。有些好心的编辑会花时间把长信修改到合适的篇幅,但是大多数编辑不会这样做。我们得到的教训就是:要短小精悍。

你的论证应当与报纸中的一个新闻条目或者一篇新闻报道相关。你的来信可以以“根据你的报道”开始,然后跟上你的论证。你可以以两三个信手拈来的观点作为回应,支持或者反驳原报道来赢得论证。“你报道说琼斯议员声称建新的支路是‘值得花钱的’,因为它可以缩短旅行时间并且减少事故量。但是根据议会的调查,支路将会让更多的车上路并且平均每段旅程只缩短了1.5分钟。另外,尽管略微减少了引起车辆受损的小擦碰事故量,但警方数据显示,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数并没有减少。考虑到花在支路上的钱可以建十所学校,琼斯议员对价值的判断有点奇怪。”

如果你想要说服某份日报的读者,了解一下这些读者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人将会很有帮助。他们是早上正在通勤的商务人士,抑或是会在吃早饭时匆匆浏览报纸的零售店店主或店员?将你的论证修整成迎合潜在读者的样子。网络辩论

网络辩论通常发生在博客的评论中。有些专业网络评论家吸引了大批的看客,很多报纸现在也都青睐专业的线上专栏作家。

人们通过写评论的方式反驳文章或者回复中的观点,另一些人做出回答,辩论可能涉及几个人并且持续几天,其中有些观点可圈可点。会不厌其烦地读博客评论的读者不是很多,他们很可能不能代表典型的读者。他们是一群有趣的少数分子。的确,在那些阅读评论的人之中,很多或者绝大多数人就是固执己见的,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意味着评论栏只是一种格斗比赛,目的并不是说服别人,而是让那些立场不同的人出丑。

比起面对面的交锋,网络辩论的文明程度确实要低得多,这可能是因为网络的去人格化让人们在网上表现得比有真人在场时更为无礼。网络上的小矮人们互相非议和中伤,躲在相对匿名的世界里做着可能永远不会当面做的事。辱骂是稀松平常的,而且人们会非常随意地侮辱对手的智商甚至品性。他们如果在面对面的辩论中这样做会适得其反,而且是在冒着失去大部分听众的好感的危险。

简洁明快。对于阅读评论的少数人来说,很少人会翻到下一页去看,所以阅读量最高的论证是那种能够压缩在一个屏幕以内的。根据博客的格式和电脑屏幕,这意味着最多大约360个词。

依据事实。一个有利于你的事实或者不利于对手的事实都能在博客评论辩论中发挥作用。搜索引擎会帮你指明方向,指出哪些是不利于对方立场的事实,引用这些事实可以为你赢得比分。

及时回应。在话题还新鲜的时候,迅速的及时回应比话题冷却两天之后的回应要好。及时交换意见可以促成一种热烈交换意见的氛围,现实中只有辩手面对面时才会有这种氛围。在140个字以内赢得辩论

微博比前述形式更快,它的简洁带来很强的即时性。在微博上辩论,必须准备好快速交火。辩论内容更新得很快,当话题已经转换时,你很难再就以前的话题发表观点或者获得别人的注意。

微博很流行,上面的热门话题流可以同时被几百万人关注。与此相比,关注博客评论的数量就少了。微博需要相对快速的回应,而且当讨论内容更新、新话题赢得关注时,很多旧话题在一两个小时后就无人关注了。

140个字的限制意味着必须简洁,你不用指望在一条博文里阐述多个论点。如果你有更多想说的,在另一条或几条博文里说。“她想把我的钱花在穷人、失业者和富家子弟的免费午餐上。这怎么能说明她是个慷慨的人呢?”

你可以紧接着进一步论证。“她把她自己的钱花在她在托斯卡纳的别墅上,花在往返机票上,也花在她子女的昂贵学费上。”(这是一个成功辩论的例子,因为大部分人都讨厌伪善。)

给你的粉丝发的博文或者是其他人站在你的立场上的精彩发言,都可以为你方立场添砖加瓦。当某人一味在人身攻击时,你应当快速地回应他道,人身攻击只是无话可说的人寻求论据的下策。这比反过来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要好,尽管迅速而机智的反驳常常容易获得认可。在广播或者电视上辩论

除非你是像“质询时间”或者《有什么问题》这样的电视辩论节目上的专业辩手,否则你在媒体上的露面更可能是像打进热线电话的观众,或者是主持人就某个时事新闻进行评论的采访对象。像其他媒体一样,时间是最宝贵的,你必须简洁且连贯地进行论证。制片人和主持人喜欢看到的是一个只用一两句话就陈述出观点的片段。

主持人通常会问一系列问题,他们最喜欢的是能在每个有时间限制的片段中回答完一个问题的人。过去他们认为40秒的长度比较理想,但是随着人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的缩短,他们中很多人开始期望25秒内的回答。你可以在40秒中说很多,并且试着完成两三段支持观点的论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在采访前你随手记下一些可以支持你的论证的事实,当问到你时,你就会更容易记住它们。在口头辩论中,所有的统计数据都应当简单。当论证以文字呈现出来的时候,人们可以暂停,反复地看,思考并理解它。在口头辩论中没有这个选项,因为说话者在不停地讲。“投票表明47.8%的年轻人渴望有一天能拥有并经营他们自己的生意。”(这在书面语中是合适的,但是在广播或者电视上应当说“接近一半的年轻人”。)

如果可以的话,你甚至可以在陈述一个观点的时候,提前想想如何引入下一个观点和如何结尾。有些主持人觉得必须给受访者营造一种充满敌意的气氛,提一些让受访者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遣词造句,让辩论回到你一开始说的事情上,回到你想要阐述的观点上。看看老练的政客是怎么做的,学习一些技巧。“难道现在的失业率不是比你们在野的时候更高吗?”“事实是现在的从业人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光是上个月,就有建筑业创造了2000个新职位,零售业5000个,服务业8000个。”(注意这个回答是如何避免正面回答问题,同时成功地引入了论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话节目里,大部分打进电话的人只是简单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因此,列举事实、提出论据并进行论证的人更容易获得其他人的支持。诀窍是:别只说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5 逻辑之外

赢得辩论就是在口头决斗中取得胜利。你试图说服对手转换到你的观点上来,或者在一群听众面前与对手较量。你希望他们站在你这一边。

采用让人讨厌的方式也有可能赢得辩论。你可能没礼貌、令人不快并且充满着无处不在的敌意,但是如果对方无法抵挡你推理的力量,你仍然会赢。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举止得体并且你的对手或听众对你十分友善,你就更容易胜出。售货员天生就知道这一点。有一句老话说,“推销产品也是推销自己”,这同样适用于辩论。

没人喜欢失败,尽管有些人可以更优雅地处理失败这件事。前国际象棋冠军鲍比·费舍尔说过,他喜欢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赢得比赛来“碾压对手的自尊心”。如果你在辩论中也以此为目标的话,你将会遇到更为坚决的抵抗。一个有经验的辩手会不失时机地给对手一个台阶下,得体的撤退可以让他们认输而不丢脸。这看起来更像是妥协,承认他们的立场中有少部分正确的元素。“我认为我们在需要做什么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不同的是何为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我方的意见可能是达到我们的共同目的的一种更有效方式,所以我们之间的分歧是非常小的。”

你可以在观众前这样做,强调你与对手重合的共识,让局面看起来是你在请求他们在一个小细节上支持你,而不是让他们惨遭碾压。

你对待对手的方式至关重要,因为这事关观众对你的印象。礼貌是最好的,得体的举止而不是无礼会让你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不失时机的俏皮讥讽和狡猾回应会比持续的人身攻击获得更多的支持。

想赢得支持,你要表现得理性而不是死守教条,这一点很重要。观众倾向对那些肤浅地觉得自己无所不知的辩手持保留意见,他们丝毫的犹豫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发现,尽管对方辩手的论点也有价值,但经过全面考虑、反复论证之后,我觉得真理在别处。接下来让我和你们分享一下这些论证。”

在国际象棋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牺牲战术,一方允许对手吃一个卒子或者其他不重要的子,以此换取一个重要的子或者获胜的优势。这里衍生出一个隐喻——弃车保帅,其寓意还延伸至国际象棋之外。在辩论中,这意味着承认一些琐碎的细节以显得理性并且不教条,但同时不对任何重要的立场做出让步。“我的对手正确地指出了对某些人来说顺势疗法有治愈疾病的功效,他还正确地指出许多人认为顺势疗法在治愈很多疾病方面是成功的。我也承认这个观点确实有一批忠实的支持者。只是我认为,将顺势疗法列入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并让我们掏钱这件事的科学理论基础并不牢靠。”

这似乎比说“顺势疗法是不科学的,并且不应当作为医疗服务的一部分”要理性得多。

随便因为什么原因表扬对手的能言善辩、幽默或者魅力都不会有太大损失,但是绝不能表扬他们的辩论内容本身。“因为布鲁图是一个可敬的人所以他们都是可敬的人……”(请记住是安东尼赢得了那场辩论。)

另外,有两点对于建立与 观众间的友善关系大有裨益:一是微笑,二是眼神交流。除了埃比尼泽·斯科鲁奇(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中的角色)外,每个人都喜欢微笑,而且大部分都对微笑的人更亲近。眼神交流是讲话人与观众建立一对一交流的途径,能让他们觉得他是在和他们聊天。相较于与听众直接交流的讲话人,那些看着天花板或房间后墙的讲话人无法吸引到同等程度的注意力。

在博客上辩论时,按照向某人说话的方式来组织语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你能避免提及“你们所有人”或者任何暗示你是在向一群人说话的迹象,坐在电脑屏幕前的人会觉得你是在直接和他们说话。在电视上也是一样。像看着人眼那样直接看着镜头,观众会觉得你在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即使有一个屏幕显示着另一个讲话人或者主持人,也不要管它,就像盯着人脸一样盯着镜头。

严格来说,这些并不能提高你辩论推理的质量。你可以通过梳理事实和论据或者暴露对方的错误和弱点来达到目的。但是请记住,你是在试图赢得观众的心,他们如果把你看作一个理性而且得体的人,会更赞同你的观点,会对你所讲的话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并且可能会决定相信你。

在辩论的推进过程中,逻辑推理可以吸引观众,如果你显得理性会更有利。看起来更理性的最好方式是确实变得更理性。用一种理性且文明的方式展开你的辩论,我相信你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第一章认清11个形式谬误1.1肯定后件杀死猫的方法不止一种

对于连马和马车的前后顺序都会混淆的人来说,肯定后件是自然会产生的谬误。尤其是对于陷入争论中的人,这种特殊的谬误常让他们无法认识到杀死一只猫有不止一种方式。猫被发狂的刺猬咬伤后死亡。猫死了,很显然是与刺猬有关。(在你将目标锁定在猫身上之前,先思考一下:猫可能是触电死的,也可能是被勒死的,又或许是被车撞死的。刺猬,或许是死因的一部分,但我们无法将猫的死全部归咎于它。)

这种争议的产生,是因为混淆了前件和后件。在“如果……那么”的结构中,“如果”是前件,“那么”是后件。我们可以说前件是为了证明后件,但不能颠倒。如果我弄掉了一颗蛋,蛋会破。我把这个蛋弄掉了,所以它破了。(这种手法相当有效。这种肯定前件推理[modus ponens]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较下面的版本。)如果我弄掉了一颗蛋,蛋会破。因为这个蛋破了,所以我一定曾弄掉过它。(这就是肯定后件谬误。事实上,有很多其他原因同样会造成鸡蛋破碎,包括被东西砸到、被人丢弃,或者小鸡破壳而出。)

为了使逻辑有效,我们必须先肯定第一个部分,然后才能推出第二个部分;谬误的产生,则是因为我们尝试确定第二部分以推导出第一部分。肯定后件会造成谬误是因为一个事件可能会由不同原因导致。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了结果,就肯定某个原因唯一。“如果一个国家希望和平,他们会促进文化和体育方面的交流。由于他们支持这些交流,我们知道他们希望和平。”(也许。这样的结论看似振振有词,但可能还有其他原因让一个国家支持这些国际交流,就像先前我们谈到的──杀死猫的方法不止一种。)

这个谬误在法庭上也相当常见,因为它是环境证据的基础。如果我们没有找到目击人证据,那就得根据可能引起行为的已知信息来回溯。“如果他要计划谋杀,他会先为他的太太买一份额外的保险;而他确实买了一份额外的保险。如果他打算下毒,他会买杀虫药;而他确实买了杀虫药。如果他想要分解尸体,他会需要一把锯子;在他的仓库确实发现了一把锯子。”(上述例子都可能出现其他解释和无辜的人,以此证明他们有罪是荒谬的。然而随着证据的增加,十二个优秀的陪审团成员却很容易忽略掉对这些巧合的合理怀疑。毫无疑问,陪审团有时候会犯这样的错,因而改变了许多事情,偶尔还有无辜的人。)

当你要将某个动机归咎于某人时,这就是个非常好用的谬误。动机通常不易被察觉,而行为又是因为动机而起。因此,有技巧地使用肯定后件谬误,你能在你的提议中暗示某些不够光明正大的动机。“她是个荡妇。像这样的女人总爱在男人前炫耀自己,而她每次出现在办公室时,确实都打扮得光鲜亮丽!”(相信大家一定都能识破这样的说法。)1.2否定前提的结论我忘了我前面说的什么

否定前提的结论,就是“哦,亲爱的,我忘了我前面说了什么”的一种。这谬误始于维护某些必须真实的事情,却以自相矛盾的结论结尾。当结论无法与推出结论的论证相合时,意味着推论的过程出现了站不住脚的逻辑漏洞。“儿子啊!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确定的事,因此,我们应该相信经验告诉我们的。”“你确定是这样吗,老爸?”“是的,我非常确定。”

前后不一致的说法导致了这项谬误。如果结论与前提相抵触,两者之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可能是我们下错结论,也可能一开始的信息就是错的。

否定前提的结论,经常发生在宗教议题上。人们常常认为神是一切规则的例外,所以当他们表示“凡事除了神”,会倾向使用“凡事”两个字。“凡事必有因,意即有后果必然有前因。既然无法追溯过去,我们知道一定有个无因之因(uncaused causer)在主导。”(如果一切都有原因,为何这里却存在一个无因之因呢?)

这个谬误拥有辉煌的历史,被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及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等人使用过(尽管无法确定)。这“无因之因”有多种面貌,可能是“第一因”(first cause),或是“第一推动者”(first mover)。但不管怎么说,都跟谬误脱不了干系。

试图使神变成大家可接受的例外的论证,通常用于诡辩或推翻论证。“宇宙中的万物都有一个在它之外的原因”,这个显而易见的动机是为了确立一个在宇宙之外的因,因此也就不需要去解释这个原因。不幸的是,换了个说法却还是有不少的错误:1. 新说法较复杂且明显不正确。2. 宇宙并非“在”宇宙之中,它“就是”宇宙。3.“宇宙中的万物”即“是”宇宙。

这让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一开始的句子:宇宙必定要有一个开始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必定存在于宇宙之外。有这样的假设,接下来的证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谬误有许多更简洁的通用形式,但没有一种可以摆脱这种基本的矛盾,即让得到偏爱的答案成为一种允许的例外。“不管你回顾了多少人生阶段,凡事皆有起头,都是由神开始。”(大概神没有开始的地方。)“任何事都无法永恒,都是由神所创造。”(当然,祂却永生。)

当使用否定前提的结论时,有三件事你应当牢记于心。第一,当你的开头与结论背道而驰时,它们相距得越远,听众就越不容易看出矛盾。第二,当你说话的时候,使用“每个人”而不是用第一人称,他们更能听得进去。第三,如果你要推出的结论是允许特别多例外情况的,更不会有人去检视你的谬误。“千万别相信人们说的万灵丹,他们通常是骗子。因为你知道我诚实可靠,所以当我告诉你我卖的蛇油是世上最好的蛇油的时候,你应该要相信……”(千万要注意这些骗子。)1.3矛盾前提万物都会死,上帝不会死

不论有多好的逻辑,你都绝对不能依赖植入了错误的论证。对于健全的(sound)论证,真实的前提和有效的(valid)逻辑是必需的。矛盾前提的问题在于它们并非全部正确,如果其一为真,另一个则必定为假,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确定其中一方为假,无法因此产生健全的论证。“万物皆会死,而上帝不死,所以上帝不是万物。”(这段文字看起来像是针对泛神论的论证,但事实上是针对常识的论证。既然前提矛盾,其中一方就必定是假的。这使得任何结论都靠不住。)

这个谬误很有趣,因为它使逻辑变得有效。听到用不一致的前提有效地推出不相干的结论,非逻辑学家通常颇为惊讶。无论如何,逻辑学家都不会使用“有效”来表示“健全”,如果建立在不实陈述上——如矛盾前提——那么不论逻辑有多好,这个论证也不健全。

下列谬误可以让我们证明月亮是干酪做的,虽然这项证明有点复杂,但颇为有趣:首先,我们提供两个前提:牛奶是白色的,以及牛奶不是白色的。如果“牛奶为白色”为真,那“牛奶是白色的或月亮是由干酪做的”这项事实就会是真的(这是正确的)。但由于我们知道牛奶不是白色的,则第二选项就必须是真的,即月亮是干酪做的。

这项逻辑并没有错。基于矛盾前提的不实,可以用于建立任何论证,包括发臭的卫星。

在日常论证中,使用矛盾前提的谬误是很难的,因为你的听众可以清楚地发现你自相矛盾。但你能够做到的是,在轻松的讲话中使用大众通常能接受的矛盾,并包装成严谨的逻辑。他真的很专业,但有时候却表现得有点业余。(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可以接受。但请记住,由此可知,你确实可以证明月亮是由干酪做的。)1.4否定前件吸烟速死,戒烟就长寿

如同肯定后件一样,否定前件谬误也是指那些不在乎自己的脑袋到底向前走还是向后走的人。此谬误否认不同事件产生同样结果的可能性:如果我吃太多,我就会生病。因为我没吃太多,所以我没有生病。(说得难听一点,这个人喝了一整瓶威士忌,手被生锈的铁钉割伤,还整晚湿淋淋地坐在外面。)

重点在于,即使所提及的事件没有发生,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因为在“如果……那么”的结构中,我们可以肯定前件(也就是句子中“如果”的部分),也可以否定后件(也就是句子中“那么”的部分),而肯定后件和否定前件都会出现谬误。“如果他很慢,他就会输掉比赛。”“因为他没有很慢,所以他没有输掉比赛。”(但他也可能因为太笨而输掉比赛。)

你可以肯定前件:他很慢,他会输掉比赛。你可以否定后件:他没有输,所以他没有很慢。第一种论证方式被称为“肯定前件假言推理”,第二种是“否定后件假言推理”,这两种方式都是有效的。尽管其他两种像是有效形式,但都是谬误。

否定前件之所以是谬误,是因为它对一个事件只给一个原因,而这个事件也许有很多原因。它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原因。

在安排规划时,通常会出现谬误。原因不外乎是避免不利的后果,以期待合意的结果:“如果抽烟、喝酒和玩女人,就一定会短命。那么应该戒掉烟酒和女人,才能够长命百岁。”(也许吧。只不过是感觉像长命百岁。)

像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在国家之间。国家在行动之前,可能会计算这个行动所导致的后果。他们之所以不行动,是为了避免自己因为行动而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如果我们有强大的军力,恐惧它的国家可能会攻击我们。为了消除敌意,我们要解除装备。”(也许吧。但他们更可能动武,反正你也无法报复。)

你可以有技巧地利用否定前件谬误来支持维持现状。这是一种保守的谬误,因为我们所做的大多数努力,无法让世界免于所有不幸。正如我们最爱拿死亡和税金进行比较,你可以借此哄骗你的听众拒绝这些行动,不过,死亡与缴税和你辩论的成功与否并不冲突。1.5双否定前提No + No = Yes?

标准的三行论证称作三段论,包含两段前提与一段结论,其中,两段前提为证据,结论由前提推演而来。如果两段前提都是否定的,就不能据之推出有效结论,这样的谬误就叫作双否定前提谬误。没有杂工是面包师傅,也没有面包师傅是渔夫,所以没有杂工是渔夫。(看似简单,不过,这里的逻辑比杂工更靠不住。如果我们用“逃漏税的人”取代渔夫,那最后结尾应该是,没有杂工是逃漏税的人。这样的陈述方式没人会信服,其错误在于两个否定前提。)

谬误的根源显而易见。这三行论证分别将两件事与第三者联系起来而使这两件事关联,当两个前提皆为否定时,我们知道的是,这两件事部分或全部在第三件事所包含的类别之外。不管怎样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我们无法得到任何关于这种关联的正确结论:有些酒商不是笨蛋,有些笨蛋不富有,所以有些酒商不富有。(你听过比这更差的论证吗?伴随着两个否定句,那些不富有的笨蛋和笨蛋中不是酒商的人并不一定是同一群人。如果听起来觉得头晕,请记得两件事:两个否定前提无法证明任何事,所有的酒商都很有钱。)

这种谬误常常发生,因为有些人真的会相信,如果A与B排斥,B与C排斥,那么A就与C排斥。如果约翰进不了“共济会”,而“共济会”也进不了乡村俱乐部,说约翰似乎进不了乡村俱乐部也还挺有道理的。当然,既然“共济会”进不了乡村俱乐部,说不定不是“共济会”一分子的约翰,有更大的机会进去呢。爱吃布丁的人是瘦子,有些抽烟的人不爱吃布丁,所以有些抽烟的人是瘦子。(很多人对于布丁的观感是否定的,但两个否定的陈述并没有说明抽烟者的任何问题。如果抽烟者很瘦,有可能是健康出问题,或者抽完烟就没钱买布丁了。)

如果你要用双否定前提的谬误,你应该尽力使用让听众更容易相信的事实以塑造你的否定式句型。当你有了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结论时,你的听众就会认为你已经证实过一切。如果你一开始就说“没有议员是懒惰的”,听众就不会觉得离题太远,但应努力保持在听众的经验范围内。不妨使用众所周知的事,如“尚未被免职的人是细心的”。1.6存在谬误国王骑着独角兽

这是一种奇怪的逻辑:大肆陈述某个类别,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这个类别是否存在成员。所有的猫都是自私的。(这句告诉我们,如果有猫这种事物,它们就是自私的,但实际却没有明示猫是否存在。类似地,你可以把“猫”替换成“独角兽”。)

有一些陈述告诉我们类别中一些成员的信息,无论如何,都隐含了这个类别是否有成员存在:有些猫是自私的。(这句告诉我们,存在着猫这种事物,它们中有一部分是自私的。)

当我们在前提中没有暗示存在,却在结论中暗示了存在时,“存在谬误”便发生了。如果我们的语词是全称的,例如出现了“所有”或“没有”等字眼,而结论却是指向特定对象,例如“有些”,我们就涉入这项谬误之中。所有不明飞行物体都是宇宙飞船,而所有宇宙飞船都是来自外层空间,所以有些不明飞行物体来自外层空间。(这句话看起来无害,但是无效。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不明飞行物体都来自外层空间,当我们以“有些”作为数量的限制时,我们便暗示了它们存在。)

令人费解的是,我们较常使用“全部都是”的说法,而不是谈论事物的某些部分。我们可能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或许我们必须知道它们中的一些适用于某些成员而不适用于其他成员的特征以开始谈论;全称陈述由于没有挑选成员,则不传送这样的含意。

这项谬误通常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妄下结论,假设讨论的内容已经存在。因为没有证据,我们一不小心就容易落入这种谬误。所有警察都很高,而诚实的威尔士人都不高,所以有些诚实的威尔士人不是警察。(唉,没有证据显示存在诚实的韦尔斯人这件事啊!)

有关所有诚实的威尔士人的结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句话提到的人是“可能”存在的。

对那些想要将超自然力量与恶魔的存在合理化的人士而言,存在谬误是他们的地盘,但是有一点小小的缺憾,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些事物存在。许多陈述告诉我们,如果某些事物存在将会是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