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02:05:1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试读:

201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个题5分,共30分)

1教育目的

2义务教育

3学校制度

4学校管理

5课程目标

6新教育运动

二、简答题(每个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的功能。

2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3简要分析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4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三、分析论述题(每个题20分,共80分)

1有人认为“近墨者黑”,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请联系相关理论和个体实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中国当前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选择某一方面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

3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4试述评杜威的教育本质论。

201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0分)

1学校教育

2美育

3遗传素质

4因材施教

5课的结构

6实习作业法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2简述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3简述百日维新教育改革内容。

4简述智者派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主张。

三、论述题(80分)

1论述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

2结合实际谈谈德育在工作中如何实施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3试论《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

4试析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根源。

2012年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0分)

1教育学

2教学

3课程

4德育

5教育目的

6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3简述希腊文化的传播对罗马文化的影响。

4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

三、论述题(80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应如何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2试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3试述蔡元培完全之人格教育思想。

4试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启示。

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0分)

1教育

2教学方法

3陶冶

4课程标准

5体育

6教学原则

二、简答题(40分)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

3斯巴达的教育特点。

4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措施。

三、论述题(80分)

1举例论述榜样法。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4斯宾塞的教育科学化。

201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0分)

1狭义的教育

2课程

3德育

4教科书

5教学手段

6讨论法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作用。

2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3简述卢梭的自由主义教育。

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时应当平时看”的政策说明什么?

三、论述题(80分)

1试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评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3评述第斯多惠的教育心理化。

4浅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癸卯学制》的影响。

201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

2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智育

5教学模式

6讲授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简述我国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古代东方古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

4简述齐国稷下学宫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

1浅析教育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

2试论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3评述苏格拉底方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4试评清末书院的教育改革。

2016年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

2教育目的

3教师

4课程标准

5学生

6演示法

二、简答题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2简述学生复述策略。

3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全人”特征以及人文主义教育特征。

4简述书院讲学、研究以及组织结构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2阅读材料,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本题材料缺失,十分抱歉)

3评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教育实践的作用。

4评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办学思想及其实践。

2016年哈尔滨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

答: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它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广义的教育范围很广,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有组织的,也有无组织的,既有系统的,也有零碎的。

2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①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本位论;②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为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它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3教师

答:教师是指一类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对学生的学习、锻炼和身心发展等,都起主导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师所处的地位、受人尊重的程度是不同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过程的长期性、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这些特点。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4课程标准

答: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关于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包括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说明部分主要是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选编的原则以及教学法的建议等。本文部分是课程标准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系统地安排一门学科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教学的要点和时数,并编有练习、实习、实验、参观等实际作业的要求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课程标准在贯彻与落实课程方案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它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一方面,它是教材编制的基本依据,而且是编好教材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它也是教师领悟与掌握一门课程的精神实质与学科体系,深入理解教材,正确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它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

5学生

答:学生是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的地方受教育的人,或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同时,学生也是古代的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如今,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有发展需要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

6演示法

答: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与讲授法等配合使用,其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演示法实施的要求为:①按照教学任务和教材逻辑事先考虑好演示目的、所用教具以及在何时用何方法等;②用以演示的对象能突出显示所学材料的主要特征;③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以区别其主要特征;④全部组织工作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发展求知欲、主动性和抽象思维。

二、简答题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学生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随后赫尔巴特和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发展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如下:(1)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学生按照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大致相同。每班的人数比较固定,通常是30~50人。(2)把教学内容按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元——课。①将教学内容按学科和学年进行划分,以确定各年级要掌握的内容;②在此基础上,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实现这种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将其分成更小的部分。教学通常就是一节课接着一节课地进行。(3)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每门学科的总课时数、学年课时数、周课时数,一般根据固定的课程计划来确定。每节课的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4)教学场所较为固定:班级授课在教室、实验室进行,场所是固定的。课堂中的座次也是相对固定的,但学生的座次安排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可采用秧田式、圆桌式、马蹄式、会议式。

总之,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和场所固定。它具有个别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简述学生复述策略。

答: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认知策略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它是认知策略的一种,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常用的学生复述策略有:(1)利用记忆规律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要想尽可能多地复述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并合理利用一些基本的记忆规律。

①干扰:干扰会阻碍人们在脑子里复述刚才所学的信息,我们一定要考虑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在进行进一步学习之前,要在头脑中进行复述,避免干扰。

②抑制和促进:

a.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的消极影响称之为抑制,当后面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先前所学信息在记忆中的保存,这种现象叫做倒摄抑制,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时,就出现前摄抑制。

b.前后所学信息之间的影响有些则是积极的,学习某件事常常有助于学习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叫做前摄促进,反之,后面所学的信息有助于先前信息的学习,这种现象叫作倒摄促进,在所有遗忘的原因中,倒摄抑制可能是最重要的。在安排复述时,学习者要尽量考虑抑制和促进的作用。

③首因和近因效应:

a.人们倾向于记住开始的事情,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对首先呈现的项目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和心理努力,造成了首因效应,在长时记忆中建立新信息时,进行心理复述很重要。另外,由于在最末了的项目和测验之间几乎不存在其他信息的干扰,造成了近因效应。

b.为了利用这一点,教师要精心组织课文,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课文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同样学习者要把最重要的任务置于学习时间的首尾,不要把首尾时间花在整理材料、削铅笔之类的事上。(2)合理复习

①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提出了遗忘曲线,所以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进行。

②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是指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学生学习之后要复习四五次,才能将所学内容长期牢固地储存在头脑里,一般认为开始复习的时候,时间间隔要短,以后可以长些。

③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对于某种知识技能,进行整体学习,可以减少别的事情对学习的干扰,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下学习很长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相反,将这长长的一段内容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来学习则相对容易得多,这就是部分学习。

④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一篇材料时,一面阅读,一面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或自己背诵。

⑤过度学习:如果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每次从头到尾读一遍,就回忆一次,我们要读10次,才能完全无误地回忆。则这10次就是我们的掌握水平,接下来继续读这一篇文章,我们的保持就会加强,这一策略称之为过度学习。(3)自动化

自动化指的是随着学得越来越好,任务所要求的注意力就越来越少,自动化非常重要,它能把一些诸如写字、计算等低水平的知识技能,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以便腾出我们的工作记忆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自动化主要是通过操练和练习而获得的。(4)亲自参与

学生在学习完成各种任务时,让他亲自参与这些任务,要比让他只是看说明书或者老师完成这一任务要学得多。此外,在多方面灵活运用所学的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的学习,如用视觉阅读、用听觉听讲、再加口语练习与书写的动作等,能有效地增强记忆,另外复习情境的变化,如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在谈话中使用等,这在学习上都更有成效。(5)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

在一定的情境下,人能联想起在这一情境下所发生过的事,情绪状态相似性和情境相似性一样也大大影响了记忆,我们的情绪兴奋时,能回想出许多愉快的事,心境不佳时能回想出许多不愉快的事。此外,有一种与此有关的现象叫做依存于状态的学习,如果能够回复到与自己学习某种知识时同样的情绪或生理状态,就易于回忆起这种知识。(6)心向、态度和兴趣

①心理态度、兴趣,也是影响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感兴趣的事或持积极态度的事,我们记得牢;不感兴趣的事或持消极态度的事,我们会记得相对较差。

②在教学时,教材的意义必须适合学生的态度和兴趣,另外学生的态度和兴趣并不是先天固定的,教师可以设法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兴趣,使他们容易记住和保留所学的知识,作为学生,我们要设法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兴趣,以适于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在学习中,这些复述策略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它们能影响信息加工系统对信息的注意和编码,但是却不能帮助你在这些信息和你已经知道的信息之间构成联系。所以复述策略在长时记忆中一般无效,复述策略往往要配以其他一些能有助于学习者整合长时记忆信息的学习策略。

3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全人”特征以及人文主义教育特征。

答:文艺复兴是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和人文学科(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的复兴,它表示人类精神的觉悟,是对中世纪束缚人的精神的反抗和对人的个性解放的追求,它是世界近代史开端,是一场文化和思想的革命。(1)文艺复兴时期的“全人”理想的特征

①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②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③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但在基本特征上毕竟有共通之处,这些特征是人文主义在教育上的具体表现。

①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并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③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交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⑤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4简述书院讲学、研究以及组织结构的特点。

答:书院作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消亡于清末。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我国书院的特点主要从讲学、研究和组织结构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具体如下:(1)讲学研究上的特点

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提倡创造与求真

书院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的创发,而且老师在创发方面起示范作用。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的组织,又是学术研究的机构。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教育教学是书院学术成果得以传播和发展的手段。

②学生个人研究为主,教师指点为辅

书院以学生的个人钻研为主,讲明义理,躬行实践,教师多采用问难论辩的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在提倡学生个人研究的同时,也注重知行的结合,要求学生躬行实践。

③百家争鸣,实行开放式的讲学方式

书院实行“门户开放”与“百家争鸣”,教学内容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允许不同的学派之间公开进行广泛的争鸣,逐渐形成了书院的“讲会制度”。这打破了各家书院之间的门户之见和地域限制,形成了学生来去自由、师生之间自由交流的开放办学的优良传统。

④师生关系融洽,共同刻苦探究学问

书院实行自由的择师制度,学生往往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师生之间以道义相守,以诚相待。许多学生入院以后,亲侍左右,时间长久,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加深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他们之间关系融洽,感情深厚。(2)组织结构上的特点

①机构设置简单,管理人员精简

历代书院管理人员的设置往往既是书院的主持人又是书院的主讲人,一般由著名的学者担任,书院的负责人一般被称为“山长”或者“洞主”、“山主”、“堂长”等。书院除了山长之外还设立副山长、助教、讲书等,他们协助山长管理书院的教育教学事宜。另外,书院的学生也可以参与书院的管理。

②课程设置灵活,富有特色与弹性

书院的课程虽以讲学为主,但讲学又分为学术传授、讲会式讲学和宣传教化式讲学。讲学方式和学习科目也各不相同。而且在讲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师生之间就道义问题自由地研讨。老师对学生的考核不只是注重技艺,也注重德才兼备和平时的考核。

③严格书院学规,进行制度化管理

一般书院都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摹本,制定了明确的教育宗旨和教育教学原则,形成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书院所制定的学规师生都能共同遵守,互相监督。

④教育经费自主,保证书院的独立性

书院的经费往往由主持人自筹,而且书院设置学田,这些使书院的教育经费有了一定的保证。书院的经费支出主要是用于教学、购书和进行学术研究。

⑤形成鲜明个性,各自独具特色

每个书院都是某一位大师进行学术研究的基地,在主持自己书院时,注重形成鲜明的个性,独具的教学、科研特色。

总之,书院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近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物质依托,它将图书馆、学校教育、研究机构集于一体,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对中国古代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发展与繁荣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论述题

1论述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答:人的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指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的作用如下:

①遗传因素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如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所以,遗传素质对于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②环境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实践,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人类具有自觉的能动性,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③教育的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力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主导力量,学校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如下:

第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受国家的委托,对新生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它的任务就是教育人和培养人,家庭和社会虽然也有教育新生一代的责任,但不具有这种特征,因为它们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第二,学校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从普通教育来说,小学、初中、高中均有统一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培养任务和要求。它所培养的人,要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严格的规格要求。为实现这种规格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措施。例如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有集中的教育时间,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它们的影响力远不如学校教育。

第三,学校有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学校按编制配备的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人员。他们经过严格的师范训练,有符合教学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教育科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学校对他们还有岗位职责要求,不称职的教师要被淘汰。所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相比的。

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况且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所以说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以及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人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做出有选择的反应,能自觉地做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在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总之,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现实;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阅读材料,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本题材料缺失,十分抱歉)

答: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主要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控制动机水平、给予恰当评定、维护学习动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等。(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①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还可以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并且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地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①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

②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①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③有效的表扬应具备下列关键特征:

a.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

b.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

c.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

d.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

e.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同时,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而言,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环境无疑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我们在成就目标理论中谈到,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受到掌握目标、表现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支配。至于个体具体选择哪一种成就目标,一方面取决于他所持有的内隐能力观念,另一方面就取决于外在的课堂环境。大量研究表明,三种课堂结构激发的是学生三种不同的动机系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