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别人,只要三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8 23:40:51

点击下载

作者:下地宽也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说服别人,只要三步

说服别人,只要三步试读:

前言商品开发部的小林,在会议上失败了!

这里是某大型家具杂货厂商总部7楼的董事会议室:

V形红木会议桌的两边,依次坐着10名公司董事。

为了敲定下期将要开发的新商品,大家正在各位董事面前进行着激烈的演讲……

接下来要上场的是家庭室内装饰开发组的小林。

他前边那一组的策划方案看来是通过了,队员们从会议室出来时各个满面笑容。

这次的开发策划方案是全组成员花了三个月时间费尽心力设计出的新型收纳系统,28岁的小林被项目负责人指名代表团队在公司董事面前做这次策划方案的演讲。

同组的其他成员都站在会议室的另一边提心吊胆地等待着。

小林在投影仪上打开了要讲的PPT,同样内容的纸质资料也正在发给董事们。

擅长提意见的须藤董事坐在从后往前数的第二个位子上。

啊!这场面真是太令人紧张了!但只能硬着头皮开始讲……

须藤董事面无表情地接过资料,哗啦哗啦地翻动着,好像在看里边的内容。

不经意间与坐在最里边的大森社长四目相对,小林本就紧张的心情更加紧张了。“呃——那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介绍我们的收纳系统策划方案,嗯——这是我们组成员共同策划的一个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新型收纳系统。”“那个——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这样的场合,还不是很习惯。不好意思,有点紧张了……”小林稍微瞟了眼各位董事的反应,感觉须藤董事微微皱起了眉头。“那么,长话短说,首先我想讲一下我们市场调查的结果。那个——从用户的调查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了好多问题……”

董事们都在埋头看资料里密密麻麻的文字。

大概介绍完市场调研的内容后,小林看了眼手表。

天哪!已经过去了9分钟!一共就给了15分钟的说明时间。

新策划方案的特征还什么都没讲呢!

最终,小林的演讲以超过预定时间10分钟收尾。好在虽然时间超了点,但该讲的地方都讲了。“那么,这个新商品策划的最大卖点是什么呢?”

须藤董事开口了。

咦?这个我刚刚不是讲过了嘛!须藤董事应该是没怎么听进去吧……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怎么记得了。

只记得董事们提出了很多小意见,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现场提出的问题倒是差不多都回答了。

最终,各位领导给出的结果是“重新完善策划方案”。经营企划部的野口部长满是安慰地拍了拍小林的肩膀。“唉,这绝对是个史无前例的新创意啊,为什么大家就不能理解呢……”

小林同学,实在是有点遗憾啊。

在我工作的国誉公司里也经常能碰到类似这样的演讲。

刚一站到听众面前,紧张感就飙升,好不容易语无伦次地开始了,还没说到正题就用掉了多半的时间。于是开始担心可能没时间讲完自己想讲的内容,本就不安的心情会变得更加紧张,最终只能落个草草收场。

这样的演讲,看起来仿佛就像专门为听众不怀好意的质问(虽然听众本人并无此意)攻势而准备的诱饵似的。

你们当中是否也有人会有同感呢,“如果换成自己,也可能会变成这个样子吧”。演讲这件事就是这样,即便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最终也可能还是做不好。

因此,就想把这本《说服别人,只要三步》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练习和掌握里边讲到的方法。

时间再怎么短也会有一分钟,只要还有足够的时间讲完自己最想讲的内容,内心自然就会变得从容淡定一些。

在我个人看来,《说服别人,只要三步》中蕴含着说服别人的精髓。

事实上,国誉公司里也会让好多人研习《说服别人,只要三步》,认真学完并掌握要领之后,就可以自信面对任何人了。

那么,当大家掌握了一分钟演讲的要领之后,下次也可以试试这样说:“能给我一分钟时间吗?只要一分钟就够了。”

序章这些点请一定要抓住!一分钟说服心得

其一 为了能在一分钟内讲完,最重要的是学会“压缩信息”

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别人会给你多长时间呢?应该是15~30分钟吧。

如果有人提出:“能在一分钟之内把原本30分钟的最重要的关键点讲一下吗?”

这时候你会怎么回答呢?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反应:

①关键点太多了,一分钟可能讲不完……

②好的,没问题。我主要想讲的是××这几部分,理由是××……

那么,如果是你,你会表现出哪种反应呢?

而哪一种反应才能称得上是高手呢?

答案显然是②。因为这种人清楚地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传达什么”,也就是我们认为的“压缩信息能力”高超的人。

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掌握这种“压缩信息的能力”几乎是必须的。

如今的社会信息泛滥,说话的时候也同样会出现让信息就那么冗余繁杂地泛滥开来的情况。因此,如何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简短阐述”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60秒的广告,是不是感觉比较长?但事实上它只有“仅仅一分钟”的时间。因为它巧妙地“压缩”了信息,充分利用了这一分钟的时间,从而达到了传达信息的目的。

有时候,比起捡拾起该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如何丢弃掉自己想讲的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这个技巧运用到沟通与说服中吧。

一分钟内,能让你掌握“压缩信息的能力”说话的时候,因为“表达的时间”有限,加之“对方理解的容纳箱”也没那么大,因而就非常有必要整理“哪些内容需要讲而哪些不用讲”。其二 练习一分钟,可以提高说服水平

我们身边不乏想要提高说服水平的人。

但是将说服练习落实到平时生活中的人应该很少吧。

因此我提议将“说服练习”定为一分钟说服。

平时说话的时候可能有时是15分钟,有时是30分钟,但“练习”的话还是集中在一分钟内进行吧。

通过练习一分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三方面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共同构成了“压缩信息的能力”。

它们分别是“取舍选择能力”“句子组织能力”以及“关键词能力”。

只有一分钟时间的话,不管怎样都讲不了太久。也就意味着任何不需要的词汇都不能加进去,这样自然就可以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①从无数想讲的内容中精选出该讲的内容的能力(取舍选择能力)。

②再怎么长的演讲,句子的构成也应该简单易懂,尽量能让人在一分钟之内理解讲话要点(句子组织能力)。

③因为时间很短,就有必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能留在听众内心的关键词(关键词能力)。

大声宣誓“我一定会把要讲的话都总结在一分钟之内”,先试着实践一下看看效果吧。

这个意识,将成为你提高说服水平的第一步。

学习构成“压缩信息的能力”的三个技巧

①取舍选择能力

②句子组织能力

③关键词能力其三 说服前先“练习”六次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说服练习至少要进行六次。组织培训的时候也是一样,不管什么类型的人,只要重复六次就一定能进步。

并且请试着将这“六次练习”都在众人面前讲。

条件允许的话,推荐大家召集一些朋友组成一个5~6人的小组,彼此配合,将每个人说话时的样子都录下来。所有人都说完之后,大家一边看视频,一边点评和反馈对方说话时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说服的时候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说话的自己”和“对正在说话的自己进行客观审视的自己”分开来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在说服的过程中要同时并行对应两件事情。整体感觉就是,一个自己要调整自己嘴里讲出来的句子的抑扬顿挫以及节奏,另一个自己要根据听众的反应准备接下来要讲的内容,这两个自己要分离开来。也许你会觉得“这么高难度的事情我做不到啊”。但事实上,人只要不断练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可以同时进行两件以上的事情。

就拿开车来说,在考驾照之前,我们都会觉得怎么可能做到一边用眼睛确认安全,一边操作方向盘,同时还要在脚下控制油门和刹车,但是一旦开始练习驾驶,大家都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电脑打字时的盲打也同样,在大脑思考的同时,左手和右手自然就能做出不同的动作。

所以说,只要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就会让很多事看起来好像“理所当然的感觉”,这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在演讲中也是同样适用的。

自己的样子呈现在视频中时,刚开始谁都会觉得“也太丢人了吧”,但是慢慢地就会从视频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随着六次的重复练习之后,就会渐渐察觉到在说话的过程中“正在审视另一个自己”。

如果能到这一步,就太棒了,既可以察觉到沟通环境中的气氛,也能从容不迫地观察到听众的表情。是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份“内心的从容”。不管是什么样的场合,只要能足够从容,就离成功不远了。

一分钟说服就是能制造出这份“从容”的最合适的方法。

那么,在六次的练习中究竟是怎么进步的呢?下面我将结合之前的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次

哎呀,完了!原来我的说话方式是这样的啊,声音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第二次

果然还是不行,人家就是不擅长当众说话嘛!

第三次

讲话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啦!

第四次

每次都会在这里失败啊!

第五次

好几个地方好像都有所改善了呀!

第六次

能够看到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了!出现了能够观察自己的另一个我!

开始一分钟说服前应该记住的说服小知识①“2:6:2法则”: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感动“我们的新商品配备GPS功能,可以精确把握当前所在位置。”“不用的部分可以切成小块保存起来,这是我们这款产品的新特征!”

听到这样的说明后,能有几成的人会感到很新奇呢?

经常使用GPS的人会觉得具备GPS功能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呀,也肯定会有人吐槽“没有用的部分显然会切成小块保存起来呀,这有什么好说的”。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事实上很少有人能让全场所有的听众感动。

一般情况下,在10个听众中,思维敏捷、反应快的有2人,反应一般的有6人,反应慢的有2人。

关于议论的内容,背景知识丰富的听众有2人,多少有点背景知识的有6人,完全不了解的有2人。

对于你说的话,能够积极倾听的有2人,中立考虑的有6人,满怀质疑的也有2人。

事实上,这就是沟通中“听众的比例”。

所以,一定要牢记,先要努力成为一个能说服“八成听众”的人。

2:6:2法则:不能说服全部的听众也没关系受众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拥有不同背景的集团。虽然平时评价一个人的沟通成果时常常会说“内容讲得很清楚”或“讲得不怎么样”,但事实上我们考虑的时候可以不用这么极端。“今天至少80%的人听明白了”,或是“今天可能只有20%的人听懂了啊”,尝试用这样的想法思考,可能就会从不必要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从而能更加冷静从容地一边打量对方的情况,一边组织语言了。②“你属于哪种角色?”从六个角色中重新认识说话时的注意点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听过上千场演讲,听过各种各样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使用说服技巧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我慢慢发现一个规律:不成功的原因也是有模式可循的,无外乎几种类型。

主要可以通过两个因素进行分类,一是“在众人面前讲话经验的多与少”,二是演讲者属于“右脑(感性)型人还是左脑(理论)型人”。

先从容易导致失败的六种角色及12个症状开始介绍。一旦事先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下次你就会有意识地避免和改进了。

演讲中需要注意的六种角色

病例1老实胆小型(年轻人居多)

性格 声音小,总觉得自己讲的话没什么意思,想到什么说什么。

病症及处方

一不小心就会说“我不太擅长说话”

总是在给自己找退路,比如“我真的不太擅长说话”“因为不习惯这样的场合”“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如我所言”等。失败时想找借口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100%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这样的话能不说尽量还是不要说了。

讲话虎头蛇尾

听不到讲话的结尾,会让听的人感到很焦躁。

所以完整地讲到最后是非常重要的,即便说错了也没关系。

结束语讲得没底气,就仿佛在公然告知众人“我对自己没有信心”。

病例2不善言谈型(技术型职业居多)

性格 大量使用专业术语,说话时身体晃来晃去。明明很有实力却没什么自信。擅长解答听众的质疑,但总是绕圈子。

病症及处方

话说太多

这个内容要讲吧,那个也应该讲讲啊!哎呀,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还是都讲讲吧!于是就变成了一锅大杂烩。

听众永远只想听到演讲的重点。

想要详细说明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考虑到听众所能接受的程度。

完全依赖PPT

演讲=做PPT资料,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

首先事无巨细地准备好资料,然后再开始考虑怎么把这些内容讲出来,这样的做法本来就是本末倒置的。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想讲的内容填充在资料中,重要的永远是“你讲的内容”,而不是你准备的资料。“一份很漂亮的提案书”,对于一个提案者来说,这可不是什么赞美的话,这点一定要谨记。

病例3光说不做型(营销策划类从业者居多)

性格 喜欢用“应该怎样怎样……”这样的表达,喜欢外来语。讲话抽象,没有实例支撑。因为想讲很多内容,所以讲话非常快,总觉得听不懂是听众的问题。

病症及处方“总结为三点就是……”病“让我们简单总结为三点”,是一个能让讲话内容简单易懂的基本句型。

这样的表达确实可以有效浓缩内容,但有些人喜欢到处强调这一点。“重要的是以下三点,其中之一的重点有三个。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有三点。”

别到最后大家都在思考“到底有多少个重点”。

喜欢用外来语或专业术语,让听众一头雾水“虽然如今的status(状态)下也有足够的scale merit(规模效益),但是如果以这个scheme(方案)screening(筛选)信息的话,scope(视野)就可以波及这里。”

习惯用外来语的话,总让人有种“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来”的感觉,而且如果对方理解不了的话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另外,对于一些自己使用的时候觉得理所当然的词汇,在面对听众说明时,也应该考虑是否在对方可理解的范畴之内。

病例4毫不怯场的主持人型(行政工作者居多)

性格 说话很流畅但是没什么内容,总是抱有一种“我虽然会给你解释,但可能的话还是希望你去实践一下”的姿态。

病症及处方

爱说开场白,总想显示自己讲得多么浅显易懂“简单来说就是……”“总结起来就是……”“归根到底我想讲的就是……”“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讲就是……”等,像这样的为听众着想,想要简单表达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实上真正容易理解的话,即使不说上边这些开场白,听众也能轻松理解。

陷入困境,不必要的话也反复强调

擅长说话的人会把重要的部分反复强调,但是讲不清楚的人常常会对不重要的内容也不断重复。

说话的时候一会儿讲东,一会儿讲西,总是陷入迷途。最终结果就是自己绕进去了,听众们却早已经在出口召唤他“快点绕出来吧”。

病例5居高临下型(董事阶层居多)

性格 说话时总是高高在上的感觉,经常跑题,讲话时间很长,讲话内容大多是经验之谈。

病症及处方

沉迷于自己过往的经历中不能自拔“我年轻的时候,曾默默无闻了八年多,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地位,是因为我总是把前辈们想的东西先行下手准备。”“刚刚讲的那一段不错吧,再怎么说也是亲身体会过的经历嘛。说到这儿,顺便再给你们讲另一个故事吧!”

故事确实是个不错的故事,但这故事少说也讲了20遍了吧?迷恋自己也要有个度啊!

过度引用大家都知道的句子“我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让周围的人更轻松……”“人这个字呢,它的构成就是两个人彼此扶持……”

有些话或故事第一次听时可能会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听多了只会让人昏昏欲睡。好句子好故事的引用必须恰到好处,不能把它设置为我们讲话的重点,当作调味料来使用就够了。

病例6一决胜负型(多为销售人员)

性格“我都做到这地步了。”“请认可我的努力!”“让我干什么都行,我都会做的。”相对来说比较会说话,但是内容散漫,自认为热情才是强项。

病症及处方

话题容易跑偏“顺带讲讲这段应该也挺有意思的吧”,出现类似这样的离题内容,90%的谈话都会失败。

在众人面前说话时,常常会灵光一闪,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说到这儿呢,我想起了另一件事,曾经……”有人忍不住就会说出这样的话,出于服务精神增加话题,但事实上,听众并不想接受这种服务性的话题。

过于诚惶诚恐“山下部长大人,这次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实在感激不尽。”“提出这样的要求真的万分抱歉,接下来能否再给我们一点点的时间讲讲敝公司的服务。”

虽然讲话者本人可能是想制造出一个容易亲近、非常恭敬的氛围,但是听的人会觉得明明不必要这么谦卑的,这样让人觉得好有距离感啊。所以,态度过于谦逊也是个问题。专栏 总有人喜欢刻意给自己的语言中加入玩笑或幽默的成分

常有人觉得要是能在自己的话语中加入一些诙谐风趣的小幽默,或是一些能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该多好啊,于是便铆足了劲往里边加这样的内容。

听众听了自己的讲话后笑出声来,不仅可以缓解说话者的紧张之感,同时也会让说话的人觉得自己的话好像已经牢牢抓住了听众的心。

但是呢,这并不意味着加入幽默就一定是好事,而且,讲一些自己不熟的笑话是非常危险的。讲了笑话之后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气氛,其实是一件蛮尴尬的事情,更糟糕的是,有时候在一些情况下别人可能会觉得“这家伙开什么玩笑呢”,进而产生不信任之感。

因此,说话的时候没必要勉强加入一些幽默或玩笑。

但是可以多考虑一下自己的语言构成是不是太过死板无趣了,是否还有余地加入一些“娱乐内容”。

在这一点上,重要的是你心里一定要清楚,我们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为了让我们提案的内容以一种更有魅力的方式传达出去。第1章学习掌握一分钟说服1 构建一个好的故事大纲▶▶▶最初的一步

按照“故事大纲”“讲话方式”“资料制作”这样的顺序一步步提高说服能力

一般而言,我们要具备以下三项技能:“故事大纲”“讲话方式”和“资料制作”。

所谓“故事大纲”,指的就是对要讲的内容进行思考的能力,用电影术语来说就是电影的“剧本”。“讲话方式”是指在现场加入姿势和动作,即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话的能力。用电影术语来说就是电影中的“演员”。“资料制作”就是制作出在视觉上容易观看的资料的能力。用电影术语来说就是电影的“导演”。

这三项基本上属于不同类型的技能,所以在电影中一般由不同的人来担任。但是在一个演讲中,多数情况下这些都由一个人来完成。也就是像北野武先生那样既当导演又当编剧,同时还是演员,一人身兼三职的感觉。

同时,另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有人是先做好了资料之后才开始考虑怎么去讲。

但是,这种时候请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的话,不觉得反了吗?就好像先进行电影的导演和拍摄之后再开始考虑剧本,本来应该是先从剧本开始才对吧。“一分钟说服”也是这样,制作出准确合适的故事大纲之后,怎样将其恰如其分地讲出来,恰如其分地传达出去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作为支撑的辅助性的角色。

演讲必备三技能的优先顺序

①首先考虑好“故事大纲”

②掌握“讲话方式”

③最后制作资料本书中我会先讲怎么构建“故事大纲”,之后对“讲话方式”进行说明,“资料制作”的方法会在掌握了这两项之后再进一步阐 述。所以大家首先思考一下如何成为一个一分钟的脚本家。▶▶▶第一步

一分钟分成三段!15秒钟:“是什么呢?”10秒钟:“啊?!”35秒钟:“哦,原来如此啊!”

关于一分钟说服对方的故事大纲,首先我们把这一分钟分成三个模块来考虑。这三个模块分别是:

然后,我们给“疑问”这一模块15秒,给“结论”10秒,给“理由”35秒,按照这样的时间比例来分配。

平时的商业习惯中我们常常会被灌输要“先从结论开始讲”的观念,所以可能也有人会质疑“确定要先从疑问开始吗”。

但是在一分钟演讲的情况下,在“结论”之前先讲“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而且会给听众更强烈的冲击,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15秒)疑问➡是什么呢(兴趣)“别说好像还真没这么想过呢……”(10秒)结论➡啊?!(惊讶)“什么?到底怎么回事呢?”(35秒)理由➡哦,原来如此!(认同)“确实如此,果然厉害,决 定了!”

如果听众的想法能经历“是什么呢?”➡“啊?!”➡“哦,原来如此!”这样的一个变化,我们的演讲就可以称得上成功了吧。

一分钟分为三个模块

●15秒:向听众提出“疑问”

●10秒:发送结论

●35秒:增加理由,说服听众15秒疑问篇

STEP-❶ 15秒之内“提出明确的疑问”

前边也讲过,15秒提出完整的疑问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更加详细地看看它的必要性和提问方法。

一般而言,能成功说服别人的人几乎都是提问高手,因为他们能恰到好处地引起听众的兴趣。人的本性就是,当面前出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时,忍不住会马上想寻求其答案或理由。

比如说,即便是平时最讨厌记汉字的小孩,当他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汉字的智力游戏时,也会满脸兴奋地去思考答案。

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要去思考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引发人类这种“想知道答案”的强烈的渴求之心。

另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听众明确“现在应该考虑什么”,努力让他认为这是“自己该解决的课题(属于自己的事)”。

听众听完之后,最终你讲了什么呢?你想讲什么呢?完全不知道,这样的结果绝对不行吧。

通过提出问题,指出听众现在该考虑的事项,明确“现在该解决的课题是什么”。这点讲清楚之后,听众才会开始切身思考“这确实是个问题”,然后才能认真去听你的演讲。

相反,如果听众觉得这还不是“自己该解决的课题”,那么,即便你提出的方案再好,他也会认为“还不着急去解决”,也就有很大的可能不认真听你的演讲。所以说一定要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从一开始就让听众觉得“还是考虑一下比较好”。

用提问来激发人们强烈的“想知道”的渴求之心

STEP-❷ 利用媒体,练习如何向听众提问题

其实,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并非一件容易之事。

说来也是奇怪,越是成年人,越不会拿自己知道的事情故意以提问的形式让别人来回答。

而小孩子却可以非常自然地编一些智力游戏让妈妈回答,像下边这样:“妈妈,妈妈,请问太平洋的中间是什么?”“嗯,让我想想啊……是‘平’字!”

然而,上学之后一般提问题的都是老师,自己则变成了回答问题的角色。这样的生活过了16年,长大之后,那种想要让别人回答自己问题的意识就变得更加淡薄了。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提出问题让别人回答,这样的事情“难免有点自以为是的感觉,太难为情了”。

但是,如果你想在演讲中引起别人的兴趣,就一定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听众来回答。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提出的问题不那么突兀呢?有一个方法是利用电视等媒体来进行训练。

首先请用一周的时间,尝试留意一下自己从电视机或收音机中听到的提问。然后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提问“为什么会那样呢”“为什么会播放那样的新闻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造出好问题。

关注媒体在“面向观众提问”时的台词

①利用新闻影像

②从身边的话题开始

③天气预报

④体育新闻等

STEP-❸ 创造一个好的提问“入口”

虽然是为引起观众兴趣的“15秒提问”,但也不是简单做成智力问答就可以了。

我们平时常会听到的是下边这种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提问类型:“同学们,大家觉得能够让公司生产力有戏剧性提高的方法是什么呢?”

这种问题,听众听了会默默地想:“这谁知道呢!”

另外也有人在PPT的屏幕上非常显眼地打着几个大大的数字(比如:1235),然后开始大声向听众提问:“大家知道这几个数字是什么数字吗?”(反应还是相同的“这谁知道呢”。)这种提问的答案多数是不妥当的,如果你自己回答说“其实这是我公司去年提供过服务的客户数量”,大家的反应就会变成“所以,怎么了”。这种情况下,不仅会让听众觉得扫兴,而且不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演讲氛围。

因此,我们首先还是从对方也有所了解的,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开始提问吧。

稍微说一点听众所了解的话题,以此为入口,慢慢让其进入演讲的世界中吧。

当他进来之后,就立刻将课题(存在的麻烦、困扰的事情、未解决事项)明确。这样,听众就会从心底里想知道“要怎么做才行呢”,这时候你把方案展示出来。这样的顺序,是非常聪明也非常有冲击力的演讲推进方式。

聴打造好的提问入口,让听众轻松理解

最好的顺序如下:“文章短一点儿也没关系,努力打造一个让听众毫不费力就能进入话题的入口。”

STEP-❹ 通过How、Why、What来制造问题

让我们更详细思考一下“能在15秒内提问”的表达方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