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看中国十年经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11:59:25

点击下载

作者: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力量: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看中国十年经济

中国力量: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看中国十年经济试读:

前言

中国力量

对于不断崛起的中国经济来说,一批批优秀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和成熟,很给力。

同样,对于不断求索的中国企业家来说,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大环境,很给力。

这也表明了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的良好互动关系,当中国经济力量持续向上的时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群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当一批批优秀中国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时候,中国经济力量也注入了新的增长活力。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恰恰见证了这样一个相互给力的良好互动关系。作为其中最具表现力和个性化的因素,经济人物被电视镜头敏锐地捕捉到,并推到聚光灯下,成为耀眼的明星,他们身上承载着历史,从经济的角度诠释着中国的力量。

或许是巧合,2009年,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第十个年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为更专业的“财经频道”正式播出。应该说,财经频道也是这良好互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给出了一个主流财经媒体应给的力,更从这良好互动关系中获得了力。凭借这良好互动关系的给力,财经频道取得了较大发展,并更坚定地走向专业化、国际化。

2010年,也是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进入新的十年之际,财经频道推出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该片是中国第一部探讨公司制度的纪录片,在经济界和企业家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遗憾的是,在公司的力量中,还较少出现中国公司的身影。

然而,这遗憾却又可化为我们对经济年度人物新的十年的期待,那就是:在这新的十年中,我们的经济年度人物,能为我们带来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的公司,这些经济年度人物和他们的公司不仅能带来经济崛起的力量,而且具有影响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新、社会生活等诸多层面的推动力。

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更骄傲地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真给力!郭振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第一章跨越十年过去的十年,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融入世界的十年。创办于2000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到2009年已经走到了第十届。所以2009年增加了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的特别评选。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指出,站在中国经济十年来迅速崛起的新起点上,通过对人物的梳理,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将从当年经济领域的标志性事件中,提炼一张真正“面向未来”的榜单,描绘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综合预期。十年商业领袖获奖理由

65岁,本应该多花时间去完成高尔夫100杆的目标,但做企业领袖更能激起其豪情,他说:“企业就是我的命。”获奖感言

我觉得生在这个时代真的非常幸福,所以我和我的同事要努力做好人,做好事,做好企业,为我们这个时代,为中华民族尽一份绵薄之力。柳传志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获奖理由

如今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他的品牌,他的产品已经不再被人视为廉价货,而是让生活更舒适、更便捷、更有品质和品位的创意大师。获奖感言

我们无愧于这十年,因为我们已经冲破了传统经济下的思维模式,重点向着互联网经济的世界名牌冲击。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获奖理由

这是一个成功者失败的故事,他所有的成功都从这里开始……获奖感言

第一就是创新精神,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有今天的独特的万达的商业模式。第二个就是坚持精神,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会成为先进,但是企业家要百折不挠,坚持到底就会做到成功。王健林 万达集团董事长获奖理由

他并购了法国最大的家电企业,从此受到拖累,他承认破产可以脱身,但是他不能承认失败,让这面旗倒下。获奖感言

在困境中一定要坚持,要有这份坚持的毅力和勇气我们才能在最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获奖理由

一家国企给9000名美国人带来了希望,他们给他们颁发了荣誉领航人奖。但是他最看重的还是码头工人给他颁的奖,因为对于全球行业和物流业这是一种和谐、共赢的精神。获奖感言

十年前我们的收入325亿,十年后我们的收入1906亿。十年前的利润只有5.15亿,十年后利润最高的年份2007年340亿利润,我们进入世界500强。我坚信中国的明天更加美好。魏家福 中远集团总裁获奖理由

这位富有创新意识的银行家,让一个区域小新航做上了国内银行界的第六把交椅,他说,“当华尔街在裁员的时候,我们在招聘员工,当许多经营机构在这里纷纷倒闭的时候,我们在这里诞生。”获奖感言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仍然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地追求应变创新,抓住金融危机的机会来赢得世界的尊敬。马蔚华 招商银行行长获奖理由

他相信自己走的住宅产业化道路也是对未来负责的唯一的方式,精装修能减少80%的垃圾。获奖感言

我相信2010年仅仅是一个开始,到2020年,中国已经非常明确地承诺了我们碳减排强度是40%~45%,所以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我们一定会呼吁中国政府庄严的承诺,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获奖理由

他推向的上市公司多达7家,他打造出一艘艘地产领域的旗舰。获奖感言

今天得这个奖,希望中国经济能够继续转变增长模式,产品能够做得更有附加值,更有品牌,更有服务,更有竞争力。我们希望这个能够继续推动中粮的进步。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获奖理由

多年以来,他心里带着芝麻开门的希望去敲一扇一扇的门,终于有一扇希望的大门向他闯开了,他成功创建了一家电子商务网站,如今已经誉满全球。获奖感言

我觉得对阿里巴巴来讲不是把自己的机会做得越大越强,而是让更多的小企业成功,我特别希望未来几年中国人物中有我们小企业,创造中国绝大部分GDP的小企业能够创造年度经济人物。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获奖理由

以“开放、务实、敏锐、专注”的精神获得评委和网友的一致认可。获奖感言

今天我们的梦想是希望互联网能够像水和电一样融入人们的生活。你可能觉得所有的企业和用户已经使用互联网,但是你又不觉得它存在。我觉得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发挥互联网最大的价值。马化腾 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十年得正果

无论什么事,不懈坚持了十年,就不能不让人自豪。——《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2009年

在中国走向崛起的历史中,2000-2009年的中国,是最史无前例的,是最不可替代的。过去的十年是如此的灿烂,特别是对于沉默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华民族来说,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骄傲与辉煌,也从来没有像这十年那样得到如此大的绽放。

十年前的1999年是一个世纪之交的特殊之年,中国经济的改革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最为艰难的深水区。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十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又接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经历了变革所带来的巨大阵痛,也经历了中国制造所带来的种种贸易摩擦;经历了股市的泡沫,也经历过网络的膨胀。但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的历练,在每一次危机面前,中国经济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每一次危机,中国都承担起了挽救危机的重要角色。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十年书写骄人篇章

如果说,这十年刚好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迅速崛起的十年,那么中国经济每一个成长瞬间的守望者、亲历者和见证者则非“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莫属。

从众多传媒人的评述中,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风向标意义,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十年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肯定,以及对中国经济十年发展的敬意和期待。评论原文十年得正果

无论什么事,不懈坚持了十年,就不能不让人自豪。“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今年正满十年。十年磨砺让“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这柄宝剑锋芒毕现。

算上本届,十届评选委员会共评出了上百位得奖者,其关注的候选人应该在数百位,而其视野至少要涵盖几千上万人。这些获奖者不仅覆盖了当年的中国经济热点,更代表一段时间内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正如主办方所希望的,十年的努力终于将“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打造为中国的“经济奥斯卡”。

就像一片生命力顽强的翠竹,一年一节生生不息,十年始成林。

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夜空中繁星点点,而“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给我们选出了最亮的那几颗。

从最初的柳传志、张瑞敏、倪润峰,到现在的王建宙、朱新礼,获奖者几乎涵盖了竞争领域的全部,这可能与竞争性领域话题更多、知名度更高有一定关系。

静下心来回看往届的得奖名单会发现,热点,是该评选最大的特点。名单中的每一个名字,都可以让人回想起一段轰轰烈烈的往事。比如,第一届的柳传志、张瑞敏,代表的是当时中国民营经济正在高潮期,各企业的势头如火朝天,“教父”的帽子漫天飞舞的历史画面。再比如,2003年的张庆伟和2008年的马兴瑞,也会让人畅想中国自己制造的大飞机、火箭一飞冲天的场面。凡此一人一事,皆为焦点中的热点,足以传世为后人所纪念。

这些企业家的点滴事迹汇聚成历史的大河,在新的年度人物评选的同时,众多历届获奖者组成了一幅中国经济发展的长卷。在这幅生动的卷轴当中,有人鹏程万里,有人昙花一现,有人启程转折,甚至有人时过境迁。

十年兴衰,尽收眼底。

但是,历史不光是用来纪念的,历史最大的作用是对照我们今天的行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十年评选的意义不仅在于肯定前人,更在于对照今人,鼓励后人。明白了我们今天的成绩是怎么来的,才能够明确我们将向何处去。

与热度不可分割的是得奖人物的重要程度。换言之,没有一定的影响力,也不大可能掀起太大的风浪。有时候,作为一个人,其话语权微弱,但是代表了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其话语权就不可小觑。正是这个道理,企业越大,老板说话的分量也越重,他们的影响也越广,入选的机会自然更大。这也许是观众满眼“明星”的客观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评选的推进,在人物的重要性之外,一个明显的现象正在出现,那就是小人物串成大历史。

大人物改变历史是理所当然的,美国总统的一句话,很可能改变世界未来几十年的命运。但是,要让一个小人物通过一个当初不被大众理解的行动、一句最初不被大众重视的话,影响别人影响事件,难上加难。

而“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十年来在浩如烟海的细沙中,发掘出了众多“金沙”的样本。不论是最初几届的刘姝威、熊德明,还是最近几届的廖晓义、冯东川、李金城、雷闯,纵观“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叱咤风云,反而越来越社会化、平民化、公益化。即便没有入围最后的总名单,但非企业家候选人名字的出现本身就说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推崇的评选标准不单单只有企业特色,而是还具有浓郁的社会特色、人文特色、公益特色。

因为,电视的受众是大众,尤其是CCTV,他的观众包括全国各行各业、各阶层、各战线的人,明星只能产生距离感,只有贴近观众,以真情打动观众才是最长久的做法。

但是,“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始终坚持的评选标准,坚持对社会、对经济的影响力与推动力。尽管有时,一个人的力量显得那么渺小与薄弱,但是一旦受到公众的瞩目,这种力量则会被放大到无限,这不仅是传媒的力量,更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来源:《英才》杂志社社长 宋立新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彰显英雄品牌价值

有人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而美国的媒体评价“其重大的政治意义,远远超出了商业价值。”

在我看来,更愿意把这种评选理解为中国经济的纪传体编年史。

一个由国家电视台牵头的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反映的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若干年后,当我们把过往的一次次评选打开,希望能够看到关于历史的鲜活记忆,看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的真实记录。

这样的品牌价值,远远不是明星秀或者商业评比可以比拟的。

成就品牌的品牌,是大品牌

今天,“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已然成为人们介绍那些有影响的人物时重点使用的前缀——如果他曾经当选的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品牌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相当程度上来源于他对于被评选人物的品牌塑造力。

无论是知名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还是部委大院里的官员、普通的农妇,当他们被推到CCTV的领奖台时,个人的品牌与他身后的企业品牌都在无形中升值增色。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塑造品牌的平台。

为什么“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具有这样的公信力?首先来自于主办媒体的公信力。作为唯一的国家电视台,央视是国内国外公认的中国媒体权威,这个活动的公众影响力鲜有比肩者。

其次,入选的人物大多是广为人知的人物,他们要么是重要企业的领袖人物——并且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紧密相连,要么是在经济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要么是重要岗位上的高层官员,他们的决策、言行常常与一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走向相关。有时,当选人物个体虽然不重要,但他却是某个重要事件的化身——比如让总理为她讨薪的农村妇女熊德明。正是由于将“最当红”的高端经济人物“一网打尽”,构成了这个评选的分量。

再次,迄今为止,由百余位评委评出的历届年度人物大致能够与广大受众的认知相吻合,基本符合人们的情理判断,这也有助于迅速确立这个评选的可信度。

这些要素的组合,使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很快成为反映中国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舞台上,年复一年涌现出闪亮的人物品牌,又反过来将舞台照耀得更加光彩——这或许就是人们把她比喻为奥斯卡的原因吧。

牢牢种下社会价值的品牌之核

人们熟悉的另一个经济评比活动是包括“胡润财富榜”在内的“福布斯财富榜”。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不同的是,财富榜以财务数据为唯一计量单位,无论富豪排名还是慈善榜,都以金钱的数量为准。

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上榜者不但不感谢,反而大光其火,要与胡润对簿公堂。

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会因为登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光荣榜而质疑央视。

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年终评选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把华南虎列为年度宠物的搞笑评比。

这样那样的年终榜都有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也各有各的消费群体,但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标杆显然不能以金钱或者娱乐为主。“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之所以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坚守,这个核心,就是始终以社会综合价值为准则,立足经济,但不限于经济指标。“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每年都有变化。2002年强调“创造力、挑战性和影响力”;2003年是“影响力、前瞻性和创造力”;2004年是“创新、责任、健康”;2005年,是“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2006年特别把“责任”提到第一位;2007的主题更加明确——“谁是中国制造的脊梁”。

每年评选的主题不断演进,主线却始终鲜明。十年来,推出真正的对中国经济起重大作用的人物主旨不变,侧重于挖掘经济年度人物的社会价值的追求不变,“找遍中国”寻找典型代表的做法不变,并最终确立经济年度人物特有的遴选标准。应该说,九年来,这个评选做到了这一点,也成就了自身的风格,赢得了社会主流人群的关注与认可。

整合营销传播推动品牌成长

作为央视财经频道的金牌栏目,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没有满足于一个频道的影响,她对自身的包装与市场推广也是不遗余力的。

比如,她让每位候选人在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发表演说,以最大面积地扩大影响、聚集人气。开展城市巡讲活动,包括“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讲堂”在国内国外的重要城市一路展开。这些活动不但进一步扩大了年度人物评选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形成了品牌增值效应。

以中国制造为话题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海外城市论道的活动显然具有超越一般评选活动的雄心。

2007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在引起世界更多好奇的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一些疑惑甚至质疑的声音。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世界巡讲正是为此而举办。演讲者都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获得者,他们作为中国的商界精英或者中国顶尖的经济学者,将从各自的视角,讲述和解读中国制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秘密,如何看待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共同成长的信心。“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这次用实际的宣讲活动,告诉世界一个答案。”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如是说。

一场媒体的评选活动至此已经具备了配合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走出去作贡献、推动企业品牌全球影响力的深层意义。

满足一个时代的精神需求,是大品牌的源泉与基石

除了上述的种种理由,“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品牌价值的深层来源是什么?

在深层次上,是社会的需求,是精英阶层与普罗大众寻找方向与坐标的内在力量形成这种评选的基石。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

在和平年代,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财富增长作出表率的人物是最受民众瞩目的英雄。

我们这个的时代,有人说是5000年来未有之盛世,也有人说是没有信仰的浮躁年代,无论哪种说法,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追求发展与成功是当下人民的主旋律。这种内生的力量,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动力。

对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人物的崇尚与赞扬,显示的是一个大国公民向上的理想。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不仅是一个媒体的选秀,也不仅仅是一个上流阶层的游戏。在这个意义上,要祝愿过去与未来当选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来源:品牌战略专家 李光斗回望历史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转型、成熟的时代,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必须践行自身的社会使命,传媒人的济世情结在转型中也由此得到落实。这就需要财经媒体像“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同仁们一样,具有饱满的情绪去观察、发现并记录下改革进程中“人”的存在。其所观察、发现并记录的将不只局限于一个个推动改革、参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代表”。被这个节目所观察、发现并记录的还有中国走向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融入全球自由贸易的过程。

纵观过去十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交织下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完全是基于个人的一个简单的感觉,并不严谨。第一波为2000-2002年,这波浪潮中,计划经济特征还较为明显,中国资本市场也尚处于成长期,产业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力量。

这个时期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更多地与体制改革因素相关。比如“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宝钢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企华、中国联通董事长杨贤足、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北大光华学院副院长张维迎以及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

2003年,是一个转折。2003年是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大变革的一年:第一家中外合资券商诞生;QFII第一次进入中国;首批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瑞士银行在中国股市投下第一单;影响至今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暂行办法》颁布。

金融资本的爆发也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金融资本开始走上经济发展的舞台中央,引导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资本在强势的金融资本面前开始变得弱势。借助金融资本高速成长,社会涌现大批财富新贵,“天方夜谭”般的财富神话故事层出不穷。

经历2000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新经济在金融资本的助推之下,重新得到认可和关注。同时,国内进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IT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2003年的丁磊开始,“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涌现出以马云、侯为贵、吴鹰、马化腾等IT业界领军人物。这些印有新经济标志的企业家们比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更加关注商业模式的变革以及未来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整体的发展,人们对于财富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在追求财富增长的同时关注财富的品质。这次经济浪潮从20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5年。

第三次浪潮的到来有点突然。

与此前两波经济浪潮不同的是,第三次的浪潮则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经历了金融资本的膨胀以及迅速的衰退,产业资本借助金融资本又逐渐回升。

国际金融资本大肆扩张,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地产投资陷入了疯狂的境地,原油、黄金、铜、铁矿石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急剧上涨。国际金融的疯狂也传感到了中国,资本化和金融化在中国经济开始升温。国内的地产、A股市场在经历长期蛰伏之后也开始上升,并逐步到达顶峰。到2007年10月,A股市场气势如虹冲破6000点,不少股票不到一年间涨了几十倍。

因此,出现在“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与金融资本相关占据四席,包括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金融资本带来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泡沫。

很快,这样的泡沫在2008年开始褪去,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倒闭给金融资本的“疯狂”画上了一个句号。雷曼兄弟倒闭,“华尔街神话”走下神坛,金融资本进入到蛰伏和调整期,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到调整时期。

金融资本话语权逐渐趋微,产业资本的力量重新主导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资本人物重新成为经济年度人物重头戏。其中,包括“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王建宙、广汽工业集团董事长张房有、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肖亚庆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

这样的趋势一直延续到2008年。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李宁体育用品董事长李宁、雅昌企业集团董事长万捷、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CEO卢文兵、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以及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等产业资本力量以绝对优势占据经济年度人物。

十年CCTV打造“一榜”,十年CCTV书写骄人篇章。十年也见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以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胸襟与世界各国真诚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历程。“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经超越了活动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中国经济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与合作的平台,更好地展示与推介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前景,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世界经济前行的驱动力。十年缔造品牌栏目评论原文传媒创新的一个品牌

有幸参与过“CCTV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并对开展了十年的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行点评,正如被业界誉为“中国认知度最高、最受社会各界推崇的一个品牌”,从一个传媒人的角度看,这项评选活动无疑是传媒创新的一个品牌,我以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时代为镜,奏响时代最强音。“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通过有效整合调动资源,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成为传媒领域的一件盛事。紧扣“经济发展是主流,创业创造是强音”,既从行业切入,又从行业跳出,突出的是普遍意义,所以参与者众多,参与报道传播的媒体也众多。评选活动调动了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包括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等各种媒体,利用走进校园、各地巡演各种形式,利用公正、公开、权威的各种评选方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其中百人评委团中,既有不少中外权威媒体的领导,又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和人士,特别是最后的颁奖晚会和结集出版等系列深度活动,将整个评选推向了一个高潮。“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奖励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企业家、经济学家或者政府官员;这些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年度具有标志性新闻事件,他们敢于负责,勇于创新,在所属产业和行业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他们推动着绿色生产力,创造阳光财富。沿着这十年评出的经济年度人物轨迹,我们可以感受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节奏,感受到时尚变迁潮流迭换的波澜,感受到创新进取走向世界的步伐,感受到时代变化精神升华的脉络。当年标志性新闻事件中的经典人物,当年平凡人物中谱写出的经典事件篇章,通过人与事件的有机结合,瞬间与永恒的意义融合,展现出人性中的光辉,展现出事件背后的价值,展现出时代的一个断面和剪影。

二是以人为本,聚焦关注最佳点。“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通过人的故事、命运吸引公众,反映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之处,同时通过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反映人类普世价值与民族核心价值的结合点。特别是来自最基层的普通人感人动人、催人奋进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细节,因为不回避矛盾、问题和失误,不是就经济说经济,这些人物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还原为你我他身边真实的一员,更加亲切、生动和自然,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传播效应。

评选活动始终以人物为线索和载体,梳理每一年度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与走向,具有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作用。选取这些人物的时候,注意到了行业代表性、人物故事性和社会公益性,经过层层推荐、筛选,反复挖掘、核实,评选出来的人物总体来说经得住历史的检验,给公众留下了很深记忆,有些人因为他们经典的言行,甚至让公众耳熟能详、脱口而出,成为时代的流行言行,他们也成为公众特别是年青一代学习效仿的榜样和楷模。

评选活动因为坚持了以人为本,所以独具一种亲和力和魅力,作为传媒本身最大限度调动公众参与和分享的属性,评选活动在获得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也于无声处创新了传媒的整合品牌营销。以人为本,聚焦关注最佳点,也聚集体现了创意和创新,十年评选中的创新,体现在思想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之中,而这所有创新无一不是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每一年在形式、内容和手段上都会有一些创新,从一个传媒人的眼睛,我看到的既有种种精彩纷呈的外功,也有不断扎实充实的内功,传媒品牌营销的聚合效应,既体现在传媒发扬光大的社会效益中,也体现在润物无声的经济效益中。

三是以精神为魂,触摸心灵最深处。

自古“成败兵家未有期”,“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不以成败论英雄,提炼精神展风采,每年都设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特别是近几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越来越注重一种自强不息、创业不止的精神的弘扬,这其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还透射出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文主义思想。关注那些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关注那些从各个方面推动社会进步的弄潮儿,关注那些为弱势力量说话的代言人,关注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发展默默奉献的行业领军人物,关注那些以柔弱身躯撑起一片蓝天的“小人物”。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历史,其实也是中国记忆和民族精神的历史!这,正是传媒追求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所在。

当然,正如所有事业发展的道路一样,我们难免也有挂一漏万之处,难免也有平衡选择的痕迹,难免也有众口难调的困惑,难免也有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局限,但是,只要本着对公众负责对时代负责的态度,本着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态度,本着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态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具有与时代同行、为时代喝彩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我衷心祝愿作为中国当代传媒创新的一个品牌,“CCTV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能够继续发扬自身的光荣传统,坚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的精神,进一步探索和健全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新需求,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曲中一个辉煌的乐章!来源:《中国青年报》常务副社长 张坤电视“媒介事件”:经济叙事的新范式 ——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仪式化表达

关于“媒介事件”,西方有几种不同的界定。本文所说的“媒介事件”,是借用丹尼尔·戴恩和伊莱休·卡兹的概念。在这种概念里,媒介事件是一种电视直播,也可以说是电视的一种的庆祝性观看——就如节日那样是人们盼望的事情,以区别于一般的日常观看。观看内容则是为人瞩目的电视直播事件,通常是国家级的事件。它一般会脱开某一事件的具体意义和内涵,而突出社会的某些核心价值和集体记忆,事件的表达带着仪式性的崇敬。电视通过展示特定的社会形态,以呈现象征性事实来表达理想、唤起大众关注并得到大众的确认。在此过程中,媒介事件又引起众多媒体关注、从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这些方面,“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尤其是自2006年以后直播的颁奖礼,都是成功的媒介事件。

一是打造媒介事件,强化人物的象征性意义。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诞生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打造“媒介事件”的过程。这个从2000年起开始的评选活动,最初只是中央电视台一个栏目的活动(“经济半小时之夜”),之后不仅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大事件、一个日趋成熟的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更成为中国经济领域、中国传媒界乃至大众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事件。它不仅有了越来越明确的理念,呈现手段也从录播改为直播,具备了“媒介事件”的所有特征,而且更娴熟地糅合了主流意识形态和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它提炼了每年经济新闻中具备历史特质的那部分内容,经过整合而成为“媒介事件”,以仪式化的手法,通过评选经济生活中有符号性意义的人物,象征性地记录了中国经济生活的历史,并为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梳理了思路、确立了某种理想,以唤起经济领域以及所有大众的关注和认同。

在媒介事件中,几乎都有些“英雄人物”,电视通过传达他们的进取精神,统合出新的主题,并以此主题整合事件。按照戴恩和卡兹的观点,媒介事件有三种类型,即竞争、征服和加冕,本文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为一种“加冕”式媒介事件,它彰显权威,强化那些象征性人物背后的意义,通过提供人物的故事、事迹,来设置或引导对这些人物的解读。中央电视台对于评选结果的揭晓过程,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新闻的方式呈现,而是将它打造成了媒介事件,每一年的评选,就是对当年中国经济大事件的盘点和回顾过程。

在这个媒介事件中,几乎包含了最高程度的传统新闻价值,因此它本身又成为众多媒体追捧和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评选出的人物,都带有“时代英雄”的特质,有很高的报道价值。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评选出的经济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群体,用自己的努力,正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而他们也成为一个个符号,记住他们,就记住了中国经济在一个特定发展阶段的鲜明个性,正是他们的故事,记录下了中国经济不断走向更高更强的精彩细节。

以2006年为例,这一年的评选标准,除了重视创新性和影响力,更突出对社会和对未来的责任感。这种理念,既是对当时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新事件的提炼,同时更是电视台对未来经济领域的一种理想和希望。环保、慈善、公益成为评选的关键词。各个奖项的获得者除了在经济领域卓有业绩外,也都在担负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表率。评选李嘉诚为特别荣誉大奖的获得者,是以新闻为基础的:这一年,李嘉诚宣布将再捐出个人财富的1/3、价值480亿元,为华人企业家树起了一面旗帜。

二是通过仪式化形态,突出核心价值观。“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一直是重视仪式感的。前几届在北京饭店举办的颁奖晚会,现场阵容的豪华与辉煌,堪称盛典,但那时都还是录播形态,电视观众是被动观看,没有参与感,正如当时主办方CCTV财经频道的负责人许文广所说,观众观看录播的颁奖礼没有期待感,而直播能营造出很浓的期待感。2006年改为直播后,理论上说,“媒介事件”的仪式感增强了,有了仪式庆典的参与形态,观众在实时情境中有一种平等的体验,对其中心价值有一种专注感。就如戴恩和卡兹所说的,仪式的崇敬语气、收视者的融洽感觉,激发大家沉湎于一种神圣庆祝之中,并转化了观众与电视之间的关系,原先的被动观看,变成了一种仪式参与。这种参与的深度,与大众舆论和集体记忆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

仪式化确实会导致忽略事件本身的内涵和意义,甚至于有人称之为“伪事件”,因为它重视仪式化,从而导致事件本身内涵的消隐,这是西方研究中比较强调的。而恰恰是这种忽略,让“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有了更宏大的意义,脱出了某个人、某一种运营模式、某一类经济形态的微观局限,通过仪式化突出了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打造经济理念。八年来这个理念越来越明确。从2001年起的评选标准定为“影响力、前瞻性、独创性”;2002年的评选标准为“创新精神、挑战性、影响力”;2003年的评选标准为“影响力、前瞻性、创造性”;2004年的评选标准为“创新、责任、健康”;2005年为“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2006年为“责任、创新、影响力、推动力”;2007年评选的标准是“推动力、责任、创新”。虽然几乎只是一些词汇顺序上的调整,但是,这实际上代表了经济社会中的导向。通过对当年中国经济的梳理,评选活动已经找到符合主流价值观、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精英、行业领袖和学界翘楚的路径。

还有一点值得说的,就是通过一种大众化的仪式,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经在信息扩散过程中,将经济议题大众化、将评选过程大众化、将部分奖项大众化了。媒介事件的关键,是要经过大众化让受众接受和认同,这一点,人物评选也做得相当成功。经济生活其实是一种大众生活,但经济领域发生的新现象、新事件,都是相当专业性的。评选的过程中用仪式化的表达手段,淡化了狭隘的“经济”概念,突出了不同经济形态体现出的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创新、推动力、责任。“创新”这个标准则成了“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恒定标准。

此外,推介模式的扩大、地方海选的形式,都表明主办者明确的大众化诉求。而“社会公益奖”的设置——让普通百姓走上了星光灿烂的舞台,也增加了事件的大众化,加强了大众的参与感。

经过十年的运作和积累,“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成为显要的媒体事件,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其经济理念和理想,正在一种仪式化的过程中被公众接受和认同,从而激励中国经济界越来越多的人士具备推动力、责任感和创新力。来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陈昌凤回望历史

十年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人们从它身上看到中国经济的生动表情,另一方面,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品牌整合传播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物理效应到媒体共振传播、从放大品牌效益到追求品牌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推广的重要性和传播效益日益凸显。业界专家这样评价“年度人物的品牌整合传播和节目创新成为这个评选活动的双翼,让这个品牌展翅翱翔”。评选活动的赞助单位曾经表示,之所以冠名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一个是看中评选本身的品牌影响力,二是看重评选活动整合和撬动的立体化传播平台。

媒体联动

十年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在品牌总监闫琼的带领下,在建立媒体公共关系系统、探索整合传播路径、创新主流价值观传播、助力品牌升级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评选活动从创立开始,每年都在品牌传播和推广上有引领传播模式的很多突破和创新。开创业界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个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是嫁接新技术、借力新媒体的过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评选举办初始的2000年,评选活动就本着“开门办活动”,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把这个评选办好,首届百人评委团就是由经济学家、企业家和媒体总编辑组成的,国内主流媒体的总编辑无一例外,皆在其中,评选中不少于3次的调研和投票使评委深度介入活动;此后2005年提出了全民推举候选人,《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新闻周刊》、《财经》等十大权威媒体和各省发行最大的都市报联袂为活动推选候选人,是媒体与公众互动的经典案例。这些媒体共振互动方式在当年一经推出后,国内其他评选活动大都借鉴和复制。致力于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和关注评选活动,也为这个品牌的传承和发展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1-2003年,评选组委会在品牌传播整合的过程中不断扩展媒体合作阵营和联盟,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杂志等国家级媒体,路透社、共同社、英国《金融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境外媒体,台湾《联合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以及《扬子晚报》、《成都商报》、《深圳商报》等各地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联动,编织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媒体传播网络。近百家中外媒体在评选期间分别以专题、通讯、评论、消息和图片组合报道等不同的形式对评选进行关注和大篇幅的报道,这也奠定了评选活动良好的传播基础,成为活动十年来良性循环的媒体生态圈。在之后几年的评选中,活动进行3~4个月中,日均发稿量2~3篇。

2004年在评选的品牌整合中,首次与《中国新闻周刊》合作,发行活动同名特刊。特刊不仅对经济年度人物做了全面的盘点,同时还对中国经济进行梳理和思考。特刊在颁奖典礼直播之前向市场发售,既能达到预告直播的效果,又能扩大受众面,强化品牌的传播效果,弥补了电视传播的缺陷和不足。

之后《中国经济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经营者》、《英才》等相继为活动出特刊,《新周刊》从2006年起连续推出《谁照亮中国经济》、《发现中国价值》、《中国信心》3本年度人物评选特刊,2009年更连续第四年出版活动特刊,成为评选活动的重要参与媒体。2009年将有《商学院》、《财智领袖》等5本特刊加入。事实证明电视和刊物两个不同介质媒体的合作,实现了品牌传播平台的多样化,提升了品牌的价值。特刊这一形式,成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品牌整合工作的标志之一,也是央视大型活动出品同名特刊的开先河之举。媒体之间的互动让受众更多地感受到了“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中国改革进程的影响,也近距离感受到了企业家精神。

和新媒体互动

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的网络媒体,也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显示出其无可替代的作用。闫琼表示:“在网络表达已日益常态化的今天,网民也几乎涵盖了社会所有领域的群体。这是一个品牌传播的高地。”2005年评选首次提出“全民推选”年度人物候选人,为了让公众能够参与到评选活动中来,节目组与央视国际、新华、人民、新浪、搜狐、网易、雅虎等20家官方网站和门户网站联手,通过新闻发布、建立专题、论坛报道、网友辩论、图文视频直播等系列活动,对评选活动与公众的进行有效互动。从活动启动20多天的时间里,新浪网站首页专题日均点击量560万;搜狐网站日均点击量为417万。

在年度人物评选中,最具人气的互动环节就是公众网络投票。而此后在公众网络投票中,网友可以通过20家网站登录投票,这也是当年国内人物评选活动没有的。根据央视国际网站的统计,在公众网络投票开始的4天时间就达100万。活动结束前两天的时间节目组还在新浪网站增加了投票主页,在不到两天的时间,投票量就达到226493,而央视国际从投票开始到结束投票量达到194万,加上新浪的近23万的投票量,公众网络投票就达217万,这也成为中央电视台大型活动公众互动的高点,成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效传播的一大亮点。

2005年的网络大互动开创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与网站大规模互动的先河,也是中央电视台首次在访谈类节目环节中借助第三媒介拉动受众人气的一个有效手段。“舆论领袖”的高端传播

2006年在颁奖典礼直播前一周,四年来在新浪网等网站在其显著位置刊登“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收视预告。与此同时,《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企业家》等媒体共有近90个整版合作,媒体套红恭贺广告合作媒体用珍贵的广告资源友情给评选活动助力,这在央视以往的活动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评论不同于普通的媒体报道,这是一种有思想、有见地的表达方式,能够综合、全面地对活动予以评价。评论不仅有引领舆论风尚的传播效果,还具有文献和参考价值,对传播案例和品牌价值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分量。在2006年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的评论文章和博客发表在网络和平面媒体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经得起审视的史记》、《温总理不用当经济年度人物》、《草根的力量》、《经济年度人物扛起责任的大旗》等评论和博客文章为评选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当年,媒体总编辑自发形成“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舆论场,《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的评论《检阅企业家责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也撰文《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想象过去和想象未来》;《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撰文《盘点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执行力》等。《成都商报》、《扬子晚报》、《云南信息报》、《每日新报》、《潇湘晨报》、《海峡都市报》等报纸的总编辑纷纷撰文,对评选发表观点,对活动提出建议。“舆论领袖”的高端传播,不仅可以让评选的品牌传播呈几何倍数增长,而且使这个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件。

业内专家认为,这标志着“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已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媒体公共关系系统,这个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在品牌整合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标志着评选活动品牌整合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让评选走出国门

2006年冬天,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旁有一个“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大型广告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中央电视台位于北京东三环黄金地带的“新台址”施工现场,也能见到“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巨幅广告牌。这也是年度人物品牌传播中充分满足受众视听感觉的另一种市场化表达。电视不再是平的,它正呈现出一种立体的趋向。同时,与航美传媒合作,覆盖了50家国际机场、2000条航线,以及20000多家机场VIP候机厅,在高尔夫球场的休息室和分众传媒的楼宇电视也出现了年度人物评选的宣传片。这是新媒体崛起后评选活动首次与之亲密接触。

作为举办了八年的评选活动,2007年活动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由一部分“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得者担纲“中国商使”,到英国、法国、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四海论道”,向世界传播和分享中国经济崛起的意义。所到之处,英国《金融时报》、《欧洲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华商报》等海内外60家主流媒体全程报道。这是中国媒体首次到海外举行大型活动。“四海论道”的成功举办成为推动中国和世界沟通的另一种尝试和探索。有媒体称“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作为一个品牌,不但有体现中国经济风向标的作用,而且开始以其高端定位和广泛影响,成为世界范围内为中国经济发展代言人之一”。

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四方论道”——“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讲堂”在深圳、兰州、杭州、北京等地展开,受到当地政府、企业家和媒体的热烈欢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讲堂”,从电视屏幕走到受众的经济生活中,线下的异地推广——“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讲堂”为电视活动品牌推广丰富了新的样式。

在评选启动、候选人发布和颁奖盛典三个阶段,评选组委会向手机用户发送评选活动相关信息40万条,覆盖媒体界、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相关人士,使手机点对点的传播特点得以真正实现。此外,评选的相关视频在“第一视频”旗下的2万家网站同时播出,视频传播规模实属罕见。

中国经济的新品牌

随着新媒体在注意力经济上独特的传播效应,评选活动不断拓展新媒体合作联盟,在延续机场、航线合作外,还与北京饭店、钓鱼台国宾馆等340家奥运高星级饭店合作,播放评选宣传片。此外,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城市商务核心圈、CBD黄金地段和陆路枢纽等城市地标的户外超大屏幕(LED显示屏),滚动播出宣传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颁奖晚会现场近3个小时的直播,也通过以上号称长安街第一屏、中华屏幕之父等五大LED同步播出,这是“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首次实现室内与户外同步播出,实现跨媒体传播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也是四城市户外超大屏幕首次现场直播党的“十七大”之后的第二次直播。

与新媒体互动达到高潮的是2008年,针对当年评选启动时间比往年要晚近两个月,所以评选的宣传推广尽可能采取“短、频、快”的方式,而户外大屏幕等新媒体传播是可以达到这种释放效果的手段之一。评选期间,北京、上海等地城市商务核心圈、CBD黄金地段和陆路枢纽等城市地标的户外超大屏幕(LED显示屏),如王府井工美大厦、西单大悦城、世贸天阶、中华世纪坛、保利剧院、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广场及盘古大观等每天百余次滚动播出评选宣传片;入夜打出评选活动呼号的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墙面LED”的京信大厦大屏幕和被称为上海第一“球”的美罗球,成为北京和上海璀璨的夜色一景。

此外,全国31个大中城市的4万余辆公交车移动电视,500列空调车、75000个液晶屏幕,10余城市的地铁移动电视,2000多家麦当劳、肯德基的室内电视,长城饭店等340家三星以上酒店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52家的418块液晶电视和机场刷屏同步播放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宣传片。活动的相关宣传还首次走入重要部委和中央党校,这是众多传媒机构无法进入的区域。事后,这种新媒体传播阵营被媒体同行称为“四面开花”。

评选组委会把这些新媒体播放评选宣传片的情境拍摄下来,制作成一个精美的宣传片,在颁奖晚会现场和片尾使用。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变化,在晚会播出时却给受众和业界专家留有印象。这个传播路径的变化不仅为合作互动推波助澜,更为重要的是,传播路径的延伸让这个品牌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尽可能释放出能量,让不同的媒体形式相互交融和拓展,形成有突破性和冲击力的整合传播效应。

十年,是一个过往的盘点,十年是一个新的发端。闫琼引用中央电视台罗明副台长的话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这个品牌并不只属于CCTV,它属全体观众,属于闪亮的中国经济。”评选委会则认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这个品牌也属于所有关心和爱护这活动的每一个人!”十年商业领袖

Can China Save the World?——《时代》周刊,2009年

十年历程特别评选,十年领袖人物特别呈献。十年聚首,对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而言,也是一个时间节点。因此,在评选“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品牌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又增设一个子项目——评选“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人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韩青强调,从往届的年度人物中评选出十年商业领袖人物,将赋予“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更加深远的历史内涵,表达“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十年来一直秉承的核心价值观。

无疑,企业家是引领时代的经济英雄,是变局中的引领者,是大国崛起的时代标本,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国经济的光荣与梦想。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众多传媒人的精彩文字去体会十年商业领袖的深刻含义。十年见证大国崛起

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知兴亡;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历史是人的历史,读史即是读人。历史本来就应该是对人自身的描述,只有用人物来梳理中国经济,还原人们在历史中创造的激情、喜悦、呐喊以及悲愤,公众才能真正触摸到、感知到十年来中国崛起的步伐,这部十年经济史才能充满血和肉。而当国家崛起成为一种主旋律的时候,企业和企业家势必成为这种崛起的标志性力量。评论原文大国崛起的时代标本 ——从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看中国经济发展

如果说,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手段,让全世界最广大的人群很直观地了解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走向,那么,一年一度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便是最佳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办于2000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大奖,它所体现出的对中国经济走向的指引性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作为媒体活动本身的品牌价值。透过每年一度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及被评选出的风云人物,我们不仅能解读出本年度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而且可以预见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走向。

从公认的经济界领袖式人物到经济新星,从政府官员到草根平民,从经济学家到公益人士,上百位承载中国经济年度进程和亮点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影响力、远见、创新力、责任等关键词的辉映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民族脊梁。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榜样的力量,以及蕴含的人性光芒不断激励着人们。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风云人物正逐步发展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力量。

有媒体评论,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这个舞台上,既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家的群体性崛起,也可以看到一个个经济明星鲜活、生动的个性面孔,是他们折射出了上行社会的中国经济行军图。因此,每年一度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同样也见证着极具时代特色的发展主题和经济特征。十年间,中国经济从逐渐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到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再次洗礼,都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在此期间,以年度人物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群体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

如今,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大国崛起的时代如期而至。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和发展格局都发生改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家正在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中国走向强国的重要力量。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多项经营绩效指标超过美国企业500强,1706亿美元的净利润高出后者700多亿美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