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06:30:56

点击下载

作者:杨军,林黎,林新竹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研究试读:

前言

本书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开展的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学校”项目建设计划(简称“三特行动计划”)经济学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之“专业调研”活动的成果之一。为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在“三特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学院学生开展了专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活动,广泛吸引学生和老师参与,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实践知识的认知能力,强化了专业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促进了学科和专业建设。

本次会展专业调研活动从2016年6月底启动,经过暑假期间的实地调研以及后期的调研报告撰写、修改、评比,到2017年上半年全部结束。调研的主题为“区域会展经济发展调研”,由经济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师指导、2014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学生采取自愿组队的方式,利用暑假回家乡的机会,对家乡所在地区展开实地调研。调研活动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走访等调研方法,对学生家乡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发展基础、家乡会展活动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发展会展经济的潜力等进行调研分析,并对学生家乡所在地的会展经济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会展专业教学团队的杨军、林黎、林新竹老师,重庆工商大学会展专业校外指导老师、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秘书长牟震,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会展专业客座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会展系主任莫志明老师参加了本次学生专业调研的指导工作。本次调研共有23个调研小组。调研小组分别对重庆市和国内20多个地区的会展经济进行了实地调研,最后形成了23份调研报告。最终,我们选取了部分质量较好的调研报告汇编成书。

本次调研活动由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负责人杨军副教授进行总体框架和调研提纲设计,并由杨军最后统稿修改和编辑。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对调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会展经济的分析深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将来指导学生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要特别感谢重庆市高等学校“三特行动计划”之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对本次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各位指导老师和参与调研的全体学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编者2017年6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会展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金小迪 刘韫晗 郑德坤指导老师 莫志明一、桂林市会展业发展环境及条件(一)桂林市概况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桂林是广西东北部地区及桂湘交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境域南北长236千米、东西宽189千米。北部及东北部与湖南省交界,东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接壤,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及来宾市毗邻,西部及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相接,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11.67%。桂林市辖6个区、11个县(自治县),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75个镇、44个乡、15个民族乡、2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 654个村民委员会。2015年年末,全市总人口526.4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6.84万人。

桂林位于泛珠三角、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接合部,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经济试验区、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处,是沟通国内西南与华南沿海经济的桥梁,是贯通国内与东盟的枢纽。桂林交通便捷,自秦开凿灵渠沟通珠江、长江两大水系起,桂林就一直是联系岭南与长江流域的咽喉要地。目前,桂林已构筑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复合式、立体化便捷的交通网络,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凸显。桂林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直通广西各地和临近省份,321国道、322国道穿境而过,其中321国道已被改造成高等级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南接柳州、南宁、北海,北达湖南;桂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桂林至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距离,构筑起桂北地区及湘贵川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公路通道;资源至兴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阳朔至鹿寨(桂林段)等3条高速公路强力推进,桂林与周边地区高速路网的连接进一步加快。铁路交通中桂林作为一个重要“节点”,是连接湘、桂、黔、粤四省区乃至西南、中南、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桂林已开通直达南宁、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上海、贵阳、广州、杭州等省会城市(直辖市)和首都北京的动车,日均发送乘客3万人左右。而航空交通中桂林机场是国内重要的旅游机场和西南地区旅游枢纽机场。目前,共有30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航线,通航国际国内46个城市;计划飞行60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8条,国内航线49条。至于水路交通,桂林市主要航运江河有漓江、桂江、湘江、洛清江、资江、浔江、百寿河7条,航道里程共687千米,其中通航里程576千米。漓江、桂江是桂林市重要的通航河流,辖区通航192千米,7级航道经梧州流入珠江通外海。(二)经济环境

据统计,2015年,桂林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 94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9.4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900.98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702.57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4%、46.4%和3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1%、54.5%和3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 329元,增长7.1%。图1 2010—2015年桂林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桂林市统计公报整理。

2015年,桂林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1.96亿元,比2014年增长10.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635.05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16.92亿元,增长10.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7.32亿元,比2014年下降1.1%。其中,出口50.27亿元,增长6.0%;进口7.05亿元,下降33.0%。

桂林市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882元,比2010年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 325元,比2010年增长15.3%。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300元,比2011年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328元,比2011年增长15.9%。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552元,比2012年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361元,比2012年增长14.1%。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811元,比2013年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 431元,比2013年增长12.8%。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768元,比2014年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 365元,比2014年增长9.9%。(三)政治环境

2011年,桂林市博览事务局和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草拟《桂林市会展业与旅游资源整合发展规划研究》,其中商务会展是桂林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三大方向之一。

2012年,桂林市政府出台了《桂林市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是桂林市会展业规划的第一步。《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桂林会展业的意见》《桂林市会展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明确了桂林市打造国际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桂林市政府将每年落实1 000万元用于桂林国际会展名城建设。

2013年,桂林市多渠道、多方面强化《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桂林会展业的意见》《桂林市会展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会展扶持政策的落实,在国内主要会展城市开展桂林会展行业宣传推介活动,提高桂林会展业在业内的知名度。

2014年,桂林市政府在政策上扶持会展业,多项举措并举引进会展项目,将会展业列入“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桂林市获“中国十大魅力会展城市”“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全国优秀会展城市”等年度会展业大奖;桂林市博览事务局获“全国优秀会展管理机构”“全国会展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5年,桂林市继续落实《桂林市会展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并荣获2015—2016年度“中国会展名城”大奖。

2016年,桂林市“十三五”规划明确将会展业列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并由桂林市博览事务局主持编制《桂林市会展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四)社会环境

1.文化习俗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汉、壮、苗、瑶、侗、回、京、彝、水、满等多个民族和谐相处,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民族文化构成了桂林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桂林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

2.旅游商贸“十二五”期间,进入桂林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达40家,万达、华润、海航、地中海俱乐部、恒大、悦榕庄、喜来登、海吉星、玉圭园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桂林,有力带动了全市旅游整体水平提档升级。桂林市4A级以上景区增至33家,居全区第一;星级酒店达68家,床位数比“十一五”末增长了21%。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领跑全区,名镇名村带动的乡村旅游成为桂林旅游新亮点。桂林市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高铁旅游成为桂林旅游增长新一极,高铁游客人数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国际、国内航线不断增加和优化,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公路通达性显著增强,公路旅客年运输量保持在8 000万人次以上。桂林市连续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每年将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会代表来桂林交流与合作。桂林成功争取了51国公民72小时过境免签、东盟10国旅游团6天入境免签及桂林居民赴台个人游等政策,入境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持续增长,旅游国际化格局加速形成。2015年,桂林旅游接待总人数4 470万人次,年均增长12.5%,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旅游总收入517.3亿元,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长24.1%,高于游客人数增幅11.6个百分点,旅游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自2012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来,桂林市6大城区新增大型高端商业项目13个,建筑面积达118万平方米。这是桂林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累计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5家、保险机构9家,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此外,桂林市动漫产业领跑广西,力港网络公司成为全区首家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商务会展、健康养生养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引导桂林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初步形成。2015年,桂林市服务业增加值达702.6亿元,年均增长7.6%,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65.6%,比2010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服务业正成为桂林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二、桂林市会展业发展现状(一)会展业总体概况

1.会展活动发展现状

桂林会展业发达,会展经济成为桂林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会展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桂林具有较大商务活动能力的会展活动场馆5个(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桂林花桥展览馆、桂林博物馆、桂林美术馆、桂林市体育中心),全部场馆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展位面积3.8万平方米。据2015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桂林市2015年共举办展览52场,总展览面积为30.35万平方米,平均展览面积为0.58万平方米。据广西外事办数据,2015年桂林举办国际会议9场。桂林市拥有会展业政府管理机构1个(市博览事务局),会展行业协会1个。

2.会展场馆设施现状

第一,展览场馆设施情况。目前桂林市有一个集会议、商务、展览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国际展览中心,即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桂林东面,紧邻高新科技开发区。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场馆情况如表1所示。表1 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场馆情况资料来源:根据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官网http://www.glhzzx.com/index.php资料整理。

第二,酒店会议设施情况。酒店会议设施是会展活动所需的场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住宿业较发达。桂林共有星级酒店72家,而且这些酒店配置完善,设施健全,很多酒店的会议场所都达到了国际标准,拥有同声翻译功能的会议室有130多个,能同时接待会议总人数5.5万人。目前,桂林建有5家五星级酒店和1家准五星级酒店,分别是桂林帝苑酒店、桂林香格里拉大酒店、桂林喜来登饭店、桂林乐满地度假酒店、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和桂林大正温泉假日酒店。从这些酒店的会议设施配备情况来看,每个酒店平均拥有9个会议厅,最多有13个会议厅,总共配备有58个会议室;在这些酒店中,每个酒店的会议室可容纳至少400人,最大容量可达1 600人;在客房数量方面,每个酒店至少拥有300间客房,最大客房拥有量可达652间。从这些酒店的会议设施配备情况来看,桂林在酒店会议设施方面做得较好,能为桂林会展业提供良好的设施基础。以星级酒店为例,桂林拥有5家五星级酒店和1家准五星级酒店、12家四星级酒店。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桂林香格里拉大酒店和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

桂林香格里拉大酒店拥有桂林最大的五星级会议及宴会场所,可提供4 398平方米的典雅功能厅,包括可容纳2 000位宾客的桂林最大的宴会厅。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所有会议厅和功能厅均配备先进的视听设备,包括大型等离子标识显示器、卫星电视和电话会议设施,还可应需提供同声传译系统、幻灯机、投影仪、液晶投影仪和内置大屏幕、无线宽带上网。

漓江大瀑布饭店拥有1个可容纳400人的大型宴会厅,5个可容纳10~80位宾客的中型会议厅及3个小型相连的独立会议厅。

3.会展组织机构发展现状

第一,政府机构。桂林市博览事务局是桂林市人民政府直属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成立于2008年8月,是培育、发展、规范桂林会展市场,保障桂林会展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行业管理机构。桂林市博览事务局内设综合协调、市场开发、招商招展、展览管理四个科,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会展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制定桂林会展业战略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的目标、空间布局、产品体系、发展措施等重大问题;整合桂林会展资源,培育桂林会展市场,提高桂林会展经济的产业化水平;加强桂林会展的行业管理,研究、制定桂林会展行业运行的规范政策,加强桂林会展市场监管,促进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研究、制定桂林会展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公共服务政策、宣传促销政策,做大做强桂林会展产业,拉动桂林第三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快桂林会展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会展环境和条件;建立桂林会展发展的协调机构,解决会展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创建桂林会展品牌,每年定期举办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品牌活动,并研究、制定品牌活动的持续运行机制;加强营销策划,不定期举办、承办大中型的国际或国内博览会、交易会、展览会、高层论坛、国际性会议、国际体育比赛活动、大型庆典等,拓展桂林会展市场;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辐射作用,力争在桂林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专题展及召开分议题高端会议;加强桂林会展业的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提高桂林作为会展目的地城市的知名度;指导各县(区)举办各种有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活动;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第二,会展协会。2016年3月18日上午,桂林市会展协会在湖滨机关综合办公楼正式挂牌成立。桂林市9家专业会展公司和桂林旅游学院、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桂林市会展协会。该协会将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组织行业国际交流和合作,保障行业公平竞争,加强会员与政府、社会的沟通与联系,促进桂林会展行业健康发展。

第三,会展企业。根据广西统计局发布的广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信息,桂林市会展企业数量和会展服务收入均居自治区第二位,但从增长数据来看,桂林的增长速度在全区优势比较明显。如表2和表3所示,2013年,桂林会展企业数和从业人员数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3.9%和18.9%,而会展企业的收入和资产则分别增长了46.6%和485.7%,在短短5年内桂林会展经济无论是从发展规模还是从经济收入上看都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桂林注册登记涉及会展业务的企业有430余家,但主营会展业务的企业只有10余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会展企业实力相对薄弱,缺乏市场号召力、竞争力以及培育会展品牌的能力。表2 2013年广西(部分城市)会展企业及从业人员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第三次经济普查报告整理。表3 2013年广西(部分城市)会展业收入及资产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第三次经济普查报告整理。

4.会展人才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桂林市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即桂林旅游学院开设了会展相关专业,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表4 会展人才教育发展现状数据来源:根据桂林旅游学院官网http://www.gltu.cn/整理所得。(二)主要会展活动介绍

1.主要展览会

桂林市主要展览会如表5所示。表5 桂林市主要展览会表5(续)

2.主要展销会

桂林市主要展销会如表6所示。表6 桂林市主要展销会

3.重大会议

桂林市重大会议如表7所示。表7 桂林市重大会议

4.主要节事活动

桂林市主要节事活动如表8所示。表8 桂林市主要节事活动表8(续)三、桂林市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会展知名度较低,周边竞争激烈

桂林市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世界,但桂林会展的知名度却一直较低,既没有像“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西博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这样著名的展会,在会展旅游的发展上也没有独特的吸引力,与昆明、苏州、杭州等会展旅游城市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在会展场馆、硬件设施、展会举办数量和面积上也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有时在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根据2015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桂林市年举办52场展会共30.3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居第63位,与同样主打会展旅游的杭州(年举办297场展会共265.44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相距甚远,甚至远远落后于同出西部的昆明(年举办59场展会共96.6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和贵阳(年举办136场展会共128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桂林市会展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较低,无论从展览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待提高。(二)受城市规模、经济总量限制大

桂林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无论是城市基础交通建设、餐饮条件、会展专业教育发展,还是专业场馆的数量、面积、硬件设施,都不能跟杭州、昆明这样的一、二线城市相比。而从桂林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只有旅游业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而城市的经济总量、贸易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却远远低于一、二线城市,这导致了许多大型甚至特大型展会不会选择在桂林举办。(三)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桂林的会展场馆中,场馆设施较为齐备的只有桂林国际会展中心。然而,其总建筑面积还不及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1/4,可容纳的国际标准展位不及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1/3。桂林市与会展业相关的旅游餐饮业的发展,相对来说正逐步走向成熟,市内的旅行社和星级酒店在数量上基本上能满足展会人员的需求,但在质量上却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例如,很多酒店都设有会议室,但是会议室设施功能较简单,综合性较差,不具备召开人数众多、规模较大的大型国际会议的能力,以至于一些大型和特大型的国际展览很少会安排在桂林,甚至一些质量较好、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展会也逐步流失,严重影响了桂林市会展业的发展。另外,一些配套的服务功能区建设也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相应的酒店、商务楼、购物场所以及相关的娱乐休闲区分布较零散;周边的各大银行的网点设置不足;餐饮场所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满足大型会展的需求。(四)会展专业型人才不足

由于桂林市会展企业规模小,待遇低,发展前景也难以吸引高端的会展专业人才,以至于桂林市没有一家会展企业拥有具备会展策划师资质的人才,大部分的从业人员都是从广告业、营销业、公关业、旅游业等转职而来的。而在专业人才的培育方面,既不像北京、上海由政府对指定学校进行专项拨款,也不像广东发展出层级分明的会展教育,桂林仅有一家专科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这样既没有良好的体制机制和优越的环境吸引专业人才,又难以培育高端人才的状况造成的桂林市会展高端人才的匮乏对桂林会展发展的制约是十分严重的。(五)会展组织机构发展缓慢

这里所说的组织机构主要是指行业协会和会展企业。桂林市会展业的行业协会于2016年3月挂牌成立,既没有自己的网站,除了协会成立的新闻外也没有其他相关信息发布,在提供行业信息、进行行业规范、指导行业未来发展上的作用很有限。而对于会展企业,正如之前提到的,当前在桂林注册登记的涉及会展业务的企业有430余家,但主营会展业务的企业只有10余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会展企业实力相对薄弱,缺乏市场号召力、竞争力以及培育会展品牌的能力。桂林市的重要展会主要都由市博览局负责。四、桂林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桂林会展品牌营销宣传

加大会展旅游的宣传力度,就是在宣传上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避免盲目跟从。桂林市在做宣传时可将目标直接锁定旅行社的专业人士。桂林发展旅游业较早,在国内外的旅行社已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良好的关系网络,可以通过这个网络进一步扩大影响。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宣传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针对注重保健养生的日韩客人,可着重宣传桂林优质的空气、舒适的生活环境;而面对猎奇心重的欧美客人,则可将宣传的重点放在桂林的奇山异水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上。强化桂林市会展品牌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已有会展品牌的宣传力度,以更专业化、精致化的“中国桂林国际旅游”会展品牌提高桂林会展的知名度,吸引各类大型协会、学会来桂林举办学术年会;另一方面要加快挖掘桂林市高新产业的展会品牌,促进桂林市会展品牌的多样化发展。(二)整合各种资源,主动与南宁会展对接

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会展城市,表现出国际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等特点。桂林发展会展旅游,要与南宁会展旅游对接上,将会展旅游的资源、管理、营销按照区域合作的要求加以整合,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与南宁会展旅游接轨,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增强自身发展会展旅游的实力,同时在会展旅游项目、客源等方面接受南宁辐射,在管理、营销等方面接受南宁带动。此外,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加强经济合作。这是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桂林要从政府、企业、民间等多方面着手,建立相对固定的协调机构,通过联络机构等各种载体,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和民间的沟通。公安部门、交通部门要根据旅游客运的特殊性,采取适当宽松、灵活的政策,从而使两地间的会展合作更加便利。(三)加强会展设施及配套硬件建设

一是完善城市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要在规模、设施及服务质量上做进一步提升,城市路面问题也要进行相应整治;二是在七星区、临桂区的专门会展功能区加大配套的酒店、餐饮、金融功能区建设力度,引进更多的高档酒店、连锁餐饮企业及相应的金融机构;三是促进相关会展场馆硬件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使其适应更高档次的展会要求。(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组织会展业干部队伍全面开展有关会展知识、经济管理、法律等内容的培训活动,提高会展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二是派出学习小组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会展业发达城市,参观北京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广交会等大型知名展会,并与其会展管理相关部门进行交流;三是抽调人员赴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跟班学习其办展办会经验;四是积极举办全市会展行业人才培训活动。(五)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这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新加坡政府的经验。为了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对会展业提供了一定的财力支持。不论是对去海外参展办展的新加坡企业,还是对在新加坡办展的外来企业,新加坡政府都会有条件地给予赞助,一般是按一个展览会海外宣传费用的30%给予赞助。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新加坡政府专门为会展主办者特设援助资金,对筹办会展项目者提供多达50%的额外资助,对到国外举办会展项目的促销者提供70%的促销费用资助。桂林市政府应加大对民间会展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参考文献

[1]周家斌.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2月4日在桂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EB/OL].[2016-02-05]. http://www.guilin.gov.cn/ndgb/zfgzbg/201502/t20150209_444600.htm.

[2]莫桂烈.桂林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6(2):40-44.

[3]陈爱宣.杭州会展旅游发展定位与战略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7(9):336-337.

[4]伍鹏.新加坡会展旅游业(MICE)发展的优势和成功经验[J].东南亚纵横,2012(1):24-28.

重庆市云阳县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彭裕芹 罗波指导老师 林黎一、云阳县会展业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一)云阳县概况

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两岸,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云阳县下辖29个镇,9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云阳县总面积为3 64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为60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50%。2015年年末,云阳县户籍总人口134.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64万人,非农业人口3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年末常住人口89.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37万人。县内已探明矿产资源15种,其中粉石英、岩盐、天然气、煤、石灰石等储量大,易开采。云阳县盛产茶叶、黑木耳、菊花、中蜂、油桐、蚕桑、猪鬃、小茴香、山羊板皮等农副土特产品,还有天下龙缸(云端廊桥)、张飞庙、三峡梯城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彭氏宗祠、栖霞宫、南三峡、高阳平湖等旅游资源。(二)云阳县经济发展现状

云阳县作为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之一——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要组成区县,县委县政府抢抓“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云”总任务,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确立了“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目标,坚持走“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县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适度较快增长,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如图1所示,重庆市云阳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74.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7.9亿元,增长速度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近4年逐渐趋于平稳。图1 2009—2015年云阳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资料来源:根据重庆市云阳县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整理。(三)特色产业与文化习俗

1.特色产业(1)生态农业。云阳县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农业大县。为了做大生态农业规模,云阳县坚持“3+2+X”产业发展思路,确保柑橘、牛羊、蔬菜三个主导产业增量提质。围绕“两廊三带”生态农业空间布局,云阳县在“一江四河”沿线,建成沿江优质晚熟柑橘为主的优质经果林走廊。此外,云阳县拥有全市最大规模的优质晚熟柑橘园,其种植面积占全县柑橘种植面积的2/3。在盘龙至龙缸景区沿线,云阳县大力发展生态牧业以及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经济走廊,同时围绕优质粮油、畜禽养殖、绿色蔬菜等特色农业,提速建设云巫路特色生态畜禽养殖产业带、云奉路特色生态优质粮油蔬菜产业带、云开路特色生态水产养殖产业带三条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2)旅游业。云阳县有龙缸、张飞庙、三峡梯城三张旅游享誉全国的旅游名片。其中龙缸更是通过评审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有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景观廊桥之称。2016年1—4月,龙缸景区门票人数20.5万人,同比增长148%。张飞庙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处旅游热点,也是云阳县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三峡梯城,是由磐石城、三峡文物园、龙脊岭公园、登云梯等特色旅游资源与云阳新县城自然融合而成的国家4A级景区。

云阳县在《云阳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中提出,不仅要发展现有的知名景点,还要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6年云阳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利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建成一批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的乡村旅游项目。2016年上半年,云阳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07.9万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有依托景区资源的清水土家族乡岐山、龙角片区,依托城市近郊的盘龙片区,依托森林资源和避暑纳凉的四十八槽片区和凤鸣镇阳凤村农事观光采摘及体验旅游片区,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旅游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背景下成为云阳县的特色产业之一。

2.文化习俗

云阳县属于三峡库区移民县,其移民精神已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云阳人民在诠释“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勇争第一的创新精神”的实践中,不断打造和深化移民文化。云阳县每年都会举办三峡移民文化节,开库区移民文化的先河,是云阳精心打造的移民文化品牌。

清水土家族乡是云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不仅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景,还有古朴、神秘的土家风情。如今,土家人仍然保留着住吊脚楼、喝油茶汤、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哭嫁等习俗,并且土家族每年还会举办“女儿会”。这里有着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特色产业和文化习俗是现阶段云阳县发展的名片,不仅拉动了县内经济的增长,其知名度和特色程度还能够对会展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二、云阳县会展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一)云阳县会展业发展现状

1.会展业发展速度快

2013年,云阳县举办的会展活动共16次,其中展销会类7次,节事活动类8次,会议类仅1次。但是到2015年,云阳县举办的会展活动已达34次,其中展销会类12次,节事活动类18次,会议类也增加到4次,并出现年货节、建材家具展、世界低空跳伞大赛等知名活动。其展销会活动拉动消费10亿元,节事活动使得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73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7.27亿元,带动1.2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政府对云阳县会展业的重视使得会展业不只在活动次数上增加迅猛,还在活动的知名度和会展业带来的效益上看到明显效果。也有受访者表示,正是由于会展活动举办次数的增多以及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他们才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会展业,更多地参加身边的会展活动。

2.特色产业和文化习俗助力会展业发展

商务局调研结果显示,“9·28”云阳电商日、三峡梯城年货节、渝东北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各大乡村旅游节事活动以及利用知名景点举办的赛事活动是现阶段云阳县发展得较好的会展活动。这些会展活动主要依托云阳县建设“渝东北生态发展涵养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而举办,将生态农业与展销会和会议相结合,利用特色农副产品增加活动的关注度。赛事活动和乡村旅游节事活动与旅游业、当地文化习俗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阶段大力发展的乡村旅游和龙缸景区促进了会展活动的举办,而文化习俗使得当地举办的节事活动更具有地区特色,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特色活动和文化习俗使得云阳县的会展活动更加独特,也促进了云阳县会展业的发展。

3.会展活动的三大类型比例不协调且活动质量低

云阳县商务局的调研资料显示,全县2015年共举办12次展销会、18次节会活动、4次会议。会议活动举办的次数仅占11.8%。云阳县会展业形成了以展销会、节庆活动为主,会议活动为辅的发展局面。并且在向受访者调查参加过哪些类型的会展活动时,参加过会议活动的受访者仅占16.7%。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过已经举办过的会议,并认为会议活动作为会展业的三大类型之一,在云阳县举办的次数太少,造成云阳县会展业发展不协调。活动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受访者对活动整体情况很满意。据了解,活动的质量较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不满意活动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活动质量不仅对活动的参与度有直接影响,还影响活动的知名度,是办好一场会展活动最关键的因素。(二)云阳县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场馆设施、管理人才及会展公司

从调研结果分析得知,60%的受访者在有利条件中认为行业从业人员及设备设施是开展会展活动最有利的条件,56.7%的受访者在会展活动存在问题方面认为缺乏人才管理是现阶段会展发展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此外,目前云阳县没有专业的会展场馆设施,举办大型展销会、博览会的场所仅有露天的两江广场,而露天广场不能解决天气恶劣问题,并且露天广场的面积较小,展出面积也会因此而受到限制。而且会展业特殊的行业运作方式,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理念以及广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然而,云阳县专业从事会展业的人员非常少,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所要求的综合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会展业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云阳县也没有专业的会展公司,和会展相关的主要是一些广告公司,平时几乎没有承接过会展活动,年货节、家居建材展这两大知名活动的策划执行单位都是重庆马尚会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并不是云阳本地的会展企业,可见云阳县没有专业的会展企业,也没有可以策划专业会展活动的广告公司。云阳县缺乏本地的会展企业,也缺乏专业会展人才对会展活动进行专业会展策划和会展营销,这使得举办的会展活动缺乏专业性和竞争力。

2.交通、住宿、餐饮等会展业配套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交通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3.3%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有助于会展活动更好地开展,是影响会展活动举办最重要的因素。云阳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城区内交通发展相对较好,公路修建得较为完善,当然也有一些路段路面较窄,节假日存在堵车的现象。参加会展活动,不管是乘坐公交车还是自驾,交通状况都会影响参加活动人员的出行。云阳县乡镇交通特别是山区乡镇交通发展比较落后,没法通高速路,再加上山区地势的险峻、狭窄、多弯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车速只能控制在每小时50千米内,部分偏远乡镇到达城区更是需要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这样的乡镇举办节会活动无疑对游客前来参加活动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目前为止还没有直达云阳县的火车、高铁、飞机,只有高速公路可以直达,这样的交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云阳县举办会展活动的难度。住宿和餐饮方面,从调查结果看,46.7%的受访者对住宿和餐饮业感到不满意,认为活动地点周边缺乏一定的住宿、餐饮设施,为参加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周边大部分宾馆、餐馆条件极差,使参加活动人员的幸福感大大降低。目前,云阳县知名星级酒店较少,大多是设施不够齐全、服务质量较低的宾馆,特别是在乡镇地区,可供人选择的宾馆都很少,餐饮方面也没有形成具有规模和特色的餐厅。云阳县落后的配套条件,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也成为会展业发展的阻碍。

3.会展活动自身发展情况不能够支撑其形成品牌影响力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受访者认为会展自身的规模以及会展活动的特色、形式、宣传都会影响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是现阶段会展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对会展活动的宣传和规模不满意的受访者占36.7%。云阳县会展活动的宣传主要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借助路牌广告和微信平台,宣传方式多样化,线下广告画面的设计感和微信推文的内容是目前会展活动宣传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目前,县内举办的会展活动以小型会展为主,不论是面积规模或参展商人数还是办展水平方面都和国内知名会展活动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云阳县会展活动缺乏当地文化特色。受访者认为,会展活动只有依托当地文化特色才能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才能够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云阳县会展活动的形式也不够新颖。高达56.7%的受访者对活动形式不满意,认为会展活动的形式单一,开幕式上的形式大多为领导讲话和节目表演,缺少具有特色的节目,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受访者认为,会展活动不具有较大的规模、新颖的形式和鲜明的特色,是难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的。三、云阳县会展业发展政策分析(一)云阳县“十三五”规划推动会展旅游发展《云阳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指出,在“十三五”时期,要加快发展会展相关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打造一批休闲旅游设施,完善旅游景区周边的设施。加快发展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会展业发展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在云阳县。云阳县可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会而开展会展旅游,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二)“会展业改革发展”政策助力会展业转型升级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于2014年发布《关于切实推进展会市场化专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云阳县正在积极落实两则意见中的要求:明确划分工作责任,有专门管理云阳县内会展的科长和科员;推动会展品牌升级,鼓励支持“9·28”电商日、年货节、房展、车展等会展活动的开展,提高展会品牌影响力;加快会展业信息化进程,促进会展服务互联网化,在展场为展商提供网络支持。云阳县积极落实重庆市的相关指导意见,以实现会展业的创新发展,助力会展业的转型升级。(三)微企参展补助政策

微型企业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而增设的企业类型,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出台了众多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优惠政策帮助微型企业发展。为帮助云阳县多次参加会展活动的服务型微企拓展营销渠道,云阳县政府规定,微企参加会展活动时,可申请政府发放的展位费、交通补助,每年最高可获3万元补助。这对微企参加会展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四)商务局多举措加快云阳县会展业发展

云阳县商务局召开了“9·28”电商日启动会、商务局半年工作总结大会等工作会议,肯定了2017年上半年举办的年货节、春季房展和车展以及各种节事活动的工作成果,也介绍了“9·28”云阳电商日活动方案,大力支持农特产品和旅游景点的推广,并制定了活动期间销售云阳农特产品20万件、销售额达1 500万元的目标。云阳县商务局对会展活动的重视反映出会展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有助于提高云阳县相关会展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云阳县会展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会展。云阳县商务局的众多举措不仅加快了云阳县会展业的发展,还对县内经济产生了直接的积极影响。四、云阳县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制定发展规划,加强招商引资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协调性和系统性,须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会展业作为一个服务产业,是推动各个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来抓,通过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主导产业、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保障措施,使其逐步完善并实现科学发展。云阳县近几年会展业发展迅速,因此更应该顺应当前的形势,把握住会展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于云阳县会展业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加大项目策划和推介力度,创新招商引资办法,积极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同时加强与知名企业及投资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全面引进项目、资金、市场、技术和管理,为云阳县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二)完善会展业发展硬环境

交通和城镇化是关系云阳县产业发展全局性的两大平台,是必须先行完善的硬环境。首先,云阳县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县城内公交发车时间,提高县城通往乡镇道路的安全性,硬化部分乡镇的泥土路,为举办会展活动提供便利,也方便更多的参展人员前来参加活动;其次,云阳县应利用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使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最后,云阳县应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进行合理的管理,对现已营业但不合规的店铺实施强制整理,同时增加档次较高的星级酒店的数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增加更具特色风情的餐饮店,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舒适的硬环境,提升参加活动的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合理布局特色产业

云阳县应合理布局、做优做强区域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等主导产业。云阳县政府从全县的角度,组织实施特色农业产品和知名旅游景点区域布局规划,以精品项目实施来推动产业带基地建设,使各乡镇的基地建设与全县的区域布局相衔接,形成产业带基地跨区域连片发展。对于从事优势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在税费、贷款、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尽快建立特色优势农产品的风险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业化经营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在已有特色农业产业链上,扩大产业链的辐射范围,增强特色农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云阳县应对知名景点加强管理,对景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景点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对于稍有影响力的景点,云阳县应实施统筹规划,完善景点周边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形成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并利用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县内会展业的发展。(四)加强会展业人才队伍建设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只有将发展精力更多地放在人才培养上,云阳县的会展业才会更具专业性,才会发展得更好。我们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开展专业课的渠道,在开展会展专业时,要考虑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我们不仅要招揽专业性强的人才,还要挑选出众的人才到会展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吸收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思想的精华,同时鼓励云阳县从事广告、营销、策划等的公司,引导这些公司向会展公司发展,并对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会展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云阳县本身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各个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会展业发展也不例外。但是最近几年,云阳县的会展业发展迅速,拉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云阳县政府应该好好把握会展业良好的发展优势,联合县商务局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动员各部门和各行业来推动会展业发展,同时对稍有知名度的活动进行大力宣传,举办更多的特色活动,增加对会展业的资金投入、银行信贷,降低场地租借费用、税收比例,并对会展主办者和参展企业实施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参考文献

[1]佚名.会展行业发展背景[EB/OL].[2016-05-20]. http://blog. sina.com.cn/s/blog_a17aee7f0101rayb.html#0-sqq-1-89317-9737f6f9e09dfaf5d3fd 14d775bfee85.

[2]佚名.2014年重庆会展行业分析 会展业直接收入85.3亿[EB/OL].[2016-07-21]. http://expo.ce.cn/sy/gd/201502/16/t20150216_4614534. shtml.

[3]云阳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云阳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重庆人大调研,2016(3).

[4]贺晓燕.提炼移民文化推动特色旅游——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9):83-84.

[5]苏莉娟.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20):228-229.

[6]俞翔.南京饭店业应对会展业发展的策略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10):75-77.

重庆市梁平县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王丹 黄晓琪指导老师 杨军一、梁平县会展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一)梁平县概况

1.地理区位

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省开江县。梁平县东西横跨52.1千米,南北纵贯60.35千米,面积为1 892.13平方千米,辖33个乡镇(街道)、268个村和75个社区。

2.物产资源

梁平县已发现的矿种有煤、石灰岩、石膏矿、天然气、铁、泥炭、绿豆岩、砖瓦用页岩、陶瓷土、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矿泉水、地热等1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0种,即煤、天然气、矿泉水、陶瓷土、砖瓦用页岩、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石膏矿、水泥用灰岩和电石用灰岩。天然气、煤、石膏矿为优势矿种,天然气储量达2 000亿立方米,煤的基础储量达5 000多万吨,石膏矿的基础储量达2.76亿吨。梁平是重庆市石膏矿的主要产地。

3.民族人口

2014年人口年报显示,梁平全县有34个民族,汉族人口922 672人,占总人口的99.8%;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130 447人,占总人口的14.11%, 15~49岁的青壮年503 842人,占总人口的54.51%;65岁以上老人107 247人,占总人口的11.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文盲或半文盲人口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1.64%、4.78%、28.2%、46.2%、5%;全县在业人口731 317人,占总人口的79.12%,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人数分别占在业人数的83.3%、6.3%、10.4%。

4.基础设施

梁平县内目前有达万铁路、渝万城际铁路等铁路干线,有G318、G243两条国道,有S41、S102、S204、S206、S303、S410、S413、S414等多条省道。渝万铁路于2016年年底建成通车。渝万铁路建成后,从梁平南站到重庆北站乘坐动车只需要40分钟左右,到万州北站则只需要20分钟左右。未来郑万铁路全线贯通后,市民坐火车到北京可直接从渝万铁路转郑万高铁再到北京,全程时间将由目前的19小时缩短至7小时。

梁忠(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于2016年年底建成通车,全线长71.578千米,设计时速为每小时80千米,两地车程由原来的1.5小时缩短至现在的30分钟左右。此外,梁忠高速公路将与在建的南大梁(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相接,这意味着川渝间将再增一条高速路。梁忠高速公路是规划中的梁(平)黔(江)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起于重庆梁平碧山川渝界,与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相接,止于忠县拔山镇,与G50沪渝高速公路垫江至忠县段相接。

2015年,梁平县110千伏“双七线”“双袁线”建成投运,220千伏城北输电线路开工建设,110千伏新城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全面推进;铺设城镇天然气主管网线310千米,安装用户10.3万户,城镇燃气气化率达97%;全县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90.7%,宽带通达率达100%,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城区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覆盖率分别达99%、90%。(二)经济发展状况

1.“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总量明显提升。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42.3亿元,比2010年增加131.2亿元,5年年均增长14.0%,增速连续5年超过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7.5亿元,比2010年增加179.9亿元,5年年均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亿元,比2010年增加41.3亿元,5年年均增长1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3%,2015年达到17.1亿元,是2010年的2.6倍。2015年,梁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 427元、11 268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0年的2.76 ∶ 1缩小到2.35 ∶ 1。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梁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由2010年的17.5 ∶ 41.0 ∶ 41.5调整为2015年的14.9 ∶ 54.4 ∶ 30.7,第二产业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1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比提高了9.1个百分点。

2.工业(1)“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概况。生态塑料、光电科技、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初步聚合,生态塑料上升为市级产业层面,集成电路被纳入重庆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海螺水泥、利财管道等一批重点企业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3家,比“十一五”末净增59家,产值达185.8亿元。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增加5平方千米,达到7.3平方千米,园区集中度达到56.4%。特色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9%,成为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梁平县先后实施了“863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6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比“十一五”增加了27.5倍,市级企业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分别达到3家、10家。(2)“1园4区+9大创业基地”发展战略。“1园”是指重庆梁平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是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渝东北优秀工业园区,是重庆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千米,地处梁平腹心区域,环境得天独厚,距重庆主城区180千米,距万州深水港、万州机场67千米,距达万铁路梁平站4.7千米,距机场1千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