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赏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01:00:21

点击下载

作者:范晓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宋词三百首赏译

宋词三百首赏译试读: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寒微,勤奋苦读,文才日渐显露。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知长洲县,公务之余与友人诗文唱和,时人多传诵。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历官翰林学士、知制诰等。以直躬行道为己任,直言敢谏,屡遭谗陷,曾贬商州团练副使、知滁州。真宗咸平元年(998),因受权贵疑忌,出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后移知蕲州,不久病逝,年四十八岁。

一生著述颇丰。提倡文宗韩柳、诗学杜白,其“革弊复古”的主张对欧阳修、曾巩等起先导作用。诗文古雅简淡,首开一代风气,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晚年自编诗文《小畜集》。今存词《

点绛唇

》一首。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①。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平生事③,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释】

①佳丽:指江南风景秀美。②行(hánɡ):飞鸿的行列。缀:连接不断。③平生事:平生的心事,此指建功立业的心志。【赏析】

此词题为“感兴”,是即景抒怀之作。作者登高凭栏,微雨薄云笼着水村渔市的秀色,近处,一缕炊烟,远天,一行征鸿,顿时牵引起登临的一怀情思。这江南水乡风光“皆着我之色彩”,故雨恨、云愁、烟孤,清丽恬静中带有空茫的冷寂,隐然透露出他乡宦游的羁旅客愁,也含蕴了词人志事不酬、无人会意的怅惘。末三句措意常为后来词家仿效,如辛弃疾《水龙吟》:“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柳永《凤栖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宋初,词承续晚唐五代,多为流连风月、娱宾遣兴之作,即使伤时感怀也大都柔靡无力。此词融情于景,笔调清淡自然,喟叹含蓄深沉,实为风韵别致。【辑评】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词苑》云: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今译】

微雨,含恨

淡云,凝愁

飘洒一片空茫的迷离,

江南依旧

这般秀美明丽。

傍水的江村

渡头的渔市,

正一缕炊烟悠细。

远天,大雁高飞

奋然振翅,

一行缀连成“大”字。

不由引起

平生的无限心事,

可独倚栏杆

我,此时凝目

谁——

领会这登临意。

钱惟演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从父归附宋朝。因博学能文,召试学士院,得真宗称赏,迁翰林学士、工部侍郎。仁宗即位,拜枢密使,加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明道二年(1033)遭弹劾罢职,贬崇信军节度使,不久病逝,谥文僖。

生前趋炎附势,希冀进用,颇受人讥议,但雅好读书,家中富藏图书典籍,亦喜奖掖后进,一时文士多出其幕府。以诗著称于时,其诗反映文士雅趣,多唱和酬答之作,辞藻清丽,对仗精工,善熔铸事典,然时有晦涩堆垛之嫌,与杨亿、刘筠齐名,为西昆诗派代表作家。有《拥旄集》《伊川集》,今存词二首。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注释】

①木兰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尊前集》所载为七言八句式,与《玉楼春》格律相同,至宋,成为《玉楼春》的别称。②鸾镜:镜的美称。古代铜镜多饰以鸾鸟图案,故称。又宋·刘敬叔《异苑》记:晋罽(jì)宾王获一鸾鸟,三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见影乃鸣。后世因称妆镜为“鸾镜”。【赏析】

此词作于词人谪居汉东(今湖北随州)时,“词极凄惋”(宋·黄昇《花庵词选》)。钱惟演一生仕官显达、位极人臣,晚年却失意遭贬,朝不保夕,故词中借闺情以写垂暮之悲怀。

啼莺、烟波、绿杨、芳草,眼前纷繁春色无处不在,而词人却泪尽肠断,春光的明丽正反衬出自己年光无多的黯淡衰晚,“几时休”的怨春里包含几多无奈。芳春不堪入眼,衰颜不堪入镜,唯有浇愁的酒可堪入肠。结处芳尊恐浅,将愁情悲怀写得尤为真笃。整首词由景及情层层推进,极为凄恻哀婉。作词“真”字是骨,此词情真、景真,自是佳作。

词中的一“乱”一“惊”正见词人落寞哀苦的心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侍儿小名录》:“钱思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每酒阑(尽)歌之,必为泣下。”不到一年,词人病逝。【辑评】

[明]吴从先《草堂诗余隽》:李攀龙曰:妙处俱在末结语传神。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芳樽恐浅,正断肠处,情尤真笃。【今译】

城上,流莺啼啼

将明媚春光啼残,

城下淡烟春波

抚拍着一曲堤岸。

杨柳绿了

野草芳了

春去,春又来

几时才有一个完结!

我,泪眼已竭

——愁肠寸断。

不再惜春赏花

善感的情怀渐衰减,

揽镜一照

惊见红润容颜

不知不觉已改换。

昔时体衰多病

弃厌满斟的酒,

今日,暮春将尽的今日

只嫌杯中酒

——太浅,太浅。

潘阆

潘阆(?—1009),字逍遥,自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钱塘(杭州)人。通晓《易》《春秋》,尤以诗知名。曾居京师以卖药为生。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崇政殿,赐进士及第。后以言行“狂妄”获罪,遁入中条山,题诗于钟楼,寺僧疑而追寻其行迹,复隐去。漂泊江湖多年。真宗朝遇赦,任滁州参军,卒于泗水。

性情狂逸不羁,时人画有《潘阆倒骑驴图》。平素与王禹偁、柳开交往甚密,亦与寇准等唱和。其诗承袭晚唐格调,颇得苏轼称赏。其词多寄情山水,随意吟咏,笔墨潇洒。有《逍遥词》。

酒泉子

长忆西湖②。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③,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④。【注释】

酒泉子

:原为唐教坊曲,因甘肃酒泉郡而得名。或认为今存潘阆《酒泉子》十首,句法、字数与之皆有不合。此词调名应为《忆余杭》,属潘阆自创曲,因内容皆忆西湖诸胜景,故名。②西湖:又称“钱塘湖”,在浙江杭州城西。因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故又称“西子湖”。③依约:隐约。④寒:指秋天云光水色的凉爽。【赏析】

潘阆曾寓居钱塘(今杭州),后自制《忆余杭》十首,分别咏杭州诸景,其中“长忆孤山”“长忆西湖”“长忆西山”三首尤佳,一时盛传。

此词咏西湖秋色,抒写对旧游的忆念。当年凭栏眺望:平湖如镜,悠然散泊三两钓舟,小岛呈露秋色,正清朗浓郁;芦花荡里笛声隐约,水鸟惊飞,一行翩然斜去。歇拍拉回至眼前,闲时整理钓竿,思绪飘入云光水色。此词将“长忆”与“别来”浑然一体,以今日眷眷不忘衬见昔时西湖景胜,表达出归隐西湖之念。整首词纯用白描写景,并不着力绘饰,恰似用淡墨勾勒出的一幅山水画。

词人平生所倾心的正是这山水垂钓之乐,故写来笔墨脱俗,寄情闲散,词境清幽而淡远。前人评潘阆放怀湖山,随意吟咏“往往有出尘之语”(宋·杨湜《古今词话》),可于此词见得。【辑评】

[宋]杨湜《古今词话》: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石曼倾见此词,使画工彩绘之,作小景图。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阆有清才,尝作《忆余杭》一阕。钱希白爱之,自写于玉堂后壁。

[清]陈廷焯《词则》:潇洒出尘,结更清高闲远。【今译】

常忆西湖

啊,西湖

深深浅浅的印迹在心上,

昔时,斜倚栏杆

直到暮色漫起

仍久久地眺望。

平静的湖面

渔舟,悠悠垂钓

三三两两,

远处的小岛

呈露出明丽秋色

正一抹淡远清朗。

隐约笛声传来

在芦花荡里

白茫茫悠扬,

蓦地,白鹭惊起

斜掠向晴空,翩然一行。

别了,去了

闲暇时整理钓竿

噢,仿佛

又回到它的身旁,

悠然一缕思绪

飘入西湖清秋

那一片水色云光。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①,来疑沧海尽成空②,万面鼓声中③。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④。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⑤。【注释】

①“长忆”二句:宋时杭州风俗,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高潮期,为“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大典。宋·吴自牧《梦粱录》载:临安(今杭州)东有江潮堪观,为绝景。“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潮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郭:城的外围加筑的城墙,外城。②沧海:苍青色的海。沧:同“苍”。③鼓声:喻指潮声。宋·周密《武林旧事》载观潮:“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④“弄潮儿”二句:弄潮儿,指在涌潮中泳戏的能手。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宋代钱江观潮庆典时,“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涛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⑤觉:醒。【赏析】

此词追忆钱塘江观潮盛况。上片三、四句为钱江潮的传神写照,“沧海尽成空”状潮势之大,“万面鼓声中”喻潮声之雄,可谓声容俱壮,撼人心魂。过片二句于白浪如山、彩旗出没中写弄潮儿笑傲惊涛,蔚为又一奇观,令人目眩。全词以“长忆”起,以“梦觉”收,首尾相连,浑然一体。

钱塘观潮古来称盛,文人雅士多有吟咏。此词前写观潮,后写弄潮,运用夸张、比喻并辅以侧面烘托,大笔泼墨式地绘声绘形,形象鲜明,场面宏阔,气势劲健,将钱塘江潮渲染得淋漓尽致,读之如身临其境,为观潮词之绝唱,当时即为世人称道。【辑评】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皇朝类苑》云:好事者以阆遨游浙江,咏潮著名,以轻绡写其形容(形体容貌),谓之《潘阆咏潮图》。【今译】

常回忆起

钱塘江观潮的盛况,

人们倾城而出

万头攒动

争向江上眺望。

啊,江潮涌时

仿佛沧海的水

席卷而来,一泻而空,

顿时,潮声轰然

如万面鼓声擂响。

更有那弄潮儿

出没万仞涛头

腾身百变,如履平地,

手中彩旗

毫不沾湿,迎风

招扬在白浪尖上。

别来,忽忽

已是数载时光,

可此情此景

总在梦里,梦醒

只觉江潮卷涌而至,

扑面,一阵

魂惊心悸的寒凉。

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丧父,力学而不为章句,家贫衣食不足,安然自适。早年游历江淮间,后结庐西湖孤山,种梅养鹤,吟诗自遣,世称“梅妻鹤子”。隐居不仕,“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宋史·列传》)。年六十二卒,赐谥和靖先生。

工书画,善诗词,品行高洁而闻名于世,一时公卿名流多与之交游,与梅尧臣、

范仲淹

等互有酬唱。宋·梅尧臣《林和靖诗集序》称其为人:“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其诗多写自然风月、隐逸情趣,清淡高逸如其为人,然随写随弃,多散佚,其诸孙拾掇所作编为集。有《和靖集》,今存词仅三首。

点绛唇

金谷年年①,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②,一阕长亭暮③。王孙去,萋萋无数④,南北东西路。【注释】

①金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建于洛阳的私家园林,以豪华著称。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在金谷园为其饯行。后南朝梁·江淹《别赋》有“送客金谷”句,遂成表示送别的典故。②离歌:即“骊歌”。骊歌,为逸《诗》篇名,是客人离去时唱的歌,歌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后因以“骊歌”作为告别的歌。唐·李白《灞陵行送别》:“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③阕(què):乐曲终止为“阕”。词依声而歌,“一阕”即一曲歌词。长亭:古代设在大路边的驿亭,供行人休憩,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也用作送别之处,古人常在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唐·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④“王孙”二句:西汉·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化用其句意,寓含别离之情。王孙:王公贵族子弟,后用以代指出门远游之人。萋萋:草木茂盛。【赏析】

张先《过和靖隐居》云:“湖山隐后家空在,烟雨词亡草自青。”诗中所叹赏的“烟雨词”即这首《点绛唇》,所幸并未亡佚,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其收录。

此词通篇咏芳草,但不粘着于摹写刻画,只是用淡墨略加濡染,着重抒写芳草所蕴含的伤春伤离意绪。上片无一字写“草”,只写年年春色悄然无主,古园荒芜里落花纷飞、烟雨凄冷,让人联想到草盛春残,顿生一怀惆怅叹惋,为下片送别作渲染。下片仍未出现“草”字,但绵绵草色带着别情尽从“萋萋无数”中出之。长亭日暮,故人远去,唯剩一川芳草蔓连阡陌,至此,芳草与别离、咏物与抒情浑然一体。此词并无深意,但仔细吟味可推究出个中旨趣:性情恬淡、不趋荣利的林逋,二十年足迹不履城市,独居孤山梅妻鹤子,却仍有对友情的珍重和渴望,其心底微澜从芳草咏叹中流露出来。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林逋此词被时人称为“咏草之美者”,梅尧臣、欧阳修与之争胜,亦各自填《

苏幕遮

》《少年游》咏芳草送别,三阕咏草词同被后人称为“咏春草绝调”。【辑评】

[宋]阮阅《诗话总龟》:林和靖善为词,尝作《点绛唇》词云(略),乃草词尔,谓终篇无“草”字。

[清]黄苏《蓼园词选》:“南北东西路”句,宜缓读,一字一读,恰是“无数”二字神味。

[清]先著、程洪《词洁》:于所咏之意,该括略尽,高远无痕,得神之作。【今译】

这,金谷园

年复一年

乱生春色,谁为主?

残花失落处

缤纷一地,

一园灰色的迷蒙

笼着轻烟微雨。

又是送别的吟唱

尽伤离意绪,

一曲未终

长亭黯淡,日夕。

故人远去了

只剩空旷原野上

——无数

芳草萋萋,

沿着暮色晦暗的古道

蔓连南北东西。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时昼夜苦读,通晓六经。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为人常慷慨论事,看重风节。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因议事讥切时政,贬知饶州。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为将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屯田安边,卓有声威,“西夏人相戒莫敢犯,言‘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宋·孔平仲《谈苑》)。庆历三年(1043)召任枢密副使,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陕西河东安抚使,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病卒,年六十四岁,赠楚国公,谥文正。

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宋·朱熹称他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范文正公集》附录引)。其文、赋、诗、词均粲然可观,《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自勉,为千古名篇。作词突破晚唐五代绮靡风气,王易《词曲史》认为:词至范仲淹“更不限于绮情,并兼气势挥洒、议论宏肆之长矣”。有《范文正公集》、辑本《范文正公诗余》。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①。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

①“芳草”二句:古诗词中常以芳草无边喻指离愁无尽,如南唐·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此二句怨芳草不解人之愁怀,绵绵无尽延伸到斜阳外的天边,更牵动人对天各一方的故土亲人的思念。②黯:心神忧郁。③追旅思(sì):意谓羁旅的愁思叠叠相续,缠绕不休。【赏析】

此词约写于范仲淹新政被挫、罢职外放时,是去国思乡之作。上片从浓郁的秋色落墨:碧云黄叶,寒烟翠波,景色萧疏清寂而境界明远;遥山远水,芳草斜阳,暗透出触景生发的乡思。下片紧承而来抒写乡愁: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分三层递进而来,归结到一个“泪”字,“忧谗畏讥,去国怀乡”(《岳阳楼记》)之情隐然流注于笔端,极浓重深至。词中秋色无际,秋思无际,前景后情融合为一。

清·李佳《左庵词话》云:“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但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婉约词。作者大笔振迅,流溢真情,其离愁别绪走出闺阁庭院,于长天阔地间抒得,故能于沉雄清劲中低徊哀婉,柔而有骨,比之晚唐五代小词,气象自是不同。“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仰一俯,展尽天地间莽苍而明丽的秋色,为咏秋名句。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此两句,衍为“碧云天,黄花地”的曲子,后人称为绝唱。【辑评】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

[清]王弈清《历代词话》:《词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曰“化作相思泪”,《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泪”,《

渔家傲

》曰“将军白发征夫泪”,三首皆有“泪”,亦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今译】

白云,空阔着

天际的碧蔚,

枯叶在飘落

将澄黄的深秋一地铺堆,

无垠秋色

遥接江水的淼渺,

寒烟依偎清波

凝结成一江冷翠。

更有斜阳

抹在山峦的瘦寂

耸着寒意微微,

远处,一片苍茫

天连远水,

啊,芳草无情

牵绵绵情怀

伸向斜阳不到的天垂。

一缕乡思,泛起

心神黯然伤颓,

天涯孤旅的愁绪

叠叠续来,无计可消退,

每晚,除非有

慰抚乡愁的归梦,

夜的漫长里

留人片刻安睡。

那明月高楼

莫去凭栏远望,

寻望时——

乡思,会更切更催。

饮尽这一杯吧

可是酒入愁肠

点点滴滴

又化作了相思苦泪。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①。四面边声连角起②。千嶂里③,长烟落日孤城闭④。浊酒一杯家万里⑤,燕然未勒归无计⑥。羌管悠悠霜满地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⑧!【注释】

①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的倒文。湖南衡山有回雁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古代传说大雁飞往南方避寒,至此止栖,待来年春天北返。②边声:边域特有的马嘶、风号之类的凄厉声响。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③嶂:如屏障的山峰。④长烟:大漠上的烽火狼烟。⑤浊酒:古代酿米为酒,乳白色,称“浊酒”。⑥燕(yān)然:即杭爱山,在今外蒙古境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载:汉和帝永平元年,大将窦宪大破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而还。勒:在石碑上雕刻。⑦羌管: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笛子,发声凄切。唐·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⑧将军:作者自指。【赏析】

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抗击西夏的军事重镇。据宋·魏泰《东轩笔录》载: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风景异”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今仅存这一首。

上阕写景。千峰、孤城、长烟、落日、边声,一片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地寒秋风光,“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军事态势的严峻、危弱,为下面抒写乡思作铺垫。下阕抒情。换头“一杯”与“万里”对比,写乡愁浓重难遣,造语沉郁而清劲。燕然未勒,欲归无计,眼前却羌笛哀怨、霜地白茫,更添一怀凄清悲凉,于是引出结处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流露出戍边御敌、乡关万里的哀愁,所愁者边患未除、边功未就,故写来取境苍凉、笔力遒劲而词旨悲壮。

宋初沿袭晚唐五代绮靡无骨的词风,范仲淹始以边塞题材入词,一变低徊婉转之调为慷慨沉雄之声,开了苏、辛豪放词之先河。【辑评】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希文道德未易窥,事业不可笔记。“燕然未勒”句,悲愤郁勃,穷塞主安得有之。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宋以小词为乐府,被之管弦,往往传于宫掖。范词如“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令“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者听之,知边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触。此深得《采薇》《出车》杨柳雨雪之意。

[清]先著、程洪《词洁》:一幅绝塞图,已包括于“长烟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诗最工、最多,不意词中复有此奇境。【今译】秋来,边塞

风光肃杀

不似中原秋色明丽,

北地荒寒

大雁南飞无留意。

四面,牧马悲鸣

寒风呼啸

连着军营角声响起。

层峦如障里

云外,一缕烽烟

牵着昏黄落日

沉下没有尽头的天际。

戍守的城垒

孤零,城门紧闭。

一杯浊酒消愁

怎抵挡家园

万里遥隔的乡思,

敌寇未破,边功不就

欲归,没有归期。

戍楼的羌笛

悠悠如诉如泣,

月光苍白

如一层冷霜铺在营地。

徘徊无眠时

看长夜漫漫寂寂,

将军我,徒然

搔短满头白发,

士卒们——

思乡的泪,暗滴!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②。真珠帘卷玉楼空③,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④,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⑤,谙尽孤眠滋味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⑦。【注释】

①香砌:飘有落花的石阶。砌:台阶。②寒声:即秋声,寒秋时节的秋风声、秋雨声、秋虫声、秋叶声、秋雁声等。此指秋风吹落枯叶的沙沙声。③真珠帘:指华美的珠帘。真珠:即“珍珠”。④练:白色素绢,形容洁白的月光。⑤欹(qī):倾斜,倚。⑥谙(ān):熟悉。⑦“都来”三句:都来:算来。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由此脱胎,但语句更胜,遂成名句。【赏析】

此词亦题作“秋日怀旧”。一片情柔情深,清·许昂霄《词综偶评》为之感叹:“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上片感秋:秋风萧萧,秋叶枯碎,秋空澄澈,秋月如练,着力烘染秋夜清冷寒寂的氛围和环境,以映托玉楼卷帘、人隔千里的愁思。下片抒愁:愁肠,在举杯未饮之际;愁眠,在残灯孤枕之时。欲醉不能,欲眠不成,故收结到心头眉间无计可回避。此词写黯然伤怀的秋夜相思,一片情极之语,低徊缠绵,沉挚切骨。明·杨慎《词品》曰:范仲淹“一时勋德重望,而词亦情致如此。大抵人自情中生,焉能无情”。

此词过片“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与作者另一首《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皆为写愁佳句,两者都写愁深于酒、泪浓于酒,于真情流溢中见痛楚凄哀。若作比较,前者语意奇警,肝肠已愁断,酒无由得入,酒虽未入愁肠,却已先化作清泪,比后者入肠化泪的意思更折进一层,只是前者矜心作意,不及后者造语自然。【辑评】

[宋]俞文豹《吹剑录》:欧阳文忠、范文正矫矫风节,而欧公词云:“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文正词云:“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又“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情之所钟,虽贤者不能免,岂少年所作耶?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类易安而小(稍)逊之。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范文正《御街行》云(略),淋漓沉着。《西厢·长亭》袭之,骨力远逊,且少味外味。【今译】

纷纷,落叶

夹着落花飘冷阶石。

秋夜,寂悄悄地

听见风中枯叶

沙沙地碎细。

珠帘高卷,楼空人去,

清朗的天宇

随银河流转向大地。

啊,年年今夜

素洁月光

如银色绸缎般柔细,

伊人,却常常

远隔千里万里。

这离愁,无奈

使人肝肠寸寸断碎

可酒难入愁肠

不能换得酣然沉醉不起,

酒,虽未入肠

却早已化作了

——一襟泪滴。

眼前,如豆残灯

忽明忽暗

摇曳帐前的迷离,

我,斜倚孤枕

尝尽对影孤眠的冷凄。

仔细算来

这羁愁,这离思,

堆聚在眉尖

缠绕向心头

总也无法将它回避。

柳永

柳永(984—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与兄柳三复、柳三接皆文才出众,人称“柳氏三绝”。其性情风流倜傥,流连于歌楼妓馆之间,屡试科举不第。时有人荐其才,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由此不得志,自称“奉旨填词”,漫游江浙、两湖、川陕一带。后改名永,仁宗景祐元年(1034),约五十岁时始中进士。但久居卑职,先后任余杭令、泗州判官,迁太常博士。皇祐年间,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宋·祝穆《方舆胜揽》)

精通音律,一生专力于填词,促使了长调慢词的兴盛,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其词音律谐和,语意妥帖,婉转铺叙,形容曲尽,内容不限男女冶艳情事,亦写都市升平气象,尤工于羁旅行役,一时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柳永词雅俗并存,俗词自成一格,开金、元曲子之先声。词自晚唐五代以来,至柳永而一变。今有《乐章集》传世。

曲玉管

陇首云飞②,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④,盈盈仙子⑤,别来锦字终难偶⑥。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⑦?阻追游⑧。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⑨,永日无言⑩,却下层楼。【注释】

①曲玉管:原为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始见于柳永,是变旧声为新声而改制的长调慢词。为双拽头三片词。②陇首:此泛指山头。陇:陕、甘交界的六盘山南端。③关河:山关、河流。④神京:帝京,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⑤仙子:代指美貌女子,也常用来指歌妓舞女。⑥锦字:唐·房玄龄等《晋书·窦滔妻苏氏传》:前秦苻坚时,秦州刺使窦滔以罪迁徙流沙,其妻苏蕙思念不已,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其诗共八百四十字,宛转循环读之,辞甚凄婉。后因称妻子或情侣所写书信为“锦字”“锦书”。偶:相遇。⑦雨恨云愁:指男女相思离别的愁恨。东周·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游高唐(楚国台馆,在云梦泽中),倦怠而昼寝,梦一女子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怀王遂与之合欢。女子辞去时曰:“妾在巫山之阳(山南),高丘之阻(险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观之,果然如其所言。后因以“巫山神女”“朝云暮雨”“云雨”指男女欢爱。⑧阻:断,止。⑨消黯:黯然销魂。⑩永日:长日,终日。永:长。【赏析】

此词约作于仁宗景祐元年(1034),柳永进士及第后离汴京赴外任期间。词抒写登山临水所触发的旅思离怀,羁旅行役的苦况里织入都市风月欢情,高远悲凉的气象中糅入旖旎冶艳的情思,这正是柳永宦游词的特色。

词为三叠长调。前二叠是双拽头,大体一意:烟波渺茫,关河萧索,不忍倚栏凝目;纵使凝目远望,伊人不见,断雁传书无凭。一写悲秋,由景及情;另一写怀人,由情及景。最后一叠是换头,另作一意:承上“思悠悠”而来,先转入追忆旧时的幽欢佳会,再折回如今分离的云愁雨恨,最后归结到眼前的黯然销魂。全篇以“凭阑久”始,以“下层楼”终,首尾遥相映接,三片词意蝉联生发,其铺叙展衍、针线细密,正见出柳永以赋法为词而善于叙事的优长。【辑评】

夏敬观《手批乐章集》: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今译】

山巅轻云飘飞

江边,夕阳斜落悠悠,

烟波迷横里

独自凭栏久久。

望去,关塞萧疏

河流萧疏,

千里,万里

浸染在疏冷的深秋,

这情这景

怎忍登高怀远时

——抚栏凝眸。

京城,已杳渺了

那归去的路,

佳人不曾寄片言音书

自从别离后。

天末,失群孤雁

一点瘦影,缓缓

落下水中小洲,

不由牵引起

一缕悠长的怅惆。

暗自回首,当初

多少美好的佳期欢聚

两相意浓情稠。

哪知,聚也难期

散也难期,

反郁结成一怀

云雨相思的苦愁。

罢了,不要再

萍踪不定地漂游。

每登山临水

总惹起平生心事,

只换取一襟

落寞失意的凄伤烦忧,

这般尽日无语

黯然独下高楼。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②,留恋处、兰舟催发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⑤。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⑦,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⑧,更与何人说?【注释】

①雨霖铃:原为唐教坊大曲,后用为词调。据唐·郑处诲《明皇杂录》云: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初入斜谷,霖雨连日,于栈道中闻铃声,起悼念杨贵妃之思,故采其声作《雨霖铃》曲以寄恨。宋词始见于柳永,盖是取唐时旧曲名,另依新声翻制。②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帐设宴饯行。无绪:无情无绪。③兰舟:据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④凝噎:因悲伤喉头梗塞,说不出话。⑤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长江中下游一带古属楚国,故称。此指行人所去方向。⑥堪:忍受住。清秋节:清爽萧疏的秋天时节。⑦经年:一年又一年。⑧风情: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柔情蜜意。【赏析】

这是柳永词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当是作者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而写,全词就“别”字生发,未别、临别、别后三个层次,由景及情、由情及景,作层层铺叙。上片先由眼前景入题,以暮色昏茫、蝉声凄切烘托出别离的悲凉气氛。接下,“帐饮”而“无绪”、“留恋”而“催发”,均半句一转,极吞咽之致,写临别的哀楚;继而泪眼执手,无语凝噎,状话别情状入微而又真切传神,可谓妙到毫巅。下片换头提空一笔,泛说多情伤别自古皆然,“更那堪”再推进一层,言己之清秋离别甚于常情。“今宵”二句转而设想别后酒醒,虚景实写,渲染一片凄清孤冷。“此去经年”进一步推想别后:良辰美景,千种风情,无人同游、无人可诉,都归于枉然。末处以痴情语挽结,余恨不尽,余味不尽。

此词言情绘景运以曲笔而亦作直叙,清朗而绵密,顿挫而和畅,既婉曲含蓄又淋漓尽致,当属柳永词中“精金粹玉”之类。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论柳永长调“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可于此词见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名句。清·刘熙载《艺概》指出:作词有点,有染,“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作者正是用点染笔法,先以“多情”二句“点”出离别冷落,再用此“今宵”二句“染”之,将别后旅途的绵邈怀人、凄清客思,尽融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幽清之中,以景“染”情,情景妙合,营造出一种冷寂、迷离而清丽的意境;而且四句之间密合无隔,远近虚实相互烘托、相互映衬,使后两句顿生光彩,可谓点染得法。【辑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同一景事,而柳尤胜。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柴虎臣云:语境则“咸阳古道”“汴水长流”,语事则“赤壁周郎”“江州司马”,语景则“岸草平沙”“晓风残月”,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

[清]沈谦《填词杂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后人摭其《乐章》,訾为俗笔,真瞽说也。【今译】

秋蝉低吟,透露

寒意的凄切,

黄昏悄然冷寂

漫向长亭送别的行客,

一阵,急雨初歇。

京城郊外,与你

搭帐设宴饯别,

可没有饮酒的兴致

心情已悲绝,

正依恋难舍时

忽听艄公一声“起船”

心,发颤发涩。

手拉着手,泪眼相对,

此时,千万言语

都成了多余

终是无语哽咽。

这一去烟波浩渺

千里万里,浪涌潮迭,

楚天,暮霭沉沉

那一片空阔迷茫

该是一路寂寞

一路的风雨阻遏。

自古以来

有情人最伤心离别,

更难忍受的是

你与我,离别

在冷落的清秋时节。

啊,身在何处

酒醒之后的今夜?

该是泊舟柳岸

清寂里,独对晓风残月。

此去,一年又一年

将是长长相隔,

明月清风,只应

良辰美景虚设。

纵有千般柔情,

又能向谁,倾泻。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②。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③,对酒当歌④,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⑤,为伊消得人憔悴⑥。【注释】

①伫:久久站立。②望极:犹极望,极目远望。黯黯:心情暗淡沮丧。③疏狂:狂放不羁,不拘礼法。图:谋求。④对酒当歌:语出三国·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⑤衣带渐宽:意谓因别离相思而形体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宽松)。”⑥伊:伊人,她。消得:值得。【赏析】

这是一首客中怀人之作,词人将漂泊异乡的落魄与思念伊人的缠绵融合写来,情真而意切。伫楼远望,天涯芳草,惹春愁无边;怅然凭栏,烟光残照,却无人会意;纵使借酒疏狂,也强乐无味。其“春愁”为何?词人迟迟不肯道出,逶迤而来时,忽又煞住另转笔墨,只作层层铺垫,将春愁渲染之至。末了,于结穴一笔点破:“为伊消得人憔悴”。相思之情深情浓达到高潮处戛然止住,这便是“曲径通幽”手法。

词,以含蓄为佳,然也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南唐·冯延巳《鹊踏枝》的“不辞镜里朱颜瘦”,欧阳修《蝶恋花》的“肌肤拚为伊消瘦”皆然。只是柳永此词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劲笔写柔情,直切中见含婉,尤胜,故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称之为“专做情语而绝妙者”,并认为这种无悔无改的执着,也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的一种锲而不舍的境界。【辑评】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抑其次矣。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强乐无味”,语极沉痛。【今译】

久久,独立高楼

拂晚风细细,

望到尽处

一缕伤春的幽怀愁思

黯然生于天际。

那无尽草色

苍青地绵延

尽染斜阳的迷离,

此时,有谁懂我

无语凭栏的心意。

想求暂时的忘却

歌筵前,疏狂一醉,

可这对酒当歌

勉强行乐

终是无聊乏味。

衣带日渐宽了

仍然,无改无悔,

噢,为伊人

值得这般身心憔悴!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①,芳心是事可可②。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③,腻云亸④,终日厌厌倦梳裹⑤。无那⑥!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⑦,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⑧,只与蛮笺象管⑨,拘束教吟课⑩。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注释】

①惨绿愁红:因为人伤心,故所见绿叶红花也带有凄惨愁苦。②是事:犹事事,凡事。可可:不在意,乏味。③暖酥:指女性温暖润滑的肌肤。④腻云:如乌云一般浓密而柔滑的秀发。腻:滑泽。亸(duǒ):低垂的样子。⑤厌厌:同“恹恹”,倦怠而萎靡不振的样子。⑥无那(nuò):无奈。⑦恁(nèn)么:这样,如此。⑧鸡窗: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引《幽冥录》:晋代沛国人宋处宗,曾买得一长鸣鸡,置笼于窗间。后鸡忽作人语,与之谈论,终日不辍,宋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后因以“鸡窗”称作书窗、书房。⑨蛮笺:蜀地(古称“蛮”)所产彩色纸笺。象管:笔。古代笔管以象牙为装饰,故称。唐·罗隐《清溪江令公宅》:“蛮笺象管夜深时。”⑩吟课:吟诗诵文。镇:通“整”。【赏析】

柳永词分雅、俗两类,这首《定风波》是其俗词的代表作。此词用代言体写法,上片写思妇的愁苦,下片写思妇的追悔。以直白浅俗口语入词,不用含婉笔触,不作侧面烘托,只以直笔一泻无余地铺叙,心理刻画直切入微,人物形象活泼鲜明,情感发露畅快淋漓,反映了市井世俗的妇女的爱情生活,具有浓郁的“以俗为美”的市民色彩。

这种“俗”,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抑,少却羁绊,任情放露,全不合正统的“温柔敦厚”的审美趣味,故遭到当时雅派词人的诋毁,被视为“俗不可耐”。宋·张舜民《画墁集》记载:柳永曾拜谒晏殊,晏殊问:“贤俊作曲子(词)么?”答:“只如相公(宰相)亦作曲子。”晏殊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永遂默然退下。柳永词的“俗”虽不入士大夫雅士之眼,却深得市民阶层的喜爱,时“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当然,柳永俗词除了以俗为美外,也有“以俗为病”的一面。此词不避俚俗、不避绮语,词中不乏绮罗香泽之态的描写,如“暖酥消”“腻云亸”之类,则不免流于香艳轻冶。【辑评】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代妓女抒写离情之词。词意极明,当是为妓女歌唱而作者。【今译】

春天,柳绿得惨淡

花愁苦地开着,

事事乏味,无聊

一怀相思好寂寞。

太阳已暖花枝

黄莺儿在柳梢间

脆啼,穿梭。

犹独自拥着熏香绣被

睡意懒懒,闲卧。

温润的肌肤渐瘦,

乌黑的秀发

任它蓬松地散落,

整日里,恹恹

懒得梳裹。

无奈!恨薄情人一去

一纸音书无个。

早知道这般

悔不该,当初

没把那远行的马鞍锁,

只让他铺纸拿笔

吟诵诗文

管束在窗前书桌。

与我整日相随

不分离,不闪躲,

我手拈针线

悠悠闲闲陪他坐。

恩爱两相厮守

他和我,免使年少青春

空守闺房度过。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①,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②,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注释】

①归云:指所爱恋的女子,暗用“巫山神女”典故,见晏几道《临江仙》注。②狎兴:冶游的兴致。③酒徒:嗜酒者,此指昔日歌酒流连的“狂朋怪侣”。【赏析】

叶嘉莹《论柳永词》指出:在词的意境方面,柳永将离愁别绪从闺阁庭园中走向远水长天,从“春女善怀”的低徊转向“秋士易感”的苍凉。柳永的这一拓展不只限于长调慢词,即使是写晚唐五代习用的短小令词,也是如此,如这首《少年游》。

上片写古道瘦马、高柳乱蝉,夕阳寒鸦、平野青天,一片衰飒清远的秋色,而羁旅飘零之感见于言外;下片写归云无踪、前期杳然,狎兴生疏、酒徒萧索,身世落寞之意尽在言中。此词抒写了词人晚年功名淡薄、风情衰减的凄凉情怀,传达出意志和情感双重落空的人生悲慨。柳永一生怀才不遇,困顿潦倒,早年失志尚可借浅斟低唱以自遣,至晚年,连歌酒风月也冷落荒疏,正如他自己所感叹的:“一生赢得是凄凉。”可以说,正是词人一生凄凉的悲剧,凝聚成了这首小词中的“秋士悲”——失落了过去、无奈于现在,而又无法把握将来的人生悲凉。这暮年悲哀一如词中描绘的深秋,浓厚而苍凉。

这首小词写秋色、写离绪,没有了以往柳永羁旅词中高远飞扬的意兴和缠绵眷念的情思,整个词散漫着萧疏低沉的色调,从中透出的是对红尘争逐、人世沧桑若有所悟的思致,亦耐人寻味。【辑评】

[清]叶梦得《避暑录话》: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填词)得名,始悔为己累……

[清]谭献《复堂词话》:挑灯读宋人词,至柳耆卿云:“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语不工,甚可慨也。【今译】

长安古道

马背上,摇晃着缰绳

缓缓迟迟,

老柳高耸着寒蝉

纷乱地鸣嘶。

远天,一点飞鸟外

残阳坠得低低,

平展的原野

一阵秋风冷凄,

望去,天宇苍苍

连接渺茫的大地。

天际,一片彩云

如伊人飘去

杳然,无踪迹,

何处可寻得

约定的欢聚佳期?

秦楼楚馆

游冶的兴致,已疏寂,

往日诗朋酒友

如今多零落,

都过去了

全然不似年少时。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①。槛菊萧疏,井梧零乱②,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③,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④,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⑤。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⑥,皓月婵娟⑦。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⑧,往往经岁迁延⑨。帝里风光好⑩,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注释】

①庭轩:庭堂前檐下的平台。②井:天井,房屋与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③宋玉悲感:宋玉:东周·战国时楚国著名的辞赋家,作《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疏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坎廪(坎坷)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空寂)兮,羁旅而无友生。”将悲慨秋色与贫士失志、羁旅客愁融合在一起,后人称其为“悲秋之祖”。悲感:即悲秋之感。④迢递(tiáo tì):遥远。⑤“倦听”句:北朝乐府《陇头歌辞》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其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此处暗用其句意。陇水:在陕西陇县,此泛指。潺湲(chán yuán):水缓流貌。⑥绛(jiàng)河:银河。王达《蠡海集·天文类》:天之色苍然,而曰丹霄、绛霄,河汉之色银白,而曰绛河。盖观天者以北极为标准,所仰视而见者,皆在北极之南,故称之“丹”“绛”,借南之色为喻。⑦婵娟:月亮美好貌。⑧绮(qǐ)陌:繁华的街道,此指花街柳巷。红楼:华丽的楼阁,此指歌楼妓馆。⑨经岁:经年,年复一年。迁延:逍遥自在。⑩帝里:京城。迅景:迅速流逝的光景。漏箭: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铜壶中标有时间刻度的浮尺(漏箭),随水浮沉用以计时。【赏析】

花间传统词调多为两段,至柳永大量创制长调慢词,始创三段体式,如《

夜半乐

》《安公子》等。尤其是这首《戚氏》,三段212字,是词中第二长调。

此词作于柳永晚年。全篇采用铺叙手法写驿馆旅思,从夕阳黯淡到悄然更阑,再到熄灯向晓,先悲慨秋色,再追忆旧游,最后归结到厌倦仕宦。“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为一篇词眼。当年未取名禄,狂朋怪侣对酒当歌,几多欢悦自在;如今四处游宦,容颜憔悴抱影无眠,几多凄凉孤寂。今与昔、哀与乐交错映现,形成强烈对照,表现了作者厌倦仕宦漂泊、眷念旧时游赏的暮年情怀。对少年狎游只有追忆没有追悔,所悔的却是名缰利锁,这便是柳永。柳永早年曾有过“盈车载酒,千金邀妓”(《剔银灯》)的放浪生活,虽负才名却屡遭排斥,晚年中第后外放州郡小官,南北转徙不定,尝尽羁旅漂泊况味,此词可看作是作者自叙生平。

此词拈字妥溜,音律上亦极讲究,如第三片中“遇”“念”“渐”“对”都是领格,而且用去声远扬振起,于曼声长吟间可玩味出音韵的谐婉和畅。这首曲词一出,便风靡一时,它不只以婉调哀情动人,其天涯穷愁之感承续《离骚》遗韵,抒写了千古如斯的贫士不遇的慨叹,当时就有“《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宋·王灼《碧鸡漫志》)的赞词。【辑评】

[清]蔡嵩云《柯亭词论》:《戚氏》为屯田创调,“晚秋天”一首,写客馆秋怀,本无甚出奇,然用笔极有层次。初学慢词,细玩此章,可悟谋篇布局之法。

[清]蔡嵩云《柯亭词论》:第二遍自“夜永对景”至“往往经岁迁延”,第三遍自“别来迅景如梭”至“追往事、空惨愁颜”,均是数句一气贯注。屯田词,最长于行气,此等处甚难学。后人遇此等处,多用死句填实,纵令琢句工稳,其如恹恹无生气何。【今译】

晚秋,一霎微雨

洒落庭院的台轩。

菊花稀稀疏疏

冷落地依栏,

天井,梧桐叶零乱飘飞

沾惹枯冷轻烟。

远望关山河流

四野茫然,

天际,一片浮云

飞渡夕阳间。

当年,宋玉悲秋

也在这草木摇落时节

临水登山。

啊,路途遥遥

行役遥遥,

一怀孤寂凄楚

倦听一路溪水潺湲。

正是败叶寒蝉

衰草蟋蟀

低吟,喧成一片。

孤零的馆舍

独自眠宿,度日如年。

夜来风冷

将白露凝成霜霰,

静寂无声中

夜渐深,更渐阑。

夜澄净如洗

银河流转着清浅,

偏明月一轮

皎洁地圆。

牵扯起一怀心绪

思念远方,绵绵。

对清寂夜色

长长漫漫,

最不堪屈指细数

暗自回忆从前。

那时,没有名利牵绊,

繁华街巷

歌舞楼台

风流潇洒年复一年。

京城风光美好

当年青春年少

朝朝暮暮,歌宴寻欢。

又华车宝马

疏狂朋友相呼相唤,

每对酒当歌

竞相流连忘返。

自从别后,光阴如梭

旧游恍如梦幻,

如今,追忆时

只有烟水浩渺

一路行程

一身疲惫无止限。

想来,名缰利锁

空自憔悴了容颜。

孤枕薄被,夜

忽地一阵清寒,

远处,城楼号角呜咽

数声已残。

守着一窗静悄

熄灭残余灯焰,

看窗纸上晨光泛起

啊,独抱身影

终是一夜无眠……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①,扁舟一叶②,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③。怒涛渐息,樵风乍起④,更闻商旅相呼⑤,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⑥。望中酒旆闪闪⑦,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⑧。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⑨。叹后约、丁宁竟何据⑩!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注释】

①冻云:寒云凝聚不散。②扁(piān)舟:小船。③越溪:今浙江绍兴市南若耶溪,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④樵风: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樵风泾,在会稽县东南二十里,“汉郑弘少时采薪,得一遗箭。顷之,有人觅箭,问弘何所欲?弘知其神人,答曰:‘常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朝南风,暮北风。’后果然。”后世因以“樵风”指顺风。陆游《书喜》:“朝借樵风暮可还。”⑤商旅相呼:行商和旅客相互招呼寒暄。⑥画鹢(yì):代指行船。古代常画鹢(水鸟,善飞不惧风)于船头,以求平安吉利。南浦:南面的水边。屈原《九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梁·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亦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⑦酒旆(pèi):酒店高挂门前招徕饮客的旗子。⑧鸣榔:用木榔敲击船舷,使鱼惊而落网。⑨浪萍:四处流浪如浮萍漂浮不定的行踪。⑩后约:后会之期的约定。丁宁:即“叮咛”。神京:此指宋代京都汴京。断鸿:失群的孤鸿。【赏析】

清·郑文焯《乐章集校》叹赏此词:“清空流宕,天马行空,一气挥洒。为柳屯田绝唱。屡欲和之,不敢下笔。”

此词为三叠长调,抒写羁愁归思,是柳永浪迹江浙时所作。一叠叙道途所经。一叶扁舟乘兴而发,万壑千岩,怒涛樵风,见一路行色匆匆。二叠写舟行所见。皆从“望中”二字生发,酒旆烟村,霜树残日;渔人鸣榔而归,浣女岸边笑语。远近交错,写景如画,风土之温情与行旅之孤清形成对比。三叠抒羁旅所感。由“念”字转入,叹后约、惨离怀、恨岁晚、凝泪眼,渐引渐深,语语低咽。末了远天断鸿,以景足情,收得余韵不尽。前两叠叙事写景悠游不迫,笔调舒缓从容,末叠由景入情转为促迫,而前者正为后者蓄势、铺垫,两种笔墨映衬强烈,写出了从游舟之乐到触生羁愁的急骤变化过程。

此词层次分明,铺排有序,章法“细密而妥溜”,而且大开大阖,回旋顿挫,于一气流走中吞吐起伏,尽委婉铺叙之能事。清·刘熙载谓柳词“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艺概》),信然。【辑评】

[清]陈廷焯《别调集》:层次之妙,令人寻味不尽。陈直斋谓耆卿最工于行役疆旅,信然。

[清]陈锐《袌碧斋词话》:柳词《夜半乐》云:“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此种长调,不能不有此大开大阖之笔。

[清]蔡嵩云《柯亭词论》:柳词胜处,在骨气,不在字面。其写景处,远胜其抒情处。而章法大开大阖,为后起清真、梦窗诸家所取法,信为创调名家。

陈匪石《宋词举》:至其以清劲之气、沉雄之魂,运用长句,尤耆卿特长。【今译】

寒云,凝聚不散

结成天色的阴郁,

趁未消酒兴

一叶小舟离开江渚。

轻舟疾驶里

千岩万壑向后退去,

那若耶溪,西施浣纱地。

乍然一阵顺风

怒涛已平息,

听商船人声相呼

一片风帆正举。

翩然,驶过南浦

船尾清波泛起。

远望中,酒帘

烁闪着阳光的碎片

随风拂高拂低,

一簇炊烟,绕着

恬静的村舍茅篱,

村旁,几行枫树

挺立秋霜染红的美丽。

夕阳正斜落

舷边木榔声声

载着满船鱼儿归去。

零落枯荷

一池金色的残迷,

水边瘦柳

曳得衰残无力。

岸上三三两两

结伴暮归的浣纱少女,

避开行人,含羞

抛下一串笑语。

啊,这情景

怎不惹起离别愁绪,

当初抛家远游

竟是那般轻易,

如今如一叶浮萍

无定,难驻。

可叹的是,曾经

约定后会佳期

殷切叮咛,反倒成了

负心的无依无据,

一怀离愁凄冷

徒自怨恨

——年岁已晚

山远水长阻断归期。

泪水湿了双眸

京城的路

杳渺,无可寻处,

只见失群孤雁

随一声凄唳

远远地,消失在

长天昏茫的暮色里。

望海潮

东南形胜②,三吴都会③,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④。云树绕堤纱。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⑤。市列珠玑⑥,户盈罗绮⑦,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⑧。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⑨。千骑拥高牙⑩。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注释】

①望海潮:此词调始见于《乐章集》,是柳永自度曲。钱塘(今杭州,古属吴郡)为观潮胜地,调名当取意于此。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可知此词为赠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而作。元·脱脱等《宋史·孙何传》载:孙何礼贤下士,爱好词曲,后辈有词艺者,必称颂,为之延誉。②形胜:地势优越,风景优美。③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此泛指江浙地区。④参差(cēn cī):形容楼阁高低不齐,鳞次栉比。⑤天堑(qiàn):天然的壕沟、险阻。旧称长江为“天堑”,此指钱塘江。⑥珠玑(jī):泛指宝石。玑:不圆的珠。⑦罗绮:绫罗绸缎。罗:质地稀疏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⑧重湖:西湖有白堤,把湖水分隔成外湖、里湖,故称“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峰峦。此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清嘉:清丽美好。⑨钓叟莲娃:渔翁和采莲少女。⑩千骑(jì):形容护卫随从众多。骑:一人一马。高牙:饰有象牙的高大军旗。此指州郡长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凤池:凤凰池,本为皇家禁苑中池沼,魏晋时中书省近其地,后用以代称中书省,亦代指朝廷。【赏析】

北宋仁宗时期呈现出繁荣富庶的局面,柳永以词歌咏之,将其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宋·黄裳《书乐章集后》曾称叹:“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黻藻,岂可废耶!”

这是一首干谒的献词,用赋体手法咏叹杭州的佳丽繁盛。上片,起首三句入手擒题,东南形胜,自古繁华,以阔大气势拓开整个词境。接下用如椽大笔虚实相间,将自然形胜与社会繁华交错写来:烟柳画桥的风景秀丽与十万人家的居民繁庶,涛卷霜雪的钱塘壮观与市列珠玑的市井豪华,重湖叠巘、秋桂荷花的西湖之胜与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的游赏之乐,一一铺陈描摹。再转而写千骑簇拥的煊赫,醉听吟赏的风流。最后落到称颂祝寿,虽是题中该有的应酬之辞,却也归结到对杭州的赞美,使首尾圆合。

用长调慢词写都市风光和盛明景象,并以大开大合、直起直落的笔法铺叙展衍,展开色彩斑斓的壮阔画卷,这实为柳词的一大开拓。人们多称柳永词“杨柳岸、晓风残月”,合十八岁女郎手执红牙檀板浅斟低唱,其实不尽然,如此词“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词相去不远,亦当关西大汉敲铁棹板引吭高歌。

此词当时即颇负盛名,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此说未必可信,金主完颜亮渡江南侵,并非仅是赏爱西湖的秋桂夏荷,但由此可见这首《望海潮》的魅力。【辑评】

[宋]吴自牧《梦粱录》: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前语也。自高庙(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柳永初与孙何为布衣交。及孙守杭州,门禁甚严,柳不得入见,乃作此词令名妓楚楚于孙宴会时歌之。孙问知系柳作,遂延与共宴。词皆铺叙杭州风景人物之富美。【今译】

东南险要地

三吴大都市,

钱塘,自古繁华。

轻烟绿杨笼着

河桥的雕栏彩画,

大街小巷

迎风竹帘、碧纱帷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