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宏观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18:47:2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帕金《宏观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帕金《宏观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1章 什么是经济学

一、概念题

1.稀缺

答: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等)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的需要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激励

答: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方法和措施。激励可能是鼓励一个行动的奖励,也可能是抑制一个行动的惩罚。激励利用外部诱因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调动与激发。这时外部刺激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使人完成目标的行为处于高度的受鼓舞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智力和体力)。当人的某种需要产生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或紧张状态,从而造成一种内在驱动力,驱使人的行动指向目标。当目标达到后,需要即得到满足,激励状态解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激励过程。人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他的能力和激励水平(即积极性的高低)。激励的手段包括物质利益激励、精神激励、环境激励、目标激励、任务激励、组织激励等。

3.经济学

答: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物品或劳务,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各个成员的一门社会科学,因而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解决资源稀缺性时所做出的选择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与企业做出的选择,这些选择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对做出这些选择的影响。而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运行。

4.微观经济学

答: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总之,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与企业做出的选择、这些选择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对做出这些选择的影响。

5.宏观经济学

答: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被称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从而形成了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总之,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运行。

6.产品和服务

答:产品和服务是人们认为有价值并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生产出来的所有东西。产品是有形的物品,如高尔夫球。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如理发。

7.生产要素

答: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性资源。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即土地、劳动和资本。其所有者分别为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利息”被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

8.土地

答: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狭义的土地,仅指陆地部分。广义的土地,不仅包括陆地部分,还包括光、热、空气、海洋等。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即土地包括日常意义上的土地、铁矿、煤炭、水及空气等自然资源。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土地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社会的有效需求等特点。在现行制度下,土地分为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后者又包括商业用地和非商业用地。

9.劳动

答:劳动是人类为有益的目的而从事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活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劳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察与划分。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来看,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从劳动的复杂程度来看,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从劳动的存在形式和其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来看,有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从劳动的社会性质来看,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从是否创造物质资料来看,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从劳动所能满足的需要来看,有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从劳动的耗费方式来看,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等。在现代人力资源的研究中,劳动被视为由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所产生的服务流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服务效果是由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条件以及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天资禀赋、文化观念、受教育和培训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劳动是人们生产商品和服务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劳动的质量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水平。

10.人力资本

答:人力资本是指人们从教育、在岗培训和工作经历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属于无形资本,它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文化技术水平和劳动素质而投到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它与物质资本(有形资本)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投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还能使相关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11.资本

答:资本指能够增值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例如,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工具、设备、机器和建筑物等都属于资本。

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资本是现在生产过程的投入,也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木工用一部车床制造桌子腿,车床本身是制造车床的企业的产出,车床制造者又用其他设备来制造车床。因此,资本是用于生产各种物品与劳务,包括更多资本的生产要素。

12.企业家才能

答:企业家才能是指把土地、劳动和资本组织起来的人力资源。企业家才能具体包括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认为,在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时,可以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也可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但是,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必须予以合理组织,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因此,为了进行高效生产,还要有企业家将这三种生产要素合理组织起来,企业家才能和前三种要素的关系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13.地租

答: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收入。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土地私有制下,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创造的剩余产品被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的一种剥削形式。在土地公有制下,地租既是国家从经济上管理土地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所有权的形式不同,与此相联系的地租的性质、内容、形式及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也不尽相同。

14.工资

答: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国际劳工组织将工资定义为:“由雇主对受雇者,为其已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或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佣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工资的形式可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等。

15.利息

答:利息是指在一段时期内因使用货币而支付的代价。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有可能购买货币使用权。个人之所以为使用货币而付出利息,是因为他们想购买现时收入所不能负担的货物和劳务。企业之所以为用货币购买资本货物而付出利息,是因为它们能通过引进新工厂和新机器来增加生产和产能。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16.利润

答:利润指从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收益与生产这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用等式表示为:利润=收益-成本。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17.个人利益

答:个人利益是指单个企业(或消费者)通过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为自己带来的收益。经济个体做出选择时,往往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而不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此时可能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往往会造成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在什么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选择也能增进社会利益”。

18.社会利益

答: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对,亦称“社会整体利益”、“公众利益”,是指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如社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人们公共生活的福利事业,发展精神文明的条件,等等。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利益具有不同的内容。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利益包含剥削者的共同利益,但又是以私有者的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在什么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选择也能增进社会利益”。

19.权衡

答:权衡是指一种交换,即人们为了做出一种选择,必须放弃另外一个选择。人们在面对稀缺性问题时,必须做出选择,从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个,此时就面临着权衡问题。对整个经济学而言,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权衡的思想。如: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20.艰难的权衡

答:艰难的权衡在本章中是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权衡”。公平与效率是收入分配中的一对概念。公平是指收入分配应该均等化,效率是指收入分配应该促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是一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只有权衡利弊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强调公平必然会降低效率,追求效率必然会导致不公平。

21.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该种资源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以避免浪费,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22.边际

答:边际是指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经济学家把所研究的各种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边际分析就是分析因变量变动与自变量变动的关系。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量称为边际量。在考虑一个决策时,重要的是考虑边际量,因此,要运用边际分析法。

23.边际收益

答: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定量的活动所带来的好处。例如,对于企业而言,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4.边际成本

答: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定量的活动所带来的成本。例如,对企业而言,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设为生产单位产量的总成本,则与()单位产量之间的成本就是边际成本。在产量水平较低的阶段上,边际成本可能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则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增加。这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25.经济模型

答:经济模型是指经济或企业与家庭这类经济组成部分进行的简化描述,是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相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它包括用方程式或图形中的曲线表示的经济行为的命题,即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事物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由于经济模型常用数学形式来表述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

其特点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中心,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一些变量,设立某些假设前提,并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把这些变量列成一定的方程式或方程式体系,以表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经济过程的运行情况,模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同时据此分析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做出极其简单的描述。经济学家利用经济模型来揭示不同政策或其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26.经济理论

答:经济理论是用于解释和预测人们的经济选择行为的一般规律或原理。经济理论是经济模型与真实经济世界的一个桥梁,在建立和检验经济模型的过程中产生了经济理论。

27.其他条件相同

答:“其他条件相同”是经济学分析问题时的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指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只考虑一种变量与决定这种变量的某种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假定其他影响该变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其他条件相同”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使人们通过在某一个时点上改变一种因素同时使其他相关因素不变,从而分离出所关注的因素,重点考察该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二、计算与分析题

1.苹果电脑公司决定让iTune免费下载音乐。(1)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是否意味着音乐不再是稀缺的?(2)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会改变人们面临的激励吗?(3)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属于微观经济问题还是宏观经济问题?(4)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会改变音乐的机会成本吗?

答:(1)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并不意味着音乐不再是稀缺资源,因为许多人没有苹果的音乐播放器iPod,从而无法从iTune上免费下载并聆听美妙的音乐。此外,甚至对于拥有iPod的人而言,音乐也是稀缺的,因为他们可能想听音乐,但是时常又不能听,比如学生要上课,员工要上班。(2)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会改变人们面临的激励。例如,它会增加人们购买苹果音乐播放器从而免费下载聆听音乐的激励。(3)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属于微观经济问题,因为它仅仅反映了一个公司和一个市场的状况。(4)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取消了先前每首歌曲下载的货币成本,从而降低了音乐的机会成本。

2.下面的哪一组合不是对应的?(1)劳动与工资(2)土地与地租(3)企业家才能与利润(4)资本与利润

答:(1)劳动赚得工资,劳动与工资是对应的。(2)土地赚得地租,土地与地租是对应的。(3)企业家才能赚得利润,企业家才能与利润是对应的。(4)资本赚得利息,资本与利润不是对应的。

3.解释一下下列这些新闻标题是如何关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1)沃尔玛在欧洲扩大了业务(2)塔可钟(Taco Bell)在加拿大开张了(3)麦当劳进军沙拉市场(4)食品必须有标明营养信息的标签

答:(1)沃尔玛在欧洲的业务扩张是为了促进沃尔玛的个人利益,但这种决定是否会促进社会利益还有待微观经济学的研究。(2)塔可钟的开张决定也是为了其个人利益,但这种决定是否会促进社会利益还有待微观经济学的研究。(3)麦当劳的决定也是为了其自身的个人利益,但这种决定是否会促进社会利益还有待微观经济学的研究。(4)食品必须有标明营养信息的标签,这一决定要求食品生产商为了社会利益,必须在标签中表明食品的营养含量。这显然不是由任何单个企业做出的决定,因而不反映任何单个企业的个人利益。

4.在经济学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你决定去看电影而不是在家复习功课。通常情况下你可以考70分,但这次你只能考50分。(1)你面临权衡吗?(2)你晚上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1)我面临权衡。这个权衡是:更高的考试成绩,还是看一晚上的电影。(2)晚上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考试不及格,即考试成绩降低的20分。

5.下面的陈述哪些是实证的,哪些是规范的,哪些是可以被检验的?(1)美国政府应该削减其进口。(2)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3)假如抗病毒药的价格提高,艾滋病患者就会减少用药。

答:(1)该陈述是规范的,但不可被检验。(2)该陈述是实证的,可以被检验。(3)该陈述是实证的,可以被检验。

6.下面的陈述哪些说明了合成谬误,哪些说明了事后谬误?(1)你踮起脚跟,你就看得更清楚。(2)为了避开高峰拥挤,每个人都应该提前1小时离开家。(3)抽烟的人患肺癌和心脏病的风险高。

答:有关合成谬误和事后谬误的含义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1)该陈述反映了合成谬误。(2)该陈述反映了合成谬误。(3)该陈述反映了事后谬误。

三、思考题

1.随着伦敦在积极筹备201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对筹办成本的关注也与日俱增。这里就有一个例子: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本大增——东伦敦城的旧城改造要让纳税人再掏15亿英镑。(伦敦《泰晤士报》,2006年7月6日)

东伦敦城的旧城改造成本就是伦敦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机会成本吗?解释为什么。

答:如果除了开奥运会的原因之外,东伦敦旧城将不会改造,则东伦敦的旧城改造成本是伦敦举办2012年奥运会的机会成本。

但是,如果先前已经有了东伦敦旧城的改造方案,则改造成本将不是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成本,因为即使伦敦不举办奥运会,人们也要支付东伦敦旧城改造的成本。

附录 经济学中的图形

一、概念题

1.时间序列图

答:时间序列图是用轴衡量时间(例如月或年),并用轴衡量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或几个变量的一种图形。时间序列图可以用于揭示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可以显示变量是如何围绕趋势线上下波动的。所谓趋势是指变量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总体倾向。时间序列图还可以用于直观地比较不同时期一个或多个经济变量的变化情况。

2.趋势

答:趋势是指变量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的总体倾向。趋势可以是向上的或向下的,一般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图来分析经济变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3.截面图

答:截面图显示的是某个时点上同一个经济变量在不同的组别或者类别上的值。在截面图中,通常用条而不是线。但用线、用点还是用条并没有固定的规则。

4.散点图

答:散点图又称散点分布图,是以一个变量为横坐标,另一变量为纵坐标,利用散点(坐标点)的分布形态反映变量统计关系的一种图形。其特点是能直观地表现出影响因素和预测对象之间的总体关系趋势。其优点是能通过直观醒目的图形方式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变化形态,以便决定用何种数学表达方式来模拟变量之间的关系。散点图不仅可以传递变量间关系类型的信息,也可以反映变量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5.正相关

答:正相关是指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变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情况。例如,收入和消费是呈正相关的,一般而言,人们的收入越多,消费支出也越多。

6.同方向相关

答:同方向相关,又称正相关,是指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的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7.线性相关

答:线性相关是指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动时,另一变量随之发生大致均匀的变动,在坐标图上近似地表现为一条直线的情况。

8.负相关

答:负相关是指在回归与相关分析中,因变量值随自变量值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相关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值。

9.反方向相关

答:反方向相关,又称负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10.斜率

答:经济学常常利用斜率来精确地衡量变量之间的关系。斜率是用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除以用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如果指用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指用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这样斜率是:。斜率的符号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变化的相对方向,斜率的大小表明了变化的幅度。

二、计算题和分析题

表1-1提供了有关美国经济的数据:A列是年份,B列是通货膨胀率,C列是利率,D列是增长率,而E列是失业率。用这个表回答1、2、3、4题。表1-1  美国经济数据

1.(1)画出通货膨胀率的时间序列图。(2)在哪一年(ⅰ)通货膨胀最高;(ⅱ)通货膨胀最低;(ⅲ)通货膨胀上升;(ⅳ)通货膨胀下降;(ⅴ)通货膨胀上升最大;(ⅵ)通货膨胀下降最大?(3)通货膨胀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1)通货膨胀率的时间序列图如图1-1所示。图1-1  美国1995~2005年通货膨胀率的时间序列图(2)在2000年和2005年通货膨胀率最高;在1998年和2002年通货膨胀率最低;1996、1999、2000、2003、2004、2005年通货膨胀率在上升;1997、1998、2001、2002年通货膨胀率在下降;2000年通货膨胀上升最大;2002年通货膨胀下降最大。(3)这些年通货膨胀具有平稳的趋势,趋势线接近于水平。

2.(1)画出利率的时间序列图。(2)在哪一年(ⅰ)利率最高;(ⅱ)利率最低;(ⅲ)利率上升;(ⅳ)利率下降;(ⅴ)利率上升最大;(ⅵ)利率下降最大?(3)利率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1)利率的时间序列图如图1-2所示。图1-2  利率的时间序列图(2)在1995和2000年利率最高;在2005年利率最低;在1999和2000年利率上升;在1996、1997、1998、2001、2002、2003、2004、2005年利率下降;2000年利率上升最大;1998年和2003年利率下降最大。(3)利率的主要变化趋势是下降。趋势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画出一个说明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

答: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如图1-3所示。该散点图表明:通货膨胀率增加,利率一般会增加,但是在本题中,这种关系十分微弱。图1-3  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的散点图

4.画出一个说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

答: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如图1-4所示。该散点图表明: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失业率通常会下降,但是在本题中,这种关系较为微弱。图1-4  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散点图

5.画出一个说明和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1)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2)随着值的增加,这种关系的斜率是增加还是减少?(3)考虑一些与这种关系相似的经济关系。

答:和之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图1-5 和之间的散点图(1)由表示和关系的散点图1-5可知,和是正相关的,随着的增加,也增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