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性生殖癌症对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21:26:1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性性生殖癌症对策

女性性生殖癌症对策试读:

简介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女性的各种性生殖癌症出现的类型也越来越多,那么,女性都有哪些性生殖癌症呢,以及应对它们的对策是什么呢,本书将为你详细介绍。

第一章 阴道癌

阴道癌是指发生在阴道部位的恶性肿瘤。阴道癌常常是继发性的,可自子宫颈癌直接蔓延,或来自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绒毛膜癌,另外膀胱、尿道或直肠癌亦常可转移至阴道。

疾病简介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很罕见,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1%。主要是鳞状上皮癌,毛膜上皮癌,其他如腺癌,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更为罕见,不少妇产科医生在医疗实践中,只见过仅有的几例病人,因阴道的继发性癌则较多见,在诊断原发性肿瘤前应考虑及排除继发性阴道癌的可能性。

阴道癌在美国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0~65岁。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或宫颈或外阴癌病史的病人则危险性增加。胎儿在子宫内接触己烯雌酚与年轻妇女发展成阴道透明细胞腺癌有联系;诊断此稀有恶性病时的平均年龄为19岁。大多数(95%)的阴道恶性肿瘤为鳞状细胞癌,其余则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腺癌,继发性鳞状细胞癌(在老年妇女中),透明细胞腺癌(在年轻妇女中)及黑色素瘤。最常见的阴道肉瘤,葡萄状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发病率高峰在3岁。

疾病分类

一、原发性阴道鳞状细胞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随后约60%患者追溯病史有无痛性出血,20%白带增多,有或无血染。当结节坏死形成溃疡时,出现水样或血性分泌物、阴道不规则流血、性交出血或绝经后流血。如合并感染,有恶臭排液。晚期病人,肿瘤侵犯神经或骨盆时,可出现下腹及腰腿部的疼痛;如侵蚀膀胱,可有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等。当癌肿压迫或侵犯直肠时,可出现肛门坠胀、排便疼痛及便秘等。有时癌肿沿阴道壁增厚变硬,使阴道腔狭窄。随着肿瘤的继续发展,最终形成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

窥器检查或触诊,可见阴道壁有结节、菜花状、溃疡或局部变硬,晚期者癌肿充满阴道腔,并有大量恶臭分泌物排出。此外,发生于阴道下1/3的癌瘤,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检查时可能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质硬,甚至融合固定或破溃。

二、阴道透明细胞腺癌:阴道透明细胞腺癌少见,大约占阴道原发癌的5-10%,常发生于年轻妇女和幼女。国外文献统计,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28岁,平均年龄17岁。临床表现无特殊症状,多数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排液和性交痛等,与一般宫颈腺癌难以区别。亦有少数患者无症状。

病变多见于阴道前壁上1/3段,偶见位于下1/3或后壁,多数为息肉样,亦可呈结节状或乳头状,质脆,易出血,有时肿瘤坏死,形成不规则的溃疡。透明细胞腺癌的淋巴转移率较高,在复发的病例中,除盆腔及邻近器官受到侵犯外,肺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约占35%。

三、息肉:阴道肉瘤少见。包括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和葡萄状肉瘤等。幼女和成人皆可发生。但婴儿阴道肉瘤,80%为葡萄状肉瘤。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肿瘤发展后白带增多,有臭味,同时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和性交流血,严重时出现疼痛及阴道阻塞下坠感。阴道检查可见结节状肿物或浸润性硬块,表面溃疡,阴道壁变硬、狭窄。晚期患者可出现肺、肝等远处器官转移,常并发尿毒症和恶病质。必须做阴道内原发病灶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四、阴道恶性黑色素瘤:阴道原发性黑色素瘤极少见,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生长快,容易血行扩散,早期远处转移。好发生于老年妇女,平均发病年龄62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65%)和阴道分泌物增多(30%),若肿瘤坏死,排出黑色素瘤样组织,有可能误认为陈旧黑血块。肿瘤发展后可出现疼痛、排尿困难,下腹坠胀感等。检查可见阴道壁有蓝黑色或棕黑色肿物突起,呈乳头或结节状,形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有时形成溃疡。肿瘤生长迅速,向外直接蔓延可突出于阴道口,向上扩散到子宫颈和主韧带,向内侵蚀阴道旁、直肠和膀胱。晚期病人经血行播散,可发生肝、肺、脑等远处器官转移。

五、阴道转移性肿瘤:阴道转移性肿瘤比原发性肿瘤多见。多由宫颈、宫体和外阴癌转移而来;少数来自卵巢、膀胱、尿道和直肠癌等;肾及乳腺的癌肿转移至阴道者罕见。其转移途径包括:1、直接扩散和蔓延。常见者为外阴、宫颈、膀胱、尿道及直肠癌等;2、淋巴性渗透。如宫内膜、宫颈、膀胱、直肠肛门癌等;3、血行性瘤栓播散。多见于宫体、肾、卵巢肿瘤及恶性滋养细胞肿瘤;4、直接种植。如宫内膜和宫颈的恶性肿瘤等。

阴道转移性肿瘤的外观与表面形式可因原发肿瘤的部位、性质和转移方式而有不同。一般为结节块状,或呈多个大小不等的浅表或深在的溃疡;滋养细胞转移时,往往呈单个或多发紫蓝色结节,表面常有破溃出血。

病理生理

病理上大体有三种类型:

①菜花型,如延误治疗,菜花状肿瘤可充满整个阴道。开始常发生于阴道后壁上1/3处癌细胞多高度分化,属外生型,很少向内浸润。

②浸润型或溃疡型,癌肿形成溃疡,主要见于阴道前壁,常迅速向阴道周围浸润。

③粘膜型,发展慢,可长时间局限于粘膜层,为阴道原位癌。但阴道原位癌更多伴发或继发于宫颈原位癌,或宫颈浸润性癌的周边改变。组织学上原发性阴道癌几乎都是鳞状上皮癌,极少为腺癌。

临床表现

阴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白带增多,甚至阴道有水样、血性分泌物伴有恶臭;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腹痛,大小便障碍(包括尿频、尿血、尿痛及便血、便秘等);严重者可形成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晚期患者则可有肾功能障碍、贫血及其他继发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喀血,表浅淋巴结转移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等。阴道局部病灶以乳头状或菜花型最多见,其次为溃疡状或浸润型。

阴道癌常发生于阴道后壁上1/3处。多数患者主诉绝经后少量不规则出血,恶臭分泌物和疼痛。清洁的塑料窥阴器有利于我们观察整个阴道壁。有时还需用碘溶液来处理以帮助分清肿瘤的界线。直肠阴道三合诊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粘膜下、阴道旁侵犯或直肠受累。仅约20%阴道癌患者可通过Pap涂片和盆腔检查诊断。除了胸部X线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以外,膀胱和直肠乙状结肠镜亦可作为常规检查。CT和MRI可鉴别腹膜内和腹膜外病灶。MRI还可以鉴别放疗性纤维化病灶和复发性肿瘤。

阴道癌在中国发病率并不是很高,较为少见,但是其他原发癌瘤可能蔓延或转移至阴道。专家指出,阴道癌早期症状可能仅仅包括阴道出血或阴道分泌物增加,性交困难则是是阴道肿瘤晚期的一个典型症状。而对阴道癌进行放射治疗尚有困难:位于阴道外二分之一处的肿瘤,很难使用镭管插入治疗;膀胱和直肠由于在解剖位置上与阴道相邻,可能被累及引起放疗后并发症,放疗的治愈率相当低,颇令人失望。

疾病治疗

对于阴道癌的治疗、我们首选全息肿瘤康复液中药原料2号方治疗、取得十分理想的疗效。首先、通过中药促进肿瘤细胞分化、促使肿瘤细胞自然凋亡,另一方面缓解病人的症状、如疼痛、下腹坠胀、出血、及大小便的排除障碍。通过全息肿瘤康复液中药原料2号方治疗病人所具有的临床症状、疼痛、出血、大小便排出障碍等,治疗3-5天就有所缓解,症状的彻底消失大约需要1个月。一般治疗3天,病人可出现排瘤的现象,坏死的肿瘤组织可自阴道、肠道、尿道排出,我们所见、一次性排出最多的坏死肿瘤组织约500克、堵塞的腔道立即可以畅通。对于阴道癌的其它治疗方法参考如下:

1、放射治疗

部分阴道癌病人选择配合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包括腔内及体外照射二部分,腔内治疗主要针对阴道原发病灶,及临近浸润区,体外照射主要针对肿瘤周围浸润区及淋巴转移区。腔内照射:阴道上段肿瘤除了重视子宫颈照射外,还需给予宫腔放疗(A点剂量25-30Gy)。穹隆病变,可以按宫颈癌给予腔内放疗。其它原发灶可用阴道柱状容器(塞子)或阴道盆腔内照射,外生型肿瘤可给予组织间插植照射。阴道中下段的肿瘤或全阴道病变可采用阴道塞子或组织间插植照射。如果肿瘤仅仅位于阴道某一侧,而且肿瘤较大时,可进行组织间插植照射使肿瘤缩小后,再选择阴道塞子照射,同时对不需要照射的部位进行恰当的铅挡。剂量参考点一般选择肿瘤基底。传统低剂量率腔内照射一般肿瘤基底量给予50-60Gy,高剂量率后装腔内照射一般肿瘤基底给予30-40Gy。国外学者报道阴道粘膜表面剂量80Gy(包括体外照射剂量)左右时取得疗效。

体外照射:主要补充淋巴转移区的剂量,上段肿瘤采用盆腔外照射,全盆(14-16CMX18-20CM)或/和中挡铅(7X14CM)外照射,宫旁组织剂量40-50Gy/6周。下段肿瘤应对腹股沟区域进行照射。可用平行于腹股沟韧带8-12CM-14CM的照射野,可先给予6-8MV的X线照射Dm40Gy/4周,然后再改用电子照射Dm20Gy/2周。对较晚期的阴道癌患者,腔内照射有困难,可以先行体外照射如全盆照射或等中心照射,肿瘤剂量DT45-60Gy,并根据肿瘤消退情况补充腔内照射。

2、手术治疗

由于解剖关系,原发阴道癌以保守治疗为主,部分早期患者可选择手术。阴道原位癌可行局部切除,部分阴道或全阴道切除,同时行阴道成型术。阴道上段肿瘤浸润不深的早期患者,可行广泛子宫切除及部分阴道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阴道切缘应在癌缘下2-3厘米。阴道下段早期病变,可行阴道及外阴切除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阴道中段肿瘤,手术比较困难,应根据病灶范围及淋巴结转移部位除行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外,选择做腹股沟淋巴结或盆腔淋巴结切除。对病变较广浸润深的病变,需行全阴道包括直肠或膀胱切除(脏器去除术),但手术复杂,并发症较高,往往不能被患者接受。

3、化疗

阴道癌单纯化疗疗效不佳,多与全息肿瘤康复液中药原料及放疗联合治疗晚期患者。常用药物有顺铂(PDD)、平阳霉素(BLM)、丝裂霉素(MMC)、5氟脲嘧啶(5FU)、环磷酰胺(IFO)等。联合化疗方案有:PVB、PIB、PDD+MMC、PDD+5FU+CTX等。除静脉途径全身给药外,股动脉、腹壁下动脉插管区域性化疗也应用于临床。

4、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肿瘤是一种趋势,然而、是否将中药、化疗、放疗、手术罗列起来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之所以中药治疗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主要的原因是中药治疗肿瘤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这是中药治疗的优势。但是、如果采用中药治疗、沿用放化疗治疗肿瘤的方法、以杀死癌细胞为目的,势必促使研究者选用有强烈细胞毒性的药物,这样的药物在中草药中均是有毒中药,同样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关这样的问题我们将在有关的章节中探讨。随着临床上治疗肿瘤方法的多样化、人们对以手术、放化疗治疗肿瘤的方法、已经失去了信心。无毒无副作用治疗癌症是肿瘤研究者终身的追求。

5、抗癌药物

阴道癌的放疗I期病变放疗是替代疗法,无手术效果好。余下期别放疗,通常采用外照射与内照射相结合应用,最大限度的肿瘤控制推荐剂量至少70Gy,有作者认为放疗是有效治疗。5年存活率可达到0期100%,I/II期77%,III/IV期56%。

由于阴道癌少见,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治疗中强调分别对待。

疾病预后

由于阴道的特殊解剖关系,(结缔疏松、壁薄、淋巴丰富),癌瘤较易扩散。扩散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及偶有远处转移。阴道上段癌瘤的淋巴转移途径基本同子宫颈癌;阴道下1/3基本同外阴癌;中1/3可以上下两个途径转移,从阴道下部的病损经过腹股沟淋巴结;从阴道上部的病损经过盆腔淋巴结;或血行转移。阴道癌可直接延伸扩散至局部阴道旁组织、膀胱或直肠。5年存活率与分期有关(Ⅰ期,65%~70%,Ⅱ期,47%,Ⅲ期,30%,Ⅳ期,15%~20%)。不良的预后因素包括大的原发性肿瘤的尺度与分化差的肿瘤。

饮食注意

【宜】

1、宜多吃增强免疫作用的食物:甲鱼、乌龟、海龟、沙虫、青鱼、鲨鱼、水蛇、虾、白花蛇、鲫鱼、桑椹、无花果、荔枝、胡桃、瓜蒌、马齿苋、豆豉、橄榄、杏仁、丝瓜。

2、感染、溃疡宜吃荠菜、螺蛳、针鱼、泥鳅、鲥鱼、金针菜、油菜、芋艿、绿豆、赤豆、马兰头。

3、淋巴结肿大宜吃芋艿、沙果、百合、荸荠、桑椹子、田螺、黄颡鱼、猫肉。【忌】

1、忌烟、酒。

2、忌辛辣刺激品。

3、忌霉变、腌制食物。

4、忌油煎、肥腻、烟熏、烧烤食物。

5、忌羊肉、狗肉、韭菜等一切温热性食物。

疾控信息

易发人群

阴道癌属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被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60~65岁之间。阴道癌的

发病原因

与疱疹、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艾滋病、化学药物以及辐射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

1、年轻女性妊娠期服用雌激素易引发阴道透明细胞癌。

2、早婚、早产及多产的女性是原发性阴道癌的主要群体。

3、部分原发性阴道癌患者的发病与长期使用子宫托及长期黏膜刺激或损伤有关。

4、HPV病毒感染易引起阴道上皮内瘤,发展可引发浸润癌。

早期信号

原发性阴道癌呈外生型生长,在阴道内可见菜花状肿物,约有60%~66%的患者发病部位是在阴道后壁上1/3处,少数沿阴道黏膜及黏膜下浸润。其主要症状是:

1、阴道出血。较多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一般发生于性交后,或使用器械及绝经后。

2、阴道排液。异常排液主要与肿瘤坏死组织及感染有关,所排体可为水样,也间或有米汤样,或排液中混带血液。

3、压迫症状。当晚期肿瘤压迫邻近器官后,可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急、尿频、血尿;压迫直肠时,可出现排便困难、里急后重;晚期患者还可出现便血,肿瘤穿透直肠症状。

第二章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美国CA:ACancer Journalfor Clinicians杂志(2010年影响因子94.262)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预计将有230480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疾病介绍

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高发区如北欧、北美等国家,乳腺癌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倍,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岁达到最高。而在亚洲等低发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绝经后会略下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45-55岁之间,亚洲人移居西方国家后仍保持这种年龄分布特征。

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却不断下降,其原因不仅得益于女性乳腺癌筛查和早诊制度的建立,更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综合诊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这里说的是非典型增生,不是通常口语中的乳腺增生)

4.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心里压力过大,不能释放情绪。

7.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疾病普查

乳腺癌的疗效更多的取决于病期。提高早诊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早期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的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并获得更多保留乳房的机会。乳腺癌普查是发达国家提高治愈率行之有效的办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纽约区健康保险计划(Health Insurance Planof Greaster New York,HIP)应用乳腺临床检查和乳腺X线摄片对健康人群开展乳腺普查,随访18年后,40岁以上、50岁以上、60—64岁各年龄组的乳腺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5%、23%和17%。1973—1980年,美国肿瘤协会(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和国家肿瘤研究所(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进一步实施了乳腺癌普查方案(the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BCDDP),涉及29个地区、280,000女性参加。其结论肯定了乳腺癌普查的价值:定期乳腺癌普查(乳腺X线摄片)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今天,美国几乎所有州政府均已立法,乳腺X线摄片所需费用由健康保险基金支出。此项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确定了乳腺癌普查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以国家名义将普查纳入法制化。此后,日本、欧美等多数国家也纷纷将4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癌普查列入到医保计划。目前,由于普查带来了早期病例检出率的提高,这些国家乳癌在发病率仍然上升的同时,死亡率获得持续的下降。

1997年ACS建议乳腺癌普查原则:18—39岁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3年一次临床体检。40—49岁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50岁以上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对于普查终止年龄并无限制。此后,美国放射协会(American Collegeof Radiology,ACR)、ACS以及NCI分别就妇女乳腺癌普查发表建议,一致认为40-49岁开始乳腺癌普查比较合适。对于有乳腺癌高危险因素的妇女,经医生指导可在40岁之前开始参加乳腺癌普查,这些高危险因素包括:曾患乳腺癌;病理证实非典型性增生;乳腺活检≥2次诊断为良性病;携带有遗传性突变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一级亲属中(母亲、姐妹、女儿)任何一方患乳腺癌。

临床表现

1.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

2.乳头改变: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50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病)的临床表现。

3.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会出现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红肿、局部皮温增高;另外,晚期乳腺癌会出现皮肤破溃形成癌性溃疡。

4.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晚期乳腺癌可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引起肿大;另外有些情况下还可触到同侧和或对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乳腺钼靶:是一种经典的检查手段,是通过专门的钼靶X线机摄片进行实现的。乳腺癌在X线片中病灶表现形式常见有较规则或类圆形肿块、不规则或模糊肿块、毛刺肿块、透亮环肿块四类。另外乳腺钼靶对于细小的钙化敏感度较高,能够早期发现一些特征性钙化(如簇状沙粒样钙化等)。

2.乳腺B超:B超扫描能够鉴别乳腺的囊性与实性病变。乳腺癌B超扫描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彩色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目前,国际公认乳腺钼靶X线摄像是最有效的乳腺普查手段。但是钼靶X线摄像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会受乳腺致密程度影响。年轻女性因为腺体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常表现为整个乳房呈致密性阴影,缺乏层次对比。因此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可将乳房B超当成首选的普查方法。另外,B超扫描对观察腋窝淋巴结方面具有优势。

3.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核磁检查是软组织分辨率最高的影像检查手段,较X线和B超有很多优势,如:对多中心性病灶的诊断可靠;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0%以上;致密型乳腺、深方及高位将影响钼靶评价,而MRI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图像可以旋转或进行任意平面的切割,可以清晰显示微小肿瘤;肿瘤微血管分布数据可以提供更多肿瘤功能参数和治疗反应;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情况,触诊和B超难以真实反映残留肿瘤范围,而核磁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带有心脏起搏器和体内金属的患者不适用。

鉴别诊断

乳腺癌诊断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青年妇女,肿瘤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发展缓慢。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不要轻易诊断为纤维腺瘤,必须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2.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3.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60%以上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的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4.乳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局部表现为乳房内肿块,肿块质硬偏韧,部分区域可有囊性感。肿块边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受限,可有疼痛,但无周期性。

组织病理学分类

乳腺癌有多种分类系统和标准,2003年新版《WHO乳腺肿瘤病理及遗传学分类》是目前对乳腺肿瘤最新诠释的蓝皮书,对乳腺肿瘤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治疗、预后及遗传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乳腺癌属于上皮来源的肿瘤,分为非浸润性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和浸润性癌,浸润性癌又分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和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浸润性筛状癌、髓样癌等等。

国内常用分类是全国乳腺癌病理分类协作组对4396例乳腺癌根治术标本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根据乳腺癌的不同生物学行为,在WHO乳腺癌国际组织学分类(第二版)和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分类方法,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并进一步将浸润性癌分为浸润性特殊型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和其他罕见癌。

硒与癌症

普通人缺硒,身体患肿瘤的机率大大增加体内缺硒的肿瘤患者多有远处转移、多发性肿瘤、肿瘤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及生存期短的可能;在与肿瘤的对抗中,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经科学家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人们已经能够应用硒来防癌、抗癌以及解除癌症病人的痛苦、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命,由于硒在防治肿瘤方面所显示出的强大作用,台湾正义出版社将硒冠以“抗癌之王”的称号。

硒元素对癌症的医理作用:

1、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是比较突出的现象,同时免疫力下降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抗肿瘤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因此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硒显著地影响免疫系统所包含的全部三种调节机制,即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免疫。硒还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使血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或维持正常,因此临床中给肿瘤患者适量补硒,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癌和抗癌能力。

2、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肿瘤病人广泛存在抗氧化不平衡,体内有害自由基过剩,硒可以通过一系列含硒酶,使许多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氢等得到有效的清除。

3、阻断肿瘤血管形成,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硒能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预防肿瘤生长,转移。肿瘤转移和生长,依赖于自身建立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有促进作用,营造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环境,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网”的形成与发展,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渠道。由于肿瘤得不到营养来源,会逐渐枯萎、消亡;同时由于切断了肿瘤的代谢渠道,肿瘤组织自身废物不能排出,肿瘤逐渐变性坏死,其机制可形象地比喻为“断敌粮草”。

4、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硒增高癌细胞中环腺苷酸(CAMP)的水平,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起到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使肿瘤细胞在活体内增值力减弱、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的作用,从而抑杀癌细胞。体外研究可以看到,加硒后使培养中的肝癌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细胞核固缩、核破裂、核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

疾病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在科学和人文结合的现代乳腺癌治疗新理念指导下,乳腺癌的治疗趋势包括保留乳房和腋窝的微创手术、更为精确的立体定向放疗和选择性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现代医学需要脱离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而遵照循证医学证据。基于国际上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目前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国际上有影响力并被临床普遍接受的有欧洲的St.Gallen早期乳癌治疗专家共识和美国国家癌症网(NCCN)治疗指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包括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1)保乳术: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安全切缘的保乳术加术后放疗,疗效与全乳切除相当,但患者形体良好,患者本人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大不一样,治疗指南并不强调一定要保乳,但医生应该提供患者和家人选择保留乳房的机会。针对局部肿瘤较大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新辅助化疗后使肿瘤降期保乳。

2)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往乳腺癌手术,在切除乳房的同时或即使保留乳房,都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就可以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准确率可达90-98%,而假阴性率可以控制在5-10%,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1%,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常规的处理。

放射治疗

乳腺癌术后的辅助放疗的适应证及治疗原则如下:

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

照射部位:胸壁和锁骨上下淋巴结区域:所有患者;腋窝:腋窝淋巴结未清扫或清扫不彻底的患者;内乳:不做常规放疗。

2)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放疗:所有保乳手术患者,包括浸润性癌、原位癌早期浸润和原位癌的患者,均应予术后放疗。但对于年龄≥70岁,T1N0M0且ER阳性的患者可考虑术后单纯内分泌治疗,不做术后放疗。

照射部位:全乳腺:所有患者;锁骨上下区:T3、T4患者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患者;腋窝:腋窝淋巴结未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未做腋窝清扫的患者;内乳:不做常规放疗。

化学治疗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从20世纪70年代的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到80年代的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再到90年代的紫杉类药物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问世,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方式,无论在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术后的辅助治疗还是复发转移患者的解救治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蒽环类和紫杉类仍然是乳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两大类药。其他常用乳腺癌化疗药物还有: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铂类、烷化剂、氨甲喋呤等。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历史最久、最成熟,也是最有成效的。最主要的包括雌激素拮抗剂(如三苯氧胺)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现在常用的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三苯氧胺既可以应用在绝经前女性也可以应用在绝经后的女性,但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更好。另外还有可以代替手术和放疗的药物去势药物(如诺雷德),在绝经前(包括围绝经期)的患者应用或与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联用。

分子靶向治疗

人类的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给肿瘤分子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设计针对不同靶点的新型药物。针对乳腺癌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以HER受体家族为靶点的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拉帕替尼等)和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阿瓦斯汀)已在临床应用,其他一些靶点的药物如针对RAS家族、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泛素-蛋白酶通路等的药物还在临床研究阶段。2002年就在我国上市的赫赛汀(曲妥珠单抗)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也是目前在中国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最广的一个靶向药物,其应用适应证是HER2阳性的患者(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HER2表达被评为×××,或FISH检查阳性者)。

乳腺癌手术后吃什么好?

乳腺癌手术后吃什么好?对于女性来说对于乳腺癌并不陌生,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所以患者对乳癌病人手术后的饮食也是十分关注的。饮食的好坏对病情也是有决定性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乳癌病人手术后的饮食。

乳癌病人手术后的饮食

1、维生素a可促进组织再生,加速伤口愈合;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过程,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b族维生素缺乏时,会引起代谢障碍,伤口愈合和耐受力均受到影响;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促进组织再生及伤口愈合。因此,乳癌患者术前一定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或水果食品)、蔬菜(或蔬菜食品)、或者是补充维生素片。

2、乳癌患者必需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如果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就会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对乳癌术后伤口愈合及病情恢复不利。高蛋白饮食,就可以缓解因某些疾病引起的蛋白质过度消耗,减少乳癌术后并发症,令乳癌患者尽快康复。

3、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饮食要平衡、多样化、不偏食、不忌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烹调时多用蒸、煮、炖,尽量少吃油炸食物。饮食调养可以给予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巩固疗效,促进身体康复。如山药粉、糯米、苡仁、菠菜、丝瓜、海带、泥鳅、鲫鱼、大枣、橘子、山楂等。

除了乳癌病人手术后的饮食要注意,身心都要有良好的护理,积极乐观虽于癌症患者虽然不容易做到,但也要努力,因为只有这样对病情对生存质量才有帮助。

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首选,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保守治疗等,手术仅为姑息切除或对症处理。手术后身体元气损伤,一般辅助人参皂苷RH2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中西医在治疗肿瘤上各有所长,故治疗乳腺癌必须做到发挥中医药各自优势,坚持长期治疗,宽舒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治疗,增加饮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但对于脑转移、有脊髓压迫的脊柱骨转移,或为了巩固化疗、内分泌治疗效果或全身治疗无效等情况下,放疗和中药有其特殊的地位。

乳腺癌手术后吃什么好?总之,随着治疗方法的日益发展,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人参皂苷Rh2的广泛应用,有40%-50%的乳腺癌得以治愈。

第三章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

疾病简介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肿瘤。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导致女性不孕、流产、尿频、排尿障碍等危害,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疾病分类

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而分为以下几类:

1.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肌壁内,周围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肌瘤,故最常见,约占60~70%。

2.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3.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15%。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4.子宫颈肌瘤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发病原因

病因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肌瘤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多。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长期的雌激素含量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同时激素代谢受高级神经中枢调控,故神经中枢活动对促进本病也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部分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所以建议采用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子宫肌瘤素刺激有关。(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部分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但是不能自行消除;(二)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可分泌雌激素)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易发人群

与十几年前相比,子宫肌瘤越来越青睐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

第1类:未育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

女性一生原始卵泡数目有限,排卵的年限约有30年。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激素作用,卵巢暂停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6个月才恢复,卵巢由此推迟了一定数量的排卵,有生育史的女性要较晚进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及时有效保护,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肌瘤就是其中之一。权威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够增加10年的免疫力,而这10年的免疫力,主要针对的是妇科肿瘤。

第2类:性生活失调影响子宫健康

传统中医学讲,子宫肌瘤归属于“症瘕”(肚子里结块的病)范畴。而“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中医讲解“症瘕”:妇人为性情中人,夫妻不和,势必伤及七情,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气血失调,气滞血淤,淤积日久,则可为“症瘕”。可见,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刺激,可促进神经内分泌正常进行,使人体激素正常良好地分泌,而长期性生活失调,容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乱,导致盆腔慢性充血,诱发子宫肌瘤。

第3类:抑郁女性多发子宫肌瘤

中年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伴随着绝经期的到来,女性开始出现“雌激素控制期”。在这个时期中,女性自身的抑郁情绪,很容易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且作用加强,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同样是子宫肌瘤产生的重要原因。

中医讲情绪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时提到:“气滞,七情内伤,肝失条达,血行不畅滞于胞宫而致,表现为下腹痞块,按之可移,痛无定处时聚时散,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二酮(E2)有关,雌二酮(E2)是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而二酮(E2)发生生物效应的强弱取决于靶组合中的雌二酮受体(En R)的含量。E2弥散入细胞核,与核内En R发生识别结合,发生生物效应而产生肌瘤。肌瘤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肌组织。国外研究报道,降低核内En R含量,可明显抑制肌瘤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及肌瘤组织胞核雌二酮受体(En R)、孕酮受体(Pn R)含量,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由此进一步说明治疗子宫肌瘤作用机制在于降低子宫内膜胞核雌二酮受体(En R)孕酮受体(Pn R)含量。为该临床治疗药子宫肌瘤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病理生理

子宫肌瘤本身可产生症状,也可造成解剖上的变化而影响其他器官。症状学上平滑肌瘤可造成疼痛、压迫感、沉重感及泌尿道与肠道的紊乱。对生殖方面可造成流产、早产,并可由于输卵管的变位而造成不育。粘膜下肌瘤或大的肌瘤可造成月经过多或月经淋滴的异常出血。大的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还可压迫神经或输尿管及影响卵巢功能。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一般可用中药石瘕膏缓解。

5.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7.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8.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hypoglycemia)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症型:

1、气滞血瘀证: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胀痛,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舌质暗红,边有紫斑点,脉沉弦或细涩。

2.阴虚火旺证: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乳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诊断鉴别

检查项目

如有典型子宫肌瘤的病史和体征,并经双合诊,对照上述特点,诊断多无困难。

一、超声检查

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鉴别肌瘤,准确率可达93.1%,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由于肌瘤结节中肿瘤细胞单位体积内细胞密集,结缔组织支架结构的含量及肿瘤、细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结节于扫描时表现为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3种基本改变。弱回声型是细胞密度大,弹力纤维含量多,细胞巢状排列为主,血管相对丰富。强回声型,胶原纤维含量较多,肿瘤细胞以束状排列为主。等回声型介于两者之间。后壁肌瘤,有时显示不清。肌瘤愈硬衰减表现愈重,良性衰减比恶性明显。肌瘤变性时,声学穿透性增强。恶变时坏死区增大,其内回声紊乱。故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肌瘤,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二、探测宫腔

用探针测量宫腔,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须注意子宫腔往往迂回弯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挡,使探针不能完全探入,或为浆膜下肌瘤,宫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误诊。

三、X光平片

肌瘤钙化时,表现为散在一致斑点,或壳样钙化包膜,或边缘粗糙及波浪状的蜂窝样。

四、诊断性刮宫

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不易用双合诊查出,可用刮宫术协助诊断。如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宫腔感到有凸起面,开始高起后又滑低,或感到宫腔内有物在滑动。但刮宫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坏死,甚至败血症,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疑为粘膜下肌瘤而诊刮仍不能明确者,可采用子宫造影术。

五、子宫输卵管造影

理想的子宫造影不但可显示粘膜下肌瘤的数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对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方法简单。有肌瘤处造影摄片显示宫腔内有充盈残缺。

六、CT与MRI

一般不需使用此两项检查。CT诊断肌瘤其图象只表达特定层面内的详细内容,图象结构互不重叠。子宫良性肿瘤CT图象是体积增大,结构均匀、密度+40~+60H(正常子宫为+40~+50H)。

MRI诊断肌瘤时,对肌瘤内部有无变性、种类及其程度呈不同信号。肌核无变性或轻度变性,内部信号多均一。反之,明显变性者呈不同信号。

临床诊断

诊断

1.病史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下腹部包块史等。

2.妇科检查发现子宫不规则增大或均匀性增大,如浆膜下肌瘤在子宫表面可扪及单个或数个结节状突起,质硬;粘膜下肌瘤有时可使宫口开大,并通过宫口触到宫腔内肌瘤的下端;如悬垂于阴道内,可看到瘤体并触摸到其蒂部。

3.辅助检查较小的肌瘤,尤其是粘膜下肌瘤,仅靠妇科检查诊断比较困难。B型超声可以较明确显示肌瘤大小及部位;是诊断子宫肌瘤主要手段之一;诊断刮宫可以感觉到内膜有突起或明显不平,通过以上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对肌瘤增长迅速或绝经后仍继续增大,由硬变软者,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鉴别

子宫肌瘤易与下列情况或疾病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1.妊娠子宫

子宫肌瘤并发囊性变时,易误诊为妊娠子宫;而妊娠子宫,特别是40岁以上高龄孕妇,或过期流产而有流血者,也可能误诊为子宫肌瘤。临床上遇见育龄妇女而有停经史者,应首先想到妊娠之可能,经B型超声检查或h CG测定不难确诊,必要时应刮宫加以鉴别。要特别注意肌瘤合并妊娠,此时,子宫较停经月份为大,外形多不规则,质地较硬,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确诊。

2.卵巢肿瘤

实性卵巢肿瘤可能误诊为浆膜下肌瘤;反之,浆膜下肌瘤囊性变也常误诊为卵巢囊肿,当卵巢肿瘤与子宫有粘连时鉴别更为困难,可作B型超声检查,有时需在剖腹探查时方能最后确诊。

3.子宫肌腺瘤

临床上也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及子宫增大,与子宫肌瘤明显不同处在于以痛经为主要症状,也常遇到痛经不明显者而诊断为子宫肌瘤。检查时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且有经期增大而经后缩小的特征。

4.子宫肥大症

此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也是月经增多、子宫增大,故易与子宫肌瘤混淆。但本症为子宫均匀增大,且很少超过2个月妊娠子宫,B型超声可协助诊断。

自查

子宫肌瘤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可以通过以下四步法来进行自查:

一、观血。月经增多、绝经后出血或接触性出血等,常常由于宫颈或宫体发生肿瘤所致,所以,除正常月经以外的出血,都要究其原因,以对症诊治。

二、观带。正常白带是少量略显黏稠的无色透明分泌物,随着月经周期会有轻微变化,但脓性、血性、水样白带等都是不正常的。

三、自摸肿块。清晨,空腹平卧于床,略弯双膝,放松腹部,用双手在下腹部按触,由轻浅到重深,较大的肿物是可以发现的。

四、感觉疼痛。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等疼痛,都要引起注意。

自查发现异常,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手术是近年来诊断及治疗子宫肌瘤比较普遍的方法,对治疗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等子宫肌瘤都适用,手术的优点在于保全子宫完整性,不影响生育等功能。疾病治疗

针灸治疗

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子宫、曲骨、横骨。

配穴:皮质下(耳穴),三阴交、次髎、血海、肾俞、复溜。

2.治法

主穴每次取1~2个,可交替使用,酌加配穴。子宫穴斜刺0.8~1.0寸,曲骨和横骨均直刺0.6~0.8寸,以得气为度,施平补平泻手法,配穴除耳穴用埋针法或敷外,余穴手法同主穴。体穴均取双侧,耳穴取单侧轮替。留针15~20分钟。针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耳穴每周埋针或贴敷2次,15次为一疗程。

3.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B超探查,子宫肌瘤已全部消失;基本痊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3以上;有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不及2/3;无效:治疗前后,体积未见缩小。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阿是穴、内关、照海。

阿是穴位置:瘤体。

2.治法

上穴均取、体穴选双侧。先令患者排空尿液,阿是穴针3~4针,直刺入0.6~0.8寸;内关、照海常规针法,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3.疗效评价

共治2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3例,有效2例。

电针

1.取穴

主穴:关元、子宫、秩边。

配穴:气海、血海、阳陵泉、三阴交。

2、治法

穴位局部消毒,以32号毫针2寸直刺穴位。得气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输出频率为70Hz,每次刺激1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

3.疗效评价

用上述方法共治疗42例,结果痊愈13例,有效29例。

火针

1.取穴

主穴:中极、关元、水道、归来、痞根。

配穴:曲池、合谷、足三里、肾俞。

2.治法

主穴及配穴肾俞用火针法,余用毫针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加。火针为长2寸,粗0.8mm的钨锰合金针具,针尖在酒精灯火焰上1cm处加热约5秒钟,以针体前3cm处呈鲜红为度,将针快速地剌入穴位,再快速出针,全过程应在1秒钟内完成。针剌深度:腹部穴为3cm,肾俞和痞根为1.5cm。腹部穴可加用温合灸15分钟。配穴中照海、足三里行提插捻转补法,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周治疗3次,12次为一疗程,一般须三疗程。

3.疗效评价

共治50例,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中医整体观念较强,从患者全身特点加以考虑,不局限于子宫肌瘤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

药物治疗(一)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1.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生育年龄因肌瘤所致不孕或流产,药物治疗后使肌瘤萎缩促使受孕,胎儿成活。

2.绝经前妇女,肌瘤不很大,症状亦轻,应用药物后,使子宫萎缩绝经,肌瘤随之萎缩而免于手术。

3.有手术指征,但目前有禁忌症需要治疗后方可手术者。

4.患者合并内科、外科疾病不能胜任手术或不愿手术者。

5.选择药物治疗前,均宜先行诊断性刮宫做内膜活检,排除恶性变,尤对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者。刮宫兼有诊断及止血作用。

药物治疗的根据在于,子宫肌瘤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故采用拮抗性激素的药物以治疗。新近应用的是暂时性抑制卵巢的药物。(二)药物种类及用法

1.LHRH激动剂(LHRH-A):即Gn RHa为近年来一种新型抗妇科疾病药物。LHRH大量持续应用后,垂体细胞受体被激素占满而无法合成与释放FSH及LH;另外,LHRH有垂体外作用,大剂量应用后促使卵巢上的LHRH受体增多,降低卵巢产生雌、孕激素能力。由于药物明显抑制FSH,减少卵巢激素分泌,其作用似“药物性卵巢切除”,使肌瘤萎缩。LHRH与LHRH-A为同功异质体,但后者较前者活性高数十倍。

用法:LHRH-A,多用肌注,也可用于皮下植入或经鼻喷入。自月经第一天起肌注100~200μg,连续3~4个月。其作用取决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和月经周期的时间。用药后肌瘤平均缩小40~80%,症状缓解、贫血纠正。血清E2下降与肌瘤缩小相一致。FSH.LH无明显变化。停药后不久肌瘤又重新长大,提示LHRH-A的作用是暂短的和可逆的。如用于围绝经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自然绝经。如用于保留生育者,当肌瘤缩小、局部血流减少,从而减少手术中出血和缩小手术范围;或原影响输卵管口肌瘤,治疗后肌瘤缩小使不通畅的输卵管变通畅,提高受孕率。为减少停药后肌瘤重新长大,在用LHRH-A时,序贯应用醋酸甲孕酮200~500mg,则可维持其疗效。

副作用为潮热、出汗、阴道干燥或出血障碍。因低雌激素作用可有骨质疏松可能。

2.丹那唑:具有微弱雄激素作用。丹那唑抑制丘脑、垂体功能,使FSH.LH水平下降,从而抑制卵巢类固醇的产生,亦可直接抑制产生卵巢类固醇的酶。从而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而抑制子宫生长,内膜萎缩而闭经。同时,肌瘤亦萎缩变小。但年轻者应用,停药6周后月经可恢复。故需重复应用。

用法:200mg,1日3次口服,从月经第二天开始连续服6个月。

副反应为潮热、出汗、体重增加、痤疮、肝功SGPT升高(用药前后查肝功)。停药2~6周可恢复。

3.棉酚:是从棉籽中提出的一种双醛萘化合物,作用于卵巢,对垂体无抑制,对子宫内膜有特异萎缩作用,而对内膜受体也有抑制作用,对子宫肌细胞产生退化作用,造成假绝经及子宫萎缩。此药有中国丹那唑之美称,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3.7%,肌瘤缩小为62.5%。

用法:20mg,每日1次口服,连服2个月。以后20mg,每周2次,连服1个月。再后1周1次,连服1个月,共4个月。因棉酚副作用为肾性排钾,故需注意肝、肾功能及低钾情况。通常用棉酚时需加服10%枸橼酸钾。停药后卵巢功能恢复。

4.维生素类:应用维生素治疗子宫肌瘤在于它可降低子宫肌层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使甾体激素代谢正常化而促使肌瘤缩小。1980年苏联Палладии报道以vit A为主,加vit B、C、E等综合治疗小肌瘤,效果达80%以上,无副作用。国内包岩亦试用子宫肌瘤,治愈率达71.6%,此法适用于小型肌瘤。

用法:vit A150,000IU,自月经第十五~二十六天,每日口服。vit Bco1片1日3次,自月经第五~十四天口服。vitc,0.5,每日2次,自月经第十二~二十六天口服。vit E100mg,1日1次,于月经第十四~二十六日口服,共服6个月。

5.雄激素:对抗雌激素,控制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及延长月经周期。

用法:甲基睾丸素10mg,舌下含化,每日1次,连服3个月。或月经干净后4~7天开始,每日肌注丙酸睾丸酮1次,每次25mg,连续8~10日,可获止血效果。长效男性素为苯乙酸睾丸素,作用比丙酸睾丸酮强3倍,150mg每月注射1~2次。一般不会出现男性化,即使出现,停药后症状自然消失。雄激素应用宜在6个月以内,如需再用,应停1~2月后。

按上述剂量长期给药,多无副作用。可使近绝经妇女进入绝经期而停止出血。用雄激素后不仅可使肌瘤停止生长,而且可使1/3~1/2的患者的肌瘤退化、萎缩变小。因雄激素使水盐潴留,故对心力衰竭、肝硬化、慢性肾炎、浮肿等患者应慎用或忌用。由于有的学者认为肌瘤的发生还可能与雄激素有关,故有的倾向不用雄激素,不宜长期使用。

6.孕激素:孕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是雌激素的对抗剂,且能抑制其作用,故有的学者用孕激素治疗伴有卵泡持续存在的子宫肌瘤。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周期或持续治疗的假孕疗法,使肌瘤变性、软化。但因可使瘤体增大和不规则子宫出血,不宜长期应用。

甲孕酮:周期治疗为每日口服4mg,自月经第六~二十五天口服。持续疗法:第一周4mg,1日3次口服,第二周8mg,1日2次。以后10mg,1日2次。均持续应用3~6个月。亦有用10mg,1日3次,连服3个月。

妇康片:周期治疗为每日口服5~10mg,自月经第六~二十五天或第十六~二十五日。持续疗法为第一周5mg,1日1次,第二周10mg,1日1次。以后10mg,1日2次。均应用3~6个月。

手术治疗

患者,子宫附件切除的年龄,以往定为45岁以上。现在子宫肌瘤看来,要从实际出发,尤其是根据妇科内分泌学的进展,卵巢的保留年龄一般以50岁为界(绝经年龄平均49.5岁),即50岁以内者,能保留卵巢者应予保留。或者50岁以后未绝经者的正常卵巢也应予保留,不以年龄划线。因为,正常绝经后卵巢仍具有一定内分泌功能,还要工作5~10年。保留卵巢有助于隐定植物神经,调节代谢,有利于向老年期过渡。子宫也有其内分泌作用,它是卵巢的靶器官,也不应随便切除。通常子宫切除的年龄定为45岁以上,45岁以下者,尤40岁以下,宜行肌瘤挖除术。行保留附件者,如双侧均可保留,则保留双侧比仅保留单侧为好。保留卵巢其卵巢癌的发生率为0.15%,不高于未切子宫者。(一)子宫肌瘤切除术:系将子宫上的肌瘤摘除,保留子宫的手术。主要用于45岁以下,尤40岁以下者。这不仅仅是为了不孕症妇女因无子女而作的手术,即是已有子女,肌瘤较大,直径大于6cm;月经过多,药物保守无效;或有压迫症状;粘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较快者。为了心身健康也应采取剜除术。至于肌瘤数目,通常限于15个以内。迫切要子女,数目再多,甚至超过100个以上者也有挖除后得子的例子,子宫肌瘤手术前或者手术后为了预防肌瘤再次成长,可服用庆鸿宫瘤清片预防肌瘤再次成长。

经腹子宫肌瘤剜除,为防止术后发生腹腔粘连,子宫上的切口应于前壁为好,且尽量少做切口,从一个切口尽量多剜除肌瘤。还应尽量避免穿透子宫内膜。切口止血要彻底,缝合切口不留死腔。术毕子宫切口尽量做到腹膜化。粘膜下肌瘤,已脱于宫颈者可经阴道切除肌瘤,切除时避免过度牵引以免切除时损伤宫壁。未脱出者,也可经腹子宫切开取出。术后处理应给止血药与抗生素;未孕者应避孕1~2年;日后妊娠应警惕子宫破裂及胎盘植入,足月时宜实行选择性剖宫产。肌瘤剜除术后还有复发可能,宜定期检查。(二)子宫切除术:在期待疗法、药物疗法尚不能改善病人症状,需手术者又不符合肌瘤切除者,宜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可选用全子宫切除或阴道上子宫切除。子宫切除术,以经腹为主,个别肿瘤小,附件无炎症粘连,腹壁过于肥胖,腹壁有湿疹者可考虑经阴道。

经腹优点是:技术操作比经阴道简单,出血少;肌瘤大,附件粘连也能较易处理。不足之处为如有直肠膀胱膨出,阴道壁松弛者多需另行阴道手术。

宫颈、阔韧带肌瘤等复杂病例所致盆腔脏器(输尿管、膀胱、直肠、大血管等)的解剖变异及粘连严重,手术不易暴露等均给手术带来很大困难,这些问题可参阅妇科手术学专著。

大的粘膜下肌瘤引起出血而继发严重贫血,一般常在输血改善机体情况后再予手术(单纯肌瘤切除或子宫切除术)。但在边远的农村有时缺乏血源,出血不停止,又不宜搬动行走,子宫颈口开大,肌瘤已突出宫颈口外或近阴道口者,应经阴道摘除肌瘤,往往更有助于止血和纠正一般情况。

切除一般皆主张做全子宫切除,尤其伴有宫颈肥大、裂伤或糜烂严重者。但如患者一般情况差,技术条件受限,也可只行次全子宫切除,残端癌发生率只不过占1~4%左右。但术后仍宜定期检查。

超声治疗

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简称hifu)

1.聚焦超声治疗原理

利用超声波可透过人体组织,并能聚焦在特定靶区的特性,将能量聚集到足够的强度,可以达到瞬间高温,破坏靶区组织,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破坏病变之目的,而病变区域外的组织则没有损伤。整个治疗过程无创伤、不出血、不需麻醉,真正实现从体外治疗体内的肿瘤,杀灭肿瘤组织。

3要点:1.超声聚焦部位形成凝固性坏死(组织细胞破坏子宫肌瘤,达到治疗目的)。在组织内形成的凝固性坏死是我们治疗的基本单元;2.焦点以外区域保留了正常的结构;3.切片观察,正常区域和非损伤区域间,边界清楚。

通过移动我们的治疗头,改变聚焦深度,我们可以对肌瘤进行适性消融。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治疗采用由点——线——面——体的方式进行,对整个肌瘤进行适形(按照形状)消融。

2.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适应症(1)诊断明确的子宫肌瘤,排除了子宫肉瘤,子宫其它病变以及宫颈非良性病变。(2)机载超声能显示的肌瘤

3.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相对适应症(1)子宫颈肌瘤、带蒂的黏膜下和浆膜下肌瘤、血管型平滑肌瘤(2)急性和慢性盆腔炎,经药物控制后可变成适应症(3)多次下腹部手术史,肠粘连史,下腹部声通道上有异物置入者(4)下腹壁严重的质地较硬的手术疤痕,对显像超声有明显衰减者(5)部分相对适应症病人,可以转换绝对适应症(6)不能俯卧1小时以上者。

4.聚焦超声治疗禁忌症(1)有不能控制的高血压(2)有脑血管意外病史(3)有心肌梗死病史(4)有胶原结缔组织病史(5)有下腹部放疗病史

5.聚焦超声治疗准备(1)明确子宫肌瘤诊断。通过影像学诊断(彩超或者动态增强MRI)了解肌瘤大小、位置、血供及有无变性。(2)排除宫颈病变。通过宫颈刮片或TCT检查,了解宫颈情况(3)肠道准备(4)沟通并完善知情同意书(5)皮肤准备——脱气。

6.治疗中镇静镇痛

病人处于嗜睡状态,能唤醒,治疗过程中可以和医生交流感受。

7.聚焦超声治疗时间选择

月经结束后3天以后或者下次月经3天以前

8.聚焦超声治疗可能的风险(1)神经损伤(2)肠道损伤(3)镇静止痛中的不良反应(4)皮肤轻度灼伤

治疗前精心准备,治疗中实时监控可避免以上风险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几乎都是可逆的(可以好转的),目前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9.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疗效评价(1)临床评价:症状体征,有效率为90%以上(2)影像学评价(B超、MRI),一次性治疗,平均消融率90%左右。

放射治疗

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而有手术治疗禁忌或拒绝手术治疗者。但也有一定的禁忌症:

1.40岁以下患者一般避免使用放疗,以免过早引起绝经症状。

2.粘膜下肌瘤(基底部宽的粘膜下肌瘤可行X线治疗)。在镭疗后易发生坏死,而引起严重的宫腔盆腔感染。

3.盆腔炎:盆腔急慢性炎症,尤其疑有附件脓肿,不宜使用,因为放射治疗可激发炎症。

4.肌瘤超过5个月妊娠子宫大小者或子宫颈肌瘤,宫腔内置镭常不能获得预期效果。

5.子宫肌瘤有恶性变或可疑者。

6.子宫肌瘤与卵巢瘤同时存在。

家庭自疗

1.按摩患者仰卧,施术者站于其旁,用拇指指腹按揉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四海、归来、子宫、气冲、血海、三阴交穴,每穴1分钟。再用手掌搓热后,放置小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腹36圈后,改逆时针方向摩腹36圈。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平推腰背部10~15次,以酸胀为度。每日按摩1次,10次为疗程,经期停止按摩。

2.敷贴法

①透骨草15克,独活15克,白芷15克,鳖甲2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丹参20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共轧为粗末,装入布袋后蒸热温熨下腹,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每包可连续使用5~7次,10天为1疗程,经期停用。

②蜣螂1条,威灵仙10克,分别焙干研末,用适量黄酒调敷脐中,膏药盖贴。每日1次,每次约贴1小时,经期停用。

③南星、白芥子各15克,厚朴、半夏、枳壳各12克,白芷、艾叶各10克,葱白6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后喷湿,隔水蒸半小时,趁热熨于脐下,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每剂可连续使用5~7天,10次为1疗程。

④半夏10克,葱白6克。共捣为泥,敷于脐中覆以伤湿膏,每日1换,5天为1疗程。

生活提示

子宫肌瘤压迫周围脏器时,宜作手术切除肌瘤。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出血量多并出现贫血等并发症时,可以考虑手术根治(仅限于不再生育的妇女)。年龄大于45岁者宜保守治疗,度过更年期后,不治而愈(出血停止)。经期要慎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防出血量增加,饮食上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辛辣煎炸之品,并适当休息。对于出血量多、急性失血、出现头晕眼花、心悸、面色苍白者应到医院治疗,以防发生失血性休克。

1.如果有皮肤过敏者,停用即可。

2.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严密观察肌瘤的生长速度。

3.年纪较大的女性,如果短期内肌瘤迅速增大或绝经后阴道出血,要警惕是否发生恶变。

4.常饮食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海带、海蜇、蘑菇、木耳、山楂等食品,忌食生冷、辛辣、酸涩食品。气血虚弱者饮食要有营养,并且要有利湿功能。

微创治疗

微创技术应用于妇科子宫肌瘤手术,是医学的又一大进步,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是子宫肌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妇科疾病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其中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占51.2%——60%;据估计35—50岁年龄妇女约20%——25%,患有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后再作决定。

期待疗法一般肌瘤小于妊娠8周,无明显症状,无并发症及无肌瘤变性,或近绝经期妇女子宫小于妊娠12周大小,月经正常,无压迫症状者,可采取期待疗法,暂时观察。坚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实行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在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但应注意,绝经后少数患者子宫肌瘤并不萎缩反而增大,故应加强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现肌瘤增大、生长迅速者,粘膜下肌瘤或怀疑肌瘤变性者,或症状明显、合并贫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肌瘤剔除术主要适用于45岁以下,尤40岁以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无论浆膜下、肌壁间,甚至粘膜下肌瘤均可行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粘膜下肌瘤可经宫腔镜手术切除,宫腔镜手术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甚至可在门诊进行手术。脱出至阴道内的带蒂粘膜下肌瘤可经阴道切除。浆膜下、肌壁间肌瘤可行腹腔镜微创下肌瘤剔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对年龄较大、症状明显、无继续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应作全子宫切除术,年龄在50岁左右可保留一侧或两侧正常卵巢以维持其内分泌功能。全子宫切除手术可通过电视腹腔镜、经阴道或开腹进行。经腹腔镜或经阴道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几乎不留疤痕,住院时间短,是目前妇科手术发展的趋势。

子宫肌瘤为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性激素水平较高有关。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根据其生长部位可分为肌壁间、黏膜下和浆膜下。

该技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手术时,只需要在患者腹部打开3个0.5~1cm的小孔。恢复后,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厘米的线状疤痕,只有钥匙孔大小,可以说是创面小,痛楚小的手术。

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式,医生在病人的腹部隐蔽处开3个5毫米大小的小切口,然后放入腹腔镜。通过连接腹腔镜的电视监视屏,可清晰地观察经过放大的腹腔内的情况,然后操作留在病人体外的设备进行治疗。手术不需开腹,创伤小,病人恢复快,这样就不会降低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不容易发生感染,也不会发生腹腔或盆腔粘连,并能保全女性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完整性,能保全女性的生育能力及和谐的夫妻生活。

疾病预防

预防子宫肌瘤应做好以下注意事项:

1.防止过度疲劳,经期尤须注意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但水果中芒果有止血功效,来月经的人不要吃,否则会产生子宫肌瘤。

3.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内裤宜宽大。若白带过多,应注意随时冲洗外阴。

4.确诊为子宫肌瘤后,应每月到医院检查1次。如肌瘤增大缓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复查1次;如增大明显,则应考虑手术治疗,以免严重出血或压迫腹腔脏器。

5.避免再次怀孕。患子宫肌瘤的妇女在做人工流产后,子宫恢复差,常会引起长时间出血或慢性生殖器炎症。

6.如果月经量过多,要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以防缺铁性贫血。

7.不要额外摄取雌激素,绝经以后尤应注意,以免子宫肌瘤长大。

8.需要保留生育能力而又必须手术治疗的,可采用肌瘤挖除术。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1.血瘀症护理

表现:腹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月经量多,行经时间延长,色暗有块。或面色晦暗,乳房有结块。舌暗边有瘀点、瘀斑、脉沉涩。

食疗:

①未孵出的带毛鸡(鸭)蛋4个、生姜15克、黄酒50毫升。先将带毛鸡(鸭)蛋去壳、毛及内脏,加黄酒、生姜同煮熟,调味后服食。月经前每天1剂,连服数日。

②丝瓜籽9克,红糖适量,黄酒少许。把丝瓜籽焙干,水煎取汁,加黄酒、红糖调服。月经前每天1次,连服3~5天。

2.痰湿症护理

表现:下腹包块,隐隐作痛,按之柔软,带下量多,色白粘稠,胸脘痞闷,怕冷,形体肥胖。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濡细。

中成药:

①六君子丸,每丸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②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每日2次,空腹时大枣煎汤或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白术250克,苍术250克,茯苓250克,生姜150克,大枣100枚。前3味洗净烘干,研细过筛,大枣去核,生姜研成泥后去姜渣。以姜枣泥调和药粉为膏,防腐贮存备用。早晚各服30克,米酒送服。

②苡仁根30克,老丝瓜(鲜品)30克,水煎取汁,加红糖少许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服5天。

术后调养

1.伤口护理

通常腹腔镜的伤口在肚脐处是一公分长,在下腹部两则各为0.5公分的伤口,在手术完后,一公分的伤口通常或做简单的缝合,此时可能使用可吸收线或不可吸收线缝合,若使用不可吸收线缝合,则应于手术后七天予以拆线,若用吸收线缝合则不需拆线;至于0.5公分的伤口,使用透气的胶布贴合就可,但有时为增加伤口愈合的整齐性,也可能用缝针、简单的缝合。对于这些伤口的护理,要注意的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等伤口完全愈合后(约十天),方可淋浴或弄湿。最重要的是,因腹腔镜的患者,住院天数极短,所以患者返家后,每天一定要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以防感染发炎的发生,不过腹腔镜术后伤口的发炎相当少见。

2.阴道出血

手术时为了使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的背侧检查清楚或提供足够空间手术,通常都会由阴道放置子宫支撑器(未婚者不用),来调整子宫的位置,因而术后会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这是正常的,不过倘若阴道出血超过二个礼拜,就要请教医师,有无异常的现象。至于做腹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