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的资本论:茑屋书店的经营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00:54:39

点击下载

作者:[日]增田宗昭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知的资本论:茑屋书店的经营之道

知的资本论:茑屋书店的经营之道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知的资本论:茑屋书店的经营之道作者:[日]增田宗昭排版:辛萌哒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ISBN:9787508670843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增田宗昭(Muneaki Masuda)

1951年出生于大阪府枚方市。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文化便利俱乐部)株式会社(CCC)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日本同志社大学毕业后进入铃屋株式会社,参与了轻井泽Bell Commons等开发项目。离职后,于1983年创立“TSUTAYA枚方店”,1985年成立CCC公司。该公司业务多样,除运营日本全国1400多家“茑屋”(英文名TSUTAYA,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图书、唱片、电影DVD租赁连锁店)之外,2003年推出跨业种通用积分服务“T积分”,会员人数已达到6000万。2011年在东京都涩谷区开设了复合型文化空间“代官山 茑屋书店”,又于2013年在人口仅5万左右的佐贺县武雄市改造并运营“武雄市图书馆”,大胆地将“代官山 茑屋书店”的理念引入公共设施。该图书馆开馆13个月,进馆人数突破100万人,引起热议。战略的心境

中信出版集团引入的增田宗昭先生的《知的资本论》,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信息量很大。我爱下围棋。这种饱含东方智慧的对抗性游戏,需要战略思维。在谈到商业规划时,增田先生提到心境,让我联想到制定战略时的一个思考维度。

在严峻的环境中,以沉潜的心理一手一手逐步调整,时刻注意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由心境统领,观察环境、理解对手、改变现状,敏锐顽强,逐步推进局面的改观,这既是围棋的魅力,也是企业战略的必经过程。增田先生所创立的茑屋书店,在互联网时代开创出一盘让沉重的传统行业眼前一亮的新局面,让人钦佩。

茑屋书店看似仅是环境非常舒适、选品精良的书店,实质是由大数据驱动的新型跨业商业形态。今天每两个日本国民就有一个持有茑屋书店发行的T卡,它可以在日本全国150多家连锁品牌50多万家线上线下店铺使用,让持有人无论是在超市购物,还是加油,或者打印照片、订购新闻,购买图书、租借CD(激光唱片)或DVD(数字化视频光盘),都可以获得积分。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便捷直接是网络购物的优势,而广大生存艰难的实体店,在创造更优的顾客价值之上,有网店无法替代的优势。认识到这一优势,并以精深的专业水平创造出让人喜爱逗留的空间,同时还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让实体店面成为由互联网公司运作的实体,打破两种不同业态的边界,增田先生以举重若轻之态,完成了跨越两种文化的高难度运作,也给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们以启发。

增田先生的书中,提到日本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说法。第一个阶段是产品匮乏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产品足够丰富之后各种平台出现。第二个阶段的好处是平台带来购物消费的极大方便,但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选择性困难,因此促发第三个阶段,即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提案阶段,企业投入的重点逐渐从财务资本向知的资本转变,这是未来商业模式的核心。

这个经济发展三阶段的说法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经济一样经历了产品匮乏、粗放式发展的阶段,目前也同样遇到了平台化发展的困境。中国的企业改革也正在努力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消费升级、触点价值、体验超越,看起来艰难和发展迟缓的行业,在“知识”和“智力”的推动下,有可能充满勃勃生机,也正是传统企业家们中盘发力、改变格局的大好机会。

增田先生所说的“知”,并不仅指“知识”,还是包含知识、经验、阅历的全新能力,资本与“知”的匹配,形成新的“知本”,在新的商业环境中,起到发动机的作用,是旧商业体改造的力量。

因为经营模式的改变,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增田先生也提出他的创见,即以“人的尺度”为原则,将过去企业从上到下的垂直型管理模式,改变为扁平型工作模式,充分释放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企业领导者将在这个关口选择思维上的与时俱进,重新审视“知本”的价值。

中信出版集团也在经营书店,增田先生的思考和实践,对中信书店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研究的案例,增田先生的经营哲学和理念,值得深入感受和领会。中信集团董事长国际围棋联盟主席另类平台、另类创新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总是在谈论两件事情:一件是把各种服务和商业搬到网上去,另一件就是打造平台,而且多指向基于互联网的平台。绝大多数报道和所谓业界领袖都在鼓吹一个观点,即互联网所带来的效率(以及随之而来的低价格)让“传统行业”或者“线下商业”走向了死亡。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随大流,而是愿意冷静地、独立地思考,我们是否考虑过,商业的本质是让大家多花钱,而不是少花钱。如果这样,当大家因为电子商务省下了钱,节省了时间,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会说,多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提高,省下来的钱可以攒起来,或者拿来投资。这是非常理性的想法,但是绝大多数人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也永远不可能做到。实际上,我们没有看到今天大家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没有看到大家更愿意攒钱,倒是“月光族”多了不少。这倒不是什么坏事或者坏习惯,也不是一般的人没有志向,而仅仅是人性使然。

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后,常常会追求娱乐和享受,而且随着经济水平提高,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总结近百年来的科技和商业历史,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两种趋势。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不需要再去现场就能感受到过去必须去现场的体验。比如说,在马可波罗或者徐霞客的年代,人必须身临其境,才能感受世界各地大自然的景观和不同文明的杰作。有了摄影和影视之后,通过电视实况转播,我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看电视的方式观看高质量的体育比赛,比如各种顶级联赛。这比去现场更方便,也更便宜。类似地,人们会用电子阅读器直接下载图书阅读,不再需要去书店购买图书。但另一方面,当人们有了钱和闲暇时间之后,会做相反的事情,重新从线上回到线下,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比如今天中国人每到长假都喜欢出门旅游,而不满足于在互联网上看图片。经济条件好一点儿的人一定要去现场看一两场欧洲职业联赛或者NBA(美国国家篮球协会)联赛。

这种趋势其实是一种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的必然结果。只是今天我们绝大部分人把关注点都放在了线上,放在了虚拟世界,反而忽视了第二种趋势。事实上,被人们忽视的第二种趋势反而有更大的商业机会。其原因在于,第一个趋势,即通过技术降低成本,从实体到虚拟,从线下到线上,实际上是为了省时间、省钱。既然是省时间、省钱,最终挣钱的路就越走越窄。相反,第二个趋势则是为了花时间、花钱,当然路就会越走越宽了。比较早地看到这种逆向趋势,并且成功地在商业上加以实现的人,是日本企业家增田宗昭。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人来讲或许有些陌生,但是如果说他是茑屋书店和CCC公司的创始人,听说过的人就会有很多了。

日本人在历史上是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今天在日本的地铁上,还能看到很多捧着书阅读的人。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随身听、便携CD机和掌上游戏机的出现,年轻人读书的时间开始变少,出版业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增田宗昭却逆潮流而上,开了茑屋书店实体店。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增田宗昭出生在枚方市。它在日本的位置和地位有点儿像中国的苏州,城市本身并不大,在它西边不远处是大阪市(有点儿相当于上海),而它的东边则是古都京都市(相当于南京),几条铁路经过那里,交通便利。在这样的地区,枚方市的人均收入高于日本平均水平。当地文化氛围浓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像在东京那么快。日本人的住房面积不大,他们周末需要有一个外出享受生活的去处。增田宗昭洞察到了所有这一切,办起了茑屋书店以及给大家生活休闲的图书馆。不过,书店其实只是增田宗昭建设的一个平台,书籍以及电影、音乐制品只是他吸引人的锚定产品,他借此为有点儿闲钱又有时间的人打造了一个生活的平台。今天,虽然茑屋书店和图书馆办得非常有特色,营业额也很大,但是CCC真正挣钱是靠那些和生活相关的商户。在枚方市的茑屋书店,各种和生活相关的商业以及文化享受服务应有尽有,一个中产家庭可以在周末从早到晚待在那里,读书学习,享受生活。

非常有趣的是,CCC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恰恰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后。1999年,也就是在亚马逊进入日本的前一年,增田宗昭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在线服务上。然而,增田宗昭并不打算做电商而放弃实体店。虽然茑屋在线和亚马逊一样提供网上购书和下载音乐的服务,但是增田宗昭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用户,让他们到自己的实体店消费。实际上,如果你有兴趣到茑屋在线的网站看看,它更像是一个餐饮生活类的网站,而不是像亚马逊或者京东那样的电子商务网站。茑屋在线为CCC带来了大量的会员,这些会员(今天已经突破6000万)又逐渐把CCC的线下商业中心当成了自己平时的生活场所。增田宗昭认为寻找网络和实体的真正的协同作用,才是对CCC而言最佳的选择。在此之后,CCC在全日本推出了十几家自有的商业中心,以及1400家加盟店,加盟店除了提供DVD/CD租赁,出售图书以及相关文创用品,还用咖啡把这些要素巧妙地衔接在一起,提供消费者娱乐休闲的空间。

增田宗昭为什么能够成功?他是如何在绝大部分人都在打造在线平台时,洞察到生活平台对人的重要性的?他在本书中回答了这些问题。读完本书,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人们通常容易选择随大流,但是我们可能更需要独立思考,能够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找到那些“大流”人忽视的机会。这就是知的资本。

今天,中国在进行大众创业的时代,理解创新的本质非常重要,增田宗昭的经验或许在这个方面可以给大家以启示。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 吴军2016年岁末于硅谷橡园序对话武雄市市长樋渡启祐先生——迈入知的资本时代

日本的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差距不断拉大。

然而就在这些中小城市,现在,一年造访人数达100万的公共设施全国共有三处。

北海道旭川市(人口约35万)的旭山动物园。

石川县金泽市(人口约46万)的21世纪美术馆。

还有一处,是位于佐贺县武雄市的武雄市图书馆。

对于武雄市这样一个人口5万左右的小城市而言,这座图书馆可以说创造了奇迹。

这座图书馆的缔造者,是武雄市市长樋渡启祐先生和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株式会社董事长增田宗昭。两人彼此信任,堪称“盟友”。让我们从这二人在某次活动上的对话,开始本书对新时代中“策划”之含义的解读。2014年6月28日于KOIL[柏叶开放创新研究所]

_主持人:接下来,就“策划”这一精神活动,请这方面的专家——樋渡启祐、增田宗昭二位为我们讲述其真髓。首先想请教的问题就是,面对同样的数据和问题,策划能力却因人而异,这是为什么呢?

_增田:简单地说,我把自己摆在了一个不做策划就无法生存的位置上。这样一来,我就有紧迫感,与那些只把策划当作“工作的一部分”的人截然不同。

_主持人:进一步讲,二位所做的策划是标新立异的。如何才能想到立足点和方向都与众不同的策划呢?

_增田: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只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可。例如,把买卖商品的场所称为“卖场”就不行。这显然是只站在销售者的角度思考,而且销售者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不是应该叫“买场”吗?就武雄市图书馆而言,只要抛弃把书向外借的一方的逻辑,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是来图书馆的武雄市市民,可以是一个年轻人,一位妈妈,或是一位老人就行了。

_樋渡:世上95%的尝试都会以失败告终,不是吗?所以如果博彩,就要做与众不同之选。也就是说,把赌注押在那乍看上去不太可能实现的5%上,然后拼尽全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策划。人能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成功才能使人进步。

_增田:另外,一块儿工作之后我感觉,樋渡先生虽然顶着市长的头衔,但给人的印象却不像一个市长。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城市的管理者,而是当作市民的代理人。他会设身处地地思考市民希望得到怎样的体验,想要什么样的医院,等等。所以,他的想法和策划自然与别处不同。

_樋渡:那我也来说说我观察增田先生的发现,增田先生说得最[1]多的一个词就是“顾客价值”。于是,我试着把它换成“市民价值”。我的策划全部来源于此。增田宗昭独白①追求“世界首次”背后的空虚关于“顾客价值”一词,我想多讲几句。比如说对于“世界首次尝试”这样的响亮口号,我是几乎不信的。我始终认为,绝对不可以去追求那种东西。为什么?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口号所反映的,只不过是销售产品的一方,或者提供服务的一方在把价值强加给我们。如果换到顾客的角度一想,马上就会明白。当然,喜欢新鲜事物,希望先别人一步入手新产品、享受新服务的人也是有的。但是多数情况下,顾客在判断一个产品的价值时,比起是不是世界首次,更多地要看对自己而言好不好用。如果因为是“世界首次”,所以自己周围没有人在用,不能向朋友请教使用方法,只能自己去啃厚厚的说明书……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顾客会为之高兴吗?能称其为顾客价值高的产品吗?很多时候,“这是世界首次的产品”这句营销语的背后,是这样一句潜台词:“多少有些不便或者出现问题是难免的。”说起来,没有被人们所接受而最终消失的“世界首次”何其多啊。所以,我反复跟CCC的员工讲:“我们的目标不是创造‘世界首次’,而是实现‘顾客价值’。”应该把什么排在第一位,绝对不能搞错。而那些自以为是的“世界首次”,毫无疑问都是在会议室里诞生的。

“案件不会发生在会议室里,而是发生在现场!!”这是电影《跳跃大搜查线电影版》里的主人公青岛俊作喊出的台词,放到策划的世界里也是至理名言。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开始思考“有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那一瞬间,就注定由此产生的策划只是空壳而没有生命力。只有去现场,站在顾客实际所在的地方,深入思考对这些人而言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才能产生有力量的策划。樋渡市长做的就是这样的事。他没有待在市长办公室里,而是实际走到市民所在的地方,思考对眼前的市民而言,价值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不用头思考,而用脚思考。而在“顾客价值”与“市民价值”之间画等号,也就将武雄市和CCC联系在一起,于是才有了以CCC为指定管理者的武雄市图书馆。当然,经过对“顾客价值”的深入思考,结果创造出了新的事物,那自然非常欢迎。武雄市图书馆也是,从结果来看,这样的创新尝试的确是史无前例。但我敢说,市长当初为这座图书馆做规划的动机,绝不是要在市民不在的情况下获得一个“全国首次”的称号。聚集到图书馆的市民,以自身的活力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有读者还没有去过武雄市图书馆,不妨去看看,一定可以亲耳听到为此做证的声音。

_主持人:接下来想请教一下“策划”与“管理”的关系。比如说,如果是市长,就有管理市政府职员的使命。这与尝试着把市政府打造成自由策划、自由创新的场所是否矛盾呢?

_樋渡:我幼儿园中途退园,小学经常旷课(笑)。管理一方的心理和被管理一方的感受我都懂。由此我想到,组织需要管理,但当需要创造力的时候,就该禁止“报联商”。不需要联络。如果觉得把这些做好之后自己的工作就算完成了,那可要不得。也就是说,不需要什么管理。

_增田:在我们公司里也是,最重视的理念就是“自由”。所[2]以,我基本上不要求员工做汇报。增田宗昭独白②“报联商”的功与过日本的上班族,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报联商”的意思。“报联商”,即报告、联络、商谈。几乎在全日本的公司,老员工都会告诉新员工,这是工作的基本。但是,正如樋渡市长所说,如果太强调这些,反而会量产出一批觉得只要做好“报联商”,工作就算完成了的员工。这真是荒唐。人往往颠倒目的和手段,把手段当成目的。比如说,本来人工作是为了变得幸福。因为觉得要变得幸福,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才通过工作,换取收入。在这里,当然幸福是目的,金钱是手段。但是对不少人而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赚钱变成了目的。他们为了钱疲于奔命,却离幸福越来越远。

“报联商”也是一样。“报联商”不过是推进工作顺利进行的手段。那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做出有效的策划。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事情颠倒了过来。在日本,不计其数的员工把做好“报联商”当成了目的。策划?当然早被忘在了脑后。如果这种员工的比例增加,公司的效率自然会下降。这种员工看起来很聪明,实际上却犹如白蚁一般,危及公司的根基。那么,人为什么会把手段和目的搞反呢?说到底,是因为这样做更轻松。虽然说幸福是目的,但是要不断地追问自己幸福是什么却很困难、艰巨。于是,人们无意识地把易于衡量的金钱当成了目的。那么,绞尽脑汁地想策划和“报联商”,哪个更困难呢?不用想就知道答案。所以,如果放任自流,通过相对容易的“报联商”把表面工作做得天衣无缝的员工会只增不减。其实,这个道理对“管理”与“自由”同样适用。在此后与樋渡市长的对话中也将提到,实际上,自由对人的要求更高,也更难。而被人管理则要轻松得多。所以人才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自由拱手让出,走上被人管理之路。但是,这样的员工做不出真正的策划,也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才要求员工保持自由。这对员工来说是一条困难之路。但是我也相信,这条路的前方,有巨大的喜悦等待着他们。自己的策划实现时的感动,就有那么大。

_樋渡:我觉得自由一词的定义已经变了。原本,“自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的“不自由”的反面而提出的。所以,如果不理解不自由,就无法理解自由。在日本的地方城市,不自由表现为无法行使选择的权利。换句话说,选择非常有限。这导致的一个很可怕的结果就是,特别是地方城市的年轻人,会把这种缺少选择的情况当作前提条件加以接受。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甚至意识不到这种不自由,因此也就无法理解自由的意义和价值。我觉得这样不行,所以想到了图书馆改革。武雄市图书馆就是一个选择。比如人们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就有了去图书馆这样一个选择。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去游戏中心,或者在便利店打发时间,但是也可以选择去图书馆。这就是自由。我认为这对地方而言意义重大。

_增田:在我看来,樋渡先生所做的努力,是在“扩大自由的疆域”。对我而言,自由就是“想做的事情可以做,不想做的事情可以不做”。鲍勃·迪伦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清晨醒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才是成功者。”所以,比如说,我想和樋渡先生一起工作时,能够让樋渡先生选择我。这对我而言就是成功。所以我会为樋渡先生付出“努力”,为了让他选择我而努力。承诺的事情就会做到。通过这些努力,我的梦想,“和樋渡先生一起工作”这一梦想实现了。这就是自由,这就是自立。可以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就是对我而[3]言的自由。如果有人认为没有规章制度是自由,或者不限制着装是自由,那真是大错特错。那些根本称不上自由。增田宗昭独白③自由的真相因为本书的书名是“知的资本论”,所以不得不提到“自由”。樋渡市长在这次对话中告诉我,自由对《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前面也写过,“自由”实际上要求很高。它并非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意思。单纯的放纵和自由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认为自由与义务有紧密的联系。康德首先思考是什么把人类和动物区分开来。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理性。动物受本能的支配而活着,所以眼前有香蕉,就一定要吃。“不吃”这个选择压根儿不存在,这就是不自由。但是人因为有了理性,所以从本能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由。所以看到香蕉,人可以忍住“不吃”,还可以把香蕉作为静物画的主题。人们的选择变多了。如果能不为本能和欲望所惑,倾听理性的声音,自然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换句话说,明白自己的“义务”是什么。听从理性的声音,便是自由。自己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应该做什么?这样不断地逼问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却非常困难。说自由难,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如果要靠近自己的梦想,就必须保持自由。绝对必须。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总而言之,要做策划,必须保持自由。断不可一味地沉浸在被人管理的舒适中。

_主持人:最后,请谈一下对地方和城市未来的可能性的看法。

_增田:地方和城市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人都是一样的。但是感觉地方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情况不容乐观。如果没有像樋渡先生这样的领导,就不容乐观。这种感觉来自人口减少这一事实。归根结底,未来世界要靠云的原理。对信息进行并行处理的能力,将决定城市间竞争的胜负。而对城市而言,人的头脑便是运算装置。如果装置数量少,如果不能高效地连接,城市整体的实力就会下降,并最终消失。樋渡先生实现了这种连接。武雄市图书馆作为连接人与人的场所,发挥了毋庸置疑的作用。在一座人口只有5万的城市,13个月入馆人数超过100万人,这个数字足以证明。

_樋渡:道理是这样的道理,但你这样告诉市民,他们不会理解。所以,需要空间。提供舒适的空间,人们就会聚到这里。聚集到一起的力量就会成为驱动力,创造性的活动便由此而生。[4]

_增田:没错,舒适这一简单的感觉实际上非常重要。在人与人由网络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里,要把人聚集到现实中的场所,只能有意识地引进网上绝对没有的东西。可能是风,可能是光,以及由这些营造出的“舒适”。“代官山 茑屋书店”也被不少人用舒适来形容。

_樋渡:包括“代官山 茑屋书店”在内的“代官山T- SITE”,给人的印象有点儿像京都的仁和寺,尤其是通往正殿那段路。

_增田:确实,“代官山T-SITE”的主街就是一条参拜之路。这条路很重要。而这里的正殿,就是文化。人倾注精力制作的书、电影、音乐,这些都被包罗其中。希望到奥运会的时候,外国人来了,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向他们介绍日本的文化。所以我们希望能为机场、车站这些相当于日本门面的场所做策划。想到这些,内心就无比激动。

_樋渡:在此之前必须做的事情就是与成见做斗争,与图书馆应该是这个样子、城市应该是这个样子之类的成见做斗争。

_增田:没错,就像杯子里的跳蚤的故事。把杯子盖上,跳蚤就不跳了。所以,教育很重要。阻碍个人潜力的教育,今后是绝对行不通的。如果那样的教育横行,企业就无法打破陈规,策划就无从谈起,创新就难以产生。由这样的企业组成的城市,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必然[5]落败。所以,武雄市所做的教育改革很棒。樋渡先生始终走在别人前面。增田宗昭独白④人性尺度很多造访“代官山 茑屋书店”的人都会说这里让人感觉舒适。但我觉得,很多这样说的人,并没有想到舒适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建筑物盖得漂亮吗?并非如此。其实,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才是关键。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射入的阳光与阴凉处的平衡……换句话说,是风景。而风景是由光线营造的。没有光,人就看不到事物,也就无从认识事物。要让人们感受到风景,就必须注意光和眼睛的位置。找到最适合的位置,将成为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6]

“代官山 茑屋书店”的设计工作由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负责,他们给营造出这一最佳位置和平衡的要素起了一个名字,叫“人性尺度”(Human Scale)。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会对其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增田宗昭独白⑤武雄市的教育改革武雄市的樋渡市长将我们CCC定为“武雄市图书馆”的指定管理者,通过引进我们的策划和经验实现了图书馆创新。现在,他以市内的小学为舞台开展的教育改革也是前所未闻、当之无愧的创新之举。首先与民间补习学校合作,将补习学校的经验和活力大胆地引入公立学校,以此改变教育模式,进而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以往的公共教育,都倾向于把民间教育机构置于次要地位而受到轻视。但武雄市却把这种观念一扫而空,把补习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为“模块课程”,在平日里就加以实施。自明治以来,公共教育一直没有对其有效性进行严肃的探讨,在武雄市却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更令人吃惊的是,市内11所小学的约3000名小学生都配备了平板电脑,在课堂上加以应用。按照计划,明年在5所中学也将配备。这样的尝试在全国尚属首次。但是,樋渡市长做这样的尝试,当然不是因为想要“全国首次”的称号,而是深入思考怎样的课堂对孩子最有益之后,决定引进“翻转课堂”。而为了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采用了为孩子配平板电脑这一方法。以往的学习模式是,孩子们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回到家里复习。而翻转学习则是各自在家里预习新的内容,然后在学校的课堂上加以确认和巩固。这正是学习方式的翻转。但是,没头没脑地让孩子预习,效果有限。所以,作为激发孩子对预习的兴趣、提高预习效率的工具,采用了平板电脑。细想之下,在“以复习为主”的学习模式中,自己一个人学习的时间都花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上,很难激发孩子的自发性。而转换为“以预习为主”之后,就有可能培养出更加自由、想法更多的孩子。这无疑会为地方城市带来改变。因为城市是由人组成的,孩子是“未来的人”。肩负城市未来的,不是大人,而是孩子。如果这些孩子的自发性提高了,城市就会变成自由的场所。我在与樋渡市长的对话中说过,要提高城市实力,需要云思路。如果一味敷衍,当然是人口多的城市在竞争中更有利。但是,武雄市正通过提高每一个人提出创意的效率,来提高云的质量。如果这种翻转教学能够落实,那么武雄市未来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将不逊色于拥有几倍人口的城市,甚至可能凌驾于其上。武雄市的教育改革蕴藏着从根本上改变城市总体设计的力量。樋渡市长的“城市设计能力”的确惊人。我能近距离地见证这一切,实属幸运。这是我总结自己对“设计”的思考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下一章中,我想谈谈“设计”。

[1] 此处内容详见增田宗昭独白①。——编者注

[2] 此处内容详见增田宗昭独白②。——编者注

[3] 此处内容详见增田宗昭独白③。——编者注

[4] 此处内容详见增田宗昭独白④。——编者注

[5] 此处内容详见增田宗昭独白⑤。——编者注

[6] 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KDa),以建筑、室内设计、公共空间和装置艺术闻名的多学科设计实践。——编者注起唯有设计师方能生存

世间焉有常在,昨日飞鸟川的深潭,已成今日浅濑。

——这是《古今集》中的一句诗。

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动。

商业的标准不会一成不变。

当作重要资产积攒下的东西,

可能不知不觉间变成压迫经营的负债,

原本遥遥领先地跑在队伍前面,

回过神来竟发现自己被人超了一圈。

特别是现代,对时代趋势的敏感性时时受到考验。

缺乏这份敏感,就会产生教条主义,先入为主。

一旦被这些东西缠住,组织的引擎就会变慢,最终失去推进力。

那么,接二连三地提出领先于时代的策划的增田宗昭,

是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的呢?

增田坦率地描述了决定CCC商业模式的时代图景。01

知的资本论——接下来我想以此为题,阐述我迄今为止经营CCC的思路,以及我对CCC未来的畅想。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

唯有设计师方能生存。

这就是答案。所以,企业都将由设计师组成。做不到这一点的企业,将无法在今后的商界取得成功。

不用说,企业活动的本质是创造。这不仅体现在制造业。流通业需要创造店铺空间。即使是没有实体的网店,也需要在网络空间搭建用于陈列商品的平台。而流通一方采取主动,打造自有品牌的趋势也早已开始多年。

可能有人会想,既然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商品,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还用你说吗?但真的是这样吗?产品中“设计”的含义正在发生变化。但是我感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恐怕还不多。

例如,谈到追求更好的设计,经常会有人说“为了提高附加价值”。就是说在通货紧缩的时代,避免被卷入低价格竞争,创造高附加价值的商品很重要,所以设计很重要。但是,把商品的设计看作“附加”价值,本身就不对吧。这样的逻辑已经脱离了现实。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但已经是先入为主了。

附加价值——说白了就是“附赠品”吧。言外之意是说,设计并非商品本质的价值,而只是一种补充。但是,对商品而言,设计绝不是如附赠品一般的要素,而是扎根于本质的价值。

物体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功能,另一个是设计。随便拿起一个东西,比如玻璃杯。盛放液体是它的功能,没有柄、用玻璃制成是它的设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讲过类似的话。他提出物体由“形式”和“质料”组成,形式决定物体的性质,质料即物体的材料,二者不可分割。实际上,在现代的商品中,决定其性质的功能和构成外观的设计也是不可分割的,缺了哪一个都无法作为商品存在。那些声称“设计是附加价值”的人,想必没有对商品的构成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吧。

还有一点,“今后只有自己也变成设计师才能生存”。没有这种危机感的人,可能对时代的认识太过乐观了。认为设计应该交由专业的设计师去做的态度,今后将不再行得通。既然设计是商品的本质,不能对此做出贡献的员工在商业活动中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消费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能够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感觉,是提出有效策划的基础。而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会带来危机感,危机感又会转化成推动商业前进的驱动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接下来让我们来思考我们现在处在怎样一个消费社会中。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称其为“第三阶段”。02

由我担任CEO的CCC,是一家策划公司,通过提出更加有效的策划来创造价值。那么,什么是有效的策划呢?策划的有效性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无论玻璃杯设计得多么精致,说到底,它的功能仍然是“盛放液体”,非常简单。同样,关于策划的问题的答案,从本质上来讲也非常简单。策划的价值在于“该策划是否能增大顾客价值”,仅此而已。

例如,策划公司CCC的代表“作品”,很多人都会想到茑屋。它的特征之一是营业到深夜。这种便利店一般的景象,现在的人习以为常,已经不会再大惊小怪,但在茑屋家喻户晓之前,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不过,我引进这种模式并不是因为觉得“营业到深夜会比较引人注意”,也不是觉得“延长营业时间可以带来更多收入”,更不是出于“通过开到深夜来表现我们有多努力”这样的考量。它只是出于我的切身感受,觉得如果深夜依然可以购买或租借录像带、音乐或者书籍,会很方便,很开心。换句话说,是因为我相信这样做对顾客而言的价值会增大。

如果是这样,如果能提高顾客价值,那么即便会增加运营的难度,也必须加以克服。茑屋就是这样诞生的。我在大阪府枚方市开设茑屋的第一家书店——“茑屋书店 枚方店”是在1983年,现在已经过去[1]30多年,但是“策划即提高顾客价值”这一非常简单的信念至今也没有丝毫改变。

那么,站在“顾客价值”的角度来思考消费社会的变迁,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图景呢?

首先是消费社会的最初阶段——“第一阶段”。那是商品匮乏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对顾客而言,商品的价值就在于它本身,所以只要是商品就能卖出去。日本从战后的混乱期到高度成长期便属于这一阶段。

然而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力不断发展,商品泛滥的时代到来了,已经不再是只要是商品什么都能卖的田园牧歌般的时代了。价值的中心由商品本身移动到了选择商品的场所,即平台。所以在这“第二阶段”,能够为顾客提供更有效的平台的人,可以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仔细想来,茑屋也是一个平台。

现在的消费社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环顾四周就会发现,在这个阶段,平台泛滥了。网上也有无数的平台,人们的消费活动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就是“第三阶段”。我们现在就处在这里。因为已经平台林立,单纯地提供平台已经无法再增大顾客价值。那么,在这第三阶段,什么才能带来顾客价值呢?03

我认为是“提案力”。

确实,平台有无数。但那些都只是“选择的场所”,而实际在做选择的是顾客自己。如果是这样,那么接下来顾客认可的难道不是“选择的技术”吗?我认为,能够找到对每一位顾客而言价值较高的产品进行提案的人,将会在第三阶段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所以,我强调“设计”。

因为设计就是可视化。设计就是将头脑中的理念和想法付诸形状,呈现在顾客面前的作业。“设计”是“提案”的同义词。

如果是在第一阶段,商品是个东西就可以。换句话说,只要满足功能,就是合格的商品。玻璃杯只要能装液体就行,所以不太需要考虑设计。而在第二阶段,做选择的是顾客自己,所以才能满不在乎地说“设计是附加价值”这样的话吧。

但是现在我们正处在第三阶段,即提案力的时代。提案只有在可视化之后才有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设计。如果没有将提案可视化的能力,或者说如果不成为设计师,就没有办法增大顾客价值。

实际上,优秀的设计往往包含和体现生活方式的提案。例如,一个密封性好而又时尚的玻璃杯,可能让某个人从此开始享受户外生活;一个带精美图案的酒杯,可能传达着偶尔品尝一下优质的葡萄酒、从容面对生活的信息。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提案,正是策划公司应该发挥的作用。在CCC,前面提出的“顾客价值”和“生活方式提案”这两个简单的词语,一直被放在企业理念的中心位置上。

还是以茑屋为例,这30年来,我从来不认为茑屋的商品是DVD、CD或者书和杂志。一直以来我向顾客提供的,不是一个个实物,而仅仅是表现于其中的生活方式。

无数的电影、音乐、书籍中描述的生活方式,才是茑屋真正的商品。所以,我由此想到了出租这一形式。我们出售的不是一个个商品,而是其内容,所以顾客没有必要买下来,只需要为用于记忆其内容的时间支付代价。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把DVD、CD、书籍放在一家店里同时经营。这些作品都在描述生活方式,所以缺了哪一样都不够完整。

然而,在茑屋创业之初,仅仅因为想打造一家这样三位一体的店便被视为异端。因为这些商品的流通渠道各不相同,供货的批发商也不一样。所以在茑屋之前,唱片店和书店完全是两回事,没有交集。

但是,这种区别不正是无视顾客价值,只图流通方一己之便所造成的吗?例如,喜欢看硬汉电影的人,想必也爱读钱德勒的小说,可能也想听一听主人公爱听的冷爵士。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在同一家店里全部找到呢?如果把顾客价值摆在第一位,必然得出这样的答案。我把这种模式称为MPS(multi-package store,多包店),即便被视为异端,遭人白眼,我也绝不让步,守住这一底线。这个思路一直延续到2011年年底开业的“代官山 茑屋书店”。

说到底,这也是设计。将生活方式提案这一理念,以MPS的形式可视化地作业。将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付诸形体,正是设计的本质。而且不用我说,这当然是智力活动。所以本书开头提出的命题——企业都将由设计师组成——意思也就是说,对今后的企业而言,在多大程度上完善从事此类智力活动的环境事关重大。

迄今为止,构成企业基础的是财务资本。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这可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创造足够的产品和平台需要“本钱”。但是,随着消费社会改头换面,今后企业的基础也不得不变。因为如果只靠资金,即使再多,也无法创造“提案”。没错,今后需要的是“知的资本”。知的资本储备量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从财务资本到知的资本,这就是我为什么把本书的题目定为“知的资本论”。04

设计的时代,或者说知的资本的时代。

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后,这种转变必然突显出来。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预测:东京这座城市将以2020年为拐点,摇身变为一个巨大的设计中心。

大约半个世纪之前,东京第一次成为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这让东京的基础设施有了飞跃性的改善。东海道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日本第一座高层建筑新大谷酒店也是为奥运会而建的。令人吃惊的是,据说当时的建筑基准法规定建筑的高度不得高于《日本书纪》中记载的出云大社。如果是这样,那么可以说,正是上次东京奥运会,让东京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东京有效地利用了奥运会的遗产,才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幸存下来。

所以,可以说那一时期建造的东西,决定了其后至今的东京甚至整个日本的性格。而在第二次东京奥运会之际,相似的情形将再度上演。我认为,在今后几年时间里,东京和日本将发生决定此后半个世纪航向的巨大变化。

不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相比,这种变化自然有质的不同。回顾半个世纪前,当时诞生的事物的共同点是,都是由大量的钢铁和混凝土构成的构造物。而接下来要创造的事物则不同。现在,主会场国立竞技场的建设计划引起了争议,然而这次是围绕“设计”的争议,这是有象征意义的。前面写到商品的设计是将生活方式提案可视化的过程,而新建的国立竞技场的设计则将体现东京这座城市的理念。这次争议尽管始于对巨额建造费用的质疑,但最终却将众多建筑师卷入其中,发展成台风之势,正是因为人们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或者预感。换句话说,接下来为备战奥运而创造的一切事物,都将把“设计”当作主题。

所以说,对今后的城市而言,云思路很重要。将产生在城市各地的可视化提案组结合,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对未来的城市而言,创造一个能实现这种机制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设计师们可以相互交流,激发灵感,朝着某个未来图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因为在当今时代,有没有准备好这样的场所,将关系城市的沉浮。

进一步讲,企业这样一种存在与这样的城市未来图景也有相似之处。迄今为止,企业在本质上是垂直型组织。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