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玉钟茂森母子讲演录(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价值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02:50:11

点击下载

作者:赵良玉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赵良玉钟茂森母子讲演录(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价值观)

赵良玉钟茂森母子讲演录(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价值观)试读:

序言

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黄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圣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魂牵梦萦的心灵家园。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由区域性的纪念活动,发展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交流的平台,在世界华人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的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同盛会,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今年的拜祖大典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担任主司仪,拜祖文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亲自定稿并恭读,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在专题文艺晚会领唱,这确实是炎黄子孙的一场精神盛典。

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旨在打造“ 中华第一论坛”,自2007 年举办以来,已成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题活动之一,被誉为拜祖大典的灵魂工程。论坛已经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受到全球华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且被评为“2010 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会议”、“全国最受关注的节庆论坛”。

第五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承办,以及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河南爱心企业协办,2011年 4月3日下午在郑州西亚斯国际学院胜利开坛。

本届论坛由央视著名策划人朱海先生担任总策划,北京卫视著名主持人徐春妮担任主持,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会长高林华担任论坛主席。本次论坛围绕“黄帝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价值观”这一主题,一如既往的注重文化传承,而且更加注重时代特色和国际品位,在关注文化传承的同时,对现代文明进行了解读。

著名国学大师傅佩荣,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研究员钟茂森,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陈维亚,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滕俊杰等名流荟萃,围绕“黄帝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主题,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侧面着重阐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黄帝文化,解读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的大背景下,传承黄帝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致力经济复兴的重要意义。

隆重的开幕仪式之后,台湾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傅佩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海兵,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研究员钟茂森博士相继进行了演讲。

钟茂森博士,这位中国传统家道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学子,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金融专业,22岁到美国留学,26岁取得金融博士学位,登上美国大学讲堂教授金融,32岁又成为澳洲昆士兰大学的终身教授,一路走来所学、所教的都没有离开金融专业;从留学生时代就能够发表美国资深教授水平的论文,曾在世界知名的金融商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20篇论文著作,在国际学术会议(包括美国金融年会AFA,金融管理年会FMA)上发表了近40次论文演讲。

但是2006年底他把工作辞掉了,从金融教学领域退下来了。他觉得世界上更需要的还不是金融教授,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要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出一点绵力。现在他专门教授传统文化经典。

有人曾经问:为什么你金融课都不讲了,现在讲传统文化?

钟博士回答得意味深长:我现在也是讲金融,我是讲传统文化中的金融之本,德为财富之本。所以我还是讲金融,以前是讲金融之末,现在讲金融之本!

他曾经在世界金融杂志,全国传统文化论坛上,解读过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现在又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的大背景下为我们来解读文化与现代价值观。

接到参加第五届黄帝论坛的邀请,钟博士以其严谨的治学风范,几十年来涵养的道德学问,把研讨黄帝的文化、中国人的价值观,当做自己的一个使命,同时也是深入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契机。所以他为大家分享和汇报的主题是“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价值观”。

他此次演讲是给大家一个深层次的文化思考,导引听众回归性德,让大家能够在人性上去回归。并且彻法底源、一语中的阐明: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宗旨,不是说向外面去追求什么,而是回归到我们自己的本性上,因为本性当中具足一切。

钟博士在演讲中把中华民族由黄帝乃至黄帝以前的圣人留给我们的无上的文化瑰宝——中华传统价值观,言简意赅的概括为十二个字:孝悌忠信,仁义礼智,诚敬谦和。这也是他自己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心得报告,是他从孝道、师道延伸开来的真正的中国精神。

几年来钟博士遵从母亲、恩师的教诲,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华文化学习和弘扬中去,已经用国语和粤语讲解了圣贤经典三十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总时长达到2000多个小时,已经成书出版发行的经典研习报告以及演讲辑录有《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孝经》《了凡四训》《大学》《论语》《女论语》《找寻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母慈子孝》十多部,他的演讲和书籍,得到海内外诸位志士仁人以及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广泛推重。

正如北京卫视著名主持人徐春妮女士开场所说:钟博士虽然是从国外归来,但是我们从穿着上就可以看到穿得比本土还本土。其实,从钟博士点点滴滴的言行中,都有发自内心的“本土”气息,真性德的流露,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讲座结束,主持人感恩钟博士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她说听完这个演讲,她相信很多的朋友可能会和她一样,都会在心灵上受到冲击。她真诚告白:在后台的时候,听到钟博士在讲“做十件让母亲高兴的事”,听的同时我也在自省,我做到了吗?……我只做到其中的一半,很多朋友可能跟我一样,……我们还有自省的机会。

最后徐春妮女士总结:钟博士告诉我们十二个字的价值观(孝悌忠信、仁义礼智、诚敬谦和),想到“知识里的知识”,听完钟博士的演讲以后,我想很简单,钟博士写过《弟子规研习报告》,有余力的时候学文,文就是知识,我想钟博士在前面说的十二个字(孝悌忠信、仁义礼智、诚敬谦和),我想就是知识里的知识,这就是我的解读。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主持人就可以把心灵剖白得如此真诚,把文化、知识解读得这么彻底,如果大家有机会多听听传统文化的课程,多多深入中华文化的各种优秀典籍,当是与圣贤同在,与中华先祖同在,与中国精神同在,一滴水唯有融入海洋才不容易枯竭,如果尽早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海洋中去,我们一定会更深刻的体验到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价值观,让中华文化滋润到世界寰宇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时,本书也附上了钟茂森博士2010年讲于北京大学的《振兴企业的中国精神》和2011年讲于乌鲁木齐的《

百善孝为先

》两篇演讲。

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价值观——第五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讲演实录

我站在此地的讲坛觉得非常的荣幸,心情也非常的激动。因为此地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兴起的地方,我们今天能够在黄帝脚下,一起来研讨黄帝的文化、中国人的价值观,我自己感觉到这是一个使命,同时也是需要我们深入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契机。

所以今天我为大家分享和汇报的主题叫做“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价值观”,让大家能够在人性上去回归。实际上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宗旨,不是说向外面去追求什么,而是回归到我们自己的本性上,因为本性当中什么都具有。

我们在向外追求的时候,往往就会迷失了本性,而产生很多不愉快,甚至很多的冲突、矛盾、很多的灾难。正是古人所说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次我的演讲分为三个专题:

第一个先给大家讲一下,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到底是在不断的进步中得到了快乐呢?还是说在我们的发展中面临着更多的危机?

从2001年,21世纪的第一年开始,到今年2011年,整整11年了。那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每一年差不多都有天灾人祸。这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更加动荡的时代。

接着美国2003年伊拉克战争到去年才结束。而今年3月份事隔不到一年时间,又开始了利比亚的战争。那么2008年底开始到现在的全球金融危机,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感受到它的影响。

刚才讲人祸,现在讲天灾(观看PPT),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的大海啸;2008年5月中国汶川大地震;2010年1月海地的大地震,有30多万人死去;2010年3月冰岛火山大爆发;2010年4月的中国玉树大地震;2010年8月中国舟山的泥石流;去年8月巴基斯坦的洪灾,以及我们一贯以来,而且看到逐步在加重的全球的气侯危机。瘟疫、粮食的危机。

就在上个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以及现在正在恶化的日本福岛核泄漏。

且不说天灾,我们只讲人祸。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的时候,他虽然不是专门学金融的专家,但是他却一针见血的把金融危机的根源点出来了,比我这个搞了金融研究12年的人还要准确。他说“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了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的底线”。

所以人类的危机,战争也好、金融危机也好,其实乃至很多的天灾,比如气侯危机、粮食的减产,不就是人类因为贪欲而产生的道德缺失造成的吗?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就曾经说过,他在跟日本池田大作(被誉为日本当代孔子)有一个对话录,说“人类的力量影响到环境已经达到了人类会自我灭亡的程度,这个情况似已确定无疑,如果人类为了满足贪欲,而继续使用这种力量,必将自取灭亡”他又说“科学不断发达,就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若用伦理上善恶的概念,就是科学会被善用还是恶用?科学所造成的恶果,不能用科学本身来根治”,我们马上产生一个问题,到底用什么来根治人类现在所面临的危机问题。

1988年,西方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最精彩的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是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的辉煌生涯即将结束时,得出如下结论,他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一个西方的学者科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会问了,孔子他是至圣先师,他所说的是什么呢?你看《论语》当中,孔子自己说,他自己并没有创造什么,只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孔子说祖述尧舜,尧舜是古代的圣王,唐尧是黄帝的玄孙,虞舜是黄帝的八世孙,他们也像孔子一样述而不做,他所转述的也是黄帝的教诲。

所以我们中华文化以黄帝为人文始祖,但是你要知道不是黄帝创造了文化,而是什么呢?黄帝发现了这个宇宙和人生的真相。

一个圣人不是说他能够创造些什么,只是他能够发现事实的真相,他能够找回到自己曾经迷失过的自性,这种人我们说他是一个证悟的人,他就是圣人。真正回到自性上了,你能够无所不知,甚至无所不能。如果你要创作,实际上你什么都得不到。你只要放下要去创作的心,你马上就回到自己的心地—自性保障当中。

刚才傅佩荣老师已经点出这样一种智慧的结论。所谓“道”,“道”是无所不在,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见“道”呢?正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往外求,当我们把念头放下的时候,你才能见道。所以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呢?确实,道不能用语言说明。甚至不能够用思维去想象,因为那不是你语言可以达的到的境界,更不是你思维妄想而能够接触到的境界,你只有放下,“道”就在面前。

尧和舜以及他们的始祖黄帝,都是这样的过来人,孔子,也是过来人,所以他们都是圣贤,所传承的都是圣贤的心法。

我们再看黄帝为什么在证悟了心性之后又创造了这么多文化呢?就是我们讲的随缘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当时打败蚩尤以后,人类开始栖息下来了,我们的华夏大地需要休养生息,黄帝于是教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这是中华文明随着农耕兴起而开始,人类开始过着聚集生活,形成了家、形成了国,乃至形成了天下。

而我们觉得黄帝对人类一个很重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婚姻文明的贡献,他的正妃嫘祖,跟他一起兴起“八拜成婚”。男三十而婚,女二十而嫁的文明婚姻礼俗,他们提倡婚娶相媒,缔结对偶婚姻。要知道天下这个世界,我们的社会是家庭为细胞的,而这个细胞当中最小的单元就是夫妇。

所以治天下,首正人伦,而正人伦首正夫妇,黄帝和嫘祖,就在这个人伦教化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就是围绕着五伦关系而展开,古人有所谓“人无伦外之伦,学无伦外之学”,这个“伦”就是关系,关系有很多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天地,不同空间的、种种的这种境界、生命,我们怎么跟它处理好关系?而黄帝的垂训主要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教化。

所以黄帝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建立在人伦教化基础上的文化。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文化是通我们的心性,它是一种手段、一种门径,是通往你证悟自己心性上的一个终点站。《中庸》上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夫妇是最近的一伦,一世之中彼此最亲近的,教化之端是从这里开始。慢慢我们从这种关系当中去体悟什么是道?真正能够契入境界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不仅说对一世、一家、一国、一天下能够完全明了,而且我们对整个宇宙都完全能够明了。因为这个宇宙的本体已得道,所谓的“道”就是这个宇宙的本体。见道的人就像禅宗讲的明心见性的人。那么你见了性之后,你在人类社会当中所行的一定是处处符合人类的伦理,你不可能逆着人类的伦理,如果你逆着人类的伦理,反推你肯定没有见道。

当然,如果你能够完全按照人类的伦理而行,未必能够见道,就是你未必是见道的人。可是见道的人一定是能够遵循五伦十义的人。

所以当我们现在看到社会上种种的危机,种种的乱象。古人讲天下如果是大乱的时候,必须要去教化了,所谓“六亲不合,有孝慈了”,《道德经》讲的,说孝说慈本来不应该说,为什么?因为本来应该这样生活的。

可是现在社会出现乱象了,人不孝了,也不慈了,六亲也不合了,这时候就开始出现教育,这个教育是应运而生,是自然的反映。圣人在社会中留下来的教训就像人叩钟一样,古时的钟是空心的,我们叩它一下就会响一下,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是空空如也,只是别人问的时候而叩其两端。

这种种道理,实际上都是由他本性空的这种境界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所以中华老祖宗的文化教育,我们要知道不是黄帝自己创造的,不是黄帝以前哪一个圣人创造的,更不是黄帝之后尧舜禹、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创造的,它们都是证悟了自己的心性,知道“道”的人,他们的教诲就是让我们回归到“道”,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见“性”,没有见“道”,所以我们在力行他们教诲的时候,我们就逐渐见“道”了,等我们见“道”的时候,就不用圣人的教诲来教诲自己了,因为你所行的和圣人的一样。

基于这个理解,我们如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中,找出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都是应运而生,但确实也是圣人所述,它的作用就是帮助现在社会回归到本来应有的和谐,和谐是本来就有的。只是现在偏离了本来面目,所以造成种种的不和谐,现在我们回归。那么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实际上也是述而不作,自己哪敢创作,只是转述圣人的教诲。

对中华文化可以说承前启后、集大成者莫过于孔子,孔子之后有孟子。那么有儒家还有老子道家,还有诸子百家,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切入了圣人的境界。他们所说的都是符合事实真相的,那我们做过一个概括和总结,我们总结了十二个字,“孝悌忠信、仁义礼智、诚敬谦和”,我这里没有谈权说妙,我说的是脚踏实地。

这十二个字都是古圣先贤归纳总结出来的,第一个“孝悌忠信”,你看在论语当中,《论语》被奉为中国的圣经,它确实是孔老夫子的行为和写照。孝和悌在《弟子规》上我们有看到,《论语》上面《学而》篇第六章,就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修而力学的基础。忠信孔夫子也非常重视,所谓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禅改。如果我们心里面有自私自利有贪欲,有种种妄想,心就偏离了忠道,就不忠了。由忠而发出的言就是信。

在四书《大学》里面也有这样的话“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仁义礼智《孟子公孙丑》篇说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就好象我们的身体要有四肢才能运动,才能完成工作。如果我们想要正得道,也必须具备仁义礼智这四体。

其实仁义礼智人皆有之,这是孟子讲的非常清楚的,孟子也是过来人,他也正悟了心性,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是本性当中本有的“德”,不是你认为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现在失去了仁义礼智呢?是因为我们迷失了本性。孟子讲了“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看到一个小孩差不多掉到井里的时候,可能你没有想什么,一个箭步过去把小孩抓起来,不让掉到井里,当你没有思考的时候,自性这个作用就发挥作用了。如果你思考的时候,这个小孩是谁家的小孩?我要不要救他?你有这些妄想的时候,正是把自己的自性给阻碍住了,所以你的侧隐之心就起不来了。所以圣人的教诲不是让我们从外面得到什么,而是要我们放下,放下不必要的妄想。

老子《道德经》上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为到底怎么能够得到呢?不在于我们得到,它本来就是这样,当你来学习的时候,你来这个学院学习,你们是学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可能知识正是障碍智慧的,因为什么呢?因为你向外去贪求了,所以现在我们要放下,放下只是为“道”。今天有的,我们慢慢放下,这个有不是说物质上所有的,物质上并不妨碍,心上不能有。比如说你家财万贯,不是说把现在家家财万贯都挥霍掉才是有为。有和没有都是一样。

到了无为的境界就是你不执著了,甚至不起心,不动念了,那个时候无为则无不为,你才能做到圣人的境界。要“修”是先把我们仁义礼智信已有的这些障碍放下。

后面四个是诚敬谦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观。“诚”《中庸》上通篇讲一个字就是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什么是诚?清朝曾国藩给“诚”字下的定义很精彩,说一念不生视为诚,当你一个念头都没有的时候,就像现在,你自己回去马上反观你的内心,你内心里面有没有念头?你现在有念头,不诚。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是诚的境界。可是我们凡人很难做到,当你能够做到的时候,你就不是凡人,是圣人。

诚者物之终始。物就是万物,诚,原来物质都是从我们的心性中,我们所说的道那里变现出来的。所以道是本体,你要见道必须有诚,那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你就知道这个宇宙是从哪来的,而又回归到哪里去,是讲的物之终始,实际上怎么来的呢?

儒释道三家对宇宙的生成、来去讲的实际上都很清楚,可是我们未必能够体会到。我们现在用量子物理学加上他们的说法,像著名的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郎克博士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他是德国人),他对量子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真正的物质存在,而所谓的“物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里面有原子核,外面绕着电子,原子核里面有夸克,是个组成的,中子、质子由夸克组成。夸克是我们现在认定的基本粒子了,再没有比这个小的了,现在科学家发现比这个更小的还有,是什么呢?现在的物理学有一个弦理论,他们说基本的粒子夸克也好、电子也好,就是由琴弦这样的振动产生的,实际上它不是物质了,就是一种动态,如果没有动态,不会产生基本粒子,也不会产生我们的宇宙万物。

原来这宇宙万物是“动”产生的。那么不动的时候,诚了,你才能看到宇宙的生成和覆灭。那什么在动呢?

普郎克先生说的很有趣,他说这个很可能就是人类意识的振动,像六祖慧能大师过去在广州法性寺那里说了一句话,我是广州人,慧能大师见到两个法师在外面看到风吹帆动,一个人说这是风在动,另外一个人说这是帆在动,两个人各持己见,结果六祖慧能大师告诉他,不是风动,也不是帆动,人者心动,您的心在动。这个话一语道破了量子力学在20世纪最伟大的一个发现,原来我们的宇宙怎么来的?心动而来。你只要回归到“诚”,你就能够看到宇宙生灭,物质终始,所以“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君子修的道算是这样从“诚”下手。

那内心有诚,外面自然有敬。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老夫子说的好:“修己以敬”,子路听了还不明白,还问这就够了吗?孔老夫子又讲“修己以安人”,自己修己以敬就能够让人家安了。

就像傅老师刚才讲的安,怎么安呢?你让别人安,你去安慰别人不一定能够让别人安,你修己以敬就能够安人了,子路还没听明白就问这就够了吗?孔老夫子又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以并终”。就是尧舜也没有做到啊!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境界是圆满至圣的境界,他已经知道了整个宇宙是跟自己在一起。自己以外,找不到宇宙任何一物了。所以他只是“修己以敬”自己就能够使天下安,不仅使天下人安,使宇宙一切众生得安。所以圣贤学问不就是求个“心安而已”。

孟子讲的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什么叫“无他”?

过去我们养鸡的时候,把它放到山上,晚上把它抓回来,鸡放出去得把它抓回来。那么心放出去了,为什么不把它抓回来呢。心放到哪儿?放到外面种种声色境界当中,迷了,以为这个世界真了。现在让你回头,从这个由于动而产生的幻景当中回头,就像你做梦的时候从梦中觉悟,现在是让你回头,只有“修己以敬”你就能够得安了,心安众生安。这是“修己以敬”。

底下是谦,谦是什么?谦虚。《尚书》讲“谦受益,满招损”,《易经》讲六十四卦,唯“谦”卦六爻皆吉,本来山在地上,现在山跑到地底下了,就是没有谦虚。为什么要谦呢?老子讲的不敢为天下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稍有一点傲慢的时候,你我对立的心已经起来了,你把自己和这个世界分成二了。一是你就见不着真了,二是才能见到真,所以放心了。所以首“谦”,不敢为天下先,这是圣人保持自己境界的一个好方法。

最后“和”,“和”是跟天下和。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不一定是要相同,比如我们桌面上种种的花,这么美,这花不是一种,百花园中的花都这么美,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正是因为它不同。如果你要同,这个花园里面就一种花,恐怕也就不美了。像我们这个世界众多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我们不必求其统。得到“和”就可以了。

如果求同,肯定不和了。我要你遵循我的价值观,那怎么能和呢?不和就会什么?打仗了,所以人类的战争就这么来了。战争怎么来的?先是心上有不和了,有对立了,发现对方跟自己不一样,我就有这种控制的欲望,有这种征服的欲望,这是基于严重的人我对立,迷失宇宙真相的错误观点基础上造成的后果。所以要“和”。

就像人体,我们所有的器官、所有的细胞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他们配合的那么和谐,它们相同吗?眼睛长在头上,用来看的,耳朵用来听的,鼻子用来嗅的,嘴巴用来吃的,嘴用来讲话的,五脏六腑皆有它自己的功能。你如果一味的求同,那不就乱套了吗?我耳朵要吃饭,眼睛要听,那人类就病倒了,所以不必求其同,只要求其和,这样你才能够认识到事实真相。

所以概括起来就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由黄帝乃至黄帝以前的圣人留给我们的无上的文化瑰宝:孝悌忠信,仁义礼智,诚敬谦和。这些价值观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是我们心性本来如此。你要是这样去行,这样去做,你过的最幸福、最自在的生活。

那么我们再详细的开解一下中华传统的价值观,它是以道为体,以仁为衣,以孝为本,以圣为归。

第一条以道为体,《礼记中庸》里面前三句话把宇宙真相全讲清楚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什么是天命?是没有起心动念时候的状态—本然、自然。命是什么呢?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就产生现象,就像量子力学家讲的有动就有天地万物出现了。天命是为性,性就是本体,宇宙的本体是什么?有一个不生不灭,不起心不动念的本体,再加上有这个动,念头动,而产生了宇宙万物。

那么这种没有妄想,没有念头的境界跟这个念头融合在一起变成的宇宙的根源,圣人瞄准了这一点,切入境界了,现在要率性之谓道,现在要追求真相去生活,所以他的生活一定是自然而为,这叫做“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们现在确实迷了,我们迷失了本性,要修道。圣人给我们的教诲,我们要学习,不学习还跟着自己的妄想执著来生活,那会越迷越深,所以一定要通过学。孔老夫子就是通过“好学”而成就的。

他曾经讲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10户人家的小社区就能够找到像孔子那样的忠信之人,但是找不到像他这样好学的,所以我们要想成为圣人,就是修道之为教,就是让我们通过好学,学而知之,但不是到了知就可以不学了,知还得学。

仁义礼智是孟子讲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孔子讲的“君子谋道而不谋食,君子忧道而不忧贫”,人这一生最可贵的是求道,不是求衣食饱暖,君子求的是道,所以贫贱的生活依然可以安贫乐道。

整个中华文化就是以这个“道”作为我们的体,这个体就是刚才讲的不可说、不可思也不可义,但是确实是我们宇宙生成的本源,你见到之后就是圣人,我们现在没见到,要以人为依。所以夫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是我们的心,起心动念了不行。那么“仁”的说法《论语》当中有很多,仲弓问仁:“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见每一个人都好象见到胡锦涛主席一样那么尊敬他,心是平等的,平等的恭敬。“使民如承大祭”,你要作为领导指示人民干活,你的下属做事,也是要对他恭敬。“君待臣以礼,臣侍君以忠”,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为什么爱人呢?“仁”字一个人字旁,一个二,两个人为一体叫做仁,这个字就显示了宇宙的真相。整个宇宙就是一体,那么你就不能说爱人如己了。

爱人就是爱己,为什么?人就是己,己就是人,人己无二,人己一体。我们真到这个境界,你可以像孔老夫子讲的“杀身以成仁。”看到人民受苦的时候,能够不顾一切奋勇之前帮助他,这就是人性的作用,就是因为人们迷失自己太久了,产生严重的自私自利,而损人利己。其实损人绝对不会利己,损人只会害己,为什么呢?因为人就是己,就像人体一样我不要这个脚,这个脚不是我的,我把它割掉了,割了就是自己受害。我们现在只是把这个身体当成自己了,不知道天下苍生全是一个自己,就好象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身体所有的细胞都是自己的,我只知道这一个细胞是我自己的。我跟所有其他细胞都对立起来了,这叫做愚痴颠倒。

下面说以孝为本,仁讲的是一个心法,但是如何落实?我们要讲究落实,圣贤文化不是说说而已,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去做。中华文化里最重视的是孝道,《孝经》上孔老夫子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你能够行孝的话,这就是道德的根本,一切圣贤教育从这里产生,如果离开了孝道,你再去谈什么传统文化,那都是不着根本的,为什么?以孝为本。

就好象一棵树,它有生根才能够有繁茂的枝叶花果,如果不要根了,就像瓶子里面的花,用水养着,它也不会长久,再好看迟早会枯萎。“根”我们看不到,但是它很重要。

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行孝悌,本身是不是人呢?未必,这是为人,就是你再做。你在人性这个方向走,还未必到达这个境界,但是孝悌可以帮助你到达这个境界,所以你回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叫做“为人”,中华文化不是用来说的,要用来做。

那么真正你达到仁的境界,你做圣人了,你肯定是孝悌,这是你性格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一部《孝经》,孔老夫子写的。夫子讲“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孝经》是孔老夫子的行门,用来干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先王和谐世界的法宝。《孝经》上就讲了“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2500年之前,孔老夫子已经提出来了,这就是古圣先王已经在实现了。

怎么去做?就是一个孝,孝治天下,所以“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这个“本”是根本,“依”是依靠,我们为什么能够得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因为我们能够依靠这个人性的根本,人性也是符合“道”,因为“道”无所不在,你不能说人性不是“道”。你能够不用依靠法律也能够达到仁。所以和谐世界要从我行孝做起。

怎么行孝呢?我想在底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点小小体会,主持人说我可以有80分钟的演讲,保证在5:50分之前结束。《孝经》上说“夫孝,始于事亲”。

第一个讲事亲,事亲讲五个方面,“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

先讲一下“居则致其敬”。我从小受到我母亲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所以在孝上一直在学习,后来我到美国读书留学,当时因为我母亲跟我父亲早年离异了,我自己又是独生子,对母亲当然依依不舍,可是母亲为了成全我的前途,她希望我到美国去攻读硕士、博士。

当时在美国钱不多,生活也比较的清俭,我每周搭同学的便车去超市买个菜,通常都是挑最便宜的菜,像胡萝卜、包心菜,每餐都吃胡萝卜+包心菜,或者包心菜+胡萝卜。

有一位师兄他毕业的时候有一个高压锅留下来,他不要,已经坏了,因为他的高压阀已经坏了,我用它煮饭、煮汤用了4年。当时我在路易斯安那州读书,那时天已经很冷,当时不舍得买棉被,从大陆带的毛毯不够,冬天把所有的衣服盖上,甚至把书本都压上去,当时每天的学习都是从早到晚,从教室、到宿舍、到图书馆是三点一线,所以当时自己虽然一个礼拜有2天是休息,但是我是7天的工作日。很多人都跟我讲,你呀,怎么就会读书。实际上我自己的快乐,是每一个礼拜给我的母亲还有我的父亲写家信。

我想在这里分享一段,在1996年1月7日,我第一次在美国过的冬天,给我母亲写的一封家信。

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两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可以锻炼自己。

我目前的学习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熄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7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着父母的恩德,花着父母的血汗前,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

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情景。

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你,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当我的母亲接到这样一封来信,大家猜猜她是什么样的反映?会不会说这孩子咋没钱没棉被了,给他寄点钱吧,没有,他给我的回信中是这样讲到的:

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人的本性里什么都具有,只是人们长久以来迷失了,被贪、嗔、痴的尘土封盖了,使其不能显露。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开启人性的宝藏呢?用“孝”,这是第一把钥匙。孝养父母,扩而大之,孝养一切众生。茂森,你先做一个榜样,给青年们看看。

这是我母亲的声音,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对自己严格的要求,所以在4年当中就完成了本该7年所完全的学业,把硕士和博士都拿下来了。在我的博士导师给我写的推荐函中,他说到“茂森,是我25年来学术生涯中所见到的最优秀的学生”,我在求学过程中,给自己规定了七条戒律:

第一,不逛商场。

第二,不看电影、电视。

第三,不留长头发。

第四,不穿奇装异服。

第五,不乱花钱。

第六,不交朋友玩乐。

第七,不谈恋爱。

我今天虚岁已经39了,现在还保持着“七不”呢。

在1999年我26岁的时候获得博士学位,我把母亲邀请到美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对母亲说“我原本是一块粗劣的碑石,而您正是一位智慧的雕塑家”。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以下侍亲的部分稍微略讲。第二个是“养则致其乐”,让父母得到欢心。

母亲给我总结了我从小到大做的10件令母亲欢心的事。

1、小学四年级时,能主动独立做好一桌饭菜,让父母下班享用。

2、能以健康的身体,品学兼优的成绩完成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全部课程,在26岁时,让母亲成为博士妈妈。

3、在整个读书过程,特别是赴美留学期间,能遵照母亲的要求,不谈恋爱,不结婚,专心致志求学。

4、以刻苦的求学精神,和俭朴的留学生活,用四年时间完成硕士、博士全部课程而赢得美国著名教授的称赞,“25年学术生涯中最优秀的学生”,为中国人争光。

5、在留学期间,能以勤工俭学的收入与节省使用奖学金的钱,每月孝敬父母,工作以后以工资每月供养父母及乡下的爷爷奶奶。

6、善于赞叹和感恩母亲,写下许许多多的信件、贺卡、诗词,让母亲开心,让亲友们感动。

7、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多次获奖的论文,而成为年轻的教授,儿子实现了我要当教授母亲的愿望。

8、为姥姥送终守夜,为钟氏家族修祖坟,为爷爷奶奶在广州市内买房子,使二老颐养天年,敬老、悦老,令母亲开心。

9、在大学任教的业余时间,注意修养品德,弘扬圣贤教育,在世界各地演讲《明道德知荣辱》、《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人应有的美德》等专题报道,把孝心、爱心奉献给社会。

10、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为和谐世界做更积极的贡献,而辞职拜师,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弘扬圣贤教育的工作。

这个事亲还有“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教我们对父母在不同的时期,生病的时候、临终的时候,以及在去世以后还要保持我们的孝心,像现在祭黄帝一样,这是我们的始祖,如果没有黄帝,也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曾子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也”,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后天就是我们祭祀黄帝的时候。

第二个讲侍君,古人讲的“君”,事实上“君”代表祖国,用我们现在的话讲服务祖国和人民。我自己在工作期间,利用假期常常在祖国大地上,为各个高校和社区义务演讲一些传统文化的专题。

后来在2006年,我把自己终身教授的工作都辞掉了,现在是义务的来弘扬我们中华文化,至今讲时超过2000小时。“孝”讲到终极,就是所谓的“立身行道,扬名与后世,以显父母。”

茂森儿:

祝贺你19岁青春的年华!这是你迈进大学的第一个生日,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只有失去时才知道它的价值,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个智者,身置庐山之中而知庐山之美。

你已经成年,今天和你谈谈我对你人生的总体策划。假如环境没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

先争取到当今世界发达的国家学习和工作,成家要晚,立业在先,遵循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修养方面要克服浮躁,一心不乱,增加自控能力,宁静致远,行中庸之道。

30岁前,学习、积累、打基础;30岁至55岁,成家立业,干一番事业;55岁后收心,总结人生,修持往生之道。

这样,当你回顾往事的时候,可以自慰地说:我活着的时候很充实,离去的时候很恬静。

永远爱你的母亲

1992年5月

当我母亲得到了我被提拔成终身副教授这样一个喜讯的时候,她跟我讲,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人获利无穷,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向大孝,奔向至孝。

做一个总结,我想用曾子在《论语》当中说过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最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以圣为归,圣人每个人都可以做,孟子讲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弟子规》上最后告诉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只要你不断的修正自己,把毛病习气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贪欲放下,其实圣人的境界不就在眼前了嘛。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用三句话概括我的发言:

中华传统价值观能从根本上帮助解决人类社会的危机,和谐天下。

中国传统价值观,有十二个字:孝悌忠信、仁义礼智、诚敬谦和。它以“道”为体,依于“仁”,本于“孝”,归于“圣”。那么要落实和推广价值观必须先以修身为本,从自己开始做起,而以教学为先,要不断的推动教育,而且要提倡礼治。礼治其实它比法治要更符合人性,不是说我们不要法律,但是用礼,能够让人耻于做恶。孔子在《论语》当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这里就不多谈了。

礼制,一般人与人之间的礼,需要一个很好的规范,需要符合人性的这一套规范,比如说“婚礼,祭礼,丧礼”,每个朝代的兴起都需要制礼作乐,才能进入治世,如果没有制礼做乐,孔子说这是乱世,所以我们需要回归制礼。所以需要有人伦和谐关系的礼仪,今天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振兴企业的中国精神

如果要非常简练的总结中国精神,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今天我给大家讲三个小时的专题也就是这个字的演绎。明天是母亲节,在两年前,母亲节过后的第二天,中国的西南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地震,这场灾难也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而在灾难过后,我们也看到数以亿计的人立刻伸出了援手,把爱心传递到灾区。我们要问,这个爱心的原点在哪里?

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一幕非常感人的景象,一个母亲为了护住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脊梁顶住了倒塌下来的这些残垣断壁,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婴儿的生命。“妈妈爱你”这句话,四个简单的字眼,不正是我们中国精神的最好说明吗?所以爱的原点,古人讲的就是“父子有亲”,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爱,这是我们爱心的原点,我们的源头。一切的爱心都是从这个父子之爱那里产生的,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外乎就是把这个天性的爱保持永远,保持一生不改变,并且能够把这个爱扩展到全社会,全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物,这个人就叫做圣人。

我们来看这个中国字,一个“孝”字,上面一个老字头,下面一个子字底,跟刚才那个相片里面一个母亲护着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会意的写照。中国六书里面这个字是会意,当我们看到这个字能体会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代表什么?老一代和子一代合成一体了,这就是孝。如果是中间有代沟,把老一代和子一代分开了,这就不成为孝。这个一体是本来的一体,像儿女对父母那种爱心,我们观察婴儿就能够看出来。他这个爱是学来的吗?是谁教他的吗?不是,婴儿对母亲那种依恋,那种爱完全没有隔阂,是天性的爱,所以这个爱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本性中本来就具有的德性。

我们再看这个字,老一代上面还有老一代,一直追溯到过去是过去无始的,子一代下面还有子一代,一直延伸下去是未来无终的。过去无始和未来无终是一体的,这是我们宇宙本来的面目,一切的时间,包括一切的空间全都是一体的,谁要是证入了这种境界,谁就是圣人。那么让我们去浏览一下中华古圣先贤的文化,古圣先贤千言万语,他们的垂训,他们给我们后代留下的道统,能不能够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归纳,把中国的精神或者说中国的圣贤道统能够总结一下?这确实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因为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我自己做了一个粗浅的尝试,今天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如果说把中国精神归纳成十条纲要,不知道这样归纳有没有道理?我们讲中国的精神或者说中华圣贤道统,如果是从一到十,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一块是属于明德的部分,另外一块属于明明德的部分。明德是我们本来具有的,简单的来讲是我们光明的德性,这个光明是我们本性中与生俱来天性的光明,不是学来的,不是修来的,它本来具足的,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开发出来。如果能开发出来就是《大学》所谓的明明德,后面一部分就是教我们如何把这个明德显明出来,明德也叫做性德,因为它是本性本具的德能,而明明德是讲我们修行、修身,把这个明德开发出来,所以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是显明的意思,是修我们的身而显明我们的明德。

先讲明德这一部分,有三个项目,一是一体,《中庸》所谓的“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是讲得非常深的一个原理,它讲的是宇宙的本体。子贡曾经说过,“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夫子之文章”,包括他的德性能够表现到外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部分叫文章,“可得而闻也”,我们可以去学习,我们可以去模仿。但是“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性和天道是讲宇宙的本性、宇宙的本体,“不可得而闻也”,这个道是极深的,讲到宇宙本来一体。我们讲天是指我们的真心,我们原来具有的那种心性,它有现宇宙的功能,而当我们没有念头的时候,这个宇宙是没有发生,没有显现,当我们念头一动,就产生了生灭的现象。所以《中庸》一开头就说天命之谓性,天是讲不生不灭的那个性,而命是讲我们的念头动了之后可生可灭的那些生命现象,包括所有的物质现象,生命有生老病死,物质有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所有宇宙的万象可以用天命两个字就代表了,这叫性,性就是宇宙的本体。圣人教我们就是要证得这个宇宙的本体,我们用一个字孝就可以做代表。

刚才讲了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然后我们讲二相。二这是讲两个相,讲本末,《大学》里讲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是像一棵树,它是根,末是枝叶花果,什么是本?我们的身心是本,什么是末?《大学》讲的家国天下是末。本和末都是一棵树上的,是一体的,身心也称为正报,家国天下也称为依报,正报转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大学》里面讲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什么以修身为本?因为身是本,家国天下是末,我们把身修好了,这个社会就和谐了,这个世界也就和谐了。三是讲三宝,老子《道德经》里讲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我们的仁爱,仁慈的心,俭是节俭,不敢为天下先是讲我们的谦德,这些德全是我们本性中本有的。我们跟圣人原来没两样,“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因为我们现在“性相近,习相远”,跟圣人虽然本性上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我们有习性,习性上有善有恶。孟子讲的性善,荀子讲的性恶,这个善恶是讲习性,不是讲本性,本性就叫本善,不是跟恶相对的那个善,绝对的善叫本善,习性上才有相对的善恶。我们现在要从恶的习性上回头,回归到哪?回归到本性本善当中,那就需要我们去修身,修我们的德,也叫明明德。怎么修法?有七桩项目。

四是四勿,颜子所谓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不能展开说明,只能念念这些纲目。五是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讲五常德,这都是教我们怎么修的,往哪个方向修。六是六和,这是跟人交往,这是佛家里面的概念,所谓“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见解上要和最重要。一个团体为什么会不和?因为大家有个人的意见,只要意见相同,这就和了。可是意见很难相同,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放不下自己的意见。怎么样能够见和?很简单,我们大家每个人把意见放下就和了,没有意见就和了。没有意见怎么做?到底听谁的?我们一起听古圣先贤的,我们没有自己的意见,以圣贤的意见做自己的意见,这就见和同解。戒和同修,戒是讲规矩,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都要遵守。身一起住,或者是企业里头员工一起工作,身要和,互相之间爱护、照顾、关怀、帮助,身要和。口没有争执,意上大家都一起同悦,都很喜悦。为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传统文化,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要得到喜悦,那要从通过学习圣贤之道而得到。利和同均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共产主义,所谓共产主义是什么?我们的利益要均等。实际上这个社会,我们的财富很难均等,怎么办?富人应该多帮助穷人,这就利和同均了,一个团体能够和睦就是家和万事兴,和为贵,和气生财。七是七智,《礼记.礼运》篇讲的“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这个七智就是把我们七种情执去调理调理,因为我们人有这些情欲。当然凡人不能没有情欲,可是如果情欲太浓,我们就会丧失理智,所以要用理智去调伏感情,要把我们的喜怒哀乐爱恶欲,要尽量的进行压制和疏导。八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我就不阐发了。九是九思,孔子讲的“君子有九思”,“视思明”,看就看清楚;“听思聪”,听也听明白;“色思温”,我们的面貌要温和;“貌思恭”,我们的语言态度各方面要恭敬,自己谦虚,对人恭敬;“言思忠”,我们的讲话要有忠信,这个忠也代表不偏不倚,因为心上有一个中字,这个心没有偏没有邪就能忠,心能够忠,言也自然有信,就不会说偏激的语言;“事思敬”,我们做事要有敬业精神,对每一件事都要恭恭敬敬谨慎去做好;“疑思问”,我们的疑惑,譬如说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想到请教那些长者,请教那些真正这方面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忿思难”,难是灾难,当我们要是发了脾气,你要想到可能会引起灾难。人要丧失了理智的时候,很可能做出很多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想到灾难,克制情绪;“见得思义”,就是讲见利思义,我们得到利益的时候要想到这个该不该得,义者宜也,这是该不该得,不应该得的我们就不要去拿。譬如说企业的朋友,我们不应该偷税漏税,通过偷税漏税你得到了钱,我们不该得,我们就不要。最后,十是十义,这是从五伦关系演绎出来的,五伦是讲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人离不开五伦关系,因为五伦是我们的自然之道,你只要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这五伦关系,不仅是人,连动物都会有。譬如说一头羊,它必定是父母所生,它有父子关系,它有兄弟,一窝小羊在一起就是兄弟,它也有夫妇,它也有长幼,有朋友,也有君臣,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那些羊在一起跑的时候领头的羊就是君,跟着跑的羊就是臣。连动物都有这五伦关系,何况是人。但是人比动物要强的地方在于在五伦当中能修十义,这十种义务,那就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也叫兄友弟恭;夫义妇听,夫妇之间讲道义、恩义、情义,互相温顺合作;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是十义。

这是末学简单归纳的中国精神十大纲目,只是拿来给大家做个参考,不一定是对的。可能有人说这十大纲目也挺复杂的,虽然已经是概括了,但是能不能够再简单一点?是可以的,那就是刚才马老师所说的,十条纲目皆是孝的阐发,所以一是一体,一体是孝能代表的,孝也是明德,也是明明德。当我们去尽孝的时候,这就在明明德,这就在修,所以这十条纲目一即是十,十即是一。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修这些德性,不就是正代表了我们对父母的尽孝吗?《弟子规》讲的“德有伤,贻亲羞”,这一句话正好说明了,如果我们不能修德,那就是对父母的不孝。这十条纲要也代表着圆满的意思,十是代表圆满,不是说仅此十个方面。中国的文化只要我们能够抓住纲领,提纲挈领,由繁入简,也能由简入繁。孟子曾经讲过,“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尧舜是孔子最佩服的圣人,他们的道是什么?孝悌而已矣,所以只要我们把孝悌做到极致,也就成圣成贤,刚才讲的十大纲全部做圆满了。孝是讲我们的心,悌是讲我们的这种行为,有孝心是有一体的心,而悌道是对父母、长辈的恭敬,进而对老师、对领导、对长辈、对一切的人都有这种爱敬的存心,这是悌道。

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从金融危机说起,金融危机它的成因以及我们的出路。这次二〇〇八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表层的现象来看,它是一场次贷危机,在二〇〇一年以来美国利率一直都在很低迷的状态,美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大幅度增加向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贷款人发放房屋按揭贷款,从而拉动了整个房地产价格,泡沫是这样产生了。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为追求高额的利润,利用房贷证券化的机会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甚至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产品打包成债券,向投资者推销这些刺激按揭贷款的债券。由于利率的上调使贷款人开始无力偿还本息,导致房价大幅度的下跌,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破裂,从而引发股市大跌,而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这场危机是从局部发展到全球性的危机,这是比较经典的学术期刊上分析的金融危机的成因。

根据一般普通的做法,我们如何走出危机?我们来看其他国家各国的做法是怎么样。一般来讲,他们都是采用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来鼓励投资,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当然我们中国也是这样的做法。先看美国他们的做法,二〇〇八年十一月政府将七千亿美元注入到金融机构救市,而这些资金的用途却无法调查,奥巴马总统上任以后提出了七千八百七十亿美元救市方案,主要用百分之三十五的资金减税,只有五千亿美元是用于实体经济。我们知道真正让经济复苏实体经济是关键,譬如说制造业。美国政府承诺要拨出总共有八点五万亿美元来救市,这个数字如此的惊人,它实际上超过了从十八世纪美国建国以来至今所有重大项目的支出。可是这种做法虽然付出了血本,效果如何?我们看到今年四月二号中国央行做出的“二〇〇九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这个报告中有两段我摘抄了下来,说到:主要经济体信贷依然紧缩与金融市场流动性大大缓解形成反差,表明大量资金尚未流向实体经济。换句话说虽然有这些国家他们付出了很多的血本来帮助实体经济,实际上很多资金没有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当然包括我们中国在内。

假如你看到二〇〇九年上半年用电量跟GDP的比例来讲,通常来讲用电量增加代表着生产增加,因为生产要用电,所以国民生产总值应该增加。但是二〇〇九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上升了,可是用电量下降。这说明什么?这个GDP里面所衡量的经济这种状态,实际上含有了虚拟经济加大的成分,实体经济其实在萎缩。国家政府也给了四万亿资金来投入实体经济,可是我们看到股市升了,楼市升了,但是实体经济却是依然不景气。央行的报告第二段指出,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但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已经或将强劲复苏,一旦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得不到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足够支撑,新一轮的资产泡沫破灭又将形成新的巨大风险源。换句话说这大量的资金投入很可能被变相的用于炒股、炒楼,投向金融市场,而没有真正用于实体经济,造成了价格的泡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