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领导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19:26:54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壮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道德经与领导力

道德经与领导力试读:

前言

很多年前我就开始悉心琢磨,领导力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是一种影响力吗?是一种科学还是一种艺术?当然,也有人提出是一种领袖魅力。似乎都有道理。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管理类学生尤其是MBA、总裁班学生更多地提出了许多非常尖锐的问题,比如领导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如何快速成为大领导的嫡系心腹?如何使怒气冲冲走进办公室的下属在十多分钟后和颜悦色地出来斗志昂扬地去工作?如何看透社会十年发展大势?如何练好“读心术”?如何面对大得失而心如止水?如何每日有大进步?林林总总,当然也有好多是悄悄话,不能跟他人说,只能跟老师讲的。

每次面授机宜后都积极地去尝试,后来又眉飞色舞地跑过来报告事情进展得如何顺风顺水。伴随着领导者的职位晋升,他们的烦恼会铺天盖地而来,当然各有有效破解之法。随着学生不断增多,我有时即使想提供帮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学生就提出:“老师可不可以写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让我们带在身边,经常去翻看,经常去对照体会。”由此萌发了写一本书的战战兢兢的初想。

但是真正动笔时总觉得不知从何处着手。直到在几年以前看到《道德经》,反复细细研读,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豁然开朗,只研习西方管理学领导力不解渴的感觉瞬间不见了,东西方领导思想碰撞融合了,而且融合得那么严丝合缝,那么水乳交融。《道德经》给予领导者的管理精髓与西方落地扎实的管理技能恰恰相得益彰,相互支撑,可谓道术相合,让人读后体会到醍醐灌顶之感。

想学习掌握《道德经》精髓的背后是学习的艰涩和混沌,毕竟经历了2500年,当时的社会、生活、语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何把其精髓内化到领导者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去,如何给出清晰的指导原则和实施路径,是《道德经》深化、活化的难点和重点,同时也是领导者迫切需要《道德经》与他们目前的具体管理领导情景密切结合的思维导图。

目前,领导干部在领导理论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难解之题。虽然西方经典的领导理论在演化过程中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确也汲取了大量的西方领导理论与思想,但是西方的理论与东方的管理情景确实差异较大,确有水土不服的情况,更别说还面临西方管理学理论丛林的困惑了。无论是西方的管理哲学,抑或是西方的诸多管理理论,在东方实践中大都面临着“两张皮”,不接地气的尴尬局面。我在多年“领导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尝试破解此道。后来我发现,何不把《道德经》的精髓解释和引申,同时把西方大量的领导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本土领导者在成长过程中对管理实践的诸多困惑、体验与探索一并打通展现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广大领导者学习《道德经》精髓,又有利于西方管理理论的东方实践化,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如何既保持《道德经》的原汁原味,又能够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艰涩的领导哲学理论讲透彻一直是我写作的一个重大挑战。所以我借鉴了台湾著名哲学家傅佩荣等一大批对老子有卓越研究的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并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了管理哲学思考,重点在管理哲学系统化的同时实践化、本土化,让西方领导理论与东方老子哲学真真正正地变成我们日常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作为领导者,既要精读西方系统管理理论,又要仔细体会国学思想。目前来看,距今2500年之久的老子所著的鸿篇巨制五千言《道德经》与《易经》《论语》被并行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同时,《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又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德经》一书中包含了大量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比如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无为”“善为下”的政治观和“守柔”“居后不争”“寡欲”的价值观都是现代高级领导者提升领导力的重要指引。通过《道德经》研习指引,领导者就可以更好地在管理过程中“理清内涵,设定标准,构筑系统”。

通过《道德经》深化阐述与管理实践的指引,本书把“领导力”与“道德经”这两个高深莫测的概念尽量通俗易懂化,特别有利于大家深化吸收。同时书中大量的实践案例、指引对每一位领导者都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因此本书不仅是各级管理者、领导者、商学院的学生尤其是MBA学生修炼提升领导力的重要教材及参考文献,同时也是广大对领导者专题感兴趣或者致力于提升领导力的普通大众不可多得的辅导读物。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自己对“道德经”原意的推敲研究认识有限,一定会有诸多缺憾与不足,还请列位读者海涵。感谢书中引用的诸多专家学者。

最后,特别感谢华章公司经管出版中心副总经理王磊女士,是她极力推荐这本著作,才使我完美收官。感谢李文静副主任以及相关编辑老师们那么敬业地一次次修改与完善,尤其感谢中央财经大学陈明教授亲自为拙作悉心题字。最后,特别感谢一直鼎力支持我写作的我的父母、夫人和女儿,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也不会有此书的诞生。当然也真诚感谢那些一直期盼此书出版的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给了我无穷的动力,总使我徜徉在痛并快乐着的创作状态中。李永壮2017年12月25日于中央财经大学丁香园第一章处世之道顺随自然,明灯永恒

一位道士回到故乡,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来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在羊肠小径上,村民们默默地来来往往着。他正想离开此地,看见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灯光移动过来。这时身旁的一个人说:“瞎子过来了。”道士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一丝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庄严的神像,看不到花开花落,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渐渐移到了道士的云鞋上。道士问:“敢问老人家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盲人告诉道士:“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目混沌。”道士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么你为何挑一盏灯笼?”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界上的人都将和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我就点燃一盏灯笼。”

道士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了别人照明?”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为你自己?”道士又愣了。盲者缓缓地问道士:“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过?”道士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

盲人听了,就说:“但我就从来没有过。虽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了。”

道士听了,茅塞顿开,仰天长叹:“求道人云游四方,奔波去求‘道’,却没有想到‘道’就在我们自己身边,人的道心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道’,感觉不到‘道’的存在,但‘道’看得到我,‘道’随时随地都伴随于我们。”

作为高级领导者,应该努力探索“道”,了解“道”,精通“道”,按照“道”的要求去探究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以“道”驭术,并拥有与常人迥异的精妙见解。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时能够洞察细微、见解深刻,他们内心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和解决问题的突破性都高深得难以识别。真正的规律是高度抽象的,这也就是“常无”的状态,当然对其认识也可以是醍醐灌顶般“顿悟”的;“常有”则是具象化的,是万物生发的源泉。高级领导者就是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顶天立地。“顶天”是指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紧紧抓住“常无”这个“牛鼻子”,以此来洞悉全局,透彻未来;同时,对“常有”融会贯通,这就是“立地”,具体化、实践化、有效化。这也符合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讲的“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效”。他重点强调管理有效实践的重要性。

领导者应永远秉持“常无”的“道”去俯瞰“常有”的“术”,这样领导起来就会顺畅自然,组织也会蒸蒸日上。管理过程中,领导者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典型特征呢?总体来讲,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九大基本特征。

第一:如履薄冰。

作为高级领导者应该时时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正如当年朱镕基总理在就职演说中讲的“如履薄冰”,如同踏进地雷阵,要谨慎、勤勉,“一日三省”。这里就是讲作为高级领导者在台上风光时要随时想到台下,这样就少了些高傲的内心驱动,就会更加一丝不苟地做好工作。无论官做到哪一级,都不忘自己的百姓本色,不忘自己谋生的本事,要谨慎就要勇于冲到第一线,掌握一手的资料,要善于到现场做调研,万不可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与广大基层员工脱离了关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卧底”节目就挺好,它讲的是美国一些大公司CEO或董事长乔装打扮卧底到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感受基层员工的艰辛,去探听他们真实的心声,最后在公司演讲时把自己做卧底的真实感受、心得与整个公司员工分享,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许。虽然卧底时间很短,但是效果颇丰,值得效仿和学习,尤其是新上任的领导更应该如此仿效。作为领导者积极深入基层收集丰富的一手资料,便于发现管理处理复杂问题的基本规律。

第二:机敏警觉。

机敏警觉就是指高级领导者面对环境变化能够快速查知、感知,进而为制定应对决策提供预见性研判。这里的环境变化因素包括人员队伍的组织结构、岗位特征、素质、态度情绪以及业务运营的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等变化和竞争对手以及行业,最终乃至整个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变化。我们可以把机敏警觉分为三个级别。

一般机敏警觉度:对公司内部的员工以及运营业务变化的敏感警觉,比如关键核心岗位员工的备用制度是否运转正常,核心员工是否有情绪;生产、研发、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有专家讲,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公司应该从财务报表中对利润表的一级专注转移到对现金流量表的一级关注,为什么?不仅仅是因为现金流量远比财报中的数据真实得多,还因为在面临经济下行、环境不稳的状况下,保生存是第一要务,这就要求高级领导者务必细致观察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流量对总负债比率、现金流量对资本支出比率等诸多指标,借此可以从中发现端倪。

中级机敏警觉度:此级别主要是指对竞争对手的研判分析,密切关注整个竞争市场中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努力向标杆竞争对手学习,争取细化到对主要竞争对手部门的基本运转比较了解,以双赢或多赢的心态去竞争同时相互扶持。

高级机敏警觉度:此级别是指高级管理者对行业、国家甚至国际风云变幻敏感,要努力感知所有的情报,要尽量坚持收看新闻联播,同时要有多个本行业专业关注网站或者App、微信公众号等,还要善于新闻事件的推演与预测,借此还可以锻炼战略思维能力的有效性。最好在企业中建立有情报搜集、分析和研判的专门部门。

实际上,一般机敏警觉度是领导力的基础,中级机敏警觉度是领导力的核心,高级机敏警觉度是领导力的关键。

第三:拘谨严肃。

对待工作,作为高级领导者要有一种神圣感,要严肃认真,来不得半点疏忽,把事情尽量做到滴水不漏。

第四:自由随意。

高级领导者要学会内心的自由,学会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知道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学会驾驭自己狂热的欲望,从而去追求一种内心的安宁。

第五:敦厚朴实。

作为高级领导者就要做事敦厚朴实,追求朴素唯美、简约唯美。生活中的朴素与思想中的奢华相得益彰。朴实厚道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再加上仁厚、孝道则效果更佳。

第六:心胸开阔。

心胸开阔就是要求高级管理者要有勇于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心胸,要善于利他,尤其是对自己最看不上、最敌对的上司或同人、下属,要尝试改变心态,主动去找他们(可以请喝咖啡,也可以找一个特别有品位的优雅餐饮小店),畅谈以前对他们的狭隘看法,以及现在的所悟,表现出现在成就他们的强烈意愿。至于他们怎么看此种行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此过程中不仅融洽了两者的关系,而且锻炼了你的心态与格局。

第七:善于融合。

不同的人,会具有不同的阅历、经验、出身、学历等,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瑕疵,你要善于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还要善于接纳他们的瑕疵点,如果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瑕疵最好,如果不能,也要学会慢慢接受。每一个人才都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好的一面,藏好差的一面就可以了。

第八:恬淡雍容。

此阶段,高级领导者早已越过了解决居家生存的阶段,对事业的追求要上一个新台阶,要学会从容、恬淡。在确保大方向正确之后,就是不停播种之时,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羡慕邻居的潇洒,自己慢慢做总会有彩虹出现的那一天。切记不能急!我认为快餐文化是一种糟糕的文化,我们中的一些人现在有两大缺陷,第一是立等可取,恨不得明天就富有,后天都等不得。有很多东西快不得,快了就会出问题,要遵循科学规律——“道”。好东西没有不耗费大量时间的!慢工出细活,十年磨一剑!第二是看不得人家比自己过得好,别人富裕了,晋升了,加薪了,富贵了,日子好过了,自己不是去由衷赞赏,向他学习,而是往往自己气不过,心里不服。实际上每一个人现在的资源都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背后的艰辛只是你没有看到而已,你不仅要祝福成功者,更要力所能及地积极地去帮助他们、辅佐他们,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因为他们已有很强的成就动机和基本资源,所以他们成功后会反过头来更多地回馈社会。总之,放下自己,恬淡从容,时时利他反而更易成就自己!

第九:内心虚静。

内心虚静,作为领导者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已经到了很高的层次,内心做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心中只有成全他人。惠及广众,感怀布道之心,将一心助人作为长乐!此时内心无比幸福!无比甜美!无比宁静和祥和!这是真的完完全全放下了自己!

作为高级领导者,应该努力探索事物发展的本源之规,但是本源难以细致言表,困于精确表述,但并非不可以感知、触碰,因此真正的“道”深邃通达,不离左右,看似遥远无边,有时却又近在眼前;看似难以逾越,有时却可以顿悟参透。“道”的力量绵绵无绝,滔滔不止,大象无形,惚恍同尘。从永恒普遍规律的虚无,可以理解“道”的消隐。从永恒规律的存有,可以观察“道”的延绵。有无相生,有无趋同,万统归一,万法之门,这是“道”的精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都不是永恒的“名”。无任何名称及形状,正是天地的元始。有最初的命名,乃是生育万物的根源。所以:从永恒普遍的虚无中,可以理解“道”的奥妙;从永恒的存有中,可以观察“道”的端倪。两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称不同,它们竟是如此玄奥。玄奥呵,玄奥!这正是洞察宇宙间一切神秘变化的大门。知人善用,内藏慧明

在培训界经常说一句话即“与其教火鸡上树,不如教松鼠来得快”,意思就是即使火鸡的专业是爬树,系统地学习了上树的基础课、专业课,经过四年的历练,还是仅仅能上两三米高,当然若跟其他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火鸡相比,专业技能还是强了不少。但是若跟松鼠相比较,还是相差甚远,松鼠仅仅是稍加训练即可成绩斐然。为什么呢?这就是每个人的才干不同、能力不同。领导者要善于练就慧眼。“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句话主要讲每一个人的才干不同、能力各异。作为高级领导者要练就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下属的才干。每一个人所擅长的东西不同,要善于针对不同人的才干特点来安排岗位、分配任务。所谓才干就是别人非常努力地做一件事仅仅获得了一般业绩,而你轻轻松松就超常发挥,业绩突出,自己又获得了成就感。为什么呢?才干不同而已。才干就是潜在的个人特质,这些特质与效标参照组的工作表现具有高度的因果关系。职业管理大师霍兰德建议,人才各有不同的职业倾向性,在选择职业与岗位时,应根据六种不同的职业倾向(现实型、常规型、开拓型、社会型、艺术型、探索型)结合职位说明书中职位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匹配,这样职涯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当然,至于如何选择具有特殊才干的能人,老子认为这属于战术层面而没有细说。不过可以简单介绍美国军方甄选人才使用的一种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简单来讲,就是让当事人以说故事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倾诉三个最令人振奋的成功经验与三个令人感到挫折的事例。而访员必须表现得像一位专业的特派记者,并询问以下问题:什么因素带领你到这样的情景?有谁与你一起参加?当你面对此情景时,你当时的想法及感觉是什么?你想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而你又实际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事件的最后结果又是什么?这些访谈记录还可以加工成编码,最后形成该被访谈者的素质模型曲线。该模型主要通过个体动机、身体特质、自我概念、知识、技巧五个方面进行资料收集与模型整合。在模型统计中有八类才能,普通领导者与优秀领导者明显不同。

第一类是在面对同样的情景时,优秀与普通的表现者在行为事例访谈下谈论的内容是不同的,他们各自重视的部分不同,同时优秀者更重视机遇及人。比如表现优秀的人谈销售机会(如观察年度的检讨会议是一个极好的销售机会),而表现普通的人谈行政事务——保持书面工作(如关心所有的年度检讨会议的准备完全无误)。

第二类是在有谁参与其中的问题中,优秀与普通的表现者看待参与的人、事务或设备的方式迥然不同,优秀者更是以肯定而不是否定的观点来评论其他人,优秀者更感到需求的根本,而普通领导者却仅谈表面需求。如电脑设计师:表现优秀的领导谈顾客的需求(使用者导向),如知道他需要一个简单的可以包含所有内容而且可以放在一张纸内的资料;表现普通的领导谈机器而非人。(如HP3000/30相容器太慢了,所以直接进入机器语言的路径。)表现优秀者从正面看待顾客,而且对顾客有所期待;表现普通者从负向敏感地看待顾客。

第三类是表现优秀者与表现普通者在思考的方式、概念或知识的运用、将复杂的东西合理化、对事情的记忆、有逻辑性地整合事情上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优秀的人用高层次的概念思考,他们可以理解复杂的主体和模式,如“我有大约40种短距离的图,经过观察——我整合出五项团队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而表现普通者无法理解复杂的资料,如“我们调查的资料有长达三米的文字、数百页之多的统计分析,我甚至一点儿都不懂,最后我们把它们当垃圾一样丢进了纸筒”。根本没办法。表现优秀者对细节比较关注,他们在检查核对清单时能够标记项目的号码,深入地规划任务;他们同时也热衷逻辑思考,安排任务的重要顺序并及时修正符合执行逻辑的顺序。如“空军加油系统由20个步骤准备检查1……2……我把重要度排了顺序,找来两个骨干执行最困难的部分……”。而表现普通者在谈论有关任务时模糊不清,对一般项目显现出对细节的困惑,无法对细节排序及定程序或呈现有逻辑性的顺序及想法。如“目前非常困难,没有任何方式将计划推进,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另外,表现优秀者引导别人进行多元化的思考,而不是刻板的顺序思考;表现优秀者心里充满令人赞叹的随机的创新……“当我一瞧见它,就想把它染绿,外表是天鹅绒装饰,我的内心充满激动”。表现普通者以顺序性和收敛性思考,照着书本说,一字不漏照做。

第四类是在激励上表现优秀者与表现普通者对于渴望的事情具有明显差异,而且他们对同一情景的解读不同。表现优秀的人关心成就结果,对目标殷切期待。表现优秀的人想到的是整个影响的层面,而非个人的成就或结党营私。如“我拟定挑战130%的目标——去年我如法炮制,觉得没有多大乐趣,可能我需要再挑战更高的极限了……”。表现普通的人在意权力、影响他人,强调层级、待遇等。如“我深知竞争的意义,就是举办一场盛大的展览,在贸易场上设立一个很大的摊位,虽然花费很大,我无法承担成本,但很有面子,我还是做了”。

第五类是表现优秀的人与表现普通的人的情感呈现有差异,而且他们如何表达与控制感情不同。表现优秀的人表现出高度的情绪智商及自我控制能力。如“我知道自己快要爆发,所以我此时需要一杯咖啡和安静地散步来让我的情绪缓和下来。当我重新返回会场后,我迅速恢复沉稳和集中思绪……”。表现普通的人拙于自我控制,如“我实在是气不过,气愤之余,我拂袖而去”。

第六类是在行动上,表现优秀者与表现普通者对同样的人、事物、情景不同,付诸的行动及运用的技巧也不相同。表现优秀者对情况采取预应态度,如“不会循规蹈矩地处理问题和完成目标——当他们尝试用两个行动步骤来克服困难而深陷困境时,坚持到底……”。表现普通者凡事以因应来面对所有事物,如“寻旧习行事,遭到瓶颈就放弃。我耐心地向他解释,我只能这样做,这已经超出我的能力了”。表现优秀者展现人际互动和倾听的技巧,如“他看起来怒火中烧——我了解他受到了伤害,我趋前向他慰问并交谈……”。表现普通者无法感同身受,或探知或体恤,在同理心、敏感度及对他人感觉的理解上有具体的行为,如“如果我知道他干的好事,我会痛宰了他,任何人都不能掩饰他的过错”。

第七类是表现优秀者与表现普通者对产出结果的态度明显不同。表现优秀者完善地为组织达成成果(社会性力量),同时运用影响力来影响其他人。如“我完全安排妥当——这确实给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激励,事实证明我做得不错……”。表现普通者只关心自己的产品,散发仅有的驱使力,让其他的人感觉到自己很不简单,如“我得到了最精华的工作,把它做好就会得到无限的荣耀”。

第八类是优秀者与普通者在其他诸多方面依然具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对于外表,优秀者——在意,无缺点,耀眼;普通者——毫不在意。而对于环境、物质、所有物等,优秀者——展现许多规划的设计;普通者——无规划准备。优秀者能够清晰地表达并且健谈,语言流畅,而普通者并不具备这些特质。以上八个方面属于比较有效的人才甄选的技巧,有机会的话可以进行尝试使用。“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按老子的思想,圣人应该总善于帮助人、挽救人,所以没有无用之人;总善于使用物,所以没有无用之物。这才是大聪明。在领导者眼中应该没有无用之人,此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要素有用原理的精髓不谋而合。没有无用的下属,只有放错地方、调错岗位的下属。同时,领导者还要善于“救物”,也就是整合资源,把看似废弃的资源,通过整合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绩效。这才叫“袭明”,也就是内藏明聪,即“道”的智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作为高级领导者应深切理解善人与不善人的区别与联系,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同时也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以供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作为高级领导者不尊重他的老师,同时又不尊重前车之鉴,自以为天资聪慧,实则为“大迷”即糊涂透顶,这是为人处世的要诀,切记,切记。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谪瑕;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善于用言辞表达的,能够委婉谨慎而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不必使用如筹码类的计算器具;善于关闭门窗的,不用栓锁,别人也开不了;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别人也不能解开。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挽救人,所以没有无用之人;总是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无用之物。这叫作内藏的智慧聪明。

因此,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也可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自以为聪明,实则为大糊涂,这是一个(为人处世)诀窍。善待他人,领袖胸襟

明代官员学者耿定向在撰写王阳明的事迹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一天,一个老乡来找王阳明,这位老乡是一位年迈的农夫,农夫已经年老力衰,没有耕种的能力了。他想把他的田地卖给王阳明来换取一些养老钱。王阳明断然拒绝了:“地是农夫的养命之本,您若卖了它,很自然是死路一条啊!”王阳明又实在不忍心看到农夫卖给他人而在死时看不到自己的土地,于是就拿出几锭银子把农夫打发走了。又过了几天,王阳明与弟子们在山间游玩,忽见一地,风光秀美,风水极佳,不禁陶醉道:“我若拥有这么一块地该多好啊!”他的一位学生说:“这块地本来就应该属于您的。这就是那位老农的地。他当初要卖给您,您不买,而且借给了他‘肉包子打狗’的钱。”听到此,王阳明马上打了一个寒战,他问自己:“我怎么会这么想?”我绝对不能有这样的念头,必须立即把它祛除。“哎呀!”王阳明失声叫道,话音未落,王阳明又失声叫了一声“哎呀”。学生们都以为王阳明被蛇咬了,急忙跑过来。王阳明严肃地解释道:“我是被咬了,但不是蛇,是比蛇厉害一万倍的东西。”再看王阳明已经盘膝而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闭口不语。学生们感到奇怪,一直到日落西山,王阳明才长长吁了一口气。“终于把它祛除了,真难啊!”弟子们问:“什么?”老师答说:“私欲。”

作为组织的高级领导者要内圣外王,外王即是有威仪之色、杀伐之勇,惩罚果断,而内圣则更多强调本着一颗善心行杀伐之勇。要对员工行敬畏之心,将员工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这样制定的激励政策就不会走样,就会得到广大员工的拥戴。

作为高级领导者要秉持自己行善的原则,不管员工如何对待自己,都要以善良之心对待他。善良的人,你善待他,不善良的人,你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行善,组织也就涵养出温善的氛围,价值观自然而然形成善良的根基。信任也是如此,守信的人,你信任他,不守信的人,你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组织也就形成了强大的守信的价值观和操守规则。比如“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她自己不识字、不懂会计,但处处为员工着想,本着一颗善心为人处世,在企业运营中不欠款也不让别人欠款,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员工。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公司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异,他们每天工作、生活都在公司,时间久了,难免互相发生摩擦,但只要陶华碧一出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这样,公司全体员工在她“亲妈妈”一样的呵护下,团结一心地为“老干妈”的迅速发展拼搏起来……

高级领导者治理组织,要懂得谨慎收敛,要使组织中人的心态归于浑朴,归于朴素。人生不过几十年,何必争得你死我活,多放弃一点儿未必就是损失,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赢者诅咒”,就是一旦胜利了,你就是输家,比如与父母争吵就是此理。

组织中的员工每天都努力地在听、在看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领导者如果都把自己的员工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护和关心就离圣人不远了。真正的领导者未必很年长,关键是否具备长者风范和博大胸襟。只要具备了比较高的修养,年轻人照样可以成为领袖,比如历史上很多先贤年龄也并不大。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总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行善。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圣人立身于天下,要谨慎收敛,使天下人心归于浑朴,百姓都努力地在听、在看,圣人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百姓。藏巧于拙,甘于谦逊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羹剩菜。从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离了谁地球都照样地转。

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也谈道:“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这就说明做人宁可显得愚笨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约束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儿,也不可趾高气扬;宁可谦让一点儿,也不可太激进。这就是做人难得糊涂的一大法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高级领导者从来不乱说话,总是谨言慎行,这也符合“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人性瑕疵里总是“没有什么”强调“什么”,越是不懂的人,越生怕别人说他不懂,于是装懂,于是通过多说,通过否定别人,通过抬高声调、傲慢等方式来证明自己高明或者懂得。这恰恰暴露了他的无知和低俗。

所以高级领导者应该知道,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也不能太耀眼,要知道怎么隐藏,一旦给别人带来压力,就容易招致旁人的不满、厌恶甚至嫉妒。要学会塞住嗜欲的出口,管住嗜欲的大门,少说大话。尽量不高人一等。

作为高级领导者尤其要学会不露锋芒,这里的“挫其锐”与《道德经》第九章“揣而锐之,不可常保”是一脉相承的,做人不能过于锋芒毕露,要学会收敛、低调,尽量超脱门派之争,尽量使自己的光芒隐藏含蓄,与芸芸众生混同在一起而不耀眼。这就是大隐隐于市。隐于山林的都是一般层次的隐士,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自己的心境与修养,实际上每日每处都是修炼的道场,内心最重要,最终还要问于内心。这是神奇的玄同境界,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领导与下属不要过于亲近,也不要过于疏远。如果领导者做到被人人称赞时不会猝然振作,被人人批评时也不会马上受伤害,那么他就接近“道”的感觉了。无所谓贵,也无所谓贱,众生平等,自自然然包容一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智慧的人不多说话,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是不聪明。塞住(嗜欲)孔窍,关住(嗜欲)门径,收敛锐气,不露锋芒,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他们的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所以人们无所谓与他亲近,也无所谓与他疏远;不能让他得到,也不能让他受害;无法使他高贵,也无法使他卑贱。这已经超脱出了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畴。

因此,他得到天下人的重视,并为天下人所尊重。方而不割,光而不耀

小张任公司人力总监,他的老朋友找他来帮忙让自己的孩子到小张公司去,那孩子不符合公司要求不能录用。如果当时小张仅仅回复“这是公司的规定”而断然拒绝孩子入职,就显得很生硬。如果改为把此事作为大事的口气来跟老朋友探讨和仔细问询孩子的专业、学历、实习经验、爱好等,而后再详细把自己的招聘流程和大概环节讲清楚,特别要说明两点,一是自己在此次招聘过程中的有限权限,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被录用的;二是一定要表现出努力地去争取,比如如果基本条件达到,可通知相关负责人打个招呼先走流程,实在不成再介绍其他公司试试等。基本原则是态度温和,积极坦诚地交流,同时也不破坏公司基本规则。这样处理的话就温和多了,他的那位老朋友也容易接受得多。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方而不割”。

这个故事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事物永远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作为高级领导者对下属宽宏体恤一些,下属就会更加淳厚忠诚,相反如果对下属苛刻,下属就会抱怨,甚至众叛亲离也未必可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什么对于灾祸而言幸福紧靠在它旁边,而对于幸福而言灾祸潜藏在它里面呢?是因为事物不断发展演化,但并非不能够因势利导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所以作为高级领导者越是在大难临头时,越要看到曙光,你是唯一看到山那边曙光的人,从而越努力,越审慎,越昂扬斗志。所谓越挫越勇,这“祸”反而很快就会变成“福”了。相反,获得大福报,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低调,不懂得应该更加努力,一味地去炫耀、趾高气扬从而放松了努力,那么“福”也很快会演化成为“祸”了。所以作为高级领导者一旦遇到大灾祸,应该认为是好机会,是锻炼自己、打磨自己的绝佳时机,是在试验一下自己能力高超与否的道场和情景,应该由衷感到庆幸啊!

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正直的会变成邪恶的,善良的也会变成妖孽的。我们对待下属万不可一眼看到底去打击他,应该以动态发展变化的眼光去激励他,相信他会变得越来越好,应该尽量使用正面倾向性语言和行为去激励他。

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是因为他们这个群体本身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魅力。如果平常人是一张白纸,那么领导者就是一张百元大钞。领导者无论如何艰难困苦,如何饱受蹂躏,思想都依然闪着光芒,透着光亮。一位领导者曾经给下属开会,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和一张白纸,把它们分别揉成一团后展开,扔在地上用脚踩。无论遭受怎样的蹂躏,钞票的价值没有减少,白纸却成为废纸。他说:“只要有价值,你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被人唾骂、被人踩在脚下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是一张白纸。”所以,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阻碍你的成长——你自己。少埋怨、多理解、动手做,就有结果!

作为高级领导者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方而不割”。虽然方正但是不会生硬勉强,虽然做事正直,做事有原则、讲规矩,但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第二,“廉而不刿”。有棱角但不会把人划伤,不会伤害人。虽做事果断、赏罚分明,但是本性善良、手段灵活,断不会去凶杀斗狠,难能可贵。

第三,“直而不肆”。正直、心直口快不至于无所顾忌。作为领导者不顾场合、不顾情景地信口雌黄被视为大忌。不说大话,不说空话,不乱说话,更不能飞扬跋扈。领导者应谨言慎行,稍有不慎就会招致大祸。

第四,“光而不耀”。“光芒”可理解成你的业绩或者禀赋。即使你才高八斗、功高盖主,也不可光芒耀眼、光芒四射。应该学会“和其光,同其尘”,不自居、不自傲,因为自居、自傲这样的行为是人性的天然瑕疵,对以后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切记,切记。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为政者宽宏无为,一国的政治看似混沌,其实人民生活安定,其德反而淳厚;为政者苛严,一国的政治看似有条不紊,条理清晰,实则人民因不堪束缚,其德反而浅薄,人民就抱怨。灾祸啊!幸福紧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潜藏在它里面。

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祸福是没有定数的,正常会再变为反常,善良会再变为邪恶。世人看不透这个东西,人们迷惑于往复循环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已经很久了。因此,唯有得道圣人才能跳出圈子,能无为而为,以无事而事,方正而不会生硬勉强,锐利而不会伤害别人,直率而不会无所顾忌,明亮而没有耀眼光芒。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同时也不会被人伤害。吃亏包容,福往福来

有个故事讲,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吴子恬,他的太太姓孙。吴子恬的母亲过世早,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心,对他弟弟比较好,对他不好。他心里慢慢地就有不平,有怨。后来他娶妻了,继母对他太太也不是很好。他就不平,想要去找继母理论,都是太太劝他不要去。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留下的有土地、银两,结果继母把最差的田地给他,却把好的田地留给他弟弟,还把不少钱都私吞了。吴子恬真的受不了了,要去找继母,又被太太拦下来了。

结果很快地,继母生的儿子染上赌博,把钱全部败光,母子俩几乎沦为乞丐。

假如你是吴子恬,这时候你会怎么办?“苍天有眼,你们也有今天!”对自己的兄弟跟继母讲这种话,不是也符合伦常吗?

但是这个时候,这位太太劝先生去把继母、弟弟接回来一起吃年夜饭,然后还帮助弟弟戒赌,最后感动了继母跟弟弟,与他们和和美美地一起生活。后来这位太太生了三个儿子,都考上了进士。

学传统文化,首先要学吃亏,不只是对别人要学吃亏,对最亲的人也要学吃亏。我们还要了解,该是我们的,跑都跑不掉,哪是争能争得来的呢?越争福报越折损。请问有谁看过哪一个家庭为了争财产闹上法院,最后家族越来越兴旺的?没有啊!《朱子治家格言》就讲,“伦常乖舛”,冲突了,“立见消亡”,很快整个家就败掉了。所以这位太太有见识,不简单,“妻贤夫祸少”,妻子贤德,帮丈夫避开了很多的劫难。

该是他们家的福报,怎么会跑得掉呢?一个家族里面出一个进士就不得了了,她生了三个儿子,三个都是进士,你看她的福报!所以人量大福大,怎么可以跟自己的至亲计较呢?三个儿子从小看到母亲的德行跟忍辱,哪有不成才的道理?所以人要不计较,学吃亏,人欠你总会还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道”是善良人的宝贝,是不善良人的依靠。“道”最为公平,不分好坏。善良之人利用“道”的力量,可以扭转乾坤,不善良之人依然可以利用它来趋利避害。作为高级领导者要善于认识到“道”的作用也就是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作用,好人与坏人都离不开它。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习了沟通的技能和技巧,就可以用美妙的言辞游刃于社交之中,我们具有了利他的高贵的行为就可以赢得尊敬。人就算有不善的心态和行为,也依然不能舍弃“道”,“道”可以指导我们理性决策,既可以让我们做正确的事,也可以让我们正确地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