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拖延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21:07:56

点击下载

作者:苏成荣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读点拖延心理学

每天读点拖延心理学试读:

前言

现在,假如我们打开百度首页,输入“拖延”一词,关于拖延的解释或论述有几千万条。总结起来,它就是“以后再做”的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拖延问题的严重性。严格意义上说,拖延并非是常规意义上的某种疾病,但一旦我们患上拖延症,就会行动迟缓、内心焦躁不安。在拖延的时候,我们内心其实一直惦记未完成的事,于是,我们一边没有行动,一边自责不安,反过来,各种负面情绪又加重了我们的拖延习惯。这样循环往复的行为,被称之为“拖延怪圈”。一旦陷入“拖延怪圈”,我们的执行力会越来越弱,而这正是我们做事和实现理想的最大阻碍。

事实上,人们都在某种程度有过拖延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有70%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拖延习惯;25%的成年人有着慢性拖延问题。与此同时,有95%的拖延者希望减轻他们的拖延恶习。因为拖延问题,让他们的生活状态不够满意,为此倍感苦恼。

当然,拖延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轻重也不同。比如,手头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但总是无法集中精神在工作上,直到上司来催才懒洋洋地去做,总是不愿意主动去争取和努力;虽然已经下决心执行,但却苦苦找不到方法,于是只好拖延;状态差,提不起精神、情绪糟糕,对工作乃至整个人生都感到没希望;你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在做事之前总是不断求证,希望找到最完美的方案,大把大把地时间就被浪费掉……

拖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有拖延症的人意志薄弱,他们自我约束力差,习惯逃避困难或不敢面对现实。可见,拖延这一恶习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轨迹,只有改正这种拖延的毛病才能使得自己重新进入一种正常的生活轨道。

本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开论述,首先教会我们如何摒弃对拖延的恐惧、担忧以及羞耻等情形,因为只有在客观冷静的情绪下,才能看清自己是否是拖延者,以及为什么会拖延。然后再从心理上教会我们如何克服拖延症,让我们努力戒除拖延症的干扰。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从本质上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拖延行为,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现在,假如你也是一名拖延者,那么,还等什么?赶快改变自己,重新发现生活吧!编者著2016年7月上篇拖延心理学解析第1章拖延心理的内因:揭开拖延的神秘面纱

拖延是一种惰性行为,拖延者常常会在内心自我安慰:“也许等等情况会更好”“一个月以后还会是难题吗”“没有必要去那么早”“听老师话太愚蠢了”……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说明你也有了拖延的行为习惯。但我们没有看到的是,这些声音其实是基于一些内在的心理动因,也许找出这些心理动因,能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心理。你认为拖延是助你破坏规则的武器

对于现代社会总是处于忙碌中的人们来说,也许拖延问题是他们最难抵制和克服的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大约有70%的人有拖延习惯,只是程度不同;成年人中有25%的人有着慢性拖延问题,另外,有95%的人希望能减轻他们的拖延恶习。因为拖延已经逐渐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一些人为此而苦恼。

其实,人生苦短,很多事,如果你拖延的话就来不及了。比如享受生活、读书学习、运动、旅行等,也许你会说,我还年轻,有大把的时间,也许你会说,我还有以后,但其实我们最不能挥霍的就是时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以后在等着你?

人们总是会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很多人也正致力于拖延心理的研究,但其实,更深层次的探究显示:人们拖延的行为习惯的反复出现是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原因的。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在学生时代,周五放学之前老师告诉我们,下周一之前必须交一篇拟定题目的作文,当然,这是假期作业,我们是必须要完成的,“必须”两个字也是被老师强调的,对于很多听话乖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然会按时把作文交上去,然而,那些叛逆的学生却喜欢挑战老师制订的规则,他们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愿意呈交自己的“杰作”,甚至一些学生,在老师催促几次后还是在拖延……

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拖延呢?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希望挑战并破坏规则的。所谓规则,就是那些让我们感到自我约束和自我被挤压的指令。这在很多总是拖延交作业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学生表示:如果老师布置的是开放性的、不限制时间的自由作业,我们就有想象的空间,会自发性地完成作业。而那些命令式的作业则让给我们感到无趣,并且千篇一律式的,作业也就会一拖再拖。

的确,挑战规则一直是人类的天性,没有挑战就没有突破,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成果突出的教师会注重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在一些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给员工更多的发挥空间,否则,即便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也会被拖延。

我们必须承认一点,一些规则的存在忽视了人的个性差异,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起到的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否则,我们的行为习惯将毫无节制,在集体内部,规则的制定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因此,对于某些合理的规则,我们不必要进行挑战和破坏,那么,也就不必要拖延。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名学生,但如果你不继续学习,就无法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而学会了克服懒惰并能不断学习,一切都会随之而来。只有善于学习、懂得学习的人,才能具备高能力,才能够赢得未来。

其实,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拖延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不会让问题凭空消失,拖延只是一种逃避,甚至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那么,你为什么还要逃避呢?那些成功者可是从不拖延的。

曾经有一个关于寒号鸟的传说。

这种鸟很特别,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而不是像一般的鸟那样拥有轻盈的翅膀,所以不会在天空飞行。其实,寒号鸟原本不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寒号鸟比其他鸟类更漂亮,它全身长满了洁白的、美丽的羽毛,因此,它很骄傲,认为自己已经是最漂亮的鸟了,甚至不把鸟类之王——凤凰放在眼里,它每天也不干活,只是炫耀自己的美貌。

很快,秋天来了,所有的鸟类都各自忙开了,有的飞向南方避寒,有的在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一眨眼,冬天来了,大雪纷飞,所有的鸟类都躲起来过冬了,只有寒号鸟,却饥寒难耐,而且,它身上的美丽的羽毛也都掉光了,它就更冷了,只能躲在石缝中避寒,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整个冬天,寒号鸟都这样凄惨地过着。等到春天来的时候,其他鸟类飞回来时,寒号鸟已经冻死了。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拖延就是对宝贵生命的一种无端浪费。可能你也有过这样的经验:读书时代为了证明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你会拖到最后时刻才交作业?或者经常等到工作必须要交出成果的时候才马不停蹄地“开夜车”赶工?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拖延是不好的习惯,可是,你是否真正思考过,由于拖延为你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吗?

美国作家唐·马奎斯曾说:“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的确,人的一生,短短几十载,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浪费时间,工作和生活总是被那些琐碎的、毫无意义的事情所占据,那么我们就没有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了。世界上有很多人埋头苦干,却成就一般,如果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绝对可以作出更有价值的事情来。

因此,如果你是个有拖延症的人,那么,必须想方设法将其从你的个性中除掉。如果不下决心现在就采取行动,那事情永远不会完成;当然了,如果你不打算成功、不打算超越他人和自己、不打算改变现状的话,那你可以放任自己的拖延陋习。抵抗权力等级的心理动因会让你一拖再拖

在我们周遭的很多领域中,都在上演着拖延大战,尤其是那些具有权力等级差异的环境中。你发现没有,自打你进入这家公司,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你的上司不断在更换,他们也总是能平步青云,直接晋级为更高层次的领导,但你依旧是必须听从于他们的小职员,你觉得自己的前途渺茫,于是,你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工作上,拖延也许是对抗上级的一个最佳方式。

已经一个星期了,主管催了你几次该交月报表了,你心想:“为什么我总在做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为什么我得不到提拔?”于是,你最后还是随便给了上级一个理由,把这个工作继续拖延下去了。此时,拖延起到的是平衡你心理的作用,这样,你的上级也就不再显得那么权威了,因为你的借口让他不能再逼迫你去完成工作,你觉得自己有了决定的能力,你也就顺理成章地继续延迟下去了。

其实,不仅是职场,在很多具有权力等级的关系中,都存在拖延这样的对抗方式。比如:高度集权的团体、家教森严的父母子女之间或者是师生之间等。也许你认为拖延会让你产生胜利的感觉,但你没有意识到的是,你牺牲的可能是时间、精力、金钱、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对抗上级,轻则让你庸碌无为,重则会让你在职场处处碰壁。对抗师长,你错过了正确的引导,耽误了学习、浪费了生命。

所以,在我们想拖延去做一件事之前,最好先反思一下:我为什么想拖延,这样拖延,对我真的有好处吗?要知道,一旦拖延成为你的习惯时,它很有可能是导致你一生失败的根源。破除和摒弃它,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达到的。其实很多时候,那些被我们对抗的对象,却是帮助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个故事。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才气人尽皆知,但他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从业经历。

他可以说是少年才俊:22岁时就考中进士,27岁中制科三等上。

北宋政府为了表示对人才的器重,任命苏东坡到凤翔府作通判,上任以后,苏东坡的工作就相当于现在职场的助理,他的任务是协助他的上司陈公弼处理日常事务。

陈公弼是一个老实严谨的人,做事认真细致,对于苏东坡每次写的公文都一字不差地审阅然后批注,经常把苏东坡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几次还当着众人的面批评苏东坡,让苏东坡很是难堪。这些都让不拘小节、自恃才高的苏东坡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他决定“报复”一下陈公弼,以示自己的不满。一次,凤翔府衙的花园里修了一座亭子,要求各工作人员都写一篇文章表示对亭子的看法,苏东坡就写了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对现实不满的文章。陈公弼对下属的这些做法并不介意,反而叫人把苏东坡的这篇文章刻于亭子上。其实,陈公弼对苏轼并无恶意,只是觉得苏东坡少年得志,缺少社会历练,对其以后的官宦生涯会不利,因此常常设置一些困难来磨炼苏东坡。步入中年之后,苏东坡才逐渐理解了陈公弼的用意。此后,他对陈公弼非常敬重与怀念,于是决定为陈公弼立传。

苏东坡一生中只写了四部传记,而关于当代人物的只有一部,就是——《陈公弼传》。

故事中,苏东坡原本以为上司陈公弼是给自己穿小鞋,步入中年的苏东坡才知道陈公弼是为了自己好,希望年少气盛的自己可以历练成才。

其实,职场中,也不乏一些人,他们总是和上级对着干,以为上级针对自己,于是,经常以拖延的方式来对待工作,其实,他们并不理解上级的苦心,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领导的批评。

现在,我们来假设,如果你是一名领导,手下有两名员工,一名员工能力平平,但对于你交代的任务,他总是第一时间去执行,尽管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还有一名员工,他思维敏捷、能力突出,但每次你下达的指令,他总是找种种借口推脱,要么就是拖延,最后,也许他们也会交出一份比较周全的工作方案。对于这两名员工,你更信任谁?很明显是前者。因为谁也不喜欢在自己背后做小动作的员工。所以,作为一名员工,必须服从领导的管理,但服从并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应该用行动来体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需要那些只会耍耍嘴皮子功夫的员工。只是口头上的服从,其实就是应付、敷衍,甚至可以说是拒绝。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员工能高效地完成工作,能够毫不拖延地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所以,如果你是一名员工,对于领导交代的工作,不要有借口,更不要拖延,让领导看到你的执行力,才是获得其信任的关键。

可见,如果我们能发现对抗权力等级这一内在的心理原因,并权衡这一心理的负面影响,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克服心理拖延的,要知道,那些无意义的对抗真的害人不浅,学会理性思考吧,行动起来!拖延是我们婉转拒绝他人的方式

诚然,我们已经了解到拖延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个总是拖延的人,甚至可能会拖垮他的一生,戒掉拖延习惯和心理、提高执行力,是成就成功人生的开始。然而,我们可能忽略的一点是,拖延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委婉拒绝他人。也就是说,拒绝他人是我们拖延的另一大心理动因。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没有人喜欢被拒绝。习惯于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在拒绝别人时很容易发生一些心理障碍,这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此时,很多人就会产生拖延的心理,这样做,不仅能巧妙拒绝他人,也降低了拒绝他人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

陈萍是一名部门主管,当初公司把他调到这个部门的时候,她就不大乐意,因为她早有耳闻,这个部门有不少下属不好应付,其中就包括秘书小林。前任主管就是被这几个人使阴招赶走的。但既然公司已经下达了指令,陈萍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她也有志于改善部门状况。

刚去报到的第一天,秘书小林就对陈萍说:“主管,这之前没有做过这类的报表,你帮我做一下吧。”

听到这话,陈萍觉得很诧异,做报表在公司一直都是秘书的本职工作,小林的请求实在是太过分了,他很生气,但一想到,要是直接拒绝,很可能自己也有前任主管同样的命运。因此,想了想之后,她对小林说:“不好意思啊,今天我刚来,事情太多了,等忙完这周的活,你再把数据表拿来。”

一听到陈萍这么说,小林心想,这份报表周五前必须要交到公司财务部,哪里还等得到下周?于是,她只好自己去处理了。

这招果然奏效,后来,陈萍用同样的方法摆平了很多心有不轨的下属的请求。

案例中主管陈萍的这招拒绝方法相信不少人使用过,尤其是在应付那些小人的时候。对于他们的请求,不能直接拒绝,而应该采取时间拖延法与之周旋。的确,对于小人的请求,如果你马上拒绝,定然会得罪他,小人本身就是无孔不入、驱之不去、阴魂不散、破坏正常人际交往的受人鄙视的团体,如果你得罪了这样的人,应该会料到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时间拖延法,能消减小人的怨恨之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敢和不善于拒绝别人的人,往往得戴着“假面具”生活,活得很累,而又丢失了自我,事后常常后悔不迭;但又因为难于摆脱这种“无力拒绝症”,而自责、自卑。其实,学会拒绝并不困难,拖延就能帮你做到。你可以说:“哦,我再和朋友商量一下,你也再想想,过几天再决定好吗?”这样,对方自然心知肚明。

其实,运用拖延来拒绝他人很简单,对于你不想答应的请求,你完全用不着下决定,用不着点头或者摇头,而只是让来请求你的人迟些再来。例如,你可以说:“我的任务现在排得满满的,你能不能两个礼拜以后再来找我?”如果这个人不错的话,他会把两星期后再来找你这件事加进自己的备忘录里。要是这人不地道,他们肯定早把你忘了。有的时候如果你连着拖延了两回,那个人就会自动放弃了。

具体来说,你可以这样做。

1.试着先同意

这似乎听上去有点自相矛盾,但是你可以把这看作一场心理上的战争。你可以同意要求,然后做下面两件事之一:

你可以说:“没问题,但是我现在的任务多的像山一样。你能不能过一个月左右再来找我?”

或者你可以说:“当然可以,但是你能不能先去做……这样我们才能看出这件事到底是否可行。”

无论你选择上面两个中的哪一个,你都没有断然地拒绝他们,而是把主动权交回到他们的手中。这样说帮你解决了主动权给你带来的压力,让你用不着真正说出那个“不”字。

2.不要拖延那些你已经承诺的事

如果已经承诺的事,还一拖再拖是不正确的,这里的拖延法指的是暂不给予答复,也就是说,当对方提出要求是你迟迟没有答应,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虑考虑,那么聪明的对方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愿意答应的。

其实,有能力帮助他人不是一件坏事,当别人拜托你为他分担事情的时候,表示他对你的信任,只是自己由于某些理由无法相助罢了。但无论如何,仍要以谦虚的态度,别急着拒绝对方,仔细听完对方的要求后,如果真的没法帮忙,也别忘了说声“非常抱歉”。

3.拖延要针对具体情况

对方在激动时,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具体解决,往往容易陷入僵局,故对这类问题要加以回避。如果个人的事,可说“这件事太复杂,先喝一杯再说”,这样表明态度,一时就让对方稳下来,比两人争吵不休要好。在正式场合,比如在开会时引起争吵的话题,会议主持人应先承认问题的重要性,然后说:“这个问题太棘手,无法立刻回答,”从而牵制住对方。或说“这个问题,改天再说”的答复,会认为比遭到拒绝要好,可缓和激动情绪,收敛锋芒,不再纠缠。

可见,拖延也不是“一无是处”,拒绝他人是拖延的一种心理动因,但反过来,拖延也是一种拒绝的策略。因此,面对他人的请求,如果你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此时,你不妨采取拖延法,拒绝时先不要急切、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与处境,让时间来冲淡一切。你认为拖延能保护自己

我们都知道,拖延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然而,任何人的拖延行为,其实都是在一定的内因驱使下形成的。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聪明的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只要是与人打交道,他们总是会在看清楚他人的“招数”前拖延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坚信“谁先出手,谁就失利”。这类人拖延的内在动因是为了保护自己。

杨青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并不懒惰,但却喜欢拖延,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觉得人生就是一盘棋局,谁先出棋,谁更容易被看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会慢半拍,在我搞清楚别人的想法之前,我会把自己的手放在胸前,不让别人看清楚我的心。如果我看到一个心仪的女孩,我不会热情地追求她,因为假如她对我没兴趣,那么我再努力也是徒劳,我会等待她先对我表达好感,我不打没把握的仗。我也不会主动提出工作调动,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看清楚我对什么部门最感兴趣。我也不会针对什么事情立即做决定,因为那样会被别人看清楚我的想法,进而从中捞到好处,要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这样猜来猜去的游戏……”

想必,在我们的生活中,带有这样心理的人不少。在他们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他们认为拖延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因为这样别人就看不清他们的想法,也就不会采取立即的制约措施。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捉摸不定更能让他们产生安全感,而一旦暴露自己,就好比成为别人宰割的对象。

事实上,我们的一生,越是拖延,越是四处躲避,越是让我们殚精竭虑,忧心忡忡,我们总是在担心会被他人算计,总是提心吊胆,这样真的会有安全感吗?任何一个处于自我保护状态下的拖延者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主动出击更能赢得主动权。与其总是猜测他人的想法,还不如先走出去,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才会更有安全感。这样,你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清楚谁是和你站在同一阵营内的朋友,谁是敌人,而不是空耗生命。另外,你的需求也会被他人知晓,关爱你的人也会出现。其实,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隔阂的加深就是因为拖延造成的。

小荣已经毕业六年了,从刚毕业的时候,她就开始在这家公司的客服部门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努力换来了一个主管的职位。正因为她从刚踏入社会,她一个人打拼,也没有人帮助她,所以,她对那些新来的职员都特别好,能帮上忙的她都义不容辞。

就在小荣当上主管不久,客服部来了一个新手,是个很单纯的女孩,刚好还是和小荣一个大学毕业的,这下子小荣更加怜惜。而且,那女生很听话,办事能力也很强,无论是小荣交代做的,没交代做的,她都能做得很好。有不懂的,也不厌其烦地问,小荣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把那女孩当亲妹妹一样照顾。由于小荣的力荐,上司对女孩的表现也很满意。可是小荣没想到的是,这女孩居然以怨报德,出卖了她。事情是这样的: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小荣对女孩已经是无话不说,那时候直接领导小荣的还有一个上司,这个上司为人还好,就是在业务上能力有点差,小荣对她倒也没什么意见,就是闲聊时和这个女孩随便说了几句。

有一段时间,公司客服部频频接到投诉电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荣作为主管,制订了新的客服计划,本来在会议上都已经通过了,但是第二天她的上司却通知她计划取消。当时,小荣很生气,当着全体员工的面通过的事情,怎么说取消就取消呢?她很想向上司发火,说几句顶撞的话。不过几年的工夫没白练,她忍住了,她敲开了上司的门,走了进去,很耐心地问:“我想知道原因?我觉得这个方案真的不错!”

上司看了她一眼:“你是不是翅膀硬了,觉得自己能力已经在我之上了?”小荣一愣,想起了前天对那个女孩说的话。根据她多年的经验,她意识到是自己被出卖了!于是她稳住了自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策划上您可能没有我强,但是在管理上,我却没有您有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您是领导,我是下属。”这话领导听了,还挺受用。领导看了小荣一眼,叮嘱我说:“你不要光顾着工作,要小心身边的人。”

小荣是聪明人,当然明白上司这话是什么意思,她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策划被通过了。但是关于那个女孩,她并没有怪罪于她,但她觉得这个女孩还是不聪明,因为她很快就知道了女孩两面讨好的用心。

案例中的主管小荣和领导之间的误会就是他人挑拨造成的,而庆幸的是,这一误会能在小荣主动开口后解释清楚。假如小荣一直不澄清这个误会,也许就会因为中了同事的离间计与上司树敌了。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拖延并不会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相反,它还会吞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我们失去友谊、关心等。

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还以为,拖延能帮助我们复仇,我们被某个人伤害、欺负了,那么,再次交锋的时候,我们的拖延会让对方感到苦恼。比如,你的上司在一次工作中批评了你,你怀恨在心,前一天,他需要一份工作季度销售报告,这一任务他交给了你,今天早上,他急需这份报告参加公司高层会议,但你却借口推脱称报告未完成,此时,你是多么希望看到他在大会上出丑的表情!然而,你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吗?这样做只会让你成为他的正面敌人,职场人士与上司内斗最终失利的只有员工!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职场人士都会给我们一个忠告:绝不要与上司作对!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更正一个观点:拖延并不一定会真的起到保护自我的目的,真正的安全感是随时为危险做好准备,而不是逃避危险。完美主义让你迟迟不愿动手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周围,经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人处世处处小心,总是认为自己做事没做到完美,他们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因为他们过于认真、拘谨,苛求自己,所以他们生活得很累。一旦某件事没有做到无可挑剔的程度,那么他们必定是吃不好也睡不好,总觉得心里不舒服。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完美主义者。然而,我们要清楚一点,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

通常说,完美主义者在刚开始从事一件事的时候,都会满怀斗志,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完美无瑕,但随着工作进度的推移,他们的激情被磨灭、找不到真正完美的执行方法,此时,他们会选择用拖延来为自己害怕不完美找借口。他们常常会说:“再等等,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桌子上太乱了,扰乱了我的思绪,我先收拾下。”然而,真正完美的那一刻在工作中存在吗?这何尝不是自欺欺人呢?

心理学家也称,一些人之所以拖延,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热情,也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某种形式上的完美主义倾向或者求全心理让他们迟迟不愿下手,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拖延。

前段时间,某知名广告公司聘请了一名设计师,公司上上下下都在议论这名设计师的来历,这名设计师姓胡,是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就为很多大公司做过设计。并且,胡小姐的能力有目共睹,在公司的会议上,老总曾公开展示过她的作品,并告诫大家以胡小姐为榜样。

然而,令大家感到惊奇的是,不知为何,在胡小姐来公司的第三个月,她就被开除了,一些男同事惊呼:“也太没天理了,这样能力超群的美女,怎么就被开了呢?”一些在公司混饭的员工甚至觉得这是老板裁员的第一步,连胡小姐都被开除了,恐怕自己也不远了。种种猜测在员工之间传得沸沸扬扬,但原因只有老板自己明白,就因为胡小姐是个严重的拖延者。

这家公司的老板姓张,张经理对胡小姐实在忍无可忍了,从第一个月开始,别人都是做了六个项目,而她只交上来三个,每次催她要作品,她就会回答:“再给我一天时间,我还是觉得有几个地方不满意。”要么就是:“我还没想到怎么收尾呢。”其他员工一个月五千的工资,胡小姐因为是特别聘请,所以每月八千,八千元就交上来三个作品,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还有一点最主要的是,胡小姐总是抱怨给她的时间太少,每次让她必须把作品交上来的时候,她总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而变得狂躁。无奈,最后,张经理还是决定另请高明了。

案例中的胡小姐就是吹毛求疵的职场人士,因为总是对工作不满意,她一直拖延工作提交的日期,最后,公司领导将其开除。

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工作的周围并不少,他们之所以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多半与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有关联,他们十分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害怕一旦做的不好,会被人嘲笑或者让自己没面子。他们在执行的时候,总是在不停地问自己:“如果再换一种方法呢,是不是更好?”结果,他们总是在尝试寻找最完美的方法。

完美主义者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求做到极致,工作中如此,对待生活和情感也是如此。

琪琪今年已经32岁了,毫无疑问,她是大龄剩女的一员,她相过不下一百次的亲,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替她着急,但她总在回答:“不急,我相信我总能找到那个对的人的。”而当别人问她为什么没看上相亲对象时,她的答案更是千奇百怪,比如“他戴眼镜,视力不好,我怕以后会影响下一代。”“他个子不高,带出去太没面子了。”“逛街的时候我看他买打折的商品,肯定是个小气鬼。”……最后,就连她那些最要好的朋友,也不敢为她介绍男朋友了,因为她实在太挑剔了。

和故事中的琪琪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择偶条件太过苛刻的人实在不少,当他人已经走入婚姻殿堂时,他们还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这何尝不是一种拖延?身为完美主义者的他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解释是:“没有遇到对的人。”然而,那个完美的人真的存在吗?当然不存在!其实,爱情随时可能会到来,怕的就是因为你的完美主义而打了退堂鼓。

的确,追求完美,这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如果人们都满足于现状,那社会将会止步不前。因此,可以说,追求完美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很多时候,精益求精对我们的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大有益处。然而,当你已经形成一种追求完美的习惯后,你会发现,你做事的效率反而降低了,因为你开始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要知道,我们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刻。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那么,过分追求完美的人该如何去调整呢?

不要苛求自己。你不要总是问自己,这样做到位吗?别人会怎么看呢?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就是苛求自己,你会忽略自己的存在。

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你需要明白一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保持一颗平常心并知足常乐,才是完美的心境。换一种新的思路,即尝试不完美。

要改变释放方式。当你心情压抑时,你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发泄,比如唱歌、听音乐、运动等,并且,你要抱着一种享受的心情发泄,这样,你很快会感受到快乐。

让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对生活有对抗心理,过于较真的人,他们会活得很累,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控制不了的局面,接纳自己所的事,不要钻牛角尖。

总之,人生是没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事实上,追求完美是盲目的。“完美”是什么?是完全的美好。这可能吗?“凡事无绝对”,哪里来的“完全”?更不要提“完美”了。既然没有“完美”,那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立即执行吧!第2章拖延心理的陷阱:别踏入拖延的沼泽

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有拖延心理的人,他们总是会陷入拖延的怪圈中:他们做事的过程和情绪都像坐过山车,原本他们有着美好的做事愿望,到最后却慢了下来,因为影响他们行为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并且,拖延者往往都有很大的精神负担——事情未能及时完成,却都堆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压力接踵而至,实在比多做事情更加受罪。因此,我们要努力调节自己的拖延心理,立即行动。拖延的形式和症状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那些有成就的人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而做事绝不拖延肯定是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生活中的每个人,要想在日后有所作为,也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养成立即执行的习惯,而如果你有拖延症,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调节自己的拖延心理。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员工到总裁,从学生到社会青年,从家庭主妇到职场人士,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因为了解自己的,始终是我们自身,你是否有拖延的习惯,也许你的上司、家人、老师并不知晓,但是你自己清楚,或许现在的你已经陷入了拖延的泥潭中,如果有,那么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如果你确实不清楚自己是否有拖延症,那么,我们可以掌握几种拖延的形式和症状,来对照一下。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有一位美丽的女士,她怀孕了,无聊的她想打发时间,于是,她买来一些漂亮的毛线,想着给未出世的孩子织一件衣服,可是她却迟迟没动手,总是懒懒地躺在床上,每当她想到那些毛线时,总是告诉自己:“还是先吃点东西,看看电视,等会儿再说吧。”可是等她吃完东西、看完电视以后,她发现天已经黑了,于是,她会说:“晚上开着灯织毛衣对孕妇的眼睛不好,还是明天再织吧。”第二天,她还用同样的借口拖延。

她的丈夫是个贴心的好男人,他心疼妻子,就并未催促她,她的婆婆看到那些被放到柜子里的毛衣,本想替她织,但她却坚决要自己为孩子织毛衣,她还心想,如果是个女儿,一定要织个漂亮的毛裙,如果是个男孩,就织一件毛裤。但随着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她越来越不想动,后来,她告诉自己,要不就等孩子出来再织也行。

时间过得真快,孩子很快出生了,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带孩子成了她主要的工作,孩子渐渐长大,很快就到一岁了,可是那件毛裙还没开始织,后来,她发现,这些毛衣已经不够给孩子织了。于是打算只给孩子织一个毛背心,不过打算归打算,动手的日子却被一拖再拖。当孩子两岁时,毛背心还没有织。当孩子三岁时,她想,也许那团毛线只够给孩子织一条围巾了,可是围巾也始终没有织成。……渐渐地,她已经想不起来这些毛线了。孩子开始上小学了,一天孩子在翻找东西时,发现了这些毛线。孩子说真好看,可惜毛线被虫子蛀蚀了,便问妈妈这些毛线是干什么用的。此时它才又想起自己曾经憧憬的、漂亮的、带有卡通图案的花毛衣。

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但它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些有拖延习惯的人,多半都是拖延心理在作怪,而且,他们还总是会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要克服拖延的习惯,你必须先抛弃拖延的心理。如果不下决心现在就采取行动,那事情永远不会完成。

的确,我们都会在某种程度上犯这种错误;将今天应该做完的事情推到明天。享受现在的欢乐,延迟那不可避免的痛苦。但我们应该知道,即使在当下我们可以将这些痛苦抛出脑海,最终它仍然会到来,狠狠地击中我们并扰乱我们外在的平静。那么,拖延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1.缺乏明确的愿景

人们拖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太过迷茫,如果我们看不到未来清晰的愿景,又怎么会有动力呢?

为此,我们对将要达到的目标和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有个清晰的构想,那么你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努力并完成任务。

2.计划不足

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你心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避免出现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3.缺少时间

忙于做事并不意味着高效率。要善于利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一般来说,上午头脑清醒,特别是第一个小时是效率最高的时候,可以将一些难度大而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进行。下午大脑一般比较迟钝,可以做一些活动量大又不需太动脑筋的工作。这将有助你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工作早日完成。

4.疲劳感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拖延,多半他们都会以疲劳为借口,但实际上,真正令人们疲劳的还是无休止地拖延一件事。一定程度上说,疲劳是可以控制的,如果我们早点休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坚持做一件事,我们就能减少疲劳、增强自信心,逐渐克服拖延心理。

5.对结果的恐惧

对结果感到害怕是拖延的另一个原因。一些人害怕失败,他们没有良好的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他们推迟行动。不管你信不信,还有另一些人是害怕成功。他们可能知道完成特定的任务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并不想要的结果。对此,我们要对完成或不完成一项任务的结局有明确的认识。

6.自制力不足

在现今我们更容易受技术和额外的刺激影响,从而更难于保持注意力集中。在做事之前,我们最好先排除那些可能出现干扰的因素,比如关掉手机、网络等。

7.惰性

惰性总是与拖延相伴相生的。你会发现,那些你不愿意做的工作,往往是你不喜欢做的事或者是难做的事,因此,要克服拖延心理,你首先要克服惰性,万事开头难,要把不愿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放在首位,而对于难做的事可以试着把困难分解开,各个击破;对于那些难做决定的事,则要当机立断,因为最坏的决定是没有决定。

总之,你需要明白,拖延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不会让问题凭空消失,拖延只是一种逃避,甚至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那么,你为什么还要逃避呢?那些成功者从不拖延。持续克服拖延心理,放下“明日复明日”的借口

生活中,很多人在做事时总是拖延,拖延缴纳水电费、推迟约会、为未完成的工作任务找借口等,当你问他时,他的回答是:“急什么,时间还多着呢。”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可以放到明天:他想减肥,但他刚才又吃了一块蛋糕,他认为从明天开始减肥也无妨;他想花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学习一段音乐简谱,但却经不住朋友的诱惑去喝了几杯,他觉得还是明天再看吧;他想去学驾驶,但还是担心自己操作不好,还是明天再说吧……明天永远是一个有希望的日子,我们不想立即做的事,都可以放到明天,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就这样在期望明天的状态下浪费了生命和光阴,而我们原本糟糕的状况丝毫未曾改变。

我们先来假设一下,有两个年轻人,他们能力不相上下,也都一无所有,一个年轻人目标明确,总是积极向上、每天干劲十足、努力充实自己;另外一个年轻人,他目标模糊、满足于现状、每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想象一下,五年后,他们会有什么不同?

尽管只有五年的时间,他们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了,前者通过自己的奋斗,已经小有财富,做人办事顺风顺水,事业越做越大、春风得意,而后者,稍微遇到一些问题,便慨叹自己解决不了,每天活在抱怨中,常常为生计、金钱而苦恼。

这两种人,你想做哪种?当然是第一种!但前提是你要克服拖延的坏习惯,然后为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而不是得过且过,浪费时间。

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把努力寻求改变的想法推迟到明天是一种逃避,我们在逃避那些需要我们努力付出才会有成果的事,然后还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侥幸心理,为了避免内心不安,我们还会给自己寻找太多的借口,比如,今天实在太忙了,我太累了等。

每个人要想在日后有所成就,就必须先破除拖延的坏习惯,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只要你坚持采用这种态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然后,你再将这种习惯融入到你的生活中,你就形成了某种优秀的品质。好习惯的形成和坏习惯的破除都需要一段时间,都需要一个过程,你只需要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必将能成就自我。反过来,每天拖延一点点,你就会越发懒惰,久而久之,后悔晚矣。明代大学士文嘉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这正是对做事拖延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每天都可以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在那时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一个好创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感到遗憾。

那么,该怎样克服拖延的坏习惯呢?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参考。

1.承认自己有拖延的习惯,并愿意克服它

这是一切的前提。因为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2.看是不是因恐惧而不敢动手

害怕失败而迟迟不敢动手,这是爱拖延的一大原因。如果是这个原因,克服的方法是强迫自己做,假想我这件事就非做不可,最后你终会惊讶事情竟然做好了。

3.严格的要求自己,磨炼你的毅力

意志薄弱的人常爱拖延。磨炼意志力不妨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简单的事,例如写日记。

4.严防掉进借口的陷阱

各种借口,例如“时间还早”,“现在做已经太迟了”,“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这件事做完了又会给我其他的事”等等,不一而足。

5.避免做了一半就停下来

这样很容易让人对事情产生厌烦感。应该做到告一段落再停下来,会给你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促使你完成剩下的工作。

别再拖延了!任何美好的愿望只有在克服拖延习惯的前提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要知道,拖延是一种习惯,立即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一定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如果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等一下再做?也许等一下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么,现在我们来问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决心将它改变。立即行动,这样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抓住机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如果你梦想成为知识专家,那就立刻看看自己适合研究什么专业,立刻分析现在社会的前沿信息是什么,立刻专心于读书学习,立刻开始选书目、定方向、写笔记,立刻开始阅读,不要拖延时间;如果你梦想成为一流的营销员,成为亿万富翁,那就立刻开始研究产品、市场、人脉、营销,立刻拿起电话,买上车票,奔赴营销第一线;如果你梦想成为政治家,那就立刻学会演讲、写作、协调,立刻研究人脉、社会、研管理……“拖延症候群”的信号有哪些

有人说,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而拖延是行动的大敌,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任何成功的人都把少说话、多做事奉为行动的准则,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达成内心的愿望。那些有拖延症的人总是用种种说辞为自己开脱:“对方不配合”,“不可能的任务”,“苛刻的老板”,“无聊的工作”……随之而来,我们会陷入“工作越来越无趣”,“人生越来越无聊”的泥潭中,愈加懒惰,愈加消极,愈加无望。我们把这些有拖延习惯的人称之为拖延症候群。

如果你是一个有拖延症的人,那么,也许你自己都不会承认,在你的内心,总是有一个声音:“以后再说吧。”这就是一种情感阻力,如果没有这种阻力,那么,你的执行力将提高很多。

在面对某些事时,我们会明显感到难度,这会让我们产生不快的感觉,此时,拖延的人就会找“以后再说”这样的借口,他们会劝慰自己:“等等看,也许事情会好转”,其实正如我们前面说的,这只是一种逃避和麻痹,你要告诫自己,即便事情拖到了最后也未必会改善,解除困境需要我们辅以激情。

其实,拖延不仅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反而使人心力交瘁,疲于奔命。如果这样还不够把你从拖延的梦魇里揪出来,那我只能杀下最后一棒:“拖延消耗的不仅仅是精力,而是生命!”

那么,你有拖延症吗?不妨来给自己做个测验吧:(1)在你的工作清单里,有很多事,你也清楚哪些事更重要,哪些事次要,但你却还是选择了将那些不重要、难度小的事先做了,而越是重要的,反而越拖延。(2)每次工作前都选择一个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3)不喜欢别人占用自己的时间或者打扰自己工作,但其实最不珍惜时间的是你自己。(4)原本你已经准备定下心来工作了,但还是在开工之前去冲了杯咖啡或者泡了杯茶,并给自己一个借口:这些饮品会让自己更易进入状态。(5)在做某件事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突发事件或者想法有变化,就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

以上5条若有3条以上符合,恭喜,你已加入“拖延症候群”。将拖延症进行细细划分,我们还可以将其分为四种。

1.学习型拖延症

顾名思义,就是对待学业上的事总是一拖再拖,面对众多需要学习的科目、需要参加的学习活动等,他们没有紧迫感,也不着手处理和学习。很明显,怠慢学习的人,是很难有好的学习成果的,知识的获得应当是与勤奋相关联的,鲁迅说过:“伟大的事业同辛勤的劳动成正比,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出现。”勤奋可以使聪明之人更具实力,相反,懒惰则会使聪明之人最终江郎才尽,成为时代的弃儿。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还年轻,有大把的时间,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现在的你还是聪明的,但如果你不继续学习,就无法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只有善于学习、懂得学习的人,才能具备高能力,才能够赢得未来。

2.工作型拖延症

你是否经常在上级一催再催后,才将某个报告交上去?你是否每天早上在进入办公室后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回味昨天晚上的电视剧情节?你是否习惯了在坐下之前跟同事说几句话……如果你总有这些习惯,那大概这就是为什么你总是不被上司赞赏的原因了。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使本来应该尽快做的事情一拖再拖。”的确,因各种事由造成拖延的消极心态,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我们的灵魂,影响和消磨着我们的意志和进取心,阻碍了我们正常潜能的开掘,到头来终将使我们一事无成,终生后悔。

3.婚恋型拖延症

可能你也发现,在你的身边,剩男剩女们越来越多,你可能也是其中一员,为什么会剩下,其实也是“拖延”的结果,我们总希望能在工作生活如意的情况下谈及爱情、婚姻,认为“不着急”,但如今,我们真的“着急了”。

4.亲情型拖延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一大悲哀。很多时候,我们总在感叹,等我有钱了就陪父母去旅行,去和爱人和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但时间不等人,亲情也不能等,如果想表达你对亲人的爱,别再拖延了吧。

总之,生活中的人们,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大事还是小事,凡是应该立即去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即行动,绝不能拖延,要尽全力日事日清。我们的一生中,确是有很多个明天,但如果把什么都放在明天做,那明天呢?明天的明天呢?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活在当下”,明天属于未来,我们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决定明天的生活。你能跳出拖延的习惯性怪圈吗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在上演拖延的戏码,那么拖延为什么会发生?又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对这些情况了解得越多,越有助于我们克服拖延症。多数拖延症的产生,是因为拖延心理在作怪,我们总是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太难了;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我肯定不行;我想做的更好点;我为什么要听他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和她的感情……这些都是拖延者的最终心理,在事情开始的阶段,他们也有着美好的愿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最终还是没将事情完成或者高效地完成。影响未完成的因素有很多,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被我们称为“拖延的习惯性怪圈”。

当然,每个人拖延过程的周期长短是不一的,但都是从一个美好的愿望开始然后到一个失望的结局。也许在过去的几年、一年或者几个月内,你都陷在这个怪圈内,找不到跳出来的出口,那么,你有必要对这个怪圈再进行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刚开始的阶段,我们往往充满自信,认为自己这一次一定能做到,于是,在着手做这件事之前,我们用这句话给自己打气。我们认为自己一定会按部就班地将这一任务完成。尽管你也明白,你不可能马上就做好这件事,这需要时间,但你还是相信:无论如何,我会努力。也许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你才会认识到自己正在逐步远离这一愿望。

2.“赶紧开始把。”

事情开始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实际上,你没有认识到自己原来美好的愿望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你还会安慰自己,如果开始还是来得及的,所以,你对自己说:“赶紧开始吧。”你虽然也也有了焦虑的情绪,压力也向你走来,但你明白,时间还早着呢,不必太担忧。

3.“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你还是没有做手上的事。现在,盘旋在你脑海中的已经不是那个最初美好的愿望开端了,也不是那个会让你焦虑的压力了,而是到底能不能完成。一想到自己可能完成不了,你开始害怕起来。然后还有一连串的想法:

A.“我该早点开始的。”你明白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你不断地责备自己,你在想,如果早点开始就好了。但我后悔也没什么用了。

B.“做点其他事吧,除了这件……”在这个阶段,你确切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但是你却在逃避这件事,反而去寻找其他一些可以替代的事,比如整理房间、按照新食谱去饮食,这些事情在从前并没有那么吸引你,但现在,你却狂热地喜欢上了它们,因为这样,你能获得一些心理安慰,“瞧,至少我做成了一些事情!”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你原本并没有做到的事也会因为这些事的完美完成而增色不少,但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

C.“我无法享受任何事情。”已经被你拖延了的事始终萦绕在你的心头,你也希望通过其他一些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看电影,做运动,与朋友们待在一起,或者在周末去做徒步旅行,但实际上,你根本无法享受这些活动带来的快乐。

D.“我希望没人发现。”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事情却一点眉目也没有。你不想让他人知道你现在糟糕的状况,所以你会寻求其他种种方式来掩护。你让自己看起来很忙,即使你并未在工作,你也会努力营造一种假象,或许你会避开同事们、离开办公室等,表面看起来,你在为原本的工作忙碌,但只有你的内心知道,事情已经被延误了。

4.“还有时间。”

此时,虽然你觉得内心愧疚,但还是抱着还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还是希望会出现能完成任务的奇迹。

5.“是我的问题。”

此刻你已经绝望了。因为你深知,不但原本的美好愿望没有实现,就连最后希望出现的奇迹也未出现。你的愧疚和后悔都已无济于事,这时你开始怀疑自己:“是我……我这个人有毛病!”你可能会感觉到: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或者缺了什么,比如,自制力、勇气或运气等,为什么别人能做到呢?

6.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到了这个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了:背水一战或干脆不开始做了。

选择之一:不做。“我无法忍受了!”内心巨大的压力让你实在难以忍受了,另外,剩下极少的时间也表明,再去开始做,希望也很渺茫。于是,你干脆告诉自己:“算了,放弃吧。”并且,你还会自我安慰:“反正都没用了,何必庸人自扰呢。”最后,你逃跑了。

选择之二:做——背水一战。

A.“我不能再坐等了。”此刻,压力已经变得巨大,你已经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你这样告诉自己,“哪怕一秒钟也不能浪费了”,你很后悔自己浪费了时间,你感到哪怕最后搏一把也比什么都不做强得多,于是,你决定再努力一把。

B.“事情还没有这么糟,为什么当初我不早一点开始做呢?”你对事情的难易程度再做了一次评估,惊讶得发现,虽然它很困难,但却也没想象中的那样痛苦,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你已经着手在做了,这让你觉得充实很多,你也为此松了一口气。你甚至还找到了其中的乐趣,你所受的折磨看来根本是不必要的,“为什么当初我没有上手做呢?”

C.“把它做完就行了!”离原本胜利的目标不远了,事情马上要做完了。你从未觉得时间如此重要,你不容许自己浪费一分一秒。这就好比一场冒险游戏,当你沉浸其中,发觉时间不足时,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去进行计划、思索了,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如何将这件事完成上,而不是将事情做到最好。别让自己陷入越拖延压力越大的恶性循环中

总有人这样感叹:“压力真是太大了,总有很多事做不完。”其实,你的压力从何而来呢?如果从不拖延时间,还会如此忙碌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周一的早上,整装待发的你来到公司,上司交代给你一件任务,并嘱托你这件事十分紧急,周一下班前必须交上去,你连连点了头,你明白这是上司在给你表现的机会。你暗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工作,不过不急,还是先把办公室后收拾一下吧,太乱了;还有,最好先冲杯咖啡,早上人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再看下微博吧,看看周末好友们都去做什么了;新闻也该浏览浏览……就这样,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你的工作还未开始。

相信这是很多职场白领工作的写照,你是不是经常陷入这种泥潭中不可自拔,你是不是觉得压力很大,甚至已经无法透气了。我们发现,在接受一项工作任务后,由于拖延,时间慢慢流逝,我们也会逐渐变得焦躁和不安,在这样的情绪下,我们会选择更多其他的方法来逃避,到了工作的截止日期,我们开始坐立不安、充满焦虑感,压力直接扑向我们,让我们十分难受。

其实任何一名拖延者都清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知道拖延的负面效应,但他们还是似乎无法避免地进入到这个泥潭中,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大致分析了一下,原因有:

第一,太过自信。

一些人在接受任务时,会想:“太小儿科了,根本不值得我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处理,过两天再说吧,不着急。”然而,他们轻看了事情的难度,当时间接近尾声时,他们再着手开始处理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不够了。

第二,自信心不足。

与第一种情况完全相反,这些人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估时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进度,尤其是被其他人催促后,他们的自卑感更严重了,于是,为了逃避这种心理,他们就选择了拖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