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基本功训练掌中宝——诗歌·散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21:24:23

点击下载

作者:李俊文,常伟僮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播音主持基本功训练掌中宝——诗歌·散文

播音主持基本功训练掌中宝——诗歌·散文试读:

第一章 诗歌朗诵

第一节 理论概述

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它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是文学艺术百花园中最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文体。鉴赏诗歌,应仔细揣摩诗人饱含深情的语言文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仔细品味其中的深层含义;朗诵诗歌,更需要运用一系列语言技巧将诗歌语言及内在意蕴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来。

一、走进诗歌

1.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一种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2.诗歌的分类

按照诗歌形式的不同,诗歌可分为格律诗、古体诗和现代自由体诗三类。

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字数、句数、对偶、平仄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四句一首,按照每句的字数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五言绝句,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七言绝句。律诗八句一首,按照字数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简称五律和七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五言律诗,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为七言律诗。

古体诗,指区别于格律诗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可以不齐,平仄和用韵比较自由。按诗句的字数,又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四言诗如东汉时期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五言诗如汉代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七言诗如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杂言诗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

现代自由体诗,结构自由,段数与行数以及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一般不押韵。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欧洲,我国起始于“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如我国诗人郭沫若的作品《女神》,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孤独的收割者》,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致大海》等都属于现代自由体诗。

按照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类。当然,对诗歌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其呈现方式常常兼而有之。比如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但它的抒情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生活片段的叙述,但主要还是以抒情为主。

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歌,情节一般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既有简练的叙事,又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如李季的作品《王贵与李香香》,艾青的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情绪来反映现实生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舒婷的作品《致橡树》,英国诗人雪莱的作品《西风颂》等。

哲理诗,主要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如何其芳的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3.诗歌的特点(1)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诗歌和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有一种高度集中和概括的特点。一般来讲,诗人总会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些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或彰显更普遍的思想意义。如臧克家的作品《老马》,寥寥数语便将深受痛苦折磨,却只能忍气吞声的可怜的老马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2)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富有意境

诗歌重在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歌的基础,诗歌作品饱含着诗人丰富而炽热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互相交融而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如戴望舒的作品《雨巷》,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自己痛苦迷茫的思想感情,营造了朦胧、唯美的意境。(3)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关于诗歌,冯骥才曾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就是对诗歌具有丰富想象的生动诠释。诗歌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人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

诗歌一般是通过想象把现实生活表现出来,主要运用比喻、象征、双关、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如郭沫若的作品《天上的街市》,就是诗人由人间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再联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及行人,寄寓了诗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憧憬,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音乐美

诗歌语言讲究精练,它通过大力度地炼字炼句,以较小的篇幅容纳高度概括的内容,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用尽可能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如艾青的作品《盼望》,只有短短八句,通过海员出发起锚和到达抛锚两个动作来写,生动而精练地把海员渴望出发与企盼到达的心情写了出来,表现了他们特有的心态。

诗歌语言富有音乐美,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元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语句的分行,句内有规则的长短词语,再加上轻重的交替使用,就使得诗歌的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朗诵起来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如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节奏舒缓和谐,用韵细密精巧,产生了和谐回环的音乐美。

二、诗歌朗诵方法

1.明晰背景,确定基调

朗诵,是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不是机械的“见字出声”的过程,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和感情,通过有声语言的传播,赋予整个作品以生命。

要想朗诵好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想借助作品表达什么。如果对作品没有深入了解,没有对字词进行仔细推敲,那么表达出来的诗歌就会散乱、不知所云。因为通过背景,作者可能想要表达更多的情感和更深层的含义,所以就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感情色彩及价值取向等。比如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表面上看全诗都在写离愁别绪,可如果简单认定它的感情色彩就是“愁”,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诗中描写了大量校园中的美景,使诗人念念不忘,流连忘返,也就是除了离愁,诗人对母校还有着更多眷恋不舍之情。

基调,简单地说就是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诵作品。基调的种类一般有清新舒展、喜悦明快、热情赞扬、低沉悲痛、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憎恶激愤、深沉坚定等,确定好基调才能把控好情感。2.注重节奏,把握技巧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朗诵诗歌切忌没有变化。随着诗歌内容感情的变化,诗歌的节奏也应随之变化,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一般情况下,诗歌的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比如古典格律诗,对于韵脚的平仄押韵有严格的要求,使诗读起来像打了节拍一样;另一种是随着诗歌本身内容和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多见于现代诗歌。在现代诗歌的节奏把握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表现的内容是欢快、激动和紧张的,那么语调就会上扬,节奏也就加快;表现的内容是悲痛、低沉的,语调大都下抑,速度也就变慢;表现的内容是叙事、平淡的,则语调平稳,语速适中。在一首诗歌中,节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然,不同的人因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不尽相同。总之,节奏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语气可以集中体现朗诵者对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诗歌具有概括性、跳跃性和音乐性,它的语言精练,有时候一语双关表达多重含义,有时候朦胧模糊没有明确概括,在这个时候,正确的语气会起到很好的解释的作用。诗歌中很多句子不连贯,语意不明确,语气也可以起到明确句子之间关系的作用。比如有的诗,文字表面的词语都是阳光明媚的,可恰恰作者是用反讽的手法在讽刺,这就需要正确的语气来表达。

朗读诗歌要善于运用停连,合理运用扬停、落停、直连、曲连等技巧。停连不受文章中标点符号甚至是段落的约束,而是随情而动,随义而生。有的朗诵者在朗诵自由体诗时很自由,随意停连断句,快起来语意含糊,慢起来生拖硬拽,遇到高亢的就声嘶力竭,遇到低沉的就声如蚊蝇,这样就缺乏表现力,会让人觉得无病呻吟,装腔作势。

重音在诗歌朗诵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由于诗歌语言很精练,朗诵者应对每一个词语反复推敲揣摩从而确定重音。诗歌往往会通过重音来表现出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所以可以通过语速、音强、音长上的对比,加强诗歌的渲染效果。3.其他技巧

诗歌中经常会出现“啊”“呀”“哈”“哎”等感叹词。因为诗歌是最抒情的语言艺术,作者往往用感叹词来表情达意。遇到这类词,不要都处理成一个调,要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来决定感叹词的读法。例如,感叹词“啊”在诗歌中,表示疑问惊讶时,可用上扬语调;表示肯定时,语调下降但不拉长;表示感叹时,音长依据情感的程度有长有短。我们要仔细揣摩感叹词在诗歌中的内涵,把每一个词都处理得准确到位,提升表现力。

副语言的运用也很重要。朗诵时大都采取站姿,朗诵者在站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端庄稳健、舒展大方、积极向上的状态。切忌身体松懈、前后乱晃,移动时重心移动过快,把双手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后、双腿过度分开等不良站姿。诗歌情感表达往往较为强烈,在体态语中经常用到手势。其实没有所谓的“固定手势”,所有的体态动作都应该是随情而动,自然大方的。除了一些基本的常见手势之外,我们还应该理解手势具有的区域含义。上区手势:手势在肩部以上,一般表示积极、振奋、肯定的含义;中区手势:肩部到腰部的范围,多用来表示亲切、平等、诚恳的感觉;下区手势:腰部以下,一般用来表现否定、厌恶、鄙视的感情。朗诵者一旦决定用手势来帮助提升作品情感,就应注意每一个手势要到位,不要给人唯唯诺诺、半出半退、一晃而过的印象,每个手势都要自然,并且要停顿至少两秒之后再收回。另外,手势的运用“宜早不宜迟”,手势运用太迟,容易与情感表达脱节,给人拖沓之感。体态语的运用要自然得体,和朗诵作品融合,不要刻意安排手势或者动作,而是情之所至,有感而发,自然而出。4.常见问题及建议

很多人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表达,一味地模仿他人。殊不知他人的表达本身就加入了很多他人的特点,如他人的性格、气质、对作品的理解等,这些都是他人独有的。单纯模仿他人的声音,模仿其外在的朗诵形式,反而会使自己的朗诵有形无神。但是,鉴赏一些水平较高的朗诵作品,借鉴优秀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领会去表达,这种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朗诵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找到一个朗诵音视频,首先要对这部作品的优劣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它的优缺点,然后比照自身,学习它的长处,这种借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朗诵水平。

在朗诵中还应该克服固定腔调,有的人一看到诗歌,就想到较为夸张的表现手法,开始所谓的“激情澎湃”;也有的人一拿到作品,不去分析理解,就开始把自己“架”起来,张嘴朗诵如同“唱”一般,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好的朗诵不仅指声音好听,外部技巧娴熟,更在于真挚准确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二次创作的时候,应尊重作品,以作品为依托,加入自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另外,在朗诵时应该做到气息深长,用声自如。朗诵中用声不能完全脱离自己本来的声音,应该选取适合自己的音区和音量。不要为了迎合作品而去追求所谓“完美”的声音,刻意制造出“甜美”“宽厚”“柔和”等音色。即使本身的声音条件不是那么理想,也不要尝试以上方法,避免给人“做作”的感觉。

任何学习,都应该经过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里的“量”尤为重要,“量”可以理解为大量练习,也可以理解为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选择不同时代、地域,表达情感不同,内容不同的作品来进行练习,体味在不同类型的诗歌中,声音、语调、语气运用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培养良好的语感。

第二节 示例分析

示例1母亲之歌〔俄〕拉苏尔·加姆扎托夫

母亲和母亲彼此相像,

如山脉之间的重重海洋。

高山与高山彼此相仿,

我从碧空中向群山凝望。

层峦叠嶂依傍着雷雨,

越接近山巅岩壁越陡峭,

世上的山峰纵有万千,

没有一座比得上母亲崇高!

无论我欣喜或是悲伤,

你都是我可靠的山峰。

夜晚的星斗、黎明的霞光,

妈妈,全都被你纳入心房。

如今,我凝视四面八方,

到处都呈现你的形象:

你在百花盛开的大地,

你在波光万顷的海洋!

大地难包容你的慈祥,

天空容不下你的高尚,

妈妈,我真觉得奇怪,

你怎么能,怎么能走进

那低矮狭小的木板房?!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赞颂了母亲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基调深沉,感情真挚。朗诵时建议用中声区。

朗诵第一句时,“母亲和母亲彼此相像”,两个“母亲”是一组重音,这句话结尾应顺势连接“如山脉之间的重重海洋”。第二句“高山与高山彼此相仿”和第一句相比语速可加快。“我从碧空中向群山凝望”,可通过较短暂的停顿来变换节奏,紧接着节奏稍稍加快,最终突出“没有一座比得上母亲崇高!”这里的“母亲”是重音。

在第三节节奏变缓的同时,语气也应该轻柔缓慢。停顿时,声断气不断,比如“无论我/欣喜或是悲伤”。最后一节,节奏明显放慢,用声偏低,“你怎么能/怎么能走进,那/低矮狭小的木板房?!”注意大胆停顿,句尾可以不用上扬,只需加强语气即可。

示例2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少女情窦初开时复杂微妙的情感过程。虽然作者曾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但是很多读者还是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认为它把爱情中的渴望、期盼、等待、失落等感觉刻画得细腻传神。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时,要用语言表达技巧来表达感情的层次。第一节诗句朗诵时用声应该是怯怯的、满含羞涩的,来表达暗恋情感。但怯怯的声音并不是指声音很小、很模糊,而是指在音量较小,表现轻柔羞涩的时候,气息依然平稳,吐字依然清晰,重音依然突出。这是朗诵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生活语言的地方。“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要满怀热情,充满希望,音量也逐渐变大。“而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要变换气息状态,气提声抖,把盼望中的内心紧张表现出来。后面的诗句气息逐渐下沉,语气变得无奈、失望,语速放缓,“凋零”可以用颤音来表达。

示例3理想(节选)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每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节与节之间并不孤立。句式整齐,每节都是四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句式一致、节奏一致时,朗诵起来极具表现力。

在朗诵第一节时,“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语调从低缓缓上扬,到第二句的时候语速开始加快,语调继续上扬,气息贯通。第三句紧推达到高潮,最后一句速度慢下来,语调下降,为下一节做铺垫。第二节内容有很多对比词,比如“饥寒—温饱,温饱—文明”“离乱—安定,安定—繁荣”,这些都是重音,朗诵对应的句子时应变换语调,强调二者的差异。第三节“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和“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中,不能因为有逗号就停顿,可一气贯通到底。朗诵第四节时语调要下抑,表达可悲可叹的情感态度。第五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因此要变换语气,提高音量,体现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最后一句话语速要放慢,字字加重,把阳光、春色的美好表现出来,把作者的殷殷嘱托、期盼之情表达出来。

示例4对话刘川

父亲,站起来,你不是一直这样鼓励我吗?

不,这躯体太重了,总算扛到终点了。

抓我的手,父亲,像从前那样。

孩子,我太虚弱了,我的手被它自己的重量握住,

我挣不脱。

父亲,你为什么不呼吸、不喝水?

不,不久之后我也是空气、水以及万物。

父亲,从此你吃什么?

泥土、种子、沉默?不,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再也不会饿了。

你腕上的表停了,我来上弦吧。

不用,我的孩子,我已经不需要时间了。

那么我给你穿上鞋子吧,

不,道路已经不再需要我。

父亲,这书本你还看吗?

看,但我的眼睛睁不开,

也许我该看到一些不用眼睛的书。

父亲,鱼竿你也带上吗?

不用了,从此河边每一个垂钓的老者都是我,

我是他们身后忠实的影子。

父亲,今天正是你的生日啊!

是的,我正去另一个世界诞生,

父亲,为什么抛弃我?

不会的,你一直跟在我的身后,现在,

我不过进入了另一个房间,

而不久后你也会找到它的门。

父亲,我要听你讲话。

那就听吧,我一直在你的记忆里讲个不停。

可是,父亲,我多么爱你。

好孩子,我也是,这是死亡也无法阻止的。

分析与提示:全诗是以一个濒临死亡的父亲和儿子的对话方式写成的,几乎是一人一句向前推进。虽然是对话,可两个主人公的状态是不同的。一个即将魂归天堂,一个尚在人间。这首诗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爱,感情真挚,语言富有哲理。

这首诗要表现的是两个人的状态,在人物的转换中,气息的控制、语气的节奏都有很大差别,可以两个人对诵。朗诵时要体会不同人物在不同状态下情感的不同,可以进行情景再现。儿子整体的语气是焦急忧虑的,还有深深的悲伤,可采用气提声促的方式;父亲则是语势平稳,神态安详,是一个参透生死的智者形象。

虽然儿子的心情是焦急的,也不要一开始就声促,而是要稳住气息,把焦虑急切的语气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后面一系列问句应该注意节奏的变化,切忌千篇一律。父亲回答的部分除了对孩子的交代,还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话,比如“那就听吧,我一直在你的记忆里讲个不停”。整体的语气是平稳、感叹、释然的。这种平稳不是冷漠,而是在对孩子的回答中饱含父亲深沉的爱。

示例5漂泊者之歌〔英〕约翰·梅斯菲尔德

有阵风在我心中,有团火在我脚跟,

我已厌倦了砖砖石石和隆隆车轮;

海之涯、陆之滨是我渴望去的地方,

古老的大西洋狂喊在那边沙滩上。哦,我要离开这喧闹的街道,我要去拉帆索的地方,

那里晃荡的浮筒边上泊着各色小帆艇,

哦,我要走,一直走到迎面扑来潮和风。我先要听听海风,听听海鸥的叫声,

听海水咯咯有声地舔着带锈船身,

听小渔船的绞盘绞动时候的歌唱,

这时我的心得知我到了那个地方。哦,我看厌了砖石,我一心只[1]是要去莫比·迪克那一片绿色风涛的领域。

我要走呀走,走离嘈杂喧嚣的车轮,

因为有风在我心中,有火在我脚跟。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抒发了一个心中有梦、满怀激情的漂泊者的心声。虽然诗人已经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但却没有悲观失望,也没有一丝疲倦,恰恰相反,他渴望驾驭航船,渴望扬帆出海,就像诗中所写“因为有风在我心中,有火在我脚跟”。全诗充满了憧憬和力量。

从发声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对声音的力度、强度的要求较高,切忌声嘶力竭、全篇高声大喊及破音。应该稳住气息,吐字昂扬有力。诗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开头的部分要坚定有力,气息深沉,结尾的部分要突出憧憬与希望,语势扬起,达到高潮。本诗以热情有力的基调贯穿全文,首尾情绪呼应。

示例6多难兴邦——写给汶川大地震佚名

不知道,这个家园经受了多少创伤。

我知道,一片废墟里鲜血流淌。

不知道,这里倒塌了多少学堂。

我知道,这里曾经是书声琅琅。

不知道,这个书包原来在谁的肩上。

我知道,日记里写着美丽梦想。

不知道,那个孩子能不能找到妈妈。

我知道,他的眼神里充满恐慌。

一条路,经历过多少沧桑。

一扇窗,迎来了一片阳光。

一声呼唤,拯救了多少生命。

一盏烛光,点亮了无限希望。

折断的翅膀,温暖中告别绝望。

擦干了眼泪,风雨后更加坚强。

多难兴邦,倒塌的是断壁,筑起的是长城。

多难兴邦,滴下的是泪水,挺起的是脊梁!

分析与提示:2008年5月2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震区,在看望临时安置在四川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高三同学们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鼓舞和激励青少年和全国人民面对灾难时要有坚强的意志。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怆而充满力量的。朗诵时不需要过多地渲染悲痛之情,应该体现出“告别绝望,更加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很多同学在朗诵悲情的诗歌时,容易出现一味煽情,感情不真实的情况,这时,应该好好体会,深入理解稿件,避免过度煽情。

文章中有四个“不知道,我知道”的一问一答,“不知道”后面语气上扬,问句的句尾声音不要下掉。“我知道”语气沉重,注意没有标点的地方也需要停顿。“不知道,那个孩子能不能找到妈妈”语速加快,表现急切的关心,“我知道,他的眼神里充满恐慌”用声虚实结合。其后的诗句由悲伤过渡到重拾信心和希望,语气开始转换。“一声呼唤”声音力度要加强,“一盏烛光,点亮了无限希望”语气要铿锵有力。第四节的四句话,前两句语气温柔坚定,欲扬先抑,后两句语势拉开上扬,语气饱满坚定,咬字清晰稳定,满怀信心和希望地结束全诗。

示例7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分析与提示:汪国真的诗歌具有篇幅短小、明白晓畅、乐观向上、感情真挚等特点。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基调是积极热情的。诗人先用四组对比兼设问句说明无论生活报我们以“平坦”还是“崎岖”,“幸福”还是“不幸”,我们都应该勇敢坦然面对。最后两节再次阐明了诗人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应该永远热爱生活,用微笑去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第一句“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微笑”的重音要突出,以此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一句应该加重语气,以突出态度的明确和坚定。“平坦”“崎岖”“幸福”“不幸”这些对比词应该采用不同语气予以区分。同样的,“欢乐奔流的小河”“凌空飞翔的燕子”应该欢快愉悦,“庄严地思索”“经得起千击万磨”应该表现出诗人在面对生活逆境时的理性思考和不屈信念,语气坚定。“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扬起,“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下抑。最后一句“什么”应该加重,并在“什么”的后面稍加停顿,突出“火热”二字,语势上扬,用实声收住“生活”,坚实有力地再次宣告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前呼后应,升华主题。

示例8海燕戒刘征

有一只小海燕在动物园里长大,

叫它海燕,只因为它是海燕的后代。

它自己,且不必说冲击暴雨,

压根就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

这一天,小海燕从园里飞出来,

飞到大海上,累得东倒西歪。

它正在絮絮叨叨抱怨命运,

忽然看见海面上出现一座楼台。

小海燕一见打心眼儿高兴:

啊!这才是我理想的大海!

你看摩天的高楼和堂皇的大厦,

那是多么豪华的所在!

里边定然有镶着宝石的金笼,

又舒服又暖和,不染一点尘埃;

里边定然有高等厨师制备宴席,

吃什么,只要把嘴张开。

有时也可以扇起翅膀飞几圈,

但那是为了消遣,完全自由自在;

有时也可以对着暴风雨吟唱,

但喧嚣和危险完全隔在玻璃窗外。

你看那门前如水如龙的马车,

有多少人为欢迎海燕而来!

我这么飞呀飞的真是傻瓜,

幸福的生活已在眼前展开。

有只海燕打断了它的话:“那是蜃楼,哪里是什么楼台!

快捉住闪电,骑上乌云的骏马,

看,猛烈的暴风雨就要到来!”

小海燕轻蔑地打了个口哨:“我懂得怎样为自己安排。

这大海上的风云瞬息万变,

我可不打算被大海埋葬。”

霎时间,海上涌起滔天巨浪,

无数海燕冲天起舞,多么豪迈!

小海燕跌跌撞撞向蜃楼飞去,

一头栽进大海,再也没有回来。

不要以为海燕的子孙一定是海燕,

只有海燕的翎毛并不能驾驭大海。

分析与提示:这是一首寓言诗。寓言诗故事情节较重,主人公形象刻画比较深刻。这首诗中的主人公小海燕是一个贪图安逸、盲目自信、草率行动、不听劝告,以至覆灭的角色。作者在文中对小海燕的心理进行了大篇幅的描写,刻画出了小海燕的悲剧形象。告诫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要坚持锻炼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获得成功。

诗的开头要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注意语气的转换,可以通过“累得东倒西歪”“絮絮叨叨抱怨”这些语句来表现小海燕当时的状态和心理。“忽然,看见海面上出现一座楼台”,语气转为惊喜,语调提高。下面的内容是小海燕对于海市蜃楼里安逸生活的幻想,层层推进。另一只海燕的语气应该是劝告警示的,而小海燕的语气是轻蔑自满的,不同人物的对话,无论是音质还是语气都应该有较大区别。建议小海燕的语言是气息上浮、调高声尖的,而另一只海燕的语言是沉稳有力,充满自信的。倒数第二节文字要读出对比:前两句是经过大风大浪锻炼后的成熟勇敢,战胜自然;后两句是盲目自信、贪图安乐又不听劝告的悲剧结局。最后一节应该完全从故事中走出来,用沉稳和警示的语气来总结故事,语气坚定,富含哲理。

示例9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是北岛的代表作,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很多同学在朗诵的时候,不理解作者意图和作品背景,一味地用它来发泄和泄恨,这是错误的方式。诗歌的第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一句箴言。

全诗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义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朗诵时理解和驾驭的难度较大。因此,要注意咬字有力,气势大气沉稳,口腔状态不要太紧,切忌咬牙切齿。第一节注意“卑鄙”和“高尚”的对比重音。表现一贬一褒的态度,语气冷峻沉着。接下来的两个问句要加强语气,加快语速,气势不断增强。第三节中“纸、绳索和身影”是有丰富内在语的,语气不能断开。“告诉你吧,世界”之后蓄积力量,饱含气息,拉开字距,一字一顿地读出“我/不/相/信”,切忌破音。接下来的四个小排比句可采取语调“降→平→升→降”的变化方法。

最后的部分诗人表达要以独特的理性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渴望一个全新的、真诚的、充满理性的新世界。朗诵时要用实声表达这种坚定的决心,语势上扬,凸显诗歌的深远意境。

示例10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是刘半农1920年于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写出了作者对于纯洁爱情的追求和对祖国深深的思念。朗诵时一定要把握好主题,这首诗既可以作为一首歌颂爱情的爱情诗,也可以作为一首表达对祖国故乡思念、依恋的爱国诗。

全诗在朗诵时一定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区分。第一节表现的是天空明净,微风送爽,云朵漂浮在蓝天的景色,应该用开阔的、柔和的语调娓娓道出绵绵情思。第二节描写夜晚月光照在蓝色大海的美丽静谧的场景,月光如水,波光粼粼,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爱恋,可以放低音量,以虚声为主。第三节的“水面落花”“水底鱼儿”“燕子”等语句,可采用较为热情的、灵动活泼的语调。第四节笔锋一转,“枯树”“冷风”“野火”“残霞”,描绘了一幅凄冷孤独的画面,语调低沉。

诗中出现了四次“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四句的表达方式应有所不同:第一句轻轻感叹,与景色糅合;第二句缠绵悱恻,柔情似水;随着诗歌感情的层层推进,第三句心中有了更多的触动;最后一句结合孤独的场景,突出诗人思念故土和爱人的心情,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唤,语调上扬,到达全诗高潮。

示例11我是一条小河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无奈呀,我终于,

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格调幽婉、韵味浓烈、写法新颖。运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小河”,把恋人比作“影儿”,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其生命力。诗中还以抒情主人公“我”的感情流动为情节线索,先描写“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两心相印相随。然后写空间的改变:“我流过一座森林”,又“流过一座花丛”,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恋人那“彩霞般的影儿”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进一步表露了“我”和恋人的情爱。这里又借小河的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从而反衬出“我”感情的不变。本诗同时还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的情爱的悲剧,从意境和情调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前者是幽婉甜美的,后者却充满了悲哀和惆怅。此外,诗人还在遣词造句上显示了他的艺术功力,诗中用“荡荡地”“粼粼地”“柔波”与后面“风又厉,浪又狂”的“大海”相映照,用岸上景物在水中幻化为恋人的“花冠”和“裙裳”与最后“吹折”“击碎”“幻散”相映照,营造了浓烈的悲剧意境,体现了诗人的匠心独运。

示例12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李晓桦

我佩服你

——额尔金勋爵

你敢于发布这样的命令

把古老东方的京都投进熊熊大火

在每片飞灰上写下你的姓氏

扬遍全世界的每处角落

在每寸焦土里埋下你的名字

和野草岁岁生长我不佩服你

——额尔金勋爵

你根本没有敌手

没有敌手却建树功勋的英雄

比拼杀中倒下的战败者还耻辱

焚烧一座没有抵抗的园林

践踏一片不会说话的土地

那是小孩子的手都能胜任的

何用军人的膂力但你毕竟以你的壮举

给你的后裔们留下

足以在餐桌上大嚼永远的威名

给你民族发黄的编年史

订上火光闪闪的骄傲的一页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抬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我更希望

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

当然我决不会用原子武器

对你那单发的火枪

像你用重炮摧毁冷兵器

我希望你是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人

你会满意的

你的对手不再是猛勇而愚钝的

僧格林沁在此

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

从我们这一代起

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

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时空跨度较大,构思独特。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从被侵略焚毁的圆明园惨败景象与祖国昨天的屈辱展开,以一名当代军人的形象向曾经的侵略者发出宣战。诗人所表现的,不是好战,而是洗刷过去耻辱的热望。他宣战的方式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诗人气质特征的体现。

全诗在朗诵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变化。比如第三节,表现对事实的无奈,节奏凝重。第四、五节层层推进,表现强烈的军人意识和英雄主义气概,节奏较为紧张。第六节的语气应该是冷峻潇洒的,充满坦荡、自信和从容。最后一节是全诗高潮,要状态积极,铿锵有力,表现出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与对和平的珍视。

示例13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印〕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在我游戏中间,

有时似乎有段歌谣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过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当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当我从卧室的窗口眺望悠远的蓝天,

我觉得我的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神,

布满了整个天空。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文字上说自己不记得自己的母亲,实则反映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刻记忆。母亲在作者年少时离世,岁月的流逝可以使作者不记得母亲的样子,但是对童年时母亲哼过的歌谣,母亲身上独有的气息和母亲凝注在自己脸上的眼神,都是难以忘怀的。

诗人把抽象的对母亲的记忆,用了三节诗具体描述,用歌声、气息和眼神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永恒的爱。朗诵时一定要温情细腻,吐字力度稍强,但是不要音量过大,采用虚实结合的声音状态来表现母爱的伟大。

诗中有三处情景营造,朗诵时注意情景再现。虽然三节诗对母亲的回忆看起来是并列的,可是情感却是层层推进的,一定要突出层次感,切忌三节诗没有变化。最后一节要缓慢地、充满温暖地道出对母亲的爱。

示例14未选择的路〔美〕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分析与提示: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荒草萋萋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回报的文人生活。诗人在作出抉择后,同时又遗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一条路坚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后的回忆中轻叹遗憾。这首诗朴实无华、清新隽永、寓意深刻。

朗诵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在坚定中透出丝丝遗憾,音量适中,语调平稳,停连有序,朗诵出诗歌的音韵美。

第一节注意停连,“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一定要有停顿。第一节的两句话可以分为两小层,中间也要有停顿。第二节和第三节注意语气的转换。第四节表现出诗人的感叹,同时也体现出对自己选择的坚定决心,这种坚定不需要用呐喊来体现,而是从心底由内而外抒发出来的,朗诵时注意分寸感。

示例15南方和北方汪国真

南方的水 温柔明丽

北方的山 豁达粗犷

两行飞转的轮子

曾载我几度南来北往 我出生在南方

心,热恋着我生长的北方

我爱北方汉子的性格

像北方秋季的天空

——天高气爽

我爱北方姑娘的容颜

像北方冬天的雪花

——皎洁漂亮

呵,我的北方我生长在北方

心,常常思念我出生的南方

我赞美南方的土地

镶嵌着数不清的鱼米之乡

我赞美南方的山水

曾孕育了多少风流千古的

秀女和才郎

呵,我的南方 我爱北方 也爱南方

我赞美南方 也赞美北方

长江两岸的泥土和山水呵

都像母亲一样亲切、慈祥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明白晓畅、清新隽永。通过对祖国南北方的自然景色和气候差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南北方深深的爱恋以及对祖国美丽景色的赞美。

这首诗的基调是热情赞美的,文中大量对景色的表述要饱含感情。朗诵时应该突出南北方的对比,通过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可以达到区别的效果。在描述南方时,语气柔美温暖,表现出南方风光的秀丽清新,南方人性格的细腻温柔;在描述北方时,语气明朗开阔,表现出北方风光的大气豪放,北方人性格的豪爽豁达。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句式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细节上的区分。第四节中,“南方”“北方”两个词是重音,应该加以突出。最后一句话是全诗的总结,感情的升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祖国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深深爱恋和赞美,朗诵时应该感情真挚,声音要延展出去,用落停方式处理。

示例16我的心呀在高原〔英〕罗伯特·彭斯

我的心呀在高原,这儿没有我的心,

我的心呀在高原,追赶着鹿群,

追赶着野鹿,跟踪着小鹿,

我的心呀在高原,别处没有我的心!

再会吧,高原!再会吧,北方!

你是品德的土地、勇气的故乡,

不管我在哪儿游荡、到哪儿流浪,

高原的群山我永不相忘。再会吧,皑皑的高山,

再会吧,绿色的山谷同河滩,

再会吧,高耸的大树、无尽的林涛,

再会吧,汹涌的急流、雷鸣的浪潮!

我的心呀在高原,这儿没有我的心,

我的心呀在高原,追赶着鹿群,

追赶着野鹿,跟踪着小鹿,

我的心呀在高原,别处没有我的心!

分析与提示:这首诗情感真挚浓烈,强烈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诗中描绘了西部高原的壮美;而其中细腻温婉的回旋和对照,又表露出诗人对高原缠绵的眷恋。本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音乐性,大量的反复和回旋,使这支颂歌一唱三叹。豪迈的气度和细腻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时而大江东去,时而浅唱低吟,共同构成了这朗朗上口的诗篇。

朗诵时要注意此诗咏叹调似的特点,既要通过相似的语气循环来体现这种反复咏叹,又要善于变化,避免表达方式单一雷同。比如诗歌的第一节和第四节,看起来文字是相同的,相互呼应,但朗诵第四节时要用更加浓烈的色彩使感情进一步升华,从语气、语调、语势上都要有推进。

另外,注意停连的运用。这篇诗歌在停连上打破了标点符号的限制,比如“不管/我在哪儿游荡、到哪儿流浪”一句,“不管”后面虽没有标点符号也要停顿;“在哪儿游荡、到哪儿流浪”有标点符号却要连接。

示例17一朵小花〔俄〕普希金

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

它早已干枯,失掉了芳香。

就在这时,

我的心灵里充满了奇怪的幻想:

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

它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

是陌生的或是熟识的人的手?

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儿来?

是为了纪念温存的相会,

或者是为了命中注定的离别之情,

还是为了纪念孤独的漫步,

在田野的僻静处,在森林之荫?

他是否还活着,她也还活着吗?

他们现在栖身的一角又在哪儿?

或者他们也都早已枯萎,

正像这朵无人知的小花?

分析与提示:一朵干枯的小花夹在书中,往往是被常人所忽略、遗忘的,而在诗人的眼中,它却成了一件想象的关联物,这也正是诗人不同于常人,诗人之情超乎常人之情的地方。这是一首哲理诗,朗诵时可用略带伤感、充满理性思考的语气来处理。

在一本书中,诗人发现了一朵干枯的、失掉了芳香的小花,面对这朵被遗忘的小花,诗人却陷入深思:这花于何时开在何处?是何人为何将它采下?采花人如今又何在?这联翩的浮想由一句接一句简洁明了的提问来加以体现,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了一首诗,浮现出一个关于祭奠爱情的故事。朗诵时要注意这些疑问句的处理,有的问句仅仅体现的是诗人的思考,而不是真的想得到答案。在几个并列问句出现时,要注意句子高低起伏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示例18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顾城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

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

从黄昏迁来的野花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

它在一个小站上

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驰过

带走温和的记忆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像金桔那么美丽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分析与提示:本诗由长短句夹杂构成三个层次的排比,句式整齐统一,既写意又有建筑美,一盏温暖的灯连接前后,将三幅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景融合在一起。

这首诗的中心词“灯”是一种象征,每一层的“灯”所象征的东西也各不相同。第一个“灯”象征着“家”,朗诵时要注意语气,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像离家很久的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第二个“灯”象征着对“安静”的诉求,繁华都市中的人们往往迷失无助,这时我们需要真正内心的宁静。于是,我们渴求朴素,渴求返璞归真,渴求有一个哪怕只能站一会儿的小站。注意突出“静静驰过”和“温和的记忆”。第三个“灯”象征着对“纯真”的渴望,朗诵这一层次时与前两个层次要有所区别,起伏要更明显,更加开阔和自由,音量也要稍加大,语气中满含热情和向往。最后两句“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回归平静,却要语气坚定,意味深长。

第三节 练习材料

练习1一片槐树叶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呢。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朗诵提示:这首诗是诗人纪弦于1954年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情诗,借用夹在书里的一片槐树叶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朗诵时要把握好基调和节奏,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用舒缓的节奏来表达诗人的乡愁和赤子之心。诗中对槐树叶细节的描写,以小物见深情,除了对故乡的不舍留恋,语气中还透着些许无奈。诗中的感叹词也要深入体会,注意音量的高低变化。

练习2帆〔俄〕莱蒙托夫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着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波,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朗诵提示: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将渴望自由与解放的情感融入“帆”的形象中,激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朗诵这首诗时一定要有情景再现,“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全诗一开始的基调就是积极的、顽强的。“帆”代表着希望,“呼啸的海风”是在追求光明路途上困难的象征。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决不放弃希望。朗读时语气要坚定有力,最后四句注意语气的转换和停连的运用,既要表现情感又要不失理性。

练习3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国风

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伴我走过了多少岁月。

歌声在心头萦绕,

梦般地柔婉、迷惘又凄切,

我悄悄地唱着这首歌,

像讲述一个美丽的传说。

也许它不是一首歌,

是心底流淌的一条河。

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伴我度过了多少寂寞。

我用心把你歌唱,

歌声里有忧伤也有欢乐。

我轻轻地唱着这首歌,

忘记了孤独也忘记了羞涩。

真的。它不是一首歌——

是心在对你深情地诉说。

朗诵提示:这首诗优美缠绵,诗人用歌声来抒发心中的爱恋,这里深深爱恋的不一定是具体指哪一个人,而可能只是一段回忆、一个故事、一个思念已久的对象等等。朗诵时语气要温婉柔情,娓娓道来。第一节突出难以忘怀的依恋之情,语速缓慢。“梦般地柔婉、迷惘又凄切”,后面要适当停顿,表示回味。“是心底流淌的/一条河”,“流淌的”后面的停顿用来表示回味想象,句尾不能下抑。随着第二节的展开,回忆也渐渐明朗,“我用心/把你歌唱,歌声里有忧伤/也有欢乐”,感情随之升华,最终表达出“是心在对你/深情地/诉说”。

练习4走向远方汪国真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

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

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淌,

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

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

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

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

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

我们不停地走着,

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走向远方,

从少年到青年,

从青年到老年,

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朗诵提示:这是一首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的诗歌,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激励人们要热爱生活、奋发有为。人生苦短,要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寂寞,想奋斗就尽管去闯。诗歌的第一句,应该有适当的停顿“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四个字要托住,语调上扬。整个诗歌的基调是积极开朗的。第一节的语气更是坚定有力、充满希望的。接下来的四节是排比小节,语气应朝气蓬勃,结尾处语调开阔,给人以激励。

练习5星星变奏曲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朗诵提示: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开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朗诵时注意适当运用停连,把握好句子之间的关系。音量大小也应随着语意的变化而变化,注意虚实声结合,整体基调要明朗开阔,表现出静谧安详的意境。

练习6我要给父亲当一回父亲郁舟

父亲老了

如同那柄被放置在角落里的锄头

生满了铁锈父亲累了

就如老屋那扇一直站着的朱漆大门

站久了,也累了

一柄锄头要刨多少土地才会停下

它一点一点地被侵蚀

一扇大门要经历多少风雨方可坐下

它一层一层地脱落我看见

一把生锈的锄头

立在潮湿的角落里

守望着窗头的阳光我看见

一扇腐朽的大门站在风雨中

怎么也不肯坐下

始终坚守着恍惚间想起

要给父亲当一回父亲

要接过他手中的锄头

扶他到屋外

让阳光蒸干潮湿

让阳光温暖父亲

然后卖力地举起自己,向地里砸去

要给父亲当一回父亲

小心地把父亲放下

搀着他到屋里

泡一杯浓茶,送上那支烟管

自己于是站在父亲一直站的地方

承受着父亲经历的风雨

要给父亲当一回父亲

只为感恩

只为……

但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朗诵提示:这首诗适合男生朗读,用质朴的声音讲述一段父子之情。朗诵时节奏舒缓,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和感叹对父亲的理解和爱。第一节“父亲老了”声音低沉,“生满了铁锈”语调下沉。第二节“站久了”句尾上扬,紧接着“也累了”句尾又落下,体现自问自答的对象感。第三节“一点一点,一层一层”注意重音。第六节“恍惚间想起,要给父亲当一回父亲”,虚实结合,第一个“父亲”声音偏虚,第二个声音偏实。第七节也有“要给父亲当一回父亲”,这句中第一个“父亲”偏实,第二个偏虚。最后一段突出“感恩”二字,最后一句“但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叹气结尾,可用虚声来处理。

练习7但是你没有佚名

记得那天,我借用你的新车,

我撞凹了它,

我以为你一定会杀了我的,

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天,我拖你去海滩,

而它真如你所说的下了雨,

我以为你会说“我告诉过你”,

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天,我和所有的男人调情好让你嫉妒,

而你真的嫉妒了,

我以为你一定会离开我,

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天,我在你的新地毯上吐了满地的草莓饼,

我以为你一定会厌恶我的,

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天,我忘了告诉你那个舞会是要穿礼服的,

而你却穿了牛仔裤,

我以为你一定要抛弃我了,

但是你没有。是的,有许多事情你都没有做,

而你容忍我、疼爱我、保护我。

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我要回报你,

等你从越南回来,

但是你没有。

朗诵提示:这首诗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写的,她的丈夫应征去了越南战场,后来牺牲了,多年后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首母亲写给父亲的诗。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悲切哀痛的感情,而是用一种平淡的、回忆往事的口吻来回顾过去和爱人之间的点点滴滴。“但是你没有”这句全诗的核心诗句多次出现,最后一句直指人心,全诗慢慢铺垫的真挚感情集中爆发,催人泪下。

朗诵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开始的段落是作者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要进入情景之中,可用女孩子调皮的语气朗诵。随着回忆的展开,语气中要加入爱恋之情,体现爱人对作者的包容疼爱。节奏在展开中逐渐放慢。诗歌中有六个“但是你没有”,不要用相同的语速和语气,要有所区分。最后一节语速慢慢加快,语调上扬到“等你从越南回来,但是”后面有较长停顿,语调下降,音量变小,类似自言自语,饱含深情地道出“你没有”,结束全诗。

练习8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朗诵提示:这首诗将抽象的“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具体的对象上,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时间和空间,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层层推进,抒发诗情。

全诗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朗诵时要注意情感的层层深入,前三节要将对母亲的依恋、对爱人的柔情,以及对母亲离世的哀伤表达出来。第四节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要表达出诗人对故土亲人的无尽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

练习9最后的飞翔宫玺

一只受伤被缚的鹰,

终于挣脱了绳索,

奋力冲上了天空!

可是绳索撕去了它一条腿,

鲜血淋漓,心肝如迸。

为了重获自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