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北欧(套装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05:02:22

点击下载

作者:罗敷,北欧君,缪音子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主义北欧(套装2册)

极简主义北欧(套装2册)试读:

总目录

CONTENTS封面版权信息

这么慢,那么美

越简单 越幸福

目录

CONTENTS

文前彩插

序言 北欧的幸福模式就是中国式的勤俭

第一章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公正与信义:知足常乐的源泉

平等的精神

如何福利不养懒人——信誉与自律

参与即权力:一张选票的重量

就业就像挑伴侣,失业不可怕

大义当前做行动派

第二章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如何使生活充满张力

书与咖啡:一个人的社交

在餐桌上和排队中培养公共意识

FIKA!享受慢生活

慢悠悠,有计划

过好自己的生活

稳中求动的特质

男女真正平等的奥义

善于合作的精神:学习是贯穿一生的事

王子与公主的幸福“榜样”

第三章 为人着想的善良

爱的教育:何谓尊重与理解

亲情是真正丰厚的财富

靠素质能力打造美好生活

整个国家都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尊重与倾听:爱的前提

小小社会活动家:充满爱心的五月花活动

第四章 可持续的花钱习惯

开放型的贸易主张

有钱不要一下子花完

每一滴奶都来自百分百放心的牧场

享受的智慧:让生活成为一种艺术

从0到1:每个人都可做老板

中国风暴:改变

冰火之国“国家破产”的启示

第五章 无需提醒的自觉

融入生活之中的诺贝尔精神

养狗的最高境界是节制

生活是一种极致的体验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建筑

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

凡事皆从“度”中求

第六章 恰到好处的节俭

简约生活——来自心灵的宁静

在小镇做一回生意人:物尽其用

平和中的自然魅力

最好的生活在路上

对大地的眷恋情怀

后记 幸福的精确度

返回总目录文前彩插

我是一个地球人!就像一棵树,它并不知道它长在哪个国家,它只是长在地球上的一棵树。

多读书,给女人以智慧和优雅;多锻炼,给女人以线条和健康;爱和善良,让女人变得夺目;胸中的自信,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优雅、睿智、善良、健康和自信,是女人们最好的衣服。

人若不以喜欢为前提真的难成其事。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看尽沿路风景。

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只是选择了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女人永远不需要当“女强人”或者“铁姑娘”,来赢得男人们的尊重。女人的自强源于女人自身属性的优雅和舒展。

春天生息调养、夏日驾船出海、秋日森林采浆果蘑菇、冬日高山滑雪。序言北欧的幸福模式就是中国式的勤俭文/陈思进

美国人要房子了,借钱买!想车子了,也借钱买!要大屏幕电视机了,再借钱买!欧洲人往往每周工作四天半,周五即使上班,也不过是边喝咖啡边跟同事闲聊,计划着周末的度假行程。没钱度假怎么办呢?还是借呗。反正借贷太容易了,利率又那么低。

这就是美国模式,其经济理论依据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减少储蓄以增加收入并带动经济增长;“需求”重于“供应”,消费可以带动生产;无须金本位,法定货币是可取的;可以充分依赖政府来调控经济。几十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一经济模式的主导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均陷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房市为中心,以高负债和高失业率为基本点的怪圈。像我们儿时玩过的跷跷板,压下这一头,翘起来那一头。

以美国为例,财政赤字、欠债消费早已达到天文数字。但要减少财赤,即意味着政府减少开支、减少大型基础项目、减少个人消费,那样失业率就会进一步上升;而失业率又是房市的最大杀手,房市进一步下跌的话,负资产家庭将越来越多,法拍屋也跟着越积越多,金融机构就将继续沦陷,各行各业也随之受损,金融危机就会进一步加深。要是设法减低失业率,目前现存的私人企业举步维艰,全成了“总裁”(总在裁员),唯一指望的只有政府。但政府又没有钱,在不能增加开支与投入基础项目的前提下,就只能提高税收和继续借债,那么赤字肯定继续上升,两头怎么都无法摆平。

然而在这个地球上,北欧仿佛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北欧信奉传统经济学:视节俭、勤奋工作和生产为美德;认为金本位抑制了通胀,并提供了稳定的货币环境,使经济蓬勃发展;政府应努力担负财政责任来平衡预算;国家政策一般不过分干预经济事务;生产才能带动消费;在供求关系中“供”比“需”更重要,因为良好的“供”创造了另一种“求”。

遵循着这种传统经济模式,使北欧国家踏踏实实地发展生产,靠储蓄、节俭成为全球社会福利最完善、人均GDP最高、老百姓最富有的国家而令世人瞩目。不过,经历了这次经济危机,北欧模式遭人质疑了。《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题目为《丹麦开始削减令人羡慕的社会保障》。通过题目便知其意,文章想以此证明早就下过的结论:丹麦的高福利社会维持不了多久?

不过通篇读下来,原本抱怨连连的负面报道,竟然像打开天堂之门:在丹麦万一失业,立刻就能领取失业补助(相当于失业前工资的80%),前提是必须参加求职培训计划,失业补助金可以连拿4年。

但在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后,丹麦政府顶不住了,因此要削减福利,将领取失业补助的期限,从原来的4年降低到2年。

文中列举了一位58岁的护士,她因病失业在家4年,不仅以一年的时间免费治病,而且还拿着80%的工资进行职业培训,最后获得了电话销售的工作,不幸又赶上这次经济危机,目前又带薪接受秘书职业培训。面对政府削减福利,这位护士因只能领取2年失业金而抱怨连连。由此,引来美国对丹麦高福利能维持多久的质疑。

事实上,像丹麦这样的高福利国家,在北欧还有挪威、瑞典和芬兰。可以这么说,这些国家40年前都不如美国,但回头检视,经过时间的考验,现在情况如何呢?

据一位出差到挪威的朋友回来抱怨,他在挪威时,上午10点之前基本上喝不到咖啡,咖啡店最早也要到10点才开门,而下午6点又准时关门歇业。碰到星期日,所有商店一律不营业,这哪能比得上纽约啊,在纽约人们早上5点就能喝上咖啡,有些连锁店直到凌晨1点还在营业,顾客进去照样能喝到热咖啡。

瑞典的政府机关和政府所属单位,每年的6月上旬到8月上旬要放两个月暑假,特别是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这些由国家资助的文化机构。民营企业则放3周暑假,到了圣诞节及新年期间再放两周假期。也就是说,在瑞典,一般的上班族一年至少有5周带薪假期,再加上其他法定假、病假、事假等,一年中几乎有半年在休假。

夏天,父母跟着孩子一起放暑假,悠闲自在地陪孩子去海滩冲浪,到度假胜地去亲近大自然,抑或到周边国家去旅行,培养亲子之情。于是一个疑问产生了——丹麦人失业有优厚的失业补助金,瑞典的上班族享有暑假(在北美,只有学校师生放暑假),而挪威人似乎并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那么市场竞争体现在哪儿,是不是北欧人都太“懒惰”了?

如果说北欧人懒惰,那为何丹麦、挪威和瑞典,全都名列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列,实行全民保健,国家资助高等教育,还有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依照基尼系数,全球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依次是丹麦、瑞典、捷克、挪威……无论你用哪一项经济指标去衡量,这些国家都能保持在全球前三位。

我们以挪威为例,对于GDP指标,挪威并没有刻意地去追逐,但它在很长时期内总能保持人均GDP居世界前三位;并且连续六年(2001~2006),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方面居世界首位;其2008年的人均收入世界第一;过去几年中,挪威一直是联合国评选的全球生活水准最高、最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全球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都在这里,由于社会财富分配相对均衡,北欧这些高福利国家的企业,其CEO的薪酬与工人最低工资一般相差2~3倍,最多不超过7倍,不仅每小时劳动生产率及平均小时工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且国民总收入挪威在美国之前排第四,丹麦紧跟美国列第六,瑞典第八。

但是别忘了,北欧国家人人都可以接受良好的免费教育(美国的大学学费高昂),因此就业率高。对于北欧人而言,工作似乎已不是谋生的手段(可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而对于像CEO那样的顶级高层来说,由于高所得税(最高可达83%),其税后收入实际上比清洁工只高一点儿而已。显然,他们很在乎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又为社会做贡献。

有鉴于此,即使在金融风暴过后,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的统计,挪威的人均GDP依然高达79085美元,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于卢森堡;丹麦排在第五,达56115美元;美国只有46381美元,排在第九位;挪威和丹麦高出美国一大截。然而失业率呢,挪威仅为2.6%,丹麦是4.2%,美国高达9.7%(加拿大8.3%,英国7.8%)。

事实上挪威土地贫瘠、地貌多变,主要由山区和高地组成,包含许多冰川和瀑布;地质多半是花岗岩和片麻岩,板岩、砂岩和灰岩也都很常见。由于挪威属高纬度地区,白天的季节性变化非常大。从5月下旬到7月下旬,有长达20小时的白天。相反,从11月下旬至1月下旬,北方的太阳永远高于地平线,日照时间很短。极昼与极夜的天然生存环境,养成挪威人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和爱好户外活动的传统。

20世纪60年代,挪威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被发掘,经济繁荣得以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占出口额的45%,只少于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原油出口国,而出口占挪威整个GDP约20%。

挪威石油资源如此丰富,2008年人均收入世界第一,德国又在不远的隔壁,是最有资格发展汽车工业的国家。但挪威政府并不鼓励“开车文化”。在挪威人的概念里,没有一辆车是“绿色”的(包括所谓的环保车)。在挪威,汽车广告必须是告知“真相的广告”,国家消费者监察部2008年1月发布了新限制,禁止汽车制造商使用“绿色”“清洁”和“环保”字样的广告。

因此几十年来,“步行上学”一直是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府的市政规划:父母被明确要求不能开车送子女上学,以促进孩子积极的生活方式。为了确保孩子步行路线的安全性,政府通过立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堵塞,甚至在市中心也不例外。天然的生存环境与政府的正确疏导,使挪威人的徒步远足(步行或慢跑到想去的地方)和喜爱滑雪的习惯代代相传。

在挪威的马路上鲜有豪华轿车争奇斗艳,人们并不视开豪华车而高人一等。奥斯陆的市政当局最近购买了3000辆自行车,供广大市民使用,而且市政府购车的速度还在上升,马路上完全被骑车人和走路的行人所包围。仰望城市的天空,蓝天白云,这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石油出口为挪威带来了滚滚财源,但挪威政府并没有大手大脚地乱花钱。相反,挪威人非常理智,他们深知总有一天地底下的石油会被挖完,未来石油的收入是不确定的。挪威政府从1995年起,便把石油收入储存在一个主权财富基金账户——全球政府养老基金。预测表明,挪威养老基金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基金,据保守估计,挪威的养老基金到2017年,可能高达9000亿美元,活着的每个挪威老人都是百万富翁。

2010年,国际经合组织根据加拿大的“商业繁荣潜力指数”,对未来10年经济发展将呈现繁荣景象的30个国家进行了预测。依据各个地区的人口、贸易、能源、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指标,在这些未来将获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中,瑞典、挪威和芬兰名列前三甲,美国排在第十二位。

从排名看,前三位全都是北欧国家。尤其是挪威,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缓慢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它能够免受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它的经济发展潜力反而比美国大。因为挪威人的价值观和种种传统观念深入民心,我们无法想象,这么富有的北欧人,居然节俭到令我们匪夷所思的地步,令金融霸权绝无可乘之机。

在挪威的街头拐角,勤俭商店(中国过去的旧货商店)随处可见。说来不信,生活在挪威,假如有一天你为孩子过生日,拆开礼物盒,看见里面是洗涤干净的旧衣物,千万别大惊小怪,这在当地已蔚然成风。当然,假如把这一场景搬到中国,我们也无法想象送礼之人还有何脸面做人。

卢梭说过,劳动和节制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劳动促进人的食欲,而节制可以防止贪食过度。挪威人爱好运动的习惯没改变(他们很少开车,政府也不提倡开车文化),传统的饮食习惯也没改变。挪威的传统食品里,鱼、肉、土豆和蔬菜依然是餐桌上的主角。即使有钱,外出就餐对他们来说也很难得。挪威的餐厅规模普遍比美国的小,其提供的食物分量也比美国小,在美国为一人份的菜品,到了挪威就变成三人份。直到现在,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快餐文化,根本无法在挪威流行起来。

写到这儿,有必要插一句,原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很健康,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再佐以豆制品、蔬菜瓜果、鱼、蛋、家禽和少许肉类。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八大菜系世界闻名,烹饪技术也最发达,众多传统名菜、地方小吃更是风味独特,不仅深受中国人喜爱,而且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但许多人却在某种程度上丢弃了传统的中国美食,引进美国的垃圾食品。

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些典型的美式快餐像牛肉汉堡、乳酪、炸薯条、炸鸡块和可口可乐富含高脂肪、高油脂、高盐和高糖。麦当劳的总裁在50多岁便英年早逝,酷爱垃圾食品的克林顿在50多岁时心血管堵塞了80%,这些都凸显了美国的饮食文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挪威的糖尿病病例在西方国家是最少的,只占所有病例的3.6%。几年前的一项调查发现,挪威只有15个成年人因超重引起糖尿病,其中一人还是新移民。

纵观挪威人的生活方式,不正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勤俭持家、积谷防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及绝不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吗?正因为实行传统的经济模式,使这些北欧国家逃过了经济危机,而且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实践证明,他们的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

因此,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美国来质疑丹麦这样的北欧国家,面对全球分配最公平的丹麦和挪威,那些说什么高福利必养懒人的经济学家,难道不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吗?

而中国应该重新审视一下,究竟是继续向美式生活靠拢,还是从更高境界上重回自己传统的生活模式?第一章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你一定会想知道,为什么北欧人愿意交那么高的税;其次,你才会想为何北欧福利制度不养懒人。公正与信义:知足常乐的源泉

就像北欧对付熊孩子不能打屁股一样,北欧对待触犯法规的子民,永远也不能施行如新加坡那样的挞刑。怎么办?说来其实简单,无非各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以及透明的制度,和时刻惦记着娱乐政治家的媒体,仅此而已。所以说起北欧各国的廉政之路,似乎乏善可陈。掰着指头数一下那些因“贪污”而下台的官员,你甚至有一种“这样也行?”的感觉——一不小心忘填一张个人税单都可导致逃税和不讲信义而下台!媒体天天端着镜头拿着笔头想要找到政治家的污点,但要从经济上发现问题则极为困难。所以公务员这样的职务在北欧永远也不会列为“丈母娘选女婿”的标准。

北欧国家的政府首相和大臣们没有什么特权,甚至在1986年社会民主党人首相帕尔梅遇刺以前,首相外出也不配警卫。国家“重臣”们一般都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自己驾车上下班。如果出差去外地,则常自己乘出租车去机场,亦无人迎送。首相和大臣家里,不讲究有服务人员或厨师。北欧人工最贵,首相请不起。所以有一天你忽然发现新搬来的住在隔壁的邻居好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不要怀疑,也许他就是当年才当选的当红首相!

北欧国家政府官员医疗照样要排队,生病没有特护病房,退休没有老干部疗养中心,关键是隐形存款藏不住,甚至想要合理避税都得想尽办法。比如全球知名品牌宜家家具的创始人英格瓦·坎布拉德,传老头子创业时为了避开瑞典高税收,而将公司注册在了避税天堂瑞士。如今年老恋乡,落叶归根搬回瑞典居住,被瑞典人民鄙视得狗血喷头:年富力强时逃税,年老时却要来享受瑞典的高福利,唾弃之!其实老头子身家千亿,自然不在乎一点老年福利。但对于向来不崇富的瑞典人,千万富翁和一介平民的价值是一样的,大家要的是公平奉献!

北欧人的观点是你挣多少钱与我无关,你花政府多少钱却与我息息相关。因为那些税收里的每一分钱都与社会每一个人有关。这就是欧美政府官员明白的地方,宁可惹些桃色新闻对不起夫人,也不敢贪一分钱失去在社会与民众中的信用!当然惹了桃色新闻一样下台,因为北欧人眼里爱情、婚姻的神圣同样是不可侵犯的。

就像北欧几乎所有公司都是开放式空间或透明玻璃墙一样,大家工作时间在做什么一目了然。即便是非透明空间,办公室通常也总是开着门。办公场所的功能就是与人交流沟通,大脑和大门都要最大限度地开放。下班后回到家的地方,才是个人隐秘之所在,任何人非主人允许不得踏进其家门槛半步。

北欧习惯了公共场所凡事透明,计划、任务如此,财政亦如此。何况北欧人一直提倡均贫富,不分行业贵贱,重视人的劳动价值。大家收入低也低不到哪儿去,高也高不到哪儿去。收入低交税低,收入高交税高。税后一清算,一下子就把大多数人的收入拉到一个相差不多的水平线上了。

在北欧即便个人收入保密,但是你所处行业的收入并不保密,稍微一算,只要知道你所从事的行业,就大概能算出你的个人收入。奖金等这种弹性很大不利于走税的收入,在北欧机制里几乎不存在,做得好的话就直接涨工资。

在这种外有盯梢、内有机制透明的双重监督下,北欧大小官员时刻处于“十面埋伏”。别说偷偷接受贿赂,或偷偷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公开透明的一键制简直让你无处遁形。只要在国家互联网上键入你的人口号,那么你所有的信息都会一览无余地出现。所以你除了能从办公室里带走用来补充体力的几颗糖,是带不走任何其他东西的。

每一个北欧人都深深懂得,在这样以诚信和名誉为本的社会,丢了诚信甚至比丢了官职更可怕。人们将贪污、逃税甚至逃票这样的人生污点称作墨鱼事件,一个人只要有过墨鱼事件,你求职、贷款、开公司,都将会遭到相关部门异于常人的严格审批,且通常会遭拒。北欧人自古崇尚骑士精神,具有英雄主义情怀,如果因此而使人格受损,自己也是无法原谅自己的。虽然媒体经常拿他们开涮,但那是另一回事。

除了道德体系的建立,公平与分享亦是北欧人社会意识的基石和前提,甚至在幼儿园里一岁半入园的孩子都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公平与分享的意识。近几年的幼儿教育更是打破传统,率先提出在性别上的公平待遇。最明显的就是在玩具上不再强调男孩玩具或者女孩玩具,以免过早地确立孩子的性别意识。

另外学校淡化特权意识,孩子很少攀比谁家比谁家有钱,其实北欧社会一贯提倡“均贫富”的治国理念,不仅提倡,而且认真执行。收入越高,交税越多,所以孩子们在一起,若要论虚荣,只能比谁比谁酷、有个性。

如果只是做到公平,那么显然低估了北欧国家的文明高度。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公正,才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共赢。

公平并不一定意味着公正,在公平的前提下,重视和关注个性化的突出和发展,将人性化发展到极致,关注每一个哪怕最微小的单元,才是公正社会的意义之所在。在这一点上,北欧国家早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如在北欧国家东风渐起的同性恋群体,提出国家的婚姻法赋予了每一位公民受到婚姻法保护的权益,这是公平的。但是对那些不愿与异性相恋结婚的公民,便无法享有婚姻保护的权益,这是公正的吗?所以近年来包括冰岛、瑞典在内的北欧诸国,率先对同性恋婚姻持开放态度。

2010年6月27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议案在冰岛议会被一致通过。从此同性婚姻也受到与传统婚姻一样的公正待遇。不仅议会通过,冰岛女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和她的爱侣、女作家乔尼娜·莱奥斯多提尔更是当天结婚!每年一度的同性恋游行规模越来越庞大!每到夏日,北欧街头彩虹旗到处飘扬。在这些飘扬的彩虹旗里,你不仅看到北欧社会人们的宽容,也看到对待不同事物量身打制的公正。

当推动一个社会进步的阶梯是基于包容、公平、公正、信义之时,人们才会得到真正的福利,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平等的精神

北欧是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高平等性和高均衡性社会发展模式的国家。其经济运行体系可以简化为:斯堪德纳维亚模式=福利国家+国家干预+合作主义+平等的精神。

北欧的社会平等体现在诸如国民收入、福利平等、官民平等、性别平等方方面面。

在中国年轻的妈妈爸爸一直热衷于探讨孩子富养穷养之问题,在北欧国家这并不能成为问题。北欧国家的父母们,用爱心和耐心培育孩子的观念,则会使孩子终其所生受益无穷。

性格乐观,为人平和,工作无贵贱之分,凭兴趣选择工作的北欧人,是北欧国家发达与进步真正的基础,而为之奠基的,必定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早在社会民主党成为瑞典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之前,瑞典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社会保障,这与宗教传统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从路德宗16世纪传入北欧诸国,信仰里的“爱你的邻居”的观念,立刻与瑞典、丹麦等民族在海盗时期形成的互助合作精神产生强烈共鸣,两者融合在一起,深刻地影响了北欧民族精神的形成。

19世纪是现代社会福利政策的“孵化期”,政府开始逐渐从教会手中接过社会福利的责任。瑞典政府鼓励妇女就业和参政。女权之风在以瑞典为首的北欧国家甚盛,从英国女王、丹麦女王及未来的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来看,就知道北欧国家在性别方面从来都是必须平等的。

早在20世纪以前,瑞典就有不少支持女权主义的良好传统。曾经读过一本经典瑞典小说《汉娜的女儿们》,一个家庭三代女性的故事。讲了这个家庭三个女人的命运:奶奶汉娜生活在瑞典农业治国年代,给富有的农场主当帮佣,小小年纪被农场主的儿子强奸也忍气吞声,把遭遇的不幸归结为个人命运。在男权具有绝对权力的时代,即便她发出呼声,蒙羞的还是自己。

汉娜的女儿约翰娜目睹母亲的境遇,性格独立而坚强,选择向社会发声。而她处的时代,也正处于瑞典社会转型和女权意识觉醒期。父亲的教育角色开始参与到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来,两性平等的意识被摆到桌面上,以约翰娜为代表的女权主义崛起的一代,开始从厨房走向职场。不仅如此,在爱情和婚姻中,也不再扮演被动和任人摆布的一方。

约翰娜的女儿安娜,像现在瑞典社会所有新一代的女性一样,通过妈妈和奶奶两代人的努力和争取,女权意识早已融合进骨子里,血液中,且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我们也不妨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瑞典女权主义崛起之路的“女权运动史”。在这方面,“汉娜和她的女儿们”功不可没。

也许直到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还在为女儿的嫁妆而常和亲家闹得脸红脖子粗,又或者直到现在很多国家家庭遗产根本没有女儿的份儿。而早在1845年的瑞典,议会就已经通过了给予妇女遗产继承权的《妇女继承权法案》。所以现今的瑞典议会中,女性议员的比例高达47%,高居欧洲之首。

女人的修养与文明高度,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高度。在全民关注的收入和福利上,瑞典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分配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突出了“全民”的意义。在瑞典,养老金人人都有权享受,并不是有工作的人才有。给妈妈和小孩的补贴也一样,每个家庭都有份,按小孩的人头发给。比如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政府视每个孩子为己出,每个月针对每个孩子免费发放的1000克朗左右“牛奶金”,一直到孩子16岁成年那天,其间不会中断。

在孩子两岁以前,妈妈会有每天200多克朗的“妈妈金”。有工作资历的会按工资比例来发放,得到的更多。像新移民那样没有工作资历的妈妈们,则最低限度亦如上所述,每天至少补贴200多克朗。我的女儿出生于2006年8月,而那时作为新移民的我才刚刚踏上瑞典土地不久,别说去工作了,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得首先学习瑞典语,受到的都是免费教育。但作为新移民,除了我的“妈妈育儿补贴金”,孩子也享受着“宝宝牛奶金”的补助,直到她年满16岁。

相对其他成千上万享受着这笔补助的孩子,我的女儿只是其中一例。作为妈妈,如果是工作的,育儿补贴会根据其工资收入的80%来核算,相当可观了。这也是为何很多瑞典女人会一拖再拖生孩子的期限,过了三十五六岁生孩子的大有人在。诚然,享受无拘无束没有孩子的自由生活是原因之一,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工作几年之后一旦育儿,就可享受高额的带薪育儿假。这笔账,即便是被丰厚的国家福利惯坏的瑞典男女们,也还是会算的。

北欧人对待利益的特点是:不合法不属于自己的绝不染指,合法范围内的则积极争取。北欧的经验充分证明高增长和公平分配是可兼顾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之间不仅并不冲突,而且福利和社会公正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是可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同时,福利导向体制和民主、自由之间也没有冲突。

因为有闻名遐迩的瑞典奶爸假,瑞典的爸爸们是不会错过陪着孩子一起长大这个过程的。如果收入没有老婆高,那就乖乖在家带孩子吧!被瑞典女权主义驯化了的瑞典男人们晒出来的奶爸照,一个一个都是标准的“贝克汉姆+小七”组合。那绝对的是:老婆你就负责风华绝代吧,孩子交给我!居家汉子的不二写照。帅帅酷酷的瑞典奶爸

长达一年的带薪“爸爸假期”,爸爸们在孩子6岁以前,可以随便选择一年,尽享与孩子亲密相处、共度美好成长岁月。且近年来,爸爸休育儿假成了几乎硬性的一个规定,为的就是避免孩子在婴幼儿期缺少爸爸的关爱。

这是北欧国家从长远看的聪明之举,虽然妈妈爸爸们这么多假期貌似消耗了工作资源,但是在双亲的共同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健全的人格与体格,以及早早养成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将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对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与其后来去投入资金与精力纠正一棵长歪的小树,不如早早施以优厚的阳光雨露,使其茁壮成长,用正确的态度尽一己之力而奉献于社会,这是社会制度与制度下的个人双赢的局面。如何福利不养懒人——信誉与自律

北欧的福利制度有多好?除了那些明显用在瑞典人身上的优厚福利,在移民身上的福利一样丰厚。2006年我刚来瑞典时,在语言班结识了一个来自斯里兰卡的移民同学。这位身为母亲的同学,带着脑瘫的15岁的儿子,她和丈夫来到瑞典时几乎一无所有:语言不通,儿子重度脑瘫根本不认得人、无行走能力必须坐轮椅,丈夫失业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获得人口号,同学立刻毫无悬念地申请到了瑞典的生活福利补助。

过了两年,同学一家签证到期,该回国了。同学哭述不愿离开瑞典,因为一旦回到生活匮乏的斯里兰卡,先不说她和老公的生活状态,儿子的医疗会立刻失去保障。这意味着像所有智障者一样,儿子会在斯里兰卡度过无所依靠、任人欺侮的一生,而且很有可能早夭。然后不出意料,同学苦难的申述打动了瑞典移民局,全家获得永久居留签证。

这还不算,像对待所有残障人士一样,政府还为同学的儿子安排了一个全天候的医护人员,这时,你就会看到瑞典福利背后的人性化制度。因为脑瘫的儿子只认同学一个人,为此政府安排同学去学了一年半护理。一毕业立刻聘同学成为她儿子的专有医护人员。这一来不仅解决了儿子的医疗看护,同学自己因为照顾儿子也算得到了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两全其美。

闲暇之余,大家聚在一起都感叹:“就算不聘你,不给你分文,作为孩子的母亲,你也会尽职地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的呀!”于是提到瑞典福利,就常常想到同学一家,便更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在支撑着这样一个强大的福利系统走下去!

北欧人身上体现的是:福利最好的地方,最具有维稳与求变的意识。只要有强大且透明的税收制度的支撑,北欧的福利制度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虽然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而有所下调,可北欧诸国仍然是地球上福利最为人所称道的国家。

开涮明星那只是小儿科的游戏,媒体大众更尖锐的批评矛头时常指向人民的公仆:政府。税收的第一含义乃是效率,第二层含义便是公平透明。法律与社会舆论监督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简直是360度无死角。这方面,瑞典曾经的某女大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为被揭露曾经偷逃半年的有线电视缴费,舆论哗然,不仅依法补足所欠费用之罚款,而且被迫离职。

北欧诸国如果个人信誉受损,那后果是相对严重的。有些外来移民抱怨北欧工作不好找,怀疑对其有种族歧视所致。岂不知是自己酿下苦果在先,或是两次逃票记录,或嘴馋对湖里野鸭下手,看起来都是小事,其实都是影响整个人生的大事。诚信与守则,北欧一键到底的个人户籍制度,有效地约束了人的道德价值。严惩不贷的逃票措施,全国联网的户籍信息,促使北欧人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信誉。

你一定会想知道,为什么北欧人愿意交那么高的税;其次,你才会想为何北欧福利制度不养懒人。

北欧五国中的瑞典,也曾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过程。瑞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立国,免受战火的摧残,由此保全了瑞典的工业,再加上后来采取自由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制度,商品及大量自然资源如木材、铁矿等出口到战后物资极其匮乏的欧洲国家,在重建中大大获利。这长达20年的经济爆炸式增长,使瑞典一跃成为北欧首富。

几乎每个国家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都有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这是为国家发展交的学费。瑞典亦不例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满血复活的经济促使瑞典政府乘胜开始建设巨型的福利国家制度。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的模式开始运作,甚至曾经为了缩减社会贫富分化,政府所制定的边际税率竟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02%。所谓边际税率,指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比如针对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102%即意味着收入每增加1元,就要多交1.02元的税。所以边际税又称之为负税,即赚得越多,交得越多甚至要倒贴。

许多人开始对不堪负担的边际税产生怨言,并终于在1976年,由瑞典著名童话女作家、写下《长袜子皮皮》及《淘气包埃米尔》等著名作品的阿斯特丽德·林格伦(Astrid Lindgren)引爆。试想一下,如果你每月才挣7000元,交税就要8000元,出去工作了不挣钱反而要倒贴,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的林奶奶当时一怒,大笔一挥写出一篇讽刺小说,毫不留情地尖锐抨击政府制定这种所谓“边际税”的愚蠢政策。这一行为无异于油锅点水——激起了瑞典全国的千层波浪,使瑞典政府及时惊醒,及时开始考虑调整税收及经济政策。

为了拯救国家经济,瑞典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实施大规模的经济自由措施,具体到经济改革及自由化措施,减少税收及福利开支,废除行政垄断,减少管制,采取浮动汇率,公共服务亦允许私营企业参与其中,这一国策为大多数瑞典人所接受和认可,并渐见成效。在“从襁褓到坟墓”政府包办的一生中一代代成长起来的瑞典人,因为体会到了这个社会模式给大家带来的福祉,所以不仅心甘情愿交上高额的税收以保证丰厚的福利,也更情愿下一代继续享受这样的福祉,就这样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瑞典国家文化象征符号之一:风一样的女孩长——袜子皮皮

单看工作福利中的带薪病假以及福利育儿假,你就知道北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经济模式的循环。比如带薪病假,瑞典病假工资一般相当于你正常工资的80%。

说来有趣,很多初来乍到的移民都认为这里“看病不要钱”。但这要看是看什么病。瑞典每个区都有一个小型医院,或称门诊。通常当你感觉不舒服,就近去你所居住的小区门诊。门诊需要挂号费100~200克朗(相当于人民币150块钱左右)。进行简单的初步诊断后,如果需要进一步就医,门诊会负责联系安排你去大医院做正式的检查。除了门诊费之外,其余一切后面的检查诊断都是免费的。通常如果只是咳嗽或者腿疼等小毛病,医生会让你排队等。而这个等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我自己有过一次亲身体验。

刚到这里的第二年,可能是对花粉过敏,我咳嗽很厉害,简直像哮喘一样,说每晚咳至天明也不夸张。去医院看了,然后医生让等。这一等就半年,再接到复诊通知时,我基本上咳嗽已经好了——硬是我活生生咳好的!

这是通常头疼脑热的病,医院真的很怠慢。凡事有利有弊,这也是免费看病的弊端,不是伤筋动骨的大病,医院是不会白白让你花纳税人的钱的。但是对于孕妇、儿童和重症病人,这方面的医疗福利简直可说惊人的勤谨和到位!尤其重症病人,医院为之付出的包括手术、医药等各种高昂的费用,此时别说几十万,就是花费几百万,医院也会在所不惜,且患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虽然说是政府包办的一生,但那只限于生活的最低保障。为了有一个更为丰厚的晚年,出去工作是不二的选择,因为退休以后发放的退休金比例,都是以你曾经的工资为基础的。如果不去工作,以工资为基础的这些保障就会大大缩减。

再往下说,如果不去工作坐吃福利,交不上税,强大的福利制度就会崩盘。福利制度崩盘,富足的生活顿时没有着落,生活质量随之大打折扣,罪在自己,而祸及后代。这就是每个自律的北欧人的忧患意识。

何况每个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北欧人,即便制度容许,自己也难以接受有手有脚有大脑而不去工作在家坐吃福利的生活。因为北欧人深深懂得,人此一生,并非只为当一个“Soffpotatis”(沙发土豆,瑞典语俚语,指一无所用的家伙)而来。在强大的福利制度背后,你看见的是一群更强大的乐于挑战自己和不断创造生活奇迹的北欧人。也许探索研究真的是有钱有闲有想法的人干的事,北欧多发明创造,与其背后的靠山:丰盛的福利制度分不开!

福利制度像人生的试金石,又像一把双刃剑。这种制度下良好的教育造就了穷其一生不断进步与学习的北欧人,或者称之为北欧精神:不惧改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所以当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张胎儿在子宫里的照片是瑞典人拍的,或者来自于2014年的最新报道之世界首例子宫移植案例——这个在医学领域孜孜不倦探索而取得成功的医学团队,正出自笔者所在的城市瑞典哥德堡。那么瑞典人,乃至整个北欧人,在强大的福利制度支撑下,透过繁杂的生存表象,尊重生命赋予的一生,宁静淡泊却不虚度,热爱学习与探索未知,也就不足为奇了。参与即权力:一张选票的重量“闷骚”的北欧人民,大家可以漠视权力,却绝不会漠视自己手中选票所代表的公民选举的权利,这是高度的民主意识和对国家负责的主人翁态度,极少有人弃权。就拿2014年来说,瑞典1000万的人口,有将近700万人参与了投票。也就是说有86%的瑞典人参与了投票。移民也不例外,2014年大选中,3%约20万像我这样的移民均投了票。

大家的选举将决定国家未来四年由哪个政党来执政,行使什么样的新政策。北欧人不屑于参加国庆日,很少高唱爱国歌曲,但是却全都珍视自己的选举权,因为新的执政党关系着自己未来的生活质量,与自我生活息息相关。

瑞典实行多党制,诸如温和党、基督教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等,这种政党格局已形成半个多世纪。每四年一次的大选,是瑞典人民举国关注的一件事。无论在电车上、朋友聚会时,甚至酒吧里,都会听到大家讨论各党执政方针利弊会给大家带来的生活上的影响,比如税收的增高等。但讨论归讨论,你若问对方:决定好投哪个党了吗?即便是最好的通常无话不谈的朋友,此时可能也不会直白地告诉你要投哪个党。顶多会保守地告诉你:“还未决定好,在考虑。”

当年,我踏上瑞典的国土不久,就经历了一场瑞典大选。我家夫君自己投选票,也领我见识瑞典人民如何投选票。投票点设在每个生活集聚区,走几步路就到了。沿路各个政党的宣传画报比比皆是,口号无非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税收、教育、医疗等等方面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来投票的人不多,穿政府制服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顺大厅一溜乃各个政党的选票表格,大家排队进入大厅。你选哪个,就拿哪个政党的表格。

有趣的是很多人哗啦啦拿了一大堆表格,几乎每个党的表格都拿了,其实只选一个。我问夫君这是为何,“为了迷惑人呗!”夫君答。这话当时听得云里雾里的,后来才懂了,原来投票给谁是秘密的,只有自己知道就好。甚至夫妻间也不可泄密,就怕两口子选的政党不一样,意见不合打起来,影响家庭稳定团结。虽然是玩笑话,夫妻间投票确实是不带商量的,自己做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瑞典人骨子里的独立性。即便是夫妻,也有各自的生活思想空间,自己的生活空间,对方“非请勿入”。

选票大厅里呈半圆形布置着几个表格填写点,用帘子挡着,投票者单个儿进去填选票。我识趣地在外面椅子上等。那次的大选经过票数几近相同的角逐,终于尘埃落定:由温和党、人民党、基督教民主党和中心党等四党组成的右翼联盟获胜,业已连续执政12年的社会民主党以些微差距输掉政权。

提起高福利,很多人只窥一斑,总是认为高福利制度获得了真正的“无产阶级”和懒人的选票支持。话有三分道理,但是一般人看不到的真相是:正是交纳高税的中产阶级在支持福利制度中起了关键作用。几十年中,瑞典的中产阶级一直缴纳高税,为了换取良好的退休金,使孩子受到有质量的教育,并获得有效率的医疗。在交完税之后,他们已经所剩无几,没有多余的钱购买私人保险。

这种制度,即个人与社会缔结的一个长期合约,任何有关减税的美丽承诺,都不能中止这个合约。由于中产阶级已经付出了高额的税款,他们因此认为自己有权享受福利制度的回报,这个制度就必须继续下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4年刚卸任的瑞典首相林费尔德。这位才40出头的年轻首相,其成长经历几乎和我家夫君以及千千万万那一代正当盛年的人的生活轨迹如出一辙:成长时期正是社民党的福利社会大发展的时期。作为这个制度的受益者,林费尔德从一出生就享受儿童津贴,中小学时期享受免费教育、免费巴士和免费午餐,读大学时享受学习津贴。

尽管从父母的创业过程中,林费尔德看到高税收制度下企业家的艰难,因此参加右派党。但经过长期在野和很多次选举失败后,右派党终于认识到:福利制度在瑞典,几乎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社民党的政策是大多数选民所依靠的,凡是想要赢得选举的政党都不能挑战这一政策。右派党因此停止了不聪明的做法,于是,这次选举成为围绕社会民主主义政策的一次竞赛,左右双方较量的中心是:看谁能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瑞典民主党的主张之一,就是排斥移民,尤其是难民。这些从索马里、伊拉克等战争国家来的大批难民,除了一身的恐惧,几乎一无所有。瑞典政府为其免费提供包括住宿、每日生活所需以及孩子教育、医疗等的一切费用。接受难民,热情慷慨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显示出瑞典这个多元化国家善良、公允和人民从善如流的一面,但也不排斥充斥其中不友好的反对之声,比如以瑞典民主党为代表的一小部分。

但正是这一小部分,成了瑞典两大联合党派谁上谁下的筹码。最近新上任的罗文政府,提出的国家财政预算由于瑞典民主党的搅局遭到否决。预算未通过表决,意味着新政府工作压力重重。不过,只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新政府手里的牌就不会输得太惨。就业就像挑伴侣,失业不可怕

当我第一次见到在学校里做打扫的这个个子高挑的瑞典金发美女安娜时,惊呆了。其时安娜高中才毕业,还没打算上大学,也就是正在所谓高中毕业后的空当年。在中国,凭这年龄身材长相,随便做个嫩模月赚几万不成问题啊!可是,这个美女,是在做清洁工。好奇之下,就问她为什么做如此选择。“为什么不呢?”她热情开朗地和来来往往的学生打招呼,“这个工作的时间很适合我,早上7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然后有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可以由我支配,做我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很适合我!”我当时无语。

再见她,是几年后的北京瑞典使馆。度过了两个空当年,她方选择开始大学生活。毕业后,用她积极乐观的态度,找到了瑞典使馆驻北京签证处的一份工作。以为她会就此稳定下来,谁知不然,她告诉我计划几年后辞掉工作去西班牙住几年,而最大的理由就是她喜欢西班牙的舞蹈。

话说回来,这个美女虽然高中才毕业,但瑞典年龄对工资的影响不大,不会论资排辈,不论工作还是收入能力占主导。就拿我熟悉的教育行业来说,通常一名任课教师在学校会担任至少两门课的教学。如果按小时来算,一小时按三个小时的报酬。就是说教课一小时,但是学校会付三小时的报酬,另外两个小时算备课费。这样的话,你教了两门课3个小时(每门课一个半小时),就相当于上了一个八小时的全天。在瑞典一名代课老师的工资大约在是2.8万~3万克朗,除去税收,能拿到2万~2.3万克朗。这个行业的收入中等略低,但也许能作为瑞典各行业收入的一个比较点。

所以总体来说瑞典的工资,税后的话,高科技领域的大概在四五万克朗左右;打扫清洁护理等工作,大概在一万七八千克朗左右。因为国家要有意平衡大家的收入,不至于出现两极分化,所以虽然各行各业收入略有差别,但总体还是处于平均水平。

说句题外话,唯如此,北欧人的心境才难得地如此平和,当个人收入不再成为奋斗与论输赢的目标之后,人们才会静下心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所以在北欧,人们个性中的特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凡做事开头,必问一句:“这是我想要的吗?”不论工作、学习、宗教信仰,甚至男女朋友的选择。比如婚姻,我们有句话,谈对象选伴侣讲究“门当户对”。这个门当户对里更多是物质财力权势上的门当户对,比如世家子选世家女。

外国人谈论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而这个门当户对里讲究的是两人之间“小宇宙”的兴趣爱好、个人修养与性格上合拍与否。除了王室的婚姻。但王室的婚姻现在也讲究两个人“小宇宙”之间的和谐与合拍。看对了眼,公主也可以嫁给街头健身房的教练。

所以在这里不得不啰唆一句,以正视听:盖因中国女嫁外国男这方面,人们有个认知的误区,总认为娶咱女同胞的外国人不是混得不好的就是好吃懒做酒鬼无赖吃国家低保救济的。坏婚姻有没有?有!到哪儿都有!那些不以白头偕老为目的的婚姻就更别提了!设若是心怀叵测为了一个目的嫁到国外去的,遇人不淑,那婚姻的确惨了!

但就我所见,若是真心相爱而结合的国际婚姻,人的确是过得比较幸福的,且生活质量也很高。像环球旅行,年度滑雪,春日午后在家中后院满树苹果花下的躺椅上喝咖啡晒太阳这种事,尔等小资抑或业界大佬孜孜不倦喋喋不休构筑于脑海的理想生活状态,对这边经历过婚姻惨痛而后邂逅真爱的大妈们则是一种生活常态。婚姻里的喜欢、快乐、珍惜,中国人懂,外国人也懂。

再说回前面的话题。良好的体制不仅保证了收入稳定的中产阶级的利益,也保护了低收入人群的权益。比如每年瑞典浆果蘑菇成熟,都需要雇人去森林里采摘。这些工作以前是瑞典需要钱的大学生和年轻人去做,后来由泰国、菲律宾等国的人垄断,每年夏天这些雇主会专门从其他国家组织人通过职业中介进入瑞典采摘。为了防止剥削与压榨,瑞典制定出浆果、蘑菇采摘工人的最低收入下限为16000克朗/月,否则算雇主违法。

事不在大小,兴趣第一。既然各行各业收入差别不大,以兴趣为第一选择就成了就业的最低标准。北欧各国也鼓励人们去大胆尝试不同的工作,以找准未来的职业定位。政府提供大量实习机会的措施保证了大家在尝试不同领域的时候,还有一定量的经济收入。这个措施,就是职业规划措施。除非那些天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坚持不懈努力去达到的极有目标感的人,否则还是多学习、多实习,在职业规划措施的帮助下,最终找准自己的未来职业之旅。

所谓职业规划措施,在感性方面,每个大大小小的职业学校和大学,都有职业规划师,你随时可以和规划师沟通,探讨你对未来职业的设想。规划师不仅帮助你解惑,还积极帮助你联系感兴趣职业领域的实习单位,让你去真实体验一下。

除了规划师,政府还经济支持,这一点在移民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初来乍到、语言不通的移民,也许可能曾经有大量的工作经验,却受限于语言和新文化,为了帮助其尽快就业,政府针对这些移民,尤其是新移民,制订出Steg1、Steg2的就业计划,也就是逐步代入法。Steg在瑞典语中是“步法”的意思,亦即政府帮助你一步步成长。

这些初来乍到的移民,只要手里有永久居留许可,就可享受Steg1、Steg2就业计划。具体就是就业中心或你自己联系到愿意接受你的单位,然后如果你的工资是20000克朗/月,政府会帮你出其中的3/4即15000克朗,用人单位只要出5000克朗即可。这样优厚的条件,没有几家单位不愿意接受。话说我的一个朋友,到瑞典还不到一年,因为她本人既勤快能干又享受着这个就业帮助项目,很快就在一家中餐厅拿到了固定工作的合同。因此,需求与供应市场达到双赢局面,既解决了人才就业,又解决了市场需求。这个就业扶助政策的期限通常是两年。

有就业,就有失业。以前一直以为失业、下岗是绝对的贬义,但是到了北欧,才知道失业只是代表新选择的开始。我接触的北欧男女老少,都不惧说失业。如果失业了怎么办?再找呗。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那就去学习吧,学习一门以前一直希望却没机会从事的新职业。比如瑞典,自从约50年前取消了会考,进大学简直就和出门买菜一样方便。所以很多瑞典人穷其一生都在工作、学习,学习、工作。

当然谁也不愿意轻易失业,北欧人也一样。如果存款不丰的话,这预示着生活质量至少短期内会打折扣。但是别忘了北欧强大的福利制度。丹麦这方面有一个叫“灵活安全系统”(Flexicurity system),即劳动市场,像美国那样灵活,企业裁员相对容易。在这个灵活系统的支持下,被裁员工有着安全的社会保障网,用政府的钱鼓励再培训再就业。结果,每年30%的人都会更换工作。而80%的员工则是工会会员,工会帮助经营失业保险和督促失业人员再培训。北欧随处可见的阅读场景

瑞典也有类似的制度。瑞典制度的设计宗旨之一就是在人们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支持他/她——即使他/她已经失业。如果你失业,并且已经参加了失业保险,你就有权获得失业补助,补助金额取决于你先前的工作报酬。但是,参加失业保险是你自己的责任。工作时,你需要出钱参加失业保险(arbetsl shetskassa or a-kassa),这就保证一旦你失业就有失业补助可拿。

失业保险计划是由工会管理的,但雇员必须自己另外申请此种保险。你所应交保险金和应得补助取决于你的工作领域和你所选择的保险计划。瑞典的失业保险计划比较慷慨,但这一保险是为了支付你找新工作的生活开支而设的。事实上,你必须积极找新工作且愿意申请由公共就业局(Arbetsf rmedlingen)推荐的工作才有资格获得失业保险。一旦你证明你自己是在积极地找工作,你就可以申请失业保险补助。因为这一补助被限制在一非常基本的水平上,你最好参加工会,工会可以提供额外的与你先前工资水平更匹配的保险。无论你选择何项保险,你享受失业保险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你所领的钱也与正常工作报酬一样,是要交税的。

可就业中心也好,工会也好,这些都是外因,真正能成事的还是内因,即所谓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态度。当年我刚空降瑞典,环游北欧,感触最深的一道风景就是北欧人看书之风甚盛。不管在飞机上、火车上、电车上、轮船上、夏日的草坪上、冬日的咖啡馆里,处处留下人们岁月静好的阅读场景。一杯咖啡、一本书,便是绝大部分北欧人休闲的意义。连去赴约,也不忘口袋里塞一本书。因此北欧的很多书都是轻型纸,便于携带,行李中不占分量。此中尤以瑞典为最,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

音乐和阅读,消磨了瑞典人大部分的时间,外加旅行,所以如果说北欧人具有穷其一生的学习精神,就不足为奇了。很多瑞典人一生中至少干过三份以上的工作,并且每份工作开始前,都会有一个积极且严肃的准备过程。比如我家夫君姐姐的儿子,刚毕业时从事IT行业,2008年金融海啸之下失业,拿了一年失业补助,然后改变了人生计划,决定去当律师,因此他申请了五年大学律法课程,现在第三年就读中。圣诞节见他,问感觉如何,他说:“感觉良好!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大义当前做行动派

一说起“难民”这个话题,真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当我第一次同国内的朋友谈论起“难民”这个词的时候,朋友吃惊地问我:怎么现在还有难民吗?也许难民对于我们已经是一个早已久远的历史话题,但是在西方国家,在北欧,来自战争国家,比如索马里、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的难民,就生活在你周围,每天与你擦肩而过。

每次走过我家门前超市,蹲坐在地上乞讨的一位年纪约二十七八岁、长相颇为秀丽的吉卜赛乞讨女孩,都要朝我殷勤地甜笑一个“Hej!”(瑞典语:你好),再晃晃手里放了几枚钱币的碗。刚来瑞典时,瑞典基本上还是没有乞丐的。如今忽然一夜之间几乎每家瑞典超市的门口都蹲坐着一到两个乞讨者,起初颇为诧异和不解。

瑞典一直是欧洲国家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的典范,接受难民的历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来已久。近年来,无偿提供给难民的资助,已慢慢成为瑞典的一项大笔开支。尤其还要包含后续安排,比如难民安置下来后长达5年甚至10年,都无法完成就业,需要政府一直提供补贴。所以瑞典是出了名的高福利,凡瑞典接收来的难民,政府免费为其提供吃穿用度等一切的免费照顾,若是难民,何以拿了政府补贴还要乞讨?后来才知道这些是从以色列等国家流浪过来的类似于吉卜赛人,是一群没有国家肯接受的人。

北欧诸国是申根国家(协议成员国对短期逗留者颁发统一格式的签证,申请人一旦获得某个国家的签证,即可在签证有效期内在所有申根国家自由出入),所以政府对这些“流浪者”的态度,也是听之任之。要救助,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些国家比如瑞典,从二战以来直到现在,本身还有每年接受联合国安排的从叙利亚、伊拉克、索马里等战争国家来的难民名额。

难民来了之后会陆续把家族里的人也带出来,而且由于丰厚的难民政策,政府全面无偿提供难民的住所及一切生活费用,发放住房补贴及食物代购券。而难民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也享受和当地孩子一样的待遇。有孩子的难民家庭,则会得到额外的补贴。《圣经》中说:爱你的朋友和邻人。自家日子好过,接济一下需要帮助的人是应该的。北欧国家都是非移民国家,却从二战以来一直秉持着接收难民的政策。而瑞典则一直是其中接受难民最多的一个国家。

种族的多样化,首先是语言的多元化。大批的难民和少数的移民来,不懂瑞典语怎么办?政府成人教育机构提供免费的瑞典语学习,每个移民或者难民申请到暂住瑞典的人口号,都可以参加免费语言培训。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瑞典就逐步形成了英语与瑞典语并行的双语格局。但为了保护瑞典语这个小语种,虽然瑞典人英语能力普遍偏高,除了少数的跨国公司,绝大部分的本土公司招聘用人之一的要求就是不管你英语说得多好,你都得说瑞典语。瑞典官方语言是瑞典语,工作中也是瑞典语交流。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在瑞典找工作吃闭门羹的原因,因为不会瑞典语。

遗憾的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始终认为瑞典语是小语种,离开瑞典就用不上,所以一直拒绝学瑞典语。事实上,这些具有瑞典留学背景的中国留学生,后来的工作即便在中国,若会瑞典语也一直是工作上的优势。因此教育成为瑞典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重要内容,成为融合移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前教育,规定学龄前儿童,无论是否出生在瑞典,都有资格在6岁以前获得学前教育机会,移民子女有权获得母语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移民学生与瑞典学生一起学习。主要教学语言是瑞典语,每周给移民学生进行2~4小时的母语训练;二是同语言的移民学生一起学习,主要教学语言是他们的母语;三是同语言的移民学生与瑞典语学生联合组成班级,专门由懂移民语言的老师来教授移民学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