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探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0:08:37

点击下载

作者:罗伟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民间故事探寻

民间故事探寻试读:

前言

人生匆匆,岁月涛涛,总有一份份感动在我们心灵留下倒影,总有一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使我们或感觉人生的美好,或感觉希望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光华。让我们采撷心灵感动的倒影,编织美好心灵的花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心灵花园吧!

心灵是我们的生命之场,演绎着我们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触摸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走到心灵之河的彼岸。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真实吧!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人生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小憩吧!这样我们才会收获那份沉静的感动。

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心灵感动,一句小哲理看出心灵结晶,这就是故事的无限力量。在这里,无论是他人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都能启迪我们精彩的人生。有哪些故事深深感动我们的心灵呢?

本套作品饱含温馨情感,编者编写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我们尘封的心,给我们心灵以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我们,给我们心灵以深深的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我们曾经的倩影,让我们获得片刻休息;它能让我们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荫,遮挡我们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什么能如此情真意切地感动我们呢?

本套作品精选了中外最具启迪性和故事性的各类故事,并采取归类排列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透露出每一篇故事潜在的深刻哲理。故事是美文的表述,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哲理,使广大读者容易理解,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故事没有冗长的说教,而是用富于启发性的故事来传达心灵和哲理的力量,以便我们产生共鸣并获得启迪。

总之,本套作品是我们为你端上的热腾腾香喷喷的心灵鸡汤,滋润你的融融情感,浇灌你开满人生道路的朵朵鲜花。它是我们心灵源流、智慧宝典,更是我们无数人的心灵结晶。品味着故事的甘醇,感悟着心灵的交融,一股涓涓清泉流淌过心田,在这雨露阳光的滋润中我们顿时感到了心灵成长的力量!

周文王访贤

很久以前,周文王出外访贤,途经一个村庄,他觉得十分饥渴,就坐在大树下休息。正巧一位农妇手提一罐稀面糊糊经过。

文王忙问农妇:“大嫂手提稀饭,去哪里呀?”

农妇说:“丈夫在田间劳动,时已过午,去给他送饭。”

文王不觉流出了口水,他请求农妇给他些面糊充饥解渴。农妇把瓦罐递给文王。文王饥不择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顿觉精神爽快,余味无穷,觉得比皇宫里山珍海味还香甜可口。文王谢了农妇,他说:“大嫂,这稀面糊是什么粮食做的,这样好吃呢。”

农妇说:“春荒三月,青黄不接,只有芒麦成熟得早,用它救急,搭救性命。”

文王点头称赞芒麦的功劳最大,说它在所有麦子中,应该占首位,因此就把芒麦改名为大麦。正在田间劳动的丈夫见妻子还没送饭来,就回家吃饭。走到半路上看见妻子与一个过路客人说话,便以为妻子行为不端正,气得火冒三丈,追赶上去抓住他的妻子就打。

文王很过意不去,想上去解释几句,又不知从何说起。丈夫发完脾气,回到田间去了。农妇回家重新为丈夫做饭了。

这时,文王尾随农妇上前抱歉地说:“是我不该吃了你丈夫的饭食,害你遭了打骂。”

这农妇很会说话,她说:“客人莫见怪,我丈夫不是小气人,他怪我有失礼貌,没有把客人请到家里去招待,才打了我的。”

听了农妇话,文王思考后自语道:“我专程到处访问贤德之人,眼前的农妇和她丈夫不就很贤德吗?”

文王便解下一根玉带,递给农妇说:“大嫂今后若遇急难,就拿这根带子到京城去找文王,他会帮你解危的。”说完就走了。

文王回到京城,想起路途吃的大麦面糊很香甜,就吩咐御厨做给他吃。但他觉得又苦又涩,远不及那农妇做的好吃。

三年过去了,那农妇家乡遭了天灾,实在无法谋生,才想起吃大麦面糊的客人留下的玉带,便带上它去京城找文王。

到了京城,文王召见了他们夫妇,安置在皇宫住下,并当着满朝文武官员的面封夫妻俩为“贤德人”。

有一天,文王又想起那顿大麦糊糊来,传旨农妇为他做。农妇做了,文王尝了几口,很不好吃,就问农妇是什么原因?

农妇告诉文王说:“饥时糠也甜,饱时肉也嫌。”

文王听后拍案称好,他说:“贤德人使我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饱时不忘饥时苦,富贵常记贫贱寒。”

周文王不仅只听取这夫妻俩的忠言,他还广招天下贤德人,广开言路,并且重用他们。文王把这美德一代一代传下去,使周朝江山持续了800年。

李世民三请张古老

大唐初年,唐王李世民和元帅尉迟恭带着20万大军直奔东北边境。

正是夏初,眼看离北边燕山还有80多里,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下起瓢泼大雨来,队伍人困马乏,只好就地安营。雨一下就是十来天,粮草眼看就要用光了,后边粮草车还没影呢!

大雨刚停,尉迟恭就派人到附近征调粮草,谁知老百姓见当兵的就躲。李世民、尉迟恭和几个谋士走出军营来到村里找人询问。

这时过来几个扛犁庄稼人,李世民问他们:“哪里有高贤?”

庄稼人打量了唐王等人说:“几位客人是远道而来吧?在这方圆几十里,谁有难事都问张古老。张古老脾气古怪心眼好,你们有什么难事去问他吧!”接着给唐王指了张古老住处。

唐王一行人直奔张古老住处,不见人影,问遍了村里人都摇头说不知道。

尉迟恭说:“张古老不在,我看另想办法吧!”“明日再来!我就不信诚心打动不了张古老!”唐王说。

唐王又来了两次,张古老门上还是挂锁无人。尉迟恭埋怨道:“我看这张古老根本就没什么能耐,成心躲我们呢!”

李世民长叹说:“看来天不助我啊!难道只有退兵不成?”

晚上,李世民召集将官商议计策,军士进来禀报:“启禀万岁!帐外来了一个老汉,自称是张古老,要见万岁和元帅!”

李世民惊喜万分地说:“众位爱卿,快快出迎!”

一位白发长须老人见李世民,慌忙参拜说:“我是个乡下老朽,却承蒙万岁几次到寒舍,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呀!”

李世民连忙给老人让座,把北征遇雨缺粮的事说了一遍,求张古老想想办法。张古老说:“这里有一种鸡鸣谷,只要水分适量,专能在这沙滩中生长,据说是神农氏见这一带多沙地而留下的。这谷子,晚上播下,明日鸡鸣天亮就能发芽,正午就可结穗,所以叫鸡鸣谷。因秧苗矮小,收成少,种的人就不多。”

张古老说着,就领李世民出了军营,他们看见人们正在播撒鸡鸣谷。

于是,将士和百姓一齐动手,一夜之间全部播种完毕。

到了鸡鸣天亮,沙滩上果然一片葱绿。到了正午,千顷谷地,一片金黄。众人高兴地说:“真是神谷啊!”

谷子收割了,士气大振,李世民和尉迟恭下令继续进兵,一鼓作气,不久就把敌兵打败了。

武则天发配牡丹花

牡丹是百花之王,但是全国各地的牡丹要数洛阳最好。洛阳牡丹为什么比其他地方都好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哩!

传说武则天废了唐睿宗,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周。

这年的冬天,鹅毛大雪下个不停,宫女们讨好地对武则天说:“万岁治国有方,威震四海,如今天下太平,瑞雪纷飞,明年一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武则天听了这话,十分高兴,命令宫女们摆宴,她要饮酒赏雪。武则天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刚写完,武则天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清早,宫女们慌慌张张地禀报:“启禀万岁,上苑的百花连夜开了!”

武则天觉得很奇怪,一看案上的诗,她就明白了,这是百花奉旨开放了。

再说上苑的百花正在寒冬中休养生息,忽然接到武则天的圣旨,一个个都惊慌失措,连夜开放。只有花王牡丹全不理会,它劝大家说:“武则天太专横,她已经乱了人世,还想来扰乱我们,不要理她!”

百花说:“姐姐法力高强,抵挡得住,我们道行浅薄,不敢抗争。”

牡丹仙子冷笑说:“武则天再厉害,也不过是人间凡王,我看她能把我怎样!”

说罢,牡丹仙子仍然在雪中休养生息,其他百花不敢抗旨,只得仓皇开花了。

清晨,武则天带领宫女来到上苑,看到百花破雪绽开,万紫千红,十分得意。突然,她看到在花丛中,还有几株披霜裹雪,没有开放,仔细一看,全都是牡丹,不由得勃然大怒:“大胆牡丹,竟敢抗旨!速将它逐出长安,发配洛阳邙山。”

就这样,牡丹被武则天贬到了邙山。洛阳人看到邙山上添了新花,家家户户都移栽培植。第二年,牡丹仙子也不辜负洛阳人的爱戴,把各色牡丹开遍了邙山上下和洛阳城内外。

这年武则天到洛阳游春,看到邙山上热闹非凡,催轿到上边一看,原来大家都在观赏牡丹。那牡丹和往年长安宫里的大不一样啊!千层叶瓣,万种颜色,娇艳无比。

武则天一看,心里更加有气,怒骂到:“好个牡丹,我把你发配洛阳邙山,叫你永世孤单,不料你这般卖弄风骚,招蜂惹蝶,这回我叫你断种绝代!”

说罢,她就命人放火烧山。游人散了,武则天也怒气冲冲地走了。

第二年春天,武则天得意扬扬地来到邙山,她却大吃一惊。原来,这年牡丹比往年开得更加艳丽!她细看牡丹枝叶,只见杆茎上带有黑印,想必就是去年烈火焚烧的痕迹了,她无可奈何地叹道:“天意不可抗,民意不可违啊!”

没过几年,武则天死了,而洛阳牡丹却年复一年,越开越旺。后来人们把被烈火焚烧过的牡丹称为“焦骨牡丹”。

张良桥边捡鞋拜师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天下时,手下有一个很有计谋的大臣,名叫张良。

刘邦称赞他说:“张良在一个小帐篷里出的计谋,在千里之外也会取得胜利。这说明他对任何事都考虑得很细致、周密。”

张良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穿着粗布短衣的老人,当张良走到他跟前时,老人一甩脚,就把一只鞋甩到桥下去了,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把鞋捡回来!”

张良心里很不高兴:哪有这么不客气的!随便命令人!

张良忍住气,下桥把鞋捡回来,递给老人。“给我穿上!”老头大模大样地说。“好,我既然已经给你拿回来了,干脆帮人帮到底,替你穿上。”张良这样想着,跪下一条腿,准备给老人穿鞋。老人伸着一只脚,等张良给他穿好鞋,笑了笑就走了。

张良看着老人的背影,心里感到很奇怪,他觉得这人一定不寻常。老人走了约一里路的样子,又回来了,说:“你这年轻人还算值得我教教。5天以后的清早,在这儿跟我见面吧!”

张良照他的吩咐,5天后按时来了。谁知老人已经在桥上等着他了,一见他来,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还迟到!像话吗?过5天再来吧!”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5天,鸡刚叫,张良就来了,满以为这次算早的了,谁知老人又已经在那儿等他了。“你又迟到了!走吧!再过5天,早点来!”

张良两次都碰了钉子,下决心要比老人早到桥上。这一次他半夜就起来,站在桥头上等着。

老人来到以后,高兴地笑了,说:“这才是虚心拜师的表现呢!”

老人拿出一部书来,对张良说:“好好学这部书,你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10年以后你会成功的!”

原来老人给张良的是一部《太公兵法》,他刻苦钻研,掌握了军事上的许多战略战术,终于成了一名有智有谋的军事家。

包公铁面斩国舅

包公巡按到寿州暗访查案,到了城里才知道这里的县官不在城里。有人告诉他说:“庞国舅为皇上采办银鱼,船阻瓦埠湖。县官带着衙役去抓民夫,给国舅的贡船背纤。”

包公带着几个随从直奔瓦埠湖。刚到瓦埠湖边,他们就被县官逮住了。县官不容分说,就把纤绳套在他们身上。

有一天,船在一个集镇边靠岸了,庞氏父子带着爪牙上岸。包公就一只船一只船地看。在庞氏父子曾坐过的船上坐着一个少妇,姿色出众,可是满眼泪水,异常伤心。

包公问道:“大姐,你是庞家何人?有什么伤心事?”

那妇女惊慌起来,放声大哭,说道:“妾乃李秀才之妻。我丈夫新近中举,回家祭祖,叫庞氏父子瞧见,把我抢到船上。我夫告到知县那里。知县不但不理,反把我夫交给他们,他们把我夫剁成肉泥,每天洒一点到湖里喂鱼,惨啊!”

包公听了也异常气愤,只是不动声色地说:“大姐,听说开封府包大人铁面无私,你给我个凭记,我替你告状去!”

那少妇一听,忙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状纸,包了些船头筐子里的肉泥,又从身上拿了一条罗帕包着扔给包公,说:“大哥,谢谢你!我这一生不能报答,来生当牛做马再报答!”

包公收下那包,听到外面人嘶马叫,知道庞氏父子回来了,就赶忙跑回第一只船边,把罗帕包交给马汉,说:“快回寿州城,宣布巡按大人到!”马汉接受了使命,悄悄地溜了。

船到寿县,只见 “肃静”、“回避”两面大牌横在路中,要知县赶快迎接巡按包大人!知县连滚带爬地从船上下来,跪在旗子下。庞国舅也从船上下来,假惺惺地说:“包卿,辛苦了!”

巡按大人的旗子下,无人答话儿。庞国舅正在张望找寻,包公从他身后过来,说:“庞国舅,想不到我包公给你背了3天纤吧?”

庞国舅回头一看:包拯赤着脚,背上绕着纤绳。包公说:“国舅,这次为皇上采办银鱼辛苦了!”“哪里,哪里。”“嘿嘿,我问你,李秀才在哪儿?”“我不认得他!”“哼哼!马汉,把罗帕包当国舅面解开。”“是!”

马汉解开罗帕包,包里是李秀才妻子的一张状子和李秀才被杀的肉泥,血迹斑斑。

包公说:“升——堂!”包公提笔判道:“庞氏父子,荣膺显爵,身受皇恩,豺狠狼贪,残害百姓,虽皇亲国戚,亦罪不容赦,虎头铡且把威使。知县身为百姓父母官,助纣为虐,狡而多诈,是宜刀割首级,示众三日,立即押赴瓦埠湖畔执行!”

一声锣响,庞氏父子和知县就一命呜乎了!

西门豹断案送驴

西门豹做官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磨坊,主人是一对夫妇。这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嘴不闲,唠叨起西门豹来。

老婆说“西门老爷可真好,破除了河神娶妻的迷信,又引出漳河水浇地,算得个清官哪!”

老头一听:“咳!咱没儿没女,又没田地。他破除迷信也好,引水浇地也好,可与咱有啥相干?相干的事,在他眼皮底下却不管!城里那个老盐店缺斤少两,坑了多少百姓!今个称他二斤盐,又是少二两!老盐店干这号缺德事,他咋不管?”

他们哪里知道,这些话被西门豹在窗外听得一清二楚。原来西门豹来村里私察暗访,恰好路过这里。

第二天,西门豹把老头传到大堂,问道:“卖豆腐的,昨天你们夫妻二人一边推磨,一边对本官说长道短,可有此事?”

老头道:“啊?有……”

西门豹说:“你是认打认罚?”

老头说:“随你的便。”

西门豹说:“好!”给你一斤盐钱,罚你替我到老盐店里称一斤盐来。”

老头把盐称来,西门豹让人用秤一称,只有十五两(过去的秤,一斤是十六两),便传老盐店的掌柜上堂。

老盐店的掌柜一到,西门豹拿起那包盐,问道:“掌柜的,这盐是我打发卖豆腐的老头刚才从你店里称来的,没有忘记吧?”“是!没有忘记!”“给钱了吗?”“一个不少!”“多少盐哪?”“一斤!一斤!”“你拿去称称!”老盐店的掌柜把盐一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老爷!是伙计一时看错了秤,少了一两。”

西门豹把惊堂木一拍:“胡说!百姓骂你自从开店以来,从没看对过秤,每斤总少一两。你卖了多少年盐?又赚了多少银两?你可知罪?”

老盐店的掌柜一看形势,知道抵赖不过,连连叩头认罪。

西门豹说:“你认打认罚?认打,重打100大板;认罚,罚你买头毛驴送来!”

老盐店的掌柜怕受皮肉之苦,磕着响头说:“小人罪该万死!小人认罚!”

毛驴送到堂下,西门豹拉着卖豆腐老头的手,说:“老人家,念你夫妻二人上了年纪,推磨劳累,这头毛驴赠送给你俩啦!”

老头这才明白西门豹的用意,牵过毛驴,千恩万谢,回家去了。

郑成功帮助高山族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派何廷斌前往高山族聚居的山村了解情况,并向当地民众说明义军来此是为了赶走荷夷,收复国土,拯救人民的。

原来,荷夷利用传教士散布谣言,说“国姓爷”打来,为的是抢夺财物,见土番就杀,见番舍就烧。吓得高山族同胞人心惶惶,把粮食都藏起来,把壮丁送往深山石洞里躲避,不敢待在村社里。

何廷斌回来把详情报告以后,郑成功屈指一数,登陆已经12天,该到高山族同胞那里走走看看了。于是就携带烟、布,由何廷斌带路,前往新港、目加留湾、萧垄和麻豆四大社。

一路上,何廷斌向郑成功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高山族的酋长,召集全村同胞,载歌载舞,欢迎郑成功到来。酋长恭恭敬敬地献上了四项礼品:黄金、白银、稻草、泥土。

郑成功收下泥土,高兴地说:“我们都爱土地,这是祖先开拓的土地,闻到泥土的香味,我们的心就贴在一起了。”

酋长问:“四项礼品,黄金为先,怎么不收金,只收土?”郑成功满脸笑容,回答说:“土地里面出黄金呵!”

酋长说:“那么就请再选一项礼品,作成双吧!”

郑成功就又收下稻草,激动地说:“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种收获,年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该多好呀!”

酋长明白了郑成功的心意,再也不劝他收金银了。

此外,民间还流传着郑成功帮助当地同胞发展生产的故事。

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常常带杨英他们在高山族聚居的山林察访。一路上,他只见刀耕火种,农作活儿未免吃力费事,心里惴惴不安,说道:“应该帮他们改进农业技术!”

杨英提出了倡议,给高山族村社每处送去一付铁犁铁耙,一头耕牛;同时选派一些熟悉农耕的士兵,赶牛犁田耙地,好让高山族兄弟看得懂,学得来,推广农耕操作技术。

喝水不忘掘井人,农业收成好,当然忘不了郑成功的恩德。因为水虞厝和虞溪两岸,住了一些来自晋江、泉州的居民,开拓荒地。郑成功特地送来了8头水牛,鼓励发展农耕。这8头水牛不断繁殖,替附近的高山族兄弟耕田犁地,处处都有了好收成。

不久,当地人募钱盖了座大庙,要给郑成功塑像。可是长辈们说:“郑成功再三嘱咐,开发祖祖辈辈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大事,决不能把功劳归给他一个人。”

为了尊重郑成功的叮嘱,水虞厝的大庙就雕塑了一头大水牛,让人们祭祀。不过每当人们朝拜大水牛的时候,都会记起郑成功赠牛送犁耙的功绩,都会讲述郑成功造福台湾人民的故事。

鲁班发明锯子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

由于当时还没有锯,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太低。

工匠们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眼看着工期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

为此,鲁班决定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

鲁班立即下山,请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华佗发明麻沸散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期的名医,他最早发明了麻醉药,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伤员就得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很多试验,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奇怪的病症,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躺在地上不动弹。

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

病者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才得了这种病的。”

华佗从病者家人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看!”

病者的家人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啊!”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老婆说:“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嚼果根,试验结果是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

华佗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最后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

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后,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很多痛苦。

直至现在,这一带的人们都很怀念华佗,都称他是神医。

神笔马良智斗贪官

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他非常喜欢画画,可是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画笔。

马良到山上打柴,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天上的鸟;他到河边割草,用草根在河滩上画水中的鱼。他见到什么就画什么。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马良画画进步很快,画什么像什么。可他多么盼望能有一支笔啊!

一天晚上,马良躺在床上。忽然屋里闪起一道金光,一个白胡子老头站在他面前。老头给他一支笔,说:“马良,你现在有一支笔了,去给穷人画画吧!”

马良立刻拿起笔在墙上画了一只公鸡。奇怪,公鸡活了!它从墙上飞下来,“咯咯”地叫起来,原来老头儿给了他一支神笔。

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给村里的穷人画画。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大官听说马良有一支神笔,带着兵来捉他,把他带到衙门里,要他画金元宝。

马良恨透了大官,说:“我不会画!”

大官气极了,就把他关在监牢里。

到了半夜,马良在墙上画了一扇门,一推,门开了。马良说:“乡亲们,咱们出去吧!”

监牢里的穷人都跟着他跑出去了。

一天,他走到一个地方,那儿的庄稼都快旱死了,农民们用水桶背水,“吭唷吭唷”真吃力。马良说:“我来给你们画几架水车吧!”

农民们有了水车,都很高兴。这时候,人堆里忽然钻出来几个官兵,又把马良抓走了。大官叫官兵抢走马良的神笔,让画师画摇钱树。画师就在墙上画了一棵摇钱树。

大官赶忙跑过去摇,“砰”的一下,头撞在墙上,额角上起了个大疙瘩,画上的摇钱树没有变成真的摇钱树。

大官只得把马良放出来,对他说:“好马良,你给我画一张画吧!”

马良想夺回神笔,就说:“给你们画一回吧!”大官非常高兴,就把神笔还给马良,叫他画一座金山。

马良用神笔在墙上画了个大海,又用笔点了几点,海中央就出现了一座金山,金光闪闪,满山是金子。

大官高兴得直跳,连声说:“快画一条大船,我要上金山运金子去!”

马良就画了一条大船。大官带了画师和许多官兵,跳上船,说:“快开船!快开船!”

马良画了几笔风,桅杆上的帆鼓起来,船直向海中央驶去。

马良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大海涌起滚滚的波涛,大船已经有点儿倾斜了。马良还是画风,风更猛了,海水翻腾起来,海浪像山一样,一排排向大船压去。大船翻了,大官他们全都沉到海底去了。

马良又回到了穷人那儿,天天给穷人画画。穷人们都称赞马良是个懂事的孩子。

苏东坡画扇判案

苏东坡到杭州来做刺史了,还没来得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来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敲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

苏东坡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

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们原是要好的邻居,早两个月,我借给洪阿毛10两银子做本钱,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头分辩道:“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10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了,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苏东坡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应该马上还他10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赔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10两银子可不容易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20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20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挑那霉迹大点的,画成假山盆景;拣那霉迹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一会儿的工夫,20把折扇全画好了。

他拿10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10两银子就在这10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

他又拿10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10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20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10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人们都把苏东坡“画扇判案”的事到处传颂,直至今天还有人在讲呢!

郑板桥作诗戏盐商

清朝时候的郑板桥,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扬州有个大盐商,叫姚有财,重门叠户,富敌王侯,一心想求郑板桥的画,却总是碰钉子。后来有人给姚有财献了妙计,乐得他连连称赞。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草长莺飞。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出了新北门,来到瘦西湖,信步闲游,饱览风光。他来到一所茅屋面前,只见一湾流水,几丛修竹,绿叶扶疏,风景如画,不觉精神一爽。这时屋内传出悦耳的古琴声。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个衣着整洁的老人,对来客拱手相迎,邀请入室。郑板桥毫不客气跟了进去。只见墙壁雪白,一尘不染,桌子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墙上挂着一个古琴,很有雅趣。再看向阳的墙上晒着几张狗皮,便显得不伦不类。老人烹茗款客,郑板桥举杯饮茶。老人说:“鄙人城内本有宽敞房子,只因我偏爱山水,所以在此另盖草屋,偷享清福。”

郑板桥说:“我也是欢喜清静的人,想不到我俩嗜好相同。”

接着他指着墙上的狗皮问道:“请问,这几张狗皮有何用处?”

老人笑道:“不瞒你说,老朽平生没有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狗肉。先生若不嫌弃,就在我这里吃一顿红烧狗肉便饭如何?”

谁都知道郑板桥以爱吃狗肉出名,他高兴地说:“好!好!”饱餐一顿狗肉之后,板桥兴味还浓,挥笔作画,不一会工夫,即成一幅,微笑落款。

只见画中修竹扶疏,神妙无比。那老人见了乐得合不拢嘴,便说:“明日老朽进城,专为先生准备一席狗肉宴,务请先生光临。”

第二天,郑板桥赴宴。大厅正中挂着板桥的那幅画。几个肥头大耳的盐商,正在交头接耳评画。主人姚有财在旁边捋须微笑。郑板桥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请他吃狗肉的那个老人,正是面前这位姚有财。

既已上当,后悔也没用了,他灵机一动说:“有画无诗无字,不成三绝。”说道,摘下画幅,题上一首诗:

有钱难买一竹根,财多不得绿花盆。

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

这诗里隐存“有财缺德”四个字。郑板桥写罢昂首大笑而去。等郑板桥走远了,这个大盐商才悟出诗中的味道来,尽管机关用尽,但到头来落得个自讨没趣,一气之下瘫倒,再也爬不起来了。

渔夫大战北风

在远古时候,大地上还没有多少居民,有个靠打渔为生的部落。每逢夏季他们就走很远的路,来到遥远的北方,在这里,他们会捉到许许多多好吃的鱼。

但是一到冬天,他们就得回到温暖的南方。因为北方有一个凶猛统治者,名叫卡比保努加,也叫北风。这个凶恶的老头子会把他们赶走的。

有一天早晨,渔人们起来,看到他们撒网的湖面上,已经蒙上一层薄冰了。“卡比保努加要来了!”渔人们喊起来,“卡比保努加快来到了,是我们该走的时候了。但是,一个叫辛几比斯的渔人,只笑了笑,他对同伴们说:“我干吗要走呢?我可在冰上打个窟窿,用钓丝来钓鱼吃。我才不管卡比保努加来不来呢!”

他们说:“卡比保努加比你强壮多了,树林里最大的树也在他面前低头,他会把你冻死的。”

渔人们往南方去了,辛几比斯就动手准备了许多大圆木头,收集起许多树皮和枯枝,每天晚上,他都把屋里的火燃得很旺很亮。早晨他到湖上去,在冰上打个窟窿来钓鱼。在傍晚,他就拉着一大串的鱼从雪中的小路走回家。

夜里,辛几比斯坐在小屋里的火堆旁。多旺的一堆火呵!辛几比斯在煮鱼,这是他白天刚钓到的一条大鱼。鱼的味道鲜美极了,辛几比斯高兴地搓着双手。这一天他走了好几里路,在这温暖的小屋里坐在火堆旁边,真是舒服啊。

北风在他的小屋周围树林子里呼啸,把地面的雪卷起来,对着小屋抛过去。但是雪片没能够进到屋里,只是把小屋盖了起来,像一层厚毛毯似的,保护着小屋,不让它受寒冷的袭击。

卡比保努加气坏了。他站在小屋门口叫喊,声音大得吓人。但是辛几比斯一点也不怕。“进来吧!卡比保努加,进来烤烤火吧!”

卡比保努加听到这些嘲笑的话,就鼓起勇气,把皮帘子掀开一条缝,挤了进来。嗬!他吐出来的气可真凉呵!这冷气使得小屋里仿佛充满了云雾。

辛几比斯没有理会。他站起来,嘴里唱着歌,又往火里添了一根大木头。这根大松树干发出很大的热力,热得辛几比斯只好往后坐远了一些。

他一看卡比保努加的样子,又笑了起来。这老头子的额上热汗直流,头发上的雪片和冰块都不见了。这个凶猛的北风卡比保努加正在融化下去,他的鼻子和眼睛越来越小,连身体也越来越矮了。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卡比保努加终于被征服了。辛几比斯站在小屋旁边,大声欢笑着,因为他知道快乐和勇敢是能把凶猛的北风征服的。

辛几比斯终于打败了北风,从此,渔人们冬天再也不回去了。

木兰替父从军

从前,有个好姑娘叫木兰。木兰聪明能干,又勤快。她的爹爹年纪大了,而她的弟弟还年幼。这样,家里的活儿全靠木兰一个人干。她怕爹爹劳累,看见爹爹在干活,就说:“爹爹,您歇一会儿吧!让我来!”

她又非常疼爱弟弟,看见弟弟在干活,就说:“放下,快放下,去玩吧!姐姐一会儿就做完了。”

有一天晚上,木兰正在织布,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慢慢地走近了,在她家门口停下了。

木兰开门一看,是个军官,递给木兰一份公文。“边疆打仗,皇帝下令征兵。你家有一个,名字就写在这公文上。”木兰翻着公文,看到了她爹爹的名字。“边疆一打仗,那儿的百姓可要遭殃了。为了百姓。为了国家,应该去当兵,去打仗。可是爹爹他年龄大了,就是去了也出不了多少力啊!”“唉,要是我有个哥哥就好了,可以代替爹爹去打仗。我能去吗?不成,不成,从古至今,哪有大姑娘上阵,跟敌人拼刀枪的呢?”

木兰一声声地叹着气,看看窗口外面,天空亮着启明星,忽然眼睛一亮,心里说:有了,有了,我有办法了!

第二天一早,木兰上街买了一匹大红马,又买了马鞍、马鞭、马笼头。到了晚上,她又是剪,又是裁,又是缝,赶做了一件战袍。

木兰剪了头发,扎上头巾,穿上战袍,跨上大红马,一下子成了个英俊的小伙子。她告别了亲人,离开了家乡,随着大军到边疆去打仗了。

这边疆,天寒地冻。大军流血牺牲,整整打了12年仗,才把敌人打败了。

这12年里,木兰机智勇敢,一次又一次的立功,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做了将军。大军胜利归来,皇帝看见了木兰,赏给她许多金银,又封她做大官。

木兰代替爹爹打仗,为的是百姓和国家。她不要金银,也不愿意做大官,只要了一头能走远路的骆驼,骑着它回到家乡去,回到亲人的身边。

12年过去了,爹爹已经满头白发,拄着拐仗,到路口来接她;弟弟已经长大了,在厨房里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杀羊,来欢迎她这个好姐姐。

木兰回来了,骑着骆驼,还跟着几个和她一起打仗的伙伴。木兰让爹爹在客厅里招待她的伙伴,自己跑到房间里脱下战袍,换上以前的女儿装。

客厅里的伙伴见到木兰后非常吃惊,他们根本没想到,木兰原来是个姑娘。

小孙女答题救爷爷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到处题诗写字。传说有一次他巡游到镇江南郊时,突然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风景小诗,当即命人把它刻成石碑供奉起来。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石匠,接到圣旨后,锤不停、凿不住地刻了两天两夜,终于按时完工了。

石碑刻好后,乾隆兴致勃勃地要亲自过目。当他看到碑文中有个“馬”字刻成了“马”字,便大发雷霆。虽然他明知这种写法并不为错,但仍以篡改皇上手迹为名,把石匠抓了起来。

乾隆指着石碑上那个“马”字,责问老石匠:“马无蹄焉能行?”

石匠想说:这是由于刻碑限期过急所致。可这不等于说皇帝的不是么?若这么回答肯定要掉脑袋,于是只好沉默不语。

乾隆见他闷声不响,更加恼怒:“你一个小小百姓,为什么随随便便把我的马砍掉四个蹄子?限你三天回答。如答不出来,我就剁去你的两只脚。”这飞来的横祸,把老石匠全家都急坏了。

大家苦思冥想,两天过去了,也没想出什么答案来。第三天,老石匠聪明伶俐的小孙女,忽然想出了个主意,她要代爷爷回答皇帝的提问。

乾隆闻讯后想:前天,我正在气头上,是随口发的狠,其实连自己也说不出道理来。石匠的小孙女居然能回答,我倒要听听她怎样说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