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识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6:48:23

点击下载

作者:石赟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3秒识人

3秒识人试读:

前言

有一句古话说:事之至大,莫如知人。意思是没有什么事能比真正认识一个人重要。但又有句话说:人心隔肚皮。可见能真正认识一个人是很难的,能知道别人的心思更是难上加难。尤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身份,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是常有的事,这时把握好不同的交往方式就十分重要。而在把握交往方式时,最重要的是熟知他人的性格和洞察他人的心思。如果事先对他人没有任何了解就与他人进行交往,很可能会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无功而返。所以在与他人交往时,先要掌握一定的识人知识和一些快速的识人技巧,懂得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认清一个人。

清朝的曾国藩就很善于识人。当时李鸿章曾经向曾国藩推荐了三位才子。但曾国藩并没直接见他们,而是让他们在院子里等,自己则悄悄地观察这三位所谓的才子。正值夏天,三个人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浸湿了。第一个人没有在意头顶的太阳,而是盯着屋里的摆设看;第二个人气定神闲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第三个则是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于是曾国藩把三个人都叫到屋里,和他们谈话。和曾国藩谈话最投机的是第一个人,这个人好像对曾国藩的习惯爱好都很熟悉了;第二个人虽然口才不如第一个人,但对事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只是说话太直接,有时不免让场面变得尴尬;第三个人则是中规中矩地怕言多必失。

会客完毕后,三个人刚离开,曾国藩就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职位。第一个人得到的是一个有名无权的虚职;第二个人被派去军前让人重点培养;第三个人派去管理钱粮。面对人们对他安排的质疑,曾国藩说:“第一个人虽然和我谈话投机,但刚刚在厅前牢骚满腹,见我后却只说恭维的话,可见他是个表里不一的人,不宜胜任大事;第二个人有一种从容淡定的风度,而且还可以在比他官位大的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看法,日后肯定是个将才;第三个人太过谨慎了,没有什么魄力,所以被派去管粮草。”后来,第二个人果然没有辜负曾国藩的期望,他屡获战功,并且因为战功卓著被册封了爵位,这个人就是台湾的首任巡抚刘铭传。

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识人之术。当然识人不仅仅是为了用人,更多则是为了自己在社交中能够如鱼得水。也可以说,快速识人是一个通往成功的手段,有识人识心之术,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成功路上的许多障碍。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尔虞我诈更是随处可见,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遇到识人识才的问题,只有那些懂得观察、快速识人的人,才能在社交中轻易获得成功,而那些没有快速的“识人”本领的人,则很可能做一些徒劳的努力和牺牲。识人是一种智慧,生活中快速识人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的是通过人的面部看性格,这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实用的;或者通过说话的语调和语速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还有就是通过文章字体等看人……但这些都是很单一的,一个人的性格并不会那么单一,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方面总体识人。

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套高超的处世技巧,对各种不同类型人的心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还包含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小的细节和应对各种人的方法与态度,可以帮助读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练就一双慧眼,快速地识破天机人机,紧紧抓住身边的每个机会。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田伟、刘洪峰、李锦清等人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编者CHAPTER 1小心识心术泄露你的内心秘密

任何一个人借助于“识心术”所获得的信息,其准确部分在全部信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高于80%。因此,通过“识心术”来识人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每个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下意识的动作,这些习惯性的动作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当下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神情、肢体动作、衣着等细节,来了解对方的性格、心理活动,发现其内心的秘密。占卜师的诡计

有些人有算命的经历,对于算命者的“卜算”能力感到万分惊讶。这些算命者甚至知道一些除了你之外,别人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当他说出你的隐秘时,你一定以为他具有通天的本事,对其崇拜万分。

通过对占卜术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这一行业的从业者之所“神通广大”,是由于他们使用了一种叫做“读心术”的技巧。占卜师即使对坐在自己面前的人素不相识,但借助这一技巧,也能够精确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能对之做出精确度高达80%的评判。

这种技巧具有一种让人难以琢磨的魔力,尤其让那些思想单纯且敏感而脆弱的人更加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基于对肢体语言讯号的仔细观察以及对于人类本性和概率统计的了解而开展的一种解读的过程。塔罗牌占卜师、心理学家、占星家以及看手相者都是通过这一技巧来收集“客户”的私人信息。其实“读心术”是一种解读无声肢体语言信号的能力,但很多懂得“读心术”的人以为自己具有了一种超越人类的“精神”力量,从而能窥探他人微妙的心理。这所有的一切让人们对世间有神秘的力量一说深信不疑,再加上那些懂得“读心术”的人面对困难时,还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就让人们对这种“神秘”的力量更加深信不疑。

一个或两个水晶球、排列整齐的塔罗牌阵以及人数并不多的观众,俨然构成了一个小舞台,而占卜师则静立于舞台的一角,仔细观察分析,解读每一个耐人寻味的肢体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然后经过自己的精心整理与分析,说出让那些观众感到震惊的话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持坚定怀疑论的人,恐怕也会觉得占卜师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观察能力。首先,占卜师会仔细打量对方的外表特征;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和谈话,进一步观察对方的反应;最后,占卜师将所有的信息整理在一起,然后根据整理出的信息及以往的经验,得出自己的结论。大多数的占卜师都是女性,这是由于女性缜密的心思,能够使她们从对方细小的动作中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人借助于“读心术”所获得的信息,其中正确的信息在总信息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只要你具有卓越的观察能力,不错过任何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其他动作所传递的信息,再加上营造神秘气氛的熏香和音乐,屋内昏暗的灯光,你也会成为一名具有“神奇能力”的占卜师。

当然,写作此书的目的不是让你成为一名占卜师,只是想让你明白,你也能够像占卜师那样解读别人的心思,做出正确的推断。相信这会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身体动作产生的根源

大多数的交流讯号都是全人类通用的。当人们高兴的时候,他们会微笑、雀跃;当人们悲伤的时候,他们会哭泣或皱眉头;当人们愤怒的时候,他们会怒目而视。在大多数情况下,点头的含义就是表示“肯定”或“赞同”的意思,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低一下头。和点头相对的是摇头,摇头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动作,表达的是“否定”或“反对”的意思。而摇头和点头不一样,并不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很可能是在幼儿时期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的一种动作。当婴儿吃饱了之后,他们会用摇头的方式来躲避妈妈的乳头,从而向妈妈表示自己吃饱了,拒绝妈妈喂奶。而当小孩吃饱了食物后,他们也会用摇头的动作来拒绝送到嘴边的食物。就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用摇头的动作来表示否定或拒绝别人的想法和做法。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很多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比如对于灵长类动物来说,微笑表达的是一种屈服和妥协的信号,而对于大多数肉食动物来说,这种表情表达的是危险的信号。

扩张鼻孔和龇牙这两种面部表情来源于动物间的攻击行为,也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经常使用的最为简单的表情之一。动物用龇牙露齿来警告对方,如果对方不知道好歹,它们就会教训对方。对于人类来说,虽然不会用龇牙来恐吓对方,但是人类身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表情或动作。

扩张鼻孔能够使肺部吸入更多的氧气,从而为动物逃跑或战斗做好了准备,而在灵长类动物的世界中,这一表情是在警告其他在场者,如果想化解即将到来的危险,充足的体能是必需的。对于人类来说,做出这一动作,通常是由于愤怒引起的。当一个人认为某事不正确的时候,或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也会流露出这样的表情。如何正确解读肢体语言

要想正确解读肢体语言,就要了解以下的三大规则:

规则一:连贯地理解

初学者经常将每个表情或动作分开来,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这样会忽视其他相关联的表情或动作以及这个动作的大环境,导致孤立、片面地解读他人的肢体语言,这样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推断。因此,解读身体语言具体的含义应当联系当时做出的其他动作和表情。肢体语言和说话一样,也有词组、句子和标点之分,每一个表情或动作就好比一个单词,而每一个单词都有很多含义。只有把单词放到一个句子里或特定语境中,你才能准确地知道它此时所表达的意思。对肢体语言的理解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其他动作或表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获得肢体语言的正确含义。

如果你想抓住一个人讲话的含义而没有抓住时,不妨看他有什么动作,从他连贯的肢体语言里,你也许会有所突破。

当人们有压力或是感到无聊的时候,常会重复做一个或者多个动作。不停地玩头发或者摸头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表现方式,如果不考虑其他表情或动作,这个动作很有可能表示这个人心中很焦躁。人们之所以在焦躁的时候会玩头发或摸头,很可能由于小的时候,他们的妈妈就是这样安抚他们的。当人们没有记住刚刚所听到的话语时,常常会摆出这样的姿势:将手移到脸旁,用拇指支撑着下巴,食指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贴在脸上,而剩下的三个手指则正好把嘴巴挡住。另外,双臂环抱于胸前,双腿紧紧交叉,头与下巴均保持一种下垂的姿势,这些迹象都表明该聆听者已经对所听到的内容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而这一连串的动作所传达出来的意思就是自己对对方所说的话根本不感兴趣或不同意他的说法。

规则二:寻找一致性

研究表明,无声语言传递的信息影响力很大,约是有声话语的五倍。

假使你是一名演讲者,在一次演讲中邀请某位听众表达他对你演讲内容的意见。如果他说他不同意你的意见,他的肢体语言就会与他的言语相吻合。这个时候,两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假如他口头上表示同意你演讲的内容,而他的肢体语言传达出的意思不一致时,就说明他在撒谎。

当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与他的话语相矛盾的时候,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会忽视他话语的意思。

当你看到一个政治家站在演讲台上时,一边信誓旦旦地对人们说他很尊重他人,会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一边扬起下巴,双手环抱于胸前(表示防御),那么,谁还会相信他的话?假如他一边试图用充满关切的口吻对你说话,一边用手敲打桌子以吸引你的注意,那么你一定不会被他的话所感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位病人告诉弗洛伊德,她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但在谈话的时候,这位病人不断地将她的结婚戒指取下,然后又戴上。弗洛伊德观察到了这一无意识的小动作,他很清楚这位病人撒了谎,她的婚姻生活其实并不美满。因此,当后来她的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弗洛伊德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他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局。

要想了解一个人真实的想法,就要认真观察他的肢体语言,注意肢体语言与有声话语是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规则三:结合语境来理解

要想准确获得肢体语言的含义,就要将它置于大的环境中来完成。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一个人在公交站等车,他双臂紧紧抱在胸前,双腿也紧紧并在一起。这个时候,你会知道这个人只是感到冷而已。但是,如果在一个炎热的夏夜,一个女子面对一个陌生的男子做出以上的动作,则表达的意思就是她想保护自己,且她心里很恐惧。

观察肢体语言,要连贯地理解每一个动作,注意肢体语言与有声话语的一致性,且要将肢体语言置于大的环境中,这样才能正确地解读出语言背后真正的含义。孩子的身体语言最容易理解

和年轻人相比,了解老年人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含义更加困难,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衰老的缘故导致面部肌肉的伸缩能力比年轻人差很多。

一个人完成某些动作和表情的速度,与他的年龄息息相关。例如,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孩撒了谎,他有可能会在说完之后就马上用双手或一只手捂住嘴巴,这样人们很容易从孩子的肢体语言中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

孩子下意识捂住嘴巴的动作往往会变成提醒父母的“语言”,告诉他们孩子正在说谎。而这一下意识的动作也很有可能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只不过完成这一动作的速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撒了谎之后,他也会像上面说的孩子一样将手移到自己的嘴边。不过,和上面五岁小孩迅速用手遮住嘴巴不同的是,他只是将手放在嘴边,轻轻摩擦自己的嘴唇。

当一个成年人说了谎话之后,他的反应就和五岁孩子撒了谎时一样,将手向嘴巴的方向移去,就好像自己的手不受支配似的,想要捂住嘴巴,从而不让自己把真话说出来。但是,最终他举起的手在轻轻碰了一下鼻子之后,就又重新放下了,没有放在自己的嘴巴上。这就是一名成年人试图掩饰自己的谎言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肢体动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肢体动作和五岁孩童捂嘴巴的动作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方式上发生了一些改变而已。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因此,同样是解读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如果对象是一名五岁的孩童,而不是一位四十岁的中年人,那情况就会变得简单多了。透过神情看人心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人很精神”,这里所说的“精神”指的是一个人的神情。神情指的是内心世界表现于外在的精神、神采和神色。当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情绪一定要饱满,精神一定要振作,即使当时我们的内心被忧愁所困扰,也要尽量克制,不然我们的不良情绪就会影响到大家。除此之外,在交往的时候要专注,切忌心不在焉,对别人的喜怒哀乐也要在神情上有所表示,最好能和对方产生共鸣,这样别人看到我们的表情,就会增添对我们的好感。

下面是有关研究资料揭示的关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应该表现出来的神情,供大家参考:

(1)当与朋友交谈的时候,神情要表现出喜悦、尊重、谅解,以此来表达亲近。

(2)当与领导、师长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恭敬、诚恳、谦虚的神情,以示尊敬。

(3)在和下级、晚辈交流的时候,神情要表现出关怀、和蔼、信任,以示鼓励。

(4)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要表现出谦逊、随和、友善的神情,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如。

(5)在和异性交往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神情要自然、大方、纯洁,以示友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场合,在不同的场合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神情一定要和对方的身份、交往情境相协调。当然,这不是说交往就要用那些固定或刻板的模式,固定的神情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虽然我们表现的很热情、很客气,但所起到的效果不会太好。

表情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我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表现得自然、从容,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活泼的时候活泼,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该笑的时候笑,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面部是心灵的窗口,人们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感受都会很快反应到面部。喜、乐、哀、愁、怨、恼、羞、愤、思等都能在脸上表现出来。

古人说:“情,动之于中,形之于外,传之于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神态,使之适合交际的需要。神态错位或失常,就会使自己的表情、神情与交际的环境相矛盾,这样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反感。比如在哀悼的场合哈哈大笑,就会让人感到愤恨,甚至会招致别人的谩骂或殴打;而如果在欢庆的场合独自悲伤,就会让人感到反感;如果在人慷慨激昂地演讲时,露出一副无动于衷的神色则会招致别人的不快;与同学或同事商讨学习或工作上的事情时,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神情会让人厌恶……种种不合时宜的表情,都属于神态的错位,如果不注意的话,最终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神态,而且还要学会从别人的表情和神态中,敏锐观察到他们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从而使自己的情态、言行同对方的神态相协调。不然,当别人已经听得厌烦的时候,你还在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会引起人家更大的反感;而当别人非常焦躁的时候,你却嘻嘻哈哈,会让人觉得不快;如果别人希望听到一些高兴的事情,而你却讲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同样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如果你在交往的时候这样表现的话,那么你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反而会失去很多朋友。

脸色是我们脸上的表情,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脸色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左传》中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我们要想知道某人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其脸色来得知。俗话说得好:“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就是告诉人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应当特别留心他人的脸色,并从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人的脸色不仅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还能表现出人们的心理状态。脸色绯红是害羞的表现;容光焕发、满面红光是兴高采烈的表现;脸色铁青是生气的表现;面红耳赤说明很激动或羞涩;脸色发白也许是身体不适应,也许是紧张。

人都是有感情的,一举一动都是真情的流露。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与神态,同时也要注意别人的表情与神态,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达到最佳的交往效果。身体语言洞察技巧

你可能有应用身体语言的丰富经验,这里再向你介绍一些身体语言的最新发展,它会开拓你的视野,提高你领悟身体语言的能力。

第一,记住身体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在咖啡厅里,如果你举起两个手指,招待员就能清楚地知道你想要在杯中多加两块糖。从标记语言角度来看,非语言交流是对口头语言情感表达的有力补充。

第二,熟知身体语言表达的情感,能够提高你的洞察力,尤其是提高辨别的能力。例如什么样的姿势表示不满,它们的强烈程度如何,如果一个下属接受指派,他的积极性如何等,这些都可以从身体语言获知。

第三,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一样,也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反映着人的情感能力和水平。对于某件事情,一个人只是微笑,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报以大笑。同样一件事情,某人只表现出悲哀,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是泪流满面。

第四,避免仓促地理解身体语言。例如,一位总经理在午饭后同下属会面,讨论下属糟糕的工作情况。下属来后坐下,耸起双肩。总经理说:“小李,没有必要这样紧张和防备。”“紧张”的小李却说到:“外边的温度是零度,我才进来感到很冷,所以如此。”

第五,下面所列举的身体语言表达特征,在某些程度上为你提供了利于交往的信息。

留心:低头,表情多变,身体直立或前倾。

漫不经心:以马虎大意为特征,眼睛毫无生气,身体挺立。

诚实:以坚定为特征,语言简练,眼睛直视。

撒谎:躲避目光,心神不安的样子,不自在。

高兴:面部肌肉松弛,全身放松。

生气:眼睛冷酷无情,嘴唇紧闭,身体挺直。

希望:昂头,眼睛生辉,身体笔直。

失望:萎靡不振,垂头丧气,双手紧扣。

坚定:拳头紧握,语气连贯,专心致志。

害怕:目光游离,嘴唇苍白和颤抖。

友好:热烈的表示,轻松愉快的样子,可能握手。

敌视:半侧身体,冷若冰霜,目光锐利,双腿挺直。

清朝的曾国藩具有超乎寻常的识人术,善于从肢体语言对一个人的品质、情绪、性格、经历及将来的仕途做出准确的评判。

有一天,有三位新来的幕僚来拜见曾国藩,见过礼后,寒暄了几句就退了出去。有人问曾国藩对这三个人有什么看法。

曾国藩说:“第一个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小心翼翼,是一谨慎的人,适合做文书工作。第二个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的时候左顾右盼,神色不端,这样的人属于机巧狡诈之辈,不能够重用。唯有这第三个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具有不可侵犯的气概,是一个忠直勇毅的君子,具有大将的风度,他将来所取得的成就不可限量,只不过性格太过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的命运。”

这第三个人就是大将罗泽南,他在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在一次战争中中弹而亡。

还有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来拜见自己的老师曾国藩,请曾国藩对他们品评一番,并给他们分派职务。恰巧这时曾国藩到外面散步去了,于是李鸿章让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他独自到了里面。

过了不久,曾国藩散完步回来了,李鸿章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请曾国藩考查那三个人。曾国藩摇了摇手笑道:“不用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个人是个忠厚的人,办事非常小心谨慎,能够让人放心,可以让他做一些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个人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小人,不能够信任,他只适合做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并不能担当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能够独当一面,将来会有大的作为,应该重用。”

李鸿章听了非常惊奇,问道:“恩师,您还没有用他们,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我散步回来的时候,在厅外看到了这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的时候,站在左边的那个态度很温顺,目光低垂,小心翼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谨慎的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无需多少开创精神的事情。中间的那个人,表面上看来恭恭敬敬,可是等我走过去之后,马上就左顾右盼,可以看出他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千万不能够重用。右边的那个人,始终气宇轩昂,不卑不亢,可以看出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会在你我之下。”

曾国藩所说的那位“大将之才”,就是日后成为台湾第一任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有人将陈兰彬、刘锡鸿两人推荐给他。陈兰彬、刘锡鸿二人很有才学,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在当时享有盛名。在接见了二人之后,曾国藩对陈、刘两人作了以下评价:“刘生满腔不平之气,恐不保令终。陈生沉实一些,官可至三四名,但不会有大作为。”

没过多久,刘锡鸿作为朝廷的副使,跟随郭嵩焘出使西洋,由于两人的意见不合,常常互相攻击。刘锡鸿给清政府上奏章,说郭嵩焘带妾出国,且与外国人交往甚密,“辱国实甚”。而郭嵩焘则告刘锡鸿偷了外国人的手表。当时朝廷主政的是李鸿章,心理上自然倾向于同为曾门的郭嵩焘,于是将刘锡鸿撤回,并且以后不再设副使。刘锡鸿对此十分怨恨,上疏列举李鸿章有十大可杀之罪,弹劾李鸿章。但是,当时清政府非常倚重李鸿章,上疏留中不发。

刘锡鸿感到非常气愤,常常出言不逊,使同僚们都敬而远之。后来,刘锡鸿设席请客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受此打击,刘锡鸿不久忧郁而亡。

同治八年(1869),陈兰彬经许振祎推荐,进入曾国藩幕府,并出使各国。但是他不肯随俗浮沉,志端而气不勇,最后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CHAPTER 2生活细节中的识人术:一眼就把人看透

美国著名牧师、神学家和慈善家华理克说:“人的性格其实是习惯的总和,是人们习惯性的表现。”生活习惯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能透露出一个人的潜意识,反映人潜在的愿望。而生活习惯往往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因此,要想得知一个人的性格及内心活动,通过观察这个人在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捷径。我们可以从对方说话的声音、口头禅、写的字、刷牙的方式等日常生活细节,轻而易举地看透他的内心。从谈话中判断对方的本性

一般来说,从一个人的言谈中就能够发现他的感情、意见和态度。固然,言谈的内容是表象因素,但是言谈的语调、速度以及润饰等,却往往会影响谈话的效果。我们常常在无意当中,通过这些因素发现对方的言外之意,了解到对方的态度,尽管对方本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要想从对方的说话方式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首先要关注对方的语速。语速快的人,大多能言善辩,巧于言辞;语速慢的人,一般比较木讷。但这不是绝对的,平时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人,有时也会变得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相反的,平时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有时也会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起来。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小心留意,可以肯定的是这人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问题,不然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说话速度快的人有活力,且性格外向、朝气蓬勃,给人一种阳光、向上的感觉。

说话速度太快的人,给人一种非常迫切、紧张的感觉,让人觉得发生了紧急的事情。与此同时,让人觉得焦躁、混乱以及粗鲁。

说话缓慢的人,给人一种诚实的感觉,但同时也让人感到漫不经心、犹豫不决甚至是悲观绝望。

一般来说,当言谈的速度比平时平缓的时候,表示对对方不满,或对对方怀有敌意;相反,当言谈速度比平时快时,表示自己有缺点或短处,心里比较惭愧,言谈的内容大多有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内心中感到恐惧或不安的时候,言谈的速度会不自觉的变快。但是,由于没有重组的时间让他来冷静反省自己,因此所谈的内容大多比较空洞,没有什么意义。面对这种情况,心思缜密的人会窥测到这些人内心的不安。

柳传志就是一名分辨语速的高手。在联想企业困难重重的时候,他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在会上,敏锐的柳传志发现他的下属在发言时吞吞吐吐,完全没有了往日的从容,也没有企业家的风度,柳传志从中看出企业有军心涣散的趋势。他马上展开及时的调查,找出相应的对策,使企业转危为安。

另外,语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肖邦曾经在一家杂志专栏里写道:“当一个人想要反驳对方意见的时候,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拉高嗓门——提高音调。”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提高音调来为自己壮大声势,并且试图将对方压倒。

音调高是任性的表现之一。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音调会越来越低。而且,随着一个人心智的逐渐成熟,人就会具备压制“任性”情绪的能力。但是,有些成人的音调也很高,这就说明他们通常没有办法抑制任性,他们一般还是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

音调高的声音,有时会被看做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在有女性参加的会议上,有人在发言的时候涉及到了某位女性,于是那位被批评的女性会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叫,并马上高声反驳,使批评她的人哑口无言,也使在座的所有人感到吃惊,最终导致会议无法进行下去。这名女性的行为就十分不理智,甚至可以说心理非常不成熟。

在言谈之中,音调的抑扬顿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很大,有的时候会决定人的沉浮。明朝成化时,兵部侍郎李震已经戴孝三年,很想升任兵部尚书一职,而这时恰好兵部尚书白圭被免职,机会难得。不料朝廷李震的亲家、刑部尚书项忠接任了兵部尚书一职。李震对此颇有怨言,他对项忠埋怨说:“你在刑部已经这么久了,怎么又钻到此处呢?”不久,李震脑后生了一个疮,同僚们戏语说:“脑后生疮因转项。”(意思是说项忠从刑部转到了兵部)李震回答说:“心中谋事不知疼。”表示他仍然一心想着功名,并不死心。其实,李震得不到升迁是由于皇帝对他的印象不好。在皇帝看来,忠臣在奏朝章的时候,往往能朗朗而谈,而奸臣则低沉险恶。李震的声音历来沙哑,让人有一种不可靠的感觉。李震素来有喉疾,在奏朝的时候声音低哑,引起了宪宗的反感,升官自然与他无缘。而与李震同殿为臣的鸿胪寺卿施纯,不仅声音洪亮,而且工于辞令,因此得到了宪宗的赏识。

在言谈中,语言本身的韵律(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非常自信的人,谈话的韵律为肯定的语气;没有自信的人或性格比较软弱的人,讲话的节奏则慢吞吞。而有的人会在讲了一半话之后说:“你要保密,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了”,接着说话的声音会变低。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在谈论他人的闲话与缺点。

另外,喜欢滔滔不绝的人,一方面喜欢表现自己,另一方面目中无人,并且这种类型的人性格比较外向。

说话比较缓慢的人,性格比较沉稳,即通常所说的慢性子。注意对方说话的声音

声音辨认术是指通过声音来识别人才。浅层的理解就是通过对方的声音(包括说话的声音、脚步声、笑声等)判断他是谁,当然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对此人的声音很熟悉,一般是在亲人、朋友之间才能辨别出来,这只是辨别人的身份。而高层次的理解,是由一个人的声音听出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品德心性、职业爱好、学历身份等。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判断过程,既有经验的积累,也有灵感的闪现。

声音最能够陶冶人的性情,例如百灵的鸣叫能够使人心旷神怡,战鼓军号能够使人精神抖擞。声音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享受,就连人们求偶的时候也和鸟一样,是从“婉转”的声音开始的,因此人在青春期的时候对各种甜言蜜语的反应很强烈。

声音可以分为声与音两个概念,即能够由声来识人,也能够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是通过对两者的综合运用来识别人的。

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音是由于气流冲击声带,声带受到振动而产生的,这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物理现象。但是,人的社会属性又使人的声音具有了精神和气质两方面的特性。古人讲,心动为性,性分为“神”和“气”,而性发成声。意思是说,声音的产生依靠空气,也与人内在的“性”密不可分。声音又和说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轻重、长短、缓急、清浊都有变化,这与人的特性也是息息相关的,这是闻声辨人的基础。

春秋时期,郑国的相国子产一次外出视察,突然从远处传来妇女悲痛的哭声。随从们看着子产,等候他下命令,去救助那位恸哭的妇女。不料,子产却下命令拘捕那位恸哭的妇女。随从们不敢违抗命令,遵令而行,逮捕了那位妇女,而那位妇女当时正在丈夫的新坟前哀悼亡夫。以子产的英明,绝不会无故对这位妇女动粗,其中缘由就是子产的闻声辨人之术。子产对随从们说,那妇女的哭声没有哀痛之情,反而含有恐惧之意,因此怀疑其中有诈。而审问的结果证实了子产的判断,果然这句妇女与人通奸,谋害了亲夫。

通过声音不仅能辨别一个人的心事,还可以辨别一个人的职业、志向、心胸等。志向远大、心胸宽广的人,声清气壮,有雄浑沉重之势。

人的声音各有不同:有的尖细、有的粗重、有的洪亮、有的沙哑。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盘,字正腔圆;有的厚重如金属之音。有的人身材很魁梧,但说话细声慢语;有的人长得很矮小,但声音非常洪亮。人们正是对这些加以总结,得出了通过声音辨别人的规律。

人类的声音,由于生存环境、健康状况、先天秉性及后天修养的不同而不一样,所以声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品格——智与愚、雅与俗、贵与贱、富与贫。《礼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对于一种事物有感而生,必然表现在声音上。人的声音会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说:“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声音既能和气结合,而且还能够和心情相呼应。这是由于声音会随着人内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内心清顺畅达的时候,声音就会清亮和畅;内心平静的时候,声音会平和;内心慢慢变得兴盛之时,言语就会变得偏激。

对于通过声音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逸周书·视听篇》也有独到的论述:

内心诚信的人,比较坦然,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

内心不诚实的人,比较心虚,说起话来支支吾吾。

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的声音温柔和缓,就像细水长流,不紧不慢。

内心卑鄙乖张的人,说起话来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这是由于他们心怀鬼胎。

现代心理学认为,不同的声音给人不同的感受,具体有下面几种类型:

(1)声音洪亮。这类人精力比较旺盛,具有艺术家的气质,有情趣、热情,也有荣誉感。

(2)音低而粗。这类人比较现实,且有作为,或者可以说适应能力强,为人成熟潇洒。

(3)外带语尾音。这类人的精神比较高昂,具有艺术家的气质,男性会有点女性化。

(4)声音清脆。这类人活力十足,朝气蓬勃,性格比较外向。

以上四种类型的声音,不管是在交易时,还是在说服别人时,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有利就有弊,这四种语音都具有负面作用。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什么声音好,招人喜欢,也与谈话的对象、内容、地点等有直接的关系。从口头禅看人的内心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一些“口头禅”,说话的时候会在无意之中高频率地使用这些词语,而这些“口头禅”最能体现说话人的个性特点和真实心理,因此,你只要在平时多留心,就能从一个人的“口头禅”中窥探出他的内心秘密。

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口头禅:

1.喜欢说“绝对”的人有些自以为是

在你的周围可能有一些朋友,他们总是把“绝对”挂在嘴边,对自己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这些人一般来说比较主观、自以为是,而且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想法往往过于天真,不合乎实际的情况。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这些人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说“绝对”的人,有的时候他们的“绝对”被人驳倒之后,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总会找一些理由来解释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其实,这个时候连他们也不相信自己的“绝对”,只不过是为了面子而死撑。“绝对”这个词还会被他们用来当作挡箭牌或自我防卫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用“绝对”来进行保证,如“绝对不会在这样做了”、“绝对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等。

这种人在男女交往中,用不了多久就会说出不少的“绝对”。虽然男女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说说“绝对”也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法,但是满口“绝对”的甜言蜜语就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了。

2.满口都是“我”的人天真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用到“我”、“我的”等口头禅,有的人在人称语里,也常常用到“我”字,这表示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很强。有人不常用“我”字,但常用“我们”等字眼,这也表示他们具有相同的性格。

儿童普遍爱说“我”,这是一种天真的表现,不足为奇。可是研究发现,有些成年人也这样说话,这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成年人之所以形成满口说“我”的习惯,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婴幼儿时期。在哺乳时期,婴幼儿与母亲有一种身心合一的感觉。等到了断奶的时候,婴幼儿的这种感觉受到了威胁。为了避免这种威胁,他们叫“妈妈”和“我”等单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孩子的不安全感。

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和“我”是不可分割的。孩子不断地强调“我”,是为了从母亲那里得到一些安全感。经过不断的强化,孩子频繁地使用“我”来获得更多的安慰。

大部分孩子慢慢长大之后,逐渐社会化了,接触的人多了,这种不安的心理也就慢慢淡化了。

可是有一些人成年之后,还保存着孩子时候的心理,自然说话的时候还保存着孩子时候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经常把“我”挂在嘴边的人,他们并不是想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企图强化自己的存在,是一种天真的表现。和这样的人交往,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不需要刻意提防他们。

3.喜欢说“不”的人心软

很多女性喜欢说“不”,她们的女人味十足,说“不”体现出了她们温柔的一面。

女性经常采用说“不”的方式来征服男性。如果这种方式不奏效,她们就采用流眼泪的方式来征服男性。这种方式往往很奏效,经常会使一些男性俯首称臣。

事实上,会说“不”的女性往往比较精明能干,她们比较有主见,能持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是由于经常说“不”,也会给她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心理学研究发现,女性嘴上虽然常常说“不”,但心里往往是愿意的。她们经常对自己的丈夫或恋人说“懒得理你”,其实心里非常想和他说话。

一些男性深谙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在关心女性的时候,常从相反的方面去进行“引诱”,这样往往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女性的脾气很难让男性琢磨透。她们有的时候温柔,有的时候蛮横。女性没有男性强壮,但她们有一张灵巧的嘴。有人曾说,要想征服女人的嘴巴比登天还难。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劝女性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一件事情,她们的回答往往是“我偏不”;而劝女性不要这样做,她们的回答常常是“我偏要”。

面对喜欢说“不”的女性,男性没有必要和她们较真,因为她们是有口无心的。很多男性明白这一点,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往往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有很多男性不清楚其中的奥妙所在,偏偏要和女性一争高低,结果目的达不到,还闹得双方不开心。

4.常说“所以说”的人自以为是

很多人喜欢把“所以说”挂在嘴边,乍听起来善于总结问题,但深究起来并非如此。这类人常以聪明人自居,自以为是。

经常将“所以说”挂在嘴边上的人,往往会对自己之前说过的话强调其正确性并下结论。他们认为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很有先见之明。当别人把事情的结果说出来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说:“我早知道是这样的,我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特别强调自己已经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了清楚的认识,从不说:“对啊,你说的不错,我也是这样想的。”而总是说:“所以说,事情的结果是这样的,我以前说过。”态度表现得非常傲慢、强硬,而且喜欢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他们一般都有鄙视他人的心理,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具有权威性,说话完全不顾忌对方的心情,因此常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而这些常把“所以说”挂在嘴边的人,常常引起他人的厌烦而不自知,因为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傲慢、令人讨厌的人,反而觉得自己应该值得同情。他们觉得自己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认同,倒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

只要对这种人多了解一些,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觉得和他们相处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渴望自己在别人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和这类人相处,只要在这方面多担待一点就可以了。从嘴的动作了解对方

人的嘴部动作非常丰富,人们可以从嘴部动作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通过一个人的嘴唇动作来推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往往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

当人的嘴唇向前撅着的时候,表明这个人的心理上可能处于一种防御的状态。

当人把下嘴唇向前撇的时候,说明他对自己所得知的消息并不相信,并且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

如果在交谈的时候,有人的嘴唇两端稍稍有些向后,说明这个人对谈话的内容感兴趣,正在集中注意力听其他人的谈话。

嘴角稍稍有些向上的人,虽然看起来活泼、机灵,而实际上他们大多拥有内向的性格,比较豁达,心胸也比较宽阔,不固执,能与人很好地相处。

在和人交谈的时候,用下牙咬住上嘴唇,或用上牙齿咬住下嘴唇以及双唇紧闭,这大多表示一个人正专心致志听别人讲话,他可能是在认真反省自己,也可能是在心里仔细分析对方所说的话。

说话比较迟钝,口齿不清的人,可以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一种人他们的语言表达欠佳,且并不经常表达意见,但一旦有什么见解肯定不凡。这种人具有某一项或几项的才能;还有一种人,他们在谈话方面表现得不够出色,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没有什么才能,这样的人要想获得比较大的成就很困难。

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常常用手掩嘴,说明他的性格比较保守和内向,还会害羞,不会将自己轻易或过多地呈现在他人的面前。这一动作还有其他一层意思,表明可能掩饰自己做错了某一件事情。

在关键的时候,有一些人喜欢将嘴抿成“一”字形,这表示出这些人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性格,大多比较坚强。这样的人对事业比较执着,一旦自己决定要做某件事情,不管要付出多少艰辛,大多能够比较出色与圆满地完成。看对方的眼神下菜碟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正如爱默生所说,眼睛的语言与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神中看出他的所思所想。因此,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可以通过观察他的眼神语言来实现。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好感之后,他不是首先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首先用欣赏、期盼的目光关注着对方。因此,如果你想得知对方对你是否有好感,可以观察对方的眼神。

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表示拒绝的时候,他会用一种不情愿,甚至是愤怒的眼神看着对方,希望对方适可而止。

当一个人表示对另一个人的轻蔑和审视的时候,他会用眼光从上到下或是从下到上不住地打量对方。这样的人有自我优越感,不过喜欢支配别人,显得有些清高。

如果你和他人在谈话的时候,对方的目光不断移动到别处,这说明对方对所谈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这个时候,你就要设法改变这种情况。

在谈话的时候,对方的眼神原本比较平淡或灰暗,突然间变得明亮起来,这表示对所谈的内容很感兴趣,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这时谈话就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两个人在谈话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只顾自己说自己的,既不看另外一个人,也不抬头,这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对另一方的藐视。

当一个人用双眼紧盯着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一般是希望得到对方一个肯定的答复。这个答复也许是一份感情的承诺,也可能是同意他的一个要求。

当一个人用非常坦诚和友好的眼神看待另一个人的时候,间或还眨眨眼睛,说明他很喜欢这个人,对这个人的印象非常好;即使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也会得到他的原谅和宽容。

当一个人用冷峻的表情、严厉的目光看一个人的时候,有一种警告的意思,如果你不想惹怒他的话,那就要老实一点。看坐姿判断对方的本性

坐姿对于交往非常重要,因为人们的交往大多是坐着进行的。优雅的坐姿不仅能体现出体态美,而且能够表现出个人的品质修养。而坐相不端正会给人没教养、不文明的感觉,让人对他敬而远之。无论入坐、端坐还是起坐,都要注意姿态美。

就入坐而言,动作要轻而缓,不要猛地坐下,不然会使椅子或沙发发出刺耳的响声,或沙发的弹簧反弹使人坐不稳,这样非常不雅。

就端坐而言,要保持上身的直挺,不要含胸驼背,耷拉着肩膀,给人一种毫无生气的感觉。不管坐在沙发上还是椅子上,最好只坐一半,不要坐满,上身要保持端正,这样才会显得精神,但是也不要过于死板,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年轻或身份低的人采取这种姿势,能使对方感觉到被尊敬。这种姿势坐的时间过长时可以在椅子背或沙发上靠一会儿,但不要半躺半坐,把脚直伸,更不能歪歪斜斜地靠在椅子背或沙发上,给人一种放肆、没有教养的感觉。

坐的时候,手的摆放一定要自然,可以平放在座椅两侧的扶手上,也可以轻放在腿上或者相握于膝下。交谈的时候,手拖着下巴,双眼凝视对方,给人一种专注的感觉。但是如果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甚至将头搁在手上,就给人一种心不在焉的感觉了。另外,两腿的摆法也会影响到坐姿:将一腿放在另一腿上,且上下摆动;两腿笔直前伸,两膝大开,这些都显得不雅。相反,如果注意两腿并列,两腿前后自然分开或自然弯曲并拢,就显得文雅得多。有的男生喜欢跷二郎腿,虽然可以,但不宜跷得太高,尤其是在长者面前不要不时地抖动。就起坐而言,要轻而缓,不要猛地一下起来,这样显得鲁莽且没有礼貌;起坐前要与主人打招呼,表示告辞的意思。

一个人的坐姿,既能反映他平时的性格特征,还能反映出他此时此刻的心理。因此,在交往中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心理,看他的坐姿是一个捷径。

(1)骑在椅子上。这个姿势是一种挑衅斗殴的自卫立场,或对对方抱有敌意。对此,你可以直接站在他面前,或坐到他的背后,使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坐姿。

如果对方在椅子上坐不住,你可以送上一杯咖啡,或给他一本杂志,这能够让他靠在椅背上坐好。

(2)手脚伸开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这个姿势表明此人非常有自信,有些看不起自己的谈话对象。如果你不能容忍对方以这样的态度和你说话,你可以采取方法迫使对方改变坐姿,自然对方的心理导向也会改变。你可以选远一些的座位坐下,让他够不着你。当然,你还可以不断地拿出东西给他看,让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坐姿。

(3)趴在桌子上。如果一个人趴着桌子坐着,说明这个人对谈话很感兴趣,也表现出了洒脱、不拘小节的个性。这个时候你可以站起来,在屋子里边走边谈话,他就不得不改变姿势,而且随着你转动身子。

(4)习惯坐在椅子边上。这说明这个人不自信,还有一些胆怯,但他有随时站起来“打断”谈话的准备。

(5)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人。保持这种姿势的人,或许此时内心有什么不安,或许对你恭敬并力图给你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6)轻轻地坐下去的人。这样入坐的人此时的心情比较平和,可以和他自由交谈。

(7)重重地坐下去的人。这样入坐的人此时的心情比较烦躁,不要和他们谈什么要紧的事情,因为这时和他们谈要紧的事情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8)猛然坐下去的人。这样的人内心或许有心事不愿告诉别人,或许隐藏着不安。

(9)跷起二郎腿的女性。这样的女性或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或是对自己的容貌非常有信心。

(10)有意识挪动身体的人。这样的人想在心理上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

(11)喜欢与别人并排坐着的人。这是因为他觉得与对方有共同感。

(12)喜欢与别人对着坐的人。他希望被对方理解。

(13)双腿不断相互碰撞或双脚不断地拍打地板的人。此时一定有什么事情让他紧张和焦躁。

(14)有意识从并排改为对着坐的人。或是对对方有了新的兴趣,或是对对方抱有好感。

(15)把身体尽力蜷缩,双手夹在大腿中间的人。这是由于他心理上有处于劣势的感觉。

(16)斜成一个半躺姿势或深深坐入椅内,腰板挺直,头高昂的人。这是因为他在心理上有优越感,这样的人往往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

我们不但要重视对方的坐姿,而且要注意自己的坐姿。在不同的情况下,坐姿也会不一样。

(1)在倾听长者、尊者或贵客教导、指示、传授、指点时,坐姿除了要端正外,还应该坐在座椅的边缘或前半部,且身体要向前倾,向对方表现出一种迎合、重视、积极的态度。

(2)谈判、会谈或谈话的时候,场合一般比较严肃,适合正襟危坐。这时要求上体正直,臀尖坐在椅子的中部,双手放在腿上或桌上,或将一只手放在椅子上。脚可以选择并着放,也可以小腿前后相错、左右相掖或并膝稍分小腿而坐。

(3)在比较轻松、随便的场合,可以坐得比较自由、舒展。自由是指可以经常变换坐姿,得到休息,舒展要以不感到自己在坐为度。

(4)公关小姐在社交场合,为了使坐姿更加优美,可以采取略侧向坐的坐法,头和身体朝向对方,双膝并拢,双脚一前一后、相并、相掖均可。在落座的时候,应该将裙子向腿下理好,以免不雅。如何从走路姿势判断对方的个性

人们走路的姿势是变化多端、千姿百态的,比如有闲庭自得的信步、大摇大摆的阔步、无精打采的漫步、消磨时间的散步、风驰电掣的急步、节奏均匀的慢跑、老态龙钟的蹒跚、偷偷摸摸的前行、犹豫不决的徘徊、姿态优雅的滑行、摇摇摆摆的跛行、心焦气躁的疾走、兴高采烈的蹦跳、急促小奔的碎步、夸张行进的正步、故作姿态的扭摆等。这些不同的步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走路姿势,比较熟悉的人能够从很远的地方通过步态将他认出。虽然人的身体结构决定了走路的一些特征,但是由于情绪的变化,人的步伐、跨步的大小和姿势也会有所变化。假如一个人很高兴,他会走得比较轻快;如果不开心,他的双肩会下垂、脑袋耷拉着,脚步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一般来说,习惯将双手半插在口袋中、即使天气热的时候也不例外的人,颇具神秘感且喜欢挑战;走路快且双臂自然摆动的人,往往有坚定的目标而准备积极地追求。

一个人在沮丧的时候,往往将双手插在口袋中,拖着步子,很少抬头注意到自己朝哪里走。

走起路来双手叉腰像个短跑者的人,往往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突然爆发出来的灵感,常常是在看似沉寂的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

一个自满甚至傲慢的人走路的时候,腿是僵直的,步伐缓慢而沉重,下巴通常会抬起,手臂夸张地摇摆,好像是要故意引起别人注意似的。

适当的步态能够将一个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男子走路要迅捷、稳健;女子走路要轻盈、婀娜,但不要过于做作,以自然轻快为好。

著名的心理学家简·布鲁西博士通过观察发现,人的行动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从一个人走路的姿势、说话的方式、笑的样子,甚至从一个下意识的小动作,都能够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这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从对方走路的姿势中,看出对方的特点,例如健步如飞的人充满了活力,而沉着冷静的人在走路的时候则步伐稳健。

有的人走路大摇大摆,这种人虽有自信的气势,但却充满了自夸与自满。

左右摆动着走的人,给人一种友善的感觉,让人觉得他没有胁迫感。

有的人走路高视阔步,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迈开大步走的人,让人觉得冷酷且具有权势。一般来说,地位高的男性走路的时候喜欢跨出很大的步伐。

偷偷摸摸走的人,是源于自卑的心理或心里充满了恐惧,他们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急走而且经常变换方向,这是许多焦急的女性的步态。如果是一个男人以这样的步态行走,则显示此人个性比较阴柔,而且喜欢吹毛求疵。

疾行,这是一种快速而脚步沉重的行走方式,有点像行军,但没有那么正式,给人的感觉就是能控制心里的焦急,不焦不躁。

有的人走路看起来慌慌张张,虽然脚步轻而快,但是经常变换方向。这类人大多精力充沛,精明能干,是典型的行动主义者,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敢于面对。这样的人一般不会顾忌别人的警告,常常我行我素,是不容易对付的。这种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从不拖泥带水,如果你让他完成某项工作,他一定在最短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这种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敢于承担责任,因此,他们往往有很多朋友,对于朋友的委托,他们不会拒绝。对于这种人来说,他们一般比较忙碌,没有什么闲情雅致,甚至散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

有的人走路就像慢跑,这是一种缓慢且控制住速度的跑步,慢性子、年事已高或健康状况欠佳的人常采取这种走路的姿势。

有的人走路非常缓慢,无论如何急,他都不在乎,是典型的慢性子。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三思而后行”,不急不躁,绝不好高骛远。他们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的务实精神获得提升的机会,并没有什么后台。

表面看起来五大三粗,很鲁莽,但走起路来却是小心翼翼的,这样的人“外粗内细”,很有章法。

从走路的姿势能够观察出一个人的情绪与性格,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深奥的识人法,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方法,对你的人生与事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点餐看一个人的从众心理

心理学上将附和大众的行为称为“附和行为”,并且每个人都有或高或低的附和行为,在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定义为“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现象,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随大流”、“人云亦云”:大家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选择五名参加测试的人,让他们一起看两张图。他们先看第一张,接着看第二张,然后回答这两张图中哪一张的线条较长。实际上,试验中的五人只有一人是真正的测试者,其余的都是事先已经安排好的陪测者,陪测者在回答的时候故意将答案回答错了,结果发现当陪测者回答完了之后,受测者也回答错误,而当受测者独自参加这个试验的时候,却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