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穷省钱,富人富生钱(穷人只会考虑省钱,富人为什么会有多余资源钱生钱?越明白富人的思维方式,越受益!改变命运从现在开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2:39:46

点击下载

作者:乌纱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穷人穷省钱,富人富生钱(穷人只会考虑省钱,富人为什么会有多余资源钱生钱?越明白富人的思维方式,越受益!改变命运从现在开始!)

穷人穷省钱,富人富生钱(穷人只会考虑省钱,富人为什么会有多余资源钱生钱?越明白富人的思维方式,越受益!改变命运从现在开始!)试读:

你想要拥多少钱?

“我们远比自己所想象得要富有得多了。”——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在此,我想重申我对“富有”的看法,好让读者了解我生活当中的熟重熟轻。当然,有钱很重要,但绝对不会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你对此心有疑虑的话,问问癌症病房里的病患。

对你而言,富有意谓着什么意义?

如果你比你的家人、朋友、左邻右舍有钱,那就是富有吗?还是要像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一样有钱?如果你有能力买辆新车,甚或是保时捷,就代表着富有吗?如果你每个月能够支付生活开销?或许直到你不用再操烦“钱”事,你才会觉得自己有钱。“富有”这档子事,对不同的人来说,的确各有见解。

对于财富的追逐,几乎所有人都不满足于现况,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多赚点钱;然而大家要知道的是,生活的富足并非单纯只是赚更多钱——许多人无法参透这点。

的确,有钱好办事,但有很多东西比钱还重要,例如:相知相惜的伴侣,让人无后顾之忧的家庭生活,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朋友,一份喜欢的工作……。这些东西是你有钱也换不到的,如果缺乏这些,你的生活无法圆满。快乐建筑在非物质的事物上,像是:健康、人生观、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信仰等。生活的圆满在于你能够将所有的情绪导人正确的方向,将这股能量运用在所有你从事的事物上,不管是工作或玩乐。

我常听人说:“如果我拥有更多的钱,那就好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别误会我的意思,有钱确实能让生活更舒适,让你在午夜梦回时不用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开销,有钱也能让人更有安全感,让你有机会云游四海,开拓视野。

金钱不能买到快乐

许多人无法看清“有钱买不到快乐”,他们花大钱买豪宅,屋内却缺少家的温暖。举办高朋满座的派对,大啖美食,品尝美酒之余,却发现座上宾客没有一人可以坦承以对,因此在人群当中感到落寞。等到此时才发现“有钱买不到快乐”,可能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可能穷其一生追逐财富,到最后却发现快乐才是他们要的。“有钱”和“快乐”有很大的不同,差别在于:

* “有钱”能够满足你的欲望。

* “快乐”能够让你心满意足。

如果你认为财富的累积能带来快乐,不妨再想一想,若你坐拥金山,但在情感和心灵上却一贫如洗,那么你的灵魂是空虚的。

快乐是生活、物质以及情感各方面的一种平衡,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我的平衡点。唯有如此,你才能得到快乐。如果你有钱,当然可以假装自己很快乐,也可以让别人误以为你很快乐,但你终究骗不了自己。

谁比较富有?

《微利时代亿万富翁的赚钱秘密》是为那些希望在快乐以及富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愿意身体力行,尽其所能达到致富目标的读者量身打造的,在你阅读本书之前,请谨记在心:世上有许多人虽然物质匮乏,然而心灵充足。

一名智者曾说过:“我不嫉妒比我有钱的人,但我嫉妒比我快乐的人。”如果你快乐,代表你的生活一定是富足的;但若光是有钱,可不表示你的生活幸福美满。

那些一心追逐财富,却误以为快乐会伴随而来的人,到头来会发现自己落得两头空,我敢保证你生活周遭一定存在着这种类型的人,在你的朋友或是家人中,肯定有人把“快乐”和“有钱”两者混淆,这种人并不了解真正的人生价值所在,他们误以为花钱就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西洋乐坛著名的乡村歌手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曾经在受访时说过,想要有钱,你必须“热爱你的工作,要有深爱的人,还要有一个热切想望的未来。”这真是金玉良言呀!

敢于冒险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说过:“生活是一连串的冒险,否则就没有可取之处。”

没错,生活中的确充满风险,这也是有钱人的生活写照,他们视人生为一场游戏——必胜是他们的目标,他们从没怀疑过:“假如……,那该怎么办?”

你必须决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你的基本权利,你应该自行做出决定。

有些人选择走平坦的康庄大道,对他们而言,一成不变、有条不紊的生活,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然而那些踏上崎岖险径的人,内心所企盼的是每天都能面对全新的挑战——这是他们精力充沛的根源,持续奋斗的动力,也是每天睁开双眼后想要过的生活。

对那些追求平顺生活的人而言,生活若是充满无限的挑战,则太过刺激;然而,对那些想要经历大风大浪的人而言,平凡无奇的生活无疑像个牢笼。

看到这里,我想如果你对我的书有兴趣的话,你一定是不甘于现在的生活,跃跃欲试想要接受挑战;纵使你曰后后悔不已,巴不得自己当初没走上这条崎岖道路,但千万记住不要半途而废——咬紧牙关,就能渡过难关。

对某些人而言,这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负担;但对其他人来说,却是一条必经道路。不管怎样,这种勇于做事的人,他们可能会遭遇挫折,招致批评,终其一生成为别人的笑柄——在数百年前,可能还会被人处以火刑或是逐出教会。

但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所有的进步都会停滞不前;如果不是他们敢于创造人们从来未曾想过的事情,我们怎能享用那些现在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便捷事物。

想一想以下这些“历史名言”。

* 1876年,英国邮政总局局长曾说过:“我们不需要电话,我们有很多信差。”

* 1943年,IBM总裁汤姆斯·华顿(Thomas Watson)认为全球计算机市场规模只有五部计算机。

* 1968年,IBM的总工程师提到芯片时说:“这东西有什么好的?”

* 1970年,英特尔创办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说,生产家用计算机是浪费时间。

* 雅达利(Atari)游戏制造商以及惠普计算机(HP)都曾拒绝,苹果计算机创办人研发个人计算机的提案,叫他滚回学校去。

* 1981年,比尔盖兹认为个人计算机的640K内存,是绰绰有余了。

勇敢放手一搏,否则就平淡度过人生吧。

亿万富翁的赚钱智能

“未来属于能见机会于未明之时的人。”——苹果电脑前总裁,史考利(John Sculley)

你听别人讲过几次“赚钱”这个字眼?“我只想赚钱”或是“我需要多赚点钱”这种话,我打赌你一定听过几千次了,而且你大概也对自己说过同样的话。

虽然每个人说的话听起来一模一样,可是“穷人”(其实是具有“穷人”心态的人)的意思却和有钱人所指的相差十万八千里。“穷人”只会用他们学到的过时方法……,也就是出卖时间来赚钱,而结果只有一种:做得更久,或操得更累。

当有钱人说要多赚点钱时,他们指的和穷人想的大大不同。有钱人说的“多赚点钱”是指“创造财富”,他们根本没想到要出卖自己的时间。

当你看完这本书时,我敢保证你一定会同意,听起来一模一样的两句话,其实有好几百万价值上的差异。“多赚点钱”这句话有双重意义,而其差别就在说话者的心态。

穷人的赚钱心态

大多数的人打从娘胎起,就被父母和学校教育教导要懂得服从,社会教育则是教我们要想赚钱——无非是找份工作——也就是出售我们的时间。

当我们投入所谓的职业(法律、医学、会计),或是在工厂扫地,总归来说,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只要我们不工作,就拿不到钱。

我们花了十多年的光阴在学校接受教育,却所学有限,只学到如何“糊口”,大部分的人都受雇于他人,有份工作,靠着出售自己的时间养家活口。“出卖时间”使我们变得“贫穷”(或无法致富),这种观念是父母教导我们的,也会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所以这种“贫穷”心态也会跟着流传下去。

讽刺的是,每天我们起床时总会幻想自己一夕致富;打量坐在名贵轿车里的男男女女,心里想着:“这部车比我的房子还贵。”这激起我们想要变成有钱人的欲望,幻想着有钱以后要过着什么样的奢华生活,却不去好好想想怎样才能变得有钱

——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不愿面对现实,养成驼鸟心态。

很不幸地,许多人最后落得梦想幻灭,生意失败。这些人失败的原因并非没有梦想或是缺乏欲望,而是缺少了一项最简单的认知……。

亿万富翁的赚钱心态

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了解一件别人不知道的事,也就是“如何赚钱”。更有甚者,这些人赚钱的方法一点也不难,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进大把钞票——而且是“

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

”。“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绝非痴人说梦,但唯有你相信它,这句话才行得通。我将在《微利时代亿万富翁的赚钱秘密》一书中证明,为什么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是可行的,而且只要你身体力行,就能晋身亿万富豪之列。

许多人总是不断地质疑,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每天早上起床,上班,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一天突然兴起一夕致富的念头——以为靠着投资股市、房地产或是找到快速致富的赚钱计画就可以办到。

投资项目 投资报酬率 资产成长率

银行定存 6% 0%

房地产 5-7% 10%

股市 10-15% 20-50%

自己的公司 100-200% 500-1000%或更多

最快速的赚钱方法,老实说不是投资股市或房地产,这些老掉牙的方法太慢了,最迅速的致富秘诀是创造成功的企业。

上表列出的是不同投资计画的每年报酬率,要特别注意的是,我把你的收入和资产的成长率都列了出来,因为造成财富累积的重点不在于收入,而是资产的成长。

无庸置疑地,能够让你最快致富,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方式,就是开创自己的事业。但要记住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获利,有些公司虽然很成功,但却一文不值——因此你要开创的事业,对其他人而言,必须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让你赚钱。

举例来说,一个有自己诊所的脑科医生,人们会因为他的专业技术和名声,而找他动手术,这样每年可能可以赚进好几百万,过着相当富裕的生活。不过对其他人来说,这样的生意毫无价值可言,不值得投资。

自己创业不能保证一定就能致富’对许多人而言,却有可能很快就大栽筋斗,败光他们所有的积蓄。

从统计数字来看,90%创业的人会犯下致命的错误,而且祸根早在创业之前就已种下——最佳状况是花钱学经验。不过你也有可能因此倾家荡产,一蹶不振;然而,若能学习前车之鉴的话,就能够避免无谓犯错。

阅读了这本书之后,你将了解两个在同一时间创业的人,事业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扩展版图;然而,在两、三年后,其中一个人的事业可能如日中天,另外一个人的事业可能一败涂地——两人花了同样的努力、专注和投入,但其中一人可能成了亿万富翁,另外一人却两手空空。

这个简单的道理,对所有的生意人而言都绝对是价值连城、梦寐以求的,在真实世界中的赚钱诀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活生生地揭露出来——它们都被那些得知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秘诀的人给“暗坎”起来了。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微利时代亿万富翁的赚钱秘密》是我观察有钱人和成功人士后的心得,我将揭露所谓事业有成人士,他们的思考模式、理念以及习惯。

这本书绝无仅有,它将教你如何创造财富,从一个相当重要的着眼点:提供价值不菲的观念及方法,教你如何掌控事业和生活,让你享受荣华富贵。此外,还将提供你一项其它书籍无法给你的独特机会:一个循序渐进的成功方程式,让你能够落实自己的理念,筑梦踏实,不再光是流于梦想空谈。

这本书将引领你做出重大决定,如果想要达到多赚点钱的目标,别无选择的你必须:

* 彻底改变想法。

* 知道有钱人在想些什么。

有钱人到底在想些什么?辛勤工作并非赚钱的不二法门,重点在于学习如何以最快的方式赚钱……,也就是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

我的秘密档案!

麦可·劳伯李斯基(Michael Wrubleski,澳洲雪梨国王篮球队创办人,澳洲篮球运动的改革者)有一次突然对我说:“布莱恩,人生没有什么秘密,所有事都摊在阳光底下,如果有秘密的话,只是别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罢了。”

身为愿景出版公司的创办人和总经理,澳洲重要商业书籍的出版商,在我的生命当中,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想法直接或间接深深地影响了我。过去11年来,我有幸与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伟大商业作家,以及专研自我成长的教育工作者合作;我读了上百本有关商业成功的书籍,与这些书的作者会晤,举办国际性的研讨会,邀请全球顶尖的企业家和管理人才出席。

我的灵感不光来自想法卓然出众的人或是他们的著作,我还有幸一手创立成功的事业。为了使企业更加茁壮,我与许多澳洲的杰出企业人士携手合作——这让我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

直至今日,我仍然每天经历成功、失败,这些美好的经验意味着,我所处的时代仍存在着商业世界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我有机会同时面对这两种状况,尽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这些经验让我能够拥有更多的知识,拋开束缚,挑战新奇的计画和机会。

我曾经记下心得,搜集想法,把它们存在一个神秘档案里(只有我知道的秘密档案)。正因为如此,我才有此机缘出这本书——我汇集这些价值不菲的点子,与读者分享——希望能让读者对于金钱以及成功有着全新的想法。接着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人生中逐渐展开的重要问题……

想要致富,不用上学校

“成功并非来自大学教育里的艰深理论,而是要去了解人们想要什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钱。”

——温蒂汉堡创办人,戴维·汤玛斯(Dave Thomas)

高中时,我们班上有位转学生,他在13岁的时候辍学,当时我们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家伙疯了,他以后一定会从事工资很低廉的工作。没想到我日后有机会再见到他时,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位老兄赚的钱,比起其它接受正规教育后投身各行各业的同学都要多。

这个意外的巧遇,使我有机会发现,如果你完成学校的正规教育,取得学位,在24岁投入就业市场,你永远无法赶上那些14岁就出来工作的人。

我们从小接受基础教育,学习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的训练,却没有接受生活技能上的教育。然而,我们却期望能在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获得一份工作——不幸的话,可能得做着无聊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创业打算和技巧。

教育制度不会教导我们如何创业,学校只会教小孩子背公式,不让我们进行独立思考的活动。在学校或大学的课堂中,不会触及赚钱和存钱的课题,既使选修“商业课程”,也都着重在管理的技巧,看报表,而非敦你如何赚钱的关键要点。

为何天公疼憨人?

财富和教育之间有无关联?所有的证据都显示出,的确没有。也许一个大学毕业生头一份工作的薪水,比16岁学徒要高;不过真要赚大钱的话,就跟教育程度没有关系了。

千万别把“欠缺正规教育”和“没有智能与知识”搞混了,那些赚大钱、经济独立的人都受过教育,他们可能不是从学校或大学中学会如何赚钱,因为还有其它接受教育的方法,我称之为就读“财富学校”。

辍学换经验

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并未受过正规教育,以达美乐披萨创始人汤姆·摩纳汉(TomMonaghan)为例,他在1962年开了一家小小的披萨店。当时他才23岁,大学没毕业,没有经验,手上的钱只够用来开张,而且一开始生意并不好: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是99美元。然而到了1987年时,汤姆在全球的门市达到2500家,销售金额高达25亿美元;1997年时,门市成长到5500家,销售创35亿美元的佳续——隔年,摩纳汉卖掉93%的持股。如今达美乐的连锁店达6100家,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摩纳汉还是没有完成学校教育。

那么,他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学得成功之道?其实,“财富学校”就是要你勇于尝试,不要害怕承担风险,从失败和成功当中学习。

成功可以很简单

温蒂汉堡连锁店的创办人戴维·汤玛斯,他十岁就辍学,12岁时,他在一家午餐店当收银员,开始他的“财富教育”。

当兵时,他是伙夫,之后在几家餐厅工作,然后当上肯德基一家门市的经理。正因为这些经验,让他有机会在1969年开了第一家温蒂汉堡,如今温蒂汉堡的连锁店达4020家。然而他发现,教育让许多人在取得学位后,变得自以为是。汤玛斯认为:成功并非来自大学课堂里的艰深理论,而是要去了解人们想要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钱。就是这么简单!

汤玛斯说:“我知道怎么做好吃的汉堡,我们提供顾客美味的食物,干净的用餐环境,友善的服务,而且物美价廉。”

真是的!你要上大学才能了解这些道理吗?

当然不!然而,成功就是要深切地了解这些基本道理,以这些为原则,打造自己的事业。

要如何才能了解这些原则呢?看看别人成功的例子,事业成功人士通常会出自传,往往在这些自传中,他们会明白列出自己的创业法则。当然,这并非最好的学习方式,面对面的经验传授更棒,但阅读传记至少是个起步;随着时光流逝,学得更多经验,你就能设法遇见可以学习的对象,这样你就能学到更多。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学生就是要从老师身上汲取经验,转化成自己的,再加以改善——这是让自己快速接受教育的唯一方法。

不要老是专注于别人成功的一面,也要从他们的失败中学得教训,看看他们是怎么赚钱和花钱。总之,学习别人的经验:价值非凡。

亿万富翁迈向成功之路

“想要致富,你必须经营自己的事业。”——美国石油巨子,保罗·盖提(J.Paul Getty)

和五、六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比较起来,现今的成功之道大不相同,原因在于:竞争激烈。

竞争无所不在,而且愈来愈激烈,今日商场上的运作,就像“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不容自满或第二名。如果你的公司积弱不振,势必关门大吉,或被其它公司甚至竞争对手并吞。

更糟糕的是,顾客的教育程度更高,要求也更高——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你原先设想的对手,你在商场上的竞争对象也不再是你的同业,而是其它产业中的成员——无论卖的产品是否跟你相同。在21世纪,成功的企业要靠“娱乐”消费者,才能赚到他们口袋里的钞票。

如果有人说:“你的竞争对手是迪士尼、麦当劳或爱迪达。”你的反应可能会跟我一样:我的竞争对手怎么可能是在十万八千里外,经营型态跟我截然不同的企业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迪士尼、麦当劳或爱迪达(或是其它数千家企业)设下尽善尽美的客服标准,还不断求新求变。一旦顾客享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服务,以往你所提供的服务,就显得微不足道。也就是说,你的顾客有好几千种不同的选择:除非你的服务也向上提升。“过去的世界纪录是现在晋级的最低标准。”这种情况不只适用于运动场上,在商场也是一样。

真正的致富之道

以下是五种我知道的赚钱方法。

* 继承遗产或嫁个有钱人:如果你够幸运。

* 非法取得:偷抢拐骗,这些方法都很冒险,而且不道德。

* 投资:只要你有正确的理财技巧、好的财务顾问以及耐心,通常都能获利。

* 工作:未能运用杠杆原理的话,工作无法让你致富,关于这点我将在第104页详述。

* 创业:除非知道正确的方法,否则也无法致富。

保罗·盖提在他的著作《如何致富》(How to Be Rich)一书中,曾经指出致富的不二法门:你必须自行创业。他开宗明义指出,如果你一辈子都帮人做事,那就无法致富。那些靠创业赚钱的人,当然了解这一点;但创业这件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这也是我出这本书的最大目的:创业不能保证一定让你致富,但是如果行之有方的话,这是最快的致富方法。

人们无法致富的原因

统计学家指出,目前在工作的人当中,只有5%的人退休之后能够衣食无忧。看看这个数字!只有5%的人,在65岁以后能够不靠政府的补助或其它津贴,自给自足,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呀!

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退休后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的人那么少?为什么经济独立如此难以达成?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的教育制度害了很多人,因为我们并不知道:

* 如何赚取足够的钱。

* 如何存钱。

* 如何明智地浑用金钱。

我经历过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事情不会永远像现在这幺糟。”——霍瑞斯(Horace)

以我自身的经验为例。我投身两种不同的事业,花费同样的心血,却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从这两个天坏之别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宝贵的教训。

跟别人比起来,我投入职场的起步较慢。我在结束大学生活,周游列国之后开始找工作;这才发现自己落后同侪团体许多,那一年是1989年——那时经济衰退,和我一样年纪的人往往比我有经验,找工作时也比我容易得多。

试了几个月以后,我发现自己很难谋得一职,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四处碰壁的我,于是打算创业,开一家顾问公司,自己当老板。许多跟我有同样经验的人,也都走上创业这条路。

这真是太棒了,我从没有工作摇身一变成为老板:一个更棒的结果。但很快地我发现,自己其实并未真正拥有事业,我只不过是找了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罢了!虽然自己开公司有不少好处,却没有因此为我带来财富,更谈不上因此致富。相反地,创业让我更需要现金流量,然而我的收入却是我辛辛苦苦靠劳力挣来的,这跟投身传统的人力市场没什么两样。

让人们陷于贫穷的决定

我犯了一个跟很多人一样的错误,使自己陷入贫穷深渊,万劫不复。当你要追求财务独立时,“以时间换取金钱”是最笨的选择。“以时间换取金钱”就和受雇于人,开一家顾问公司,或是其它计时收费的公司,没什么不同,这些包括许多行业,像是:医生、律师、水电工、会计师等,这些人可能时薪很高,但无法从目前从事的职业当中致富。

拥有顾问公司每年或许可以赚五十万美元,过着舒适的生活,但这称不上是富有;为了维持一定的生活型态,他们必须花时间,兜售自己的才能。他们可能拥有“名车”(租来的)和“豪宅“(贷款很重),小孩都上私立学校,可能还有点余钱购买股票——但这些人的生活不会比受雇于人好到哪里去。也许企管顾问开的是BMW的新车,雇员开的是福特新车;老实说,以他们的财务状况而言,两者其实差别不大。

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我做出一个结论,我的企管顾问公司不会开太久——直到我找到一个企业符合“时间杠杆”的概念为止。我所谓的“时间杠杆”指的是,一家公司的收入,不用全靠我个人的努力才能换取。

经过两年的寻寻觅觅,我终于如愿以偿,我把这家公司取名为“愿景出版公司”。愿景出版公司专尸弓出版商业书籍,主要的顾客为工作忙碌的管理阶级人士(忙着以时间换取金钱)。这是一门很棒的生意,因此这一行拥有许多全球最有价值企业的特点(这点容我稍后再述)。

我成立这家公司,五年后就把我的持股卖给我的合伙人。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是我踏向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一大步,也是我在这本书中即将灌输给你的观念。创造财富的第一守则:不要发展事业——而是要创造一个有价值的资产,再出售变现。

把公司卖掉以后,我拿到的支票,数目之大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的。获得这一大笔钱后,我对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这个观念,更加有信心了。

*

驶向致富的高速公路

“财富眷顾勇者。”——古罗马史家,维吉尔(Virgil)

你可以投资股市或房地产,但最快的赚钱方法还是自行创业。但光是自行创业还不够,你必须选择适当的事业,起步的方法要正确,否则有超过90%的机会失败。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赚不到钱

统计数字显示,在所有的新创事业中:有80%在五年内倒闭,硕果仅存的也有80%在未来四年内关门大吉。

这也就是说,在澳洲现在的一百万家新创公司当中,九年后只剩四万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可思议,不是吗?其它九十六万家公司的下场,不是关门大吉(自愿或因资金无法周转),就是被其它竞争者购并,被并吞或是转型为其它事业。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数字。那些硕果仅存的公司,大部分都不赚钱:剩下那四万家公司之中,大约只有15%赚钱。记住!这个数字意味着,在当初的一百万家公司当中,只有六千家公司获利;剩下的三万四千家呢?他们死撑着,损益平衡或是赔钱。在你可以期望企业能够赚钱之前,先了解别人为什么会赔钱;那么,你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为何那么多人失败?

我看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也许你也看过,人们充满干劲,满怀理想抱负,决定辞掉工作,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们知道自己是个中好手,了解市场并且竭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但为什么还是无法成功?

他们充满热情,渴望获得财富,赚个一、两百万美元是他们的梦想,让他们生命不虞匮乏,在海滩买栋房子,买艘船和跑车……。

这是很正常的事。每年都有好几千人自行创业,创立公司,贩卖产品或提供服务——等待成功的到来——但通常事与愿违,美梦幻灭。

究竟哪里出了错?

刚创业的人,看到别人的成功例子,就以为自己一定做得到。毕竟,创业没那么难,不是吗?麦可·葛柏(MichaelGerber)在他极具洞察力的著作《E迷思》(The E Myth)一书中,检讨企业失败的原因,归纳出一种他称之为“创业者的致命伤”的状况。

那些罹患“创业者的致命伤”的人,通常工作表现出色,他们可能是水电工、建筑师、糕点师傅、计算机销售昌……,他们受过绝佳的工作训练,经过几年磨练,经验丰富。不过,就算你是全世界最棒的水电工,并不代表你能创业,自己当老板。你运得学会与员工相处,找到市场区隔,处理形形色色的文件,保持清晰的观点;那么事业就可以曰渐茁壮。经营事业是一门学问,要靠不断地学习;随着新的挑战接二连三地出现,创业者之前拥有的技巧和经验,可能变得毫无价值。

那些患了“创业者的致命伤”的人,将会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做生意不能光靠一具电话,你还需要:店面、设备、材料和家具。零零总总加起来:一家新的公司还需要有法律顾问和会计师、公司的信纸信封和名片等。这些都要花钱,创立一家公司可能要用自己的积蓄或向银行借款,而银行唯一接受的担保就是房子。

当一切准备就绪,公司开始营运时,可别高兴得太早,别忘了下列很重要的几点:

* 你要如何吸引顾客上门?

* 如何留住顾客的心?

* 如果大获成功,你现在投入的事业是否可以让你获利了结,并且获利匪浅?

通常的结果是:刚创业的未来大老板,很快就发现自己投入一个不够多元化、没有前景的产业;他们的事业没有前途,工作得比以前还要辛苦,得到的报酬却少得可怜,最后落得想要回去敞老本行——当别人的员工。他们没有假日,周末还要上班;如果他们没有如此打拚,财务状况早就崩盘破产了,甚至最后会倾家荡产。

他们真的没有退路。

如果你已经犯下致命的错误,才开始学习如何经营事业,那就太迟了。另外,如果你不尽快学习正确的创业方式,事业终将失败。

创业的是勇士或傻瓜

你的事业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你能否了解这一行业,而是你懂不懂得经营事业的技巧;有了这个观念后,让我们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做生意”的真正意涵。

大部分人在创业的时候,并不了解即将面对的问题有哪些,因为他们没有经验,也就无从准备起。而且,学校也没有教授创业的技巧——创业于是乎成为他们一生当中,最艰辛的挑战。

然而每一家公司,不管从旁人眼光来看有多成功,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自行运作不辍,问题会不断发生。一家公司是否健全,端看你如何处理、克服这些问题,让公司得以永续经营。

创业并不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你还必须不断地克服问题和障碍;这是创业的真实面貌,千万别以为自己会得天独厚——这也就是企业与运动的不同之处。

不过,商场上的竞争与运动场上的较劲可以拿来相提并论。透过这样的思考转换,当你陷人问题的泥淖中动弹不得时,可以转移过多的负面情绪。如果你在处理公事时,能像在运动的时候一样,长保一颗愉悦的心,你将发现自己愈来愈喜欢接受挑战,而且总是能很快地解决问题。

想要登月,就得搭乘火箭

“创业的最大目的,就是要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布莱恩·许尔

你能只身飞上月球吗?当然不行。但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如果你有一艘火箭,经过几年的训练,也许你真能飞到月球;但如果没有搭乘火箭,根本不可能上月球。即使你可能只是想飞到附近地区,也要有交通工具才行,而且还必须是正确的交通工具。想一想,如果你搭747客机的话,有可能上月球吗?尽管747是很棒的交通工具,但它绝不可能带你飞人太空。

如果你想要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就必须使用正确的交通工具,也就是说,必须要投入正确的事业——正如同我之前说过的——不是随随便便开一家公司,而必须是拥有许多正确特质的公司,一家可以发挥你最大才能,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公司。

致命错误导致贫穷

拋开工作的枷锁,自己做主当老板;然而开了一家公司后,并非所有问题就能迎刀而解。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一模一样,它们并不会自行运作或赚钱。公司成立之后,还有很多事情要注意,否则就像搭风筝上月球般,绝对不可能成功。

要赚钱,你必须拥有正确的技巧和“交通工具”。许多人在事业刚起步时,犯下致命的错误——可能是因为他们资金不够或是想不清楚,因此他们藉由“以时间换取金钱”的方式,或是投入个人心血在赚钱。

如果你打算创业,就应该只有一个原因——想要创造财富。成功达成这个目标的结果,应该是让你获得众人称羡的自由,换句话说,基本上你追求财富并非为了财富本身,而是你想选择如何与何时工作,如何消磨你的时间,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你可以多花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和家人,打打高尔夫或网球,放轻松,旅行或是实践任何你想做的事。

我想所有想创业、想赚钱的人,都是因为想要获得个人自由,随心所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赚钱”是什么意思?

“赚钱”。让我们来好好想想,“赚钱”是什么意思?

如我之前所言,穷人把“赚钱”和“挣钱”两者搞混了,但有钱人却分得很清楚。

其实“赚钱”和“挣钱”两者之间有很多的差别。“赚钱”并非汲汲营营在“收入”,这种帐面上的问题,而是必须创造资产。每个人都可以自行创业,但要把公司转换成有价值的资产,在事业奠基之初,就要抱持着完全不同的心态。

究竟“公司”和“资产”有不同?道理其实很简单。

* 所谓“公司”,指的是生财工具,靠的是个人打拚,尽心尽力付出,我的顾问公司就属于这一类。

* 所谓“资产”,也是生财工具,不靠个人的努力,而是靠制度在运作,所以任何人都能执行和管理。如此一来,很容易就能转手,卖给别人,买家不需拥有任何管理上的技巧。我的出版社就属于这一类。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公司”与“资产”的差别在于,最终结果会造成财富和生活品质上极大的落差。

为何我要花那么多时间,阐述这两者的差异?

如果你做出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决定:辞去现有的工作,放弃稳定的收入,冒风险自己出来创业,工作更孤单、艰辛,财务压力沉重;想到要冒这么多风险,很多人就打退堂鼓。

最佳的获利方式是尽其所能,建立最有价值的资产。你要如何创造资产,可以自行决定,但在接下来的章节当中,我将一步一步教你一些重要步骤,让你成功的可能性达到最高,失败降至最低。

在此,我先说明一点:创业的最大目的,就是要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

这是你愿意冒险犯难的唯一理由,如果你在创业之初就犯下错误,这会耗损你的精力,榨干你的情感,败光你所有的积蓄。所以你创业的目的,绝对不能是为了“挣钱”,想要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话,以下两件事不可不知:

* 创造收入。

* 创造有价值的资产。

创业之初,获利并非首要之务。以亚马逊网络书店(Amazon.com)为例,在刚起步的时候,亚马逊从未达到其年度获利目标,但这家公司还是很值钱——在2002年二月时,它的价值仍高达100到150亿澳币(约合台币2200亿至3300亿元)。

然而,为了创造有价值的资产,就要有固定的收入;这意味着你必须出售商品才能获利,公司才能继续运作下去。更重要的是,你必须确定自己是有系统地在管理公司。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运作和收入,并不是靠着你个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如果你能照着上述的方法去做,就能成功地创造有价值的资产。

有行无市,就是一文不值

“你在一开始创业时,就该想到,如何在未来脱手转让时,获取最大的利益。”——布莱恩·许尔

想想:如果你的房子无人间津,怎有价值可言?如果你发现房子盖在有毒废弃物上,又能值多少钱?你势必找不到买主,你的房子和土地就变成一文不值。

如果希望万丈高楼平地起,你一定会先找地段好、交通便利、景观优美、邻近商店和学校的地方,方便亲友前来探视。在盖房子时,你会注意外观、规模和生活空间,还会装设现代化的便利设施。为什么?因为你知道这样的房子才适合居住,而且如果日后要出售,才可以卖到一个好价钱,让你稳赚不赔。

创立公司跟盖房子一样,你在买卖房子时有关地段和使用型态的考量,正好运用于开公司。因此你在决定开公司时,一开始就应该想到,如何在未来脱手转让时,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

要让你的公司成为有价值的资产,公司必须可以高价转售,要可以转手变卖给别人,这家公司必须是制度化经营——不必靠你个人的努力耕耘——更棒的情况是:可以在完全没有你的状况下运作良好。

听起来很简单吧?不过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家可以做到这一点。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具备杠杆效应,所以你必须慎选你所投入的事业。举例来说,医生和律师的工作有办法制度化吗?非常不容易。他们无法从事业中获取大量的收益,所以,他们从事的事业就不是有价值的资产,我不建议你投入这样的事业。

以微软为例,你认为此尔盖兹需要投入研发新的窗口系统吗?微软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公司有价值——可以转售——并且价值连城。

许多企业资金充裕,老板却很难出售公司,因为公司与老板的依存度很高,或是被认为如此;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是由老板一个人打下来的江山,这样的公司也毫无交易价值。

要小心!在事业创建之初,不要落人这样的陷阱,否则你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我有一个客户,经营连锁珠宝店相当成功,然而这家连锁企业的价值却远比实际价值低了许多。为什么?这家企业是因为老板才闯出名号,所有同业都了解这点,并且推崇老板的成功之道以及他鉴赏珠宝的能力。然而这家企业却很难找到适合的买主,没有一家同业或是创投公司,愿意买下这家连锁珠宝店;因为在他们的管理之下,珠宝店将无法像现在这样发光发亮。因此尽管珠宝店经营得很成功,老板却无法顺利将店出售。

结果是,我的客户,也就是这家连锁珠宝店的老板,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换取固定的收入,并未如愿地打造出可以出售的资产。最终,他只好以低于这家连锁珠宝店市值的价格出售。

不要出卖时间,要卖“套装产品”

世上所有成功的企业都一样,只推出他们的产品“一次”,之后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售。

他们卖的是“套装产品”,这并非单指字面上的意义;虽然你去购物时,买到的常是“套装组合”。我的意思是,他们只制造产品一次,然后重复出售。

以音乐家或运动员为例,他们以时间换取金钱吗?错!他们利用时间的杠杆原理,贩卖“套装产品”。怎么说呢?音乐家把他们的歌一次录下来,卖出好几亿张唱片,赚取权利金。摇滚歌手洛史都华(Rod Stewart)卖出上亿张唱片,光靠演唱会门票收入,绝对没有办法让他赚到这么多钱。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是英国最有钱的音乐界人士,身价高达五亿英镑,而他的收入大多来自权利金。

知名拳击手在一场一个小时的拳赛中,可以赚进上亿美元的收入,这是怎样办到的?运用时间杠杆原理,将转播权卖给电视台。一场世界级的拳赛,透过电视转播,在全球可以吸引到上亿人收看——又是一个充分利用时间杠杆原理的例子。“套装产品”加上时间的杠杆原理,是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最快、最聪明的方法。推出产品一次,之后卖出十次、百次、千次,靠重复出售你的时间倍数赚到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你的企业最后会成为一个有价值、可以出售的资产。

当我在研讨会上解释这个概念时,常看到听众脸上露出奇怪的表情,然后问我有关只推出产品一次的问题。

让“制度”不断地复制

你必须扪心自问:是“制度”制造产品。或是你自己?麦当劳每天制造出数以百万计的汉堡,而这些汉堡的制造完全制度化,完全仰赖制度做出汉堡,而非麦当劳的创办人雷依·克洛克(Ray Kroc)或是现在新的老板。把这个拿来跟脑科医生做个比较,当然脑科医生一定是个聪明绝顶的人,薪水多多。不过每当他要动手术时,所要做的手术一定是为病患量身订做,所以脑科医生的事业无法创造资产,也无法转售——也就没有办法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

我希望你已经拥有这个概念了,如果你接受这个想法,以制度经营你的事业——这个企业是有价值,可以转手的——若你在几年内就达到这个目标,想一想,你将获得什么。

没错!就是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因为你接受了这个概念,把它转换成资产,买家就会准备数十万或数百万美元,跟你买下这家公司。

致富之道在于少赚一点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让你一年可以获得十五万澳元的收入,而你放弃了;创业之后,一年只赚——假设五万好了。

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开倒车的行为,你可能也认为创业后如果钱赚得比较少的话,无疑是一种失败。但是如果你能在三年后,以六十万澳元的高价把公司卖掉的话,其实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假使你现在一年赚二十万澳元,而非十五万,如果你在三年后,以六百万澳元出让你的公司?你自己算一算,是不是大有赚头,这一切都有可能成真,可是你要遵照以下章节的做法来进行。

你的退场策略?

这是关乎你的事业价值的重要元素。

人们在创业的时候,很少想到以后要怎样卖掉公司;反而是在创业初期,很多人会想到,要怎样才能撑过前几年。大概一千人当中也不会有一个人,在创业初期会有计画,在未来要如何将公司出售——只有到为时已晚的时候,才会想要把公司卖掉。

如果你想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话,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无法饶恕,无可原谅。以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观点来看,这是你在创业之前,就必须谨记在心的问题。

如果你在创业之初,就没有订下这个目标,那么将无法吸引投资人或创投公司——如果你无法在两到五年的时间内,让投资人获利,那么就无法吸引到足够的资金。当然,你也可以一开始就决定日后不卖公司。如果你一开始就这样决定,至少你还有选择——你可能打造出非常有价值的资产,当你改变初衷时,还是可以卖掉。

抱持获利了结的心态

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在事业成立的初期,就要怀抱获利了结的心态。

我的意思就是,你投入的事业必须是最有可能出售转让的事业——也就是最有价值的企业,不断问自己:最有价值的企业有哪些共通处?

你可以跟我一样,研究世上最有价值的企业,列出他们的相同特性和原因,得以使它们成为买家和投资人的最爱。看看世上数一数二的企业,像是:微软、麦当劳、澳洲电信服务公司、星巴克、威名百货,你就能了解造成它们成功的特性是哪些?

相对于此,你也应该研究那些无法出售、没有实际价值的企业,无法让老板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企业。事实上,这些都是最普通的企业,四处求售。不信的话,翻翻报纸的分类广告,放眼望去满坑满谷。

伤害企业价值的20种经营策略

“你的致胜关键不在于手中牌面,而是你的玩家手法。”——布莱恩·许尔

在贝宁根的一家园艺商店,最近倒闭了。

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个地方。贝宁根位于澳洲南威尔斯北方,在科弗斯港以南35公里的一个小镇,人口为11,420人。除了镇上住有名人,像是:影星罗素克洛(Russell Crowe)以及澳洲电视台著名记者乔治尼格斯(George Negus)之外,贝宁根并不是一个高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很明显地,在贝宁根开园艺商店,可能只是老板自己的兴趣,并非基于当地居民的需求。这当然和我在本书中所要强调的重点,大相径庭。所以,不用想也知道,这家店的下场如何。

在我看来,要开一家园艺商店,需要更大的顾客来源,至少要有十万居民,人口的组成要更多元;因为园艺商店的生意着重于特定市场,这种特定市场只有在人口众多的地区才行得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纽约这样的地方,看到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商店——要有相当数量的客源,才能达到特殊化的阶段。也就是说,人口愈少,你所提供的产品及其多样性就需要更多。

既然我举了园艺商店的倒闭为例,无疑地,这家店的老板财务状况更是每下愈况,情况跟澳洲其它好几千家企业的下场没两样,生意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过去几年,我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根据澳洲破产暨信托服务局的资料显示,在2001年当中,有超过26,000人申请破产,创下历年来新高纪录;而在这些破产的例子当中,大多是因为生意失败所致。

失败的企业总是容易被遗忘。毫无新意可言,这些企业都犯下相同的错误,拥有一样的坏习惯(当然,这跟我所要传授的规则和理念,有许多相抵触的地方,但这些错误却相当常见)。在你创业的时候,如果你想要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话,记住千万别染上这些坏习惯。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伤害企业僚值的20种经营策略。

1.市场规模不大

正如同我之前说过的,利基市场没什么不好。事实上,许多经营有成的小型企业,一开始就是靠利基市场打下根基。然而经营策略的好坏还是有天坏之别。成功的店,像位于雪梨郊区圣艾夫斯的史丹利肉铺;失败的店,就像贝宁根的园艺商店。

园艺商店并没有特别的市场区隔;而史丹利肉铺卖的是符合犹太教义的肉品以及符合南非口味的肉品。圣艾夫斯有许多南非移民,他们会来史丹利肉铺买肉——这就塑造了肉铺的独特性——即使身处主流市场之外,还是可以继续经营。

最糟糕的企业往往着眼于非常小的市场,因此成长有限,像是:汽车修理厂、服装店、律师、钟表匠、鞋匠以及汉堡店。

2.产品缺少特色

全球最不成功的企业往往提供没有新意的产品或服务(或一些不被顾客接受的商品),跟其它知名品牌的产品没有什么区隔。这些商品只能吸引小众,无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举例来说,如果你卖的是可乐,那你一定是头壳坏去了,因为这块市场早就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垄断了。

3.时间杠杆不佳的产品

时间杠杆不佳的企业,总是不断地在重复制造产品。这些企业仍停留在“以时间换取金钱”的阶段,以下是一些例子:

* 花20分钟剪一个头发,赚15美元。然而,加上洗头和吹头发就要再花45分钟。

* 房屋中介要花至少六到八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卖出一间价值最多20万美元的房子。

* 要花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以手工织出双人被单,售价1000美元。

* 要费六个月的时间才能盖好一栋房子——三个月的时间绘制蓝图以及向地方政府申请许可,再用三个月的时间建造。

* 意大利餐厅的主厨要花7到10分钟,才能做出一份售价13美元的佳肴。

4.没有边际价值

有些商店总是在“寻找下一个冤大头”,纽约、香港这两座大城市就提供了最好的例子.“卖方-买方”的快速交易,是因为彼此都知道没有再见面的机会,卖方很清楚没有重复销售的可能性,产品只着眼于成交一次的机会。这种销售模式在拥有两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才行得通,在澳洲就派不上用场。

我称这种交易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店家视顾客为交易本身,不用建立双方的关系。这种企业的顾客都是新面孔——店面必须座落于交通便利、租金昂贵的地区。对这些企业来说,重复销售是不可行的概念——然而,这也是这种企业的价值所在!

5.制度不佳,劳力密集

我曾经提过,现在要再说一次,因为这个观念相当重要。没有价值的企业一定是没有建立制度或制度太差。公司在运作的时候,不仅旷日费时,还相当浪费人力,导致管理阶层必须做所属员工应该完成的事,公司变得过度仰赖优秀人才。

6.依赖一、两位核心成员

没有价值的企业通常非常依赖一、两个特定人士,才有办法正常运作。我常听到人家用“主厨”或是“擦屁股的人”来形容,但这并非公司真正应该运作的方式。如果你计画成立一家像这样的公司,试想日后谁会想要买下这家公司。

我想答案应该显而易见。

7.行人式客服

意即客户服务做得很差,一家公司如果没有运用杠杆原理,没有制度,客户服务将成为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老板可能被其它琐事弄得心力交瘁,忘了以客为尊的重要性。

8.没有建立品牌

经营不成功或是没有价值的企业,通常没有建立品牌或是根本没有品牌的观念。这些企业通常都只给顾客模糊的印象,像是:“巷口的那家披萨店”而非“必胜客”,“那家面包店”而非“圣玛莉”,或是“那家面店”而非“台南担仔面”。

我家附近就曾有这么一家面包店,最后倒闭了。面包店老板很努力,店里卖的面包也很便宜,不过跟其它面包店相比实在没什么特色。这家店不仅不会做生意,也没有建立品牌的观念——商品没有办法建立名声,只能跟随其它知名商店的脚步,卖别人的招牌产品。抱持这种心态的小店无形中反而为别人打响名号:就像可口可乐的招牌愈来愈亮,相形之下其它卖可乐的厂商变得更加黯淡无光。

9.追随市场中的领先者

这些企业通常缺乏自己的特色,在市场中默默无闻,只能跟随同业中的领先者。他们从不创新,也不愿跃升为领导品牌。他们不了解商业发展的模式,事业版图也随之停滞不前。

10.无法招募人才

价值不高的企业通常不会珍视他们的员工,同时也不愿花时间训练员工或以好的条件吸引人才。通常这些公司的人事流动率相当高,员工的向心力却很低,公司视员工为“必要之恶”——一副不想录用员工,却不得不然地做出选择。员工总认为自己未能发挥所长——做的是“骯脏工作”——工作没有目标或前途。这些公司往往只能聘用学生、过客或是临时员工,这些人只想找份短期工作,一有更好的出路,他们立刻提出辞呈。像这样的公司就是不了解人才的可贵之处。

11.薪资少得可怜

和上一点很类似,没有远见的公司根本不愿出大钱招募员工,只能找到一些阿猫阿狗——别的公司不会聘用的人。这不是经营公司的好方法,我常听到这类公司的老板抱怨,找不到人才——人才似乎消耗殆尽——这其实是推托之辞。如果是人才的话,谁会愿意待在一家看不到前途,薪水又少得可怜的公司?当然不愿意。如果你的公司没有办法提供优渥的薪水,以吸引人才,也许你必须重新考虑自己是否投入了正确的事业。

12.利润微薄

利润微薄的公司无法吸引顾客,这些公司卖的商品和别人没有两样——价格成为顾客决定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顾客的忠诚度不高:下一秒钟,他们就可能跑到别家商店去消费了。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想想你上回的加油经验,你的考量因素可能是这家加油站的价格,每公升比另外一家便宜一美分。而你为了到比较便宜的加油站加油,可能还因此多跑了50公尺的路,只为了省下50美分。经营不善的公司就可能因为这几分钱,而必须削价竞争,以挽回顾客的心。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情况下,最后的价格会杀到成本价——公司岂不是没有任何利润可言。

13.竞争激烈

以加油站为例,你就可以清楚了解。每当加油时,你总是想到最近或是最方便的加油站,根本不会考虑到油品的品牌问题。你根本不在乎品牌,只会顾虑价格是否便宜。

你到加油站消费时,招呼你的只有工资低廉的收银员或是老板亲自坐阵——每家加油站看起来都是一个样,没有提升销售或转售其它产品的企图(提供一些商品,让顾客挑选)。你还记得上次去加油站时,店员是否建议你购买其它产品?

这些利润微薄的公司竞争激烈,同构型高,顾客忠诚度低。

14.故步自封

你还记得上回去加油时,哪一个加油站曾让你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我敢打睹:十年来,一次都没有。这些加油站看起来总是脏脏旧旧的,没什么生气——最后下场往往是被野心勃勃的买家吞并——因为这些店所在的土地价值,高出事业本身。在过去,这是加油站老板能够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的唯一方式——成为房地产的投资人,在这块土地上开一家店——等到买家上门时再卖掉。

如果有一天,你开车进一家加油站,突然有人自动冲上来帮你加油,把挡风玻璃擦干净,加满水箱,还主动问你要不要瞒买店内产品,我想你一定会吓一大跳吧!你会不会愿意付点小费,下回再度光临呢?

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幸的是,这些事不太可能发生,因为这些老板忙于削价竞争,根本不重视服务。

15.没有退场策略

如果你是个会计师,很清楚自己无法晋身为前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你还会决定开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吗?若你的公司只倚靠你的个人努力,你的顾客又信任你,你能创造出有价值的资产吗?

答案是否定的。你也许觉得跟顾客像哥儿们一样的感觉很棒;然而你的公司还是一文不值,没有可能从稀薄的空气中赚取财富。

在澳洲,这样的公司俯拾皆是。这些老板拚了命地工作,公司能够付给员工的薪水却相当有限,劳资双方仅能温饱,过着简朴的生活。到头来,创造的公司价值也无法令人满意。

16.没有基本客户

跟加油站一样,书报摊也没有品牌忠诚度,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辨识度也不高。这些书报摊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陈列报纸或杂志,永远是两大报摆在最前面。

什么时候你去书报摊买东西时,店员在收下你的钱后,还要求你留下个人资料呢?如果你曾有这样的经验,那些店员也可能不知道,留下这些顾客资料有什么用。营收不高的公司,正是因为搞不清楚自己的客源所在。

17.差劲的行销手法

经营不善公司的行销理念很简单:早上开店后,抱持着姜太公钓鱼的心态,等待顾客自动上门;他们没有预算或是基本观念,也不懂得花钱来做行销。他们一定有听过“行销”这个字眼,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行销”的意义。

我很讶异,特别是看到那些书店的老板,他们店内往往陈设了最顶尖的商业书籍,然而他们自己却从来没有读过这些书。就像你走进一家健身房,却发现老板的身材走样,健康不佳——那就毫无说服力。

18.顾客是你的乱源

我常听到人们抱怨:“如果不是那些该死的顾客,公司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

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怪。只是这些人所处的公司通常价值不高——由于公司缺乏制度,他们的工作过于辛劳。即使客人只是要求“基本的服务”,也让他们觉得心烦意乱,痛恨服务顾客,而开始埋怨。尽管知道该是抽身的时候了,却无法如愿以偿。

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不能一走了之,因为公司就是他们的全部。最后的下场则是:因为老板心力交瘁或顾客全跑了(或两者皆是),公司被迫关门大吉。

19.不建立关系,只顾着做生意

如果你买了一辆新车,半年后居然接到业务员的电话,问你车子的状况如何,开得还顺手吗?你不会觉得很惊讶吗?

如果我接到这样的电话,可能会惊讶到从椅子上摔下来。我曾经买过两部车:一辆是普通车,另一辆是高级房车。不过,我告诉你,我从来没有接过汽车业务员的售后服务电话。当然,我也不会再度光顾同一家汽车经销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店的销售文化不重视建立关系,业务员只关心佣金的多寡,买卖是否成功。他们根本不在乎,你会不会再来光顾,所以不会花力气跟你建立关系——因为二到五年后,他们已经不在同一家店工作,早就另谋高就了。

20.强力销售或放弃销售

最后一点,经营不成功的公司可能会采取“强力销售”或“放弃销售”的策略,因为这些公司缺乏竞争优势,所以采取以下的策略:以最快的时间把产品卖掉,否则就打退堂鼓。只有短视近利的人才会采取这样的策略,他们一心一意只想到成交,这些人通常会玩些数字游戏,把价格杀到最低,等顾客自动上门。

汽车业务员就是采用这样的销售策略,穿著不合身的廉价西装和皮鞋,当你走进展示场时不断地上下打量你。当他认为你只是看看罢了,瞒买意愿不高,就懒得招呼你。

结论

我敢保证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曾体验过上述这二十种伤害企业价值的经营策略。每当我们到那些经营不善的商店消费,或是与之有所接触,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至少会有一项这些伤害企业价值的经营策略。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些老板因为这些伤害企业价值的经营策略,他们的损失有多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