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影像诊断流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07:33:28

点击下载

作者:高波 沈桂权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急症影像诊断流程

急症影像诊断流程试读:

前言

急诊重症疾病影像诊断问题一直是放射科临床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为急诊、重症疾病影像诊断探索新方法,致力于将自己专业领域中最相关、最基本的概念呈现给读者,并且给出实用的知识来帮助分析复杂的病例,提供急性病理状态下各种常见或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帮助读者从“假性”病理状况中鉴别患者的实际情况。

目前国内尚无关于急诊重症疾病影像诊断流程的专著。相关的临床专著极少,且均侧重于介绍急诊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对于鉴别诊断及相关影像学诊断流程鲜有介绍,更不涉及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或优化。在既往出版的其他急诊影像诊断学著作中,对急诊危重疾病症状和体征仅作简单介绍或一带而过,没有对检查流程及急诊危重症状、体征的相关影像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而且对一些少见病、新增病种介绍相对较少,难以使读者得到较为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虽然如今急诊影像检查方法仍然不一致,但肯定的这是我们现在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积极推广对急诊患者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也早已成为美国急诊放射学会(ASER)的核心任务。对ASER的领导者和全球的急诊放射医师而言,过去几年是急诊放射学的迅速发展时期,使放射科医师全面认识到了自己的神圣专业价值所在。

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经验,这需要长期的临床思维训练,疾病诊断路径或流程就是训练临床诊断思维的方法之一。影像诊断流程即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及其合理应用,内容包括:影像学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临床需要(尤其对于临床医师)?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法?鉴别诊断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即标准化、合理化和最优化。鉴于此,本书打破传统按疾病介绍的方式,以影像学表现、临床突发症状或体征为主线编排,以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合理使用为原则,兼顾疾病的发病率,从临床角度“透视”影像学,从而正确制定临床决策、提高成本效益。

本书参照美国急诊放射学会(ASER)的核心课程目录,按照主要解剖部位分成了十部分,加上第一章总论及最后两章(儿科和介入)共计十三章。各章节回顾了主要的局部影像解剖、相关临床概念、各种影像学的检查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本书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急诊影像学汇集于一书,展现和讨论容易让人困惑的与病理状态相似的变异,提供大量最新的带有后处理增强的图像,收录了当今影像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及专业术语。共有34位作者参与了本书编写,涉及急诊放射学中方方面面的主题;由于作者众多,也难以保证写作风格以及涵盖主题在细节水平的一致性,不同的写作风格、章节长度等造成了这种差异。

本书从酝酿到编写、校稿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恩师王振常教授、王学建教授、刘庆伟教授等多位专家、前辈的精心指导和鼓励鞭策,也对本书的部分内容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烟台毓璜顶医院及兄弟单位的各位专家同道、人民卫生出版社始终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同时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471645)的资助。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放射科徐志成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健院长在百忙中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此我代表编委会向所有关心、爱护与帮助本书编写、出版及发行的各位老师深表感谢!

由于个人学术水平及知识有限,书中缺点或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同道不吝赐教!高波2016年8月于烟台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概述一、急诊影像学现状和发展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EM)是一门研究和处理各种急性病变以及急性创伤的专业,也就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灾伤和疾病,采取紧急救护措施的多专业综合科学。急诊医学强调在最短时间内利用各种信息得出正确的诊断,进一步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从而能够及时保护患者的生命、维护患者器官的基本功能。急诊放射学(emergency radiology,ER)是指为了使急诊患者及早明确病因,进而及时对其采取治疗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的学科。ER在急诊医学诊治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早期急诊影像检查主要是指X线检查,然而由于早期X线检查设备的限制,X线对急诊医学的帮助主要集中于创伤性患者以及一些肺部感染性患者。与此同时,早期X线采用的是暗室化学冲洗胶片,成像后再根据胶片进行影像诊断,从而导致急诊影像报告的出具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并且早期急诊影像诊断缺乏明确的流程制度,无论急诊影像检查还是急诊影像诊断报告的出具,都没有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因而早期急诊X线诊断对于急诊医学的帮助十分有限。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大医院对于影像学的重视,当今急诊影像已从早期单纯的X线检查发展到了CR、DR等数字化X线检查、急诊CT、急诊MRI、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多种快速、准确、安全的检查,在急诊医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医院对急诊流程都有明确、细致的规范制度,从入院时绿色通道的建立到检查过程中数字化摄影以及高度信息化的应用,都极大缩短了检查时间。影像诊断医师通过PACS系统以及功能强大的后处理工作站,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诊断报告。二、急诊影像学特点

急诊影像不同于常规影像诊断,是指专门针对急诊患者进行的影像诊断及治疗,因而具有其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1.及时性

急诊患者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病情急、突发状况多,这就要求急诊医师及早找出病因、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因此,及时的诊断对急诊医学来说极为重要。在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医院对出具急诊影像诊断报告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急诊影像快速出具诊断报告对临床医生尽早采取下一步治疗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2.准确性

急诊患者的病情多为急性发作,变化快、病情重,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所能提供的信息较为有限,此时对急诊患者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例如,以急性腹痛就诊的患者,就需要考虑其是否有穿孔、炎症、梗阻、结石、外伤、出血、宫外孕等多种可能性,不同疾病的处理方法相差甚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尽早、准确地判断病因,这时急诊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3.复杂性

急诊患者病情多为突发,患者的年龄、身体基础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差别往往比较大。因此,即使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征象,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也较为复杂。如严重车祸的患者往往存在多部位复合性损伤,可能既有骨折又有内脏、颅脑损伤,病情复杂、情况危急;老年急诊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在急诊发病之前多患有其他疾病;部分少见疑难杂症患者往往不易诊断。以上这些复杂情况就要求影像科诊断医师具有较高的诊断水平,能够拨开重重迷雾,尽快明确病因,并且突出重点,指出危及患者生命的首要病因,为临床医师下一步治疗指明方向。第二节 急诊影像检查方法

早期急诊影像检查方法主要是指X线摄影;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急诊影像已经拥有各种不同的检查方法,临床日常工作中主要包括:急诊X线、急诊CT、急诊MRI、急诊DSA等。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针对不同病情给予最恰当的检查,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病情做出精确评估。一、急诊X线

对急诊患者的X线检查是临床抢救、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早期X线机体积庞大、无法移动,急诊拍片必须将患者移至影像科进行检查,然而当今数字摄影设备以及轻便的移动X线机已成为各大医院影像科的基本配置,因此危重病患者可以得到方便快捷的检查。(一)X线在急诊检查中的应用

1.常规急诊

日常工作中对许多急诊患者疾病的诊断通过X线检查即能实现。例如气胸患者在X线上能够看到患侧肺野中存在无肺纹理区域及被压缩肺组织的边缘(图1-2-1);胃肠道空腔脏器穿孔的患者X线上可以看到膈下游离气体(图1-2-2);急性肠梗阻可在腹部立位X线平片看到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内存在气-液平面(图1-2-3);泌尿系统阳性结石的患者在X线上能够看到相应病变位置存在明显的高密度结石影(图1-2-4)。图1-2-1 右侧气胸胸部平片显示右肺野外带见纵行线状更低密度影(箭),其外侧无肺纹理显示图1-2-2 右膈下游离气体胸部平片显示右侧膈下、肝顶上方气体密度影(箭)图1-2-3 单纯性小肠梗阻腹部平片见多发宽大气-液平面并小肠扩张、肠壁变薄

2.急诊手术

X线检查不仅在常规急诊检查中作用显著,在急诊手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急诊外伤骨折的患者往往需要急诊手术,这时术前就需要通过X线机检查进行定位、定性,部分较为复杂的骨折需要通过CT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患者术后再次进行X线检查,了解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进而评估手术的成功与否(图1-2-5)。现今,在我国各大医院,无论何种手术,术前进行常规的X线胸片检查已成为一种常态。图1-2-4 右肾结石腹部平片正侧位显示右肾区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侧位与脊柱影重叠图1-2-5 肱骨髁上骨折左肘关节正侧位平片显示左侧肱骨髁横行低密度线(箭),断端移位

3.床边急诊

部分急诊患者或者病重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无法移动到影像科进行检查,但临床医师确实需要通过X线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这时就可以使用移动X线机为患者进行检查。(二)急诊X线的注意事项

1.急诊X线摄影一定要具有紧迫性,从登记到摄影、图像处理、报告书写都应在不影响X线基本诊断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时间。

2.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检查之前一定要对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判断,只有在控制并且保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大致稳定后才能进行X线摄影检查。

3.无论是在影像科急诊拍片还是进入病房进行床边检查,对于危急重患者必须确保临床医护人员在场,做好紧急情况发生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4.急诊X线摄影对患者的位置摆放时动作要轻柔,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避免造成医源性的二次损伤。

5.熟练掌握急诊X线摄影的规范要求,在不影响诊断医师诊断的前提下可对摄影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受检者可接受的体位进行摆位。二、急诊CT

CT检查从早期一次检查花费数分钟时间且仅能进行颅脑扫描到当今一次扫描时间缩短到毫秒,经历了五代40余年的发展。其扫描范围不断扩大、扫描能力越来越强,已成为急诊医学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一)CT在急诊检查中的应用

1.急诊外伤中的应用

外伤性疾病是影像科日常急诊CT检查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1)X线显示欠佳骨折:

部分轻微骨折在X线上不易显示断裂的骨皮质,可通过薄层CT扫描来确诊。如薄层CT能更清楚地诊断出鼻骨骨折的移位程度以及鼻部邻近的鼻中隔、上颌骨、筛骨等结构的损伤情况(图1-2-6)。CT扫描可以在同一平面清楚地显示鼻骨两侧的影像,结构清晰,可同时对两侧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也可与鼻背平行,进行连续的薄层平扫,就能够显示鼻骨两侧的细微结构。可争取诊断出线性骨折、一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者塌陷性骨折,能充分显示出具体的骨折部位和移位情况以及鼻中隔是否同时发生了骨折和移位。会让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具体鼻部外伤情况,为下一步具体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图1-2-6 左上颌窦外侧壁、颧弓多发骨折副鼻窦CT平扫见左侧上颌窦外侧壁、左侧颧弓多发骨质连续性中断(箭),左眶周、颧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增厚(2)重要脏器周围骨折:

如易引起颅脑损伤的颅骨骨折、易引起心肺损伤的肋骨骨折、可引起膀胱及尿道损伤的骨盆骨折等。特别是髋臼骨折、骶骨骨折进行单层或多层螺旋CT扫描,将原始资料进行CT后处理,进行三维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可充分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移位、关节脱位的情况,精确显示骨盆解剖结构。对于临床医生理解、掌握及运用治疗原则及术前制订手术计划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同时对评估手术效果亦具有重要意义(图1-2-7)。(3)腹部外伤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破裂:

腹部急性闭合性损伤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中,由于腹部受到撞击,腹腔内脏器受挤压而发生损伤,最常见的是脾脏损伤,肝脏和肾脏损伤亦较常见。一般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发病急骤,单纯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判断是否伴发腹内实质性脏器损伤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昏迷患者、合并伤多如脑外伤、胸外伤和骨折等,掩盖了患者腹腔内脏器损伤的体征,而使其诊断不易明确;或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及时准确判断是否有腹腔内脏器损伤显得非常重要。CT扫描能快速、及时、无创地发现腹腔内各实质性脏器是否受到损伤及损伤的程度,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决定是否作剖腹探查术(图1-2-8)。图1-2-7 左髋骨骨折A~C.CT轴位像显示左侧髋臼后缘骨质断裂,骨折片向后上方移位、分离,股骨头向后上方脱位;D.骨盆三维表面重建后面观,可直观显示左髋臼后缘骨折及髋关节脱位的情况;E.后处理去除股骨头后更清晰显示髋臼骨折的情况(4)外伤部位解剖较为复杂:

可以通过CT进行多平面、三维容积重建图像,了解病变与其毗邻结构、脏器的关系。如骨盆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由不规则骨构成,大部分为髋骨,其内各解剖结构重叠较多,X线平片检查无法显示其深层次结构的骨折,无法准确显示骨折块(片)的移位情况,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普通CT以横断面解剖图像显示,也不能在同一层图像显示骨折的完整性、连续性,它所提供的仍是二维信息资料,临床医生仍难以建立三维空间思维,不能直观地了解解剖和病理解剖关系,不能为手术提供直接的治疗方案,如手术的入路、骨折的复位固定方式等,在诊断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较全面、直观地显示骨盆部骨折及其程度和范围,通过立体图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观察,从而清楚地显示正常解剖关系以及非正常的髋部骨折的错位、畸形,详细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更形象地描述骨折处受累结构的变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图1-2-9~图1-2-11)。图1-2-8 胃穿孔腹腔内游离气体,并可见口服对比剂漏出到腹膜腔内(箭)

2.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

血管性病变也是急诊CT检查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常见的主要疾病有:(1)急性脑血管病变:

主要包括急性脑出血以及急性脑梗死。CT扫描是诊断急性脑出血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图1-2-12),但是,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的超级性脑梗死CT检查对其敏感性较差。CT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尤为敏感。几乎在出血的同时,CT即可迅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组织受压程度并可准确地计算出血肿的容积。不仅如此,对出血量和组织受压程度的动态CT观察,还可发现出血的速度、病变的发展情况,为临床观察、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提供了直观、准确的诊断依据。图1-2-9 左髋骨折并脱位A.左髋关节X线正位片;B.CT三维重建(VR)示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并中心性脱位图1-2-10 骨盆多发骨折A、C.CT VR重建;B.最大密度投影,显示骨盆多发骨折及置入钢板A~C.CT平扫横断面(A)、MPR(B)及VR(C)显示左侧耻骨、坐骨粉碎性骨折(↑),左侧股骨头脱出臼窝(▲)图1-2-11 左侧耻骨骨折并股骨头脱位图1-2-12 左侧额叶梗死CT平扫示左侧额上回长条状低密度区(↑),边界较清,轻度占位效应(2)急性心血管病变:

主要包括肺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CT平扫对上述病变的诊断价值十分有限,当临床医师怀疑患者具有上述几种病变时,应当及时开具急诊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图1-2-13~图1-2-15)。CTA对上述几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变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冠状动脉CTA的优势主要表现为:①能够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狭窄部位及斑块形成情况;②冠状动脉CTA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功能,因此能够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发生钙化,从而明确斑块性质,有利于判断斑块对疗效、预后评估;③冠状动脉CTA图像信息为容积数据,能够进行通过多维成像、数据编辑等后台处理技术改善图像质量;④无创技术,检查价格相对较低,可重复性高;⑤对操作者技术水平依赖程度较低。图1-2-13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B.CTA VR及MIP重组示降主动脉呈“双腔改变”,真腔较小、位于前方,假腔较大、位于后方,内膜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主动脉峡部,在真假腔之间为撕脱的内膜片;C.CTA轴位示胸主动脉呈双腔改变,撕脱的内膜片清晰可见(↑)A.CTA VR显示双肾动脉以远腹主动脉局限性囊状扩张(↑),未累及双髂动脉,同时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B.CTA MIP清晰显示腹主动脉瘤(↑),未见管壁钙化C.CTA 横轴位清晰显示腹主动脉管腔扩张(↑),其内未见血栓图1-2-14 腹主动脉瘤图1-2-15 腹主动脉瘤A、B.CT VR显示腹主动脉下段管腔明显扩张

3.其他常见急症

急诊CT检查除了在急诊外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外,在其他常见急诊病变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性。例如,空腔脏器穿孔、急性腹内疝、急性肠梗阻、急性肠套叠等(图1-2-16、图1-2-17)。其中,部分空腔脏器穿孔后由于周围炎症造成粘连、包裹,X线上往往并不能表现出典型的膈下游离气体,此时CT检查可见空腔脏器穿孔后局部气体包裹。图1-2-16 小肠梗阻CT增强扫描显示小肠明显积气扩张并见多发气-液平面,小肠扩张、积气、积液,可见气-液平(白三角),降结肠空虚(白箭)图1-2-17 小肠梗阻A~D.连续层面见小肠明显扩张,其内有大量水样低密度影及气-液平面(二)急诊CT检查的注意事项

1.进行急诊CT检查前务必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对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不可盲目进行检查,只有在控制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能进行急诊CT扫描。

2.对患者进行检查摆位时不可造成医源性伤害。

3.因患者病情需要进行增强扫描时,一定要完善签字制度,将增强扫描可能发生的意外详细列出并打印,交代患者家属详细阅读后,如果同意进行增强扫描,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并将签字的纸张粘贴在申请单后面。

4.对影像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急救培训,科室内需常备有基本的抢救药品和氧气等。一旦患者病情发生意外或出现造影剂过敏的情况,现场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同时通知临床科室。三、急诊MRI

早期MRI检查成像时间长、信噪比较差,并且设备价钱高、普及率低,因此对急诊影像诊断的作用有限;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成像时间大大缩短,与此同时,由于MRI的自身优势(例如: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多功能成像、无辐射损伤、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楚地显示心脏和血管等),MRI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某些急诊疾病的影像学检查要求。(一)MRI在急诊检查中的应用

1.急诊颅内病变中的应用

急诊MRI检查在颅内急诊病变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最为常见,主要包括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1)急性脑梗死:

作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如能做到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然而CT检查对于超早期脑梗死(发病时间<6小时)的敏感性较差,多作为排除出血的一种检查方法,CT检查发现脑梗死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MRI检查可以利用其多序列、多功能成像的特点在脑梗死发生早期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弥散加权成像(DWI)呈明显高信号,ADC信号下降;MRI检查还可通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序列判断出缺血区域的供血情况,两者结合对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图1-2-18、图1-2-19)。(2)急性脑出血:

与CT相比,MRI检查在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中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如病变随着时间的演变过程(发病不同时间内的脑出血在不同MRI检查序列的图像显示信号不同)。超急性期在T1WI上表现为略低信号,在T2WI上呈现高信号;急性期在T1WI或T2WI上表现为稍高、等低混杂信号(图1-2-20);亚急性早期在T1WI上血肿从周边向中央逐渐出现高信号,该期血肿在T2WI上不表现为高信号,一般仍为低信号;亚急性中期在T1WI上仍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从血肿周边向中心逐渐蔓延的高信号;亚急性后期在T1WI、T2WI上均为高信号,但在T2WI上血肿周边出现低信号环(图1-2-21);慢性期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周围含铁血黄素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环,在T1WI上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图1-2-22)。同时MRI检查在发现微小出血、小静脉出血等方面具有CT无法比拟的优势,如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能早期发现脑实质内微小出血,且敏感性和准确性极高。图1-2-18 出血性脑梗死女性,36岁。A.右侧额颞叶大片状信号异常,T1WI呈片状低信号,内侧可见片状高信号出血灶;B、C.FLAIR、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E.DWI呈明显高信号;F.ADC图显示病变呈等低信号图1-2-19 急性脑梗死男性,65岁。A.右侧枕叶信号异常,T2WI呈散在高信号;B.FLAIR可见片状高信号;C.MRA示右侧大脑后动脉变细,终末分支减少;D.DWI病变呈高信号,显示范围较T2WI、FLAIR大;E、F.ADC图为低信号图1-2-20 急性脑出血女性,48岁。A.右侧基底节区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内可见散在片状高信号影;B、C.T2WI及FLAIR呈不均匀低信号,边缘可见水肿带,右侧侧脑室前角受压闭塞图1-2-21 亚急性脑出血女性,62岁。A.左侧丘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环形高信号,内部呈等低信号;B、C.T2WI、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图1-2-22 慢性脑出血A.左侧基底节区T2WI高信号影,边界清楚,无灶周水肿,无占位效应;B、C.T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灶,邻近脑沟增宽,脑回变窄;D.水抑制像呈低信号,周边更低信号影环绕。本例为陈旧性脑出血后遗改变,形成残腔

2.急诊外伤性病变中的应用

MRI检查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因而在外伤性病变中可以较为清晰的地显示神经、脊髓、软组织、关节腔内部结构、隐匿性骨折等损伤,这是任何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无法比拟的。(1)神经损伤:

急诊外伤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发生骨折,当骨折断端发生移位时极易损伤周围走行的神经。急诊患者中常见的神经损伤主要有:正中神经、尺神经、脊神经、臂丛神经等。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相比,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神经损伤。当周围神经损伤后,可见神经纤维束增粗、走行扭曲,神经损伤处及神经损伤远段在T1WI上信号无明显变化,在T2WI上可见信号不同程度的增高,其外周可见高信号水肿带包绕。Gd-DTPA增强MRI检查可以反映神经损伤后血液神经屏障的破坏,反映神经损伤MRI后形态及病理改变。弥散张量成像(DTI)利用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各向异性进行成像可以间接反映神经微观结构的改变,可提供神经损伤导致的局部肿胀或水分丢失信息。(2)脊髓损伤:

脊柱外伤较为严重的后果即是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可引起患者损伤节段以下的四肢及躯体功能障碍,更甚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无法显示脊髓受损的情况,仅能显示脊柱骨质的损伤情况,从而推测脊髓是否受损。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脊髓是否受损以及脊髓受损的位置和范围(脊髓损伤由于存在水肿、出血等,在T2WI多可表现为高信号),对临床医师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图1-2-23)。DWI能反映脊髓损伤病理改变及水分子的扩散情况,能发现常规MRI不能显示的病灶。DTI能在活体中反映细微的病理生理结构信息。可通过水分子在脊髓中的扩散状态推测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纤维束示踪成像(DTT)通过三维重建直观地显示脊髓的纤维束形态、走行及连续性,能较为直观地反映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是DTI成像技术的补充,相对DTI彩色编码方向图、FA图,DTT能更直观地显示病损情况,区分病变与完好的纤维束。SWI较传统的T2*WI显示微出血灶的部位、数目、大小更佳,对于显示脊髓损伤的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应作为一种检测微出血的常规序列。因此,常规MRI结合DTI、SWI可以在急性期检查出脊髓的出血水肿,还可以在脊髓亚急性期评估脊髓永久性损伤的程度。DTI、SWI将成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为脊髓损伤早期诊断、病变程度及预后判断提供影像诊断依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