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6:19:20

点击下载

作者:刘锋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白血病

白血病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什么叫白血病

白血病 (俗称血癌)是一组造血组织的原发恶性血液病。其特征是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致使正常造血细胞 (包括具有携氧功能的红细胞、防御微生物感染的白细胞及防止出血的血小板)显著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

出血

贫血

,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正常血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产生并分化成熟而形成。血细胞发育过程是: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包括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幼稚单核细胞)→成熟细胞 (包括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成熟后的血细胞才能由骨髓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即我们查外周血时所了解到的血细胞。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液涂片可见到上述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不成熟血细胞,各阶段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所谓白血病细胞是指白细胞成熟受阻,不能分化成熟而停止在任何一系、任何一个发育阶段,并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的恶性细胞。这种不成熟细胞可以释放到外周血中。当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时,血片中可见到较多的白血病细胞;如果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减少时常不易见到白血病细胞。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超过有核细胞的30%即诊断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可低于此值)。慢性白血病是以外周血中显著而持续的白细胞增多为特征。

白血病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白血病按其病程缓急和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正常外周血象白细胞分为粒系、淋巴系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因此又按不同的白细胞系列恶变分为与之相应的白血病,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白血病分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临床恰当治疗,因不同类型白血病的生物学特性有差别,在治疗上应分别对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以采用非化疗手段,其疗效比化疗疗效更好;其次是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好。

急性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类;慢性白血病主要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两种。

常见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哪些类型

1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 (非红系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2

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又分为2个亚型。①2Ma:骨髓中原粒细胞占30%~90% (非红系细胞计数),单核细胞2<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②M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并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3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 (非红系细胞计数):分为2个亚型:①粗3颗粒型 (Ma):细胞浆内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②细颗粒型 3(Mb):细胞浆内颗粒密集而细小。44

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M):包括4种亚型:①Ma:以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 (非红4系细胞);②Mb:以原、幼单和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4细胞>20% (非红系细胞);③Mc:原始细胞既具有粒系,又具有4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④MEo:除上述特征外,有嗜酸颗粒粗大而圆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细胞,占5%~30% (非红系细胞)。5

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又分为2个亚型:①未分化型 5(Ma):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80% (非红系细胞计数);②部分分5化型 (Mb):骨髓中原始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30% (非红系细胞),原始单核细胞<80%。6

6.红白血病 (M):骨髓中有核红细胞>50%,且有形态学异常,骨髓非红细胞系计数原粒细胞 (或原、幼单核细胞)>30%;若血片中原粒或原单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幼单核细胞>20%。7

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M):外周血中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需有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

特殊类型白血病有哪些

包括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肥大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近年来有些作者又提出一些新的类型急性白血病,如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分化极微的急性髓 (粒)系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以上类型发病率较低,均为少见类型。

我国白血病患病率有多高

白血病发病率是按每年每10万自然人群中新发生的白血病来计算的。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76/10万人口,低于欧美各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相似。急性白血病多于慢性白血病,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多见,占50%以上;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2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约占1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7%,特殊类型及未确定型别者仅占2%左右。

白血病发生与年龄有何关系

虽然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在不同年龄组均可发生,但白血病的发病在不同的年龄组发生的类型有区别。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约占急性白血病总数的35%,以2~5岁多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70%~8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15%~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高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特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人居多,40岁以上人群是发病高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小儿发病率仅占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典型的老年病,一般均在50岁以上。

何谓毛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进展较为缓慢的淋巴增殖性慢性白血病。以贫血、出血、脾脏肿大及外周血及骨髓出现大量边缘不整齐呈伪足状或纤毛样突出的白细胞为特征。由于毛细胞的胞浆有突起,并且纤细如毛,故因此而得名。其诊断条件为:

1.症状:本病起病隐袭,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平均为1年。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眩晕及心悸;出血常表现为瘀点或瘀斑、鼻衄或齿龈出血等;约1/4的患者出现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多见。

2.体征:多数患者有脾脏显著肿大,大多在肋下6cm以上;部分病人兼有肝肿大,常在肋下1~3cm;少数兼有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轻度肿大。

3.外周血象:多数患者呈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可见到毛细胞,其出现频率不一,在0~95%之间。

4.骨髓象:骨髓穿刺常为 “干抽”,若穿刺成功表现为增生活跃或低下,骨髓涂片中毛细胞出现率与外周血象基本相同。该类细胞用相差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最为清楚。而骨髓活检结果可见较多的毛细胞浸润,呈散在分布。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侵犯蛛网膜或蛛网膜临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原称 “脑膜白血病”)。它并非是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并发于各种白血病不同时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由于正常机体存在血-脑屏障,常规剂量的化疗药物很难通过这一屏障,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充当 “天然药理性庇护所”角色,成为彻底根治白血病的主要障碍和导致复发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上发现率可达5%~30%,但实际上还要高出此数值。其诊断要点为:

1.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抽搐、颈项强直等,也可出现视力模糊、语言障碍、面神经麻痹和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

2.有脑脊液的改变:A.压力增高>0.02kPa(200mm 水柱), 或9>60 滴 /分; B.白细胞数>0.01×10/L; C.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D.蛋白>450mg/L,或潘氏试验阳性。

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的相似改变。

儿童急性白血病有哪些特点

儿童急性白血病与成人相比有其独自的特点,表现在发病率、白血病类型及治疗预后等方面与成人有区别。

1.发病率相对高。在儿童的恶性疾病中,急性白血病列居首位,约占50%。

2.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多见,占80%以上。这与成人白血病发病正相反。

3.髓外白血病发生率高。所谓髓外白血病主要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白血病,在儿童易发生,应重视治疗。

4.疗效优于成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高,可达90%以上,5年以上的长期无病生存率高达80%左右。但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成人相差无几。

老年性急性白血病有何特点

老年性急性白血病一般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年龄是急性白血病的一个重要预后因素,老年患者完全缓解率低,而且中位生存期亦较短。主要原因为:

1.一般情况差。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化疗骨髓抑制后再生潜能低,因此对化疗及其并发症的耐受性差,易在化疗的早期并发感染、出血和心、肺、肾功能衰竭等。

2.老年性急性白血病继发性者较多。约30%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病史和其他血液病史,称为继发性白血病。另外,老年患者低增生性白血病较多见;并易发生多药耐药现象。上述诸多因素为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3.老年患者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征与年轻患者不同,预后不良的因素所占的比例高。

4.其他因素:高龄患者因严重营养不良和消耗,患者常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从而影响其作用部位有活性游离药物的数量,使疗效减低。另外,这类患者总体液量减少,药物在整个机体内分布减少,致血循环中药物浓度增高,而老年患者的肾脏和肝脏的清除能力均下降,使药物排泄迟缓,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毒性作用。

急性白血病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称白血病前期。血象可呈全血细胞减少或1~2项细胞减少;骨髓象表现为1系~3系血细胞病态造血,原始细胞<30%是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要点。

2.类白血病反应:为非白血病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 (>950×10/L)或出现较早期的幼稚细胞。常有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出血及急性溶血等明确病因,红细胞及血小板一般无变化。幼稚细胞以较成熟阶段为主,中性粒细胞胞浆中有中毒颗粒及空泡,一般外周血原始细胞<15%,骨髓中<2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高。去除原发病后血象随之恢复。

3.恶性组织细胞病:以发热、衰竭、

肝脾肿大

为突出,全血细胞减少,可出现黄疸。骨髓中可见到一定数量的恶性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各种血细胞现象,也可见到多核巨组织细胞。

4.再生障碍性贫血:该病呈全血细胞减少。重型再障常有发热,出血明显,但无肝、脾、

淋巴结肿大

及胸骨压痛。外周血无幼稚细胞。骨髓增生常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原始细胞不增多,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

中医对白血病是怎样认识的

祖国医学虽无白血病这个名词,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却早有论述。根据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该病应属于祖国医学的 “虚劳”、  “血证”、“温病”等范畴。又与  “急劳”、  “热劳”、  “血枯”相似。  《医门法律》关于虚劳的论述为:“虚劳之症,金匮叙于血痹之下,可见劳则必劳其精血也。营血伤,则内热起,五心常热,目中生花见火,耳内蛙聒蝉鸣,口舌糜烂,不知五味,鼻孔干燥,呼吸不利,乃至饮食不为肌肤,怠惰嗜卧,骨软足酸,营行日迟,卫行日疾,营血为卫气所迫,不能内守而脱出于外,或吐或衄,或出二阴之窍,血出即多,火热迸入,逼迫煎熬,漫无休止,营血有立尽而已,不死何待耶。”

关于急劳和热劳,  《圣济总录》中云:  “热劳之证,心神烦躁,面赤头痛,眼涩唇焦,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饮食无味,肢节酸痛,多卧少起,或时盗汗,日见羸瘦者是也。”  “急劳之病其证与热劳相似,而得之急暴也,缘禀受不足,忧思气结,荣卫俱虚,心肺壅热,金火相刑,脏气传克,或感外邪,故烦躁体热,颊赤心松,头痛盗汗,咳嗽,咽干,骨节酸痛,久则肌肤销铄,咯涎唾血者,皆其候也。”与本病极易发生出血及感染的临床表现极为近似。关于血枯,《素问》中云:  “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不外乎外邪入侵和内伤两个方面。外邪主要为温热毒邪,以及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血瘀、痰凝;内伤则主要为气虚致病;又有作者认为是因病致虚,也有人认为是虚实夹杂。根据中医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邪毒内侵,深致骨髓,内耗真气精血,阴阳失调,正气衰败,易受外邪侵袭。

疾病信号

病发有前兆贵在发现早

发热

发热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更显突出。一般而言,低热多为本病发热,高热常为感染所致。感染发生的部位通常为口腔、呼吸道、泌尿道、肛周及皮肤等处。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最多见,霉菌感染在白血病感染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高,病毒感染以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较为常见,巨细胞病毒等也时常发生。此外,结核感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具有防卫功能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以及粒细胞质量异常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当中性粒细胞数<991.0×10/L时,病人感染机会明显增多;当中性粒细胞<0.5×10/L时几乎均出现感染性发热。出血

出血亦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可发生在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及体腔。皮肤出血包括瘀点和瘀斑,偶见大片血肿。黏膜出血常见为龈衄、鼻衄;女性患者还可表现为月经过多。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大出血,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和便血;肾脏出血较少见,表现为肉眼血尿;耳内出血可出现眩晕、恶心、耳鸣等;眼底视网膜出血表现为视力障碍,可为颅内出血的先兆;颅内出血是最为严重的出血表现,往往是致命性的,早期症状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随着出3血量的增加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可出现瘫痪和昏迷。M型白血病出血发生率高且严重,是该型的表现特点之一。白血病引起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血小板减少,其次为血管的损伤和凝血障碍等。贫血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贫血的原因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幼红细胞代谢被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抑制使红细胞生成减少。6

2.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如红白血病 (M)患者骨髓中异常巨幼红细胞虽明显增生,但它属于白血病细胞不能正常分化成熟,故仍表现为严重贫血。

3.红细胞寿命缩短。在部分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有显性溶血现象。

4.急性或慢性失血。由于血小板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过多可导致贫血。

5.化疗药物加重贫血。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除外)均是通过干扰核酸代谢,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对正常造血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6.脾肿大。伴有脾肿大的患者可出现脾功能亢进而破坏红细胞。肝脾肿大

肝脾肿大是白血病较为常见的体征。显著脾肿大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突出体征,是发现本病的重要线索。多数病人常因此而造成腹部压迫而出现腹胀或食后饱胀感、左上腹沉重感或左上腹疼痛而就诊。脾肿大的程度不同,脾增大进展缓慢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特点,若脾脏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警惕进展为加速期或急变期的可能。脾大的程度一般与病程有关,超过脐水平线以下病程至少已半年以上;脾肿大还与白细胞的数量成正比。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脾肿大发生率在70%以上,脾肿大的程度也与病程有关,严重者可达盆腔。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肝脾肿大约占50%,一般多为轻至中度肿大,很少超过肋缘下4cm,但少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可超过此数值。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可高达90%,多为全身性淋巴结轻度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多见,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发症状以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约80%以上的患者会有淋巴结肿大,多为浅表及内脏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最常累及颈部、锁骨上、腋窝和腹股沟处的淋巴结,并可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淋巴结的大小与病程有关。

骨及关节疼痛

骨及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不少病例常以其为首发症状,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多见。胸骨中下段压痛是急性白血病具有诊断意义的体征。疼痛的部位还可发生在四肢骨及关节,呈游走性,局部无红、肿、热现象。其原因与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殖和骨膜上白血病细胞的浸润有关。此外,少数年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之扁骨 (如颅骨、眼眶、鼻骨、胸骨、肋骨、脊柱和骨盆等处)可出现绿色瘤,或称粒细胞肉瘤,最常见于眼眶周围,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绿色瘤特点为质硬并与骨膜相连,肿块呈青色,皮薄处可呈绿色,暴露于空气中绿色逐渐消退。

五官症状

齿龈增生、肿胀如海绵状,表面破溃易出血,多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其他还可见口腔溃疡和咽痛。鼻黏膜可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发生炎症、溃疡、糜烂及反复鼻衄。眼睑及球结膜出血也较常见,眼底病变主要为视网膜静脉改变、视网膜出血及渗出斑。

就医须知

有病应求医治病要积极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白血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看血液科医生。要特别强调的是要相信科学,绝不能轻信谣传去找不懂白血病的32江湖医生诊治。除M及Mb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有效外,其他各类急性白血病目前中药还不能完全代替化疗。而且单纯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也不能脱离西医的支持疗法。经常听到病人或其家属反映某“私人医生”说只要吃他的偏方不用化疗就能治愈所有白血病,这种说法纯属骗局,决不能信以为真。否则必然会延误治疗时机,最后的结果只有丧命,后悔不及。白血病属于恶性疾病,目前的西医治疗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有许多方面有待于深入研究。就目前的治疗水平而言,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可取的,中医和西医两者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看中医也应到正规的设有血液科专业队伍的医院就诊,最好能到中西医都有较高水平的医院医治,这样才能达到有机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取长补短,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就诊后首先需要化验外周血常规。如果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则排除了白血病存在的可能,解除了顾虑。如果各项指标均减少;或显著的白细胞增高;或白细胞增高的同时而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就应涂张外周血片用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若在血液涂片中发现了幼稚细胞,则必须一查到底。确诊白血病骨髓穿刺是必须的,绝不能迟疑,应做到及早诊断,尽快治疗,拖延时间确诊会给治疗带来许多麻烦。一旦确诊为白血病还应进一步化验检查,如免疫表型的检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以明确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白血病,只有明确白血病的型别,才能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案,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检查须知

检查为诊断病清好治疗

如何看外周血象化验单

外周血象检查也常称作血常规检查。目前绝大多数医疗单位均采用机器操作。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及其大概分类、血小板计数,还有与白血病诊断关系不大的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

正常成人外周血象英文缩写和正常值如下:

血红蛋白 (Hb):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12

红细胞 (RBC): 男性 (4.0~5.5)×10/L,12

女性 (3.5~5.0) ×10/L。

红细胞压积 (Hct):男性40vol%~50vol%,

女性37vol%~48vol%。9

白细胞总数 (4.8~10)×10/L。

白细胞分类 (显微镜分类):

中性粒细胞 (N)0.50~0.70

嗜酸粒细胞 (E)0.005~0.05

嗜碱粒细胞 (B)0~0.0075

淋巴细胞 (L)0.20~0.40

单核细胞 (M)0.01~0.089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00) ×10/L。

若检查结果低于上述各自正常值范围为减少;高出此范围则为增高。正常外周血中不应该出现幼稚细胞 (如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和有细胞核的不成熟红细胞。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象有什么改变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的减少,但也有少数患者由于疾病发现较早而其仍可在正常范围。发病早期血小板数可正常或稍低,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小板绝大多数明显减少。白细胞数量变异较大,可升高、正常或减少,但以升高者居多。外周血出现较多的某一系列的白血病细胞(不成熟血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线索之一,但在白细胞计数减低者,外周血分类中常不易见到白血病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有幼稚细胞就一定是白血病吗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和出现少数幼稚细胞不一定就是白血病,因为有些疾病如感染等可以出现白细胞数增高或出现少量的幼稚细胞,称为类白血病反应。一般为较成熟的幼稚细胞 (如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且数量不甚多。如果出现大量早期的幼稚细胞 (如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幼稚淋巴细胞或幼稚单核细胞的显著增多),要高度怀疑急性白血病;如果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增高,通常99白细胞超过30×10/L,最高可达1000×10/L,白细胞分类中以中性分叶核、杆状核、晚幼粒和中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较少见,原始粒细胞更少见,则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性很大;如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持续增高的同时,成熟淋巴细胞占绝对优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性很大。

怎样看骨髓报告单

拿到骨髓报告单后,首先应看各细胞系列及其各阶段细胞所占的比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白血病的特点是某一阶段的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然后看文字描述,正常骨髓增生为活跃;明显活跃和极度活跃表明骨髓增生旺盛,白血病骨髓象多数为此种现象;增生低下或重度低下说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发生率较低的低增生性白血病表现为增生低下。需要强调的是增生程度不是确诊急性白血病的必备条件,更重要的是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幼稚淋巴细胞或幼稚单核细胞等的显著增多。一般而言,白血病细胞超过骨髓中有核细胞的30%为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界限 (急性红白血病除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旺盛对诊断十分必要,增生呈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粒系统增生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同时以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细胞增多为主。最后看诊断意见,急性白血病通过骨髓均能确诊,但为了分类和分型的准确性,还需要借助于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表型检测和染色体检查,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才能达到精确的分型。

细胞遗传学对白血病诊断及预后有何意义

染色体易位导致了癌基因的激活从而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在许多白血病中已得到了证实。染色体的检查已成为白血病诊断和分型的重要指标。目前有条件的单位普遍采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法 (即MICM),对白血病分型更加明确,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大约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9号和22号染色1体相互易位t(9;22),称为费城染色体 (Ph染色体),是早期确诊2b和与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的极其重要指标。M型常伴有8号与21号3染色体相互易位t(8;21);M型有15号和17号染色体相互易位t(15;417),被认为是确定该型的 “黄金诊断”;MEo型伴有16号染色体倒3位inv(16),以上三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预后较好。而M型伴有11号12和17号染色体相互易位t(11;17)、M或M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1有Ph染色体者预后不佳。染色体检查还是监测白血病的复发和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的重要指标,如持续存在异常染色体说明白血病恶性克隆未被彻底消除,如消失的异常染色体再浮现预示白血病将要复3发。用分子生物学检查PML/RARα诊断M型急性白血病,以及BCR/ABL融合基因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比染色体检查更加敏感。

住院须知

病重早治疗住院康复好

患急性白血病者必须立即住院治疗,最好到设备齐全、经验较为丰富的正规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因为急性白血病发病突然,来势凶猛,进展迅速,绝大多数患者合并有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往往在短期内因严重感染或出血而发生致命危险。由于大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需用联合化疗诱导缓解,在化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骨髓受到抑制,外周血细胞进一步减少,极易发生较32b为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即使是采用中药治疗M或M型急性白血病,但在取得完全缓解之前,也不可避免地使用抗生素、输血等支持治疗。因此,只有在抗生素供应齐全,成分输血方便及经验丰富医疗单位,才能保证安全渡过骨髓抑制期的全血细胞减少阶段。在诱导缓解期需要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仍需继续中西医结合巩固至少3年。每次化疗最好住院治疗,因为化疗毒副作用多,住院观察可以及时处理化疗相关的并发症,以免出现危险。

慢性白血病若无严重贫血,也无出血和感染等表现在门诊治疗即可,若到疾病晚期或并发感染和出血、贫血严重并需要输血者应住院治疗。

白血病由于抵抗力弱,易发生感染。因此,在住院期间除非必要,一般尽可能减少陪床,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使治疗费用和危险性降到最低水平。

用药宜忌

用药知宜忌对病更有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