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移动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的7个关键要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22:46:25

点击下载

作者:江礼坤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战移动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的7个关键要素

实战移动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的7个关键要素试读:

前言

历经半年有余,本书终于完稿了。完稿的一刹那,我长长地、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一下码几十万字,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本书是我人生的第二本书。2010年,本人写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名为《网络营销推广实战宝典》,此书于2012年正式出版上市,没想到居然卖得非常好,重印了二十几次,还获了畅销书的奖。

上一本书侥幸取得了这小小的成绩后,不少朋友建议我趁热打铁,多出几本书,但是我一直没落地这件事,甚至上一本书写完后,博客都写得少了。原因是互联网变化太快:在写上本书时,SNS风头正劲,微博也是方兴未艾;但这才短短几年时间,SNS已成明日黄花,微信的强势崛起,也掩盖住了微博的光华,令人唏嘘不已。而我希望紧跟时代潮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当中去。所以这几年,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孵化项目和帮助传统企业转型上面。

其实SNS、微博、微信在市场中的交替变化,只是时代大变革下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更大的变化是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之间的转变、传统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一个转变。

对于这种变革,很多人称之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而革命,就注定有人会被淘汰,也注定有人会崛起:被淘汰的,往往都是不愿意改变,或是跟不上时代变革的;而崛起的往往都是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寻求变革,甚至走在时代前列的。

为了不被淘汰,且尽可能走在前面,这几年我也是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移动互联网的研究与实践上,甚至包括本书,都是我对于众筹的一次实践。本书正是通过众筹方式产生的。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与经验,而本书即是这几年实践成果的一个集中体现,现汇报给大家,请大家审阅,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本书能够面世,离不开大家的支持。首先要感谢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与读者,是你们的支持,才让我有了写书的动力与勇气;其次要感谢公司的小伙伴们,在你们的支持下,我才得以能抽出时间写书;最后要特别感谢本书的100多位联合出品人(本书众筹的参与者),是你们的支持,才真正让本书能够与广大读者见面。这100多位伙伴的具体信息,请参看本书后面的附录名单。

第1章 思维篇

本章提示

为什么许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失败?向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是什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那具体如何实现“互联网+”?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企业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落地实施?本章笔者将为您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1.1 关店潮来袭,生意为何难做

在本书动笔之前,笔者去了趟中关村的海龙大厦,已经有些年没逛中关村的商厦了。记得当年笔者刚来北京时,在中关村买了部手机,之后又买过些摄像头、鼠标、键盘一类的小物件,还陪朋友去过几次,再之后就没去过了。因为渐渐发现网上的东西比中关村的便宜,而且质量也有保证。这次去中关村,是因为笔者买了台最新款的超级本,不小心把键盘上的按键弄坏了一个,来这里的官方售后换新的按键。

结果这次来中关村吓了一大跳,这还是传说中的中关村吗?早些年来中关村时,在地下车库停车,找半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找到车位,但是这次过来,车位到处都是;再到商厦里一看,原先人头攒动的场面早已不在,顾客稀稀拉拉的,还没有导购多;商铺也少了很多,空出了很多地方(见下图)。想想当年中关村一铺难求、寸土寸金的情景,现在的场面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笔者在中关村拍的照片

而更令人唏嘘的是,在本书完稿时,海龙大厦启动了腾笼换鸟战略,正式告别了卖场模式,向创业服务方向转型。

其实这两年不仅是中关村的生意难做,其他行业也一样。近两年与一些企业家交流,笔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生意难做”,甚至有人把这两年称为传统企业的“关店年”“倒闭年”。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以下媒体披露的相关数据。

先看运动品牌:2012年一年,李宁、安踏、特步、361°、匹克、中国动向6大运动品牌关店数量已超过3000家,其中匹克和李宁仅在2012年关店数量就有上千家。将时间拉至2015年3月31日,短短3年时间,仅李宁一家就关闭了近3000家门店,其门店数从2012年年初的8255家缩减至5592家。

再看服装行业中的一些大众知名品牌:2013年,七匹狼关店达505多家、班尼路关店达388家、美特斯邦威关店达200余家、佐丹奴关店近200家、真维斯关店253家;而在2014年上半年,七匹狼关店347家、班尼路关店100余家、艾格关店88家、九牧王关店73家、卡奴迪路关店53家、希努尔关店46家。

再来看看零售行业:2013年,沃尔玛、乐购、人人乐等主要商超百货企业共计关店100余家,其中仅沃尔玛一家即关店14家;2014年,主要零售企业在国内共计关闭201家门店,而2015年上半年,共计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关闭25家。在关店的名单里,百货巨头纷纷沦陷,万达关闭了10家百货店,马莎百货关闭5家,还包括天虹商场、阳光百货等。

在生产制造业方面,不少行业的工厂都濒临倒闭;一些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老板自杀等新闻也屡见不鲜!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笔者问过许多人,有人说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也有人说是大环境不景气,还有人说是因为竞争太激烈。笔者认为这些说法都对,但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两个字——落后,落后当然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经营,要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方法,譬如阿米巴模式、定位理论、4P理论等。那这些先进的、成熟的管理及营销理念、方法等来自哪里呢?其实基本上都是他山之石,大部分以西方国家为主,如营销大师科特勒、管理大师德鲁克都是美国人。

而这些理论方法是何时提出的呢?4P理论是杰瑞·麦卡锡(Jerry Mccarthy)教授在其《营销学》(Marketing,第1版出版于1960年左右)一书中最早提出的;定位理论是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Al Ries)与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国内的企业家对这些知识掌握得如何呢?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做一个小调查,就是有多少人看过《定位》这本书。调查的场景有针对老板的总裁班,也有针对管理者的高管班,还有针对从业人员的精英班。但是不管目标对象是谁,通常100个人当中有5个人看过就算不错了。人家三四十年前提出来的东西,我们居然还有很多人没有学习过,然后大声喊着生意不好做,是环境的问题吗?是竞争激烈的问题吗?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个字——落后。

当然,这也不怨我们,这和我们的环境与历史有关。现代工业兴起时,我们正处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紧接着抗日、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好不容易熬到了改革开放,但是那时候和国外的信息并不对称,当时做生意根本不是靠现代的营销、管理方法,主要还是靠胆大、跟风、关系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慢慢与世界接轨了,特别是有了互联网和加入WTO之后,开始与世界同一水平线了,这个时候国内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自然就稍显落后了。

中国的企业家特别爱学习,这一点从总裁培训市场的火爆就能窥知一二;在学习的同时,中国的企业也都在努力地尝试变革,尤其是互联网来了之后,许多企业都在纷纷探索向互联网转型之道,向互联网转型,被许多企业视为破局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说向互联网转型是企业破局的必经之路呢?很简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网上购物。说个数据,2015年的“双11”,淘宝的成交额是912.17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家乐福2014年全中国的销售额为457.2212亿元,沃尔玛2014年全中国销售额为723.7558亿元,还不如淘宝一天的交易额。再说个数据,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0.4%。其实这根本不是你想不想转型的问题,是想生存就必须转的问题,是趋势逼着你转的问题。就像360创始人周鸿祎先生在他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说的一样:“任何企业都可以找最强的竞争对手打,但有一个对手你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

1.2 老思想+新模式解决不了新问题

那已经尝试转型的企业效果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身为“路边社”记者的笔者专门采访了胜利屯著名养猪大户张二蛋,他流着激动的泪水对笔者说:“没转型前,我感觉不向互联网转型是等死,当我尝试转型后,发现向互联网转型完全是找死。”张二蛋说出了许多传统企业的心声。另据某气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十几年来,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成功率不足5%,天气状态为雨夹风夹雪夹大冰雹。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其趋势和转型的必然性毋庸探讨,但为什么许多企业却纷纷折戟在转型的路上呢?是传统企业实力不够、背景不行吗?其实恰恰相反,如果大家仔细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在互联网上成功的基本都是“穷屌丝”,失败的却往往是“高富帅”。这里的“穷屌丝”是指那些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关系、没有人脉、没有资金的企业,有的老板连学历都没有,甚至有的一开始就没有企业,就是一两个人、一两条“枪”。像已经上市的阿里巴巴,其创始人马云严格来说当年也是个“穷屌丝”,甚至创业初期还要“忽悠”他的员工来掏钱养公司(PS:我我我……马云大大怎么不来忽悠我一下!)。再比如像笔者创立的推一把网站,用了半年时间做到行业第一,目前注册会员已经有100多万人,但是前期笔者做这个网站时,仅仅投资了个域名的钱——60元人民币!

反观那些在传统领域已经非常成功,甚至在本行业或本地已经是龙头的企业,反而是失败的居多。有一次笔者到湖南某市讲课,有位企业家向笔者大倒苦水,他的企业是做手机的,非常成功。只要你是在那个城市买手机,无论是在哪个手机店买,95%以上的手机都是从他的企业出去的,非常牛!但是互联网来了之后,其生意下滑得厉害,因为大家都开始上网买手机了。于是乎,他开始寻求转型,投资建立了一家手机网络商城。结果可想而知,转型失败了,几百万元投资打了水漂。最可悲的是,项目失败了,他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交了几百万元学费却没有换来真正的经验和教训(关于本案例失败原因的分析,请看书中的案例6)。

为什么在互联网上“高富帅”打不过“穷屌丝”呢?按道理来说,“穷屌丝”都成功了,“高富帅”没有理由不成功,而且应该更加容易成功才对呀?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众所周知,任何行业都是行业内人士赚行业外人士的钱,互联网行业也不例外。想在互联网上有收获,互联网基因是关键,在这个基础上,再拥有资源、背景、关系、人脉、资金就更加完美了。但是很多传统企业并不具备互联网基因,这个最重要的核心没有,自然困难重重。甚至很多企业对互联网的基本理解就不对,大方向上就错了,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老思想加新模式解决不了新问题!”。很多企业认为在淘宝或天猫开个店、建个网站,或是建个微信公众平台,然后再做做网络推广就叫转型,就叫与时俱进,实乃大错特错,这根本不叫转型,因为企业的本质一点儿没变。为什么“高富帅”打不过“穷屌丝”呢?

为什么这么讲呢?传统企业典型的模式是这样的:开个工厂或商铺,然后通过打广告做宣传,或是通过业务员拉业务,抑或招商加盟建渠道。现在线下生意不好做了,于是企业开始向互联网转型,许多企业转型后的模式是这样的:先建个网络平台,比如商城、网店或是网站,然后将产品信息放到平台上,之后再通过各种网络推广手段做宣传。大家比较一下,这二者的本质变了吗?其实一点儿没变,只不过表现形式变了:把开店的地方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把发广告的地方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仅此而已。或者说,这些企业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营销渠道,这是典型的老思想加新模式。

再来说说营销层面的问题,经常有企业向笔者抱怨说,现在的网络营销太难做,竞争太激烈。其实不是竞争太激烈,是很多企业做的网络营销根本称不上是营销,只能叫网络推广。笔者总结了一下,传统企业进行网络营销,大部分只会三招:竞价、SEO和发小广告。小广告通过邮箱、QQ发,或者通过论坛、博客、分类信息、SNS、微博发。微信火了之后,渐渐地各种小广告也开始占领微信了。笔者的QQ邮箱中几乎全是广告,如下图所示。笔者QQ邮箱中的广告

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互联网不是这么玩儿的,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新的销售渠道或发小广告的渠道那就大错特错了。已经有不少企业为这个错误的认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苏宁,几年前,它对互联网的理解是对线下的补充,结果错失了转型电商的黄金期。

那这个互联网到底应该如何玩儿呢?这个型到底如何转?从哪儿转呢?

1.3 没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将是死路一条!

很多人把互联网的出现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叫革命?革命最大的特点是颠覆。因为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淘汰掉了很多行业,同时一些行业被颠覆和改变,形成新的模式,所以叫革命。所以若想真正转型,不是变渠道的问题,而是要结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严格地说移动互联网是属于互联网的一部分),与传统行业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这才是关键。

而要做到以上这些,首先要改变思想。纵观历史,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社会革命,往往每次都是先革思想的命。所以企业要想成功转型互联网,或是在互联网上做出成绩,首先要先革自己思想的命。

那这思想的命怎么革呢?答案就是“互联网思维”。想在互联网上做生意,首先要换脑袋,其实很多传统企业转型最大的门槛就是脑袋。在自己的脑袋里装上互联网思维,这是转型的第一步。

那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纯粹的概念炒作,为什么工业革命时代没有“工业思维”的概念,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却出来个“互联网思维”?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纠结,互联网思维说白了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思考方式。因为互联网这种革命性工具的产生和普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者的习惯改变了,商家做生意的思路、方式和方法等自然要跟着改变。那在互联网上做生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方法?互联网思维应运而生。说白了提出“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就是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更好地在互联网上转型、创业。

后面的章节,笔者会详细地和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互联网思维的方式,但在本节,笔者要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思考模式。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传统思维是如何做生意的。传统思维做生意的典型的流程是:产品→营销→用户。传统思维的核心是产品,大部分工作是围绕产品进行的,先有产品,将产品生产制造出来,或是先代理一款产品,然后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如发传单、做广告等进行宣传;吸引来客户之后,再进行销售。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产品。

而互联网思维却正好相反,其做生意典型的流程是:用户→营销→产品。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用户进行的,先想办法圈用户,和用户建立关系和黏性,在有了用户基础后,再去营销产品。这就是所谓的“先圈用户后圈钱”“得‘屌丝’者得天下”。要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让用户来倒逼产品。甚至一开始就根本没有产品,有了用户后,再围绕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在盈利模式上,也不是简单地考虑如何通过产品赚钱,甚至有的情况下,产品可以不赚钱甚至免费,因为产品只是圈用户的一个工具,有了用户后,围绕用户建设属于企业自己的生态圈,利用生态圈赚钱。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区别如右图所示。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区别

互联网行业中的巨头,其实都是在玩生态圈。

比如阿里巴巴,它是围绕电子商务在做生态圈,先是建了B2B的阿里巴巴,然后是C2C的淘宝,然后是B2C的天猫,此外还有支付宝,另外又建了菜鸟物流。无论用户是买还是卖,是批发还是零售,需要支付还是物流,在它的这个生态圈都能解决。

360也是这方面的高手。360产品是免费的,通过免费策略圈来大量用户,然后围绕安全建设生态圈,之后赚各种厂商的钱,这就是所谓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这种以用户为核心的模式,也被称为“粉丝经济”。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

基于以上这些,企业转型后的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以前大家做企业的思路是如何卖产品,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你考虑的不是卖什么产品,或者说卖什么无所谓,你的产品只是和用户建立联系的一个媒介、一个纽带。你卖产品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和用户建立联系,然后再通过这个纽带与用户进行深层次的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建立信任和关系,甚至让用户成为你的粉丝。当有了一定的用户群之后,再进行生态圈的建设和布局。案例1:汽车修理厂的转型思考

一次总裁培训班上,一个开汽车修理厂的学员问笔者:“汽车修理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生意越来越难做,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客户?”笔者和他说了上面的理论,然后对他说:“其实对于汽修企业来说,修的不是车,而是通过修车这个产品和用户建立联系,发生关系。而且对于汽修行业,还有个先天的优势,用户必须到线下与汽修厂面对面发生接触。在与用户接触的过程中,通过优质的产品、服务及一些必要的策略,让用户成为我们的忠实粉丝,之后围绕生态圈来赚钱。比如可不可以卖汽车保险?可不可以卖各种汽车的周边产品?甚至有没有可能延伸到旅游行业,比如自驾游等!”案例2:白酒企业的转型思考

笔者有个学员是开酒厂的,有自己的品牌,之前他们一年的销量不多,100多万瓶,利润也不大。后来他们基于互联网思维进行销售,他们卖的不再是酒,而是通过酒和用户发生联系、建立关系。假设建立关系的地点是在微信公众平台(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想切入移动互联网或实现粉丝经济,微信是个成本非常低、门槛非常低且容易上手的入口);再假设利用一系列的策略,通过他们每年卖的100多万瓶酒吸引10万人关注他们的平台,并通过一系列的运营手段维护好用户关系和黏性(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效果,肯定是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的,绝对不是像很多企业那样,随便在包装上印个二维码,然后天天在公众号里发软文、活动、广告),他们的酒甚至可以一分钱不赚,而完全通过运营这个公众平台来赚钱。比如通过这个平台销售其他产品、提供增值服务,或是通过平台给其他相关企业做服务来盈利。

众所周知,现在自媒体非常火,是大势所趋,其本身也是一个好的模式。对于一个拥有几十万高质量精准粉丝的微信平台来说,一年的利润相当可观,甚至运营得好,要高于一年100多万瓶酒的利润!像笔者的一位好友,在他的公众平台拥有140万粉丝时,一个月的纯收入就能达到40多万元(这个收入还在不断增加,因为他的粉丝在不断增长),而他的粉丝质量还属于不太高的。

可能有人感觉要弄到几十万上百万的粉丝很难。其实不然,增加粉丝数量是越往后越容易,这个原理有点儿像滚雪球,粉丝数量从1增加到1万很难,但从1万增加到10万就没那么难了,而从100万到200万,更是非常容易的事(具体的方法后面的章节会讲)。像这个酒厂,本身已经有产品和用户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增加粉丝,相对来说就没那么难了。案例1和案例2点评

传统企业往往只是注重对产品本身的价值挖掘,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如何获取更高的产品利润上面,却忽略了对用户价值的深入挖掘。而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之一正在于此,这也是值得传统企业深入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1.4 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此展开的。其实不仅是互联网思维,营销、管理、商业模式等,这一切的核心也都是用户!为什么说一切的核心是用户呢?道理很简单,我们企业做营销、做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字——利润。应该说企业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利润服务,企业没有利润,其他的都是空谈!那谁来为企业的利润埋单?最终只能是消费者,即使像前面说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但是想让猪埋单的前提也是要有足够的消费者。所以说一切一切的核心都是用户,说白了,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研究如何让用户埋单,而且不仅要让用户埋单,还要让用户买得痛快,甚至是哭着喊着买,而且买完了还要爱上你,成为你的粉丝,持续不断地买。

可能有人说了,这个用户思维不新鲜呀,没有互联网之前,很多商家就在喊“客户就是上帝”,而且喊了好多年。这话没错,但是严格来说,那个时候的商家真的就只是喊喊,没有几家企业去认真琢磨过这件事,也没有几家企业认真实践过这件事。甚至一些无良的商家嘴上把客户当“上帝”,内心却把客户当“傻冒儿”,能忽悠就忽悠,能坑就坑,能宰就宰,甚至坑完你还揍你一顿。这样的事,笔者遇到过不止一次。甚至还有一些商家把这种不好的“老思想”带到了互联网上,在网上继续坑人。

这里暂且不深论一些商家是怎么实践的,仅就“客户就是上帝”这个价值导向本身来说,就和用户思维的导向不太一样。客户就是“上帝”,强调的是“客户”,顾名思义,客户的意思就是要把消费者变成你的客人,其核心是“成交”。以前企业做的一切工作,其实都是围绕着成交进行的:产品生产出来后,挖掘或是包装一些卖点,然后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卖给客户,交易结束了,基本上关系也就结束了。如果产品有了问题,商家是不希望你去找他的。这种价值导向的产生,是因为以前物质匮乏,信息高度不对称,消费者的意识及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比较原始。

用户思维的核心是用户,其核心在于“用”,也就是说消费者买了你的产品,开始尝试使用时,你们的关系才刚刚开始。你要让用户在后续使用你产品的过程中,用得舒心,这就是所谓的“体验至上”。而这个体验至上、让用户用得舒心还只是一个开始,终极目的是让用户变成你的粉丝,最终实现前面说的“粉丝经济”。为什么价值导向会发生这种变化呢?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粉丝和“粉丝经济”呢?

一个企业要生存和持续发展,一定要有竞争力,而企业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呢?可能有人说是产品,也有人说是技术,其实都不是,答案是品牌。因为从消费者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品牌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营销学中的“第一法则”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当两个产品的条件差不多时,比如说价钱差不多,那消费者往往会选择第一品牌。所以做营销追求的目标是“品牌”,当有了品牌之后,再做营销是为了维护品牌。营销大师科特勒也是这么说的。

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互联网颠覆了许多行业,也包括营销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有品牌也不一定卖得好,因为互联网将我们带进一个品牌泛滥的时代。

笔者去过许多城市,发现其中不少城市都有自己本土的啤酒品牌。在以前,它们都卖得很好,各占一块地盘,相安无事。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消除了各种信息不对称,它将所有的产品拉到了同一平台竞争。假设全国有3000个啤酒品牌,再假设这3000个啤酒品牌厂商都跑到淘宝上开店销售,那用户在淘宝搜索啤酒,这3000个品牌全出来了,那用户会选哪一个呢?基于“第一法则”,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知名度最高、销量最高、评价最好、信誉度最高的那几个品牌。

所以互联网行业里有一句话:在互联网上,只有老大,没有老二。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儿绝对,但是却不无道理。可以说现在就是这种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如何破局?在这种呼声下,“粉丝经济”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时代下,光有品牌不行,你的品牌还要有粉丝。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拥有粉丝的企业,才能活得长久。“粉丝经济”的出现是偶然,但也是必然,是顺应时代的产物。

那具体如何让用户变成你的粉丝呢?第3章策略篇中会详细阐述,本节只讲思维,不讲方法。下面说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来说明一下用户思维的运用。案例3:如何用4000元钱在北京成立公司

这里介绍一个用户思维的应用案例。笔者于2010年初在北京创立了来京后的第一家公司(笔者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两次尝试在老家创业,但都以失败告终,这是第三次)。而这家公司的启动资金仅仅4000元人民币。众所周知,北京的创业成本非常高,那笔者是如何用4000元钱在北京顺利成立公司的呢?其实就是对互联网思维的有效运用,当然,那时候“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还没有被总结提炼出来。

首先,笔者利用业余时间做了网站“推一把”,“推一把”的定位是网络营销推广领域的行业网站,笔者用了半年时间,将这个网站打造成本行业第一。一年半之后,也就是2010年年初时,“推一把”论坛已经有了近10万会员,在业内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于是笔者正式开始商业化,成立了来京后的第一家公司。

虽然当时笔者只有4000元钱,但是由于网站已经有了近10万会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推一把”的忠实粉丝,所以业务开展得非常顺利。到目前,笔者的公司没有一个销售人员,全是客户主动找上门。

再来说说“推一把”网站本身的运营推广。“推一把”网站主推的是论坛,而众所周知,论坛是非常难推广的,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推论坛比网上卖东西还难,因为要运营推广论坛,至少需要五步:第一步,让用户来访问。但仅是访问是没用的,论坛不是资讯站,所以还有第二步,让用户注册。用户注册后,也不是万事大吉,光注册不发帖那叫死用户。接下来是第三步——让用户发帖。用户发了帖子后就算成功了吗?当然不是。用户只是偶尔发发帖子,论坛还是死气沉沉。所以还得继续第四步,让用户经常发帖。那用户经常来大量发帖就是好事吗?也未必。如果净是无意义的灌水或是发广告,论坛就要沦落为垃圾社区。所以还要完成第五步,让用户多发优质的帖子,让用户在论坛里互动,经常在论坛里进行交流和讨论。

推广初期,从0到1这个阶段是最难的。当你的论坛一个人都没有时,即使通过推广带来用户也不一定有效果,因为用户来了一看,是个新论坛,没什么人气,直接就走掉了。

而我用半年时间就将“推一把”打造成行业第一,也是用的互联网思维。在网站上线之前,我先建立若干个QQ群,然后写博客文章向QQ群引流。看过文章后加QQ群的,基本上都是比较认可我的人。然后我在QQ群里和大家深入地交流沟通,进一步让大家认可我,甚至成为我的粉丝。当积累到1000多个粉丝后,“推一把”网站才正式上线,这个时候已经有了1000多个种子用户,初期的人气等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就是所谓的“先圈用户后圈钱”:先通过QQ群圈用户成立“推一把”网站,再通过“推一把”网站圈更多的用户,然后成立公司。案例点评

很多人在创业或经营企业时,都把焦点放在了如何“赚钱”上面,而我这个案例的焦点,是放在了如何“赚人”上面。因为钱是放在用户口袋,赚钱赚的是用户的钱。如果先把人聚起来了,钱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人聚不起来,再努力可能也赚不到钱。

1.5 互联网思维之产品思维

如果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那产品思维则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础。关于产品思维的核心,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用户至上,先有用户,后有产品”“兜售参与感,让用户倒逼产品”。

前文说过,传统企业的思维逻辑是产品→营销→用户,往往都是先有产品,后有用户,先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卖给用户。以前物质匮乏,这么做没问题,甚至劣质产品都能卖得很好。而随着物质的丰富、信息的对称,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使我们进入一个品牌泛滥的年代。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不好是留不住用户的,更不要提什么“粉丝经济”和长久发展了。

而互联网思维正好相反,采用的是用户→营销→产品的模式。是先有用户,后有产品,先把用户圈起来,然后再针对用户的需求去完善产品或是设计产品,甚至直接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完全围绕用户的需求来设计产品,那产品会高度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如果再深入一点,让用户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那产品不但能符合用户的需求,还能俘获用户的情感。因为产品是在用户的参与下实现的,这个产品融入了他的思想,他是创造者之一,他会对产品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甚至即使产品有瑕疵,用户也会容忍,谁会嫌弃自己的孩子丑呢?

在这方面,小米是先行者,也是个中高手。小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答案是:第一是参与感,第二是参与感,第三还是参与感。说白了,小米卖的不是手机,是参与感。对此,黎万强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参与感》。

小米公司做手机之前,就做了小米论坛。在小米论坛上,米粉全程参与了小米手机的调研、开发、测试、传播、营销、公关等多个环节。除了线上活动外,还有更为强大的线下活动平台——同城会。

小米手机的案例已经被讲烂了,所以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下面再说两个案例。案例4:海尔的转型之作:海立方

在向互联网转型的道路上,海尔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其转型的重头项目之一就是结合众筹、用户交互、C2B定制和孵化器等模式于一体的产品创新平台海立方,其平台界面如下页图所示。在这个平台上,任何创业团队或是个人(包括海尔内部)都可以提交项目。海立方平台界面海立方平台下的“创业项目”

在平台上,用户可以对感兴趣的项目产品进行互动、评论、打分,也可以对产品进行实物评测,还可以对产品进行预订,甚至参与众筹等。

这个平台其实就是一个孵化器,通过这个平台,海尔用很少的钱,就收获了大量的好项目、好想法和好创意;然后再让用户对这些创意和想法进行点评、评论等,提前了解用户需求,相当于做了市场调研;再结合众筹和预售等模式,将开发费用也解决了,降低了风险;最后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评测等环节,完善了产品。在这些元素的基础上,海尔再提供相应的生产供应链资源、各种专家资源、渠道资源、资金支持等,通过各种已有专业资源的整合和对接,最终培育出更接地气、更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可以说海立方这种模式,一旦完善和成熟,对整个行业会是一个颠覆。怪不得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有了全球研发资源整合平台,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案例点评

其实,许多企业都有非常好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却没有真正发挥价值。海尔的这个案例,非常值得企业,尤其是拥有资源的传统企业借鉴。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企业现有的资源有效加以整合利用,深入挖掘资源背后的价值,非常值得当今传统企业思考。案例5:60元将“推一把”网站打造成行业第一

再来说个笔者自己的案例。笔者用60元人民币创建的“推一把”网站,目前注册会员已经有100多万名,在这个领域也算是遥遥领先。关于“推一把”网站的运营推广思路,在案例3中也进行了分享。但是就像之前说的,用户是核心,产品是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算推广做得再牛,如果产品不给力,也是做不长久的。“推一把”从2008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好几个年头,注册会员数和发帖量连创新高。为什么“推一把”网站能得到众多网友多年来持续的支持和关爱呢?答案就是成功运用了本节开篇的那两句话:“用户至上,先有用户,后有产品”“兜售参与感,让用户倒逼产品”。

在笔者决定做这个项目前,马上着手创建了数个QQ群,这些群的主题都和网络营销相关。当时对这个项目,笔者只是有个初步的想法,网站的具体定位、频道栏目设置、页面的设计等都还没有成型,甚至连网站的名字和域名都没想好。但是没关系,有了这些群众基础后,让大家帮笔者一起想。

当时笔者每天都在群里和大家交流、互动、讨论,群里有人提出问题,笔者也帮他们分析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当笔者提出建立一个网络营销方面的网站和论坛,让大家更好地交流讨论时,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接下来,通过大家的参与,确定了网站名称、网站定位、频道栏目的设置等,在页面的设计过程中,每完成一个页面的效果图,笔者就第一时间发给大家来讨论、完善和确认。

其中有个热心的朋友,非常支持笔者的想法,免费提供了空间服务器。而且网站还没上线,论坛的管理团队就已成立,因为几位朋友非常认可笔者的理念,直接预订进入管理团队。

网站正式上线后,群里的朋友不但纷纷来注册,甚至还帮忙宣传拉人,上线第一天网站的IP就达到了近千。

这就是参与感的力量。

下图就是“推一把”论坛的主界面。“推一把”论坛案例点评

自己的案例,就不多点评了。其实互联网上像“推一把”这样的网站不少,甚至有的企业,投资几百万去建设和“推一把”类似的论坛,但是最后却不了了之,而笔者只花了60元,却做成了行业老大。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笔者懂得互联网的玩法。所以各位读者,如果你想涉足移动互联网,那首先一定要学习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的玩法。

1.6 互联网思维之免费思维

免费是互联网思维中的撒手锏。互联网上的巨头企业,几乎都用了免费这招:当年网易是靠免费邮箱起家的,腾讯是靠免费的QQ起家的,阿里巴巴的淘宝是免费的,百度的搜索引擎是免费的,360更是靠免费干掉了传统杀毒软件公司,异军突起。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背后,不是有阴谋,就是有阳谋。互联网上的免费更多的是阳谋,是为了更好地引流量、圈用户,因为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先圈用户后圈钱”。当圈来的用户足够多时,再通过商业手段催化其产生价值。

互联网是一个挟“用户”以令诸侯的时代,互联网企业在传统行业收费的地方免费,以此吸引大量的用户。然后引导用户在其他地方消费,从而赚取利润,实现费用承担者的转移,将企业的价值链延长。

对于这个问题,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理解得非常到位,他总结说:“在传统商业逻辑中,免费是行销技巧和行销诱饵,而不能真正做成商业模式。但是有了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把人和资源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使企业把产业链做长、做深,这就比较容易实现‘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的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实现了许多免费服务的支付宝本身可能不赚钱,但是把很多产业链打通以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在上面进行那么多消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免费很简单,以为直接不收钱就OK了,有的时候免费送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免费思维核心有二,满足其一即可。

一是在别人都收费且用户习惯了付费的领域免费。比如360推出安全卫士和杀毒软件之前,所有的杀毒软件都是收费的,用户也习惯了付费,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360推出免费产品之后,无异于是向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打破了行业的平静和平衡,360也因此快速崛起。而如果现在还有人想走360的老路,通过杀毒软件在安全领域竞争,则无异于痴人说梦。因为360改变了行业格局和用户的认知,现在用户对于杀毒软件已经习惯了免费,再推出免费产品,对用户已经造成不了太大的触动了。

二是在具有黏性的产品中免费。像腾讯的第一个产品QQ,从开始就免费,而QQ属于IM工具,是社交类产品的一种。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一旦用户习惯使用,轻易不会换产品。当产品的用户群足够多时,就会持续产生价值。

通过免费思维,聚来了大量的用户,有了足够的用户后,可以从哪些方面产生利润呢?这个“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到底如何实现呢?(1)交叉补贴。免费的产品可以和其他超高利润的产品绑定在一块儿,通过其他产品的利润来进行补贴。比如说电信、联通等运营商经常搞的充话费送手机就属于此列。(2)广告商付费。通过免费聚集来大量的用户和流量,流量多了之后,自然会有广告商愿意为之埋单。典型的如百度,用户使用百度搜索从来没有付过一分钱,而百度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竞价排名。(3)商业服务。除了广告服务外,还可以为商家提供一些更加深入的商业服务。比如酒类电商中的老大酒仙网,其网站本身是不盈利的,目前其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帮助酒类企业做电商代运营。目前国内很多知名酒企,都是它的客户。(4)增值服务。除了向商家要利润外,也可以向用户要利润。比如腾讯的QQ,各种基础功能和服务都是免费的,但是一些高级的服务就要收费了。比如说QQ会员服务、蓝钻服务、黄钻服务等。虽然这些增值服务都不贵,比如像QQ会员,一个月只有10元钱,但是别忘了,其用户的基数大。如果有1个亿的用户愿意付费,那么仅QQ会员一项服务一年就可以创造120个亿的收入。

不过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要建立此模式,有一个核心准则,就是你提供的增值服务一定要和免费服务有本质区别。像当年263免费邮箱,也尝试过提供增值服务,推出了VIP付费邮箱,结果却铩羽而归,甚至还因此流失了许多用户。因为它的增值服务和免费服务本质上没有区别,比如免费邮箱是50M,收费邮箱是200M,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根本没有区别,大不了用户经常删除一下邮箱里的信件就OK了。

而腾讯的收费服务能成立,是因为其和免费服务有本质区别。比如说收费会员最多可以加2000个好友,普通的QQ最多加500个,谁也不会为了省那几块钱,而将好友删除。(5)向小众收费。增值服务是向大众收费的,相对应的,我们也可以逆向思考一下,反过来向小众付费。比如说史玉柱杀入网络游戏之前,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基本上都是靠各种增值服务,收玩家的钱来盈利。而史玉柱则直接免费,不再收点卡、月卡等。通过这个策略,聚集到了大量的玩家。那游戏最终如何盈利呢?答案是那些不差钱的玩家。

玩过网络游戏的朋友都知道,网络游戏就像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帮派、争斗、攀比和阶级,而在游戏中你想成为人上人,想有更好的装备、想更快升级、想在游戏里组建帮会,那对不起,就要付费了。

虽然游戏里不差钱的人是少数,但是哪怕只有1%,那收入都要比传统的盈利模式多。在《征途》游戏中,花费上百万元的玩家大有人在。(6)延伸产品。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在免费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圈,延伸产品线来盈利。比如说360,它的安全卫士是免费的,杀毒软件也是免费的,但是其通过安全卫士和杀毒软件将360安全浏览器带动起来,360浏览器是盈利的。包括后期又带起了360搜索引擎,其搜索引擎也是盈利的。(7)靠赞助。最后一招,如果实在找不到盈利点,那只能靠赞助了。当然,前提是能找到愿意赞助或是埋单的人。比如国外的维基百科网站,就是靠网友的赞助生存下来的。

当然,免费思维也不一定非得是不要钱送产品,除了彻底免费外,将产品的利润让给用户,也属于免费思维的一种。比如凡客诚品,它的产品是卖一件赔一件,利润全部让给了用户,它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在“免费思维”这个撒手锏面前,传统企业几乎没有招架之力,这也是传统企业竞争不过互联网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案例6:网络手机商城的失败分析

还记得1.2节中提到的湖南某手机企业投资建立手机商城失败的案例吗?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它为什么会失败。其失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这个企业不具备互联网思维,是在用“老思想+新模式”解决新问题。

B2C商城中的老大京东,当初就是靠3C产品起家,像本书开篇说的,笔者已经好几年不去中关村了,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京东。早些年的时候,笔者在中关村开店的朋友建议笔者到京东去买产品,因为京东有些产品的零售价,比他们的批发价还便宜。

京东是一家纯互联网企业,是用互联网思维在做生意。人家根本不靠产品赚钱,严格来说产品是赔钱的,而是通过物美价廉的产品把用户圈起来,抢占市场,最后走入资本市场,这正是免费思维的运用。

而湖南这家企业,它的想法还是通过卖手机本身来赚钱和盈利,这怎么玩?别说它的竞争对手京东已经做成了行业第一,且已经上市。即使京东现在和它处在同一起跑线它也没戏,因为京东赔钱卖,产品比它便宜。对于同样的产品,消费者往往都会选择便宜的!

不具备互联网思维是一些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失败、一些创业者在网络上创业不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像1.3节的标题说的那样:没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将是死路一条。这不是危言耸听,谁也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当然,肯定会有例外,问题是概率会有多大?那个例外的幸运儿会不会是你?案例点评

钱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万能的。当然,有充足的资金,绝对是一种优势。但是想让这种优势发挥作用,还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花钱。

就好像现在你手里有了一把非常先进的冲锋枪,但是不代表就能用它打胜仗。因为你需要学会如何瞄准、如何开枪、如何换子弹、如何让自己不受伤!案例7:免费坐大巴却盈利上亿的秘密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搭飞机的经验,通常下了飞机以后还要再搭乘另一种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目的地。在四川成都机场有个很特别的景象——当你下了飞机以后,会看到机场外停了百余部黄色的休旅车,车身上写着“免费接送”。

如果你搭出租车前往市区,那么平均车费为150元,但是如果你选择搭这种黄色的休旅车,只要一辆车坐满了,司机就会发车带乘客去市区的任何一个点,完全免费!若你是乘客,你要不要搭?

四川航空公司一次性从风行汽车订购150台风行菱智MPV,这么大一笔订单全是为了提供上述免费的接送服务。这一举措为四川航空带来上亿利润。我们不禁要问:免费的车怎么也能给它创造这么高的利润?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魔力。

原价一辆14.8万元的MPV休旅车,四川航空以9万元的价格一次性购买了150台,风行汽车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给航空公司的条件是,司机于载客的途中提供乘客关于这台车的详细介绍。简单说,就是司机在车上帮风行汽车做广告,销售汽车,在乘客的乘坐体验中顺道带出车子的优点和车商的服务。每一辆车可以载7名乘客,以每天3趟计算,150辆车,带来的广告受众人数是:7×6×365×150=2299500人,超过200万的受众群体,并且宣传效果也非同一般。

司机哪里找?在四川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其中有部分人很想当出租车司机,据说从事这行要先交一笔和轿车差不多费用的保证金,而且他们只有车辆的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因此四川航空征召了这些人,以一辆休旅车17.8万的价钱出售给这些司机,告诉他们只要每载一个乘客,四川航空就会付给司机25元人民币!

四川航空立即进账了1320万人民币:(17.8万-9万)×150辆车=1320万。你或许会问,司机为什么要用更贵的价钱买车?因为对司机而言,比起一般出租车要在路上到处晃呀晃地找客人,四川航空提供了一条客源稳定的路线!这17.8万元里包含了稳定的客户源、特许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

接下来,四川航空推出了只要购买五折票价以上的机票,即可享受免费市区接送的服务!

对乘客而言,不仅省下了150元的车费,也解决了机场到市区之间的交通问题,划算!

对风行汽车而言,虽然以低价出售车辆,不过该公司却多出了150名业务员帮它卖车,还省下了一笔广告预算,换得了一个稳定的广告通路,划算!

对司机而言,与其把钱投资在自行开出租车营业上,不如成为四川航空的专线司机,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划算!

至于对四川航空而言呢,这150辆印有“免费接送”字样的车每天在市区到处跑来跑去,这个优惠信息自然会传遍大街小巷。这还不够,它们还与车商签约,约定在期限过了之后就可以开始酌收广告费(包含出租车体广告)。

当这个商业模式形成后,据统计,四川航空平均每天多卖了1万张机票!回想一下,四川航空付出的成本有多少?案例点评

这个案例很好地诠释了前面说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的思维模式。其实每个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资源,企业越大,资源越多,这些资源稍加梳理和策划一下,便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下面再说一个类似的案例。案例8:免费思维在酒店行业的应用

笔者经常在一些总裁班上授课,而要开设总裁班,首先要到酒店租会场。而现在的会场越来越贵,环境越好、越高档的会场,越是如此。而总裁班的会场,肯定不能太差。

东莞有一家环境非常优美(建在公园里)、档次非常高的酒店,却反其道行之,酒店所有的大小会场完全免费使用。结果这一招吸引了国内各大总裁培训机构与其合作,每天各种培训不断。

可能有人说了,那它的房间和餐饮肯定很贵,用这个来补贴。实际上它的房间和餐饮价钱也是正常价,甚至还可以讲讲价、打打折。

有人不禁要问了,这老板不是傻吗?这怎么赚钱呀?实际上这老板一点儿不傻,钱赚得不比其他酒店少。

首先,凡是来办总裁班的,学员少则几十,多则几百,这就保证了酒店的客房使用率。

其次,现在很多酒店都要和线上的各种预订网站合作,或是和一些“房耗子”合作。而给他们的“批发价”要低于自己的零售价。

最主要的是凡是来这家酒店住宿的人,酒店都有详细的信息,大家试想一下,这些客人可都是各行各业的老板,全是最优质的用户,这些资源能发挥什么样的价值,请大家自行想象。案例点评

这个案例,表面是对免费思维的一个应用。但是在免费思维之前,却是对“定位”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现在酒店行业并不算好做,为了拓展业务,很多酒店的思路是与旅行社、中间商、预订网站等渠道合作。而这个酒店却另辟蹊径,换了一个思路,将自己的主要渠道和目标群定位为总裁培训机构和相关人群,这个定位,让它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关于定位理论,本书就不阐述了,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定位》这本书。

1.7 互联网思维之社群思维

社群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黏稠剂。为什么这么说呢?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是先圈用户后圈钱,甚至将用户变成企业的粉丝。但是当圈进来的用户足够多时,如何管理和维护?如何拉近用户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如何增进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和黏性?传统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无论是电话、短信还是QQ等都不可以,毕竟一个企业的人员是有限的,根本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而通过社群的方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社群思维的核心是靠组织的形式管理运营用户,而不是靠企业单方面、一对一地维护用户,因此可以大范围影响和照顾到更多的人;第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是群居性的动物,离不开社会和组织,当把一个个体投入一个组织时,用组织去影响和带动个体,要比企业单方面的带动效果好得多;第三,对于用户来说,一个有共同目标的组织要比一个商业机构更有吸引力,更容易产生黏性和凝聚力。

其实这个理念和方法,娱乐圈早已用之。比如很多明星都有自己的粉丝会、后援团,这些会呀、团呀也都有专人运营和打理。这些以粉丝为核心成立的组织,对明星的推广等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相对于娱乐圈的运用,互联网思维中的社群思维,是将此种形式进行提炼和升华,使之更加具有普及性和可操作性。

小米手机的成功,就是运用了社群思维。众所周知,小米手机粉丝经济玩得好,但是小米手机最初的粉丝从何而来?是先有的手机,还是先有的粉丝?这就好像那个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实际上小米在做手机之前,已经有了一个100多万会员的小米论坛,这个论坛就是小米在其用户的基础上建立的社群组织。可以说这100多万人,都是小米手机的种子粉丝。当小米手机推出后,这个社区自然也成了小米手机粉丝的大本营,可以说在小米发展的过程中,这个社群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要玩转社群,有几个核心要点要注意掌握。(1)共同的目标或兴趣。一个社群要想有凝聚力,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或是兴趣是必需的。其实任何组织都是如此,如果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和目标,就很难持久发展。(2)给大家持续带来价值。其实聚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人留在这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最大的特点是自私,人的生理结构注定了是先利己后利他的动物。所以说想让一个社群组织持续发展且长久保持黏性,就需要给组织成员持续带来价值。(3)运营团队。此要点是重中之重,因为社群要产生价值,运营是核心和关键。所以一个健康的社群,必须有一个高效的运营团队。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个运营团队,最好让用户参与进来。这样一是降低了运营成本,二是集思广益,三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社群的规模可大可小,具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而表现形式要灵活,尤其是有了各种先进的互联网工具后,选择特别多。(1)QQ群。对于一些用户群规模不大(比如B2B类的企业)、要求不高的企业,用QQ群的形式来建社群,已经可以满足需求。(2)微信群。微信横空出世后,QQ的黏性急剧下降,所以微信群和QQ群同时使用,可以形成互补。(3)论坛。如果用户群足够多,且条件允许,可以建立自己的论坛社区,如小米社区。(4)贴吧。如果自己没有条件建立论坛,那利用贴吧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来实现也是不错的选择。(5)豆瓣小组。对于一些小资群体来说,在豆瓣这样的平台建立兴趣小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6)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来建立社群,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将公众号与其他平台配合来使用。(7)社团。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一步升级,建立社团组织。比如说协会、联合会一类。笔者就建立了一个名为“思享岛”的组织。

社团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形式。(1)偶像型。因为某个人或是某一小撮人凝聚在一起,典型的如各种明星粉丝团。(2)产品型。因为对某个产品的热爱而凝聚在一起,如小米社区、各类车友会等。(3)关系型。因为某种关系凝聚在一起,如老乡会、宗亲会等。(4)行业型。以行业为基础的各种组织,如各类行业协会、联合会等。(5)社交型。纯粹是以交朋友、拓展人脉、商业合作等为目的的组织,如一些商会等。(6)兴趣型。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在一起,如各种登山会、驴友会等。

在未来,每个品牌或企业,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社群,当然,如果用户量非常大,也可以裂变出不同类型的子社群。因为没有社群的品牌,用户是一盘散沙,企业无法借助用户的力量助其发展。社群说白了就是将用户团结起来,团结才有力量。当然,这个社群不可能覆盖到每一个用户,关键要将核心用户、忠实用户、粉丝团结起来。社群不在于量,在于质;不在于大,在于影响力。案例9:社群思维在旅游行业的运用

旅游行业对社群思维的运用相对比较多,笔者的好几位学员和朋友,都在社群思维的指导下成功创业。笔者原先的一位同事小C就是其中的典型。

小C非常喜欢户外运动,如登山、穿越等。于是他建立了一个QQ群,将身边的同道中人都加到了群里,然后又让群友帮忙介绍群员,同时也通过网络上的各个渠道宣传这个QQ群。

每逢节假日,小C便以此群为单位组织活动,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群员越来越多,这个群在圈内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群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之后小C又联合了其他几个当地类似的QQ群群主,组成了一个联盟,在这个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论坛。

有了论坛之后,覆盖的人群以及影响力就更大了,活动的频次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