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父母.2,国外企业家成长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02:06:06

点击下载

作者:赵若言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父母.2,国外企业家成长课

大父母.2,国外企业家成长课试读:

前言

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总是惹人好奇。

就连比尔·盖茨,在他年少时期,都搜集了大量关于成功人士是如何获得成功的资料。

有太多人想要从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探寻其成功的“密码”。而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和父母脱不开干系,因此,很多人把解锁这些惹人关注“密码”的关键,押注在他们的父母身上。

就是因为向比尔·盖茨的父亲询问如何才能培养出世界首富的人太多,比尔·盖茨的父亲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写成了《盖茨是这样培养的》的一书。

马克·扎克伯格的父亲也说,“我有很成功的孩子们,于是人们总是想仿效我的模式。”

那么究竟,一个人的成功和父母有没有关系?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有关系。这也是我下定决心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改变世界的企业家?

这个问题可就不那么好回答了。

天下父母有千千万万种,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和标准,想要从中找到一个成功育儿的标准模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来自一个蓝领家庭,母亲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父亲朝不保夕的工作,会时不时让家里断了口粮。

而比尔·盖茨来自于一个几近完美的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律师,母亲在悉心照顾几个子女的同时,还投身于公共服务事业。父母在比尔·盖茨成长道路上很好地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

虽然好像霍华德·舒尔茨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依然成功了。

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选取了国外最顶级,也是在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十位企业家,在这本书中详细讲述了他们的成长故事,其中,他们的父母是主角,父母的教育理念,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之道是重点。

让我兴奋的是,在搜集资料以及写作的过程中,我从看似每对千差万别的父母中,找到了某些至关重要的共性。我认为,这些共性就是这十个企业家取得成功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这些共性是可供借鉴的。

我认为,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人们一直想要去破解的那个“密码”,我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种解密的方式。

相信等你看完这本书,一定能够或多或少从中寻找到那个你想要获得的答案。第一章史蒂夫·乔布斯:两对父母共同造就的矛盾结合体人物名片:

史蒂夫·乔布斯

1955年2月2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是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1976年4月1日,乔布斯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如今这家公司的产品风靡全球,并创下过全球最大市值以及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两项记录。它就是苹果公司。

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及生活方式。乔布斯同时也是Pixar动画公司的前董事长及行政总裁。

2011年10月5日,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病逝,享年56岁。

生父:“约翰”阿卜杜勒法塔赫·钱德里

生母:乔安妮·席贝尔

养父:保罗·乔布斯

养母:克拉拉·乔布斯

在公众的视野里,乔布斯无疑是一个天才。他把科技和艺术完美融合,创造出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产品。

与此同时,他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又与常人迥异。乔布斯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他善变,时而热情,时而冷漠;他看不上西方世界理性思维的那一套,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和构建自己无上精神世界,同时却又在商业世界取得巨大成功。

乔布斯内在的疯狂、矛盾、纠结和不同寻常,都与他的身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乔布斯有两对父母,亲生父母和养父母。每当有人暗示他养父母不是他的真正父母时,乔布斯都会非常愤怒,一再重申,“他们百分之一千就是我的父母。”而所谓的亲生父母,在乔布斯眼中只是他的精子库和卵子库。

虽然他极力撇清与亲生父母的关系,但确又不可避免的留有两对父母的印记。这两种印记使乔布斯在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中成长,冲突和矛盾也体现在他的性格和日后的行为方式中。

可以说,他是两对父母共同造就的矛盾结合体。遗弃:亲生父母的无奈之举

乔布斯的亲生父亲“约翰”阿卜杜勒法塔赫·钱德里是叙利亚人,家境显赫,其父亲拥有多家炼油厂和其他多种产业,其母亲则是传统的穆斯林女性。

钱德里家里很重视教育,他在贝鲁特美国大学拿到了学士学位,然后到威斯康星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

在威斯康星大学,钱德里遇到了在那里读研究生的乔安妮·席贝尔,也就是乔布斯的亲生母亲。乔安妮来自威斯康星乡村的一个德裔家庭,父母亲生意上也颇为成功,只是乔安妮的父亲对她相当严厉——因为钱德里不是天主教徒,所以乔安妮与钱德里的恋爱遭到了其父亲的强烈反对。

但乔安妮爱得热烈,根本顾不得父亲的反对。1954年,乔安妮跟着钱德里一起去叙利亚生活了2个月,等他们回到威斯康星后,乔安妮发现自己怀孕了。彼时,乔安妮和钱德里都只有23岁,年纪轻轻的他们并没有结婚的打算。乔安妮的父亲气急败坏。在严酷的天主教环境里,堕胎,绝对不是一个选项。

1955年初,乔安妮到了旧金山。她被一位专门为未婚妈妈提供庇护的医生收留,医生还会帮这些未婚妈妈们安排秘密收养。

乔安妮只提了一个要求,领养她孩子的人必须要大学毕业。这位医生把乔安妮的孩子安排给了一个律师和他的妻子,但是律师夫妇一心想要女儿,乔安妮生的男孩没能被收养。

男孩被安排给了一对蓝领夫妇——保罗·乔布斯高中的时候就退学了,而他的妻子克拉拉·乔布斯是一名记账员。他们都没大学毕业,并不符合乔安妮的要求。但当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无奈之下,男孩被送到保罗和克拉拉家。

乔安妮抗议了很久,孩子都被送走一段时间了,她还不愿意在同意领养的文件上签字。

最终,乔安妮妥协了,她将条件改为:必须要设立专款,保证这个孩子上大学。

乔安妮一直拖着不想签字还有另一个原因——她的父亲快去世了,她打算在父亲去世后跟钱德里结婚,一旦结婚了,她还是想把儿子要回来。

她的计划没能成功。收养程序完成后没几周,乔安妮的父亲去世了。她和钱德里也在同年底完婚。他们婚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名叫莫娜。选择:来自养父母平凡的爱

保罗和克拉拉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史蒂夫·乔布斯。

时间回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保罗从海岸警卫队退役。当时的他肌肉结实,高大威猛,是个有着文身的引擎机械师。他跟战友打赌,说在两周之内就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妻子。

保罗从旧金山上岸。刚一上岸,他就得到机会,与一位来自亚美尼亚移民家庭的甜美女孩约会。她就是克拉拉。有趣的是,克拉拉愿意约会,只是因为看上了保罗和他的朋友拥有一辆轿车——这恰恰是她身边的追求者们所没有的。

1946年3月,在相遇仅仅10天后,保罗和克拉拉订婚了。保罗赢得了赌局,更可贵的是,他赢得了一生的幸福——两人共同维持了一段成功的婚姻,他们恩爱厮守了40多年,直至死亡将他们分开。

外表粗犷的保罗,内心却非常柔软。高中退学后,他到处做着机械方面的工作。19岁时,他加入了海岸警卫队,参与二战,在战舰上当机械师和锅炉工,表现得不错。

克拉拉的父母为了逃离土耳其控制下的亚美尼亚来到美国,在新泽西州生下了克拉拉。童年时,克拉拉全家搬到旧金山。在遇到保罗之前,克拉拉有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她的丈夫在战争中牺牲了。

经历过战争,保罗和克拉拉只想开始稳定而平静的生活。保罗靠着自己机械师的手艺,和克拉拉过着小康而富足的生活。他们渴望生儿育女,但却始终没有孩子,克拉拉由于一次宫外孕丧失了生育的能力。结婚9年后,保罗和克拉拉决定收养。

乔布斯一直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保罗和克拉拉从不掩饰这一点。

在小乔布斯心里,被收养这个事实似乎一直没有什么特别的涵义。直到他6岁的一天,乔布斯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地告诉一个同龄小女孩自己是被收养的。小女孩却大惊失色,“那你是被亲生父母抛弃了?”乔布斯被吓到了。他这才把被收养和被抛弃联系在了一起。

他马上回家问爸爸妈妈。保罗和克拉拉十分镇定。他们告诉乔布斯,你没有被抛弃,你是特别的,所以你才被我们选中,成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专门挑的你。

从此,乔布斯总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

尽管乔布斯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自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这件事情,还是在他心底留下了伤痕,乃至于他后来性格的形成,以及一些行为方式都与这个伤痕有关。传承:父亲的工匠精神

保罗和克拉拉给乔布斯创造的童年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典型的美国家庭模式。在乔布斯2岁的时候,保罗和克拉拉又收养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帕蒂。3年之后,一家4口搬到郊区,保罗在帕罗奥图工作,同时还做着翻新、出售二手车的活路,一家人住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山景城。

保罗想要把自己对机械和汽车的热爱传给儿子。他在车库的桌子上划出了一片区域,作为乔布斯的工作台。保罗对手工技艺的专注让乔布斯印象深刻。在小乔布斯眼里,爸爸很了不起,什么都会做,家里缺个柜子什么的,根本不在话下。

小乔布斯时常还跟着爸爸一起动手。越长大,乔布斯虽然还是很喜欢跟爸爸一起待在车库的工作室里,但已不再轻易动手了——因为他不喜欢手被弄脏的感觉,而只是单纯地喜欢和爸爸待在一起。

这些经历,使乔布斯从爸爸保罗那里学到了日后对他影响深远的一课——把一个物品的背面做好同样重要,尽管这些地方人们一般看不到。这是保罗的工匠精神,即使保罗没有如愿把他对机械的热爱传承给乔布斯,但他身上的这种工匠精神却留下了。

每个周末,保罗都带着乔布斯来一趟拾荒之旅、他们去废品站收集一些可再利用的零件,乔布斯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刻,他看着父亲在柜台那儿跟废品站老板讨价还价,由于比卖家还清楚这些零件的合理价格,所以保罗非常善于讨价还价,他经常花50美元买一辆已经开不动的破车,花几个星期修好它,再以几倍于成本的价格卖掉。乔布斯的大学学费就是这么赚来的。

虽然保罗希望把自己对机械的热爱传承给乔布斯,把乔布斯引入机械的大门,但他却没想到,自己为乔布斯开了另一扇窗。比起机械,乔布斯更喜欢电子。乔布斯是在与父亲一起敲敲打打那些汽车的时候接触到了电子,保罗给乔布斯展示了电子的基本原理,让乔布斯从此对电子一往情深。

不仅如此,因为乔布斯家是住在硅谷地区,附近的小孩子都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爸爸大多都是研究太阳能光伏、雷达、电池这些很酷的前沿技术。乔布斯对技术也充满了兴趣,父亲虽然对机械很在行,但是对于电子却是一知半解的。所以乔布斯时不时向邻居家的大人问东问西的,以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原来,父亲不是无所不能的

乔布斯有一个邻居,叫拉里·朗,是惠普的工程师,也是个超级无线电迷和电子迷。拉里经常会带一些好玩的东西给乔布斯。

有一次,拉里把一个碳精话筒、一块蓄电池和一个扬声器放在车道上,让乔布斯对着话筒说话,声音就通过扬声器放大了。但乔布斯的爸爸保罗告诉过他,话筒一定要有电子放大器才能工作,所以乔布斯很激动地跑回家中,告诉爸爸他错了。

保罗却很坚定地认为一定需要放大器,并说乔布斯疯了,因为,他根深蒂固地认为,没有放大器,声音压根就不可能被放大。

乔布斯试图不停地说服保罗,并拉着他亲眼去看,最终保罗到邻居家看到了,然后很无助地说,“我还是赶紧走吧。”

这件小事却在乔布斯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第一次,他发现了原来也有父亲不知道的事情,而且,他还发现了一件让他很不安的事情:他比自己的父母要聪明。

为什么会不安呢?自己比父母更聪明,再加上自己是被收养的,乔布斯突然察觉到一丝孤独之感,他逐渐感到自己跟父母不再是一个整体。他突然变成了一个孤独的个体,由此也脱离了父母,脱离了这个家庭,甚至也脱离了整个世界。

不久之后,他发现,原来父母都清楚,儿子比他们都聪明。他还发现,父母也因此竭尽所能地让乔布斯接受更好的教育,让这个聪明的孩子成就一番作为。

这样一来,乔布斯同时拥有了强烈的孤独感和特殊感——这样两种对自我的定位伴随了乔布斯的一生。早慧的代价

在父亲保罗培养乔布斯对机械的爱好的时候,母亲在他还没上学时,就开始教他阅读了。

保罗和克拉拉是一对慈爱的父母,他们在乔布斯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儿子聪明过人。虽然有时候任性到有些无理取闹,但他们选择全盘接受。

他们一心想的是,尽最大努力,为乔布斯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而且乔布斯越聪明,他们就越有一种责任感——尽一切可能满足乔布斯的要求。

由于乔布斯早慧,妈妈很早就教他阅读,上了小学以后,学校的课程让乔布斯觉得非常无聊。乔布斯就开始自己找乐子,他当时的乐趣就是恶作剧。

他在学校进行过各式各样的闹剧,他在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被老师送回家了2、3次。保罗却很平静,因为他老早就把乔布斯当做特殊的孩子来看待了,他尽力向学校去阐述乔布斯的特别之处,希望学校也能像他一样来对待乔布斯。保罗认为,乔布斯在学校整的那些闹剧不是乔布斯的错,而是因为学校的老师和课堂上讲述的那些内容无法引起乔布斯的兴趣,既然无法引起乔布斯的兴趣,那就是学校的错。

保罗和克拉拉从来没有因为乔布斯在学校犯的这些错误而责怪他,虽然保罗是在他爸爸的棍棒下长大的,但内心柔软的保罗却用了他觉得更利于乔布斯成长的方式去培养他。在保罗看来,学校让乔布斯死记硬背会泯灭他的天性。的确,从上小学开始,乔布斯就开始展现出他性格中的多面性,时而极度敏感,时而又极度迟钝,时而易怒,时而又十分超然物外,这样的状态伴随了乔布斯一生。

升入4年级以后,乔布斯遇见了一个懂得他特别之处的老师。他在学校的状态好了很多。这个被乔布斯称为“生命中的圣人之一”的女老师叫伊莫金·希尔,她在观察了乔布斯一段时间之后,找到了对付乔布斯的方法。她会给乔布斯一本练习册,里面都是数学题,让乔布斯拿回家做,就在乔布斯觉得这个人疯了的时候,她会拿出一个超级大的棒棒糖,告诉乔布斯,如果你做完了,我就把棒棒糖给你,再给你5美元。这一招果然奏效,不到两天,乔布斯就做完了。而且,后来,乔布斯由于很喜欢伊莫金老师,就不再要奖励了,他只想让她高兴。

伊莫金对乔布斯的帮助的确很大,她会经常给乔布斯一些小玩意儿,让他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东西,乔布斯觉得伊莫金是跟他父母一样,真正看到了他的与众不同的人。

四年级快结束的时候,伊莫金还给乔布斯做了测试,乔布斯的得分达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水平,学校允许乔布斯连跳两级,直接升到初中二年级,但是了解乔布斯的父母却决定,只让乔布斯跳一级,因为乔布斯本来就不是很合群,突然让他到一群比自己大的孩子中间,他会很不适应。

乔布斯父母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因为乔布斯读初一所在的那个学校充斥着少数族裔帮派,乔布斯总是受欺负,到初二上到一半的时候,乔布斯再也受不了了,坚决要转学到另一个学校去,不然就不上学了。

虽然那时候整个家刚刚能够收支平衡,为乔布斯换学校对保罗和克拉拉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满足了乔布斯的要求,他们打探了一下哪里的学校最好,然后倾尽所有,在一个更好的地区花了2万多美元买了一栋房子。

这栋房子位于库比蒂诺-森尼韦尔学区内,是硅谷最安全也是最好的学区之一,他们家的这栋房子周围全是杏树。在这里,乔布斯还遇见了一个对种植追求完美的邻居,这个邻居种出来的蔬果是乔布斯吃过最好吃的,他也由此爱上了有机蔬菜和水果。在电子领域牛刀小试

初中三年级,乔布斯去了家园中学。他没有什么同龄的朋友,却跟几个沉浸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反主流文化浪潮中的高年级学生厮混在一起。此时的乔布斯,对数学、科学还有电子学感兴趣,他依然像读小学时一样爱恶作剧,只不过,现在他的恶作剧都会用到电子设备了。

他在家里连接了好几个扬声器,把扬声器当麦克风使,可以偷听其他房间的声音,有一次,他正戴着耳机偷听父母房间的声音,被父亲发现了,勒令他拆除了整套系统。

他还是频繁地造访他以前的邻居拉里·朗,拉里也终于把乔布斯一直心心念念的碳精送给了他。那个时候,他迷上了希斯工具盒,就是在当时很受欢迎的用来做无线电设备活期电子设备的工具盒。当然,需要自己组装。乔布斯通过希斯工具盒搞懂了一切无线电原理,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他的父亲和希斯工具盒让他坚信,他能够做出任何东西。

拉里还让乔布斯加入了惠普探索者俱乐部,把乔布斯带入了一个他所热爱的世界。这个俱乐部每周在惠普公司举行一次聚会,会有一个惠普实验室的工程师来向15个学生讲述他们正在研究的东西。乔布斯的爸爸每周都会送他去参加,那儿简直就成为了乔布斯的天堂。

探索俱乐部的学生们被鼓励自己动手做一些项目,乔布斯决定做一台频率计数器,用来测量一个电子信号中每秒钟的脉冲数量。他需要一些惠普制造的零件,于是他就直接打电话给惠普的CEO了。因为那个时候每个人的电话号码都是登记在册的,他把电话拨给了住在帕洛奥图的比尔·休利特,并跟比尔聊了20分钟。结果,他不仅要到了零件,还得到了在惠普制造频率计数器的工厂工作的机会。

于是乔布斯在惠普工作了一个暑假。他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流水线上安装基本元件,但是他却利用每天公司给工程师们供应甜点和咖啡的时候,跟工程师们待在一起。

乔布斯一边在电子的世界徜徉,一边打工赚钱。他喜欢工作,而且从事的都是跟电子相关的工作,所以热情洋溢。跟保罗一样,乔布斯也热衷于在各种电子设备的交易市场里“淘宝”,而且从小受到了父亲的熏陶,他也耳濡目染学会了父亲的讨价还价技巧。这些都帮助他深入了解各类电子元件。

总之,乔布斯初中的最后一年和刚上高中那会儿的所有假期,都用来从事跟电子有关的事情,俱乐部也好,打工也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从中得到了很多快乐,也为他的未来打下了基础。

就在此时,乔布斯利用自己和朋友沃兹尼亚克一起发明创造的本来用来恶作剧的电子物件,赚到了第一桶金。

这是一个被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称为蓝盒子的东西,他们一开始是用它来恶作剧。通过蓝盒子,可以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拨打免费电话,他们曾用蓝盒子打电话到梵蒂冈,要求跟教皇通话。

慢慢的,乔布斯觉得,蓝盒子不能只停留在恶作剧阶段了,他要用蓝盒子来赚钱。他把制作蓝盒子的零件都集中起来,计算出零件成本,大概是40美元,然后,他为蓝盒子定价为150美元一台。他和沃兹尼亚克挨个敲宿舍的门,现场演示并出售,他们总共做了100台蓝盒子,几乎都卖出去了。

这其实是一个里程碑。乔布斯不止一次表示过,如果没有蓝盒子,就不会有后来的苹果公司。乔布斯在蓝盒子从创想到实现再到创造价值获得利润的这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日后他将在苹果公司扮演的角色。

蓝盒子的成功让他收获了巨大的信心——原来他的发明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是可以赚钱的。

乔布斯还跟沃兹尼克斯学会了如何合作。沃兹尼克斯有技术,以发明创造为乐。而乔布斯把发明变得更具实用性,然后通过包装,推向市场赚钱。真是完美合作伙伴。

高中的最后两年,乔布斯的心智成熟得很快,除了做着跟电子有关的各种事情,他还开始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疯狂热爱鲍勃·迪伦,也开始阅读大量的科技以外的书籍,尤其迷上了东方禅宗,这对乔布斯心性的形成和日后创造出来的产品也有着很大的裨益。大学:从初坚持要去到选择退学

上了高中的乔布斯,也跟他身边的那些大朋友一样,开始尝试迷幻药,并因此跟父亲保罗发生了第一次严重的冲突。

父亲在他的车里发现了一些大麻。“这是什么?”父亲保罗问。“大麻。”乔布斯很平静。

保罗暴怒,勒令乔布斯以后不能再抽大麻了,但乔布斯不答应。他第一次正儿八经跟保罗起了冲突,最后,保罗又一次向乔布斯妥协了。

从那以后,乔布斯经常抽大麻,还使用迷幻药。

1972年,当乔布斯快要从家园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开始和一个叫克里斯安·布伦南的女孩交往,这也是乔布斯第一个正式的女朋友。在布伦南的眼里,乔布斯是疯狂的,是冷漠和激情的矛盾体,时而特别冷静,时而疯疯癫癫,长发披肩,像个巫师。也正是这种疯狂吸引了布伦南。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乔布斯开始了他坚持了一生的素食主义,只吃有机水果和蔬菜。但同时,他也开始大量服用迷幻药,还在高中毕业的暑假,不顾父母的反对,跑到一个山上的小屋跟布伦南同居。

那段时期的乔布斯,极为任性、叛逆,而这样一种任性和叛逆,这也体现在了他对大学的选择上。

保罗和克拉拉一直遵守着17年前领养乔布斯时与他亲生母亲的约定,他们勤恳工作,省吃俭用,为乔布斯积攒着上大学所用的专项款,虽然不多,但是足够了。

但是那个时候的乔布斯是不会体会父母的心情的,他不选择学费更加优惠的州立大学比如伯克利,而是偏偏要选择学费高昂的里德学院,里德学院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一所私立学校,是全美国最贵的大学之一。

当然,这也不是乔布斯自私,只是他认为,只有里德大学才是他想要的,里德学院以自由精神和嬉皮士生活方式著称,但同时,学校也有一套严格的学术标准和核心课程,迷幻启蒙大师曾经来到里德学院,高呼“打开心扉、自问心源、脱离尘世”,许多里德学院的学生自此把这三条奉为人生信条。在当时的乔布斯看来,只有里德学院是适合自己的。

乔布斯的父母劝说他不要选择里德大学,因为如此高昂的学费是他们无法承受的,但是乔布斯又一次让父母妥协了,他说如果不能去里德大学,他就不上大学了。

1972年的秋天,乔布斯要去里德学院上大学了,而那时任性到了极点的乔布斯,即使父母都已经开车送他到了波特兰,他却坚持不让父母送他进校门,他渴望给别人营造出一种他没有父母,没有家庭,就是那么无依无靠,没有根脉的一个人。

到了里德学院,整个大学的校园环境也有了转变,越战的逐渐平息,使得校园中的政治热潮也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大学生们开始探讨的都是如何自我实现。

乔布斯则继续迷恋鲍勃·迪伦、禅宗和迷幻药。他对于禅宗的追求尤甚。似乎禅宗本身就是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乔布斯很快就厌倦了在里德学院的生活。他发现,里德学院虽然有着嬉皮士的生活方式,但不是绝对自由的,他还是被逼着上那些他毫无兴趣的必修课。

他越来越觉得是在浪费父母的钱,他开始产生愧疚感,他觉得父母是工薪阶层,毕生的积蓄都用来支付他的大学学费了,而他能从大学教育中获得的东西根本不值那么多钱。

乔布斯就这样毅然退学了,他觉得就算不上这个大学了,他的未来也不会因此受到什么不好影响。

但他也不是完全离开里德学院了,他只是不再交学费,而神奇的是,里德学院竟然默许了他的这种行为,他还可以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去听自己想听的课程。他上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比如艺术、舞蹈,还有书法等。

书法课尤其让他着迷。他看见学校里张贴的海报,觉得字体特别漂亮,才发现这门课程。课上,他学到了各种字体,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间调整间距,以及怎样做出完美的版面设计,这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的美,是科学所无法做到的,让乔布斯很陶醉。

这也再一次证明,艺术和科技都在吸引着乔布斯,他也总是置身在艺术和科技的交汇处。这样的交汇和融合,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他,也让他未来造就出了与众不同的产品。

在里德学院的这段游走在边缘的日子,乔布斯过得很自在,而且他的精力也都放在对自己心灵和觉悟的追求上了。除了禅宗以外,他一直觉得迷幻药也给予他了很多启发。乔布斯称,迷幻药让他更加清楚了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创造伟大的发明,而不是赚钱,他想要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伟大的产品,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些东西。印度之旅:为了填补内心空洞的探寻

1974年初,在里德学院待了18个月后,乔布斯回家了。

乔布斯决定找一份工作,因为他想要赚钱,然后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去印度。

去印度对乔布斯而言是一次严肃的探寻,他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乔布斯的朋友还认为,乔布斯之所以会进行这样一场探寻,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他心里有一个洞,有一块未知的领域,他想要把洞补上。

乔布斯去印度了,并在那里待了7个月。

在印度期间,他只零星的给父母写过几封信,所以当他到了美国奥克兰,打电话给父亲让他们去接他的时候,父母很是惊讶。

他们立刻从家里出发了。但是到了机场,乔布斯却差点让他们认不出来了。剃了头发,皮肤晒得又黑又红,穿一件印度长棉袍子。乔布斯就坐在那里,看着父母从他面前来来回回过了5次,母亲终于试探性地问他:“史蒂夫?”他说了句:“嗨!”

乔布斯去印度的这场探寻之旅,并不是一个19岁年轻人的一时冲动,他对禅宗的热情是贯穿一生的。

回到了家的乔布斯依然继续在探寻自我。他还在他家附近找到了一位导师,乙川弘文。乔布斯每天都和乙川弘文见面,一起冥想、静修。乔布斯与乙川弘文的交情是十分深厚并持久的,17年后,乙川弘文还主持了乔布斯的婚礼。

乔布斯还开始尝试尖叫疗法,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自我探寻的治疗方法。与他这段时间一直在一起参加这些禅宗课程的朋友们说,乔布斯告诉过他们,他之所以要接受治疗是因为自己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事情一直困扰着他,他非常想了解自己的亲生父母,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他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想要把精力都集中到这上面来,通过治疗,让自己释怀。甚至,当时的他,对于亲生父母抛弃感到非常愤怒。

后来,乔布斯认为尖叫疗法没有什么作用,就不再进行了。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探寻,乔布斯还是或多或少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灵的平静。至少他的朋友们觉得他平静了很多,而且越来越自信,他还会把自己的自信施予他身边的人,并用自己的自信影响他们。

如果他相信你能做成这件事,你就一定能做成这件事。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应该发生,那他就会尽力让其发生。这是被乔布斯的朋友所认为的乔布斯的一种魔力——现实扭曲力场。这种力量在乔布斯日后带领团队的时候也得以充分发挥,并往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车库诞生的苹果公司

在乔布斯的成长过程中,保罗和克拉拉给予他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他们俩本来就是一对很慈爱的父母,再加上发现了乔布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就更加具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想让乔布斯更好地成长,不能埋没他的天性。在物质生活上,他们尽一切可能去满足乔布斯,让他去接受好的教育,不惜花重金,冒大险。在精神生活上,他们也想要给乔布斯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好的东西,保罗想要把自己对于机械的热爱和天赋毫无保留地授予乔布斯,克拉拉则从母亲的角度给予乔布斯精神上的关爱。

但是,当他们无论在精神还是物质上不能满足乔布斯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理解和包容,并尽一切可能去支持乔布斯做出的所有选择和决定。

在乔布斯阶段性地结束了对自己内心的探寻之后,他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过了一段比较稳定的生活。他早上起来冥想,然后去斯坦福大学旁听物理学课程,晚上去工作,并且还梦想着开创自己的事业。

很快,他的事业就真正起步了。

众所周知,1976年4月,乔布斯和他的合伙人创立的苹果公司诞生了,并且就诞生在乔布斯父母家的车库里。

父母又一次成为无条件的支持者。父亲保罗不再进行修理旧车的副业,把整个车库让给了乔布斯和他的小伙伴。母亲也从不介意家里总有乔布斯的合伙人进进出出,不介意家里被一大堆零件和客人占据着。她只是对乔布斯的饮食方式提出了抗议。希望他能吃得更好,更健康一些。

由于很快的找到了第一个卖家,苹果公司在诞生30天之后,就已经接近盈利状态了。乔布斯随即雇佣了兼职记账员,想办法把他支票簿上的数目移入总账,为了让苹果看上去更像一家正规公司,乔布斯还租用了接听电话服务,所有留言都会被转给他母亲。

就在1976年7月的《界面》杂志上出现了苹果公司的产品时,乔布斯和朋友们还正在家动手组装机器呢,但文章中给乔布斯冠以市场总监的称号,让苹果听上去像个真正的公司了。尽管这本面向电子业余爱好者的杂志现在已经停刊,但它却在推动苹果公司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苹果就这样渐成气候。

在乔布斯的合伙人看来,苹果能够这么快步入正轨,除了乔布斯对创新和科技的把控外,还离不开乔布斯身上所具有的一种企业家气质。举例而言,在乔布斯和他的合伙人制造出了Apple I的时候,合伙人想要以成本价出售,但乔布斯坚持要设定一个零售价,差不多是成本的三倍,乔布斯就是想要利用自己创造出来的产品好好赚上一笔,他也自信地认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产品值得这样的价格。果然,Apple I的售价达到666.66美元。有趣的是,2010年时,一台原版Apple I在拍卖中则以213000美元的价格售出。这种企业家所具有的野心和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断,是乔布斯带领苹果公司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会做生意。而这做生意的本领,一方面估计是基因的遗传,乔布斯的亲生父亲是犹太人,而且生父所在的家庭是生意世家;另一方面,则是从小受到养父保罗的言传身教,那一次次的周末拾荒之旅和与废品站老板的讨价还价,也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乔布斯的商业头脑。生命轮回的巧合

乔布斯在里德学院的时候,还一直跟布伦南,也就是他在家园高中交的第一个正式的女朋友有着断断续续的联系,只是,乔布斯更加关注自己,没有在布伦南身上花费多少心思。

他与布伦南这样时好时坏的关系持续了很多年。布伦南说,她和乔布斯不知道怎么在一起,也不知道怎么分开。一直到他们俩23岁的时候,布伦南怀孕了,并为乔布斯生了一个女儿。

这是一个奇妙的巧合。乔布斯的亲生父母,也是在23岁生下了乔布斯。

23岁的乔布斯,在面对布伦南和他们的女儿的时候,表现得很不成熟。在他刚得知布伦南怀孕的时候,他对此毫不关心。只要他的注意力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那他就可以完全忽略。当有人问起乔布斯的时候,乔布斯会说,他不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父亲,因为布伦南不止和他一个人发生关系,他们两个也没有在交往。总之,那个时候的乔布斯,完全不愿意去承担这份当父亲的责任,所以他索性忽视。

结婚自然也不会考虑,因为乔布斯确定布伦南不是她想娶的人,他们不合适。乔布斯还希望布伦南堕胎,但也没有强迫她一定要这么做,布伦南决定留下孩子。有意思的是,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身世,乔布斯强烈反对把孩子送给他人抚养,布伦南如果打算生下孩子,就必须自己养。

1978年5月18日,布伦南生了个女儿。三天后,乔布斯去看望了她们并给女儿取名为丽萨·布伦南,没有随乔布斯姓,然后乔布斯就回去上班了。

布伦南和丽萨搬到一户人家后面又小又破落的房子里。布伦南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打赢官司争取抚养费,所以就靠政府救济金度日。后来,乔布斯被当地政府起诉,试图让乔布斯承担抚养费。一开始,乔布斯想把官司打到底,他的律师甚至想让当时跟乔布斯同住的人作证,从没有见过乔布斯和布伦南发生关系,律师们还在搜集布伦南跟别的男人发生关系的证据。布伦南回忆说,“乔布斯试图让我带着孩子出现在法庭上,然后证明我是个荡妇,任何人都可能是孩子的父亲。”

一年后,很意外地,乔布斯突然同意进行亲子鉴定,这令布伦南很惊讶。大概是因为苹果公司就要上市,他需要在苹果上市之前处理好这件事。DNA结果显示,亲子关系的可能性是94.41%。加州法院判决乔布斯每月支付385美元,签署协议承认亲子关系,并偿还5856美元的政府救济金。乔布斯还享有探视权,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行使过这项权力。

这场官司过后,乔布斯成熟了一些,他戒掉了迷幻药,不再奉行严格的素食主义,也减少了在禅修上花的时间。乔布斯还开始剪时尚的发型,定制衬衫和西装,还谈起了正式的恋爱。

在丽萨3岁时,乔布斯竟会时不时跑去母女俩的住处看望女儿,在对待女儿的态度上,他也是一如既往的时而热情,时而冷漠。

多年以后,乔布斯希望自己当年能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处理那件事。他一直支付丽萨抚养费到她18岁,还给了布伦南一笔钱,为她们母女安顿了住处,让布伦南送丽萨去最好的学校。乔布斯在努力把事情做好,而且他说,如果能够再来一次,他肯定会做得更好。

而当乔布斯知道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是在23岁的时候生下他时,他不认为自己传承了他亲生父亲那般逃避责任的行事方式,但这样一个巧合的确也让他感到非常震惊。两对父母造就的完美矛盾体

乔布斯的传奇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他在父母的车库里创办了一家公司,并把它打造成了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开创了未来,创造出了颠覆产业和行业,并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产品。乔布斯既能够统揽全局,又能够把握细节。乔布斯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完美的矛盾体,一定程度上源自于他的两对父母。

虽然乔布斯声称自己的亲生父母只是自己的精子库和卵子库,但是他的亲生父母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乔布斯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他们对于乔布斯的影响,不仅仅是基因的传承,还有很多精神上的间接影响。被亲生父母抛弃一直是乔布斯心灵上的一个空洞,他多年来迷恋禅修,就是为了填补心中的这个空洞。而他在禅修中得到的灵性上的东西,他在禅修中不断寻找的自我,其实就是亲生父母带给他和他生活的间接影响。

养育了乔布斯的父母——保罗和克拉拉也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乔布斯,造就着乔布斯。特别是保罗,乔布斯从小跟他泡在工作室里,保罗渴望把他对机械的喜爱和才华传授给乔布斯,乔布斯虽然不喜欢机械,但是却通过机械,认识了电子,并喜欢上了电子。

也是保罗的言传身教,让乔布斯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保罗曾经教导过乔布斯,追求完美意味着即是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对其工艺也必须尽心尽力,他把这一理念应用在他的一代一代的苹果产品上。

一个周日的早上,乔布斯还专门把保罗带到了自己的苹果工厂。保罗一向很讲究,不仅对自己的工艺要求很严格,就连工具也要摆放整齐。乔布斯很骄傲地向父亲展示,自己也能做到这样。乔布斯向父亲介绍了工厂的运作方式,保罗很赞赏,他甚至触摸了每一样东西,因为每一样东西看起来都是那么干净并完美。保罗非常喜欢苹果工厂,乔布斯则在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保罗的一举一动,享受着父亲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这一切的赞赏。

还有一点,乔布斯也和保罗一样,那就是他在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时候态度也是十分坚定的,但他不允许对利润的追求凌驾于他对制造伟大产品的狂热之上。

这种制造伟大产品的狂热从何而来?

也许,是源自于内心的某种不安全感。

当乔布斯在小时候第一次知道自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了的时候,他崩溃了,但是保罗和克拉拉也坚定地告诉他,你是被我们选择了,因为你特别。被抛弃、被选择、与众不同——这些概念成为了乔布斯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他对自己的看法。

他想完全掌握自己制造的每一样东西的那种强烈欲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刚出生就被抛弃这件事。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世,他就想控制外界环境,而且把产品看做自己的一种延伸。

被亲生父母抛弃,造就了他独立的性格。虽然很爱保罗和克拉拉,但他感觉到了自己与他们的不同,他认为自己遗世独立,所以他遵循着另外一套行为方式——也许是基因里遗传的亲生父母的生活方式?这个不得而知,但是,他的确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个与他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的世界。

两对父母,两个世界,两种行为方式,这就是乔布斯,一个完美的矛盾体。第二章埃隆·马斯克:以冒险和创新为标配的家族人物名片:

埃隆·马斯克

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18岁时移民加拿大,Paypal贝宝(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现拥有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环保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太阳能城三家公司。

父亲:埃罗尔·马斯克

母亲:梅耶·马斯克

北京时间2016年4月9日凌晨4时52分,马斯克旗下公司美国SpaceX公司终于成功在大西洋上回收猎鹰9号一级火箭,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海上实现火箭回收。

这绝对是埃隆·马斯克提前收到的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两个月后的6月28日,埃隆·马斯克年满45岁。

在这45年中,他成功地把自己从南非人变成美国人;成功地设计并卖出一款视频游戏,即便当时他只有12岁;获得了两个学士学位;参与设计并卖出网络时代第一个内容发布平台;担任美国最大的私人太阳能供应商Solar City的董事长;参与创立和投资PayPal,世界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参与设计能把飞行器送上空间站的新型火箭,价格全世界最低,研发时间全世界最短,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投资创立的汽车公司,成功量产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在3秒内从0加速到60英里的电动跑车。

埃隆·马斯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险家。但他更是一个伟大的冒险家,因为他的每次冒险都关于全人类的福祉。

这个世界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哪些会影响到人类的未来?上大学马斯克脑海里装常装着这样的问题。他看好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空间探索。后来他依次进入了这三个领域,并给业界依次扔下PayPal,特斯拉电动车和SpaceX三个重磅炸弹。

与埃隆·马斯克一样,他的妈妈也同样是一位充满着冒险精神的奇女子。从他们的行为看,马斯克的冒险和创新基因彻彻底底的遗传自他的母亲。而埃隆·马斯克的父亲,则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有意思的是,埃隆·马斯也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工程师。不管创办了多少家公司,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马斯克始终觉得自己是名工程师,他也一直习惯于从工程师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世界。

可见,父母对埃隆·马斯克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南非长大的时光

埃隆·马斯克1971年出生于南非,在比勒陀利亚长大。

比勒陀利亚是南非东北部的一个大城市,距离约翰内斯堡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马斯克家族在当地是一个富裕的白人家族,生活起居都由一队黑人管家悉心照料。

作为一个小男孩,埃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对读书的如饥似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是书不离手。每天读上10个小时的书,更是家常便饭。全家人外出购物的时候,如果发现埃隆不见了,那去最近的书店找他准没错,绝对一找一个准儿。

随着年龄的增长,埃隆的阅读领域从小说和漫画,逐步扩充为非小说类书籍。大概在小学3、4年级的时候,他把学校以及邻近图书馆的书都看完了,他还劝说图书馆员帮他订更多的书。

而且马斯克的记忆力惊人。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将两套百科全书烂熟于心了,但这对于他交朋友没有一点好处。由于拥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小埃隆·马斯克脑海中的百科全书让他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比如,一天晚上,埃隆正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耍,其中一个小朋友害怕黑暗,埃隆就会说:“黑暗只是因为没有光线而已。”这显然无法安慰那个吓坏了的孩子,作为一个孩子,埃隆这种老是去纠正别人错误的学究气让小伙伴们纷纷表示,“埃隆,我不跟你玩了。”就连埃隆的弟弟金巴尔都会跟妈妈梅耶抱怨:“妈妈,他很无趣。”因此,埃隆在学校总是独处。

埃隆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他12岁那一年,南非一本名叫“个人计算机和办公技术”的刊物发表了马斯克设计的一款游戏源代码。这款游戏名为“炸弹”,灵感来源于科幻小说的太空场景,需要运行167行代码。虽然马斯克的这款游戏在计算机界并不算绝对的出类拔萃,但还是远超12岁小孩子的水平。

从那个时候开始,埃隆·马斯克的脑海里就存在着一个太空世界。可能是因为看了太多的漫画,在漫画里,英雄必须要拯救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让小埃隆·马斯克有点分不清现实和幻想了,在现实世界中,他也有了要当英雄的情结。创业者妈妈

埃隆·马斯克的妈妈梅耶·马斯克出生在加拿大,成长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少年时期,梅耶被认为是一个书呆子,她喜欢科学和数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15岁时,梅耶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高挑瘦削的身材,金色的头发,还有高高的颧骨,她在人群中开始变得引人注目。那个时候,她妈妈的朋友经营一所模特学校,梅耶在那里上过一些课程,到了周末,她便四处走秀、给杂志当模特,她还入围了南非小姐评选大赛的决赛。

从比勒陀利亚大学学习营养学毕业后,22岁的她嫁给了工程师埃罗尔·马斯克,也就是埃隆·马斯克的爸爸,婚后3年生了3个孩子。

然后她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这样可以有灵活的工作时间方便照顾孩子们。

梅耶的三个孩子,埃隆、金巴尔还有托斯卡相处得很好,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缺陷。梅耶说埃隆特别内向,有时候她甚至觉得这孩子会不会是聋子。他在学校总被人欺负。她就安慰儿子说,妈妈小时候在学校也是总被人欺负的,那时候都是她的双胞胎姐姐在保护着她。

梅耶很快发现,埃隆不爱说话仅仅是因为他一直在思考。

在埃隆不到10岁时,梅耶和埃罗尔离婚了。之后,两个儿子平时跟爸爸过,周末跟妈妈过,梅耶说她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孩子们。“如果他们有体育活动,或者任何活动,我一定去支持他们。”与此同时,梅耶把营养师的生意也发展起来了。怪脾气父亲

在父亲埃罗尔·马斯克看来,埃隆一直是一个内向的思考者。所以每当大家一起去别人家聚会,玩得非常高兴,当大家开怀畅饮,对各种体育赛事无所不谈时,你会发现埃隆已经找到了主人家的藏书室,正在翻阅他们的书籍。埃罗尔说,他会在书中找到乐趣,不过他偶尔也会参加聚会的。

埃罗尔曾对媒体表示:“埃隆年少时提出的某些想法总是令人感到惊讶。当他还很小时,大约3岁或4岁吧,他会问我’整个世界在哪里?’。就是这类问题让我意识到,埃隆有些与众不同。”

埃罗尔永远不会忘记埃隆首次进入网络空间和计算机世界的情景。“当电脑刚出来时,埃隆说他想报班学习使用这种新电脑。这些课程邀请了英格兰和全球各地的专家。当我咨询时,他们告诉我不接收小孩。但是埃隆坚持要去,当时他只有11岁。”埃罗尔称。

埃罗尔设法花钱为埃隆在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举行的讲座上订了一个座位。“他就去了,他们告诉我,埃隆必须坐在边上,保持安静。他必须着装得体,当时他还只是在上小学。我随后离开了埃隆,与金巴尔一起去吃汉堡。这场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当我们回去时,所有人都出来了,但没看到埃隆。”“我们等了又等,最终进到了金山大学阴森的大厅,找到了讲堂,发现埃隆的西装和领带已经脱掉,衬衫袖子卷起,穿着一条法兰绒长裤。当时只有1.2米个头的埃隆正和来自英格兰的专家们高谈阔论。”“当我走到他们跟前时,一位甚至不愿多花一点时间介绍自己的教授说,这孩子需要一台电脑进行上机操作。于是,我们就买了一台电脑,谢天谢地还享受了一点折扣。他就利用这台电脑自学编程。”“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记得埃隆拿给我看过一个上面有红灯的盒子。他说那是一个调制解调器,有了它,电脑之间就能进行对话。如果一台电脑联上了网,我就可以与另外一台在英格兰的电脑进行对话,向它发问。他始终紧跟潮流。”

在小埃隆·马斯克探索对科技和计算机的兴趣方面,这位工程师父亲功不可没。

其实在父母刚刚分开的时候,埃隆·马斯克三兄妹是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的。母亲带着孩子们搬到了南非东海岸的德班,但是几年之后,埃隆·马斯克决定跟父亲一起生活。因为他感觉父亲好像很难过并且很孤独,母亲带着3个孩子,而父亲却什么都没有。

埃隆·马斯克的弟弟金巴尔后来也选择跟父亲一起生活,虽然母亲梅耶对于两个儿子的选择感到很难过,但她还是表示理解,也许儿子愿意跟父亲生活是天性使然吧。

跟父亲生活的时光有很好的一些方面。父亲有大量的书籍可供埃隆阅读,父亲的智慧和实践经验也使孩子们受益良多。在埃隆看来,父亲是一个工程天才,他知道每一种物理现象背后的道理。埃罗尔也十分愿意在计算机和其他一些埃隆喜欢的事情上花钱。埃罗尔还经常带孩子们去海外旅行,这些都给两个儿子的童年成长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忆。

但埃罗尔性格中也有十分不好的一面,跟他一起生活的两个儿子也承受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折磨。比如,埃罗尔会让埃隆和金巴尔坐下来,然后连续教训他们3、4个小时,让男孩子们毫无招架之力。埃罗尔倾向于对孩子们严加管束,并且以此为乐。这样无疑剥夺了孩子们童年应有的很多乐趣。埃隆一直想去美国定居,还曾多次试图说服父亲搬去美国,结果总是引来埃罗尔一顿狠狠的教训,认为他的想法不切实际。埃罗尔甚至会打发走家里的管家,让埃隆·马斯克一个人把所有家务活儿都干完,然后告诉他,这就是美国人的生活。

在梅耶看来,没有人能够跟埃罗尔好好相处,因为他对任何人都不友好。

在长大后的埃隆看来,父亲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是一个怪人,无论多好的情况,都会被他变得很糟。埃隆不愿意透露更多的细节,但他坦陈,自己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他甚至不让自己的孩子们跟梅耶见面。

埃罗尔总是带给身边人负能量。但是不可否认,埃罗尔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而且他把作为一名工程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或多或少地传递给了埃隆·马斯克。不管创办了多少家公司,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埃隆·马斯克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名工程师,他一直以工程师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应该就是埃罗尔作为一名父亲,传承给埃隆·马斯克最大的一笔财富。迫不及待独闯北美

一到17岁,马斯克就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南非,去到了他心向往之的北美。

马斯克的妈妈梅耶是加拿大人,所以作为子女,马斯克也获得了加拿大的护照,他毫不犹豫的去了加拿大。

本以为加拿大有不少自己的远亲,但到了才发现,自己无家可归。刚到加拿大的那一年,马斯克在加拿大各地打工。与此同时,他的妈妈和弟弟妹妹也在想方设法去加拿大跟他团聚。

1989年,跟妈妈、弟弟、妹妹团聚之后,埃隆·马斯克进入了位于安大略省的皇后大学。之所以选择皇后大学,是因为埃隆·马斯克认为皇后大学的美女比较多。不过,他也的确在皇后大学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

他和弟弟聚在一起,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本性得到释放。兄弟俩开始在这个自由的国度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比如,他们会一起读报纸,从中发现他们觉得有趣的人,然后想法设法约人家见面。这其中就有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彼得银行的高管彼得·尼克尔森。

虽然尼克尔森一般不会接受这样贸然的邀请,但他还是被两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小伙子打动了,6个月后,埃隆和弟弟金巴尔获得了见面的机会,他们给尼克尔森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尼克尔森甚至给埃隆提供了一份暑期在银行实习的工作,并且成为了埃隆的导师。

大学生活也过得不错。大学很适合埃隆·马斯克——大学同学不会觉得他无所不知十分讨厌,更不会嘲笑他在能源、太空和其他一些他感兴趣领域的见解,反而会给出积极的回应,马斯克找到了一群尊重他学识的志同道合的人,生活得很快乐。

因此,比起高中,大学时代的埃隆·马斯克更加有野心,他学习商业课程,参加演讲比赛,他标志性的马斯克式专注和竞争力也萌生于那个时候,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在皇后大学待了两年之后,埃隆·马斯克获得了奖学金,便转学去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他终于来到了他一直渴望的美国。其实,去加拿大只是曲线救国。一直以来,他心中的目标就只有美国,马斯克认为,只有在美国这个自由而充满创新的国家,他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和梦想。他比绝大多数美国人还要相信美国梦。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埃隆·马斯克修了双学位,先是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学士,然后是物理学学士。

马斯克跟学物理的同学们相处得非常愉快。从小担心他无法跟同年龄段朋友好好相处的母亲梅耶放下心来。有一次,梅耶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看望埃隆,看见他和他的同学们在讨论物理问题,然后开心得放声大笑,梅耶感到很欣慰,埃隆终于找到同类了。

临近毕业,埃隆·马斯克开始思考自己毕业后的出路。他曾经考虑过进入视频游戏行业,因为从童年时起,他就非常迷恋游戏,但他又觉得这个追求不够宏大,就算真的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游戏,又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影响呢?

这个时候,他那种从小根植于脑海中的英雄情结和救世情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实,他自从上了大学以来,就一直在思考着这个世界未来的可能性,最后,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这三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变,他可以有所作为。

所以,一切都不是巧合,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埃隆·马斯克并不是跌跌撞撞进入到这些领域,而是从一开始就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定位有着清晰的认识。在父母的支持下开始创业

大学毕业之后,埃隆·马斯克迫不及待开始与弟弟金巴尔一起创业。

父母对于两个儿子的创业均给予了支持。

父亲埃罗尔还资助了两个儿子28000美元,帮助他们度过创业初期。母亲也把自己赚来的工资拿来贴补儿子。

那时候,母亲梅耶还在加拿大,她每六周就去加州看望一次儿子。有一次她去看他俩,梅耶和金巴尔去复印两个孩子第二天要拿去见风投的演示文件,连复印文件的钱,都是母亲掏的。但好在,第二天,他俩就顺利得拿到了第一笔风投。创业也慢慢步入了正规。

虽然迫不及待,但埃隆·马斯克对于自己的创业并不盲目,他依次进入他在大学就已经看好的三个领域: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

他先是征服了互联网世界,创立了Zip2,这是一个罗列各个企业信息及地理位置的网站,在那个还没有谷歌地图和点评类网站的年代,埃隆·马斯克的这个创意可以说是很超前的了。后来Zip2开始与媒体合作,向媒体提供企业信息。

最终,Zip2以3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给了一家个人计算机制造企业。

马斯克也开始了他的再一次创业。这一次,他瞄准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当时,埃隆·马斯克和他的竞争对手一起,都在为线上支付系统的搭建而努力。

马斯克再一次成功了,成为了目前知名的国外排名第一的互联网支付工具——Paypal的联合创始人。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走到了2001年,埃隆·马斯克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

Paypal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马斯克想要追寻更大舞台的想法已经在萌动,而且一天比一天强烈。

马斯克携家带口南迁至了洛杉矶,准备开启新的事业和生活。那个时候,埃隆·马斯克的手边常常放着一本关于火箭制造的读物。并且开始公开谈论太空旅行和改变世界的事儿。其实,马斯克选择洛杉矶是有意为之,因为这座城市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太空,或者说是整个太空行业。

是的,这就是埃隆·马斯克,永远目标远大而清晰。他开始向着他的第三个目标领域进军,在他看来,这是能够为全人类谋福祉的终极领域。

南加州因其温和且稳定的天气而倍受航空业青睐。美国空军、美国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和其他个人及组织都在洛杉矶及其周围地区展开了大量的生产制造活动和尖端试验。虽然当时的马斯克还不知道自己要在太空中完成什么项目,但是他明白,只要留在洛杉矶,身边就不乏世界顶尖的航空业人士,他们能够帮助马斯克实现和完善自己的太空梦。这些高素质的太空行业人才将加入到他下一段的创业历程中去。

果然,马斯克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和接触太空行业,一步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太空使命:去火星。他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类移民火星成为可能,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他需要一次次尝试往火星上运送生命,购买运送生命的火箭太贵,他便创立了SpaceX自己制造火箭。

这就是埃隆·马斯克,只要确立了梦想和目标,就是一步一步靠近,任何困难都不会让他退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