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22:30:25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禁毒报》编辑部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中国禁毒报》编辑部 著该书由讯飞有声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10%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中国禁毒报》编辑部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7952-20190429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第一章 禁毒法律制度概述2. 第二章 毒品管制制度3. 第三章 戒毒体系与戒毒措施4. 第四章 毒品犯罪5. 第五章 涉毒违法行为6. 第六章 禁毒国际合作第一章 禁毒法律制度概述第一节 毒品、毒品滥用与禁毒形势一、毒品(一)毒品的含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毒品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毒品作为法律关系客体具有以下特定性:

1. 毒品是受国家管制的物品。

2. 毒品是具有潜在毒害性的物品。

3. 毒品是非经法定许可使用即为非法使用的物品。(二)毒品的分类

1. 按照毒品来源和生产方式,可将毒品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

2. 按照毒品毒性的大小,可将毒品分为硬性毒品和软性毒品。

3. 按照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4. 按照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可将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二、毒品滥用与毒品危害(一)吸毒问题

吸毒问题至少包括以下问题:

1. 吸毒本身的问题;

2. 法律问题、毒品犯罪问题;

3. 社会问题和婚姻家庭破裂问题;

4. 吸毒引起的艾滋病以及其他疾病传播进而影响公共健康问题;

5. 国家对毒品的管制和对吸毒者的强制戒毒、社区戒毒和戒毒康复问题。(二)毒品危害

1. 毒品严重危害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2. 吸毒引起婚姻家庭不幸福,甚至破裂。

3. 吸毒引发相关刑事犯罪、发生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4. 吸毒引起艾滋病等恶性传染病扩散进而影响公共健康问题。三、吸食毒品与禁毒形势

1. 国内毒品来源多元化、毒品种类多样化

2. 贩毒案件增多

3. 毒品滥用种类趋于多元第二节 禁毒立法一、禁毒立法指导思想

我国禁毒立法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健全禁毒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禁毒工作法治化,有效推动全社会禁毒工作,有效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二、禁毒立法发展过程(一)第一个历史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和一些大行政区的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初禁毒肃毒开始到改革开放之前长达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毒品犯罪几乎绝迹。(二)第二个历史时期(1978年至今)

1. 我国禁毒立法体系的建立与形成阶段(1978年至1990年)

这一时期,我国禁毒立法从起步到逐渐建立、完善,“禁毒立法的核心是刑法典及特别刑法,辅之以严格的行政处罚与管制。整个立法体系的精神核心是对毒品犯罪进行持续的严打。

2. 中国禁毒立法体系的逐渐完善阶段(从1991年至今)

从1991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我国禁毒立法逐步完善进而体系化的阶段。围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行为、完善行政处罚与管制、制定完备统一的禁毒基本法律。三、禁毒法律体系(一)从立法主体来看,我国禁毒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以下内容

1. 立法机关制定的系统的和专门的禁毒法律。

2. 由多部门联合印发的规范性文件。

3. 国务院制定的禁毒行政法规与国务院部制定的禁毒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二)从部门法的角度,禁毒法律体系由刑法、行政法和国际公约三部分组成

我国现行的禁毒法律体系形成了以《禁毒法》为专门禁毒法典,由禁毒刑法、禁毒行政法和禁毒国际公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第三节 禁毒工作领导体制与禁毒工作机制一、禁毒工作方针

我国禁毒工作始终遵循“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打击毒品犯罪与减少吸毒危害相结合、建立国内缉毒协作机制和国际禁毒合作机制相结合、解决当前紧迫问题和实现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二、禁毒工作领导体制(一)国家禁毒委员会的设立

国家禁毒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禁毒领导机构。禁毒委员会是各级党委、政府抓禁毒工作的专门领导机构,是组织、协调、指导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禁毒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禁毒工作的领导机构。(二)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公安部、中央宣传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文化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三、禁毒工作机制

禁毒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立法,纳入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禁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禁毒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科学的禁毒方法是禁毒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第四节 禁毒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一、毒品管制制度

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理确定了严格的管制制度,包括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管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实行许可制度等。二、戒毒康复制度《禁毒法》规定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三种戒毒康复形式,建立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重返社会“三位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一)社区戒毒(二)强制隔离戒毒(三)社区康复三、禁毒宣传教育制度(一)禁毒宣传教育的形式

1. 国家采取的禁毒宣传形式,包括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等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2. 把禁毒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3. 在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张贴禁毒宣传画。(二)禁毒宣传教育的主体与职责

1. 禁毒宣传教育的主体

立法规定禁毒宣传教育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家庭等。

2. 禁毒宣传教育主体的职责

(1) 禁毒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将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长远工作来抓。

(2)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3) 新闻、出版、电视等政府有关单位和直接进行传播信息的大众传媒,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3. 对未成年人的禁毒宣传教育

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吸毒和涉及其他毒品违法的第一道防线,对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当用正式的教材和适当的课时对学生进行有关禁毒知识的教育。第二章 毒品管制制度第一节 毒品概述一、毒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毒品的主要特征,或者构成“毒品”概念的要素,是它的非法性、危害性和药物依赖性,可以看作是毒品的“三要素”。(一)毒品的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是毒品的特性,也是导致滥用的主要原因。(二)毒品的危害性

某些成瘾性药物之所以成为“毒品”,在于它的危害性。毒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身体、精神和社会三个方面。(三)毒品的非法性

1. 毒品的非法性表现为毒品是受国家管制的特殊药品

2. 毒品的非法性表现在毒品是法律明文禁止滥用的药品

3. 毒品的非法性还表现为与其有关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二、毒品的种类(一)鸦片类毒品(二)大麻类毒品(三)可卡类毒品(四)精神类毒品三、毒品的有关术语(一)制药术语

1. 片剂

2. 胶囊

3. 丸剂

4. 酊剂

5. 浸膏

6. 糖浆(二)药品名称

1. 专利商标名

2. 化学名称

3. 非专利商标名(三)其他术语

1. 耐受性

2. 交叉耐受性

3. 上瘾

4. 脱瘾

5. 欣快感第二节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一、麻醉药品及其品种目录(2013)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原《麻醉药品管理办法》规定,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麻醉药品并非毒品,且是手术等许多方面所必需的良药。麻醉药品正常使用有利健康,但部分麻醉药品连续滥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所以其使用和贮存应严格管理。二、精神药品及其品种目录(2013)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精神药品正常服用有利生命和健康。精神药品不是毒品,但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服用者极度兴奋或抑制,且会产生依赖性,导致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制(一)主管机构(二)种植、实验研究和生产管制

1. 总量控制

2.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监管

3. 开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验研究的条件和要求

4.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条件和要求(三)经营管制

1. 定点经营制度

2. 药品经营企业开办条件与经营范围

3. 全国性批发企业与区域性批发企业经营范围与要求(四)使用管制

1. 药品生产企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要求

2. 科研与教育单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要求

3.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要求

4. 其他单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要求(五)储存、运输管制

1. 储存管制

2. 运输管制(六)审批程序和监督管理

1. 审批

2. 监督检查

3. 过期、损坏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登记与处理

4. 执业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的监督检查

5.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经营与使用相关信息通报

6.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应急处理(七)法律责任

1.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法律责任

2.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法律责任

3.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法律责任

4. 医疗机构与执业医师法律责任

5. 运输单位与邮政营业机构法律责任

6. 药品研究单位法律责任

7.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法律责任

8. 定点生产、经营企业法律责任

9. 发生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盗、被抢、丢失案件的单位法律责任

10. 其他单位法律责任第三节 易制毒化学品管制一、易制毒化学品及其特征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

第一类:

1. 1苯基2丙酮

2. 3或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

3. 胡椒醛

4. 黄樟素

5. 黄樟油

第二类:

1. 苯乙酸

2. 醋酸酐

3. 三氯甲烷

第三类:

1. 甲苯

2. 丙酮

3. 甲基乙基酮

4. 高锰酸钾

易制毒化学品作为化工产品和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 合法性

2. 可制毒性

3. 管制性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一)主管部门(二)生产、经营管制

1. 易制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条件与要求

2. 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企业的条件与要求

3. 生产、经营企业监管(三)购买、销售管制

1. 购买管制

2. 销售管制(四)运输管制

1. 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安全保障

2. 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证明和运输手续(五)进出口管制

1. 国际核查制度

2.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手续

3. 自用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六)监督管理

1. 监督检查

2. 依法收缴、查获易制毒化学品的处理

3. 丢失、被盗和被抢易制毒化学品的处理(七)法律责任

1. 生产、经营、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法律责任

2. 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法律责任

3. 易制毒化学品行政主管部门法律责任第三章 戒毒体系与戒毒措施第一节 社区戒毒一、社区戒毒理念

社区戒毒是《禁毒法》新规定的戒毒措施。社区戒毒是将吸毒人员放在其生活的社区,由有关的基层组织和机构进行戒毒管理的一种戒毒模式。

社区戒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育、挽救吸毒人员。从《禁毒法》的规定来看,社区戒毒在整个戒毒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二、提倡社区戒毒原因(一)原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与社区戒毒不衔接,戒毒效果不理想(二)强制戒毒期限短,康复治疗不到位(三)不良的社区环境和交往群体容易使人走上吸毒路(四)社区是毒品蔓延的源头三、社区戒毒意义

社区戒毒有利于将禁毒由政府行为、部门行为转变为全社会的行为。

社区戒毒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四、社区戒毒具体制度(一)接受社区戒毒的条件

接受社区戒毒的人员必须是吸毒成瘾者,这些吸毒人员对毒品产生严重依赖,在心理上具有一种周期性或连续性吸毒的欲望,想方设法获取和吸食毒品,无论什么兴趣、爱好和刺激都难以使毒瘾转移。在生理上需要反复使用毒品,一旦停止,生理上就会出现戒断症状。(二)社区戒毒对象

1. 《禁毒法》对户籍在本辖区的如下吸毒成瘾人员,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1) 查获的吸毒成瘾人员;

(2) 主动登记的吸毒成瘾人员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则责令社区戒毒;

(3) 依法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

2. 对户籍在本辖区的如下人员纳入社区吸毒

(1) 目前正在实行社会帮教的吸毒人员;

(2) 现正在强制戒毒、劳教戒毒、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被判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出所的吸毒成瘾人员。(三)社区戒毒决定机关

社区戒毒一般由公安机关决定。(四)社区戒毒期限

社区戒毒的期限为3年。(五)社区戒毒执行机关

社区戒毒的执行主体是城市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六)社区戒毒执行地

社区戒毒的执行地在吸毒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或者有固定住所的现居住地。(七)社区戒毒具体内容

1. 签订社区戒毒协议

2. 思想感化

3. 社会参与

4. 规范化运行

5. 舆论宣传(八)社区戒毒人员的义务

1. 遵守法律、法规。

2. 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

3. 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第二节 强制隔离戒毒一、强制隔离戒毒概述(一)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由来

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是在总结我国多年戒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原来的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戒毒措施进行整合、改革而设立的新的强制性戒毒措施。(二)强制隔离戒毒的指导思想

强制隔离戒毒是对自控力较差或成瘾较深的吸毒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区域予以隔离,通过政府提供的专业队伍对吸毒人员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心理治疗,最终达到帮助他们戒除毒瘾的目标。(三)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四)强制隔离戒毒不是对吸毒者的行政处罚二、强制隔离戒毒的程序规定(一)强制隔离戒毒条件

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强制隔离戒毒,需要符合四项法定条件之一:

1. 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2. 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3. 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4. 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二)强制隔离戒毒对象

强制隔离戒毒的对象是吸毒成瘾人员,这是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前提条件。对于初次吸毒或者吸食低毒性毒品未成瘾的人员,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下列特定的吸毒成瘾者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1.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

2.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三)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

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