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巅峰时刻·科学家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19:15:54

点击下载

作者:刘峰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师的巅峰时刻·科学家卷

大师的巅峰时刻·科学家卷试读:

蔡伦:宫廷中的发明家

蔡伦(?~121),东汉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曾任中常侍、尚方令等职。公元114年封龙亭侯。发明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于元兴元年(105)奏报朝廷后在民间推广,所造纸张有“蔡侯纸”之称。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1978年出版的,由美国应用物理学家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位列第七。

蔡伦是东汉时期桂阳郡人,他发明的造纸术,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书写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改变了历史进程,如此重大的发明使蔡伦当之无愧地屹立于古今中外杰出人物之列。

蔡伦以造纸术的发明被载入史册,但他的发明创新不仅仅是造纸,他监督制作皇宫专用的宝剑和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其制造方法被世人学习、传承下来。

蔡伦这样一位伟大人物,其生年却没有被明确地记载于史书当中,这是莫大的遗憾。人们据有关资料推测他大约出生在61年,但他卒年是确定的,是121年。

蔡伦六十余年的人生旅程,历经东汉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和安帝五朝。他的宫廷经历始于汉章帝时期,章帝刘炟即位后,常到各郡县挑选幼童进宫,75年15岁的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当太监。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入宫一年就开始担任小黄门。后来一步步上升到掌管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的黄门侍郎。114年,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敢于直言、匡弼时政的蔡伦被封为龙亭侯,达到了他一生政治生涯的顶峰。

蔡伦对于造纸的关注和研究,大约始于92年,正是而立之年,任尚方令,这一职务给他提供了深入乡间作坊的机会。他看到养蚕的妇女缫丝漂絮后,竹簟上留下的一层短毛丝絮,揭下来像是缣帛,能用来书写,从中得到启发,便大量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渔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经过反复实验和探索,最终造出植物纤维纸。105年,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史书的记载是“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改进对推进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榜上有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丽的开幕式上,导演精心设计的节目中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以这种方式展示中国发明的深邃,并向这位了不起的古人致敬。蔡伦其人“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是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祠堂的一副对联。寥寥十字,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不过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到蔡伦身上,他的知己是东汉王朝的一位皇帝——汉和帝。和帝把蔡伦从不起眼的位置上提拔到自己身边,并在重大事情上征求担任中常侍的蔡伦的意见,蔡伦也展现了敢说真话以致“数犯严颜”的正直品质,此外蔡伦还用过人的发明创造才能,不断给这位皇帝以惊喜,而最大的献礼,毫无疑问是呈给这位“知己”的造纸术。

决定蔡伦命运的两个妇人,是皇宫里两位先当皇后、后当太后的重量级人物,一个是窦皇后,一个是邓皇后,或者说一个是窦太后,一个是邓太后。她们两个人,一个是和帝的养母,一个是和帝的妻子。蔡伦的悲喜人生就是围绕着和帝与两个皇后展开的,与大多数的人生一样,有徐徐拉开的序幕,有高潮,不过才能卓绝的蔡伦最终是凄凉的结局。蔡伦走上历史舞台的重要事件,是为身居皇后位置的窦氏清除异己,这为他的未来埋下巨大祸根。而正是因为邓皇后的欣赏与支持,蔡伦达到了他的巅峰时刻。蔡伦悲剧的降临,是随着升为太后的邓氏忽然辞世到来的,邓太后是蔡伦的保护伞,失去了保护伞,蔡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多少事,都要从头说起。我们不妨从纸说起。

在今天,纸张之普遍,已丝毫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可是人类在没有纸张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书写变化,以及书写材料变换的过程。

在没有文字的年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事,这样的方式,只能是简单的生活记录,绝不能表达深刻的思想,传播复杂的信息。

汉字最初的形态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人称之为甲骨文。这些文字究竟表达了些什么,专家都难以定论,对普通人来说,等同天书。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金属器皿出现了,人们为了记录、纪念,在这些器皿上铸下铭文,这样的文字虽艰辛,却长久,这使我们今天仍能看到几千年前的一些记载,从而探寻祖先生存斗争的轨迹,追溯历史遥远的回声。

周朝时,人们开始在狭窄的竹片或木片上写字,这就是简牍,也是“名垂青史”“罄竹难书”“留取丹心照汗青”语句的来源。一个简片上只能写下几个字,最多也不过40个,可以想见,写一篇文章要花费怎样的时间和精力。写在竹简上的全本《史记》,起码要使用三四辆牛车才能搬动。保管文书的仓库,竹简常常堆积到屋脊,搬运的时候就要把牛累得满身大汗,“汗牛充栋”不是夸张,而是事实。那时候读一篇文章,要考验的除了眼睛,还有体力。

战国时,人们在一种帛上写字,轻便是轻便了,但帛的数量太少,价格高昂,不是什么人都能用得起的。

汉朝开始时,人们还在沿用着竹简。勤政的汉武帝批阅奏章,每次必须由两名大力士将奏章抬到龙案上。这需要抬的奏章,就是由竹简编成的“册”。

所以,当时的“学富五车”就极为令人羡慕,一方面是羡慕这种“书”的多,另一方面存放与承载这些“书”,也是实力的象征。此前更早一些的孔子,竟然把编连竹简的熟牛皮绳翻断多次,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其实:“天不生蔡伦”才是可怕的,彻底改变了人们书写和阅读历史的是蔡伦。

蔡伦是一个宦官。

宦官不是中国的特产,但宦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恐怕是世界之最。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饱受宦官之害,他们被皇家称为“家奴”,似乎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事实上,因为宦官围绕在皇帝周围,地位特殊,他们在接班人问题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在帝位更迭之时能够只手遮天,呼风唤雨,指鹿为马,他们意图得逞后,又权倾朝野,骄横跋扈。

当然对于这一庞大的、特殊的群体,不能一概而论。他们有的在意专权,有的在意得势,有的在意结党,有的在意参政。历史上祸国殃民的宦官可谓多矣,秦有赵高,汉有张让,唐有高力士,明有魏忠贤,其他如王守澄、刘克明、王振、刘瑾、安德海、李莲英等也都权倾一时,罪恶累累。但是即便在这样一支队伍中,也出现了倾心于超凡事业的勇者、智者,譬如,我们专门要谈到的蔡伦,还有率船队七次远航西洋的郑和。

身在皇宫,能彻底远离宫廷斗争是不可能的,但是蔡伦能将更大的精力和聪明才智用于对造纸术的钻研与实验,并最终成功,其付出是巨大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造纸术被列入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大发明”中,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和造纸术有着极为密切因果关系的还有活字印刷术。正是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各类书画用纸生产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印刷术的问世。造纸术与印刷术相辅相成的促进和发展,为人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只有在纸上,人类才创造出光荣美好的事物、真理、知识和崇高的品德以及永恒的爱。”英国的威尔斯博士说:“造纸一事,尤为重要,即谓欧洲文艺复兴之得力于此,亦不为过也。”甚至还有人把造纸术与美国把人送上月球这样的重大事件相提并论。

无论怎样的赞美,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发明者蔡伦,都是当之无愧的,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有独特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是我没有发现狭义相对论,也会有别人发现的,问题已经成熟了;但是我认为,广义相对论的情况不是这样。”爱因斯坦这话展现了他的高度自信,尽管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看法。不过与这句话类似的话语用于蔡伦的造纸术,似乎更准确、恰当,这就是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写下的一段话:大多数的发明是其时代的产物,那些发明出现是必然的,他们不干,也会有人干出来。但就造纸术来说,这种可能性就排除了,千年之后,欧洲人才找到蔡伦造纸法;而唯一的原因还是他们求学于阿拉伯人。对造纸来说,很多亚洲国家看到中国造的纸后,还茫然不知所措。很显然,造纸术发明很有一番艰难。他不会出现于一个一般发达的国家,而且还需要杰出的个人天赋。蔡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造纸术基本上流传到现在。

这是在近两千年后,美国人写下的对蔡伦极高的评价,可是这样一位人物,在官方撰写的当时年代的史书——《后汉书》中,只留下了有关他的不足三百字。即便这样,也极为难得,官修的史书本来的重点就是帝王世系、王公贵族;何况,蔡伦又是在宫廷纠纷中“饮药而死”,后被“国除”的人。“国除”是历史上的一个名词,其大意是因为功勋而获得的爵位被剥夺,不可以再被继承。《后汉书》中能为这样一个“叛逆”立传,足见当时人们对于其发明造纸的重视。《后汉书》中资料的来源,更多的是《东观汉记》,蔡伦在去世后三十多年,就被记入重要史书,这是不多见的,由此蔡伦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史学家为之做传的发明家。

翻开《后汉书·宦者列传》,有这样一段文字: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汉)家法,令伦监典其事。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国除。

这段文字并不难懂,经过历史的沉淀,我们对生于两千年前的蔡伦,较为集中且有据可查的,就是这寥寥的文字,我们试着从中寻找到更多的信息。

蔡伦父母及家庭其他情况,没有资料留下,不得而知。这也为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的传记作者认为蔡伦的父亲曾经涉及楚王刘英的谋反事件,有人认为是蔡伦的老师因这一事件被牵连。无论如何,蔡伦走入宫廷,做了宦官,一定有深层的原因,但在此之前的十几年中——蔡伦的少年时期,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段时间里他有着良好的教育,读着那时为数不多的“书籍”,过着灿烂的生活。

突然的变故,会使人改变心性。毕竟是对人的巨大摧残,古人对宦官写下这样的话:“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今天,我们只能从影视剧中,看到被塑造出来的人们想象中的宦官,但剧中人物和真实的现实,有着巨大差别。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走这条路,没有父母会给孩子做这样的选择。

蔡伦生年,据南宋杨从仪在1132年所撰《汉龙亭侯蔡公墓碑》和清光绪年间刘馨伯撰《洋县志备录》,都称生于辛酉年,也就是61年。不过,这是蔡伦去世千年之后的说法,且未说明根据是什么。

假如全是推测,在蔡伦去世千年之后和两千年之后,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过,也许千年前的古人看到了更为翔实可靠的资料,那则另当别论。

蔡伦入宫不久,就做了小黄门,这是主子左右的贴身侍从,主要为主子沟通内外,在后宫服务,负责饮食起居。此后蔡伦节节高升,直至被封为侯,做了长乐太仆,一度曾负责国家收藏图书档案、修撰史书工作,这固然与他发明改进造纸有关,但也和他具有的另外几方面才能关系密切。一是他为人正直,有见识,不拉帮结派。二是他具有卓越的发明创造才能。三是他的钻研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斗志。

蔡伦的正直和有见识,史书记载明确。他“豫参帷幄”的具体情况,没有确切资料,但细看仍有迹可循。本传称:“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这是与和帝有关系的,中常侍可与皇帝议论事务,蔡伦在皇帝面前敢犯颜谏诤,纠正得失,即便在朝中重臣中,也是少见的,何况在宦官中,更显难能可贵。

从“闭门绝宾”看,他本人除有才学外,又是性格孤傲高洁,绝无宦官中常见的结派弄权的恶习。从和帝方面看,即位后所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依靠宦官,除掉窦后之兄窦宪,削弱窦后的权力。和帝所依靠的宦官,主要是郑众。蔡伦“豫参帷幄”,应该主要是参与这件事情。宦官特别是中常侍,不可能完全摆脱东汉宫廷的权力斗争。那时候,与窦太后擅权有矛盾的是以和帝、邓皇后为首的帝党。郑众、蔡伦都受和帝重用,两人后来又同受邓皇后重用。蔡伦与帝党较为接近,与窦后一派较疏远。

蔡伦聪明绝伦,富有科学头脑和发明家气质。他监作的器械与众不同,“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由此可见,他掌握的工艺科技,长期居于时代顶峰,具有当世最高水平。东汉崔寔《政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传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旧时永平、建初之际,去战攻未久,朝廷留意于武备,财用优饶,主者亲躬,故官兵常牢劲精利。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蔡太仆”,出自蔡伦被封长乐太仆;“龙亭”,出自蔡伦被封龙亭侯,这是蔡伦所造弩剑等器械“为后世法”的佐证。

崔寔的父亲崔瑗,与蔡伦同代而年纪稍轻,是历史上最早用纸抄书的著名文人,是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最早受益者之一。崔寔本人大约生于100年,卒于168年,是《东观汉记》中《蔡伦传》的主要作者,熟悉蔡伦的情况。《政论》中说蔡伦所造弩剑“至今擅名天下”,这是熟悉蔡伦的东汉晚辈学者,记载前辈科学家蔡伦事迹和功绩的实录,最为可信。蔡伦的科技成果经得起时间考验,自他在尚方监作弩剑等器械之后,后世沿用他发明的技术制造弩剑,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器械,和现在风行不衰的名牌产品相似。这说明蔡伦以其科技成果名传身后,在东汉就已成为名扬天下的发明家。

蔡伦的钻研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斗志,主要还是体现在造纸上。《东汉观记·蔡伦传》记载,蔡伦“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客,暴体田野”(《后汉书》的记载也只少了一个“客”字)。这寥寥数语描绘出蔡伦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

汉朝的制度,五天一次休沐,也就是休息和沐浴,是属于朝中官吏的例行休假。一到假日,一般官吏便可以同家人团聚,尽情享受。而蔡伦却不是那样度过的,他常常关闭家门,谢绝亲友来访,独自一人头顶烈日到田野里去。这一方面固然因为他没有妻子儿女可以挂怀,无法享受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也在于他胸怀大志,他到田野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深入人民之间,收集民间发明成果,听取他们对于造纸的方法和意见,他到树林、麻地去考察树皮和麻类食物的纤维特点。

任何一项发明,都是建立在无数失败的实验之上的,蔡伦的造纸也并不例外。他要掌握需要使用原料的性能,并且不断将选中的材料切碎、捣烂、制浆,反反复复。

在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件事上,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不能不提,她就是邓绥,她进入宫廷的时候先是贵人,后来成为皇后,再后来升级为太后。《后汉纪·和帝纪》有这样的记载:永元十四年冬辛卯,立皇后邓氏。初阴皇后时,诸家四时贡献,以奢侈相尚,器物皆饰金银。邓后不好玩弄,珠玉宝物,不过于目,悉令禁绝,令岁时但贡纸(绢素古纸)墨,通殷勤而已。

这段介绍邓绥的话令人感慨万千。作为皇后,对珠宝金玉不屑一视,本不多见,邓绥不但超然财利之外,而且还“独好纸墨”,这就更为独特。蔡伦造纸的成功,和邓皇后的爱好有若干关系。史学家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中说:“蔡伦造纸,可能受邓皇后的影响,和邓后有关的。”可惜他们虽已看出邓皇后与蔡伦造纸有直接关系,但都未能进一步加以探索。不过蔡伦的命运与邓皇后关系甚大,这是确切的。倾心造纸

正如科技史上出现的许多重要成果一样,蔡伦发明造纸术也不是横空出世,突然产生的,而是在时代的需要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作用才成为现实的。

蔡伦生活的时代确实有纸,不过那时的纸和后世所说的纸并非一个概念,当时的纸实际上是一种属于绢帛一类的东西,价格昂贵,被列为贡品。身处皇宫禁地的蔡伦,有机会经常看到各地进贡的纸张。作为皇宫的中常侍,他也有机会使用这些纸张。这些纸张的优点显而易见,不过从民间走入宫廷的蔡伦,更知道这种纸张的昂贵。

另一方面,在当时,汉代文化日渐繁荣,整个社会对于文化载体的要求也日益紧迫,昂贵的书写材料,制约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蔡伦是怎样下定决心的,皇宫有没有自上而下的迫切需求,这都难以考证。但任何美好想法变成现实,都需要契机。蔡伦的机会在慢慢接近他。

一次蔡伦从进贡荔枝的包装中看到一种类似纸的东西。他询问这种东西的原料,才知道是麻。这在南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富含纤维,在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国的时候被人们用来纺织,或者作为棉衣的填充物。蔡伦根据掌握的知识,又做了详尽的了解,理清了这种包装纸的制造方法。

用这种麻前,先要沤麻,就是将割下来的麻放到池塘中浸泡一段时间,麻秆腐烂后,麻丝也就容易从麻上脱下来。这个程序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有些偏远的农村,还种麻、沤麻、用麻。

脱下来的麻经过蒸煮,再被切碎,之后放到石臼里,用杵子捣烂。因为麻非常结实,尽管经过蒸煮会变软一些,但捣麻仍然是十分繁重的体力活。经过长时间的捶捣,麻就变成非常细小的一丝丝纤维。

原料制作完成后,工匠们把捣好的麻放到水中,用力搅匀,让麻均匀地分散在水里。然后把可以透水的特制的小篾席放到水里,缓缓地放平,慢慢捞出来,放到阴凉的地方晾起来。

过一段时间,等到干了以后,附在每个篾席上的细小的麻丝会粘到一起形成薄厚均匀的一片,小心翼翼地揭下来,就成了纸。

每张篾席上一片,上百片篾席上一次就可以生产出上百片纸片,而且篾席可以反复使用,这种专门用于抄纸的篾席也叫作抄纸帘。

然后是榨纸,即将抄纸帘提到池边的纸坯堆上一覆,浆膜便叠在原来的纸坯上,纸坯经过绞机压榨挤掉水分,令其风干。

接着的工序是松纸。这是另一道关键工序,就是把本来粘连在一起的纸坯分页。人们用一柄特制的木板敲打切拨纸坯,左手不断翻弄,纸张便松开呈一页页。松纸看似简单,实则相当不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纸张破损。

最后是晒纸,将已经做好的纸放在空地“晒太阳”。

这也是蔡伦造纸术的几个关键步骤,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地方还保留用这种办法制作纸张。

蔡伦尝试了更多的原料,旧衣服、旧布头、旧麻鞋、旧渔网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原料造出的纸张色彩不一,有的是黑色或者褐色。

他又根据民间常用的去污办法,把原料用草木灰和石灰浸泡,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比例搭配和时间长短的问题。经过这个过程,不论原料是什么颜色,造出的纸都洁白夺目。

在利用树皮的过程中,蔡伦还发现某些树的黏液可以使得纸浆干成纸以后更容易从纸帘上脱离下来。于是这些树的黏液就被收集来用于造纸,这些被称为“纸药”的东西,大大提高了纸的成品率。

蔡伦在实践中还和工匠们专门设计了用于烘烤纸张的烘烤室,晾纸也摆脱了阴雨天气的干扰。他们积极应对生产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并逐步解决,大大推动了工艺流程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

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些纸张,蔡伦和工匠们究竟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耗费了多少心血。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蔡伦的带领下,造纸工艺流程终于成熟并最终定型。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达七十多道程序。

便宜的纸张终于面世了,而且可以大量生产。蔡伦造出的纸张,已经具备了登上中华文明大舞台的实力了。

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来临了,105年,蔡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上奏朝廷并呈现纸张,正式报告造纸术的成功。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新造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纸呈报给汉和帝。

这是怎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呀!和帝和邓皇后,接到奏章后,对于蔡伦大加赞赏,并下令在全国推广,很快就被普遍使用。

蔡伦成功了,成功得益于他多方面的品质,尤为可贵的是他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不放弃,不灰心,他走到民间,走到大自然,用心思考,与人交流,从民间和大自然中获得力量,获取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艺。这种锲而不舍,努力钻研的精神无疑是他成功的关键。

也应该看到,蔡伦能够取得成功,还有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是因为他有职务上的便利。当时宫廷许多皇家的事务都是由宦官处理,一些事务大臣也由宦官兼任。蔡伦三十多岁就担任“尚方令”这个专门管理皇家器物制造的职务,使他具有了难得的优势:有了名正言顺开展科学研究的便利,有了充足的时间,更有难得的场地条件、可供使用的材料和足够的工匠。

可是担任过这样职务的绝非仅蔡伦一人,所以他的成功,还有着重要的另一方面,这就是对于发明创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还要有巨大的付出。

蔡伦不缺乏兴趣,他把休息时间都用于到野外考察、研究,说明蔡伦的骨子里,是喜欢自然并从中汲取营养的人,如果汲汲于名利,如果喜欢官场的迎来送往,他就不会成为一个发明家。

蔡伦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哪怕是其中的一项,对今人来说都够辉煌了。可是对蔡伦来说,一切都由于造纸术的巨大影响而黯然。无言的结局

蔡伦重大发明创造的成果,出在44岁之前,即105年之前。在这段时间中,蔡伦从初到宫中,到适应宫廷;从突然被委以重任,到寄情于发明创新;从一般的上传下达,到成为皇帝身边的要人。但蔡伦本质上是技术型人才,虽然他参与后宫之争,但只能是被动的,而且他对政治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窦皇后没有一直使用他、提拔他。如果窦皇后是一派,和帝是一派,蔡伦更倾向于和帝,多是做分内之事。所以对于窦家的清洗,没有波及蔡伦。

在105年之后,蔡伦受到邓太后的重用,不过除了正常的传达,蔡伦仍然是一个文化官员,他负责的是史书的编修、档案的管理、图书的管理等工作,即便后来做了长乐太仆,职责仍然是伺候皇后。

不过蔡伦所享受的荣耀确实令人眼热。汉朝的高级官位依次是三公、九卿。太仆是九卿之一,蔡伦享受两千石的俸禄,他是宦官中的高级官员。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蔡伦弄权害人的事情,如果他热衷于此道,他有的是机会和权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从实际看,蔡伦的精力没有放到政治上。

再看史书的记载:“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

这段话中的“讽旨”,是一个很少出现的词语,史书上只出现过有限的几次。其中一次就是《蔡伦传》中,一般的注释也很简单,“讽喻的旨意”,基本算是语焉不详。再看安帝对于蔡伦的处理,也不过是让他自己到有关部门说明情况,没有采取强迫措施,这说明安帝是了解情况、了解蔡伦的。蔡伦大概对于40年前的那起事件,也有一些愧疚,他选择自己结束生命。

当然,蔡伦的悲剧和隐忍多年的安帝关系是最直接的。在经过十几年的压制后,安帝已变得没有多少人性可言,对于邓家的清洗迫不及待。同时,他对已故父母的追封和亲戚的封赏,急如星火,他追谥父亲刘庆为孝德皇,母亲左姬为孝德后,祖母为敬隐后,追封宋贵人父亲宋杨为当阳侯,宋氏四子为列侯。

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中正要大红大紫的是李闰、江京。蔡伦已经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蔡伦想要平安生活下去,已无可能。

蔡伦是在邓太后去世后,回到自己封地的。此前,他经太后恩准,回了一趟辞别四十多年的家乡,对物是人非有着深刻的体验,在故乡度过的美好时光,不时泛上心头。乡亲们的记忆中依稀有一个被送入皇宫的蔡伦,他的事迹和声名已经在乡亲们当中传开了,乡亲们在道路两旁,在自己院门口,望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蔡伦。

蔡伦回到封地以后,决心把精力都投入造纸事业,他喜欢工作的氛围,他喜欢一道道工序。然而朝中消息不断传来,每次都会令他陷入沉思。

这一天,一队人马出现在龙亭造纸作坊前,为首的是他的老熟人。在皇宫中四十余年,他知道出现的这队人马意味着什么。“该来的还是来了!”蔡伦微微一笑。“蔡伦接旨!”这声音在耳畔响起,那么近却又那么远,是久已萦绕着的。

蔡伦跪下去,蔡伦周围的人们也跪了下去。

诏书上说让蔡伦早点到廷尉去。

蔡伦平静地行完礼。传圣旨的宦官走了,带起一串串尘烟。

随从们哭了。

蔡伦劝住他们,这是早已经种下的因,是终究要到来的。他没有话说,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在宫中几十年,见多了争辩,也见多了沉默。他知道自己的结局只有一个,从离开宫廷的那天开始,似乎就在等待这个结果,他不希望这一天到来,但无法改变。他想,皇帝还是给了他面子的,最起码给了他最体面了结的选择。

一生的场景历历在目,人怎么就走到老年了呢?“我累了,想洗个澡!”蔡伦的声音并不高,可是每个人都听到了。“把我的新衣服准备好!”

洗澡水很快烧好了。蔡伦把门轻轻关上,泡到温热的水中。

他都快要沉睡过去了,可是他还是醒了。

他睁开疲惫的双眼,从蒸腾的水中出来。稍事休息后,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衣服。

他取出准备好的毒药,倒入一壶酒中,缓缓饮下。

就这样,蔡伦60年的人生走到了尽头。

蔡伦发明了纸,但后人没有给他更多的篇幅记录他的人生。即便是寥寥数语,却也充满感情,包含细节。有谁在去世前,会被史学家记录下“沐浴整衣冠”?这是不是也寄托了对这位了不起人物的一种哀悼呢!

人们没有忘记蔡伦。1983年3月1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发表评论说:“中国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传到欧洲,令人震动,可与把人送上月球的探索相提并论。”

苏联教授苏赫曼在所著的《造纸学》中这样评价:“中国蔡伦在1800年前发明了纸,其他任何发明,对文化发展的促进,都不能和纸相提并论。”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榜上有名。

2010年8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月球背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

蔡伦是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浩瀚的宇宙苍穹!

哥白尼:窥破宇宙真相的谨慎颠覆者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但哥白尼认为日心说与《圣经》没有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1543年,在他临终前才决定出版《天体运行论》。一般认为他的著作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出生于波兰,他天才地揭开了宇宙的奥秘,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他提出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其发现是当代全部宇宙知识的基础,他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

哥白尼的知识面并不局限于天文学一个领域,他还是法学家、受欢迎和医术高明的医生、经济改革家、政治活动家、地图制图家和翻译家。他才华横溢,是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时代巨匠。虽然在其他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都无法与同他发现和证明“日心说”的功绩相媲美。正是“日心说”使他进入为数极少的、不朽的伟人之列,流芳千古,永垂史册。

哥白尼活跃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40岁时提出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其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天球运行论》。

他在《天球运行论》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算出恒星年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球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人类一点点窥测宇宙

漫漫长夜,繁星点点,月圆月缺,潮来潮去。我们的祖先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被动地感受自然界风风雨雨,到逐步掌握四时运行规律,宇宙真相在无数智者的观察思考中,逐步清晰起来。

人们开始认识自然的过程,比起人类的发展史来,只能说是短暂一瞬,但其内容是庞杂的,发展是缓慢的,这里只能用最概括的语言,简述哥白尼之前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尧舜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注意到每天黄昏时,在南方天空分别看到鸟、火、虚、昴四宿的出现,以之为根据就可以确定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季节。到了殷代(前18~前12世纪)已经有了日食的记录和简单的计时制度。因为哥白尼的理论脱胎于西方的天文学,所以对我国的天文学不再多加叙述。

西方天文学最早发达的国家是巴比伦(现今伊拉克一带)。公元前3000年,人们一看到新月在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就吹响号角,报告另一个月开始。他们注意观测日食月食,想从天象去推测人事的吉凶。他们利用阴晴圆缺的月相,精密测定了一个月的长短。他们注意到太阳、月亮和行星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都在一个大圆圈的附近,把这一带分为十二个等份,并以其附近的星座去命名。希腊人继承和发展了巴比伦人的天文知识,把这一带叫黄道带,这十二等份叫作黄道十二宫,一年内太阳要经过这十二宫。巴比伦人已经发现太阳、月亮与行星在黄道带内运行的速度不是均匀的,他们将这些天体在各宫内运行的速度列表记录下来,形成了最早的行星理论。

公元前8~前6世纪期间,在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群岛和小亚细亚的地中海沿岸一带,形成了古希腊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希腊城邦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商业、手工业和航海事业都相当发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古希腊人还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古代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内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另外,希腊人首先用数学的理论去考虑天文的问题。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法的思想也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他出生在公元前572年。毕达哥拉斯创立了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认为:万物皆数,数即万物。10是最完美的数,圆是最完美的形,球是最完美的体。根据这种数学信仰,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大地、天体以及整个宇宙都是圆球的假说;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天体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假说。

既然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那么整个宇宙必然有一个中心。在什么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问题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生了分歧,其中有些人提出了地球环绕中心火球运动的假说,而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假说。

到古希腊的雅典时期,出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一个杰出追随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最初的地心说基础上,综合当时天文学中的一些观测资料,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地心学说,即亚里士多德地心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地心体系认为:大地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即地球;天体也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即天球。地球处在天球的中心。天球本身又分为月球天层、太阳天层、金星天层、水星天层、火星天层、木星天层、恒星天层、原动力天层等不同的同心天层。天层的七层以内,每一层都居住着一个环绕地球运行的天体。第八层是不动的恒星天层,第九天层是作为天体运动动力的原动力天层。如同毕达哥拉斯学派最初所主张的那样,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有被称为“对地天层”的第十天层。亚里士多德的地心体系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地心体系的继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天球与地球的组成元素是不同的:地球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组成;而天球则由第五种元素,即地球上没有的神圣元素“以太”组成。这样亚里士多德描绘出人类科学史上第一幅比较完整的宇宙图景,即以“水晶球”概念著称的亚里士多德的地心体系。

亚里士多德以后,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演绎几何学体系,为天文观测和计算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继欧几里得之后古希腊另一个数学家阿波罗尼在研究圆锥曲线的基础上,最先提出了本轮和均轮的学说。本轮和均轮学说是一种用以解释天体运动的以圆周运动为基础的几何结构。此后,阿波罗尼的这套几何结构为古希腊另一个天文学家希帕克所继承和发展。希帕克用一个固定的偏心圆轨道解释太阳的视运动,用另一个移动的偏心圆轨道解释月球的运动,而行星的运动则以各自的本轮—均轮系统来解释。这样,由阿波罗尼最先提出的本轮—均轮体系,就被希帕克较好地用以解释了人类所观察到的天体的视运动现象。到了古希腊后期,地心体系的理论模式和几何结构,实际上已经建立起来。

之后,托勒密对亚里士多德、阿波罗尼和希帕克等人的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加工和综合,建立起一个可供制定历法作为理论基础的地心学说。

由于托勒密在阿波罗尼和希帕克两人的几何学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学论证,加之托勒密体系能较好解释天体的视运动现象,并能为历法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方法,因此托勒密的地心体系逐渐为以后的天文学家所接受。

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在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初期,是以本来的科学面目出现的。尽管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这种体系已具有一定的神学目的论因素,但它并不具有宗教神学色彩。在推动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中,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与基督教神学搅在一起,是在基督教广泛流传的中世纪。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在当时的基督徒看来,宇宙是一个密封的大盒子:天层是盒盖,在作为盒盖的天层上居住着天使,悬挂着日月星辰;大地是盒底,圣地耶路撒冷就在盒底的中央。直到中世纪前期,当神学家奥古斯丁和伊里吉纳企图对基督教神学进行理论加工时,虽然他们不知道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但他们从基督教的传统的天体观出发,仍对当时流传的“大地的另一方有人居住”的思想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在他们看来,若大地的另一面有人居住,这些人势必倒立着生活。

中世纪后期,当古希腊科学逐渐复兴时,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学说随之复兴。由于基督教无法抵御古希腊科学文化复兴的洪流,因此罗马教皇格列戈里九世在1231年发布诏令,责成神学家改造和吸收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理论,建立起新的神学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适应了基督教的这一需要,并因此成为新的基督教神学——正统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托马斯·阿奎那宣称,地球是上帝选择的宇宙中心;日、月、行星在不同的天层上环绕这个中心运转,推动日、月、行星运转的是居住在这些不同的天层上的天使;而上帝则居住在最高的原动力天层上统治着整个宇宙。运用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托马斯·阿奎那还对上帝的存在进行了论证。他证明上帝存在的第一条论证是天球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者,这个原动者就是上帝。托马斯·阿奎那的这一论证被当时的神学家们公认为证明上帝存在的最成功的论证。由于托马斯·阿奎那对托勒密的地心体系进行了上述理论加工和改造,本来是天文学中的一种宇宙理论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学说,从此纳入基督教神学的理论体系,并因此成为基督教神学自然观的天体观的理论基石,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体系又被罗马教皇指定为教会官方的正统哲学,这样,托勒密的地心学说一方面得以以宗教为社会载体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地心学说从此成为基督教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信条。所以对基督教来说,对地心学说的任何怀疑都意味着反叛。而对当时还处于孕育中的近代科学来说,对地心说的任何怀疑都意味着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近代科学的伟大先驱——波兰杰出天文学家哥白尼。哥白尼着力天文学

哥白尼生前没有留下多少关于自己的文字,他的学生曾为他撰写过一篇传记,可惜遗失了。第二篇关于哥白尼的传记是在他去世后大约200年追记的。关于哥白尼的生平,有许多已成为永久的秘密,所以我们尽量用事实说话。

在哥白尼的青少年时代,中国发明的造纸术还没有传入欧洲,知识的传播还不普遍;另一方面,商人和农民都要学习一些文化知识,而对学习知识最感兴趣的是市民阶层,贵族在这一时期也抛弃了所谓知识会削弱战斗力的偏见,以丝毫不亚于对弯弓射箭的兴趣同笔墨打起交道来,神职人员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权。不过,国王卡齐米日·维尔基居然是文盲,但他重视科学,创建了波兰第一所大学——克拉科夫大学,这所大学是中欧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

哥白尼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全名尼古拉·哥白尼,他父亲同样叫作尼古拉,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巴尔巴拉·瓦兹洛德出身名门。哥白尼在家乡托伦度过了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童年。1483年,哥白尼的父亲去世,10岁的尼古拉和另外三个孩子:安杰伊、巴尔巴拉和卡塔日娜,全部由舅父路加斯·瓦兹洛德大主教抚养。大主教是一位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人士,因此哥白尼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舅父为把他培养成人,先后把他送到自己主持的圣约翰学校和弗洛克拉维克的教会学校学习。

哥白尼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天文学,中学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造了一具按日影以定时刻的日晷,他对天文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1491年,舅舅把19岁的哥白尼和他的哥哥安杰伊送到克拉科夫学院读书,哥白尼开始了持续15年之久的大学时代,大学生活成了哥白尼一生中重要的转折。在克拉科夫学院,哥白尼有机会接触一些最杰出的人文主义者,对哥白尼影响最大的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沃伊切赫·波鲁泽夫斯基教授。沃伊切赫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是一位人文主义者,沃伊切赫对哥白尼来说,不仅是学者和人文主义者的典范,还是富有公民道德、爱国主义和其他各种美德的楷模。这位优秀人物影响了哥白尼一生,是他最早在年轻哥白尼的心灵深处播下怀疑的种子,使哥白尼敢于怀疑当时普遍公认的法则,而正是这种怀疑进一步激励哥白尼实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沃伊切赫基本上是一位托勒密体系的信奉者,但对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某些细节产生过怀疑,并公开提出过某些异议。如他认为水星和月球本轮的中心所形成的均轮应当是椭圆轨道,而不是托勒密所说的正圆轨道。在老师的影响下,哥白尼开始研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并开始进行简单的天象观测。

在克拉科夫期间,哥白尼刻苦钻研天文学和数学,他曾收集、阅读和研究了许多有关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并在书中空白处做了详细注释,保存下来的书中,还粘贴有他的演算草稿。他在学习期间还利用“三弧仪”和捕星器观测月食和天体运动,他的“日心说”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萌生的。

三年后,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回到托伦,他的舅父已被罗马教皇任命为波兰瓦尔米亚城邦的大主教。这位大主教想为哥白尼兄弟谋求僧侣职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决定把哥白尼兄弟送到意大利留学。1496年,23岁的哥白尼和他的哥哥一道,告别祖国,翻越阿尔卑斯山,到达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

文艺复兴发源于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其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场运动很快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哥白尼来到意大利的时候,这里正处于文艺复兴运动高涨时期。在当时的意大利,有两所最著名的大学波仑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这里人文主义思潮激荡,天文学、医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活跃。

就在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使得航海成为推动天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哥白尼来到意大利之后,最初进入波仑亚大学学习教会法。当他发现他最喜爱的是天文学和数学时,便同时兼学天文学。哥白尼结识了这所大学的著名天文学教授达·诺法拉。

诺法拉是一位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的天文学家,具有丰富的天文观测经验,曾亲自实测过南欧一些城市的纬度,发现实测值与托勒密的数据有出入。他还观测过黄道倾角,发现实测值与托勒密的数据也不一致。为此,诺法拉对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大胆提出怀疑。

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诺法拉,还是一位坚定的毕达哥拉斯主义的信奉者。他坚信,宇宙体系绝不像托勒密体系那样烦琐,不仅应当而且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关系表示出来。

诺法拉的思想倾向与科学风格给青年哥白尼以深刻的影响,在诺法拉的影响下,哥白尼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古希腊自然哲学史、古希腊天文学史,并由此得知,在古希腊自然哲学和古希腊天文学中,还有各种非地心学说以及关于地球运动的各种假说,古希腊时期的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明确地提出最初的日心学说。广泛的阅读,给了哥白尼后来建立科学日心说以最初的理论启迪,正是那些理论使他“开始思考地球运动的问题”。

哥白尼还向诺法拉学到了一些天文观测经验。1497年3月9日夜晚,哥白尼曾与诺法拉观察过一次掩星现象。掩星是一种天文现象,指一个天体在另一个天体与观测者之间通过而产生的遮蔽现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较被掩者的视面积要大。若相反者则称为“凌”,如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意思。哥白尼后来在《天体运行论》中引证的天象观测资料,有不少是在波仑亚大学学习时的观测记录。

几年后,诺法拉病逝。他没能看到哥白尼取得的天文学成就,当然也不知道他的这个波兰学生后来竟然成了近代科学的伟大先驱,但诺法拉对哥白尼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哥白尼手中后来高擎的科学起义的火炬,正是诺法拉点燃的。“日心说”的形成

哥白尼留学意大利近十年的岁月中,先后在几所著名大学求学和任教。继波仑亚大学之后,哥白尼进入以医学和法学教学闻名欧洲的帕多瓦大学,在这里哥白尼学习法学和医学,并继续进行天文学研究。1499年,哥白尼一度受聘于罗马大学,主要讲授天文学。此后,哥白尼又进入斐拉拉大学。

1503年5月31日,哥白尼参加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考试。首先宣读了博士论文,然后从自己的导师兼学位授予人安东尼厄斯·莱夫图斯教授手中接过一本书,表示要把所学的知识永远铭记在心。学位授予人将这本书打开,以示考生迄今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继续深入学习。紧接着给哥白尼戴上一顶博士四角帽,同时把一枚象征思想和行为纯洁的金戒指戴到哥白尼手上,最后给予他象征和平与和睦的亲吻,哥白尼的这段学习以获得教会法法学博士学位宣告结束。哥白尼重新进入帕多瓦大学专攻医学,这次学医终于使他后来成为一个职业医生。

在帕多瓦大学,哥白尼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天文学的研究,他亲手记下的一段笔记表明,他当时距离自己的天文发现已经很近了。他在笔记中这样写道:菲洛拉奥斯承认地球是动的,听人说,赛莫斯的阿里斯塔克也是这样的看法……这是可信的。……但是这种事情,只有敏锐的天才经过长期研究才有可能解决,因此……当时懂得行星理论的哲学家为数很少,多数人都隐藏起来。如果说菲洛拉奥斯或毕达哥拉斯的某一位信徒明白了这一点,那他大概也没有向后人传播这种理论。因为毕达哥拉斯的信徒们遵守了这样一条原则,既不通过书籍传播,也不向所有人说明这一哲学的全部秘密,仅仅透露给知心的朋友和亲人。

在哥白尼生活时期也是一样,对这种观点持小心谨慎态度是必要的,因为这种观点是违背教会权威们所认定的观点的。

在意大利学习期间,哥白尼耳闻目睹了一些公然敢于冒犯教会学说者的命运和下场,这使得哥白尼十分清楚,发表不同理论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想和那些遭难的人同命运。另外他需要收集无可辩驳的证据和论据,任何人都推翻不了。而这需要时间,需要进行许多枯燥的工作。

在“清除天文学的陈旧垃圾”方面,哥白尼的先驱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实现科学革命的重担却落到哥白尼的肩上。在大学期间,哥白尼基本掌握了当时人们所揭示出的天文学的所有奥秘。当时他有许多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但最终完成这项科学革命却是他回国以后的事情。在意大利学习的时候,他已经为自己的学说勾画了一个总的轮廓,后来为充实这一轮廓,付出了近四十个春秋。

从意大利回来,哥白尼一直住在埃尔门兰德,直至去世,因为他舅父就在这里的费龙堡大教堂担任主教。

费龙堡在埃尔门兰德北部的滨海地区。城内有一个小丘,市民们的住宅聚集在小丘周围,丘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教堂,教堂四周筑有高大的城墙,墙上还有箭楼,从这里可以眺望波罗的海的蔚蓝色的海水。僧侣们就住在这座费龙堡大教堂内,而主教官邸则设在费龙堡西南64公里的黑耳斯堡。

哥白尼回国后,没有立即到费龙堡教堂去任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瓦兹洛德主教已经年迈多病,很需要哥白尼留在身边,协助料理教区事务;另一方面,哥白尼也希望有一段充裕的时间,来整理在意大利学习期间所收集的大量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因此,他就以主教医生的名义,留在黑耳斯堡的主教官邸里。

跟随舅父的六年时间内,哥白尼在参与教区繁忙事务的同时,抓紧一切空暇时间,从事研究工作,此时哥白尼已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初稿。

1512年,瓦兹洛德主教因病去世。哥白尼离开黑耳斯堡的主教官邸,到费龙堡大教堂任职。当时在这里任职的僧侣,生活悠闲,工作轻松,请假方便,所以哥白尼有足够时间来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因为要证实他的理论还需要做更多观察,于是他选择了教堂城垣西北角的一座箭楼作为宿舍,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小小的天文台,利用自制的仪器经常进行天文观察。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所引用的27个观察材料,大部分都是在费龙堡时记录下来的。哥白尼所使用的仪器是简陋的,准确度也不够高,但他却从来没有因此而放松进行天文观测的实践活动。

哥白尼知道需要用大量的科学观测,来支持自己的学说,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持,理论的基础就不稳固,学说难以立足。他知道此前许多人曾经提出与教会宣扬的理论不同的观点,而且接近宇宙的本来面目,但都因为缺乏数据支持,致使设想近乎空想,一次次与真相擦肩而过,把无数绝佳的发明、发现的机会拱手相让。当然,科学的每一步前进,都和观测工具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

哥白尼身居欧洲大陆遥远的东北部,但他在天文学上的造诣,已经使他在这个大陆的心脏地区享有一定威望。1514年,罗马教廷曾经邀请基督教国家的主教和大学教授去罗马讨论历法改革问题,哥白尼接到了邀请信件,但哥白尼拒绝了这次邀请。回忆这件事时,哥白尼说:“不久之前,在利奥十世统治下,有关修订教会历法的问题在拉特兰大教堂的会议上辩论过。当时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因为没有能够把年和月的长度以及太阳和月球的运行十分精确地定下来。从那时起,遵照曾经主管历法事务的有名的桑普罗尼阿主教保罗的指示,我在从事更精确的观察。”

在哥白尼的时代,改革历法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古代沿用下来的儒略历,误差很大,原来规定在3月21日的春分节,已提早十天到来,这个问题引起罗马教廷的重视,但在哥白尼看来,在还没有把年、月的长度以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搞清楚之前,要从根本上解决历法问题是有困难的。

大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以书信形式撰写了一篇论文,寄给朋友和熟悉的天文学家。这篇论文开头的一句话是“尼古拉·哥白尼浅说自己提出的关于天体运动的假设”,于是这篇论文的名字被简称为《浅说》。《浅说》几乎传遍整个欧洲,哥白尼在《浅说》中以概括为几点的方式扼要地阐述了日心说的基本思想:

一、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及其轨道的中心点。

二、地球中心不是宇宙中心,只是重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

三、所有天体都围绕作为自己中心点的太阳运转,因此太阳位于宇宙中心附近。

四、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就如同地球半径同地球与太阳间距之比一样渺小。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是说,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所造成的观察角度的变化(表面上看似乎是行星在移动),被称为视差位移,它同观察者与天穹,也就是观察者与各行星的距离相比,简直是太小了,所以这个变化很难被发现。

五、在天空中看到的所有运动,都是由地球自己的运动造成的。因为地球连同环绕它的自然要素(水和空气)一道每24小时围绕对天空来说不变的两极连线旋转一周。

六、使人感到太阳在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由太阳的运动产生的,而是由地球及其大气层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带着它的大气层,像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旋转。由此可见,地球同时进行几种运动。

七、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的运动,都不是行星自身的运动,而是由地球自身运动使人产生的错觉。地球运动的本身就足以解释人们在天空中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天象。

接着,哥白尼描述了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然后是3颗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以及和两颗内行星金星和水星的视运动。《浅说》是用这样两句话作为结尾的:“这样,水星总共按7个圆运转,金星沿5个圆运转,地球沿3个圆,月球围绕地球沿4个圆运转。而火星、土星和木星各沿5个圆运转。于是,总共有34个圆就足以说明整个宇宙的构造和行星所跳的全部舞蹈了。”

书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理论。

不过,哥白尼发出的信件,没有收到他想象中的热烈掌声,寄出的《浅说》没有引起收信人的很大兴趣,没有任何良好的反响。或许是没有人敢违背以教会权威和依《圣经》论述为支柱的公开理论来承认哥白尼的成果。所有人都保持缄默,也可能有人在内心承认哥白尼是有道理的,但嘴上却不说什么。

不清楚地球和太阳的相关理论,不妨碍你在世上过着现实的生活,可是一旦与庞大的旧势力为敌,你的生活将难以顺利进行,这是一定的,哥白尼是一个谨慎的颠覆者,可是他的生活也被卷入了,而且非常狼狈。对哥白尼的喝彩声,还要等很久很久,时间是100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