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青春付流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20:33:06

点击下载

作者:林雪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莫让青春付流水

莫让青春付流水试读:

内容提要

人生是一张洁白的画纸,世间每一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而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当然是青春画师。人生之所以各个人的都不相同,也就是因为各个画师的画法不同,而作为青春画师,我们怎样才能勾勒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人生呢?上帝不会手把手的教我们每个人画,只给我们七个字,对,就是——莫让青春付流水。

油区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

摘要:现在社会都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不论什么食品、用的也都很高级,虽然马路越来越宽,但是汽车增加的速度快。目前,油区车辆已有汽车约5000多辆,垃圾和油桶冒出来的油烟也再不段的破坏空气,有些人普遍感到马路上“车满为患”,社区里也“乌烟瘴气”。

引言:油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四周有许多农村,由于平时人们不爱保护环境,加上农村人习惯不好,所以四周环境非常脏。虽然近些年来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是这种现象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在周末对油田的环境进行了一次调查。

实际调查:白天,汽车尾部和烟管道喷出来的烟对人十分不利甚至对病人都会造成死亡;还有有些垃圾道发出的臭气,真让人难闻,甚至有时还会招来苍蝇、蚊子……难道大家喜欢生活在一个死亡之谷吗?还有得人为了做建筑,把许多树都砍了,这样的行为我见了就不高兴;大街上有非常多的废纸,有的青年人边嗑瓜子边吐瓜子壳,边吃水果边吐水果皮,就连小学生喝完饮料也把饮料瓶仍在地上,甚至有些人把不好的菜叶仍在地上。当然,还有最破坏环境的废旧电池和人们吐的痰。接着,我们来到了菜市场,这里的废菜叶更多了,还有鸡毛,比街上还脏。“哎,什么时候我们的地球不在有垃圾、灰烟等污染源呢?”我们心里默默的想着。

可见汽车尾气、垃圾、等污染源对环境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真对这些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告诉司机叔叔,给汽车加上乙醇汽油,这样喷出来的烟就不会破坏空气,而且不要让汽车报警器在夜里叫了,不然,会影响别人的睡眠的。

2.要时常清理垃圾,见到垃圾要主动扔进垃圾箱,还要经常打扫家里的卫生,开窗,这样就不会招来苍蝇、蚊子和一些小飞虫了。

3.我们要在每个树林里挂上木牌,提醒人们不要破坏树木,因为每棵树呼出的新鲜空气就等于一个成年人吸收的空气,所以我们不要破坏树木,还要经常植树造林。

4.剩余的果皮和纸屑要扔到垃圾桶里,还要请儿童不要随地大小便,不然就破坏了小区的环境,让别人见了就恶心。

现在经过我们的警告,已发现有很多人改掉了这些坏毛病,空气也变的越来越新鲜了。

这些不良的现象都是人类造成的,都是因为人们不爱护环境造成的,这些现象对人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坏处,如果人们不改正的话,最后面对的将是人类的灭亡。

所以,我要告诉所有的人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的家园!”

“好学生”与“差学生”

经常听老师谈起学生的“好”与“差”,也经常看到“好学生”被老师表扬时喜悦的表情和老师脸上满意与欣赏的神色,以及“差学生”被老师批评得无地自容时的尴尬和满面羞愧,于是老师们常常感慨道:“现在的学生相差怎么这么大?好学生不用操心就能学好,差学生吧,操多少心都没用,整天都是白忙,累死累活也还这个样,抓了也白抓!”

另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现象是那些毕业后学生对老师的反映。大部分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大街上行走,碰到一名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他(她)曾是班上的学习优等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正当老师满怀欢喜地希望他(她)能叫上自己一声时,却不曾想那人却避而远之,甚或擦肩而过;可就在老师在人海中为生活忙碌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一声亲切的叫唤:“老师!”眼见一位几乎认不出来的小伙(姑娘)的热情招呼,看到曾是自己最不喜欢看的一个“差学生”时,这时的老师又作何感想呢?

或许这是生活捉弄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自己所爱的人不爱自己,自己所不爱的人却对自己念念不忘。事实真是如此吗?我想可能是以下原因。

首先,老师花在“好学生”身上的时间远远少于用在“差学生”身上的时间。所谓的“付出总有回报”,虽然,老师自己不能记得有多少个日夜投在他们的学习、思想工作上了,但学生是清楚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薄弱、思想上又落后的学生,老师更是倾注了比普通学生多得多的精力,或许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孩子内心是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的。相反地,老师认为“好学生”比较自觉,也比较听话、懂事,凡事都能自己做好,用不着老师去操心。这样,平时这些学生与老师的接触就少了,而且他们中有不少性情并不豁达,不善于与人交往,加上他们经常生活在老师的表扬声中,也养成了骄气和娇气,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就很好的,自己出色的成绩是来自自己的努力的,并非老师的功劳,只有差生才需要老师的帮助,而且有时自己还是老师炫耀的资本,老师的荣耀来自自己。

其次,“好学生”耐不起挫折,只要老师对他(她)有什么不利的地方,他(她)就会将它牢记在心,以为是老师为难他,跟他过不去,或老师做得不对,因而对老师的印象并不好,也就对老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差学生”就不一样了,因为总是受到批评,他们的耐挫力相当出色,即使老师的批评不绝于耳,他(她)也能坦然处之,可能过后就会淡忘,而相反,老师的每一次表扬他(她)都记在心里,每一句诤言他都铭记不忘,长大了还能说得出来,虽然当时他(她)因为自身的原因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缺点,但那时的他反而为自己曾经给老师带来偌大的麻烦而深表歉意。

第三个原因,“好学生”在读书生涯中,往往还有很多老师喜欢,给他(她)帮助的远不止一两个老师,所以也不在乎小学里的一些老师了,可以说小学在他们的记忆中是基本没多少深刻印象的,深刻的是在中学中的披荆斩棘和异峰突起,以及取得数不胜数的名誉。而我们的“差学生”因学习有困难,多数往往就学到初中毕业后,走上了社会,或因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而被老师嗤之以鼻,往往没有几个老师对他好,最后想想自己的童年还是蛮快乐的,无忧无虑,而且现在也已不再有对小学老师的恐惧了,代之一种长大后的社会气息。也因此,他们对老师的印象特别深,特能怀念过去。

那么,这能怪谁呢?只能怪我们老师自己。其实,“好学生”更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多加锻炼,他们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老师的批评,聆听老师的教导,让老师多花精力去帮他们再提高;其实,“差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照顾,更需要老师欣赏的目光,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喜欢和爱。

如何教好“好学生”呢?“好学生”往往是班主任工作的忽略点,好学生就真的不用操心吗?不是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学生身上往往存在一些缺点或问题,只是明显或不明显,重要或不重要,这方面与那方面的区别罢了。如果老师不能发现其身上的缺点或者发现了也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但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如前所述,“好学生”往往受挫能力差,能听得表扬,却听不得批评,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培养既能干又能吃苦的班干部,我曾不止一次地批评我的“好学生”,比如劳动中的不足,工作中的不尽职等等,虽然,他(她)趴在桌上流眼泪,很可怜很委屈的样子,但我也还是狠心地让他(她)自己去反省,我也会通过其他学生的口风告诉他(她)我的用意,通常他(她)们都能接受,这样,他(她)们那种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后来的工作中也越来越出色,他(她)们还学会了说“流血不流泪”,“有泪不轻弹”等充满了坚强的语句,因此,也有学生感谢我对他们的批评和教育。

另有一部分“好学生”有些思想上的问题,如看不起学习差的同学,比较自私,不关心集体,不愿帮助同学,甚至当着老师一面,背着老师一面。这些人往往在班中的人缘很差,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因此,我会在一些选举过后同他(她)谈心,分析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学都反对他(她),或没有选举他(她),让他(她)找一下原因,并帮助他(她)共同改正缺点,让他(她)认识到一个人的思想和为人在很多时候比学习成绩还要重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学生”。

更有一些学习好的“好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并不好,或人际交往特别差,或处事能力低下,遇事缺乏主见。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加以方法上的指导,或才能上的锻炼,或思想上的开导。对“死读书”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多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开拓视野,训练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对交往能力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多替老师做事,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处事,而缺乏主见的学生则通过让其负责某些工作,并要求达到一定规范,其间让他(她)一定要守原则,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

如果我们能真正地为那些“好学生”着想,那么中学、大学里的“第十名现象”(成绩在十名左右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最出色,而先前在前十名的学生往往会不断下滑)也就不会存在了。我想,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的有比知识更重要的,比成绩更可贵的,对所谓的“好学生”大可不必护着、惯着,只有让他们靠自己的实力去取得进步与成就,才是真正的优秀。

那么,再说如何去爱“差学生”吧。“差学生”,在老师的心中,要么是学习落后,要么是思想不健康,要么是行为不端正,总之,引用歌词一句话:“想说爱你,那是件不容易的事。”确实,他们让老师伤透了脑筋:作业乱做,本子上的红叉叉满天飞;上课不听,当作茶话会,任课老师难维持;课外违纪,警钟声声催不断;班内扰“民”,常常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考试,分数总在十里外,紧紧拖住班级腿。可以说,每一位班主任说起差生都会“说来话长”,能说上一大筐。如此,“差学生”休矣。但我还是要说:尽量去爱他们吧。

首先,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他们,将他们一分为二,即使不是平均分,只要能分出一点优点来就成。我想一个人不致于什么都不是吧。我的“差学生”中就有不少优点:有的助人为乐,总替他人着想,因此往往顾不了自己了,也许有多管闲事之嫌,但他(她)毕竟有着善良友爱的品德;有的侠胆仗义,有不公平的事就“拔刀相助”,一副热血心肠;有的身怀“绝技”,在一些比赛中我们往往要靠他们来为班争光,如运动会、文娱比赛等;有的对老师交给他(她)的事极其负责,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注:学习待定)。他们或多或少应该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因此,我经常在班中强调所有同学都不得歧视或侮辱他人,尊重他人是每个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对于那些同学,我认为通过由此及彼的迁移,效果比较好,即先肯定好的一面,然后引导他(她)以这种方法或态度或情感去做另一件类似的事,再过渡到其他事。

第二,要因人而宜、因时因地而宜教学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自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是后进生,他们的侧重点不同,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学习成绩差也有多种原因,有的学生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学生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有的同学是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等,我们不能一刀切,需要相机教学,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减免”作业或改换简单的作业,这样,当我们看到他们能做好简单的作业时,至少也可以平心静气多一份认同或爱意了。

其三,不断“磨”“练”。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想我们要的是他的“磨”功,学生最怕你跟他(她)“磨”,你若盯住不放,日夜消磨,他(她)的沉疾应该是能磨平的,只是它需要的工作量、时间实在是太多了,若不是对他们这些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做不到的。反复叮咛、反复念叨、反复检查、反复督促,做一名地地道道的“唐僧型”教师,这样,每当他(她)的不良行为一出现,你就念叨一遍,直到他真正记住不再违禁为止。

再回过头来,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那么,我们开头所说的学生叫老师的事,就不会再出现“好学生”不像“好学生”的样子,也无愧于“差学生”对我们虔诚的敬意了。我喜欢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它是我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动力,学生本无好差之分,只是听多了看多了便也写下了,孩子们的差异让我感到了生活的多姿,与大家共勉。

学习贵在质疑

“学问”,就应该多学多问,问就是要质疑,只有发现问题,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学问才能有进步,所以学习贵在质疑。

人们将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所以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有不知道的地方,而质疑就是探索知识的一种途径。基于这点,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事实的确如此:达尔文如果没有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对《圣经》中的“神创论”提出质疑,就不会有“人猿同祖论”的诞生;如果哥白尼不怀疑“地心说”,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

可是我们的许多青年人并不善于质疑,更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书本上的内容是对的,凡是书本上的东西也是对的,凡是前人说的的,就是正确的。他们过于依赖于书,崇拜前人,不敢越雷尺一步。事实上,这些人不可能有创新。像这样的人多了,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

即使我们的质疑是错误的,不对的,那也并不是坏事。敢于质疑,就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而那些敢疑不敢言的人也只有将疑问永藏心底。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增长知识,就必须质疑,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有进步,才能打开科学的大门。

创造力的失落

有人曾说:“如果你想做难题,十个美国人比不上一个中国人;如果你想搞创新,十个中国人比不上一个美国人”。这里就是讽刺中国人的思维创新能力太差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的创造力失落在何方?

如果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要从对孩子们的教育说起。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紧紧地盯着那标准化试题上的分数和答案!考试、竞赛、学习、作业,这四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当代学生的肩上,把他们的生活空间塞得满满的。再加上双休日上课、晚上补习……那些分数主宰着他们的一切。既然有“标准”可循,于是,老师便搬来教参,大声朗读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编写的“陈词滥调”,学生便飞快地做着笔记。教师从教参上克隆知识,学生又一字不漏地将它们拷贝到笔记本上、试卷上。这分明是一种“双重的拷贝”,想都不想就复制到自己的脑子里去了。这怎么能创新呢?就拿我来说吧。几年前,我拥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喜欢做实验和阅读。就在六岁那一年,我还研究出了一个“数字陷井”。并且作文是想写啥就写啥,写啥像啥,捞个全国奖只是轻轻松松地写几张纸的事。可现在,我已经没有时间做这些事儿了,由于年纪小,付出的比别人多几倍,奥赛成了最头痛的事,作文水平也在下降。教育对于我,带给我的只有这些,还迫使我失去了我丰富的创造力,怎样才能做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呢?

失落的原因已经找出来了,假若要继续追问我们的创造力失落在何方,我们还得把目光投向书本里。请您想想,在介绍中国古代各种优秀作品及大发明,优秀建筑物等的书里,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值得我们骄傲。”乍一看还不知道其中的玄乎,细看之下,才觉出这是一种自欺欺人满足的旧思想。孩子们看了书,书把这种思想灌输到他们的脑中,就相当于慢性中毒。有了这样的基础,到六年级再受压力,严重的会导致儿童的创造力完全丧失,永远只会可怜地拜倒在那些名家的脚下,却从未想过去超越他们。

答案已经出来了,我们的创造力是失落在了对孩子的压力与自我满足中。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但直到今日,是否每一个人都能深刻地认识到它的警策意义呢?

谁能替我们的民族找回那失落的创造力?我们期待着回答。

观察日记

观察目的:为了强调主题,实地观察在顾客心目中到底是中国商品好还是外国的好。

观察地点:兰溪城东市场某手表柜台。

观察人物1:店主,约摸3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短发,致命法宝:一双尖锐的眼睛,能察言观色,一眼看穿顾客的心思。还有一脸春风般的微笑,格外地吸引顾客。

观察人物2:顾客,一个年过半甲的老爷爷,牵着孙子,到柜台是为了修自己的老牌手表,和店主侃侃而谈手表的历史。

观察人物3:老爷爷的孙子,约8岁左右,目的是买手表。他撒娇要买有米老鼠图案的手表,纠缠不休。

我悄悄躲在手表店旁边的礼品店,一旁表姐正在选礼物,我缄口不语,默默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老爷爷牵着他的顽皮的孙子,在几个柜台前犹豫不定,最后还是决定到那阿姨的店里去一览上下。

店主接过老爷爷的手表,里外仔细揣摩打量了一番,惊诧地问:“这手表有好几十年了吧!”说完,抬头看着老爷爷。老人写满皱纹的脸松弛了起来,他骄傲地得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就买了它,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是老牌子了,现在大概是碰水了!”一旁揪着衣角的孙子时而看看柜台里的手表,时而又低头沉吟着什么。老人斜眼了看着柜台里各具特点的手表,上面满是些密密麻麻的英文。他皱起了眉头,深邃的眼仿佛在回忆漫长的过去。他感叹了:“现在的手表真是五花八门,以前那些老牌子都找不到了!”店主点着头,精明地划算着:“这手表你下午来取吧!你孙子要不要买一只,最近的新货卖得很好!”小男孩猛一抬头,瞪着大眼睛,摇晃着大脑袋,开始精细地挑选。他一眼就盯住了一只米奇的手表,焦急地对爷爷说着:“爷爷,快给我买,我就要这只了!”而他爷爷似乎不太满意他的决定,严厉地说:“这种手表不好用的,换一只,喏!那只蓝色的,你表哥卖过,还是杭州的!”“我不要,我们班的同学都有的,就是这个有米老鼠的,他说是他妈妈从外国带回来的,我就要买这只!”小男孩带着哭腔“央求”着。老爷爷朝他狠狠地瞪了一眼,一边店主竭力护着小男孩:“这个手表款式是外国进口的,这几天特别好卖,你就让他买吧!”“我呢,外国的东西还是不太信,这么小的孩子就戴着外国牌的手表,成什么了!”老爷爷反驳着。

事情白热化了,局面有点僵持。小男孩在一旁撒娇,摇摆着身子,不情愿地看着那可爱的手表。那米奇表上有一只活灵活现的米老鼠,外表镶括着一层淡淡的金边,却闪闪发亮,秒针嘀嘀地不停地走着,似乎在催促着男孩。

而那蓝色的手表就逊色多了,既没有引目的外观,也没有可爱的包装,被抛弃在冷落中。我突然想起了有关的一些数据:在2002年中国进口手表市场,世界名牌——瑞士手表零售量占51.3%,零售额达到了84.8%。哈尔滨2003年度瑞士表销售额估计在1.8亿元人民币左右。最近,瑞士艾美“匠心系列”新型号手表又登陆中国了,可见,瑞士表已在中国市场稳固地立足了。尽管在国内市场上,国产表以70%的市场占有率顶住了洋手表的冲击,在“进帐”上却成了尴尬的30%。还有一个例子:从四五元到二十来元的石英表在市场上畅销多年,而中高档的机械表则成了洋手表的天下。我国不是钟表强国,仅处在全球钟表业金字塔的基座。处于金字塔尖的瑞士,年产钟表仅占全球产量的3%,却能揽下全世界40%的出口额。有些人责备一些“哈外”的人,中国人民偏向外国商品,这也是我司空见惯的,外国商品对我们来说是富有感召力的,它是新颖的化身,它让一些足不出户的人们慕名而着迷,渐渐地完全信赖,甚至已远远地超过了中国。畅销的中国商品是因为有忠诚顾客这一坚强后盾。然而,如果连我们这中国市场的主宰者也对中国商品失去信心,那么,中国的商品何以在世界这大舞台上立足?价廉物美是中国商品持久的公众形象,它让一些外国投资者倾倒,更让我们这些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骄傲,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从开辟丝绸之路那一刻到现在的繁华市场,它永远是别树一帜,永远是最棒的。现在呢?不仅要让中国商品再崛起,成为世界上销售量的“No.1",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鼓舞,相信中国商品,它会更棒的!

假如太阳老是不落山

亮亮喜欢黑色,尽管他今年才六岁。似乎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而黑色只象征着暴力,代表着恐怖。本来嘛,红花绿草蓝天,在孩子眼里该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啊!可亮亮偏偏喜欢黑色。

亮亮老是不和小伙伴一块儿玩,好像一只不合群的孤雁。因为那次亮亮用毛笔饱蘸墨水画了自己心中的太阳,小伙伴们都拍着手叫:黑太阳—731,亮亮的眼睛看不到,噢!”于是哄笑一声都跑开了,只留下将牙齿把下唇咬得出血的亮亮。亮亮的妈妈喊破了嗓子才在这片盛开着小花的草地上看到了儿子,望着儿子大大的眼睛里滚动着晶莹的泪珠,却强忍着不让它滴落下来,做母亲的心都碎了,如果可以让儿子像其他孩子那样成长,她甚至愿用生命去交换,可……心疼地抱着儿子回到家,亮亮却再也不肯出去玩了。

一天,亮亮又用毛笔画黑太阳,一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墨水从亮亮家住的四楼阳台流下来,嘿,这下不好了,正溅在从这儿经过的阳阳身上,顿时,美丽的花裙子……抬头望见一个小男孩正向下“望”着什么,气愤至极的阳阳,就上楼告状,“现在的孩子太调皮了,什么恶作剧都敢搞。”一面愤愤地想着,一下敲开了亮亮的家门。门开了,望着那个刚才正向下探望而此刻却在客厅摸索前进的孩子,阳阳呆了,原来他是……“真对不起,我家孩子……”亮亮的母亲欲语泪先流。阳阳终于知道:亮亮是先天性失明,亮亮的父亲硬是不要这个孩子,而亮亮的母亲怎忍心扔下儿子,于是亮亮的父亲抛弃了刚出世的儿子与产后还未复元的妻子。六年了,她不知流了多少泪,辛苦算不了什么,儿子的沉默却让她难以忍受,可只有光明才能驱散儿子心头的黑暗,光明哪里去找呢?昂贵的角膜移植手术费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所以……

不知什么原因,让阳阳觉得自己应为他们做点什么。阳阳有一种想法:一定要让亮亮快乐起来,因为阳阳与亮亮一样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只不过爸爸并不是不要阳阳,而是被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将阳阳拉扯大,就盼她成才,能够上大学,阳阳也争气,上学到高中,就像温度表掉进了开水中似的——直升,作为重点中学重点班里尖子生的她,看来考大学不成问题,只是今天,阳阳似乎踌躇了。

告别了亮亮的母亲,阳阳满腹心思地回家了。这天晚上,她失眠了。

那以后,阳阳与亮亮很熟了。周日阳阳经常带亮亮出去玩,给他讲故事,教他唱歌,他们一块笑,一块玩。亮亮开始变得开朗,他不再用毛笔画黑太阳,而是用阳阳送给他的彩笔画金色的太阳,因为阳阳告诉他:太阳是位慈祥的母亲,她把光和热给了她的每一个孩子,她希望他们都天天快乐。于是,亮亮常说:阳阳姐姐就是他心目中的太阳。

再以后,阳阳不顾老师让她免试进清华的好意,毅然报考了医学院,老师不解,同学疑惑,只有阳阳最清楚:她要献身医学事业,让和亮亮一样的孩子能够重见光明。

可事实终是不如人愿。阳阳还未踏进医学院的大门就被检查出患了和她爸爸一样可怕的病——癌症,可她依旧很坦然,很乐观——仿佛不是去见死神,而是去乐土。

这天,阳阳正在病房看夕阳,就见亮亮在他妈妈的牵引下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盆太阳花。

没有语言,阳阳默默淌着泪,滴落到太阳花上,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此刻,阳阳祈愿:愿亮亮心目中的太阳永远不要落山;亮亮祈祷:太阳公公啊,不要落山,这样太阳花便不会凋谢,阳阳姐姐也不会离开了!

又是一个晴朗的天,亮亮独自来到那块草地——那块曾经给过他光明与希望的土地,沉思着,想着阳阳,阳阳已与生命之神作了一个潇洒的吻别,将光明留给了亮亮——她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了亮亮。“回家吧,亮亮,太阳已经下山了!”妈妈说。“不,太阳永远不下山。”亮亮轻轻地说。

给招牌挑刺

如今在街上漫步,随处可见的便是那大大小小的各种招牌,它们或堂而皇之地嵌于高楼大厦,或被绑系于路旁的灯杆、电线杆上,或立于小贩的摊头,它们俨然已成为我们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招牌,与电视广告一样,是一种视觉语言,同样体现着一种文化,而我们身边的这些招牌的状况的确是令人担忧的。

首先,许多招牌都存在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到处滥用简化字,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错别字,什么“家用电”、“玻玏加工”、“欢迎会顾”,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与“简化字”相对应的便是繁体字,文字改革已经有四十年了,可有些人却总喜欢使用这些“古董”,搞不清楚他们是想卖弄自己的知识,还是为了增强神秘感,吸引顾客。可事实上,许多人不认得这些字,只好打消购物的念头,结果不是适得其反吗?另外一种不规范是书写的方向,一般都是从左向右,有些人却是从右到左,于是乎,“大放血”成了“血放大”,“老小无欺”成了“欺无小老”,这样还有人敢来买东西吗?

其次,招牌的内容上也存在着问题,其中多见于商品商标,“舶来词”现象严重,追求的就是那个“洋”味,明明是国产货,却要冠以什么“娜、莎、迪、克”……我们的汉语中有大量的词汇,不乏意义深刻、意境高雅之词,为何不能采用呢?我国民族工商业曾打出过那么多响亮的招牌,创造出很多著名的商标,可留到现在的又还有多少呢?这也可谓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怪圈”吧。

看到上面这些,我们不禁要问: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症结何在?归根到底恐怕还是一个素质问题,要看到,全民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还较低,很多人不能正确地运用汉字,规范汉字。另外,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左右了人们的思维,外国的什么都是好的,可事实上,外国几百年的文明史怎能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相比,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充分的理由去自豪的。

从以上根源的分析可以看出,招牌中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招牌的问题,它只是当今存在于文化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的一种表现。这个大问题便是我们的文化危机,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正在遭受威胁。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有外族入侵,可为何中华民族却始终屹立于东方?正是由于我们的文明和文化,反过来又将他们“同化”,征服了他们,使之融入中华大家庭中。可现在,我们的文化却在衰微,在遭受“同化”,这种威胁是危险的,也是实在的。我们绝不能使中华文化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来清理这些不规范的“招牌”。其次,也是最重要最艰巨的一步,便是提高全民素质,建立全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这些“文化病毒”无滋生之地。当然,这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相信“招牌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解决,这也是大家所衷心期盼的。

说“跨越”

飞奔,飞奔,提腿,蹬腿,腾空,跨腿,收腿,着地,一次漂亮的跨越完成了。

跨越是震撼人心的,是充满激情的,谁能说在看到奥运健儿跨过障碍赛中那高高栅栏的一刹不曾怦然心动,不曾为之动容呢?然而,真正的跨越并不只是局限在绿茵场上。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在达到某个速度之后,跨过某个障碍,进而跃入一种新的境界。这是一次性的改革,一种质的飞跃。

那么,如何才能跨越呢?原地不动地抬起脚显然办不到。慢慢吞吞地跑二步,懒懒洋洋地跳两下也不成。我以为要做到跨越首先要奔!大庆油田的开发结束了我国无油的历史,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的跨越,但实现这一跨越少不了地质工作者辛勤的勘探,更少不了以铁人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的艰辛劳动,这勘探,这劳动便是跨越前的奔。换句话说,奔是跨越的基础。没有奔,就无法摆脱固有的模式,进入新的天地,如同卫星上天,只有当火箭达到某一宇宙速度后,才能克服地心引力冲出大气层,飞向广阔无限的宇宙空间。

有了奔,是否就能跨出去,跃起来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跨得远不远,跃得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腾的那一瞬,蹬得是否有力,这里不妨说它是一种机遇,只有把握住机遇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只有懂得要把握住机遇,并且知道如何把握住机遇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哈尔滨有一位应届高中毕业生,他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高考前便已收到了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单,但他拒绝了,他要参加高考。当时,有人笑他傻,而我要说他才是真正懂得把握机遇,并且充分利用机遇的人。高考后,他以高分和曾列入保送名单的优势进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直读硕士生的行列。这样,他仅用别人拿大学毕业文凭的时间便可拿到硕士学位,越过本科生这一栏实现了从高中生到硕士生的跨越,无疑这一跨越的实现与他决定参加高考的用力一蹬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跨越后的着地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站稳了脚跟,才能继续前进,所以当实现一次跨越后根本不能骄傲,而是要站定后再向前奔,去实现下一次跨越,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最后只能被人们遗忘。

在时间的巨轮正驶向2000年的今天,世界瞬息万变,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经济、国防、工业、农业、铁路、公路、电力、邮电、航空,从尖端科技,到居民生活,有多少障碍等着我们去跨越?21世纪是我们这一代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是我们的竞技场,那么就让我们奔起来吧,努力学习,让21世纪的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跨越各种障碍,走向辉煌。

话“圆”

圆,一直是我最为钟爱的图形。咿呀学语时,圆是妈妈红红的笑脸;垂髫之年,圆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伴着我童年的快乐;圆曾是爸爸嘴里吐出的一串串烟圈,深为它的无尽变幻而折服;长江拍浪时,圆是救生圈,使我免受溺水的苦楚;饥肠辘辘时,圆是甜甜的月饼,令人回味无穷。对圆的执著热爱伴我走过了17年的岁月。其间,也曾仿效古人,对着清冷夜空中的圆月,唏嘘不已,洒下几滴颇不值钱的眼泪,不久便觉得很无聊;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界不可更改的规律,又何必为此伤怀,而陪上眼泪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圆的浅薄认识,使我对自己颇不满意,我迫切希望感知圆的真谛。偶然欣喜地寻到一位在高考试题中沉浮的学子,将圆视为老驴拉磨留下的不灭印迹,令我拍案叫绝,但不久,我便觉得这种虽然十分贴切的比喻贬低了我所钟爱的圆,令我愤愤不平。

终于,时隔不久,我便在泰山玉皇顶上观赏日出,领略到圆的真正神采。起初,东方还是灰白的,茫茫的云海,令人如同置身于雾霭濛濛的小岛;突然,在东方,一片红光,揭开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再接着,海勾力士扫清了它最后的阻碍,圆颅的火焰,一探再探地跃出云层,翻登上云背,临照在天空……玉皇顶上顿时沸腾起来,洋溢着赞美的颂诗,初升的红日的神光已普照四方八隅……

这才是真正的圆,这才是真正拥有雄浑气势的圆,朝阳升起在东方。这轮红日不正是我伟大的祖国吗?曾经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终于盼来中国共产党。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迎来光明与黑暗交替的一刹;公元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誓,使红日升起在东方。“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全国人民经过45年的艰苦奋斗,在废墟上建立起一幢坚固的社会主义大厦。红日普照,也难免会引来乌云,但我们坚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社会主义中国这轮红日始终高悬在东方,照亮中国人民前进的路!

圆,让人感受团圆的喜悦;让人领略墨守成规的悲哀;我钟爱圆,此志不变。

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漫漫长夜让人备感压抑。然而黑夜过后总有黎明,圆圆的红日也一定会临照在长空。这是积蓄在我内心深处的圆,世界东方升起的不落的太阳。

而今课堂中莘莘学子、若干年后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都应深爱这高悬的圆,都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去镀亮龙的图腾,让这轮红日永远不落,永放光芒!

肩膀

人人都有一副肩膀,或敦厚或结实,或孱弱或单薄。在人头攒动的拥挤街头,投眼望去是一副副参差不齐的肩膀。多愁善感的诗人,遐思深远的哲人都曾对肩膀产生过无数的联想,赋予过无尽的喻义。透过肩膀看到的万物之灵不再是躯壳,而是人的灵魂与伟大!

肩膀是信心与勇气的表现。当年外国人狂妄的叫嚣:“中国无原油,非靠进口不可!”是铁人王进喜和他的伙伴们,用那结实得像座小山似的肩膀,扛起了大庆油田的钻架,扬起了中国人豪迈的志气。人们亲切地唤这口田为“争气田”,王进喜也和他的肩膀一起被人们永远怀念,载入了新中国的史册。

肩膀是斗志的表现。人的皮肉可以绽裂,形容可以枯槁,但是正义人士的肩膀,乃至肩膀下那颗怦怦跳动的炽热的心却永远不会屈服。李大钊用他的“铁肩”,更用意志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怀抱着对革命事业的坦诚与共产主义事业的向往,至死不渝。他的铁肩激励了多少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献身于革命事业。那柔弱而刚毅的刘和珍君,令人敬仰的左联五烈士不都是我们所应缅怀追思的吗!还有朱老总更用他的肩膀,扛起了井冈山的“扁担”,点燃了燎原星火,翻开了现代中国的崭新一页。

肩膀是力量的象征。敦实宽厚的肩膀常给人以安全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无畏的解放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义无反顾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用一尊尊肩膀架起了一座座人桥,那虽不是桥,却胜似桥,那肩膀虽不是桥墩,却比桥墩踏实千万倍。在前不久的抗洪救灾中,又是解放军,用他们的肩膀搬沙袋,阻洪水,救灾民,放救济。哪里有他们的“肩膀”,哪儿就有人民的安宁。这种肩膀能不令人敬佩吗!

肩膀是基础,是垫脚石,是迈向明天胜利彼岸和攀登高峰的起点。牛顿说过,他不过是一个站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起了一两颗贝壳,是因为踩在了前辈巨人们的肩膀上才使他看得更远。肩膀是新一次飞跃的襁褓,是下一次成功的酝酿。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用他那极富力度的肩膀为我们托出了祖国的明天,高瞻远瞩地勾勒出了“四化”的蓝图,倡导了举世瞩目的改革,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挑着十亿人的嘱托,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中国的大车在他一声令下开始加速前进。人们亲切地唤他“小平,你好!”

肩膀,实在给人很多的启示,它像一本虽无声却胜有声的教科书,又像一支无律却令人激越不已的乐曲。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的春风业已拂遍神州大地。我们每个时代的幸运儿,是否也该用自己的肩膀为祖国的大厦添上一块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我们十一亿人的肩膀为祖国的明天托出一轮崭新的红日。“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后人缅怀他们的先辈时,也能念起我们的“肩膀”,也能忆起我们的贡献,虽不能名垂青史,却也无愧于人生,一样能万世流芳,留取丹心照汗青。

加减乘除

当了这么多年学生,四则运算的题目已做过不知多少道。一个个数字用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相连,便可得出许多不同的结果。日日做着这千变万化的题目,一天我忽然领悟到人的一生便如四则运算的题目,其中充满了“加减乘除”。这“加”和“乘”分别代表小小的成功和极大的成功,而“减”和“除”则分别代表小挫折和很大的挫折。而人度过其一生便如在做一道长长的四则运算题,要想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不可能全由“加”和“乘”来连结,也不可能始终只有“减”和“除”,我们要正确的对待这“加减乘除”,见“加”和“乘”不可乐极而傲,逢“减”和“除”不可悲极而馁。

曾听朋友说,他亲戚的一个孩子平时学习极好,老师、家长都很喜欢他,对他期望很高。后来他参加了高考,自我感觉不好,整日忧心忡忡。后来别人陆续接到录取通知书,而他没有,他绝望了,便以自杀给自己一生画了个句号,而第二天他的录取通知书便寄来了。可悲呀,本来这学生享受着“加”和“乘”,他也本可以继续他那种“运算”,可他却被他自己所打倒,给这道题加上了一个失败的得数。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这惨痛的教训中领悟到一些东西吗?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对自己的信心,你就不可能做好生活这道题。

大家一定都知道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可以说是命运多舛的。他经历了多次在爱情上的失败和折磨,接着他又受到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他的听力逐渐丧失。这对他无异于一个大大的“除”,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意味着他将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绝缘。可人们看到贝多芬没有倒下,他在他那沉默的世界里,用他炽热的心创造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曲,他奇迹般地将“除”转化为令人赞叹的“乘”!贝多芬靠的是什么?是毅力。只有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才可以处理好生活中的“加减乘除”。

要成为生活中成功的演算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对真理执著的追求精神。众所周知,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可哪知当初他做实验时,他每天在日记本上记载的实验情况,都是用“NO”代表失败的,就这样他记下了上千个“NO”,也就是有上千个“减”,有多少人能忍受得了这上千个“减”呢?终于有一天,他的实验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个线圈掉进磁场,他发现产生了电,多么漂亮的“乘”啊!如果法拉第像那位因高考失败而自杀的学生一样易于灰心气馁,那他还不知应死多少回呢。诚如是,他也就永远不可能得到真理的青睐。法拉第便是用执著的追求换来了生活中的美果。

有一些人相信老天掌握人的命运,怨自己命苦,恨老天不长眼,可我不相信。生活本来不可能一帆风顺,马克思曾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崎岖的小路,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而我想说生活中也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既自信,又有顽强的意志,又有对真理的执著追求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人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朋友,用你的热情去对待生活,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加减乘除”,你就会在演算生活这道题时有出色的表演,得到成功的答案!

只要尽力了……

一支蜡烛在黑夜里燃烧,为行人照亮夜行的路;

一片绿洲在沙漠中静静地等待,为饥渴的游人奉上一丝甘泉;

一朵鲜花在乱石峭壁上悄悄地绽放,为苍茫的悬崖展现一丝生机;

或许,蜡烛会被狂风吹灭,绿洲会被沙尘淹没,鲜花会被恶劣的天气摧残。但是它们无怨无悔,因为它们尽力过,曾经用生命装点了世界。

的确,人生也一样,在生命的旅途中不可能事事顺心,处处如意,而且会存在许多挫折与坎坷,但只要自己尽力、尽心了,那么失败将永不会把你打败。如果对于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那么当你回首往事时,将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相反你将会无愧于人生。

在平常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不顺心,对乐观者而言,这些“小坎”只要自己尽心、努力就能“跳”过去。但对于悲观者,他们只会怨天尤人,懊恼丧气,毫不知怎样才能解决问题。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尽力了,那么就要相信这就是最好的。即使失败了,只要自己尽心过,那么就无愧于自己,告诉自己“下次我会做得更好”。正如爱因斯坦一样,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虽然仍是很糟,但对于前两个而言,这就是努力,这就无愧于自己。

只要自己努力了,那么在秋天你就会有和别人一样的收获,甚至比别人更多;

只要自己尽力了,那么你就不会害怕失败,而会坦然面对,并化之为动力;

只要自己尽力了,那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将不属于你;

只要自己尽力了,那么请相信自己,并自信地大喊:“我能行!我会赢!”

为什么她们不能受到一样的待遇?

有许多人都很贪生怕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而不顾别人、集体和国家好好的。但你曾想过,动物、植物也是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有它们最有活力的时候,哪怕是我门身边的每一物,它们也同样和人一样,有“出生”和“逝世”的。

星期五,是我每次回家定的“疯狂日”。爸爸、妈妈帮我和弟弟付钱、当司机我们痛快地玩。我们开着车在路上时,忽然看见一只“中年”狼狗在马路中间被车给轧死了。我看了,脑边一阵怒火,真想大哄出来:“是哪个混蛋干得,他虽然不是人,但也是生命,也是值得我们关爱的,如果我们对待你也这样,你会好受吗?”我痴痴地看着那只可怜巴巴的够,他肚子里的肚肠都看见了,我真不忍心看它第二眼。

我还经常看见一些小朋友,特别是男孩儿,常常调皮捣蛋,玩“疯”了就乱冲,脚下也不看看是什么,是那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嫩生生的小草,就被他们踩得久久弯不过身来,那祖国要发展要绿化还拿什么来建设?建设好了拿什么来保护?

对于我们用的吃的,我们要是不保护也是不行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电脑吧,它刚刚买来的时候是多么干净清爽,看上去就像一个很有修养,有很好的道德素质的人。没有丝毫的脏,更不用说是有病毒了。但有些破坏者,一点都不珍惜,还去故意搞破坏,弄得那抬电脑好像是个半死不活的人,想启动也启动不起来。

我们不能虐待身边的每一物,因为它们还都有自己的好处!

没有季节的蔬菜、水果

大年三十除夕夜,我跟着爸妈到爷爷奶奶的家吃团圆饭。还没进爷爷家,便能闻到奶奶炒菜的香味。我老远就高喊着“爷爷——奶奶——”。进了家门,我向爷爷奶奶们献上祝福后,便一屁股坐到大圆桌的椅子上,等着吃团圆饭了。

大圆桌上各种佳肴真够丰盛的。大鱼大肉,虾啊蟹啊,且不说。光瞧瞧这些翠绿绿的小青菜、菠菜、青椒、黄瓜,酱紫的茄子堡,飘红的西红柿汤,嫩绿的四季豆就足以让我垂涎欲滴了。

吃着热腾腾的饭菜,看着喜气洋洋的电视节目,我们一大家三代人可开心啦!大人们边喝酒边聊天,说着说着,爷爷奶奶便谈起了他们小时候,我坐在那里,只有当听众的份儿。听爷爷奶奶说,以前过年,鱼啊、肉啊想都别想,蔬菜也就是萝卜、马铃薯等几样,大冬天,哪有这么多、这么新鲜的蔬菜啊。如今,社会进步了,这菜也不分季节了,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买。

酒足饭饱之后,阿姨又给大家端上了水淋淋的草莓,鲜红的西瓜,新鲜的桂圆,营养丰富的弥猴桃……这那里是过年,简直是“水果大会”。看到这么多水果,我学着爷爷刚才的样说:“科技发展,水果也没季节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爷爷严肃地说:“难道我说得不对吗?小家伙,唐朝杨贵妃当年在北京,为了吃上广东的新鲜荔枝,你知道累坏多少马、多少人吗?你们这些长在幸福堆,泡在甜蜜水中的小鬼可真幸运啊!”我机灵地说:“爷爷奶奶长命百岁,也可以享受这些幸福吗!”

在笑声中,在团圆桌上,我不仅吃上了没有季节的蔬菜、水果,而且明白了这没有季节的蔬菜水果中所包蕴的幸福与智慧!

农家饮水机带给我的思考

新学期,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社会见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特意为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安排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活动地点是远离城市的一个偏远农村——乍山。三天的活动的内容就剩最后一项——社会调查了。参加完陶艺制作活动后,老师招呼我们准备好笔和本子,走进农家采访。

我们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飞出基地大门,前呼后拥地跟着老师走进了基地周围的农家里。见我们这群城里来的小学生上门采访。乍山的许多叔叔、阿姨甚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你瞧各种家电、家具应有尽有,家家户户房子都装修得富丽堂皇,在城里能见到的,在这儿样样不缺。许多家庭比城里人还幸福,住的是三层楼,独门独户,房前还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要是在城里,这样的房子就不叫“房子”,而改叫“别墅”了。

我们走了近十户人家,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几乎每户人家都有饮水机。这使我感到很吃惊。远处有山,周围有田,有桥、有水,多好的一个环境,为什么要添置饮水机呢?

我们采访了几位叔叔、阿姨,他们告诉我,现在农村是比以前富了,可环境污染也比以前严重了。井水、溪水、河水除了可以洗洗东西外,已经不能喝了。

听了他们的话,我们又赶紧去乍山村最大的一条河边实地考察。还没到河边,远远便飘来一股浓浓的腥味、臭味,我们连忙直捂鼻子。走到河边,只见河水发灰,河两岸到处是垃圾、塑料袋、各种牲畜的粪便。望着眼前的这一切,我真为小河难过。

农家饮水机啊,你虽然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但你也是环境污染的信号。

目的、过程与结果之辩证

目的与结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的乃是自己所愿,但尚未实现,或未必能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结果就不管你愿意与否,意料之中还是出乎意料——现实已经在那儿摆着。

而过程,本来就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倘若目的未实现,我们就常说这件事情,这个过程“没有结果”。然而事物无不处在无尽的因果联系之中,只要一有过程,某个结果的出现便成为必然;不过有时结果并不跟目的一致,我们就经常把这样的结果忽略掉了,说它没有。

由此我们可以说,过程是一个方向不确定的矢量;它的方向最初指向目的,最终指向结果。那么对于人生来说,目的应是第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过程最初的方向,而没有最初的方向,过程这个矢量就无法形成;并且,目的可以使人时时确定和修正过程矢量的方向,从而使最终的结果和最初的目的这两个点的坐标不致相去太远。

然而这时的“确定”和“修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出这个矢量绝不像拿尺一比一划,再添个箭头那么轻松。我们说目的是第一重要的,而过程是第一艰难的,这其中又以过程开始时的确定和修正最为艰难。因为开始时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角度偏差,最终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之间就可能出现一个可怕的距离,这就是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万事开头难”,或“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之后,在过程行进当中,目的是第一重要的。如果最初的目的定得不切实际,那么就算穷其一生,可得结果与目的之间仍相隔n个孙悟空翻筋斗云的路程(n>1)。在定下正确的目的,完成艰难的开头后,第一个需要的是愚公移山般的恒心。如果觉得移山这个目的本就不切实际,那就以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为样本好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旦认准了一个目的,最好一条道走到黑(前提是目的正确)。刚才说过,这是最艰难的,而人一生精力有限,经得起多少次这样的折腾呢?

有了恒心,接着就要实实在在地行动了。这需要不懈的奋斗和创新。可以看看长城或金字塔的修建,你若说那是奴隶被迫做的,不是他们自己的目的;那么河南林县修红旗渠,这个在中国知名度与前二者相差不太远的事实,总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吧?这就叫锲而不舍,不但有恒心,而且实干,结果金石都能凿成一个洞一个洞的。

还有一点,努力不应惧怕悲剧。经常地,结果与目的相差太远,甚至南辕北辙,整个过程的矢量就成了一场悲剧。然而有些悲剧往往因悲而壮,因壮而美,因美而有价值。尽管矢量的方向没有指向最初的目的,但所指向最终结果的价值有时甚至大于目的。如孔子,当诸侯忙着争权争地时他还抱着《周礼》不放,总想找个地方实施它,恢复它,但终于还是不行。可谁也无法说清孔子一生的过程矢量最终指向的那个结果的价值,尽管还是有人不解地问:“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但只要结果的价值被大多数人肯定就够了。夸父和西西弗斯也正是如此。

然而,经历了悲剧的人不免遭受折腾,于是一些人老是拟定一些庸碌的目的,颐养天年。天年不是不可养,但是,假如我们登上历史的高台,对这群人进行一个预先的俯览,会发现每个人都如同一颗星,大小难辨,但明晦迥然!

有人愿意庸碌地定目的、画矢量,长长的,连结一个庸碌的结果,那么他们尽可以晦暗而硕大地呆着;我自当明灿,当然也希望大些,这样可以让光芒辐射得更宽。

小疑大悟

大千世界事物缤纷,我们往往会不断地对某些事物产生疑问,然后在疑问中求知。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吗?一只小小的蜘蛛曾经启示我,有时小疑也会大悟的。

还是小女孩时,我曾被蜘蛛叮咬过,伤处骤生大疱,打过针,消了炎,好了,却留下难看的疤。从那时起,我看见蜘蛛就讨厌。一看到蜘蛛网,我就马上弄掉。

一天,我在面盆中发现了一只蜘蛛,一盆洁净可用的水被它给污染了。消灭它!于是,我挽起袖子舀一杯水,用水柱击打它。它承受着冲击,如同人在海底行走。看着它沉在盆底一副受挫的模样,我心中掠过一丝快感。就在我以为它已上西天会在佛祖面前参我一本的当儿,它竟然动了!还是以梦芭蕾式的舞姿,媲美海底居民般的泳法在游,向上,向上……我此时已是目瞪口呆。一只小小的蜘蛛能够创造奇迹?我有些怀疑。

我再次拿起杯子,用水柱击打它,它凭什么在数秒内自学成材,而我却当了十七年的旱鸭子!它又沉入盆底了,我静静地等待。它沉在盆底一动不动,一动不动。它真的死了?

我仔细地观察它,它那略带花纹的褐色身体,金色的八条长腿,这明明是法布尔所说的“上帝创造的艺术品”,人们怎么会认为它丑陋呢!我第二次用水柱击打它,并不是真的因为它的求生本能和争风吃醋,而是想知道这只蜘蛛的生命底限。我是第一次感受到科学家为什么热衷于以动物的生命做实验,因为生命会给你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创造的活力。一个为生命激越拼搏的身影,一个为生命唱起颂歌的身影,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对蜘蛛生命力的疑惑,竟使我的情感转变了。我伤心起来,泪一滴一滴滴入盆中,由波心荡开,泛起朵朵涟漪。Godopenmyeyes!它终于动了起来,缓缓地、缓缓地,像使不出力气来。我此刻心中溢满的,并不是对死的等待,而是对生的渴望。“加油、加油,快爬到盆边上去!”它快步地朝盆边冲去。可由于盆壁太滑,它还没与盆壁呈夹角90度,就一个大栽葱,摔成了个八爪鱼,它张牙舞爪的形象把为它担心的我一下子逗乐了?它不停地往上爬,跌下来又爬,再跌再爬……

此刻,我再也笑不起来了。我想起了威灵顿将军与蜘蛛的故事。据说,威灵顿将军就是从蜘蛛一次又一次将被风撕破的网重新织起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中得到启发,从而在决定性的一战——滑铁卢战役中,使从未尝过失败苦果的拿破仑滑了个大跤,从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小小的蜘蛛给我做了两次精彩的生命演讲,使我惊叹、折服。

我抽干了盆中的水,决定放走它,让它去寻找生命的乐园。在放走它的那一刻,我心中怀着的竟是朝圣的虔诚、人类的真爱……

我曾对蜘蛛的生命力感到怀疑,可它一次又一次的“起死回生”,使我惊奇。

我带着遐想进入了梦乡。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蜘蛛,编织着网,几度被风吹破,被雨淋垮。啊!我终于编织了一张结结实实的生命之网!晨练的钟声将我惊醒,我跑到面盆旁,发现蜘蛛早已在墙角编织好它的网。那网状的蜘丝在霞光的映照下,五彩斑斓,煞是美丽。啊!小蜘蛛,你编织的何止是一张网,你编织的其实更是一种精神,一种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雄狮会让你产生敬畏,天鹅使你备感纯洁,海豚使你顿生灵感,而小小的蜘蛛却使我在人生路上面对艰难陡增勇气!

原谅是本书

原谅是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翻开它,扉页,却只有四个字:原谅有度。简简单单四个字,却又好像有许多深奥的东西,让我一下子竟看不懂。算了,别管了,往下翻。

第一页,家中一幕。孩子站在妈妈面前,低着头。妈妈望着孩子,脸因为生气而涨红,目光,气愤中又含有惋惜。孩子开口说话了,声音低低的,只有三个字:请原谅。

再翻数页,都是类似画面。最后,竟是一份流水账。

1月8日,打碎妈妈心爱的花瓶,请求原谅。

1月9日,和表妹争看电视,受爸爸批评教育,请求原谅。

1月11日,作业迟交,请求老师原谅。

……

顽皮的孩子总在乞求更多的原谅。

顽皮的孩子在父母、老师的原谅中不断成长。

再翻一页,咦,那不是我的好朋友青青和帆吗?他们怎么会在这本书里?

哦,明白了。初中时,他们因为一件事大吵一架后,几年都没讲过话。上高中后,终于有一天,青青主动给帆传纸条,写道:过去的事请原谅,我们和好吧!于是,他们又成了好朋友,而且关系比以前更好。

哦,原谅是友谊的基础,原谅让友谊更牢固。

再向后翻,是电视剧《蓝色生死恋》中的一个画面。一个美丽的夜晚,在路边长凳上,恩熙与俊熙互相用手按住对方的头,说道:我赦免你的罪。

这是爱的原谅。

继续向后翻,这一页上记载着日本战败后,周总理没有要日本的赔款。这是为了中日关系作出的伟大决定,这是最伟大的原谅。

下一页,很奇怪,印着这样一行字:这本书本该到此结束,但还有许多不得不说的东西,请继续看下去。严肃的字体让我很好奇。

向下翻,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因自己的狂妄自大,不听王平劝告,导致街亭失守,蜀军陷入危机。这时,诸葛亮无法再原谅他了。

确实,某些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再往下翻,是影片《我的1919》中巴黎和会上的一段。中国代表顾维钧的慷慨陈词:“大会作出的不公正决议,让我感到无比愤怒。这,我们不能原谅,全中国人民都不能原谅。”

果然,下一页便是“五·四”运动的图片。

再继续向后翻,却是一些新闻报道。有日本教科书事件,还有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看那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虔诚的样子,让人不由怒火中烧。这,我们也绝不能原谅。

后面,就是亚洲各国的抗议和谴责。

再往后,有美军的狂轰滥炸、伊拉克的一片火海和无家可归的难民,后面有许多国家的反战游行。

再往后,是工厂的浓烟、汽车尾气和毁林开荒的情景,后面就是日益扩大的沙漠和日益浑浊的河流。

人类也在犯着许多不可原谅的错误。

终于翻到了最后,是张白纸。面对着纯白的纸张,我不由扪心自问:我做过些什么?犯过什么错误?改正了吗?我可以原谅自己吗?对亲人,对朋友,对身边的人,我做到宽容了吗?对世界局势变化,我能保持正确的判断力吗?

看完这本书,我到底学会了原谅吗?

我想,我学会了,至少,我看懂了并记住了四个字:原谅有度!

过河之卒

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

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

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

也没有逃脱的幸运。

我像是一颗棋子,进退全由你决定,

我不是你眼中惟一将领,

却是不起眼的小兵。

——《棋子》

与王菲绵里藏针的落寞声音分别已经许久了,这首《棋子》,是她早期的作品。还记得第一次听时的柔肠百转,那一寸寸弥漫在空气中的深切而又无奈的悲哀像千万条游走的绳索,将我牢牢缚住,至柔却又无法挣脱。

其实我在下棋方面是个白痴,除了五子棋还勉强过得去,对于象棋,知道的就仅有“马走日,象走田”或是“当头炮,马来罩”之类的浅显规则。印象尤深的是第一次和爸爸下棋,当我想令过河的卒子后撤时,他郑重地告诉我:“过河之卒,有进无退。”“有进无退?”我不解地问:“那不是死路一条么?”“不,有时候过河的小卒可以当车使呢。”爸爸笑着摇了摇头。“做了过河卒子,只得拼命向前。”我不知道这话所表现的是不可挽回的绝望,抑或是曙光在前的希望。不过,绝望是最完美的等待,等待是最漫长的绝望——都一样,全都一样。为了能把对方的将领消灭,每只卒子都视死如归地在战场上冲杀,即使是同归于尽,亦在所不惜。

从小,我便是个不聪明的孩子。数学题做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懂,物理题问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会。可是我不曾绝望,因为从来就不懂绝望是什么。直到临近中考的那个学期,在一次次动员大会分析形势的狂轰滥炸和家长老师不厌其烦的教育下,我终于明白自己成了一只小小的过河卒子——其实我一直就是,只不过自己从未发现而已。考上一所好高中,是我惟一的理想和目标。可是究竟为什么?我没有,也不给自己时间想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疯狂地做题,累了做,困了做,绝望了的时候还是在做。我企图用做题来填满内心的空虚。曾经一百多个万籁俱寂的深夜,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被柔柔的灯光笼罩着,冲一杯浓浓的不加糖的咖啡,大口大口地咽下去,然后任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吧嗒吧嗒”地滴落在本子上,也不去擦,只是透过朦胧的泪眼,看着本子被浸湿一片,继续奋笔疾书,纤秀的钢笔字被泪水化开,模糊着蔓延。

爸妈都说我那段时间瘦得厉害,人也安静了许多。我是累得不愿讲话,也不敢讲话,怕一开口便泄了气,怕绷紧的弦突然断掉。

可是渐渐的,我的学习有起色了,原本怎么都弄不明白的数学题和物理题能迎刃而解了,在中考后的那天,我安安稳稳地睡到了下午。慵懒地睁开惺忪的睡眼,嗅着空气中浮动着的玫瑰的气息——妈妈才换上的那束玫瑰把整个下午酿得好香。

随手拿过一本堆在枕边的书,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令我觉得恍若隔世。可是我熬过来了!我这只过河之卒可以当车使了!我微笑着,并不急着下床,而是睁着眼睛想着那些问题。“过河的卒子不回头”,我不知道这是慷慨悲壮还是义无反顾。其实不仅仅是我,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只卒子,没有一个人能跨过两条相同的河流。因为时间总是流逝的,河水亦不会停滞,所以面对前面的目标,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甚至不能停止,否则,便会被后面接踵摩肩的人挤得掉入河中。

做了过河之卒,前进,便是惟一的选择。

最美在路上

人,行走在路上;时间的脚步,行走在路上;历史的车轮,行走在路上;世间的一切,都行走在路上。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路,或平坦或曲折或阳光细雨或荆棘丛生,有的路似乎永远也望不到终点。在路上的一切,有的是为了那路的终点,有的则在乎路的过程。终点的征服感与成功感,过程的丰富感与惬意感,究竟哪一种更为重要呢?

之一、驼铃悠悠

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曾几个世纪地来往于中国内地与西域之间,那驼铃声所带来的,不仅是丝绸之路的繁盛与辉煌,还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西域今天浓厚的文化底蕴。古时的丝绸之路,作为连通内地与西域的重要枢纽,其繁华是可想而知,各地商人的驼队带来异地的各种商品,品种繁多,花色多样。而西域与内地之间的交流也便在这悠悠的驼铃声中展开。内地的蚕桑丝织通过丝绸之路流入西域,西域的高昌乐也通过丝绸之路流入内地。各种经济和文化的相互碰撞,成就了丝绸之路的辉煌。

随着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新的道路的开通,辉煌的丝绸之路开始走向衰败,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虽然丝绸之路现在早已不复存在,这就是它的结果,但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对融合内地与西域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永远无法消失的,就如同那驼铃声,虽然早已耳闻不见,几百年来却依然在人们的心中悠悠地响起。

之二、反弹琵琶

如果说丝绸之路的发展如清茶一般韵味深远,那么当今的科学技术就似烈酒一般猛烈迅速。报纸上、电视上,无处不在报道新的科技成果:“克隆羊”的诞生、基因组密码的破译、新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然而,科技的发展速度太快,在前几年十分重要的成果,过几年便被新的成果所取代而被大多数人遗忘,它的结果的确有些悲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也曾经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也是历史的功臣。如果把它的产生、发展、灭亡看作一条路的话,产生是起点,灭亡是终点,那么它的最美在路上。

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无法预测它的尽头亦或是终点是什么,但我们只知道,在它的发展之路上,它展现出了最迷人的风采。

之三、我的思考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起点在脚下,终点在罗马,最短的路只有一条,精彩的路却不只一条。结果都相同,过程却各有不同。有的人在和风细雨中走过,有的人在狂风暴雨中走过,当他们到达终点,最令他们难以忘怀的恐怕还要属路上或精彩或浪漫或孤独或危险的种种体验,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亲身的感受、亲自的领悟,而这种路上的感受和领悟,往往比结果和终点更美丽更刻骨铭心。

所以我说,最美在路上!

问路·迷路

某君昆仲,皆余中学之好友。毕业后分离数年,关系渐疏。近日忽闻其犯事入狱,大惊乃登门造访,仅晤一人,自言其弟。余问其入狱之事,其弟乃叹,取余好友事发前所记日记。余往观之,但见墨迹各有不同,显非一时所记。现摘取数篇,以飨世人。涉及人名不便公布,悉皆隐之,其余一字未易。五月十一日识。

唉!大丈夫处世应该有一番作为,怎么偏偏我一个大学生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处于吃得饱却撑不死的状态,这怎么行?不过最近中国足球好像火起来了,当年我不是还上过几年裁判培训班吗?嗯,有希望,去考个裁判执照,当个黑衣法官,也是不错的选择嘛。明天去问问情况。

爽啦!

朋友多还真不是坏事,幸亏在足协那儿打点打点,不然,这裁判执照还不一定到得了手呢。唉!人太聪明了真是没药医。好了,再努把力,升个国际级的裁判当当,好日子就不远了!

对了,明天要给儿子买个玩具,给老婆买件衣服,这事可别忘了!

哨都吹了两年啦,嘿,终于给升为国际级的了!嘿,我那哨吹得啊,真叫公正。足协那边也挺给面子的,吹得好就升,不错不错。

怎么看那些国际级的吹哨连我都不如?明显的误判、漏判那么多!呵,看来我的水平真叫高啊。

马上就可以去执法有升降级的联赛了,想起来还真兴奋!那些裁判素质也就这样嘛。等我到了赛场,看我不拿个金哨回来!

现在吧,事业还算得上不错。记着,儿子要买新款山地车,老婆要买根项链,明天买了让她也瞧瞧,她老公本事大着呢!

太不像话了!真是太不像话了!

比赛前居然给我塞钱!把我看成什么了!这联赛,真黑暗!要不是看在那送钱的老总认错态度不错,我早告到足协去了!哼,堕落!中国足球就是这样堕落的!

儿子升上重点高中了,老婆却下岗了,不要紧,我有能力嘛!

怎么还是不够呢?唉!儿子上高中整天喊着这名牌、那名牌,老婆又吵着房子旧,真他妈烦人啊!要不,下次收个红包?

不行,我怎么真的就收了呢?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拿了人家的钱又不好意思好好吹,判了他们一个点球,哎哟,赛后都快被球迷骂死!

算了,只此一次,就当尽点做父亲的责任吧,给儿子买些名牌。记住,下不为例!

男子汉不让老婆孩子过上舒心的日子还算不算男子汉?再说了,每个俱乐部老总都送,我总得一视同仁吧!

舒服啊,车子房子,我终于都有了。看看房子吧,投影电视、真皮沙发、游泳池……老婆孩子看我眼神都变了,真舒服!这才是生活嘛!

真该感谢当初自己问出这么一条好路,哨子吹烂一点,家境就宽裕一点,何乐而不为?

糟了糟了,怎么好好的就东窗事发了呢?都怪那个该死的王八蛋吹出个什么11:2,悠着点吹嘛。现在悬了,足协火了,司法介入了,这可怎么办哪?

老婆,孩子,我对不起你们啊!全没了,现在全没了!是我害了你们啊!两年前,我问到了一条好路,可惜,我没有顺着它走下去。我,迷了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唉!这条路迷得我晕头转向,现在才醒过来。太迟了!我的一切都结束了!

老婆,记得告诉咱们的孩子,问对了路还要走对路,别学我,迷路迷得如此之深。

孩子,听你妈的话,爸这几年不能陪在你身边了,自己要懂得照顾自己。记住了,别迷了路!

交流

——文化发展的动力“你我各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便各有两种思想”,肖伯纳如是说。思想不是物质,物质在交换中保持数量的平衡,思想却在交流中丰富、沉积而变得更加深沉、完善。

古人将能与自己交流心声的朋友当作挚友,是因为这样的朋友可以与你共享精神财富,因而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慧。马克思撰写《资本论》,融汇了许多学者的思想,这是他与学者、大家在思想上交流的结果,他的著作也因此而闪耀着理智、科学的光芒。由此可见,交流之于思想,正如清泉之于树木,思想若是那水渠,交流便是源头的活水。有交流,思想才能不僵死,才能有发展,才能有创新。

然而,交流的作用绝不仅仅止于此,如果你能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品评我们的历史,你会发现,交流是文化发展进程的主流。文化愈发达,交流就愈普遍、愈频繁。宋词是诗词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与文人之间的交流不无关系。辛弃疾可谓豪放派的代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何等豪壮,他与婉约派词人互通诗章,互相品评、玩味之后,他的词中融入了柔和的格调,正如“春在溪头荠菜花”所体现的那样,使他的词风雄健而不强横,刚柔并济,使词的格调、意境得以在豪放与婉约中找到平衡,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因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宋词,既有“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的慷慨,又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淡淡的忧郁之美。试想若不是交流,何以能使后人得到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文学虽不是文化的全部,然而其他方面也如同此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水寒而知冬将至,文学虽只折射了交流在文化发展中的一小部分光芒,然而从这一线光芒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它的全部,又该多么灿烂辉煌。

从文化的结构上来说,思想是核心,由此辐射到文化的其他方面,诸如文学、绘画艺术等等,交流统摄了思想,并将它的光与热送到文化的每一个角落,交流由此控制了文化的全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流便是文化的一切,没有了交流,文化只是守旧僵死的模式;没有了交流,文化便无从健全完美,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发展。引用前面的一段比喻,那便是交流于文化,如同动力之于机械,翅膀之于小鸟了。

今日,中国文化正进入继唐宋之后的另一个高峰,交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显著。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上,有一种思想却颇有市场,那便是强调个性,强调独立。有个性,有独特的风格是好事,但并不意味着去封闭自我,将别人的意见拒之于千里之外。真正有独创意识的艺术家、思想家都从交流中吸取营养,王羲之学卫夫人的书法,学习前辈的技艺,最终独树一帜,号称“书圣”,他做到了“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而不是闭门造车。我们提倡的,便是这样一种独立意识,它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之上,借助其动力而自成一派。没有交流的个性,是愚钝落后的萌芽,只有交流,才能让这世界更加丰富,更富于哲思,充满生机。

驻足于新千年,回首望,千载悠悠;向前看,前景无限。这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到了一个确定新目标、确立新风格、探求新天地的时代。我们的祖先用交流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我们是否能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答案只有一个:去交流,与其他文化共享精神食粮,向一切善意的文化使者敞开你的胸怀。前人的创造不应是今人的绊脚石,乘着交流之船扬帆远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爱要怎么说

——写给少男少女们

亲爱的同学们,真羡慕你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充满活力、充满朝气,有着阳光般美丽的笑容,有着青草般芬芳的身体,更有着蓝天般纯净的思想。

多么美好的青春!但这学期以来,我总会听到、看到一些六年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在身心成熟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因而常困扰自己,或做出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事,还有的写一些或说一些男女之间的话,这些都让我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在此与大家讨论一下,或许对大家建立正确的意识会有所帮助。

说实在的,我认为男女同学的交往是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发表任何异议的,男女同学互相产生的好感是完全合理的,我不认为他们在一起就是我们同学常说的“谁和谁好了”或“谁喜欢谁了”,相反的,我倒认为,如果一个人没人喜欢,那才是可悲的。我觉得如果大家能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都是能促进的,也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让自己证明给对方看,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一种莫大的上进心。

不过,我也担心大家的过于追求形式的、模仿学得的、尝试性的、甚至是专注于此的所谓的“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那么,我们怎么去认识和理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诸多变化呢?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同学们的营养也全面了,身体发育得早了,加上社会文明的进步,各种文化的开放,思想也就更快地成熟了,所以也就产生了诸多的男女情节。

孩子进入青春期,体内荷尔蒙开始增长,使孩子成为一个“性别磁场”,男孩为阳极,女孩为阴极。阴阳磁场的相互吸引,加之荷尔蒙的进一步作用,使体貌发生符合自己性别的变化即出现第二性征。男女第二性征截然不同,有差别就有吸引。于是,看不见的磁场效应加看得见的外表吸引,使青春期男女孩子有相互接近的欲求,这是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实属自然。

青春期孩子在性心理方面的情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疏远异性阶段。开始于小学五六年级,原来手拉手,头碰头的小伙伴儿,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两大阵营”,彼此之间出现了距离。下课后,女孩一群叽叽喳喳,男孩一堆嬉戏打闹,构成教室里两个世界截然有别的风景;偶尔在街上碰见异性同学,也只是把头一低,算是不打招呼的招呼。

接近异性阶段。年龄再大一点,界限开始逐渐消失。男女生混合打球、跳绳是常事。学习上出现了问题,总是倾向于向异性同学请教。出外旅游野餐,准是自然的男女搭配,男生处处表现出“护花使者”的风度,女生则总是寻找机会表现一下自己的持家本领。运动会上,拿名次的男生,除了收获女生的祝贺、崇拜的目光之外,还有他们笑盈盈递过来的毛巾、饮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男女同学共同参加的活动会变得更有趣。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喜欢异性,但并不限于一个特定的目标,接触异性,也多半是群体的交往。

爱慕异性阶段。岁月流逝,当年的顽皮蛋和黄毛丫头,逐渐出落成小伙子和大姑娘。这时,他们开始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偶像。他们的目光会悄悄地、不停地注视着心目中的“偶像”,总会寻找机会和他们出去散散步,聊聊天。个人的小屋四壁上挂满了自己喜爱的或崇拜的歌星、演员的照片。时时幻想他(她)成为自己的男友、女友。不定什么时候,会突然收到一张小纸条,心惊肉跳一番。更甚者,不少男孩女孩开始大胆给自己的意中人写情书,提出、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意。在高中高年级和大学低年级,校园里便出现了一对对“甜蜜蜜”,卿卿我我,好不开心。这一时期的少女便常常会有莫名的哀愁,渴慕异性的另眼相看,却又心惊肉跳、害怕上当。

中小学生的这种情感有明显的特点。一、朦胧性。即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爱,其实是错把对异性的好感当作是对异性的爱;二、单纯性。少男少女们往往认为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他们的感情像水晶般的纯洁,但由于常与现实不符,因此往往蒙受心灵上的创伤;三、不稳定性。少男少女可塑性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情况都会发生变化,而每一种变化都会给爱情带来影响。

青春的苏醒是人的“第二次诞生”,是生机勃勃的人的本质的召唤,是人生庄重的存在。保加利亚一位心理学家瓦西列夫在他著的《情爱论》中说道:“少年的爱情需要的是爱护、同情、体谅,需要温和的、适宜的气候。当羞怯的初恋的红晕开始出现在脸庞上的时候,这对周围的人就应该是一个信号,应该是要求真心真意地关怀未成年人的一个预警信号:注意!爱情萌芽了!”

很多人都爱在“喜欢”、“不喜欢”,“爱”、“不爱”之间反复纠缠,“喜欢”并不是爱,每个人应该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喜欢”应该是在朋友之间的,而“爱”则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位异性的,因此爱和喜欢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一些中小学生朋友经常把这两件事混在一起来说,以为喜欢一个人就是爱他,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一种爱的愿望,一种要求被人爱的愿望。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两种尺度,任何问题都可能解决。

其实,爱一个人是承担一个人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包括生活在一起的经济上的承担、家庭的、社会的种种承担,如果现在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小男生或小女生,离这样的目标和责任还有太长一段距离。这种种责任和后果都是无法承担的。

看看我们这些早熟的中小学生的表现。这种情况常会在一部分中小学生特别是各方面素质比较低的学生中出现。双方的确有递条、频传情书,有花前月下相约,甚至更有直接、粗俗的“我爱你”“你当我媳妇”之类的话,但这种“恋爱”行动,或受社会上不健康的低档文化的影响,或受自身青春期性冲动的直接支配较多,有的也因缺乏家庭温暖所致。这种“恋爱”是缺乏深思熟虑的,带有一定儿戏性的。大多数同学只是因为喜欢某人的风格,佩服某人的才华,加之“异性相吸”而愿与其接触,成为朋友。

如何来应对这些这些情况呢?

少男少女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培养素质,决定人的一生的关键时刻。在少男少女们交往时,要掌握好分寸,懂得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当炽热的爱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