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医疗大全-第一分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21:56:51

点击下载

作者:阎孝诚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特色医疗大全-第一分册

中国特色医疗大全-第一分册试读:

前 言

人类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经无数次临床实践,逐步积累了专病专方、一病一法为特点的特色疗法,这些特色疗法或为祖传不宣之秘,或为师授徒承,叠经历代先贤医圣不断积累总结,形成定规而沿用至今。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这些特色疗法用于临床每获奇效显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日趋完善,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对这些特色疗法进行研究,发现有的特色疗法在治癌、防畸、防突变以及对爱滋病、戒毒等方面有明显作用,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为特色疗法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这些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或流传于民间、或散见于医籍刊物、或偶见于其它媒介,使之难以广为流传,致使患者投医无门,医者查寻披阅困难。应广大临床工作者和患者要求,我们组织力量编撰成《中国特色医疗大全》(第一分册)。

第一分册收录国内50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治疗经验。这些治疗经验为参编者多年临床积累而成,有的为首次公诸于世,资料翔实,用之有据,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编撰体裁以病名为纲,每种病或症下设主治、处方、用法、疗效、禁忌、按语等项,详细阐述某方某法的使用方法。为方便披阅检索,全书分

传染病

、内、外、骨伤、妇、儿、五官、皮肤、男科等10大类;为使本书体例统一,对有的稿件进行了次序调整,使题目和主治相呼应;对文字则进行了较大地润色增删。对于有关专家医论等另立其他类,以供使用者参考;为沟通医患之间的联系,使患者投医有门和对专家学者的了解,详细记载了医师的姓名、学术思想、治疗特点和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等。

为使本书早日面世,以飨同道,但因稿件量大,且参差不一,虽经编委会日以夜继,仍错漏难免,诚希医界同仁惠教斧正。

在编撰过程中,承蒙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大力支持;本院中药研究所情报室、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及有关单位部分同志全力协助;书成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中医泰斗吕炳奎先生为本书题词;著名书法家蒋之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谨在是书付梓之际,致以衷心感谢。阎孝诚1996年 12月杜玉堂教授杜玉堂教授和他发明的乳块消(上)杜教授发明的化岩宁、异位痛经散杜玉堂教授和他的济慈乳腺医院(右)针刀医学创始人,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业务院长朱汉章主任医师(上)一九九四年七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在首都北京成立了以针刀学医为特色的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 图为医院门诊大楼(上)。 日本医生在长城医院进行针刀闭合性手术见习(左)。菲律宾病人与朱汉章教授和病区大夫话别,感谢长城医院为他治好了患病多年的强直性脊椎炎(右)吕季儒教授吕教授给学员演讲排毒健康法吕教授接受采访并做示范。吕教授向费孝通副委员长介绍刮痧排毒法康而福国际健康事业(北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吕芳宜女士(右)和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女士(中)等在一起为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四十周年以及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康而福国际健康事业(北京)有限公司吕季儒总裁(右)向中国中医研究院捐款人民币50万元,用以推动该院的科研、医疗、教学工作的发展。黄敬伟教授黄教授在海峡两岸特色医疗研讨会演讲(右上)黄教授为学员讲解经筋疗法(左)黄教授为患者进行舒筋治疗(右)王 敬主任杨金生博士王敬主任在广播电台讲述刮痧拔罐有关知识杨金生博士在海峡两岸中华医药文化研讨会做拔罐疗法历史渊源及发展学术演讲(上)《中国拔罐健康法》专著与新一代枪式真空拔罐器(右)传染病

醋调黄硝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杨日林,副主任医师,门诊部主任。毕业于汕头医学院,三十余年来坚持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在治疗传染病中颇有见地。主要著述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7例临床观察”、“临床治疗 184例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等20余篇。

地址: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572000)。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处方:黄硝散。大黄、芒硝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末,用100目过筛,装入广口瓶备用。根据外敷面积大小决定用药量,用食醋调成糊状软膏涂于塑料薄膜或油纸上,厚度约0.5~1厘米,敷在患处,外覆盖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水份蒸发而降低药效。每日1~2次,4天为一疗程。

疗效:本组共治 184例,其中痊愈 145例,占78.8%;显效 39例,占21.2%。总有效率100%。

按语:①腮腺炎又名“痄腮”,中医认为宜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黄硝散中大黄有清热泻下解毒之功;芒硝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食醋有散瘀消肿之效,用食醋调和二药,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该糊膏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药症相符,疗效明显。

②通过用醋调黄硝散治疗 184例流行性腮腺炎有明显疗效,疗程短,无副作用,避免儿童怕打针的麻烦,患儿乐于接受。

放炮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李志真,主治医师,业务院长。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主攻中西医结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炎、下肢溃疡、癫痫、烧烫伤、牛皮癣、腮腺炎等疑难杂症。先后在省市、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本文被ICSS(国际人体科学大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

地址:江苏省丰县第二人民医院(221700)。

主治:腮腺炎。

取穴:角孙、耳门。

方法:左手将患侧耳轮向耳屏对折,在耳廓尖端入发际处用钢笔或圆珠笔点一标志,即角孙穴。将该处毛发剃净,面积2平方厘米许,以75%酒精局部消毒,用止血钳夹持一端蘸油(可用麻油或豆油)的灯心草,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灼去,当灼及患者皮肤时可听到“啪”声响(不痛);然后同法灼耳门穴,也可闻及响声,故被称之“放炮”疗法。健侧单灼角孙穴即可达到预防之目的。

疗效:本组68例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4~15岁57例;16~19岁11例。病程短者 1天,长者3天,发生在左侧者 32例,右侧者24例,双侧者12例。经1次“放炮”治疗,其中1天治愈者14例;2天治愈者20例;3天治愈者27例;4天治愈者5例;4天以上治愈者2例。

按语: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中医称“痄腮”,俗称“蛤蟆瘟”。本病迄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祖国医学对此病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灯火灸角孙穴治疗流腮炎早有报道。我们所用“放炮”法实为祖国医学灸法之一种。祖国医学认为灸法即用某种易燃物体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灼熏烤,借其温热性的刺激达到预防或治疗之目的。流行性腮腺炎是感受时行瘟毒,更挟痰火炽热壅滞少阳经络所致,治当以清泄少阳郁火为主。角孙、耳门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穴,主治耳聋、耳鸣、耳生疮、耳廓部红肿、牙痛、齿龈肿痛、唇吻强急等。灼灸二穴具有疏通经络,消散郁结的作用。用治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

针挑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马秀萍,主治医师。毕业于青海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地址:青海红十字医院中医科(810000)。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方法:取患侧角孙穴。常规消毒,用经消毒的三棱针或6~7号注射针头,挑刺 1~3下,轻挤微出血。每日1次,一般1~3次肿消痛止。如体温较高及有并发症者可加服中药或西药对症治疗。

疗效:经一次挑治后,肿痛消失者 65例,占 59.1%;2~3次肿痛消失者 43例,占39.1%;2例患者经挑治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而改用其它治疗方法,占1.8%。总有效率为98.2% 。

按语:流行腮腺炎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属于祖国医学“时毒、”“发颐”范畴。多发于冬春季节,由于时行温毒之气或风热之邪侵袭少阳、阳明两经,更挟痰火炽热,郁热壅滞少阳,少阳经脉失于疏泄,以致耳下腮部肿大疼痛。角孙穴位于耳尖正上方发际处,为手少阳三焦之穴。系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之会穴。有清热散邪之作用,能宣散局部气血壅滞,疏散邪热而解毒,并利三焦之气机,以奏清热消肿之功。

现代研究发现,针刺能抑制白细胞向炎症灶过多的浸润,抑制血管通透性升高,使炎症性水肿减弱,改善微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并能使免疫功能增强。

民间素有用灯芯烧灸该穴治疗腮腺炎之法,效果亦佳。但腮腺炎患者多为幼童,不易接受。我们采用针挑法,方法简便,效果满意,治疗数百例患者无1例感染。对于病情严重及有并发症者则需针药并举,采取综合疗法,以免遗留后患。

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急性腮腺炎

王团结,又名王中正,针灸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针灸专业。毕业后,长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在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各种神经性疾病、急性腮腺炎等疾病中颇有见地。主要著作有《中医外治经验选》等。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钢厂医院(454151)。

主治:急性腮腺炎。

取穴:耳背静脉。

方法:左侧患病时选左侧耳背静脉,右侧患病时选右侧耳背静脉,双侧患病时选双侧耳背静脉。耳背静脉选好后,用消毒后的手术刀片割断耳背静脉显露处,然后挤压静脉周围,使之出血 3~5滴。即用碘酒棉球压迫止血,上压敷料包扎,以防感染。第二日即可将敷料取掉,不用任何药物及治疗措施。

疗效:本组 196例,经割治放血1次,均痊愈。一般在割放血后2~4小时体温降至37℃以下。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嘴嚼时疼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及耳垂部肿大至颌下旧消退者16例,占8.2%;2日消退者67例,占34.2%;3日消退者79例,占40.3%;4日消退者18例,占9.2%;5日消退者 12例,占6.1%;6日消退者4例,占2.0%。

按语:①本组196例患儿,全部在冬、春季发病。其中男113例,女83例;最小2岁,最大13岁;5岁以下124例,5~8岁57例,8岁以上15例;单侧肿大者 174例,双侧肿大者22例;发病后1天就诊者84例,2天就诊者77例,3天就诊者28例,4天后就诊者7例。196例均有口腔腮腺管口充血及少量脓性分泌物,伴病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畏寒发热(38~40℃),自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咀嚼疼痛、食不振及全身不适,无寒颤,单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等并发症。经化验室检查:除白细胞总数部份病例稍增,淋巴细胞相 对增多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