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13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3:15:4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13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13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试读:

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13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智力

2恩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2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要素的理论。

3简述幼儿体育的任务。

4如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5简述幼儿美感发展的特点。

6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2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13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智力

答: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2恩物

答: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命名为恩物即意为“神恩赐儿童的玩具”,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恩物教学”的主旨,在于从“恩物”的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答: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四阶段:(1)孕育阶段

此时的教育学尚未独立,学前教育学混杂在一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且为零星、片断的。

①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最早散见于古代一些著作中。《大戴礼记·保傅》篇中就曾记载殷周统治者注重胎教;《礼记·内则》篇中有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的记载;《颜氏家训》中提出,对儿童应从“婴稚”时期起“便加教诲”,并强调父母对年龄幼小的子女不能“无教而有爱”;宋代朱熹也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主张“生子必择乳母”,“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必须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才有利于婴幼儿的保教。

②在西方,一些古代哲学家、教育家也有过关于学前教育的论述。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都曾提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柏拉图还第一次提出了儿童从出生起就在专门机构中养育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2)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初期)

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繁荣,教育得到发展。该阶段学前教育思想开始萌芽,其代表包括: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母育学校》;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该阶段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成果有:

①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②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③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④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3)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

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①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贡献有:

a.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

b.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c.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d.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

②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a.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认为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

b.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

c.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d.注重教师的作用。(4)发展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学前教育学在20世纪中叶之后进入了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发展,学前教育学开始从一门新独立的学科逐渐成为一门体系完善的学科,其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2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要素的理论。

答:皮亚杰对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要素主要有四个: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1)成熟,即神经系统的成熟。他认为,一定的躯体结构或神经通路的发生机能在整个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并非决定作用。“成熟仅仅是所有因素之一,儿童年龄渐长,自然及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2)物理环境,包括物体经验(来自外物)和数理逻辑经验(来自动作)。皮亚杰指出,物理因素很重要,但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3)社会环境,即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同样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却不起决定作用,它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心理发展而已。这就充分暴露了他的唯心主义或先验主义的立场,引起国际心理学界不少学者的批评。(4)平衡(或自我调节),即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这种动态的平衡,实现儿童思维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皮亚杰提出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与同伴和成人的相互交往而学习。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认为动作是主客体的桥梁,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强调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认为智力是积极主动的结构,认识发展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儿童智力的发展过程,是其认知结构,即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建构的过程。

3简述幼儿体育的任务。

答: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幼儿教育的任务,以及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幼儿体育的任务是:(1)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由于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正在生长发育,还较柔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差,又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因而,在每一个生活环节,都要成人精心护理,保护生命,保证身体得到充分发育。并要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提高有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使幼儿从小有个健壮的身体。(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和各项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身体基本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走、跑、跳、投掷、攀登和钻爬等动作,不仅能锻炼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练习各种基本动作的同时,教给幼儿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使他们的动作表现出有力量,有速度,灵活、柔韧、协调。在体育活动中,可培养幼儿勇敢、机智和创造才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品质;培养幼儿遵守规则,互助友爱,并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是增进幼儿健康的必要条件。幼儿应该在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逐步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如穿脱衣服、盥洗、吃饭、睡眠以及如厕等,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上述体育任务的几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必须全面完成这几个方面的任务,才能达到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目的。

4如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利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也是表现幼儿创造力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式。游戏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的束缚,它是参加者主动积极地进行的活动。因此在游戏时,幼儿的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由的,也是无拘无束的。如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要摆弄玩具,使用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构造性活动。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2)掌握提问技巧,开阔幼儿思路

教师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是启发幼儿想象,开阔幼儿思路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幼儿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或讲述。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3)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幼儿园环境

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无论是幼儿园、家庭还是社区都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氛围。(4)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美术、音乐、文学等活动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通过创造性活动,鼓励幼儿模仿创作,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幼儿的创作活动中应注意创作过程,而不追求创作结果,以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为评价的主要依据。(5)重视幼儿的自由交谈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能离开口头言语,特别是连贯语的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尤其需要幼儿学会迅速地表达出自己的多种想法。幼儿园有集体生活的常规,允许幼儿自由谈话的时间有限,因此当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动脑思考时,需要给予一段开动脑筋思考和自由交谈的时间,以便使多数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5简述幼儿美感发展的特点。

答:幼儿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成人的教育影响和幼儿本身的认识能力提高所决定的。幼儿时期,美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年龄小的幼儿往往就事物的单个属性去体验美,而年龄大的幼儿则从整体属性上去体验事物的美。幼儿晚期,他们不仅能够欣赏多种形态的美,并能分析一些美的性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美,在艺术活动中创造美。幼儿美感发展的主要特点有:(1)情绪性

幼儿对美的感受常常与个人的情绪相联系。情绪积极时,幼儿会表现出很强烈的美感;情绪消极时,对美的事物不会产生什么反应。这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他们把生活中积累的情绪体验通过色彩、构图等形式宣泄于作品中。如画太阳,心情不好时把太阳涂成黑灰色;心情好时把太阳涂成红色。因此,在培养幼儿美感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幼儿当时的情绪,还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2)差异性

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美感表现,同一年龄的幼儿因为他们的兴趣、气质类型、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别。例如,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年龄小的幼儿特别喜欢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天线宝宝);而大一些的幼儿则喜欢描写幼儿生活的作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与他们接近,易于理解,看起来有一种亲近感。而且男孩、女孩的欣赏倾向也有差别。女孩子偏爱有生命的、柔和的、甜美的物体,男孩子则更热衷于机械的、运动的、力量型的形象。(3)多样性

幼儿美感的表现有不同的形式,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言语表达等。例如,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幼儿可以接受各种音乐手段和不同的音乐内容,如唱歌、欣赏、跳舞、乐器演奏等。美术是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活动、欣赏作品等形式来表现。文学是以形象、生动、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或情境,幼儿对文学作品如故事、童话、诗歌等的欣赏是通过听、看、说、动作表演和其他表情手段等多种方式进行感受和体验的。(4)表面性

幼儿对形式美易感受,对内在美与形式美的和谐、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则不易感受、理解,如幼儿喜爱鲜明、艳丽的色彩,不注重颜色的协调;喜欢明快、变化明显的曲调;喜欢故事中描述形象动态的情节。(5)行动性

幼儿对美感的表现,多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及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对美的事物喜欢在动态中欣赏,如看、动手去抚摸、说一说、进行操作等,而不能静静地欣赏,这就表现了幼儿美感表现的行动性特点。因此,在培养幼儿美感的活动中,应鼓励幼儿这种表达感受的方式,而不应阻止或限制。(6)直率性

幼儿创造美的内容不受周围条件及客观事实的影响和限制,在活动中敢于大胆表达内容,表现幼稚、直率,以音乐、美术及语言活动中表现最为突出。如幼儿听着歌曲,自然地做起了动作,天真地、直率地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没有害羞和顾虑。又如幼儿画画,拿起笔大胆地在纸上画起来,边想边画,边画边想,印象深刻的部位画得十分突出明显。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的艺术创造活动大胆、直接与明朗的特点。

6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保教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对幼儿实施保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实施有效影响的过程。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有的保育员在护理幼儿生活时,忽视随机地、有意识地实施教育,结果,无意识地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这可能助长了幼儿的依赖思想,也使他们失去了自信,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实践机会,也可能在无形中剥夺了幼儿发展自己的权利。(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愉快地游戏。(3)教学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幼儿园教学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同时,活动形式应多样化,让幼儿能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等)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如自由游戏、区角自由活动等)。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总之,幼儿园教学的原则是教学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教师要明确认识各种原则,将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同时,教师还要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原则,发挥各种原则的作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答:(1)幼儿德育的途径

①寓德育于日常生活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幼儿品德又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之中。日常生活对幼儿的品德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还为幼儿行为的反复练习和实践提供机会。所以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应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工作,才能顺利地实现德育的任务。

a.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同伴、成人交往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从而逐步形成友好关系等某些道德品质。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与同伴以及成人自由地接触和交往,使他们与同伴一起生活、游戏与学习。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分享、谦让等品德行为。

b.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比如盥洗、午餐等为形成道德品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广泛的途径。

c.幼儿的日常生活也为教育者了解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表现提供了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最能表现他们的真实思想和行为习惯。因此,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幼儿的生活,通过各种现象,认真去探索幼儿的意愿和要求,捕捉他们心理的瞬间变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从中发现各种微妙的思想问题,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教育。实践证明,对幼儿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没有细心地观察,就没有细致的教育。

②专门性的教育活动

德育活动是以德育为内容的专门活动。教育者除抓好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工作外,还必须根据幼儿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即为实施某项德育内容的教育活动。如有关德育的谈话(主题谈话)、参观、讨论、上课、情境表演、木偶戏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具体的实例,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教育者应善于抓住幼儿周围生活中的事例,及时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改正缺点,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水平。教育者要多采用幼儿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提出行为的方式,动手进行实际练习的方法。

③游戏、劳动与教学活动

游戏、劳动与教学活动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是在幼儿的活动中具体表现出来的,教育者应结合幼儿游戏、劳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同内容,提出品德行为的要求,通过这些活动向幼儿进行德育。特别是游戏活动是幼儿的重要活动,正是在游戏活动中,研究和反映着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准则,具体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对形成幼儿的道德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2)幼儿德育的方法

①榜样示范法

幼儿掌握行为准则是从模仿周围人们的行为和听到人们对行为的评价开始的。因为幼儿思维具体和他们好模仿,幼儿又对自己直接目睹的行为易于理解,能比较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幼儿好模仿,但常从兴趣出发,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必须为幼儿选择和确立积极的榜样。这些榜样必须能触动幼儿的情感,并能引导他们的行为。在幼儿的品德形成中,第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范例,是父母本身的行为。教师的良好道德面貌,也是幼儿模仿的最好范例,具有经常性、直接性的作用。幼儿周围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范例和幼儿中的范例都能起重要作用。在运用榜样示范法时,还必须不断地提高幼儿的认识和自觉性,避免盲目模仿的倾向。

②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幼儿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幼儿分清是非,辨别好坏,使幼儿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用这些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的一种方法。说服是正面引导原则的具体体现,可以通过讲解、谈话和讨论等方式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

运用谈话法和讨论的方法,必须做好谈话前或者讨论前的准备,向幼儿提什么问题,听取幼儿什么意见和幼儿讨论什么内容都应事先考虑好。另外谈话或讨论时,教师态度应亲切、真诚。这两种方式适用于中、大班。尤其讨论方式多在大班采用。

③行为练习

行为练习是指组织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规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德育实践性原则的具体体现。练习方法之所以成为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主要是因为幼儿期着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且幼儿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并且形成行为习惯。行为练习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各种实践活动中的练习。比如:在角色游戏中最容易进行礼貌行为的练习;在通过组织修补图书的劳动中可进行爱护图书和关心集体的行为的练习。

b.与同伴、成人交往的自然环境中的练习。如每天来园和离园的礼貌行为的练习;委托幼儿做一些具体的事而得到的练习。

c.通过特意创设情境进行的练习。例如:教师特邀请小班小朋友们来大班作客,让大班幼儿练习怎样好好接待客人。在类似的场合中,大班幼儿就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有礼貌地接待小客人,关怀小客人。

④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道德行为表现给予评价的一种方法。这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幼儿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行为评价的方式有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幼儿园应以表扬、奖励为主。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要更多地用表扬、奖励,少用批评、惩罚。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在表扬、奖励时,要指出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在批评惩罚孩子时又不能全盘否定,应该为他创设克服缺点的条件,并相信他能够改正。

⑤陶冶教育

陶冶教育是自觉地运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的方法。幼儿是社会环境中积极的活动者,又加之幼儿好模仿,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痕迹的特点,所以,更有必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和品德受到良好的陶冶和培养。

2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答:对角色游戏指导主要体现在帮助儿童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游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儿童很有兴致地、努力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教师的指导不是将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儿童,而应体现在:(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开扩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儿童的生活内容愈丰富,知识愈多,想象就愈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愈新颖充实。教师要善于利用上课、观察、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各种活动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每天的生活应有新的内容,使儿童感到充实、有趣。同时还要帮助家长,安排好儿童的家庭生活,使儿童在家庭中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丰富的生活自然会引起做游戏的兴趣。(2)准备玩具,引发游戏

为游戏准备玩具,要在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游戏的意愿之后,才能起到引发游戏的作用。有些玩具是常备的,不必经常更换,有些则需要有所变换。和儿童一起为某一主题游戏准备玩具材料,便是游戏的开始,这对儿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儿童制造的玩具虽简陋,但儿童可用想象来弥补它的不足,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我们反对为游戏准备玩具时,由教师全部包办。(3)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儿童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在起劲地切菜,便可启发说:“你这么忙着切菜,给谁吃呀?”“你会切菜,还会烧饭吗?”这样做目的在于帮助儿童思考切菜这一模仿动作,应包含在什么主题的游戏之中。孩子回答说:“我给托儿所切菜。”老师接下去说:“你是托儿所的阿姨了,你工作得很认真呀!你是自己一个人玩托儿所游戏,还是和谁一起玩托儿所游戏?”这样就使参加游戏的儿童,明确自己的活动是包含在托儿所这一主题游戏之中了。

当儿童能按主题进行游戏之后,应进一步启发儿童独立地提出游戏主题。启发的方法很多,如让儿童先想一想要玩什么角色游戏,或者和几个人商量共同提出主题。儿童独立提出游戏主题的过程,便是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过程。儿童提出的主题,教师要热情支持,对其中不够健康的内容,应采取商量、建议或转移的方法予以改变,切不可简单地否定,不要挫伤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4)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儿童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儿童只是热衷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