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古典诗词中的女神手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23:28:15

点击下载

作者:兰泊宁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春风十里不如你:古典诗词中的女神手笔

春风十里不如你:古典诗词中的女神手笔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春风十里不如你作者:兰泊宁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5-01ISBN:9787512640511本书由雁北堂(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第一章上官婉儿: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旷世才女,寂寞红颜。上官婉儿,一位才华横溢、懿德睿智的旷世奇女子,一朵不修藻饰、傲立文坛的稀世奇葩,成就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千古神话!

上官婉儿穿越时空瀚渺,拂拭岁月尘埃,儒雅清丽地从历史的深邃悠远中走来,挽书画音律之臻美,擷巾帼红颜之抚媚,香影飘逸,朱唇轻启,欲语还休:怕只怕,言不尽的离伤,道不尽的沧桑。深夜幽梦,宫闱春寒,柔肠一寸愁千缕,一曲相思无处寄,唯有化作两行清泪,洒尽梦里梦外的凄凉。一度看似繁华的岁月,锦衣玉食,犹如一朵美丽的昙花,在金戈铁马、沧桑更迭中化作过眼云烟。繁华如三千东流水,飞絮飘零伴落红,旖旎成千古绝唱!

豆蔻梢头,红粉飞扬。袅袅细雨,桃树枝头飞满红霞。溪畔的人儿,似蝶儿一般轻柔,飘向了远方。她惊才绝艳,也为情伤。曾经青梅竹马,一朝变故,几年离索。那些情,那些伤,全部藏进了红梅妆。

连番变故,掖庭空茫茫,终出落一个婉儿,如浴火凤凰。一朝立于金銮殿上,却难忘低首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转成洞庭木叶伤。一生芳华流光,几度重门中暗思量,天际两抹孤云,随风散凄凉,一片痴情付于彷徨。《彩书怨》积尘累累,难找回那年少时光。

叹息,一声叹息,卿已远去,只剩下,一地的凄凉。但是,请看,这桃花还依然,朵朵盛开。解三千愁怨,下碧海兰舟。那就醉一场风花雪月吧,带三千温柔,吟一世桃李芬芳。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生于公元664年,逝于公元710年。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初诗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谋废皇后武则天的诏书被诛。时在襁褓中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没入掖庭。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成为武则天私人政治力量中的重要一员,有“巾帼宰相”之名。中宗复辟,拜上官婉儿为昭容,大加信任,权势更盛,在当时的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她与韦后同时被杀。上官婉儿凭借她的聪明和才智,在险恶的宫廷斗争中,游刃于各个政治集团之间。后来唐玄宗时的宰相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说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评价得恰如其分。汉家婕妤唐昭容

翻开史册,沿着笔笔的墨色,看她带着一身的才情,带着出众的容颜,从大唐的深处,缓缓走来,在那个皇位频繁更迭的时代,在那个女皇称制的岁月,留下一曲令人感叹的传奇。她,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她可谓是传奇,一生跌宕起伏,历经四朝,经历了武则天革唐立周、中宗复辟等一系列激烈的政治斗争,其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她,就是大唐王朝第一才女——上官婉儿。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

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

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

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

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宫闱。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迹秘九天之上,身没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呜呼何仰。”上引乃出自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著名诗人张说为《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所作之序文。张说作为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人对上官氏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千年以来,人们对上官婉儿的评价却众说纷纭。上官婉儿的真实面目被后人妄加涂改,任意点评。在一本武侠性质极浓却冠以历史小说题目的书里,上官婉儿甚至成了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并曾成功击退欲行刺武则天的刺客。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无稽之谈。最为流行的是有关其私生活之淫乱的传闻,理学家斥其骚妇之心,小说家更是绘形绘色地加以夸张渲染。《控鹤监秘记》把她描写成满口秽语、意欲色通天下男人的一流荡妇。《唐史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也多描写其淫乱之行。那么史上真实的婉儿是什么样的呢?襁褓之中大祸降

上官仪文才不凡,官运也颇称亨通,二十来岁就中进士,当上了弘文馆学士,四十来岁就成了高宗朝的三品侍郎。然而在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权力角逐中,他站在了李治的一边,当李治对武则天起疑心的时候,上官仪趁机力主废后并为之草废后诏。从忠君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是从时务的角度来看则是输得无可再输,何况他的忠心并没有得到李治合乎身份的回报,当武则天闻讯赶来泪汪汪地申辩一番之后,李治立即就心软了下来,不但打消了废后的念头,为了不至于后院起火,他还毫不犹豫地主动将上官仪抛出来当替罪羊:“这废后的事绝非我的本意,全是上官仪教唆的。”——上官家族的命运就此翻转。武则天从此恨上了上官仪,指使许敬宗将他编排进了废太子李忠的“谋逆案”。

那是在麟德元年冬,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杀,连累全族获罪,其子上官庭芝也被诛杀,为了维护李治的“夫妻感情”,上官仪就此付出了破家丧命的代价。但婉儿的母亲郑氏因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她们母女才得以免死。可怜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被配没掖廷。

从那一刻进入皇宫起,上天就注定了婉儿这一生将与这李家王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这是公元664年,此时婉儿尚在襁褓之中。

襁褓中的婉儿根本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她安睡在母亲郑氏的怀抱里,从上官府进入了掖庭,从此由相府小姐变成了命如草芥的宫婢。《旧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新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庭。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

据说,郑氏怀孕的时候,曾经梦见有人给自己一杆大秤。郑氏找人为此梦占卜,占者说:“你必将生贵子,此子定有秉国权衡之术。”得到这样的答复,上官一家都非常高兴,此梦在亲朋好友间也不胫而走,人人称羡,以为上官家又要出一名宰相。谁知孕满生产的时候降生的却是一个女孩,听说过此梦占的人都纷纷以此取笑,认为占卜绝无实现的一天了。假如此事确曾发生过的话,郑氏的心情可想而知有多沮丧。谁知后面的事情更糟,不但宰相儿子没了指望,就连女儿和自己都沦为宫婢,看来永无出头之日了。

宫庭是一个与外界迥然不同的环境,能够进入其中的人即使位为奴婢,多数仍然是有良好出身和出众才华,因此也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梦想、等级分明争斗不休的地方。

上官婉儿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周边的环境对她未来的人生有着根本的影响。自古以来,皇宫中就有专门教授宫人礼节及歌舞琴棋等技艺的学馆,到汉灵帝时,宫学的内容又扩展到了文学诗书以外。唐朝宫学馆制度进一步完善,皇宫中专设掖廷局管理宫女名籍及日常事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工桑养蚕,会其课业”,局中有宫教博士专管教育,教习宫人书算等等课程。宫廷中的典籍乐舞棋画资料非常丰富,绝非民间可比,宫人只要锐意向学,成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而且宫人学有所成也能有所进益。除了有可能引起皇帝的注意,从而进入嫔妃编制,还有可能晋身“宫官”。宫官是宫庭女官职司,共分六尚,与朝廷中的男性六尚书编制呼应,为首的是正五品的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以下还有二十四职司及诸典制女史等等。

出身不凡的郑氏当然不会愿意终生为奴、让自己的女儿荒废无才。婉儿因此不但得到了宫廷教习的培养,还得到了母亲的从严要求和监督。掖庭之人多对上官家的遭遇很是同情,放任婉儿到后宫内文学馆学习。

上官婉儿聪明颖悟,明达吏事,熟读诗书,能吟诗著文,《新唐书》有记载“天性韶警,善文章”。可以推测,上官婉儿必是内廷文学馆宦官老师的得意门生,在后宫颇有才名。

婉儿的命运可以说至为不幸,也可以说很幸运。不幸的是显赫的家庭在她出生不久即弃她而去。她的命运陡转急下。她将在寂寞阴暗的宫中生长,没有人能帮她一把。她只能在想象中感受自己家族曾经的显赫。如果她想出人头地,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幸运的是她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而这不同寻常的天赋正来自她无缘亲历的显赫家族的遗传。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当时引领潮流的大诗人。她的父亲自然也非普通民众可比,“历位周王府属”(《旧唐书?上官仪传》)。她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是“太常少卿修远之姊”(《新唐书?上官昭容传》)。当然天赋仅仅是人成材的先天条件。一个人能否成材,后天的勤奋学习要比天赋的重要性更大。婉儿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不但文才出众,而且性情聪敏灵动,已经成为宫学馆有史以来最富才华的学生,名声大噪。

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呢?身为奴婢地位地下的孤儿寡母看来只能等待人生中的偶然出现了。对于上官婉儿来说,这一次偶然将决定她是终老宫中,象一朵小花那样自开自谢,还是走出这阴暗的囚笼去面临更多的偶然。在此之前,她已经迎接了人生中的两次重大偶然,第一就是祖父和父亲的死,第二是她和母亲竟然没有被株连,侥幸活了下来。出人头地

公元678年,上官婉儿的人生之路拐了一个弯。婉儿的才名很快就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引起了她的好奇。

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

上官婉儿顺利地通过了武则天的命题测验。她的现场制文达到了“有所制作,若素构”的水平。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把婉儿留在身边,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做自己的随身女官。

很多传说都认为上官婉儿是抱着为父祖报仇的“卧底”心态,答应做武则天随身女官的,还说她曾经多次试图刺杀武则天,被武则天饶恕后便被其折服,从此甘愿一生听命。这种说法不知道究竟可靠度为多少,但有人常喜欢将这种传说与武则天夸赞骆宾王《讨武檄文》才华出众并提,认为此二事足以证明武则天爱才惜才。事实上这可不是武则天的风格。她虽然爱才,却更爱自己,假如婉儿当真企图刺杀过她的话,武则天是绝不可能饶恕得了婉儿的。她虽然称赞过骆宾王的文才,却也照样毫不含糊地使骆宾王“不知所终”。事实上,初长成的上官婉儿并不是什么相府小姐,她只是一个自幼深受宫廷薰陶、彻彻底底的“宫人”。她对祖父和父亲没有什么记忆和感情,她所知道的只是记事以来奴婢身份的屈辱痛苦,她非常清楚在宫闱和权力斗争中,人的性命只是一粒尘砂,掌权者袍袖随意一拂,就能使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事实证明祖父和父亲的政治押注已经失败了。婉儿从相府小姐贬为宫婢,又从奴婢一跃而为女官,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一切都是来源于面前这位尊贵的“天后”。现在只有效忠于武则天,她才能够和母亲一起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让曾经讥讽辱骂过自己的宫官内监变成自己脚下的可怜虫。聪明的上官婉儿弄明白了这一点,对武则天也就低眉顺首,曲就其意了。从此她便开始了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游刃有余地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保全自身的机会主义之路。我们对于上官婉儿此后的所作所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婉儿十五岁时,正式成为武则天的侍从女官,入宫掌诏命(相当于高级秘书)。宫廷中没有爱情

婉儿成为皇后侍从女官的这一年,未来的中宗李显还只是“英王李哲”,婉儿虽然逐渐与他熟悉,恐怕也没有想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他的嫔妃。从她后来对李显的态度来看,当时的少女婉儿即使情窦初开,在潜意识里想要进一步登上高处,对象也不可能是这位英王。因为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

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由于明崇俨声称“英王状类太宗”,宫人又传说李贤实际是武后之姊韩国夫人所生,本就有政见权力冲突的武则天和李贤母子很快就势不两立。调露二年(公元680),明崇俨“为盗所杀”,武则天立即将李贤列为重大嫌疑人,并以此为由对他展开调查,经过裴炎高智超等人的搜查,果然在太子宫的马坊中查出了数百副铠甲,李贤谋反就这样成了铁案。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为太子。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李贤被废的第二天,二十五岁的李显被立为太子,改元永隆。上官婉儿自幼聪明伶俐,年纪渐长,又出落得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有一派不凡的气度,并且满腹文才,出口成章,因此举止更是风雅可人。她又善于修饰,搔首弄姿,早就和中宗皇帝有了私情,当时中宗还是个童男,他初近女色,简直要把婉儿爱疯了,一即位就封婉儿为婕妤,后又进封昭容。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政事皆取决于皇太后武则天。中宗的即位带给上官婉儿极大的希望,因为这位中宗早就对上官婉儿青眼有加。虽然中宗已经立了韦皇后,但是皇后的位置是变动不居的,通过努力是有希望谋得皇后的位置,当年的武则天就是最好的例证。上官婉儿着实高兴了一把,但是她的希望很快破灭了。

上官婉儿为人十分机警,她见则天皇后威权一天大似一天,就千方去讨好百计献殷勤,终日在则天皇后跟前,阿谀逢迎,承欢调笑。果然她得到了则天皇后的喜欢,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她不仅没有被逼去随着吃苦,反而权势一天大似一天。上官昭容学士第

中宗废黜后,上官婉儿就孤凄凄的一个人住在宫里。则天皇帝自有一班少年侍臣终日陪伴她调笑取乐,看婉儿冷清可怜,则天皇帝就拜上官婉儿为修文馆学士,又选少年有文才的公卿二十余人为修文馆陪侍,每年召集官家子弟,赴修文馆考试,上官婉儿作主考。那一群少年公卿个个潇洒风流,终日陪侍着上官昭容,在宫中游宴吟咏。才子爱佳人,佳人也爱才子,渐渐地花前月下也有了许多风流事。上官昭容那高大的府第被称作学士第,所有朝中文学官员,都由学士第封拜。如此一来,上官婉儿当年曾被预言“称量天下”事,果然应验了,这个奇女子才华绝代,于此时可谓是称量诗坛。才大才小,由她来权威定夺。自然,对于权力的追逐和热捧,也让上官婉儿成为凌驾于众星之上的明月。

就这样,宫中府中,上官婉儿早晚出入,都会有一群少年郎前后簇拥,昼夜调笑,毫无避忌。

则天皇帝又非常听信上官婉儿的话,外官有事,就整千整万的银钱去孝敬上官婉儿,只须上官昭容略略在则天皇帝跟前说几句好话,事儿就求下来了。因此上官昭容手头很是富足,她见有中意的俊美少年郎就留养宫中,绫罗珍宝地打扮着。

上官昭容又与安乐、长宁两公主十分投机,两位公主都有驸马,出入不能象上官昭容那样自由,因此两公主在外面觅得了可心的少年男子,就都寄藏在上官学士府中,然后两公主就借着赴上官昭容宴为由,到学士府中来兴欢作乐,彻夜不休。有时则天皇帝高兴,也移驾学士府饮酒作乐。上官昭容一见则天皇帝驾临,就会马上把府中藏着的漂亮儿郎,全打扮齐整,献出来陪侍皇帝筵宴。这位风流的女皇帝少不了捡几个中意的,带回宫去受用。红梅妆掩黥迹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此说来自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故较为可信。

武则天的性格是很复杂的,她能从一种情绪瞬间变换到另外一种情绪。每回喊宰臣来问话,她都会让婉儿在一旁做记录。一次,她发现婉儿偷偷地窥视了几眼宰臣,于是立刻怒气冲天,一摆手,就令人使了黥刑。刀子在婉儿的脸上不停地划刻着,婉儿疼痛难忍,却不敢吱声。

丑陋的疤痕永远留给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了。为了遮掩黥迹面痕,婉儿在梳妆台前尝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发明了花子,也就是将各种各样的妆饰贴在眉心。这一贴,本是要掩藏缺憾的,反而意外地显露出了女性的妩媚。当世女子纷纷效仿,成了时尚。

然而在后人的记载中,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却更为玄乎。

与女皇武则天相处的岁月里,婉儿小心翼翼地服侍这位女皇,认真完成自己秘书的工作,而在这段岁月里,婉儿也深切感受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霸气与权势、才干与权谋,这些耳濡目染的经历,都为婉儿在后来能周旋于皇室权力的复杂争斗中,增长了不少的才识。但武则天毕竟是一个性格多变的女人,既便是十分谨慎,婉儿难免也有惹怒女皇的时候。古代色情小说《控鹤监秘记》中说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因额有伤痕,而为了遮掩面痕,婉儿在梳妆台前尝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发明了花子,也就是将各种各样的妆饰贴在眉心。这一贴,本是要掩藏缺憾的,反而意外地显露出了女性的妩媚。当世女子纷纷效仿,成了时尚。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晚年的武则天遇了非常难以决断的大问题,在她数十年从政生涯中,还是从未遇到过如此棘手的问题。虽然几次大开杀戒,但朝臣中效忠李唐王室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如果说他们先前还勉强表现出顺从的话,那么,随着自己的大限将近,他们已经没有什么顾忌了。对抗下去,胜负没有把握,况且,武则天已经八十二岁,深感力不从心了。若交出政权,那么几十年的心血不是付诸东流了吗?武则天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可怕的孤独。

在这微妙的历史时刻,上官婉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上官婉儿首先劝武则天发布一道准许太子监国的制敕,这既有利于缓解当时紧张的对立局面,又为最终让出政权做了巧妙的准备,双方都保住了面子。

接着,上官婉儿又大胆进谏,陈说利害,指出让出皇位给李家皇子,乃不得不然的事情,而李唐宗室的恢复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形下,为何不顺水推舟,以求善终呢?武则天权衡了半日,认为只得依从上官婉儿之劝,便发布传位诏书,让位给了中宗李显。

复辟成功了!

李显大赦天下,改元神龙,唯张宗昌、张易之的党羽不赦。百官登殿朝贺,中宗颁敕赏功: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张柬之为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袁恕已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多祚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为驸马都尉,兼右千牛卫将军,爵琅琊郡公。

第二天,武则天迁入上阳宫。又过了一天,中宗率文武百官去上阳宫,加武则天尊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帝。中宗还朝后,敕令武氏宗族,概守旧宫;皇族子孙,曾遭配没,尽准归复属籍,且量叙官属。

这是一次成功的权力交接,没激烈的冲突,没有流血。这固然与双方的克制有关,上官婉儿的调停之功也不可忽略。

武则天弥留之际,上官婉儿守候在她的身边,她亲眼看到中国历史上一位极为复杂的伟大女性闭上了双目,她知道,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开始。由于在事变中的所作所为,她已深得唐中宗及韦后的信任,她仍然可以在政坛上有所作为。

歌阑舞罢闲无事,

纵恣优游弄文字。

碧云起,心悠哉,

境深转苦坐自摧。——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其实,再克制也是一次政变,当一代女皇武则天同意让位,她其实是在儿女们与大臣发动的“神龙政变”中,被迫放弃了皇位,归政成为太后。不久,随着武则天的一命呜呼,也同时结束了武周王朝的历史。她的儿子李显再次登上了皇帝宝座,就是史称的中宗。

中宗复辟后,拜上官婉儿为婕妤,旋拜为昭容。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皇后、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昭容紧随九嫔中昭仪之后,位居第七,正二品,位视宰相,爵比诸王,掌管宫中文学和音乐。再加上武则天做皇后、皇帝前曾做到昭仪,因此之后为了避讳,就没再封昭仪了,昭容实际上居于九嫔之首。

中宗亟需借重上官婉儿的政治才干,因此令其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当时在后宫地位,婉儿仅在皇后之下,她也告别以前侍女的身份,从此开始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政治地位非武则天时代所能比拟。本来,她完全可以安心做一名后宫的妃子,享受皇室的舒适生活,但自负才智的她,却不甘心屈居幕后,跑到前台来掌控制命。本该规规矩矩地守住妇德的,她却与几个男人暧昧私通。政治空间狭小得喘不过气来,她只能利用女人特有的韧性,不断寻求平衡,不断延伸道路。因为,从前的经历让她明白了,她无从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权力可以主宰她的命运。这种对权力的崇拜,使得婉儿完全忘记了武则天的杀父之仇,心甘情愿地为她服务;也使得婉儿在武则天晚年生命垂危、权力不保时毫不犹豫地抛弃她,投奔下一个权力主宰。这是婉儿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生存哲学。女人弄权

上官婉儿一向以风雅才女而著称,但她的诗作绝大多数不过是应景之作,平平庸庸,而她作为中宗嫔妃的身份也少让人知。上官婉儿不仅也如韦后和公主们一样大弄权威纳贿卖官,同时还大弄风月秽乱滥情,甚至与韦后共通一个武三思。

这是上官婉儿的另一面。

上官婉儿先与武三思私通,后又将其推荐给韦后,以悦其心,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权势地位。上官婉儿早在则天时代就已和武三思春情暗通了,所以那天武三思怀中正拥抱着上官婉儿在御花园柳荫深处,情话喁喁,恰好被韦后走了近来撞见也就是偶然中带有必然性了。机灵的婉儿一见皇后身旁没带随从侍女,就忙递了一个眼色给武三思,武三思会意。接下来婉儿见站在台阶上的皇后,脸上并无怒容,就也大着胆子上前去一手挽住皇后的玉臂,扶她下台阶来。这时皇后的另一手正搭在武三思的肩上,笑盈盈地对婉儿说:“昭容好乐啊!”上官婉儿忙装作不好意思,低头退了去。剩下武三思在这里,用尽平生温柔功夫,伺候舒服了韦后,此后,韦皇后和上官昭容的关系十分亲密。

韦后常常在中宗皇帝跟前说武三思的好处,于是武三思又被拜为司空,遇有紧急大事,中宗皇帝就着便衣出宫来,悄悄地临幸司空府,和武三思商议。武三思仗着后妃二人,一天骄横似一天。

不久,韦后就独霸了武三思,上官婉儿落了个空。自然才女佳人也不肯空度岁月的,早有潇酒俊美的兵部侍郎崔湜做了入幕之宾。

潇酒俊美的崔湜又长于文才,和上官婉儿吟诗酬答十分投合,佳人才子本来就以情为本,在两情依依的情浓时,自然也干下了不少风流事。上官婉儿如今没了武三思,正被情伤情苦且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了崔湜身上。

于是崔湜的父亲崔挹得以借助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暗中儿媳之全力相助,官拜礼部侍郎,父子二人同为南省副贰,这还是李唐自建朝以来前所未有的盛典。

崔湜的另外几个弟兄崔涖、崔液、崔涤个个也都同他一样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进学士府中,来和上官婉儿见面。婉儿一时爱也爱不过来,从此,她行走坐卧无时无刻没有崔家四弟兄的追随陪伴。上官婉儿还常常在宫中设宴,中间一个美人儿,周围围坐着四个少年郎,饮酒说笑,行令赋诗,快活人生。

不久,崔湜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婉儿应该是叛逆的,她的风流绝代,兼之美得勾人魂魄,李显做了皇帝以后,马上迎娶她,封为正二品的昭容。可婉儿不情愿空对满巾残泪,她受不得皇家的拘束。她常跑出宫门去,直接钻进武三思的帷帐,与这位朝廷当中权威最盛的男人缠缠绵绵。还不断出宅,同大臣崔湜频频幽会。婉儿用身体来换权力,拿个性来改造伦理,满足欲望后再谈律令,每一条都惊世骇俗。

彼时朝中女权甚大,除韦后、上官昭容和安乐公主以外,太平公主也是一向掌大权的。

众公主们在居、用、玩方方面面都竞相奢侈比豪华,安乐公主为造一座新宅第,不惜逼得数家百姓家破人亡。安乐公主府中开凿定昆池成功,发帖请皇亲国戚们到府中吃庆功宴。不想灯辉月色水光之下,太平公主的男宠却被宜城公主勾上了手,而远处,宜城公主的驸马裴巽却和薛国公主在偷情。为报复,太平公主用计让宜城公主的吃醋风波以一个美丽小宫女被赐给裴驸马作结。不想这个活泼美丽的宫女到了驸马府中,竟横遭酷刑,当场活活痛毙。

中宗的另一个女儿安定公主,为了结束不幸的婚姻,不惜设毒计害死她的驸马王同皎。

这时韦后已权遮朝堂威震举国,武三思居心叵测地哄劝韦后仿武后自立为女皇。武崇训也如此哄劝安乐公主进言母后,请废太子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因为李重俊太子不是韦后亲生,安乐公主常常仗韦后之势欺辱他,甚至骂太子是奴才。太子无权无势,只得忍气吞声,常与丞相李多祚在背地里议论父皇的懦弱无能,大有清君侧之意。李多祚总劝太子说:“时机未至,且忍耐着!”

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可怜的太子

冬至节那天,太子进宫朝贺,无意中撞见了武三思伴着韦后和上官昭容的那种轻狂淫冶的样儿,顿时气得无明火直向脑顶门子上冲,他也不候皇帝出来,急急出宫,在丞相李多祚府中,暗暗召集了左羽林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祚之、沙叱忠义一班心腹武将,矫皇帝旨意,发左羽林军及千骑兵,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兵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

彼时武三思父子正做着好梦,被羽林兵冲进卧室,活擒后捆送到太子跟前。他父子二人齐声哀求,重俊太子恨得咬着牙,也不答言,拔下佩刀一挥,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二人的脑袋就一个跟着一个地从他们那恶贯满盈却空生了一副好皮囊的身子上,被砍了下来。接着,太子一边吩咐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领一千兵士守住宫城,一边自己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昭容一群淫妇。

中宗皇帝被惊得披衣而起,光着脚,带领十数名太监逃出宫来。正碰见韦后和安乐公主、上官昭容慌慌张张地奔逃,她们忙前去围住中宗,前推后拥地把皇帝送上玄武门楼,吩咐紧闭宫门,同时传旨宰相杨再恩、苏瓌、李峤、宗楚客、纪处讷统兵二千余人,守住太极殿;又诏右羽林将军刘仁景等武将带领留军飞骑数百人,去抵敌太子的人马。

李多祚兵到玄武门,中宗倚身城楼,亲自向城下兵士们说:“尔等本来皆是朕的心腹,如今速杀贼者有赏!”兵士们一齐拜倒在地,口称万岁,然后转过身去,反把李多祚乱刀吹死。李思冲、李承况、犯孤祚之、沙叱忠义等见大势已去,也纷纷逃散。

重俊太子逃上终南山宿了一宵,第二天在出逃的路上走到了天靠晚,两腿酸痛,肚子里又十分饥饿,就拣路旁的一方大石头,在上面坐下,把身躯斜倚在树根上歇歇脚,不知不觉一会儿竟朦朦胧胧睡去了。

他随身带着的两个兵士在这样的一个天赐富贵的良机里,陡起杀主邀功的歹意。于是接下来他们就拿着太子的首级,回京领赏。韦皇后一听说,声嘶力竭地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

正这时,忽见官员永和丞宁嘉勖,白袍白冠,抢上灵座前,抱住太子的首级,嚎啕大哭。又脱下白袍来裹住太子的首级,抱在怀中不放。不用说他也没什么好下场,太子的首级仍被夺下,而宁嘉勖则被交刑部处死。风雅婉儿盛极一时

李重俊兵变未遂后,上官婉儿又开始加强同太平公主等李唐宗室的关系。此时,上官婉儿深得中宗、韦后信任,她专秉内政,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她建议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她还在宫外置办府邸,穿池筑岩,修建庭院,穷极雕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盛极一时,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并与美男子崔湜淫乱,为其谋取官职,正所谓“权重一时”。

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

自从重俊太子死后,韦后的权力更是大得无边了,每日全由皇后垂帘听政,中宗只能坐在宫中不得过问政事。

一转眼,又是大除夕,韦后传中书门下与学士诸王驸马一律入阁守岁。宫中遍设庭燎,照耀得里外通明。翊圣宫中数十重门,内外洞开。每重门上悬灯结彩,每座殿上摆满了筵席,一直进六座大殿,殿上坐满了文武官员和亲王驸马等亲贵。皇后又特下恩诏:“凡官阶在三品以上的,以及亲王驸马们,都许他夫妻同席。”因此,亲王中如守礼嗣王、谯王、让王、隋王等共十八位王爷,携着王妃在第四殿上坐席。驸马中如武攸暨与太平公主、武延晖与新都公主、杨慎与长宁公主、韦捷与成安公主共二十四位公主与驸马,在第五殿上坐席。

中宗与韦后坐在第六殿,陪席的有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将军赵承福、将军薛简,又有卫谯王重福、温王重茂,还有什么国子祭酒叶静、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个个都带着自己的夫人王妃,陪坐在皇后左右。这一殿的官员和亲王的组合颇有些不伦不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全是韦后的心腹。其中的杨均原是韦嗣立家中雇用的厨子,韦后临幸韦家宴饮,说菜弄很有味,赏黄金百两,杨均上来叩谢皇后的恩赏时,他的少年美面,让韦后一见之下就觉暗合心意,当即再下诏调杨均入宫,专替韦皇后做莱。因为他能把韦皇后喂得香甜,让她从武三思死后一直郁闷不乐的情绪有所好转,所以常在夜深时,被韦后叫到别室里悄悄地赐以雨露之恩,杨均因此也就得了个光禄少卿的官衔。而马秦客原是太医院的御医,皇后偶受风寒,去诊脉的秦客的眉目长得实在清秀可人,让韦皇后忍不住在无病的时候也常把他传进宫去治空虚之病。至于马贩子出身的叶静,他本来马上的功夫就很好,在韦后微服出宫发现后,果然在床上也能把骑马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让韦皇后十分受用。

这一夜,宫中守岁,自然也少不了这三位宠臣,因碍着皇帝的耳目,皇后故意装出不很高兴的样子来,中宗越见皇后不甚高兴,就越要设法让她高兴起来。

公元710年5月,一个地方小官燕钦融居然上书指责韦后的淫乱。中宗李显当即怒不可遏,本来他故意用绿头巾遮住了自己的耳目,然后他就可以在心里告诉自己,韦皇后还是当年陪伴自己在幽室小院中受了十四年苦的那个有情有意有胆有识有智慧有谋略的曾为他分忧解愁排除困难的韦妃,他要爱她宠她补偿她纵容她,否则对不起当年那份患难与共的真情。可现在这个没有太子李重俊的权威和势力的地方小官燕钦融,却与那个不识相的太子李重俊肝胆相照不谋而合,尽管他们彼此连一面都从没见过,却敢出于做出同样的事来,硬生生地把这个绿头巾给中宗皇帝揭了开,让他在不得不正视中感受着极度的痛苦煎熬,这样的人岂能放过,于是中宗李显下令押解燕钦融进京。

可是更让中宗皇帝痛苦的是,就在大殿之上,他刚要诘问一下这个地方小官,韦后却深怕这个胆大包天的燕钦融在众目睽睽之下,尤其是在皇帝陛下面前口无遮拦,把她那些不能见诸于光天化日的事,在光天化日之下给抖了出来,于是完全置中宗于不屑一顾,擅自发号施令。她手下的徒党也同样不待中宗命下,就喝令武士动手,当众将这个连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的地方小官燕钦融当场活活摔死。

身材瘦小枯干的燕钦融被几个力大无穷的大力武士高高举起,一声齐喝猛然摔到地上,如此反复重来了数次,地方小官燕钦融的五脏估计就没一个能不破裂的,其时红艳艳的鲜血正从他的口鼻中一个劲儿地向外奔涌流淌,甚至他的一个眼珠子都被摔出了眼眶,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在他的脸上郎当着。

目睹这一切的中宗皇帝当即脸色非常难看,韦后看见他脸腮的肌肉在暗暗绞动,她知道那叫暗地里咬牙,她不禁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淡淡危机感。民怨沸腾

安乐公主因帝后宠爱,越来越跋扈,她的豪奴和长宁、安定两公主的仆役,凑在一起,四处劫掠民间子女,拉进公主府中去充作奴婢。略有姿色的女子,还免不了要受豪仆的奸污。因之,公主府中园林幽僻的地方,常常有缢死的或投井投河的女孩儿尸体。那些没了子女的百姓人家,一齐赶到刑部大堂上告,官员照例也吓得不敢过问,于是这些子女的父母,有冤无处诉,就也在家中寻死觅活,以至于常常有一家家人集体自杀,真的算是家破人亡了。

这沸腾的民怨让左台侍御史袁从一十分愤怒,暗地里打发衙役四处探访,那天查访到西城根儿,正见一群豪奴在强夺一家的女孩儿,那家的父母跪在地上痛哭哀求,可恶奴们只管捉住女孩儿就走,连正眼也不去睬一下那两个痛不欲生的父母心。

躲在暗地里的一群衙役,恰是时候地一拥而上,把豪奴们的手脚捆住,送回御史衙门。御史袁从一坐堂一审,才知是安乐公主家中的,于是喝令重责,打得几个豪奴皮开皮绽,然后关进死囚牢。

当时走脱的豪奴急急逃回府去报告安乐公主,跋扈惯了的她一听御史衙门胆敢捉她的人,顿时跳脚咆哮,一乘软车进宫去,就向父皇要府中的奴仆。中宗马上就为他的乖女儿下了一道手诏给御史衙门,命从速把安乐公主家的奴仆放了。

谁知袁御史竟不奉诏遵旨,而是亲自赶进宫去,奏道:“陛下枉听公主的一面之辞。公主纵令豪奴,劫夺良家子女,陛下若不从重治罪,将何以治天下!臣明知杀奴便得罪公主,得罪了公主,大祸也不日将至,而释奴则可免祸,然臣终不愿枉法偷生!”袁御史理直气壮地说罢,连连磕头,直到前额在地面上碰得鲜血殷殷。

中宗无话可说,就令安乐公主暂且退下。袁御史回到衙门,立刻就把那几个豪奴绑赴西城根出事的地方,枭头示众,然后他自己也弃了冠带,上了一本表章,辞官去山中隐居了。

别的公主见到底有人敢管,且杀的还是安乐公主的家奴,从此也敛迹了许多。但安乐公主丢了这个脸,如何肯罢休?天天向父皇絮聒,说要把袁御史从他隐居的山里捉来,偿她家奴的命。中宗百般安慰,又把临川长公主的宅第赐给安乐公主,安乐公主这才高兴起来,立刻召集了五万人夫去建造新宅第。

原宅第四周的民房都被霸占了,拆毁改造成府中的园林。可怜那穷家小户,本以三瓦两茅的泥舍聊避风雨,如今被安乐公主这一霸占,顿时上无片瓦一茅,下无半床一铺,真真无家可归。纷纷到京兆尹衙门告状,却是十告九不准,于是那些穷人纷纷到公主府门外去哭诉哀告。公主却吩咐一律打到一边去,可怜有许多无辜百姓就这样被府中豪奴用碗口粗的棍子活活打死,也有许多人干脆自己拿脑袋往阶石上撞而血流满面地死在地上,更有许多人半夜时分去府门外吊死。于是安乐公主的一座新府第门外,弄得尸体累累,甚是凄惨。一到了夜暮至,便阴风飒飒。

地方衙门中伸冤的状纸,雪片也似地往里送,可哪里再找一个不趋奉势力不为五斗米折腰肯为百姓鲜血殷殷的袁御史,去替百姓伸冤理枉?

安乐公主又一个新宅第落成的这一天,用御林军一万骑护卫,又用宫中丝乐一路吹吹打打地欢庆着,送公主和驸马进宅。中宗和韦后又亲幸府中筵宴。安乐公主前夫武崇训的儿子已有八岁了,彬彬有礼地来朝拜帝后,韦后甚是欢喜,把孩子抱在膝上,当即下手诏,拜为太常卿,镐国公,食邑五百户。

中宗见韦后擅自作主下旨,全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心中万分地不高兴,当时就拦住韦后的手诏说:“且慢下诏!待朕回宫去,再作计较。”

韦后听了,冷冷地说:“什么计较不计较的?陛下当年在房州的时候,不是说将来一切听凭妾身为所欲为吗?干什么如今又要来干涉妾身呢?”

中宗见皇后居然把自己私地里的话当众明宣大讲出来,心中愈觉不是滋味了,想皇后如今一天跋扈似一天,不趁今日收服她,将来不又要闹成武太后第二吗?中宗皇帝当即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传旨起驾回宫,其时中宗皇帝的脸色也是非常难看,而他脸腮的肌肉又在暗暗绞动,恰恰韦后又看见了这种暗地里咬牙。

早已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的韦后,见中宗皇帝负气回宫,表面上仍是一副毫不惊惧之态,照样在安乐公主府中饮酒作乐。但她心里那份前所就有的淡淡危机感即骤然加剧了,并且以她的敏锐,这份危机感很快就量升到了最极端。

直热闹到半夜时分,宾客渐渐散去,韦皇后就在内室,召来她的心腹官员商量举事,最后国子祭酒叶静、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又有将军赵承福、薛简,卫谯王重福、温王重茂,同韦后和安乐公主议定,在长宁公主新造的东都宅第中举事。唐隆政变

长宁公主也是韦后的亲生女儿,她见妹妹安乐公主新造了宅第,就也向她母后去要地建新宅,韦后就赐了她一大片地,长宁公主又向皇帝要得内帑二十万,然后大兴土木。在东西两尽头,开成两大池沼,每一池有三百亩方圆。池面上建着曲桥水阁,玲珑剔透,恍似水晶宫。沿洛水一带,又建了高台大厦,望去十分富丽,恰似海市蜃楼。

韦后计划,待长宁公主新府第落成的这一天,和中宗同临公主府,府外由将军赵承福、薛简二人带领御林兵团团围住,然后逼迫中宗下手诏,交出玉玺,把皇位让与韦后,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就在长宁公主的府第快要落成之际,忽然卫谯王来告密说:“太平公主带着她的公子薛崇简,昨夜逃出京城,与临淄王李隆基谋反了。”这太出乎韦后的意料了,气急败坏地连连顿足说:“我好好的计划都被她给破了!”

太平公主原本与韦后是一条绳子上的两个乱蹦的蚂蚱,后来因韦后霸占了她心爱的武三思,但韦后的势力在自己之上,敢怒而不敢言;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其实是武三思的私生子,太平公主见韦后拜武崇训的儿子为太常卿,又封镐国公,也眼热了,就替薛崇简去向韦后求封,谁知韦后不许。这两重原因,让太平公主恨韦后入了骨,就暗中与睿宗父子勾结起来。

韦皇后当即一咬牙:“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当夜,马秦客奉命赶制了香甜的糕饼,由安乐公主孝心感人地来神龙殿献上,中宗日间那一腔怨与愤顿时化解消没了,这个不设防的老父亲一边用慈爱的眼神望着自己美丽的女儿,一边毫不设防地吃了下去,并且还是一连吃下好几块,并且还一边吃一边连连称赞好吃好吃,直到女儿安乐公主满意放心地走开。根本不必意外的是,这个无能而慈爱的皇帝父亲在三更天就中毒身亡了。此时乃公元710年5月,距离那个地方小官燕钦融上书指责韦后的淫乱而被当殿活活摔死,不过数日。

死前,中宗皇帝李显曾痛苦之极地在精美华丽的龙榻上翻腾乱滚,而闻报后故意磨磨蹭蹭好半天才赶来的韦后还没事人似的,轻描淡写地问腹痛如绞的中宗是怎么搞的。此时中宗已不能说话了,只有呜呜呜的痛泣声从他的喉间发出。中宗皇帝李显拼命地用手指着嘴,满面泪痕狼籍。现在的韦后再也不用怕她的皇帝夫君暗地里咬牙了,现在的她爱怎么淫怎么乱,也不用有任何的惧怕了。

接下来韦皇后先是诏发府兵五万屯京师,以韦温总督内外兵马,然后直到第六日才不再秘不发丧,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立十六岁的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发丧后,她就保护皇太子李重茂即皇帝位,后世称作殇帝,改年号为唐隆。韦后自己也再次临朝听政,以皇太后的身份。

虽然上官婉儿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周旋在武、韦、李等各大政治势力之间,并借此掌握国家大权,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昭容,没有自己的势力,朝堂上的风起云涌也让她疲于应付。710年5月,中宗突然死亡,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然而韦后并不满意,她准备效法武则天当皇帝,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机。

于是,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唐隆政变”发生了,政变目的:诛杀韦后及其党羽。谢幕:烛光下高雅的凄婉

而这时的韦后却自我感觉越来越是武氏则天第二,她一方面对自己的宗族党羽大加封爵,一方面就要对当年被武则天废去的睿宗父子下手了。同样的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的道理的验证,韦后正在纵欲后香甜的睡梦中,突然临淄王李隆基率兵冲入寝宫,将她从锦褥绣被中拖拽出来。

临淄王李隆基一见她身着鲜艳的寝衣,睡眼惺忪地站在跟前,怒喝一声把这个弑君的淫妇杀了!左右兵士上前,把她横拖倒拉着,杀死在了中宗的灵柩前。眼看着一具美伦美奂的艳丽尸首倒在阶前,一任蚊蝇来吮她的血,蛇鼠来啮她的肉,也不见有人来怜惜来葬花。

就在那天的暗夜里,知道发生了大事的上官婉儿,急忙整装而立,她秉着一支红烛,迎候着新权贵的到来,上官婉儿在万分紧张中瑟瑟颤抖着,但她还决定最后努力一次,或许生机就将来临。

上官婉儿秉烛在风中迎候着,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将迎候来的是死亡,而且是血腥的死亡。

这时,禁兵在向她逼近,这一点,上官婉儿判断出来了,虽然她未能正确判断出,她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没有用了,等待她的只有一死了。她手中的蜡烛滴着泪,那是提前在为一代才女而泣,上官婉儿不知道,她只是注意了一下,烛光照亮了她依然美丽的容颜和华美的衣裳。

上官婉儿听到了阵阵逼近的喊杀声,是的,杀戮由远及近地向她逼来了,而其实她无路可逃。

诗意而幽暗的烛光下,上官婉儿依旧用高雅若诗般的凄婉,为即将到来的激烈时刻而精心准备着。

此刻,上官婉儿完全不知道这是她人生的谢幕了。

在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仙逝的第五个年头,曾陪伴她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入宫这多年,上官婉儿凭着美丽与才华与智慧,拥有了一切,世人不敢奢望的一切,她全拥有了,但是这一切又都在转瞬间悄然不见了。

其实,权力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甬道,在这里,不存在任何选择,就如同当年的上官婉儿,不能选择人生,不能选择爱情,唯一可以选择的,只有如何活下去。

此时此刻,受到冲击的地方,已是一片火海,曾经的金碧辉煌尽成灰烬。因政变而杀声四起的禁兵已遍及全城,队伍的最前方,临淄王李隆基激昂勇猛,满脸杀气。临淄王强烈憎恨大唐政权中拨弄着主导着摇撼得天翻地覆的那些红粉女子,任凭求情的将士说尽了好话,临淄王也无动于衷。杀,是临淄王李隆基唯一的目标,坚定不移。

杀了韦皇后以后,临淄王李隆基转身就率兵士攻进安乐公主府中,彼时安乐公主正对镜画眉,一个年少的美男子在一旁陪侍。听得门外呐喊声,慌得公主把画眉的笔一下子就掉在了地上,站起身就向后花园中逃出,可已经来不及了,临淄王李隆基指挥兵士峰拥上去,明晃晃的刀向着粉颈儿上就砍了去。只听得一声惨呼,安乐公主也倒地死了。临淄王李隆基吩咐割下安乐公主的头来,转身又去搜捕了马秦客、杨均、叶静等韦后的面首和驸马都尉武延秀,一同押赴宫门外斩首。而对于所有京师各路来归顺的兵士,临淄王李隆基则一一好话安抚。李隆基那出众的雄才大略在这件不小的小事中就可从管中窥此大豹之一斑。

诸事已定,临淄王李隆基才赶回睿宗府,向父亲请自已不事先禀告之罪。李隆基起事前,有人建议他去和父亲睿宗商议,李隆基说:“父亲居心仁厚,议而从,父王从此就背上了杀嫂之名;议而不从,则我们的计划就失败了!如今成败由我一人当之。”

此刻睿宗见木已成舟,只好流着泪说:“此番全赖我儿英明果断,我才得以免祸,岂有责备我儿之理?”

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踩着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尸血,在殇帝李重茂不知不觉中,照例早朝,他刚登上宝位就座,而大臣们也是刚刚齐集,太平公主就出廷大声说道:“嗣君准备让位给叔父,各位大臣以为如何?”早与太平公主通同一气的众大臣马上齐声赞成,说理应立年长者为君,以便于主持朝政。

然后太平公主走到殇帝李重茂面前喝斥道:“人心已向背,这里不是你小孩子的座位,快快下来吧!”看殇帝李重茂木然呆坐着,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上前一把就将他拖下皇座。然后这个在位不到一个月的殇帝李重茂就含着眼泪被降封为温王。

睿宗李旦复位后,马上就下诏贬韦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勃逆庶人。进封李隆基为平王,太平公主加封至食邑一万五千户,三子俱封王。又把旧日韦后的党羽或贬或杀,至此韦后时代永远地过去了。

此时,与韦后关系过密的婉儿也在诛杀之列,尽管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但这一次,她没有算对,在这次政变中婉儿聪明反被聪明误,她手中的遗诏非但没有成为救命稻草,反倒成了刺向她自己的一把利剑。心狠手辣的李隆基,没有放过婉儿,在他眼里婉儿显然被被打入敌对的势力中,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节操和政治立场的人,此刻已毫无用处,留下来反倒给自己增添麻烦。于是,在暗淡的夜空下,长剑一闪,临淄王的手下将士就已将上官婉儿打发上路了。

就这样,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在血腥的宫廷斗争中被处斩,香消玉损,最终走完自己跌宕传奇的一生。

这一年,她46岁。

令人惆怅难为情

纸上香多蠹不成,

昭容题处犹分明,

令人惆怅难为情。——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动荡的时代没有所谓的升平乐事,盛极一时的红梅妆也有凋零的时候。婉儿死得很突然,犹如一支跌荡起伏的曲子,奏到高潮处,却下子就戛然而止了。杀她的李隆基,刚收起剑,就后悔了,而且是追悔莫及。婉儿死去的第二年,朝廷就恢复了上官昭容的身份。公元711年7月,再度继皇位的唐睿宗李旦为上官婉儿恢复名誉,赐谥“惠文”。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与曰“惠”;经纬天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李隆基又爱慕婉儿的才华,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这样,婉儿一代旷世才女的声名,不至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这对逝去的婉儿,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告慰了。

时光流逝,上官婉儿如同一抹惊艳的光影,在那个大唐那段动荡的岁月里,用自己的才智,留下了一道光鲜的影子,而我们后人随着那典籍翻开的书卷,对她跌宕传奇的一生,唯有回首远望了。《旧唐书》记载:“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

上官婉儿,这个在宫廷政治斗争中追逐权利的聪明的机会主义者最终玩火自焚,死在了强权的屠刀之下。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有人曾经如此评价她: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这些话可以说是对她的才学做了由衷的赞美。

婉儿一生弄权,荣光一时无限,不亚于“为将相一时”,要了解历史人物至少要看看那个时代的人对她的评价,唐朝正史是宋朝人写的,很多都是主观意见,唐朝文人写的《昭客文集序》和《景龙文馆记》才是对上官婉儿最公正的评价,事实上上官婉儿并不像史书上说的不堪,唐朝张说在《昭客文集序》用“嘉猷令范,代罕得闻”这句写出上官婉儿提出的治国方法,都非常之好,是历代都没有听说过的治国妙方,结尾以无比钦佩的笔调以“正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这句评价上官婉儿处事公共,敢于直谏,用她的智慧令唐朝振兴繁荣,又以"其孰能臻斯懿乎"肯定了上官的品德美好。《景龙文馆记》对上官婉儿影响力的评价:“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叶下洞庭初

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清新豪放的特色。上官婉儿对于促进唐诗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新唐书》对此作出了客观评价:“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

张说收集整理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并在序文中对上官婉儿的诗文才华作了高度评价:“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早已散轶。《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三十二首。我们只有籍此略窥上官婉儿的诗才。

上官婉儿现存的三十二首诗中,包括三言诗2首,四言诗5首,五言绝句9首,七绝6首,五律10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应制诗。能够体现她个性的诗仅有一首五律《彩书怨》(一云彩亳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事,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上官婉儿《彩书怨》

大多认为这首诗上官婉儿是写给被废的太子李贤的。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当洞庭湖的落叶纷纷飘下的时候,我在遥远的万里之外思念你。

秋露晶莹,香被不耐夜寒。

月亮西坠,看着锦屏的目光一片茫然。

本想再多谈些江南的事,但急于把信寄给身在蓟北的你。

信中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惆怅我和你分别已经很久了。

婉儿当时二十余岁,正是少女情怀正浓之时,对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认识尚浅。她尚未真正卷入政治斗争的浊流中去。因而这首诗格外笔调清新,意境高远,是上官婉儿现存诗中的代表作。

上官婉儿的人生,因不凡而美丽,因仓促被杀而精彩。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无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不服丈夫胜妇人——“才华绝代”的上官婉儿,是一个集智慧与欲望一身的奇女子,但最终还是在血腥的宫廷斗争中被处斩,一代才女香消玉陨。

纵观大唐的历史长河,有两位女人值得大书特书,那便是女皇武则天和一代“女相”上官婉儿。武则天,集大唐所有的特权统治与华丽于一身,浇铸了大唐盛世伟业,她所统治的朝政,国强民盛,一时也斐声海外。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一生中最得力的政治助手,平步青云,频频发号施令,完成了许多连上层社会士大夫们想都未曾敢想过的梦想和愿望。然而,就是这样一介区区女流,在她四十六岁的繁华生命历程里,裙边生花无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手握生死大权,权倾朝野数十载。上官婉儿虽然贵为“国相”,主召天下才子诗文,为大唐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不能把握与主宰自己的命运,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厄运,安享终年,伴随皇权鹿死谁手的争斗,为乱世所终。这样的女子何其不让人生叹,何其不让人生悲?

上官婉儿是史上争议最多的女人,正史、野史各有所载,当下也有电视剧《上官婉儿》对那特定历史时期的评述与再现。她是皇权下的牺牲品。她一家被诛,一个小小的生命身不由己,从奴到“相”,婉儿的生命画卷,更多让人滋生出的是一种无限地悲怜与同情,悲怜她的身世,花儿一般的年纪就被送入了等级森严的后宫,还要时时刻刻学会去保护自己不要犯上,同情她的人生际遇,在那样勾心斗角的皇权时代,上官婉儿演绎出的是一段生命悲歌。她的精神被无形鞭打,她的身子被随意践踏,她还得应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场面与朝野冷风,她的笑其实流淌着一股殷红的鲜血,她的笑意背后,其实掩藏着一段生命的凄苦和人世的苍凉。

岁月沧桑,峰回路转,人世间多少事几沉几浮几变迁?荣华富贵,过眼云烟,多少次山盟海誓,多少次相偎相依,等到一梦醒来,已是月落星稀。叶下洞庭,思君万里。露浓香被冷,惟怅久离居。

婉儿的一生,悲凉令人叹。年岁不等人,胭脂未花,乌瓦未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