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这几年你才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6:48:59

点击下载

作者:程琳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些事,这几年你才懂

有些事,这几年你才懂试读:

前言

我们还小的时候,总把世界想得太过简单。随着我们不断成长,我们会发现自己看到的和我们想象中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以前的我们总觉得亲情是没有隔阂的,现在才发现,亲情在彼此的体谅中才更加美好;以前的我们总觉得友情是单纯的,现在才发现,友情是在交往中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愈加牢固;以前的我们总觉得爱情是神圣的,现在才发现,爱情是在磕磕绊绊的平淡中才越来越真实;以前的我们总觉得职场生活很充实,现在才发现,它是在竞争中才能生存的残酷存在;以前的我们总觉得世界很简单,现在才发现,原来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玻璃般透明,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所以,有些事,这几年我们才懂了。

当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有消极颓废甚至抵触的心理,然后导致我们不能快乐地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但是,世界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不仅仅只有简单的亲情和纯净的友情,还有职场上的激烈竞争和我们人性中不可避免的弱点。成长中我们注定要接触越来越多的人,他们的性格不同,爱好兴趣不一,当我们慢慢走近更多人的世界时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意的,都能理解接受我们。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我们都会喜欢,也后讨厌,我们应该在这种情绪中找到怎样的平衡点呢?

本书将会让你了解到关于亲情、友情、爱情、职场上的所有矛盾和美好,看到亲情的可贵和隔阂,明白友情中的嫉恨和理解,看清爱情中的圣洁和平淡,注意职场上的为人和处事。让我们在对世界的怀疑和向往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然后,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给自己定位,更好地享受亲情、爱情、友情和职场上的快乐,拥有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带给我们幡然醒悟的清明。第1章比心态,看谁先撑不住告别抱怨,整个世界就清净了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总会听到很多这样那样的抱怨呢?好像整个世界都淹没在抱怨的海洋里。很多人对工作和生活环境充满了抱怨,认为制度不合理,所有的人和事好像都不顺心;比如很多家长总是对孩子充满了指责、抱怨,认为孩子总是长不大,不知道为家人分忧解难;有人总是抱怨自己遇人不淑、遇事不顺……也许事实确实如此,但更多的是我们在自寻烦恼,在跟自己过不去。而在自我折磨的同时,抱怨也是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折磨。因此,我们能否在这个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给自己一个时间,重新梳理和认识自己呢?不停地抱怨,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在自己感觉无助和失望,忍不住想要抱怨的时候,不要再压抑和委屈自己,走出来,学会心理自救才是重要的。当你静下心来,真正告别抱怨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世界清静很多,心态也安然很多。

在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里,有一位女性来访者找到了心理咨询师。来访者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抱怨,认为生活对她不公平,老公总是不理解她,家人也不支持她的工作,孩子也不听话等等,反复诉说自己的委屈,好像是压抑了很长时间的话,在此刻想一下子说完一样。

心理咨询师耐心听完了她的抱怨,然后平静地说道:“我们也许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改变心态。你应该了解到你现在需要做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如果你沉浸在自己的不幸中并且整天发牢骚,你的人生和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社会是残酷的,它不会怜悯你的不幸,我们要敢于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现状,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并勇于改正,这才是当下最需要做的。即使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和环境,如果能够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我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

来访者听了她的话,顿时陷入了沉思。

心理咨询师的话对来访者好像是一个警钟,也许是来访者很久没有仔细思考过,也没有人告诉过她——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在乎自己而不是别人。所以,就算她偶尔想到自己,也是充满了委屈和压抑,好像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一味地抱怨别人,倒不如心平气和地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能够发自内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还活着,并且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机会和时间重新来过,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只有抱怨和指责,还有快乐和幸福。我们要为自己绽放笑容,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谁而活的,我们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不论是在我们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上,只要我们与他人接触,就会有不满和抱怨。而抱怨和对别人无谓的倾诉不过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个世界是有波动的,当我们发出这样的抱怨和不满时,没多长时间,这样不好的信号会重新回到我们身上。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试着接受自己的生活环境,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不要总告诉别人你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别人而繁忙,为了让自己的亲人快乐才努力,这样的你不是在为别人的生活而奋斗,是在挣扎。我们需要好好思考,我们的那些抱怨真的是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吗?

现实中的大多数抱怨,都只是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责任,仿佛自己活得不好,生活得不开心,工作得不顺利,都是别人的过错,都是社会的责任,都与自己无关,而自己只是一个可怜、可悲的受害者。于是,这些人就觉得自己可以光明正大地逃避责任了,一味在抱怨中沉沦下去,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他人、推给社会,使自己失去了进取心和前进的动力。

在南方的一个小城镇,梅雨时节,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雨,这天从中午开始,雨势慢慢变大,后来,居然有了倾盆之势。一个小屋外,一名青年男子穿着湿淋淋的衣服站在草地上,一脸不满。他一边谩骂着老天,一边抱怨说,屋里已经有好几处漏水,取暖的干柴也被淋湿,库存的粮食因为雨水多而潮湿发霉,就连家里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都湿透了,简直是倒霉透顶了。

这时,一个老人浑身湿淋淋地从远处走来。他看到这边有个小屋,兴奋不已,马上躲进屋檐下。看到那个男子一直在雨中抱怨、谩骂,这个躲雨的人笑了,对男子说:“嘿,你浑身湿透站在雨中,如此卖力地谩骂,我猜,老天一定气得再没能力降雨了。”

这个男子听了他的话,变得更愤怒了。他愤然道:“哼,我做什么关你何事?再说,老天哪里会生气,哼,幼稚!”

躲雨的人听完男子的话,笑得更厉害了:“哈哈,你明知道没用,还在这里一直做蠢事,难道你很聪明吗?”

男子听到他的反驳,气得说不出话。

躲雨的人看着外面的雨稍微小些,便准备继续赶路。在离去之前,叹了口气说道:“孩子,你与其在这里不停地抱怨,不如自己撑一把雨伞,先架个梯子把屋顶修好,再去找邻居借点柴火,把衣服和粮食烤干。然后,你不仅可以好好地饱餐一顿,还能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睡上一觉。这样岂不是比你站在雨中做蠢事要好得多?”

如果男子能够在屋顶坏掉的第一时间就想办法修好房屋,那么根本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如果下雨的第一时间打伞修好房顶,至少他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上好的粮食享用,可以吃饱穿暖睡好。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抱怨,要知道修屋顶原本是屋主的责任,而他却把自己生活困苦的原因都归咎与“老天”,想把责任转嫁给自然天气。这样不停抱怨的结果是无法改善任何问题的,他也只能在连续的梅雨中,生活困顿,没有温暖的住房了。

当你抱怨生活、抱怨他人的时候,无论你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都不能成为失败的借口。抱怨不但会磨灭我们的斗志,还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吧,寻找正面的力量,使自己能够有继续走下去的希望。

无论什么境况,无论自己做错过什么,都能够找到抱怨他人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时,你将注定一事无成。我们无法改变他人,支配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理念,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也要勇于改变,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成长起来,取得最后的成功。

很多人在遭遇困难,过得不好时,总是习惯性地去抱怨,用抱怨来麻痹自己。我们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该怎么去克服困难,怎样去改变现状。当我们告别抱怨,不为失败和失意找借口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摆脱现实的枷锁,走向成功的道路。做人要把胆子放大,把面子放小

环顾你的周围,有没有“胆小如鼠、死要面子”的人呢?人生就是一个勇敢走出去的过程,所以我们就是要把胆子放大一点,把脸面放小一点。有些人可能觉得“天大地大,面子最大”,只要保住自己的面子,无论吃多大的亏,生活得多么困苦,都能够“打落牙齿和血吞”,这不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吗?无论我们把面子看得多么重要,把脸面放得多么大,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自尊吗?可是,真正的自尊是靠勇气、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来挣取的,死要面子、畏惧不前就是自尊吗?显然不是。

也许你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也许你还没有放开脸面的勇气,当你与你的上司、同事、客户交流的时候,或者当你面对自己喜欢的异性时,你可能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或者会把演示了很多遍的开场白和要交流的内容一下子忘得干干净净的。这种时候,我们肯定会羡慕那些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和别人轻松交谈的成功人士,你会想: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们那样谈笑自如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中经历世事后,学会放下不必要的矜持和面子,把胆子放大一点,勇敢走出去与别人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说应该说的话,做应该做的事,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勇敢无畏而又通达、坚强。

在一个很大的海洋中,有一个海龟家族,家族里有一只年龄最长的老海龟,大概一百多岁了,所以,家族中的海龟非常尊敬它。老海龟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向家族中的小海龟吹嘘自己经历的危险,然后,重点讲解自己在困境中勇敢脱离危险的故事。

小海龟们在这位海龟爷爷的故事中慢慢成长,大家都认为老海龟是他们“勇敢智慧的海龟爷爷”。当然,老海龟也很看重自己的面子,对于自己的形象非常在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小心翼翼地表现出一个长者该有的气度。

有一次,老海龟在沙滩上懒懒地晒太阳,它眯着眼睛看到好几只小海龟在海中不远的一大块礁石上玩耍,老海龟就从水中爬到小海龟们的附近。它试图也爬到礁石上给正在玩耍的小海龟们讲自己以往威风的故事,但是,每一次的努力都没有让老海龟成功地爬上礁石。这几只小海龟看到它们的爷爷爬不上来,就乖巧地说:“海龟爷爷,您老了,我们一块把您拉到礁石上好吗?”

老海龟心里有点不舒服,自己曾经那么威风,怎么能够让这些小毛头帮忙呢?这样的话,岂不是有损我老海龟的面子。他故意装成很轻松的样子,动了动腿脚:“你们的海龟爷爷可是无所不能的,刚才你看错了,我在活动筋骨呢,一会儿再爬。”

于是,老海龟又返回沙滩,躺在太阳下休息了一会儿,它告诉自己一定要爬上那块礁石,所以,它把自己最大的力气用了出来。谁知道因为太猛的力气,老海龟一下子被翻了个底朝天,小海龟们都关心地想去扶起他们的海龟爷爷。

老海龟却朝过来的那几只小海龟摆了摆手,假装舒服地说:“你们不要弄得这么大动静,我的身体好得很,我喜欢这样在沙滩上晒太阳。”

听了老海龟爷爷的话,几只小海龟去别处玩耍了。等它们走远了,老海龟才使劲儿想要翻过身来。可是不管海龟爷爷怎怎么努力,都没有成功。正好,附近村子的几个渔民经过这里,他们没有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这只老海龟,开心地哼着歌回家了。

老海龟想,假如刚才不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让听话的小海龟们帮助自己就好了,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个下场。但是,他转而一想,幸好我被渔民抬走的狼狈相没被家族中的其他海龟看见,还好,还好,终于没有丢掉自己的面子。

这个老海龟的故事是不是让你有所触动呢?或者回忆往昔,我们是否也有过像老海龟一样一样为了面子就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呢?在曾经相似的境遇下,你能不能摆脱“老海龟式的面子”,放下自以为的自尊,勇敢地走出去呢?生活就是这样一场角逐和选择,在关键时刻,如果你能够“把胆子放大,把脸放小”,你就能够克服心理畏惧,走上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反之,则只能在自怨自艾中抱怨人生,最终碌碌无为,让自己的天赋和才华白白浪费。

卫斯理出生在美国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初中毕业后的暑假,卫斯理看到母亲做保险推销员很辛苦,便和母亲一起去推销保险。最后,取得了令大家惊喜的成功。

这天,按照母亲的指点,卫斯理来到了一幢办公楼前。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不知道该怎样去和陌生的人打交道。他只能默默给自己打气,对自己说:“这只是一件对自己有益处而无任何害处的事情,我应该努力把胆子放大一点,鼓起勇气勇敢地去做。”

于是,卫斯理放下了他小小的自尊和面子,抛掉了一切担忧和顾虑,毅然走进了大楼。卫斯理没有放过进入任何一个房间的机会,在这个人面前受到了婉拒,他就鼓足勇气地去敲下一个人的公室门,不断地劝说职员们选择他推销的保险。

上天不负有心人,卫斯理在整个办公楼上上下下把腿都快跑断了,但最后,终于有两个职员选择购买他所推销的保险。从这一天的成功中,卫斯理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勇气是克服自己害怕失败心理的最好武器,只有让自己有信心去面对不同的人,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我们知道,在销售工作中,接近顾客是十分必要的。即使你在心里进行了无数次推销的预演,如果不能够让自己厚起脸皮,勇敢地走出去接近客户的话,那么,再精彩的排练和再精湛的技巧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把“胆子放大,把脸面放小”,勇敢地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卫斯理做到了,最后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不仅销售工作是如此,很多其他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就要以“厚脸皮”的姿态,勇敢地去接近它们,争取自己想要的和应得的利益和成就,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很多人对自己和生活和工作总是很茫然,觉得前方一片阴暗,他们犹豫着到底要怎样做,到底应该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也担心着如果自己被别人拒绝怎么办,如果别人对自己态度恶劣,自己应该怎样反应,甚至一想到要做某件事情时,就会变得脸红、胆怯、冷汗直冒,这样的心态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努力克服。

很多时候,能否勇敢走出去将会决定着你事业的成败。因此,当我们面对他人时,一定要有“厚脸皮”的精神,不怕丢面子,勇敢地迎面而上。要知道,放下脸面、大胆走出去才会无所顾忌,才能够勇敢地去尝试,才能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

你觉得自己勤奋吗?你有没有在看到别人成功,而自己却一无所获时,心生不满和愤恨呢?你是否会想,为什么别人可以轻易取得成功,自己只能碌碌无为呢?或者你会撇着嘴,不情愿地说:“虽然我可能也不够勤奋,不够努力,可是那些成功人士也不见得比我勤奋多少,凭什么他们就能成功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们是没有看到成功人士在背后的努力,那些努力要比我们想象得多,而他们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也只会比我们经历得多,不会比我们经历的少。如果你非要和那些成功人士比懒,而不是比勤奋的话,那么所有成功人士也只能撇撇嘴,告诉你:“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确实,“懒”没有任何可比的价值,只有勤奋,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和勤奋往往是形影相随的,勤奋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成功是勤奋的最终结果。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约翰·亨特是英国人,在外科和解剖上很有研究,他曾经自我评论道:“我的心灵就像一个看起来杂乱无章、到处充满嗡嗡之声的蜂巢,但是,实际上它非常整齐有序。因为,这个蜂巢是经过我的劳动一点一点地建造的,里面的每一点食物都是通过劳动在大自然中精心选取的。”

约翰·道尔顿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被称为是“近代化学之父”,当人们说他是化学与物理领域的天才时,道尔顿并不承认,他认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是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并非是因为天才的原因。

从这些名人、伟人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勤奋的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当我们养成了勤奋努力、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奋,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在牛顿小的时候,英国还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那时成绩好的学生也经常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小牛顿在和同学们做游戏时,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在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时,故意踢了牛顿一下,还辱骂他是笨蛋。牛顿很生气,从这次以后下,他决定要勤奋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牛顿学习越来越好,没多长时间就超过了欺负他的那个同学,在班级里成绩名列前茅。

后来,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牛顿不得不辍学,去学习经商。每天早上他都要跟老仆人去很远的集市做买卖,但是,牛顿对经商很不感兴趣,他经常把买卖交给老仆人去做,自己悄悄跑到一个角落里读书。

一天,在他正兴致勃勃读书时,他的舅舅路过,看到了这个情景。舅舅当时非常生气,责怪牛顿不干正事,并一把拿走了牛顿的书。舅舅一看,竟是一本数学书,上面还留着许多记号和批注。舅舅内心非常感动,他抱住牛顿说:“孩子,你回去读书吧,那才是你的志向。”

后来,在舅舅帮助下,牛顿终于又重新回去上学了。从那以后,牛顿更加卖力地学习,成了一个在学习和品质上都比较优秀的学生,这也为牛顿以后的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很多年后,牛顿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人们问他是如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道:“总是不断地思考它们。”

还有一次,牛顿对他的研究方法总结道:“我总是会把研究的课题放在心上,然后,反复地进行思考,也许脑海中的想法和灵感起初只是点点的星光,但是,通过我的努力,它们最终会一点一点变成了明媚的阳光。”

正如他童年时对待学习一样,牛顿对待工作也非常积极,他总是能够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最终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巨大的成功。对于自己做出的卓越贡献,牛顿说道:“如果说我确实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那也要归功于勤奋工作与勤于思考。”

像牛顿一样,世界上没有天生的伟人和天才,那些最后取得成功的人无不是经历了不为人知的勤奋和努力。而那些懒惰的人,即使上帝赐给他聪明才智和天赋才华,他也不可能成功。

我们都听说过方仲永的故事。宋朝时期有个“神童”,名叫方仲永,他聪明过人,五岁就能作诗,乡里的人都把他当成天才。在他成名之后,有人听说他的名气后,一直想结交、笼络他,于是,他也不再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整天跟着他的父亲吃喝收礼。后来,他终于才能枯竭,成为了众人的笑柄。

看到这样的事例,我们是不是深有感触呢?如果方仲永当初没有受他父亲摆布,继续勤奋上进,那么,他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境况。

如果说勤奋是拯救我们的利器的话,那么,懒惰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大的否定和浪费。“成事在勤,谋事忌惰。”如果养成了懒惰的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和慢性自杀没有什么区别,最后肯定会一事无成。

我们都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缺陷可以用勤奋来弥补。即使是一个天生有缺陷的人,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也可以战胜和弥补自己的缺陷,取得最后的成功。勤奋像一个拥有神奇魔力的魔法棒,拥有它,你便会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活

你接触过的最接近死亡的场景是什么呢?死亡对你的心灵产生过怎样的触动呢?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必须面临死亡,因为我们身边总是会有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突然地离开我们的生命,而我们的生命也有一天会按照它自己的轨迹,走向最后的死亡。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情,是我们不可避免的最终结果。每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人生之路是平淡还是坎坷,都会面临一个终极问题——死亡。面对死神的悄悄临近,我们难免会感到无名的恐惧和孤独。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调查采访一位肿瘤科医生时,问道:“在你面前,曾经死过那么多癌症患者,他们知道要面对死亡的时候,都有什么表现呢?”医生说:“大部分人都感到手足无措,觉得死亡来得太快,有的还会心理崩溃。哭闹的、求的……有很多种形态。”

心理学家问:“那相对来说,哪种人会死的平静点呢?是不是老人都比年轻人好些,女人相对于男人来说差些,而有知识的人是不是比没受过教育的好点呢”

医生说:“这个,应该不是,懂得付出爱和接受爱的人,也就是美好的感情体验比较多的人,会走得比其他人平静安详些。”

在现实生活中,人常说,活着容易,生活却难。但是要知道,拥有生命不等于生活,而好的生活更不代表生命就有价值。

我们都知道,生和死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在还活着的时候好好度过我们的短暂时光。德国浪漫派美学家西美尔就说过:“在任何一个生命的时刻,我们都在走向死。”死亡是必然的同时,它也代表了人类中最公正的事情,不管我们拥有多少金钱,或者对人类社会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在死亡面前,我们人人平等。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觉得突然。它其实和我们的诞生是一样平常的,新陈代谢,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一位古人曾说:“始吾未生之时,安知生之乐也?今吾未死,又安知死之为不乐也?”人走了一生的路,累了,就应该休息一下,这是生命的哲学,它让我们以无畏的姿态去认识死亡,正视死亡,以更深刻的眼光去看待生命的价值。也正是有了这种正确的心态和面对它的勇气,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死亡的价值和意义。

死亡并不可怕,它存在于生命的旅途中,不可回避,我们对死亡应淡然自若,而对生命要万分珍惜。当一个人能够想清楚“死”的问题时,那么,“生”就显得很有价值。他不会害怕死亡,不会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没有勇气,我们会看到一个积极乐观的全新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的生命终归是有尽头的,在我们短暂的岁月中,怎样才能让生命更加有价值和意义呢?我们应该很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

有一年,医生在爱因斯坦的肚子里检查出了一个大动脉瘤。医生对爱因斯坦说这个肿瘤的爆裂会发生在任何时刻。“那就让它裂吧。”突然而来的死亡并没有让爱因斯坦表现出一丝慌乱。

爱因斯坦一直认为:“是的,人人都要死的。死,是最终的解脱,永恒的自由。死,解除了我们身上的一切枷锁——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谁看到过死人痛苦呢?只有死人和没有出生的人,才不必惧怕明天的不幸和灾难。可是,人类普遍惧怕死,这实在没有道理。只有个体生命的结束,才能保证物种生命的延续。大自然安排得多么巧妙、多么合理,可是大家都怕死,这真是愚蠢。然而,即使知道死不可怕,人还是没有办法摆脱对死的惧怕。这又是一个难解的谜。世界上、宇宙中、有多少难解的谜啊……还是抓紧时间工作吧。”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管病情危重,病痛的折磨时时刻刻威胁着爱因斯坦,可是他却不愿意让医生给他注射吗啡,而且坚决地拒绝了一切外科手术。他说:“不需要再人为地延长生命了,在我想走、应该走的时候,我就会走。所有应该做的事情我都已经做了,现在请让我平静而体面地离去。”

1955年4月18日凌晨1时15分,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医院里,爱因斯坦因“大动脉瘤破裂”而逝世,享年76岁。当天下午,在12位亲友的护送下,爱因斯坦的尸体被火化,骨灰被撒在一个未透露的地方,而这也是他的遗愿。

这是一个老者面对死亡的态度,他非常平静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因为他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许多年岁的幸福时光,他了无遗憾。

死亡其实没有什么可怕,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么活着;最重要的是,我们活着的时候,拥有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我们活着的每一秒都是上天的恩赐,这一秒的我和下一秒的我必然会有一些不一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无论痛苦、忧愁、幸福、苦恼,这些都是我们的收获。

有一个叫约翰的9岁男孩儿,他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于是日日祈祷,希望时间快快过去,最好是略过他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

终于有一天,一位老人带着时间布来到他的面前,对他说:“孩子,你希望能够自己选择时间,那好,我把属于你的时光交给你,你自己决定吧。”时间布的模样很平常,只不过每隔一段距离就标上了年龄,从一岁然后到两岁,再到十岁,二十岁……一直到生命的终结。用时间布的方法也很简单,它仅仅需要一枚针,把想略过的时间缝在一起就可以了。只是,缝好的线就再也不能打开。

拿到了时间布的彼得,非常开心。他想:“我应该省略哪一天呢?”还是先把明天省略吧,因为明天要考试啊。他拿起针线,缝掉了第一个明天。接下来他站在了操场上,和同学们一块追逐一只皮球。明天已经被缝掉了,这是后天了,烦人的考试已经和明天,啊不,应该是昨天一块儿缝进时间布里了。彼得十分得意,之后呢,应当把这一学期都缝上,好直接跳到暑假,应该把做作业的时间都缝上,好可以永远玩下去。

当一个孩子事情可真多,算了,把童年,把少年时光都缝起来吧,把那些繁琐的功课都缝起来……彼得瞬间成了一个青年。在这一年里,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母亲去世了,只剩下孤孤单单的他。把孤独和贫困都缝起来吧,把奋斗也一起缝起来吧,缝着缝着,彼得变成了一个商人,财富像流水一样向他涌来。可是这对他来说还是太慢了,彼得拿起针,一直缝下去,他想要钱,越来越多的钱……这样,缝到最后,时间布到了尽头,彼得发觉自己成了一个老人,老得完全拿不动针了。

人的生命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它只有一次。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面对不可抗拒的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自己所拥有的生命时光,面对困难乘风破浪,让生命之舟在颠簸的风浪中远航。

人生这样精彩,却又如斯短暂,让人感悟的是时间留下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生活告诉我们什么?上帝又安排了什么?时光又带走了什么?

这些生命的感悟让我们从中得到深刻的体会,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应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一刻的你一定比上一刻有进步。生命给予了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思想,生活带着这些思想让我们奋斗,奋斗下的花朵使我们收获了幸福快乐的果实,这无不说明一点,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只要努力,我们总是能取得进步。更尽心地做好自己遇到的每件事,才能更完整地享受到精彩的生活,只有那些踏踏实实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快乐。时间一点一滴的在你身边溜走,生命也在逐渐消逝,盲目懒散的你是不是总是感觉自己的生活毫无乐趣?假如想要改变生活,改变自己,就要珍惜上天赐予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会有生命从这个世界上逝去。既然我们是从死亡中幸存的那一个,为何不珍惜生命,让它变得更有意义呢?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

这个世上除了傻瓜和脑残的人,谁会把钻戒像废纸团儿一样,随手扔进路边的垃圾桶里?谁会认为钻戒和废纸团儿一样没有利用的价值?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也许你曾经为自己只能沦落为老板挣钱的工具而苦恼,也许你曾经觉得被人“利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当你真正在经历了人世的沉浮,看透了世间的百态之后,你才会觉悟:原来被人利用只能说明自己还有用,还有利用的价值。这就是你的本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一无是处,百无一用,又有谁愿意聘用他,利用他呢?

职场上,如果你不想被淘汰,那你就得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因为,不管多么黑心的老板,他都不会随随便便地把一个对自己和企业有用的员工开除掉。

马克在美国学的是经济管理,他不仅仪表堂堂,为人也非常直爽,而且在专业知识的领域也十分出色。他回国不久就被一个大公司聘用了,职务是总裁助理。但是,在马克的身上,也有很多美国式的臭毛病。

马克到公司以后,觉得自己非常有才能,就自命清高,总是看不起别人。

上司给他安排的工作,他不是推三阻四地找借口,就是吊儿郎当漫不经心的,还经常跟老板大讲特讲他在美国学的那一套理论。可是老板是一典型的“中国式的土财主”,哪里听得进他的理论,所以慢慢就不重视他了。后来干脆就把他弄到下面的销售部当业务员了,工资待遇也降级了。

马克到销售部以后,整天怨天尤人,不是说老板不好,就是埋怨中国的月亮没有美国的圆。没过多长时间,他就自己提出了辞职。

就在马克快要离开公司的时候,老板遇到了一个很有名的投资家,投资家很看重公司的发展前景又对外资很感兴趣,所以就表示可以帮助公司跟美国人做生意。老板觉得这是一个机遇,因此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没几天,老板就找了个翻译,但是,这个翻译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新人,英语专业的,虽说在语言方面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涉及专业的东西,他就手忙脚乱了。鉴于这种情况,跟美国客户谈成的几率似乎就不大了。

遇上这个问题后,老板马上想到了已经递交辞呈的马克,于是就跟马克协商要马克代替那个毕业生跟美国的客户谈判。

其实,马克已经打点好自己的箱子准备走了,老板却突然让他做这个工作,他觉得老板这是在利用他,他就不愿意去。但他又一时决定不了,于是就向朋友征求意见。

朋友听了之后就对马克说:“你就去呗,反正辞职后一下子也找不到工作,闲着也是闲着。”“他让我一个已经要离职的业务员做这样的工作,不是在利用我吗?”马克说。

朋友说:“能被利用也是好的,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少不了要被其他人利用,能让别人利用你,说明你还有价值。你知道的,在当下的社会,“利用”这个词已经不仅仅含有贬义了,能“被利用”是我们能够在职场生存下去的最根本原因,你应该把它当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马克思考了一上午,接受了朋友的观点。他主动跟以前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了解了要谈判的公司的具体情况,从中也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最后事情的发展很顺利,谈判的结果是马克的公司跟美国公司签订了二十年合约成为合作伙伴,互惠互利。后来,马克就成了这家公司旗下子公司的经理。

我们要明白,要让一个企业接纳你,你就要为这个企业创造价值。假设企业的投资成本是5,作为员工的你,如果只创造了价值为5的业绩,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是在原地停留,丝毫没有进步,那么你被利用的价值就是0,而你被解雇的概率就是100%了。假如你创造的价值是6或者是8,那么你的价值便也得到了体现。

所以,如果我们想在一个公司生存下去,就要努力给公司创造出大于5的价值,这不仅是公司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公司存在的价值所在。如果有时间,我们不妨在工作之余按着计算器算一下,看看自己到底在增值还是贬值,看看自己的“利用价值”还有多少的上升空间,算一下,这些升了贬了的价值具体是多少。

有句话这样说:“我们不必斤斤计较谁利用谁,因为世间一切事都是互相缘起,而愿与众人一齐享有互相利用的成果,就能发挥利用的最高价值了。”有些人知道自己被别人利用时,心里就会有一股莫名的火,愤愤地想:为什么要利用我,凭什么来利用我?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被利用是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别人想利用你,证明是他有求于你。细细想来,这种价值又无处不在,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个问题了。就像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利用和被别人利用的关系,老板利用员工可以给公司带来业绩,让公司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对于员工来说,他们也是在利用老板来得到相应的报酬,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雇佣关系,但是大家都明白,这也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再比如,同事之间的互相帮助,它也是一种利用关系。但是这种利用关系,经常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因为我们帮助了他人,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人也会来帮助我们的,这种“利用”是建立在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

被利用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不过我们要在被利用的时候搞清楚,这种价值不是什么逆来顺受。我们应该学会选择被什么样的人利用,这种利用是不是有必要?被利用后我们自己能得到什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应该拒绝!

绿虾的一生都是在鳊鱼的嘴里度过,这听起来是不是十分恐怖呢?

当然,鳊鱼是不会把绿虾吃进肚里的,因为绿虾有让鳊鱼留下它的资本:用自己当诱饵来诱惑其它的小鱼成为鳊鱼的食物。于是,绿虾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成了鳊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

鳊鱼与生俱来就知道,自己不但不可以吃掉绿虾,还要负责绿虾的安全,每当夜晚降临,鳊鱼就让绿虾含留宿在自己的嘴里。但是,如果绿虾老了,或是有什么原因不能再为鳊鱼吸引食物的时候,鳊鱼就会把绿虾赶走,然后,再找一条年轻有用的绿虾为自己服务。

在自然界中,类似鳊鱼和绿虾这样的靠彼此的利用为生的例子有很多。其实,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共同的利益和利用价值才是它们真正走到一起的王道。一旦有一方没有了对方想要的价值,就马上会被另一方抛弃。虽然它们没有思想,但辨别对方是不是有用还是轻而易举的。它们互相抛弃的原则,就是用有用或者没有用来衡量的。

难道我们不能从自然界的这些现象受到一些启发吗?

一旦我们失去了用处,就会落入尴尬被丢弃的境地。所以就有了“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这一说了。生活中,由于岁月的问题,有人落伍了,有人衰老了,有人走下显赫的地位,他们没有意识到是自己不能再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了,所以,他们抱怨世态炎凉,人心多变。其实,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只要我们要努力去成为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我们能活得充实丰盈,即便是明白了整个自然界的相互利用关系,我们也会少一点埋怨,多十分努力,我们才会活得快乐、活得开心。学会坚强,看你笑话的比在乎你的人多

有人说,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当你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这句话乍一听有一点悲观,可现实还就是这样,总会有那么几个落井下石的人在等着你。所以,为了自己,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忽视那些冷嘲热讽,学会在那些带有讽刺味儿的笑声里继续赶路。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笑吧,看谁能笑到最后。

最近网上很流行这样一句话“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这句话为什么被广大网民追捧?因为他们在反思中渐渐明白了:这个社会现实得不容人不坚强,除了坚强别无选择!人生路上要面对的困难很多,也许就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很多人正注视着你,而此刻对他们来说,你就是他们的一场戏,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让他们动容。如果你选择向困难低头,他们必会笑谈你的懦弱,如果你咬牙挺下去,他们或许才会暗暗佩服你的毅力。请记得,在你遇到困难时真正能帮到你的只有你自己,而来围观你看你笑话的人永远不在少数。让自己笑还是让他们笑全在于你的选择。

有一年年初,姐姐给王强打来电话,说要把18岁的女儿小婉送到郑州,让王强帮着找个工作。王强是久经战场的老手,深知生活的不易,他觉得,真正让小婉独立起来就应该让她经历一些磨难,于是王强就没有去接小婉。天黑透了的时候小婉是哭着找到王强的家的。

接着,王强让小婉在家玩了两天。两天的时间,小婉给自己买了五件衣服。第三天的时候,王强问她还有多少钱,她说,还有一百块钱左右。王强就告诉小婉:“你可以在一天之内把你剩下的钱都花光,但以后再花钱你就自己去挣吧,我是不会给你一分的。”小婉听后睁大了眼睛,她觉得这个舅舅怎么能这么没有亲情味儿。王强问:“你到郑州是来干什么的?”她说:“就是来找个工作。”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眼里开始出现了惆怅的神情。

第四天,王强通过朋友给小婉找了个临时工作。十天之后,小婉的心情开朗起来。当她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已经变得非常开心了。正在她准备洋洋得意的时候,王强叫那位朋友开除了她。朋友很直接地对小婉说:“你舅舅的面子也只值一个半月,但是这半个月你没有把这份工作做好,所以你被开除了。”客厅里传来了舅舅和朋友们的嘲笑声,小婉觉得很委屈。

第二天,王强对眼睛红肿的小婉说:“你现在可以选择回家种田或者去上学。”小婉摇头,眼泪流得脸上湿了一大片。

王强又问:“你知不知道你将来最想做的是什么?”

她说想开个店。小婉说她不明白为什么人失败的时候,总有那么多人的嘲笑,而不是帮助呢?

王强说:“小婉,你要试着自己去忽视别人的嘲笑,这个世界上嘲笑你的人会比关心你的人多很多,习惯了这些,你才能坦然地走自己要走的路而不受外界影响,这样才能在别人的笑声中成长。”

第二天,王强给小婉租了房子,让她搬出去住了。王强跟她说:“在郑州,今年你有舅舅,多少可以给你一些帮助,可明年可就不一定有了。人生是变化无常的,困难随时都会来临的,还有那些在等着看你笑话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求你必须学会坚强,这个社会没有永远的依靠,自己的路,要学会自己走。”

四个月后,小婉去王强家里吃饭。她高兴地告诉王强,她已存了5000块钱,之前想都不敢想自己会有这么多的钱。王强笑着问她,这么多钱,准备做些什么,她说她打算把2000元钱给妈妈,另外3000块钱回家开店。

当小婉说计划开小店做生意的时候,很多邻居都嘲笑了她。可是,她已经不在乎了,因为她已经学会在别人的嘲笑里自信地活下去了。

你是否也像小婉一样痛苦过、迷茫过?觉得这个世界上,关心爱护你的人很少,而看你笑话的却很多?然而,这个社会就是如此,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关心另一个人。

一粒沙子要想成为珍珠,就要经历困难的考验,同样,我们要想让自己变得成熟坚强,也必须历经种种的磨难。

刚学走路的时候,我们跌了多少个跟头,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吧。在我们失败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充当了指指点点嘲笑我们的看客,我们也说不清了吧。现在的路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看看那些由浅到深的足迹,其实,这便是经历了磨难后的胜利。

有个故事说有一个孩子十五岁的时候,父母不幸双亡,从此他变成了一个小乞丐,受尽了别人的欺负。后来有个老师可怜他,就让他去自己的学堂上课。

有一次,这位老师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说完以后就把它写下来。有的同学说自己要当一个人民警察,还有的同学想做一名水手,尽管大家的梦想千奇百怪,但都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和老师的鼓励。轮到这个父母双亡的小孩时,他说自己要做一个拥有很多钱的高尔夫球老板。大家都嘲笑他,一个没有父母,没人管的孩子连自己的温饱都满足不了,凭什么能得到这些?所以,就连老师都觉得他的梦想不切实际,所以就劝他不要整天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可是,他并没有在乎同学们的嘲笑和老师的不信任,依然把自己的梦想认真写了下来。

他一直保存着自己的这份作业,就像守护着自己的梦想一样。二十多年后,那位老师带着以前的许多学生参观他的高尔夫球场时,发现了这个高尔夫球场真的与他当年在作文中描写的一样大。老师心里十分忏悔,于是就对他说:“孩子,你很坚强,没有在嘲笑和打击下放弃自己的梦想。”

是这个孩子的坚强成就了他的梦想。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曲折,很多时候,我们总要经历很多挫折和嘲笑。有的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最终走上失败的道路;有的人却越挫越勇,坚持不懈,最终在别人不屑的眼光中站起来走向成功。

我们每天都要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假如遇到了让自己烦恼的事情,就自己哄自己开心。让自己坚强一些,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早上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一定要微笑着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新的一天要加油!我们要永远记得:自己的认真和努力永远比别人的看法更重。在萎靡的时候,给自己一点阳光,别人的嘲笑算什么?经常遇到挫折又怎样?我们就是要勇敢地走下去,坚强而快乐地活着。有时间管别人,不如先管好自己的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因为心胸的狭隘,而导致利益冲突不断。这都是因为个人修养不够,同时又喜欢管他人是非而导致的。正因为没有管好自己、个人修养不够,才总是喜欢道他人长短、搅和别人的是非,才会导致了人际间的不和谐。如果人人都能好好地管教自己,不一心想着管别人,或者插手别人的事情,在个人修养上下工夫,清除内心的杂、欲望,就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管好自己,就是要学会自律,就是要做到约束自己的欲望、恶念,鼓舞自己积极进取、修身养性。

以前有一位归省禅师,担任一家寺院的主持,寺庙里还有一位禅师,叫法远。有一年天气大旱,很少有人拿粮食到寺庙去供奉,因此僧人们每天只能喝粥、吃野菜,每个人都面黄肌瘦。

一天,归省主持外出化缘去了,法远看大家饿得面黄肌瘦,就私自做主,将住持储藏在柜子里应急的粮食取出来做粥。可是,粥还没有做好,主持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其他的和尚一看都赶紧跑开了。归省禅师看着法远,生气地质问道:“这些粮食是寺庙里应急用的,你怎么能私自取出来?”

法远禅师说道:“弟子觉得大家都饿得面如枯槁、无精打采的,便把粮食拿出来用了,请师傅原谅。”

归省严厉地批评了他,并把他驱逐出寺。法远默默地离开了寺院,可是他并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走廊上找了个地方住了下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向佛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

半年后,归省禅师无意中发现了他,问:“你在这住多久了?”

法远回答说:“大概半年了。”

归省禅师看了看他,问:“给房钱了吗?”“没有。”“没给房钱还敢在这里住?你要住就要交房钱。”

法远听了,默默地走下山去,来到集市上,开始给人诵经、化缘,他把化缘得到的钱都交给了归省。

看到他的行为,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说:“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归省禅师让法远接任了寺里的主持,法远禅师也不负所望,最终将佛学发扬光大。

面对别人的指责,要先管好自己的心,不要过多地计较,太计较就会迷失自我,也会平添怨气。要做到“风吹云动心不动,见到境界不动心”,这也是禅的最高境界。

唐代六祖慧能去广州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师讲《涅·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此有二僧辩论起来: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两人为此争论不已。六祖慧能听了,说道: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大家听了,深为他的佛性所惊叹。

风、幡都是外界的变化。面对外界的转变,能不能做到不动心,这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定力。若无定力,心就会随外境变化而摇摆,便会受到外界的牵绊,心动就会生出杂念,杂念就会滋生妄念,内心便不可能平和、清净,更无法达到人格完善。

我们说,只有管住自己的心,才能管住自己。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痛苦,就是因为他所追求的东西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你管好了自己的心,心无烦忧,那么别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你烦恼。

俗语说:“欲壑难填。”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是有贪的欲望。正因为有这样喜贪的毛病,人生反而失去了更多。只有学会放下,你才能够有机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放下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放下是一种“提得起,放得下”的心情。处事时,该放就放,该断就断,不要因小失大。放下的快意,是烈日当头,含在嘴里的冰激凌所带来的清爽;放下的轻松,是奔波一天回到家后的那份安宁。放下是一种随其自然的心态,人生总是在取舍之间,面对不同的选择,应该学会放下,学会满足,这是智者的心态,是成功的阶梯。人生中那些不必要的负累太多,一直背负着前行,我们的心就终究无法自由,因为要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潇洒活出自己的人生。

管好自己,就要管好自己的心。我们的心中往往充满了忧虑,这些忧虑来自内心,是一切的烦恼的来源。人生路上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挫折、失败、打击、痛苦、孤独……在等着我们经历,只有以洒脱之心前行,我们才能走得更远。然而,我们说的洒脱并不是说要放弃,而是在不强求自己,不过分委屈自己的情况下,懂得衡量事物间的利弊得失,给自己一个更好地选择。

管好自己,切不可有从众心理。“羊群效应”带来的“人云亦云”,其实就是一种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心理,是影响人心判断的主要障碍,也是时人失去独特价值的主要原因。它使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我们独立判断,缺少明确的是非观。

当我们面对是非、毁谤、怒骂时,都应保持缄默,做到宽容待人,做到万事皆变,心不动,是非曲直,心内要有判断,不人云亦云。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豁达,一种坦荡,是一种力量,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洞悉,是我们成长的路上的一片绿阴,是我们家庭幸福的秘诀,是一种超越,也是一种善意的理解,是一种无声教育,也是一种信赖,不是软弱,而是一片智慧的海。当我们以宽容之心看待世界的时候,事业、家庭、友谊等等也会变得更加稳固和长久。跌倒了,爬起来再哭

在一片绿荫草地上,一对母女正在做赛跑游戏。突然,小女孩一个不小心脚下一滑,重重摔了一跤,疼得哭起来。此时此刻,她需要母亲跑过来安慰,帮助她。然而,母亲却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仍然往前跑着。最终,小女孩忍着疼痛,咬着牙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追。最后,小女孩赢了,她比母亲更快地跑过了终点线。

在这个世界上,一旦你跌倒了,无论你摔得多痛,再多的眼泪、哭泣都不能减少你的伤痛。哭泣没有用,后悔也已经来不及,怨恨也无事无补,那么就先让自己爬起来吧。无论摔得多痛,也要先爬起来。高而基曾经说过:“请不要向任何人抱怨自己的不幸,因为安慰之词往往缺少一个人所要追求的东西,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世界里,谁能比谁幸运多少,谁又能比谁不幸多少。”我们不是菟丝子,为什么一定要寻求依靠;我们不是那随波的浮萍,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怜悯与同情,抱怨的后果只能是扼杀自己的勇气,腐蚀自己的人生。

有首歌唱得好:“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为从头再来。”失败没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从头做起,重新踏上奋斗的旅程。也许人生之路少不了坎坷和波折,但是我们仍然要坚定自己的意志,怀着信念,扬起理想的风帆,向前追寻和进发。

跌倒了,爬起来!即使摔痛了,也要爬起来再哭。

追求成功的过程并不是常常一帆风顺,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失败也会常常与你做伴。而面对困境,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该如何做,这往往成为我们取得非凡成就的关键一环。正如音乐家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困境里百折不挠。

遇到困境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相反,它是一种磨炼,是一种考验,它可以带来无可取代的宝贵经验,而是否有重大挫折的经验关系到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表现。赫胥黎说:“经验不是一个人的遭遇,而是他如何面对自己的遭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与史塔桑管理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次研究,该项研究结果显示:那些越是经历过磨难的人,就越能够从磨难中走出来,面对困境的能力也会越强。

现实中,既不存在完全一帆风顺的人生,也不存在永远都会遭受挫折的人生,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困境,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能够看到和想到自己人生中光明和积极的一面。另外,还要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所有经历过的磨难,别人可能都经历过,甚至比你更严重。既然别人可以在跌倒之后站起来,你为什么做不到呢?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从某种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的力量,并且自信而快乐地走下去。

困境是一种本身已存在的状态,是一种现实,当你处在其中时,你苦闷烦恼日子一样过,你开心快乐日子也是一样过。而一个人是否快乐并不取决于生活本身,只在于他的心。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面对困境,人的心境很重要,积极一点,或许我们就可能遇见命运的拐弯点,从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我们要坚信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路要怎么走,日子是否过得舒心,还是你自己说了算!“一个人绝对不能在遇到困难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困难加倍。相反,如果面对它毫不退缩,困难便会减半。”这是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话。我们难免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那么,当你跌倒的时候,是选择想方设法地站起来,还是选择待在原地踏步或者哭泣自己的不幸呢?一个勇敢者的选择只能是前者。因为只有在跌倒的时候,能够获得重新站起来的毅力和勇气,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功。在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一心想着这个困境是多少地难以克服,情况是多么的糟糕,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将眼光放在眼前,努力地让自己迈出那最初的一小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们终有一天能够战胜它。

其实,只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强化,一个人面对困境的能力也是可以增强的。而那些对逆境适应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对事情有一定的控制感。在应对困境时,他们不但有积极、正确的态度,而且还会及时地迅速地行动起来。古人说得好:“有诸内,形于外。”积极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层面,然而想要有所作为,还要将其反映在积极的行动中,要知道“知而不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积极。

在纽约的贫民窟,女孩莉丝在这里出生了。那是一个充满着毒品、艾滋、饥饿的环境,莉丝在这种环境度过了她的童年。后来,母亲因为吸毒而染上了艾滋病,最后导致精神崩溃;父亲在极度的精神压抑下,开始酗酒,最后也进入了收容所。莉丝只好去投奔外公,可是连外公都不肯收留她,在无奈的情况下,她只能在街头流浪。为了能够生存下午,她靠捡垃圾生活着,有时捡不到东西时,她甚至偷别人的东西。晚上为了能够安然地进入梦乡,她只能整夜乘坐地铁,因为只有那里才温暖一点。

在残酷的现实中,莉丝却相信,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片更加光明的天地。虽然她没有在明亮的世界里生活过,可是却清楚地知道如果一味沉沦下去,她将会有一个和母亲一样悲惨的结局。于是,她决心要开始全新的生活。她用自己的真诚最终争取到了参加中学考试的机会。在收容所里的父亲也成了她的担保人,从收容所里被放了出来。面对这样的女儿,父亲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那一刻,这个弱小的女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之后,她开始投入到了紧张而刻苦的学习中,并且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使得自己的所有科目成绩都在A以上。因为她全校第一的优秀成绩,学校决定出资让她和其他9名同学到哈佛大学去参观。

在一个秋色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了整个世界,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也就是在面对这个知识殿堂的那一刻,她决心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她要让所有人看到她的努力,并且向全世界证明,即使你的人生曾经跌入谷底,你也依然可以重新站起来,坚强地走下去。

1996年,这个付出过努力和艰辛的女孩终于尝到了上帝对她的奖励,在场的每一位评委都被她的经历、真诚、论文所深深打动了。最终,她赢得了12000美金的一等奖学金,顺利地走进了哈佛大学的校门。

只要你肯努力、肯付出,人生其实可以改变。这是美国“奇迹女孩”莉丝·默里所经历过的真实故事,莉丝·默里出生于贫民窟,却拥有世界上最阳光的笑容,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特为其颁发“无所畏惧奖”,她被评为“美国当代杰出年轻女性”,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接见。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却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平凡。当我们面对困境时,不妨扪心自问:你的生活比故事中的主人公更糟吗?你像她一样努力过吗?你竭尽全力了吗?

挫折和逆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够看轻它或者贬低它,所以面对困境,我们不妨审视一下,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战胜它。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错综复杂的,有的时候,可能事情会按照我们预期的或者期望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时候,它往往不会遵循我们的意志。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在现实中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实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要尽全力去做,而那些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耗费自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那样做可不是勇敢的表现,而是愚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