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名句今用1400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18:41:27

点击下载

作者:于海洲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古典诗词名句今用1400例

古典诗词名句今用1400例试读:

前言

古典诗词名句今用,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用得恰到好处,可使作品增加涵蕴,文采斐然,富于诗意,引人入胜。

本书从当代书刊中搜集选取了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含少量散曲和对联)名句的例文,写成“古典诗词名句今用”短文306篇。以“名句”(含少量句组和短诗)立目,正文包括:名句出处(作者所处朝代、姓名和名句所在篇目)、原作(长篇节选片段)、释难、今译、评析(酌引古代诗话)、用法及用例(一般每个条目为3~5例)。不仅是一部古典诗词名句的精选注译本,也是一本诗词选、诗评诗话选。尤其是所收千余条诗词今用例文,多为精彩语段,给人以教益和启发,为读者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范文,很有实用价值。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例句引录古人诗词名句,个别处与原作用字有所出入,本书为尊重例文作者,一律保留其原貌。

本书适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界人士阅读。初、高中学生,大学学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各种文艺工作者……一书在手,对提高古典诗词修养和文章写作水平,无疑会大有裨益。于海洲 于雪棠2016年2月古诗名句今用例说

中华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西周、战国迄于明、清,“江山代有才人出”,作品浩如烟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芒四射的璀璨明珠,不仅对诗词本身的繁荣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为其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当我们漫步在绚丽多姿、姹紫嫣红的文学艺术百花园中时,随处可以发现,作者常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名句,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章的感染力。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论文、杂谈、影视剧本……古诗今用,比比皆是。有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其被引用率之高,几乎胜过一般成语。用得好,有如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可以丰富文章的涵蕴,使作品增添诗的韵味。古诗名句今用,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语言现象。

从修辞角度上看,“古诗名句今用”属于“引用格”。引用之法,多有变化,总体来说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一、明引。即给引文加上引号,有的同时交待作者和篇目,使人一看便知是引用古人诗词名句。例如:

①“云想衣裳花想容”,多少少男少女像星星追逐阳光、蓓蕾憧憬怒放那样追求着美的仪表,美的形体,美的风度。(摘自龚春华《青春美的断想》)

②伴着秋虫的鸣声,老槐树上一些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铺满了山路,有的还掉在湖面上,随着徐徐流动的湖水浮游开去。这时我脑子里忽然想起古代诗人唱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句子,多少传出了一种悲凉的心境。(摘自贺青《绿叶赋》)

③我背着我的笔纸,开始一县接一县地走动,真所谓过起温庭筠曾描写过这里的生活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摘自贾平凹《在商州山地——〈小月前本〉写后》)

④俗话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用景物烘托人物,也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唐代诗人崔护的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那盛开的鲜艳桃花烘托姑娘的美容,以美衬美,可谓曲尽其妙。(摘自崔新民《谈“烘托”》)

例①,“云想衣裳花想容”,语出唐·李白《清平词调》。文中加上引号,虽未说明作者、出处,但一看便知是引用诗句。例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语出唐·杜甫《登高》。加了引号,并交待出是“古代诗人唱的”“句子”。例③,明确交待是“温庭筠描写过”,语出《商山早行》。例④,引文前交待“唐代诗人崔护的名句”,后面又用括号注明诗题。

二、暗引。既不说明出处,也不加引号,而是直接把古诗词名句组织在自己的文章中。例如:

①年光似水人易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摘自嵇鸿《火山口邂逅》)

②你看,不是有一股疏香冷气吗?我说真是梅枝疏淡潇洒,梅花含苞欲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摘自金肇野《和邓拓同志在一起的日子里》)

③对我来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并不十分困难,可是有风有雨的心境却更合自然些。(摘自三毛《夏日烟愁·一定去海边》)

例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语出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例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语出宋·王安石《梅花》;例③“也无风雨也无晴”,语出宋·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都未说明出处,也未加引号,均属“暗引”。

在“明引”“暗引”总的范畴内,还有一些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整引。即引用原作的整句、整段、整篇。如前举“明引”例①、例②、例④和“暗引”例③都是引一“整句”;“明引”例③和“暗引”例①、例②都是引两“整句”(一“整联”)。再如:

①何谓多余的东西?这就是机械模仿、东抄西凑的东西,千部一腔、千人一面、陈词滥调的东西。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云:“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辛辣地讽刺了诗坛上那种因循守旧、蹈袭前人的没出息作风。(摘自何新《有感于歌德的几则诗话》)

②“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相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培养年轻干部,是老干部离开第一线前后的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摘自郑贽《应该授予他们大功勋章——记一位老干部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事迹》)

例①,引用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五诗中一小段整六句。例②,引用清·郑燮《题画竹》全诗一整篇。(二)断引。即只引某句中的部分语词,不引整句。这是根据行文需要,“断章取义”的引用法。例如:

①时代变了,价值观念能不跟着跑么?人们都在“四海为家日”,何必尽是“萧萧芦荻秋”?他拣生活可为喜悦的方面给了观众。(摘自黄永厚《朱修立和他的画》)

②他要把西湖比西施,我们又何妨把这首诗来比隐与秀呢?“水光潋滟”是秀美的模样;“山色空蒙”是隐美的模样;真挚高卓的情感思想就等于是西子那天成的丰姿美韵。(摘自傅庚生《文学赏鉴论丛·论文学的隐与秀》)

例①,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尾联云:“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黄文中断引十字,分两句。例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首联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傅文中断引八字,亦分两句。(三)拆引。即把一句或一联古诗词拆开来,中间嵌入若干字词的引用法。例如:

①但是,也有的青年人不以为然,说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意若真怜幽草,这雨就不该如此姗姗迟来。(摘自方《塞上的雨》)

②当时我理解朱总司令的中心意思是干革命要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在内,赤条条枪林弹雨来去无牵挂。(摘自刘南昌《革命莫为官——访李聚奎将军》)

③文学作品要想引人入胜,就要悬念丛生,让读者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又为“柳暗花明又一村”感到喜悦,从而扣动读者的心弦。(摘自张毓书《藏头露尾摇心移神——小说悬念漫笔》)

例①,唐·李商隐《晚晴》云:“天意怜幽草”,方文中拆引,中间嵌入“若真”二字。例②,《红楼梦》二十二回引清·邱圆《寄生草》云:“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刘文中拆引,中间嵌入“枪林弹雨”四字。例③,宋·陆游《游山西村》颔联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文中拆引,中间嵌入五字,分为两句。(四)套引。即把不同作品中的两句套在一起作为一联加以引用,类同“集句”。例如:

①分手的时候,露易丝伸出自己的小手让约翰·斯诺久久地握着,末了,还悄悄地加上一句,“中国有一句古诗,‘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摘自庄维明《报价》)

②舞台两旁的朱漆圆柱上,贴着一副对联:“此曲只应天上有,何人不动故园情。”

光看这布置,就充满着乡思乡愁、离别的情绪和气氛,难怪六七百人的听众席上竟鸦雀无声。(摘自季仲《南曲声中》)

例①,“今朝”句语出唐·罗隐《自遣》;“莫使”句语出李白《将进酒》;例②,“此曲”句语出杜甫《赠花卿》;“何人”句语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原句为“何人不起故园情”),均“套引”。(五)翻引。即在保持原作基本格调的基础上,改动数字,翻造新句,用修辞上的“仿拟格”,“引”古今用。例如:

①1977年写成了《红楼梦魇》,用十年时间,写了14万字。她自己说:“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摘自李伟《折翼的凤凰——文坛“怪才”张爱玲》)

②他(吴佩孚)在行前声言,今后不问军事、政治,将以饮酒、看花终老。谢觉哉闻之,乃仿王昌龄诗写道:“白日青天竟倒吴,炮声送客火车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雄心在酒壶。”讽刺可谓入木三分。(摘自苏新《“一片雄心在酒壶”》)

例①,翻引唐·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例②,翻引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六)改引。即根据行文需要,将古诗句改动一二字后引入自己文中。与“翻引”略有不同。“翻引”是“仿拟”原句(诗)格调,别出新意,“改引”只改一二字,以适己文,原句意思基本不变,或截然相反。例如:

①“春光一刻值千金”。正当春回大地,万木复苏的大好时光,让我们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观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吧!(摘自黄渭铭《和风送暖话春游》)

②元遗山有这样两句诗:“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是不正确的态度,而我们是要“勤把金针度与人”。训练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就正是学习汉字的“金针”之一。(摘自张寿康《中学语文课的文学教学工作》)

例①,苏轼《春夜》曰:“春宵一刻值千金”,写的是“夜”,故用“宵”;而黄文写的是“春回大地”的“大好时光”,故改“宵”为“光”。例②,金·元好问(遗山)《论诗》主张“不度”(金针);而张文主张“要度”,故改“不”为“勤”,一反其意。“改引”是有意而改,与一时失记而“误引”不同。时文中古诗今用,作者朝代、姓名、诗句文字有错误者,不乏其例,读者不可不予注意。一画一寸光阴一寸金。

语出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之一。诗曰:“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有人著文介绍说:“诗中记述自己正专心读书而被人引笑的经历,说明了时间宝贵以及应该深刻探讨、学习古人优秀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的道理。”周情:周公的道德情操。孔思:孔子的思想学问。这句诗的意思是:(勤勤恳恳地读书,不知不觉地春天已快结束了,)真是一寸光阴犹如一寸金子那样宝贵啊。后人常引用来说明时光的宝贵,要特别珍惜。例如

①走出很远了,老人的余音仍在耳边飘荡,我忽然感到,世间最宝贵的金色,不是金子,不是稻谷,不是钢花,而是阳光和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摘自马继红等《在海的怀抱》)

②教育家说时间就是知识,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军事家说时间就是胜利,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财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摘自孟平《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③经过整顿之后,财源滚滚而来。……这个“时间就是金钱”,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很多人骂我,其实这句话也不是我发明创造的。中国很早就讲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它说得比我还厉害,时间重于金钱!(摘自李士非《热血男儿——国际歌》)

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管理是高效率人士的成功利器。(摘自白文军等《油菜花开遍京城》)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语出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曰:“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川:指旧河床。走:滚动。这两句诗紧承“轮台九月风夜吼”而来,意思是:满河床的碎石其大如斗,随着夜风的吼叫,遍地石块乱滚。此诗开头几句主要是描写走马川一带环境的艰险,用夸张的手法,通过风吼石走,渲染出征前所面临的险恶气候,以衬写将军的坚毅。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描述新疆戈壁一带自然环境的险恶。例如

①山上山下,沙砾旋舞,石碛横飞。我不禁记起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在这儿也有了新注脚:原来大漠中的“孤烟”也可以是龙卷风刮起的沙柱。(摘自张行《赞一弓城》)

②车到和硕如同进了秋天的冬瓜园,满目尽是大小不均的鹅卵石,大如磨盘,小如鹅卵,真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摘自蔡焕琦《新疆万里行》)

③罗布泊地区天气复杂多变,五级以上大风每年150余天,最大风速每秒28米,真可谓“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摘自刘敬智《马兰——大漠深处的原子城》)

④以前读岑参的边塞诗,很难理解边塞的绮丽瑰异风光,直到今天,车行其上,这才想起岑参笔下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拿眼前的景象与岑参的诗一对照,越发觉得这茫茫的戈壁滩,竟是这般的壮阔和奇丽。(摘自陆林森《车行戈壁滩》)

⑤嘉峪关,地处广袤的戈壁滩上,自然景色奇特,黄土飞扬,尘沙漫天,“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沧桑悲壮与“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豪迈气象相呼应,又会把人带到“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的边塞世界里。(摘自白英《长城饮马嘉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语出唐·李白《蜀道难》。诗中句曰:“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七里,是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的一座雄关,又名剑门关,古有栈道自蜀经此关通汉中。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险要、突兀不平的样子。夫:成年男子。当:把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个人守关,上万人也攻打不开。承上句进一步夸说剑阁地势的险要。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关隘地势雄险,易守难攻,或夸说事情难办。例如

①关头上的城堡,居山腰,临桃河,靠绵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摘自张崇发《中华名胜古迹趣闻录·娘子关与平阳公主》)

②难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不为一次出国,而是为了争一口气,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寻求一席之地,还要继续斗争。(摘自刘大平《一个科技人员的第二条战线》)

③可见,凡事应作两面观:一方面,我们反对重复出版,不能因为别人拟翻译出版某书,自己便日夜兼程粗制滥造,以求抢先一步应市;另一方面,又要提倡竞争,保护竞争,翻译著作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摘自郝铭鉴《并非“圈地运动”》)

④娄山关距遵义市区50公里,位于遵义县和桐梓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海拔1576米,是黔北第一要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也是历来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摘自陈杰《而今迈步从头越》)

⑤五大哨口是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之路,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摘自林木《井冈山会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语出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诗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去:离开。紫台:即紫宫,皇帝的宫殿,这里指汉代后宫。连:这里指连姻。朔漠:北方沙漠,匈奴所居之地。王昭君(嫱)曾远嫁匈奴。《汉书·匈奴传》:“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青冢(zhǒng):指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归州图经》:“胡中多白草,王昭君冢独青,号青冢。”《太平寰宇记》:王嫱墓“其上草色常青,故曰青冢。”向黄昏:指王昭君死后凄凉冷落。这两句诗本于南朝·江淹《恨赋》:“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意思是:王昭君独身一人离开汉宫,到北方大漠去嫁给匈奴主单于,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青冢,黄昏后更显得凄凉冷落。此诗借咏昭君之怨以寄托作者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首联感叹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清·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两句极有概括力,雄浑苍凉,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现在说到王嫱或昭君墓时,常常引用这两句诗。例如

①一步步上行,视线越来越开阔了。我望着墙外坦荡的原野,听着墙内游人的笑语,心海里激荡着澎湃的心潮,“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诗句又回响在我的心头。(摘自张莉《此情绵绵无绝期——访昭君墓》)

②“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来到匈奴之后,嫁给了匈奴的一个单于呼韩邪,生了两个儿子。(摘自雷鸣《民族友好的使者——王昭君》)

③不管昭君是自尽还是从胡俗,她毕竟始终未归汉,而是“独留青冢向黄昏”了。(同②)

④“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名唤昭君的绝代女子,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蹁跹而来的长安,放弃了歌舞升平的华丽后宫,担负起维系和平安定的重任,用一生的流年换取大汉百姓的安定,撑起大汉王朝的半边天。(摘自《从历史长河看担当》)

⑤这种心态不足为怪,因为自古及今塞外边疆在诗人的吟咏中,早已凝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景象,演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传说。(摘自李彬《边疆,边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语出宋·苏轼《赠刘景文》。诗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一作“正”。首写荷叶已尽,次写菊花亦凋。这两句诗以好景“最是橙黄橘绿时”作结,意思是:您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最数橙子要黄、橘子快熟的时候。诗写自然景物,能抓住特征,给人以生意盎然之感,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情意。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最值得记忆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例如

①“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正当人们的心扉饱含了甜情蜜意,沉浸在认真选择的时候,蓦地,一位五十开外的华侨,也许抑制不了内心的激动,抚摸着一株垂枝的金橘,高亢激昂地吟诵起苏东坡的诗句,招来了许多人的瞩目。(摘自黄春安《金橘初嫁炎荒》)

②“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去年十月初,正是橙黄橘绿的时节,笔者有幸访谒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摘自隆生《访三苏故居》)

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到了这时节,柑橘之乡宜昌便成了各种会议的活动选址的热点,当地人戏称之为“橘子会”。(摘自孟宁《探胜寻幽小三峡》)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季是迷人的,它既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凄美与惆怅,更有历经播种耕耘后收获的欣喜。(摘自木子《品味秋天》)

⑤“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中年况味,正在奋斗。(摘自严介和《中年况味是奋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语出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封:指诗人晚年上皇帝《论佛骨表》的奏章。《旧唐书·韩愈传》: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因裴度、崔群等力争,乃贬为潮州刺史。九重天:借指皇帝。潮州:又称潮阳郡,治所在潮阳(今广东省潮阳市)。潮阳距长安八千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封《论佛骨表》的谏书早上奏献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迁到距京城八千里远的潮州。当韩愈出京到达距京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诗人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抒发了自己“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感情。这两句诗,表面看,似乎淡淡写来,简单地交待被贬出京的事实,但从“朝奏”“夕贬”看来,极言其得罪之速,暗透出得罪之重,已预示出后果的严重性,必是一去不复返了。后人说到韩愈被贬及说到潮州,或指某一事物被抛弃,也常引用这两句诗。例如

①“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下放到瘴湿不毛之地,算是从轻发落。有的一句话忤了圣意,龙颜大怒,立即推出午门问斩哩。(摘自杨闻宇《真话小识》)

②到底是年轻得志,不知天高地厚,出于对当时昏愦政治的愤慨,他卷入了一场流产的政治革新,结果却落得像韩愈那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下场,被逐出京师。(摘自穆福田《柳宗元植绿柳州》)

③须知,在多种方案中进行抉择时,我们往往会受到“希望原则”的诱惑,在不知不觉中抉取众方案中那个最合乎自己希望的方案。然而事实上,这个方案往往是违背客观现实的错误方案,那种真正合乎客观规律的正确方案却“夕贬潮州路八千”了。(摘自朱健国《警惕“希望原则”》)

④时下,有一种非正常现象,某些单位或某人出了问题,群众反映了、举报了,可往往到领导那儿就没“戏”了;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一封朝奏九重天”,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摘自楚奇《“官‘了’主义”当戒》)

⑤唐人韩愈,抱有“本为圣朝除弊政”的初衷,却落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下场。(摘自姚桓《讲真话的“尴尬”》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语出宋·苏轼《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词曰:“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快哉亭:在湖北黄州江边,建于元丰六年(1083年)六月。浩然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古人把这种“浩然之气”看作最高的正气和节操。南宋·文天祥《正气歌》也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之句。快哉风: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胸中光明正大,有了这一点浩然之气,才能领略到千里快哉之风的顺畅。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词来表述博大的襟怀之类。例如

①他曾筑亭于住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作《水调歌头》以赠,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之句。(摘自吴战垒《一首清冷的月光曲——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②你们应当像苏东坡一样,“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你们的思想应如天岸的骏骑,在无限的空间凭虚御风。(摘自范曾《扬起生命的风帆》)

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们的心里,有一种辞旧迎新,“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摘自《新年,我们一起努力》)

④苏东坡有词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人在安静时,内心涵养了天地浩然之气,就会眉宇轩昂;行动起来时,乘风千里,快意人生。“千里快哉风”,是何等痛快淋漓啊!(摘自于丹《趣品人生》)

⑤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浩然,抑或“身许汗青事,男儿长不归”的决绝;是“一剑万钧,情思寸两”的红尘滚滚,抑或“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飘逸洒脱,侠客的形象跃然纸上,清晰而又模糊。(摘自刘帅池《从金庸笔下典型人物成长过程浅析中国侠客形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语出宋·李清照《一剪梅》。词曰:“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无计:没有办法。王世贞《花草蒙拾》认为后三句是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化出,“李特工耳”。这几句词的意思是:一种相思之苦,两处独居之愁。这种寂寞无主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开,而思绪却又涌上了心头。伊世珍《琅嬛记》:“赵明诚易安结褵(lí)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以送之。”从词中可以看出作者新婚初别时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愁”极其形象,与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异曲同工。后人常引用这几句词或只引后三句、或只引“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句来描述离愁、愁情。例如

①还是八百年前的女词人李清照写得透:“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侯德建在万籁俱寂的京华之夜,写了一首歌《啊,我需要孤独一会儿》,献给远方的妻子……(摘自胡思升《生命的三分之一》)

②上头一听有理,便下令停办。停办不难,可这些孩子咋办?双职工的后顾之忧咋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摘自文竹《此愁何计能消除》)

③华人华侨,离乡别井,飘泊海外,每逢中秋之夜,对月思乡,对月思亲,大有“此情无计可消除”之苦。(摘自祝德泉《举头明月又中秋》)

④离学校最近的商场跑了很多趟,但每次都只是试试,因为每个月父母给的生活费是没有多余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了“此情”,我去咖啡厅端盘子,坐一个多小时车程做家教,在平和堂前发广告宣传单,终于攒齐了500多元,够鞋子钱了!(摘自彭银河《我的篮球情缘》)

⑤爱神尤垂青于青年,无论是“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苦苦追寻,还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初恋萌动,或是“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抑或“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别愁离情,都有一份美丽,一份动人。(摘自彭秋平《人生四盅茶》)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语出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四。诗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这是一首赞美晋代陶渊明诗歌的诗。一语天然:朱熹《朱子语类》:“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严羽《沧浪诗话》:“渊明之诗质而自然。”元好问另一首《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愚轩具诗眼,论文贵天然。颇怪今时人,雕镌穷岁年。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乃知时世妆,粉绿徒争怜。枯淡足自乐,勿为虚名牵。”都是赞美陶诗具有自然之美。豪华落尽: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引《正法眼藏》云:“石头一日问药山,曰:‘子近日作么生?’山曰:‘皮肤脱落尽,惟有真实在。’鲁直《别杨明叔》诗云:‘皮毛剥落尽,惟有真实在。’全用药山禅语也。”真淳:指真挚纯朴的情感。萧统《陶渊明诗集序》:“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陶渊明的诗出语一任自然,给人以万古常新之感,完全不用豪华的辞藻,却表达了他那纯朴真挚的情怀。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赞美某人作品的自然朴实,不事雕琢。例如

①金代元遗山《论诗》就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近代,鲁迅的文章之所以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他讲真话。尽管鲁迅自己说他并没有全讲真话,但我认为:说自己没讲真话,这本身就是真话。(摘自地震出版社《写作趣谈·序言》)

②露而拙,隐而巧,确实是处理艺术技巧的一条不可忽视的规律。摒弃露而拙,力求隐而巧,正是达到“无技巧”境界的真功夫。这样的境界,正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摘自赵鹰《“无技巧”境界》)

③元好问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见《论诗三十首》),刘熙载说:“盖文惟其是,惟其真”(《艺概·文概》)。要写得清新,就必须“天然”、“真切”。(摘自江秀荣《〈夜〉的景物描写琐谈》)

④不是那种人为加工修饰的精巧、富贵和艳丽,而是原生态的自然天成的朴拙,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摘自徐放鸣等《后现代语境下的原生态诗学》)

⑤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往往用精警的词语,对课文内容和主旨做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立意高妙,引人入胜,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摘自杨金美《让“质疑”点燃思维的火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语出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诗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jì)红尘:马飞奔时,尘土扬起。红尘:微红色的尘土。《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满意的动情一笑,一路人骑马飞奔,扬起了飞尘,不知实情的人还以为是传送紧急国文,谁也不知道这是专为贵妃送来了南方的物产新鲜荔枝啊。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虽未作议论语,而谴责之意已跃然纸上。苏轼《荔支叹》云:“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把杜诗“一骑”句的含义对比得更强烈;“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反用杜诗“无人”句,指斥得更直露。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指斥封建统治者的骄奢。例如

①也许荔枝是岭南独有的特产,又具有如此众多的诱人特色,所以,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几乎都把它列为贡品。于是乎,也就是唐玄宗曾因杨贵妃爱吃荔枝,而选快马、昼夜兼程地把荔枝从产区驰送到长安城去,致使诗人杜牧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南谪广东时,甚至还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吧!(摘自容彦《真有如生活在水果之乡》)

②可是,这绿树碧檐,朱门红墙之内,贵妃池里已不见凝脂,晾发台上早失红颜,荷花阁里已无处寻觅“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鲜荔,望湖楼上再也看不见“二月中旬已进瓜”的佳果。可见虽尊为帝王,如果不励精图治,不造福于民,也逃脱不了“荣枯咫尺异,惆怅再难述”的命运的。(摘自柳嘉《骊骏图——西北纪行》)

③宋美龄天天要吃水果。她祖籍是广东,喜欢吃新鲜的荔枝和菠萝。好在运输方便,吃荔枝,不必像唐代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而出动大队人马了。(摘自何秉《宋美龄轶事》)

④从“行路难”的慨叹,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高兴,再到“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奢靡,又或者“廿里长街八码头,陆多车轿水多舟”的繁华,古人的出行方式及规格等级可窥一斑。(摘自方木鱼《古人出行讲规格》)

⑤“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没有冷藏设备的情况下,将岭南的荔枝新鲜地送到长安,这便是快递响应的供应链实践。(摘自邱伏生等《中国供应链发展30年》)二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语出唐·贾岛《送无可上人》题诗后。原诗有“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之句,贾岛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意思是:我的这两句诗写得很精彩,竟花去三年工夫,每当吟诵起来,便流下两行热泪。知心朋友如果不加欣赏的话,那么我只好回乡高卧,不再吟诗了。其实他的“独行”两句诗写得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只不过对仗工整罢了。“二句三年得”未免太慢,“一吟双泪流”洵属夸张。但从这两句注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苦吟”的程度。贾岛素有“诗囚”(元好问《放言》:“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之称,以“苦吟”著名。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写作的艰辛,或表示宁肯慢也绝不粗制滥造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例如

①贾岛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不必三年只得两句,那样的速度未免太慢了,但像贾岛这样提炼诗句的精神还是要提倡的。(摘自曹世钦《诗,不可没有佳句》)

②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写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是提倡在语言上下工夫。(摘自曹世钦《诗画与抒情散文》)

③……而其他非名人者,纵“二句三年得”,付出不少艰辛,编辑们不屑一顾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摘自郭向《给〈文朋诗友〉编辑部的信》)

④有的作家“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直到把诗文改得“丰而不余一字,约而不失一词”才肯住笔。(摘自韩慧《考场作文修改的技巧》)

⑤就拿我说吧!临高中毕业,还幻想着大学毕业后,搞文学创作,享受“用晨露烧茶,将夕阳下酒”的浪漫,感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涩与豪迈。(摘自王鹏《春草梦》)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语出唐·杜牧《遣怀》。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所写的抒情之作。前两句诗是回忆昔日在扬州的放荡生活。觉(jué):睡醒。赢得:博得。青楼:指妓院。李白《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薄幸:薄情,负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十年的扬州放荡生活已成过去,如一场大梦醒来,只博得个青楼薄情郎的名声,真是可叹。诗人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追忆昔时的放荡生活,并不能感到惬意,于是发出内心的感叹,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追悔的味道。明人胡震亨论绝句说:“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唐音癸签》),杜牧此篇,可谓深得其妙。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为杜牧的放荡生涯写照,或只引“十年一觉”之句来表示对过去某段生活的否定。例如

①由此看来,虽然他(杜牧)曾经轻狂放荡,“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如果他当了皇帝,会不会破国亡身。就很难说。(摘自牧惠《骏马犁田与老牛历险》)

②因此,即便是一篇爱情故事,即便是在姜兰、寒山那样的个人生活道路中,也包含着普遍性的历史经验,因为——尤其在十年动乱中——要把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截然分开,那实在是太困难了。“十年一觉扬州梦”,就算是噩梦,也到了澄清一下黑白,把米和糠、金和沙分清楚的时候了。(摘自郭志刚《生命和信仰的丰碑——谈谭日超和长篇小说〈爱的复苏〉》)

③十年一觉神州梦,恶梦醒来并不都是早晨,对他们来说已近黄昏。当然,夕阳毕竟也是美好的。(摘自王颖《还像他们年轻的时候——记李焕之、李群夫妇》)

④1977年写成了《红楼梦魇》,用十年时间,写了14万字。她自己说:“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摘自李伟《折翼的凤凰——文坛“怪才”张爱玲》)

⑤在我们的短暂人生中,它只是一小截,只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处于中间位置的一小截,十年而已。十年一觉扬州梦,转眼就过去了。(摘自李零《小人物与大事变——关于〈七十年代〉的讲话》)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语出一副对联,作者及朝代待考。意思是:光阴迅速,又到了新的一年,春草萌发,一片嫩绿,景物仍然美好,看十里杏花开放,红艳耀眼。此联描绘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色彩鲜明,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后人常引用这两句对联来描绘早春景物,或只引前一句来表明新的一年很快又来到了。例如

①“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好是好,不过还是原来的样子;“无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是我们今天的现实,我们要紧紧拥抱这个现实。(摘自陶乐《新春话风俗》)

②又是一年春草绿,生机勃勃的一九八七年已经到来。回顾过去,瞻望未来,我们对新的一年满怀喜悦和希望。(摘自《中国钓鱼》编辑部《回顾与展望》)

③又是一年春草绿。兰宝彦像在冰雪下度过冬天的小草,经春风的抚摸和吹拂又展现出欣欣生机。(摘自文畅等《走出仕途》)

④又是一年春草绿,红色的花朵在枝头浅浅地微笑,绿色的新芽轻轻地低吟,甩掉冬的棉衣,迎接春的洗礼,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春的路上。(摘自彭德利《春来了》)

⑤又是一年春草绿,万类春天竞自由。一年四季,四季一年。春天是一年的初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一刻值千金。(摘自霍强《万类春天竞自由》)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语出宋·王安石《韩子》。诗曰:“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何人识道真?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韩子:指唐代散文大家韩愈。力去陈言:努力抛弃陈腐的语言。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末俗:不良的习俗。无补:没有什么补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努力抛弃陈腐的语言,却夸耀不良的习俗,可惜白费精力,并没有什么补益。金·元好问曾借用其句,《论诗》云:“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传语”句的意思是:请告诉闭门觅句的陈师道,他那种作诗的方式是白费精力,吟不出好诗的。陈正字,即陈师道。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任渊注:“无己名师道,……坐党锢废,既而自棣学除秘书省正字。”陈师道苦思苦吟,锤炼字句,“平时出门,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卧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方起”(见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引)。后人常引“可怜无补费精神”一句来说明枉费精力,无补于世的创作,或用来讽刺心劳事拙的人。例如

①我本来以前人不能解李商隐的《锦瑟》诗作比,自炫能读懂白石词,结果却落得元好问《论诗绝句》所谓“可怜无补费精神”!所以这次就不再把《姜白石合肥怀人词》收入这本集子里。(摘自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前言》)

②如果一定要对号,恐怕就难尽如君意。相反,有的诗内容空虚,感情浮泛,即使再用一些诗眼,也是“可怜无补费精神”。(摘自古远清《诗眼杂谈》)

③……至于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对其浮靡怪诞的音乐、舞蹈和时装崇拜仿效唯恐不及的,就不过是轻薄子弟缺乏教养,“可怜无补费精神”。(摘自高扬《论儿子看不起老子》)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语出汉·项籍《垓下歌》。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兮(xī):楚地方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骓(zhuī):青白夹杂的马。逝:行。盖世:言笼盖一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力大可以拔山啊,勇气笼盖一世,天下无敌;时势对我不利啊,乌骓宝马也不再前驰了。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被围,自刎前唱此诗发无限感慨。首句夸说自己的体力和勇气超人,显示出作者的气魄之大。后人说到项羽或某人力大气勇,威猛过人,也常引用前一句诗;或引后一句指命运不济,大势已去。有时或用来说明夸张。例如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逃不脱失败的命运;带了几十万大兵打进南京的永乐皇帝,对于手无寸铁的方孝孺却束手无策。(摘自冯英子《论“造一点舆论”》)

②试想,我方连折两员大将,那瓦尔德内尔余勇可贾,迎战他的又是承认对他感到怵头的江加良,怎不叫国人捏一把汗?但正是江加良,力拔山兮气盖世,于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击败对手,为五星红旗增添了新的光彩。(摘自张帆《英雄泪》)

③如果说扩大夸张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气势使人“披瞽而骇闻”(《文心雕龙》),那么缩小夸张有时却以“高射炮打蚊子”式的幽默叫人忍俊难禁。(摘自朱景顺等《缩小夸张趣谈》)

④彼时叱咤风云,此时阶下囚,显然是时不利兮骓不逝,不可同日而语。(摘自林帆《蒺藜集束》)

⑤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拜的对象。(摘自清语《楚汉战争之“人力管理”》)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出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诗曰:“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活到七十岁,古来少有啊!诗人借酒消愁,“每日江头尽醉归”,发此激愤之言,其当时困境与苦闷可想而知。后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压缩为“古稀”,以代指七十岁,也常引用这一句来说明人生长寿不易。例如

①节奏之快,连我这年轻人都感到精疲力竭……第二天,徐老又出现在调研行列之中,充沛的精力依然如故。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怀着某种兴趣开始正面采访……(摘自丁冬《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访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徐昌裕》)

②过去,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现在,在我们优越的社会制度下,百岁老人越来越多了。(摘自宋莱公《看似寻常事坚持奏奇功——访百岁老人高惠芬》)

③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今天的美国则认为“人活八十亦正常”。可无论哪种说法,对还不到50岁的麦克法兰来说都还不到时候。(摘自凌翔《麦克法兰“自杀”之谜》)

④“人生七十古来稀”,而郑勋华这位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老者,却依然奋斗在印刷一线,且“战功显赫”。(摘自林畅茂《这个老头不简单》)

⑤人生七十古来稀,望着父亲不再挺拔的高大身材,时间的车轮还必须往回骑行。(摘自王芸《父爱,是一份懂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出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曰:“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留得。丹心:红心,指忠于祖国的心。汗青:史册。古代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制简时,先将青竹用火烤干消去水分(出汗),防蛀防腐,这种制作方法叫做“杀青”,也叫“汗青”,后来就用“汗青”代称书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一死,但应在史册上留下忠勇的英名,光照后世。充分表达了诗人在国破家亡、民族危难面前,忠于故国人民而保持崇高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这两句诗是全篇的警策,传诵千古的名言,不知影响过后世多少仁人志士。后人常引用来表达革命者不畏牺牲,愿留得一颗红心光耀于史册。例如

①一刹间,竟匆匆翻阅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史册;那些古圣先贤们,他们都曾怀着美好的理想,为后代子孙们献出过心血和汗水,甚至献出了更为宝贵的生命……他们曾给我们留下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歌;留下过“打倒列强”的壮语;留下过“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的遗嘱;留下过……(摘自王树人《黄埔留影记》)

②多么美呀,伶仃洋!陆浩东雅兴骤起,打开本子拿出画笔就要作画,他指着远处海中一座小岛对孙文说:“你看那岛多么像一艘船,宋元之间的战船。我一见到这岛总觉得文天祥坐在‘船’里,耳旁仿佛听到他在吟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岛屿后面水天相接的地方不有一道黑线么,我看那大概是虎门的海岸了。”(摘自余松岩《地火侠魂》)

③爱国主义的传统诗篇哺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震古烁今,华夏的热血儿女,包括当代大学生,又用南疆的烽烟,续写出“雪恨奔来生死场”,“化作青云励后人”……(摘自钟言《爱国·报国·振兴中华》)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没有人会在与死神搏斗中真正取胜。(摘自孟宪实《苏格拉底与商鞅的生死异同》)

⑤绿在含蓄:“万绿丛中一点红”;绿在豪放:“欸乃一声山水绿”;绿在自信:“最是一年春好处”;绿在忠诚:“留取丹心照汗青”。(摘自周军民《绿在哪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语出唐·李白《将进酒》。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此诗大约作于出翰林“赐金放还”之后。诗人当时胸中积郁很深,借本篇抒发了感慨。得意:当指挚友相聚,互诉心曲,心气相通,而并不是指“志得意满,官运亨通”。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生在世上,当挚友相聚、心气相通的得意之时,便应当抓紧时间尽情地欢乐,不要举着金杯美酒空对着月光的流逝。看似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实际上是诗人失意后发出的慨叹,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及时行乐的思想,或有误与罗隐《自遣》中“今朝有酒今朝醉”之句套在一起使用者。例如

①爱情触发了他的灵感。他一篇篇的作品问世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结婚前的一个夜晚,一个电影剧本已通过终审的朋友请客,他和她从“聚合楼”酒家出来,他感到脚步有些不稳。(摘自李海音《越过崇山》)

②当然,在半个多世纪之前,身为银行的高级职员,有着如此的“全盘西化”派头,确实也标志着他的“高等华人”身份,并显示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心态。(摘自刘心武《名门之后》)

③分手的时候,露易丝伸出自己的小手让约翰·斯诺久久地握着,末了,还悄悄地加上一句,“中国有一句古诗,‘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摘自庄维明《报价》)

④在我看来,人生贵在“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有时候比“人生得意须尽欢”更重要的是“人生失意莫惆怅”。(摘自陈金田《成长的脚印》)

⑤酒的确是个很奇妙的东西,高兴的时候要饮它,“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忧伤的时候也需要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聚会时要喝酒,“兄弟相逢一碗酒”;独处寂寞时也要饮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摘自汪小兵《喜忧参半酒文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语出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在江西庐山牯岭西,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造,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有“花径”,旧属大林寺,相传白居易为书二字,刻于石碣之上。芳菲:花木,这里指春花。《文选》谢玄晖《休沐重还道中》:“赖此盈樽酌,含景望芳菲。”恨:遗憾,惋惜。觅:寻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间四月春归去,春花开过已凋谢,可是这高山古寺里却一片桃花,正在盛开。前两句纪事写景,这后两句借景抒怀,高山奇遇,桃花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唐诗鉴赏辞典》)。释惠洪说:“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冷斋夜话》)周济说:“有寄托则表里相宜,斐然成章。”(《介存斋论词杂著》)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江州之后。政治上的不幸,正使诗人大有“人间芳菲尽”之感。如此意外地见到这“桃花始盛开”的奇境,感情上必然有所触发,不难看出,诗的后两句表露出官场失意后,“穷则独善其身”的退隐山林之思。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地理位置高低的不同会影响物候的自然现象等。例如

①我们离开昆明的时候,圆通山的樱花和海棠早凋谢了,而他这里正初放着报春花和映山红,虽然万年寺的秋色特佳,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但却因为追上春天,很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快感。(摘自洛汀《峨眉月》)

②“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到燕山雪尚飞。”这句诗,反映了纬度愈高的地方,天气就暖得愈晚的情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则描绘了海拔愈高的地方,春天也到来愈迟的物候。(摘自黎先耀《甘露如饴》)

③可惜此刻花径已是百花凋残,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了。我们只在那里盘桓了片刻,便直奔大诗人李白曾赞为“天下之壮观”的五老峰而去。(摘自野曼《情满匡庐》)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然而这里的稀有植物“天女木兰”,偏偏把花期推迟到盛夏,足见其孤标傲世与不合流俗。(摘自国靛青等《寻访天女花》)

⑤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大兴安岭的杜鹃却得天独厚,“春来杜鹃花似海,夏日泉畔松涛声。”(摘自白雪等《兴安杜鹃别样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出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词下阕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誉。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婵娟:美好的姿态。此用指月中嫦娥,代月亮。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许浑《秋霁寄远》:“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这几句词的意思是:人有时悲伤,有时欢乐,有时离别,有时聚合;月有时阴暗,有时晴朗,有时圆盈,有时缺虚,这些事情,从古以来就是难于十全十美的。只祝愿人心长久,健康长寿,虽然身隔千里,却可以共享明月的清辉。诗人以此寄托兄弟情思,体现了不为离愁所苦的达观思想,但仍可透过词句窥见作者内心深处掩藏着的无可奈何的悲伤。表达思念之情,缠绵惋恻,曲折动人。后人常引用这几句词来说明事物总有缺憾,或只引后两句来表达离别的美好祝愿。例如

①坡翁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可能的。有了新居,来了财气,除了客观污染,应该满足了。(摘自吴世茫《贺丁聪新居为大水所淹》)

②“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她惆怅地说,“写信吧……另外,咱们找机会再见面——总会有机会的。”(摘自吴若增《离异——一个当代中国男人的内心独白》)

③人常说:“月有阴晴圆缺”,随着星移斗转,我想照在丝瓜嫂那个小院里的“月儿”也许圆了吧!……(摘自魏绪强《丝瓜嫂》)

④当然,我们也有喁喁情话,情话里免不了“寒梅著花未”的问候,“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也免不了“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的玩笑。(摘自金道行《语文教师在八小时之外》)

⑤我喜欢丰子恺的漫画,尤其那一帧《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看画面上新月在天,而露台空寂,竹帘高卷,一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伤感,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漂浮起来。(摘自程耀恺《一勾新月天如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语出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岘(xiàn)山:又名岘首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县城南。代谢:更替变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社会人事不断地更替变化,时间流驶,古往今来就构成了历史。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新旧不断更替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例如

①“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作为后来者,我辈生逢其时,得天独厚,应该如何争取比往昔的先民更多地为历史留下一些可资忆念的东西呢?(摘自王充闾《古山幽情》)

②“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世间的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着的,风俗习惯也不例外。(摘自陶乐《新春话风俗》)

③“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他们所以这样做,当然不是庸人自扰,而是认识到“雏凤清于老凤声”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尊重历史辩证法的表现。(摘自杜新柱《雏凤清于老凤声——也谈不能总以职称还债》)

④“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摘自章开沅《辛亥百年反思:百年锐于千载》)

⑤“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摘自褚清黎《村支部书记五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