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孩子,一百个世界:基于差异的教学变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21:04:39

点击下载

作者:吴庆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百个孩子,一百个世界:基于差异的教学变革

一百个孩子,一百个世界:基于差异的教学变革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一百个孩子,一百个世界:基于差异的教学变革作者:吴庆琳排版:南通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ISBN:9787567567542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宇宙

孩子是自然之母赠送给人类的“杰作”,是充满活力的、精力充沛的、能动的、无限的“自然存在物”。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潜藏着他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力量,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无穷潜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宇宙,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需要我们成人怀着敬畏之心去认识和理解的宇宙。然而,我们常常只观其表面,而不顾其本质,在爱和教育等善意的名义下追求着那些表面东西,对各不相同的孩子实施着几乎相同的教育。尤其可怕的是,我们用一种“标准化”的要求迫使所有的孩子们(同一学校的、同一班级的)达到预设的要求,这往往使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失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活力、有个性的人,而不是统一规格的机器。“良好教育”应当就是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应当就是能够直面有差异的生命的教育;应当就是能够对不同的生命给予不一样的呵护和引领的教育;也应当就是能够促成每一个不同的生命实现有差异的最佳发展的教育。

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不管他多么聪明或愚钝,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去爱每个孩子那永不可重复的生命,爱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并通过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我们要坚定“一个也不能少”的信念,始终相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式,真切地关照每一个孩子,以用50种方法去教一个孩子的耐心与信心,静待花开的美丽。

时间是孩子的财富。在基础学校,时间应该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然而,现实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被割裂了,而且已在束缚着学习:一些学习活动往往因为每节课的“时间关系”戛然而止、意犹未尽;而在另外一些年级或学科,孩子已是“兴味索然”,但教师仍在“喋喋不休”。谁规定的一节课只能40分钟?以学习为中心的课时重构让我们重新设定时钟,长课、短课皆相宜,课堂可以“短平快”,也可以有不纠结的“长课时”。

孩子的真实世界是混合性的、千姿百态的,在学习上,年龄的大小并不决定一切。把孩子按照年龄分隔开来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使得孩子之间无法互相学习。有一种兴趣与年龄无关,“混龄走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指导和学习方式,让志同道合的师生走到了一起,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灵活选择的主题阅读充分尊重了孩子的差异需求,为孩子提供了最充分的可能性。异龄互动、生生合作的切磋与交流,让孩子们真正投入其中,收获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使阅读真正成为一件乐事。

教育应该存在于孩子生活的每个瞬间。适应差异的教学不仅仅只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还应体现在内容维度上。我们不能整天把孩子禁锢在书本上、禁锢在屋子里,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突破泾渭分明的“学科”限制,让整个世界都成为孩子的教室,用行走的、立体的、多维的学习内容来丰富孩子的学习经历,使他们通过多彩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来丰富人生的内涵和生命的质地,为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孩子。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孩子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孩子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孩子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孩子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因此,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孩子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的“最近发展区”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施“分层走班教学”,逼近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适当的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阳光雨露,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是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适合他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以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创造对孩子有吸引力的、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不成为学习的“旁观者”,支持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学习,促进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孩子的价值、权利、天性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真正魅力在于因势利导,促进孩子的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以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多彩世界和神奇宇宙。第一章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即对每一个人一视同仁,如目前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我们所说的教育公正,就是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与其成长和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权利,因此,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权利获得的过程。随着上海市义务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教育公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天,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第一节 真切关照每一个孩子

个别化教学是教育改革中非常活跃的领域之一。它是一种策略,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个别化教学注重个别差异,促进主动学习,启发自我创造,实现潜能开发、个性发展,达到人尽其才。

个别化教学并非“无源之水”,事实上它由来已久。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教育历程中,个别化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孔子就是个别化教育的先驱,主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西方国家亦然,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主张教无定时、教无定法的组织形式,也体现了个别化教学自由、开放的原则。尽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班级授课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它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反而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特点而日益遭到质疑。由此,“个别化教学”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很快受到了重视。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的中心开始由“教”向“学”转变,学校教育便逐步努力达成以教育公正观为指导,实施充分兼顾被教育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个别化教学。一、个别化教学的意蕴

从个别化教学的概念,我们能够认识到,它必须立足于三点:首先,它以适应个别差异,满足教育需要为目的;其次,它以系统地设计、安排、措施为手段;第三,它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实现个性发展为目标。

儿童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差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教育的任务不是抹杀这种差异,而是适应这种差异从而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个别化教学是在充分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运用教育智慧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实质是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它存在以下意蕴:一是主张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满足特殊个体的特殊教育需求;二是强调发现、珍惜、发掘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反对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划一模式;三是强调以良好个性影响个性,尤其提倡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个性、审美个性和行为个性在日常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个别化教学的价值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教育等。人与人之间的遗传、环境各异,接受的教育不同,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为特殊教育对象学生的发展情况、问题表现等更是千差万别。实施个别化教学首先以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学生个体体验到成就感,保护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生活中的正能量,对学生形成自信、积极、和谐的健康心理品质以及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实施个别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微观层面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不仅仅从个体方面,而且从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维护方面来说,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毕竟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要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在每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一)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应该满足儿童独特个性的需要。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也认为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舍弃原本的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再看我们所处的社会现状,社会不再只是需要机械劳动者,而更多需要创新者以及创造者。社会需要多样化的成员,需要有独特个性的人。同样,学校教育不能仅限于基本知识技能的教授,应该要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而个别化教学有助于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朵,才拥有了彩霞;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是一个通向最终目的的“成长”过程,或者说“发展”过程,这个最终目的被表述为“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宽容的教育,正因为有了这种宽容,才能够接纳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促成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班级授课制无疑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高效化的特点的确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完成、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它存在固有的缺点,即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改革和不断完善。“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其有效性是可以做到极致的,但需要投入的成本太高,在当下的社会实际中不可能实现。而个别化教学是在群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应并注意个体发展的教学,对教育改革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实践意义。因为它是吸收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长处,把两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的创造性教学。这无疑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三)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我们所说的教育公正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而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按照每个人发展的差异,给予合适的、应得的发展资源,促进每个人实现最大发展的教育。加德纳认为,在实际生活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过去千年带给人类的是民主,那么,现在这个千年将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大的个别化”。因此,不能用一种评价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只有承认人的多样性和个别性,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实施个别化教学,真正以人为本,体现人的独特性,从个体的差异出发,最大程度地去实现每个人的权利,发展每个人应有的潜能。这其实也是教育公正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四)有助于摆脱现有的教育困境

针对现代教育中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诸如师生关系僵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等,单纯靠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要素是很难摆脱这些教育困境的,而实施个别化教学却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帮助克服班级授课制中出现的忽视个体差异这一弊端,将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这两项的优势互补,可以重构民主、良好乃至于互动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开展。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法,能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为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了可参考的客观依据,从而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局限在升学的要求和目的上。三、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某种预定效果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个别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在于:根据个别化教学的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以及引导其活动的方式、方法与步骤的策略。(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可以说是学生生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满足。在这些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教。尊重学生的差异则是在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出发点。教师要尊重个别化教学的学生,特别是特殊学生,要学会宽容和接纳。这份宽容发自内心深处,为他们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以及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学生表现出的特殊行为或方式,老师更应该予以理解和宽容,使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发展,真正做到对其人格的尊重。(二)提供可选择的学习任务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差异,在个别化教学实施中,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真实能力来选择自己预期达到的目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只是学生对于各种具体的学习活动有选择的自由。(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两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综合和全面的评价。教学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逻辑终点,也是新的教学活动的行为起点。在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中,评价标准和方式应当是多元化的。它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通过系统收集学生的各项作业或是作品来反映其学业水平的变化情况。在成长记录中,需要学生全程参与,提供作品、评分、总结、反馈等。这一过程强调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这样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了让评价既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又使其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我们要注意以下操作要点:

1.即时评价:课堂上的面批、指导,及时指出错误,帮助改正。

2.分层评价:同一内容,不同层次学生,评价方法、标准应有层次。

3.自我评价:让学生尝试自我评价,通过评价进行反思,获得进步。

4.交互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有交互评价,形成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的生动局面。(四)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必须综合考虑学生、教师、课程和其他各种外部因素,个别化教学亦是如此,它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应当合理地选择适合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教学。例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或是依据学习水平,类似的兴趣爱好,相仿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能力等,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实现多种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的相互配合,以达成教学目标。第二节 一个也不能少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7年正式转变为公办体制学校。学校体制的变化更带来了招生选择权的变化——由生源的择优录取变为所有片块内适龄儿童无条件录取。由此,招收的学生中体现出明显的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学生除了在学前教育水平、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不同外,他们在身心发展水平上也体现出惊人的差异。这种惊人的差异性,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特殊需要学生”而言,班级授课制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必须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发展。

我们秉持“尊重差异,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理念,通过实施个别教育计划(IEP)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教师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各种与他们的特殊要求和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以满足他们的个别化发展需求。一、IEP的理念与意义

个别教育计划(Individual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又译为“个别化教育方案”。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它规划和指导一个特殊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特殊教育的方方面面,描述了学生的教育需要,确定了学生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规划了学生的教育安置形式,明确了学生的教学进程和进步的评价标准。实质上,个别教育计划既是特殊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又是针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性文件。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所有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制订个别教育计划逐渐在世界各国推广,使得成千上万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从中获益。(一)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个别教育计划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智力、身体、感官上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妨碍其达成充分发展的目标。只是在发展过程中,特殊儿童或许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较多的身心障碍和学习困难,因此必须根据其身心特点,设计适合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在个别教育计划中的体现。(二)保障随班就读学生受益

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既然是特殊教育,就应该有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个别教育计划便是这种方法和手段的最佳载体。随班就读学生与正常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依据正常学生发展水平实施的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这些特殊儿童的需要,很多随班就读学生因为课堂上没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而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要保障随班就读儿童能在教学中真正受益,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适合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在课堂外为补偿其缺陷安排特别的辅导,在普通教育的组织、措施方法或教材、教具之外,增加一些能够帮助就读学生学习的措施和方法。个别教育计划的教育内容、形式、进度、目标是按个别儿童发育上的需要而定,保障了随班就读儿童在教学中受益。(三)导向个性化教育模式

由于实施了个别教育计划,普通班的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考虑不同的教育需求,这就对传统的以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核为基础的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挑战,迫使教师思考和采纳新的教育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特殊的,他们具有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儿童各个不同,而且一个儿童所具备的几种能力中也有强势、弱势之分。只要教育实施时能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遵循儿童发育规律来制定教学方案,每个儿童的潜能便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个儿童都有能力学习。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为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教育需要提供了工具和基础,为发展和满足儿童差异需要的个性化教育铺平了道路。

我们相信个别化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促进“特殊需要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以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且“特殊需要学生”在各所学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棘手性,通过个别化教育实践研究提出建设性及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议,对解决这一问题也有所裨益。二、IEP的操作要点(一)确定“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理念“特殊需要学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相对普通学生而言,他们数量不大,却问题良多。他们的发展与管理,首先就受到现实的制约。教育管理者需要自我叩问一个现实的问题:学校是否愿意在他们身上花钱、花时间、花力气?很多人给出了质疑的答案:没有经费、没有资源教室、没有立法支持、没有专业教师、没有保证收益等等。但如果教育管理者本着“学生发展”为第一要义,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那么我们总是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没有经费,我们可以申请经费,控制开支;没有资源教室,我们可以试着创建;没有立法支持,我们可以尝试着先弄清问题,理清工作思路,呼吁社会,呼唤法制;没有专业教师,我们可以引进人才,加强学习;没有保证收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发展轨迹上有所前进那就是最大的收获……

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上,学校需要敢于尝试。

从简入难,在现实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学校方面至少可以为“特殊需要学生”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学生,尊重差异,为“特殊需要学生”正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学生遇到发展问题时,教育管理者需要仔细分辨,小心鉴别。在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之前,不要轻易为他们贴上不应有的标签。学校可以借助相关医疗机构、咨询机构和专家的力量,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保持一颗警惕之心,谨防因为疏忽而使“特殊需要学生”的发现被延迟、延误。当“特殊需要学生”被确定以后,教育管理者需要用更为“关爱”的眼睛关注他们,尊重、理解他们的差异性,寻找适宜他们发展的节奏与步子。为“特殊需要学生”正名,既可以减轻“特殊需要学生”的压力,也可以使教育管理者明确工作的方向,减少无效管理的成本。

第二,为“特殊需要学生”打造个别化教育计划。量身打造教育计划,可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减低无效管理的风险与无为管理的可能性。

第三,保证“特殊需要学生”的个别化计划的实施,并持久地关注和反思评估管理的成效,建立相关制度体系,保证教育管理计划实施的每一步运作,并通过评估体系,督查反思教育管理计划的成效并加以及时调整。使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偶然走向常态。

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应该做到正视问题而不是躲避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应付问题,在问题发生的萌芽期干预问题而不是推向社会激化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及学生的管理者,我们认为管理者们帮助“特殊需要学生”应该是责无旁贷的,“一个也不能少”。(二)操作流程与计划执行流程

个别教育计划流程对于个别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学校管理者及操作者需要明确每一个步骤的主要责任人、主要责任内容及上下的工作层级关系。

第一步:操作流程。

个别化教育的一级责任人为班主任,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观察,根据教师培训中有关特殊学生的专业知识,初步分类评估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填写个别化教育学生情况分析表,提交学校专家组(二级责任人)。学校专家组包括:学校德育教师、学校心理教师、学校骨干学科教师。根据特殊学生的不同情况,由学校专家组共同评估学生情况,填写校内专家个别化教育学生情况复核意见表。复核不通过,即不符合特殊需要学生标准,而是属于普通学生,则返回班级教育,并由校内专家组给出教育建议与教育指导。复核通过,如情况严重,则与家长协调沟通后,转介专业医疗机构(三级责任人);如情况为中轻度,则确定为学校个别化教育学生,与家长协调沟通后,开展个别化教育。

第二步:个别化教育执行流程。

个别化教育执行流程,责任人为个别化教育小组,该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德育老师、心理教师及学校分管领导组成。该小组负责为学校个别化教育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第一,确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个别化计划方案菜单包括:班级管理计划、个别化教育课表、个别化课程设计、心理辅导计划、德育辅导计划。班主任完成个别化教育班级管理计划;任课教师完成个别化教育课表及课程设计;心理教师完成个别化教育心理辅导计划;德育教师完成个别化教育德育计划。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菜单,并由校外教育及心理专家,定期督导学校个别化教育方案。第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方案。第三,个别化教育方案实施反馈。由相关方案负责教师填写个别化教育情况反馈跟踪表。实施效果良好,则持续推进;实施效果不佳,则个别化教育小组召开会议,改进个别化教育方案。第四,个别化教育改进方案再实施。第五,完成资料整理及工作小结反思。(三)多项实施方案工具选择: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

个别教育计划实施方案是该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辅导方向,相关负责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工具对个别化教育进行参考操作,包括:个别化小组辅导表、个别化学生学业情况与分析表、个别化学生教学策略表、个别化辅导资源表、个别化学业辅导跟踪情况表、个别化学业辅导评估表。三、“不知道小姐”的个别教育计划

二年级(1)班的娜娜(化名),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学生,她的口头禅经常是“不知道”。经过测评(WISC-R),语言IQ:59,操作IQ:65,总IQ:59,SM“边缘”,但娜娜在其他的生活领域并无明显异常。在普通的班级教育中娜娜不能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我们试图通过抽离式个别化教育来弥补其中的缺陷。

[个案观察1:我不知道我听不听得懂]

教室前排坐着一个小姑娘,她就是娜娜。她瞪着一双无辜的眼睛,上课的时候有时仔细地看着老师,有时发呆,有时摆弄自己的文具。大部分时间,课堂上她都能安静地坐着完成听课。可是做练习的时候,就什么也不会。一节课结束后,老师问:“娜娜,你听懂了吗?”娜娜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老师又问:“娜娜,你知道老师问你哪里听懂了吗?”娜娜摇摇手。老师又问:“娜娜,你是没听懂还是不知道老师问什么?”“不知道。”娜娜答。老师重复问了一遍:“今天课上的内容你听懂了吗?”娜娜说:“不知道。”

1.娜娜的基本情况(1)基本资料

娜娜,女,8岁,计划实施时间2011—2012年。个案来源:由班主任个别化教育评估情况表反馈、推荐,经由个别化教育小组复核通过。(2)主要问题概述

娜娜各科成绩均严重落后于班级水平,认知发展水平较差。(3)家庭及学校情况

娜娜的主要家庭成员,包括父亲(约40岁)、母亲(离异,其他不详)、哥哥(龙凤胎,跟母亲生活)。现生活中主要教养及监护人为奶奶(75岁)、爷爷(80岁)。娜娜为龙凤胎中的妹妹,孕36周为早产儿。据老人说产下后有抢救史,服用过“周尔苏”;母亲在怀孕期间有吸毒史。娜娜3—6岁在华纺幼儿园就读,进入小学前不会拼音,汉字仅认识5个,10以内加减法几乎不会。语言表达力很差,理解能力几乎为零,只能进行最简单的口语交流,生活常识十分匮乏。

娜娜主要由两位老人抚养,老人觉得孩子有“多动症”,后在上海市长征医院就诊,并服用“择思达胶囊”,据老人说到2012年已经服用近一年。

入学2年来,娜娜与同龄孩子的差距日渐明显,课堂中无法参与学习,课后无法完成基础课程的作业,唯有唱游课还能跟着大家唱唱。

娜娜在父母离异后跟父亲生活。父亲在娜娜入学后刚从监狱释放(已经第2次)。父亲在家的时间较少,偶尔在家,对娜娜的教育也较为粗暴,缺乏耐心。娜娜的生活与教育问题主要由奶奶和爷爷承担。

娜娜就读学校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学习氛围良好,同学友爱,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耐心且富有爱心。

2.娜娜的学校评估情况(1)班级观察反馈

班主任认为,娜娜学习动机低,认知水平差,各科学业表现不良,学业成绩处于班级和年级最后水平。但在班级中无明显行为问题。

同学们认为,娜娜比较“笨”,但和同学们尚能相处融洽。(2)学校心理咨询室访谈情况

关于活动与兴趣:娜娜喜欢看书(例如,漫画《小魔仙》)。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跳绳、跑步、早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为新闻。每天晚上看20分钟《喜羊羊与灰太狼》。但不清楚自己的爱好,将爱好与可以做的事情混淆。

关于友谊和同伴关系:娜娜有5个好朋友,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玩耍。没有交友及情绪困难。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较好。

关于家庭条件和家庭关系:娜娜不理解常识与规则的区别。对于事情的结果不能进行预想。对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情感体验力薄弱。

关于自我意识和情感:娜娜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及情感要求。(3)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及治疗情况

2010年10月,在上海市儿童保健所进行智力测评(WISC-R),语言IQ:59,操作IQ:65,IQ:59,SM:边缘。

2011年,在上海市长征医院就诊,并服用“择思达胶囊”近一年。(4)其他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娜娜早产、孕期母亲吸毒史及出生时缺氧等,可能影响其部分脑功能发育。在早期家庭教育方面,该生家庭为不健全家庭结构,父母离异,由老人带大。学前教育几乎为零,入学时,连很多常识都不能识别。入学后,家长也未认识到该生智力薄弱的问题。在早期治疗方面,进行过多动症的治疗,但治疗诊断与效果并不乐观。(5)校内专家组评估意见

权威医疗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该生与正常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智力差距,但并不影响日常人际交流,在各科学习上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

在语言表达方面:该生语言表达功能基本完好,可以理解别人说话的表层含义,但深层含义理解能力欠缺。比如:在问及喜欢做的事情和不喜欢做的事情时,其回答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会混淆喜欢的事情与会做的事情。在不知道的时候会表达“不要、不是”,不能明显表示“我不知道”。

在行为表现方面:无明显行为问题表现。反应较慢,可集中注意力,但不持久。

在思想发展方面: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想水平低于该年龄段学生的平均水平。

评估结果:通过教师的个别化辅导,尝试推动该生在原有学习水平上有所提高。

3.个别化辅导策略

经过综合评估,将该生列入学校“特殊需要学生”管理体系,由于该生未得到权威医疗机构的权威诊断,我们将其列入学校“特殊需要学生”——“智力残障”序列。(1)整体策略

根据娜娜的情况,须采用综合性个别化辅导对策。从娜娜本人来说,以寻找适合其发展的个别化教学策略为主。从学校教育来说,应从教师教育理念调整及对其教育管理的技巧提升入手。从家庭教育来说,应从引导家庭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入手。从外界的支持来说,应继续寻求相关专业支持,以持续而有效的干预为主。(2)我们的尝试

第一步:个案情况了解、搜集与列入学校“特殊需要学生”管理体系;

第二步:个别化教育小组的建立;

第三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形成;

第四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实施与调整;

第五步:个别化辅导的持续。(3)行动与效果

以往,对于像娜娜这样低智力发展水平的孩子,教师在一个长时段的教学努力后,长久的教学成效的缺失,最终会使教师做出一个现实的选择,或“放弃”,或“嫌弃”。这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自我教育责任的卸下。而今,在随班就读政策的大背景下,即使是普通学校,对于这类学生也必须承担起对其行之有效的教育责任。在个别化教育的推进中,教师逐渐转变了教育理念,“不放弃、不嫌弃”成为他们的教育共识。而随着为娜娜量身定做的个别化教育行动的展开,教师们坚信,虽然娜娜的学业发展节奏比同龄学生缓慢,但她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教师们放慢了对她的教学节奏,却跟上了她的自我发展速度。

针对娜娜的个别化教育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核心。教师们为娜娜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课表,在考试学科上将她从班级教学团体中抽离出来,由语数外教师为她进行交叉式个别化辅导。根据她的学习接受程度与成效决定教学进度。此外,教师们通过改变教学目标、降低教学难度、转变教学方法等多种尝试,不断寻求对其发展有效的个别化辅导手段。这样既不使娜娜完全脱离班级团体,又不妨碍其非智力水平上的能力发展,并使她的每节课教学达到个人发展的最大化。四、“非常天才”的个别教育计划

六年级(1)班的阿伟(化名)表现出自闭症亚型的倾向,在情绪控制、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异于普通学生,但在智商水平及某些学科的表现上又反映出高功能性。老师们戏称其为“非常天才”。

[个案观察2:我有我的程序]

新的一节课又开始了。教师走进教室,打开电脑与课件,准备上课。阿伟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讲台前,啪啪啪关掉了电脑。然后,他又逐一打开电脑、打开课件,对老师大声说道:“好了,可以用了。”

课间,一群女同学互相嬉笑着,阿伟突然抓住一个女同学的头发,拉掉了女同学的发绳,女生害怕地跑去告诉班主任。

办公室里,班主任询问阿伟:“上课时,为什么要关掉老师已经打开的电脑,再重新打开?下课时,为什么要拉掉女同学头上的发绳?”

阿伟理直气壮地说:“我是班级的电脑管理员,电脑只能由我来管,老师也不能开,应该我来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拉掉她的发绳,当时我只是突然很想看她头发披下来的样子,上学期她都不扎辫子,很好看。这学期,扎起来不好看……”

语文作文里,阿伟写道:“……我觉得我就像是电脑里写好的程序,必须按程序运行……”

1.阿伟的基本情况(1)基本资料

阿伟,男,12岁(2000年10月生),计划实施时间2011—2012年。个案来源:由班主任个别化教育评估情况表反馈、推荐,经由个别化教育小组复核通过。(2)主要问题概述

刻板行为:阿伟负责开关班级电脑,必须按照他的流程进行,不能有丝毫差错;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想法幼稚,一旦形成想法,则固执己见,在极端情绪时会出现极端行为。(3)家庭及学校情况

阿伟的主要家庭成员,包括父亲(50岁,高中文化)、母亲(35岁,小学文化)、妹妹(4岁,就读于幼儿园)。

阿伟早产半个月,因缺氧经历过抢救。未患过有提示意义的疾病,身体健康。三个月到4岁期间在北京生活,主要由姑妈抚养,彼此交流较少。4—5岁在沈阳度过,5岁前语言表达较差,父亲与他讲上海活,母亲与他讲安徽话。5—6岁在大连度过,开始进入幼儿园学习,与同伴交流困难,语言表达困难。母亲带他上了半年辅读学校,学习语言。6岁回到上海,上幼儿园大班。

小学1—5年级常有违反纪律的事件发生,不爱说话,经常碰女同学,同伴交往困难。

父亲从事工程师工作,回家较晚。母亲全职在家,文化水平较低,与阿伟除了温饱问题的交流外,较少有其他沟通。阿伟回家做好作业后,以打游戏为主。无特殊家庭变故情况。

阿伟初中就读学校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学习氛围良好,同学友爱,师生关系融洽。原明山小学学生。明山并入江宁学校后,自动转入江宁学校就读初中。

2.阿伟的学校评估情况(1)班级观察反馈

班主任观察反馈,阿伟有明显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倾向和刻板行为倾向。当出现有悖于阿伟的个人想法、触及阿伟的个人用品、影响到阿伟的学习或者欺负阿伟时,问题行为就会发生。无明确的时间性。问题行为发生后,尝试过的有效做法包括:安抚他的情绪(不言语刺激,抚摸他的头部或后背);让他按原程序将事情做完;不理他,冷处理。反复“洗脑”,说理。借助学习进行“威胁”(“你再这样,下节课不给你测验”,或“不给你做作业等”);借助权威人士进行“威胁”(“打110,叫妈妈来”)。

在学业表现上,热爱学习,喜欢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比如做作业)。数学成绩优异、英语一般、语文写作不行,其他都可以。记忆力出众。

许多同学观察反馈,认为阿伟有“毛病”、有“精神病”,不愿和他在一起,因而避之。一些同学认为阿伟易向他们发火,并会乱打人,太“邪乎”,害怕案主,因而避之。一些同学认为阿伟是疯子,和他在一起没有益处,看不起他,因而避之。(2)学校心理咨询室访谈情况

关于活动与兴趣:对电脑游戏有狂热的热爱。喜爱的影视节目偏幼稚化,与年龄不符。

关于学业:学校的功课对于他并不构成困难。相反,他喜欢做作业这一行为。数学表现出色,体现出智力上的高功能。语文表现较差,这与他在情感理解上的欠缺密不可分。不能体会焦虑是非正常的情绪表现。对于改变学校,存在不合理的想法,行为表现怪异。比如希望把学校里所有长条状的东西变成宝剑,不停地挥舞(顺势挥舞起手里一直拿着的一根木条)。从访谈开始,他就始终不愿放下手里的这根木条。

关于友谊和同伴关系:有一个好朋友(翟某某),从没觉得在交朋友方面存在困扰与问题,也不觉得缺乏友谊。从不感到孤独。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经班主任了解,翟同学并不是他的好友,而是妈妈告诉他翟某某人不错,可以是他的朋友,他才这么认为。事实上,翟某某与他的关系并不亲密。缺乏对于友谊的认知,无孤独感,明确自己脾气的不可控性。

关于家庭条件和家庭关系:不理解常识与规则的区别。对于事情的结果不能进行预想。对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情感体验力薄弱。

关于自我意识和情感:自我意识与情感表现出幼稚化的倾向。打游戏是他的第一愿望。(3)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及治疗情况

由于幼年语言功能发育不佳,有过半年在辅读学校学习语言的经历。从小学至今,经过多次医疗及心理咨询,并有诊断结果。涉及的诊断结果包括:自闭症亚型、多动症等,但无最终确定诊断结果。曾服多动症药2—3个月,因身体不适停服。学习成绩尚好,顺利考入中学。(4)其他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早产及出生时缺氧的影响:可能影响该生部分脑功能发育。

早期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该生早期生活经历复杂,在学龄前曾四次改变其居住地,照顾他生活的人群也多次发生改变。在语言及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没有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在多次改变居住地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处在陌生与适应的过程中,对他形成固定而良性的人际交往及情绪体验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早期及家庭教育的影响:该生主要由其母亲负责照顾,但母亲的文化水平较低,与他除了有关温饱问题的交流外,较少有其他沟通。其父工作较忙,几乎无法对该生的教育进行引导。

早期治疗的影响:该生在学龄前就表现出多方面的问题。家长也通过不同的医疗机构寻求相关的帮助与治疗。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得到有效的诊断结果与持续的治疗。

早期学校的教育影响:该生小学就读于明山小学。教师对他普遍采取用威吓的行为来缓解其行为问题,并未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

青春期的影响:该生正进入青春期,强烈的身心变化对其产生冲击。但他的情感发展并未跟上。(5)校内专家组评估意见

由于缺乏有力的医疗机构权威诊断,学校不能对阿伟进行心理疾病的判断。但从访谈及测试的结果来看,该生问题行为表现明显,具有自闭症亚型及多动症的倾向。

在语言表达方面,该生语言表达功能基本完好,可以理解别人说话的表层含义,但深层含义理解能力欠缺。比如:在问到他家中的规则时,他理解为一些常识性的规则,而非家庭管理规则。从早期发展史来看,该生的语言发育比正常儿童来得迟缓。这可能与个人先天性脑功能问题有关,也可能与语言发展关键期不良的语言学习模式有关。(据母亲介绍,3个月到四岁期间,该生主要由姑姑照顾,沟通较少。且在语言学习期间,不同的亲戚用不同的语言对该生进行教育,可能造成早期语言学习的混乱。)

在行为表现方面,该生刻板行为明显,当他意识到别人的表现不符合他的预设模式时,必须进行停止与纠正,直到他完成他的系列行为。行为发生时,易怒且不能够自我控制。这些刻板行为无法以正常的学生心理进行解释。可能涉及相关心理障碍问题。偏向于自闭症亚型表现。

在思想发展方面,情感情绪发育迟缓表现明显。在事情结果出现前,无法预设事情发生的结果。在语文作文时,无法进行虚构式的写作。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想法幼稚,对电脑着迷,而且着迷的是一些简单的小游戏,非高智力类游戏。想法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些表现无法以普通的学生自私心理及幼稚心理进行解释。

评估结果:通过教师的个别化辅导,尝试在该生原有行为控制水平及教师管理上有所提高。

3.个别化辅导策略

经过综合评估,将该生列入学校“特殊需要学生”管理体系,由于该生未得到权威医疗机构的权威诊断,我们将其列入学校一般“特殊需要学生”序列,但由于其特殊性(自闭症亚型特征倾向),在个别化辅导的过程中,我们会运用相关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1)整体策略

根据阿伟的情况,须采用综合性个别化辅导对策。从阿伟本人来说,应从平稳情绪入手,进而调整认知、指导行为。从学校教育来说,应从教师教育理念调整及对其教育管理的技巧提升入手。从家庭教育来说,应从引导家庭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入手。从外界的支持来说,应继续寻求相关专业支持,以持续而有效的干预为主。(2)我们的尝试

第一步:个案情况了解、搜集与列入学校“特殊需要学生”管理体系;

第二步:个别化教育小组的建立;

第三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形成;

第四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实施与调整;

第五步:个别化辅导的持续。(3)行动与效果

阿伟的个别化教育,是一种教师“大包容”教育理念的体现。课堂上,阿伟经常会旁若无人地自行其是,或突然发出怪音,或突然离开座位,或莫名其妙暴跳如雷。他的怪事一箩筐:可能教了他一年,他却不认识你;可能看到你,他就大声直呼你的全名;可能不停地把你认作其他人;可能对你指手画脚;可能永远和你“鸡同鸭讲”。对于他的种种怪形怪状,以往老师们一笑置之。现在,老师们开始理解他的特殊性,允许他犯错,包容他的“怪癖”。

针对阿伟的个别化教育,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管理行为为核心。由于阿伟在智力水平上的高功能性,因此他在教学领域并不存在困难。他带给教师的挑战主要来自教育管理。教师们多次进行有关阿伟的个别化教育会议,从教育管理的角度不断总结其行为表现的规律与逻辑,通过教育实践不断反馈对其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以阿伟的行为逻辑来进行对阿伟的教育管理。用“星星的语言”来与“星星的孩子”对话。为阿伟制定教育管理备忘录,提炼有效的教育沟通管理经验与教训,让全体任课教师在对其情绪控制、课堂管理、纠正偏差行为等方面形成共识。并计划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引入相关专业支持力量,进行青春期教育的专业干预。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大多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也正是如此,他们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多过得并不幸福。他们是学校中独特的花朵,他们需要用独特的土壤来培育。如果教育者有更多的爱心与智慧,一定能够发现他们的非凡与可爱。

在“特殊需要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行动中,我们要秉持三个原则:一为“重人”。即重“特殊需要学生”、重教师、重家长。以“特殊需要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最终目标,以教师育德能力提高为关键手段,以家长沟通、家庭教育为基本保证。二为“重事”。教育管理无小事,尤其是在“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抓住“关键事件”,通过关键事件展开有效多样的教育,而不是空谈教育、泛谈教育、繁谈教育。真正找到打开“特殊需要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切实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抓住日常小事,加强行为规范教育,规范班级管理。三为“重物”。物即物质保证及制度保障。“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辛劳的工作,学校必须在资金、人力、物力、制度等多方面给予有效的保障,这样才能使该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与延续。

个别化教育引发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变,带来了机制保障上的挑战。在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更多来自法律法规的肯定与正名;我们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对于这些特别的孩子,我们是否值得付出时间与精力,我们是否应该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在受到一些质疑的同时,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而在个别化教育的操作过程中,学校也体会到了来自师资配给、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化器材辅导硬件等方面的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打算投入更多的资金,引进相关人才,提供相关辅导设施的保证,以便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与发展。

研究的行动还在继续,改变已悄悄发生。娜娜每天愉快地来到学校,愉快地度过她的一天,她对她的奶奶说,教她的老师并没有发生改变,她不再感到巨大的学习压力,她最喜欢的老师就是所有给她上课的老师。阿伟继续和老师们没大没小地“亲近”着,直呼老师的全名,给老师布置任务,在不伤害其他同学的前提下,想干吗就干吗。老师们从不和他动气,学着用他的逻辑和他对话。阿伟说:“在学校里没有烦恼!”第三节 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孩子一、弥补生命缺憾的教育

9月,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今天,又有一批可爱的一年级孩子将与江老师一同度过他们美好的小学生活。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江老师不再担任班主任一职,只是一位语文老师。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一次见面,江老师有些兴奋和好奇。“同学们,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姓江……”“江老师好——”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片稚嫩的问候声,清脆而动听!多可爱的孩子啊!

孩子们是热情的,一下课便围上来:“江老师,我已经认识很多字了!”“江老师,你知道我的名字吗?我有个姐姐跟你一样,也姓江!”……一个小小的身影夹杂在人群中,默默地看着伙伴们,看着江老师,看来有点怕生。

第二天一早,江老师一进教室,孩子们便热情地喊道:“江老师早!”“语文老师早!”只有第一排的一个女孩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言不发。江老师走上前,瞥了一眼她桌上的名牌,笑着招呼道:“早!W同学!”女孩迟疑了片刻,回答道:“黄——老师早!”“不认识我了?我是江老师,教语文的。”江老师笑着纠正。很正常,一年级的孩子一下子接触那么多老师,总会搞错,江老师指着讲台边的黄老师继续说:“那才是黄老师,你的班主任,教数学。”

可是,在这之后的三天里,W同学仍然没有搞清楚江老师究竟是谁。除了班主任黄老师,其他的任课老师都没有被正确地认出。很快,老师们发现,W不仅分不清老师们的姓氏,更分不清老师们各自执教的学科,甚至连班主任黄老师教什么她也搞不清。

老师们发现了W更多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一)眷顾生命的教育——W的故事

发现了W的特别之后,江老师和班主任黄老师对她展开了深入了解。原来,W的母亲在怀孕时有过吸毒史,这对W的智力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父母离异,W被判给父亲,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有一定的文化,奶奶基本属于文盲。二老年迈,家庭经济条件也较差,入学前从未接受任何启蒙教育,在上幼儿园时就曾被劝复读。父亲在W刚入学时才刚出狱,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无固定职业,对孩子非打即骂。母亲自离异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开学不久,有一次放学,大部分学生都被接走,仅留下几个孩子在校门口等着。这时,空气中隐隐飘来一股难闻的酒精味,江老师回头一看,一个身着一件松垮的背心,趿着一双人字拖鞋的男人正走过来,颓废而邋遢,江老师不禁皱了皱眉头。忽然一个小小的身影向江老师挨了过来,低头一看,是W。她似乎有些害怕,拉着江老师的手,躲在老师的身后,不安地看着眼前的男人。想起黄老师的介绍,江老师轻声问道:“是爸爸?”W没有回答,眼前的男人却已高声叫道:“小赤佬,看见我,还不赶紧跟我走?”边说边粗鲁地拉起W的小手,拖着她就要走。对于一个刚喝完酒,头脑不是很清楚的人,江老师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但是,江老师还是不放心地拉住W的手,轻声问道:“他是谁?”“爸爸!”W懦弱地回答。“我当然是她爸爸,有什么好多问的?”他一把拽过W扬长而去。望着远去的背影,江老师的胸口有些闷闷的感觉。

W的学习让江老师头疼,更让江老师心疼。

随后的一年级预备课学习,让江老师对W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身高体重外貌方面,W与其他孩子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大脑发育受到过损害,导致她在感知、记忆、语言、个性等方面与其他学生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经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后,江老师梳理了W的心理及行为表现特征:

生活能力状况:虽然她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对于新的环境、新的人物无法辨认,如不知自己的家庭住址,认不清教室的位置,不能区分语数外三位老师,无法叙述自己的家庭住址,开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可以正确找到自己的教室,认清语数外三位老师,搞清三位教师所执教的学科。

交往能力状况: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她和同学交往不多,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跟在同学身边,很少主动参加群体活动。但她内心渴望和伙伴一同活动,因此经常会跟在几个固定的女生旁边,看别人活动。

语言能力状况:她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无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更不具备完整叙述事件的能力;由于词汇量的匮乏,她也无法理解老师、同伴的要求,结果直接影响课堂上的学习。

W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水平远低于同龄儿童,对拼音、汉字的掌握为零,对课堂上的知识常常是前教后忘。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根本就不理解。对她来说,新教材几乎是无法学习掌握的。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使她更加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于是,每天静静地坐着,等着下课跟在同学们后面奔跑,等着一顿美味的午餐,就成了她来学校的目的。眼睁睁地看着她荒废时间,浪费生命,江老师为她的学习头疼,可面对她纯洁无瑕的笑容,想到她未知的未来,江老师更多的是心疼。

开学一个月,W在学习上没有丝毫的收获,眼看着她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江老师却无能为力。也许是无知者无畏,就目前而言,她对自己与其他同学存在的这些明显差异浑然不觉,依旧带着灿烂的笑容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而江老师却没有她这么乐观,一直思考着如何提高她的学习。

阅读了贾馥茗的《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江老师似乎有所领悟。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提高W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唯一的目标。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发展”。教育是一个合理的“历程”,作为重要的角色——教师有其特定的责任。责任之一就是必须尊重“生而为人”的学习者,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所有的教育活动就是唤醒“人”为了“成人”的潜能。W是与众不同的,但她仍然有“成人”的需要,她“成人”的道路因为先天的缺陷比常人更多了些荆棘,然而,作为老师,有责任陪伴她一同披荆斩棘,成就一个“独一无二”的她。(二)让教育弥补生命的缺憾

认可了W的与众不同,认可这个生命是有缺憾的,江老师认为不能再用寻常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她,而是需要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寻找出一条适合她的“成人”之路。

1.真心相待,亲其师信其道“江老师,我下午要回家了,爷爷过生日,我要去饭店吃好吃的东西了。”周五,W兴奋地拉着江老师的手,告诉江老师和所有同学这个好消息。“代我祝爷爷生日快乐!”江老师笑着说道。“祝你爷爷生日快乐!”一旁机灵的孩子们也一齐附和着。W笑得可甜了。

周一,W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乐呵呵地走进教室,江老师惊讶地看见她左臂上的黑袖章,没等问她,就有小八卦立刻叫起来:“W,你家谁死了?”“爷爷!”W若无其事地回答。“啊,你爷爷上周五不是才过生日吗?”“哦,你上周吃的究竟是生日饭还是豆腐饭啊?”班上的小机灵立刻明白过来,“真傻!吃什么饭都不知道,真傻!”天真的孩子们哄堂大笑起来。一直笑呵呵的W不笑了,她茫然地环视着周围的学生。“有人过世了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你们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同学吗?”江老师的质问阻止了孩子们的笑声。江老师拉着W的手回到办公室。原来,W很少有机会去饭店吃饭,仅有的几次都是因为亲戚朋友过生日才去的。所以,在她的认知里,去饭店吃饭就是有人过生日,于是也就有了上周五的误会。江老师耐心地为她普及了相关的知识。“W,别难过,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我,不管什么事江老师都愿意听,知道吗?”搂着她娇小的身躯,想着她家中唯一有知识的爷爷离世了,江老师的心头泛起阵阵酸楚。

年幼无知的W开朗活泼,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心理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江老师首先从日常生活中,从学习中,从小事中关心她、爱护她,不让她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爱是真心的,是真的不放弃她,使她对老师产生信任,乐于接受老师对她的帮助和关心,相信老师说的话,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从而推动其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其心智的逐渐成熟。

2.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因为W的智力因素、学习能力的因素,江老师明显地感受到新教材对她来说是无法掌握的,再加上她的家庭因素,不可能指望她的家人对她的学习有所帮助,所以江老师决定“以旧带新”。

所谓的“旧”指的就是之前的S版教材,江老师选择其中的内容,利用早操前的10分钟,或午间的休息时间,或放学后的时间,对她进行补习,每天识记的生字不多,3到4个而已,让她反复地跟读、书空,进行简单的句子跟读,造句的练习,重在口头练习,反复地认读。而书写方面,主要以描红为主(江老师买了一本幼小衔接的汉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