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国际金融》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2:18:0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易纲《国际金融》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易纲《国际金融》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金融

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的内容可以包括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支付,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的发行与流通转让,保险、信托和货币结算等。

在不同主权国家的居民和企业之间发生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要求国际间的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国际金融研究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交往和联系而产生的跨国界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

先有商品交换,继而产生货币以促进商品交换,然后进一步发展出货币的存储、流通、借贷等一系列信用活动。这些活动的总称即金融活动。而当这些经济活动跨越国界,用不同的货币同时进行时,就产生了国际金融。

商品的交换,货币应运而生。用货币作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可以大大减少商品交换的交易成本。货币是承担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卖者首先要把商品换成货币然后用货币去买自己想买的商品。可以想象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有多困难。

货币主要有以下职能:价值尺度、交换媒介、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贵金属特别是金银成为最适合做货币的商品。

货币固定在贵重金属上大大方便了商品交换。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要存一些货币,这样交换起来方便。人们发现一个经济的物价水平与货币发行量和需要交换的商品总量之比有关。用公式表示,就是:MV=PY   (1.1)

其中M表示货币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一年中能周转几次。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一年中需要交换商品的实物总量。  P=MV/Y  (1.2)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一个经济的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与需要交换的商品量成反比。一个经济如果货币量突然变大可能会引起物价上涨。若货币量突然变少,物价则会下降,并且可能带来交换支付上的困难。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达一定会产生信用。每个个人和企业对自己未来的商品交换数量和交换时间有一定的预期,因而会准备一定量的货币用于商品交换。货币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贮藏手段,个人和企业会有一些钱暂时不用,储蓄起来以备将来之需。

风险和金融同时诞生。金融活动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风险。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借款人对自己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比较清楚,至于经过包装后的项目实际情况如何局外人就不一定清楚了。

为了减少金融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金融中介——银行出现了。银行是专门从事金融中介服务的商业机构。银行以自己的信用吸收存款并付给存款者利息,将社会的剩余资金集中到一起。银行可以对贷款申请者做专业化调查,以确定哪些项目应给予贷款。

常说的外汇这一概念比外币要广一些。外币指外国货币,像美元、英镑、法郎、马克、日元等。外汇概念包括外国货币、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存款凭证和其他外国资金。一般说来,外汇指的是可兑换外汇。

二、国际金融学说回顾“早期的国际金融学说是西欧封建主义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内,为适应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发展而形成的资产阶级国际金融学说。”

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和频繁的国际经济交往是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提。中国在历史上出现过多国并存的局面。如春秋战国、三国鼎立等时期。但在中国历史上,当若干国家同时存在时,历史的主调是群雄争霸。

早期国际金融学主要讨论货币兑换、融资、利息的问题。14世纪法国学者尼科尔·奥雷斯姆在《论货币的最初发明》一文中严厉批评了当时封建君主为了谋取利益,不断改铸货币,使货币成色恶化的现象。

大卫·休谟是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休谟是把货币数量论应用到国际收支分析的先驱者。他提出的“价格一现金流动机制”至今仍对国际收支分析有指导意义。一国对外贸易的货币收支之盈余或不足将自动调节,使各国的贵金属量与商品总量之比均衡分配。

国际金融的发展与历史上出现的国际金融重大问题是密切相关的。1797年,英格兰银行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在英国围绕着通货、汇率和物价展开了一场范围很广、时间持续几十年的论战,这就是经济学说史上有名的“金块论战”。

19世纪大部分时间和20世纪初,由于金本位制的实行,加上当时国际收支差额不大,国际间的资金运动、借贷和支付主要是以黄金作为清算手段。这个时期可谓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黄金时代”。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是现代经济学边际分析的大师。他写的《经济学教程》在整个20世纪的前50年都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生的必读课本。虽然他所处的时代是金本位制时期,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不十分突出,他还是对国际金融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金本位制已经削弱了。各国市场都有不兑现的纸币。在某些国家还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在当时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研究汇率决定问题,他把自己的汇率理论叫作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为了恢复英镑的稳定地位,英国于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制。1929年在美国首先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经济大萧条。英国不得不于1931年9月2日停止兑换黄金,宣布结束金本位制。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了他的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为代表的理论体系。凯恩斯通货管理理论是他的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他认为货币只是由国家宣布的一个履行货币契约的法定物而已,它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纸币。

1.2 课后习题详解

本章无课后习题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各院校的考研试题极少涉及到本章内容,读者简单了解即可,所以本章没有选用考研真题和典型题。

第2章 国际收支

2.1 复习笔记

国际金融研究的主题之一是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将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对封闭经济的研究一般将一国经济分解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并探讨它们达到均衡的条件、路径及均衡的变动。

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经济核算

1.封闭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从总需求角度国民收入可以完全地分解为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任何不直接进入私人消费和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或服务都会形成企业的厂房设备投资或存货投资。以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私人消费,I代表私人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则有如下的恒等式成立;Y≡C+I+G   (2.1)

从总供给的角度,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即产量的总和,这些产量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这种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来表示。

收入最终分解为私人消费、私人储蓄和政府税收三部分。以Sp和T分别代表私人储蓄和政府税收,则下式成立:Y≡C+S+T       (2.2)p

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达到均衡:C+I+G≡Y≡C+S+T               (2.3)p

定义国民储蓄为总产出中不用于私人消费和政府购买的部分,记为S,则S由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构成,记政府储蓄为S=T—G,g则:S=S+S(2.4)pg                        

与(2.3)式相结合,得到I=S       (2.5)

在封闭经济中,一国的总投资完全由国民储蓄提供,国民储蓄必须与投资相等。

2.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1)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四种支出形成国民收入,前三项中都可能包含一部分进口,即从国外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只有国内支出中不用于进口的部分才形成对国内产出的需求。

必须从国内支出C+I+G中减去进口的价值,才能得到由国内支出产生的本国国民收入,进口价值只形成其他国家的国民收入。类似地,出口是外国对本国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它是国外支出所产生的本国国民收入。以EX代表出口,IM代表进口,则开放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EX-IM   (2.6)(2)经常项目余额

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间的差额通常称为经常项目余额,记为CA,即 CA=EX-IM(2.7)。当CA>o时,称一国经常项目盈余;当CA<0时,称一国经常项目赤字。现实世界中,出口与进口平衡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更为广泛的是经常项目盈余或赤字。(3)经常项目与储蓄

将式(2.6)与式(2.2)和式(2.4)结合,得到下面的恒等式:S=I+CA                     (2.8)

这一等式表明了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的一个重要差异,即,开放经济可以通过增加资本存量或增加对外净资产而形成国民储蓄,而封闭经济的国民储蓄只能通过增加资本存量形成。开放经济中投资的增加不必依靠提高国民储蓄率。

保持国民储蓄不变,一国可以通过增加对外借款来提高投资水平,即以外债来支付投资所需原料的进口,该国经常项目出现相应的赤字。由于一国国民储蓄超过总投资的部分可以被其他国家借人以增加后者的资本存量,一国经常项目盈余通常被称为对外净投资。

由为国内资本积累融资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商品与服务流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资本总是从经常项目盈余国流向赤字国,为后者国内资本存量的增加提供融资。

由S=S+S,进一步可将(2.8)式写作:pgS+S=I+CA,或,S=I+CA-S=I+CA+(G-T)         pgpg   (2.9)

方程式(2.9)在私人储蓄和国内投资、经常项目余额及政府储蓄之间建立了联系。

定义G—T为政府预算赤字,则(2.9)式表明,一国的私人储蓄可用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国内投资(I),购买国外资产(CA),为政府债务G-T提供融资。

等式(2.9)可写作:CA=S-I-(G-T)     (2.10)p

尽管由于私人储蓄、国内总投资、经常项目余额及政府赤字是互相关联、共同决定的变量,仅从(2.10)式中不能完全确定影响经常项目余额变动的因素,但上式仍然为提供了研究经常项目余额的一个理论框架。

二、国际收支的概念框架

1.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际收支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权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

国际收支记载流量数据。与其紧密相关的是记录存量数据的国际投资头寸。国际投资头寸也是一种统计报表,包括:(1)在一定时点上一经济体的金融资产或其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债权存量的价值和构成,(2)一定时点上一经济体对世界其他地方负债存量的价值和构成。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交易

与字面含义不同,国际收支同支付没有关系,而是同交易联系在一起的。国际收支涉及的一些国际交易可能并不涉及货币支付,其中一些交易根本无需支付。除有支付行为的交易外,还将这些不付款的交易包括在内,构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对外收付记录的根本区别。

包括在国际收支中的交易有以下几类:(1)交换

国际收支中最大量和最重要的交易可描述为交换,即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大多数情况下,从事交换的各方是来自不同经济体的居民。(2)转移

当一交易方向另一交易方提供了经济价值但并未收到对应的、具有相等价值的补偿物时,这类交易在记账时用转移来表示。这类转移项目出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转移放在经常项目下,资本项目的转移反映在资本项目下。(3)移居

一个人把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就形成移居。这时,这个人所拥有的可移动的有形资产随之输入到移居的新的经济体。移民不可移动的资产则变为新移居的经济体对原居住的经济体的债权。(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推论确定交易的存在,当实际流动并没有发生时,也可在国际收支中记录。国外直接投资者收益的再投资就是一个例子。一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者应得的那份收益。(5)债权和债务的再分类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项目的分类,目的在于反映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动机,金融项目要根据动机的变化进行重新分类。实际资源和金融项目的价值还会由于其他非交易的原因发生变化,某一项目通常的交易价格可能发生变动,或相对于使用中的记账单位而言,计价使用的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化。

3.经济体的居民单位

划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构成国际收支体系的基础。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一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就构成该国的一个居民单位。(1)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

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一个政府所管辖的地理领土,在这个领土内,人员、物资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地包括天空、水域和国际水域下的大陆架,还包括它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飞地,海关控制下的自由区和离岸企业经营的保税仓库或工厂。(2)经济利益中心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在一个国家内具有一经济利益中心,条件是在该国的经济领土内的某处——住处、生产场所或其他地点——该单位无限期地或在长期固定的时间内从事或计划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交易。具体的地点不一定要固定下来,只要它坐落在该经济领土之内。(3)机构单位

一经济体的众多部门是由两大类主要机构单位所组成:(1)家庭和组成家庭的个人;(2)法定的实体和社会实体,如公司和准公司,非营利机构和该经济体中的政府。

4.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办法(1)计价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交易的计价基础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定义为,在自愿基础上买方从卖方手中获取某件物品而支付的货币金额。根据上述定义,市场价格仅反映在上述条件下某种特定交易的价格,而不等同于其他任何内容相仿的交换的总体价格,如市场报价等。(2)记账单位和折算办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汇编的实际资源和金融项目的交易价值数据,是用各种不同的货币或价值尺度如特别提款权或欧洲货币单位来表示的。每个国家都必须把它们折算成单一的记账单位以便汇总。

5.记录的时间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制下,每一具体交易的两笔账目都要按同一时间记录,从而表明交易在同一时间发生。必须对确定交易发生时间的原则作出某种规定。交易时间的确定要遵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一旦出现所有权变更,债权和债务就会产生,复式记账法要求交换的双方都要进行登记。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记录用负号表示,贷方记录用正号表示。根据复式记账法的通则,制表经济体记入贷方的项目是表明出口的实际资源和反映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减少或对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记入借方的项目是反映进口的实际资源和反映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和项目分类

国际收支数据必须置于统一的结构中,以便于连续一贯的编制和多方面的应用。各国基于它本身历史、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及分析的需要,各有它们自己的项目分类。

标准组成部分的确定基于以下几点考虑:①每一个项目具有不同的行为;②每个项目应该对许多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③收集该项目的统计数字不应过于困难;④每个项目可以单独拿出用于其他的目的;⑤项目不宜过分琐碎。

1.经常账户

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涉及经济价值以及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所有交易都包括在经常账户内,此外还包括未得到任何回报而提供或得到的经常性经济价值的抵消账目。(1)货物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及非货币黄金。根据国际收支的一般原则,所有权的变更决定国际货物交易的范围和记载时间。(2)服务

①运输,包括一经济体居民向另一经济体居民所提供的,涉及客运、货运、备有机组人员的运输工具的租金和其他辅助性服务。

②旅游,旅游不是一项具体的服务,而是旅游者消费的一整套服务。包括非居民旅游者因公或因私在另一经济体内停留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从该经济体中所获得的货物和服务。

③其他各类服务,包括运输和旅游项目下没有包括的国际服务交易,如通讯服务等。(3)收入

收入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

①职工报酬,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边界、季节和其他非居民工人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

②投资收入,包括居民因持有国外金融资产或承担对非居民负债而造成的收入或支出。投资收入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和其他形式的投资收入。(4)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的转移项目,即包括排除下面三项的所有转移: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②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③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2.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由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分组成。(1)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资本转移已在前面经常转移部分作了说明。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总体来说包括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以及租赁或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2)金融账户包括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一经济体的国外资产包括持有的货币化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及对非居民的债权。一经济体的国外负债包括对非居民的债务。

①直接投资。它反映了一经济体居民单位在另一经济体居民企业中获取长远利益的目标。该居民单位是直接投资者,该企业是直接投资企业。长远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并且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着有效的影响。

②证券投资。指为取得一笔预期的固定货币收入而进行的投资,它对企 业的经营没有发言权。证券投资资本交易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 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权。

③其他投资。它是一个剩余项目,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 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包括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应收款 项和应付款项。

④储备资产。包括货币当局随时可利用并控制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外部资产。这些目的包括:为收支失衡提供直接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从而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及其他目的,如维持对某种货币及其经济的信心或作为一国向国外借款的基础。

四、国际收支的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一笔国际经济交易将会产生金额相同的一笔借方记录和一笔贷方记录,故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最终必然相等。但就每一个具体项目而言,借方和贷方经常是不相等的,双方进行冲销后,会产生一定的差额。

1.经常账户差额

包括货物、劳务、收入和所有经常转移交易的差额,就构成经常账户差额,反映了实际资源在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转让净额。它把一般认为只要发生就不可撤销的交易全部包括了进去,因而用经常账户差额衡量或预测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的效果,比用任何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差额来衡量更为可行。

经常账户差额等于国内总储蓄与总投资之间的差额:CA=S-I              (2.11)

从公式本身来看,相对国内储蓄而言,国内投资增长对经常账户产生的影响与相对国内投资而言国内储蓄下降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是相同的。换一个角度,国内部门与对外部门的关系可以用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的差额来表示。从(2.6)式可以得到:CA=Y-(C+I+G)=Y-A               (2.12)

定义A=C+I+G为国内吸收。(2.12)式表明,货物和服务差额加上净收入和经常转移净额等于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

如果政府部门的赤字不能由私人部门的净储蓄加以抵消的话,就会出现经常账户赤字。上面的公式都是一些等式,它们确定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描述各经济主体的行为。这些公式本身不能对影响经常账户运动的各种因素提供详细的分析,而只是为研究国内部门和国外部门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分析中另一个重要依据。它是该账户下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交易及储备资产交易的差额。它记录了世界其他地方对本国的投资净额或贷款/借款净额。

记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为KFA,则:CA=KFA(2.13)进一步,将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细分为金融账户净额,即除去储备资产的所有金融交易的差额,和储备资产交易差额(RT),则(2.13)式可写作:CA=FA+RT  (2.14)

上述关系式表明,由经常账户差额反映的本国与他国经常交易的净额变化必须同本国与他国金融交易的净额变动相一致。经常账户顺差表现为对非居民贷款净额增加或购入储备资产;经常账户赤字表明从世界其他地方得到的资源净值必须靠对非居民负债得以偿还。从这一角度来看,(2.14)式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的预算约束。用S-I代替CA,I-S=FA+RT(2.15)将国内实物市场与国际金融交易联系起来:当国内储蓄的增长不足以支持国内资本积累的增长时,后者需靠国外对本国的净贷款或减少本国储备资产来维持。(2.15)式可以改写为:S=I-FA-RT                    (2.16)

上述关系式描述了一定时期内一国财富的变动。

3.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关系

从上面对经常账户差额及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的分析中,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之和为零,在一个账户中出现赤字或盈余,必然伴随另一个账户的盈余或赤字。

经常账户赤字在国内经济中的反映就是国内投资大于国内总储蓄。这时国内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利率上升。国内利率上升所导致的自发性金融资产的净流人为经常账户赤字提供了融资。

当不存在自发性金融资产的净流入或净流入不足时,利用储备资产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不失为一种办法,尤其是当利用这种办法为外汇收支的季节变化提供融资,或为由国内暂时性的供给冲击造成的暂时性的超过收入水平的支出融资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4.综合差额

综合差额等于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排除储备资产的交易的差额,它衡量了一国通过动用或获取储备来弥补的收支不平衡。总差额为正,则储备资产增加,总差额为负,储备资产减少。综合差额顺差持续过高从而储备资产持续增加,对一国经济也不尽有利。

2.2 课后习题详解

1.下列哪些项目应记入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在本国驻外国使馆工作的本国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2)在外国驻本国使馆工作的本国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3)本国在外国投资建厂,该厂产品在本国市场的销售;(4)本国在外国投资建厂,该厂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5)外国在本国投资建厂,在该厂工作的本国工人的工资收入;(6)债权国对债务国的债务减免;(7)A国向B国出口商品,将本国作为转口口岸;(8)在国外某大学读书的本国学生获得的该大学颁发的奖学金;(9)上题中的本国学生用这笔奖学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10)本国货币当局在本国私人市场上购买黄金从而增加货币黄金持有量;(11)本国货币当局在外国私人市场上购买黄金从而增加货币黄金持有量;(12)本国居民购买外商在本国直接投资企业的股票;(13)外商在本国直接投资企业在第三国投资建厂。

答:(1)不记入。

本国驻外国使馆是本国政府的一部分。而本国工作人员是本国的居民。因此这笔不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2)记入。

外国使馆是外国政府的一部分,而由它向作为本国居民的工作人员支付工资。这笔交易属于国外机构与本国居民之间的交易,因此这笔应记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3)记入。

本国在外国投资建厂属于直接投资,应记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而该厂在外国属于外国的居民单位。外国的居民单位向本国出售产品属于外国货物出口,因此这笔应记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4)不记入。

本国在外国投资建厂属于直接投资,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该厂产品在当地销售属于居民单位向当地居民销售产品,不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5)不记入。

外国在本国投资建厂属于外国对本国的直接投资,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而该厂属于本国的居民单位,它向本国工人发的工资就不应记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6)记入。

这属于资本转移,因此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7)不记入。直接转口贸易的货物是过境但所有权未发生变更的货物,不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8)记入。

本国学生在外国属于旅游者。因此应记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9)记入。

这属于非居民对当地居民的支付,因此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0)不记入。

黄金货币化/非货币化而引起的货币黄金持有量的增/减,要作为黄金重新分类处理。这类增/减并不反映在国际收支上,而是反映在国际投资头寸上。因此不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1)记入。

如果货币化/非货币化的黄金买进/卖出涉及非居民,这类交易应分别在经常账户记为货物的进口/出口,并且贷记/借记金融账户。(12)记入。

这属于证券投资,因此应记入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3)记入。

这是本国机构在外国的直接投资,因此应记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2.参照表2.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按复式记账法将下列交易记入A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1)A国向B国出口离岸价格5000美元的商品,对方应在60天内付款;(2)A国价值8000美元的商品运至C国加工,加工费用为2000美元。这批商品在C国当地按10000美元价格出售,售后向A国出口商付款;(3)A国在F国的留学生得到F国奖学金1000美元,用于生活费支出500美元,其余存入当地银行;(4)A国从D国进口到岸价格为8000美元的商品,以其在本国银行的8000美元外汇存款支付货款;(5)A国投资者获得他投资于M国政府债券的利息1000美元,他将此收入用于购买M国公司股票;(6)A国投资者在C国进行20000美元直接投资,其中15000美元以C国货币支付,5000美元以机器设备的形式支付;(7)B国进口商向A国支付货款5000美元,A国出口商向本国中央银行结汇;(8)E国投资者以900美元购买了A国面值1000美元的零息票债券,该债券与日经指数挂钩,到期时本金偿还增加到1050美元;(9)A国政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到5000美元贷款,用于进口商品。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如下:表2-1  国际收支平衡表

3.利用第2题的数据,计算上述交易对下列差额造成的影响: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总差额。

答:上述交易使经常账户差额增加11650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增加6650美元。总差额增加5000美元。

4.下面的项目是一个假想的发展中国家B在1994年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易:(1)B国政府获得价值50亿美元的国外援助;(2)进口价值200亿美元的谷物;(3)在B国经营的外国跨国公司的利润为50亿美元;(4)美国银行向B国政府贷款总额200亿美元;(5)出口价值100亿美元;(6)B国富翁购买外国不动产150亿美元;(7)B国中央银行卖出30亿美元储备资产以干预外汇市场。

1994年B国净出口为多少?经常账户余额为多少?资本与金融账户是盈余还是赤字?官方储备资产的变化怎样?B国国际收支统计中存在统计误差吗?作出B国199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如下:表2-2  B国199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美元

1994年B国净出口为-150亿美元,经常账户余额为-150亿美元。资本与金融账户是盈余。官方储备减少了30亿美元。本国际收支不存在统计误差,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综合差额为-30亿美元,实际上官方储备减少了30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收支不存在统计误差。

5.从会计核算角度,一国经常账户盈余就等于世界其他国家经常账户赤字。因此,从理论上来讲,世界各国经常账户余额之和为零。但IMF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你如何对此作出解释?表2-3  世界国际收支数据

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IMF1995。

其中,经常账户包括贸易、服务、经常转移和收入;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和构成外国政府储备资产的负债。

答:(1)各个国家在汇集国际收支数据时,常常采用近似替代的统计原则,较多的省略会出现一些数额误差。(2)数据在采集时也存在种种困难。(3)统计口径和资料来源也有可能不一致。因此统计上的错误和遗漏是难免的。而各国在统计时往往倾向于低报出口额,高报进口额,以便在贸易谈判中取得优势。

所以在理论上讲,各国经常账户余额之和应为零,但实际上经常账户余额为负。

6.考察专栏文章《中国国际收支分析》附表中的数据,并结合中国80年代初至今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由松到紧、又由紧到松的变化,说明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硬资金约束的因素的变化。

答:由于我国资金相对匮乏,在经济发展中引进外资和出口换汇成为经济建设两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官方储备的多少是制约我国进口资本品的硬约束。它们的变化对我国经济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附表中可以看到,一些年份(1979-1980年,1984-1989年,1993年)存在贸易赤字,另一些年份(1981-1983年,1990-1992年,1994-1996年)存在贸易盈余。而从1979-1996年,大体上实际利用外资额逐年上升。在贸易赤字大于实际利用外资的年份,官方储备减少,资金相对匮乏,于是不得不实行紧缩性政策以改善国际收支,避免积累过多的外债。在贸易盈余时,资金充裕,于是实行较宽松的政策,引进资本品以支持高速的经济增长。这就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由松到紧,又由紧到松的变化。

7.收集并整理出一国国际收支的历史数据,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际收支数据是否存在一结构性差异?如果是,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

答:韩国的部分国际收支数据见下表:表2-4  韩国部分国际收支数据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网”的《世界经济年鉴》整理。(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以下分析只是给一个简单的示范性分析。)

韩国在朝鲜战争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始经济建设。在它完成工业化前后,国际收支存在结构性变化。(1)在20世纪60-80年代的中期,经常账户长期存在赤字。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往往靠引进资本品来支持本国的工业化。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相对于资本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工业设备的进口促进了韩国的高速经济增长。(2)这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以后。这时韩国的工业化取得很大成就,现代化的工业门类建立,形成了完整的资本品生产体系,进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出口初级产品变为出口大型机电、汽车、通讯等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时货物净出口和经常账户开始出现较多的盈余。韩国的经济在几十年间保持了高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在完成工业化以前,韩国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都是资本的引入国,直接投资为韩国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它的工业化过程。在完成工业化以后,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它开始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所以它成为资本输出国。与此同时,韩国的国际储备在不断增加。(3)在工业化后的1988年和1998年都出现了一次飞跃,这说明流入韩国的资金日益增多。综上所述,韩国国际收支的这种差异说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个国家对国内和国际资源的利用情况是不同的,并且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越高,它在世界经济中利用的资源就越多。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首都经贸大学2004;北京工商大学2004)

答:经常项目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项。其中,货物(Goods)是贸易收支的标的,主要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由于进出口的货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故称为“有形贸易收支”。在处理上,货物的进口,表示一国实物资源的增加和外汇资金的减少,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列入借方;相应地,货物的出口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列入贷方。一般来说,货物的进出口都使用离岸价(FOB)计价。服务(Services)和收入(Incomes)通常作为劳务收入的主要内容。由于服务与收入是无法触摸的,故称为“无形交易”。劳务收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服务项目包括运输通讯、保险、金融服务、旅游等,收入项目包括职工报酬、投资收入。其他如专利费用、广告费等,也包括在劳务收支的项目之中。经常转移被列为转移收支的一部分。经常项目在国际收支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都希望本国的经常项目保持顺差。

2.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上海交大1999研]

答:国际收支平衡即国际收支自主性项目的平衡。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国际收支平衡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

①国际收支差额;②国际收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③国际收支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也在逐步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不只是数额的平衡,还要求内容的平衡。也就是说,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不平衡,还需要看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输出入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该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3.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北师大2003研]

答: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内容所做的具体解释是: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的统计表,它表明:①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以及收入方面的交易;②该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余地区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③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性转让和对应项目。

首先,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是一定时期(如3个月、半年、1年)内一国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总和。其次,只有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交易才能被包括在国际收支范围内。正确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对于理解国际收支非常关键。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的经济体,否则,该经济体就被称为该国(或地区)的非居民。最后,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而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转移。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切经济往来,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不管是使用本国货币,还是使用外国货币;不管是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均应列入国际收支范畴。

二、选择题

1.一般来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会使其(   )。[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A.货币疲软 

B.货币坚挺 

C.通货紧缩 

D.利率下跌【答案】B【解析】国际收支巨额顺差使本国货币坚挺,本币汇率升值。

2.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

A.国际借贷说

B.购买力评价说

C.货币分析说

D.金融资产说【答案】A【解析】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当一国流动负债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外汇汇率上升。

三、简答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哪些项目?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首都经贸大学2005研]

答:(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科目和账户,并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的记录,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的分析性统计报表。

按照IMF在1995年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

①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账户,它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等内容。收入包括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项内容,雇员报酬指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职工报酬;投资收益指居民拥有国外金融资产的收入及对非居民负债的支付,包括直接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和其他投资收益以及储备资产收益。经常转移是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它排除了资本所有权的转移。

②资本和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分。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资本转移主要包括:a.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b.与固定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有关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c.债权人不要求任何补偿而豁免的债务。非生产、非金融的收买或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金融账户包括某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可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③错误与遗漏账户。由于不同项目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原因,会造成国际收支项目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就需要人为设立一个平衡项目——错误与遗漏项目,在数量上与该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合计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从而出现贷方余额时,则在错误与遗漏项下的借方记入与该余额相同的数额;反之,当借方出现余额时,则在错误与遗漏项下的贷方记入相同数额。(2)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之间的关系

①从内容上看: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前两个项目——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经济交易。其中,经常账户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动;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而错误和遗漏账户并不记录实际交易,它是人为设立的保证按照记账法则借贷相等的平衡项目。

②从数量关系上看,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余额等于错误与遗漏项目贷方或借方数额。这是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人为调整的结果。

2.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措施。[人行1999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上海交大2007研]

答:(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因素的,也有非经济因素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①季节性和偶然性原因。由于生产、消费有季节性变化,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也随之而变。季节性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一样,由此造成了季节性失衡。典型的季节性国际收支失衡发生在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无规律的短期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季节性和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都是临时性的,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危害相对较小。

②周期性原因。因经济周期波动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在经济萧条时期,进口需求下降,可能出现经常项目盈余。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入增加;经济萧条时期,投资前景黯淡,资本流出增加。二战后,主要工业国的商业周期波动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周期波动,致使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周期性失衡。

③货币性原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例如,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该国一般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便会普遍上升,该国的出口便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过多,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货币性失衡不仅与一国经常项目有关,也同资本与金融项目有关。

④结构性原因。指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当国际间对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果一国不能相应地调整其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则会引起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失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不稳定的投机使汇率变动更加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为混乱,资本大量外流。资本外逃是保值性资本流动。当一个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把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迅速流动的今天,它们已成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必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失衡而收支差额较大,特别是发生长期性逆差时,必须要进行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可以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自动调节通过汇率机制、收入机制和货币机制的调节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自动调节只能在某些条件或经济环境下起作用,而且作用效果和程度也无法保证。因此,各国都采取一定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的方向发展。一般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临时性失衡的政策。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失衡后,货币当局运用该基金在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这种政策以外汇为缓冲体,故称外汇缓冲政策。运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季节性、偶然性失衡和不正常资本流动造成的失衡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但对长期性失衡,该政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不宜用于调节长期性失衡。

②汇率调整政策。汇率调整政策就是指发生逆差时实行本币贬值,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但通过汇率调整实现调节目标,要求本国进出口商品具有充分弹性,而且汇率调整,尤其是竞争性贬值容易引起贸易伙伴的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

③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财政政策一般是从收支两个方面进行调节,其主要政策工具有税收、政府支出和国债政策。财政当局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松动的或紧缩的财政预算对总需求进行直接调节,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传递,特别是涉外企业的传导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和措施总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对于由国内需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需求管理政策是一种有效地调节方式。

④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贸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以直接管制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行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变动。但直接管制政策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且容易招致他国报复。一般来说,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应以其他政策难以迅速取得效果的情况为限。

四、计算题

1990年A国的政府预算赤字为1870货币单位,私人储蓄8080货币单位,国内投资为7150货币单位,则A国当年的经常账户差额是多少?[中财1997研]

答:按照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收入可以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来衡量。在开放经济下,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Y)可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于是有:Y=C+I+G+X-M   (1)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可以由各种要素收入总和来衡量,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这些收入最终又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储蓄(S)和政府税收(T)。于是有:pY=C+S+T  (2)p

由(1)、(2)式有:Y=C+I+G+X-M=C+S+Tp

经整理,有:X-M=(S-I)+(T-G)  (3)p

由于贸易收支是经常项目收入的最主要项目,因此通常称净进出口额(X-M)为经常项目余额(CA)。即:

CA=X-M。于是:CA=(S-I)+(T-G)   (4)p

将题设的数据代入(4)式,有:CA=(8080-7150)+(-1870)=-940

由此可知,A国当年的经常账户赤字为940货币单位。

五、论述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如果B代表经c常项目余额,B代表资本项目余额,ΔR代表储备项目,ε为误差与遗k漏,B+ΔR+B+ε=0。试解释: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和资本项目余额均ck为黑字,并且幅度较大,这种情况下另外两项的实际含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研]

答: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账户分为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由于一般将储备项目单独列出,从而将资本与金融账户分为资本账户和储备项目两部分,从而B+ΔR+Bck+ε=0。

在通常情况下,错误与遗漏账户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造成结账时出现净的借方和贷方余额,从而需要一个抵消账户而形成的,所以错误与遗漏账户是一个平衡账户,一般情况下数额不大。所以一般情况下,经常账户+储备项目+资本账户=0。

但在我国,一方面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项目余额都为黑字,即都大于零,另一方面我国的储备项目一直为正,且呈现增长趋势,反映在另一方面的是我国错误与遗漏账户数额巨大,这就使我国的储备项目和错误与遗漏项目偏离了本来的含义。

我国目前规定在资本项目下还不可以自由流动,但实际上,由于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资本资金的国内外流动一直存在,这种资金流动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种是以各种名义通过合法的途径进出入,结果反映在储备项目下就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种就是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进出入,由于这种非法途径无法记载,其全部反映在错误和遗漏项目上。所以我国的储备项目和错误与遗漏项目实际上反映了我国资本的境内外流动,而造成这种异常流动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资本管制。

2.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时,只用汇率政策进行调节有何局限性?[中央财大2000研]

答:(1)国际收支持久性不平衡(Secular Disequilibria),指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等原因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由于这类失衡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因而称为国际收支持久性不平衡,主要包括周期性不平衡和结构性不平衡两种。(2)周期性不平衡指因经济周期性变化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经济发展存在着周期性,周期性的不同阶段对国际收支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繁荣时期,由于生产的高涨,进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带来支付能力增强,又可能提出一部分本来用于出口的商品的需求。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出口增长慢于进口的增长,这就可能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就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由于经济前景看好,外国资金流入可能使国际收支的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改善。但如果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不能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就出现周期性逆差。在经济衰退时期,进口大幅度下降,国民收入下降也降低了本国进口的商品需求。这有可能改善贸易差额。但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由于经济前景黯淡,外资流出有可能使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出现逆差。这时,如果经常项目顺差不能抵补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逆差,就会出现周期性逆差。现在分别分析上述两种情况下出现的持续逆差。

①首先分析繁荣时期出现的持续逆差。对于这种逆差,如果只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