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5:59:47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读:

前言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注1:科目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通用技术等学科。

注2: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小学面试科目分为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中学面试科目与科目三相一致。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教师资格考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范围广。教师资格考试不仅考查教育理念、教育法律、职业道德和拟任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写作能力、教学情境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2)考试难度大。教师资格考试理解型题目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考查角度多变,无形中增大了考试的难度。

为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于2012年推出了适合考生备考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备考用书。此后研发团队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真题特点,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特色一针对性——紧扣考纲考情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教师资格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各科考试大纲指明了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试卷结构。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等。

本书编者紧跟考纲考情,深入研究了近年来试点省份的真题,依据考试大纲和真题情况,确定了图书内容。本套图书对考试大纲进行了解读,分析了考试的命题原理和考查重点,总结命题规律。从考生角度出发,对考生的复习方法进行合理点拨,使考生准确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助力考生赢取满意分数。

特色二实用性——直击核心考点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秉承两个标准,即“依据大纲内容”和“紧扣真题考点”,对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考点进行系统统计,对考点出现的频率和难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梳理考试考点、能力要求和题型类别,最终架构起以考试大纲为中轴线,合理串联重要考点的知识体系。

本书主体内容为双色设计,考试重点用波浪线进行标记,以帮助考生快速抓住核心内容。高频考点后添加了真题再现、知识拓展等内容。真题再现板块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情;知识拓展板块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提供适量的模拟题,方便考生进行自我检测。

特色三有效性——微视频答疑解惑

本套图书为考生提供专业、全面、细致的售后服务,以帮助考生尽可能地提升应试能力和实战水平。本书真题均有高清晰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在中公讲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作答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购买本套图书,还可以登录移动自习室,激活增值服务,在线体验知识拓展练习,模考专项练习和高清视频讲解。

特色四科学性——多途径训练备考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根据每个备考阶段的复习特点,推出了笔试教材系列、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系列、高频考点速记系列、真题大全系列、全真模考题库系列、考前冲刺试卷系列和面试系列图书。通过理论讲解、真题解读、基础练习、专项特训、模拟练习、考前冲刺多种途径,满足每位考生各个备考阶段的需求。所有习题均由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精心研制,题目难度和知识点设置均与考试真题契合,讲解详细清晰。相信各位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稳步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考试,早日圆梦三尺讲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应试攻略

一 考情分析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高中政治老师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必考的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题目所涉及的学科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课程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四大模块。从历年真题来看,考试题型基本稳定,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种题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具体题型、题量及分值分布见下表:二 题型解读(一)单项选择题

在历年真题中,单项选择题对各模块的考查题量基本稳定,学科知识模块占26题左右,课程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共占4题左右。单项选择题总题量保持在30题,总分值60分,占试卷总分值的40%左右。

1.学科知识模块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学科知识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科知识模块考点多,内容涉及的知识广,主要考查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内容,其他方面考查的较少。如:

例1 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2016年下半年真题)A.甲在国有企业里的福利性收入B.乙在集体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和奖金等C.丙自己经营早餐店获得的收入D.丁在私营企业里多劳多得获得的收入视频讲解

解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属于按劳分配,因此,本题选B。

例2 有人认为,村委会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016年上半年真题)A.观点正确。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机关B.观点正确。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C.观点错误。村委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D.观点错误。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党组织视频讲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村委会的性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答案为C。

例3 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这是说( )。(2016年上半年真题)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视频讲解

解析:最大的善念,也只是念头,没有具体施行,结果也是无善行的;最小的善行,却是施行,念而有动,这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答案选A。

2.课程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模块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课程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三个模块的历年考点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对课程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三个模块的考查题量不大,每年都是4题左右,主要考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如:

例1 在完成《文化生活》教学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学校统一进行的期末测试,作为本学期学生的最后成绩。这种方式属于( )。(2016年下半年真题)A.发展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定性评价视频讲解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是在一个学习阶段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进行期末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例2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课的教学中,王老师组织学生调查社区公共生活,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王老师的做法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 )。(2016年下半年真题)A.思想性B.综合性C.人文性D.实践性视频讲解

解析:王老师组织学生调查社区公共生活,让学生自己参与、亲身体验,其做法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A、B、C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例3 下列属于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2016年上半年真题)

①提高主动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②关注社会发展,诚实守信

③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获得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视频讲解

解析:本题考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内容,属于识记类题目。①为能力目标,④为知识目标,②③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根据表述来判断,用排除法来选择,①“提高……能力”,为能力目标的表述;④“获得……知识”,为知识目标的表述。故本题选C。

通过对上述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考点比较细,学科知识模块是单项选择题的考查重点,考生需高度重视。考生在备考时,应根据考试大纲,构建知识体系,落实重要概念,结合实际理解掌握,对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要点面结合,不断强化,多加练习,加深记忆。(二)简答题

在历年真题中,简答题一直稳定在2题,总分值24分,约占试卷总分值的16%。2014—2016年真题中简答题的考点分布如下表所示:时间主题知识点运用唯物辩证法谈看法学科知识(哲学)2016年下半年情境教学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谈漫画的政治学原理学科知识(政治)2016年上半年比较教学目标的异同课程理论知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学科知识(哲学)2015年下半年哲学意义应对活动探究课的对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学科知识(经济)2015年上半年系案例教学的原则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课程目标的三维度课程理论知识马蹄铁蹄上的钉子丢失,2014年下半年学科知识(哲学)可能导致一个帝国的灭亡漫画《破旧立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科知识(经济与2014年上半年收入差距哲学)

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种题型或者让考生阐述一种观点,或者要求对某种理论做出阐释,或者就问题给出解决的措施。这种题型所考查的知识点较系统。

例1 近年来,传统文化研究和宣传热潮高涨。有人认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造成冲击。请你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谈谈看法。(12分)(2016年下半年真题)【解题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思想政治学科知识。通过一段小材料来考查考生的哲学理论知识——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回答这个问题,考生首先要熟悉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要结合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来阐述看法。视频讲解【参考答案】(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起次要作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只是一种次要矛盾,它不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造成冲击。(4分)(2)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联系的观点,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4分)(3)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重视传统文化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重视传统文化,不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造成冲击。(4分)

例2 下面是某老师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A教学目标B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矛盾同一识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矛性和斗争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概盾的普遍性;理解矛盾同一性和念;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能够运用矛盾的同一通过对“爱恨纠结的摄像头”这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社会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初步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形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同一性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力。握事物的能力。通过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探究和让学生能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思考,能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盾观,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比较教学目标A、B的异同。(12分)(2016年上半年真题)视频讲解【解题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本题通过对同一教学内容的A、B两种教学目标的比较,来考查考生对课程目标中分类目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参考答案】(1)相同点:教学目标A和B设计的内容都包括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三维目标,且具有层次性;(6分)(2)不同点:教学目标A的行为主体是教师,且无法测评;教学目标B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且具有可测性;教学目标A中知识目标的内容设计错误,“能够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属于能力目标,教学目标B内容设计正确。(6分)

从近几年的真题来看,简答题的考查越来越灵活,在考查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考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核。这意味着考生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简答题得高分必须突出两个字,即“简明”,要点突出,无需做过多的拓展和引申。考生作答时要审清题意,明确考点,进而确定考查范围。答案需完整,要点要明确。(三)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真题中,材料分析题一直稳定在2题,总分值40分,约占试卷总分值的27%。2014—2016年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分布如下表所示:时间主题知识点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课程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2016年下半年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评价知识2016年上半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教学综合评价量表的分析知识欧元与人民币汇率转化问学科知识(经济)题2015年下半年价值与价值观的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景课程与教育教学理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论知识2015年上半年课堂实录中的师生评价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动知识课程与教育教学理教学实录中的情境创设论知识2014年下半年教育教学评价理论项目评价活动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讨论题的开□学科知识与教育教2014年上半年展学评价理论知识

材料分析题要求考生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应用能力。

例题 下面是某老师讲授“做理智的消费者”的教学实践。

师:有人说名牌质量好,消费名牌有面子。当前有不少中学生追求名牌,请大家谈谈对中学生追求名牌有什么看法?赞成吗?(学生讨论)

师:张三同学(正好穿着名牌的运动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三:应该考虑自家的实际情况。

师:那可以购买吗?

张三:不可以。

师:不可以那你穿的什么鞋?(学生笑,小声讨论),大家说可以不可以?

生甲:可以。

师:对,中学生是可以购买的,不可以买是不真实的。那追求名牌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生乙:会造成攀比心理。

生丙:会造成经济负担。

师:很好,谈到了对个人和家庭产生的消极影响。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丁:不符合国情。

师:那你简单概述下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生丁: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低,物质财富不丰富。

师:这位同学从国家角度说明了我们不能追求名牌消费,很好。大家鼓掌(掌声)。

师: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人均收入低,作为当代中学生,买名牌可以,但不能过分追求,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仍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才是我们正确的消费原则。

师:板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问题:运用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对教学实录中老师的评价作出分析。(20分)(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讲解【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考生要熟悉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中的教师表现进行恰当分析。对教育评价的分析,大多从优点和缺点这两方面来进行阐述。【参考答案】(1)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有可取的一面,也有需要改进的一面。(2分)(2)新课标教学评价理念明确要求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还是偏向于知识层面,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重视度不够。(6分)(3)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该教师只把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但忽略了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这一方面。(6分)(4)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和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该教师在评价学生不够满意的答案的时候,并没有从鼓励的角度对学生给予肯定性评价。而是用“不可以那你穿的什么鞋?”这样的反问句来反问学生,这样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6分)

材料分析题要求考生在备考时应多读、多看、多思考,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并多加练习,以不变应万变。作答时应认真审题,捕捉题干信号,确定考点原理,然后根据材料要求深入思考,依据相关知识恰当分析,确立答题的整体框架,最后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文字加工,做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语言流畅、书写无误、规范整洁、字数恰当。(四)教学设计题

在历年真题中,教学设计题稳定在1题,总分值26分,约占试卷总分值的17%。2014—2016年真题中教学设计题的考点分布如下表所示:时间主题知识点2016年下半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知2016年上半年文化与生活识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知2015年下半年尊重文化多样性识2015年上半年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2014年下半年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2014年上半年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课程理论知识

教学设计题主要考查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设计题一般情况下为给定一段材料或者一段教材内容,然后阅读所给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成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旧中国曾经照搬、套用西方议会民主制。但行不通,新中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的选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巩固,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和制度。

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适应国家现代化的总进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要求:(1)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请写出本课的学情分析。(8分)(2)请按照导入激趣——设疑启思——自主探究——巩固提升的思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以提高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感。(18分)(2016年下半年真题)视频讲解【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第一问主要考查学情分析,这是一个全新的考查视角,考生要引起重视。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就是研究教学对象,也就是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想状况、心理特征等特点,从而结合学生的状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有效教学。第二问主要考查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按照题目要求的步骤“导入激趣——设疑启思——自主探究——巩固提升”来一步步进行。【参考设计】(1)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并从思想上接受并认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材的理论性较强,从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看,不少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缺少全面的了解,对我国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缺少必要的认识。因此,要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采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教育的视野,以取得教育的实效。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着手,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思考和研究,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并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分)(2)教学片段

一、导入激趣(3分)

播放201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政新闻,创设情境使同学们走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设疑启思(5分)

201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政新闻播放完毕,请同学们思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自主探究(5分)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请同学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论述,自主探究以下问题:(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有哪些?(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四、巩固提升(5分)

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使同学们坚定制度自信。

■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是由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制度模式,没有什么整齐划一的“国际惯例”。

■仿制西方模式的任何实践,都严重背离了中国国情,背离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都没有能够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没有能够使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都没有能够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态,都无法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基础上,得出一个历史性结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大政治原则,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键。我们决不搞“多党制”、“多党轮流执政”那一套。

■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竞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之根,是国家制度体系之首。

教学设计题主要考查考生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考生在备考中,可以多上网查阅一些优秀老师的经典教案,结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学习和掌握,以有效解答和应对教学设计题目。三 备考策略(一)研究真题,把握考试脉搏

考纲是了解考点的依据,真题是掌握考情的关键。在仔细阅读本书之前,大家要对照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考试真题(真题可参照我们的配套试卷———《2017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对教师资格考试基本内容、考试情况、命题特点进行大致的了解,为更好地使用本书做好铺垫。另外,大家也可参照“考情分析”与“题型解读”两部分内容进行考情预览。(二)学记结合,强化记忆效果

从教师资格历年真题来看,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要牢记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二是复习过程中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批注,加强记忆;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教师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模块分明,内容体系完备。在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脉络,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加强识记效果,以便在考试中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快速在脑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得出合理的答案。(四)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多做练习是检测大家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量的知识记忆和系统的脉络梳理之后,大家要结合每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进行适当的练习(我们的配套试卷也为大家提供了契合真题的预测试题,供大家参阅和查看),以及时查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查漏补缺,稳步提升。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1.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活动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5.依据教学方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6.根据思想政治教学情境,正确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四)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1.理解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掌握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协调发展。

3.运用观察、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状况。

4.运用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恰当分析和评价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三、试卷结构模块比例题型单项选择题学科知识40%简答题单项选择题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知简答题45%识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15%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约合计100%40%非选择题:约60%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1)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这说明( )。A.消费是生产的动力B.消费决定生产C.生产创造消费D.生产决定消费(2)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特性是( )。A.人文性B.社会科学性C.思想性D.实践性

2.简答题(1)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出效率,政府管宏观,法律管公正。”(2)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

3.材料分析题

下列是某老师一堂公开课的实录片段。

课题:“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轻松优美地结合当前时政的引入(播放两会录像)。(2)探究第一个问题——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权力?——提供图文并茂的6组信息资料,归纳知识点一。(3)探究第二个问题——人大如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个事例两组对比图片,归纳立法权,根据事例归纳出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并小结得出第二个知识点。(4)探究第三个问题——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播放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某老师的录像,展示她提交的课程设置改革立法议案和其他有关事例,归纳出人民代表的职责和职权,得出第三个知识点。(5)联系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我和人大有关系吗?设置活动——“假如我是本市人大代表”。(6)课堂小结。巧妙联系学校旁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导学生要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

课堂评议时,大多数老师认为这堂课很精彩。

问题:

请结合上述课堂实录片段分析这堂课的精彩之处。

4.教学设计题

下列材料是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3.7的内容标准,请阅读该材料并完成教学设计。◆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演示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3.7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间的关系。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策划一个项目:如学习生活中的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课程组合、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的方法安排工作。置,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问题:(1)设计出内容标准3.7的教学目标,并阐述其理由。(2)设计出蕴涵“世界是普遍联系”原理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教学活动方案(不少于300字)。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重点导读与备考方略

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考试要求考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本教材第一部分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进行了全面概括和重点讲解,以帮助考生了解、掌握及运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的学科知识,共分六章,主要讲述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法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内容,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可以对学科知识重点内容有所把握。

本部分知识在考试中的分值比例在40%左右,多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呈现。本部分知识点较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首先,考生应按照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要在头脑中整合知识内容,形成知识体系,使零碎化的知识系统化、序列化。最后,多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本教材含相关考点体验课程,高清精选视频在线学听课地址:c.offcn.com第一章 经济生活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经济生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点聚焦

1.本章知识在考试中大多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2.在考题设置中,本章知识在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属重点考查部分。本章应着重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及特征等知识点,了解信用工具、恩格尔系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我国法定公司形式等知识点。注意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货币、外汇与经济全球化;生产、消费、经营与劳动;收入与分配、效率与公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热点。第一节 货币与商品

考点梳理

一、货币(一)货币的产生及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产生:人类社会起初并没有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在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后有了一些剩余,于是,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交换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日益扩大。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因为被交换的商品必须对双方都具有使用价值,且商品价值又必须等量。而物物交换不可能永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暂时地交替地由这种或那种商品承担,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总体上,货币经历了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这几个阶段。货币的具体形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是商品生产和交换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货币形式的演进也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3)发展: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4)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基本职能基础之上派生出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真题再现【2014年下半年真题】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是( )。A.观念中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C.一种价值符号D.一种交换媒介视频讲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观念的货币。A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A。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前提,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真题再现【2015年上半年真题】当前社会流行在网上购物,直接在网上支付款项,这一现象表明了货币在支付过程中使用了货币的什么手段?(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世界货币视频讲解【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货币职能的考查。在网上购物,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因此,本题选B。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保存起来。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所以货币贮藏就有必要了。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来讲,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题预测“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货币的产生及本质等知识。A项表述错误,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B项表述错误,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但不是唯一的。D项表述错误,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故选C。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一)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有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反映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二)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和商品的价值相符合。

3.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中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三)价格变动的规律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上升。当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此时,这个市场就成为了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生产者遵循价值规律发生交换等价行为时,就能获得丰厚利润,因此众多生产者纷纷加入这个市场从事生产活动。他们带来了各自的生产资源,诸如劳动力和生产资金,这就是资源的配置。反之,当市场中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对购买者有利,称为买方市场,价格低于价值,大部分生产者都无法在此市场中获得财富增值,于是纷纷携带资源撤离。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四)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假设A商品和B商品可以互相替代):当A商品价格上涨时,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增加;反之则相反。互补商品(A商品和B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当A商品价格上涨时,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下跌,缩小生产规模。②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③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质量好的商品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真题再现【2014年下半年真题】若以价格(P)为纵轴,需求数量(Q)为横轴,图1显示出在一般情况下( )。图1A.需求的数量和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B.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减少C.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也增加D.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一样视频讲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曲线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A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A。【2014年上半年真题】近年来,家用小型轿车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A.供求关系影响B.进口轿车降价冲击C.劳动力成本下降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视频讲解【答案】D。解析:价格由价值决定,而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格呈下降趋势,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时间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因此,本题选D。

考题预测

1.马克思说: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是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不能实现这一跳跃意味着( )。A.摔坏的一定是商品,因为会造成商品的积压B.摔坏的一定是货币,因为生产者无法得到货币C.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因为无法实现价值D.摔坏的一定是消费者,因为无法实现使用价值【答案】C。解析:从商品到货币是商品流通中实现的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在这一跳跃中主要是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因此,此过程中一定受损的是商品所有者。

2.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不错。这表明(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B.处于卖方市场C.处于买方市场D.雨伞的价值上升【答案】B。解析:天降大雨正是需要雨伞的时候,对卖方有利,形成卖方市场,所以雨伞的价格会上涨。所以答案选B。A项表述错误,C项不符材料表述。雨伞的价值是由生产雨伞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雨伞的价值此时没变,故D项错误。

三、信用工具和外汇(一)信用工具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指建立在授信者对受信者未来偿付能力的预期以及受信者对拟获得资产效用的预期基础上,以协议或契约为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资产使用权相对转移的经济交易行为。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方面表现在:信用能够提高经济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积累和投资的增长,利于扩大消费品市场、调整消费结构,为政府调节国民经济提供了便利。消极方面表现在:可能出现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

信用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常用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

1.信用卡(1)概念: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电子支付卡,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卡,一般单指贷记卡。(2)用途:通俗地说,信用卡就是银行提供给用户的一种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支付工具。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高效与安全。

2.支票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二)外汇及汇率

1.外汇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2.汇率

货币外汇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利率、通货膨胀、政治局势、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市场观点、人们的心理预期、技术分析。

考题预测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银行信用卡( )。A.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C.既方便又十分安全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答案】D。解析:信用卡的使用,主要是代替货币执行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B项错误。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方便快捷,但会存在一定风险,与缓解通货膨胀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排除A、C项。故选D。

真题再现【2015年下半年真题】材料:下面是一道高考试题。

小张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当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B.少支付人民币0.5元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视频讲解

问题:请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有关内容,写出该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参考答案】(1)主要知识点“标价为5欧元的小饰品”涉及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涉及的知识点为汇率的相关知识。“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涉及的知识点是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换算。(2)解题思路:

题目中提到当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由于欧元升值,故人民币相应贬值。与一个月前相比,人民币贬值了:5欧元×5%×10=2.5元,故小张要比一个月前多支付人民币2.5元,因此,本题答案选D。第二节 生产与消费

考点梳理

一、消费的制约因素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影响居民消费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其中居民的收入是基础和前提。生活消费还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公式是:食品支出/个人(家庭或国家)总消费支出×100%。恩格尔系数越高,表示越贫穷,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越富裕。

二、消费心理(1)概念:消费心理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2)分类:从众、求异、攀比、求实等四种消费心理。(3)特征: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包括消费者兴趣、消费习惯、价值观、性格、气质等。

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短缺经济”状态,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这种状况实际就是生产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的局限所致。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只能先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生产力发展了,收入提高了,消费方式就会随之多样化,比如当前有不少人已进入休闲、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产品剩余的现象,但不是全面的生产过剩,消费需求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这说明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主要是质量和效益处于低水平阶段,自然难以启动新的消费需求。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目前我国一些消费品出现供过于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