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从0到1(雪球「岛」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5:53:21

点击下载

作者:鹿西西的仙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股票投资,从0到1(雪球「岛」系列)

股票投资,从0到1(雪球「岛」系列)试读:

作者简介

鹿西西的仙人,雪球人气用户,财务工作者,认为投资就是买赚钱的公司,投资本质上是把知本转化为资本,投资盈亏就是对投资者自身学识、思维和人性优劣的奖惩,信奉最好的投资就是提升自己,希望买入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获得年化20%以上的长期复合收益。自序要想有船来,就要修建好自己的码头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查理·芒格

这么些年交友、恋爱、工作教会了我一个道理:真正珍贵的事物,都不是靠追逐,而是靠吸引来的——把自己修炼成一块磁铁,该来的都会来,该有的都会有。

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事业,都不需要费力去追逐,而是要静下心来打磨自己,凝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吸引力,与其四处寻找船只,不如修建好自己的码头,自然有船来靠岸。

人与人之间天然存在圈层,圈层的划定通常是基于相近的志趣、性格、能力,同一个圈层的人,价值都是对等的。在你的能力达到那个境界之前,无论你如何尝试,都是进不去的,而当你的层次够了,别人会主动来吸纳你,你自然而然就进去了。

这个道理放到事业上也一样,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就得有多大能力。想要获得事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自己,让自己配得上它。当你做好自己,把自己变得牛逼,能给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自然有猎头来找你,根本就不需要费力去求职。

越是观察那些伟大的商业人物,就越发清晰地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不是因为他们费力去追逐名声和财富,而是因为他们努力去创造了价值,去帮助人们解决了问题和痛点,所有的财富和名声都是自然而然随之而来的附庸品而已。

投资也不例外,市场外部环境永远不是我们不赚钱的理由,因为哪怕再糟糕的环境也一定有人能够稳定盈利,核心的逻辑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这个市场,是否有能力去利用这个市场。

所以就投资而言,我们真正要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断研究,不断进化,把自己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当我们成为这个领域内专业人士的时候,赚到钱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反之如果不去深入理解这个市场的本质,那么想持续赚钱是绝无可能,即使偶然盈利,最终还是要把钱吐回去的。

很多人说股票风险高,中国的股市连赌场都不如,但其实股票是一种理想的管道收入工具,因为股票对应着一个个实体企业,有着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股票给了我们普罗大众一个分享国家兴盛和企业发展红利的机会,更有众多价值投资者视A市为人间天堂,相较于我国香港、美国等相对成熟的市场,这里有众多优秀上市公司,有A股特有的打新红利,还有世界最低的资本利得税和大量散户非理性情绪导致的低估机会,在这样的市场赚不到钱其实是不应该的,很多人之所以会亏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这个市场的基本认知。

当然,股票虽然简单,却绝不容易,需要理念、商业、财务、估值、心理等各个层次的武装和建设,没有系统的思考和训练,肯定是无法长期稳定盈利的。我属于比较幸运的那个群体,一开始就接触到价值投资的思想,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并且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从理念、商业、财务等各个方面训练自己股票投资的思维和技巧,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实践,慢慢构建起了自己股票投资的基本框架。

除了自己摸索,这当中在雪球也汲取了不少养分,起初都是潜水,后来从2016年年中开始在雪球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然后有了这本小书。这本小书算不上精妙,却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完整版的简易股票投资教程,内容大致分投资理念、商业分析、财务分析、估值技巧和股票指数基金、投资感悟六大块。

投资理念主要涵盖了股票投资的基本思想,包括股票的起源与本质、股票投资的盈利原理、如何看待市场波动、如何控制风险、如何仓位配置、如何穿越牛熊等,属于内功心法。

商业分析介绍了常用的商业思维和分析技巧,包括波特五力模型、竞争战略、价值链分析、波士顿矩阵分析和垄断的几种形式,并且进一步阐述,要想获取超额收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投资形成垄断的企业。

财务分析介绍了财报的起源和重要性、财务分析的常用思维、三张报表以及它们的钩稽关系、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理想的企业类型,着重强调了现金流的重要性和三张报表的联系以及“防患于未然,见症于未发”的思想。

估值技巧梳理了现金流折现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从最早的红利折现到戈登增长模型,再到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此外还介绍了倍数估值、相对估值等各种估值模型和方法,并且突出强调了“估值无须准确,够用即可”的原则。

投资感悟记录了我在投资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随感,主要包括复利思想和自我进化思维。我一直信奉,想要有船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建好自己的码头。要想依靠投资稳定获利,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

投资本质上是对投资者学识、思维和人性优劣的奖惩,我们投资就是一个把知本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所以最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和进化。

股票投资没有那么玄,也没有那么简单,它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需要花费时间去研究和琢磨。等到有一天你真的理解了它,那么你就能够驾驭它,运用它帮你赚钱,继而实现财务自由。

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帮助你在投资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第一章 | 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第一节股票的起源与本质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如果我们想要依靠股票投资获利,那么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本溯源,弄清楚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股票投资的获利原理是什么?只有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我们才知道何去何从,该如何投资。

股票大概发源于16世纪,当时西方探险家发现了新大陆,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成为财富暴增的火山口,但是组建船队海航需要船只、船员、武器、粮食、药品,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海航还要面对恶劣的海上气候以及海盗劫持等各种未知的风险,所以为了筹措资金和分散风险,股票集资便应运而生,人们出资换取股票份额,海航队远航回来之后将本金退还,并且将收益按照股票份额分配给出资者,这就是股票的起源和初衷。

当时出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紧密联系,出资者之间的股票几乎没有发生流转,投资者获取收益的主要方式,就是按照自身的出资比例分配收益,同时承担海航的风险。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投资者,这就是以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等人为奠基者和集大成者的价值投资派,这些投资者并不期望通过股票流转而是希望主要通过长期持有股票来获得收益。

后来股票由海航进入经济领域并被加以创新。在工业革命以前,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作坊为主,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型企业,企业主本身就是生产者,偶尔会需要雇用少数工人,这种组织形式对于融资的需求很小。随着工业革命催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逐渐被淘汰,原有的融资方式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本投资需求,股票集资的方式进入经济领域,股份制公司逐渐兴起。

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开始分离,企业的所有者不再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诞生。为了满足所有者之间股权自由转让的需要,人们设立了专门的交易所,股票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股票的市场交易属性开始凸显,人们获取收益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分红,人们发现,可以通过股价的波动来赚取差价,股票投机开始流行。

以上就是股票起源和发展的简略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股票本质上是一种权益凭证,代表你拥有一个企业的一部分,有参与投票和获取收益分配的权利;同时,因为这种权利是可以转让的,所以它又具有交易属性,我们又可以把股票当作一种特殊的商品。第二节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

既然股票同时拥有权益属性和交易属性,那么,相应地,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内生增长的收益,企业通过生产经营使资产获得增值产生收益,这些收益的一部分以分红的形式回馈给投资者,剩下的部分以留存收益的方式在企业内部滚存增长;另一部分是市场情绪变化带来的差价利得,股权的流转导致价格波动,通过低位买入,高位卖出,就可以获得与经营业绩无关的低买高卖的差价。

事实上,股价、市场情绪以及业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即股价=市盈率×每股收益,或者说P=PE·EPS,可见股票价格的上涨是由情绪和业绩两个因素决定的,既可以是来自盈利的增长,也可以是市场情绪的推动,还可以是两者的共同作用。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三种情况下的收益,假设某公司每股收益1元,股价10元,对应的初始市盈率为10倍。1.由市场情绪带来的收益

由市场情绪推动的收益,即代表盈利的每股收益EPS保持不变,代表市场情绪的PE发生变动。假设企业的盈利状况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市场情绪的波动导致市盈率上涨20%,则股价P由10元上升为(10×1.2)×1=12元,那么我们的收益为(12-10)/10=20%。

股价是时刻动态变化的,它是买卖双方两种力量的博弈,但个体层面的买卖原因却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决策,也可以是非理性的情绪影响。股价的短期走势无法预测,并且时常与企业的基本面无关,市场的偏见和贪婪常常导致股价严重低于或者高过企业的内在价值区间,价值100元的股票经常出现100元以下的报价,利用市场的这种偏见和贪婪,买入低估的股票,就能够获得企业估值修复的收益。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利用市场情绪,很多人投资不看企业的基本面,而是寄托于市场情绪的波动,指望通过市场情绪的高涨来获利,因为股市是一个由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者共同交织组成的场所,股价短期走势根本无法预测,所以单纯依托股价走势的盈利模式缺乏坚实的基础,不仅不具有可持续性,反而常常导致亏损。2.由企业内生增长带来的收益

由市场情绪推动的收益,即代表市场情绪的市盈率PE保持不变,代表盈利的每股收益EPS发生变动。假设市场给出的估值PE不变,企业的每股收益EPS增长20%,那么股价P由10元增长为10×(1×1.2)=12元,我们的收益为(12-10)/10=20%。

股价的短期走势时常与企业的基本面脱节,但是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最终还是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资产状况,企业的盈利增长最终反映为股价的不断上涨,因此忽略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长期投资于基本面良好的企业,就能够获得企业增长的内生收益。

这种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企业的基本面,对于市场的依赖性不强,即便市盈率长期不动,只要企业的盈利增长,股价也会不停地上涨,因此可持续性最强,容易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这是我们股票投资盈利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逻辑。3.由市场情绪和内生增长共振带来的收益

最理想的情形是企业盈利增长,推动市场情绪的波动,两者协同共振,推动股价的上涨,我们称之为“戴维斯双击”。假设企业的每股收益增长20%,市盈率也增长20%,那么股价变为(1×1.2)x(10×1.2)=14.4元,我们的收益为(14.4-10)/10=44%。

这种盈利模式同时依靠市场情绪和盈利增长驱动,是最理想的一种模式,可以理解为企业不仅盈利增长态势好,而且还被市场热切关注,站在了风口上,以业绩为基础,经市场情绪催化,很容易诞生大牛股。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股票投资的收益既可以来自低估修复高估溢价,也可以来自企业本身的盈利增长,而最理想的情形是企业业绩和市场情绪共振,企业本身的质地良好,同时站在市场的风口,被市场情绪所催化,投资该类型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内生增长和市场情绪推动的双重收益。

但是市场情绪是多变的,除非极度悲观和乐观,否则根本无从预测,而企业的经营是相对确定的,这就决定了市场情绪的溢价,只能当作一种“有便最好,没有也不怕”的附加福利,因此从守正出奇的思想出发,我们还是主要聚焦于企业的内生增长收益,力图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的企业并长期持有。| 第二章 | 投资,就是买入最赚钱的公司第一节盈利性分析

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于市场波动和企业内生增长,由于市场波动的收益可遇而不可求,而股价最终将反映企业的基本面,因此我们投资主要聚焦于企业内生增长的收益,而我们投资,就是去寻找最赚钱的企业,然后以合理甚至低估的价格买入。

如何寻找赚钱的企业呢?我们可以从盈利性、稳定性和管理层三个维度进行筛选和分析。

不管是内生增长,还是市场预期,根本上都是靠业绩推动,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盈利,我们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光看利润本身是得不出结论的,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必须看投入的资本,看利润与资本的比率才有意义。1.1毛利率:产品有没有定价权?

毛利是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毛利与营收的比值就是毛利率。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不同的行业毛利率有着天差地别,零售业的毛利率可能10%还不到,白酒、医药、软件业的毛利率可能高达90%以上,所以毛利率的比较主要聚焦于行业内比较以及与自身历史水平比较,看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是否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毛利还要扣除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和各种税费才能得到主营业务利润,所以通常我们要求毛利率不小于30%(零售类除外),因为如果毛利率太低,就难以保证后续的费用支出,导致最终的利润率偏低。

毛利的计算环节很少,销量、价格、产能都容易找到可以比对的数据,不容易造假,因此毛利最能够体现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有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稳定毛利率,通常是企业的产品拥有定价权的表现(当然也不排除财务舞弊的可能)。1.2净资产收益率:企业赚不赚钱?

如果只能用一个指标来评估企业的价值,那么这个指标一定非净资产收益率莫属。

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比值,衡量的是权益资产的盈利效率,如果一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0%,那么代表每100元的净资产可以赚取20元的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示权益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说明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或者资产虚高,所以我们在寻找优秀企业的时候,期望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越好。

据统计,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在10%左右。换句话说,如果某个企业能够长期维持远远超越平均水平的净资产收益率(最起码15%以上),通常是企业有竞争力的表现。请注意,是远远超越,因为如果一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平均水平,说明企业并没有跳出竞争,不会带给你任何惊喜,只有那些净资产收益率远超平均水平的企业,才有可能是拥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企业,而且需要注意,必须是长期超越。

净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6%,低于6%表示每100元净资产的收益低于6元,意味着承担了众多经营风险的权益资本已经与优先受偿的债务资本的收益相差无几。考虑到资金成本和风险溢价,一个相对合理的ROE门槛是8%以上。1.3杜邦分析:企业靠什么赚钱?

净资产收益率虽然能够衡量权益资本的赚钱效率,却无法衡量企业经营的风险,即便是净资产收益率一模一样的两家企业,经营方式和承担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对净资产收益率做进一步的拆解,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和收益的根本来源,这就是杜邦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权益乘数

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净利润/营收×营收/总资产

从杜邦分析可以看到,净资产收益率的大小取决于净利率、周转率和财务杠杆的高低,杜邦分析拆解的三个因素分别对应三种基本类型的商业模式,即厚利少销型、薄利多销型和高杠杆型。

厚利少销,是指产品的销售净利率很高,比如茅台,销售净利率可高达50%以上,也就是说,每100元的营业收入,就可以获得50多元的净利润,那么即使它的周转率很低,最终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可以非常高。如果一家企业的净利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它很可能是有独特卖点和强势市场地位的企业。

薄利多销,是指产品的销售净利率很低,但是总资产周转率却很高。比如沃尔玛等零售类企业,产品的净利率很低,但是因为有超高的周转率,所以仍然可以维持很高的资产收益率。

高杠杆,是指企业本身的资产收益率不高,但是由于所加的杠杆很大,所以最终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显得不错。比如地产、水电等主要依靠负债经营的企业,杠杆率非常高,总资产收益率可能只有1%—3%,净资产收益率却可以高达15%以上。

通过杜邦分析,我们可以从根本上了解,企业的盈利到底是来源于产品高利润率,还是高周转率和高负债率,继而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

低利润率、高周转率的零售类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要求非常高;低资产收益率、高负债率的企业,虽然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但是增加的负债会影响企业的稳定性;高利润率的企业类型有着很高的利润率,赚钱相对轻松,对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也不敏感,成本的转嫁能力相对较强,在净资产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优先考虑高销售净利率的企业。1.4资产收益率:别忘了负债的收益

单一的财务指标通常在某一方面具有缺陷,净资产收益率是从股东的角度衡量权益资本的盈利能力,总资产收益率是从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考虑所有资产的盈利能力,都没有考虑资本的结构。

更进一步说,企业的资产有些是来自权益资本,有些是来自债务资本,ROE和ROA都没有衡量债务资本的盈利能力,不同的财务杠杆对应着不同的风险,也就导致了在不同的公司间比较ROE的时候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这就是资产收益率,同时从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角度共同衡量资本的利用效率。

权益资本的收益是净利润,债务资本的收入是利息,所以我们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把利息加回去,这个比率如下: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利息)/(净资产+有息负债)

该比率排除了财务杠杆的影响,凸显了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按照经验值,通常这个比率在10%以上是企业盈利能力好的表现,最低不应低于6%。1.5投入资本回报率:最真实的盈利能力

虽然资产收益率考虑了资产结构,同时衡量了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效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参与了企业经营,有些资产是躺在账上睡觉的,比如茅台账上躺着占资产一半的货币资金,这些货币资金并没有实质性参与企业经营,所以资产回报率也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效率,为了进一步反映资产的真实效率,还需要用到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

ROIC=EBIT·(1-TAX)/IC

TAX是指企业所得税,EBIT是指息税前收益,计算的时候用营业利润加上财务费用再减去投资收益。之所以把利息加进去,是因为ROIC衡量的是所有经营资本包括股东自有资产和有息负债的效率,而利息则是负债的收益。扣除投资收益是因为该收益并非企业的核心经营活动所得。

IC是指投入资本,主要指核心经营资产,包括股东权益和有息负债,对于一些没有实际参与经营的资产,比如茅台账上躺着占资产一半的货币资金,当作金融资产而非经营资产比较合适,所以要把这部分超额现金和其他非核心的经营资产剔除掉。这里的负债同样只计算了有息负债,并没有把占据的上下游资金等无息负债算进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入资本是期初投入而非期末的金额。

IC考虑了权益资产和有息负债,剔除了非核心经营资产;EBIT考虑了自有的权益资本和有息负债的收益,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同时因为扣除了非核心的经营利润,所以把非经常性损益也剔除了。简而言之,ROIC排除了非核心资产和非核心收益的影响,因此ROIC衡量的投入产出比是最公允的,ROIC是衡量企业核心资产创造价值能力最公允的一个指标。

根据经验,投入资本回报率在20%以上通常就是企业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表现。有时候我们会用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比较,WACC是考虑了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加权成本,只有ROIC超过WACC才有意义,否则企业就是不赚钱的。直观的公式是,经济增加值EVA=IC·(ROIC-WACC),EVA为正,则表示企业经营创造了价值;EVA为负,则表示企业在毁灭价值。

假如我们比较茅台的ROE和ROIC就会发现,茅台的ROE(20%以上)在白马股群体中似乎并不算高,但是因为账上有一半的现金,所以实际参与经营的资产很少,ROIC很高(可高达70%以上),也就是说,参与经营的资产每100元即可盈利70元,真实的盈利能力非常强大。

最后不要忘了,ROIC不考虑无息负债(占据的上下游预收应付款),这个公式并不适合金融行业和国美、苏宁这样的无息负债比较多的类金融企业。1.6营收现金比率:以现金存在的收入占多少?

营收现金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营收现金比率衡量的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以现金收到的收入占比多少,对于适用税率17%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果销售商品的收入全部是现金,那么该比率为1.17倍,即每100元销售收入对应117元的现金回款(另外17元为代收的增值税)。

因为很多时候公司并不完全是现金交易,还存在赊销形式,所以会形成应收账款,营收现金比率往往小于117%,所以该比率在100%以上则相对合理,如果长期低于80%则往往表明企业缺乏竞争优势、产品缺乏竞争力或者采用了激进的销售策略导致回款乏力。1.7净利润现金比率:真金白银的利润有多少?

利润不等于现金流,不能用于支付员工薪酬和供应商货款,因此我们还需要检测利润的含金量,这就需要看净利润现金比率。

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

该比率大于100%自然最好,一般在80%以上是合理的,长期小于60%则有舞弊之嫌,考虑到非现金支出的折旧,保守认为该比率应该大于1,如果小于1,那么就应该考虑是否有大额的资本支出,以及是否有对外借款用于资本支出的信用和能力。第二节稳定性分析

企业光会赚钱不行,因为企业经营面临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还需要有稳定的资本结构和充裕的现金流,以抵御经济下行的风险,这就是稳定性。1.1资本结构是否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的比例,它表示企业经营的资产中有多少是自己的,有多少是来自债权人的。

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各有优劣,权益资本的好处是无须归还本金,可以长期经营;债务资本(仅指有息负债)需要还本付息,好处是可以税前抵扣,存在税盾效应,可以放大权益资产的经营效率,而且因为债务资本有优先于股权的受偿权,所以债务资本的成本低于股权成本,因此只要资本效率大于债务资本的成本,每个企业都应该合理地负债。

问题在于,负债率的提升虽然可以提高权益资产的经营效率,却会降低企业本身的稳定性(只是一般而言,取决于具体的商业模式,比如水电等依靠负债经营的企业负债率越高越好,负债率的提升对其资产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微乎其微)。大额的财务费用是相对固定的,具有杠杆效应,企业经营效益好的时候可以放大收益,而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固定的财务费用就会反过来拖累企业经营,使得企业亏损,如果此时银行惜贷,债权人抽离资金,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现金流断裂。

因此,企业需要在权益资本的稳定和债务资本的效率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从理论上讲,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比例。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财务指标来判断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和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负债有税盾效应,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所以只要盈利水平高于借贷利率,那么负债就是有利的,在杜邦分析中我们已经讲过,企业提高权益资产收益率的一种方式,就是增加负债,负债率太低,说明没有利用好外部资源,所以每个企业都可以而且也应当适当地负债。

但是负债率太高,通常会影响企业的稳定性,一旦举债过多,在经济下行时,固定的利息支出就可能成为导致现金流断裂的导火索,所以对于低利润率的企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我们会要求一个较高的权益比率。一般我们认为资产负债率在40%—60%的范围是比较合理的(取决于具体的商业模式,银、证、保等金融企业以及类似的依靠负债经营的企业,如地产和水电等不适用该标准)。固定资产/权益资本

我们投资的时候经常强调期限配对,比如短期资金买短债,长期资金用于股票投资。企业经营也一样要做好期限配对,长期资本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短期资金用于日常经营活动和偿还短期负债。

企业的长期资本主要是权益资本和长期负债,权益资本是无所谓归还本金的,长期借款常常是三五年以上的负债资本,所以购买固定资产最好使用权益资本和长期借款,而短金长用则是大忌。可以用固定资产与股东权益的比值来判断企业的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这个比率在80%以下是比较理想的。最低标准,是长期借款和权益资本可以覆盖固定资产,即(权益资本+长期借款)/固定资产要大于1。净有息负债/权益资本

净有息负债=有息负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率认为应付预收款等经营负债也是债务,而实际上这些负债是没有利息的,是企业占用上下游客户的资金,反而是有利的,不能算债务,因此我们要计算严格的有息负债率。

一般而言,净有息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在30%左右是理想的,在50%左右是合理的,超过100%则是警戒线。

如果要进一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将权益资本改为经营现金流净额甚至自由现金流,即企业净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偿还净有息负债的能力。2.2现金流是否充裕?

企业可以没有利润,但不能没有现金流,很多企业倒闭的时候,不是因为没有利润,而是因为缺乏现金流,因此衡量企业稳定性的另一个标准,是现金流的充裕性。净现金流

净现金流指的是一段时期内企业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差额。

企业的现金流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流入三种方式,投资活动是企业的非核心经营活动,融资活动是外部向企业内部输血,只有经营活动才是企业的主业,是企业自身造血,因此最重要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通常我们要求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必须为正,如果一家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代表企业自身的经营都存在问题,更不要谈追加投资和回馈股东及债权人了。

即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也还不够,因为企业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和扩张市场,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资本支出,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则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扩张,因此经营现金流净额最好大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最理想的状况是经营现金流不仅可以满足再投资需求,还可以用于回馈股东和债权人。

如果经营现金流净额无法覆盖必要的资本支出,也就是企业自身的造血无法满足投资需求,就必须借助外部的输血,即向股东和债权人融资,因而最低的要求是经营现金流净额和融资现金流净额之和必须大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自由现金流

企业可以没有利润,但不能没有现金流,因为利润只是一个可被调控的数字,它并不能用于支付供应商的货款,也不能用于向债权人偿还借款和利息,而现金流却是实实在在的,很多企业利润不少却突然倒闭了,就是因为缺乏现金流,现金流之于企业犹如血液之于人体,石油之于工业。

再加上现行的会计制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利润的核算并不以实际收到的现金为依据,存在往来款项、长期摊销、减值计提等众多前置或者延期收付科目和需要主观判断的科目,因此利润很容易被调控;而现金流认钱不认人,调控的空间小,可信度较高,因此最值得关注的不是企业的利润有多少,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有多少,这就是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表示的是企业经营收益扣除必要的资本支出后,能够自由支配的现金,自由的意思是说,这部分资金即使抽离企业,也不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是能够用于支付债权人利息和股东股息的最大数额。

因此,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净额-投资现金流净额

=股权自由现金流+债权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分公司自由现金流和股权自由现金流,公司自由现金流指的是债权人和股东共同享有的自由现金流,股权自由现金流指的是在公司自由现金流的基础上扣除债权人的收益(利息)后股东所享有的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的计算方法是在净收益(对股东而言是净利,对公司而言是股东的净利和债权人的利息之和)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科目的调整,加上折旧摊销等非现金支出,然后再减去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额。

股权自由现金流=净利润+折旧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

公司自由现金流=息税前利润(1-税率)+折旧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

我们希望,企业不仅有利润,还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因为充裕的自由现金流意味着企业只需要依靠自身经营产生的现金流,无需股东和债权人的大量投入,就可以轻松维持当前的业绩乃至实现自由现金流的不断增长;反之,自由现金流匮乏,不仅导致企业缺乏长足的动力去发展业务,还有可能致使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倒闭。

研究自由现金流的最佳案例是亚马逊,亚马逊常年亏损,股价却节节拔高,原因就在于它虽然账面亏损,自由现金流却不断增长。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之所以强劲,是因为它在上下游关系链中占据了强势的市场地位,可以延迟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付款,从而免费占据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资源。第三节管理层分析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企业光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财务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分析,因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财务都是企业管理的结果,而企业管理就是基于人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的终极资产和动力,一艘好的船还需要一个好的船长来驾驭。

对管理层的评估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的品质,二是管理层的能力。3.1管理层的品质分析

股份制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时有冲突,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管理层能否秉公处理,除了法律约束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管理层的品质德行。

对管理层品质的评估缺乏量化的标准,只能在平时多观其行、察其言,比如看财报中管理层的述职报告是否真诚务实,看管理层在定向增发时是否损害中小股东和原有股东的利益,看利润分配是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3.2管理层的能力分析

管理层光有德行没有能力也不行,因为最终我们希望的是管理层能够帮助我们创收和盈利,使股东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们还需要考量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

评估管理层的能力我们可以看管理层的历史履历,看财报中的述职报告,看管理层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否都一一实现,但主要还是从财务的角度量化其营运管理水平。3.2.1费用率:成本控制能力如何?

营业成本比率和三项费用率是最能体现成本管控水平的,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营业成本比率和三项费用率不断下降。但是实际上如果一家公司在不断扩张,营业成本比率以及三项费用率一般是随着营收的增长而上升的。费用上升没关系,重要的是,营业成本比率和三项费用率的增速应该低于营收的增速,而且相较于行业其他公司是比较低的。

看管理层如何控制成本和花费是最能体现管理层态度及能力的,优秀的管理层对股东尽心尽责,明白成本节约的重要性。但该花的钱还是得花,关键是要用在刀刃上,用在能够优化产品,升级体验的地方,要能够促进利润的增长。比如广告费,如果费用过多,可能会导致浪费,没有铺到位,又导致宣传不足,所以要看费用的增长是否能够促进销售收入的增长,如果销售收入增速大于销售费用增速,那就可以增加,如果收效甚微,那么不如不花这钱,100块钱的销售费用,最好能够带来100块钱以上的销售收入,如果花100块钱,销售收入却只增长了80块,那还不如不花这钱。3.2.2现金转换周期:运营能力如何?

运营能力体现在存货和往来的管理上,优秀的管理首先一定会想方设法释放库存,追求最佳量级的存货和最快速的存货周转,甚至占用上下游的资金供自己使用。(1)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库存/销售成本x360

存货不仅容易占用资金,还存在贬值的风险,衡量存货周转效率的指标是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衡量的是存货多久可以周转一次,视不同的行业一般存货周转天数在120天以内可以认为是正常的。(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销售额×360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的是公司销售产品之后,需要多久才能从客户那里收回资金。权责发生制下,有些公司可能营收很多,但是回款能力其实很差,大多是应收账,应收账多了不仅有坏账的风险,还影响经营现金流,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时间越快越好,最好是客户需要预付定金才能提货。(3)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付账款/销售成本×360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表示的是从供应商处获得商品之后,需要多久支付货款。应付账款意味着我们可以占用供应商的货款,因此单纯从财务的角度看,这个期限越长越好。(4)现金转换周期

现金转换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现金转换周期表示的是减去应付账款之后,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的时间,站在公司的角度,我们希望存货周转速度越快越好,销售回款越早越好,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时间越长越好,这样的话,就能够提高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占用别人的资金。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是亚马逊,因为亚马逊强大的品牌和规模优势,大多数供应商必须接受亚马逊延后付款的条件,其应付账款天数远大于应收账款天数,现金转换周期非常短乃至为负,意味着可以免费占用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拿着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去扩张自己的生意,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因此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可以几倍于利润,而且不断增长。3.3利润分配:管理层品质和能力的“试金石”

能不能分红是能力,给不给分红是态度,利润分配政策是最能体现管理层能力和品质的“试金石”。

如果一家企业上市十几年,业绩一塌糊涂,从未进行过分红,或者股价没有因为资产的增厚而水涨船高,而是一味地向二级市场融资,那么这样的企业就是“吸血鬼”,说明它的管理层不仅能力不行,人品也有问题,它在毁灭股东价值,对股东极其不负责任,这样的企业是我们需要极力回避的。相反,如果一家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分红,通常说明它的管理层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它的利润是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作为保证的,管理层也懂得回馈股东。

当然,企业的利润分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切的问题。分红未必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比如分红过多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和扩张的资源不足,影响后续的经营发展。如果留存收益率高于股东投资其他项目能获得的收益,那么把收益留存是最好的。留存收益可以通过清偿债务削减利息支出、投资或者收购其他资产、用于企业经营增加未来利润以及股份回购等方式创造价值。

根据戈登增长模型,当企业内部留存收益增长率与股东分红再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分红和将收益留存增长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利润分配本质上是一个如何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对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将收益留存可以获得比股东分红再投资更高的收益,那么此时应该不分红,通过收益留存实现资产的快速增长,继而推动股价的上涨;对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企业内部的收益率下降,又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此时应该将利润分配给股东,股东拿了分红,如果看好公司,可以继续购买公司股票;如果有更好的投资方式,可以拿去做别的投资。

简而言之,利润分配政策是管理层品质和能力最好的“试金石”。如果一家企业在不该分红的时候分红,在该分红的时候不分红,都是对股东不负责任的行为。通过管理层的分红政策,我们就可以知道管理层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分红),品质靠不靠谱(给不给分红)。| 第三章 | 当我们看财报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第一节财报的起源和重要性

最早的企业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经营者就是所有者,后来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发展,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管理者就有义务通过定期报告的形式向股东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财报诞生最初的逻辑。

作为二级市场上的普通投资者,虽然持股即代表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直接参与和影响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能够获取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财报就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获取窗口。

遗憾的是,由于制度缺陷和利益驱使,本应该如实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财报,却并不见得真实准确,造假的丑闻反不鲜见,原本应该具有严肃课责性的财务报表,时常沦为成为利益相关者掩盖亏损修饰业绩的工具。

很多人说,财务就是一个由假设和技巧编织的谎言,充满了主观判断的欺诈性,有些人干脆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都是假的,拿着一本虚假的财报来研读,实属缘木求鱼,再加上财务知识相对艰涩,普通投资者又多缺乏基础的财务知识,连读懂财报都有困难,遑论透过浮华的表象看本质,使得原本绝佳的信息获取方式,反而成为了横亘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的障碍。

然而财报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抹杀的,财务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财报仍然是我们普通投资者所能接触到的最具有价值的分析资料,因为财报既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信息,又透露了管理层的经营意图,还体现了管理层的“管家态度”,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读懂财报,是我们投资的第一步,也是我们理解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对企业进行估值的基础。

财报就像一张体检报告,以一种极其含蓄的方式告诉我们潜藏的问题,提醒我们规避风险;有的时候它又像是一座矿藏,隐藏着未被发掘的隐秘财宝,需要我们去探测、挖掘和提炼。

确实,财务制度可能永远也不能够完美,财务造假也永远无法杜绝,根植于会计制度起源哲学深处的根本矛盾也难以调和,但是财报仍然是有迹可循、有章可解的,当我们学会了财务分析的技巧,了解了财报编织的过程,它就不再是一个谎言,而是我们战胜其他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利器。第二节财务分析的基本原则

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有一些通用的原则需要把握。1.透过数据看商业

财报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的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根本上是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层面的,所以我们需要透过数字看企业的经营。财报记录的是企业的过去,而投资面向的是未来,我们分析财报,不是简单地认为业绩将以原有的趋势延续,而是通过数字看到背后企业经营的商业逻辑,并且判断这种商业逻辑能否继续保持下去,据此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2.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从一个长周期来考量企业,避免非经常性损益和一次性利得夸大或者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如最少看过去五年的财报以避免单一年度的影响,关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而不是净利总额以判断利润的可持续性,注重主营业务利润以分析主业的盈利能力。3.横纵向对比

与行业内其他公司对比看是否处在合理的水平,是否处于优势地位;与自身历史数据纵向对比,看呈现一种怎样的趋势,毛利率是否稳定趋升,净利润是否稳定增长,现金流是否由贫瘠而充裕。4.配比思维

有一些科目之间是相互联动的,比如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通常随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经营现金流净额是净利润的80%—120%,净利润的增加引起资产的增加,如果这种配比不在正常的区间或者突然发生巨大的变动,那就可能是出现了某种问题或者变动。5.静态分析和趋势分析

比如看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分析各类资产的占比,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多少,固定资产的占比是否可以划分为轻资产和重资产,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是多少,这些比例是否处于合理的范围,有没有哪项突然激增或者锐减,变动的原因是什么。6.整体思维

财务分析不能按图索骥,也不能断章取义,而应该结合具体的公司业务和发展阶段分析。比如,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并不一定代表企业的主业差,有可能是处于企业成长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抢占市场扩充品类,这种牺牲当下现金流的行为,有可能在未来获得可观的回报。第三节资产:财务分析的核心

资产负债表就像是一张定格照片,记录的是企业某一时刻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负债表是根据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的,资债表的右边(下边)表示的是资金的来源,资债表的左边(上边)显示的是资金的去处。

我们分析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就是看企业能够掌控的资源有哪些?这些资源是怎样来的?资源的质量如何?以怎样的状态分布?这样的分布是否合理?一、负债与权益:资金的来源

与我们生活中资产即所有权的概念不同,会计上资产的概念更加广泛,凡是企业能够实质性掌控用于经营生产的资源,无论是自身拥有的,还是占用他人的,都是企业的资产。

企业的资产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股东所投入的资产,比如IPO和定增所获得的股本及资本公积,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获得增值的部分;另一种是企业负债而来的资金,包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息借款和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自发形成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无息负债。

我们最关心的自然是资金的成本和使用期限。权益资本是企业自有的资产,没有使用期限的约束,是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根本保障;负债资本(有息负债)是债权人投向企业的资源,是有使用期限和成本的,需要还本付息,但因为负债可以在税前抵扣,可以带来税盾效应,同时受偿权优先于权益资产,所以负债资本的成本低于权益资本,那么通过合理的负债,可以有效地放大企业经营的效率。二、资产:资金的去处

搞清楚了资金的来源,我们还要弄明白资金的去处,分析资产是如何分布的?这些资产的质量如何?这样的分布是否合理?1.资产的分布

资债表的左边(上边)显示的是资本的去处,有些以货币资金的方式放在公司或者存在银行账户,有些以固定资产的方式沉淀为厂房和设备,有些以应收账款的方式滞留在客户处,等等。

按照流动性,我们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组成。非流动资产是指超过一个营业周期的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流动性资产有一定的偏好,希望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比高一些,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不要冗余,避免资金被占用。

除了按照流动性,我们还可以按照资产的属性分为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经营资产指的是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资产,金融资产指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与企业核心经营活动无关的资产。经营资产比例高,通常表明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金融性资产比例高,往往表明企业处于成熟阶段,资金非常充裕,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再投资需求,还可以用于投资增值,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企业的现金流和再投资情况验证。

按照是否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我们还可以将经营资产进一步细分为收益性资产和资本性资产。收益性资产是指与产品成本直接相关的资产,比如存货;资本性资产是指需要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摊销再转入收益性支出的资产,比如固定资产。我们希望收益性资产的比例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越少越好,资本性资产可以使用的期限越长越好。2.资产分布是否合理

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货币资金以存货、厂房、设备、应收账、营业收入等各种形态流转变化的过程,资产在不同的流转环节资金所沉淀的合理比例是不同的,这既取决于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取决于企业的发展阶段,比如重资产类型的企业固定资产占比通常比轻资产类型高,发展阶段的企业一般比成熟阶段的企业经营资产占比高。

有些资产可能越多越好,比如货币资金、预收账款。货币资金的来源有三种方式,依靠自身的经营业务产生、出售资产或者投资业务产生、外部融资获得,货币资金占比高,往往说明企业的商业模式很好,营业收入主要以现金的形式存在,甚至可能拥有大量的预收款,是企业产品有竞争力的表现。

有些资产则越少越好,比如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很多,意味着企业内部资源外流,被客户占用,不仅导致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还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需要设置专门的人员催债,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资源消耗。所以我们希望应收账款越少越好,即使有,也希望只是因为扩张战略的需要,是暂时性的,且最好是一年期以内的应收账款,如果大量应收账款账龄在三年期以上,那就需要非常小心,很可能说明这家公司没有竞争力甚至存在财务舞弊的嫌疑。

存货是营运必需的资产,存货太少不能满足销售需求;存货太多则挤占资源,还有贬值的风险。理想的状态是以销定存,既能满足销售的需求,又不会有大量冗余存货降低资金的利用效率。当然存货的价值取决于具体的产品,不同的存货,贬值的风险不同,有些企业的存货如服装、汽车、电子产品越来越不值钱,这些存货最好不要太多,一旦确认减值,则带来巨大的损失;有些存货则没有贬值的风险,比如白酒,不仅如此,随着时间推移,反而越来越值钱;还有一些企业是几乎没有存货的,比如水电、路桥企业,那么就不存在存货贬值的风险。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超过一个营业周期的长期资产,虽然固定资产通常在购置当年就已经付款,但是根据收入和费用相匹配的原则,并不能直接在当期确认为费用,只能认为是进行了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的置换,要在以后的年度分摊折旧。大部分情况下,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都比预计的短,每隔一段时期就要更新换代,使得企业缺乏自由现金流用以发展业务,降低了企业的价值。

无形资产与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有形资产相对,主要是土地所有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不存在实体的资产。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一样需要折旧,无形资产的折旧称为摊销,对于寿命无限或者难以确定期限的无形资产,则不进行摊销,只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减值的发生,则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唯一不会减值的非流动资产,是土地,因为土地不会磨损,相反还会随着时间增值。

简而言之,每一类资产的特性都不一样,都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区间和变化趋势,我们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性,对企业的资产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判断各类资产的占比和变化趋势是否合理。

比如货币资金、预收账款等企业可以迅速动用的资源,我们希望多多益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存在贬值、减值风险,容易形成财务舞弊的科目在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越少越好;货币资金是否持续增加,增加是因为经营活动还是因为筹资活动;应收账款增加是因为销售的正常增长,还是因为企业的竞争力丧失,不得不采用激进的赊销策略。

通过这样的一种分析,我们就能知道企业经营资金的来源,资金如何被置换为各类资产,资产是如何分布的,这些资产的质量如何,这样的分布是否合理,从而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三、从资产状况看企业的投资价值

有问题的企业资产状况都是类似的,通常表现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过多;重资产、资本支出大,需要不断追加投资;非流动资产占比过高,商誉占比过大,资产虚高。

换言之,有竞争力的企业通常表现为:现金交易,无应收账款,预收款多,利润含金量高;无存货贬值风险,流动性强;轻资产,追加投资少,自由现金流充裕。(1)预收款多、应收款少

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往往不得不以赊销的形式出售,缺乏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向上游采购要提前付款,下游客户的货款又很难迅速回款,资金长期被上下游客户占用。而茅台、海天等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仅应收账款很少,账上反而有大量的预收账款,可以提前储备未来一段时期的收入,也没有坏账的隐患,是很好的投资对象。(2)存货无贬值风险

存货不仅会占用企业的资金,还存在贬值的风险。但有些企业类型的存货,却不遭受贬值的风险,比如白酒,不仅不会随着时间贬值,反而随着时间愈加珍贵。还有一些企业是根本没有存货的,比如水电、路桥、旅游,既然没有存货,也就没有贬值的风险。(3)轻资产,流动性强

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待摊费用等非流动资产和长期待摊资产不仅占用资金,影响流动性,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调控,影响会计利润。优秀的公司,这些科目要么没有,要么占比极小,资产的流动性强,也不容易藏污纳垢。第四节利润表:企业赚钱吗?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使利润最大化,作为股东,最关心的就是利润,所以大多数人最关心的就是利润表。

利润表就像是一段视频,记录的是一段时期内企业经营的成果,它的科目排列依据就是利润的计算过程,是三张表中最直观的一张表。一、营业收入

利润表的起点是营业收入,占比最高的是主营业务收入,也是我们最关注的收入,这是企业持续稳定经营的主要收入来源。通常,我们青睐那些主营业务突出的企业,对于多元不(弱)相关的企业抱着审慎和怀疑的态度。为此,我们需要查看分产品分地区的收入明细,并且分析这些产品以怎样的趋势发展,从而判断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可以运用波士顿分析法,将企业的业务以某个标准细分为若干个单元,比如将主营业务按照产品品类、地域进行细分,然后对每个单元的业务进行二元分析,X轴表示市场份额,Y轴表示增长空间。

根据X、Y的组合,波士顿咨询公司将业务分为四类:

1.明星类(stars):明星类的特征是增长空间大,市场份额大,表现出高增长的特性,表现为持续扩张和增长的态势,通常表现为正的经营现金流和负的投资现金流。

2.现金牛类(cash cow):现金牛类是成熟阶段的业务,表现为高市场份额和低增长率,通常表现为正的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该业务源源不断地产生现金流,哺乳其他业务,为其他类型的业务提供支持。

3.问题类(question marks):问题类是指增长空间大,但是所占市场份额小的业务类型,这种类型的业务往往是刚开始进入某个市场,要么大有可为成为明星类,要么不幸夭折成为瘦狗类。

4.瘦狗类(dogs):市场份额低且增长停滞甚至萎缩的业务被归为瘦狗类,这是最糟糕的一种类型,最好的方式就是剥离这部分业务。

波士顿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有哪些业务或者产品,这些产品的竞争力如何,产品的结构是否合理。通常情况下,我们要回避瘦狗类业务为主的企业;比较理想的情形是,企业既有根基稳定的现金牛类,同时又有明星类业务;其次是以现金牛类为主,同时含有问题类,现金牛业务可以为问题类业务提供资金支持,使问题类有希望转变为明星类。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营业收入是财务造假的高发地段,所以我们需要将销量与产能对比、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对比看是否匹配,同时小心有些不良企业以非持续性的其他业务收入甚至营业外收入冒充主营业务收入,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二、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下是营业成本,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有着很高的联动性,营业成本通常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增加。这两者都有增加、不变和减少三种可能,两者一共有9种组合,合理的情况是两者同时增长,且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营业成本的增长速度;在一些营业成本以固定资产摊销为主的水电、公路等公用事业企业中,因为前期投资大,后期投资少,会出现营业收入增长、营业成本下降的情况,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况。

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的比值是营业成本比率,营业成本比率高,毛利率就低,两者相加恒等于1。营业成本由直接构成商品的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工费用组成,吞噬了大部分的营业收入,所以对于销售成本比率很高(毛利率低)的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成本领先也是一种竞争优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