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会诊:详解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十大疾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22:45:41

点击下载

作者:《名医大会诊》节目组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医大会诊:详解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十大疾病

名医大会诊:详解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十大疾病试读:

前言

“有这样一个地方,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而且每年都增加1千万;这个地方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有心血管病;地球上每诊断3个肺癌,就有1个发生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约每3个成年人,就有1个胖子或者是准胖子,这个地方每5个成年人就有1个高血压,每5个成年人就有1个高血脂,这是哪里?“这就是中国。”

这是我们上海电视台曾经播出过的一期健康讲座——《健康管理关乎核心竞争力》,主讲人是中国健康管理的倡导者、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他的这个开场白,足以震撼全场。

这个问句还在耳边,不幸的是,提问者黄建始教授却于2011年8月去世,年仅58岁,被夺去生命的原因,还是疾病。

如何管理好我们的健康,这是一个关乎幸福的永恒话题。

如何传播好对大众有益的健康知识,这是我们媒体人的责任。

健康的“康”字,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里是如此解释的:五达谓之“康”。五达,即五通,通达才健康。同样,一档医学科普电视节目,也只有做到“通达”,才能被观众喜爱。《名医大会诊》始终以此为目标。

上海电视台的《名医大会诊》栏目创办于1998年,是一档依托上海三甲医院,关注大众健康,倡导优质生活的医疗健康类节目。此次推出《名医大会诊——详解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十大疾病》,梳理了近年来近百档节目的精华内容,以上海三甲医院教授级专家为阵容,以容易被忽略的症状着手,抽丝剥茧,详解威胁当代人健康的“十大杀手”,而这些隐藏的健康“杀手”,就是黄建始教授曾警告公众要关注的慢性病。

本书中提到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三高”等慢性病被称为“现代病”,致病因素中,生活方式不佳排在首位,而健康常识的匮乏也不容忽视。“进补不当,差点丢性命”“游泳健身,却心脏病发作猝死”“胃不消化,没想到是心肌梗死的警告”“打呼噜也能要你命”等现实案例告诉我们,提高健康素养,能挽救生命。本书就是为普及健康常识而做的努力。

书中除了告诉大家如何警惕健康“十大杀手”,还增加了“就医指南”、“花钱也要做的体检”、“家庭用药”等服务信息,这与《名医大会诊》的节目宗旨一脉相承,那就是希望成为“您身边的保健医生”。《名医大会诊》节目即将迈入第15个年头,对一个电视栏目而言,它已是高寿;但以满足老百姓需求为己任的电视媒体来说,15年是又一段旅程的开始。

谨以此书,感谢《名医大会诊》的医学嘉宾及所有为健康科普出力的医学专家和医疗团队。《名医大会诊》节目组2013年1月第1章 心脏病,病来如山倒心脏病的典型症状与高危因素/让心脏健康跳动/心脏病早发现病例41岁的宋先生是某大型广告传媒的总经理,他工作压力非常大,经常废寝忘食伏案工作到深夜。有一段时间,宋先生感到疲倦、胸闷、头晕,他觉得自己可能缺少运动,所以决定趁双休日去健身房锻炼锻炼身体,健身结束,他又去游泳,不料却在游泳过程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一个多小时后去世。据当时抢救的医生介绍,宋先生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猝死。

我国每年有54.4万人心脏性猝死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人在发病后6小时内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酗酒、出血、过敏及中毒等原因均可导致猝死。有数据显示,在所有猝死病人的案例中,心源性猝死占80%以上。其救治成功率低,在我国抢救成功率不到1%,绝大部分患者还没来得及到医院就已经死亡,心源性猝死原因多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令人谈之色变的绝命杀手。

我国每年有54.4万人心源性猝死,居世界首位。现有患病人数为200万,每年还有新发病人近50万,并且这一疾病正从老年人逐步向中青年人转移,在过去15年中,35~44岁的中青年男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加了154%,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可能达到400万。

以下症状需要警惕

心脏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脏衰竭等。其中,冠心病是引起心肌梗死的罪魁祸首。人体的心脏就如同一台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的油路堵塞,汽车就无法运行。同样,如果连接心脏的管道血流不畅,就会影响心脏的工作,即心脏出现了故障,也就是心脏患了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会逐步发展成为心脏功能衰竭,而此项衰竭是不可逆的。

心脏病的典型症状

1.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心慌、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下肢浮肿、不能平卧,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可激发心力衰竭并进一步加重。

2.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常见于幼儿不易喂养,抵抗力差、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伴有心脏杂音或可见口唇、指甲床、鼻尖等部位青紫。发育差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3.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症状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症状不太典型,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有轻度不适,如心慌、头痛等。随着高血压病程进展,心功能逐渐减退,患者可能有心慌、气短、干咳、憋气、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于心功能衰竭。

4. 心肌炎症状

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者心源性休克,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腹泻和多汗等症状。大多由感冒病毒引起,导致心律失常。

5. 冠心病的症状

胸闷、气短、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还有的患者当爬楼或者搬运重物就会出现胸痛或者胸闷,休息或者停止活动1~2分钟后疼痛即消失。

6. 心力衰竭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颈静脉怒张。伴有双下肢水肿,呈凹陷性水肿。

心脏病及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心脏疾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生活没有规律。即使突发心梗,也是长时间多种危险因素积累的结果。有实验数据显示:同样为冠心病患者,精神压力大的人,死亡率要比精神压力小的人高三倍。

下列因素是诱发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1. 父母亲有心脏病发作史,其子女较正常人群的发病风险系数高0.7~3.4倍。如果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65岁前出现心脏病,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增加70%。如果直系亲属中患病者超过2人,发病风险增加4倍。值得一提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对心脏的影响有时会超过遗传因素。

2.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心脏病与中风风险分别增加1.86和2.62倍。即便血压介于120/80和140/90之间,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分别增加76%和93%。

3. 超重,心脏病危险系数是2.0倍。体重指数(BMI指数)介于25~29者,心衰的概率增加21%。如果超过30,那么患心脏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倍。

4. 过于忙碌,人际关系紧张。有针对女性的调查发现,工作压力会使女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增加0.4倍。另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与丈夫或孩子关系紧张,女性胸痛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5. 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心脏病危险系数是0.5~1.0倍。经常坐着不动,将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6. 吸烟或经常吸二手烟,心脏病危险系数是0.25~1.0倍。吸烟会将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一倍,同样二手烟也会损伤血管,增加心脏病或中风的发病概率。

对于易患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体检,出现胸闷、心慌的症状要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健康锦囊让心脏健康跳动如何让自己的心脏跳动得健康有力?不妨先来测一下你的心跳极限。许多人在做运动的时候都有心跳加快的体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心脏会越跳越快。那么,我们每个人在运动时的心跳极限是多少呢?大家不妨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一下:年龄+心跳数=170次比如:李先生40岁,他的极限心跳数就是130次/分钟。如果李先生的运动量增大,每分钟心跳次数超过130,那么说明李先生已经超负荷运动了。养心护心,做个好“心”人,还需要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1 起床过快、过猛,易诱发心脏病。如果你的心血管健康已经存在隐患,起床速度过快会让你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增加。2 长期熬夜有损心脏。如果长期在午夜之后才睡觉,相对于在午夜之前睡觉的人来说,前者动脉硬化的可能性明显增高。3 多喝水有利于心脏健康。4 美国研究者对2万多人进行调查后发现,每天只喝2杯水的人与每天喝水超过5杯的人相比,前者患心脏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后者。45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调整膳食结构,保持良好的心态。6 警惕耳垂折痕!英国、瑞典学者研究发现: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如果患上了冠状动脉疾病,其中,80%多的人会有耳垂折痕,很多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其耳垂有明显的折痕。

心脏病早发现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分分秒秒不停工作,兢兢业业不知疲倦,24小时“营业”,终年无休。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来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要跳动近26亿次。在平时正常的情况下,你不会意识到心脏的存在,一旦你感到它的存在,往往就可能有问题了。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你应该去医院做一个心脏检查!体力活动时有心慌、疲劳、气急等不适,或感到呼吸困难感;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熟睡或做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慌、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慌、胸闷或胸痛;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慌和气急;突然出现一阵心慌、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慌、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出现下肢浮肿;手指或脚指末端出现肥大、变形;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妊娠期出现心慌、头晕、气急或浮肿;左肩痛长期不愈。

心脏病的筛查手段1. 心电图,包括动态心电图检查。主要筛查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2. 心脏彩超。主要用来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心功能的评价有着重要诊断意义。3. 冠状动脉CT。用于冠状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4. 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获得心脏大血管病变情况信息,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主动脉瘤、心脏瓣膜病等的诊断有着辅助诊断作用。5.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项有创检查,创伤小,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6. 心源性CT——64排或128排冠脉造影。可检查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是否堵塞等情况。

专家问答1 问:我的心跳一向每分钟只有六十几跳,有人说我的心跳太慢了,有人说这像运动员的心跳,说明身体好,我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是快好?还是慢好?(刘先生,45岁)

答:正常成年人心跳应在60~100次/分的范围内,超过100次/分称心动过速,慢于60次/分称心动过缓。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前后(60~100次/分)。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新生儿的心率非常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加快或减慢。2 问: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答:从医学上讲,窦性心率不齐分两类,一类是呼吸性,一类是非呼吸性,前者主要与生理性变化有关,属于正常的,不需要进行治疗。后者多半出现在某些心脏病中,同时伴有心电图的其他改变。如果其他的检查均正常,单纯的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是属于正常的,窦性心律不齐随年龄增长而减少。3 问:如何判断突发心梗?遇到突发心梗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

答:一般来讲,冠状动脉还没有达到完全堵塞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心绞痛,但是时间比较短,大概几分钟就能缓解,如果疼痛持续10分钟以上,甚至半个小时不能缓解,有可能发生了心肌梗塞。这时首先拨打“120”电话,如果家里备有硝酸甘油或者麝香保心丸,可以放入病人的舌下含服。同时,让病人平躺,解开纽扣,保持呼吸顺畅。千万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以试图弄醒他,更不要让他进食或喝水。如果患者没有呼吸脉搏及心跳,应开始为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按压。4 问:出现早搏是否就意味着得了心脏病?

答:不能仅凭心脏早搏就戴上心脏病的帽子。需要查找是否有心脏本身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早搏,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如果找不到任何心脏病证据的早搏,往往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烟酒过度、饮用浓茶等因素有关,这类早搏称为功能性早搏。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有早搏的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以便确诊早搏的性质,及时治疗。5 问:一段时间来经常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冠脉CT检查结果:冠脉狭窄,并发现有多处混合斑块,医生建议做血管支架手术,我想了解一下做支架手术有多大的风险?(张先生,55岁)

答:目前,心脏支架置入手术在各大医院已经做了多年,累积了很多经验,已经是一项常规的手术,所以相对而言是比较安全的。心脏支架置入手术创伤比较小,在手腕或大腿部的血管开一小口,造影后通过导管将支架置入并放在需要的地方。第2章 脂肪肝,悄然潜伏脂肪肝可引起早期动脉硬化/脂肪肝的典型症状与高危人群/空腹抽血检查主要项目/脂肪肝饮食注意事项/脂肪肝早发现/调理脂肪肝病例55岁的严先生在去年二月的一天凌晨突然有便意,穿着短裤短衫匆匆地从被窝跑到外间厕所。他在厕所里呆了20多分钟还不出来,大冬天的一热一冷,他夫人怕他着凉,叫了他好几声却没有回音,敲厕所的门也没有反应,推门一看,严先生已经倒在马桶边,双目紧闭、脸色发紫,家属吓傻了,急忙叫救护车送医院抢救。但是还没到医院,55岁的严先生就已停止了呼吸。医生介绍说,严先生猝死的原因是大便时用力屏气,导致脑血管突然破裂而死亡。据家属回忆,严先生平时应酬比较多,长期患有脂肪肝、酒精肝,每次体检,他的血脂和甘油三脂都超出正常范围的好几倍,近几年来血压也越来越高。让他吃药又不按时服用,因为他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身体健康状况还过得去,就没有认真对待此事。其实,日积月累的油脂在血管壁沉积,引起了血管壁硬化,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弹性变差,血管通道越来越窄,加上他上厕所时用力屏气,使血管的压力一下子增大,导致脑溢血猝死。在我国,每年有很多人因为脂肪肝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目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7.7%,10年内有25%的人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成为肝硬化就无法逆转。有调查显示,脂肪肝、高血脂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同样患有这样的“老年病”。

脂肪肝患者的寿命可能缩短10年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甲肝、乙肝、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病,是一类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肝脏过度脂肪堆积称作脂肪肝。

每年我国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亡。心脑血管疾病的祸首是动脉硬化,而脂肪肝可引起早期动脉硬化,常与之相伴随的高血脂,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脂肪肝、高血脂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旦引起心梗、中风、心脑血管事件等,则后悔已晚。

国外研究显示,脂肪肝病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病变者,远远大于肝脏其他疾病,也就是说,脂肪肝患者在肝脏还没有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时,心脑血管事件可能提前出现并致人死亡。

有一项研究提示,50岁以下脂肪肝患者的寿命可能缩短4年,而50岁以上者寿命可能缩短10年。2007年6月,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发心肌梗死猝死,享年59岁。2005年8月,小品演员高秀敏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6岁。他们两人都患有脂肪肝,而脂肪肝导致血管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风险急剧上升,造成心肌梗死、脑血管死亡事件较普通人群高出2倍以上。脂肪肝确实是潜在的杀手。

以下症状需要警惕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也就是脂肪住进了肝脏里面。患了脂肪肝的人,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相当部分人的体形会比以前稍微胖一点,所以很难发现是什么时候患上了早期脂肪肝的。

脂肪肝的典型症状

1. 轻度脂肪肝

部分人只是出现一些疲乏感,容易忽视。

2. 中、重度脂肪肝

会出现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这是最常见的肝病症状,大多数病人都会出现比如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全身乏力等症状,还会有腹泻、脾肿大等症状。

3. 严重肝脏不适

严重的肝病会导致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的病症,这往往与肝脏肿大牵拉了肝包膜有关,随着病情的好转,肝脏肿大及疼痛会减轻。如果是肝癌的话,一般是进行性加重的,因为肝肿瘤不断增大压迫肝包膜导致疼痛越来越厉害。

4. 全身表现

身体无力、疲劳厌食是最常见的全身表现。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表现为尿黄、眼睛黄和皮肤黄,这是最具有典型性的肝病症状。黄疸过高还会出现皮肤瘙痒。

5. 肝掌、蜘蛛痣

很多慢性肝病患者会出现肝掌、蜘蛛痣,尤其肝硬化的病人比较多见。但是肝掌和蜘蛛痣没有特异性,在正常人中同样可以见到,因此不能因为有蜘蛛痣或肝掌就诊断肝病。

6. 肝腹水

肝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极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如肝硬化出现肝腹水,表示已经进入肝硬化的晚期,无法逆转。

7. 出血倾向

肝病出血现象体现在肝功能减退,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导致。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而且出血时难以止住。

8. 门静脉高压

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常会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出血,病情往往比较凶险,是肝病(主要指肝硬化、肝癌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9. 肝性脑病

这是肝病发展到终末期的表现,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症状极为凶险,是造成肝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脂肪肝高危人群

脂肪肝好发于以下几种人:过量饮酒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高脂饮食者、少运动者。其中肥胖、过量饮酒、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

1. 嗜酒、酗酒的人

大量酒精进入体内,主要在肝脏分解代谢。由于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直接损伤作用,使肝脏的脂肪增加,肝的分解代谢发生障碍。所以长期饮酒及酗酒的人,肝内脂肪酸最易堆积于肝脏,造成酒精性脂肪肝。

2. 肥胖的人

通过肝组织活检资料发现,约有50%的肥胖症患者同时有脂肪肝。调查发现,十个胖墩儿八个脂肪肝。其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便会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而造成肥胖性脂肪肝。

3. 营养过剩的人

营养过剩,尤其是偏食荤菜、甜食的人,由于过多食用高脂、高糖食物,使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在肝脏,造成营养过剩性脂肪肝。

4. 营养不良的人

人为地节食、长时间的饥饿、神经性厌食、肠道病变引起吸收不良、热量供应不足、蛋白质供应低下,导致脂肪动员增加,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出进入肝脏,使肝内脂肪蓄积而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5. 活动过少的中老年人

进入中老年之后,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内脏功能退化,代谢功能下降,若活动及体育锻炼减少,体内脂肪转化为热量随之减少,过剩的脂肪易于堆积肝脏而形成脂肪肝。

6. 其他

患肝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孕妇及某些家族性代谢疾病均可导致脂肪肝。脂肪肝的病人大多无自觉症状,一般在体检中被发现。健康锦囊脂肪肝检查空腹抽血检查主要项目健康锦囊脂肪肝饮食注意事项1 控制热量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2 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每天可给脂肪0.5~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千克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3 高蛋白饮食,每天每千克体重可给1.2~1.5克,高蛋白可保护肝细胞,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优质蛋白质应占适当比例,例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4 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进食过多。5 限制食盐,每天以6克为宜。

脂肪肝早发现

1. 成年人每年体检一次

对于症状不明显的肝病,一定要高度警惕。成年人一年要体检一次;如果是乙肝患者,至少三个月体检一次,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2. 戒掉酗酒习惯

在日常饮食方面,要荤素适中,不要吃特别油腻的食物或进食过多腻滞的食品;特别是不能酗酒,少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过量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引起酒精中毒,损害肝细胞,患了肝病的人切记要戒酒。

3. 不要经常熬夜

工作与生活的起居要有规律,不能经常熬夜。还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紧张、忧郁、易怒、过度疲劳都对肝脏有不良影响,进而使自身抗病能力降低,易于感染病毒。

4. 注射甲肝、乙肝疫苗⑴ 注射甲肝疫苗:主要针对15岁以下儿童,以及从事饮食、托幼行业的人员,不推荐1岁半以内的婴儿使用,保护率在90%以上,保护期限20年。⑵ 注射乙肝疫苗:保护效果在90%左右,保护期可达15年。新生儿为首选接种对象,乙肝疫苗要分三期注射。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会在血液中产生抗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使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小贴士酒精肝酒精肝的形成与酒中含酒精的度数有关。一般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0克酒精,女性20克。40克的酒精约相当于白兰地100毫升,威士忌120毫升,啤酒1000毫升。如果超过这个量持续喝上3~5年,酒精肝、肝硬化就会接踵而至。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40克以上,32%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健康锦囊调理脂肪肝1 红花山楂橘皮决明子汤配方组成:藏红花3~5克、山楂30克、橘皮15克、决明子30克。将山楂、橘皮、决明子洗净浸泡20~3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30分钟,滤渣取汁,再加水按上述方法再煮一次,滤渣取汁,两次混合,温服。功效:活血化痰明目。适于脂肪肝患者长期调理,能降低血脂,缓解腹胀。对于经常口中黏腻、面色灰暗、视力模糊和便秘的人有一定效果。2 枸杞红枣马蹄甘蔗汤配方组成:取枸杞、大红枣各30克,马蹄连皮(切小丁)、鲜甘蔗(剁小块)各90克,加适量清水煮沸,再小火煮20分钟。喝水,吃枸杞、大枣、马蹄,嚼甘蔗。功效:补肝明目、清热生津。适用于肝肾亏虚,头晕湿热、眼干口干、心烦睡眠差等,特别适合中青年调理。

专家问答1 问:近两年体检报告显示总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而甘油三脂是4.5(正常值:0.34~2.20),低密度脂蛋白3.70(正常值:2.07~3.10),比正常高出一些,甘油三脂明显升高了,请问医生要不要治疗?(汪先生,42岁)

根据化验报告分析,甘油三脂和低密度度脂蛋白是明显升高了,这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42岁不算大,建议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给予一些降脂药物治疗,平时要加强运动,喝些山楂降脂茶等。2 问:家里添了一个小外孙,我患脂肪肝好多年,其他正常。会不会传染?(程阿姨,58岁)

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脂肪肝,脂肪肝本身是不会传染的,仅仅是肝内脂肪含量过多,与传染性因素无关(也就是说不具有传染源)。大家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虽说脂肪肝不会传染,但若任其发展不治疗,就会给肝脏造成不可逆转的病变,因此要积极对症治疗、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严重的脂肪肝要有药物配合治疗,脂肪肝是可防可治的。第3章 肾脏病,难以发现需注意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不断增加/慢性肾脏病的典型症状和分期/护肾在于养肾/慢性肾脏病早发现病例1赵先生,男,32岁。患有尿毒症3年,长期靠血透维持生命,病情基本稳定。一天他觉得胃部不舒服,去医院就诊,医生根据赵先生的病情和多年临床诊断经验,让他去做了一个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胃痛掩盖下的病症竟然是心肌梗死,而引起心肌梗死的原因就是尿毒症。正是由于这位医生临床经验丰富、准确判断,及时挽救了赵先生的生命。病例2王先生,男,55岁。6年前突然在家昏迷,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经诊断为尿毒症晚期。这让王先生及家人大为惊讶。他一米八的身高,身材魁梧,身体一向健康,平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怎么突然就患上了尿毒症晚期?医生告诉王先生:目前尿毒症的治疗方式只有血透、腹透和肾脏移植。肾脏移植需要供体配对,难度较大,所以这些年来,王先生只有靠每周2次的血透来维持生命。

我国有近一亿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

据不完整统计:我国有尿毒症病人200万,每年只有5000例肾移植手术。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平均年龄为50岁,而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这与国民的知晓率有直接关系,在美国,慢性肾脏疾病的知晓率为41.3%,我国内地对此病的知晓率仅为11.8%,治疗率仅为8.2%。由于知晓率低,病人自身不重视,就诊不及时,以及民众的防治意识薄弱,导致丧失了最佳的防治机会,使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加。据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的调查,成人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1.8%~13%,按此计算,我国有近一亿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每年新发病并得到透析治疗的患者为一万人左右,加上维持血透和腹膜透析的病人总共超过十万人。一个透析病人一年的费用约为8万元,我国每年用于慢性肾病治疗的费用达100亿。

以下症状需要警惕

慢性肾脏病是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统称。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肾脏急性炎症性疾病)外,都可以归属慢性肾脏病的范围,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相对良性的疾病,患者在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前,往往经历了较长的无症状阶段。比如:腰痛、浮肿、高血压、贫血等。其实这些就是肾脏发出的警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诊治,就可能导致病情恶化,进而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

慢性肾脏病的典型症状

1. 早晨起来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2. 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表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3.尿色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

4. 高血压可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也有些患者由于长期血压较高,已经习惯这些症状。

5. 不明原因的腰背酸痛。

6. 无发热症状、大量出汗、大量饮水。小便量骤减或陡增,或排尿次数频繁而排尿量少。

慢性肾病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可以分为五期

前两期除了尿液及抽血检查外,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偶有眼睑、脸部或手脚浮肿、疲倦、头痛或血压偏高的现象,尿量异常、夜间尿频、小便起泡、尿液带血、尿液成铁锈色或棕色;后腰部的肋骨缘下方疼痛等。进入慢性肾病的第三期和第四期的患者,因无法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及液体,而产生恶心、呕吐、食欲差、水肿、高血压、头痛、贫血、喘气,甚至骨骼病变等,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即进入肾脏病的第五期即尿毒症。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的最终结果,此时要维持生命,就只有靠透析或者移植等替代肾脏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病的高危人群• 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人群• 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的人群• 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男性前列腺炎患者• 因药物引起肾脏损害的人群• 接触重金属或有机溶剂二种• 烟民图注:抽烟的人是不抽烟的人患慢性肾脏疾病的2倍。健康锦囊护肾在于养肾肾脏是人体内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负责调解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代谢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排于尿中。当肾脏发生病变后,除了及时给予治疗外,还要注意不能增加肾脏的负担,尤其是饮食不当所造成的负担。首先要提醒那些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要重点保护好自己的肾,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在饮食方面要低盐、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谨慎用药,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女性有经、孕、产、乳期,带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因此护肾养肾更为重要。长时间煲汤后,骨头和肉里边的磷会释放到汤汁里。正常人喝下含磷高的老火汤,可以把磷排出。然而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易把磷排出,磷会在体内堆积。另外,肾功能不全者最好不要吃杨桃,轻者会反复打嗝,严重的人甚至会昏迷和抽搐。护肾三大要点第一多喝水,保持尿液的畅通;第二控制蛋白质,减轻肾脏负担;第三低盐饮食,减少肾脏的伤害。

慢性肾脏病早发现

肾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每天排出的尿液来关心自己的肾脏是否健康。同时也可以定期通过医院的专业检查来关爱我们的肾脏。

1. 查看尿液

看颜色:正常的尿液是淡黄色的,清澈不浑浊。若尿液呈白色且有沉淀物,上面可能还有些泡泡,就是蛋白尿。如果尿液如同洗肉的水,就是血尿,无论是蛋白尿还是血尿,都要引起重视,应该到医院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2. 看眼和脚

早晨起来眼睛肿,到了下午眼睛不肿,脚开始肿了,这是典型的慢性肾病患者的症状。

3. 尿血检查

靠人眼观察只能是一个初步判断,医院专业的实验室对尿液、血液的化验才是精准判断。最普通的尿常规检测是最简便的检查手段,能借此了解肾脏有无病变,以及病变性质和程度;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判断早起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血液中的肌酐、尿酸、尿酸氮等指标是判断肾功能的重要参考数据,通过血、尿检查才能对肾功能做出正确的评估。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每年应该做一次这样的血、尿常规检查,平时测量血压,而对于那些易患慢性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每年应该做两次检查,如果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则应该每月检查一次甚至更频繁。

4. B超检查

B超可以进一步确诊,检查肾脏的大小、形状、积水、结石、有没有肿瘤的病变等。

专家问答1 问:我最近刚做过B超,检查结果全部正常,这是不是说明我的肾就一点没有问题了?(张先生,34岁)

肾脏B超检查,它主要看一个肾脏的结构,肾脏内有没有结石,有没有积水,有没有肿瘤性病变等。B超检查结果正常,只能说明肾脏的形态没有异常,并不表示你的肾功能没有一点问题,诊断肾功能的好坏,还是需要做血样和尿液的检查。2 问:最近一段时间腰酸,有尿液混浊、排尿不畅等现象,肾脏是否出现了问题?(陈女士,47岁)

从这些症状来看,不能确定到底是否患了慢性肾脏疾病,要确定是否患了慢性肾脏疾病,还要看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和水肿等症状。所以,可以去医院做一个尿液检查,看一下是不是蛋白尿。如果蛋白是阴性的话,还可以看一下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如果有白细胞,也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如果有蛋白尿,还可以做一个24小时的尿蛋白检测。此外可以验血和超声检查,根据尿液和血液检查的结果做一个综合判断。3 问:一年前体检,显示尿潜血弱阳性,最近一次检查显示尿液潜血+,镜下检查有红细胞5~7个,像我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慢性肾脏疾病吗?(李先生,38岁)

这样的情况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如:做尿相差显微镜和超声波检查,可以再查一下血液,看看肌酐和尿酸的指标是否正常。如果仅仅是尿液潜血或者红细胞,从来没有尿蛋白和高血压出现,应该问题不严重,大概是隐匿性肾炎,不过需要定期去医院门诊复查尿检。4 问:最近经医生确诊为慢性肾病Ⅱ期。都说慢性肾炎吃东西要严格控制,为此非常担心,什么东西都不敢吃。(沈先生,45岁)

有些患者患了慢性肾病之后,连正常的饮食都受到了影响。有的甚至还采取“饥饿疗法”,错误地认为这样就可以减少肾的负担,起到保护肾的目的。殊不知这样会适得其反,饥饿疗法更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和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加重病情,导致肾功能的衰竭。其实,慢性肾病患者根据自己的检查结果,可以清晰地知道肾病的类型,也可以总体上掌握自己的饮食需求。在日常饮食中只要遵循“高热量、低蛋白、限盐、限水”的原则,做到荤素搭配,慢性肾病患者也是可以享受美味食品,吃得丰富的。第4章 肠癌,容易被当成痔疮早期肠癌的症状/肠道疾病高发原因/宿便中的毒素/食物清肠排毒法/教你区分便血颜色/便血做什么检查/给肠子排排毒病例152岁的王先生在2年前开始便血,他本人没太在意,以为是痔疮出血,等到确诊,发现已是结肠癌晚期,后悔莫及。病例238岁的宋先生因患早期结肠癌,在1年前接受手术治疗,幸运的是他能够及时查明病情并接受手术。术后不需要做化疗或放射治疗,只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调息。

中国肠癌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窜升至第三位

据统计显示:中国肠癌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窜升至第三位,肠癌正呈现出高发趋势,尤其是在工作压力比较大的城市人群当中,肠道健康备受关注。中国年均新发肠癌病例13~14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死亡人数每年为6~9万人。到2020年,中国可能有550万人罹患该病。城市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膳食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喜欢吃精细食物的人,肛肠问题尤为严重。

以下症状需要警惕

生活中有许多人,无缘无故地出现了便血、肛门有异物感的症状后,往往自认为是上火,痔疮老毛病发了,不重视,不检查,不当一回事。还有的人觉得肛门部位的疾病难以说出口,不好意思去医院看病检查,往往会酿成大祸。早期 早期肠癌症状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主要表现都是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不成形、次数增多或便秘、便中带血等,普通人很难加以区分。中期 中期肠癌的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黏液血便或化脓血便。由于直肠肿块及其产生的分泌物对肠道产生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黏液脓血状物,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大便越来越细。晚期 晚期肠癌的肿瘤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其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晚期直肠癌患者,由于被疾病长期慢性消耗,会出现一些全身恶变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一定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由于早期肠癌和痔疮的症状很相似,建议患者一旦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做肠镜检查,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肠道“交通”出现问题,引发肠癌的病例枚不胜举。

肠道疾病高发原因

肠道疾病与肠癌的成因十分复杂,其形成主要原因是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综合因素在起作用,导致体内基因突变而形成。其中不良生活嗜好是重要诱因之一。

1. 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物中的粗纤维越来越少,油腻油炸的食物增多,抽烟酗酒。

2. 长时间坐在办公室或者电脑前,活动量相对减少,体内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没有机会代谢掉。

3. 生活没有规律,大量的烟酒、烧烤食物非常不利于肠道的保养,长期不按时进餐、熬夜也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的紊乱。

4. 沿海地区和农村患者过多食用腌渍加工食品。

5. 食物中的农药污染、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剂等也是诱因。

6. 直肠癌的遗传概率很大,是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年轻人患肠癌的比例在不断攀升,且男性多于女性。当肠癌成为最具威胁的健康杀手,肠道健康再也不容忽视,这个人们很少主动关注的部位,如今也急需保养。

呼吁大家关注肠道健康,建立定期检查的健康观念,平时要经常给肠子排排毒。

肠道毒素来源——宿便

宿便即肠道内多日停滞淤积的陈旧大便,一般3~5日不解大便而停留于肠道内。

宿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肠道内宿便就像腐肉,又臭又脏,宿便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被人体吸收后,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诱导各种疾病发生,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宿便中的毒素

宿便中的毒素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导致女性面色晦暗无光、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痤疮、腹胀腹痛、口臭、痛经、月经不调、肥胖、心情烦躁等症状。

宿便引起肛肠疾患

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病。如直肠炎、肛裂、痔疮等。宿便中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打嗝儿,口苦,肛门排气多等表现。

宿便形成粪便溃疡

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宿便引发结肠癌

因便秘使肠内致癌物长时间不能排除出去,致使严重便秘者约10%患上结肠癌。小贴士食物清肠排毒法水果类1 猕猴桃猕猴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果寡糖,可增加保水性,软化粪便,其特有的含硫蛋白质可促进肠道蠕动。一般两颗猕猴桃即可提供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的量,热量只有334.72千焦(80千卡),吃多了也不会发胖。猕猴桃还可以改善睡眠,让心情愉快。2 香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果寡糖,有利于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当有益菌在肠内繁殖时,会产生一些有机酸,能够刺激肠道蠕动,改善便秘。3 菠萝含有丰富的糖类、酶、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纤维质可以润肠通便,有利于消化与肠道健康。4 火龙果含丰富的纤维质及果胶,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及胡萝卜素等,有助于保水性,可以消食健胃,润肠2通便。日常饮食在日常饮食上,建议多吃全谷类,如糙米、燕麦、全麦等食物。比如麻油拌菠菜。材料:鲜菠菜250克,麻油15克。做法:先将菠菜洗净,然后放进沸水中烫3分钟,取出放碗中,加进麻油拌匀食用。每天2次,连服一周。具有润肠通便的有效作用。严重的宿便患者,听医嘱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

教你区分便血颜色

大便出血分真假两种:

假便血

是因为吃了某些食物和药物后会引起大便颜色变色。比如服用了补血的铁剂、碳粉、铋剂、中草药,或吃了猪肝、番茄、甜菜等食物后,大便可呈暗褐色、黑色或红色。有时口腔或鼻腔内出血咽下后也会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就是假性便血,停用药物和食物后,“血便”就会消失。

真便血

对于真的便血是指肛肠疾病引发的便血,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等,都会出现大便出血的症状,因此我们应给予重视。

便血的颜色不同,病因不一样:

1. 肛裂便血

肛裂导致的便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后有血迹,且便后肛门剧烈疼痛,可持续半小时,甚至半天以上。

2. 痔疮便血

便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排便后,出现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痔疮分成内痔、外痔、混合痔三大类,其中内痔是微痛便血,血液呈鲜红色,量少;外痔在排便过程中,如果是大便干燥,擦伤外痔痔核引起血栓,会疼痛。混合痔兼有内痔、外痔的特征,具有便血、疼痛、脱垂、瘙痒等症状。

3. 直肠、结肠息肉便血

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4. 直肠癌便血

血色鲜红或暗红,出现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常出现脓血大便并伴有肛门直肠下坠、人消瘦、里急后重、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便血做什么检查

据统计,8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其中有2/3发生在肛门手指能够触及的地方。但是,作为发现肛肠疾病最便捷、有效的方式,肛门指检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主动去做此项检查的人非常少。

1. 肛门指检

准确的肛门指检,大致可以诊断出距肛缘7~10厘米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指检方法:戴好手套后,用食指触及肛门周围了解有无硬结、肿物以及肿物是否有压痛、波动感,并检查肛门外皮下有无痿管、索条等问题。

如果出现肛门处有疼痛,最常见的是肛裂和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应及早切开排脓。肛周经常出现肿痛并流脓血的话,大多是发生肛瘘,指检能明确诊断出问题所在。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门疾病,主要表现为便血和肿块脱出,临床上极易同直肠癌相混淆,但通过肛门指检,大多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 无痛肠镜检查

电子无痛肠镜已经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相比较于传统的肠镜来说,无痛镜检优点广泛:

首先,在检查中患者没有恶心、呛咳、憋气、疼痛等不良反应,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因此可以避免紧张焦虑情绪,使检查耐受性提高。

其次,无痛肠镜检查创造了良好、松弛的检查条件,便于医生发现微小病变或肠息肉,对于较小的息肉,医生可以当即进行治疗,这种方法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无疼痛、时间短等优点,特别对于害怕疼痛的女性、小孩及体质较弱的老人,无痛肠镜的优势则更容易被接受。

再次,无痛检查能减少患者因痛苦产生的不自觉骚动,整个检查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可保持平稳,这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能减少或避免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电子无痛肠镜检查,可深入结肠内部,肠道内微小病灶均可清晰呈现,检查时间仅需3~5分钟,正确诊断率99%以上,是目前筛查肠癌的“有力武器”。只要患者警惕便血,肠癌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能的。健康小贴士高危人群应重视肠镜检查1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50岁应做第一次肠镜检查,若没有异常,以后每隔3~5年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有腺瘤性息肉,应尽早摘除,摘除后每年进行一次肠镜复查。2 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有肠癌患者,属于肿瘤的高危人群,应每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3 如果不到50岁,非直系亲属中发现有肠癌,也应该前往医院,接受肠镜检查。4 有以下这些症状持续两周或两周以上,应去医院检查,建议肠镜检查,排除病因。排便习惯改变:最近经常腹泻或便秘,和以前相比,粪便形状改变或变细等。黏液血便: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色血液和黏液。里急后重感:总是感觉大便没有排完,但排便却又排不出大便。持续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出现贫血,消瘦。要防患于未然,一定要有定期体检的意识,才能够排除体内潜在的安全隐患。健康锦囊学点小“肠”识,给肠子排排毒用5~7天给身体来个大扫除,自我清理毒素。起床后喝一大杯温柠檬水起床后不要立刻进食或忙着洗脸刷牙,此时你最需要的是加一片新鲜柠檬片(如果没有新鲜的,干柠檬片也可以)的温开水,它可以促进肾脏的循环,激发一天新陈代谢的开始。如果你有每天服用维生素或鱼肝油丸习惯的,此时也可以一并服下,帮助在接下来的早餐中吸收最多的营养元素,保证一天的养分和机体正常运作。有益排毒的碱性食物1 肝脏是解毒的重要器官,必须减缓肝脏的超负荷运动。需要控制小麦、肉类、乳制品、盐和糖、食物添加剂、防腐剂、酒和油炸食品的摄入量。应以米饭为主食,能净化肠胃功能而且不会加重消化道负担,米饭所含的淀粉质对清理肝脏毒素来说是灵丹妙药。2 尽情享受蔬菜和水果,高排毒的食品有:猕猴桃、柑橘、葡萄、菠萝、黄瓜、菠菜、卷心菜、苦瓜、水芹菜等。猕猴桃柑橘葡萄菠萝黄瓜菠菜卷心菜苦瓜水芹菜以上蔬菜都有一点微苦,但是它们含有净化物质,可以让肝脏努力排除毒素。运动排毒法1 每日散步至少30分钟,做些轻柔舒缓的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2 练习腹式呼吸:平躺下来,用鼻孔吸气,然后屏气,气流经过腹腔,再慢慢从鼻孔呼出。3 洗桑拿帮助出汗,蒸10~15分钟后冲一下凉水澡,刺激加速血液循环。4 运动的同时,要时刻补充水分,可以喝绿茶,但绝不能喝碳酸饮料。市场上的运动型饮料,在排毒的这几天里最好不要饮用。美容排毒法皮肤是身体排毒的重要途径,当体内毒素累积过多时,皮肤也会首先报警。肤色黯淡、干涩无光、痘痘频发、油腻严重,这些都是身体有毒素的迹象。每天洗澡时用丝瓜筋手套对肌肤进行干按摩,被誉为促进身体排毒的妙方。按摩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液畅通,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易于冲洗出去。通常可采用圈状按摩手法,自下而上地对全身施加按摩力,注意按摩方向为肢体末端向心脏方向运动。简易排毒法如果你工作忙碌,作息时间不稳定,可以用简易的方法轻松排毒。1 每天早上侧卧着喝一杯加柠檬的温水。这一动作有利于水经过肝脏,带走在体内沉积了一夜的毒素。2 吃苹果。苹果是天然的解毒剂,它所含的果胶能帮助我们把吸进体内的污浊空气和金属废物排出去。

专家问答1 问:因小腹疼痛到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发现是早期结肠癌,非常害怕,如何治疗比较好?(沙女士,31岁)

早期结肠癌建议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可以防止复发,有效地抑制或消除肿瘤,提高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假如是中晚期的话,手术后要考虑进行化疗,同时联合服用中药综合治疗,无论是传统的手术还是介入手术治疗,都能起到抑制癌细胞发展,控制转移和复发的疗效。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加上病情表现不同,用药后的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建议找医生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治疗。2 问:患直肠癌做了手术后恢复很好,8年来定期肠镜检查,并无大碍。现在最担心的是有两个女儿,都已经结婚生孩子,听说癌症会遗传给下一代或隔代传,是真的吗?(厉先生,65岁)

民间有“一人得癌,代代担忧”的说法。癌症是否会遗传,的确困扰了许多人。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记载,家族中有人患癌症,其后代有遗传的倾向,这并不意味着癌症都会遗传。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只是得癌症的几率可能比普通人大一些而已。因此,对于癌症病人和与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来说,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提高防癌意识,减少致癌因素的接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可以避免癌症发生的。对于遗传性较强的肿瘤,也可通过定期检查,达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目的。3 问:在国外生活快12年了,平时吃的都是烧烤或油煎的牛排、羊排等西式食物,今年回国后,朋友都反对我吃这些烧烤东西,说是有致癌物质,容易得结肠癌?(刘先生,46岁)

在洋快餐中有一种致癌物质存在于炸薯条等煎炸食品中。而在烤牛排、烤羊肉等烧烤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作“苯并芘”的致癌物质。这是因为在烧烤过程中,肉中的脂肪溶解后滴在火上,产生的苯并芘吸附在肉的表面,尤其在那些轻微烧焦的部位。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欧美等国是结肠癌的高发国家,熏烤食物习惯是重要诱因。

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是结肠癌还是直肠癌,预防要从日常饮食、作息、调整心态等方面入手。平时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如全麦、红薯、玉米、大麦、高粱、燕麦等。新鲜蔬菜、水果、海带、紫菜、菌菇也是很好的植物纤维素。适当补充一些膳食纤维制剂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第5章 甲状腺疾病,值得注意每六位女性就有一位被甲减问题困扰/如何科学合理补碘/甲状腺疾病早发现病例162岁的秦大妈体态一直比较胖,有人曾提醒她:你的脖子太粗了,怎么回事?秦大妈觉得是太胖的缘故。去年夏天开始,她只能半躺着睡觉,一躺平就感觉憋气,开始老人以为是自己的扁桃体炎发了,但是吃了药还是不管用。最后,秦大妈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甲状腺肿瘤,秦大妈脖子里的肿瘤已经超过了10厘米,2厘米粗的气管被肿瘤压迫,难怪秦大妈躺下就喘不过气。病例228岁的王小姐最近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处有一肿块,医生希望她做进一步的检查,为此,王小姐非常紧张,经过B超、针刺等一系列的检查,最终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王小姐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不过医生叮嘱她,需要定期随访。

每六位女性就有一位正被甲减问题困扰

甲状腺疾病好发于36岁至65岁的人群,25岁至35岁青年的结节恶性率高达3.54%。其中,女性结节患者10个里面有1个是甲状腺癌,尽管男性患甲状腺疾病的概率比女性低,但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却比女性高,在10个男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有3个是甲状腺癌。

据最新的《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病患者比糖尿病患者还要多。甲状腺癌发病数也在不断攀升,目前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五位。

女性更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问题的多发群体,患者若是处于妊娠期,流产概率和妊娠晚期胎儿死亡率均大幅增加,并极易导致新生儿智力发育受损和生长发育障碍,对母亲和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35岁以上的女性更应引起警惕,据统计,每6位女性就有1位正被甲减问题困扰。全球患者超过3亿,中国至少有4000万原发性甲减患者和1000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但由于公众认知度较低,仅有约5%的患者接受了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甲状腺结节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因肿块增大而产生吞咽不适、呼吸困难等压迫;部分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咳嗽和声音嘶哑等症状。

甲状腺癌症状甲状腺肿瘤一般无明显症状;瘤体较大时,压迫气管、食管、神经而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当肿瘤合并出血而迅速增大时会产生局部胀痛;如果癌肿局限在甲状腺体内,则可随吞咽上下活动;若已侵犯气管或邻近组织,则较为固定。

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有甲状腺炎家族史者患有1型糖尿病或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年龄超过50岁或绝经后的女性曾经接受过甲状腺手术者抽烟可导致甲状腺肿大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颈部曾经接受过大剂量X线或放射治疗者患有唐氏综合征或特纳综合征者怀孕和分娩后的女性,在妊娠期间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洲人和白种人患甲状腺疾病的概率比其他人种高碘缺乏或过度摄入人群滥用雌激素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疾病健康锦囊科学合理补碘缺碘可导致甲状腺肿瘤,但是过多的摄入碘,也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所以不要盲目过多地摄入碘或拒绝碘。人体碘的80%~90%来自于食物,10%~20%通过饮水获得,5%的碘来自空气,因此食物是人体碘的主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我们人体每天正常摄入碘150~200微克,也就是0.15~0.2毫克,孕妇可适当提高至0.25毫克。看看150微克的碘对应的食物应该吃多少呢?从上面的列表可以看出,我们每天只要吃3.47克的紫菜或者16.25克的海带就可以满足一天的碘摄入量。

甲状腺疾病早发现

我国罹患甲状腺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精神紧张、环境辐射、饮食缺碘或高碘等。另一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检测仪器愈加先进,即便是2毫米的结节也可以被检测到。这使得甲状腺疾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因此,早期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这两年,人们对甲状腺疾病越来越重视,并把甲状腺健康的检查列入体检范围内。

1. 验血检测甲状腺素(即T3、T4、TSH)分泌情况,看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2. B超检查,看甲状腺大小、形态、包膜、血运等情况是否异常。

3. 如果发现甲状腺有钙化,需要进一步检查属于哪种钙化(钙化分为三种情况,1、细小钙化;2、粗大钙化;3、环形钙化)。一般来说,环形钙化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而细小钙化和粗大钙化就要引起重视。

4. 如果在B超检查后怀疑有癌变的倾向,建议做一个细针穿刺检查。通过B超和细针穿刺检查,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甲状腺疾病的预防

1. 尽量避免儿童期头颈部X线照射。

2. 不要滥用雌激素,因它对甲状腺癌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

3. 甲状腺癌患者应吃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新鲜蔬菜,避免肥腻、香燥、辛辣的食物。

4.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