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离你有多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21:31:12

点击下载

作者:李玉坤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骨质疏松离你有多远

骨质疏松离你有多远试读:

前言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患骨质疏松者约8000万人,其中每年因骨质疏松导致髋骨骨折者有68.7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人数将达2.86亿;到2050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人数将达5.33亿。预计在2020年将耗资750亿元,在2050年将耗资14802亿元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为了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减轻骨质疏松的危害,将正确的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公众,我们组织编写了《骨质疏松离你有多远》一书。本书从骨质疏松基本知识、骨质疏松预防与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预防措施、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若干疑问,以问答形式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解答,普及了骨健康知识,内容全面,科学实用,是医务工作者和骨质疏松患者的良师益友。本书的出版对提高骨质疏松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为改善骨质疏松现状和降低骨折而努力!编者

基本知识篇

1.骨骼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骨骼由两层结构不同的骨构成:外层叫做骨皮质,质地致密坚硬;内层叫做骨松质,看起来像海绵一样。不论外层的骨皮质,还是内层的骨松质,其构成成分是一样的,主要由钙和磷两种矿物质与骨细胞和骨胶原共同构成。

2.骨骼的质地怎样随年龄而改变

骨骼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周而复始地分解及重建,这就是所谓的骨骼再建。骨骼再建过程在人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幼年时期,骨骼形成的速度高于分解速度。青春期由于骨内激素增多,使得大量的新骨积存,特别是在皮质骨层更为明显。这一阶段的孩子成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骨生长发育快。青春后期以及刚成年的时候,新骨生成的现象仍然持续着,这一过程主要在松质骨进行,使得骨的密度增加。35岁以后,成骨过程减慢,由于在骨骼的再建过程中,钙质从骨骼中移出的量比积存的量多,所以骨量就开始减少。同时,骨基质也随之减少。妇女在停经后,因为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而使骨质流失的速度加快。骨量丢失的情况一开始主要表现在松质骨,结果造成骨骼的内层疏松,同时外层的皮质骨也逐渐变薄,因此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就是骨量加速丢失导致的结果,主要原因是钙质从骨组织中流失。它会导致骨量严重减少,使骨骼疏松、变脆、变弱,因而容易骨折。这种现象在脊椎骨特别显著,因为脊椎骨的构造特点是松质骨的含量比皮质骨高出许多。脊椎骨骨质的大量丢失致使脊柱变形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驼背原因。

3.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量减少,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本病常见于老年人,但各年龄时期均可发病。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此外,按发生部位亦可分为局限性或泛发性骨质疏松。

4.我国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如何

随着人口的日益老龄化,老年性疾病,特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同步增长。目前我国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约9000万人。到2050年将激增至2亿多人,占人口的13.2%。

5.骨质疏松发病的特点是什么

骨质疏松发病有以下6个特点。①发病率高:居代谢性骨病之首,随年龄升高而增加。男性约为20%,女性60~70岁为1/3,80岁为2/3。全世界患有骨质疏松者约为2亿人,我国估计为9000万。②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具有多因多果的表现。③知晓率低:在我国已知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者比例低于25%。④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很少有一种药物具有多方面作用。⑤死亡率高:骨折和并发症,其死亡率为15%~20%。⑥花费高:医疗费用多,如美国每年耗资100亿~150亿美元。

6.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的区别是什么

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另外,低骨量也可见于正常人,即该人群本身骨密度低。

7.什么是原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类。

8.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特点是什么

(1)无声无息:患者常常是发生骨折了才知道。(2)女性比男性多:因为停经后,女性激素分泌锐减,加速骨质的流失。(3)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相继升高。

9.绝经期妇女为什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骨质形成作用,并有拮抗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减低,故骨吸收加速而逐渐发生骨质疏松。雌激素还有刺激1α-3羟化酶产生1,25-二羟维生素D的作用。绝经后缺乏性激素,1α-羟化酶对甲状旁腺激素(PTH)、低血磷等刺激生成的敏感性减低。以上因素均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10.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与性激素水平低下、蛋白质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弱以及成骨细胞功能减退、骨质形成减少等有关。

11.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何区别

12.什么是特发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它们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有很大不同。①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指在发育(8~14岁)阶段发病的,且没有明确发病原因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②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是一种发生在成年女性闭经前、妊娠期的骨质疏松症和男性在60岁前而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的全身骨代谢疾病。

13.什么是废用性骨质疏松

各种原因导致的废用少动、不负重等,对骨骼的机械刺激减弱可造成肌肉萎缩、骨形成作用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强而发生骨质疏松。

14.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包括哪些病因

(1)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皮质醇增多症、甲亢、甲旁亢、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痛风等。(2)营养不良性疾病:热量—蛋白质营养不良症、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等)缺乏症、慢性酒精中毒、长期吸烟、妊娠与哺乳、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切除术后等。(3)遗传性疾病:成骨不全、高半胱氨酸尿症等。(4)药物性: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肝素等。(5)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等。(6)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肥大细胞病、白血病、骨肿瘤等。(7)全身性疾病:尿毒症、慢性肾炎、肝硬化、慢性心衰等。(8)废用性:长期卧床、截瘫、骨折、外伤性肌萎缩、肌营养不良综合征等。

15.哪种药物性骨质疏松最为常见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在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中最为常见。风湿病患者及其他慢性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广泛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而易导致骨质疏松,GIOP为20~45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数周后其骨量开始流失,最初数月内的骨量丢失迅速,可达5%~15%。而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达30%~50%。

16.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用量10毫克/日以上)都会发生骨量丢失;不论天然糖皮质激素还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均可引起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GIOP)。GIOP的风险因素与一般骨质疏松不同,具有以下显著特点:①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多见。②使用时间长于3个月。③有骨质疏松家族史。④低钙饮食和维生素D缺乏。在相同骨密度的情况下,GIOP的骨折危险明显高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17.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所致骨折有何特点

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的骨折发生率比不用者高1.3~2.6倍,椎体骨折危险增加4倍,髋部和桡骨骨折增加2倍。因此,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的骨折阈值显著低于其他原因所致的骨折。

一般脊椎椎体的皮质骨和松质骨对糖皮质激素更为敏感,所以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常成为GIOP的首发表现。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严重程度与糖皮质激素的疗程、肌肉容量相关,疗程越长,肌肉越消瘦者,骨质疏松也越严重。

18.糖尿病与骨质疏松有何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数字显示,我国城市人口中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在进行年龄标准化校正之后已达9.7%,目前糖尿病人数达9240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慢性病之一,我国约有9000万患者,骨质疏松症又被称作是“静悄悄的流行病”。糖尿病并发的骨质疏松症属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患者骨骼系统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应控制好血糖,而且建议要有充足的钙摄入,规律运动,并尽量避免其他危险因素,当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与以下因素有关。(1)高血糖对骨代谢的影响:①高血糖所致渗透性利尿使钙、磷、镁等大量从尿中排出,而高尿糖又阻碍肾小管重吸收钙、磷、镁,加重骨盐丢失。同时,血清钙、磷降低时,刺激甲状旁腺,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促进钙磷动员。②高糖环境抑制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③长期高血糖导致过多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形成,AGE还刺激破骨细胞骨吸收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进破骨细胞前体转化为成熟破骨细胞,并提高破骨细胞活性,加速骨吸收。(2)胰岛素缺乏对骨代谢影响:①胰岛素不足时,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被消耗,骨组织内糖蛋白和I型胶原合成减少,分解增多,致使骨基质减少,骨矿物质可因骨基质不足而无处沉积丢失掉。②胰岛素不足时,成骨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促进骨细胞内氨基酸蓄积、骨胶原合成作用减弱,成骨细胞数目减少、活性降低。③胰岛素不足时,cAMP合成增多,刺激骨吸收,导致骨吸收增多。④胰岛素不足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减少,IGF是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及其成骨、破骨耦联有着密切关系,IGF-1作用于骨原细胞,刺激DNA合成,增加成骨细胞数目;影响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胶原形成和成骨细胞活性。⑤胰岛素不足时,影响肠对钙、磷的吸收,同时机体对1,25-二羟维生3素D利用效应下降,骨形成减少,导致骨量降低。(3)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每天的食品摄入量低于正常人,导致钙摄入更少;大量膳食纤维的摄入也降低钙的吸收,因而进入体内的钙进一步减少,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19.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骨质疏松除了带来疼痛、驼背、脊柱变形和呼吸功能下降等危害之外,最为严重的危害就是骨折。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20.什么是脆性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无外伤或轻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所谓轻微外伤,一般指在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损伤。

21.骨质疏松所致骨折最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可发生于身体的各部位,但最常发生的部位是:①脊柱(如椎体压缩骨折)。②髋关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③肩关节(如肱骨外科颈骨折)。④手腕部(如桡骨远端骨折)。

上述四处的骨折被称为“骨质疏松症四大骨折”。因为这些部位承受的压力较大,骨皮质相对薄弱,所以骨折发生的机会明显大于其他部位。

22.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特点是什么

(1)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女性多见,骨折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年龄在50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30%,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约为15%。(2)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暴力一般较小,行走时摔伤、扭伤,下蹲拾物,甚至起床时不慎都可能造成骨折。(3)中老年女性发生骨折的机会明显增加,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别是绝经后,中老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体内雌激素的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4)骨质疏松症者骨折后的愈合时间要比外伤引起的骨折的愈合时间长。因为骨质疏松症者体内钙、磷及蛋白质相对缺乏,骨折愈合所需的原料相对缺少。此外,老年人骨骼和肌肉的血液循环也较年轻人差,所以骨折后的愈合时间相对较长。(5)骨质疏松症者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因为骨折后的治疗(包括牵引、手术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等)必然使肢体的功能(如屈伸活动)受到影响,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现象,而且老年人骨折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较年轻人慢,时间也较长。

23.脊柱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是什么

脊柱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骨折,其主要特点是自发性椎体骨折或轻微外力作用下的骨折,骨折多表现一个或多个椎体的压缩;患者多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且无明显神经根受压体征,拍片检查时发现椎体存在凹陷性或楔形骨折;骨折好发于胸腰段,胸椎多于腰椎,可引起驼背畸形。

24.髋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是什么

最常见的骨折为较小外力作用下股骨近端骨折。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股骨颈骨折最常见于65~75岁的患者,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年龄要比其晚10岁左右。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占90%以上,粗隆下骨折占5%~10%。髋部骨折患者往往有跌倒病史,髋部疼痛不能站立与行走,查体有髋内翻、外旋畸形,伴压痛、叩击痛。

25.哪个部位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症状,多发生在脊椎骨、髋部、桡骨远端,其中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可导致致残和死亡率升高。

26.骨质疏松是否为老年人所特有

骨质疏松症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可如今已越来越“青睐”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逃避阳光。一些女性为了让肤色白皙,总是避开阳光的照射。其实,适度的日照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缺乏日照会使体内钙质严重不足,使得人体不得不通过释放骨骼中的钙质来维持血钙水平,进而导致骨质疏松。(2)节食减肥。一些女性选择节食减肥,平时不喝牛奶、偏食素食、营养不合理,致使体内摄钙不足,殊不知在体重减轻的同时,由脂肪转换成的雌激素量也在减少,长此以往将加速骨骼钙质丢失,患上骨质疏松症。(3)不良生活习惯。如不规律睡眠、长期饮用咖啡、吸烟、饮酒等,也容易造成骨质流失,诱发骨质疏松。年轻人一定要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户外运动,定期体检,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健康隐患,远离骨质疏松。(4)碳酸类饮料摄入过多。有研究表明,常喝碳酸饮料的人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比同龄人高3倍。

由此可见,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所特有。

骨质疏松预防篇

27.钙在体内有什么作用

钙离子是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离子。它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有辅助作用,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机制均通过钙离子表现出来。钙是人体生命之源,健康之本,长寿之基。钙是构成人体最多的元素,占人体体重的1.5%~2%,即1200~2000克。钙99%存在于骨骼、牙齿中,1%存在于血液、软组织细胞中。钙的生理作用决定了它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钙的生理作用包括:(1)形成骨骼及牙齿。(2)保持碱性血液。(3)凝固崩裂伤口的流血。(4)对酶的促进作用。(5)调整细胞或血管的渗透压作用。(6)促进细胞再生,旺盛其活力,提高人体的抵抗力。(7)减轻各类炎症及消退作用。(8)增进肌肉、心脏收缩作用。(9)调节神经兴奋的作用。(10)生成奶汁。(11)促进排泄秽物的作用,并结合食品添加物或重金属等排出体外。(12)降低血液的黏稠性,使血液保持清洁,提高流动性作用。(13)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14)净化血液,促进血液的循环,使身体的新陈代谢机能活跃。(15)中和酸毒,强力解毒作用。(16)强化皮肤,保持皮肤弹性。(17)调节内分泌作用。

28.人体缺钙有哪些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分析表明:人类135种基础疾病中有106种与缺钙有关。(1)儿童缺钙有以下表现:软骨病、佝偻病、生发迟、出牙迟、站立迟、走路迟、说话迟、龋齿、厌食、消瘦、多汗、夜啼、大脑活动欠佳、烦躁、好动症、精力不集中、枕部脱发、气色不好、抵抗力下降、感冒不断。(2)青少年缺钙有以下表现:骨骼生长不良、发育迟缓、牙齿发育畸形、荨麻疹、近视眼。(3)妇女缺钙有以下表现:手足麻木、抽筋、孕妇产前易患高血压综合征并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及产后牙齿松动。(4)中老年人缺钙有以下表现:骨质疏松、骨折、身高缩短、驼背、骨质增生、牙龈出血、牙齿脱落、脱发、腰酸背痛、行走不便、头晕失眠、肩周炎、关节炎、神经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结石症、糖尿病、易疲劳、困倦、早衰、性功能低下、老年痴呆、便秘、大肠癌、渗出性水肿、皮肤瘙痒、皮肤老化黑斑和头皮屑多。

29.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缺钙?缺钙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缺钙呢?科学且简单的方法是去医院做血钙含量测定。正常人的血钙维持在2.18~2.63毫摩尔/升,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则认定为缺钙。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甲状旁腺激素长期代偿性增高,引起了“钙搬家”,使血钙增高,这样,测量结果就不能真实反映体内钙的含量。此时,就应进行骨密度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些症状进行自我诊断。(1)儿童;当孩子出现下面一些症状时,就应诊断为缺钙: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腹痛、腹泻,抽筋,胸骨疼痛,“X”形腿、“O”形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健康状况不好,容易感冒等。(2)青少年:青少年缺钙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痛,腿软、抽筋,体育课成绩不佳;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3)青壮年:一般情况下,青壮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使他们疏忽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加之该年龄段缺钙又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很容易掩盖病情。当有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痛、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处于非常时期的妇女,缺钙现象较为普遍。不过,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此期缺钙的症状较为熟悉。当她们感觉到牙齿松动;四肢无力、经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痛、关节痛、风湿痛;头晕,并罹患贫血、产前高血压综合征、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时,就应诊断为缺钙。(5)老年人:成年以后,人体就慢慢进入了负钙平衡期,即钙质的吸收减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为钙的流失而造成缺钙现象。他们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瘙痒;脚后跟痛,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当然,是否缺钙,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去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诊断,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

总之,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发育迟缓、骨质疏松症,严重者甚至骨折。此外,缺钙还可导致牙齿脱落、神经痛、外伤后流血不止等。近年已证实缺钙还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症及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因素。

30.导致缺钙的因素有哪些

人类为什么会缺钙呢?国内外学者研究一致指出: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在被缺钙威胁着。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人缺钙呢?(1)膳食含钙不足。(2)某些特殊时期生理需要量大,如生长发育期、怀孕及哺乳期。(3)钙与磷比例不合适。(4)钙剂含量太少。(5)一些患者长期应用激素和服用抗酸制剂治疗胃病,可影响钙的吸收。(6)因各种疾病而活动少,影响钙的吸引。(7)环境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

31.补钙的最佳年龄段应该是什么时候

科学研究证实,一般男性32岁,女性28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到60岁时竟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就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目前除了应用一些激素可减缓钙质的减少外,还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防止骨钙减少。骨的密度是指矿物质的含量,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钙。骨的密度有高有低,因人而异。骨密度高的人,虽同样减少,却因基础好,便可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研究证明,只有在35岁左右这一段时期内补钙,才能使矿物质在骨中含量达到最高值。超过35岁,人整个机体生理功能开始走下坡路。如果在35岁以前至整个青春发育期就注意补钙,才是补钙最佳时期。

32.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补钙

钙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矿物质,人体所需的钙可以从食物中得到,但仍显不足。补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补钙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期、怀孕期的女性钙需要量很大,需要补钙;老年人的激素分泌少,钙利用率低,需要补钙。但某些人缺钙是由于钙的代谢障碍所致,则不宜盲目补钙,以免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补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应合理选择钙剂。钙通常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可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有机钙含量低,对胃刺激性小,吸收较好,可连续服用,但作用缓慢;无机钙含钙高,对胃刺激性大,作用快。临床上常用碳酸钙和磷酸氢钙,它们较易被人体吸收。

第三,正确使用钙剂。钙剂的使用方法有单独给药和与其他药合用,给药方法有口服和静脉点滴。一般采用口服为好。给药剂量应按钙元素含量计算,全国膳食营养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钙仅400毫克左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适宜摄入量(AI):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1200毫克钙,目前的膳食结构很难达到这个指标。需要食补药补双管齐下,平时在饮食中必须注意增加含钙量高的食品或钙制剂。含钙量高的食物有奶类、豆类、干果、绿叶蔬菜、动物骨骼等。奶及奶制品含钙最高,而且人体吸收利用率也高。250克牛奶中钙含量可达250毫克,每日饮用250克鲜牛奶是补钙的理想办法。一般认为,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钙吸收能力较低,单独给予钙剂很难达到良好效果,多合用雌激素、维生素D和二膦酸盐类。补钙时,临睡前应服用1次,以纠正后半夜血液中的低钙状态,防止因低钙反馈刺激甲状旁腺引起骨吸收。需要指出的是,服用钙剂,如超过2.0克/天,容易发生高钙血症,尿钙排出增加。造成肾钙化、肾结石、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

33.补钙有哪些误区

现在在补钙时存在种种误区,如别人说他缺钙,他就去补钙;别人说什么牌子的钙制品好,他就吃什么牌子的,吃了到底是否有效也不得而知,等等。综合起来,有以下十大误区。(1)缺钙不缺钙,上药店一测就知道。——根据临床表现而定。(2)血钙正常就不会缺钙。——人体为了维持血钙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经常在缺钙的情况下“动员”骨钙释放进入血液中,以保持血钙的稳定。因此,即使血钙正常也可能缺钙。(3)别人吃什么钙制品,我也吃什么。——依据个人情况而定。(4)广告越多、价格越贵的产品补钙效果越好。——最好的补钙方法是科学饮食,最好的补钙食品应该是奶制品、豆制品及海产品等,含钙丰富且易于吸收。(5)咀嚼片、口服液比片剂效果好。——似乎嚼过的、液体的更易吸收,这只是你的错觉,其实效果没有多大不同。而咀嚼片及口服液为了保证口感好,所添加的复合剂会更多。一方面你吃进了不少本不需要的东西,一方面也加大了成本。(6)有骨质增生者不可补钙。——很多人认为骨质增生是由于钙太多造成的。其实,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缺钙,因此也应该补钙。(7)吃了钙制品就能达到补钙目的。——并不是吃了钙制品,钙就能被吸收。如果在补钙的同时吃过多含草酸、植酸的食物或含脂肪酸的食物,这些酸就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钙的吸收。(8)到老年时再补钙。——补钙的原则之一是早补,最好是女性35岁、男性40岁左右开始补充钙,可提高钙储量和骨峰值。(9)老年人单纯补钙就能防骨质疏松。——补钙是基本措施,应加用其他骨质疏松治疗药物。(10)补钙越多越好。——每天补钙量最好是500毫克以上,但不是多多益善。每人每日补钙超过2000毫克,将干扰铁、锌、磷吸收。

34.市场上有很多补钙保健品,应该怎样选择

钙代谢异常是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原因,特别是钙摄取不足已经得到广泛重视。钙制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疗效和安全性都较为肯定的药物之一。其使用的钙源主要是碳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等。其中碳酸钙含钙量高、价廉,故在强化食品及钙制剂中使用较多,但由于其需要在酸性溶液中溶解,故不适合胃酸缺乏的患者。柠檬酸钙,虽然其含钙量较低,但比碳酸钙容易溶解,适用于胃酸缺乏的患者使用。磷酸钙,因含有相当数量的磷,不宜用于患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葡萄糖酸钙,是较适合于老年妇女的钙制剂。专家们认为,牡蛎壳制剂中的钙虽然主要是碳酸钙,但这些制品同时含有多种非钙化合物,如锰、铜、铁、锌等,特别是制剂中铝和铅的污染严重。

钙剂的选择原则:①元素钙含量高。②适量的维生素D。③钙源好,安全可靠。④经临床验证的考核,证明效果确实。⑤服用方便,性价比高。其中钙尔奇D为碳酸钙制剂,钙元素含量为600毫克,并且含有125国际单位维生素D,性价比高,是理想的钙制剂。

35.补钙是多多益善吗

成人每人每日补钙超过2000毫克,将影响铁、锌、磷吸收,故补钙不是越多越好。

36.影响钙质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1)年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人钙的吸收能力强,年龄增加,钙的吸收率就下降。婴幼儿可高达50%~60%,儿童青少年30%~40%,成年人20%~30%,中年人10%~20%,60岁以上低于10%。所以从年幼开始,摄入足够的钙,对老年时的骨骼质量,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2)膳食中钙摄入量:与肠钙吸收率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一般来讲,随着膳食中钙摄入量的增加,肠道吸收钙离子的量也相应增加。但是由于肠道吸收的主动转运过程具有饱和性,所以正常人在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5毫克左右钙时,肠道钙离子吸收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当摄入钙量达每日每千克体重10毫克以上时,肠道吸收钙离子的量则增加较缓慢。(3)磷:膳食中磷的存在对钙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因为钙吸收有赖于合理的肠道钙、磷比值,所以适当的磷摄入对钙的吸收非常重要。但是当健康成人摄入磷量超过1克时,磷会与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磷酸钙,阻碍钙离子在肠道的吸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