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在关键点发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3:28:28

点击下载

作者:温姬拉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在关键点发力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在关键点发力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在关键点发力作者:温姬拉排版:红枫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ISBN:9787513923019本书由北京博采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Chapter1 成长就是不停跟自己较劲是什么阻碍你过上想要的生活1

梅子和我感慨“亲戚”的烦恼。

同母亲回乡探亲,亲戚们饭桌上念叨的“成家立业”“工作稳定”“早日成婚”让梅子感觉自身迅速贬值。

他们认为梅子读了大学,应享受比他们更稳定的生活,不必在外奔波,可以做个公务员或者老师,结婚生子,安稳一生。

当年没考上梅子所在大学的某亲戚女儿细妹,做老师包吃住月入5000元,年存款几万,比在外漂泊的梅子好得多。

但梅子自己问起细妹工作的事情,得知她的情况并不圆满。细妹读广告学,想毕业后从事广告文案策划,给房地产、服装品牌、化妆品等写广告,立志成为文案界大牛。毕业时,细妹却发现广告工作工资低,常常加班。父母觉得这样赚钱又慢又辛苦,就鼓动细妹回乡当老师。细妹同意了。

通过远房亲戚的帮助,细妹顺利当上老师。准时上下班和稳定的工资让细妹感到安定。然而一段时间过后,细妹没有了激情。她志不在此。过于平稳的小城生活让细妹觉得无聊,她想重新做回广告行业。

可是比起同龄广告人,她少了一年经验,能否找到工作,她心里没底。她也怕贸然离职伤了那位远房亲戚的情分。父母也坚决反对,怕女儿离职会难以照顾家里,细妹以后的生活也没保障。重重顾虑下,细妹继续留职工作,每月准时给家里寄钱。“还能说什么?比起很多人,我的生活已经很舒适。一说换工作,家族都会群起攻之,说我折腾、矫情,容易轻松的不要,非得走弯路……算了,就这样吧!”

梅子本想鼓励细妹追求理想,听到她的感慨,只好作罢。

是啊,很多人过着的所谓“身不由己”的生活,看着都挺舒适——轻松、容易,不需要太努力。但这份舒适感,是阻碍人们过上理想生活的元凶。它让人们在“还算不错”的生活里,日复一日地消磨,不甘心又不想改变。总以为,理想可以等以后实现。

一切太舒适,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2

梅子在F市某企业做人力资源,月薪不高。刨去日常开销、给父母的家用,每月剩余不足1000元。这让梅子父母心理落差很大,本以为女儿毕业工作就能供车供房,谁知她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梅子当初拒绝回县城教书的决定,被大家视为愚蠢。母亲也批评梅子:只看到现在,一点不为未来打算。

她今年本想趁过年和父母聊聊理想抱负、社会残酷。想想他们之前的态度,只得作罢。

梅子心里也盼望着早点做些成绩出来,她不停鞭策自己。毕业两年,她升了一次职,涨了一次薪,养成了跑步健身的习惯,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并努力朝业余心理咨询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奋进……

她享受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的过程,在F市的小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

可父母只看见女儿工资不高、存款很少,与一些同龄人有差距,感觉面子上挂不住,忽视女儿的努力和进步。

在外奔波的生活可能辛苦一些,劳碌一些,支持少一些。但正是那些不容易,才让人感觉在走上坡路。

梅子说:不能让生命就这样平淡地过了,竭尽所能去变好。

她定下目标:十年内一定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就,让他们看到她的选择,她未来的生活。

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愿意拒绝诱惑,愿意放弃现在的舒适,愿意为之奋斗,是生命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也是很少人能过上理想生活的原因——大多数人做不到。3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很喜欢长跑,数十年坚持每天跑10公里,坚持创作。意志坚定得让人感慨。他在文章《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想偷懒的时候问一问自己,你作为一个小说家,不需要早出晚归挤在满员电车里受罪,也不需要出席无聊的会议,这不是很幸运的事情吗?”

在接受《大方》杂志采访时,对于坚持长跑的原因,他又说:“不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不行,生活太过轻松的话,人就要完蛋了。这也是我每天坚持跑步的理由之一。不想写的时候也要坚持写。”

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区,不把生活过得太容易,是村上春树持续创作佳作的原因。

嗯,生活太过轻松的话,人就要完蛋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很容易就能满足,不愁吃穿,还算体面。然而,这种生活并不等同于“想要的生活”。

想要的生活,往往在物质条件的追求上,伴随着理想追求,有认同感、归属感、价值感的实现,属于较高的精神层次。

现实中,很多人都没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究竟是什么阻碍人们过上想要的生活呢?

答案是:舒适。

德国某作家说:没人愿意放弃现在的舒适换取以后的伟大。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廉价、快捷、容易。

是的,廉价、快捷、容易。

如此轻松舒适,你哪舍得逼自己一把。4

没人愿意走那条更难的路。可是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轻易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快速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廉价。

如果你不愿意下厨,你将永远不会吃得健康;如果你不愿意起床,你将永远无法让美梦成真;如果你不愿意去健身房,你将永远不会有健美身材;如果你不愿意关掉电视,你将永远不会翻开书本阅读。

如果你不愿意走出舒适圈,你将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

做好选择,别怕路途艰难,只顾风雨兼程。怀着美好的期待去变好1

第一次收到小孩满月酒请帖时,我读大二,二十岁。

小孩的妈妈是我的初中同学莲芳。我惊讶于她的邀请,毕竟和她有过一段不愉快的记忆。

初二那年,莲芳和我同班、同宿舍。莲芳是这个乡镇中学里少数长得好、会打扮,拥有MP3和诺基亚手机的女同学。

她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女,却是其他同学眼里自带主角光环的传奇。

她打架,逃课,公开交男朋友,经常夜归或干脆夜不归宿。因为舍长的身份,我时常和她起冲突,却时常败下阵来。

每到周末放假,就有男生骑摩托车来接莲芳。莲芳和其他几个女孩坐在摩托车后大笑着绝尘而去。

与我结伴走回去的女生,在飞扬的尘土里咳嗽着。有人羡慕说:“要是我也有人接,不用走路该多好。”

我说:“不用羡慕她,那是停滞不前的虚张声势。”

初三,学校将班级重新编排。我和莲芳分在不同班,总能听到她逃课被批评处分的消息。中考时,逃课好几天的她被父亲押着来考试。

后来莲芳和男朋友一起去深圳打工,她的校园传说渐渐被淡忘。直到她结婚生子,请我们去喝满月酒。

我没参加,给她寄了一套孩子的衣服。

到场的同学说,莲芳她老公在酒席间闹起了脾气,很不满莲芳邀请那么多老同学,说多摆几桌又多花两千块。

一向泼辣的莲芳在老公的责骂下没有出声,默默流泪。

老同学悄悄在给孩子的红包里加重了分量,希望她老公不要太难为莲芳。

同学们感慨莲芳变化很大,她现在这么没脾气,完全不像当年那个她了。打开她的QQ空间,看她手抱女儿低眉顺眼地笑,我有点心酸。2

摆满月酒是莲芳的第二胎,第一胎生的是女儿,那年莲芳未满19岁,没有满月酒。

三年多过去,她的相册从青春时代洗剪吹式的飞扬跋扈,到一家三口的合照,虽为人母,却稚气未脱,眉目间的泼辣荡然无存。

生下第一个女娃后,莲芳辞职了。他们一家三口在深圳某个城中村的一个单间里住着,老公是工厂工人,她在家带孩子,洗衣做饭,偶尔带孩子逛公园。

她的空间说说从努力赚钱的口号变成了对孩子老公絮絮叨叨的抱怨。

闲时她会上QQ,偶尔找我聊天。

莲芳问我:大学生,忙吗?

我:没有,在搜些期末考试需要的资料。

莲芳:好有学问。

我:恭喜你,都结婚生孩子了。

莲芳:是啊。不过是女儿。

我:男女都一个样。当时没考上高中,怎么不去读技校?

莲芳:不想去。读技校后还不是要出来打工,还不是要找人嫁了?我现在挺好,老公养着,不用工作。不过,还是在学校时好呀,没生活压力。我习惯自由和潇洒,读书不适合我。

莲芳:孩子醒了,我去喂奶。

我:去吧。

我想,即使再回到过去,很多人也是无法改写命运的。很多人或许都和莲芳一样,只想回到那段青春时光再享受多一次放纵,而非改变。

莲芳只想延续青春期的放纵和浪费。放纵之后,把人生一切变好的可能都押在一个男人身上,押在一次婚姻上。自己所有改变的可能,也都被屏蔽掉。

然后,生活给予的回答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谁能拯救一个对生活举手投降的人。

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工作,需要抚养孩子,老公粗鲁,当众嫌弃她——她的生活陷入困境,却无力挣扎,被凌乱和困顿拖着走。

生活的每一步,把“别人”计算得太实在,就容易缺少那点未知的可能性。未知,往往不是失败和痛苦,里边还有希望。放弃选择未知,一开始就是失败。

习惯的力量很大,当你习惯走同样的路,吃同样的饭,见同样的人,那样你会错过另一条路上别样的风景。

过早地习惯放纵和享受,就容易错失努力带来的“生活的控制感”,就容易缺乏对未来的“期待和欲望”。

另一条路或许并不难走,可能是路上的一处拐角,也可能是原来路上的往前两步,为什么不试着走一下呢?3

与莲芳对生活的“实在”态度刚好相反,朋友小A几乎看破红尘。

小A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当柜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点钞票、拉业务,给客户送点小礼品,然后再点钞票。

一年半前她击败上百名竞争对手,获得这个岗位。本该是众人羡慕、薪资丰厚的工作,没想到才一年,她就感觉到生活很无聊,日后几十年一眼看到底,她活得很无力。加上同事间对客户量的竞争,父母对她单身的不理解,她觉得身边的人很冷漠,没有人会帮她,没有人和她交流,她充满了无助感。

她说,有时想想,生活也就是这样了——苦难的、辛酸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她跟我说这话时,感觉像苍老了十几岁。

为什么不自己先去交流呢?为什么不先求助呢?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给自己一点小惊喜呢?

去买一束花,去参加同城的跑步活动;或者只是去书店、咖啡厅待一天;抑或来一场短途旅行。

只要度过这个无望的时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活在这世上,总要有点活下去的欲望。这点欲望可以是变酷、变美,赚很多钱,有个男朋友,有个女朋友;抑或只是下一顿吃什么,明天换什么发型。

如果那件事让你有快乐或期待,就多想想,然后去做。

没有一点变好的欲望,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改变,你也很难做出。

生活,需要在不断地打破和建立平衡中,寻找和建立越来越美好、自信、舒适的自己。没有勤奋的天赋终成过眼烟云1

小叔热爱看书,他读初中那会儿流行小人书,作为金庸迷,他在课上看《射雕英雄传》。

书被缴了,小叔被老师通报家长。

爷爷觉得太丢面子,去到学校把小叔揍一顿,说不再让他读书了。

当兵的父亲回到乡下,跟爷爷说,他负责小叔的学费,爷爷不再过问。

父亲塞给小叔5元钱,说拿去买书吧。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学生来说,5元钱是一笔巨款。那是父亲当兵的津贴。

小叔当时在县级市的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豆腐块文章。父亲认为小叔有读书的天赋,有写作的天赋,他觉得将来家族里可能会出一个文豪。不能因为穷而扼杀掉他的可能性。

小叔终究没有成为文豪,初中毕业他到深圳打工,遇到了婶婶,结婚生子。他从手表制作厂的工人升为钻床师傅,从承包户变成了老板,再没有和写作沾边。

过往看金庸武侠,看《杨家将》《水浒传》,看古龙小说的文学底蕴都变成了小叔寒假回家过年,跟孩子们讲故事的资本。

我很喜欢小叔讲杨家将、讲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比起枯燥的历史课,小叔的讲述多了生动的场景和几分英雄气概。“小叔太厉害了,比我们历史老师厉害。”我对老爸感慨。爸说:“当然,当年你小叔可是发表过文章的,是作家。”

小叔摆摆手:“没什么用,都没坚持。隔壁十三叔的女儿当时可比我笨,可她坚持读书,听说上大学还连续发表文章,人家现在都大学教授啦。我呀,还只是个体户。”

说起这段过往小叔很动容,他吸一口烟:“如果当时坚持写下去,今天或许不同。”

小叔看着我:“听说你也在写文章,也算是文化人了,千万不能骄傲,不要放弃。天赋谁都有一点,但你不去做,不去坚持,到头来,依旧一无是处。”

想起作家严歌苓说过的一句话:有天赋是幸运的,但是,用足够的意志来实现天赋,恐怕是更大的幸运。2

前不久,一个写作了一年的作者要出书了,她叫末末小七。

很惊讶,为什么写一年就能达到出实体书的水准了呢?

原来,在初中时她就开始写作,写日记,写小说,写散文,一年前往某公众号投了一篇稿,反响很好,各“大号”纷纷转载,阅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件事坚定了姑娘写作的决心,从此她在新媒体写作的道路上狂奔。

小七说,她热爱写作,所以一开始写,尽管慢,但是坚持下来,一年前进入新媒体写作也是契机吧。那时她是新手,很多写得多写得好的人走在她前面。

一年过去了,通过每周写两三篇文的坚持,她慢慢超过了一些人,走到了前面。

是不是她比别人有更多时间看书和写作呢?

不是。小七是普通上班族,用业余时间来写作。她经常需要加班,每天工作时长为十几小时,尽管这样,姑娘还是坚持每天晚上11点钟以后写作。

平时乘车,吃饭的零碎时间也被用起来,看到一些现象就多思考,有灵感就迅速记下来。因为文章质量高,就有编辑来约她出书了。

看起来顺风顺水,实则也是一路战斗: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码字,拒绝很多社交,几个月不出去逛街,节假日就连续两三天对着电脑写作。

她跟我们说,她相信热爱和坚持的力量,笨一点慢一点没关系,能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之前,我以为她可能是一个比我们有天赋的姑娘,所以写作不仅高产,而且涵盖范围广。了解了她的经历之后,我不禁感叹:原来,所谓天赋不过是热爱加坚持。

小七现在的作品都是她七八年来每天稳扎稳打的阅读和写作累积起来的。一边咬牙前进,一边抵达。

那些一开始跑在前面,现在却杳无音信的人呀,你们放弃了吗?会否在某个夜里想起自己拥有天赋的时刻?

西谚有云:每个人生来都是天才,但大多数人只把天资保留了几分钟。

这或许是大部分人一生庸碌的原因。3

一个作者曾说过:要在一个行业里赚取利润,就必须做到前20%,而那20%的人都是因为不断地输出而被记住,被赋予价值。

我们能记住的演员,能记住的歌手,所崇拜的作者都是因为他们不断地更新作品。

20世纪被人称作“天才歌手”的邓丽君,如今的KTV里很多她的歌曲都是热门歌曲,去世至今受到无数歌迷的推崇与怀念,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极大的影响。

她一共出了21张专辑,有444首歌曲,出道的29年里,唱过2000多首歌,涵盖国语、闽南语、日语、印尼语、英语、粤语、意大利语等各语种。

刘德华能红几十年,是因为几十年里他的影视作品一直不断,从1982年出道至今,共参演过100多部作品,几乎每年参演三四部电影。

歌手陈奕迅,1995年出道至今,唱过2547首单曲,自己的歌曲有300多首,专辑有31张,平均每年出14首歌曲。

我喜欢的作家严歌苓从1979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共创作22部长篇小说,24部中短篇小说(其中的英语版本多是她个人再创作,而不是翻译),还有其他无数剧本和散文……平均每年三四部作品。

他们有天赋吗?当然有。能红一时的演员,能一时受热捧的作者,他们都有天赋。

可他们的天赋不会永远都有,被记住的拥有天赋者都是勤奋的结果。

那些能在行业内有地位、有影响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用勤奋打磨天赋,把天资延续了数十年。

那些没有勤奋的天赋终会成过眼烟云,一无是处。4

那么如何把自己的天赋延续下去呢?

宋朝的王安石就在《伤仲永》中提到过:金溪一个叫方仲永的人,5岁就能写字能题词,写的文章有文采有道理,被认为是天才。于是父亲带他四处拜访求利,不让他学习。在仲永20岁时,终于“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认为,仲永的天赋比一般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我把后天教育理解为在行业里的持续知识积累和刻意练习。

这个道理放到今天依然适用。

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变化太快,“终身学习”和“刻意练习”的理念随之兴起。终身学习是把学习时间拉长到一辈子,目的是适应社会的变化。刻意练习是指人们为了习得一项技能,有意识地反复持续地练习。“刻意练习”和“终身学习”是可操作的,也是把天赋延续下去的手段。

正如天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说:如果人们知道我是多么努力地工作换来了我的成就,似乎也就没什么了不起了。5

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到一个观点: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

意思是: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天才,天才歌手也好,天才作家也罢,都需要练习一万小时才能达到行业内的天才级技能。

书里提到一个案例:

一家鞋厂的工人雷·赖蒙堂,在他22岁那年突然想做一名歌手兼作曲家。赖蒙堂没有接触过多少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没有钱,于是他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学习方法:买回了数十盘唱片专辑,有斯蒂芬·斯蒂尔斯、奥蒂斯·雷丁、艾尔·格林……

然后他闭关练习了两年。每天他都花几个小时练习跟唱。

赖蒙堂说:“我知道自己唱得不对,就一遍又一遍地唱,喉咙一直是哑的。我练了很久,终于知道了怎么用腹部唱歌。”

8年后,赖蒙堂的第一张专辑卖了近50万张。《滚石》杂志评价说:他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教堂里的赞美诗,而听众则误认为是奥蒂斯·雷丁和艾尔·格林的声音。

人们都认为赖蒙堂的声音得天独厚,很有天赋,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那是坚持练习的结果。

一万小时练习法则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

所以,一个技能,你每天练习2小时,那么你就需要近14年才达到世界级水准。

如果你每天练习3小时,需要近10年,才能达到世界级水准,无论你是谁。

这样听起来有点残酷,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尽管你很平凡,你的天赋也不突出,只有一点写作的才华,只有一点歌唱的天赋;但只要持续刻意练习,有耐心,有自我管理的好办法,以一万小时的长度去练习,定能成才。

世上没有那么多幸运儿,没有那么多天才,所谓天才也不过是勤奋的天赋者。别因为想“定下来”而搁浅生活1

当卖保险的L小姐跟我说:“怎么办?一个同龄好友开上宝马了,我却还在为几千块的单子奔波。”“你的朋友还有我呀。一个人的收入水平,约等于周围朋友的平均收入。对不起,拖你后腿了。”

L小姐白我一眼,叹口气。我白回去,叹两口气。“25岁,住阳光房,月收入时常过万,有男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不能满足呀!我妈还在生病住院,家里还在建房子,男友的社保没满三年,不能买房。我还没存够钱买车……”“那你究竟要干吗?”“我要努力存钱买车,有车就方便回去看妈妈了,买车后就和男友一起买房,然后腾出时间去旅游。”

我听明白了。买车是大目标,要实现它后,现在的生活和此后的计划才能实现。“那你现在不能回去看妈妈吗?家里建房不能迟一点吗?”

L小姐沉默一阵后,她说没办法,生活艰难,现在要赶紧打电话,为大单子做准备。

她把买车作为一切其他事情进行的前提,她设置好目标,制订计划,确保一击即中,不能忍受任何不确定。她想及早定下一件事,定下来什么时候买车,定下一份工作,定下来和谁在一起,定下来在哪儿买房……

当一切定下来,她才能松一口气,用剩余生命做其他事。

买车这个动力起源变成了L小姐的枷锁,把她拴在一个地方,哪儿也去不了,什么都要让步。她忘了,一切都在变,“定下来”需要时间。有目标是好事,但以未得到的东西搁置现有的生活不是好事。

2个月后,因为L小姐母亲需要动手术,她请了半个月的假回家陪母亲。

再相聚时,我们在地铁口旁吃水果。

L小姐的家人选择了保守治疗,母亲住院会是长期状态。

回家看望母亲的半个月里,L小姐也在家里接一些单子,并没有耽误工作。

现在的她,不再急着“定下来”了,她说:“虽然还没存够钱买车,但能照顾母亲,又不耽误工作,挺知足的。客户也会成长,目前单子金额虽然不大,但经营好这些关系,总会有收获。”

我从这些话中,感受到了L小姐心态的变化。2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有很多才做一两年就月薪过万、年薪几十万的职场能手;有很多90后创业成功,融资几轮,身家千万甚至上亿的神话。

那么多传奇,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每天焦虑,每天为焦虑而焦虑。这也是之前L小姐想“定下来”的原因。

此前联合国官方微博给“青年”定义的年龄是15岁到24岁的群体。也就是说,1992年出生的人已经被划分到中年人行列了。从这个层面来说,L遭遇的是“中年危机”。

一切悬而未决,这让人恐慌。但人们忘了,大部分的职场状态,都是缓慢地曲线上升。多数人都会度过平凡的一生。

那些庸庸碌碌的“赶”,毫无头绪的“忙”,自认为感天动地的“努力”,不过是对现有生活的搁置。这跟“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以及“低品质的勤奋者”一个道理。

刘瑜在《被搁置的生活》里写过一个关于“写博士论文”的故事。

她的博士论文写了三年,在家、在咖啡馆、在公园之间晃悠,然后不辞辛苦跟人宣称在“赶论文”。

她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上面列举着“写完论文以后”要做的事情,包括:尽情地看恐怖推理小说;一周去看两场话剧;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去旅行,住上两个月……

她把“兴趣”“爱好”“愿望”“梦想”,或者说,“生活”本身,都给推迟到了“论文完成之后”。

刘瑜总结为:虚假忙碌和搁置生活。

这样虚假充盈的生活总在另一场“定下来”以前。3

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讲述了一个乡下女孩绫到东京工作奋斗的故事。

从20岁到40岁,20年的奋斗时光,绫经历过几段恋情,几次工作变动,一次婚姻。最后,她在东京郊区买了一套二手公寓,跟相伴多年的男闺蜜在一起了。

这是美好结局吗?

不,不是,该剧的最终章标题应为《贪婪的女人最后会通关吗?》。

直到剧情结束,绫的生活也没有安定下来。

她挽着男友的手在郊区散步,对面走来一对牵着贵妇狗的情侣,女人穿着红色皮毛的外衣,挽着高大帅气的男友。绫看在眼里,把女人想象成了自己的模样。

40岁的绫对着镜头说:一起加油吧!一步接着一步。因为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这开放式的结局与打问号的标题相对应。

其实,不到死的那一刻,哪有什么尘埃落定,哪有什么结局。

每一个阶段都逃不了欲望和迷茫。

只不过是每一步有每一步的风景。

40岁的绫在物质方面充盈,感情关系稳定,尚且需要一步一步去加油。

你又何必去等待一场“定下来”?

真正喜欢的,难以轻易得到。

这是去尝试和奋斗的理由。4

去年同学的婚礼上,朋友Chan跟我说,等我工作安定下来,找到男朋友,就去旅行,就去各个城市的图书馆和咖啡厅看看,享受生活。

果然,如我所担心的一样。

Chan工作一直没转正。男朋友也一直没见到。制订的旅行计划也一直搁置着。

上个月,她来到我的城市。我们一起爬山,举杯相庆。酒后吐真言,正当我想劝Chan去旅行时,她跟我说:“没有男朋友的旅行也很爽呀。”

原来看我不是目的,这是她的旅行呀……

Chan朝我笑了。

Chan有一份正职,后来她把客串的婚礼主持变成了副业。因为平时看书多,有内涵,又风趣幽默,几次主持下来,迅速积攒口碑。

婚礼主持业务和价格都往上升。“工作和找男朋友是为了金钱和安全感,现在通过婚礼主持实现了,也没必要等这两个定下来再去旅行了。耽误生活!”

一切还没“定下来”,你就必须摸索前进。悬而未决,在这个快速变化和多元的时代是常态。作家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如是写道:“如果你学不会享受这种不确定感,不懂得在其中获得点乐子,这时代真的会要了你的老命。”

不确定,也是美好的,需要享受。要知道,感情最美好的状态,是暧昧。一切模糊未清,一切还未昭明,一切心照不宣,一切蠢蠢欲动,一切生机勃勃。一场偶像剧,男女主角还在恋爱,有点猜忌,男配女配在作怪,关系还未明朗,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一旦确定关系,故事也快到尾声了。

如同打一场游戏,不清楚对方实力,全力去抗衡才有意思。

你不必等待一场“定下来”。

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所抵达,就已经够了。5

罗振宇说:“你奔着一个目标去行动,这个目标未必能达到,但是一定有意外收获。”

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主角,还是平淡无奇的配角,需要自己去寻找。

要不要创业?要不要换工作?要不要一毕业就结婚?要不要早起?要不要请假?要不要减肥?要不要去看这场电影?要不要退票?

人生何处不为难。

该享受的生活,想做的事不能推到“等我XX定下来”以后,因为你很可能等不到。

不能因为没目标搁置生活,更不能因为有目标搁置生活。

真人秀节目《奇葩大会》上,蜜芽CEO刘楠说:“其实创业对我来讲,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想生活在一个自己想生活的世界里,但是等不及别人来,所以我就自己去做这个世界。”《东邪西毒》里,剑客洪七说:“谁说不可以带着老婆闯荡江湖,事在人为。”

嗯,去做一个世界,嗯,事在人为。

不管是探望亲人、稳定工作、实现爱情,还是创业、旅行,甚至看完一部电视剧……你如果不去做,一直等待,都很难实现。

未达到的目标不该成为耽搁生活的借口。

嗯,别去等待一场“定下来”,也别指望什么“定下来”。

一步接一步,去尝试和创造吧。接受自己去改变,胖子也能有春天1

一个20岁的肥胖女孩在Quora上讲述了自己灰暗的人生经历。

她提了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完全改变我的人生?

胖女孩说,她13岁就立志减肥,拿奖学金,到其他地方学习。但目前为止,她一点也没做到。一年年的肥胖使得她脊椎变形。

11岁时父亲就带她去看营养医师,她开始节食,但是她总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放弃。

这种状态持续了7年,而她深陷困境,无法抽身。她自知以她的知识水平无法获得奖学金和实习机会,连她自己都不会雇佣自己。

她意识到自己的脆弱与缺点:自私,懒惰,嫉妒别人的成功,固执,过多的自我关注,年复一年为自己没改变而绝望。

她憎恨自己如今的生活。

她每个月需要面对三次艰难的测试,而且她无时无刻不在狂吃,能做的就是无所事事看两季电视节目。她基本每隔五六天才出去一次,但却对朋友撒谎说不在家,这样就可以一直看电视和吃零食,她本人也总是感到愤怒。

女孩在故事后面写道:请告诉,我怎样才能修复自己?怎样才能完全改变?怎样才能减肥?怎样做一个更好的学生去往其他地区学习?我知道怎么去做,可是就是找不到动力,请不要只是告诉我“去寻求帮助”。2

看到这个提问,我想到在日本留学的高中同学樱。她也曾有这般灰暗的经历。

樱患过小儿麻痹症,腿部肌肉萎缩,很难再生长,所以走路时也会一瘸一拐。因为这个病,樱的双腿非常细瘦,总有种撑不住上半身,随时摔倒的感觉。

樱自卑,没什么朋友,她把大部分对生活的喜爱寄托在吃上面。

她喜爱一切油炸食品,校门口的小吃摊前和零食店里常有她的身影。她不喜说话,与人见面不打招呼,拎着零食就往宿舍走。

饭点时间她也不吃正餐,在宿舍的床铺摆上自己的书桌,吃零食。

因这个习惯,本来不瘦的樱变得更胖了。当时她162厘米的身高,体重140斤。因为双腿不会长肉,肉都长在了上半身,整个人看起来像150多斤。所有的体育课和活动课樱都会请假。

高二下学期一次体检,樱的体检表上的病症多了肥胖、高血压两项。她的家人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樱死活不肯,她跟班主任请求,一定好好努力,提升成绩。

后来得知,她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并不是打算让她休学一年,而是让她去深圳打工补贴家里,供弟妹上学。家人觉得在她身上付出太多,而她的病痛却越来越多,像无底洞。不如去打工,瘦下来还能少点病痛,帮补家计。

到了高二下半学期,樱拼命地学习。体育课和活动课全都拿来做模拟题,下完晚自习也坚持在教室学到晚上10点钟,直到楼管提醒关灯回宿舍。

高三上半学期,她的成绩由垫底慢慢提升,变成班里中上水平。

她慢慢戒掉油炸食品,在晚自习后在校园操场走几圈出出汗,把体重降下来。

终于在高三毕业时,她的体重降为110多斤,也考取了不错的成绩。

樱报了一所离家很远的211高校。3

高三时,班主任让我们在桌子旁贴上自己的座右铭,鼓励备考疲惫的自己。

樱当时坐我旁边,她的座右铭是:你的问题在于你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那时并不知道这是杨绛先生的名言,只觉得特别。

大学时,樱时常在QQ空间里更新动态,多数是读了什么书,附上一些书籍的名言,以及对某个问题的思考。

大四毕业时,樱参加了本校研究生考试,顺利通过。去年樱拿到去日本做交换生的机会。她很开心地在群里分享在日本做代购的新鲜感,以及为找到“日剧跑”的原因兴奋不已:日本地铁太贵,几站路的车费差不多要30元人民币,打车也是,计费表跳得比心脏还快……

于是,快步疾走成了她的日常状态,顺便瘦到102斤……

樱这么总结:如果你没有动力去变好,那一定是因为不够悲惨。

当时她发狠读书是出于对工厂的害怕,想到日后要拖着肥胖的身躯陷入日复一日的机械化劳作里,她就感到深深的绝望。因这份绝望,因对这份绝望的恐惧,樱抱着“再不读书,就永无出路”的想法,试着去努力走几步。

那“努力的几步”是有用的,她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里,她上进的力量由对现实的恐惧变成发自内心想变好的欲望。

然后,樱成了今天的樱。

樱的状态就是开头那个肥胖女孩想要变成的样子——用一年时间改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去其他地方上学。

樱的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并不如女孩所期待的用一两年时间。但是没有开始那一年的努力,也无法够到今天这个可以行走异国他乡、健康自信的自己。

改变的动力来自哪里?

最初改变的动力来自内心的绝望,对绝望的恐惧,对恐惧摆脱的念想,那是“不想”的力量,逼迫着樱一步步在操场上走,一题题在模拟卷里思考。

越到后来,樱对未来越有期待,越有自己的计划和步骤,考研,留学的一步步实现,源自“想要”的力量。4

针对肥胖女孩的问题。Quora上另一个23岁的印度男孩用自身经历进行回答,点赞极高。

男孩放了一个戴眼镜呆呆的大胖子照片——17岁的男孩220多磅。

他胖,但他有梦想,他想做天文学家,想环游世界,想到其他国家读名校……

但他有阅读障碍,他的阅读速度是常人的三分之一,所以在学习课程时,他要花别人三倍多的精力才能完成。

尽管很努力,但男孩成绩还是很差,所以一年后,他暂时放弃天文学家这个梦想。

18岁时,男孩选择了修习计算机和电子通信工程,因为这个专业读起来不难,学费也便宜,而且好找到工作。

毕业后,男孩一边做工程师,一边跑步,一边坚持学习天文知识。

就这么坚持两年,奇迹发生了,男孩申请的几所美国名校录取了他。

他获得全额奖学金入读。

后来因为跑步,他爱上了马拉松,用一年时间参加伦敦、纽约等各大城市的国际马拉松。

220多磅的他减重到150多磅,成了阳光健康高学历的帅小伙。

如今男孩依旧做着工程师的工作,不过他变成了高级工程师,收入不菲。

而天文学呢,是他目前修习的专业,他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对喜欢的领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算实现了梦想。

他说,这几年,他算是从穷胖庸碌的人生低谷中逆袭成功。

因为亲身经历过辛苦,他明白一个胖子要走出人生低谷不容易。因为他们需要拖着笨重的身躯多做一项任务:减肥。这会耗去极大精力。

但是胖子要走出人生低谷也很容易,只有两项:健身和读书。只要去做一定有所改变。

肥胖女孩的提问后面,男孩附上这么一段话:

当我处于低谷,感觉无望时,我就告诉自己我有两个选择:

一是保持原样,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感到悲哀。

二是接受现在的自己,为自己和家人去努力工作,去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光明的未来。

我选择了后者。

我知道,如果你今天开始,你可能不会立刻看到效果,但是,真正的进步都需要时间来见证。

嗯,接受现在的自己,从现在起去改变,去追求一个美好未来。

时间会见证你的进步。

你总会走出人生低谷。5

最后,为准备走出人生低谷的胖子们附上健康减肥小贴士。

六不要:

1.不要依赖过度节食,容易放弃和反弹。

2.不要指望药物减肥,对身体功能会有所损害。

3.不要在减肥期破罐子破摔,减肥期间如果某次控制不住吃了东西,不要立刻放弃,暴饮暴食。应及时止损,吃了就吃了,当作没事发生,继续坚持减肥。

4.不要吃油炸食品和含糖量高的食物。

5.不要抠喉,对胃和食道不好,而且容易出现间歇性暴食症或厌食症。

6.不要指望减肥立即见效,多一些耐心,需要时间达成的健康身材才会持久。

六要:

1.要接受现在的自己,你很胖,但是要相信你一定会变好。

2.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鸡蛋和鸡肉等纤维高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吃淀粉过高等容易囤积脂肪的食物。实在忍不住吃零嘴,一定要选热量低的,例如杏仁、腰果等坚果,或话梅、纤维饼等食物。

3.要先找寻一个比较容易做到和轻松的减肥方式,喜欢跑步的可以参加跑步团体的活动,喜欢跳舞的可以选择跳舞,让运动成为兴趣和寄托。坚持“三分练,七分吃”,例如每天运动10分钟,每顿吃8分饱,为做到奖励自己,买喜欢的衣鞋等,维持动力。

4.要锻炼,最初减肥可以去健身房,或者约同伴一起并制订计划和行动,这样更有动力。健身房的课程和教练、环境等都让你有燃脂欲望,也容易养成健身的习惯。

5.要多喝热水。一是促进血液循环,进行新陈代谢;二是饭前一杯热水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食欲。

6.要坚持!要坚持!要坚持!减肥是场持久战,做到六不要后,你会慢慢瘦下来。体会到健康身体的好处后,就不容易胖回去。通过耐心达成的减肥,会让你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细胞发生改变,并维持下来。关起回首过去那扇门,大步往前走1

美国青春喜剧电影《重返十七岁》有一幕很让人动容——重返17岁的男主角Mike在操场上搂着刚失恋的女儿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任何伤心事都感觉像是世界末日。其实不是末日,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句话,耐人寻味。

20年前,Mike希望通过一次篮球赛获得奖学金进入大学,比赛前女友告诉他:我怀孕了。他果断放弃比赛,选择和她结婚。

20年后,儿女成双。Mike经历中年危机——儿女叛逆、职场失意、婚姻岌岌可危,他对生活充满了抱怨,觉得自己选错了。他把所有的罪责推到妻子Scarlet身上,他总想当年要是拿了奖学金上大学……

前来挽回欲离婚的妻子时他们发生了争吵,他理直气壮:可是我娶了你。

他想,如果重返17岁,做一次不同选择,人生或许不同。

一次回校,化身清洁工的灵魂导师帮Mike重返了17岁。

于是,他回到高中就读,帮助女儿认清渣男友,帮助儿子反霸凌和进入篮球队。可是,他无法阻止妻子Scarlet把离婚提上诉讼日程。

电影最后,Mike又获得一次拿奖学金上大学的机会,需要面对和20年前一样的选择。可是看到中年Scarlet走到球场外,他还是做了和当年一样的选择:扔下篮球,跑去追妻子……

Mike回到17岁,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可他还是没有改变过去。

有人说,当你问一个人,做这个好不好?买这个行不行?其实你内心早有选择,只不过想多一些外力的支持。

正如面临选A选B的难题时,你抛一枚硬币。当硬币抛向空中,你内心默念,正面吧!

早有决断,只是需要通过仪式给自己肯定的力量,以便将来后悔时,可以不用担全责。

许多时候,回忆往事,以为当年的选择是错误的,然而我们有机会重选一次,选择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只有你知道,当时的自己最看重什么,又怎么会错呢?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说:

人类最大的幻想是那些“未曾度过的人生”——那些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或者本来可以拥有,却出于种种原因错过的人生。2

说到人生的选择难题,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给人很多启发。书里讲述了五个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年轻人,不知如何取舍,向浪矢杂货店写信求助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叫克郎,他立志成为歌手。

读大学的他为了音乐梦想不惜休学,然而追梦路上处处碰壁。在家乡的父亲因身体不好,所开鱼店需要他继承。克郎夹在“追求梦想”和“接受现实”两个选择之间不知如何抉择。

他写信给浪矢杂货店求助,却被告知“继承鱼店”,他很愤怒。最终他还是决定去往东京,追寻音乐梦。

杂货店主仿如早已知晓他决心一般,回了他第三封信,告诉他:

你在音乐这条路上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

有人会因为你的乐曲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一定会流传下来。

请你务必相信这件事到最后,直到最后的最后,都要相信这件事。

许多年里,克郎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往唱片公司寄录音带,做各种街头演出,还是无人挖掘,寂寂无闻。

一次他前往孤儿院进行慰问演出,孤僻的女孩小芹唯独喜欢他创作的歌曲《重生》。

后来,孤儿院发生火灾,克郎救了女孩的弟弟——以生命的代价。

他的歌曲《重生》成了小芹——后来的稀世天才女歌手每次演唱会落幕的必唱歌曲。

临死前,克郎回想起那封信的内容,他一直相信着。

东野圭吾先生在回顾写作过程时,他说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克郎不知道,那些信不是浪矢老爷爷写的,而是未来的几个知晓他结局的少年写的。

他的勇气和坚持,没有换来功成名就。甚至到人生最后,他还在问:老爸,这样算不算留下了足迹?虽然我打了一场败仗。

哪有什么败仗可言呢?

没有他的坚持,就不会有《重生》,也不会有稀世天才女歌手的诞生,后来那几个未来少年也不会熟悉他的歌曲和故事。

只是,他看不到了。3“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想过的问题。然而,究竟该怎么做呢?怎么做,才不会错?怎么做,人生才能往更好的方向走去?怎么做,才能不留后悔和遗憾?

Mike如果选择打完篮球赛,拿到奖学金上大学,他或许会遇到更好的妻子,过上不同的生活。

但即便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他还是选择走向Scarlet。

克郎当时选择继承鱼店,或许会平静而安全地活下去。但他无法向梦想妥协。未来的力量,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只好鼓励他坚持走好自己选择的人生。

电影《牛仔裤的夏天》里那个患上白血病的12岁早熟女孩,她一直乐观面对生活,做想做的事,结识想认识的人,现实生活快乐简单。临终前,她说:我很害怕,害怕在那个世界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了。

我想,大部分人内心恐惧的,都是怕找不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吧。

那些做出选择的人,无非是下定决心自己站在哪个位置了。

Mike放不下爱情、儿女、家庭,克郎放不下音乐、梦想。所以他们选择舍弃一些东西,获得自己渴望的。

人们常说:天黑路滑,社会复杂,人心叵测,江湖险恶。

这个社会上有坏人,有好人,有蠢人,有聪明人,有懒人,有勤奋的人。懒一点的可以做跑堂、配角,勤奋一点的可以做名角、主角。各有各的位置,各安天命。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人生智慧。

心理学上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生活走向,做出的选择,是由当时很多的人生羁绊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心情愫影响的,还与你的性格、心之所想有关。

这就是“回到过去”和“未来的力量”都改变不了你当时的选择的原因。

所以说,不存在“未曾度过的人生”,因为你根本不会做出另一个选择。4

那么,是否我们的生活从选择那一刻起就定了呢?

是否位置总是一成不变?

是否就该在自认为糟糕的位置上混吃等死呢?

Mike再次扔下球,向Scarlet追去的时候,他变回中年的样子,重新获得Scarlet对他爱的信心,阻止了婚姻破裂。

后来他成了高中的篮球教练,摆脱了销售壮阳药业绩良好却无法晋升的窘境。

克郎虽然在音乐道路上一直无法成功,却如信里所说,有人因为他的乐曲得到救赎。

可那是别人的人生,那么迷茫的我们,该怎么衡量?该怎么评判?在那么艰难的时刻,该如何相信未来会变好?

Mike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任何伤心事都感觉像是世界末日。其实不是末日,一切才刚刚开始。

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说:“挫折”未必是坏事,它开辟了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

如果你能学会等待,将对挫折的沉思本身当成一种乐趣,也许能从中发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只有在对挫折的接受与省察中,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满足,而不是暂时的替代性满足。

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里写道: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换一个角度想,Mike危机四伏的生活重新有转机时,是因为他一直想要努力地改变,想帮助儿女,想重新获得妻子的爱与信任,想重新抓住自己对篮球的热爱。

克郎的音乐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他一直努力,一直坚持,一直相信,哪怕有人说他没有天分,哪怕各种选秀他也无法展露光芒,他依旧积极地向人群带去自己创作的音乐。

期望什么,终会得到什么。

这句话在揭示过去,也在昭示未来。

既然不存在“未曾度过的人生”,既然做了选择,那就埋头苦干,莫问前程,不要后悔,不留遗憾。

关起回首过去那扇门,大步往前走吧!“穷”,也要去“好好生活”1

等我有钱,我就去旅行。

等我有钱,我就去留学。

等我有钱,我就去追她。

等我有钱,就休假去享受生活。

……

人们善于等待,把旅行、深造、爱情、生活,都放在“有钱”以后。

人们认为“没钱”是问题的根源,“穷”是一切的阻碍。

为什么总把勇气的问题看作金钱的问题?《奇葩说》曾辩论过:“穷游值不值得骄傲?”“穷游”,顾名思义,没有钱但去旅游。

穷游的群体大多是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还在求学或刚进入职场,他们财富很少,他们精力充沛,野心很多,想走很多路,看到更宽广的世界,于是鼓起勇气,背着行囊上路。他们没“钱”,但凭借自己的努力,看到更多风景。这不值得炫耀,却是成长路上最好的礼物。

那是那一群年轻群体对自己的褒奖。

蔡康永说:一个16岁的人进罗浮宫,去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跟66岁时,再走进去看,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你错过那个时间点,这件事情就不那么感人了,亚马孙河的星空我也看到了,可我错过了最想看到的那个年纪,那个年纪回不来了。“穷游”当然值得骄傲,你很勇敢,你迈出第一步,你没错过那个年纪该有的生活。

虽然当下“穷”,但总会慢慢“游”出去。

不管你占有多少财富,在大好的当下,请别放弃“好好生活”的权利。2

我在广州一家小公司工作。

在这大城市里,大部分同事连工薪阶层都算不上。

说句实话就是:有点穷。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我们活得很开心。

珊瑚常说:我们活得多努力,多认真呀!

嗯,珊瑚,1995年生人,公司年龄最小的一个。她有两个爱好:吃和动漫。

她会提前在淘宝订好原材料,在周末做各种食物:冰皮月饼、蛋挞、奶茶……

她喜欢动漫,就在下班后参加相关活动,提前订好动漫音乐会门票……

这些小事不一定都有美好结果,但每一件都振奋人心,让她在沮丧和痛苦面前,能多走一步。

安小姐和丈夫都是很忙的上班族,给女儿报了三个兴趣班,花去了工资的大部分,但每月都有一次外出聚餐,户外活动未曾少过。

婆婆不理解,何必那么严格,没时间没钱待在家里就好。

孩子的笑脸让安小姐觉得,她无法用任何借口不陪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

乐小姐很喜欢舞蹈,花一个月的工资报名舞蹈班,吃了两个月“土”,还了两个月债。这家伙的身材和气色在半个月后好了很多,上班精神奕奕,效率奇高,有空就笑嘻嘻说段子。这份自信和愉悦感染着我们。

工作忙吗?当然。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仅一天休假。此外,每个月有三四个活动需要加班。

但上班、加班、没钱,都不能成为我们搁置兴趣、爱好的借口。

生活就是花费时间的方式。珍重地对待时间,才是最昂贵的消费。3

马云成为首富后,做过演讲《拥抱改变》。

他说:“很多年轻人都这样,前一晚睡觉前,脑海里很多想法和创新,感觉马上就能改变生活甚至改变世界。但是第二天醒来,他会忘得一干二净,就算记得也不去想起,依旧朝九晚六上下班,没有任何改变。”

嗯,大部分人没改变的原因是“没钱”“没底气”,他们需要维持生计的薪水,所以选择做一份不得不做的工作,把梦想、想法、好生活、兴趣暂时搁置。

但是马云又说:Don't worry about the money.Money follow the people and people follow dreams.(不用担心钱,钱跟随人们,人们追寻梦想。)

现在有很多“斜杠青年”,他们有多重身份:人事专员兼职瑜伽教练,财务部职员兼职英语老师,银行职员兼职酒吧驻唱……

他们是我见过最认真生活的一群人——从不搁置梦想,不曾敷衍生活。

一份工资不够,就做两份;本职工作不是梦想,就在下班后做点喜欢的事情;他们不曾把想法和创意放在未来,他们立即行动。

执行力就是竞争力,就是梦想的动力。

他们这么折腾,这么努力,这么认真地对待生活,又怎么会一直“穷”呢?

他们在追寻梦想,财富在追寻他们。4

上司跟我说:“懒人”才会“没钱”,勤快的人,总能在各种打拼摸索中找到出口。

如果你一直把“没钱”当作借口,不去努力,不去改变,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没钱”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它不能是你原地踏步,敷衍生活的挡箭牌。

我最终没去澳大利亚,买了一个电饭锅和一台Kindle——自己做饭,坚持阅读,尝试摆脱下班躺着叫外卖,周末看剧吃零食的庸碌。

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制订出国旅行的计划并执行,走出舒适圈,见识别国文化风俗,吃当地菜,闲暇时看书,和异国陌生人交流,认识几个有趣的人。

直到所见所闻变成文章,变成路途艰难时得以前行的力量,才发现,“没钱”是最廉价的借口。

我曾想过寻找生活的捷径,怎样生活才能不走歪路,比较准确?

哪有答案!根本不存在“正确”的人生,过程就是奖励。

你追逐自己想要的,你认真对待生活,你珍重地花费时间,你活出更好的自己,就是对人生最好的奖励。

所以,别敷衍,每一天都是塑造“自己”的过程。

你也一样,别怕为时已晚,别怕人生苦短,过一天就得有一天的乐趣,别把“没钱”,当作敷衍生活的挡箭牌。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不必太焦虑,没有不会好转的事物1

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提到一个案例:

在2006年时,凑够40万首付的古典打算买房,一个朋友跟古典说:你准备好了吗?如果你买了房子,这一辈子基本上就定下来了。你的房子会驱使你找人结婚、生子……因为那就是在房子里面该干的事情。

当然,那其实很好。

过早购房的人(此处不包括土豪):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一套房子吗?这正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之墙”。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发展最快的时光。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看看,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中国香港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人都是租房。我们凭什么要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

而且还要为之出卖我们的发展与梦想?

国内房产业大佬王石说:“对于那些事业还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以上内容和观点,我重复看了几遍,这几天都在思考。

不得不说,这让我动摇了“尽早买房”这堵“思维的墙”。类推,以买房获得生存安全感,以伴侣获得爱情安全感,以追求牢靠关系获得关系安全感可能都是我的认知误区。

没有谁少了谁活不下去。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不断前进的动力。2

最近有些忙,但思维很清晰。

早上起来听雨声,听树上的鸟叫声。午睡醒来上班,躲在雨伞下看阳光,穿越人群,感受人流的气息。

嗯,我能感觉到时间的变幻与流动。

生活该是什么样子?《普罗旺斯的夏天》里有一句台词:“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哥哥阿德里安、姐姐蕾雅和小西奥被外婆带到普罗旺斯的乡下过暑假,他们遭遇了怪老头——外公保罗。

因为母亲和外公保罗有矛盾,哥哥姐姐一直对外公和乡下的生活方式很不满,也出现过不少矛盾。

但在这个夏天的最后,保罗和孩子们的感情已经越来越深。当阿德里安邀请保罗去巴黎时,他说:“在巴黎的人都说‘这个城市太棒了,我都看不到时间是怎么过去的’,但我看得到时间变幻,我看得到时间是如何流逝的,早上,晨光微蓝;大中午,夜晚的阿尔卑斯山,天空如丝绸一般。在巴黎,早上吃饭,晚上睡觉,什么都看不到,我管这叫被愚弄的生活。”

孩子是敏感的,6岁的小西奥是聋哑人。但他在无声的世界中,观察到普罗旺斯的夏天里面,阳光和西北风的美。

这一点,大概也是他和外公保罗感情好的原因。

嗯,能感受到时光的变化,我很满足。3《普罗旺斯的夏天》是一部很好的治愈系影片。

一群老头老太太在田野旁弹唱,他们诉说着往事,追忆过去的苦难,外婆轻轻说了一句:“我没见过不会好转的事物。”

是的,一切都会好转。

小时烧火,一直没有火苗,急得我快哭了,一旁的外婆对我说:“火要空心,人要良心。”

从灶里抽出两根柴,随便扒拉一下,里面的柴火就噼里啪啦烧了起来。

外婆真是神奇而有魔力,她教的这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哪怕是遭遇了不好的人,不好的事,不好的对待,我都会想一想这句话。

一些人常抱怨说,是不是我做事的方法不对?是不是我想法太坏,不够善良?

如果你能从自己身上找到部分原因,那么就找到可靠的方法了。

外婆的这句话也教育了几个孩子,母亲性格里天生的乐观,有一部分源自外婆。所以母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也不曾抱怨,而相信事在人为。

面临选择时,我问母亲:“选哪一个?”

母亲说:“你开心就好的那一个。”

只要你喜欢,你愿意,你努力,哪有不会变好的东西?我们的日子不就是一年年变好吗?哪怕有一些难题尚未解决,比起去年,确实有变好。

相信一切有好转,我的小舅才敢在80年代辞去公职,下海,经历开餐馆,倒闭,收破烂,开小卖部,开旅店和饭馆这样有起有伏的人生吧。

时间这条长河呀,它最公平。

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成也好,输也罢,平淡无奇,丰功伟绩,都会淹没……都会淹没……

你能做的,就是快去做想做的事。

一切都会好转。

世间太好,别虚度了光阴。  Chapter2 做不妥协的自己,过不平凡的一生不愿妥协,是因为不想错过想要的人生“别在外面瞎折腾了,你就没那个命,回来找个安分的工作吧。”这是在过年的餐桌上,一个亲戚跟我说的话。他还很惋惜地跟我说:“你说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工资都没有你初中毕业的表弟高。”

我没有搭理,继续吃我的饭。年后我还是回到了广州。1

再也不会像20岁时那么勇敢了,再也不能想爱就爱,说走就走了。

在超市购买打折商品的我,不禁发出上面的感慨。那时我23岁,毕业一年。

当我纠结要不要买特价面包时,身旁经过两个穿着卫衣,束着高高马尾的女生,说着毕业前要去杭州旅游的规划,兴致勃勃、活力四射。

没来由地一阵心酸,我也曾是这样的啊!

大四那年,同宿舍的几个女生总是兴奋地规划着毕业后要去哪里住,做什么类型的工作,进哪个公司,然后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宣讲会和招聘会。

每晚的卧谈会都洋溢着高昂而泛滥的理想热情。

小A说:“我要去4A公司,成为最厉害的广告狗。”

小Y说:“我要成为公司最美的女人,然后找个优质老公嫁了,做个幸福的小女人。”

小C说:“我要回家开个工作室,把网店上的手工生意做到线下,顺便招几个员工,扩大生产。”

我说:“我想做一个有态度的媒体人,到最专业的平台做事。有空去旅旅游,去见识更多的世界。”

高谈理想中,我们毕业。除了回家开工作室的小C,我们三个在一起合租。

然后,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毕业后,我们都没有去最想去的平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