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4:35:58

点击下载

作者:徐剑英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试读:

序言

“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士兵突击》的热播,而成为一句流行语,而这六个字出自憨憨的、傻傻的、只有一根筋的“许三多”之口。

许三多是一个木头木脑的人,爱戴老马,依赖史今,敬畏袁朗。面对非难的时候,只知道傻笑,面对困难的时候,选择了努力。但他真正感动我们的不是这些,而是他对团队精神的独特解读:“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成员,不放弃自己为这个团队作出努力的每一次机会和每一次行动。”

如今,这句话成为一个动力,一个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对抗灾难的坚定信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灾难突如其来,四川省多个县市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一场8.0级的大地震几乎夷为平地。

一瞬间,哀鸿遍野,举国悲怆。

诚然,失去亲人,是悲伤的,失去同事,是悲伤的,失去房屋,是悲伤的,但令我们感到万幸的是,中华儿女没有沉浸在悲伤中难以自拔,万众一心,紧紧团结,我们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一种发自肺腑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弃。”年过花甲的温总理含着泪,向中华儿女表达着国家的信念——绝不会抛弃灾区人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灾区的每一个生命!

一声令下,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从全国的各个角落汇集到灾区的大地上;

塌方了,刚从废墟中带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地大哭:“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名头部扎着绷带、右手鲜血直流的公安民警李国林,救出30多条生命,却没来得及救出自己的儿子。

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战役中,人们争分夺秒,不惜代价,只为了多创造一些生机;在这场与灾难对抗的战役中,人们临危不惧,牺牲自我,只为了,多挽救一条生命……

无名英雄,数不胜数,我们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这一刻,我们铭记的是不抛弃不放弃与地震灾害抗争到底的决心,我们感动的是不抛弃不放弃与死神赛跑绝不妥协的希望。

世界看到了,全球感动了:中国人民如此团结——不抛弃每一个可能的生的希望,不放弃每一次挽救生命的机会。

这万众一心的场面,让我感动良多。的确,很久没有被这样一种精神感动了,很久没有看到能让自己热血沸腾的画面了。这种协同作战、其力断金的团队精神,这种为了他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让我们动容,让我们感悟……

团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信念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

我们微笑着说:“无法估量……”

正如《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面对困难的时候,他坚守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机械地守护着“一个人的团队”,一个人训练,一个人开会。地震中的常人,也坚守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在没有领导带队的情形下,自我救助,援救他人。

地震,不是我们所愿,也不是我们所想,天灾人祸,不是我们所能选择。但,在灾害中,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同立场的人们,却不约而同作着同样的选择——不抛弃,不放弃!

在感人至深的时候,我们反思一下,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时,我们怎样应对?是以一种不抛弃的态度团结“战友”,一起冲向终点,还是以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保全自己,让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是抱着不放弃的态度抱紧“团队”,追求共赢,还是抱着个人英雄主义情怀独自向前冲,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

从理论上来说,大多数的我们都情愿选择“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偏离轨道,在利益与功名面前,忘记了自己最初的选择,抛弃队友抑或放弃目标。

但其实,不管个人的才能多么突出,成就多么显著,如果不能很好地团结队友,不能领悟团队精神的内涵,就无法真正体会成功的快乐。

也毫不夸张地说,相比孤军作战、自私自利而言,具备万众一心品质的团队更易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协作的精神、完美的组合、出众的策略、顽强的斗志胜出,更容易取得成功,达到团队和个体共赢的局面。

这是一本关于团队合作的智慧之书,从许三多的身上,在地震灾害的启示下,我们能找到团队的协作法则,我们能理解团队的核心理念,我们甚至能在现实的空间里驰骋,在自己的团队中摸爬滚打,感受沟通无阻、合作无间的畅快……第一部分赢在团队一个好汉三个帮《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个自强自立的汉子,什么事情都喜欢独自承受,即使面对他人的排斥,也只是找个没人的地方独自落寞,即使面对战友的冷漠,也只是自我解嘲地尴尬傻笑。他实在是一个挑战了我们想象空间的人物,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诚如即将离开部队的班长老马所说:“许三多,带了这么些兵你是最让我惊讶的,你傻得像猿人进了城市似的,大公无私得跟个孩子似的,踏实起来跟个没知觉的石头似的……”

从入伍“投降”开始,许三多在众人唾弃中坚持,在孤独落寞中独行,一步步走向精锐,一步步迈向辉煌,成长为“兵王”。看起来,所有的光环笼罩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凭借了那份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严于律己,一心一意地训练,心无旁骛地奉献,最终走向辉煌。

但其实,“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即使是优秀的许三多,也离不开战友的扶助,也离不开团队的帮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士兵突击》不是许三多一个人的独舞。

荧屏上的是一个个铮铮汉子,有血有肉有个性,深刻脑海的是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有拼有抢有帮扶,只能说,许三多是最幸运的一个:有宽容、坚忍、耐心的史今班长领他参军,带他训练,为他鼓劲;即使到了红三连五班,那个埋没人才的“基地”,也有诚实、善良的老马班长维护他、鼓励他,挡住队友对他的非议,给他一个安静的氛围,让他在自己的梦想里驰骋,在一方自由的天空里,创造修路的奇迹;因为修路,团长看到了潜藏在许三多身上的宝藏——忠诚、踏实、执著,为了不埋没这样一个好兵苗子,团长让他回到钢七连历练,甚至在钢七连解散后,让优秀的许三多守营房来磨炼掉他身上的稚气;袁朗,一个聪明睿智、硬朗洒脱、气定神闲、宠辱不惊的老A,将许三多锤炼成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为了能留住许三多,他做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为了不抛弃许三多,一反常态耐心地为杀了人的许三多展开有理有序的心理辅导……

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是绝对的主角,但在他所走过的路途中,留下了史今、老马、团长、袁朗这许多硬朗、可爱人物的烙印,毫不夸张地说,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悉心培养造就了许三多。看似一个平凡的故事,讲述的是一群平凡人的军旅生活,刻意避开了激烈高昂,选择了平淡中见神奇,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叹、感动和感悟——没有谁能独自成功,看似是一个人的辉煌,背后其实都掩藏了无数与他同行的英雄在支持他,协助他。一、求人莫若求己?

一日,书生去庙中拜佛,看到一位跟他拜的佛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在跪地求佛,实在不解,就问他:“兄台,你怎么和这庙里的佛长得一模一样?”

那人双手合十:“实不相瞒,我就是佛。”

书生大惑不解:“你就是佛?!你是佛你为什么还要跪地求自己呢?”

佛曰:“那是因为,祈天不如求人,求人莫若求己啊!”

这个小故事包含了两层深意,第一层,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并不可靠,祈天不如求人,求人莫若求己;第二层,一旦正视自己的能力,舍弃要他人帮助之心,就会让自己上升至“万事不求人”的佛界。

在这种“求人莫若求己”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我们,性格中自然带着孤傲、倔犟、自强与自制,即使到了火烧眉毛的紧迫时刻,也要硬撑着自己解决,坚决不向别人开口寻求帮助,深怕这偶尔的一次会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养成依赖他人的恶习。

但其实,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件件成功;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桩桩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长,亦有自己所短。在今朝今夕某个行业某个场景下,可能我们以强者的姿态居高临下,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行业,我们可能就屈居人下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即使是会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法一个跟斗翻到西天独自完成取经重任,唯有在唐僧的领导,猪八戒、沙僧的帮助下,才最终取得真经成佛。因此,即使是样样精通的一个人,即使是能力超凡的一个人,一旦脱离了群体,也只能在成功的平台上小憩,时代的潮流会很快地淹没他。

提起比尔·盖茨,人们的脑海里很快会浮现两个词——“富翁”和“天才”,但就是这个开创了windows视窗的软件精英,全球个人计算机软件的领先供应商,面对管理时,却显得那么力不从心,以至于微软成立不久,公司就陷入了摇摇欲坠的境地。

深刻反省后,比尔·盖茨认识到,要想管理好一个企业,仅有天才的idea是不够的,还得有良好的贯彻执行力、丰富的管理经验、果断的危机处理能力和强大的管理能力。思量再三,他找到了哈佛的高才生——史蒂夫·鲍尔默。

据他了解,鲍尔默是犹太人的后裔,具有非凡的经商能力,不仅知识面广,反应敏捷,而且非常善于把握商机,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上具有盖茨非常欣赏和认可的一种品质——忠诚,毫不夸张地说,鲍尔默是那个年代团队精神的典范。盖茨向鲍尔默发出了邀请,最终以5万美元的年薪说服鲍尔默加入了微软。

鲍尔默加入微软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自己崇尚的“和气生财”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团队中,他希望公司的外在形象能更加具有亲和力,公司的处世方式能更加和善,即使是面对敌手,也是随意开朗、愿意合作的姿态。正是鲍尔默这种特殊的气质,弱化了微软的霸主形象,在微软成为众矢之的,面临“反垄断诉讼”的那段时间里,使微软有空间战胜对手,有力量摆脱困境。

据资料显示,自微软公布鲍尔默接任CEO后,微软的财富就一直在直线上升。销售额由2000年的23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368亿美元,其现金储备也增长了2倍。

毫不夸张地说,盖茨这个计算机天才,如果当初非要坚守“求人莫若求己”的思想,不愿意向鲍尔默这个精明、和善的管理天才寻求帮助,那么仅凭他一人之力,或许很难将微软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如果没有鲍尔默这个忠诚、踏实的“管家”协助他,“亿万富翁”对他来说或许只是个梦想。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正如联想总裁所说:“现在是‘打群架’的时代。”打群架,不就是要有一群强壮的打手、一名精明的军师、一个霸道的老大、一群忠实的下属共同对敌作战吗?即使是集十八般武艺、精明圆滑于一身的老大,不也需要一个能写会算的军师和一群老老实实的执行者吗?因此,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盛行了,如果想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即使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即使是一个孤僻自傲决不向他人低头求教的人,也应该正视“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的分量,谦虚地低下高傲的头颅,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要知道,这不是个人魅力的毁灭,而是团队精神的升华。二、新龟兔赛跑的领悟

从小,用心良苦的长辈都会给我们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教育我们做人不能太骄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龟兔赛跑被人们演绎成了另一个暗合时潮、影射现实的新故事。

话说上次比赛中,兔子因为骄傲轻敌,在睡了一个大懒觉后败给了慢慢腾腾的乌龟。回到家后,兔子备感失望,异常懊恼,痛定思痛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太过骄傲、太过散漫。不服输的兔子找到乌龟,要求进行第二次比赛。乌龟一口答应了,但是提出一个条件——比赛的场地由乌龟挑选。兔子心想,挑就挑吧,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大意了,答应你这个条件,到时候让你输得心服口服。就这样,比赛约在四天后进行。

第四天一大早,兔子来到了乌龟家,乌龟慢慢吞吞地带着兔子和裁判小猴来到比赛场地,讲清楚比赛路线后,兔子急忙上路了,连猴子的“带着渡河用具”的喊声都没有听见。

兔子这回可是一点儿都不敢大意,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往前疯跑。兔子告诉自己一定要全神贯注一口气跑完全程。但当一条长长的、宽宽的大河横在兔子面前时,兔子傻眼了。“我,我不会游泳啊!怎么办?怎么办啊?”兔子坐在河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兔子试着沿河跑了跑,发现要绕过这条河简直是天方夜谭。万般无奈下,兔子只有回到岸边,望着河对岸的终点兴叹。正没主意的时候,乌龟姗姗而来,一改往日的磨蹭形象,纵身跃入河中,不一会儿工夫,乌龟就到了河对岸,乌龟慢慢地爬向终点。兔子眼睁睁地看着乌龟取得了胜利,没有一点儿办法。

比赛完后,兔子曾一度陷入悲观沮丧中,兔子败得窝囊,败得不服,找到乌龟理论。乌龟听完兔子的咆哮后,慢慢吞吞地说:“你有什么不服气的?除了跑得快,你还会什么?”兔子一想,也是,乌龟虽然跑得慢,但是人家水陆两栖,比我强啊!于是灰溜溜地回去了。

没过两天,乌龟找到兔子,说:“兔兄,这两天我想来想去,还是想和你说说这次比赛的事情。”兔子说:“龟兄,我也正想找你呢!”

乌龟说:“兔兄,虽说两次都是我赢,但我赢得不光彩。要说跑得快,还是你啊!”

兔子说:“你谦虚了,龟兄。第一次,我们都是向自我挑战,结果我输在傲慢上;第二次,我们向自然挑战,这次我输得心服口服,因为,就算我跑得再快,不会游泳,我也永远赢不了你。”

乌龟和兔子都沉默了,陷入沉思中。突然兔子说:“龟兄,我有一个想法,不如我们两个联手,一起和自然较量一次吧?”乌龟一想,也是,兔子跑得快,我会游泳,我们两个合作,一定可以在这条线路上发挥出最佳成绩来。

于是,乌龟和兔子出发了。兔子扛着乌龟,一路飞奔,到了河边,兔子趴在乌龟身上,乌龟敏捷地跳入河中,哗啦哗啦地就到了河对岸,一起迈向了胜利的终点。和前两次比赛相比,这次抵达终点的时间明显缩短了,兔子和乌龟也明显轻松多了。

通过这第三次比赛,乌龟和兔子意识到,只有相互帮扶,共同努力,优势互补,通力合作,才能在这条路上取得最佳成绩。如果仅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谁都无法创造出这一记录。

虽然是则寓言,但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警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果我们真的想成就一番与众不同的事业,还是将自己尽快融入团队中去,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让自己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吧!三、没有谁能够独自成功

几十年前,英格兰的天空中飞舞着一种美丽的生灵——蓝蝶,它美丽的翩翩倩影给暖春的天空增添了温馨浪漫的色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蓝蝶翩翩飞舞的季节,期盼已久的人们却发现,美丽的蓝蝶竟然消失了,再也看不到那美丽的蓝色花朵在天空翩翩起舞。

这是为什么呢?自然爱好者展开了调查,他们惊奇地发现,蓝蝶竟然绝种了,而引起蓝蝶绝种的原因,竟然与一种小蚂蚁的灭绝有关。

在英国,有一种被称为蝶蚁的小蚂蚁,它们非常喜欢蓝蝶幼虫腹部腺体分泌出的一种甜蜜的汁液,这种汁液对蝶蚁来说是理想的美味佳肴。每当蓝蝶幼虫分泌出这种挥发性物质后,产生的香味就诱引蝶蚁来到蓝蝶幼虫身边大快朵颐,就这样,蓝蝶幼虫成了蝶蚁的食品供应者。

为了保证这种美味的食物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聪明的蝶蚁竟然主动承担起“保姆”的职责。每当它们在草地上发现蓝蝶产的卵时,它们都会派出工蚁来专门照顾这些幼小的生命,静静守候着它的孵化。不仅如此,工蚁们还要“派兵”轮流驻守值班,以防其他的昆虫来掠夺这些幼小的生命。蓝蝶的卵孵化后,这些工蚁们并不离去,它们还要像农夫一样来“放牧”这些蓝蝶的幼虫。蓝蝶的幼虫是吃树叶的,蝶蚁们就将这些幼虫放在树叶上,每吃完一片,蝶蚁们就把它们抬到另一片新的树叶上让它们进食,直到幼虫吃饱为止。每当冬天来临,工蚁们还会把蓝蝶的幼虫请进自己温暖舒适的蚁穴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它们。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备受优待、照顾的幼蓝蝶,竟然会恩将仇报,吞食蝶蚁的幼蚁。就算这样,蝶蚁们非但不责怪、屠戮这些幼蓝蝶,反而不惜血本,任其吞噬。

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在蝶蚁们照顾下的蓝蝶渐渐成长,直到破茧而出,成为美丽的蝴蝶。当蓝蝶们从茧中钻出时,曾经悉心照顾它们的蝶蚁已经成为可怕的攻击者,它们会不留情面地噬咬蓝蝶。幸运的是,这时候邮票大小的蓝蝶身体表面附着一层细小的鳞屑,当凶恶的蝶蚁用颚去攻击它们的时候,附着的鳞屑纷纷剥落,像滑石粉一样保护着蓝蝶不受伤害。就这样,蓝蝶不慌不忙、姿态优雅地摆脱困境,飞上天空,留下踉踉跄跄的蝶蚁在空气中乱抓一气。

蝶蚁与蓝蝶的这种共生关系,经历了漫长时间的考验,也发生了渐渐的演变。蓝蝶在这种共生关系中慢慢优化自己幼虫的表皮(其表皮比其他蝴蝶幼虫的表皮厚60倍),防止幼虫的身体被蝶蚁那铁钳一样的颚咬穿,以更适应蝶蚁的照顾。发展到后来,蓝蝶甚至必须要凭借蝶蚁的刺激才能在醋酸类植物上产卵繁殖。

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陆地上爬的蝶蚁和天空中飞的蓝蝶,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竟然结成了联盟。当自然环境变化,蝶蚁的栖息地被毁了,蝶蚁渐渐消亡后,与之同生共死的蓝蝶也渐渐灭绝,成为人们脑海中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也不久远。这是自然界给我们的警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是整个环节中的一个个节点,相互依赖,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消失了,我们将面临不可估计的灾难。

这虽然是自然界生物链上发生的故事,但生活在这个生物链顶端的我们,也应看到这个真实故事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寓意——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独自成功,离开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我们可能一文不值。

因此,不要羞于张口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要吝惜自己对他人的帮助,不管我们愿意与否,事实上,我们总是或多或少地接受着别人的帮助,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在帮助着他人,作为地球生物链上的我们,谁都逃不开这个“宿命”。我们只能与蓝蝶、蝶蚁一样,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达到共赢。团结别人,才能被人团结

许三多流着眼泪对老马说:“我想我真的很招人讨厌。”

木讷的许三多伤心是有理由的,为了树立老马的典型形象,李梦、薛林,甚至老马自己都找到许三多,希望他能作些牺牲,将修路的功劳让给老马。许三多或许是明白的,但仍然是一副茫然的表情,这表情让队友们怀疑他、防备他,甚至排挤他。

面对排斥,许三多伤心了,确实,不管被人排挤的理由是什么,不管被人防备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不被大家团结的感觉是让人沮丧的。

其实许三多没有错,自己的功劳被别人抢去了,还要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地庆贺吗?善良的他又不愿意反驳队友,除了装傻,除了装作茫然,他还能怎么做?

但其实队友们也没有错,他们为难许三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老马能够继续留在部队,说起来,他们也是为了红三连五班这个小团队。

真要说错,错就错在许三多虽然从不与人争执,但却不善团结。当老马建议他修路时,他只是一个人寂寞地独行,出发点很单纯——要活得有意义。面对队友颓废的生活,他却没有给予一点点的建议和帮助,更没有号召队友们与他一起修路。没有队友相伴的道路上,注定是寂寞的,没有团队支持的氛围中,注定是孤单的。缺乏团队意识的许三多,虽然总是以傻笑面对世界,却换不来队友们回报的笑脸;没有主动团结战友的许三多,自然得不到队友的团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事情。面对排挤或非难时,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团结他人,这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更是一个团队成功、发展的需要。因为不管个人的能力有多么强大,如果不懂得协作,不懂得团结,总是以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形象出现,就不能形成一人振臂高呼,应者云集的效果,就不能将团队的威力发挥至极,也不能将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点。《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行为庄重矜持,从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而不结党营私的人,才称得上是谦谦君子。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强调合群这一品质在做人做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能够团结、照顾别人的人,以“群而不党”作为自己与人交往的道义准则,一定能够被人尊为谦谦君子,以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吸引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同行。一、我们都有跑失队列的时候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选择不同的方式前进,或奔跑,或漫步,或快走。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一旦确定,就进入了某种生活,即使遇到困难,也有相应的处理的方式,或坚持或放弃。

但是,我们每个人碰到的困难有难有易,我们碰到的事情也有大有小,对与错的选择,是与否的坚持,或许仅仅是一念之差。正如《士兵突击》中的成才所说:“我只是草原上跑失了的一个兵,我跑失了我的队列。”

成才是《士兵突击》一剧中,争议较大的人物。他幸运,因为拥有许三多这样的好友替他向袁朗说情;他圆滑,一个口袋里揣三包烟;他世俗,为了当士官不惜做第一个跳槽的兵;他聪明,是钢七连最受器重的尖子兵;他上进,即使做了不光彩的事情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他也理智,在袁朗的点化、许三多的帮助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慢慢地改变着自己的价值观。

虽然成才跑失了他的队列,脱离了原本美好的轨道,却因为善良的队友许三多、明智的领导袁朗、宽容的团队老A,最终在实现了梦想的同时,回归了正确的轨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成才”。他们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聪明。但是,聪明也给他们的成才之路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曲折:因为聪明,对成功的渴望更加迫切,希望自己能够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大的成功;因为聪明,对事情的看法更加灵活,觉得有舍才能有得,在得与舍之间抛弃了很多东西;因为不恰当的抛弃,渐渐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追求什么。

面对这种跑失了队列的队友,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们回归。毕竟人无完人,谁能说自己永远不犯错呢?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呢?因此,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允许他人抛弃,允许他人失败,对我们自己、对我们的团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负荆请罪”的现代意义

廉颇是赵国的一名大将,骁勇善战,深得赵王器重。廉颇风光无限的时候,蔺相如不过是赵王宦官缪贤的一名门客。蔺相如因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任务,而深得赵王赏识,被拜为上卿,地位犹在廉颇之上。

廉颇认为一个出身低微的人,仅靠嘴皮子功夫,地位竟上升至他之上,非常不服气,大放厥词,说如果碰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让他知道尊卑有别。

面对廉颇的嚣张,蔺相如不仅没有针锋相对,反而处处忍让,即使在路上碰到,也绕道而走,以免发生争执。

蔺相如的门客们看到自己所投靠的人竟如此懦弱非常不理解,纷纷找到蔺相如,要求回家。

面对众人的指责,蔺相如问道:“敢问各位一句,廉颇和秦王,哪个更令人感到可怕?”“这还用说,当然是秦王更厉害,更令人感到可怕了。”“那请各位仔细想想,我一个人深入秦宫,敢当着秦国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大声呵斥秦王,使秦国的脸面都丢尽了。虽然本人不才,没有多大的本事,但我会怕廉颇吗?”

见众人不语,蔺相如接着说:“你们肯定会疑惑,既然我不怕廉颇,为什么对他还要唯唯诺诺呢?你们想想,强大的秦国迟迟不派兵侵略我们赵国,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惧怕我和廉颇啊。如果我接受廉颇的挑战,与他势不两立,两虎相争的结果就是必有一伤,到那时,秦国对我们赵国不再忌惮,必会派兵侵略,国家的未来将不堪设想!我一味地对廉颇容忍退让,就是因为我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将私人的仇恨恩怨放在脑后啊!”

众门客听后,深受感动,这种以国家为重、以私人感情为轻的精神值得尊重。

不久,当廉颇听家里的门客复述蔺相如这番深明大义的话时,如当头棒喝,从心底敬佩蔺相如拥有如此高尚的情怀、长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襟。他立即解衣露臂,背负荆条,步行到蔺相如府上,说:“我是个没有长远见识粗陋浅薄之人,没有体会到您的良苦用心,还步步紧逼,请您责打我,并宽恕我吧!”

蔺相如赶紧为廉颇解开绳索,扔掉荆条,说:“廉将军言重了,蔺相如当不起。如今外有豺狼虎视眈眈,以后我们同心协力,共同抗敌,旧事不再提!”

从此以后,两人成为誓同生死的好朋友,一心一意治理国家,而强秦慑于二人的威力,一直不敢对赵国轻易用兵。

多谋善辩的蔺相如,目光长远,胆略过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忍辱负重团结廉颇,最终成为一段佳话,而为人们广泛传颂。

而廉颇放下自尊,负荆请罪的行为也值得我们称赞,因为他没有辜负蔺相如的期望,在蔺相如先伸出了团结友谊之手后,断然斩断自己高傲的想法,放下架子,为了国家利益,抛弃私人成见,主动示好。“将相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其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形象地阐述了“万事以和为贵”这一儒家思想;其被人们口笔相传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一个“建立和谐、协调的人事关系,可以产生战胜强大对手的力量”的道理。正如古人所说:“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两千多年前的蔺相如都具有如此广阔的胸怀,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来团结廉颇,协调双方关系,共同为赵国出力;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负荆请罪”的现代意义?三、矛盾无处不在“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甚至发展到现在,仍是振兴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正如现在所大力倡导的“和谐”之风一样。从家庭伦理上来说,要做到“家和万事兴”;从商业经济上来说,要做到“和气生财”;从政治仕途上来说,要做到“政通人和”;从与人相处上来说,要做到“和以共处”,总之,现代社会方方面面都要求我们以和谐为本。

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我们的社会不可能处处和谐,因为,矛盾无处不在。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可能身处两个战壕,代沟明显;生意上,同行可能是冤家;政途中,朋友间钩心斗角的事情屡见不鲜;社交时,尔虞我诈经常会让我们措手不及。这就是生活,处处有地雷,时时有矛盾。

即使在一个团队中,矛盾也如影随形。两位领导出台的政策可能相互制约,两个搭档合作的时候可能相互排斥;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决办法。当这些矛盾干扰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注意协调,约束自己而主动去团结别人,这些矛盾或许就变得无足轻重,不会影响我们了。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拥有一支和谐、团结的队伍不仅保证了团队具有强大的外部竞争力,而且保证了团队具有友善的内部亲和力,在这种氛围下建立的团队,会给管理和决策的执行提供必要的合力和动力。四、因势利导,化解矛盾

小A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投资公司任职,不幸的是公司正处于低谷时期,业绩下滑,人心涣散。在这种令人昏昏欲睡、缺乏激情的团队中,小A几次动了辞职的念头,但都迫于经济压力而作罢。

总经理其实也并不满意目前的状况,当初高薪聘请小A进公司,就是为了改善公司目前的现状,但怎么改,如何变,一直困扰着总经理,令他迟迟不敢动手大行变革之道。

经过五个月的观察和谋划,总经理找到小A,征求他对公司的意见。小A毫不遮掩,说道:“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单一且不能落到实处,是造成员工不满的直接原因。而公司内部不团结,造成了公司的外部竞争力减弱,引起了公司业绩下滑。一环套一环,一旦形成了恶性循环,就只有靠大换血才能激励士气,提高业绩了。”

小A看总经理听了自己的一番话后若有所思,就接着说道:“以公司名义接下来的项目,都要分配到各个项目组,再由项目组具体执行,完成细节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成员本应该通力协作,形成一个由公司到团队,由团队到个人运作流畅的价值链,也就是个人通过项目组来实现自身价值,公司亦通过项目组来实现公司利润。在这条价值链上,每个员工和公司及项目组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每个员工和公司目标结合的方式却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虽然每个人都齐心协力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但努力的程度不同,努力的结果不同,个人操作项目的能力也不同,就造成了个人收入分配也不同。这种时候,矛盾撕裂了和谐,出现在团队中。如果这种分配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即使有矛盾,也能很快化解;但如果这种分配令众人不服的话,矛盾就会在比较中暗暗深化,最终演化成冲突也说不定。在我们公司,这种状况尤为严重。”

总经理打断道:“举个实例好吗?”“这种情况在公司随处可见。干活多,言辞木讷的员工经常得不到奖励,而偷奸取巧、善于沟通的员工却能捞到很多便宜。比如上个月办公室发半年奖,办公室主任回家生孩子,不仅工资照拿,奖金还要领最高的那份。这就说不过去了,办公室主任拿半年奖的依据在哪里?她为公司作杰出贡献了吗?没有,因为她不在岗位上;她对公司起到表率作用了吗?没有,因为她在请假休息。这点让员工们非常不服,认为公司太人性化了,不用制度管人,这让他们工作起来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这一切是否能够得到公司的认可,是否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经理沉默了,过了良久,他对小A说:“我明白了。过一阵子,我就会推出一系列的新政策。我想,这会对公司有帮助。”

公司很快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将过去的提成比例由5%提升至40%,并制定了相互制约的奖金申请签字制度。新制度一施行,公司员工的工作欲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原来上班时间员工们怨声载道,如今上班时间员工们兢兢业业,每个人都迸发出了令总经理意外的潜能,原来的那些矛盾自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总经理很明智,面对矛盾冲突时,他选择了因势利导而不是彻底打压,这让公司员工的愤懑情绪得以发泄,在公司新制度的框架下,使自身的怨气和员工之间的冲突得以化解,矛盾消失于无形。

当矛盾的力量能够瓦解团结时,人心宜疏不宜堵,应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将冲突化解,才能重建具备竞争力的团队氛围。五、和谐在矛盾中沉淀

徐先生MBA毕业后,选择到一家规模不大的小公司任职。经过系统的学习,徐先生深刻认识到团队是否团结、和谐,关乎公司的生存力和竞争力。因此,徐先生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团队和谐氛围的建设中。同事间有冲突时,他总是用以大局为重的观点对员工进行说服教育;自己和同事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也总是以自己的退让解决矛盾。最初,公司一片祥和,大家都觉得徐先生人不错,因而尊重他、服从他。过了半年后,徐先生认为自己的忍让结束了,该是收网的时候了,渐渐显露了自己的威严,也不再以一副退让的姿态处世。结果,不出半个月,徐先生就发现和谐的表面隐藏着汹涌波涛,同事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却暗中结成了小团体,一旦徐先生出现,原来的窃窃私语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甚至有人大胆地露出了防备的神色。徐先生意识到,风平浪静下隐藏着员工对自己的不满和不忠。

在周一的例会上,徐先生宣布今后将每月评选一次先进和落后分子。对先进分子,公司给予金钱奖励,对落后分子,公司给予批评并扣发当月奖金。然后,他让每个员工拿出一张纸为彼此打分,并宣布统计结果将在周末开会时告知每一位员工,奖金当月兑现。周末,公司没有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每个人心里都惴惴不安地揣测着结果。开会现场,徐先生公布了评选结果,无巧不成书的是,两个最好的朋友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而和第一名关系最糟糕的小陈倒数第一。徐先生为了渲染气氛,当场就发放了500元的奖金,并宣布这种评选活动一个月一次,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经公司审核合格后当场发放。

公司的竞争氛围一下就热烈了起来,而那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也成为了竞争的对手,谁都不愿意落后。第一名的荣耀和奖金在向每个人招手。就这样,上班时间再也没有人窃窃私语了,也没有人对徐先生品头论足了,因为,大家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赏罚分明的制度让看似团结的小团体彻底瓦解了,员工们从一致对“徐”的亲密联盟战略关系转变成了普通的工作关系。

诚然,团队中的和谐固然重要,但如果从和谐演变成了小团体主义,将直接对团队的领导力提出挑战,对团队的竞争力产生影响。而徐先生针对下属形成的小团体采取了制造矛盾的做法,让整个团队保持斗志,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激发了公司的上升动力,让公司在“能源”充足的情况下锁定目标,奋起发展。

其实,和谐也需要矛盾,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来我往中,才能渐渐健康地成长。因此,一味地强调团结,不允许矛盾抬头,对于团队的建设来说,或许也并不是好事,而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六、团结他人三步走

既然矛盾无处不在,和谐需要理解,那么我们团结他人的方法和步骤就值得好好探究一下,以免发生“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第一步:端正态度

团队中,经常出现各种矛盾,矛盾处理得好,团队成员之间一团和气,团队氛围融洽热烈;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人心涣散、钩心斗角等问题。面对矛盾,我们应该端正态度,正视“矛盾是无处不在的”这一客观事实,用心去沟通和解决矛盾。因此,面对矛盾,我们首先要树立“三不”信念——不害怕、不放任、不回避。不害怕面对矛盾,将其视为必然现象;不放任矛盾激化,让矛盾在控制和疏导下,渐渐消失;不回避处理矛盾,即使程序烦琐、过程复杂,也要坚持与矛盾作斗争。

在“三不”信念的支持下,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壮大团队力量,实现个人价值。

第二步:适用“二八”法则

在国际管理界,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二八法则”。人们发现,20%的人拥有世界上80%的财富,而80%的人却只拥有世界上20%的财富。引申下去,人们发现这一规律适用于大多数场合,更衍生出“企业80%的财富是由企业员工中20%的骨干力量创造的”这一管理定律。

其实,“二八”法则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它道出了一个存在于社会和自然界的哲理——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平衡,努力和结果、付出和回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

团队建设中,“二八”法则其实也适用:既然企业80%的财富是20%的骨干力量创造的,那么我们只要抓好对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就可以提高企业团队的效率。

因此,20%的管理者,管理着80%的员工,我们建设团队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那20%的管理者身上,让关键人员去抓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按原则办事

团结他人时,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路和原则,才能使我们的团队具有凝聚力。否则,我们团结的行为会很容易被他人误解甚至排斥。

首先,我们要尊重他人。“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建设团队的时候,要关注20%的有用精英,适当舍弃80%的无效多数。在实践中,那20%会是我们的同事、朋友、搭档,我们要把他们始终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信任、包容、配合,从而自觉自愿地与我们打成一片,结成团队。

其次,我们要赞扬他人。既然我们的同事、搭档是那20%的精英,无论他们是不是最优秀的,我们都要以信任的态度去赞扬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信任,让他们在我们的“赞扬”暗示下,朝更优秀的方向发展。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赞扬并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而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褒扬,否则会让对方感到很假。

最后,我们要对我们的团队有信心。不管我们的搭档是否是那20%的精英,我们都要在心底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即使队友不是最优秀的,即使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坚信,我们组合在一起,就是无坚不摧的,就是最优秀的!”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我们会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团队合作中出现的许多矛盾,我们将会以团结奋进的姿态共同面对我们的目标。七、包容错误——以退为进的团队策略

团队精神崇尚包容,因为包容是团队成员得以通力协作的基础。包容他人的错误,给他人一个重新来过、重拾信心的机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团队策略。

东方朔在《答客难》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姓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意思是,水太清澈了,鱼就很难在其中生存;做人太精明,对别人要求太苛刻了,就没有真正的朋友。君王戴的冠冕前有玉旒垂下,用来遮蔽视线;冠冕的两侧有黄锦制成的小球垂下,用来填充两耳。明明视力敏锐,却要垂挂玉旒以示不看无谓之事;明明听觉灵敏,却要用黄球“塞耳”以示不听无益之言。要尽量欣赏、发扬别人的优点,包容原谅他人的过失,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现实社会里,一个能够分辨是非善恶,明察秋毫的人,是值得我们欣赏的;但如果这个人太过苛刻,总是要求我们按照他的心意完成工作,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力求十全十美,那就令我们难以容忍了,很多时候,我们会对他敬而远之。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处世方式,如果一味地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要求每一件事情的结果都达到自己的预期,这是一种心理很不成熟的表现,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人是不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

相反地,如果以一种包容、谅解、欣赏、鼓励的方式来与他人合作,就会让合作者觉得在这种氛围下,能够互敬互助,即使偶尔犯了错误,也能够得到队友的包容和谅解,即使有了难以解决的困难,也能够得到队友的支援和体谅。而这种彼此包容、和谐共处的合作氛围,能让每一个团队成员专注工作,真正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在某公司年会的聚餐中,老员工肖毅向副总经理谢文恭敬地敬酒,让周围的人一阵唏嘘。

肖毅在公司出了名的难缠,他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从公司成立做到现在。就因为这点,公司的领导都敬他三分,所有员工也都惧他三分。因为被人捧惯了,肖毅变得越来越霸道、越来越专横,别人对他稍有非议,他就打小报告。因为肖毅的这些陋习,公司很少有人愿意与他交往,大家都对他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

谢文也经常被他刁难,但生性豁达的他,总是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肖毅的不良作为。

直到有一次,谢文以他广阔的胸襟和不凡的领导气度“征服”了不羁的肖毅。

公司派肖毅和谢文参加投标活动,但投标方要求审核公司资质,竞标当天必须拿着公司所有有关资质的原件参加审核。

公司将所有原件交给肖毅,让他保管。

到了竞标现场,谢文突然发现:肖毅两手空空,什么东西都没拿。

当肖毅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的时候,他腿一软,差点晕倒。这个标的公司跟了很久,也与竞标方作了充足的沟通,公司的每个人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次现场竞标,公司抱着志在必得的信念。没有公司资质原件,意味着完全丧失了竞标资格。

谢文让肖毅赶紧冷静下来,回想自己抱着原件去过哪些地方,肖毅晕头晕脑地想了半天,说可能将文件丢在一个小卖部了,因为自己曾在那里买过一包烟,但不记得是否抱着原件。

谢文快速开车至小卖部进行寻找,却没有找到。突然,肖毅一拍脑门儿,说记起来了,自己抱着原件到小卖部买烟,掏钱的时候,将原件放在小卖部的一堆废纸箱上了。小卖部老板一听,说:“你们赶紧追啊,他还要沿着这条街收废纸呢!或许追得上。”

谢文让肖毅慢慢开着车寻找,自己则逐家逐店地询问,终于,谢文找到了那个收废纸的。当谢文将公司资质原件放在肖毅的手中时,肖毅感激万分。

等他们赶到竞标现场时,竞标活动已经结束了。回到公司后,总经理一怒之下,准备开除肖毅,正当公司员工全都拍手叫好的时候,谢文竟然找到总经理,要求网开一面,给肖毅一次机会。

从此以后,肖毅成为公司最努力、最谦逊的员工,并在多次竞标活动中表现出色,为公司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试想一下,谢文如果也像公司其他人一样,将鄙视的眼光、埋怨的话语砸向肖毅,肖毅可能会心怀怨恨地离去,而他的离去并不能力挽狂澜,将公司失去的竞标机会追回。肖毅离开公司后,甚至还有可能加入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无形中增加了别的公司的竞争力。即使肖毅不加入其他公司,这件事情也很可能会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小的伤害,沮丧、消沉、绝望可能会伴随着他。因此,如果谢文没有以宽容的胸襟来原谅肖毅犯下的错误,驱散弥漫在公司的排斥情绪,公司和肖毅,总有一方会成为受害者。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阔的则是人的心灵。谢文以他的包容让肖毅尽快融入团队,这不仅使公司的业绩更上一层楼,也成就了肖毅个人能力的提升。

包容错误,并不代表向错误妥协、向肖毅示弱,它体现的是一种坚强的团队精神,它包含的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团队战术,让团队整体发展,为个人提升奠定基础。八、有了包容,错误也是甜的

金老师最近非常忙,当着高三的班主任,还教着三个班的数学,自从迈入高考冲刺阶段,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支撑他站在讲台上的动力就是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纯真无邪的眼睛,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希望学生们高考能考个好成绩,每个人都能圆自己的大学梦,班集体的成绩能够名列前茅。

但是,批作业一直是金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作业布置得越来越多了,批改量一天一天在增加。

有一天,金老师站在讲台上,正在讲解作业,突然,肖蔚举手了。“什么事情?”“老师,我发现您最近老是讲错。您是不是太累了?”

金老师大吃一惊,疑虑地看着同学们,很多同学悄悄地点着头。

金老师的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看到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自己,顿时慌了,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情。毕竟,身为一个老师,竟然给学生教错误的知识,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几分钟过去了,金老师的脑海里还在飞快地转着,心想如果主动承认自己错了吧,威严何在?如果随便找个理由搪塞一下吧,诚信何在?

考虑了很久,金老师决定说实话:“首先,我恳请同学们原谅我。最近,工作任务太重了,备课花费的时间就相对来说少了,尤其是讲解作业的时候,更没有什么时间仔细研究了。出现了一些错误,影响了教学质量,非常抱歉啊,给同学们道个歉。接下来,我们讲……”

金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肖蔚轻轻地说道:“老师,其实我们都很理解你,也知道你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我们。今天,我们并不是要挑您的错误,我们都很理解你,毕竟,工作量很大的啊!”

金老师“扑哧”一下笑了,这些孩子,连什么“工作量”都说出来了。

其他的同学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的休息时间不够!”“老师的工作任务太重了!”“三个班呢,老师太辛苦了,我们理解你,老师!”听着这些同学们为自己找的理由,金老师的心里暖洋洋的,看到这些孩子如此包容,金老师的心里备感温馨。

从那以后,每次一想到要给这个班的同学们上课了,金老师的心里就甜丝丝的,上起课来也特别有感觉,讲得眉飞色舞,而同学们也越来越用功,在金老师的课堂上,你教我学,气氛热烈。在融洽的班集体里,金老师竟有了久违的自己高考时与好朋友并肩作战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年轻了十岁,更让他的工作热情高涨了十倍。

即使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金老师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而学生们的包容也激发了金老师的工作动力,使他一心一意以同学们的学业为重,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同舟共济的班集体氛围下,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向高考冲刺。最终,金老师带的高三(2)班在高考中,总平均成绩排在全市第一。

无独有偶,金老师的同事张老师也和同学们发生了冲突。

张老师发现,在上课的时候,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总是低着头,一堂课下来,连头也不抬一下。张老师就纳闷儿了,不看黑板,不听老师讲课,自己在钻研什么呢?有一天,趁这名学生不注意,张老师悄悄地走到他身后,一看,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画漫画呢,画上的人不是别人,赫然是自己。更可笑的是,画中的自己,竟然拿着厚厚的一沓钱,瞪着眼睛在手指头上吐唾沫准备数钱呢。

张老师拿起画,憨憨地笑了起来,这个学生画得还真是像啊,唯一可惜的是自己的形象太糟糕了,一副财迷的样子。学生诚惶诚恐地看着张老师,心里扑通扑通的,生怕老师责罚他。张老师把画还给学生,笑眯眯地对他说:“再加工加工,然后送给我作个纪念吧?”

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再也没有在课堂上画过画,各门功课也都有很大的进步,在高考中发挥出色,考进了知名的艺术院校。

同一个学校,不同的场景,学生包容老师,老师包容学生,被包容的老师充满动力为班集体忘我贡献,被包容的学生充满激情认真学习报答老师,在相互给予包容的同时,各自实现了人生价值。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偶尔犯错的时候,以一颗包容的心,容纳他人,以一颗关怀的心,感化他人,在给别人一次重生的机会的同时,给自己留下了一方晴朗温馨的天空。有了包容,错误也在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错误也在我们心中弥漫着甜甜的滋味。九、放弃寻找碎片

有这样一个童话:

有一个小圆圈,被人劈掉了一块,变得不那么完美了。小圆圈看看自己的缺口,非常自卑,总是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找回那片属于自己的碎片,像别的圆圈一样完美无缺,快乐地生活。

就这样,它踏上了漫漫的寻找碎片之路,为了不遗漏一丝一毫,它滚动得非常慢,偶尔,还有闲心四顾一下美丽的风景,倾听一下小鸟的歌唱。沿途中,它找到了很多的碎片,但遗憾的是,这些碎片都不是自己的。就这样,它经历了四季的轮回,却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碎片。

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那块碎片,拼回自己身上的时候,是那么完美。它高兴极了,歌唱着一路小跑,但它发现自己完美了以后,就滚动得非常快。沿途的风景、小鸟的歌唱都在瞬间消失在脑后,忙于奔跑的圆圈,感受不到一丝生活的乐趣了。

聪明的小圆圈,意识到了完美的身体或许并不能带来完美的生活,它毅然抛弃了属于自己的碎片。

潜意识中,我们总是力求完美,孜孜不倦地寻求着属于自己的那块碎片。不仅如此,很多时候,我们还想方设法地替别人寻找属于别人的碎片,或劝导别人努力寻找碎片,做一个完美的人。但其实,力求完美,并不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完美,甚至会让我们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变成一个离群索居的孤家寡人。

寻找自己的那块碎片,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梦想。但当我们真正拼接上我们的碎片时,我们可能会像那个小圆圈一样,因为奔跑的速度太快而脱离了群体,无法与别人进行通力合作;也可能会因为苛求完美而脱离了团队,无法成就某项事业,最终一无所获。

因此,与他人合作时,我们不要总是致力于寻找那块碎片——自己的抑或别人的,因为,抱着这份苛求,我们会陷入种种误区,使我们与团队成员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因而也无法形成和谐的团队去成就某项事业。抱团儿,拒绝一个人的战斗

成功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个人价值的实现,意味着美好生活的展开,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提升。正因为每个人对成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追求,因此,如何才能快速成功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重点课题。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攀上成功的高峰呢?

我想,除了须具备聪明才智、踏实肯干等素质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团队精神、协作素养,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在高绩效、超能量的团队中,实现自我价值,到达成功的彼岸。一、解读成才的老A之路

看《士兵突击》时,对许三多从高空坠下的那段情节很不理解,觉得这是整个剧本的败笔,太混乱的思维、太难懂的对白、太青涩的描写,临至结尾,竟有这么一段失败的情节,让我觉得遗憾。

直到看到第三遍,才突然明白,原来作者在此伏笔,原来这是整部剧的升华……

当成才质问袁朗“我和他,我们只是您用得上或者用不上的工具”时,他真的痛恨袁朗,为什么不去营救许三多?为什么将许三多作为取得胜利的工具?

看到这里,我有着和成才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不营救?任凭队友受伤,这和成才当初抛弃伍六一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这不是违背了贯穿全剧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了吗?袁朗只是一个伪善者,严于律他,宽以待己?

袁朗问:“他为什么不呼救?”“我不知道。”成才回答道。

袁朗:“你知道。你们都是一种人……真是不幸,百万大军数年心血,人走人留抛家舍业,一切数据和非数据的结果都要在这几天检验,最后得不出一个公平的结果,因为我的战士要在战场上和他的朋友重拾友谊。”看到这段不着边际的话,顿然醒悟……

是的,许三多为什么不呼救?因为百万大军数年的心血,战斗还没有结束,为了团队取得胜利,许三多不仅不呼救,甚至放弃医务人员的救援。

袁朗为什么不营救许三多?因为战斗还在继续,为了团队胜利,为了不暴露目标,只有抛弃许三多,友谊在此刻,已经变得苍白。“不抛弃,不放弃,你倒记住了,你也这样告诉许三多,”袁朗近似轻蔑地做出成才当时做出的手语,“那么先想想,做到这六个字的人抛弃了什么,放弃了什么。想吧,现在。”

袁朗在这段话里,道出了“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的真谛——不抛弃团队目标,不放弃为团队努力的每一次机会,这是绝对的;不抛弃队友,不放弃帮助队友的每一次机会,却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赋予不同的理解。

许三多将这六个字的精髓理解得很透彻,因此,他作出“为了不放弃团队目标,抛弃自己”的选择,袁朗痛苦地将这六个字贯彻到底,因此,他作出“为了不放弃团队目标,抛弃队友”的决定。而成才,仅仅理解了这六个字的皮毛,用自己的浅薄责怪袁朗的“无情”。

其实,成才的老A之路,就是对这六个字最好的诠释。

在老A的选拔赛中,成才自愿与伍六一、许三多结为一组。历经千辛万苦,在最后冲向那片槲树林终点时,在完成团队目标的前提下(地图测绘作业已经完成),成才为了能顺利进入老A,抛弃了自己的团队,放弃了伍六一,独自一人冲向终点。

成才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本无可厚非,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老A是一支特殊的部队,随时面临着真枪实弹的考验,随时要在真正的作战环境中战斗。面对成才这种队友、这种做法,不由得让人展开联想:在实战中,团队目标也许从来没有进过他的脑子,面对最后的生还机会,他也一定会再次作出这样抛弃战友的选择吧?在战场上,这种战友岂不是比敌人更加危险?这样的战友,有谁愿意和他成为一组,共赴战场?

其实袁朗目睹成才抛弃伍六一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给成才下了定论,他知道这样的兵,他不敢要,团队更不敢要。正因为袁朗对成才根深蒂固的否定,才让成才进入老A之路充满曲折,充满坎坷。

后来,当袁朗面对拓永刚的挑衅行为时,事实又一次验证了袁朗对成才的判定。别人不了解袁朗的实力,都想看他出丑,所以未加制止是情有可原的,可成才知道袁朗的射击技术,说到用枪这里没人比得过他,他一枪就曾让成才失去做狙击手的勇气。但当成才面对站在旁边的27号无异于自杀的挑战行为时,却视若无睹,眼看着战友走向绝路,竟然没有伸一下手拉一把。或许,在成才的心里甚至暗自庆幸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这一次,袁朗毫无意外地对他又一次失望。

在评估前的最后一次演习中,成才在漆黑绝望的环境下,他的自我又一次为他自己作出了选择——放弃了任务,逃到了远离任务区域的地方,坐着。这一次,袁朗对他彻底绝望。

袁朗对成才失望,完全合乎情理。因为,战场不是由得理想与希望飞翔的地方,作为指挥官,要费尽心思地设下骗局,从实战的角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