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焦虑的心理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20:16:13

点击下载

作者:塔玛·琼斯基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焦虑的心理课

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焦虑的心理课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焦虑的心理课作者:塔玛·琼斯基排版:Cicy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ISBN:9787213059322本书由天津湛庐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引言独自焦虑的孩子蒂娜是患童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她总是很焦虑,问题不断,而且有点小题大做,像个“戏剧皇后”。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还勉强能够解决,但也有让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她有时感觉恐惧并且拒绝尝试新事物;有时对自己毫无信心,坚信自己无法办到某些事情,比如演一场戏剧、参加一次考试甚至是打一通电话。她被自己的想法所困,认为有些事情是自己无法企及的,而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帮助她,让她知道问题是有方法来解决的。有一天我发现丹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在餐厅吃午饭,而是独自在浴室里用餐。我知道他很害羞,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对于他来讲是如此地难以忍受。他的人生不应该如此。我们必须要帮助他,但是我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凯莉是一个病得极其严重的孩子,生活对她来讲是一种负担,意识到这一点让我们万分痛苦。她每时每刻都在焦虑,她会为搭公车、患感冒、准备考试而焦虑,还会担心自己是否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是否犯了错误。她从来都没法放松,总是保持高度戒备。她每天都在反复确认每件事,确保一切妥当,好像这是她的全职工作。我们要如何说服她,让她适时地放轻松呢?马蒂并不是个焦虑的孩子,并且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当某天晚上他走下校车,在所有孩子面前说“我做不到”的时候,我惊呆了。我知道他被失眠困扰,这对他来讲是很丢脸的事情。我要如何帮助他克服这个困扰呢?

20世纪最卓越的儿童文学家、教育学家苏斯博士(Dr.Seuss)说:“树不能说话,所以我要为它代言。”焦虑的儿童正在默默地忍受着痛苦。现如今,越来越多成长中的儿童迫切地需要我们的帮助。不管怎么说,焦虑表面上并未造成极大的影响,他们并没有拖我们的后腿。在大部分时间里,焦虑的儿童在面对同伴、教师,以及家长时表现得都很好。他们的目标就是获取他人的信任,并且避免受到伤害。一些儿童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焦虑,他们觉得生活本来就该是这样的。还有一些儿童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同,但是他们不想让别人发现这个事实。很多孩子都被认为是聪明的模范生,他们为了不被人发现自己的不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并非长久之计。一个试图隐藏焦虑的儿童,就好像是划过平静湖面的天鹅,水面上波光粼粼,一片宁静,而水面下却翻腾阵阵,这个过程是令人无比疲惫和极难忍受的。这些孩子的想法被焦虑困扰着,不能正常生活。他们觉得求救无门,但事实上他们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改变现状。这些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当家长理解了焦虑的运行机制,就可以教给孩子们这些人生中必修的课程,将他们从焦虑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进而改变他们的世界。

虽然我在多年前就开始构思这本书,而新世纪的诸多不幸反倒成为一种契机。这些不幸让人们的情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曾经在我头脑中的这些想法突然紧密地与之联系起来,这让我更加关怀儿童。当我们自身的情感被越来越多的纷扰牵绊时,孩子的需要自然就越来越被无视。然而,这种无视一点好处也没有,无论是焦虑本身,还是产生焦虑的可能情境一直都存在着,且不可能自动消失。因此,我坚信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青少年焦虑预防的重视程度上。对于9~11岁孩子的焦虑情况,我们都了解哪些呢?我们发现,让孩子表达出他们的焦虑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超过13%的儿童会受到焦虑症的影响,这是现今最普遍的儿童的精神状况。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的学童比50年代的精神病患还要焦虑。

●没有经过治疗的焦虑是不会自愈的,并且焦虑的状况会不断恶化,进一步会对心脏、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焦虑症在成年人心理病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大多数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报告说他们的症状开始于儿童期。

●美国在焦虑症方面每年花费423亿美元,主要用于残疾、住院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

●焦虑症是治疗效果最明显的精神疾病。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并由实证研究所验证的治疗方法。

我们有理由相信,家长可以承担教导儿童克服焦虑的工作。首先,家长要学习相关课程,这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家长将会了解焦虑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作用原理以及逐步降低焦虑的方法。当家长了解了焦虑形成的原理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他们就不会感觉束手无策,不会被孩子们铺天盖地袭来的恐惧和焦虑所淹没。通过学习,家长可以将简单的应对策略带入到日常生活中。这些方法将会帮助儿童作好准备,当面临强大的焦虑源时,儿童能够凭借自身能力去成功应对。

严肃地对待工作并不总是意味着保持严肃的论调。大家将会在这本书中看到,我们试图使用各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目的就是要让儿童接受和理解我们所说的。想想战争期间关于药品的广告,他们使用睿智的、创造性的,甚至是幽默的方式向大众传达信息。这场针对焦虑的战争也同样如此。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不要从表面上理解焦虑。焦虑有其两面性,有时候它是一种理性的声音,在紧要关头可以帮助我们。同时,焦虑又是一个无情的夸大者,它令事实扭曲。对于焦虑的儿童,夸大扭曲的处事方式是他们遇事的默认反应。对这些孩子而言,他们的担心貌似很有说服力,但事实上这些担心独立于现实而存在,两者之间并没有交界。克服焦虑意味着挑战他们的习惯性思维,并且形成另外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与理性声音直接连通,通过这种方式与事实互通,将原来夸大的危险降低到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思维,这样可以开辟一种新的可能性,让孩子自发产生怀疑,主动出击克服焦虑,而不是被焦虑所困。这就要求家长在实践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应用到家庭生活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家长要鼓励孩子倾诉焦虑,无论这些焦虑有无意义,要让孩子感觉到倾诉焦虑并不会带来麻烦,就好像交流数学题一样简单,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

焦虑症的治疗效果鼓舞人心,它是最容易治疗的精神类疾病,认知行为疗法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数以百计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成年人焦虑症治疗的有效性,近年来更多的实验证明此结论亦可应用于儿童。儿童可以克服他们的症状,并且在治疗结束后,治疗效果可以长期保持。儿童可以学以致用,将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正如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焦虑症专家约翰·沃尔克普(John Walkup)博士及戈尔达·金斯伯格(Golda Ginsburg)所说:“对于一个‘从出生甚至在子宫里就开始焦虑’的孩子,通过治疗,观察到他在‘气质和人格’方面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过程,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过去,焦虑的儿童往往把焦虑忽视掉,更不妥当的处理方法是将焦虑封存,让自己继续保持恐惧、害羞,甚至对此习以为常。毫无疑问,我们对儿童焦虑的看法往往来自于对自身焦虑的无视。在我的办公室里,很多家长谈到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焦虑的存在,没有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的焦虑和烦恼,到了孩子那里就演变成了一种焦虑障碍。家长并不知道他们自身对于焦虑也是有易感性的,而孩子很有可能就遗传了这种倾向,这样两代人就会围绕着相同的内容产生焦虑。现在我们可以应用一些方法来打破这种怪圈,例如认识焦虑功能异常的真面目,并且学习克服焦虑的有效方案。想法改变大脑

现今是个焦虑的时代,也是神经可塑性时代的开端。神经科学的进展研究表明:只要给予正确的训练,具有强大功能的大脑可以进行神经联结的改变或重组。在《思维与大脑》(The Mind and the Brain)一书中,杰弗里·施瓦茨(Jeffrey Schwartz)博士和莎伦·贝格利(Sharon Begley)博士认为,大脑环路运作遵循“最繁忙者生存”法则。换言之,无论形成怎样的大脑环路,大脑都要召集尽可能最多的神经元或脑细胞。这个概念在众多不同的脑功能中得到了应用,无论是讨论中风之后的功能恢复,还是对于强迫症、抽搐及反焦虑的争论。我们的焦虑越多,大脑将会越多、越快、越容易地映射那些焦虑的神经联结。当我们认识到焦虑是什么并且开始想办法消除焦虑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掌控思维的转换力,以此来改变大脑的处理过程。我们在构建神经联结和大脑环路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就会形成越多的自动反应。|焦虑就是大脑功能障碍|

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从焦虑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可以自己做主,决定怎么想和怎么做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焦虑信息,降低其困扰程度,而不是急于将忧虑消除。如果孩子来到你面前,非常苦恼地跟你述说电话推销员坚持要他购买产品的事情,你可能这样回答他:“他只是一个电话推销员,他的工作就是推销,让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和急迫感,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知道你真正需要什么。”将“电话推销员”这个词用“焦虑的大脑”来替代,你就知道如何引导你的孩子进行批判性思考了。对于幼童来说,可以先给焦虑起个名字,比如起名叫“嗡嗡的烦恼虫”。对于稍大些的儿童,可以将其看作焦虑录音带或者夸大器,教儿童用心去聆听和分析焦虑,以提高他们的觉察水平。应用这种生动的方法,焦虑将不再是无法逾越的大山,儿童也更愿意去接近自己的焦虑情境,一步一步地克服它。教会孩子独立面对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会对处理焦虑感觉到力不从心。但困难远不止这些,作为家长,我们身上的责任更大,要担负起帮助孩子远离困扰的重任。如果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了或多或少的恐惧,那么这本书将教会家长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愿意付出一切去帮孩子解决生活中的万难。无论是膝盖擦伤、糖尿病,还是遭到朋友和学校的拒绝,若可以,家长都愿意为孩子背负这些痛苦。有时候,教孩子直面自己的烦恼和焦虑,这种方法让我们极其不舒服,甚至会觉得很残忍。做家长的想要尽全力保护孩子不受恐惧的侵扰,但是,当我们努力给孩子撑起保护伞时,我们却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错失了克服困难的最有效方法。如果儿童不能学着独自处理困境,那当困难真的来临时,他们就只会等待别人来拯救。没有哪个家长希望孩子坐以待毙。因此,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不要被孩子的痛苦所吓倒,要知道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令人不悦的”,但不是“无法承受的”。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孩子在喝汤的时候不小心烫到了嘴,你不能再也不让孩子喝汤,而是要教他喝汤之前吹一吹,让汤不那么热——最终,孩子就能自己处理这个问题了。

有很多孩子在了解恐惧后,获得极大的进步,他们会说:“如果我害怕迈出第一步,那么我永远也不会习惯、不能适应它。”这个领悟会让他们觉得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肯尝试,世上无难事。尝试之后,就能体会到当事者和旁观者的差别了。

教会儿童应对恐惧和焦虑是刻不容缓的,这些技巧与数学知识、阅读技能和骑车技术一样,都需要掌握。就好比交给孩子一部关于情绪的操控手册,手册上注明了消除恐惧的步骤,儿童要做的就是困难降临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儿童在生活中可能学会如何换轮胎、如何拨打紧急电话,这些技巧并不是等到危机爆发的时候才学习的。这也正是此书的前提,家长通过悉心的教导,将克服恐惧和焦虑的方法渗透给孩子,这才是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对于各种心理障碍,最佳的干预时间都是在生命的早期。如果儿童在小时候就学会应对焦虑的技巧,那么在日后的成长中,他就可以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以不变应万变。尽管对于分离、黑暗、深夜入睡等的焦虑是看似“正常的”,但如果你的孩子对以上状况表现得痛苦异常,即使使用了应对措施,仍不见效,那么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千万不要等到孩子走投无路、丧失能力的时候再寻求帮助。如果你的直觉告诉你“哪里不对劲”,就跟着感觉走,听从这个声音的指引。如果你无视问题的存在或者对孩子漠不关心,孩子又找不到人沟通,那么问题就会越发严重了。恐惧和焦虑可能是有共性的,但是最近有种趋势显示:不可预期的焦虑源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现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儿童焦虑吗?”而是:“儿童该如何更好地应对焦虑?”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父母都想知道儿童该如何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新的恐惧和焦虑。

这本书被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探讨焦虑的成因、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我们深入研究了焦虑产生的机制,并且为家长提供范本,告诉家长如何与儿童交流相应的问题。第一部分以“方法总结”收尾,概括了大多数焦虑情境中可以应用的6个步骤。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焦虑的具体问题,包括焦虑症、恐惧症、社交焦虑、分离焦虑、强迫症、抽动障碍等。在此部分的各章节中,我们应用第一部分中介绍的方法帮助孩子处理问题。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简要地探讨了具体问题如何影响焦虑的水平,例如与日常恐惧的斗争,也探讨了与焦虑儿童相关的热点问题,包括求学问题、兄妹关系问题和睡眠问题等。

不论你是初涉儿童焦虑这一领域,还是在此方面已深有感触,我衷心地希望通过其他家庭如何面对这些境况的例子,你可以从中得到鼓舞,意识到焦虑管理并不只是一种技巧,而是你对孩子极有意义的赠予。

你将在书中读到很多儿童和家庭的故事,他们非常了解焦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一路走来,就是这样生活的。这些善良慷慨的家庭同意跟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斗争和胜利经验对大家有所启发。这样或许可以找到一条更简单的路,至少你不会感觉孤单,因为你并不是在孤军奋战。书中的这些家庭,他们刚开始也是对焦虑懵懵懂懂,或是从他们自身的童年经历中了解到焦虑的阴暗面,但是他们最终都战胜了焦虑并脱离了困境。因为他们掌握了焦虑的运作机制,并将这些解释给孩子听。家长要学着不被儿童的恐惧吓倒,并且学会杰弗里·施瓦茨博士和莎伦·贝格利博士所说的“用思维来改变大脑”。

在此,我要再次重申我们的目标:不要告诉儿童远离恐惧,而是要教给他们自我沟通,最后战胜恐惧。家长也不要试图帮儿童清除人生中的障碍,而是要教会他们迎难而上,接受挑战。

当家长知道前路该何去何从的时候,他们就是非常出色的领路人。但是家长也有不知所措、感到迷茫的时候,他们会被孩子的焦虑、痛苦难倒。到底是该想办法让孩子感觉轻松,还是指导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呢?面对这样两种选择,家长往往陷入两难。第一部分的几个章节将会帮助家长解除困惑,介绍怎么做才能够一举两得。通过学习焦虑症的基本原理、定义以及治疗方法,家长将会成功地担负起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和焦虑的任务,没有什么事情会比这个更有意义、更有成就感了。

在第1章中,我们将探讨与儿童焦虑相关的因素以及它的潜在成因。只有当家长开始了解焦虑症的“无过错”本质,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感觉是被接受和理解的,而不是被当作问题来讨论和评价的。理解孩子的焦虑意味着包容你的孩子,并且认同他。包容你的孩子并不意味着拒绝改变,相反,它意味着你掌握了开启变革之门的钥匙。当你的孩子对你的一系列帮助行为并不排斥的时候,他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行为上,并且注意到行为的点滴变化。本书第2章将会介绍不同类型的焦虑症,并且对其进行描述,这样家长就可以通过描述找到符合自己孩子的焦虑症类型,这是对症下药的前提。第3章告诉家长何时寻求专业治疗,以及儿童焦虑的治疗方法。第4章讲述认知行为疗法,并辅之以案例和插图,试图用简单的方式为家长解释相关概念,帮助家长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第5章将会提出一个管理计划,这个计划涵盖了前一章节提及的各种概念。通过整合归纳,这个计划可以应用到大多数恐惧和焦虑的情境中。家长往往绞尽脑汁想要找到恰当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焦虑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第5章中提供了多种恰当的表达方式,有针对幼儿的,也有针对年龄稍大的儿童的。01理解孩子的焦虑儿童焦虑与恐惧的成因孩子说:“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在医院工作,需要倒夜班。每天晚上我都坐卧不安,担心她会出事,害怕再也见不到她了。”“每当人们告诉我要放轻松,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时,反倒让我感觉更糟。他们一定认为我有毛病,认为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家长说:“看到我的女儿感觉很痛苦、很害怕,我也很难受。在我们接受治疗之前,我觉得面对她的痛苦我什么都做不了。我觉得特别无助,作为家长却什么都做不了,那种感觉简直糟糕透顶。”“老师一定认为我疯了,怎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她在学校的表现无可挑剔。她是一个模范学生,从不惹麻烦。但是在家里,她彻底地崩溃了,并且极度焦虑。我们几乎不能正常生活。我真的希望老师能看看她在家的样子,这样他们就会理解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危险!焦虑儿童的思维方式“别往大街上跑!”“不要爬那么高!”“小心,这个会碎的!”这些话是大多数家长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跟孩子说的。但是对于焦虑孩子的家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不用为这些事情担心。事实上,这些家长可能会发现,反倒是孩子在为家长操心,孩子会问:“你锁门了吗?油箱加满了吗?拿到滑翔许可了吗?”这些话常常令家长感到烦恼,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心,担心的太多,而且无时无刻不在为可能发生的危险忙活。家长至少要了解,焦虑的儿童只是简单地在执行大脑的指令,仅此而已。焦虑的儿童极其谨慎,不停地确认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事实是这样的:他们的大脑中有敏感的触角,让他们觉察到并不存在的危险。这种思维方式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习惯于小题大做,甚至是无中生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正常的儿童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甚至觉察不到痛苦的存在。焦虑的儿童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好默认这就是他们应有的方式。

家长很难用焦虑儿童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因此难免会对孩子失去耐心、误解孩子,甚至会对孩子保护过度,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对待方式。如果家长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和体会孩子的所见所感,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如果连孩子都理解不了,也别指望孩子会听你的说教,那这一切也都没有了意义。结果就是孩子不会听家长的话,因为家长连他们的问题都不清楚。

儿童焦虑和痛苦的根源是恐惧,这种恐惧甚至让家长陷入窘境。当儿童在生日派对中躲在角落里不见人、当儿童在学校因玩游戏而哭泣或者因为害怕而不能参加学校的露营活动时,家长往往都很苦恼。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行动起来去帮助,而是迫切地想要找到“停止”键,让这些恐惧到此为止。而且,以下两种想法也坚定了家长的选择:其一:“这不可能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他不该被这个吓倒。”其二:“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在这两种想法的刺激下,恐惧从孩子那里悄悄地扩散到了家长身上,导致家长无法给予有益的回应。家长和孩子双方同时经受巨大的打击,并且常常会以“你应该”、“我不能”这样的方式说话。

本章将会介绍恐惧的概念,恐惧为人类生存提供功能性的安全保障。恐惧和焦虑,可以帮助儿童在陌生环境中随时保持警惕。确保儿童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地跃入泳池。在情况需要的时候,适度的“如果……怎么办?”的假设能让人保持良好的谨慎度,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另外,这一章节将会探讨普通恐惧与焦虑的差异,并且讨论焦虑将如何影响儿童的经历。最后,书中提出了恐惧和焦虑发展的不同模型,探索它们的影响因素,例如遗传基因、气质类型以及个人经历等。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儿童可以自如地表达他的恐惧。家长越透彻地了解恐惧,了解它并不可怕的事实,那么他们就越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脱离苦海。恐惧!焦虑和痛苦的根源

恐惧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成长和发展,如果我们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对环境的评估能力以及避免危险的能力,那么我们作为物种将很难存活下去。恐惧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机制,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焦虑核心词恐惧恐惧为人类生存提供功能性的安全保障,可以帮助儿童在陌生环境中随时保持警惕,能让人保持良好的谨慎度。

伴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世界逐渐变得开阔了,并且他们要经常面对从未经历的、突如其来的新挑战,这些新状况总是给孩子带来新的焦虑。婴儿害怕失去大人的疼爱,他们受不了嘈杂的声音;蹒跚学步的孩子,害怕与家长分开,害怕比自己大的东西;幼儿常常被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败,特别是在夜晚,他们会害怕怪物作怪、窃贼或者坏人的出现;青少年害怕社会审视的眼光,他们开始将自己置入国际化大都市,开始审视整个社会,关心战争、安全等抽象议题,渴望未来的成功。恐惧可以被看作是情绪反应,它是人在面对新环境或者征服新挑战时临时发生的情绪反应。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对于陌生的新技术,起初人们自然会感到恐惧,但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之后,这种恐惧会消失。恐惧来源于不熟悉,这种恐惧会让人浮想联翩。儿童恐惧和焦虑的加剧是由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用想象力来构筑大千世界,来解释万事万物。蛛丝马迹可能会引发他们的长篇大论。一个4岁的孩子到水族馆玩,当她听说水族馆有鲨鱼的时候,非常害怕,因为她知道鲨鱼非常危险,但她不知道在水族馆的玻璃缸外观察鲨鱼是非常安全的。8岁的孩子已经知道细菌的危害和疾病的痛苦,他认为参加日常活动就意味着感染细菌,而不知道因此而患病的可能性其实很小。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恐惧,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焦虑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恐惧·婴儿期——【陌生人恐惧】此时期婴儿对区分熟悉人脸(家长的)和不熟悉人脸的能力在增长,7~9个月的婴儿看到陌生人会感到害怕(当陌生人靠近时,婴儿会哭闹),这种情况在1周岁时基本消失。·幼儿期——【分离焦虑】此时期幼儿对父母的健康型依恋与日俱增,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1岁左右(幼儿会哭泣、悲伤、对分离感到恐惧),并在接下来的3年内有增无减,直到幼儿园结束才基本消除。儿童的世界在拓展,他们可能会对新的、不熟悉的环境感到恐惧,也可能对真实存在的或者臆想出来的危险感到恐惧,例如体型巨大的狗、蜘蛛或者怪物。·小学期——【现实危险恐惧】由于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儿童开始对现实生活中的危险感到恐惧,例如火、窃贼、风暴、疾病和药物等。通过他们切身的体验,儿童学会了危险并不都是迫在眉睫、近在咫尺的,也可以是离他们很远的。·中学期——【个人比较与社会认同焦虑】对社会地位的重要性的关注,导致了个人比较以及社会认同的焦虑出现。儿童在此时期关注自己在学习和运动方面的表现,并且注重自己在社会团体中的身份认同。·高中期——【身份认同焦虑】青少年对社会认同持续关注,但是更加关注寻找与自身具有同一性的团体。在这一阶段,青少年普遍比较关注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关心道德问题以及他们的未来成就。#

焦虑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面临不确定状况时,他们无法对事件结果作出预测,在不能确保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时,焦虑就产生了。即使是在最惬意的环境中,儿童也能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焦虑。当儿童不由自主地夸大所面临的困难,并且明显低估了自己处理危机情况的能力时,焦虑状态就演变成了焦虑障碍,也就是焦虑症。焦虑症会让儿童变得脆弱,长期感觉疲劳无力、身体不适,同时降低儿童的学习能力并影响其就学、同伴关系和家庭和睦。哪些孩子会焦虑

焦虑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些儿童的焦虑、紧张,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而有些儿童将他们的焦虑和困惑埋藏得很深,任其默默地滋长;还有些儿童,他们的焦虑表现为气愤,对其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得非常沮丧。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讲,儿童的患病率是5.7%~17%。焦虑症的患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小幅上升趋势;但是大多数的焦虑症研究选取的样本都是7岁以上的儿童,因此,目前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焦虑症的患病比例还不是很清楚。从诊断结果来看,女孩比男孩更易患上焦虑症。但在现实生活中,被带去治疗的男孩人数却更多。原因在于焦虑行为的外部表现如哭闹、躲避和过度的痛苦等,这些在男孩身上更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大量的焦虑儿童研究有这样一个共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同时患有多种焦虑症,我们称作“合并症”。如果置之不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焦虑症状会越发严重,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过程会不断反复、恶化。

患有焦虑症的儿童行为与患有破坏性障碍的儿童一样,具有损伤性,但他们经常能够避开成年人的注意而不被觉察。因为这些儿童的症状并没有明显妨碍学校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内化的,所以没有被送去接受治疗。焦虑症的严重性一直被大众所忽视,大家都认为焦虑的儿童只是需要简单的休息和放松。

对于儿童来讲,焦虑症状的隐蔽性危害非常大。焦虑的儿童几乎没有朋友,有的是因为社交恐惧;还有的是因为他们把时间都用在了担心、焦虑上,无暇顾及其他。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某件事而做准备、晚上努力地想要入睡、准确无误地完成家庭作业以及反复确认他们自身的安全问题等等。他们还可能会为了避免丢丑而不外出参加体育活动,因为恐慌或者分离焦虑,不去朋友家玩或不考虑念大学。在家里,家庭生活也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因为参加任何日常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焦虑的导火索。

从早到晚,焦虑儿童会不断在脑海中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这种假想能力,会让我们吃惊不已,我们很难想象焦虑的孩子是如何将这么多的假想危险放到一起的。焦虑的成因!从遗传到家教方式

每个家长都想了解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焦虑。很多家长不停地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我们把焦虑带给了孩子?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还是通过基因遗传?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焦虑症与基因确实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是就我们目前所知,基因的代际遗传是在出生之前完成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选择。但是遗传密码将坏事又转变成好事。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焦虑的生理特性,正因为如此,家长和孩子了解了焦虑症的“无过错”本质,并因此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决不会因为孩子得了哮喘或者糖尿病而责备他们,也不会为此而责备自己,那么对于焦虑症,我们也该采取相同的态度。

正如儿童的其他方面一样,我们将在本章节中了解到焦虑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没有哪个单独的因素可以解释所有一切。“恶劣的家庭教养方式”并不能导致所有问题,单凭优良的教养方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儿童的困难境遇将激发你的斗志,让你勇于迈出第一步。但是你要知道这只有助于事情的发展,并不能帮你找到问题的起因。实际上,看上去“怪异的教养方式”只是养育一个焦虑儿童的结果,并不是原因。

先天本性还是后天教养?我们对儿童焦虑起因的理解来自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包括:(1)基因及大脑生理机能;(2)气质;(3)家庭教养方式;(4)环境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焦虑症的形成产生影响。|遗传:人生来就焦虑吗|

一般来讲,是进化机制选择了焦虑基因,这并不难理解,因为焦虑有助于物种的生存。过多的误报也好过一次致命的失察。尽管如此,焦虑的儿童也不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感到好受。

遗传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支持焦虑遗传的论据。家长是否焦虑对其子女是否患焦虑症有很大影响。研究显示,焦虑家庭中的儿童患焦虑症的比例是非焦虑家庭的7倍。还有研究显示,在众多焦虑障碍中,恐慌症的家族传播现象最明显,但遗传学也只能解释30%~40%的传播现象。因此,虽然遗传学很有说服力,对焦虑症的成因作出很大贡献,但还是有很多焦虑家庭的孩子并没有患上焦虑症。遗传学只是决定了人们对焦虑的易感性。有些儿童可能生来就比其他人敏感,对痛苦的容忍力比较低,但是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结果,让衡量的天平倾斜。也有可能存在多种基因共同影响儿童的焦虑障碍,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基因在起作用。基因会影响不同细胞在人体的警报系统内如何运作,包括敏感性、反应时间和吸收率等。我们可以到这个系统的幕后看一看,目前已经确定人体的某些区域是处理和体验恐惧、威胁和焦虑的中心。|大脑:焦虑的导火索|焦虑核心词杏仁核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

在大脑防御系统的中心,我们称之为“焦虑工厂”,有一个杏仁状的细胞群,叫作杏仁核,它在负责处理情绪体验的边缘系统中发挥作用。杏仁核就好比一个救生员,能够把我们从马路上拽回来,避免跟疾驰的汽车相撞。这个过程发生得很快,但是并不是每次都那么精准,有时候会发生将木棍看成是蛇这类情况。因此,它也可能成为焦虑症的罪魁祸首,让我们在无需恐惧的情况下却感觉无比焦虑。杏仁核就好像一个反应器,它能根据情绪的线索,非常迅速地作出判断,调动身体内的每一个系统来对抗感知到的危险,不管这个危险意味着战斗还是逃跑。当这个危险过去后,前额皮质就像是个刹车器,会示意杏仁核放慢运转速度以便身体可以恢复稳定的状态。进化机制选择了焦虑基因帮助机体提高对恐惧的敏感性,以便于对恐惧作出迅速反应,但是停止这种反应却并没那么容易。

有一个焦虑研究的领域非常关注血清素的作用,它是一种神经递质,或者说是脑部化学信使。当危险和非危险信息不能有效传输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过度期待及持续焦虑的结果。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就是治疗焦虑症最常用的处方药。我们会在第3章节中对此进一步讨论。|行为抑制:焦虑形成的行为特性|

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就好像串起珍珠的铁线,气质也将生活中的闪光片断、美好回忆连接起来。”很多焦虑的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表现出对变化和危险的敏感,结果他们采用抑制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倾向可以在特定情境下对儿童的需要和体验进行预测。他们极度谨慎的作风并不是任何人的错。哈佛大学的杰罗姆·凯根(Jerome Kagan)博士确定了这种特性,并将之称为行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甚至在21个月大的孩子身上就可以观察到这种特性了。环境中最微小的变化也会引发他们的痛苦反应,一部新手机或者一个杯子都会是诱因,而相同的变化对于其他婴儿来说却是兴奋和快乐的反应。凯根博士发现这些具有行为抑制的儿童在日后患焦虑症的可能性比一般儿童高。|应激事件与家教风格:焦虑形成的环境因素|

应激事件。并不是每个患焦虑症的儿童在童年期都有过创伤经历,事实上大多数儿童都没有过。然而在现今社会,儿童和青少年却普遍体验着创伤性事件。多达15%~20%的儿童和青少年在青少年期遭遇过重大创伤事件。虽然很多研究表明:大多数有创伤经历的儿童,均能从过往的经历中恢复过来,但是有过创伤经历的儿童患上各种障碍的概率是其他人的2倍,这些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或行为障碍等。所有儿童在面对紧张或者创伤性情境时,都会经历较明显的敏感期、依附期和倒退期。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一种适当的结果。这使得儿童可以在创伤经历后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和爱,从身体上和情感上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在第15章中,我们将会讨论应激事件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如何保护儿童免于其害、如何处理应激事件,从而让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第12章将探讨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的治疗方法。

我们希望每个儿童都能够面对这些应激源,例如所爱的人去世、成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失去最好的朋友、父母离异、生病住院、离婚或长期生活困苦等。这些事件会让一个已经承受重大生活负担的焦虑儿童,从偶然性的焦虑转变为完全型的焦虑障碍,或者是让一个正在恢复中的焦虑儿童出现症状反复的现象。

焦虑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最近,我带女儿去看牙医,我毕恭毕敬地坐着,跟牙医保持一定距离,这位医生当时正在抱怨其他家长,说他们是“直升机父母”,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确认孩子的状况。他们不停地问孩子:“受得了吗?疼不疼?”这位牙医在意的是这些“飞行员”是如何妨碍他工作、妨碍设备使用的,但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是这种行为在应激情境中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父母的教养方式不能单独起作用而引起焦虑反应,但研究表明,家庭互动将影响焦虑儿童对某些情况的反应倾向,进而影响儿童的行为。家长试图从潜在的危险中保护孩子,并且时不时地给予他们提醒。然而,正常的儿童对于这种提醒可能会耸耸肩,甚至满不在乎地想“我老爸又小题大做了”。但是对于焦虑儿童,他们本来就认为周围环境是恐怖和令人害怕的,家长的这些提醒行为反而强化了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但没有降低孩子的焦虑,反倒让情况更糟了。焦虑核心词直升机父母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确认孩子的状况。研究表明:家庭互动会诱导或者影响儿童的反应,并且可以增加焦虑儿童某些情况的反应倾向。“直升机父母”可能是对儿童焦虑的一种反应而不是原由,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焦虑思维如何回应的最佳尝试。事实上,有大量的文献表明某些家庭教养因素与儿童的焦虑相关。尽管我们知道某些家庭教养方式会伴随着儿童的焦虑,但我们搞不清楚这些因素到底是焦虑的结果,还是焦虑的成因。有些研究已经发现,患有焦虑症的儿童更多地描述其家庭要求严格、缺乏凝聚力,并且比其他家庭冲突更多。这些研究经常让我感到很踌躇,因为家长可能会感觉到备受责备。我理解,家长的初衷是要了解孩子的痛苦,并且试图改变他们的状态,但是家长的做事方式却得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两位心理学家戈尔达·金斯伯格与玛格丽特·施罗斯伯格(Margaret Schlossberg)在200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总结概括了20多个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都是关于家庭教养因素与儿童焦虑的关系。我已得到许可将此研究结果的大纲整理出来,并罗列出加强和降低儿童焦虑行为的影响因素。关键是要明白,这些研究仅显示儿童焦虑行为与某些家庭教养行为相关,其目的并不在于说明哪些因素是首要因素。当你阅读下面的列表时,记得要与你孩子最近的表现相比较。仔细检查,看看哪些地方进展顺利,而哪些地方是我们要努力改进的。

焦虑心理学

与儿童焦虑相关的家庭教养行为·父母的过度控制:侵入型教养方式,家长在对话中施加控制,限

制孩子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过度保护:无缘由地过度谨慎和保护行为。·焦虑解释的模型:同意在某种情境中儿童对危险的曲解,强化他

们认为世界上常规事物太可怕而不敢接近的想法。·容忍或者鼓励回避行为:建议或者同意孩子回避做困难的事情。·拒绝或者批评:反对式的评断、轻视或者批判孩子的行为。·冲突:(非主要因素)2/5的研究发现,打架、争论和家庭不和

睦与孩子的高焦虑水平相关。

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减压·行为奖励:关注方法而不是结果。奖励接受挑战的行为,即使是

部分成功,也要给予承认和肯定。·消除过度的焦虑行为:无论是出于关心还是生气,都不要对孩子

的焦虑行为作出过度反应。·管理自己的焦虑:家长要控制自己的痛苦表现,不要将自身的焦

虑平添到孩子的焦虑中。·提高家庭沟通和问题解决技巧:针对积极的沟通方式和问题解决

的机会采取内部开放政策。·权威型/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教养方式与焦虑水

平呈低相关,父母按照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来指导儿童的行为。(反之,专制型教养方式,顺从家长的需要,限制孩子的自主权;

放任型教养方式,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从不尝试去控制。)02你的孩子焦虑吗儿童焦虑的信号你的孩子是这样吗?6岁的马修第一次上游泳课。他有很多问题:老师会如何对待学生呢?他会整节课都泡在水中吗?他必须要踩水吗?他不想踩水,因为踩水是为了防止下沉,这会让他想到溺水。他想知道如果他感到冷,老师是否会同意他不待在水里?但是他对于学习游泳又感到非常兴奋,他想学习成为一名游泳健将并且希望可以尝试跳水。他问妈妈是否可以留下来陪他上课。当课程进行到尾声时,马修非常兴奋,因为几周后他就可以登上跳水台了。他说他的老师很好,踩水应该也很有意思,他们把踩水叫作“狗刨式”!他确实觉得有些冷,想让他的妈妈问问老师如果下次他觉得实在太冷,能否不在水里待着。马修仍然想让妈妈陪着他上课,这样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帮助他。或者,你的孩子是这样吗?6岁的杰森对于新状况总是很难适应。他不想上游泳课。自从他妈妈上周提到这事儿,他就不停地哭闹来拒绝学游泳。他说不出来为什么害怕游泳,就是不想去学。上课那天,他躲在卧室的椅子后面,拒绝穿衣服。当他到了上课的地方时,他不肯下车并且紧紧地抓住妈妈,让她陪伴自己去上课。杰森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上课,当老师让他尝试做些动作的时候,他不停地望着妈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周多,直到杰森的父母决定放弃课程。

马修可能被认为是“慢热型”气质的儿童。他很小心并且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解释。他的想象力引起了某些焦虑,但是问题不大,只要多给点时间和耐心,他的焦虑并不影响正常活动。但杰森却深陷烦恼。他不仅在事情发生前经受巨大的痛苦和焦虑,并且还带着失败的感觉,相信处理困难事情的最佳方法就是回避。不幸的是,这种回避方法在很多情境中起作用了。杰森的父母即使坚持要他上课学习游泳,也是毫无意义的。然而通过让步,这个情况还是有挽回的余地。杰森可以作为旁听生去上几周课,看看游泳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可以跟老师进行几次一对一的教学。当然大家也可以只是在快餐店愉快地见个面,最终甚至可以尝试着参加“最安全”的5分钟课程。杰森和他的父母需要找到摆脱痛苦和逃避的方法。

这一章,我们将会帮助家长对程度不同的焦虑阶段进行梳理。首先,我们回顾会事件焦虑的危险信号,接下来描述各种焦虑障碍的特点。有时焦虑并不是孩子面临的唯一问题。本章结尾简要地概述了可能与焦虑同时存在的其他常见病症。焦虑出没!危险信号与判断标准

我们在第1章中了解到,童年期的恐惧和焦虑都是正常现象,是可以预料的。令家长困惑的是:儿童焦虑症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哪种状况出现意味着儿童已经脱离控制了。即使儿童的恐惧内容是“正常的”,例如狗、枪声和黑夜,那也并不意味着儿童甚至是其家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正常且可以容忍的。与其思考正常还是不正常,还不如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危险信号|

●与现实状况不相称的过度痛苦:哭泣、身体症状、悲伤、愤怒、沮丧、无助和尴尬。

●处于应激状态时很容易痛苦、激动或愤怒。

●反复确认“如果……怎么办”的问题,并且无法安慰,对逻辑争论不作反应。

●头疼、胃痛、经常因为恶心不能去上学。

●预期性焦虑,担心几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后的事。

●睡眠紊乱,比如很难入睡或时常做噩梦。

●完美主义:标准很高,眼里没有足够好的东西。

●过度的责任感:过度地关注别人是否因为自己而心烦,为不必要的事情道歉。

●表现出过度的逃避倾向:拒绝参加活动、拒绝去上学。

●儿童自身或家庭功能受到影响:对于上学、去朋友家、宗教活动、家庭聚会、出差和度假等活动感到困难。

●对于正常情境引起的儿童痛苦需要给予过多的安慰,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劝说孩子从事常规活动,例如做作业、打扫卫生和吃饭。|家长应该怎么办|

家长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因为焦虑和恐惧而痛苦,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苦恼。

●你能和孩子沟通他们的问题吗?孩子是否会拒绝?

●你的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是否懂得如何应对?

●通过你的努力,孩子是进步了,还是情况继续恶化了(更痛苦、更加回避、生活圈子更小)?

对于以上几个问题,如果第一组问题你有至少一项答案是肯定的,第二组问题有至少一项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现在是时候直接面对问题了(短暂性焦虑与事件性焦虑比较见表2—1)。表2—1 短暂性焦虑与事件性焦虑比较五种焦虑!从分离焦虑到恐惧症

下面就是对各种类型焦虑症诊断标准的概括。每种诊断都将会以简明的方式呈现。在本书第二部分,每一章节对应一种诊断。|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简称GAD)是指过度的、无法控制的焦虑。儿童患上广泛性焦虑症就会时刻焦虑。他们对任何应激源的第一反应就是做最坏的打算。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儿童花费很多时间来确认自己是否做错事:他们提前做准备,制订计划,确保每件事情万无一失,并害怕任何一个小动作可能招致最糟的结果。他们通常看上去很紧张,感到头痛、胃痛,经常失眠。这些病征至少要持续6个月(参见第6章)。|特殊恐惧症|

恐惧症(Phobias)被认为是“狭隘的”焦虑分支。其他焦虑症显示,很多种刺激都会引起焦虑,而患有恐惧症的儿童却只对某种特殊刺激起反应,例如蜜蜂、狗、电梯和注射。这些儿童如果能够避免接触他们的恐惧源,就不会产生焦虑。但这并不是说患有恐惧症就容易应对。患有狗恐惧症的儿童,只要想到可能有狗出现,他们就不能步行上学、不能和邻居玩或者不能去朋友家。如果知道运动、逛街或者去哪个地方可能会碰到狗,那么他们宁愿哪儿也不去。相同的道理,暴风雨恐惧会导致儿童每天查看天气预报,并且拒绝一切可能碰上暴风雨天气的活动。以上病征至少要持续6个月,儿童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恐惧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参见第7章)。|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是指对于社交或者公开场合有一种持久而强烈的恐惧,儿童对于可能被其他人审视的场合感到非常害怕。患有社交焦虑症的儿童无论是在想象中,还是在真实存在的社交场合中,都会立即感觉浑身乏力,并不是因为害羞。他们觉得在那些场合会自取其辱,会被嘲笑,因此他们特别在意自己的行为,担心被说成“傻瓜”、当成笑柄。想象一下没有“幕后”的生活,你就能够理解社交焦虑儿童所经历的在大众前曝光的感觉了。上述病征至少要持续6个月,儿童的社交、学业和家庭活动都受到影响。对于儿童而言,这些病征必须要发生在与同伴交往时,而不只是在与成年人的交往中(参见第8章)。|分离性焦虑症|

患有分离性焦虑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简称SAD)的儿童对于与父母的分离感到十分焦躁,分离的情况包括上学分离、工作分离、出差分离、睡觉分离甚至是父母就在隔壁。离开父母,无法得知父母的情况时,儿童会焦虑,同时,无法确定离开父母自己会怎样,也让儿童焦虑。患有分离性焦虑症的儿童说,他们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预感有些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他们需要父母陪伴左右以避免这类事情发生,或者一旦真的发生时自己会得到保护。这些孩子普遍有就学困难,他们会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不愿意在朋友家玩或者不参加学校活动。如果他们被家长提早接走,或者因为自己的痛苦,家长取消某些计划,这些情况都会让孩子感到极大的解脱。但是这种解脱只是暂时的,因为下一次分离马上接踵而来。即便是在家里,一个小小的分离也会让儿童喘不过气来。事实上,对于患有分离性焦虑症的儿童最不公平的事情就是,他们要承受失去父母之爱的威胁,这种威胁让他们极度不安。这种病征要至少持续4周(参见第9章)。|恐慌症|

患有恐慌症(Panic Disorder)的儿童遭受周期性恐慌发作,焦虑症状瞬间爆发并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在疾病发作时,儿童可能会感觉很不真实,害怕自己会晕倒、死亡或者疯掉。在第一次发作之后,儿童变得极度恐惧,尽可能远离能引起恐慌发作的任何情境和刺激,拒绝去那些不易逃生的地方。儿童在经历了恐惧激增的感觉后,会将此看作是威胁生命的。他们觉得必须要逃离这个情境才能让这种症状消失。恐慌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即使儿童知道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虚惊一场,他们仍然觉得自身是有问题的且恐惧仍然存在,这实际上延长了发作时间并增加了其严重性。为了达到诊断标准,儿童必须有过恐慌发作,并且两次恐慌发作的时间间隔要小于一个月(参见第9章)。|强迫症|

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儿童对有意义的事情(如学业表现、朋友相处或身体健康等)产生不切实际的恐惧,而有100多万患有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的儿童,他们经受无意义的恐惧,甚至是对自己的恐惧。他们被想法、图像所干扰且有很奇怪的冲动,与儿童行为截然相反(一个可爱的孩子画图描绘刺伤家长,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孩子害怕他憎恨上帝,一个天真的孩子认为自己性取向不当)。儿童总是做重复动作或者强迫性行为以减轻焦虑,例如过度频繁地洗、检查、重做、计算或者敲打。为了达到诊断标准,病征必须要引起痛苦并每天多于一个小时,或者是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交被严重干扰(参见第10章)。|创伤后应激障碍|

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的儿童经受过创伤性事件,这些创伤性事件被认为是威胁生命的、会导致死亡的。这种经历引发他们强烈的恐惧、惊吓和无助。他们可能会经受令人惧怕和使人机能丧失的症状,例如病理性闪回(痛苦往事的重现)、噩梦、生理反应、失眠、不能集中注意力、在与创伤性事件相似的情境中或能让他们回忆起不幸事件的情境中会有情绪反应。他们会尽最大努力避免那些能引起创伤记忆的事情,比如与此相关的想法、感觉、谈话以及地点。其他的情绪反应包括超然、着眼未来和兴趣减退。病征要保持一个多月,并且对身体某些重要部位的官能造成巨大影响(参见第12章)。与焦虑有关!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到感觉统合失调

接下来的诊断与焦虑症有相同的病征,但是却有不同的侧重点。儿童可以有多个诊断,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合并症”。儿童的焦虑表现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有可能是其他的非心理问题因素。例如,当一个儿童学习数学感到困难重重时,他就会千方百计地逃避数学考试,或者在数学课的时候跑去校医的办公室,这时儿童的首要问题可能就是数学;需要焦虑的是儿童会如何沟通自己的问题。焦虑管理技巧可以消除焦虑,但并不能解决潜在的数学问题或者学习能力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了其他障碍的病征,你可能需要寻求职业的干预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图雷特综合征|

图雷特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是抽动障碍诊断分类的一种,它是相对罕见的一种神经性异常,伴随有无意识的动作和声音。2000名学童中才出现一个图雷特综合征患儿,但是患抽动障碍的比例却是15%。动作抽动可以仅仅是眨眼、扮鬼脸、扭脖子或者这些动作的综合,比如揉捏、亲吻、扔东西。抽动障碍也可以是发声的。简单的声音抽动表现包括清喉咙、吱吱叫、嘀嗒声。复杂的声音抽动是词语,都是无意识下说出的,例如“天哪”、“是这么回事”,通常这些词都是放在句首的。这其中最让人痛苦的例子,也是最被人所知的症状就是秽语症,狂说粗话,这也是非常罕见的抽动障碍,5%~30%图雷特综合征患者有此类病症。强迫症症状与抽动障碍症状很难分辨。很多时候,患有抽动障碍的儿童在确诊前被“警告”有类似的强迫性思想;一些强迫症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儿童,有敲打东西的强迫性行为,而这些行为并不是由强迫性思想引起的。个别的抽动障碍并不是我们说的图雷特综合征,只有当抽动障碍同时表现为动作和声音时,才被诊断成图雷特综合征。一些儿童患有短暂抽动障碍,抽动只持续几周或者几个月,可能在几年后复发。相比之下,图雷特综合征的诊断是动作和声音抽动持续一年,并且没有3个月以上的断续。图雷特综合征通常是药物治疗,或者采用“习惯消除”行为疗法,这种疗法帮助儿童学会与抽动刚好相反的放松技巧和行为。抽动障碍及图雷特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将在第11章中讲述。|拔毛症|

无法控制的拉拽头发,就是我们所知的强迫性拔毛症(Trichotillomania),因为它与强迫症有相同的特点,比如不断重复的想法、冲动和行为,并且不易被打断。如同强迫症,拔毛症开始于一个非常强烈的冲动周期,伴随着高度的紧张,如果不进行这些行为就无法感到轻松。但是与强迫症不同,儿童通过拉拽自己的头发感到了短暂的快乐和解脱。但是紧接着这种简短解脱后,他们就会感觉强烈的羞愧和窘迫。通过这些行为,可以看到这种障碍的影响。拔毛症的治疗方法同图雷特综合征一样,用习惯消除法,在第11章中有介绍。|抑郁症|

每个儿童都有快乐的日子和糟糕的日子,当一个儿童患抑郁症(Depression)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改变他的心情,反而多数日子都承载着挥之不去的沉重,抑或无休止的挣扎和愤怒。抑郁可以描述为悲伤、绝望、易怒、无助感、冷漠和生活缺乏活力。很多患有强迫症或其他焦虑症的儿童可能体验过抑郁,如果他们的症状没有改善且焦虑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就会变得越来越丧失能力。尽管我们可能将悲伤和哭泣作为抑郁的信号,但是抑郁儿童通常会表现出易怒和无法忍受挫败。其他的危险信号还有食欲(吃得过多或者无食欲)以及睡眠习惯的改变(整天睡觉或者失眠)。儿童可能放弃朋友圈,对运动和学业不感兴趣,每次花几小时看电视、玩电脑,让自己变得不可接近。年纪更小的幼儿,他们的抑郁表现为更加依恋、敏感和倒退。如果这些病征至少持续两周,明显地改变儿童日常行为并且影响其机能,那么就要寻求专业援助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焦虑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的很多症状从表面上看都相同,但是这些症状的成因却截然不同(见表2—2)。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关注的是儿童的注意力,并且以情境的需要为中心。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对于新奇的、刺激的、有趣的信息能够迅速加工,他们的思维敏捷且能够投入进去。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在学校或者晚饭时看起来心烦意乱的,但是却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聚精会神几个小时,因为大脑找到了合适的情境。相反,焦虑儿童的思维忙于思考危机,过度高估了危险的可能性,害怕发生最坏的可能性。焦虑儿童可能会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他们在担心父母是否安好,担心是不是要打雷,是否带齐了所有书本等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可能会感到焦躁,因为他们的大脑并没有完全的投入,并且开始神游。另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在童年的晚期并不常见,在很小的幼童身上比较容易发现。而焦虑症贯穿整个童年期,如果一个8岁儿童,在学业开始前,在教室中表现出焦躁和心烦意乱的行为,那么他更有可能表现出焦虑症的症状。要着重指出的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方法是药物辅助行为干预,使他们的注意力最大化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在家庭和学校。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属于精神振奋药物,会提高焦虑症儿童的神经敏感度。对于同时患有焦虑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需要和医生确认哪种治疗疗程是最好的。表2—2 焦虑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辨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