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0:46:35

点击下载

作者:李宏勋,谢芹,何立华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了中国天然气的供给量及需求量,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合低碳经济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影响,对天然气产业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对今后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思路。

本书适用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天然气企业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李宏勋,谢芹,何立华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6

ISBN 978-7-5183-2625-9

Ⅰ.①低… Ⅱ.①李…②谢…③何… Ⅲ.①低碳经济-影响-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Ⅳ.①F426.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05480号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区1号 100011)网 址:www.petropub.com编辑部:(010)64523541 图书营销中心:(010)64523633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6月第1版 2018年6月第1次印刷710×1000毫米 开本:1/16 印张:10.75字数:170千字定价:58.00元(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图书营销中心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改善目前的环境状况。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早在2007年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大会上就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之路。在碳排放目标上,中国政府做出的公开承诺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碳排放降低40%~45%,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二氧化碳减排的量化指标,也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第一个将碳排放量与GDP相结合的国家。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给能源产业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将会引起中国的能源结构变革。与其他能源相比,天然气具有环保、安全、经济、方便等特点,因此,天然气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能源。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等研究方法,对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为中国政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并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升级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格局研究,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天然气产业及可替代能源发展现状,中国天然气产业的供需预测以及竞争力评价。下篇为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主要分析了天然气的产业环境,SWOT分析及战略设想、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以及保障措施。

本书是依据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编写的。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韩保军、王海军、王文俭、钟娟等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上篇 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格局第1章 概 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愈演愈烈,各国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纷纷努力,自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后,低碳经济之路便迅速得到了各国的重视,并且达成了共识,低碳经济的浪潮席卷了全球。低碳经济就是要大力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构建一个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早在2007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大会上就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之路。在碳排放目标上,中国政府做出的公开承诺是到2020年降排40%~45%的目标(相对于2005年),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二氧化碳减排的量化指标,也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第一个将碳排放量与[1]GDP相结合的国家。

低碳经济的实质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出了严格的控制要求,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却具有明显的“高碳”特性。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期,进程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能源需求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能耗不断加大,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急剧升高。另一方面,与中国的能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中国的能源结构具有“富煤、少气、缺油”的特点;其次,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也是以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石油为主,其比例占到了60%以上。而化石能源中的煤炭、石油消耗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2]温室气体量严重地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标准。这两方面是造成中国经济“高碳”特性十分鲜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矛盾,这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处于发展与污染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将更加艰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各国都把目标转移到新能源上。中国的专家学者也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中,政府也制定了许多关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加以引导。但就目前中国的现状而言,新能源的发展还处于生命周期的形成成长阶段,且这个阶段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尚不能形成成熟的商业化条件,开发成本高于传统能源,是否能够得到预期的迅速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另外,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消耗大量常规能源,反而会加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加大低碳经济建设的压力。因此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在2020年以前,不能把节能减排的重心放在新能源上,新能源只能作为传统能源的有限补充,还不能在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2020年以前,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承诺关键在于占到中国能源消费比例80%以上的化石能源上。

在中国化石能源的结构构成中,煤炭占了很大比例,而燃煤的污染性很强。如果继续依靠增加煤炭的供给量来满足中国产业化进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中国的“高碳”特性将居高不下,中国政府也无法兑现承诺。同样,在中国化石能源结构中,比例居于第二位的石油的污染性也极强,把实现低碳的目标放在石油上,也是难上加难。幸运的是,中国可以借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和韩国的做法,主要依靠增加天然气来满足工业化建设中对能源急剧增加的需求。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相比,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所含有的硫、粉尘等有害物质很少。据测算,在同样热值的情况下石油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排放的1.4倍,而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是天然气排放的2倍。由此可见,[3]天然气燃烧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远远少于其他化石能源。这也是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韩国在初步实现产业化人均GDP能耗远低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英国,初步实现产业化人均GDP能耗的原因。

基于环境效益和成本效益,天然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是解决目前中国发展与污染这一矛盾的首选资源,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据测算,在能源消费中,每提高1%天然气的消耗、降低1%煤炭的消耗,就可以使单位GDP降低0.5%的二氧[4]化碳排放量。以此计算,如果不断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则中国到2020年单位能耗降低40%~45%的承诺不仅能实现,而且很可能超目标实现。

低碳经济革命时代的来临,为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21世纪这个天然气时代,各国纷纷把天然气作为低碳化能源加以重视和发展,中国的天然气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现阶段,中国天然气发展过程中还存着很多问题,其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低。低碳经济的来临为中国天然气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身负重责的天然气产业如何应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如何把握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机会并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如何应对低碳经济对其提出的更高挑战和要求,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环境的改善、低碳目标的达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提出其发展战略及实施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1.2 研究意义

研究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天然气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低碳经济对中国天然气的发展要求,提出天然气的发展战略及实施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有利于为中国政府制定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近几年冬季,中国天然气一度出现气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造成天然气气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气荒问题显示了中国天然气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中国政府对气荒现象十分重视,要求加快天然气产业的改革,从根源上解决天然气气荒问题。为促进中国天然气的科学利用以及合理有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颁布了《天然气利用政策》,对中国天然气的利用政策进行了规定,提出国家应该对天然气利用政策进行统筹规划,并结合各地天然气的实际需求区别对待,以确保天然气优先供应城市燃气。2012年底,中国政府制定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天然气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但纵观近几年中国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发展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天然气消费方面,工业用气的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一些以天然气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化肥企业不断增加,导致中国化肥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低碳经济下,制定中国天然气的发展战略,确定其发展方向,合理规范天然气消费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分析低碳经济给中国天然气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结构、天然气的供需情况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调整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能够为中国政府制定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中国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发展。(2)有利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低碳经济的推进。能源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的能源结构也将适应环保的要求向着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天然气作为目前理想的清洁能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预测,在未来的20年,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将取代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21世纪将是天然气的时代。因此,天然气产业必然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产业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能源生产和消费已经位列世界大国行列,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已列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煤炭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例仍高达67%左右,而天然气仅为5.1%,远低于世界平均24%的水平。但最近几年,中国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强劲,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一次能源中的其他能源。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2014年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增长率高达27%,而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最近几年,由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环保的要求,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有所降低,而天然气比重有了明显提高。在中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中,天然气作为一种目前来说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预测,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5]比例将提高到10%左右。因此,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有利于提高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而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中国低碳经济的进程。目前,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就其发展前景来看,其高速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中国天然气产业应认真探讨低碳经济时代大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抓住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大机遇。(3)有利于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本身能耗量就大,再加上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能源消耗速度不断加快,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能耗大,造成的大气污染程度本就严重,再加上中国的能源消费长期以燃煤为主,其造成的污染程度更加严重。大量燃煤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浓度不断增加,酸雨污染严重,温室效应明显,大气环境日益恶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于2013年1月共同发布了一份题为《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的研究报告,对中国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但同时指出,目前,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7个。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6]标准的,不到1%。从二氧化碳的排放来看,2013年中国碳排放[7]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9%,而美国仅为15%,欧盟为1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环境状况已经到了根治的关键时刻。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降污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及酸雨的污染情况仍然较重,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201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建立完善的低碳经济体制和政策。[8]这也显示出中国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决心。中国严峻的环境状况与过量使用煤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降低煤炭使用量是中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而目前替代煤炭的最佳能源就是天然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与煤炭相比很小,因此中国治理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增加天然气的消费量,减少煤炭的消费量,降低对煤炭的过分依赖。虽然近年来中国天然气产量不断增加,但人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处于很低的位置,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加速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加速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低碳经济的要求中就包含了环保的要求,不过是将环保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更推进一步,因此应该抓住低碳经济的大好机遇,制定正确的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从而为中国经济大发展、环境保护,同时也为中国天然气产业的自身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低碳经济研究现状[9]“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是由Ann P.Kinzig等首次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对低碳经济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低碳经济就是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10]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后,各国纷纷响应。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低碳经济实现的制度安排以及低碳能源发展战略3个方面。(1)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对碳排放的控制,碳排放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利用Lotka Volterra模型分析了人口、GDP、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人口结构对碳排放[11]有一定影响。Ramakrishnan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了GDP、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Ugur Soytas运用VAR模型,[12]分析了美国能源消耗、GDP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T.C.Chang和S.J.Lin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测算了台湾34个行业的行业[13]产值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Paul B.Stretesky和Michael J.Lynch选取了169个国家,以1989—2003年为研究期,分析了各国人[14]均碳排放量与对美国出口量之间的关系。(2)低碳经济实现的制度安排。碳税和碳交易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国内外学者对碳税及碳交易进行了大量研究。Andrew指出碳税是重要的治理污染的政策手段,源于社会和经济活[15]动对碳排放的需求。Andrea Baranzini等对各国能源产品的碳税税率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各国碳税税率的不同是造成国际协调碳税[16]的障碍。日本研究者也进行了研究,发现能源税和碳税的使用能够降低碳排放,同时能够改善能源消费结构。Benjamin Bureau利用情景模拟分析方法对法国的碳税进行了研究,认为碳税对不同地区、[17]不同收入的家庭影响不同。Cheng F.Lee等以灰色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运用模糊目标规划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18]的碳税方案对经济的影响。中国学者也对碳税和碳交易进行了研究。例如,张明喜利用CGE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征收碳税对减少[19]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经济作用。黄杰夫对比分析了碳排放与碳交易[20]之间的关系,认为将来有可能两种政策同时实行。魏东和岳杰分析了碳排放的保障措施,认为碳交易市场要运行必须提高排放权的效[21]率。(3)低碳能源发展战略。低碳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法。国内外一些学者针对低碳能源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杜祥琬认为面对中国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的情况,低碳新能源战[22]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张艳秋等人利用模拟分析技术对新能源进行了研究,认为新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扩大是一个逐渐加[23]速的过程,中国的能源战略应该放在煤炭清洁化上。Bisson预测在未来短时间内化石燃料与其他资源的消费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24]化石燃料仍然占主导地位。Valentine对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风力发电进行了研究,认为制约风力发电的因素主要包括社[25]会、政治、经济等。1.2.2 天然气发展战略研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天然气产业已经经历了100年左右,处于发展的成熟期,他们在发展初期及成熟期采用的一些发展战略,可以作为中国发展天然气产业的借鉴和参考。例如,美国、俄罗斯等是世界上天然气产量及消费量都较高的国家,其天然气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价格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这些国家围绕“以资源为先导,管网为基础,价格为杠杆”的发展战略已经很成熟完善。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针对发达国家的天然气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满娟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的天然气国家战略储备由政府控制,天然气生产和储备由公司操作,而美国天然气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实行高度的商业化,即天然气的生产、储[26]备、价格各环节都是市场化运作;王国梁对国外天然气的立法体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在1938年颁布了《天然气法》,对天然气产业实行监管,是最早颁布天然气法律的国家;英国在1986年颁布了《天然气法》,开始对天然气市场实行监管;俄罗斯也颁布[27]了一系列的法令,适应天然气产业的发展;Daivd Roe认为地质条件不同的国家对天然气战略储备建设的方式是有差别的。通过建设地下储气库或海底储气库、废弃气田储备天然气的是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国家,因为日本、韩国等国家不具备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构造条件,所以通过建设LNG项目来储备天然气。不同国家根据各自的资源、地质构造条件、消费群体和技术水平等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天然气储备[28]方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天然气储备系统。P.Stephen,A.Brown和Mine K.Yucel认为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已经和原油等替代能源理顺了价格关系,天然气价格的变化受原油等替代能源价格变化的影[29]响。

中国关于天然气战略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目前,中国低碳经济下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低碳经济对天然气产业的影响以及低碳经济下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对策3个方面。(1)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国内关于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天然气产业的上游、管道、市场、化工等某一局部环节进行探讨,如魏一鸣等分析了[30]油气上游发展战略;李宏勋等提出了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战略框架[31][32];张新志提出了天然气科技战略。部分学者对天然气产业整[33]体的发展战略做了研究,如张抗提出一体化发展战略;李良从能源安全高度出发提出了引导中国天然气产业有序竞争、合作与发展的

[34][35]对策;张静提出了天然气对外能源战略和节能战略。这些研究为低碳经济下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思路,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宏观层面出发提出的发展战略,对天然气产业具体的战略框架并没有阐述,具体保证战略实施的措施也比较宏观,并且这些研究多是集中在2007年以前的,2007年中国提出低碳经济战略之后关于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较少。(2)低碳经济对天然气产业影响的研究。

关于低碳经济对中国能源产业影响的研究较多,而且较为系统,但是低碳经济对天然气产业的影响研究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大多是发[36]展机遇方面的,对其挑战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如严绪朝、谢晓[37][38]燕、张一翘等都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基本国策,为中国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低碳经济下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对策,很多学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低碳经济的来临为中国天然气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天然气产业应该采取何种战略来迎接低碳经济,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是从其他方[39]面的研究中侧面提到的。例如,林君暖提出传统的能源产业应该[40]加强创新,赵琳认为能源企业应先摸清家底,形成产业内部低碳经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天然气发展战略的研究只是立足于天然气产业的某一局部环节进行分析,而且对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天然气产业的战略实施问题研究较少。在国际节能减排的形势下,中国政府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减少碳排放量。而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对实现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升级和中国节能减排目标至关重要,因此,从整个天然气产业的角度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问题非常必要。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3.1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学术论文和专著、相关研究报告、统计年鉴和统计资料等文献信息和情报资料的查阅,分析中国天然气产业的供需现状。(2)调查研究法。重点对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和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等天然气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全面了解中国天然气发展状况,通过调查研究做到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真实地反映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现状。(3)定量分析法。根据中国天然气的供需现状,利用趋势外推法、灰色线性回归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天然气的短期、长期的供给量进行预测;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设定基准情景、承诺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3种情景对中国天然气需求进行预测。(4)比较分析法。本书蕴含了较多待比较的问题,如将世界天然气生产和利用大国与中国的天然气产业进行比较,调查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等,均要用到比较分析法。(5)QSPM分析法。QSPM(Quantitative Strategic Planning Matrix)即定量战略计划矩阵,是战略决策阶段的重要分析工具,该方法对各种战略分别评分,并能够客观地指出哪一种战略是最佳的。通过分析影响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的关键因素,建立天然气产业发展的QSPM矩阵,提出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1.3.2 研究内容

本书主要是通过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影响,提出低碳经济下天然气发展战略。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格局研究,包括第1章到第4章内容。

第1章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本书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进行简要说明。

第2章从储量产量、消费量、管道、进口四方面阐述国内外天然气产业,尤其是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天然气可替代能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第3章利用定量分析模型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供给及需求情况进行预测。

第4章利用竞争力评价模型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下篇为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包括第5章到第9章内容。

第5章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中国天然气[1]产业的内部环境,主要从资源、SCP以及价值链方面分析。

第6章分析中国天然气产业所处的机遇、威胁以及其优势、劣势,从战略任务、方针、目标、重点、步骤5方面提出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框架。

第7章根据战略设想,提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成长战略和竞争战略。

第8章主要从中国天然气产业自身出发,提出其战略实施的对策。

第9章主要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保障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实施的条件及措施。

本书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结合低碳经济分析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本上是在低碳经济提出之前开展的,本书结合低碳经济对中国天然气产业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承诺低碳情景以及强化低碳情景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充分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影响。(2)从全局角度分析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国内外关于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天然气产业的某一局部,本书从天然气产业的上中下游和社会公众等内外部视角对整个天然气产业进行全面剖析,提出针对整个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3)明确提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成长战略以及竞争战略。国内外有关天然气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多只是分析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并没有明确提出天然气的发展战略。本书结合中国天然气发展现状以及战略设想,明确提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成长战略和低成本竞争战略,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1.4 小结

低碳经济是人类历史上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人类协调发展与环保关系的又一次升华。低碳经济是一场革命,一场关系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革命,对于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能源业来说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势必对能源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低碳经济实现的制度安排及低碳能源发展战略3个方面。关于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低碳经济对天然气产业的影响及低碳经济下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对策3个方面。研究低碳经济下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1] SCP代表: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第2章 国内外天然气产业及可替代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国内外天然气产业取得迅猛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此同时,天然气的可代替能源石油、煤炭、新能源等呈现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本章主要针对国内外天然气产业及可替代能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2.1 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2.1.1 天然气储量产量迅速增加2.1.1.1 世界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匀

由于世界各国努力推动勘探进程,加大对能源的勘探开发力度,世界能源储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过去10年,世界天然气储量增加了19%。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提供的相关数据,2014年底,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7.1万亿立方米,可为全球提供54.1年的能源需要。与2013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相比,2014年数据上升了0.3%。但是,由于各国资源贫富程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等不同,天然气储量分布也十分地不均匀。2014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见表2.1。表2.1 2014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续表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从表2.1中可以看出,世界天然气储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中东和苏联占据了世界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71.9%,超过了世界总探明储量一半以上。天然气储量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之间也存在极大的差距,排名第一的是伊朗,2014年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4.0万亿立方米;第二是俄罗斯,探明储量为32.6万亿立方米;第三名是卡塔尔,探明储量为24.5万亿立方米。这三国探明储量的总和占据了世界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另外,美国位居第六,2014年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9.8万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居第14位,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5万亿立方米。总之,随着各国对天然气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科研投入加大及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天然气探明储量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1.1.2 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

近年来,世界天然气产量以3%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14年产量达到了3460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几乎是1980年天然气产量的3倍,同时也创下了自1980年以来增速最高的水平——7.3%。同世界天然气储量分布不均一样,各地区天然气的产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北美地区和苏联地区天然气的产量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49.6%,几乎占据了一半。其中,除北美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同比增长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美国是全球增长量最大的国家,同比增长6.1%;而俄罗斯在天然气产量方面成为全球减少量最大的国家,同比减少4.3%。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为32.6%,低于北美地区和苏联地区的产量,但其天然气产量增速仅次于北美地区的两大区块,其中亚太地区为3.7%,中东地区为3.5%。从天然气产量在各国的分布情况来看,美国近年来由于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的开发,天然气产量超过了俄罗斯,成为世界天然气产量第一大国,2014年美国天然气的产量为7283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1.4%。俄罗斯一直是天然气产量大国,2014年天然气的产量为5787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在全球产量中所占的比例略低于美国,为16.7%。中东地区的卡塔尔也是天然气产量大国,目前位居世界第三,2014年天然气产量为1771亿立方米,但年增长率较低,仅为0.4%。中国天然气产量为1345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七,但增长率较高,2014年为7.7%。其中,天然气产量增长率最大的是马来西亚,2014年同比增长了28.6%,其他亚太地区的国家天然气产量增长率也较大,说明亚太地区的国家也开始积极投入天然气产业的生产。

从表2.2和表2.3中可以看出,尽管全球天然气产量高速增长,但大部分地区和国家天然气的储采比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中东地区的储采比为165,委内瑞拉、土库曼斯坦、伊朗的储采比都超过了190,这说明天然气有较高的上产空间,在未来几十年天然气产量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天然气产量将不断增加。表2.2 2014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储采比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表2.3 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天然气储采比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2.1.2 天然气消费量高速增长,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同世界天然气产量一样,到201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也创下了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增速水平——7.4%,2010年全球天然气的消费量为31690亿立方米,几乎达到1980年14509亿立方米消费量的3倍,增长了近118.4%,年均增长率达到3.9%的高水平。天然气作为高效洁净方便的能源,在世界能源需求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各地区和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大大增加。而近两年,尽管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由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在全球得到认同,从长期来看,天然气消费需求还将持续增加。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2013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4%,而同期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1.6%,略高于消费量增长率;2014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增长1.6%,而2014年天然气消费量仅增长0.4%,产量增长是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4倍,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是,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天然气的消费量仍将持续增加,供需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BP预计天然气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增速为2.1%,其中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成员占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80%,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洲非经合组织成员(年均增速为4.6%)和中东(年均增速为3.7%)。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将以年均7.6%的速度迅速增长,2030年预计达到13.03亿立方米/日,相当于欧盟2010年的消费水平。就供应方面来看,全球天然气供应增长的主要区域是中东和苏联,在全球供应增长中分别占26%和19%,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预计也会大幅增加天然气供应量。

从表2.4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地区天然气分布不均,有些地区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欧盟在天然气方面存在着2546亿立方米的缺口,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60%~80%;亚太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也很高,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表2.4 2014年各地区产量与消费量对比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从表2.5可以看出,2014年美国是全球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天然气消费量方面,中国和美国占据了全球81%的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而欧盟和印度的消费量则有所下降。同时,美国作为第一大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大国,仍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天然气消费大国的中国,也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才能保障国内天然气的需求,对外依存度很高,而[41]且随着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表2.5 2014年主要国家产量与消费量对比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2.1.3 LNG迅速发展,天然气贸易全球化(1)世界天然气贸易总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液化天然气(LNG)贸易量不断增加。世界天然气贸易近年来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14年世界天然气贸易总量达到了9800亿立方米,是1990年世界天然气贸易总量的3倍多,增长了近217.2%,年均增长率为10.86%(图2.1)。在世界天然气贸易中主要有两种贸易形式,即管道天然气和LNG,2014年世界天然气贸易总量中,LNG的贸易量为33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贸易总量的33.7%,管输天然气占66.3%。虽然LNG交易量所占的比例远低于管道天然气,但近年来LNG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的地位却越来越突出,其增长率远高于管道天然气。2010年LNG的贸易量增长了22.6%,而管道天然气增长率仅为6.9%,尽管2014年LNG的增长量放缓,但是LNG的总体发展趋势仍是增长态势。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LNG的贸易量将达到40%以上的比例。(2)不同地区天然气进口贸易量差别较大。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亚太、欧洲是世界天然气主要进口地区,在世界天然气贸易中主要的出口地区则是俄罗斯、中东和非洲。在世界天然气主要进口地区和国家中,欧洲天然气依赖的主要是管道天然气,2014年管道天然气进口量为3619亿立方米,其中1477亿立方米从俄罗斯进口。在北美地区,美国也主要依靠管道天然气的进口。与前两个地区不同,亚太地区天然气进口主要依赖的是LNG,从中东地区和非洲进口[42]LNG。不同地区天然气对外依赖程度不同,2014年,中南美洲、非洲、中东地区天然气的生产量大于需求量,有剩余的天然气可供出口,北美洲天然气生产量和消费量大致相当;而亚洲、欧洲和欧亚地区天然气的产量小于其消费需求量,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2014年,俄罗斯出口天然气1833亿立方米,尽管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6.7%,但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比较高,与此同时,中南美洲和韩国进口增加,而西班牙、英国和法国进口减少。图2.1 2004-2014年全球天然气贸易增长变化情况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天然气贸易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贸易量将迅速增加,中国作为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大国,应更加重视天然气进口工作,保障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保障国内的能源供应和安全。近年来,由于石油、煤炭等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各国政府对此关注程度不断升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将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而这也会促进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2.2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2.2.1 中国天然气资源供给分析2.2.1.1 天然气储量丰富(1)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自2000年以来,中国苏里格、普光以及大牛地等气田陆续被发现,使得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快速增长[43]。2005年,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仅为1.5万亿立方米,排在全球第19名,当时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72.3万亿立方米;根据BP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5万亿立方米,其间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8%(图2.2),全球平均增速仅为3.5%。2010—2014年,中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1万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4749亿立方米。其中,新增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大气田所占比重达到80%以上,有5个,在深水天然气勘探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新探明的深水陵水17-2气田天然气储量达1020亿立方米。中国常规天然气远景储量丰富,可采资源量较高,根据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国常规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56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超过22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柴达木、塔里木、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东海、琼州南以及莺歌海九大盆地。图2.2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2)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按重要性排序,第一位是致密气,第二位是煤层气,第三位是页岩气。首先,中国致密气的资源潜力很大,截至2013年底,致密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的32%,其中90%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其次,煤层气资源丰富,2014年中国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为601亿立方米,较2013年增长155%;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05亿立方米,较2013年增长159%。再次,中国是页岩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表2.6),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1.55万亿立方米。表2.6 2013年世界各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数据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2.2.1.2 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1)从产量来看,近年来中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度增长。从2002年的326亿立方米增至2014年的1301.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约为24.9%。目前,中国天然气生产以长庆气区、川渝气区、塔里木气区及海洋气区四大气区为主。(2)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使得天然气的供应更为便利。自2004年以来,天然气管网建设一直处于高峰建设阶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供气格局。天然气管道、地下储气库以及LNG建设全面提速,特别是地下储气库进入建设和投产的高峰阶段。2014年,中国建成投产管道长度达到8.3万千米,新增管道长度5013千米,主要投产的管道包括西气东输三线西段、中贵联络线陇南支线、中缅天然气管道支线等;截至2014年底,地下储气库达到20座,设计工作气量总计达151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为42亿立方米,调峰气量为28亿立方米;投产的LNG接收站11座,总接收能力达3740万吨/年,2014年投产了青岛和海南LNG接收站。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天然气产量的迅速增长,许多天然气长输管线[44]陆续投入运营,各大气区周边的输气管网不断完善。中国主要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情况具体如下:

①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该管道是中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分为A、B、C、D线,A线在2009年12月贯通,2010年10月这条管道实现了双线投产运营,此管道设计的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截至2014年年底,A、B、C线已建成通气,D线目前仍在建设中,预计2020年完工。D线建成之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将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总输气规模能达到850亿立方米/年。2014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为283亿立方米。

② 西气东输管线。西气东输管线是中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全长4200千米。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全线正式商业运营,2010年西气东输二线正式运营,截至2014年中国西气东输二线累计输气量突破700亿立方米,而西气东输一线、二线10年间(2004-2014年)累计输送天然气约18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6年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东段已经完工投产。目前,还有部分支干线在建设中。西气东输管线的建成进一步缓解了中国天然气供需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促进了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

③ 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该管道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又一重大项目,管道全长1475千米,分成两阶段建设实施,第一阶段于2013年竣工通气。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设计年输气能力为100亿~150亿立方米,该管道建成后将与中国西部主要的油气区连通,进一步提升中国天然气的输送能力。

④ 中缅天然气管道。该管道是在中国西南地区新开通的天然气陆上进口渠道,其干线长度达到1727千米,设计的年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保障供应能力。2014年,中缅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30亿立方米。

⑤ 陕京三线。该天然气管道主要是向北京及环渤海地区供气,途经三省一市,设计年输气能力为150亿立方米,对保障北京地区的用气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陆上天然气进口线路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海上LNG进口路线和原油相同。(3)非常规天然气已经起步。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近年来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2014年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为57.2亿立方米,包括煤层气、页岩气、煤制气(图2.3)。2014年煤层气产量为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3%,初步实现工业化生产,成为天然气有效补充。目前,中国煤层气开发规模最大的5个企业分别是晋煤集团、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控股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煤层气公司。2014年页岩气产量为13.3亿立方米,生产以中国石化涪陵区块和中国石油长宁—威远区块为主。2014年煤制气产量为7.9亿立方米(不包括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煤制气产量),中国煤制气主要来自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一期工程、伊犁庆华煤制气项目一期工程、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一期年产4亿立方米煤制气及天然气液化项目。目前,中国在致密气的开发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技术能力以及经济实力,致密气的开发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煤层气开发方面,中国已经掌握了开发煤层气的基本技术,为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条件;而在页岩气方面,尽管中国是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是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仍然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开发生产仍需时日。图2.3 2014年中国各类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数据来源:国土资源局2.2.1.3 天然气资源分布广泛

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广泛(表2.7),为提供天然气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从天然气的分布区域来看,呈现分布不均衡的形势,其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较少,而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较多。从消费需求来看,东部消费需求要高。从中国天然气常规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岩性地层、前陆盆地冲断带、成熟探区和海域等几大领域,导致天然气勘探开发存在较大难度。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广泛,由此导致地区间差异明显和气藏分布十分分散,这就加大了勘探开发的难度;由于中国天然气勘探对象的地质构造复杂,成因各异,埋深大等,勘探难度进一步增大。表2.7 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统计数据来源:中国燃气网。2.2.1.4 天然气进口数量不断增加(1)天然气进口总量增长迅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天然气需求量增长迅速,中国天然气的进口数量也不断增加,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从图2.4可以看出,2011年时,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达309亿立方米,这相当于2006年天然气进口量的30.9倍。2014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为42870634吨(583亿立方米),比2013年增长12.6%。2014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32.4%,相比2013年增加1.2个百分点。图2.4 2010-2014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燃气网(2)LNG在进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天然气进口包括管道天然气以及LNG。中国大陆于2006年才开始输入LNG,比日本晚38年,比欧洲晚半个世纪,但进口数量增长速度很快。2012年,中国LNG进口量为1468.3万吨,同期管道天然气的进口量为1580.07万吨。2013年,中国LNG天然气进口增长22.9%。同时,为了缓解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保障天然气市场的需求,中国建成了一系列的LNG接收站。2006年,中国建成了第一个LNG接收站——广东深圳LNG接收站。截至2014年底,中国投产的LNG接收者达到11座,年总接收能力为3740万吨,2014年投产了青岛和海南LNG接收站。(3)中国天然气气源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等国家。2014年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达到330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进口总量比重不断上升,占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5.5%。2014年向中国输出LNG的国家有17个,共计19847590吨。中国管道天然气的进口大部分来自土库曼斯坦,少量的来自乌兹别克斯[45]坦、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国家;LNG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卡塔尔四国。(4)国内天然气的区域间贸易不断发展。从中国区域间贸易来看,中国天然气消费区域实现了大面积由产地向跨区域消费的转变,随着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涩宁兰线、陕京线、忠武线和西气东输管线等长输天然气管道的投产启用,中国天然气市场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的跨区域贸易局面,天然气消费贸易扩展至全国各个省市。2.2.2 中国天然气资源需求分析(1)天然气消费需求量迅速增加。随着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以及中国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加。201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130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5%,是2001年天然气消费量的4.8倍,年均增速达37.7%。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第二轮价改的推出,国际原油价格和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使得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放缓。根据BP能源统计的数据,2014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仅118亿立方米,远低于预期;绝对消费量为17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1亿立方米,增长率为7.4%,增幅显著下降。2014年,天然气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较2013年增加0.2个百分点。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城市燃气用量将大幅增加,化工用气将不断减少,天然气汽车将大面积普及,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将不断优化,并由以化工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工业燃料、城市燃气为主的多元化方向转变。(2)天然气消费市场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就消费市场而言,随着西气东输一线、二线,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忠武线,涩宁线等一系列长输管线的建成投产,天然气消费市场由生产基地大规模向中东部地区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新市场不断涌现。中国天然气骨干管网的不断完善及东部沿海LNG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加快东南沿海天然气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近年来,随着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国家能源消费政策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管网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和年产量不断增加,消费市场迅速扩大,消费量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使用清洁能源意愿的不断增强,天然气消费区域不断扩大。2011年10月,西藏第一座天然气站正式建成投产,中国天然气消费区域扩大至大陆所有的省区市。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省区市已达到30个。其中,四川、新疆、陕西等产地区以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地区。根据不同的消费特点,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8种不同类别的天然气消费市场。(3)东部沿海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增长迅速。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预测,未来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区域。到“十三五”末期,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南沿海以及中南部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将占全国需求总量的70%以上,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消费量预计占全国天然气需求总量的16%~18%,成为中国天然气最大的需求中心;环渤海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占到全国天然气需求总量的14%~16%;东南沿海地区达到15%~17%。此外,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