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20:30:38

点击下载

作者:许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试读:

前言

随着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受到重视,社区护理也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社区护理人员配备增加,队伍素质提升,服务范围拓展,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09年始,卫生部出台并实施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推进了全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此外,社区适宜技术的推进,也促进了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工作的拓展。但社区护士在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工作内涵和思路,有别于医院内的护理服务,在家庭、社区环境下,需要护理人员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处理,同时对社区人群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播,然而目前社区护理尚缺乏基本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浙江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中心联同浙江省护理学会社区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护理专家们,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制订了 《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社区急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以期引导相关工作的规范开展。《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主要围绕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安排相应的内容,分常用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两部分,常用基础护理技术包括生命体征测量、给药、清洁护理、消毒隔离、体位移动、冷热应用、化验标本采集等,专科护理技术包括内科、外科及其他专科护理技术;《社区急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分为社区常用急救技术、常见急危重症应急处理和社区常见急诊处理三部分。两本工具书的编写注重社区护理特点和社区、家庭环境下的适用性,力求简洁、明了,方便社区传播和日常应用,以期为社区护士的日常工作与考核提供参考。

我国社区护理正在快速发展,在社区、家庭等环境下的各项护理操作需逐步规范管理。本书的撰写、出版得到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立项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两本书稿的编写出版也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遗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使之日臻完善。编 者2012年9月15日第一章 社区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第一节 生命体征测量与给药技术一、体温测量(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操作前评估患者病情、口腔情况、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

2.询问患者30分钟内有无进食、洗澡、冷 (热)敷、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3.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时,可重新测量。

4.若不慎咬破体温计而吞下水银时,可立即口服大量蛋清或牛奶,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进食大量韭菜等粗纤维食物。

5.给小儿及神志不清患者测体温时,要注意固定体温表,防止意外。

6.仪容、仪表整洁、大方,动作轻、稳、熟练,关爱患者,与患者有很好的沟通。(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二、脉搏、呼吸测量(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操作前评估患者病情、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

2.了解患者肢体有无偏瘫,30分钟内有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3.异常呼吸、脉搏需测1分钟,脉搏短绌的患者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开始记数1分钟,记录方式:心率/脉率/分。

4.仪容、仪表整洁、大方,动作轻、稳、熟练,关爱患者,与患者有很好的沟通。(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三、血压测量(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操作前评估患者病情、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了解患者肢体活动度、有无偏瘫等。

2.了解基础血压及有无服用降压药等。

3.询问患者30分钟内有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4.血压监测应做到四定: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定时间。

5.偏瘫患者应在健侧手臂测血压。

6.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新测量,驱尽袖带内气体,汞柱降至 “0”,稍等片刻再测量。

7.血压计应定期检查。

8.测血压时,上卷衣袖松紧适宜,匀速充气和放气,注意保暖。(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四、皮内注射(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如患者对需要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可作皮试,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更换其他药物。

3.做药物过敏试验时忌用碘酊、聚维酮碘溶液消毒皮肤,以免影响对试验结果的观察。

4.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进入皮内为宜,进针角度过大易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结果的观察和判断。

5.在为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发生意外。

6.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应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再用该种药物,并记录在病历上。

7.给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后,嘱患者勿离开病室 (或注射室),等待护士于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同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通知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8.指导患者拔针后勿揉擦局部,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五、皮下注射(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按注射原则选择注射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用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3.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4.操作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发现不适及时处理。

5.对过于消瘦者,护士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进针不宜过深以免刺入肌层。

6.一般将针头的1/2~2/3刺入皮下,勿全部刺入。

7.推药前先抽回血,一定要确保未刺入血管内。

8.推药速度宜缓慢、均匀,以减轻疼痛。

9.拔针后要按压至不出血为止。

10.操作后再次查对。

11.严格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

12.操作后需记录注射时间、药物名称、浓度、剂量及患者的反应。(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六、肌内注射(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注射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3.按注射原则选择注射部位,最常用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4.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5.注入药液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若发现不适及时处理。

6.一般将针梗的1/2~2/3刺入肌肉内,勿全部刺入。

7.推药前先抽回血,一定要确保针头未刺入血管内,推药速度宜缓慢、均匀以减轻疼痛。

8.拔针后要按压至不出血为止。

9.严格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

10.操作后需记录注射时间、药物名称、浓度、剂量及患者的反应。

11.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12.若发生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者情绪,嘱患者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生处理。

13.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14.对因长期注射出现局部硬结的患者,教其局部热敷的方法。

15.臀部肌内注射放松方法(1)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2)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七、静脉注射(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在穿刺部位上方 (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

3.静脉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应另备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在注射穿刺成功后,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静脉内方可推注药液,以免药液外渗导致组织坏死。

4.对长期注射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5.穿刺时应沉着,一旦出现局部血肿,应立即拔出针头,按压局部,另选其他静脉重新穿刺。

6.注射毕,将干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

7.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药速度,随时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局部情况及病情变化。(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八、密闭式静脉输液(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核对药液瓶签 (药名、浓度、剂量和时间);核对药液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输液袋内药液有无浑浊、沉淀及絮状物等。

3.粘贴输液卡时注意输液卡勿覆盖输液袋原有的标签。

4.消毒瓶塞范围至瓶盖下端瓶颈部。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6.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前要检查是否过期,包装有无破损。

7.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8.先固定针柄,然后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待液体滴入通畅、无任何不适后用无菌敷贴覆盖针眼,再将针头附近的输液管环绕后固定。

9.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10.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对患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婴幼儿,以及输注高渗、含钾或血管活性药等,要适当减慢输液速度;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11.嘱患者不可自行随意调节输液滴速;将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使用呼叫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12.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和厌烦情绪。(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九、浅静脉置管术(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根据医嘱用药,注意配伍禁忌。

2.仔细检查药液质量,有无变质、浑浊沉淀、絮状物等。

3.核对姓名,做好解释。

4.正确排气,不浪费药液,选择弹性好、走向清晰、避开关节的四肢静脉。

5.检查留置针包装是否完好,有无过期。

6.止血带应扎在穿刺点上6~10cm,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直径大于5cm,连续消毒2次。

7.抽出针芯时注意保护护士自身安全。

8.安全留置针可在血管内保留5~7天,敷贴需注明时间,定时更换。

9.输液暂停时,先拔出部分静脉输液针,仅剩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缓慢推注5ml生理盐水,剩下0.5~1ml后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拔出输液针头。

10.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先推注5ml生理盐水,再将静脉输液针插入肝素帽内。

11.停止输液时,先撕下小胶布,轻按穿刺点处敷贴,迅速拔出套管针,按压3分钟以上。

12.出诊前应备齐物品,提前与家属取得联系,首次操作要护患双方签订协议责任书,一次性医疗用物需带回卫生服务站处理,操作结束后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有护士和家属在记录单上双签名。(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十、静脉置管术后维护(PICC)(一)操作流程(二)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导管评估包括测量臂围,检查穿刺点,确认导管长度。

3.PICC导管应有标识,注明导管名称、置管日期、更换敷贴日期、置管长度、外露长度、臂围等。

4.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可能发生损坏时随时更换。

5.透明敷贴每周更换1次,自下而上揭除,穿刺部位用聚维酮碘溶液由内向外圆周状消毒3遍,直径大于10cm,再用75%乙醇溶液脱碘,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

6.封管周期: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后冲管、封管1次;血制品持续输注每4小时冲管1次;持续输液每12小时冲管1次;输注TPN或脂肪乳剂前后、注射有色化疗药物后冲管1次;治疗间歇期3~7天冲管、封管1次。

7.封管要求:脉冲式封管,注射液量≥10ml。

8.每次输液前均需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检查导管有无阻塞,确保在血管内。

9.出诊前应备齐物品,提前与家属取得联系,首次操作要护患双方签订协议责任书,一次性医疗用物需带回卫生服务站处理,操作结束后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有护士和家属在记录单上双签名。(三)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续表十一、滴眼药(一)操作流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