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人材习惯培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12:04:02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素质人材习惯培养

高素质人材习惯培养试读:

内容提要

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成大事者都十分勤奋刻苦,因为他们深知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捷径,处世与交际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一样,他们需要技术或技巧,善恶自分明成大事者深知,“行胜于言”的道理,一味地空想,说大话是会让人一事无成。学无止境,但更重要的是在无止境中去学。凡是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都有过人的智慧和能力,敢于面对复杂的战争,能够审时度势,忍受一时的委屈和不公正的待遇,在身处逆境之时不气馁,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成就大事。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就得预有这些因素。

勤:天道酬勤

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成大事者一定都十分勤奋刻苦,因为他们深知,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成事在勤,谋事忌惰

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为人生的艰难曲折,人在旅途上,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他肩负着人生的使命,他要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体味人生的意义,无怨无悔地走进坟墓。旅途上的食粮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路上走很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的,走了很长的路,却依然两手空空。只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无论是天才做到的亦或是没有做到的事,勤奋都可以在生命里令你做到。

1.将相本无种,勤能成圣贤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个从小立志当孔子的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轻轻地笑了。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更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主观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可望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项。“高处不胜寒”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2.万事皆不易,唯勤可成功

伟大的劳动造就伟大的成就,而勤勉耕耘也就得出了丰硕的果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其父司马谈死后第三年被任命为太史令。司马迁立志要写一部史书,通过网罗天下的旧闻轶事,考察事情的起始终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如饥似渴的读国家珍藏的书籍,同时整理各种历史资料,目的只有一个,完成这部著作。

有一天,上大夫壶遂来拜访司马迁。他看到司马迁埋头看书,孜孜不倦的样子,有点不明白,就问:“子长,听说你想写部史书,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没日没夜苦读,不觉得太辛苦了?”

司马迁说:“先父在世的时候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写了《春秋》。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有人能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书。先父去世了,这件事我应该承担,我要当仁不让,也不敢谦让啊!”壶遂理解了司马迁的写作意图,了解他的心思后,他高兴地点头说:“子长,我明白了。你是要把这盛世的美德发扬光大,真是在做件大好事。我祝你早日成功。”

不久,司马迁开始写作了。他既反复研究和比较历代的史料,他认真整理自己亲手调查来的事实。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部史料真实全面,叙述生动感人的《史记》诞生了。它把远古时代的黄帝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全部记录下来,气魄宏大,比起《春秋》有过之而无不及,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由于勤奋,司马迁写出了《史记》,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亦是因勤而成的。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并不特别好,他和他的兄弟们一起上学的时候,对于学过的功课,兄弟们很快都能背会,纷纷跑出去玩。司马光往往还不能背诵。但是,他一点也不着急,对同伴的游戏打闹也不羡慕。到了晚上,他一个人钻到帐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直到完全学会了才休息。就这样,他背诵文章的好习惯直到晚年他都保存着。每当他骑马走路或是夜里睡不觉的时候他都会重复这一习惯,默默背诵。

两部历史著作,都出自勤劳者之手。而纵观历史,到处都是勤劳者汗珠的闪光。历史是勤劳者的历史,由勤劳者来执笔。而现在,以至将来,都会是如此。

3.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难求

有这样一则令人欣赏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农,临死的时候,他把他的三位儿子召集到床前,对他们说:“我老了,我很快就要离开你们了。我不知道你们能否在我去世之后比现在过得更好?我担心将来你们会受苦,因此,在我们家的那块地里,我埋下了一坛金子,这是我一辈子积攒得来的,我死后,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分了吧!”

当老人于几天后死去后,他的儿子们便一起在老人所说的土地上挖金子,然而,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翻遍了每一寸土地,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坛金子。儿子们失望了。恰逢播种的季节,带着失落的心情,儿子们将那块地进行了耕种。

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的季节来临了。由于儿子们深翻了地,地里的庄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儿子们此时才恍然明白了老人的深意。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金子虽然珍贵,但金子是不会失而复得的。纵然你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你总会有穷困的一天。唯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但是,现在有很多的父母只是想用自己丰富的遗产为儿女的一生幸福作保障,却始终未有过使自己儿女养成勤奋习惯的想法。

4.笨人先起身,笨鸟先出林

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你打开了扇门,同时就要给你关上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只弥补你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件小工艺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他们的制作拿出来,一件一件地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时,他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世上难还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吗?”

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回答告诉老师说:“有!”

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小桌洞里拿出了一只板凳,对老师说:“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并不手巧的人最后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巧的手因勤奋而显得无足轻重。另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一道理。

古希腊有位演讲家,他的口才很好,每一次演讲都能吸引众多的听众。但他年青的时候却有口吃的毛病,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为了改正这一缺点,他坚持天天练习说话。有的时候就跑到山项上,嘴里含着小石子,训练自己的口型,摸索发音的规律。但是勤奋不懈的努力使他改掉了口吃毛病的同时说出了一口流畅悦耳的话音,从而实现了做演讲家的梦想。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精神。自身之拙,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就是在克服障碍后得到桂冠的。即使是太行、王屋二山那么大的障碍也会被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勤奋一点点的挖掉,如果我们始终不放弃理想的话。

5.百年人生短,懒惰如自杀

勤奋的人瞧不起懒惰的人,心灵的恬静是勤奋的人始终追求的,而懒惰的人却是始终沉湎于肢体的舒适之中。怕吃苦怕受累是懒惰者的症状,一无所得,受人嘲笑是懒惰者的下场。

清朝某县有位姓王的青年,是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在家排行第七。他从小就爱慕道术,听人说崂山上有很多得道的仙人,就背上书籍前去学道。

王生登上一座道士庙,在清幽静寂的庙宇中,一位老道正在蒲团上打坐。只见这位老道满头白发垂落到衣领,但精神清爽豪迈,气度不凡。王生连忙上前磕头行礼,并且和他交谈起来。交谈中,王生觉得老道讲的道理深奥奇妙,便一定要拜他为师。道士说:“只怕你娇生惯养,性情懒惰,不能吃苦。”王生连忙说:“我能吃苦。”老道的弟子很多,傍晚时他们都来到老道这里,王生一个个作揖见过,便留在了庙中。第二天,王生拿着老道交给自己的斧头在师父的吩咐下随众人上山砍柴。

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茧子,他忍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终于,又过了一个月后,王生吃不消了,可是老道却不向他传授任何道术。他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辞说:“弟子从好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投拜你,我这一片苦心不指望学到什么长生不老的仙术,但您不能传些一般的技术给我吗?现在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每天不过是早出晚归在山里吹柴,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老道听了大笑说:“我开始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断如此,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听老道这样说,只好恳求说:“弟子在这里辛苦劳作了这么多天,只要师父教我一些小技术也不枉我此行了。”老道问:“你想学什么技术呢?”王生说:“平时常见师父不论走到哪儿,墙壁都不能阻隔,如果能学到这个法术就满足了。”

老道笑着答应了他,并领他来到一面墙前,向他传授了秘诀,然后让他自己念完秘诀后,喊声“进去”,就可以去了。王生对着墙壁,不敢走过去。老道说:“试试看。”王生只好慢慢走过去,到墙壁时被挡住了。老道指点说:“要低头猛冲过去,不要犹豫。”当他照老道的话离开壁再猛向前冲到墙壁处,真的未受阻碍,睁眼已在墙外了。王生高兴极了,又穿墙而回,向老道致谢。老道告诫他说:“回去以后,要好好修身养性,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说完,又送他一些路费,就让他回去了。

自称得到崂山仙人传授的王生在家中自得不已,可以穿越厚硬的墙壁而畅通无阻。他妻子不相信。于是,王生按照在老道处学的方法,离开墙壁数尺,低头猛冲过去,结果一头撞在墙壁上,立即扑倒在地。面对自己头上的鸡蛋大的包和妻子的嘲笑,他又羞又恼的同时又止不住骂老道无良心。

生性懒惰,却还想得道成仙,这无疑是行不通的。懒惰不改,要想获得成功,也是会碰壁的。如果说王生的遭遇是一个懒惰者的遭遇,那么王生所得的教训就是所有懒惰者的教训了。

而下面这个小故事,则更传神地刻画出了懒惰者的心态。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老农回答说:“上一次我要砍树的时候,风雨大作,结果,那些树未让我费力就倒了。”“您真幸运!”“你可说对了。还有一次,在暴风雨中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所以这次我准备等一场地震帮我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懒惰者,缺少的是行动,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其实,幸运只给勤奋者,等待只会浪费时间,等不来生命。懒惰,其实就是否定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送入虚无,而不想做一次奋斗,拯救自己。懒惰作为一种浪费,浪费的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生命。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

1.天道酬勤

鲁迅说得很清楚:“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在北大体现的尤为明显,北大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座学府里,人才云集,全国高考状元比比皆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包含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高度的竞争中你将时刻感觉到某种力量在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谁能想象,一进校就拿托福六百多分的同学有之,学业十分优异,又在社会工作上得心应手,同时又在国际歌唱比赛上拿大奖的同学有之。

成绩不 可能像玩老鹰捉小鸡那样轻松的得到。停滞一步便会落后于人,因此,北大学生普遍形成勤奋的学风。很多同学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去睡觉,去图书馆、教学楼苦读,长年不懈。在等候打饭的间歇里捧着一个小小的记单词本,这样的情景画面在北大已是司空见惯。

北大人的勤奋还体现在他们勤于思索,勤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始终是北大精魂里长流不息的血液,他们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社会……,并为之付出相应的行动。而寒暑假,在他们眼中更是学习的好机会,或留在校园中读各类书籍,以强化专业、拓展学识;或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南闯北,了解祖国各地的方方面面,大有一番“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比如,1997年,北大西部发展协会利用寒假奔赴湖南沅陵作社会调查,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勤勤恳恳地学习——思索——实践,实践——思索——学习……如此互动,使北大学子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学业同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和强化。并非笨鸟的北大人以“笨鸟先飞”的精神向前飞,而天道酬勤。“勤奋”使北大人如虎添翼,能飞又能闯。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孙树立,1986年考入了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力学专业——北大力学系力学专业,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荣获首界光华奖及优秀毕业奖,同时以班内第一名的成绩免试推荐成为本系硕士研究生。1993年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又被免试推荐为博士研究生,专门从事计算力学方面的研究。自1989年起,孙树立就开始参与袁明武教授领导的大型微机结构分析通用程序SAP84的开发、研制和维护工作。研究生阶段,他在高层建筑领域开发了空间剪力墙单元,改变了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简化模型不能处理复杂多变结构的状况,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工程界的肯定。根据这一成果完善的SAP84成功地运用于许多高层及复杂结构工程计算中,效果良好。1993年,孙树立又在前人的非线性有限元伪弧长求解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该算法具体的数值求解方案,真正完全、高效地实现了伪弧长算法。另外,他在常旋转自由度的有限单元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综合了众家之长,提出了新的模型和观点,还独立开发了《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程序》对于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他的导师一语道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1994年到1996年初,他曾作为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公派到香港科技大学士木与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他在港所选功课成绩全部都是A等,在那里,孙树立谢绝了外国公司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学习期满后他坚决地返回了北大继续从事科研工作。1996年12月6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筑奖学金1996年度特等奖,成为1996年度北京市众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这在全国也只有十人。

2.争分夺秒,努力拼博

我从北大中文系教授董学文先生那里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十九楼蜗居的时候,我曾一度同一位年岁不很大,但沉默寡言的中年教师住对门,他就是被称作“中国文科的陈景润”的裘锡圭教授。他的所有当中,我只对他那十点五平米的房间还始终有印象,朝北,漏水,最靠角落,且房内四周从地板到天棚堆的都是书。他是古典文献专业的,我没有听过他的课,平时也很少说话,只是见面点头而已。

一次,我在厕所里发现他在那里一页页地背字典、看辞书。而别人还告诉我说,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他总是用最快的节奏的步子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书,又一溜小跑式地赶回座位,那动作就电视动画片里匆匆赶路的人物没啥区别。

当我们的孩子已追逐戏闹在楼道里的时日,他仍是孑然一人,整天钻在书堆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他仿佛已生活在距今几千年的另一个世界。这是一间神秘的小屋,从这里他写出郭沫若赞为“至确”的考据文章,辩识了大量的战国出土竹简;在这间神奇的小屋里,他争分夺秒,努力拼搏,登上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又一座巅峰。

他也有娱乐的时候,他在水房里时,他洗着衣服,会突然发出几句京剧唱词的狂吼:“穿林海——,过雪原——……”声音震颤了窗玻璃,没有准备的身边的人会吓一跳。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躯体,这会儿才找到感情的喷口。将衣服急急忙忙洗完之后,他又会大步流星地端着脸盆钻回小屋。

北大像裘锡圭教授一样的学者太多了,他们都深深地知道成功是由勤奋铸造的。

3.手不释卷,专心治学

北大的学生号称“玩命的学生”。北大不怕学生不努力,只怕学生太用功。图书馆里似乎永远无法改善的拥挤不堪、未名湖畔此起彼伏的琅琅书声、教室里的深夜灯光……一直是北大最常见的景象,常见到似乎没有就不成其为北大。爱读书的北大人却从不死读书,读死书。的一流的讲座常常多得打架,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更有北大的传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大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个北大学生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时,往往觉得四年生活无非是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似乎和其他学校没有什么两样。但出校门后,却又会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母校对他一生的影响,并由此在心底不住也感激母校北大,对当年的学生生活无限怀念。回想起来,好像燕园的空气也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一样似的。

钱穆是从乡土中走出来的国学大师。

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钱穆,也是一位教育家。他1931年到北大任教,之后又随西南联大到西南后方,直到1940年离开昆明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由于曾在清华兼课,他也就成为了北大、清华两校影响力甚大的国家讲师。

钱穆是江苏无锡人,1895年出生,原名恩,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中学毕业后即无力求学,以自学成名家。自1912年始在无锡、厦门、苏州等地任小学、中学、师范教师,直到1930年经顾颉刚推介,任燕京大学教职止。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问家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非学院派;他没有留过洋,他非西洋派,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文化政治中心的梁漱溟都不如,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乡村人:钱穆,靠自身努力成为史学巨擘。他在中小学任教之余,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考据、训诂亦极嗜好,但终身以史学为归宿。

他见缝插针地读书,即使是吃饭、课间休息、上厕所他也是从中挤时间看书,无论寒暑。夏天为防蚊叮,他学父亲把双足放在水中坚持夜读。又效仿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读经、子等难读之书,夜晚后开始读史书,中间上下午读一些闲杂书,科学安排时间。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有时间思考问题,1918年他学会了静坐,每天下午四点后必在寝室静坐,体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才能静,才能排除杂念,专心攻读和思考。

王力的成功来自于刻苦勤奋,他也常常向青年一代传授他的治学之道。他年轻时夜以继日地看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博览群书,打下了后来做学问的基础。他24年学英语,27岁学法语,50岁学俄语,80高龄开始学日语。这种精神使他后来精通六国语言和几十种中国方言。即使是文革期间,白天被批斗的王力也会在晚上坚持著书立说。1976年以后,他加快了研究的进度,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

王力取得了诸多成就,如从20世纪初开始,将国外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运用于汉语研究,使长期处于经学附庸地位、缺乏系统性的语言学得到挖掘,并逐步走向现代化。

博学多才、勤奋撰述的王力,一生写了40多种学术著作,近200篇科学论文,上千万字(译著不计在内)。在语言学的广阔领域中,无论是语法、音韵和词汇,还是汉语的现状和历史,他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汉语语法方面,王力的贡献反映在他1926年在清华园做研究生时的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中,他的导师梁启超和赵元任曾备加推评。1936年发表的《中国文法学初探》对汉语语法的若干特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王力说:“这仿佛是一篇‘宣言’,我在这篇文章里确定了我的研究方向和方法。”1937年发表的《中国方法中的系词》,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突出特点:汉语的句子不一定都要有动词。

然而,汉语音韵是王力造诣最深的。1931年,他以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其后,又在上古音、中古音研究方面颇多建树。1957年出版的《汉语史稿》,首次建立了一个汉语语音史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各个时期声韵调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他写成于70年末的《汉语语音史》还是重建了一个汉语语言史新体系。

王力早年留学法国专攻实验语音学。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任教。1954年秋,王力来到北京大学任教,开出了“汉语史”课程,编出五六十万字的讲义。这就是陆续出版的《汉语史稿》的雏形。

王力同时相当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的推广普通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还积极领导汉语教研室对语言文字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从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国高等院校的教材。

胡亥骄奢亡国

人们自古以来一直将勤劳作为一种美德来提倡以达到要求人们克制自己乐于享受的惰性。对此《易经·廉卦·九三》说:勤劳而谦逊的人,会有好结局。这是说有功劳,而且能够谦虚,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而君子能做到,所以会有好结局。孔子的《爻辞》又说:有功劳来不而居功自傲,有功劳而不矜持,这才是最忠厚的。

勤字当先,这是你干任何事必须先记住的。学生要勤于读书,政治家在勤政,商人就更不能慵懒,必须以勤克惰,才能有所收益。你必须忍受勤劳所带来的辛苦,并且不沉溺于嬉乐之中,方能办好事情,有所成就。《尚书·盘庚》中记载:盘庚想迁都,但百姓怨声载道。当时商的首都在耿,经常受黄河泛滥之灾,因此要迁到新邑,但老百姓很有怨言,于是盘庚告诉他们:“你们如果不肯迁都以求安逸,就像懒惰的农民那样,苟且偷安,不肯在田里劳动,就没有收获。”盘庚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为子孙后代着想提出了迁都,虽然损害了当时许多人的利益,但却是不得已而行之的。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自古如此,哪一个国家强盛了,哪一个家庭富裕了,都是统治者或者家庭成员们励精图台的结果。而只要是贪图享受,醉心于嬉情,迟早会受到惩罚的。

开创了大基业的秦始皇,他所奢望的流传万世的宏大基业仅在二世时便亡了。秦二世是一个荒淫无度、奢靡成风的统治者,他不知道守成不易,不能忍嬉惰之性。终于败亡。

胡亥篡位以后,在安葬始皇时,他想起咸阳宫,阿房宫中数以千计的嫔纪美女,有的没有孩子,还有不少人一辈子都未得到始皇亲幸,且都年纪轻轻,如将他们放出去嫁人,有辱始皇。于是,他降旨:“先帝后宫里没有生下子女的,出宫不宜,本是先帝之人,就随先帝去吧。”尽将这些薄命的红颜殉死,做始皇的陪葬。哀哭之声令天地为之失色,愁云惨淡。随后,又将所有的营造陵墓机关的工匠全部封闭活埋在陵墓之中。

他将赵高提升为郎中令,国中要事也让赵高执掌,对其恩宠有加。二世还修建了一座放养各种兔子供宫城娥美女嫁兔游戏的兔园。他们你追我赶,你推我搡,乱做一团,胡亥却在笑呵呵地欣赏她们的扭捏娇喘之态。接着,他又亲手放箭,一只一只地射杀受惊奔跑的兔子,看它们流血、挣扎,听宫女们惊呼尖叫,目睹她们花容失色,二世觉得非常开心。

自以为登基后就没事可做的胡亥认为自己到了追求享乐的时候了。他可不能像舜禹那样,辛劳一世,鞠躬尽瘁,那是“以天下以桎梏”,他要“瓷睢于天下”,享受天下。他把赵高叫来,商量如何享乐。赵高告诉他,要想痛痛快快享乐,无后顾之忧,就要先铲除隐患。他们将朝中大臣及诸候宗室公子礼为隐患,认为不除去他们就会引起祸敌。于是,胡亥命令赵高着手修改秦律,采取连坐来收拾这些大臣和诸公子,使原本十分繁重苛刻的刑律更为苛酷,诸位公子和大臣们就这样掉在胡亥张开的大网里,被判有罪,交由赵高惩治。然后赵高安插自己的亲信分掌要职。12位公子被杀于咸阳,公子赢等兄弟三人被逼自杀,十公主则被肢解而死,财物尽数没收,而受牵连被治的人不可胜数。

隐患一消除,二世就大兴土木营建起阿房宫殿各重修直道、驰道了。阿房宫又名阿城,秦惠文王开始动工营建,开工不久他就死了。始皇于35年重新扩建,规模300余里,统摄于上林苑中,没有等到完全竣工,始皇也死去了。“端门四达,以制紫宫”的雄伟建筑,君临天下,确实是一个人间上帝的居处。二世决心不惜一切要完成这份“遗业”,把阿房宫修建完工。

始皇在世时,因有“亡秦者胡也”的传言而派蒙恬戌边。二世对这话也很恐惧,除依然派出重兵把守关隘要塞外,还将全国勇武有力的斗士搜罗殆尽,约五万余人征调咸阳屯卫。这样,咸阳粮仓根本无法供应人畜狗马所需的粮草。二世就下令到处征敛各郡县的粮草,而运送粮草的大队人马得自备粮食,不准动用所征之粮。

劳民伤财,赋敛繁重,破坏农业,使得农民、百姓们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秦时全国人口不过2000万,在经过统一兼并战争后,民力遭到很大的消耗。统一后有所好转,但不几年,就大兴土木,修驰道、直道,调几十大军戌边,建阿房,修骊山,筑长城,征调了近百万人的劳役戌徭,增加赋税贡敛,并施用繁法重刑,以保证上述计划的实现。这样一来,暴露出了尖锐矛盾,积劳重返人民力匮乏,国力日弱的沉疴,及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尖锐对立。但他不仅没有看到这些积弊,这种严重的局势,反而变本加厉地沿着这个死胡同走下去,而反抗暴秦的农民革命的烈焰一点即燃。

这年7月,胡亥下令征发原楚地的900贫苦农民到渔阳戌守,他们正走到大泽乡时,赶上倾盆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日期,而误期就要被处斩。他们进退均是死路。横竖是死,于是被逼无耐的陈胜、吴广揭竿举事,发动起义。陈胜自号为王,号张楚,震撼全国。

至9月,各郡县纷纷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六国贵族复立为国。到后来,形成了三支最有打响力的队伍,一是陈胜、吴广发起的这一支;二是项梁、项羽的一支;三刘邦的一支。到二世2年夏,起义军声势愈来愈大,李斯长子李由所镇守的三川郡,眼看保不住了。李斯于是数次上书请求废止阿房土木,罢免淫乐,但二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责备李斯说:“我听说韩非子曾这样讲过:‘尧舜做了天下之主,室堂高不过三尺……吃的是粟米饭,喝的是藜藿野菜羹,用的饭具、汤具都是土瓦器……大禹治水……小腿上的汗毛没有了,手脚结着老茧,满鼻子满脸都是黑的,最终死在外面……’。大凡尊贵而拥有天下的人,哪里有想要苦形劳神,似虞、夏的君主一样,亲处穷苦之中,以身殉职于百姓的?贵为天子,这有什么可以效法的?这是不肖之人所用来自勉的,而不是贤明人所追求的。那贤明人拥有天下,专让天下满足自己而已,这是就贵有天下。我今尊称万乘之主,就应名副其实。我愿望是能肆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请问丞相,怎样才能做到呢?”还责怪李斯没有尽责,居然让盗贼如此猖狂。二世的为君之道让李斯不寒而栗,非常恐惧,于是选择了取媚以求苟安的做法以得爵禄地位。其中说:“贤明的君主,必定能行使督责之术。督察罪过,责以刑罚,那么,臣不敢不竭尽全力报效君主。所以,申不害说:‘有天下而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不能行命名督责之术专以天下自适,反而徒劳其形,徒苦有神,以身殉百姓,像尧、禹那样……所以叫做桎梏。‘明主行使督责之术,独断于上,’则权力不在臣下,然后才能扫灭仁义之途,杜绝谏说之辩,卓然独行恣睢之心,无人敢来拂逆,群臣、百姓都忙于补救过失,也就不敢图谋不轨了。”

二世看完,非常受用,正好搔在他的痒处。于是行使督责之术益发酷烈,以为课税百姓敲骨吸髓的是明吏,杀人杀得多的是忠臣。这样干的结果是,刑徒犯人充塞于路,死尸日益堆积于市。

二世自从让赵高做了中丞相以后,很少过问政事。有一天,他偶然坐朝问政,赵高牵过一头鹿来献上,说:“献给陛下一匹宝马。”二世觉得赵高是在闹着玩儿,笑着说:“丞相错了,指着鹿却说是马。”赵高认真地说:“是马,不是鹿。”二世认真了:“明明鹿,怎么是马?”赵高指着文武官员说:“陛下不信,可问大臣。”二世看着文武官员问道:“这是鹿吗?”“是马。”人们回答,只有少数人说是鹿。二世简直不知道是相信自己的耳朵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再问一遍,说是马的人更多了。实际上“指鹿为马”这是赵高玩的投石问路控听虚实的伎俩。一来试探朝中大臣有多少不服从他的,有多少跟他走的,然后将那些说鹿的人安上莫须有罪名,加以陷害,为他篡位夺权扫清障碍。二来试探二世的虚实,看看他对赵高的信任和他的昏庸到了什么程度。糊里糊涂的二世真的上了赵高的圈套。

二世3年(公元前207年)8月将暮,所谓“并汾乔木,望秋殒”,到处呈现出秋的萧杀之景。二世看着落叶飘摇,百草萎弃,想着起义军日益逼所咸阳的事,独自发愁。日前,已派人责问赵高,为何还未能禁盗,反而让其越闹越凶。突然他看见许多身着素色衣服的兵丁,横戈持戟朝着望夷宫冲来。二世吓得浑身发抖,恐惧得要命。只见郎中令赵成进来禀奏:“山东贼盗大军来到。”语未毕,阎乐等人马,大叫捉拿贼寇,冲杀进来,指着二世说:“你骄奢恣肆,杀人无度,人人欲得而诛之。你自决吧。”二世提了四个要求:见见丞相赵高。做一郡之王,做个万户侯,做黎民百姓,但都一一被拒绝了。阎乐最后摊牌说,丞相要的是二世的人头。年仅23岁,只做了三年多皇帝的二世就这样伏剑自杀,他一生挥霍暴虐,没想到连自己的生命也挥霍了。

如果统治者陷于荒淫无度的生活之中,不问政事,很快便会灭亡,这是秦亡的教训。而作为一个商者如果自以为有了一些财富而不知进取,不能勤于经商,那一点积集的财富也会损失干净。即使是再多的财富被你继承,你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所以要忍嬉惰之性,勤于自己的事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只想享受,不知勤奋,必将成为完成大业的绊脚石,这是人所共知的。要振兴郑国,必须励精图治,变法革新,子产能够这样做,郑国才强盛起来。

子产又叫公孙侨,春秋末年郑简公的相国。他执政郑国21年的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经济上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公元前565年,郑国为了讨好强大的晋国,派子产的父亲统帅军队讨伐蔡国。蔡国是个小国,派司马公子燮领兵迎战,双方交手,郑国胜利了,而且司马公子燮则被俘虏了,当举国上下为郑军的凯旋欢歌笑语之时,子产却忧心忡忡,一副不开怀的样子。他对朋友说:“郑国是个不大的国家,没有文德,却恃武扬威,这将会招来更大的祸患,今后5年内将不再安宁了。”这时的子产还很年轻,没有做官,他的父亲听了他的话,很生气,怕他不知深浅,再惹祸,就责备他:“小小年纪,不要胡言乱语,这会招来杀头之祸的,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然而他不能不佩服儿子的话有道理。公元前554年,郑简公立子产为卿。11年后,即公元前543年,又任子产为相。

面对着矛盾尖锐,困难重重的复杂局面,宰相子产毫不胆怯,自有雄心壮志,要在自己任内,把郑国的事情办好。于是他分析了国内的局势,把一座城邑封给郑国的大族——伯石是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很多人对此举不理解。有一天大夫子太督来问子产:“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子产回答:“安定一个国家,首先要使国内的大族稳定团结,和国君一条心,国内的矛盾才能缓解,政局才能稳定。我这么做的目的也在于此。”

着手整顿混乱的社会秩序是他第二步做的。他严格贯彻各种等级制度,把它看作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之所在。子产执政期间,郑国大夫丰卷请求猎取野兽,祭祀自己的祖先,子产认为这是超越礼法的行业而没有批准。

子产更只对面临崩溃的农业和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在借鉴鲁国开创和实行的“初税亩”缺席的基础上,结合郑国的情况,提出了“作封洫”的办法,也就是划定农田的界限,开掘沟渠。把百姓住宅的私田重新进行安排和整顿,使耕地和住宅之间相互适应,这样房舍、耕地、沟渠排列有序,既能防旱,又能排涝,而且由于田舍界线非常清楚,也减少了百姓争讼和矛盾。“丘赋”是他所采取的另一经济上的有力措施。所谓丘赋,也就是兵赋,子产改革了征收军赋的办法,在“作封洫”的基础上,按照耕地面积的大小,规定出军赋的标准,按田亩交纳丘赋。由于触犯贵族的利益,因此丘赋的实行并不顺利,过去十家之邑和千家之邑交的军赋是一样的,新的丘赋按田亩交赋,大邑的主人自然要多变许多赋税,因此他们激烈地反对此法,而且猛烈地攻击子产。说他违背了三代古法,甚至扬言要杀子产。子产知道之后,泰然处之。他说:“国家和老百姓都需要新法,新法对国家有好处,促进生产。对老百姓有益处,我就要坚持下去,不会改变。至于我个人的安危不是重要问题。”当时震惊国内的一件大事便是他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让全国上下共同遵守这公布于众的常法。

以商业者称为郑国,一直是春秋中期北方各诸候国的商业和交通的中心。郑国利用其地理条件的优势,以贸易富国。依靠商人,大力发展贩运贸易,重商、惠商、护商成了郑国长期的重要国策。子产执政以后,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他允许商人购买土地,开垦土地,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商人经商的风险。当商家的利益得到保护,并且他们的经营活动不被干涉时,他们成为真正的自由商人了。

子产不迷信神鬼天命。公元前526年,郑国遇大旱,许多人主张伐木求雨,子产坚决反对。后来有一天夏天,“大伙星”在傍晚时就出现在天空中,当时包括郑在内的几个国家都发生了火灾。裨灶建议子产用贵重的玉器来祭神,以禳除火灾。子产不以为然。他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子产把天象变异同人间灾害加以区别,提出了人事重于天命的观点。

郑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子产的精心治理下有了明显的好转。由此可见,不忍受一定的辛劳,不付出一定的劳动,肯定不会成就出一番事业来。

励精图治,造福于民

经过艰苦奋斗获得成功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奋斗的艰辛。吃过苦,受过罪,并且亲眼目睹了元朝灭亡的日代开朝皇帝朱元璋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与学士陶安不谋而合。

元朝至正15年夏,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抵达太平(今安徽当涂),受到当地群众的夹道欢迎。一位须眉皆白的老儒在欢迎的队伍中,恭立于人群的前头,他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这位老儒就是明道书院陶安。

朱元璋十分尊敬地召见了陶安,向他请教天下大事。陶安说:“当今形势,豪杰并起,但他们大多意在争夺财物美女,毫无拨乱救民,安定天下之心。惟有您率军南渡长江,惜民不杀,应天顺人,大得老百姓拥戴,看来天下太平有望了。”

本已想攻打金陵的朱元璋对行动意义把握不大,故而向陶安请教。问道:“我想进兵金陵,先生认为如何?”

陶安连连点头称美,并说:“金陵乃古代帝王之都。攻占它以后,您将显示出君临四方的王者之势;金陵又是虎踞龙蟠的形胜之地,拥有它,您进可以命将四出征讨天下,退可以保有江南的富庶地区。总之,攻战金陵乃上策;占有它,您将无往而不胜。”

于是朱元璋决定,并请陶安为自己的左司员外郎,一共讨伐金陵。

至正2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国大明。不久即下诏让陶安兼修国史。有一天,他又召见陶安、章溢等人,在一起讨论元朝的兴亡得失。已过了大半辈子的陶安亲眼目睹了元朝统治者的腐败,于是他不无意味地对朱元璋说:“元朝丧乱之源,当在统治集团的骄移淫逸之中。”

朱元璋表示赞同:“你说得对。居高位者易骄,处安乐者易侈;骄则听不进忠言,无从了解自己的过失,侈则缺乏正确的统治方式,因而不能长治久安。一个统治者不思励精图治,而是成天沉湎于享乐之中,那他就离亡国之日不远了。”

当大家把论题转到学术上时,陶安以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功底建言道说:“历代统治之术,皆在乎一‘道’字。道不明,则行不远。道不明的原因,是由于邪说公行,故而统治之道,要在避邪说。”

朱元璋问:“您的意思是不是讲邪说外道,犹如美味之害胃口,美色之害眼力。邪说不避则正道不兴;正道不兴,则天下无从治罪。您的意思是这样吗?”

陶安慌忙顿首,说:“陛下所言,可谓是深入到问题的本源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必要时,成功者往往超越时间地工作。如果工作必须按期完成,他们甚至在周末工作直至工作完成,而且要把工作做好。丘吉尔在二战期间每天工作16小时,周总理经常每天只有四小时的睡眠。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具有过人的精力,她是一个“依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的女人。”她很少度假,每夜睡眠不超过五小时,她从低微的下层工作开始,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成为欧洲的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有可能是名成功者。这些无不说明勤奋工作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安排好你的工作日程

不要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买一个日程本安排你的日程,对你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要等到事到临头才抱佛脚。洽淡生意,参加考试,发表讲话,都要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在把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完成当天工作的同时,也需挤出时间把第二天的事情安排好。

韦尔斯—里奇—格林广告公司的董事长,玛丽·韦尔斯·劳伦斯就是一位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美国企业家,她知道如何使自己每天的工作更富成效。她精通生意经。懂得如何使自己的销售战略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在商业界具有很大影响。

她的公司现在的年经营额为二亿五千万美元。但刚开业时只在纽约一家饭店租了一间房子,她母亲帮他接电话,两个人连午饭时间也不休息,十六年过去了,至今她还有在办公室吃午餐的习惯。“我安排自己的生活如同很多人经营自己的生意一样,我不得不这样做。”当《时装》杂志的记者采访她时,她说:“我并没有实际去拟定各种图表,但我在脑子里把一切都考虑的很周密。”

2.勤奋工作的回报

为了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丁肇中常常废寝忘食地搞实验,为了做好一个实验,他一进入物理实验室,就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物理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丁粒子,从而获得诺贝尔奖。

巴甫洛夫也经常是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忘了吃饭,数年如一日的工作,当他跃上科学生涯的第一阶梯——取得“消化”研究的成果时,又忙着开始转向“反射”实验了。同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得力助手,也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紧张工作。离开了他,巴甫洛夫不得不另找新的助手,并对新的助手说:你们要学会做科学的工作,我们到实验室去吧,把狗准备好,我们要数它的唾滴。如果必要,就数它十年,二十年。在实验室里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长时期废寝忘地工作着。他身体染上了多种疾病,但从不间断实验工作,直到临死时,巴甫洛夫还用自己身患的蔓延性肺炎,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实验。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是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

1960年,宋健在苏联获得副博士学位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后,宋健成功的主持了我国第一代地对空导弹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用快速控制理论解决了初制导弹的快速引入问题。他主编的《导弹控制中的座标变换》,对于空导弹和地对地空对空等导弹的工作,均起了不同的指导作用。他还和我国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关肇直等一起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控制理论研究室。对推动和发展我国的现代控制理论的科学研究,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1963年秋,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宋健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从线性最速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引起轰动,各国代表纷纷到中国代表团的驻地祝贺。

宋健成功修订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著《工程控制论》。国内外控制理论界视为经典著作,中文版1958年出版后,获国家一等科学奖。钱学森把修订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宋健。修订后,这部书从40万字增加到120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钱老说宋健是新版的创造者。新版《工程控制论》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创作奖。他在修订《工程控制率》的任务时,我国的国防科学研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一定要研制出中国反导弹。白天,宋键全力以赴地主持反导弹工作,业余时间,他便潜心修订钱学森的书,这项浩繁的工程并非一天或一年就可完成的,而是长达十几年的节假日和夜晚。他常常从晚上十点钟开始,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

在研制反导弹的艰难的岁月里,宋键自学了英文,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单词,一有空就背诵,有时候,他骑车到北京图书馆查资料,看书,一呆就是半天。饿了,就把自行车放在路旁,到附近的小店吃几个包子,又回到图书馆看书……

宋健十几年如一日地这样生活,白天和大家拼命地工作,晚上孜孜不倦地学习到半夜,脑子里时刻琢磨着科研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勤奋工作终会有所回报,但你切莫忘了“莫道群行早,更有早行人。”

勤能补拙,学贵有恒

司马迁,从幼年时开始漫游,走遍黄河,长江流域,为《史记》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奠定了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60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陈景润说:“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难题之前,曾经历了将近10年的准备时间,在这10年中,我夜以继日地学习,有时一连运算几天几夜,连吃饭、睡觉也都忘了。”他还说:“攀登科学高峰,就像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勤奋努力使他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

华罗庚,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大数学家,他的亲生经历给于人的启示只有一个“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曾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保送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96级的黄立波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

我在小学时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很贪玩,也不爱学习,不过挺喜欢读书的。到了初中我也很普通,只不过有一次华罗庚金杯赛上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在老师和父母朋友的夸奖中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并且不再让别人笑话我。就这样我逐渐成为了一名好学生。仔细回想这段经历,我并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不过是竞赛上的考试题在画报上看过一些。因此比一般同学考得高并没有什么。而它却成了我的转折点,开始了我另一种人生。

虽然我无法凭借中考成绩进入省重点学校,但金杯赛的成绩却送我进入了省重点高中。由于担心跟不上会被开除,高一上学期我疯狂地学习,即使其他人玩的时候我也在学习。除了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我几乎都在学习。付出终有回报,我的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迅速升到年级前几名,从此以后,我学习起来便轻松了一些。

高二后,我投入到物理竞赛的准备中去。因为保持高一的那种学习的刻苦精神,在竞赛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耕耘结出硕果,凭借全国物理竞赛第六名的成绩我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无论你做些什么,都要以汗水作为成功的代价。曾经我怎么也不明白我的一位同学的成绩为何让人望尘莫及,直到有一天,她放在桌上的3本做完的物理题精编告诉了我答案。

被保送清华经济学院的蔡翔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行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类火阑珊处”。3年过去了,我并不算如何成功,却对这段话深有感触:一种精神树立一个信念,坚持不懈的追寻,直至成功。其实成功的轨迹就是这么的简单。“人活着,就是要有点精神。”学业、事业上更是如此。不少同为自己怎么也学不出名堂找的借口是自己没天赋,或是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更美好的明天,这是一个人的权力,也是人生价值所在。虽然学习,高考并非一个人的唯一出路,但不可否认它是大多数人的最现实、最好的道路,虽然个人天分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是努力,是信念。信念是一个你想到就能做到的功力源泉,它是无穷的,只要你想到,也就会做到。像我,初中并不突出,原因之一就是根本没敢想去争;而高中第一次年级第一之后,便有了力急上游的信念,便有了高中全部期中、期末都在年级前3名,6次年级第一的成绩,也便有了以北大附中第一的身份保送清华的这个结果。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对柯里商学院的毕业生做演讲时就告诫他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位置在最高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一样好。但有很多挂在枝头的果子,你只有蹦了,才能够到。我们还年轻,现在不努力做得最好,还等什么时候呢?

树立了信念,就重在落实了。不会付诸行动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只有不甘寂寞,真正脚踏实地的去做,才能把理想落实为行动,把自己想象为一叶孤舟,看不到岸,只有一片汪洋。成功的果实是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寂寞的根上长成的。

果实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要吃苦。我感到,学习中的苦分两种,体力上的苦与心理上的苦,绞尽脑汁,案牍劳形是体力脑力的苦,而寂寞,在别人随心所欲时自己坐冷板凳,是心理上的苦。正如一句西方名言所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耐不住寂寞的同学便往往半途而弃,在“持久战”中丧失斗志和锐气。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正像清华的老校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行:兵贵神速

成大事者深知,“行胜于言”的道理,一味地空想,说大话是会让人一事无成。

细节不可疏忽

当政之人若想防微杜渐,必须以小见大,知傲见著,善于用人,善于运事,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议论:“勿谓小而弗戒,溃堤者蚁,蛰人者虿。勿谓微而不妨,疽根一粟,裂肌腐肠”。患尝消才所慎,祸每生于所忽。与其行常于焦头烂额,孰若受谏于徒菥曲突。噫,可不忍欤!

古人对那种做事粗枝大叶,不加以细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做事方式是不赞成的,因为他们以为应注重细节,他们对于疏忽之行为有不少议论。

疏忽一时,则可能遗恨终生。能够注重小的问题,仔细调查研究,才能够发现大的问题,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凡事要防患于未然。

1.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能够不疏忽细节的人,大多是善于观察,警惕性很高且细心的人。如果不是有这么一个善于在细小的变化中看事态发展的人在武帝身边,那么武帝也许早就一命呜呼了。因为这人有二种善于观察,注意微变的习惯。

金日石单本来是匈弘休屠王的儿子,14岁时被人掳到汉朝来,在皇宫里当了养马的奴仆。他是匈奴人,擅长养马,马养得好,人又正派,汉武帝就封他做了马监,不久又提升他为光禄大夫。汉武帝不管在宫里还是外出,都把他带在身边,非常信任和赏识他。

当时汉武帝身旁还有个亲信叫莽何罗。莽何罗的弟弟莽通跟一个叫江充的大臣很要好。江充与莽通一起害死了太子刘据。后来武帝察觉了江充的阴谋,把江充灭了族。莽何罗和莽通怕祸事牵连到自己身上,就商量要谋杀汉武帝,金日石单发觉莽何罗神色反常,就不动声色地悄悄注意他的动静。在宫里,金日石单一直跟着莽何罗的身后,于是莽何罗在宫里迟迟不敢下手。

汉武帝晚年常常不住在长安,而是住在甘泉山的宫殿里。公元前88年6月,武帝正住在甘泉山林光宫。一天清早,武帝还没起床,金日石单忽然发沉莽何罗不见了,他就警惕起来,坐在武帝卧室门口守着。一会儿莽何罗把尖刀藏在袖子里,匆匆从外面进来,直往武帝卧室里闯。金日石单见他神色不对,迎上前去准备捉拿。莽何罗一慌张,撞在一张瑟上,跌了跤。金日石单猛扑过去,一把抱住,高声喊道:“莽何罗谋反啦!”喊声惊动了武帝的警卫们。金日石单紧紧抱住莽何罗,把他摔倒在殿前的地下。警卫们一拥而上,把莽何罗捆了起来。

对于所见到的异常情况,金日石单善于观察,具有很高的警惕性,在微小的变化中预测到未来的事,于是也没有辜负汉武帝对他的信任和看重。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应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由细微的变化来决定自己发展路的选择。若不想事到临头,手足无措,那么你应该注意在事变突发之前防微杜渐在思想上有一个准备。所以对细小问题不放松,对成就大事业是很有帮助的。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克制自己偷懒、取巧的心理,要勤于观察、思考,忍住松懈、疏忽的想法,才能全面地处理问题,不至于有太大的失误。

2.戒骄戒躁,沉得住气

疏忽之忍要求做事的时候细致、严谨,不能粗略一过,只见其表,不知其里。对于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人来说,更要注意认真调整仔细研究,才能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而不是遇事求快,不仔细。

清朝康熙年间,湖口县衙门口有一个捕快,名叫曹福。由于他长期在衙门担任缉捕资贼的差役,累积了丰富的经验,难以破获的盗窃大凶案或人命案交给他,很快就能破获,曹福因而很受上级的器重和同事的尊重。

平时,没事的时候,曹福就在外溜达,看似闲来无事,其实是在观察过往行人的行迹,从中发现疑点。

这天,曹福吃罢午饭,又在河堤上转悠。河中船舶如织,南来北往,一派繁忙景象。这时,一条小舟靠岸了。这是一艘空船,船主将小船的缆绳拴在岸上的一块大石头上,然后就坐在石头上掏出旱烟抽了起来。

曹福看了一会儿,立刻登上小舟,坐了下来。船主看见有生人上了船,马上跨上船来,催促曹福离开,曹福就是不走。船主说:“你不走,我就要解下缆绳开船了。”曹福却笑。

3.细心观察,不可武断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果仅看表面而不仔细研究,那么许多错误就会由此产生。要是用于执法,许会造成许多冤案。正由于不放过一个细节,克制可能产生的疏忽,仔细调查,邓廷桢才使得冤案得到平反。

嘉庆15年陕西西安有一个叫郑魁的营卒,他性情粗暴,态度蛮横,经常与左邻右舍发生矛盾。有一次他与邻居张荣又因口角而扭打起来了,旁人劝开后,郑魁恨恨地说:“老子总有一天会要你的命。”不久,张荣突然间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的死了,其死状真是痛苦万分。张荣的妻子认定是郑魁毒死的,一纸状告到西安县。知县问她有什么证据,张荣的妻子带来了四个证人:一个是药店老板,证明郑魁曾在他的店里买过砒霜;一个是饮食摊上的老头,证明郑魁曾在他的食摊上买过馍;一个女邻居,证明亲眼看见郑魁曾将砒霜搅拌在馍里;一个是男邻居,证明确实听到郑魁说过:“老子总有一天会要你的命”这句话,这真是铁证如山。被知县抓来的郑魁在严刑拷打后上招认,从而待批复刑,准备斩首。

当时西安府的知府是邓廷桢,他奉陕西安察使之命到所属八县去复查重大刑事案件。在西安,当时只有一个郑魁被判死刑,于是他捉审郑魁。郑魁一上来就大叫冤枉。邓廷桢问:“你已经画押招供了,谋杀张荣是实,为什么又要翻供?”郑魁说:小人是在受刑不过的情况下招认的。如果知府大人把小人的冤枉洗清就好了,所以小人实在不是翻供,实实在在小人并没有毒死张荣。邓廷桢将案卷又仔细看了一遍,又问:你买过砒霜没有?郑魁说:买过。买过馍没有?买过。是不是将砒霜拌在馍里面?是的。你是不是说过‘总有一天会要你的命’这句话?说过。对廷桢把惊堂木一拍,怒斥道:你既然都承认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命人将他拖下去,仍旧回监收押。郑魁边走边喊,大叫:天啊!我不是毒张荣,我是毒老鼠哩!

邓廷桢退常之后,晚上睡在床上一想:由于人们经常将砒霜放在馍内毒老鼠,因此郑魁的话也有可能是真的,不能断定张荣就是他毒死的。郑魁说“总有一天会要你的命”这句话,是气头上的话,也不能断定他真的就会去要张荣的命。由此可见,西安知县轻率地处理了这件案子。

第二天上午邓廷桢将张荣的妻子叫来,问道:“你家有几口人?”张荣的妻子答道:“五口,婆婆,还有我们两个儿子。”“你们平日主食吃什么?”“吃馍。”“是分开吃还是在一桌吃?”“婆婆年纪老了,两个儿子都还小,又要照顾老的,又要照顾小的,平常总是一起吃。”邓廷桢听完之后,叫她退下。他心里想,只有在每个馍里放砒霜,郑荣才能毒死张荣全家,否则他如何能使张荣只吃那一个有毒的馍来毒死他呢?于是他又马上提审郑魁。他问郑魁:“你说你买砒霜是为毒老鼠,你是怎么毒的,毒死了多少只老鼠?”郑魁说:“小人将拌有砒霜的馍,掰成6块,放在6个经常出入的地方,第二天一看,一共毒死了8只鼠。”邓廷桢说:“好!现在你带我一同去你家,你按照上次毒老鼠的方式重新做一遍。”于是派人到药店里买一些砒霜,来到郑魁家里,叫人卸去郑魁的脚镣手铐,命他重复一遍。但是郑廷将拌有砒霜的馍不是分成6块,而是分成8块,余下2块,邓把这余下的2块放到另外两处有可能出现老鼠的地方,然后又将郑魁押回监狱。

第三天,邓廷桢再次来到郑魁的家里,一看,原先毒死过老鼠的6处地方,一只死老鼠都没有,而新放的两处却有两只死老鼠在地上。邓廷桢知道老鼠是非常机灵的,毒死过它同伴的地方,它再也不会在这个地方吃东西了。通过这一过程,邓廷桢判定郑没有说谎,同时也证明郑魁不是杀人凶手。但是真凶又是谁呢?邓廷桢心里想:是不是张荣的妻子与别的男人有不正当的关系,奸夫淫妇合谋害死亲夫呢?想来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张荣的妻子,只有她才有能力让张荣恰好吃那个有毒的馍头。

于是邓廷桢不动声色,第四天他化装成了个普通老百姓,出外私访。他访遍了张荣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连三天,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就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张荣的妻子品行端正,贤惠善良,孝顺婆婆,敬爱丈夫,是一个好妻子。由于排除了所有可能性,想不了原因的邓廷桢只好在失落心情的支配下慢步走回府署。在路上他碰上两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后面跟着一个妇人,哭得极为伤心。他随意地问了句:“唉!太可怜了,小小年纪,得什么病,就死了?”旁边一个老头也随意地答了一句:“唉!被疯狗咬了一口,还不到半个月呢!”邓廷侦不由心中一动,快步走回府署,马上叫来张荣的妻子。

他详细地询问了张荣临死时的情状,当他问张荣死前吃了什么没有,张荣的妻子说:“他什么也不吃,两眼直视,乱蹦乱跳,我送上一碗姜汤,他打碎了,送上一碗开水,他也打碎了。”

听了这一叙述,邓廷桢马上明白,这都只典型的疯狗病症之一,恐水症,于是决定开棺验尸。验尸的结果发现红荣的右脚上有两上被疯狗咬伤的齿印。案情大白了,郑魁被无罪释放,邓廷桢把他从死神的掌心里救了了出来。

4.细微之处见分晓

如果不从细微之处入手解决问题,那么很多复杂的事情就很难判断,令人束手无策。三国时的孙亮,善于从细小的问题入手,很快就把在很多成人看来都十分棘手的问题解决了。

孙亮是三国时东吴皇帝孙权的孙子。小小年纪就聪明好学,遇事肯动脑筋,深得孙权的宠爱。赤乌13年,孙权一锤定音:立7岁的孙亮为太子。孙权死后,年仅9岁的孙亮继位为东吴皇帝。

初夏时节,梅已成熟,而皇家花园人梅子树上更是结满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的梅子,若人喜爱。

这天,少年皇帝孙亮信步来到花园赏果,这一串串殷红的梅子让他真是涎欲滴,忍不住叫侍从们摘下几串尝新。梅子入清脆酸甜,口舌生津,孙亮对侍从们说:口感不错,只是略酸了点。

一个侍从趋前一步,对孙亮说:“皇上喜欢吃,何不用蜂蜜浸泡一下?这样腌制后的梅子,不但酸味会大大减低,而且别有一番风味哩。”

使自己胸襟开阔

拿破仑·希尔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选择做一名焦点人物,扮演重要的角色。把自己的性格塑得更得人心,也就更接近成功。

人生的许多大问题之一就是“性格”问题,由于不合群的性格的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许多困扰及难题,并且他们均是在人际之间由于不能和谐相处而产生的。由于彼此个性的冲突,造成了多少家庭的破碎,友谊的决裂、劳资的矛盾等等,甚至国与国之间也因为观点未能一致而演变成干戈相见。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具备的最大能力——选择,再度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你可以让自己做一个友善的人,也可以去做一个难处的人;你可以热心助人,也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你可以与人虚心合作,也可以固执己见;你可以使自己激动,也可以要自己冷静;你可以让自己发脾气,也可以主上自己对那些原本会使你生气的事淡然处这;你可以去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也可以做一个尖酸刻薄的人;你可以信任别人,也可以对谁都不信任;你可以自以为人人都与你为敌,也可以自信大家都喜欢你;你可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也可以邋邋遢遢、不修边幅;你可以蹉跎、息惰,也可以雄心勃勃……难道你不能自己做选择吗:这,不用想,你当然能。以下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小事情会使人偏离自己本来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因此,有积极心态的人不会把时间花在这些小事上。如果一个人对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情作出反应——小题大作的反应——这种偏离就产生了。以下这些小事情的荒廖反应值得参考。

1654年的瑞典与波兰之战仅仅是因为在一份官方文书中,瑞典国王的附加头衔比波兰国王少了一个。

大约900年前,一场蹂躏了整个欧洲的战争竟然是因桶的争吵而爆发的。

有人不小心把一个玻璃杯里的水溅在托莱侯爵的头上,就导致一场英法大战。

一个小男孩向格鲁伊斯公爵扔鹅卵石,导致瓦西大屠杀和30年战争。

虽然由一小事引发一场战争的可能性在我们的身上不大,但我们可能会因小事而使周围的人不愉快。因此说,一个人为多大事发怒也就说明了他的心胸有多大。

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只有在任何场合都保持从容不迫顺其自然的态度,才能对每件事情都应付自如。

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一些“镇静”的高手,面对突然变故,仍然镇定自若。因为他们懂得,不能慌,慌则无法思考应付的妙招。如果他们慌了,那么周围的人更没有主见,大家就慌作一团了。“慌什么”这句大喝即是他们对别人说的,也是他们的自我暗示。

如果你感到慌张,你的大脑就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你就会丢三落四,语无伦次。许多人掉了重要东西,或者说漏了嘴,或者因为心里有“鬼”,慌里慌张。这种时候,要有意地放慢你的动作的节奏,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说:“不要慌!千万不要慌”,语言的暗示会使你慢慢镇静。要应付周围发生的事情,必须使你的大脑恢复正常的思考。

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一到人多的场所,就会周身不自在。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人都当做朋友,点点头,打声招呼,别人自然也向你会致意。虽然他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起曾经在哪儿认识你,但是你却因此消除了紧张。

有机会就当众讲讲话。自我考验,你就会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公然羞辱人的言语,无论它们鄙卑,恶毒,残酷,无聊,惊人,小气,说话的人因冲动而无话可说都只是共同点之一。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辱骂而变像他一样失去应付他的基本对策,你应当保持冷静安祥,只有这样才能稳操胜券。

当谈话中说出“你父母是如何教养你的?”这种牵扯你父母最令人不爽的事时,你千万别为父母受指责而生气,因为你得明白与你父母无冤无仇的对方真正的目的不是侮辱他们而是惹火你。

①别上钩!你说:“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②你默默想一会儿,于是说:“我记不得了,恐怕得麻烦你自己去问他们。”

③做肯定的答复回敬他:“我只记得一点,那就是不可以问这样没礼貌的问题。”“我不要跟你这种人讲话。”

这样可恶的人,决定不和你讲话,是你该觉得喜出望外的事,你就该坦白表示出来,采取以下方法:

①对他说:“啊,太好了!”“真是老天有眼。”

②假装没听见:“你说什么?”“你是说……?”“我没听见,你再说一遍好吗?”

他若不肯再说,就是他输了。

他果真糊里涂地再说一遍,你就以牙还牙:“抱歉:你这种人说的话,我听不见。”“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当然,只有你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你才能以此为根据地有言行举止说出这种对自我认知产生凝问的话。况且,你也有相当的处事经验,认识你的人多半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说出这种话?

①不要动怒,索性让他把他的话说清楚:“依你的意思,我要是某某人,才够资格和你说话,是吗?”

②谦和一点,请教他:“我倒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常常自以为是什么人吗?”

③用开玩笑的方式:“我不大确定。不过,我一定算是个人物吧,有不少人给我写信呢。”“天气不好时,我就自以为是拿破仑。”“现在吗?我自以为是受害者。”“不管是谁,反正是你没有听过的人。”

④幽默一点,指指旁边的人:“我自以为是他,你再问问他自以为是谁。”

他们往往用“难道没有人告诉你”作为指正称某项缺点或是错误言行的开场语。当着众人的面,对你说这种话并不是善意的,他要提醒别人也来一同注意你的缺点。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①当做他自己曾有这样的切身经验:“没有人告诉过我。喂,别人告诉你这种话,你的感觉如何?”“好像没有,你大概常常有这种经验吧?”

②告诉他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过:“我认识的人,还没有这样不懂礼貌的。你遇见过这种人吗?”

③承认你有过这种经验:“有是有,可是,这样讲话的人我从来不理他。”

④煞有介事地想了起来:“嗯,有的,不过那个人,是个心理变态者。”

对于任何当以不屑语气说出诸如“你少来这一套”这种不大尊重人的话,你仍然要以客套的方式礼貌地进行答复。“不必客气。”“请笑纳。”

如果是你说的一句话,惹怒了对方,而使他说出这样的话,你觉得他的怒意莫名其妙,你的话可以说重些:“本是你应得的,何必恭维!”

说出“还找事”这种话的人,你不要以为对方只在真正关心你失业问题,丢你的面子,说出你并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才是他真正的目的,这种人当然不该是你的朋友。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采取:

①不必客气,回敬他一句:“没话说了,还在找话?”

②讽刺他一下:“怎么?你原来的职位,还在等理想人选来取而代之?”

③幽默而答:“不是啦,我在洗手间。”

总之,若想稳操胜券,那么从容,冷静,以静制动,以礼制矛是你面对羞辱时应有的心态。

谨慎细心

1.为人处事需谦虚谨慎

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必遭杀身之祸。臣子保全自己的重要方法便是事君以敬。这里以荀攸与宋濂二人为例来说明。

为人谨慎,城府很深的荀攸,史书上记载他随曹操征伐日久,并时常运筹帷幄,出谋献策。但是不仅当时人对其谋策难以知晓,连他的子弟亲属也不知他有什么奇计。他的表弟辛韬曾向他询问曹操攻取冀州的密事。荀攸回答说:“佐治替袁谭乞降,王师前往平定,我除此之外,什么也不知晓。”从此辛韬和内外人等再不敢向他询问军国大事。据说,只有钟繇知道荀攸的前后十二条奇策,但由于他的逝世而使未完成的书无法向世人尽数这十二条奇计妙策。

荀攸与钟繇二人为知心好友,来往密切。钟繇常说;“我每有所行动,思虑再三,自以为不可改易,与公达商议,他常有出人意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

而为人奸诈疑心甚重的曹操也对荀攸的为人赞誉不己。他说:“与荀攸周游二十余年,竟无丝毫可非议处,真是一位大贤人。”又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就是颜渊,宁武这样的古代贤人,也不能超过他。”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曹操对曹丕说:“荀公达,是人之师表,你应该尊敬他,待之以礼。”荀攸曾患病,曹丕前往探视,拜于床下。

建安十九年,曹操南征孙权,荀攸仍随军谋划作战方略,因病死于征途,时年五十八岁。当曹操日后提起荀攸时,时常哀痛流涕,关于正始年间追封荀攸为敬侯。

为了巩固政权,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众多大臣,宋濂却因一生谨慎而始终未招大祸。

史称宋濂谨慎守法度,对宫中事虽然知之甚多,但从来不向外人泄露一字。平日说话及诗文都十分小心注意,即便是奏稿,也多焚毁。他还大书“温树”二字于居室中,无论什么人如有问起朝廷中事,宋濂便指此二字而不答。“温树”之典出于西汉。西流时御史大夫孔光谨慎守法,即使对家人也从不谈起朝廷中事。有一次家人问他:“宫中温室(汉武帝时殿名)都种的是些什么树?”孔光嘿然不应。后人即以“温树”二字作居官谨慎的赞语。从此为训,使得宋濂得以善始善终。

朱元璋对于宋濂的这种品德和作风十分赞许,因此一些有关国家的机密大政也多征求宋濂的意见。

有一天,宋濂与客人一起饮宴,朱元璋却派了密使前往侦视。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宋濂道:“昨天你饮酒了吗?”宋濂答道:“饮了。”朱元璋又问在座的客人为谁,食物有些什么,宋濂都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听后笑着说:“你说得都是实话,没有欺骗朕。”朝臣的善恶得失,宋濂虽心中有数,都从不在朱元璋询问大臣情况时随便乱说,而只举人之长,慎言其短。有时朱元璋因一时之愤而对臣下发怒,臣有有可能遭受不测时,宋濂又敢于挺身而出,为他们说话。一次,主事茹太素向朱元璋上了一份“万言书”,书中对朱元璋的施政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朱元璋读后十分生气。一些廷臣见此情状,便迎合朱元璋,或谓茹太素“大不敬”,或攻击他“诽谤朝政”。但是宋濂却在朱元璋询问时力排众议,提出不同观点。说:“茹太素取于这样说,正是尽忠于皇帝的表现。皇上当今正想广开言路,若因此怪罪上书人,那谁还敢说话呢?”朱元璋听完此话又再次间读,并确实发现了许多可以采纳人好人建议于是他又把廷臣们都召来,对那些只知道迎合自己心理的人狠狠批评了一顿,而对宋濂却亲切地称呼他的字,并说:“要不是宋濂,朕差一点误罪一个上书的人”。接着,朱元璋在朝迁上面对群臣赞誉宋濂说:“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宋濂之所以受特殊的待遇和恩宠,正源于朱元璋的信任。

2.修身齐家要恪遵慎独

所谓慎,即谨慎从事,兢兢业业;所谓独,即独自相处,光明磊落,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慎独思想历来被中国的儒家学派用以修身齐家,兴大子孙事业。曾国藩应是其中的佼佼者。

生前被封候拜相的曾国藩,虽满族荣华,却在死后将一楼富厚的藏书和一篇著名的遗嘱代替了财产田地、金银财宝给子孙后代。他认真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一生所得归纳为四条,并将它端端正正地写下来,要儿子悬挂中堂,每日育读,恪遵不易,并一代代传下去。其内容是: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财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后知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这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对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行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弱,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检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社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和盛不衰,代有人才。

这遗嘱应该说对曾家子孙有深远影响。曾家后裔恪遵遗言。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不仕,专研数学,孙子曾广钧虽中进士,长守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只出国留学,从事教育、科学,文氏工作,甚有不少成为著专家学者,而无一涉足军界,政界。

善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各种不如意、逆境都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于是我们便总是埋怨自己的那不公平的命运。其实,我们在埋怨社会、埋怨他人的同时,更应该参观地、公正地认识自己,应该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为什么人家行而你却不行?

当林肯是个年轻的律师时,因为一个重要的案件来到芝加哥,但是无人理会。年长有名人芝加哥律师的与一个外来的后生律师合作为耻,因为他们认为那是降低自己的身份。这些人自认为地位崇高,除他们以外看不起任何人。他们把林肯完全抛在一边——无论去什么地方都不请他一同前往,也不和他一同吃饭。

林肯是否只以鼻子翘得更高的姿式对报复那些轻视他人律师呢?不,他并没有如此做。后来回到斯勃林菲尔德的时候,他说:“我到芝加哥才昨得自己所懂得是多么的浅薄,而我要学习的又是多么的多。”这种轻慢对他是一种刺激,促使他改进。当那些轻慢他的律师们那默默无闻,毫无长进时,林肯己由一名,律师变成了美国总统。他们的轻慢不过是替林肯预备了一级梯子,使林肯爬到荣誉的顶峰。

可以指出我们的缺点的人开的玩笑绝对与侮辱人的轻慢不同,这点我们必须明白。罗斯福晓得如何对付朋友们的玩笑。他借着朋友们的玩笑,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了,但是他并不幻想着自己的体力比当地的土人还要胜过一筹。他老老实实地承认他们比他要高超些。

有一天他在培德产寺同几个人砍树准备清理一块空地出来建造房子,到晚上工作完毕的时候,工头问他们一日工作的成绩如何。他听见一个工人答道:“皮尔砍了53株,我砍了49株,罗斯福咬下了17株。”那些树真的像海狸咬下的根缘,听到这里,罗斯福笑了,他坦承自己砍树实在比不上他的同伴们。

还有一次罗斯福在培德兰开牧场的时候,他想猎杀白山羊。当他知道一个名叫维尔斯的科伦比亚人会打猎时,他便写信请他做自己的打猎向导。

信的最后几句这样说:“如果我出来打猎,你认为我会打着一只山羊吗?”

那个打猎的回信,就写在他的信的背面:“如果你放枪的技术不比你写信的技术要好些,我相信你很难打得着一只山羊。”

但是罗斯福回电仍旧请他做向导。

罗斯福晓得从一个粗野而讲老实话的人那里,比人一个只知一味奉承的人那里所学的一定要多些。奉承罗斯福的人实在不知其数。即使是鲁莽的批评同样可以用来改变自己。

司退里16岁的时候,在一个大五金商号里做店员,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一个职位。他努力地工作,尽心地学习,并相信自己会有光明远大的前途,成为一个成功的五金销售员,却没想到对于自己的上进,上司的看法完全不同。“我不要用你了,你是绝不会做生意的。你到塞强铸造厂去做一个工人罢。你那种蛮力,除了你做这种工作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用途。”

恐怕再没有比这还重的侮辱了,被炒鱿鱼,这只相当大的打击。然而他却始终以为自己工作得很好。那么,他是否预备到铸造厂去呢?他的头脑里是否充满了风和水等庞大的动力而不是思想呢?他受了很大的打击,他被打倒了。当他的首次冲刺失败时,他们是重整旗鼓,决心你到最后胜利。“你可以辞退我,但是不能削弱我的志气,”他对那残酷的经理反抗说,“有一天如果我还活着的话,我也要开一个像这样大的五金店。”

他的话并不是一种气愤的发泄而已。他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商品商的老板原因恐怕就是他因第一次的失败而不停的努力。如果没有受这次打击,恐怕司退里永远是一个平庸的销售员而已。在受打击之前,他以为自己的工作是很好的——这种自满的打击,正是促使他人上进的必要原动力。受一次很重的打击有时是战胜一种不适当的自我满足人唯一方法。

美国汽车铸造公司总经理威廉·伍定总以为自己是一个很伟大的演说家。他之所以会有这样想法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当过国会的议员,他的演说常常令全体听众拍手叫好。

全厅挤满了人,似乎都极想听他的演讲。他很细心地预备了一篇自以为很好的演说词,他在讲,听众要拍手。直到最后,拍手的声音愈来愈大,他以为这次演讲十分成功。最后,这种热烈的欢迎几乎达到疯狂的地步,喝采声长达15分钟之久。他对旁边坐着的一个新闻记者说:“他们似乎很喜欢我的演讲。”

那个新闻记者答道:“你不晓得这群听众之中只有三四个人会讲英文的吗?”“那么,他们为何拍手呢?”伍定问。

你看,他们当中的那个会说英文的人会在应当拍手的时候发出让其余的人也拍手的信号。

讲到这件事,伍定最后说:“我后来注意了第二个上台演讲的人,才晓得实际情形的确如此。而且那个懂得英文的人似乎也不行,因为他往往在不当拍手时叫人拍手。如此我才晓得我一心想到自己的口才讲,而丝毫未想到我的听众。”

自我满足之心不可以用来衡量成功,因为别人不一定会苟同我们自己估量的成功。

纽约电话公司的总经理麦卡罗因小时候被人开过一次最大的玩笑,才醒悟过来。他是那么地幼稚,以至于他人易于受骗的情形远近驰名。他只知道别人而且绝对地依赖别人,自己毫不费心思索。他那时在火车站的车道上做各种零碎的工作。

一个7月大热天的下午,位于山岩与河流之间的西岸车站热得就好像锅炉一样。有一个名叫比尔哥林斯的工头,叫麦卡罗去拿一点“红油”以备点灯之用。他说“红油”是在离那儿一里远的圆房子里,麦卡罗就朝那个方向走去以便完成他的任务。到个圆房子里,他就向那里的人要“红油”。“红油?”那里的职员十分奇怪地问,“做什么用的呢?”“点灯用的。”麦卡罗解释说。“啊,我晓得了。”那个职员心中明白了,“‘红油’是在过去那个圆房子的油池里。”他说道。

于是麦卡罗又在那滚烫的焦煤小路上走了一里之远。那里的人告诉他“红油”并不在那里,而且不晓得究竟在哪里,最好到站长办公室里去问问,于是,麦卡罗又提起脚走了。在火热的太阳下,他就这么走来走去走了一整个下午。当他觉察到不对时,他便询问一个慈祥的年老人工程师,怜悯地摸着他的头,这位工程师说:“孩子呀!你不晓得那光红光是玻璃映出来的吗!你现在回到工头那里去和他理论罢!”

这位工头当然不会知道被他欺骗的这个幼稚孩子后来成为纽约电话公司总经理也不晓得这孩子将来手下所用的职工有6万人之多。麦卡罗得到这次教训后,就发誓以后绝不像呆子般被人玩弄了还不知道。他决心将来做事要把眼睛耳朵打开些,而且脑袋瓜也不再只是用来放帽子的。

虽然不埋怨人,但绝不可太信任人,这是麦卡罗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当然他没有陷入对人人都猜疑的这一个极端中。

批评我们的人无论其动机是怎样的恶劣,都不应对他产生猜忌心理,以为人人都是自己的仇敌,这是相当危险的。

大人物也要受到不公平的批评、无理由的侮辱,以及恶意的诽谤。一个政界的大人物,一个为公家做事的人,似乎总会受到当时人们的侮辱和嫉恨。杰弗逊,这个人崇拜人民权主义的偶像亦曾毫无防备地被人用泥团打。

人人都是有仇敌的。大人物所树立的仇敌恐怕要比一般人多得多。不过敌人的数目多少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伟大常能利用敌人的攻击来更好地看清楚自己。

可有些人就以为无论自己对不对,总要设法来替自己辩护,于是渐渐怀着一种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观念。“硬头皮的人总是那些思想简单智力有限的人。”

美国救生圈公司的副总经理兼美国航业救生公司的总经理查理·皮兹某次不得不开除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的很有希望的青年高级职员。这个青年是由一个小徒弟升上来的,因为他很多才干,而且受人欢迎,所以升得很快,一直升到该公司工程估价部的主任,负责该公司各项工程的估价。

有一天,一个速记员查出了他的估算中算错了2000元,于是把详情呈报上司。后来这件事传到皮兹那儿去了。

这年轻主任听说之后,勃然大怒。“这个速记员不应该检查我的核算。”他气愤地说,“他也不应提出来。”“但是你承认你的核算是错了,是不是?”皮兹问他。“是的。”他说。“然而你以为速记员还是不应该说出来,而公司应当损失以免有伤于你的威严吗?”

这个青年主任以为应当是如此。

皮兹便规劝他,说他如果再这样做,就很难成为一个干大事的人。大约过了一年,正当这件事渐渐在大家的脑海里消之时,这个青年所呈报的一个估价20000元的美国中西部某项工作又出问题了,其上司仔细校对他的核算,觉得这数目应当再加一倍。这事又呈到皮兹面前来了,于是皮兹再度叫他前来。你想他对皮兹说的是什么话:“我晓得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想用这项工程来陷害我。你上次恨我,于是这次特别请了工程核算,故意扯我的后腿。我的计算是对的,你在蔑视我的能力。”

皮兹回答说:“那么,好,你自己去请几个工程师来计算罢,看看结果如何。”

最后,他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皮兹便对他说:“现在我们只能各走各的路了。因为你不能接受公正的批评。”

把自己的任何错处都归咎于别人,以为别人有意倾轧自己,并时时刻刻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态度实在是要不得的。如果我们已是完美无缺的,便不必再求什么上进了。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观念,他在世上将无任何进步可言。

别人的批评是极可贵的,可以显示出你正处于什么地位,但你切记不可在那个地位上停着不动。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要欣然接受并作为你前进的向导,而不可作为你失败的遁词。

不要去衡量别人的批评伤害了你到何种程度,也不必理会别人批评的究竟如何动机,你只需以客观的态度来衡量别人的批评。

利用别人的批评来看清楚的行为,看出你究竟是对还是错。如果你是错了,便修正过来;如果你本来对的,便不必牵挂着别人批评而感觉不安。

千万不要在听别人对你的批评时有一种受了羞辱的感觉。无论怎样,即使是你的仇敌能指出一条路打破你的自负,使你能够改进,那么,他实在是帮了你的大忙。

不要埋怨,立即行动

埋怨,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它既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又映出对现实的恐惧。埋怨者总希望在没完没了的埋怨声中,走来一位“救世主”般的人物,一下子给他们一个新的世界。事实上,完美的世界是靠立即的行动争取而来的,而不是靠埋怨得来。

我们前面讲到的相当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整天在埋怨“为什么我不发财”,到今天,他们依然没有发财,他们依然在发着与几年前同样的埋怨。相反,那些不再埋怨,投身于商海的青年学子,却已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当他们认清埋怨没有用,一切靠靠自己的道理时,无论他们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不会再埋怨。

下了海的N君说:“我们或许是被虚幻的光环圈得过久,对既定的一些规范从未作过反方向思考。从事某项事业越久,思维定势就越强,惰性也就越大。我担心,青年学子们远离社会现实的时候,会真人在某一天被纸上的东西泡成木乃伊。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偏偏要我们这些吃草的人挤出奶来?那些喝奶的人又去干什么?为什么要一味鼓吹蜡烛精神,毁我自己,照亮别人?照亮别人谁来照亮我?”

W君,一位钻研元明清文学的硕士,此刻正有气无力地站在讲台上,台下100名学生听得昏昏然。W君以一种“为伊消息人憔悴”的豪情,为他所筹办的摩托车修理部联系店面零件关系,执照等鸡零狗碎之事忙碌,此时,他已近一个月没有睡好觉了。

H君,一位专教低年纸基础写作课的高校青年教师,忽地屈尊下嫁到两所中学兼高三补习班的语文课,每天4节,每节100元,再加上他原来的课程,直讲得他舌根发麻,而H君却对此津津乐道。当他悠然地吸着“红塔山”的时候,我想他压根也就没有想到过什么叫误入子弟。

夏日炎炎,直烤得大地冒烟。三五个青年学子正襟危坐在一棵树的树荫底下。一张破烂不堪的书桌面前悬挂着血红的暑期文化补习班和家教联系站的字样,他们脸上终日挂着微笑,向每一个行人报以深沉的注目礼,那种渴求和礼仪的目光直令每一位从前经过的人都要佯装询问一番。我不知道他们的暑期文化补习班办得怎样,但我知道,他们每个人至少兼了4个家庭的教师,每个家庭分别去一至二晚,可得家教费60至100元不等。对寒酸的学生来说,一个月下来所得的丰厚的家报酬金充满着诱惑。

M君毕业于名牌体院武术专业。他选择了当代经商潮中特有的职业——保镖。去年夏天,他随一位服装个体户去了一趟深圳、海口,一个星期下来,净赚1000元。红火的保镖市场使他果断地抛弃N学府体育老师的职位,大方而彻底的下海。

X君,英语本科函授班老师,兼班主任。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也赚钱赚得体面文雅。他看准一个编写中学英语复习资料的课题,组织本班学员20人为编写组,自任主编。每位参加编写者负责包销1000本,多多益善,多劳多得。“资料集”在一周内就编完,然后私下买个书号,顺顺当当地把书出了。X君只此一锤子就吃了个大胖子。至于“资料集”是否有用,是否会影响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则不是X君他们所要考虑的了……。

知识分子渴求致富的身影在茫茫人海中若隐若现,而他们下海经商的喜悦、苦闷、欢歌与叹息亦在悠悠寰宇中飘溢。

C君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供职于一家电子计算机研究所,专业对口,领导器重,一派好兆头。1988年,他毅然辞去公职,拉起办公自动伦公司旗号,身兼经理、业务主办和推销员于一身。一年后,C君神采飞扬地跨上了SUZUKI,引擎的轰鸣碾碎了昔日同行们的疑虑、攻击和鄙视的神态。这时,C君又扩大再生产,瞄准软件市场,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实用软件。如今,C君已是远近闻名的“软硬兼施”的行家里手了。但他仍不满足,拿他自己的话说,我现在赚钱纯粹是出于一种个人嗜好。

L君与C君相比就要显得寒酸和落魄了。在迫不及待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操起了季节性的贩卖水果的行当。一个黑灯瞎火的夏日,L君在校园里秉烛卖西瓜。他的装束和面容完全没有古典文学硕士的那种气质。在L君的双人房间里,地上躺着一堆花里胡哨的化妆品、洗发膏之类的样品。L君每天在恰当的时候,用蛇皮袋兜着样品,招摇过市,叩开一商店大门。而往日与他终日厮守的线装书,此刻宣告进入漫长的冬眠期。这在C君的导师和L君的上司,气得鼻头发白,在痛感L君堕落的同时都不得不叹世风不古,斯文扫地。

Z君是从大西北高等学府出来的,在“胜利大逃亡”来到南方都市学府后,一样受到金钱的残酷压迫。Z君先是充当图书出版的掮客,通过各种关系,寻来辞书、词典、复习资料等撰写任务,再通过不同的渠道分派给别人写,自己却稳坐抽成,几年下来美美地赚了一笔。后来有一天忽然良心发现认为赚知识分子的血汁钱实在于心不忍,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一下,加入了炒股大军,然而出师不利,被拦腰斩了一刀。

后来,Z君又与某官方金融机构合作,在“房地产热”中又大大地捞了一把。现在,他己是一位注册资料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公司老总了。

埋怨使不敢争取行动的借口又是内心恐惧的借口,经消磨你的斗志,击退你的信心,而行动则不同,他是你改变现状的捷径。

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埋怨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要增加恐惧感的话,只需埋怨、等待、拖延、推托就可以了。

伞兵教练说:“跳伞本身真的很好玩。让人难受的只是‘等待跳伞’的一刹那。在跳伞的人各就各位时,我让他们‘尽快’流过这段时间。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发生的事’而晕倒,如果不能鼓励他跳第二次,他就永远当不成伞兵了。跳的人拖得愈久愈害怕,也愈没有信心。”“等待”甚至会折磨各种专家,让他们变得神经兮兮。《时代》杂志曾经报道美国最有名的新闻播音员爱德华·慕罗先生。他在面对麦克风以前总是满头大汗,但开始播音以后,所有的恐就都没有了。“行动”,立刻进入情况从而解除所有人紧张、恐怖和不安,这是多老牌演员总结出的治疗舞台恐惧症的唯一良药。“不做”或埋怨只是一般人应付恐惧最常用的方法,在这一点上连最老练的推销员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在客户附近徘徊犹豫,要不然干脆找个地方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来培养自信与勇气,这样根本没有效果。克服恐惧——任何一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去做”。

你害怕电话访问吗?马上就去打电话,你的恐惧便会一扫而光;如果你仍旧拖拖拉拉,你会愈来愈不想打了。

你是不是不敢做一次全身健康检查?只要你去,所有的疑虑都会消失。你可能什么毛病也没有——万一有,也可以及早发现。如果不去检查的话,你的恐惧会越来越深,直到生病为止。当你与上司讨论过一个问题后,你才会发现这没有那么恐怖。

建立你的信心。用行动来消除烦恼。

有一个野心勃勃却没有作品的作家说:“我的烦恼是日子过得很快,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你看”,他说,“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有灵感才行,这样才会提起精神去写,才会有写作的兴趣和热忱。”

与他相比,一个写出的畅销书的作家就不需要创造力吗?那么他的秘诀是什么呢?“我用‘精神力量’。”他说:“我有许多东西必须按时交稿,因此无论如何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那样根本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定下心来坐好,拿一支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我还没注意到时,便已经文思泉涌了。”“当然有时候不用乱画也会突然心血来潮。”他继续说:“但这些只能算是红利而已,因为大部分的好构想都是在进入正规工作状态以后得来的。”“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诸如“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等等。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我们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好了。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却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但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做到。

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有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明付款还清以后就要……”、“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直到最后他的太太珍妮已经未想再继续拖下去了。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定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来,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了一个广告如果每个月存100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起先的几个月中,为了存钱,他们吃尽苦头,才好不容易留出了这笔预算,但是现在他从前却感觉“存钱和花钱一样好玩!”

让我们时时刻刻记着班哲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这也应了“今日事,今日毕”这句俗话。

如果你时进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将一事无成。

学会放松:消除紧张情绪的药方

拿破仑·希尔认为:“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完全放松之后就不可能再存在了”。这就是说,如果你能放松紧张怀疑,就不可能继续忧虑下去。

快乐和满足会影响脑力劳动者,使他们疲功吗?或还有其它心理因素?是烦闷、懊悔,一种不受欣赏的感觉,一种无用的感觉,太过匆忙、焦急、忧虑——这些都是使那些脑力工作者精疲力尽的心理因素。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特别在一本讨论疲劳的小册子上指出了这一点。困难的工作本身,很少造成好好休息之后不能消除疲劳……忧虑,紧张和情绪不安,才是产生疲劳的三大原因。通常我们以为是由劳心劳力所产生的疲劳,实际上都是由这三个原因引起的……请记住!紧张的肌肉,就是正在工作的肌肉,应该要放松。为了应付更重要的责任,储备你的体力。

不妨试试下面这些行为:你念这几行字的时候,有没有皱着眉头?你是否觉得两眼之间有一种压力?你是正很轻松地坐在你的椅子里还是耸起肩膀?你脸上的肌肉是否很紧张呢?除非你的全身放松得像一个旧的布娃娃一样软,否则你这一刹那就是在制造神经和肌肉的紧张,也就是制造疲劳。

为什么我们在劳心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些不必要的紧张呢?柯西林说:“我发现主要的原因……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难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了。”使所有的肌肉“用力”,皱起眉,耸起肩,这种集中精神的行为对我们的思考于事无补。

你必须学会在工作中放松,放松是你消除精神疲劳的唯一方法。

要做到放松并不容易,可是作这种努力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可以使你的生活起革命性的变化。威廉·詹姆斯说:“美国人过度紧张、坐立不安、着急以及紧张痛苦的表情……这是坏习惯,不折不扣的坏习惯。”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而坏习惯应该祛除,好习惯应该养成。

先从思想还是先从神经开始放松,都不是正确的放松。你应该先放松你的肌肉。

先从你的眼睛开始,先把这段读完。当你读完之后,把头向后告,闭起你的眼睛,然后默不出声地对你的眼睛说:“放松,放松,不要紧张,不要皱眉头,放松,放松。”如此慢慢地重复做。

你发现了吗?眼睛的股肉仅仅经过几秒后就开始服从仅的命令了。你是否觉得,有一只无形的手把这些紧张的情绪给挪开了。虽然看起来令人难以相信,可是你在这一分钟里,却已经试过了放松情绪艺术的全部关键和秘诀。你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放松你的脸部肌肉、你的头部、你的肩膀、你整个身体。但是你全身最重要的器官,还是你的眼睛。

芝加哥大学的艾德蒙·杰可布森博士曾说,如果你能完全放松你的眼部肌肉,你就可以忘记你所有的烦恼了。在消除神经紧张时,眼睛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他们消耗了全身散发的出来的能量的1/4。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眼力很好的人,却感到“眼部紧张”,因为他们自己使眼部感到紧张。

对此拿破仑·希尔提出放松的七项建议:

①请看关于这方面的一本好书——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所写的《清除神经紧张》。

②随时放松你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象一只旧袜子。你有没有抱过在太阳底下睡觉的猫呢?当你抱起它来的时候,它的头就像打湿了的报纸一样塌下去。印度的瑜伽术也教你,如果你想放松,应该多去瞧瞧猫。若想避免这些问题,恐怖你得与猫一样地放松自己方能做到。

③工作时采取舒服的姿势。要记住,身体的紧张会产生肩膀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劳

④每天自我检讨五次,问问你自己:我有没有使我的工作变得比实际上更重?我有没有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无关系的肌肉?这些都有助于你养成放松的好习惯。就如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所说的:了解心理学的人知道,对抗疲倦是一种习惯性的。

⑤每天晚上再检讨一次,问问你自己:“我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觉疲倦,这不是我过分劳心的缘故,而是因为我做事的方法不对。”“我算算自己的成绩,”丹尼尔·柯西林说,“不是看我在一天完了之后有多疲倦时,或者是我感觉精神特别疲乏的时候,我会毫无问题地知道,这一天不论在工作的质和量上都做得不够。当每一个生意人都通晓这一点时,也就降底了神经紧张而引起的疾病致死的比率。而且在我们的精神疗养院时也不会再有那些因疲劳和忧虑导致精神崩溃的人。”

⑥当你神经紧张时,你可以默念,也可以平静的声音说道:“我要放松,我要放松。放松,放松,再放松!”

⑦说出你的心事,必须遵照以下几点:

a.准备一本“供给灵感”的剪贴簿,你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可以鼓舞你的诗,或是名人的格言。往后,如果你感到精神颓丧时,也许在本子里就可以找到治疗的药方。在波士顿医院的很多病人,都把这种剪贴簿保存好多年,他们说这等于是替自己在精神上“打了一针”。

b.不要为别人的缺点过份操心。你所希望遇到的那种人也许会在你看过他所有的优点后被你发现。

c.要对你的邻居有兴趣。对那些和你在同一条街上共同生活的人,有一种很友善也很健康的兴趣。有一个很孤独的女人,觉得自己非常“孤立”,她一个朋友也没有。有人要她试着把她下一个碰到的人作为主角,编一个故事。于是她开始在公共汽车上,为她所看到的人编造故事。她假想那个人的背景和生活情形,试着去想像他的生活怎样。后来,她碰到别人就谈天,今天她非常的快乐,变成一个很讨人喜欢的人,也消除了她的“痛苦”。

d.向你的朋友、亲人写信以倾诉烦恼可以消除神经紧张与疲营,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

保罗·山普桑就是经过拿破仑·希尔的指导后,学会了以放松克服紧张的。

在6个月以前,他的生活紧张忙碌,从不晓得使自己轻松一下。他总是精神沮丧,忧虑重重地每天上下班,为什么?因为从来没有人对他说:“你在慢性自杀。你为什么不慢慢来?你为什么不使自己轻松一下?”

他每天早上总是急急忙忙起床,匆匆忙忙吃早餐,匆匆忙忙刮脸,匆匆忙忙穿衣,然后急忙开车上班,紧紧抓住方向盘,仿佛它随时会飞出窗外一般。他很迅速又紧张地上一天班,然后匆匆忙忙赶回家,到了晚上,他甚至想急忙入睡。

他这种紧张生活实在太严重了,因此他向拿破仑·希尔求教。拿破仑·希尔要他放松紧张的生活,他建议特地,随时都要想到轻松——在工作、开车、吃饭、入睡之前,都要想到放松自己。要按照五项建议去帮。拿破仑·希尔指出,不知道如何使自己松懈下来就只在慢性自杀。

从那里起,他就开始练习使自己身心放松。每天上床睡觉前,他并不急着入睡,而先使自己身体彻底放松,呼吸也倾向平稳。早上醒来后,觉得已有充分的休息,这是一大进步,因他以前早上醒来时,总觉得又累又紧张。现在,他无论开车,还是吃饭,心情轻松了许多,他驾车虽然还需提高警觉来保证安全,但已不象以前那样紧张了。最重要的是,上班前,也能使自己松懈下来。一天之中,他总要多次停止一切工作,详细检讨自己是否已彻底放松。每当电话铃响时,他也不再象以前那样急急忙忙去接听;有人与他讲话,他也能使自己轻松得如同一位沉睡的婴儿。

通过学会放松,保罗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也不再紧张烦恼。

思:不思则罔

超人的思考力是想成大事之人应该必备的,当今社会,不认真思考,不要说大事,小事也难成。

向自己提问,成就了一位建筑大王

向你自己或别人提出迷惑不解的问题,可能使你获得丰厚的报酬。这种方式曾经导致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我们从小知道,从前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家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只苹果落到了地上。这个年轻人是一位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他问他自己。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原理呢?

这位年轻人就是牛顿。他用思考的力量,获得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向自己提问发现了引力定律。而霍英东向自己提问,创成富豪。

自古盖房子出售,都是先盖好房,再出售,对此,霍英东反复问自己:“先出售,后建筑”不行吗?

正是由于霍英东这一顿悟,使他摆脱了束缚,迈上了由一介平民变为亿万富豪的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办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个“奇特的发迹者”。“白手起家,短期发迹”,“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等,这些议论将霍英东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霍英东的发迹真的神秘吗?不,他主要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高招。

霍英东还有另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朝鲜停战以后,霍英东慧眼独具,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如果说霍英东早年经营驳运业是他创业初期练兵的话,那么他超人的经营理念则在经营房地产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他以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而他则“变了个戏法”,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宇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失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却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霍英东的戏法真是高招,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高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的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做其他小生意胀满荷包的商贩,都可以来投资房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为不错。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夏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的水上”穷光蛋,用不长的时间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的大富豪。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经营着香港70%的建筑生意。

同时他对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充满了信心与期望。正尽其所能地为祖国多做贡献,著名的白天鹅宾馆、中山温泉宾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饭店贵宾楼、国家教育基金会等等,霍英东对祖国的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所给予的捐赠、投资、其数额之大,是前无古人的。

霍英东给自己提问,成就了成功创富的大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任何刚开始经营的商人,要养成的最有价值的习惯是在下决心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多发问,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这种最后的检查,也许只需要几分种甚至几秒钟,但收获却非常之大。这可以让人有一次机会,来合理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或回想自己为什么或怎样会有这种决定。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在处理难题的实际情况中往往会收到奇效。这有点像世界上某些最佳演员所养成的习惯一样,虽然他们可能对所扮演的角色已经熟透了,但是在开幕之前,仍会迅速地把剧本或他们自己的那部分台词过一遍。

一个很成功的推销员曾这样说:他的成功源于他颇为自豪的习惯,而他的习惯就是:勤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甚至还想出一个秘诀来养成这个习惯。”他说,“去拜访顾客之前,我一定要先静下心,喝杯咖啡,擦擦皮鞋。这样一来,在我真正踏入顾客办公室之前,我有一个最后思索的机会——如何表现自己。所得到的效果好极了!除了能从容地应付对方所提的问题外,还使我推销了很多的东西。”

所以我们说,无论所作决定重大与否,一定要在此之前给自己以思考的时间,多对自己发问。

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思考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及文艺批评家洛威尔曾经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独立思考,他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所有问题用的是大脑的思维本领,而不是照搬书本。

正确的思考方法不是天生就有,它需要后天的训练和个人有意的培养。

1.正确认识自己

西方有句话说:“性格即命运。”意思是命运是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的,因此各人的个性格与心态就关系到各人的人生命运。

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境况归昝于他人或环境,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冥冥之主。如果我们始终对自己说:“我能行”,并积极行动,我们也许就无所不能。

下面仅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例,看看他是怎样一步步真正认识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最有力量的人。

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十分脆弱胆小的人。当老师叫他起来背诵课文时,他就双腿打颤,呼吸急促,嘴唇颤动不已,回答得含糊而且不连贯,然后就在同学的讥笑中颓废地坐下来,然而,他后来却成了领导美国人抗击法西斯,为世界和平作巨大贡献的和最得人心的美国总统。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罗斯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但是,他从未向命运屈服,他不断地超越自己,也超越了其他人,直奔总统宝座。

罗期福并没有因自己的缺陷而自卑,也没有害怕同伴的嘲笑而退缩,反而很好地将残疾带来的压力与痛苦转化为不断的促进自己,前进的极大动力。他的父母也从未把罗斯福看成是一个有缺陷的孩子。当别的孩子骑马,他也骑马;别的孩子参加童子军,步行几十英里,他也步行几十英里。背课文时,他坚强地咬紧牙床,使嘴唇不颤动,努力克服恐惧。到他成年时,他已成为非常强壮的男子汉,常去非洲猎狮,在山区中猎熊,再也看不出丝毫脆弱胆小的痕迹。

罗斯福可以说是认识自己、挑战自己的典范。但是要注意,仅仅是认识自己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为此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宝贵的心态。因为只有抱着积极的心态,才会主动就面临的问题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日本的水泥大王浅野一郎,二十三岁时从乡下来到繁华的东京时,看到有人用钱买水喝,感到很奇怪,水还得用钱买么?面对此情景,有的人会这样想:东京这个鬼地方,连用点水都要用钱买,生活费用太高了,怕难以久居,于是离开。可浅野一郎并不这么想,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生机:东京这地方,连水都能卖钱。他一下子振奋起来,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后来成为东京的水泥大王。

由此可见,客观地认识自我的基础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二者都是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素质。

2.专注——“成功的第一要素”《成功》杂志庆祝创刊100周年时,编辑们节录了一些早期杂志中的优秀文章,其中有一篇关于爱迪生的访谈给读者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篇访谈的作者奥多·瑞瑟在爱迪生的实验室外安营扎塞了三周才获得了访问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机会。以下就是访谈的部分内容:

瑞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本领……”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做了不少的事。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能做整整16个小时的事。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能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能做一件。假如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你就会成功。

由此可见,只有能选准目标,并且专注于其上,才可能获得成功。

1999年盖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他作为微软公司的总裁,再也没有编写软件的时间了。但是无论有多忙,他每周总会抽出一两天去宁静的地方呆一呆。为什么呢?他说,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竞争的IT市场,他作为管理者,不能把精力浪费在烦琐的小事上,他必须在专门的时间去思考,以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而我们从近代史上也能找也这样的例子来,曾国藩也有这一习惯。无论战事多么紧张,或政务多么复杂,曾国藩每天都会挤出一个时辰在一间静室里静坐,有时是为了平静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有时候是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成大事者没有专注的本领是不成的,因为专注就是集聚自身的力量、勇气、智慧等去攻克某一方面的难题,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一直集中到找到办法并付之实际行动为止。专注有两个重点:让你的头脑冷静下来;把握住现在。

3.合作就是力量

现代社会中要成就大事,依靠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就十分需要“合作”。一群人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目标,因而联合在一起。现代社会已是一个专业化又高度复杂的社会,合作不单是一种精神,而是生存需要。但是,在生活中,有许多才华出众的青年却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他们不明白如果他们在一个组织或集体中和其他人合作会创造单个人无法创造奇迹。凡是与人合作或寻求与人合作的第一点就是让对方觉得他自己很重要,因此就会十分自愿,而且又充满信心地表达出他自己需要寻求合作的愿望。

让我们看一看西奥多·罗斯福当纽约州州长的时是如何与其他政治领袖合作的。罗斯福当时一方面和政治领袖们保持很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强迫进行一些他们十分赞同的改革。下面是他的做法:

当某一个重要职位出缺时,他会召集各个政党的政治领袖,让他们来推荐其心目中的合适人选。罗斯福说:“他们也许会提议一个很差劲的党棍,就是那种需要‘照顾’的人,我就告诉他们,大众也不会赞成”。

然后他们又把另一个党棍的名字提供给我,这一次是个老公务员,他只求一切平安,少有建树。我告诉他们,这个人无法达到大众的期望,接着我又请求他们,看看他们是否能达到一个显然很适合这个职位的人选。“他们第三次建议的人选,差不多可以,但还不行。”“接着,我谢谢他们,请求他们再试一次,而他们第四次准举的人就可以接受。于是,他们提名一个我自己也挑选的最佳人选。我对他们的协助表示感谢,接着就任命那人——我还是把这项任命的功劳归于他们……我告诉他们,我这样做是为了使他们感到高兴,现在该到他们来使我高兴了。”“而他们真的使我高兴了。他们以支持像‘文职法案’和‘特别税法案’这类全面性的改革方案,来使我高兴。”

就这样我们可以看出:罗期福其实是用与其他领袖合作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路线及抱负的。而他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向其他人请教,尊重他们的忠告。反过来,这些政治领袖就主动和罗斯福合作了。

一个人若能引导其他人进行合作,以及从事有效的团队合作,就会使他人也更积极,更主动,从而利用了多人的智慧与力量来达到既定的目标,那么,这个人的活动本领并不亚于用直接方式提供有效服务的人。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具有全球普遍价值和意义。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而且,任何巨星、任何伟人、任何大师,甚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行伟大的创新、创造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巨厦的基石。就个人而言,知识结构更是其创造的支柱,是成功的保障。

达尔文与华莱士同时创立了进化论,两个人,天各一方,得出相似的学说,这绝不是偶然的。经过有关专家考证,发现他们之所以有同一领域内的成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十分相似。

除此这外,他们两人还有许多其它相似之处,他们掌握的实物资料都是通过自己实地考察时积累获得的。达尔文是随“贝格尔”号的航程而观察到了生物的进化现象;华莱士则是访问了马来半岛而观察到了邻近岛上生息着血缘很近但物种不同的生物的进化现象。同时,马尔萨斯《人口论》也都对两人的学术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

达尔文说:“1838年10月间,也就是我开始我的系统探索的15个月之后,我为了消遣而读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我由于具有长期不断观察动植物的习惯,对这种到处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思想上早就容易接受,现在读了这本书立刻使我想起,在这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往往易于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则往往易于消灭。其结果就会形成新的物种。这样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能说明进化作用的学说了。”

同样,华莱士在他的自传里写道:“在公元1958年2月……我正盘算着(进化的)问题,而一些东西使我想到马尔萨斯在他的《人口论》中所描述的积极的制裁。这本书到现在我还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我读它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些制裁——战争、疾病、灾荒等等我想一定既作用于人类,也作用于动物。于是我想起了动物的大量和迅速繁殖,使得这些制裁在动物中间比在人类中间更加发生效力;而当我在模糊地思索着这个事实时,我脑子里突然掠过最适者生存的念头——即被这些制裁所消灭了的个体,总的说来,一定是比那些生存的个体更劣。”

顺便提一句,他俩在当时也都没有意识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中反动的本质。

由此不难发现,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即便是两个彼此无关的人,他们要想在同一个方面有科学发现,也得有着十分相似的知识结构。

一个人要成为知识巨人、知识强者,就必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建较为正确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呢?这里的答案是,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网络式的知识结构。20—21世纪,科技文化如此发达,以至于每个人已不可能囊括人类知识了,再也不会出现孔子、亚里士多德、达·芬奇那样的百科全书大师了!一个人,终其一生,如果能在一个门类里,在二三个学科有重大创建,就是大师、巨星了。当今时代里的大师只能是一、两个行业中的大师。

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定位。

比如说,当你立志成为鲁迅第二时,你的知识结构就要以文学为中心,以生活、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为知识网络4大关节点,还要懂点武术、运动、绘画、科技、法律、美食什么的,总之,生活知识越丰富越好,不过,语言知识对文学大师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当你立志成为中国的黑格尔时,你的知识结构就要以文史哲为中心,以历史、文化、哲学和百科知识为知识网络的4大知识支柱,还要涉及政治、经济、思维各科,尤其要以范畴为核心,成为以范畴进行思维的理性大师。

而如果你想在物理界有一番成就,你的知识结构就要以数学、物理为中心,以宇宙学、光学、化学、生物学为知识网络的4大关节点,当然,还了解东西方哲学文化,还要喜欢音乐、棋牌等智力娱乐,拥有了这样的科学的知识结构,你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确立目标,然后,用10年、20年、30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追求它,以它为中心,建构自己的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从而成为可以进行知识创造的勇士。追求卓越,首先要有卓越的知识结构。

优秀人士的成功道路表明:知识结构是不能模仿的,绝不会有谁只通过模仿成功者的知识结构就能取得成功。相反,他们都是依据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博采中外名家之长,综合百家之优,为他们的成功打下雄厚的知识基础。

经验丰富的菜农,懂得在同一块园田中种植黄瓜、辣椒和茄子。它们都把自己的根伸到土壤中吸收各自所需的营养,但各自吸收营养成分是不同。而正是因为这种不同才能结出不同的却同样丰硕的果实来。植物的成长和结果是如此,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形成也很相似。人们在知识海洋中叫取营养也是紧紧围绕着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目标。凡是与自己创造目标关系极为密切的,或关系比较大的知识要统统吸收;而无关的知识,就应该果断地放弃,以免浪费了有限的时间。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并具有知识应用本领的人,将是时代的主人,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强大的学习思考本领。这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即在未来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做到“无所不能”。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如果没有高超的学习及思考的本领,就不能及时学习新的理论、技能,不能及时更新观念,结果必然是被淘汰出局。

培养重点思维的习惯

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有一种相同的正确思维方法——重点思维习惯。正确的思维方法包含了两项基础:第一,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事实必须分成两种: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和没有关系的。

在达成你的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你所能使用的所有事实都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的;而那些不重要的则往往对整件事情的发展影响不大。某些人忽视这种现象:机会与能力相差无几的人所作出的成就大不一样。

只要你勤于研究,你将会发现,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那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因此,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原先即使以整个身体和重量也无法移动的沉重工作份量。

所以,如果一个人如果能准确地把握重要事实。并根据这些重要事实来建造他的成功殿堂,那他就已为自己获得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比作是一下子可以击出10吨力量的大铁锤,而不是只有一磅力量的小铁锤。

为了使你能够了解分辨事实与纯粹资料的重要性,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听到什么就是什么的人。这种人很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他们对于在报上所看到的所有消息全盘接受,而不会加以分析,他们对别人的判断,则是根据这些人的敌人、竞争者及同时代的人评语来决定,从你相识的朋友当中,找出这样一个人,在讨论这一主题期间,把他当作是你的一个例子。这种人一开口说话时,通常都是这样说:“我从报上看到”,或者是“他们说”。思想方法正确的人都知道,报纸的报道并不是一定正确,也知道“他们说”的内容通常都是不正确的消息多过正确的消息。这就需要你尽快花费时间与精力养成重点思维的习惯。当然,很多真理与事实,都是包含在闲谈与新闻报道中。但是,思想方法正确的人并不会把他所看到的以及所听到的全盘接受下来。

卡尔森就是一个具有重点思维习惯的人。他出身于公务员家庭,就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在校期间,学校的各种社交聚会都由他组织包办。他1968年毕业后,进温雷索尔旅游公司从事市场调研工作。3年以后,北欧航联出资买下了这家公司。卡尔森先后担任了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司部经理。他很快就熟悉了各项业务,并且把握并解决了经营中的主要问题。到了1978年,这家中等规模的导游机构就已发展成瑞典第一流的旅游公司。

卡尔森的经营才华得到了北欧航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对卡尔森进一步委以重任。航联下属的瑞典国内民航公司购置了一批喷气式客机,由于经营不善,到最后甚至无力付清购机款项。1978年卡尔森调任该公司的总经理,担任新职的卡尔森,充分发挥了擅长重点思维的才干,他上任不久,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的问题的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订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卡尔森将正午班机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此举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卡尔林主管后的第一年,国内民航公司即转亏为盈,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

卡尔森认为,如果停止使用那些大而无用的飞机,公司的客运量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一般旅客都希望乘坐直达班机,但这样宠大的“空中巴士”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DC-9客机虽然座位较少,但如果让它们从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直飞伦敦或巴黎,就能赚钱。但是原来的安排是,DC-9客机一般到了哥本哈根客运中心就停飞,硬是要旅客去转乘巨型“空中客车”。卡尔森把这些空中客车撤出航线,仅供包租之用,辟设了奥斯陆—巴黎之类的直达航线。

与此同时,卡尔森的另一举措也充分显示了他的重点思维能力,这就是“修旧如新”。

市场上的那些新型飞机,引不起卡尔森的兴趣,他说,就乘客的舒适程度而言,从DC-3客机问世之日起,客机在这方面并无多大的改进,他敦促客机制造厂改革机舱的布局,腾出地盘来加宽过道,使旅客可能随身携带更多的小件行李。卡尔森不会想不到,他手下的飞机已使用达14年之久,但是他声称,秘诀在于让旅客觉得客机是新的。北欧航联拿出1500万美元(约为购买一架新DC-9客机所需要费用的65%)来给客机整容翻新,更换内部设施,让班机服务人员换上时髦新装。公司的DC-9客机队将继续使用到1990年左右。靠那些焕然一新的DC-客机,招徕越来越多的商业旅客。

卡尔森把整个公司划分为好多规模不等的“利润包干中心”,规模大的涉及整个民航客运部门,规模小的仅限于斯德哥尔摩—伦敦一条航线。眼下,主管一条线的经理是个有职有权的独立经营者,可以自由决定往返于两大城市之间的班机的时间和航次。

卡尔森鼓励经理们:如果能揽到一笔赚钱的好交易,跨出北欧航联的圈子也行。譬如,欧洲民航营业部最近绕过公司总部,自行将几架福克涡螺飞机租借了出去。而技术部不仅完成了份内的工作,也开始外出寻找业务对象。部门层次重迭、统计报表泛滥成灾的现象已经绝迹。总之,卡尔森发给全公司16000名雇员每人一块金表。

卡尔森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经营中一定要注意重中之重,把握主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羸得经营上的成功和丰厚的利润。

善于思考等于孕育成功

当别人失败时,你如果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得出正确的想法,并继之以行动,你就有可能成功。当你自己失败了,你也只要转换一个正确的想法,紧跟以一个行动,你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美国芝加哥北密契根大道一个地区现称为“富丽哩”,1939年,那里的办公楼群可说是惨不忍睹。每一座豪华的大厦里面都是空空如也,没有一丝忙碌的气氛。一座楼出租了一半就算是幸运的。这里商业不景气的一年,消极的心态像乌云一般笼罩在芝加哥不动产的上空。那时,你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论调:“登广告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钱。”或“我们没有必要工作了。”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抱着积极心态的经理进入了这个景象阴翳的地区。萧条的景象反而给了他一个奇特的想法,而他也毫不犹豫地依着这个想法行动了起来。

这个人受雇于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来管理该公司在北密契根大道上的一座大楼,公司是以取消抵押品赎取权而获得这座大楼的。他开始担任这件工作时,这座大楼只租出了10%。但不到一年,他就使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还有长长的待租人名单送到他的面前。为什么短短时间内情况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记者采访他时,他介绍了他对整件事情的思考:

我准确地知道我需要什么。我要使这些房间能100%地租出去,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此我必须把工作做到万无元一失,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①要选择称心的房客。

②要激发吸引力:给房客提供芝加哥市最漂亮的办公室。而且:

③租金一定要比他们现在所付的房租低5%。

④如果房客按为期一年的租约付给我们同样的月租,我就对他现在的租约负责。

⑤除此之外,我要免费为房客装饰房间。我要雇用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师和内装工,根据新房个人好恶来改造装饰每一间办公室,使他们真正满意。

我通过推理得到下列几个方面认识:

第一,如果一个办公室在以后几年中还不能出租,我们就不能从那个办公室得到收入。我们到年底可能得不到什么收益,但这种情况总不会比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的情况更糟。而我们在境况应该更好,因为我们满足房客的需要,他们在未来的年份中会准时如数地交付房租。

第二,而且,出租办公室仅以一年为基数,这是已经形成了的习惯。在大多情况下,房间仅仅只空几个月,就可接纳新的房客。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尽可能短的同期内得到新的租金。

第三,在一所设备良好的大楼里。如果一个房客一定要在他租约满期的那一年的末了退租,也比较易于再租。免费装饰办公室也不会得不偿失,因为这会增加全楼的股票价值。结果证明,装修后的效果十分不错。每一个新近装饰过的办公室似乎都比以前更为富丽堂皇。房客都很热心,许多房客花费了额外的金钱。有一个房客在改建工任务中就花费了22000美元。

不妨让我们对整个过程再回顾一次,从而能获得更为清晰的了解及更深刻的认识。有一个人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办公大楼,可是这座大楼十分之九的办公室都是空闲未被租用的。然而,在一年内这座大楼便100%地出租了。现在,就在隔壁,仍有几十座大楼是空荡荡的。

而造成这天壤之别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经理人不同的思考角度及不一样的心态。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好的!”

中国著名企业家楼中福无疑是属于后一种人。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楼忠福非常善于思考,常常能够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发现差错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事情如果不能把握关键所在,往往只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如果去做一件事情,不知道做好这件事情的关键所在,往往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结果会效甚微,如果能够感知事情的关键所在,那么结果往往是另一番景象。

楼中福在解决困难时就总能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并设法解决,一旦最困难的部分被解决,整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1987年东阳三建刚进驻宁波不久,已经顺利完成了一些工程,可就在时,一股逆流威胁到东阳三建在宁波的生死存亡。

1987年8月28日,《宁波日报》报道了一则消息,市住宅开发公司技术处副处长吴银澜向10多个建筑单位的有关人员索贿现金及实物,终于东窗事发,被抓了起来。据其交代的受贿款项中,也有三建公司的一笔。

三建公司宁波施工队的一名副队长,曾经根据吴银澜的“启发”,送去了2000元人民币。尽管楼忠福对此作了严肃处理,撤了那个副队长的职,但是东阳三建的声誉还是受到了损害。在宁波,有些领导同志不是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是对整个企业以一盆脏水泼之,甚至要十分愚蠢地仅仅因为这2000元钱就将整个东阳三建退出当地市场。

三建在宁波地声誉刚刚建立起来,怎么能因这件事就放弃宁波市场,楼忠福十分焦虑。他看上去不动声色,但他的脑海中无时无刻水在考虑这个问题。直到他牢牢把握整件事情的中心问题后,他开始行动了。

当时,楼忠主已得知清退文件即将下达,而三建公司和宁波房地产开发公司460万元的工程项目意向已定,合同未签。他知道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对“三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地接下工程,而且越大越好,越大越有利。拿不到新工程,不用别人清退,自己就得打道回府;拿到新工程,就要履行合同,就可以继续在宁波施工。

楼忠福当机立断请宁波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同志来东阳。他的诚恳态度打动了这家公司的经理,楼忠福领着这位经理参观了三建的建筑精品,也不回避宁波事件,承认公司在管理上还有某种欠缺。

楼忠福的诚恳与三建的实力终于打动了对方,宁波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代表,在离开东阳之前,与楼忠福签定了这份合同。楼忠福长嘘了一口气。很可能对方回宁波时,清退的文件随之就会下达,但他已经抢了先,他可以凭借这份合同继续在宁波干下去。

那一次发文,有18个外地施工单位被列入从宁波建筑场清退的名单,但是三建却没有被赶出宁波,楼忠福以自己的智慧,使他的队伍绝处逢生。

由此可见积极思考,善于抓重点的非凡能力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能够抓住他的问题尚未显露时的好机会,洞察它并寻求解决,那么,他就是懂得正确思考之要义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形成一种行效的想法,并紧接着付诸实践,他就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扩展的的思维

人的大脑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大脑很适合多元化的思考。然而,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都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直线,或许可以说是以A→B→C→D→E的依次顺序并列排下的逻辑。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思维方法,相较而言发散性思维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迅速和有效得多。

请看一看我们长久以来使用的笔记簿,上面都有一些直直的线条。

我们顺着这些线条来书写一些东西。

而所谓顺着线条,意味着我们循着直线书写,沿着线条进行思考。其结果是,我们人类创出了所谓的“线条文化”。

所谓的线条文化,就是重视直线思考的文化。

直线思考,也就意味着“线条式的思考”。

如果线条式思考方式经过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就会束缚人们的头脑,从而导致缺乏创造力,想像力等。

我们的头脑的构造,本来并不是直线型的,而且,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的,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的。

没有人规定我们看一件东西或观察一件事物,要先从哪儿看起,再看到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我们经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看起,或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视觉。

其实,人的大脑天生就有适宜于进行非直线的“视觉观察”的特质,但是,由于我们的努力,花费极长的时间,来培育这种适于进行非直线式思考的大脑,去进行直线式的思考与观察,因此在思考过程中经常有阻碍产生,甚至有许多人始终无法适应,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们却认为那种思考无法直线化的人,是不合乎时代潮流的被淘汰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片面导致的错误推论。

直线式思考是与创造性的思考最无缘的。因为直线会束缚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使我们的有思考被定型、局限。对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是有各个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固有的知识,使我们将自己的观察角度,局限在一点上,从而就失去了其他角度考证事物获得独特感受与认识的能力和机会。

只知道一些事情,反而使我们看不清事物的实体,不要说思考,如果去发现新的观点与角度的话,则知道的愈多,反而愈受拘束。

要跳出直线式思考范筹,有一个十分好的办法——视觉式思考。

我们只在把直线式的思考方式,改换成人类一向最擅长的“视觉思考”、“空间思考”即可。

中国著名企业家祝维沙就是一个善于进行“视觉思考”的人,著名IT评论人姜奇平在一篇文章中将祝维沙称为“唯一对网络股的制度创新效果具有理性认识的企业家”。他将祝维沙的观点归结为:企业制度应当为现在尚无名分的“知本”提供制度保障,用期权肯定企业家的知本财产。这样才能抓住当前资本市场上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走出困境。这是中国企业改革的真正突破口。

祝维沙从裕兴公司的上市经历中,对目前全球资本重组浪潮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而且可以说是非常的独特。他把这叫做“新圈地运动”。和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圈地运动一样,新圈地运动的实质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中,资本的再分配。“中国要是错过当前的历史机遇,就要错过一个时代。”祝维沙认为,在资本的产业重组阶段,如果你没有获得资本而别人获得了,就等于百米赛跑中人家已经起步,而你仍在起跑线上犹豫。别人都把资本投在产业结构高端,你却被挤在低端,未来几十年,你可能会翻不过身来。只能是别人赚大钱,你赚小钱,甚至不赚钱。所以“微软要垄断PC业界标准,我非要争信息家电业界标准不可!”

所以祝维沙说裕兴要做香港股市的微软。“虚实结合”,祝维沙一再说。“自从有了知识经济后,虚拟经济已经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新兴企业带着巨大的泡沫吃掉没有泡沫的企业。比如AOL吞并时代华纳。裕兴现在一手拿着港元,一手拿着期权,也可以吃了,而且吃得比别人更利索。——拿着股市上的钱去收购企业,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企业形态:泡沫越大,收购企业的水平越高,也更方便。”“光泡沫得吗?不行!光啤酒没泡沫行吗?也不行!所以裕兴要做啤酒也要打泡沫!”祝维沙可谓言语犀利,一语中的。而这透彻的见解自然是从他对市场全面性观察思考后才能够获得的。

要发现任何新的事物,首先要学会“观察”。经过全面的观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