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须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13:35:37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疾病预防须知

疾病预防须知试读:

内容提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从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中可见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然而根据营养学家的调查发现,目前还有很多人没有养成预防疾病的习惯过于随意。营养学家指出,如何预防疾病其实大有学问,以下是健康专家提出的如何预防疾病新概念,好好对照对照吧,看看你的健康是否达标。

1 养生“六不少”

饮水不能少。不少人都是根据口渴与否而决定是否喝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口渴时才喝水,就好比田地干裂了才灌溉那样,不利于庄稼的生长。人体每天平均要消耗水分(经呼吸道、皮肤及大小便)约2500毫升,体内新陈代谢可产生少量的水分,而大多数水分要从食物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对水的需求。

笑不能少。经常参与一些文化娱乐活动,遇到挫折自己想得开一些,多一点自信与超脱,可多享受美好人生。

动物油不能太少。不少中老年人担心吃动物脂肪导致动脉硬化或冠心病,就长期偏食植物油。其实,只吃植物油往往会造成血管脆弱,引起膀胱、鼻腔等器官失血,体质严重虚弱。应以食用植物油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动物脂肪。

动物蛋白质不能太少。动物性食物如瘦肉、牛肉、羊肉、鸡蛋、鱼、牛奶等所含的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有些中老年人,信奉“吃素长寿”之说,不吃动物蛋白质,结果是,身体日渐虚弱,抗病能力下降。

动物不能少。有人曾把进行体育运动比作储蓄,储蓄越多,得到的利息就越多;人的生命就是在运动中向前延伸的。

用脑不能少。懒于学习思考会使大脑出现废用性萎缩,而追求知识,勤于思维,则是精神还童的妙药。大脑的健康年轻,是全身脏器保持协调健康的前提。怕用脑则会引起大脑退化。

2 保持体力延缓衰老

体力是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总和。在生命的长河里,体力的变化遵循着一个由弱到强、由强至衰的过程。常言道:“年迈体衰力不从心。”这种体力的衰退正是人类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老了,肌肉数量逐渐减少,肌肉细胞之间液体增加,纤维组织增生致使肌肉弹性减弱,因此,老人容易感觉疲劳;骨骼化学成分及软骨纤维引起老人骨骼脆弱、关节僵硬,从而出现步态蹒跚,行动不便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老年人的体力,延缓衰老的进程呢?

活动身体这是避免早衰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证实,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肌肉的量与质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肌纤维增粗,肌肉数量增多,筋壮肉实,充满力量。锻炼还能使肌肉内储存氧气的“肌红蛋白”增加,营养物质“肌糖元”也大大增加,肌肉毛细血管网更丰富,有利于增加肌肉的潜在能力,防止疲劳,保持耐久力。保持老人体力的活动项目有散步、慢跑、体操、保健按摩、跳舞、球类、游泳等,其中太极拳的抗衰老效果尤为明显。据观察,长期练太极拳的老人,其肌力推迟10—20年。

预防肥胖因为肥胖,脂肪堆积于皮下或填塞在横膈、肺门、心包、胃肠等内脏周围,妨碍了器官的正常功能。大量的脂肪需要大量的氧气,势力加重心肺负担,以至稍一活动便出现心跳、气喘、大汗淋漓、体力不支等心肺功能不全的现象。再则,肥胖老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胆囊炎等。

保护心肺脑“体力”实际上就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的一系列活动。完成这些活动主要依赖肌肉收缩,收缩的能源取自于糖元的分解。糖元分解过程会产生有刺激作用的乳酸,而乳酸的堆积就是肌肉疲劳的重要原因。经肺吸入的氧由血循环带至肌肉,将乳酸分解便可消除疲劳,所以心肺功能正常的维持体力的基础。

注意中年保健国外统计,凡注意中年保健的人可以活到70—90岁。因此,从中年起,应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注意用脑卫生,搞好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定期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体内的隐患;戒烟酒,合理膳食,保护好心、肺、肝、脑等重要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体质,为晚年保持体力奠定基础。

3 捏脊疗法祛病强身

捏脊疗法传统上大多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其实,中老年人应用捏脊疗法也极为适宜。大家知道,老年人各脏器的功能退化,如有慢性病或小毛病单纯靠吃药,一是刺激胃肠道,二是损害肝肾功能,而采用捏脊疗法不仅疗效可靠,又可避免上述弊端。

适应的范围是:消化不良、胃炎、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慢性腹泻、结肠炎、慢性咳嗽、气喘、痔疮、膀胱炎、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等。

捏脊的体位及方法:捏脊时室内的温度要适宜,患者采取卧位,受捏者要露出脊背。施术者站在病人后方,用双手拇、食指先从脊柱最下方长强穴开始捏、拿皮肤到大椎穴,边捏边提,一点一点向前推进,此时皮肤一起一伏,好象后浪推前浪似的。一般捏一遍约在10—15秒钟左右,捏、拿1次约3—5遍为宜,捏3—5遍后,再用双手拇指腹轻轻在相应疾病症穴位揉按(如长期腹泻必定脾虚,就要加揉捏脾俞穴)。每天捏拿1次,6天为1疗程。一般消化不良捏3—5次就可痊愈。慢性腹泻(非细菌性)捏6至7次获得显著效果。1个疗程后休息3—5天再进行第2次疗程。

4 睡眠篇

早睡精神旺,早起精神爽。

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吃罢中饭睡一觉,健健康康活到老。

饭后躺一躺,精神长一长。

服药千包不如独卧一宵。

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疲劳是最好的枕头。

先睡心,后睡眼。

吃洋参,不如睡五更。

一夜睡不好,九根头发掉。

晚晚睡,晚晚起,浑身上下无力气。

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月亮。

食不多言,寝不多语。

5 腰肌劳损的锻炼方法

1、仰卧,屈膝,大腿贴腹,两手抱膝,腰背贴床,使腰肌和下背部肌肉放松,然后放开两手,两腿伸直,连做3—5次。

2、仰卧,两腿伸直,轮流抬起,动作轻松稍快,以不引起疼痛为度,连做8—10次。

3、仰卧起坐,若起坐动作困难,可用两手扶床协助,坐起后身体不可前屈,连做3—5次。

4、直立,轮流向左右侧转体。转体时同侧手臂伸直,向斜上方摆动,目视手掌,对人侧手叉腰。

5、直立,两手叉腰,两脚轮流向前做弓箭步下压,连做15—20次。

6、两腿分立,体前屈,做劈柴动作。运作要轻松,幅度以不引起局部疼痛为宜。

7、两腿分立,两手扶腰骶部,做旋腰运动,连做10—15次。

8、两掌搓热,随后紧贴腰背痛处,用力上下磨擦。

以上锻炼方法每次可选择3—4个运作进行练习,每日练2—3次,坚持1—3个月。

6 [早睡早起]未必身体好

“早睡早起身体好”一直被视为金科玉律,但英国最近的一项实验证明,这种休息模式会带来负面的生理影响,早起的人会整日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肌肉酸痛,易患感冒和头痛。

伦敦西敏斯大学的生理学研究人员对42名志愿者进行早起试验,10天后竟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感到肌肉酸痛、感冒和头痛,情绪也感到低落。负责此项研究的克洛博士指出:研究结果可从生理角度解释,早起的人会过于忙碌和频频受挫,他们必须调集更多能量以保持精神集中,以致感到格外疲倦和暴躁。

7 体内“排毒”三法

一、每周两天素食。素食的时间或周一周四,或周二周五,无论多大的理由都不破戒。这样,使肠胃有了“休息”的机会,体内代谢物也不会一边在排除,一边大量积聚,人体自然轻松。

二、清晨两杯水。每天清晨坚持喝两杯(1500至2000毫升)凉(温)开水,可使血液、组织和器官中的水分增加,代谢物浓度下降,很多代谢物也会随增多的尿液排出体外,人自然会感到轻松。另外,清晨饮水还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

三、便秘时吃两片大黄。《本草纲目》说大黄“除湿、导滞、解诸火疮毒”。所以,在感到解便不快、胃肠壅塞,火气上冲的诸多“毒存体内”的不适现象时,取2片(3克)大黄代茶泡服,轻泻之后,可使“毒”从便中排出。此法尤对贪杯及过食辛辣者适宜,不过,要做到便通即止,切勿久服过服。

8 中老年人冬季养生二法

冬季养生方法颇多,关键是补益和养护肾脏。中老年人多肾虚,养生原则重在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现介绍养生二法:

气气归脐,寿与天齐

以舌抵上腭,待津液(唾液)满口时,徐徐咽下;此时以鼻吸气,用意念之气送津液至脐下丹田穴,略存一存,此谓一吸。随后肛门轻轻收缩,如忌便状,使气随肛门的提力,一点点从脐下上升到脐部,再转到肾区,并沿脊背升至后脑,然后呼出,此谓一呼。整个动作为:咽、吸、闭、提、呼,循环往复进行,可加强内脏自我运动,使肾精充盈,肾气旺盛。本法简便易行,工作之余,稍有空闲,行住坐卧,随时可做。

丹田红日,驱寒暖身

仰卧床上,盖上棉被;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五指伸直,手心向下;双目微闭,口唇轻合;以舌尖轻抵上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意念丹田处有一轮红日向身体四肢放散,温煦全身;口中津液积满时,缓缓咽下,津液随意念到达丹田,水火相济,益肾滋阴。本法一般每次历时30分。

9 人的早衰有原因

人人都想拥有青春朝气的面容,专家认为除了心理健康能使人年轻外,催人早衰的客观因素有:

1、酒:大量或经常饮酒,会使肝脏发生慢性酒精中毒,使肝脏发炎、肿大、肝细胞硬化,同时,酒精使男性精子畸形,性功能减退、阳痿;女性则出现月经不调、停止排卵、性衰等一系列早衰的现象,继而人的面容与整体都会呈现出早衰的现象。

2、铝:由于铝制品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摄入过多铝元素,直接破坏了神经内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这不仅易使人患老年性痴呆症,而且也会使人过早衰老,所以不少发达国家的百姓日常用品多选择瓷器或不锈钢产品。

3、腌制品:腌制品中,尤其是咸菜中,含大量“硝酸盐”,它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毒害人体,催人早衰。

4、食物中的霉变物:食品变质,很大程度是霉菌的作用,变质的水果、食品一定不能食用,因为含有大量病毒、细菌、霉菌的食物,食用后会发生腹泻,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发现的0—157病毒更为可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拒绝一切变质食品,不让这些食品致病及催人早衰。

5、拒绝烟雾:烟雾、排气体,都属有害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后,渗透到血液,害处极大,尤其是被动吸烟者,烟雾被吸入肺部,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为胆固醇的沉积提供了条件,而动脉硬化也使人早衰。

6、不洁饮用水:不洁饮用水,是指饮用水的水和水管久用后产生的水垢,如不经常注意饮用卫生,不洁水饮入后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和造血系统一系列病变而使人衰老。

10 净敬铭话养生

清光绪年间的户部尚书净敬敏,养生有方,贵在顺气,活到百岁,他自撰(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大夫将病医,他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唯恐因气将命弃。我今品尝个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11 秋天来了关注你的身体变化

北京的秋天就这样来了,天一下子转凉,让好多还在尽情享受裸露夏季的MM们很是吃惊加遗憾,想着很多还没来得及穿的漂亮衣服就要这样沉入箱底默默无闻了,不免有些伤感吧,可是也不要沉浸在伤感中白白错过了凉爽的秋季哦,要知道,从养生角度看,秋季可是很关键的呢。因为漫长炎夏与冷冬的交替,需要更多呵护,让身体能够储存能量度过寒冬。

从中医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中秋之前算早秋,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尤其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甚至会皮肤干燥,或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

秋燥伤人“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是秋燥,”不同于夏天雨水多,湿度高,秋天气候干爽,燥气为主。

燥,呈显在身体的症状多是:发炎、肿痛、干。

古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燥胜则干”,中医学认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如果肺气太强,容易口干舌燥、干咳、喉咙痛。肺在五行属金,金克木,木在中医属肝,如果肺气过强容易伤肝木,产生虚火、肝火。

身体的血、津液与痰是一体的,会互相转化。当负责藏血的肝功能弱时,身体血液循环不良的地方津液就不足,自然导致皮肤干燥、口渴、失眠、大便干解。

12 入秋“养身”宝典

秋天进补养身理由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讷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显得十分必要。

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此时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营养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

秋季,也是人胃口大开的季节,此时通过食补可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和推迟衰老的目的。

秋天进补伤身可能

1.大量进补加重脾胃负担。在漫长的酷热夏季里,人们由于喝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候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2.虚实不分触大忌。吴女士向来身体虚弱,遵循民间“秋季进补”的说法,想方设法托人从东北带回人参,再炖之以老母鸡,没想到连吃几餐后,虚火大增,不仅鼻子出血,咽喉疼痛,而且多年未见的小疙瘩也一夜之间冒出。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3.无病进补平添病。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4.多多益善必有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秋天进补小帖士

1.秋凉进补宜先调理脾胃。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否则,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2.滋阴润肺为上策。随着秋季气候一天比一天凉爽,空气也越来越变得干燥,对肺的侵害也一天比一天严重。中医认为:“秋伤干燥,上逆而咳多为痿厥。”故仲秋以后进补以滋阴润肺为上。元代勿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其中“麻”即芝麻,具有滋阴润燥之功,而“润其燥”正是秋天进补之大法。

3.进补食物细细选。以下是适合秋季食用的食品,进补者可选择食用: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莲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是秋天适时补品。

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余暑、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黄鳝: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

蛇肉:在驰名南国的菜肴中,秋天的肥蛇最受欢迎。蛇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有轻身耐老、延年益寿的功效。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红枣: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此外,秋季还适合食用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兔肉,进补则适宜食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

秋冻养身理由“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呼吸道疾病。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接受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特别对儿童而言,秋冻不仅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其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秋冻伤身可能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长期病号、弱不禁风的人则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秋季健身养身理由

秋季气候宜人,既无夏季的炎热,又无隆冬的严寒,正是健身黄金时期。对“初练者”来说,机体很容易适应,也易自此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从增强体质的角度来看,此时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秋季健身伤身可能

受凉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气温已经开始有些低了,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

建议:不要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出去锻炼时应该多穿件宽松、舒适的外套,等准备活动做完或锻炼一会儿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衣,免得室内外温差太大,身体不适应而着凉感冒。锻炼后如果汗出得多,在往回走的路上也要先穿上外套,等回到室内再脱去汗湿的衣服,擦干身体,换上干燥的衣服。

秋燥伤身

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

建议: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或是平时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等食物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肌肉拉伤

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

建议:无论多大年纪,在锻炼之前准备活动都要做,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但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做完准备活动后,无论进行舒缓或较急促剧烈的活动,身体都能适应,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运动过度

秋季运动过度会大量消耗体力而得不到恢复,日子久了反而积劳成疾。

建议:从中医理论讲,秋天又是一个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循序渐进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可以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如果锻炼后十分疲劳,休息后仍然身体不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食量减少,那么您的运动量可能过大了,下一次运动时一定要减少运动量。

晨跑伤肺

秋天在林阴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现在在城市中,车水马龙的马路越来越多,不少人为了省事,就在马路边慢跑来锻炼,其实这是很不健康的。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灰土容易飞扬起来,使空气受到污染,在马路边跑步,肺活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无形中增加了对身体的损害。

秋季健身建议

所以晨跑和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又干净的地方进行,而不宜在马路边慢跑。

13 盛夏多吃醋

高温季节,人体因睡眠不足、进食不香、出汗过多,自身免疫能力明显下降,常会有疲劳乏力之感,再加上受各种细菌感染影响,各种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极易发作,高质量的酿造米醋对夏季保健有着特殊的功效。

醋有着神奇的解毒功效。《医林篡要》曰,醋“泻肝、收心。治卒昏,醒睡梦,补肺,发音声,杀鱼虫诸毒。”夏季,各种细菌多,毒素易在体内聚集,人易感胃肠道疾病,吃凉拌菜或熟菜时加入食醋,简便易行、味鲜可口、杀菌消毒,能有效避免胃肠道病菌的传染。醋能够增进人的食欲,有助于防暑、消暑。现代科研发现,醋中挥发性物质及氨基酸等能刺激人的大脑神经中枢,使消化器官分泌大量消化液,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因此高温季节食用优质食醋能起到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醋有利于解除疲劳。夏季易感疲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是维持在一个中性或弱碱性状况中的。可是当劳动和工作时间长了或是休息不好,会有大量的乳酸产生,人即会产生疲劳感,食醋中的醋酸有利于乳酸进一步氧化,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水继续参与机体代谢或变成尿和汗水排出,二氧化碳则由肺呼出体外,因此,醋具有独特的预防和消除疲劳的奇效。

14 饭后别急着午睡

民间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天的高温的确让人时刻感到精神不振,尤其是中午最容易犯困。那么,夏天午睡是否对人有好处呢?睡多长时间效果最好?应该怎么睡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佑安医院健康咨询门诊赵国庆主任和解放军306医院呼吸内科彭文鸿主任。

专家认为,夏天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必需的睡眠,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对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增强机体防护功能的作用。不过,午睡还真有不少讲究,只有合理的午睡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饭后先别急着睡

误区:一般午睡后,人都会觉得精神为之一振,所以认为中午只要睡了,就能达到效果。

解释:其实,人人都知道夏天午睡重要,但午睡的效果好坏,不是靠人的感觉,而是看如何睡、睡多长时间。人们最容易入睡的时间是在早上起床后8小时,或是晚上睡觉前8小时,大约在中午1点左右,这个时候人的警觉处于自然下降期,身体会得到很好的休息。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太短达不到休息的要求;如果时间太长,醒来会有轻微的头痛、全身无力,而且这时候也不容易醒,还不如延长到1~1.5小时,进行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呢。除了讲究入睡时间,午睡还要注意卫生。睡前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饱,因为油腻会增加血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过饱会加重胃消化负担。另外,很多人习惯午饭后就睡,而这时胃刚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所以,午睡前最好活动10来分钟,如散散步,以利于食物消化。

午睡不能趴着睡

误区:很多人重视午睡,却不重视睡姿,要么趴在桌上睡会儿,要么找个阴凉地儿坐着歇会儿,认为这就是午睡。

解释:午睡虽然就是打个盹儿,但是绝不能太随意,否则不但达不到休息的效果,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大部分人都不注意午睡的姿势,有的俯卧,有的干脆伏在桌上睡。要知道,坐位及伏案睡觉都会减少头部供血,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同时,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眼病,而且趴在桌上会压迫胸部,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最理想的午睡姿势应该是舒舒服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这样可以减少心脏压力,防止打鼾,还可以帮助胃里的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

同时,夏天午睡时尤其要注意周围环境,因为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如果开着空调或正对着身体吹风扇,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炎或生其他疾病。睡醒之后别贪急,慢慢站起,先喝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然后可以进行一些散步类的轻度活动,但因为初醒时人常会产生恍惚感,所以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三种人不太适合午睡

误区:人们普遍都认为,夏天人人都应该午睡,尤其是上岁数身体又不好的老年人,感觉午睡可以帮助恢复身体的疲劳。

解释:那么,是所有人都需要午睡吗?专家介绍说,一般新生儿、睡眠不足或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以及学生都应该午睡,特别是夏天闷热,脑子反应慢,午睡对脑力恢复很有帮助。

此外,重体力劳动者或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尤其需要午睡,因为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午睡与冠心病发病率关系很大,因为轮班工作不能午睡的人,其冠心病发作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而每天只要有半小时午睡就可以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20%,所以午睡对预防高温中暑有很大作用。

但午睡也并非人人适合,有些人很注重晚上休息,不习惯午睡,这对健康也没有什么影响。不过,有三种人不太适合午睡:一是65岁以上或体重超标20%的人,午睡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另一种人是血压很低的人,夏天的闷热天气对血压低的人本来就不利,再加上午睡时血压会相对降低,呼吸就更困难了;第三种人是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那些由于脑血管变窄而经常头晕的人,因为午饭后大脑的血液会流向胃部,血压降低,大脑供氧量减少,如果这些人在这时午睡,很容易因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另外,有失眠问题的人,也要避免白天的午睡。

如果午间不能睡上一会儿,那就做其他轻松的事情,如听音乐等,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放松状态,更好地迎接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链接

午睡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科学调剂,但午睡也有禁忌:

1.忌午睡时间越长越好。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内,否则醒来会很不舒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起来后适当活动一下,或用冷水洗脸,不适感会很快消失。

2.忌午睡姿势随意。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下、树阴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轻者醒后身体不适,重者会受凉生病。

3.忌裸腹睡。天气再热,午睡时也要在腹部盖一点毛巾被或被子,以防凉气乘虚而入。

4.忌午睡断断续续。午睡习惯要持之以恒,因为午睡不规则也会搅乱生理时钟,影响晚觉的规律。

15 谁最需要补充维生素?

每天都要补充维生素?

蒋小姐对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视,每天早、中、晚必服用维生素药丸,她认为这样才能够保持体内正常的维生素含量,工作起来才有精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不论是外出工作还是在家休息她都要准时地服用维生素,不管效果如何,只要每天吃过她就觉得放心了。

于大夫指出,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如果维生素不是很大量,每天适当补充是应该的。由于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直接供给,一旦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则无一例外地引起相应的代谢障碍。

通常来讲,只要食物结构达到平衡,人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充分的维生素,不必额外补充。但问题是达到这种平衡并不很容易,所以维生素缺乏也并不少见。例如偏食的儿童,不吃早餐的人,饮食不规律的成年人、减肥者、素食者,营养需要大增的孕妇、患病者,饮食受限的老年人、食物过精过细的人、从不关心食谱的人等等,此时补充适当剂量的维生素是有益的。过度疲劳的身体也需要额外多的维生素,所以,补充维生素对现代人保持健康还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式。

哪些人要补充维生素?

那些工作压力比较大,饮食不规律、偏食,处于亚健康状态,平时总感觉乏力、疲倦、难受等情况的人们,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如经常晚上工作或经常在高温、高热、寒冷等情况下工作的人,以及脑力工作非常紧张的人群等,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但前提是把正常的三餐饮食吃好,在这个基础之上按照医生的指导,以正规的剂量来补充维生素。于大夫建议小孩不要补维生素,不要养成补充维生素的习惯。孩子的体内消耗和成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可以通过饮食来补充维生素,正常吃好三餐即可。

为何需额外补充维生素?

于大夫解释,因为现在各种的烹调方法和食物的储存方法都有可能导致维生素损失,而且损失量很大。损失情况低的可以到百分之三四十,高的甚至到百分之九十多。例如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成分,所以在洗菜时,很容易丢失;维生素C怕高温,烹调时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例如炖菜、沙锅等,蔬菜中维生素C会大量破坏;维生素C还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蔬菜、水果存放的时间越长,维生素C受到损失就越大。所以理论上吃进了一些蔬菜、水果,但实际上维生素的补充是不够的。

医生建议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内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必要的。再加上很多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跟以前也不一样,精神紧张的、劳动负荷重的也会造成维生素的损失。而且现在人们很难做到真正的饮食平衡,有些偏食、食物吃得不全面、常吃快餐等都会缺乏维生素,所以单靠饮食补充维生素恐怕是不行的。

补充维生素切忌过量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维生素服用后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毒性较小,但大量服用可损伤人体器官。例如超过正常剂量很多倍服用维生素C,可能刺激胃黏膜出血并形成尿路结石。

脂溶性即脂肪溶解的维生素则不能乱补,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量来补。如果脂溶性的维生素补充过量,包括维生素A、E、K、D,就容易引起体内的中毒反应。

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A,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易在体内大量蓄积,可能发生骨骼脱钙、关节疼痛、皮肤干燥、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

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D,可导致眼睛发炎、皮肤瘙痒、厌食、恶心、呕吐、肌肉疼痛乏力等。

维生素E过量使用会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维生素E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眩晕、视力模糊等,妇女可引起月经过多或闭经。专家建议,维生素E最好通过食物补充,如果需要特别补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孕妇补充过量的维生素对胎儿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副作用。例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导致流产,服用维生素E过多会使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过多的维生素D则会导致胎儿的大动脉和牙齿发育出现问题。所以维生素每天补充有一个定量,没有必要自行扩大剂量。

相关链接

成年人营养补充维生素每日参考用量:维生素A为1.5mg;维生素D为10μg、维生素E为30mg、维生素C为60mg、维生素B1为1.5mg、维生素B2为1.7mg、烟酰胺为20mg、维生素B6为2mg、维生素B12为6μg、泛酸为10mg、叶酸为400μg、生物素为300μg。

维生素的用途与来源

维生素A

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骨骼发育和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能。牛奶、鸡蛋、鱼肝油、肝脏、深绿色、深黄色蔬菜及水果等。

维生素D

活化的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进而使骨质钙化,维持正常的骨骼。鱼肝油、肝脏、蛋黄、牛奶等。

维生素E

与生殖作用有关。缺乏维生素E容易不育。在身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即降低细胞老化。植物油、绿色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瓜果、瘦肉、花生等。

维生素K

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缺乏易患血友病。绿色蔬菜。

维生素C

促进“胶原”的形成。胶原乃是填充在细胞之间使其排列更为紧密,尤其血管细胞,因胶原的填塞,更能确保其严密性,弹性而不易出血。绿色蔬菜、水果等。

维生素B1

缺乏维生素B1会患感冒、胃炎、肩膊发僵、肌肉疲倦且容易焦虑或记忆力减退、脚气、神经失调。未经精制的谷类如糙米、胚芽米、瘦肉、牛奶、肝脏、腰子酵母、豆类、牛肉等。

维生素B2

缺乏维生素B2会引发口腔炎、口角炎、眼睛充血、精神恍惚、皮肤干、头发大量脱落等。牛奶、肝脏、腰子、心脏、蛋、猪肝、瘦肉、麦胚、黄豆、花生等。

维生素B6

与新陈代谢有关故其需要量随蛋白质摄取量的多少来决定。麦胚、牛奶、酵母、荚豆类、肉类,尤以肝脏和腰子为佳。

泛酸类脂酸

与生理代谢机能有关。缺乏泛酸易患胃肠炎、皮肤病。肝脏、腰子、酵母、豆类、麦胚广存于自然食物中。

16 酷热依旧好胃口

夏天,通常是一个吃不下、吃不好的季节,一般人都会因为天气太热而没了胃口,要不就随便塞两口。那夏天究竟应该调养身心呢?

首当其冲,胃口要好许多人一到夏季,会因天气炎热产生厌食而日渐消瘦。如何能避免?营养学家建议,如果你午餐“见饭就厌”,那么早餐就要下功夫吃好。

早餐要安排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燕麦片、面包、馒头、鸡蛋、西红柿、水果等。如果你早上习惯吃稀粥,那么佐菜要好,要有鸡蛋、肉松、鱼片、青菜等等,还可搭配面包、馒头。

有些脾胃阴虚的人,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夏天食欲较差,可用药膳调理。比如一款西洋参炖白莲子,先将莲子(20~30克)洗净,少量水浸泡半小时。西洋参3克,切片,与莲子同放入瓦罐里,炖2小时,再加适量冰糖、白糖,溶化后即可饮用。晚上睡前服,2天一次,可服5~10次。

精挑细选,补足营养【鸭肉】

鸭子不但营养丰富,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而且鸭肉不热不燥,养胃生津,可祛除暑热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是那些低热、虚弱、吃的少、大便干燥和水肿者最为有益。【酸奶】

酸奶是理想的早晚饮品。早上饮酸奶可以补充蛋白质和能量,晚餐饮酸奶时加上两勺麦片可产生生长激素,促进肌肉生长。【豆浆】

绿豆有降暑功效,黄豆营养丰富,所以把黄豆和绿豆一起做成豆浆,在夏天经常饮用,不但能增加人体营养,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的功效。【橙汁】

新榨的橙汁含有微量元素硒,还能增强我们的抗病力。不可错过的饮品还有茶,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补偿因大量出汗而流失的钾。

不可贪凉,慎吃冷饮【影响食欲】

冷饮虽能消热解暑、止渴提神,但过量的食入却会损伤胃黏膜,而经常性的冷刺激,又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时间久了还会得胃病。尤其对于患有急慢性肠胃道疾病者,更应少吃或不吃冷饮。【消化不良】

过量喝冰冻饮料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肠道受冷刺激后蠕动加快,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而且大量冷饮入口后,咽喉黏膜遇冷收缩,抵抗力降低,使潜伏在咽喉的细菌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感冒等病。【腹痛腹泻】

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立刻摄入大量的冷饮,认为这样可以凉个痛快。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剧烈活动使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此时大部分血液在四肢,而胃肠血液较少,如遇到冷的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缩,胃肠道血液更为减少,胃液分泌锐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损伤脾胃】

有的人喜欢将西瓜放到冰箱里冰镇一段时间后再吃,其实西瓜冷藏过久,瓜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冷气被瓜瓤吸收,食用这种冰冻西瓜,口腔的唾液腺、舌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的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不但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还会伤脾胃,引起咽喉炎。如果喜欢吃冰镇西瓜,也要将西瓜从冰箱中取出后,在常温状态下放一会儿再食用。

身体补水,解救饥渴

夏天,在炙热阳光的照射下,肌肤大量出汗,再加上空调环境,都是造成肌肤缺水的直接原因,而油汪汪的皮肤通常会掩盖掉肌肤缺水的信号。

首先,我们能感觉到的就是肌肤紧绷。其次,皮肤表层会出现干皮,有脱屑的现象发生。如果你还不加以重视,使肌肤长时间处于饥渴状态,就会慢慢形成皱纹,甚至是严重的干裂。

保证每日6~8杯白开水我们身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直接饮用水的途径来满足的。为了保证体内的水分平衡,我们除了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外,至少每天还应该再喝6~8杯白开水,而饮料、牛奶和酒类都不能算在其中。

不要等到口渴才想起喝水补水是一项有规律的过程,既不能一下子补得太多,也不能长时间不去补充。所以,我们喝水也应该定时定量,把充足的水分均匀分布在白天的各个时间段。而等到体内发出缺水信号(口渴时)才想起补水,又一下子喝很多,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正确的补水方法是:白天每两个小时喝一杯水,而不要以口渴作为补充水分的信号。

安神养心,消夏避暑

暑热季节,骄阳似火,热气蒸人。人体气血运行都要与环境相协调。此时,我们宜静心养神,避免情绪激动而发火。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这里的“心”,不仅仅指心脏,也包括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夏天,炎热的暑气往往使人心烦急躁,易怒发火,这对身心都是有害的。因此,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

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这样既使我们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机体。

苦夏午睡,精神百倍

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但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夏天到了,更应倡导。

夏天是我国多数地区的人感觉最难熬的季节,稍有不慎,高温带来的疾病就易发生,因而夏季又被称为“苦夏”。即便身强体壮的人,在连日的高温里也难免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而如果每天中午能坚持1个小时的午睡,将有助于我们清醒头脑,恢复精神。

海水有潮汐,人生有节律。生活中我们常说的生物钟,便是在长期的习惯中形成的生物节律。以此研究,与睡眠有关的则是昼夜节律。

人们因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不难发现,中午有很多人嗜睡,究其原因,便是受昼夜节律中的次节律影响所致。从此角度来说,坚持午睡不仅是依节律而行,更是顺应了自然的养生规律。

相关链接:养生指导

当心吃坏肚子

在夏天,发生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在各类食物的中毒情况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占食物中毒总数的一半左右。

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这是由于气温高,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物,例如肉、鱼、奶、蛋等及其制品,植物性食品如剩饭、糯米冰糕、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也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和营养条件下,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食品在食用前不经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又受到病原菌的严重污染并在较高室温下存放;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食品含有大量活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

严把各道安全关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很高,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必须严把各道安全关:【一是把好原料关】

千万不要选择不新鲜食物,更不能食用病死的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二是把好贮存关】

贮存成品,一定要放在干燥、通风、温度较低的地方,搁置时间不能太长。冰箱并非保险箱,贮存食物也不能过久。【三是把好烹调关】

制作凉菜所选的原料必须非常新鲜、卫生,所用的刀及砧板必须彻底洗烫干净,现做现吃。彻底消灭可能污染食物的细菌,不要过分追求生鲜。【四是把好剩饭剩菜关】

剩饭剩菜要重新加热煮透后,至冷却存放在冰箱内或凉爽处,食前还要再次加热煮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