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02:48:4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2年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满分:150分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随答案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闻编辑策划

2.网络新闻

3.青年亚文化

4.符号化生存

二、简答题(任选四题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新闻报道在哪些情况下须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2.简述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

3.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主要特点。

4.简述报纸新闻版面的功能。

5.简述涵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麦克卢汉“媒介延伸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社会责任理论对新闻自由理论的发展。

2.试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3.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谈谈你对网络舆论形成过程的认识。

四、实践题(共60分)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1.写一篇消息稿含新闻标题(20分);2.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评,题目自拟(40分)“我叫汪晓笛,我是一名淘宝店主,我不跟赤膊上街的男生约会。”“我叫姒妃,我是一名艺人,我不跟损坏公物的男生约会!”今日,成都中心城区一些马路边出现特别的女生“约会体”文明劝导公益宣传牌,一亮相就引起关注,首批投入的“约会体”公益广告有51个,由各行业的10位美女口述自己不喜欢和什么样的男生约会,来提倡大家讲文明。

在公益广告中巧妙植入“成都美女”,以“约会体”形式,劝导市民远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务、赤膊上街等不文明行为。此前,成都推出400多块“亲”字交通提示牌,“亲,注意避让行人哦!”,“亲,请按交通信号灯通行哦!”这种公益宣传方式的尝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做法值得肯定,比起以往那些生硬的说教来,显得更加亲切,也更容易被市民接受。市民在看完广告后莞尔一笑之余,更会寻味其中的警示含义。另有一部分人则对这种做法不赞同,他们认为,用类似这种“约会体”、“淘宝体”做宣传,显得不够严肃。北京市公安局的一位微博团队的负责人说,“微博固然要使用网络语言,政府的宣传活动也不能总是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但是我认为还是应该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他认为,在发布诸如官民互动活动等服务性信息时,尽可以敞开了“萌”。但是,如果是发布政府公告、通缉令等严肃话题时,还是应该尽量保持克制,毕竟这些都是严肃的事情,不可能像淘宝商户面对客户一样那么随便。网络语言不断发展进化,也许过不了多久,淘宝体也会成为老古董,那时候是不是又要去追更新更萌的网络语言?对于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文书、政府的文件,如果用变来变去的语言来传播,会有失严肃。

2012年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满分:150分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随答案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闻编辑策划

答:新闻编辑策划是指对整个新闻传播过程的谋划设计,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片段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以及严密的设计和规则,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串联起来的过程。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新闻策划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新闻传播行为加以谋划,从而使之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它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排斥主观能动性。

2.网络新闻

答:网络新闻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像、音响、动画等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网络新闻分为以下几类:①复制新闻,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来的新闻;②原创新闻,是网络新闻写作研究的对象。网络新闻有三种写作技巧:①即时滚动式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的单篇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②超文本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的线形文本结构为超文本结构。其特点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写作。③互动式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对受众灌输式的信息单向传播为与受众之间的平等的双向传播。

3.青年亚文化

答:青年亚文化是各个时期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年群体文化,它由青年亲身创造,往往会被媒体宣传、放大,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和批判性。青年亚文化所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所以,青年亚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问题在于这种处于破坏、颠覆状态的亚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觉,从而将全部媒体上的青年亚文化内容当作主流文化来接受,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来吸收。其实,青少年就是借助使用媒介这一活动来实现对成年人掌控世界的逃避和抵抗,由于这一亚文化是青少年自己亲身参与创造的,因而它媒体多于传统媒体等。

4.符号化生存

答:符号化生存是指虚拟主体依靠电子符号在虚拟社区当中生存。除了现实物理世界当中个体之间在身体、外貌以及社会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异,虚拟主体在网络空间中以电子符号为自身“存在”的惟一表征。他们通过符号进行互动,借助电子符号进行个性化的心灵交流与沟通,交换彼此的观点、思想和情感,据此建立起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关系。

二、简答题(任选四题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新闻报道在哪些情况下须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答:匿名消息源是新闻线索或者事实的提供者考虑自身安全或新闻的敏感等因素而不愿意自己的身份公之于众,要求记者在报道中不要提及其名或所在单位。匿名消息源在报道中往往以“据消息灵通人士说”,“据专家说”,“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业内人士透露”等形式出现。匿名消息源在新闻报道中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在使用时必须对消息源的真实性给予多方求证,力求以多信源的方式报道新闻。对单一匿名信源提供的新闻尤其要认真核实,不能够因为其重要性和时效性而急于见报,抛弃新闻的真实性。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消息来源。(1)重大政治新闻事件。2005年《新闻周刊》“古兰经”事件就是由于记者没有核实消息的可靠性,同时编辑也没有进一步核实而导致新闻失实的。由此笔者联想到2005年5月下旬有关美国“水门事件”报料人“深喉”现身的报道。“水门事件”中正是由于匿名消息源“深喉”提供了大量重要的线索而浮出水面的。而《华盛顿邮报》在“水门事件”的报道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匿名信源,但是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对得到的消息进行了多方面的核实,从而使其报道内容真实客观。所以说,匿名新闻源并非不可以使用,但是由于新闻要求真实,客观,公正,那么核实就是不得不使用匿名新闻源时的唯一有效的途径。(2)必须交代新闻背景。虽然美国新闻界一致认为匿名的消息源提供的消息会降低公众对新闻的信任程度,却没有几家报社完全禁止对这类信息的使用。许多新闻机构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要求记者在遇到消息源所提供的信息为“背景信息”,“深度背景信息”,或“不可引用信息”的情况时,除非该类信息对某一新闻事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记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信息。而且,通常情况下,在采访时,如果消息源要求记者不引用所提供信息,必须事先对记者声明。如果事后才对记者提出“不可引用”的要求,记者可不理会此要求(这也可以看出美国新闻界对使用匿名消息源的矛盾心态)。(3)出于私人的宣传目的。匿名消息源最大的危害就是其可能发生的对新闻真实性的违背,从而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由匿名消息源所提供的信息,如果记者不去进行核实求证,又不想失去获得独家新闻或重要新闻的机会,那么假新闻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而在处理匿名消息来源的时候,编辑担心的是:“第一,太多的记者由于懒于寻找有据可查的信息而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第二,记者很可能将捏造的事实冒充为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消息;第三,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要么不准确,要么是出于为自己谋私利的个人目的。”这三种情况不但给查证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还可能由于处理不当而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和社会问题,这种结果就使得新闻媒体得不偿失。(4)敏感的新闻话题。匿名消息源的问题同样存在于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使用匿名消息源也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其中很多新闻并不是所谓难于采访的新闻或者是比较敏感的新闻,也不是通过正常途径不可以采访到的新闻。而如此多地使用匿名消息源,就不得不使读者对记者是否参访过被引用人,或者是否存在这样一个被采访者产生怀疑。这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要尽量不使用匿名消息源,并绝对不能使用无实名可查的匿名消息源,实在不能避免,也要尽量进行适当的处理,比如也可采用上文中提到的美联社对匿名消息源的一些处理办法,如“至少有一名编辑知道匿名消息源的身份,并至少有一名编辑和匿名消息提供者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处理,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当然,处理匿名消息源的问题比较复杂,其中可能涉及到新闻侵权等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简述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

答:社交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SNS、微博、论坛等。简而言之就是社会化媒体与社交网络的结合体。Web 2.0时代的到来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带来的是一场变革。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体现为:(1)传播模式上的全新突破

从传播学最初的5W模式来看:使用社交媒体的传播者与受众双方地位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传播者为主导,受众逐渐掌握了话语权。web2.0时代的到来,技术上的创新,使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同时反馈也更加及时。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从理论上说,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仍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但其传播者、受众、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2)传播媒介的改变

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形态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而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形成新的标准和新的人类生活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是不受媒介内容所决定的。(3)传播信息的改变

社交型媒体由于内容简短,不用经过大脑的深度思考,就可以直接将所见所闻以简短的信息及时制作出来。同时,信息可以通过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实时发布。所以,社交型媒体从信息生产到发布所用时间非常短,甚至可以说是即时播报。对受众来说,对即时信息的需要超过了对信息深度挖掘的需求,更注重新闻的连续性报道和滚动性报道,强调信息的更新速度。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系统(如微博)由于容量有限,可以让信息发布者更注重信息的选择加工,提要式的新闻越来越精炼,同时更加强调新闻价值。社交媒体信息言简意赅的特性,使人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一读,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4)传播方式的改变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型媒体的出现,让人际传播找到了和大众传播的结合点。其独特的“节点―广播”传播模式,开拓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网络用户习惯以“短消息”的形式记录与分享观点,发布新鲜事,这种使用习惯的培育与形成,反过来也会对信息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特别是促成从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到节点互动模式的转变。这种理念也必将对今后的新闻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例如当前“短讯式新闻”和“交流式新闻”的产生表明了受众正在适应并创造了新的新闻生产和发布方式。(5)传播效果的改变

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①微观上,定向传播效果显著,基于真实的好友身份进行信息传递,受众的反馈及时。社区群体的崛起,使这一个群体内部的粘性增强,在群体内部,一条信息传播速度会异常迅速。同时,社交媒体的人际交往更倾向于形成“弱链接”的人际关系。②宏观上,社交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平台,大量普通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正在改变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形态。

3.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主要特点。

答: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2)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3)普遍性——内容分析应该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4.简述报纸新闻版面的功能。

答:作为用户第一接触的对象,媒介版面对于读者、对于媒介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媒介版面既是传递新闻信息的最佳载体,又是媒介赢得用户的利器。

从理论上说,媒介版面应该具有三种功能:导读功能、导向功能、标志功能。(1)导读功能

①导读功能是指媒介版面引导与方便用户浏览和阅读的功能。广义上的导读功能是对所有版面而言的。好版面,在稿件的位置安排、层次区分、标题制作、色彩运用等各方面都是将方便与服务用户放在首位的。在媒体信息量越来越大,用户读报、浏览网页的时间却受限的情况下,版面的这种导读功能尤其重要。与此同时,编辑对版面的设计编排得当与否,还决定了能否使用户接受编辑的传播意图,如网站编辑要通过版面向网民推荐重要的新闻,希望网民注意某些内容,这种主观愿望也需要通过对网页的版面设计才能获得实现。狭义的导读功能专指报纸第一版或网站导读页开辟导读窗口,向用户展示整个报纸或网站的精彩内容,方便与引导用户浏览和阅读。

②在报纸第一版或网站导读页出现的“导读”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标题式的导读,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刊登报纸其他版面或网站次级页面上重要新闻的标题,标题下注明报道见第几版或是直接链接到新闻所在的页面;二是提要式的导读,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将重要新闻编写成提要刊登出来,报纸上的提要式导读一般要注明全文见第几版,而网站导读页上的提要式导读则直接在导读位置设计正文的链接;三是海报式的导读,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刊登重要新闻的图片并同时配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图片下面注明正文见第几版或是图片直接链接到新闻所在页面。这几种类型的导读在报纸和网站页面上可同时使用。(2)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媒体版面以特殊的版面语言表现立场、态度和感情的功能。任何一家媒体在刊登稿件时都不是随意地将稿件码放在一起的,选择什么新闻做头条,哪些稿件组合在一起,哪些稿件不能靠得太近,标题用多大字号,照片做成几栏,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做出的决定。编辑通过版面编排传递给用户某些信号,希望用户按照编辑的意图去关注某些内容,接受某种观点。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功能从版面的角度来说,也是由此实现的。

版面表现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与新闻稿件的文字表述是不同的,文字稿件尤其是评论,可以直接地、鲜明地发表意见,进行论述,而版面的表态是间接的、含蓄的。版面编辑将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投入到对版面空间、编排手段和布局结构这类构成“版面语言”的要素的运用中,通过这些要素的组合与设计,来实现引导舆论的功能。(3)标志功能

标志功能是指版面能展示媒体的特色和个性,使其与同类媒体相区别的功能。媒体的定位不同,编辑方针不同,体现在版面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版面形象。好的版面具有形象标志的功能,可以让用户不看媒体名称就能从众多媒体中一眼认出它,而且对之怀有感情。也是因为版面的这种标志功能,使得媒体改版时对版面的变革会格外谨慎,要考虑到忠实用户群的感受,防止因为形象的突变使用户无所适从。

版面的标志功能,是在媒体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并确定的,比如版面的结构特点、标题设计的规则、稿件多少与篇幅长短的规定、版面图片的规定、色彩运用的规则等,都不应是版面编辑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在媒体设计时直至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规范化的操作。

5.简述涵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涵化理论又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它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电视媒介在当时所发挥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负作用越来越大,美国社会的暴力犯罪和其他犯罪十分严重,格伯纳等人在美国政府专门成立的“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开始了“培养分析”的研究。涵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而言,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了其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同消息所产生的效果便是伯格纳等所称的培养作用。换言之,电视教导了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角色观和共同的价值观。(2)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3)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中。(4)电视媒介在形成当代现实观和社会意识的“主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主流”作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影响,而且其效果也因传播内容而异。(5)人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场景有重合时,会大大提高教养的程度,即所谓的“共鸣”。

6.简述麦克卢汉“媒介延伸论”的主要观点。

答:(1)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里,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论断。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