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精英二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04:36:27

点击下载

作者:施冬健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塑造精英二代

塑造精英二代试读:

作者简介

施冬健

•1970年生,江苏启东人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领导学博士生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BA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硕士

•执教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著作

•《领导学——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

•《美国大学的中国招生政策》

微信公众号:施冬健(shi-dongjian)精英路线图序言Preface

为了北京中关村四小的名额,在儿子三岁时,家长把东四环180平方米的新房子置换成太阳园90平方米的旧房子;

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家长给她报的培训班越来越多,英语、国学、速算、钢琴、声乐、舞蹈、书法,等等;

为了监控一年级女儿的学习表现,家长在家中除卫生间以外的所有房间安装了摄像头;

班主任老师说,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段。妈妈干脆辞职,全身心盯着儿子的学业;

为了让成绩平平的儿子以外籍身份考上清华北大,家长卖了房子,放弃国内的事业,全家办理移民;

……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越来越焦虑。几乎所有的焦虑,都出自同一个源头:应试;几乎所有的焦虑,都瞄准同一个目标:在升学考试中胜出!教育,急不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何必抢跑一秒钟?人的发展自有其规律,过度焦虑容易导致“技术变形”,甚至适得其反。

人生,也讲究总分。小升初、中考、高考,提高总分是目标,提升弱科尤为重要。孩子的成长,意味着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涉及价值观、身体健康、学习兴趣与习惯、性格、情商及社会成熟度等诸多要素。人生,同样会受短板拖累,同样适用“木桶理论”。

以学习为唯一,缺席这些人生必修课,早晚需要补课。

培养,需要提前量。发现孩子厌学,才反思早年学习意义引导的不足;发现孩子染上网瘾,才反思早年自制力培养的不足;发现孩子成了“小胖墩”或“豆芽菜”,才反思早年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的培养不足……

如果没有对教育的全盘体系化认识,那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不可避免,就好像没有提前量的对空射击,永远追悔莫及。

学习,自有其规律。如果孩子不想学,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老师也帮不上忙;安装监控摄像头,看住的是孩子的身,而不是心;盯着做作业、强压各种课外培训班,使孩子早早地厌恶学习,待到自我意识增强后干脆放弃学习……

理解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兴趣、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才是孩子学习优秀的关键。对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教育有阶段性的侧重点。童年是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黄金时段,与其强迫他们学习,不如因势利导,用接地气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教育,可以不焦虑

20年来,笔者近距离接触了数千家庭,并作为家庭教育顾问参与了其中一部分孩子的培养。在学业、价值观、性格、情商和社会成熟度等方面,许多优秀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托福、SAT、AP全部满分,重量级国际大赛折桂,常春藤全额奖学金;

留学美国高中一年后,朋友遍及各种肤色,成功竞选校学生会主席;

从美国二流大学起步,三年级转到前50名大学,硕士进入常春藤;

富家子弟,酷暑天做义工,乘公交车往返悠然自得;

赴美留学后,每周和爷爷奶奶视频通话、嘘寒问暖;

13岁,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

从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可以找出一些共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家长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等。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不能套用别人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教育的对象既然是人,尊重人性、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就是教育之道。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存在共性。让教育回归理性,尊重人性、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放松焦虑感和掌控欲,教育就会变得简单。本书的精英教育观

有一类中国和美国亚裔家长执笔的育儿经,讲述如何把孩子送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这些育儿经虽然不乏有益的借鉴,但不难读出其中浓烈的短视和功利色彩。

教育成功的标志是什么?不是考上名校,而是让孩子成年以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不是孩子在别人眼中的光彩夺目,而是他/她拥有自我感知的幸福和成功,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精英。本书所理解的精英,乃“富贵”之人。经济自立、心中不缺即为“富”,被人需要即为“贵”。如果给“精英”一个具体的定义,那么“精英=人生幸福+事业成功+有益社会”。

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源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无需他人认可。有益于社会,则将不劳而获的“贵族”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过滤出精英之列。本书的实践基础

1999年初,笔者加入徐小平老师创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出国咨询处,后担任新东方集团留学业务总经理,2001年创立自己的留美工作室。长期的美国升学顾问工作,为笔者提供了探究青少年成长规律的丰富案例。

阿拉伯寓言故事《三个画师》中,第三位画师将有眼疾和腿疾的国王描绘成闭着一只眼单膝跪地、弯弓射大雕的模样,以独特视角展示了国王的威风凛凛。美国升学顾问工作的核心,就是为每个学生找到最好的“姿势”,即从每个学生的真实背景中捕捉其契合美国大学招生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出来。“弯弓射大雕”固然有趣,但毕竟只是后天的被动弥补。如果在国王年少时就把他的眼疾和腿疾治愈,岂不更有价值?有感于此,2006年起,笔者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向对精英教育和家族传承的研究探索。

2002年至今,笔者在大学、政府和企业执教“领导学”课程。学员们分享的经历和故事,成为笔者探究精英教育的另一个案例源泉。青少年的精英教育,无非就是将优秀成年人的共性特质前置培养。

名门望族的家书家训和人物传记,是笔者探究精英教育的第三个案例库。从《颜氏家训》《傅雷家书》到《洛克菲勒自传》《肯尼迪家族传》,可以发现古今中外世家大家的育儿共性:以培养人生理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且强调早前起步培养“童子功”。本书的理论基础

本书有关精英教育的思想,主要基于笔者在领导学、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学习与思考。

百年历史的领导学,揭示了领导者的共性特质、影响力和权力的形成途径、团队领导的规律等。这些都是精英教育不可回避的要点,早期培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教育学理论,探究洛克菲勒和肯尼迪等美国精英家族基业长青的奥秘。通过与美国同行们的讨论及访问学校,笔者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直观认识。

心理学是教育学和领导学的重要基础学科。阅读亚伯拉罕·马斯洛、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学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可以帮助我们对人性“庖丁解牛”,解码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规律。本书的创作初衷

笔者不是教育专家,更不是人生导师。写作本书,是对自己20年来所做、所学、所思的一个总结,并希望能与有缘人切磋交流。

市场上育儿类书籍汗牛充栋,本书希望达到如下目的:

首先,通过提出“人生幸福+事业成功+有益社会”的精英定义,让精英教育更明确、更务实、更有可操作性;

其次,借助取材于真实场景的案例,揭示精英教育的完整理念体系,涉及价值观、学习能力和习惯、人格特质、情商和社会成熟度、全球视野等维度;

最后,本书以“生活即教育”贯穿始终,分项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精英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提供了精英教育的路径和方法。适用读者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包括:家长、准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致谢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校人员为本书出版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支持和指导,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郝志刚先生、郑静东女士和禹极先生,他们仔细阅读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最应当感谢的是笔者20年来接触的无数学生和家长们,是他们为本书的成文提供了珍贵的案例和素材。

笔者庶竭驽钝,在教育研究的沧海中勉力添上一粟,热忱欢迎读者朋友们不吝批评指正。作者2018年6月第1章精英教育与家族传承1.1 精英是怎样炼成的“施老师,有时候我觉得你和博士、教授沾不上边。你给我家小孩的那些规划听起来像一个文盲搞出来的,什么打篮球啊、做家务啊、早起早睡啊……”“赵总,既然你这么调侃我,那我也就直说了。你们夫妻俩都快研究成‘教育专家’了,带引号的,就好像两个经常乱瞄目标的神枪手。这四年来,花在规劝你俩身上的时间超过了引导孩子的时间。”

在小赵五岁时,我正式担任他的家庭教育顾问。赵爸希望我设计个性化的智力开发和才艺课程组合,我对他说:“任何课程,都没有养成每天早上定时排便的习惯重要,都没有养成好好吃饭、喝寡淡白开水的习惯重要,都没有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重要。至于上什么培训班,可以让他多试听一些课程后自己作决定,但是要求他选完后必须坚持下去。”

小赵升小学时,赵爸赵妈和我讨论如何择校,国际学校、市里的重点小学、英语特色学校……他们希望儿子能在名校的熏陶下从小热爱学习、打好基础。

我说:“离家最近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除非教育质量很差。离家越近,上学路上越安全,大人接送省心省时间,小孩有更多运动和玩耍的时间。让一个小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学校课程,不符合大多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成绩出众,而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和好奇。家长要每天给孩子讲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你们各自专业行业领域的知识、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甚至适度的社会阴暗面),别担心孩子听不懂,他的理解能力远超你们的想象。”

小赵读二年级时,学校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小孩作业,对不懂的知识点要辅导。

我对赵爸赵妈说:“学习,归根结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应当介入具体知识点的辅导。让孩子尽早独立应对学习,可能对学习成绩有短期影响,但是长期来看一定有百利而无一害。家长可以做一点宏观的工作,讲讲学习的意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有计划、高效率、预习复习、做事有始有终等。”

同桌小朋友时常欺负小赵,赵妈说让班主任给孩子换个座位。我说:“小孩子闹腾没多大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处理吧,这是他成长的机会。”

进入三年级,作业开始明显增多,小赵同学抱怨没有时间玩。我告诉他:“要养成聚精会神快速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完作业就可以玩了。”同时,我提醒家长,不可以给他另行安排作业。

不知不觉,年度培养计划完成了四张。小赵一周打三次篮球,不仅身材好口才也是顶呱呱,学习成绩在50多人的班级名列前十,知识面甚至超越了一些大学生,一周各两次的围棋和国画培训班坚持了四年。关键是,他每天开开心心,自我感觉超级好。优秀之前,先做好普通人

先做好普通人,否则无论再优秀也是残缺的,甚至越“优秀”越失败。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普通人”?1 良好的价值观

毫无疑问,因贪腐而被查处的政府高官、因学术不端而身败名裂的大牌学者、因违法经营而身陷囹圄的富豪榜上企业家,就能力而言他们都鹤立鸡群。但是,作为家长,你肯定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价值观不仅是决定一个人成为好人还是坏人的分水岭,还涉及对人生、幸福、金钱、人际关系等的理解。在理解学习的意义之前,学习成绩就难以提高;在理解生活的意义之前,人生就难免迷茫;在理解平等待人的意义之前,人际关系就难以和谐……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价值观的问题。

越好的教育,越强调价值观。“贵戚之家,不患不富,患不知节。富而循礼,富乃可久”,一代名相张居正将价值观教育视作家庭传承的核心。英国著名文学家克莱夫·刘易斯认为:“教育一旦忽视价值观,培养的就是更加聪明的恶魔。”2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乔布斯是人类企业史上不可不提的杰出人物,但是不良生活习惯和暴躁个性使他56岁英年早逝。作为家长,你大概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失去健康,连普通人的生活都过不好,还拖累整个家庭,成功和幸福何从谈起?3 具备常情、常理和常识

成年的普通人,他们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对家庭和社会尽责任,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他们具备普通人的平常心,在生活不如意又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会自我反省;在遭遇人际矛盾时,他们会换位思考……从普通迈向优秀

成功者身上,必然有超越普通人的特质。从普通迈向优秀,哪些素质和能力是关键?我们可以采用倒推法,通过解码一个“人生幸福、事业成功、有益社会”的成年人来获得启发。1 自我驱动

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自我驱动的。青年比尔·盖茨志存高远,立志“让每一个家庭和每一张办公桌都有一台电脑”。为了养活儿子,早年丧夫的“老干妈”陶华碧艰苦创业。无论是主动追求梦想还是生活所迫被动奋斗,成功者的首要特征就是对自己本身或所处的环境不满意,就是对未来有期盼。

来自父母、老师、领导的激励和鞭策都是外部因素,都不可能具有长期、强劲的驱动力。在早年激发出孩子的理想和自我驱动力,是成才的必由之路。2 毅力

有理想有目标的人很多,为什么现实中成功者寥寥无几?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持之以恒的人少之又少!

毅力是性格的核心维度之一。毅力的培养,浸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长期坚持早起早睡的生活习惯,常年坚持琴棋书画兴趣爱好的学习,都是毅力培养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3 凝聚他人的能力

现代人高度互联,无法想象孤家寡人可以独立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即使传统意义上单打独斗的科学家、学者,一旦功成名就,也会像董事长总经理一样带团队。

凝聚他人的能力,只有在与人相处中才能逐步感悟、逐步提高。如何凝聚他人?出于价值观的不同,手法也五花八门。利和名,是最常见的诱饵。什么是最长效、最深刻的激励手段呢?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4 战略视野

何为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大时空”。成功者考虑问题,通常在时间上更为长远,在空间上更为全局。

对一个小孩子,如何培养战略视野呢?其实不难!晚餐时,家长讲述自己职场和生活中的实例,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处理,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下棋打牌,也是培养战略视野的重要途径。先后手、棋形厚薄、全局与局部,在棋牌游戏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这些概念,其价值会在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无限放大。中国式家长:瞄错靶子的神枪手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诞生了第一代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仓廪实而知礼节”,他们开始有了家族传承的意识。似秦朝二世而亡,还是像洛克菲勒家族一样历六代而基业长青?“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孟子的箴言似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高悬。

4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有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失衡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虽然以往的应试教育对于草根阶层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公平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其显然越来越不合精英阶层的口味。

在既无成熟的实践经验以资借鉴,又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许多充满焦虑感的家长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二代教育,以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回顾自己和身边成功人士的经历,家长们不难理解:培养人生幸福、事业成功、有益社会的精英,涉及作为普通人相关的价值观、常情常理常识和身体健康,以及作为优秀者的理想、毅力、凝聚他人的能力和战略视野等要素。

但是,在培养孩子时,许多家长却常常“瞄错了靶子”。他们瞧得上的,只有校内课程的学习及各类“高大上”的培训。1 瞄错靶子,神枪手有何用

2016年4月7日,英国《每日邮报》以“当一天公主”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英国某奢侈童装品牌在上海一家私人会所举办的一次“英式贵族礼仪”课程。通过模拟场景“你被英国一位英俊王子或美丽公主邀请去王宫共进午餐”,一位英国著名礼仪专家向一群7~12岁的孩子们传授英式宴会的化妆、着装和餐桌礼仪。

在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乏大学、企业甚至政府开设的针对“富二代”的培训项目。这些学费动辄数十万元的培训项目教什么呢?典型的课程,涵盖国学、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上市公司表现,以及高尔夫球、红酒雪茄、茶道、马术、国际社交舞、形象穿着与品位等。

除了遍布大街的语数外补课班、琴棋书画培训班外,少年MBA、贵族礼仪等“高端”课程也早已渗透少年儿童。

枪法练成了神枪手的家长们,是否瞄对了靶子?2 真正的精英教育,不费脑筋、不费钱

成才的核心要素,这些培训班能否培养孩子们?无论起跑多快,偏离了跑道,结果就是输在起跑线上。成才的素质和能力从哪里来?归根结底,主要来自家庭教育,无法外包给学校或外部机构。

精英教育不是个奢侈品,不一定非要花大钱从外部才能买到。生活即教育!精英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自然而然、轻轻松松地逐步养成,而且是廉价甚至是免费的。1.2 中式贵族教育:从“君子六艺”谈起

幸会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剧组的策划孙先生,我们俩聊起了孙皓晖教授原著中那些光辉灿烂的名字和荡气回肠的故事。

孙先生:七国都在变法,唯独秦国修成正果,从羸弱快速脱颖而出,其中秦孝公和商鞅的君臣匹配堪称关键。秦孝公使命感强烈,性格坚毅刚强,肚量大;商鞅有思想,有方法,还“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施老师:商鞅变法,是整个战国史的转折点。放在今天的商场,他们俩就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精诚合作、优势互补、成功实施组织变革的典范。

孙先生:苏秦张仪,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七国。尤为难得的是,两人使的都是阳谋,而且公私分明!于公,合纵连横政见不同、各为其主;于私,师兄弟有情有义。放在今天,不可思议。

施老师:讲道义、守规则、从心所欲、真性情,是当时的主流,是大智慧;相比之下,现代人圆滑、急功近利、瞻前顾后,小算盘算不了大账。

孙先生:“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春秋战国人才济济,也不知道是怎么培养教育的。从农耕文明跨过工业文明迈入了信息时代,为什么教育没有与时俱进?就拿我家那小子来说吧,做作业、考试这点事就搅得全家鸡犬不宁,还谈什么全面发展?还不如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玩得很开心,无论有没有考上大学,多数人也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施老师:当年的“君子六艺”简简单单,无招胜有招;现在的教育重术轻道,好比一个神枪手瞄错了靶子。“君子六艺”:系统的精英教育思想《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三千多年前,周王朝要求贵族子弟必须掌握这六项基本素质,并由专事贵族阶层传承的官学负责系统培养。

作为宋国贵族后裔,孔子少时即接受了“德智体”全面培养。他传授给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的不仅是儒学,还包括射箭和驾车技能。

在所列的“君子六艺”(表1-1)中,“书、数”被归为“小艺”,即初级课程;“礼、乐、射、御”被归为“大艺”,即高级课程。“六艺”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循序推进。表1-1 “六艺”教育“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六艺”之首,是当时“德治社会”的体现。“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舞”从属于乐的教育,分为徒手或持羽等轻物的文舞,以及持盾剑击刺、模拟作战场景的武舞。“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箭,是当时主要的单兵武器之一。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射箭技能包括单射和连发,强调精准度、力度和速度。“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学习战车驾驶技能,类似今人考驾照,包括前进、刹车、拐弯、倒车……另外,还需要学习团队合作,即驾车、攻击、防御的相互配合,以及对内和对敌礼仪。“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泛指识字、文学鉴赏、写作、语言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旁要。九数,即计算和统筹技能。丈量土地,核算收支、赋税、薪酬等,都是贵族子弟担纲官员后的必备技能。“君子六艺”的衰落1 “礼崩乐坏”《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宋楚“泓水之战”。宋军在泓水一侧列好战阵,此时楚军正从对岸渡河。殷商贵族后裔宋襄公拒绝参谋子鱼趁机进攻的建议,坚持待楚军渡河列阵后再开战。结果,寡不敌众的宋军大败,宋襄公伤重而亡。后人对宋襄公的“迂腐”颇多揶揄嘲讽,一位历史伟人甚至评价其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的分水岭。春秋及之前,“国”是贵族集团的“家”,权力越大则保家卫国的责任越大。“执干戈以卫社稷”是贵族阶层的“专利”,平民和奴隶阶层没有从军的权利和义务。贵族阶层视荣誉和道义重于生命,无论内斗还是外战,彼此均留有余地,鲜有斩尽杀绝。外战以圈地纳贡为目的,双方遵守战争程式,一旦分出胜负即鸣金收兵,战胜方礼待战俘。

战国以降,战争目的逐步转为灭国,手段无不用其极,“兵者诡道也”。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项羽六次屠城……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六国贵族或被杀或被迁徙流放。从此,贵族阶层在中国一去不复返。

贵族阶层的消失,以及附着其上的世袭观念的淡化,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但是,“有担当、守规则、重风度”,这些贵族精神中积极成分的衰落则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也使价值观教育这一精英教育的核心部分失却了原本肥沃的精神土壤。2 “射御”式微

宋朝,是中华精英文化衰落的历史转折点。陈桥兵变夺取天下后,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唐朝地方割据、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的教训,开始抑制武将权力。在发端于隋唐的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宋朝逐步完善文官政治体系,封疆大吏和各级地方官员一律任用文官。自此,精英子弟教育中,“射、御”所代表的体育与军事训练事实上被废止。

重文抑武,导致全民族性的体育和尚武精神衰落,国家富而不强。当国家遭受内忧外患时,官军的战斗力甚至不如私家军。宋朝抗金靠岳家军,明朝抗倭靠戚家军,清朝镇压太平天国靠曾国藩湘军……

君权统治体制,需要的是绝对服从的奴才,而不是有思想有风骨的人才。为笼络知识阶层,宋真宗赵恒甚至亲自披挂上阵写下《励学篇》。

科举制度,为出身低微的士子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士子与君权一拍即合,“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便成为精英阶层的最高理想。清高者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隐居乡里纵歌畅饮,作品以比兴、神话等手法隐晦表达思想。方孝孺大书“燕王篡位”被诛十族而不屈,海瑞冒死谏明世宗,这样的风骨在精英阶层中凤毛麟角。

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经过宋朝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辉煌一去不复返。“半部《论语》治天下”,“六艺”最终被“四书”“五经”所替代,实质上只剩下了“书”“数”小艺。

昙花一现的“君子六艺”,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无论是“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还是以常春藤为代表的美国精英私立大学所倡导的“博雅教育”理念,都没有超越“君子六艺”的高度。1.3 英式贵族教育:以拜伦为例

1788年,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出生于伦敦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先天跛脚。五岁时,他开始上学。出于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满,母亲给拜伦另请了两位大学教授做私人辅导。在两位教授的影响下,拜伦大量阅读历史、拉丁文和宗教著作。七岁时,在先祖荣光的强烈刺激下,他开始思考:今后拥有永恒的生命还是被诅咒的生命。他说:“我总有一天会召集一支军队,士兵们身穿黑衣,骑着红马,他们将被称为‘拜伦的黑骑兵’。你们一定会听到他们了不起的奇迹的。”

十岁时,拜伦继承了家族的爵位和财富。三年后,他就读哈罗公学。虽然身带残疾,但是他酷爱运动,是个游泳健将和板球高手;虽然脾气变幻无常,但是他为人真诚、好打抱不平。很快,他就成为全校350位同学中的核心人物。

17岁时,拜伦进入剑桥大学的特里尼蒂学院。他广泛阅读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并创作诗歌,19岁时凭借《闲散的时光》一举成名。

21岁成为英国上院议员后,拜伦开始了历时三年的欧陆游历,为了“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清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

拜伦饱览南欧各地风光,观察所在国的政治制度、民族文化和民众生活。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诗歌风格,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等即完成于游历途中。

在阿尔巴尼亚,他会晤了统治者阿里·帕夏;在西班牙,他接触了奋勇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游击队;在希腊,他直接参与并领导了希腊人民推翻土耳其侵略者的民族解放运动。

1824年,拜伦病逝。希腊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全国哀悼三天。整理自:《唐璜:拜伦传》,传记文学大师安德烈·莫洛亚英国传统贵族的教育“四部曲”

18世纪开始,英国贵族子弟教育逐渐形成程式化的“四部曲”:聘请家庭教师完成初等教育,在公学完成中等教育,进入牛津、剑桥完成大学学业,大学毕业后赴欧陆游学。

在初等教育阶段,上层贵族家庭通常选择家庭教育(home-educated)而不是上学。这种做法,有主动和被动两个原因。上层贵族希望以更灵活自主的方式培养童年期的子弟;当时的初等学校主要面向中下阶层,师资水平差、教学设备简陋。

非贵族阶层的子弟,可以进入初等学校,但是不得进入中等学校。

所谓的公学(public schools)实质上是私立寄宿学校,主要面向上层贵族子弟,以培养政治精英为目标。通常公学师资水平高、宗教气氛浓厚、学费昂贵,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法文等主流语言,以及宗教和人文学科。

公学对学生每日的作息时间、内务整理、体育锻炼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强调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绅士风度”。以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为代表的公学毕业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英国社会的其他阶层,甚至在国际活动中也建立了一种被竞相仿效的行为规范。

从公学毕业后,进入牛津剑桥成为上层贵族子弟的最佳选择。牛津剑桥的同学和校友资源,是他们日后从政的巨大优势。但是,相对于公学而言,彼时的牛津剑桥学业和品行的管理都要松懈很多。例如,在剑桥大学期间,拜伦沉迷于射击、打猎、游泳、拳击等活动,还沾染上了赌博和酗酒的恶习。

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海外交换项目,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许多高等教育体系的标配。这种教育形式,缘自近代英国的欧陆游学(grand tour)风潮。

赴欧陆游学,是英国贵族子弟在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前的一门社会实践必修课。顾名思义,游学就是旅行和学习的结合。来自封闭岛国的青年精英们,在异国的大都市和乡野间,学习语言和文化,感性认识当地民风习俗、政治制度,增广见闻。

在巴黎,他们享受着欧洲大都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同时感受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等欧洲启蒙运动杰出人物的灿烂思想。在希腊和意大利,他们饱览地中海沿岸的炫丽风光,追寻欧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的主要源头。

当年,横渡英吉利海峡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港口等待适于航行的天气,漫长航行中的惊涛骇浪、飓风晕船、疾病瘟疫,都是对贵族子弟们体能上和意志上的磨炼。

一代代的欧陆游学,对英国上层的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主流阶层逐步改变了对于罗马天主教的认识,国民增强了宗教宽容,从傲慢自大走向兼容并包。英国贵族的尚武与体育

悲骚文人客,风流诗词人。想象中,贵族出身的浪漫主义诗人,那是诗人中的诗人,自当玉树临风、弱不禁风,怎能舞枪弄棒如此好斗?

事实上,外表矜持、温文尔雅的英国传统贵族,脾气都很大。正如威灵顿公爵所说,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的胜利,来自伊顿公学(贵族子弟学校)的操场。

英国的贵族体制成形于一千多年前的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时代,军事贵族是英国贵族的最早形态。体育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战争是体育的特殊形态。在西方文化中,体育运动本是贵族阶层的专利。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盛会,最初只有男性贵族才有资格参加。无论中古时期的司法决斗还是近代的荣誉决斗,本质上都是绅士之间的战争。据说,英国现在特立独行的行人和车辆靠左的习惯,就是中世纪决斗文化的产物。靠左行走,便于右手迅速拔剑出鞘。

1829年,英国爆发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决斗。首相威灵顿公爵提出在政治上解放天主教徒,遭到上院贵族温奇尔西勋爵的破口大骂。一怒之下,公爵不惜以首相之尊向勋爵提出决斗,后者当即接受挑战。

在决斗前夕,威灵顿公爵心情纠结:如果对方毙命,自己脱不了干系。与此同时,温奇尔西勋爵也在嘀咕:对方毕竟是击败拿破仑的“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名动天下,伤了他也不合适。于是,决斗场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威灵顿举枪击中对方上衣,温奇尔西对空放了一枪。决斗宣告结束。事后,决斗双方都得到了朝野一致的称赞。

时过境迁,决斗已经尘封,进入了历史档案,但是贵族阶层的尚武和体育精神依然留存。以英国王室为例,所有男性成员在成年后都必须从军。在国家适逢战争之际,王室成员更是以身作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二战”期间以王位继承人身份加入英国军队,担任中尉军衔的机械师。其丈夫菲利普亲王及三个儿子均有从军经历,次子安德鲁王子作为海军飞行员参加了马岛战争。查尔斯亲王与戴安娜王妃的两个儿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先后从军,哈里王子还参加了阿富汗“反恐”战争。

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女安妮公主,自幼热衷马术,骑术精湛。她曾获得1971年欧洲马术赛冠军,并在1976年代表英国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1988年,她入选国际奥委会,现任英国奥委会主席。安妮公主后继有人,女儿扎拉公主曾获得2006年世界马术锦标赛个人金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为英国摘得马术三项赛团体银牌。

中华贵族、法国贵族、俄罗斯贵族……都已经雨打风吹去。在全球范围内,英国的贵族体制可谓一枝独秀,从未中断。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虽然早已风光不再,但是英国传统贵族的养成术依然值得后世效仿。

拜伦的成长经历,典型地体现了十八九世纪英国贵族子弟的教育轨迹和精神特质。从童年和少年时代开始,英国传统贵族子弟逐步树立强烈的家族荣耀观、养成体育和尚武精神、习惯于广泛和大量的阅读、通过游历增广见识……这些都为中国精英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4 美式精英教育:以奥巴马为例

1961年,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父亲是一位来自肯尼亚的留美学生,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奥巴马两岁时,父母离异。六岁时,他随母亲和继父迁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十岁后,全家又回到夏威夷。后来母亲与继父离婚,他随母迁居美国本土。

非洲裔种族背景、贫困动荡的生活,使青少年时期的奥巴马十分自卑。在迷茫中,他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甚至吸食大麻。

在加州洛杉矶市的西方学院求学期间,奥巴马在校刊上发表了体现他精神发展脉络的诗歌《老爹》,后被《纽约客》杂志转载并广为流传。两年后,他转读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并于1983年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奥巴马投身芝加哥的公益事业,协助当地教堂为穷困居民提供职业培训。

1988年,奥巴马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获选《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非洲裔美国人主编,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同年,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时认识了哈佛法学院的学姐米歇尔,两人于1992年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女儿。

1991年,奥巴马以优等生资格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回到芝加哥,作为志愿者协助选民登记。

1993年至2005年,奥巴马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执教“宪法学”。

2005年,奥巴马竞选联邦参议员,开启政治生涯。“平民美国”

脱胎于英国殖民地的年轻美国,似乎还来不及打上深刻的世袭烙印。

自立国以来,美国一直以《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平民社会自诩。虽然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一直占据美国主流社会,但是“平民美国”有其真实的一面。

在美国,社会地位的延续与财富的继承并不是“连体”的,财产不是保持精英地位的充分条件——美国主流社会有将大部分个人资产回馈社会的历史传统。

美国政界,有肯尼迪家族、罗斯福家族和布什家族这样的政治世家,也不乏基辛格、克林顿、奥巴马这些平民出身的政界精英,甚至华裔移民赵小兰和朱棣文也能在小布什和奥巴马内阁中出任部长……

除了洛克菲勒等少数家族外,百年前的垄断资本巨头家族大都已雨打风吹去。华尔街是犹太裔的传统天下,但是财富新贵们大都白手起家。“科技首都”硅谷不相信血统,完全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至于学界,即使在常春藤级别的私立精英大学,各种肤色的教授们也比比皆是。“美国梦”理论上对所有人开放,底层、少数族裔、外来移民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进入主流阶层。美国的另类世袭:教育决定地位

我们不难发现,从白宫、华尔街到硅谷,美国是常春藤一族的天下。美国的党争,历来是常春藤毕业生中的共和党籍校友与民主党籍校友之间的权力轮换。现实中,中下阶层的上升通道只留了细细的一道缝——名校教育。美国社会不强调财富的传承,强调的是另外一种世袭:以教育背景决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世袭。黑皮肤不是奥巴马当选总统的障碍,但是,“常春藤教育”却必不可少。富贵不足保,唯常春藤之泽可及于无穷!

许多国人认为,美国人没有我们那么严重的名校情结,在选择孩子的就读学校时不太重视排名,美国中小学生学业轻松。事实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好比盲人摸象,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位。

连任四届的罗斯福总统,四个儿子中有三个就读哈佛大学。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芭芭拉,布什家族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前副总统戈尔夫妇,四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大学。2017年8月底,奥巴马和米歇尔陪着大女儿玛利亚赴哈佛大学报到,玛利亚成为家族的第二代哈佛学子。

对于美国主流阶层和有志攀升的中产阶级来说,名校情结深入骨髓。为了延续家族地位,美国精英阶层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时代开始竞争名校资源,与常春藤盟校订立“远期合同”。美国各级私立贵族学校、课外培训和升学辅导行业,其火热程度与中国相比毫不逊色。常春藤的博雅教育

在孩子申请美国大学的本科项目时,中国家长几乎无一例外十分强调专业的选择,甚至认为专业排名的重要性高于总体排名。

如果孩子不具备冲击精英私立大学的实力,那么这种想法无伤大雅;如果家有学霸,家长和孩子就有必要将原先对本科教育的认识清零,认真琢磨“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这个概念。

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指美国东北部的八所精英私立大学,其中七所创立于英国殖民时期,都是美国最负盛名、录取最难、接受捐款最多的大学。以常春藤为代表的美国私立精英大学,无不将本科阶段的教育理念定位为“博雅教育”,其本科学院都采用住宿制的文理学院模式。

按照美国高等院校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定义,博雅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赋予能力、从无知中开放思想、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的智力适应力、终身学习的态度,以及对责任感的感悟。博雅教育要求学生探究大自然、文化和社会,掌握洞察、分析、解释等核心能力,陶冶对真理的尊重,认同历史和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探索正规学习、公民身份和社区服务之间的关系。

上述对博雅教育的描述,听起来“不知所云”。通俗解读,博雅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未来领导者,而非白领,侧重于如何做人,而非谋生。

博雅教育培养领导者,所以课程设置广泛涉及人文学科。而在国人眼中,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等“无实用价值”。

博雅教育培养领导者,所以不强调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学习。即使学生确定了某一专业,如工程学,依然需要“无差别”学习科学、人文等广泛的学科。在本科阶段广泛接触各个学科、形成感性认识以后,学生再根据职业意愿确定研究生阶段的深造方向。

博雅教育培养领导者,所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文化、公益等社团活动。这些社团活动,是培养团队精神、公益精神、表达能力、多元文化包容力和领导力的重要舞台。体育,美国精英阶层的“精神密码”

自“越战”以来,美国精英阶层对从军的热情不断冷却,逐步演变成今天“好男不当兵”的世风。然而,美国精英社会对于体育的狂热经久不衰。

众所周知,常春藤盟校起初就是一个校际体育联赛组织。在常春藤的本科录取和奖学金评估中,体育特长是重要的加分因素。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哈佛大学的在读生和校友共获得两金一银,南加州大学的在读生和校友共获得12金、9银、4铜。如果南加大是个国家的话,在参赛国奖牌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就读的运动员在出勤、作业、毕业等所有学术要求上没有任何特殊待遇,训练和比赛只能利用业余时间。

在美国的各级政治选举中,候选人秀肌肉是常态,藉此显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足以担负重任。美国历届总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体育“达人”。“硬汉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酷爱拳击,在与当时美国拳王的对练中被打瞎右眼。约翰·肯尼迪年轻时多病,但依然热衷赛艇、美式足球、高尔夫球等项目,是哈佛大学游泳队成员。老布什曾是耶鲁大学棒球队队长,2004年以高空跳伞的方式庆祝自己的80岁生日。1993年,47岁的小布什全程跑完休斯敦马拉松赛,用时3小时44分52秒。奥巴马喜欢篮球、慢跑、棒球和跆拳道,187厘米的身高,体重一直控制在80公斤以内。1964年,纽约军事学院与柴郡学院的一场棒球赛战成4∶4,18岁的唐纳德·特朗普在巨大压力之下成功击打,为纽约军事学院获胜立下大功。特朗普还是大学橄榄球队和篮球队的主力,钟爱足球和高尔夫球。

在美国商界,体育精神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相对于热衷跑步和打高尔夫球的传统大佬们,硅谷IT新贵们在运动方面同样洋溢着冒险和创新精神。长距离自行车、长距离游泳、铁人三项、不携带任何呼吸器的潜水、风筝冲浪……这些极限运动风靡硅谷,成为硅谷上流社会的重要社交手段。“一战”后,美国国力快速增长。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是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领先全球。美国的强大,背后有复杂的内外部多重原因,我们只从精英教育的角度管窥一二。

虽然美国也是一个日趋精英主义的社会,但是平民阶层依然有通过教育获得阶层上升的机会。即使是精英阶层,同样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来维持自身的社会地位。在这一点上,“平民美国”优于英式的贵族世袭制度。

美国精英私立大学的博雅教育理念,看似虚无缥缈,实质上契合成为社会精英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要求。美国文化中的体育精神,尤其值得各国精英阶层仿效。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体魄,更培养进取心、毅力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团队对抗式的体育项目,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力。1.5 家族传承:曾国藩VS肯尼迪

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众星璀璨的名门家族史,苏洵父子三文豪、常熟翁氏叔侄状元两代帝师、梁启超一门三院士……

在美国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也不乏成功传承数代的世家。例如,洛克菲勒家族、亚当斯家族、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等等。

曾国藩家族和肯尼迪家族分别发端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抽丝剥茧,为当代中国家族的传承教育探寻有意义的借鉴。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是毛泽东推崇备至的近世大儒。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鳌鱼山脚下的荷叶镇。祖父曾玉屏出自地主家庭,少年时是个纨绔子弟,30多岁后浪子回头,对三个儿子严加管教寄予厚望。他将治家之道总结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字诀,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一生赴考17次,43岁才中秀才。“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尔曹。”落魄秀才曾麟书写下此联,寄希望于子孙。

从14岁起,曾国藩备受科举打击,27岁时终于在殿试中列三甲第42名,获赐同进士出身,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在群星璀璨的晚清名臣中独领风骚,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影响深远。学术上,他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著作《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流传至今,影响不减当年。

曾国藩五兄弟家族历经八代,有成就者凡240人。其中除极少数为官者如政治家外交家曾纪泽、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官、翰林广西知府曾广钧、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外,几乎都在科技教育界,如数学家曾纪鸿,教育家曾约农、曾宝荪,历史学家曾宪楷,园艺学家曾宪朴,出版家曾宪元,等等。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近两百年来,曾国藩家族没有出过一个纨绔子弟。肯尼迪家族

1848年,26岁的爱尔兰难民帕特里克·肯尼迪经过数十天的航行,登陆波士顿。十年后在贫困中离世时,他大概不会想到,他的“冒险基因”将造就美国的第一政治豪门。

约瑟夫·肯尼迪是帕特里克的独子,在父亲去世时不足一周岁。坚韧勤勉的母亲凭借开杂货店的微薄收入,把三女一儿拉扯大。约瑟夫从小听店里来往的顾客们谈论政治,早早确立先从商后从政的理想。他退学到码头当搬运工,23岁时盘下一家小酒店。打下经济基础后,他27岁成功当选马萨诸塞州议员,29岁迎娶波士顿富商之女。在竞选波士顿市长败给约翰·菲茨杰拉德后,他逐渐淡出政坛,将从政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乔·肯尼迪身上。

第三代乔·肯尼迪是家族的真正奠基者。13岁时,父亲将他送入曾培养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等杰出人物的波士顿拉丁学校。乔学业平平,但是个体育尖子和人际关系高手。进入哈佛大学后,作为身份卑微的爱尔兰移民后裔,乔不入主流。24岁时乔成为马萨诸塞州最年轻的银行家,同年,与父亲的政敌约翰·菲茨杰拉德之女成婚。“一战”爆发后,乔逃避兵役,大发战争财,跻身股票和好莱坞电影业。助选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成功后,乔步入政坛。在美国驻英国大使任上,乔因倾向于纳粹而被罗斯福疏远。失意的乔,将他的总统梦寄托在与他同名的长子小乔·肯尼迪身上。

小乔继承了父亲争强好胜、性格暴躁、严肃、言辞尖刻的性格,同时在外公约翰的影响下更为大气、乐观、善于交际。他从小深知作为长子的责任,以成为美国总统为使命。“二战”爆发后,小乔在一场对德空战中身亡。自此,次子约翰·肯尼迪接过了家族的重任。约翰的教育轨迹和哥哥一样,就读著名的乔特学校和哈佛大学。不同的是,他从小体弱多病、活泼、调皮捣蛋、能说会道,生活在哥哥阴影下又不甘拜下风。凭借“二战”英雄的光环、家庭的经济实力和政圈人脉,约翰29岁时成功当选国会议员,43岁时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他的提名下,律师出身的三弟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内阁司法部长。

约翰和罗伯特先后遇刺身亡,四弟爱德华·肯尼迪因丑闻缠身而退出总统竞选。自30岁至逝世,爱德华担任国会议员46年,参与了许多重要法案的制定。

肯尼迪家族的第五代中,罗伯特的女儿凯瑟琳·肯尼迪曾担任马里兰州副州长;乔·肯尼迪的外孙女玛利亚·施莱弗是NBC著名记者,助推丈夫好莱坞巨星阿诺·施瓦辛格成功当选加州州长;约翰的长女卡罗琳·肯尼迪于2013年出任美国驻日大使。中美比较之一:家族传承的信仰基础与传承路径

家族是国家的细胞,家族传承的信仰基础实质上是国家文化在微观上的一个体现。由于价值观和信仰的不同,中美传统家族的传承路径有显著差异。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划分。自此,耕读、退则修身齐家进则治国平天下,成为儒家主流阶层的家族传承之本。农耕清苦、读书艰辛,都是自我修炼的重要途径。

类似曾国藩家族,李鸿章家族的二代三代少数为官,在四代五代后转向专业领域。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家族史,体现了中国传统主流家族的传承轨迹:耕读,科举从政,后代逐步淡出政治转向科技教育。一生玩弄权术的袁世凯,在弥留之际也痛定思痛回归耕读价值观,留下“子子孙孙不得为官”的家训。袁门一族再无官宦,但是学者众多,特别是出了物理学家袁家骝这样的科学巨匠。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流派,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拥有平等、自由和获得公正对待的权利。无论信仰天主教的肯尼迪家族还是信仰新教的洛克菲勒家族,勤奋、冒险、依靠个人奋斗追求财富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观。美国社会推崇实用主义以及白手起家的个人英雄,为奋斗者提供了实现个人抱负的舞台。

美国是一个清教居主导地位的宗教国家。作为身份卑微的爱尔兰移民,又是非主流的天主教徒,早期的肯尼迪家族在奋斗过程中饱受艰辛。这种逆境使他们深感亲情的重要性,从而一代代珍视家族凝聚力。

与早期的肯尼迪家族一样,约翰·D.洛克菲勒也认识到美国社会的精髓在于金钱和政治,在取得商业成功后,着力培养后代进入政坛,其孙纳尔逊·洛克菲勒成为美国副总统。两个家族的历史体现了美国传统主流家族的传承轨迹:从商,培养后代进入贵族中学和常春藤盟校,借助雄厚经济实力从政。中美比较之二:家族传承的教育方式

中国传统的家族传承,有一套完备的章法。大户家族立有家规家训,建有祠堂、私塾等场所,有“义田”等家族公产,有宗族大会、修订家谱等活动。

让家族成员自觉自愿地接受家规家训,这是家族传承的先行条件。家规家训,是中国传统家族的“宪法”,也是后代受教育的最高目标。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部家训——《颜氏家训》。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提出了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20篇教育理念,涉及家庭关系、治学、为人、做事等多方面。

家规家训是大道理,必须通过长辈的身教和言传才能落实到细微处。

曾国藩以身作则,为弟弟和后辈们践行耕读作榜样。他视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为立身之本,无论天气,每日“闻鸡起舞”。他每顿只吃一个菜,平时穿土布衣,唯一一件仅用于重大活动场合的马褂礼服穿了30年。得知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亲身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父亲的影响下,曾纪泽无论公事多么繁忙,一有空就教孩子们学经史典章、英语、数学、音乐,练书法、写诗文。

在与孩子们身处两地时,近代史上的大人物们普遍采用家书的形式来落实言传,著名的家书有《张之洞家书》《梁启超家书》《胡适家书》《傅雷家书》《袁世凯家书》等。这些家书不仅包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也是联结亲情的重要媒介。平时在子女面前不苟言笑的曾国藩和胡适,在家书中体现出舐犊情深、温情脉脉的一面。

乔·肯尼迪强调竞争意识,将家庭变成了美国版的英国伊顿公学。每天家庭晚餐,父母入座后,站立着的九个孩子逐一汇报自己当天的活动,回答父亲的提问。他在餐厅的墙上挂了一幅世界地图,随时告诉孩子们国际政治动态,以及他正在做的工作。通过这些日常交流,他向孩子们灌输家族的宏大目标。

乔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十分简单,他告诫孩子们:“你可以认真地或者随性地选择自己的生活,不管做什么选择,你都是我爱的孩子。但你必须知道,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么我没有多少时间花在你身上。家里这么多孩子,他们会比你更值得我去关心。”

乔的夫人罗斯,一方面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关怀备至,为每个孩子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孩子们理性、克制的性格,她很少对孩子们表现出态度上的亲昵。中美比较之三:财富观念与财富传承机制“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的这一对联流传至今,但是迄今为止国人认可者众多、践行者寥寥。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社会注重血缘关系,人际关系从家人、族人、乡邻等由近及远,在财富观念上有两大特征:其一,财富一定传给后代;其二,富不露财。富人的义举,局限于灾年为救济饥民施粥等临时性的小规模慈善。

华人社会的家族遗产争夺屡见不鲜,甚至闹到对簿公堂。相比之下,美国的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等名门望族鲜有后代因遗产分配而内斗的丑闻。

乔·肯尼迪严格控制子女的零花钱。如有计划外支出或想提高零花钱,孩子们必须写一份格式严谨、理由充分的申请书。

财富传承,仅靠理念教育是不够的。西方人认为人有原罪,家族传承更加依赖制度设计,也即建立信托基金。乔为家族的每一位后代设立了庞大的基金,用于发展各自的事业。但是,他们想做的事情必须得到他的同意。

在财富观念上,约翰·D.洛克菲勒比乔走得更远。他曾说:“财富是上帝的,而我们只是管家。”基于“财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的信念,他不仅自己生活极其简朴,也时刻给子女们灌输崇尚节俭、乐善好施的价值观。他与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一同开创了美国富豪捐出绝大多数财产的先例。这一理念影响着美国一代代的富豪们,包括当今的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除美国之外接受洛克菲勒家族捐款最多的国家。

自第二代起,洛克菲勒家族也确立了信托形式的财富传承机制。在这种机制下,遗产始终是一个整体,家族企业不会因为分家而缩小或终止,既保证了家族成员都能享受基本的生活,也避免了过度奢侈,更不可能为争夺遗产而发生内斗。

老约翰打破了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传统,退休时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任人为贤,有助于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

曾国藩家族和肯尼迪家族,无不将子女的前途视作自身价值的最高体现。无论乡绅难民还是达官巨贾,无论言传还是身教,两个家族一代代在子女的教育上都殚精竭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价值观是人生的指南针,价值观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恪守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家长以身作则,是家族传承的核心要素。

延续多少代辉煌、出了多少大人物,固然是判断一个家族是否成功传承的重要标准。但是,成功传承的核心判断标准是,家族是否出了败家子。

崇尚节俭、乐善好施,建立信托制度,摒弃“子承父业”,这是洛克菲勒家族富过六代的秘诀,为中国当代精英们的财富传承提供了借鉴。1.6 精英教育:社会是舞台

李同学从布朗大学本科毕业回国后,父亲将风投公司的日常工作交给了他。筛选项目,考察团队,帮助客户公司整合资源……少年老成的小李把公司经营得有模有样。

按照高中平时成绩,当年的李同学估算可以考上南京大学。但他放弃高考,瞄准常春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